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2022-06-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谈谈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谈谈对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认识与思考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金融的不断发展,经济金融形势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的挑战。但是,当前我国经济金融形势还比较复杂,由于很多人对当前我国经济金融的形式不了解,导致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消极的一面。因此,研究对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认识与思考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经济金融;形势;认识;思考

前言

在我国日常的生活和交易中,首先应该认识清楚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尤其应该将影响我国经济金融形势的因素统一起来。针对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形式,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然后找出其中的不足之处,都应该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思考,旨在保证我国经济金融更加稳定的发展。

1.当前我国经济金融的形势介绍

目前,我国的经济金融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的经济金融逐渐从低谷向上走,现在我国的经济金融发展已经走上了稳定的道路;第二,通过拉动我国的内需极大地促进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第三,随着国际金融环境的逐渐好转,我国的出口也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另一方面,我国的经济金融发展带来的机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的宏观政策进一步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第二,我国的区域经济政策也促进了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第三,我国的投资领域被进一步扩大,进而不断优化了我国的投资环境;第四,我国的宏观政策还有助于增加我国的就业和收入分配,旨在保证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另外,我国的经济金融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重要的阶段,但是,在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通货膨胀方面的问题。即使我国的物价整体上趋于平稳,但是在很多种综合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的通货膨胀依然存在;第二,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受到了严峻的挑战。随着我国有关房地产政策的不断出台,这使得我国房地产的价格逐渐趋于平稳,但是之后又使得我国的房地产价格出现了反弹的趋势;第三,随着我国信贷的不断增长,导致我国的贷款变得非常难。由于我国信贷增长还是逐渐变强,并且信贷增长一直处于高位,这就导致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资金短缺方面的问题。与此同时,由于贷款难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当前的货币宏观政策调控遇到了极大的阻碍;第四,我国的经济金融发展受到了资源环境的约束力。在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过程中,资源不足的问题一直都存在,这就导致我国的经济金融发展面临着缺乏持续性的问题。

2.解决我国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发展问题措施

2.1加强对房地产、车市等经济事项的调整

目前,影响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一个因素就是房地产和车市等重要产业,这就要求很多经济学家加强对这些领域经济事项的分析。现阶段,由于我国中央政府加强了对房地产等产业的宏观调控,进而使得我国的房地产和车市等价格保持的比较平稳。但是,只有国家的调控是远远不够完全保证房地产和车市等产业的价格趋于平稳,主要是由于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进而就会导致人们对住房和车等的需求也逐渐提高,因而在经济金融调控的过程中,需要真正将我国经济金融市场中的房地产等经济事项进行改革和控制。所以,对我国的政府部门而言,还应该将房地产和车市等事项中的细节进行调控,从而保证我国经济金融的平稳发展。

2.2加强对创新产业的投资建设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现代国家之间、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创新技术的竞争。对我国的企业来说,由于国家对创新技术的重视逐渐提高,通过创新来带动我国经济产业的良性发展。同时,企业还应该抓住市场中的有利因素来促进其产业链的发展,进而将企业自身的经济金融发展与国家的宏观政策结合起来,旨在企业的生产和建设过程中促进经济金融的发展。因此,我国应该加强对创新型产业的投资和建设,并且国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企业的宏观调控。同时,通过对我国当前经济金融发展中的经济细节进行分析,从而分析出对促进企业发展有利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从而加深企业内部和外部更好地结合发展。因此,加强对创新产业的投资建设是保证我国经济金融形势平稳发展的重大举措。

3.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我国当前面临复杂的经济金融环境,现阶段有必要认真认识和思考当前我国的经济金融形势。为了解决我国经济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因而需要将影响我国当前的经济金融中的不利因素认识清楚,从而促进我国经济金融的发展。当然,我国政府也应该加强对房地产和车市等重要产业的宏观调控,同时国家还应该重视对创新产业的支持,旨在为我国整体经济金融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因此,现阶段研究对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认识与思考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俊峰.当前经济金融形势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3(02):107

[2]安杰山.对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思考[J].学术探索,2012(11):77-79

[3]徐诺金.关于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认识与思考[J].宏观视野,2014(8):34-36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周南中学)

