音乐兴趣班教学计划

2022-12-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无论我们从事何种工作,都会面临一定的任务,而要更好的完成任务,拟定工作计划是必不可少的。那么书写工作计划有哪些要求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音乐兴趣班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音乐兴趣班教学计划

改进音乐教学方法 提高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

摘要:儿童的音乐教育受到家长们的重视,家长的积极态度推动了儿童音乐教育的发展。如何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儿童的音乐之路走得更远,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时时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音乐教学;儿童心理;改进方法

文献标识码:D

儿童的音乐教育受到家长们的重视,家长的积极态度推动了儿童音乐教育的发展。但是一方面家长对儿童的学习方式的认识不足,激励和教育方法有悖于儿童心理;另一方面许多教师用成人式的教育模式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使许多儿童产生了逆反心理。如何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儿童的音乐之路走得更远,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时时思考的问题。

一、音乐教育可以开发儿童的主要潜能

经过哲学家和科学家们长期的研究和探索,目前正开始揭示音乐和语言、数学以及其他智力活动间的联系和本质。一是音乐和语言相辅相成。音乐通过强调节奏、重复、字与字、话语之间的停顿来促进语言学习,例如小孩在还不能念出一个长句的情况下,就能唱出一长串歌词;二是提高时空里预测与把握形式的能力,数学和音乐的联系是因为两者都依赖于时空推理,每一位懂音乐的人都知道音乐是数学的,如果不作数学计算,你就无法读懂五线谱上的第一个符号;三是音乐可提高我们思考和推理的能力,音乐训练能提高大脑两个半球之间的联系。

二、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的特点

(一)兴趣与好奇心是儿童音乐学习的动力

杜威说过,兴趣是儿童生长中能力的信号和象征,是儿童已发展到什么状态的标志。这句话准确地揭示了兴趣在儿童发展中的价值。心理学证明,兴趣是儿童主动学习的唯一动机。他喜欢就学,不喜欢就不学,或不爱学,即使你强迫他学,一般也不会有好的结果。因为在儿童时期,他的认知和思维能力有限,不可能对某一事物做出理性的判断,不能像成人那样为了某种需要去做。他只能凭自己的兴趣,而且这种兴趣还是不能持久的,很容易发生变化。或者渐渐浓厚,或者渐渐淡化。对音乐的兴趣也是如此,因此要深入儿童对音乐的学习就必须始终引发学生的兴趣,违背兴趣实际上就是违背儿童的发展规律。

(二)感性认知是儿童学习音乐反应的主要形式

儿童对音乐的反应,首先是感性的反应,而不是理性的反应。儿童音乐学习的感性反应主要包括歌唱的反应、表情的反应和动作的反应。

(三)个性和差异是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的明显特征

个性也是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的特征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个性会越来越强,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东北一带的孩子从小就会哼唱两句二人转,而江浙一带的孩子从小就会哼唱两句评弹,这是和地域的熏陶分不开的,所以经常接受健康音乐的熏陶,就会喜爱健康的音乐,形成良好个性。

三、如何根据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特点改进音乐教学方法

(一)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

1、以音乐的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鲁道夫·史代纳博士对音乐阐述过:乐曲的愉悦感比内容更重要,给幼童的音乐是要生动的音乐,能滋养耳朵的音乐。音乐要融入孩子一天的生活中,在情感、意志和思考的各个层面滋养孩子。用我们完美的范唱给学生展示出所要学习的歌曲,从而激发了学生也想学唱的愿望;用我们娴熟的技巧为学生吹奏一首优美动听的口琴曲,学生们就会迫切地拿出口琴来,也要学着吹奏。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它是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音乐的兴趣的重要因素。

2、引导学生探索音乐,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是从对不同的声音的探索开始的。新生入学的第一节音乐课就是从探索生活中的声音开始的,如我们的脚步声、风声、雨声等,都蕴含着节奏和旋律。学生从而认识到,音乐不只是唱歌、演奏,它和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引导他们探索乐曲的音色、结构等,进一步加强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对声音的感知,正符合儿童的这种音乐学习心理的特点。

3、成功的体验,保持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内在发展阶段的外在表现,抓住了兴趣就抓住了孩子目前的发展阶段。按照兴趣提供资源就是在他需要盖地基的时候你给他提供钢筋水泥。让儿童跟随着兴趣去选择钢筋就用钢筋,去选择水泥就用水泥。这些素材被他们自己有机地结合起来之后,就完成了内在建构,形成了自己的能力。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就是在不断获取“成功”的过程中产生的。当学生经过学习能够演奏一首小曲时,他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也进一步巩固了他学习音乐的兴趣。根据儿童的心理,他们很容易得到满足,满足的同时又进一步产生了兴趣。因此,在音乐教学中,不是让学生感到失望,感到高不可攀,逐渐淡化兴趣,乃至丧失兴趣;而是要让学生经常、不时地获得成功的喜悦,在音乐实践中始终保持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二)丰富教学手段,增加儿童的音乐感性体验

1、组织儿童体验、感受音乐

音乐老师要在儿童与音乐间建立美妙的连接,老师要成为孩子进入音乐世界的引领者。让儿童与其内心深处的那个自己相遇……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音乐课的学习首先要通过聆听、体验和感受音乐来进行。如何把学生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对音乐的初次体验变成可监控的状态,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初听之前设计一些简单的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听的目的明确了,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就会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认真听辨,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努力从音乐中找到答案,最后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来,这样的思考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精神。

2、组织儿童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儿童对音乐的体验还来自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如孩子一曲声情并茂的演唱使得自己如醉如痴,同时也带给了我们“听众”愉快的感受;小小口琴使得孩子们找到了演奏家的感觉;每个孩子根据自身条件分别演奏难度不同的曲子;“课堂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孩子”,在演奏口琴的实践活动中已不是一句空话;歌舞表演是孩子们最喜爱的了,孩子们在这一项实践活动中充分释放情感,展示自我,表现自我。通过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孩子们体验着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3、学在快乐之中,强化学生的音乐体验