作者:黄思逸

第2篇:设计基础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再认识

摘要:探讨设计与日常生活的关系,以期给设计师和相关研究者提供一定借鉴。通过文献查阅、个案分析等研究方法,将所用信息与自身观点相结合。设计与生活密不可分,相互影响,随社会发展,它们已成为相互融合不可分割的两部分。设计要时刻关注日常生活,考量到人们目前真正的需求,设计师要设计出一件符合大众审美的作品,就必须考虑到设计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关键词:日常生活設计人性化

引言

有别于非日常生活,日常生活于私人领域中展开,有自己特殊的形态”,。一般我们将发生在工作之外的生活称之为日常生活。日常生活关乎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细微到鸡毛蒜皮的小事,日常生活包括衣食住行、育儿养老、吃喝拉撒等活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直开展重复I生的活动,随着时代进步,人们的审美与肖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追求的不再仅限于吃饱穿暖,解决基本生计问题,而在于对精神层面的高度追求。在这样的局势下,由于关乎到个人需求,人们对日常生活中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时设身处地,考量到人们目前真正的需求来设计作品。一个优秀的设计师要时刻保持对事物的洞察力,以新鲜的视角去观照日常,寻找突破点,要设计出一件符合大众审美,集装饰性与实用性为一体的作品就必须考虑到设计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一、设计的含义与类型

设有安排、设置,布置、筹划、设计以及假设的意思。计既为动词,也为名词,作为名词时有计谋的意思,作为动词时可解释为计划、计量。同时计还是中国百家姓之一。设计我们可以理解为设身处地地筹划计划。设计依靠人的主观意识,是一种有想法并且有创意的活动。在我们开始任何活动之前,所进行的规划都是设计,任何创造性活动的策划和过程都可理解为设计。人类生活伊始便产生了设计,比如我国远古时代的石器、青铜器、漆器都是设计的范畴。这些设计都是以给人类生活提供方便为目的。设计种类较多,其共同点是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它是一种语言,反映出我们的情感和文化价值。人类通过劳作改造世界并且以劳作经验创造出一件件利于生活的物品。总而言之设计就是一个构思、规划、预算并且反复修改的过程。

设计是一门系统的学科,涉及到多方面不同领域的知识,设计师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对设计的分类也各不相同。但近几年,很多设计师倾向于将设计主要分成三大类。笔者也表示认同,分别是为了实用的设计(产品设计)、为了传达的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为了居住的设计(环境设计)。这种划分是以“自然一人一社会”为坐标点来划分的,如图1所示。

二、设计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一)设计创造—种生活方式

众所周知,设计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每天都处于设计的氛围中,人类与动物的区别追根溯源在于人类拥有造物之能,现代设计发展的潮流不停向前,但其发展的前提是具备功能性与装饰性,并且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正确处理好人和物的关系是设计的意义所在,其一直以创造美好、幸福、和谐的生活为目标。如何使产品看起来更好、更易于使用,这就需要我们在人与物之间找到一个相互适应、协调的契合点,这是设计的难点与重点,究其本质而言,就是在探寻另一种更加合适的生活方式。

回溯人类设计发展史,人们深深地意识到设计的人性化发展不可或缺,不人性化的设计终将被淘汰。而随着现今世界人口增多,人们提倡节能环保,绿色设计。因此设计必须适应时代需求,去创造符合现代人理想中的生活方式。

在第—次工业革命中,火车、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电、计算机的发展进一步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图2是工业革命时期高楼大厦。人类凭借着这些高新技术渐渐摆脱了自然的束缚,进入了一个处处是人造的世界,而设计正是了解人造世界的关键。人类的生活方式是设计的决定性因素。一个有创意的活动设计,如果仅追求形式和功能,不能回归人们的生活世界,那终将失败。人们的生活消费趋势时刻影响着设计,同时,设计促进了生活方式的改变。设计的目的在于为人服务,方便人们的生活,而不是去改变人们的生活使生活复杂化。因此,一个好的设计必须让人们体验到舒适的生活。在当前高度发达的工业设计发展中,一直有很多设计师在否定传统设计的道路上摸索着,希望以自己的理念去创造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因此,设计不但改变了我们以往的生活方式,而且创造了一种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需要以产品为物质基础,而促进人们生活方式多样性的产品种类繁多。任何一种新产品的产生都有可能为人类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例如,网购的普及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买到心仪的物品,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既方便又快捷,甚至很多人对网购已经形成了依赖,不得不说,网购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图3是获得众多国际大奖的新一代MOBlKE的设计,其口号是让骑行改变城市,它重新定义了人城市之间的关系。让自行车回归城市,改变人们生活方式是设计师的初心。如今,MOBIKE的崛起—方面缓解了公共环境下汽车停车位的紧张,节约了汽车停车占地面积,另一方面基本做到了随用随骑,给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提供了极大便利,让消费者获得了美好体验。这也是其广受欢迎并且已然成为城市生活方式的直接原因。

三、日常生活对设计的影响

(一)设计的素材与灵感来源于生活

设计灵感来源于生活,并且最终服务于生活。从古人开始就对生活进行仔细观察,从生活中寻找灵感,创造新事物,例如,新石器时代的人面鱼纹彩陶盆、涡纹双耳四系彩陶罐、船形彩陶壶等都是取材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再经人加以改造而来。再比如外轮廓呈A字形埃菲尔铁塔,如图4所示。形如帆船的悉尼歌剧院,如图5所示。无不显示出设计师在生活中的细微观察而捕捉到的灵感。

“从‘无’开始固然是一种创造,而把熟知的日常生活变得陌生则更加是一种创造,而且更具挑战性”。无印良品(MUJI)艺术总监原研哉曾在《设计中的设计》一书中写道。很多时候,人们对生活中所熟知的事物或许只停留在无意识层面,而这种陌生感反而代表着我们可以用全新的视角来设计。这种全新的视角代表无限可能,日常生活给设计提供无穷无尽的素材。然而,人的灵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观察并且深入了解生活有所感悟,才能使之产生的频率变高,设计从生活中寻找材料,随时间推移,我们头脑中就会形成一个素材库。长期积累之后,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人惊喜。简单的设计不代表没有创意,有时候往往更加凸显出创意,少即是多追求的就是这样的审美哲学境界。无穷无尽的生活信息对设计有着巨大的影响,可以打开人们的思路产生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并且激发人们的设计思维。

创新是设计的一个最重要因素,而创新的要点是有创意,有动人之处。好的创意是基于日常生活的学习和传承,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探险家”,虽然生活使我们的设计素材多样化,但我们只有细心观察、探索,才能发现新鲜点,当我们发现新鲜的素材时要及时反馈到大脑,学会思考和分析,打开自己的思维,设身处地地设计出引人注目的作品。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件物品包括最普通的最常见的,都一定有其独特的设计之处,事實上,我们处在一个被设计了的世界。

(二)设计趋向日常生活

现如今,生活水平提高,物质已不再匮乏,人们越来越关注日常生活质量。设计给我们带来便利,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上,都使我们获得了美好体验,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因此更多人开始追求设计。哲学、美学、艺术领域“对日常生活价值的肯定和对日常生活存在问题的提出,最终指向的是对日常生活种种问题的解决,体现出走向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和意义化的趋向”。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比以往更加得到设计师的关注,比如服装设计,自二战之后,从等级化、制度化的规范中解放出来,趋向于大众化和平民化。高级时装向大众时装发展,高速的多功能工业设备和电子科技在制衣工业中的应用,促进了时装成衣化的批量生产,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社会大众日常生活不同层面的需求。尤其是以往只在博物馆展存,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的服饰,现在也被传承和运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中,回归到日常生活之中。

在这个倡导多元化的时代,设计还发挥着展示民族传统、人文特色和个性特色的多重作用。尤其是文创产业的发展也日渐蓬勃,在社会经济的推动下,文创产品设计处处体现出传统文化的内涵,让传统文化以其特有形式得到传承与推广日常生活中的文创产品随处可见,一直为人们所追求。