音乐是最具韵律感的艺术,但是要保持儿童对音乐的“欢喜心”也不是一件易事,强化儿童对音乐的体验,需要时时保持儿童对音乐体验的快乐,如小学低年级阶段要增加律动的教学,通过身体的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如果困难程度超出了孩子的兴趣能力,孩子兴趣减弱甚至丧失就很正常。或者反过来说,当我们发现孩子出现各种兴趣下降的表现时,第一反应就应该是检测一下是否随着学习的进展难度的提高,已经进入到了让孩子力不从心的阶段。如果是,那么就要及时调整;如果不是,仅仅是枯燥的方式引起的兴趣下降,就要及时调整方式,增加更有兴趣的环节。国外的各种教学素材和方式之所以如此重视“fun”,原因也正在于此。

(三)突出教和学过程的和谐,让兴趣转变为儿童发掘自身价值的基石

1、教学内容要和谐,易于儿童产生共振

教学内容是使儿童与音乐发生相互作用,并在这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使儿童获得发展的媒介。只有当音乐学习的所有内容的自身各要素之间、所有内容与儿童之间处于和谐的相互作用状态时,才能使儿童在真正的审美气氛中,在感知美、创造美、享受美的过程中获得最有效的体验,促进其身心发展,同时也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少身心疲劳和情感损伤。比如儿童与歌曲之间的相互作用没有能够进入和谐状态,儿童的嗓音运动与全身的脏器运动,与全身的肢体大肌肉运动没有能够进入和谐状态;儿童的歌唱行动与儿童对歌曲的情感体验没有能够进入和谐状态,缺乏理解,缺乏情感体验,缺乏情感体验带动儿童的歌唱的表达是缺乏生命活力和情绪感染力的,与特定情感表达紧密联系的歌唱技能也不容易获得。

2、教学方法与程序要和谐,易于儿童共享

从理论上的实践中看,教学方法必须满足于整体和谐的条件,必须具有审美享受的特征,才更易吸引师生的积极投入,使师生自然地产生人人都乐此而不疲的效果。比如,传统的幼儿园舞蹈教学,往往采用干巴巴地喊一二三四,反复机械地练习基本动作或基本动作组合,然后再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舞蹈的基本结构,最后再将全部的舞蹈动作连贯起来配上音乐伴奏进行表演。在能够完整连贯地表演之前,儿童往往就已经不断地陷入厌烦、苦恼与疲惫的困境之中。而教师也往往很快地感到自己的身心疲惫而热情下降。而先进的教学法则是:从舞蹈的大轮廓开始,尽可能早地引入舞蹈所表现的情感和被象征的内容因素,尽可能早地配合完整的音乐,并随着儿童对前面出现过的要素的逐步掌握,逐步地累加新的要素,从而使舞蹈的形象逐步丰满细腻起来,儿童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3、精神环境要和谐,易于提高儿童的人际协调能力和投入音乐学习活动的热情

和谐理论认为,只要处理好了这些关系,教师和儿童双方都能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出最小的力做最大的功。其中的关键是,将不必要的损耗减少到最低程度。一方面正确处理好教师的教训(教导、训练)和熏陶(熏染、陶冶)的关系,处理好儿童的思想与练习、体验与悟道的关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使所有这些关系都处于和谐状态下,儿童有效发展的偶然性就会转化为必然性,成功发展的概率也就会大大地提高。事实上,人人都会承认,教师对儿童的尊重与信任、鼓励与支持、有效地反馈和适时适度的具体帮助,都会十分有效地改善儿童所处的精神环境,提高儿童活动的兴趣和对自己的要求。另一方面,在音乐学习活动中,儿童与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虽不像师生关系那样引人注目,但它也是精神环境和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教会儿童积极地评价他人、热情地与他人进行语言的、体态(表情)的、身体的交往;主动而有效地与他人互动,共同追求歌声、器乐演奏声、集体舞蹈表演的整体和谐;共同享用有限的空间等。具体些说,如果儿童学会了在结伴歌唱、结伴舞蹈中用眼睛看着对方眼睛的方法与同伴交流积极的感情,学会了在自由空间条件下的随乐运动,根据表演情境和音乐的要求接近他人或避开他人,他们就必然会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也就会不断地提高儿童与儿童间的人际关系所造成的精神环境的和谐程度,这种精神环境的谐振所产生的巨大活动力,会大大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通过音乐学习,能使儿童在每一具体发展领域,每一具体品质、能力类型,每一具体操作行动中各种微观目标之间达到整体合一,使儿童个人的音乐价值、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得到和谐统一,这关系到国家未来的百年树人大计。

作者:蔡锋

第2篇:改进音乐教学方法提高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

摘要:儿童的音乐教育受到家长们的重视,家长的积极态度推动了儿童音乐教育的发展。如何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儿童的音乐之路走得更远,是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时时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音乐教学;儿童心理;改进方法

儿童的音乐教育受到家长们的重视,家长的积极态度推动了儿童音乐教育的发展。但是一方面家长对儿童的学习方式的认识不足,激励和教育方法有悖于儿童心理,另一方面许多教师用成人式的教育模式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使许多儿童产生了逆反心理。如何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儿童的音乐之路走得更远,是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时时思考的问题。