图6是一组《点亮生活》的系列作品,由设计师与中国传统布依族蜡染、刺绣织绣技艺传承人共同合作,此系列作品包括灯具及皮包,每一件物品做工精美堪称为艺术品,物品上的纹样设计是其亮点,其保留了原有的传统纹样,并通过进一步提炼而成。跨越两个不同的领域,最终使其走近当代生活。整个系列作品采用到的是传统织锦技艺,由超过九种的丝线穿梭编织成。灯具是我们生活中的随处可见的用品,手提包更是每位女性必不可少的日常生活用品,在设计师的精心设计下,再经由手艺传承人精湛的工艺下得以实现。这种趋向日常生活的设计—直备受欢迎。

(三)日常生活检验设计

生活是检验设计的一个渠道。时代不同,审美观就会不同,社会需求也会不同,那么检验标准就不尽相同,设计始终应该体现着一个时代的审美特征,例如,唐朝服饰的特点是华丽,而宋代则崇尚勤俭之风,追求朴素、天然、淡雅之美,假设宋代的服饰穿越到了唐朝,结果不言而喻,必定被抵制。这体现了时代的不同审美特征。设计一开始是不存在的,而是来源于人们的欲望,在日常生活中,困难和挫折促使了设计的产生,比如喝水要用什么才方便,便当怎样才能保持温度,夏天怎样才能预防风吹日晒等,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会面临的问题,都需要被设计。

图7是由设计师坂茂设计的卫生纸,从图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发现纸芯是方形的,卫生纸自然也是随着四方形纸芯的卷制而成。看似简单的设计却是这个设计的创意点。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品,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它,一般的卫生纸是以圆形的方式卷制而成,当我们使用时经常轻轻一拉,便会抽下纸张,虽然方便但由于太过顺滑,总是扯下很多而导致浪费。另外一点,由于纸筒的桶芯是圆形的,厂家对生产好的卫生纸进行包装排列时,也会浪费很多空间,并且不利于使用者的储藏。正是发现了这个问题,才有了四方形卫生纸的设计,由于四角形的纸芯设计会产生阻力,从而达到节省资源的目的,并且浪费空间的问题也被解决。

能想到将卫生纸纸芯改成四方形,这样一个小小细节的改动就引发出如此巨大的变化。正是坂茂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缜密思考,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而对设计的反馈。

随着交通发达,旅游业的扩张,“无性别卫生间”这一话题一直引发热议。相信很多女性都有这种体验,每当逛商场或者外出旅游时,女厕前总是排着很长的队,如遇到小孩如厕比较急切的情况,家长也只能安抚或者呵斥让其忍耐,这严重造成了人们的困扰。“无性厕所”的提议无疑是解决这一困难的良好提案,这正是源于人们对普厕检验思考后而进发的设计,如图8所示。类似无性别厕所这样最大程度满足所有人需求的设计,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比如无障碍通道设计,日本Kokuyo的Just One可拆卸鼠标,如图9。这类设计其实是通用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通过所有年龄、不同能力的人检验。在“以人为本”的思想中,最关键的是人、产品与环境三者间与通用设计的关系,任何生物无法脱离环境而生存,包括人。设计如同讲故事,设计师要讲好这个故事就要使故事逻辑关系明确且语言生动,引发人们共鸣,在用户面前过关。

包容的设计人人受益,不包容的设计处处设障。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都离不开设计,一个好设计需要具备强大包容性,我们经常听到有人抱怨:这个设计不怎样。也有人满口称赞:这个设计真好。当设计能包容大多数人,我们就会认可这个设计。如果一个设计给了我们糟糕的体验,甚至不如没有,那很糟糕,那这个设计很快就会被淘汰直至消失,只有真切考察到人们真实需求,才能让设计不多余。我们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一些不合理设计,比如有些调料瓶,虽然外表美观,看起来有独特之处,让人赏心悦目,但它的口子太小,调料根本放不进去或者放进去很麻烦,这种设计虽符合审美但欠缺实用性,只能充当“花瓶”,这将使人们对其满意度大打折扣。设计不单单只是—种技能,它更偏于拟人化。无论哪一类设计必先得到人们的认可,才能得以延续,若想得到认可,那设计师就必须采取调查,收集反馈听取使用者建议,之后在原先基础上加以改进,或自己先尝试得到认可,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为标准,直到达到自己理想中的效果。简而言之,设计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注意同理心的培养,在做设计时一定要具备同理心,无形之中潜移默化地给人们带来美好感受,才能通过人们检验并取得认可。