一、音乐教育可以开发儿童的主要潜能

经过哲学家和科学家们长期的研究的探索,目前正开始揭示音乐和语言、数学和其他智力活动间的联系和本质。一是音乐和语言相辅相成。音乐通过强调节奏、重复、字与字和话语之间的停顿来促进语言学习,小孩在不能念出一长句的情况下,就能唱出一长串歌词;二是提高时空里预测与把握形式的能力,数学和音乐的联系是因为两者都依赖于时空推理,每一位懂音乐的人都知道音乐是数学的,如果不作数学计算,你就无法读懂五线谱上的第一个符号;三是音乐可提高我们思考和推理的能力,音乐训练能提高大脑两个半球之间的联系。

二、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的特点

1、兴趣与好奇心是儿童音乐学习的动力

杜威说过,兴趣是儿童生长中能力的信号和象征,是儿童己发展到什么状态的标志。这句话准确地揭示了兴趣在儿童发展中的价值。心理学证明,兴趣是儿童主动学习的唯一动机。他喜欢就学,不喜欢就不学,或不爱学,即使你强迫他学,一般也不会有好的结果。因为在儿童时期,他的认知和思维能力有限,不可能对某一事物做出理性的判断,不能像成人那样为了某种需要去做。他只能凭自己的兴趣,而且这种兴趣还是不能持久的,很容易发生变化。或者渐渐浓厚,或者渐渐淡化。对音乐的兴趣也是如此,因此要深入对音乐的学习就必须始终引发学生的兴趣,违背兴趣实际上就是违背儿童的发展规律。

2、感性认知是儿童学习音乐反应的主要形式

儿童对音乐的反应,首先是感性的反应,而不是理性的反应。儿童音乐学习的感性反应主要包括歌唱的反应、表情的反应和动作的反应。

3、个性和差异是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的明显特征。个性也是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的特征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个性会越来越强,逐步形成自己的个性。东北一带的孩子从小就会哼唱两句二人转,而江浙一带的孩子从小就会哼唱两句评弹,这是和地域的熏陶分不开的,所以经常接受健康音乐的熏陶,就会喜爱健康的音乐,形成良好个性。

三、如何根据儿童音乐学习心理特点改进音乐教学方法

(一)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

1、以音乐的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鲁道夫·史代纳博士对音乐阐述过:乐曲的愉悦感比内容更重要,给幼童的音乐是要生动的音乐,能滋养耳朵的音乐。音乐要融入孩子一天的生活中,在情感、意志和思考的各个层面滋养孩子。用我们完美的范唱给学生展示出所要学习的歌曲,从而激发了学生也想学唱的愿望;用我们娴熟的技巧为学生吹奏一首优美动听的口琴曲,学生们就会迫切的拿出口琴来,也要学着吹奏。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它是激起学生强烈学习音乐兴趣的重要因素。

2、引导学生探索音乐,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是从对不同的声音探索开始的。新生入学的第一节音乐课就是从探索生活中的声音开始的,如我们的脚步声,风声、雨声等,都蕴含着节奏和旋律。学生从而认识到,音乐不只是唱歌、演奏,它和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引导他们探索乐曲的音色、结构等,进一步加强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对声音的感知,正符合儿童的这种音乐学习心理的特点。

3、成功的体验,保持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内在发展阶段的外在表现,抓住了兴趣就抓住了孩子目前的发展阶段。按照兴趣提供资源就是在他需要盖地基的时候你给提供钢筋水泥。让儿童跟随着兴趣去选择钢筋就用钢筋,去选择水泥就用水泥。这些素材被他们自己有机地结合起来之后,就完成了内在建构,形成了自己的能力。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就是在不断获取“成功”的过程中。当学生经过学习能够演奏一首小曲时,他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也进一步巩固了学习音乐的兴趣。根据儿童的心理,他们很容易得到满足,满足的同时又进一步产生了兴趣。因此,在音乐教学中,不是让学生感到失望,感到高不可攀,逐渐淡化兴趣,乃至丧失兴趣,而是要让学生经常、不时地获得成功的喜悦,在音乐实践中始终保持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二)丰富教学手段,增加儿童的音乐感性体验

1、组织儿童体验、感受音乐

音乐老师要让儿童与音乐间建立美妙的连接,老师要成为孩子进入音乐世界的引领者。让儿童与其内心深处的那个自己相遇……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音乐课的学习首先要通过聆听、体验和感受音乐来进行。如何把学生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对音乐的初次体验变成可监控的状态,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初听之前设计一些简单的提问,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听的目的就明确了,在听的过程中就会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认真听辨,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努力从音乐中找到答案,最后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来,这样的思考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精神。

2、组织儿童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儿童对音乐的体验还来自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如孩子一曲声情并茂的演唱使得自己如醉如痴,同时也带给了我们“听众”愉快的感受;小小口琴使得孩子们找到了演奏家的感觉;每个孩子根据自身条件分别演奏难度不同的曲子;“课堂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孩子”,在演奏口琴的实践活动中己不是一句空话;歌舞表演是孩子们最喜爱的了,孩子们在这一项实践活动中充分释放情感、展示自我,表现自我。通过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孩子们体验着音乐美带给他们的快乐,享受着成功的喜悦。

3、学在快乐之中,强化学生的音乐体验

音乐是最具韵律感的艺术,但是要保持儿童对音乐的“欢喜心”也不是一件易事,强化儿童对音乐的体验,需要时时保持儿童对音乐体验的快乐,如小学低年级阶段要增加律动的教学,通过身体的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如果困难超出了孩子的兴趣能力,孩子兴趣减弱甚至丧失就很正常。或者反过来说,当我们发现孩子出现各种兴趣下降的表现时,第一反应就应该是检测一下是否随着学习的进展难度的提高,已经进入到了让孩子力不从心的阶段。如果是,那么就要及时调整;如果不是,仅仅是枯燥的方式引起的兴趣下降,就要及时调整方式增加更有兴趣的环节。国外的各种教学素材和方式之所以如此重视fun,原因也正在于此。

(三)

突出教和学过程的和谐,让兴趣转变为儿童发掘自身价值的基石

1、教学内容要和谐,易于儿童产生共振

教学内容是使儿童与音乐发生相互作用,并在这种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使儿童获得发展的媒介。音乐学习的所有内容的自身各要素之间、所有内容与儿童之间处于和谐的相互作用状态时,才能使儿童在真正的审美气氛中,在感知美、创造美、享受美的过程中获得最有效的体验,促进身心发展,同时也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少身心疲劳和情感损伤。比如儿童与歌曲之间的相互作用没有能够进入和谐状态,儿童的嗓音运动与全身的脏器运动,与全身的肢体大肌肉运动没有能够进入和谐状态;儿童的歌唱行动与儿童对歌曲的情感体验没有能够进入和谐状态下,缺乏理解,缺乏情感体验,缺乏情感体验带动,儿童的歌唱的表达是缺乏生命活力和情绪感染力的,与特定情感表达紧密联系的歌唱技能也不容易获得。

2、教学方法与程序要和谐,易于儿童共享

从理论上的实践中看,教学方法必须满足于整体和谐的条件,必须具有审美享受的特征,才能容易吸引师生的积极投入,使师生自然地产生人人都乐此而不疲的效果。比如,传统的幼儿园舞蹈教学,往往采用干巴巴地喊一二三四,反复机械地练习基本动作或基本动作组合,然后再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舞蹈的基本结构,最后再将全部的舞蹈动作连贯起来配上音乐伴奏进行表演。在能够完整连贯地表演之前,儿童往往就已经不断地陷入厌烦、苦恼与疲惫的困境之中。而教师也往往很快地感到自己的身心疲惫而热情下降。而先进的教学法则是:从舞蹈的大轮廓开始,尽可能早地引入舞蹈所表现的情感和被象征的内容因素,尽可能早地配合以完整的音乐,并随着儿童对前面出现过的要素的逐步掌握,逐步地累加进行新的要素,从而使舞蹈的形象逐步丰满细腻起来,儿童也在这种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3、精神环境要和谐,易于提高儿童的人际协调能力和投入音乐学习活动的热情

和谐理论认为,只要处理好了这些关系,教师和儿童双方都能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出最小的力做最大的功。其中的关键是,将不必要的损耗减少到最低程度。一方面正确处理好教师的教训(教导、训练)和熏陶(熏染、陶冶)的关系,处理好儿童的思想与练习、体验与悟道的关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使所有这些关系都处于和谐状态下,儿童有效发展的偶然性就会转化为必然性,成功发展的概率也就会大大地提高。事实上,人人都会承认,教师对儿童的尊重与信任、鼓励与支持、有效地反馈和适时适度的具体帮助,都会十分有效地改善儿童所处的精神环境,提高儿童活动的兴趣和对自己的要求。另一方面,在音乐学习活动中,儿童与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虽不像师生关系那样引人注目,但是它也是精神环境和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教会儿童积极地评价他人、热情地与他人进行语言的、体态(表情)的、身体的交往;主动而有效地与他人使用,共同追求歌声、器乐演奏声、集体舞蹈表演的整体和谐;共同享用有限的空间等。具体些说,如果儿童学会了在结伴歌唱、结伴舞蹈中用眼睛看着对方眼睛的方法与同伴交流积极的感情,学会了自由空间条件下的随乐运动,根据表演情境和音乐的要求接近他人或避开他人,他们就必然会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也就会不断地提高儿童与儿童的人际关系所造成的精神环境的和谐程度,这种精神环境的谐振所产生的巨大活动力,会大大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通过音乐学习,能使儿童在每一具体发展领域,每一具体品质、能力类型,每一具体操作行动中各种微观目标之间达到整体合一,使儿童个人的音乐价值、社会价值、个人价值能得到和谐统一,这是关系到国家未来的百年树人大计。

作者简介:蔡锋,南京市工人文化宫助理馆员。

作者:蔡锋

第3篇:浅谈音乐教学中“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

摘 要: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就不能忽视培养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兴趣强度差异,按照引发兴趣、激发兴趣和稳定兴趣的步骤来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水平。因此,只有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兴趣,才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才能使学生在情感上喜欢它,从而使音乐学习成为一种愉快的享受。

关键词:引导激发 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

一、重视课堂教学艺术,引导学习兴趣

重视课堂教学艺术,引导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一步,是指教学中教师采用一定的手段、方法,来诱发和引导学生对当前所要进行的认知活动产生兴趣,引导学习兴趣重在“新”,旨在“引”。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以“新”“异”来诱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直接兴趣,再是教师要通过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直接兴趣来引导学生对音乐学习目的意义的认识,对音乐学习产生间接兴趣。这样,以直接兴趣来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以间接兴趣辅助于学生的音乐兴趣。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爱唱、爱跳、好表现的天性来引导学习兴趣。

二、创设音乐环境,营造音乐氛围

教师精心设计、布置一个突出主题的音乐视听环境,能够诱发学生对音乐和音乐学习的极大兴趣,引导他们快速进入角色。如《西南情韵》一课伊始,配以欢快优美活泼的音乐,学生边欣赏边走进教室,仿佛走进了美丽的西南部,美丽的少数民族村落,接着,我不露声色地在钢琴上弹出优美抒情的《瑶族舞曲》旋律,学生情不自禁地哼唱了起来。这样声像同步、视听结合,刺激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一下子吸引住了他们,为他们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发了兴趣。

三、灵活运用课件,激发学习兴趣

灵活运用课件,激发学习兴趣,随着学生对认知对象的认识而激发起来的兴趣,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我发现,学习上的短时兴趣容易丧失其效能,当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学习兴趣被诱发出来后,如何保持并进一步增强这种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灵活运用课件,激发兴趣的目的,就是要增强学生对知识和学习的兴趣稳定性与强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水平,使学习时间更为持久,更加充分地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的学习积极性。

1.直观激发兴趣

教师利用图片、影像等直观教具课件,结合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2.表演激发兴趣

教学中我还经常利用唱、奏表演及形体表演等形式来激趣,如:在唱歌课的巩固教学中,采用部分学生演唱,另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或一部分学生演唱,另一部分学生伴舞的形式等,这样的课堂气氛总比那种全班反复齐唱的课要活跃。

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兴趣水平不断提高。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要在各个环节和步骤中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因素都考虑进去: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就会爱学,爱学也就能学好。

兴趣不是天生的,关键在于培养。只有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兴趣,才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才能使学生在情感上喜欢它,而使音乐学习成为一种愉快的享受。

作者单位:浙江省缙云县仙都中学

作者:马乐佳

第4篇:幼儿小班音乐兴趣班的教学计划

一、舞蹈教学目标:小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动作发展也不十分协调。所以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同时能让幼儿在众人面前大胆的表演,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在此基础上克服幼儿的自然形态的习惯,训练出一个良好的体态,初步掌握肌肉的紧张和松弛,锻炼后背和腿的能让,解决腰腿的软度和控制能力,认识自己身体的各部位,学习几种基本的舞步;如;走;小碎步;小跑步等,在训练的过程中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及乐感。

二、教学计划:

1、第一课时:学习正确的站立,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头;颈;肩;肘;手;跨;脚尖;脚跟等》培养幼儿初步的舞蹈意识,养成良好的活动习惯,进行初步的节奏感训练。

2、第二课时:舞蹈《数鸭子》。

3、第三课时:复习《数鸭子》。

4、第四课时:舞蹈《洗手娟》。

5、第五课时:复习《洗手娟》。

6、第六课时:歌表演《两只老虎》。

7、第七课时:复习《两只老虎》。

8、第八课时:舞蹈《吹泡泡》。

9、第九课时:复习《吹泡泡》。

10、第十课时:歌表演《我的好妈妈》。

11、第十一课时:复习《我的好妈妈》。

12、第十二课时:歌表演《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13、第十三课时:复习《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14、第十四课时:总复习。

15、第十五课时:汇报表演。

第5篇:音乐兴趣小组活动计划初中音乐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南苑中学音乐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南苑中学井红芳

一、指导思想: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不断深化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丰富我校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给学生营造快乐轻松、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建设和谐校园。培养学生对音乐兴趣和能力,学生组建了音乐兴趣小组。

二、活动时间、地点:

时间:每天下午放学后,每周六,周日,及每天中午的时间。 地点:阶梯教室。

三、活动内容及要求:

1、声乐:培养学生用正确的方法唱歌,组织合唱队。

2、学习乐理知识,并通过练习巩固。

3、舞蹈训练:形体训练,并排练成品舞。

四、主要措施及方法: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难度。因材施教,培养特长生。

五、具体工作措施

1、上好音乐教育活动课,做到“四定”。即定内容、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发展学生的个性特色,以此推动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2、在完成音乐课堂教学的同时,不断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

学生的精神生活。进一步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使他们学有所

长,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3、经常督促学生养成一些学习音乐的好习惯,并使之不断巩固、加

强。并在此尽量减少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等。平时将定期不定期地

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音乐好的舞蹈。

4、对小组的课程内容作出规范,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识谱能

力为主要内容,不准让学生放任自由。

5、培养学生的特长,并在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锻炼

学生的表演能力。

六、 学生来源:由各班自行组织,有兴趣者即可来听课。

七、 授课地点:定在音乐活动教室。

活动班级:初

一、初

二、初三

2009年

第6篇:音乐教学论文:培养小学音乐兴趣

当前教育事业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深入广泛的全面提高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懂得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的重要意义,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创造美,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音乐教学在学校教育中起着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特殊作用,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几年来,我在教学中作了这样的尝试:

一、利用教材的德育因素,帮助学生学会选择健康的歌曲,抵制消极负面的影响。杰出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说:“美育代宗教”、“美育救国”、“五育并重”等观点,他提出“所以美育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这充分说明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应该以美助德的主张。随着对外门户的打开,各种各样的音乐作品也流进大门,不少港台通俗流行歌曲虽也不错,但却不适应小学生唱、其中“哥呀”、“妹呀”、“爱呀”等歌词,不少学生唱得津津有味,如果让这种负面影响不受抵制的发展,其后果是极为严重的。因此,音乐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挖掘好教材的德育因素,让学生知道适宜唱什么歌,不该唱什么歌。教会他们选择歌曲。一首好歌,会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甚至激励一代代人为歌曲中所表现的理想而奋斗献身。如《国际歌》、《国歌》、《队歌》、《我的祖国》等歌曲,不就是通过自身强烈的感染力激励人们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不息吗?

二、教会学生正确的发声,让学生会体验美创造美。

1、教会学生正确的发声,可以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优美的姿式。

有端正的坐姿和规范的站姿是学唱歌的第一步,只有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才能发出正确的声音来。如果坐姿、站姿不规范,就不能用好气息呼吸。比如:在发声练习时,学生会出现抬高肩,伸下巴、吸气时会有响声,经过长期训练,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就不可能出现以上的现象,发声自然会正确。长此以往正确训练,学生的坐姿、站姿就会显得端庄而优美。

2、美妙的歌声陶冶人的情操、规范约否人的言行

会发出美妙歌声的人,说话一定不会粗野,乱说乱吼,他的言谈举止一定十分得体,表现出好的修养。热爱音乐的人,他是用歌声去表现生活,表现内心的喜悦,用歌曲的情绪去感染人和教育人。因此,教育学生热爱音乐,也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

三、利用教材因素,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小学音乐教材中,许多歌(乐)曲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每首作品都展示了一幅美的画面,让人从听觉和视觉上感受美,并根据作品的情绪进入音乐意境,使他们在音乐意境中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提高审美能力。如《幸福的明天美滋滋的哩》是一首彝族民歌风格的创作歌曲,曲调热情欢快,又具有幸福、甜美之感,整首歌曲如同描绘一幅秀丽的图画,给人留下美好的遐想与回味,为了使学生体验到歌曲的情绪,使他们情不自禁地参与学习,并乐在其中,我在教学中,配以电教片介绍祖国建国前后和改革开放的发展变化,从绚丽多彩的城市风光到小城镇风情,再介绍彝族山寨的风土人情,配上该歌曲的伴唱录音导入新课,富有彝族特色的热情曲调,使学生仿佛看到他们正载歌载舞的欢迎远方的每一位客人,这时学生情感已沉浸在作品美的意境之中,同时,表出了想学、想唱的欲望。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体会音乐作品的内涵,找出美的意境,从而达到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

四、用唱、打、念、吹的结合,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为了使全体学生亲自体验并参与其中,我利用奥尔夫愉快教学法中高年级学生进行唱、打、念、吹结合的方法,如在训练《母鸡叫格格》这条练习曲时,我先让学生用学过的音乐知识观察分析,找出节奏规律作练习铺垫;然后分声部进行视唱练习,待唱熟练流畅后进行二部合唱,最后进行竖笛合奏练习。达到了和谐的效果。接着归纳这条练习中出现的节奏型和旋律进行方向等,通过这些引导,大胆放手让学生模仿练习中的节奏规律自己重新创作、编排节奏、旋律、自打节奏、自唱旋律、自念、自吹竖笛,进而将学生分四组讨论,让学生进行重新合奏。第一组自唱旋律,第二组用竖笛吹旋律,第三组念节奏做动作,第四组用打击乐器配合敲节奏,这样各种声响重新组合,创造出了种美妙的合奏效果。也让学生明白美是可以自己创造的,并体会到团结合作的伟大力量,并从中体会到创美的惊喜。每个学生都亲自参与了这样的实践,他们配合默契,如临其境,增长了音乐知识,同时也滋育了对音乐的喜爱之情,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从而使他们创造美、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对今后学习音乐创作打下了一定

第7篇:音乐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白元一中“乡村少年宫”音乐小组活动计划

为了更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社综合素质,满足部分音乐爱好者的兴趣,我校少年宫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 全面发展的学生”的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活动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增强集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乐感。活动面向部分学生,又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坚持自愿参加和普及提高的原则,让学生在唱唱、跳跳、动动中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现将本学期音乐兴趣小组的活动计划简介如下:

一、音乐知识方面。

1、音乐语言的基本要素有节奏、旋律、节拍、音色、力度、速度、和声、曲试。其中最重要的是节奏和旋律。

1、音乐知识及音乐语言的基本要素、拍子音名、音的分组、二声部合唱。

2、初步掌握合唱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技能技术,养成良好的基本歌唱姿势。

3、学习成套的合唱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协调性和灵敏性。

4、发展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

5、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二、基本要求

1、教师认真的准备好每一次活动,要求知识有一定的兴趣性。

2、学生不得旷课迟到,教师认真的做好每一次记录,学生认真完成辅导老师布置的作业。

三、活动内容:

1、在各年段中选拔歌唱条件好的学生参加。

2、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体裁作品进行演唱教学。

3、训练学生节奏感,基本乐理,对合唱的认识,合唱的技巧,基本发音。

4、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高音乐表现力。

四、活动时间:利用每周四下午活动进行训练。

白元一中乡村少年宫音乐室

2014-9-9

第8篇:音乐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社综合素质,满足部分音乐爱好者的兴趣.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现将本学年音乐兴趣小组的活动计划简介如下:

一、音乐知识方面

本学期将具体教给小组学生的有:音乐知识及音乐语言的基本要素等。

音乐是凭借声波震动而存在的,在时间中展现,并通觉器官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音乐语言的基本要素有节奏、旋律、节拍、音色、力度、速度、和声、曲试。其中最重要的是节奏和旋律。表示拍子的叫拍号。上方的数字表示每小结几拍。下放的数字表示已几分音符为一拍。

二、基本要求

1.教师认真的准备好每一次活动,要求知识有一定的兴趣性。

2.学生不得旷课迟到,学生认真完成辅导老师布置的作业。

3.学生积极和辅导教师进行配合,以便使音乐兴趣活动小组开展的具有生动性、活泼性。

三、具体工作措施:

1.上好音乐活动课,做到“四定”。即定内容、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发展学生的个性特色,以此推动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2.在完成音乐课堂教学的同时,不断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

学生的精神生活,进一步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使他们学有所长,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3.经常督促学生完成一些学习音乐的好习惯,并使之不断巩固、加强。并在此尽量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心理等,平时将定期不定期的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音乐,好的舞蹈。

4.对小组的课程做出规范,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音乐能力为主要内容,不让学生放人自由。

5.培养学生的特长,并在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四、活动时间地点:利用每周三下午活动课在四年级教室进行训练。

五、活动内容:

1.在各年段中选拔歌唱条件好的学生参加。

2.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体裁作品进行演唱教学。

3.训练学生计划节奏感,使学生体态、动作协调优美。

4.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高音乐表现力,促进创造性的发挥。

泉古拉完小

2013.9

第9篇: 篇一:音乐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音乐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社综合素质,满足部分音乐爱好者的兴趣.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现将本学年音乐兴趣小组的活动计划简介如下:

一、音乐知识方面

本学期将具体教给小组学生的有:音乐知识及音乐语言的基本要素、拍子音名、音的分组、二声部合唱等。

音乐是凭借声波震动而存在的,在时间中展现,并通觉器官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音乐语言的基本要素有节奏、旋律、节拍、音色、力度、速度、和声、曲试。其中最重要的是节奏和旋律。表示拍子的叫拍号。上方的数字表示每小结几拍。下放的数字表示已几分音符为一拍。

二、基本要求 1.教师认真的准备好每一次活动,要求知识有一定的兴趣性。

2.学生不得旷课迟到,学生认真完成辅导老师布置的作业。

3.学生积极和辅导教师进行配合,以便使音乐兴趣活动小组开展的具有生动性、活泼性。

三、具体工作措施: 1.上好音乐活动课,做到“四定”。即定内容、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发展学生的个性特色,以此推动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2.在完成音乐课堂教学的同时,不断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进一步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使他们学有所长,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3.经常督促学生完成一些学习音乐的好习惯,并使之不断巩固、加强。并在此尽量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心理等,平时将定期不定期的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音乐,好的舞蹈。

4.对小组的课程做出规范,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音乐能力为主要内容,不让学生放人自由。

5.培养学生的特长,并在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四、活动内容: 1.在各年段中选拔歌唱条件好的学生参加。

2.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体裁作品进行演唱教学。

3.训练学生计划节奏感,使学生体态、动作协调优美。

4.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高音乐表现力,促进创造性的发挥。 篇二:音乐兴趣小组活动实施方案

音乐兴趣小组活动实施方案

五堡寄宿制小学 音乐组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的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的历史内涵,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丰富学生课外文化生活,满足大家心理需求助于,特在校园内成立音乐兴趣小组,以声乐训练为主。

二、兴趣小组成员: 30人左右分别从三至六年级学生中选拔。

三、活动时间安排: 每周星期二下午最后一节课

四、活动地点: 多媒体教室

五、活动项目:

声乐训练(独唱、表演唱及合唱)器乐演奏

六、指导教师:刘永江

七、教学要求;

1.教师认真的准备好每一次活动,要求知识通俗易懂并有一定的兴趣性。

2.学生不得旷课,学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3.学生积极和辅导教师进行配合,以便使音乐兴趣活动小组开展的具有生动性、活泼性。

八、具体工作措施: 1.上好音乐兴趣活动课,做到“四定”。即定内容、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发展学生的个性特色,以此推动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2.在完成音乐课堂教学的同时,不断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进一步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使他们学有所长,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3.经常督促学生完成一些学习音乐的好习惯,并使之不断巩固、加强。并在此尽量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心理等,平时将定期不定期的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音乐,好的舞蹈。

4.对小组的课程做出规范,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音乐能力为主要内容,不让学生放任自由。

5.培养学生的特长,并在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附:所需用具: 多媒体、电视机、dvd、麦克风、音像资料。

附:教学歌曲

1、让我们荡起双浆

2、我的中国心

3、阿佤人民唱新歌

4、荷塘月色

5、天路

6、蒙古人

7、北京的金山上

8、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9、我的祖国

10、外婆的澎湖湾

11、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

12、雨花石

九、活动安排:

训练老师:刘永江

音乐兴趣小组活动方案 (2011-2012学第二学期)

为了更好的配合学校搞好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及表现能力,特成立学校表演唱兴趣小组。为了使活动顺利高效开展,制定如下活动方案:

一、训练方法及过程:

训练为了提高,提高为了表现。训练要有手段。表演唱的基础在于提高大家的演唱能力,在于提高个人的表演基本功,为了巩固、解决用声上的响而不噪,轻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做到演唱声音上的谐调,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集体训练。然后再逐步过度到音准、节奏,动作、表演等方面的训练。在各年段中选拔歌唱条件好的学生参加。

1、 声音的训练

(1)、呼吸 (2)、声音位置(3)、演唱训练

2、 音准训练

音准是音乐表现的基础,好的音准来源于基础训练。

3、 寻找共鸣位置扩大音域的具体措施。 (1)、胸音训练(2)、头音训练

4、 表演唱表现的手段。 (1)、听唱(2)、模仿(3)、表演

5、节奏训练

音乐是在时间中展示的艺术,节奏是它的组成部分和主导因素,没有 篇三:音乐兴趣小组活动计划、名单、记录与总结

音乐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为了更好的配合学校搞好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及表现能力,成立学校音乐兴趣小组。为了使活动顺利高效开展,现将本学期活动情况作以下安排:

(一)声乐方面:

训练方法及过程:

训练为了提高,提高为了表现;训练要有手段。唱的基础在于提高声部的齐唱能力,声部的基础在于提高个人的基本功,为了巩固中声区,解决用声上的响而不噪,轻而不虚,高而不挤,低而不压,做到声乐声音上的谐调,平衡统一,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集体训练。然后再逐步过度到音准、节奏,扩大音域,咬字、吐字,幅度变化等方面的训练。

1、 声音的训练

(1)、呼吸 (2)、声音位置 (3)、直声训练

2、 音准训练

音准是音乐表现的基础,好的音准来源于基础训练。

3、 寻找共鸣位置扩大音域的具体措施。

(1)、胸音训练 (2)、头音训练

4、节奏训练

音乐是在时间中展示的艺术,节奏是它的组成部分和主导因素,没有节奏也就没有音乐。

5、咬字与吐字的训练

以字带声,以情带声,字正腔圆是我国民族传统的唱法。它讲究字清意深情自真。

训练内容:

1、 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和规范的训练步骤来训练学生的声音。

2、 中外合唱名曲。

3、 合唱姿态、舞台造型。

(二)音乐欣赏

旨在让学生多多接触音乐的各种表现形式,如舞蹈、声乐、器乐,音乐剧、歌剧以及音乐电影等。通过欣赏各国、各类的音乐文化,拓展学生的视野,端正学生的审美标准,了解丰富多姿的音乐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三)音乐理论

音乐理论就是基本的乐理知识和视唱练耳联系两个方面。这一部分主要是加强学生对音乐理论的了解和掌握。包括音符、时值、谱号、拍号以及简单的简谱和五线谱的认识等。

兴趣小组成员名单:

初三

廖莎 袁哲 刘贝 龚茜 鲁维

肖乐 李依依 熊璐

杨东皓 朱思 曹杨 张思 周美鸿

初二

郭蓉 郭明慧 廖鑫 夏新 黄晶

袁丹 李乐 周国瑶 何昊 郭文义

帅茜 朱燕飞 陆德

李卓璇 高奥

初一

张森萍 高新 陈冲 高玲

霞 李芳

音乐兴趣小组活动内容记录

次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发声练习。

内容。

1模进发声练习。

212321。

3

4师你好。

树姑娘》

第二次活动:

次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合唱知识。 王霞 高千 熊慧芮先花 邹婷 罗襦第一次活动: 内容:发声练习 教学目标:通过本在学习中培养动脑思考与音乐的理解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走进教室 教师出示发声曲条。

二、 介绍本节

三、 发声训练 、用:“啊”进行、用“u”来唱、小组合作练习: (1) 1 1 1 1 (2) 5 5 5 5 、结合对话练习: 师:同学们好: 生: 您好,您好老

四、运用歌曲:《柳内容:合唱练习 教学目标:通过本在学习中培养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听音乐走进教室

教师出示合唱视频

二、 介绍本节内容。

三、 学习小合唱曲《红星歌》

四、 指导练习

通过听和唱在了解主旋律的同时,学习轮唱部分。

五、 检查指导

六、 学唱总结

在合唱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出重点是轮唱部分的节奏。

第三次活动:

内容:五线谱的学习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学习使学生掌握五线谱中c调的音阶。 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激发音乐学习的兴趣。 重点:c调的音阶视唱

教学过程; 篇四:小学音乐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在小学中开设音乐教程,对小学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能适应当前形式,具有现代意识,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为了更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社综合素质,满足部分音乐爱好者的兴趣,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 腰鼓队要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的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活动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吸收在打鼓方面有爱好和潜力的新队员,扩大腰鼓队伍的规模,在活动中贯彻“以老带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原则。尽量发挥每个队员的特长,形成良好的氛围,为我校争创“市级达标示范学校”、争创“名校”作出一份微薄的贡献。

先将本学期音乐兴趣小组的活动计划简介如下:

一、音乐知识方面。本学期将具体教给小组学生的有:音乐知识及音乐语言的基本要素、拍子音名、音的分组、二声部合唱以及简单的舞蹈。

二、音乐语言的基本要素有节奏、旋律、节拍、音色、力度、速度、和声、曲试。其中最重要的是节奏和旋律。

三、腰鼓活动工作安排

1、吸收新队员,实现新老更替,并做好新队员的思想工作及老队员传、帮、带新队员的工作。

2、搜集相关资料,使学生了解腰鼓是我国民间的传统鼓乐,具用气派热闹、壮观非凡等特点,激发学生学打腰鼓的兴趣和热情。

3、训练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队段主要让队员掌握规范的动作与姿态,学会基本鼓点;第二阶段学习几种舞蹈花样,并鼓励学生自编自创新花样,在基本打法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和提高。

四、基本要求

1、教师认真的准备好每一次活动,要求知识有一定的兴趣性。

2、学生不得旷课迟到,教师认真的做好每一次记录,学生认真完成辅导老师布置的作业。

五、活动时间:利用每周一中午活动进行训练。

六、活动内容:

1、在各年段中选拔歌唱条件好的学生参加。

2、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体裁作品进行演唱教学。

3、训练学生计划节奏感,使学生体态、动作协调优美。

4、让队员掌握规范的动作与姿态,学会基本鼓点,几种舞蹈花样。

5、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高音乐表现力 篇五:2013-2014中学音乐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音乐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课外音乐活动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音乐课外教学的延伸。它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启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及表现能力,并有助于青少年美化心灵,扩大知识视野,陶冶情操和身心健康发展。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社综合素质,满足部分音乐爱好者的兴趣。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先将本学期音乐兴趣小组的活动计划简介如下:

一、指导思想:深入学习十六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不断深化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学习内容

本学期将具体教给小组学生的有:音乐知识、歌曲。

三 、训练目的:

1、 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良好的音乐素养

2、 通过不同的发声训练来规范学生的音准

3 、展现我校的素质教育和精神风貌

四、 基本要求

1、教师认真的准备好每一次活动,要求知识通俗易懂,有一定的兴趣型。

2、学生不得旷课迟到,教师认真的做好每一次活动纪录。学生认真完成辅导老师布置的作业。

3、学生积极和辅导教师进行配合,以便使音乐兴趣活动小组开展的具有生动性、活泼性。

五、具体工作措施:

1、上好音乐活动课,做到“四定”。即定内容、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发展学生的个性特色,以此推动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2、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进一步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使他们学有所长,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3、经常督促学生完成一些学习音乐的好习惯,并使之不断巩固、加强。定期不定期的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音乐,好的舞蹈。

4、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音乐能力为主要内容,不让学生放任自由。

5、培养学生的特长,并在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六、活动时间:

利用每周

一、周二电子琴;周

三、周四口风琴,每天下午大课间活动时间进行训练。

七、活动内容:

1、电子琴、口风琴训练:演奏简单的琴曲及歌曲

2、学习乐理知识,并通过练习巩固

3、在

七、八年中选拔歌唱条件好的学生参加。

4、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高音乐表现力,促进创造性的发挥。

上一篇:缴纳社会保险申请下一篇:营商法治环境建设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