结论

在现今这个物质高度发达的社会,人们比以往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的追求。而设计正是可以注入精神文化的一股力量,其可以给人们带来不同的精神体验。日常生活在私人领域中展开,生活水平提高促使人们开始强调产品的个性化,这就使得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促发了各种各样的设计。

不管什么设计都不能与生活脱节,设计从生活中寻得素材,在设计师赋予新鲜血液后再运用于生活,使其满足日常生活所需,为生活带来便利与乐趣,营造一种既满足人们物质需求又符合人们精神追求的社会环境。设计影响着人的审美,在质量、功能、价格等因素相近的情况下,人们必定会根据日常生活经验选择满足自身审美且具备较强实用性的设计产品。设计的背后是设计师费心耗时的计划过程,但绝对不是设计师一个人的独奏,需要设计师与用户沟通,满足用户意愿最终达成一致。

总之,设计与生活密不可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们早就成为相互融合不可分割的两部分,设计与生活相互影响,是辩证的关系。那么设计就需时刻关注日常生活,考量到人们目前真正的需求,设计师要设计出一件符合大众审美的作品就必须考虑到设计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作者: 惠涵

第3篇: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认识实践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行为不断增加,从而导致严重的环境破坏和污染问题。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十分关注环境问题,同时国家也提倡绿色环保理念,在日常生产、工作和生活中需要加强保护生态环境。在环境保护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林业生态环境,为了能够更好地达到保护环境的效果,我们也应该要加强修复林业生态环境,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本文就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究,从而加强建设林业生态环境。

关键词:环境保护;污染问题;林业生态;修复;关系

我国国土的组成部分中,森林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截止目前,全国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22.96%,我们应该要加强保护森林生态。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人们形成了保护环境的意识,加强修护林业资源,然而在实际发展中,很多地区的林业资源遭到大量损失,在青海地区加强林业生态修复迫在眉睫。本文主要就目前林业生态环境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环境保护和林业生态修复的具体措施进行探讨。

1 林业生态环境的现状

森林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可再生资源,随着时间的流逝,森林具有较强的自我修复能力,然而树木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成长,需要经过很多年才有可能形成森林。因此,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森林环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完美。企业在生产经营以及个人的很多行为都严重破坏了森林资源,导致我国出现极度恶劣的生态环境,比如说常见的泥石流、沙尘暴、地震等自然灾害,因为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进一步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直接对人们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1]。此外,在青海地区,仍然存在滥砍乱伐、破坏森林等问题,这些现象直接会影响到森林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能够有效地保护森林资源,国家专门设置了林业局,对生态资源进行重点管理和保護,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因为没有足够的管理和护林人员,导致监督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保护的工作不到位,无法有效地进行环境保护。

2 加强林业生态修复和保护环境的措施

做好林业生态修复工作,是保护环境的措施之一,实际加强林业生态修复和保护环境的措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2.1 加强培养和引进技能型的工作人员

首先,林业管理的相关部门在林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中加强筛选技能型的工作人员,并对他们进行培训、考核和管理,从而投入到林业保护的工作中。目前我国的护林队伍大多数都是临时的工作人员,他们不具备专业技能,在工作中只会进行简单设备的操作,无法通过专业的理论知识进行林业管理,无法采取合理化的方式防护森林,所以日常管理森林的工作效率低下。随着科技的发展,在林业管理和生态修复中也广泛应该要先进的设备,所以工作人员需要与时俱进,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熟练操作相关的设备,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加强森林管理和规范[2]。

2.2 加强林业生态保护的宣传和推广

为了加强林业生态修复,保护环境,在日常工作中还应该要加强林业生态保护的宣传和推广,尤其是加强检查和宣传森林防火工作,因为火灾对森林是致命的威胁。因为林业保护工作没有宣传到位,每年我国都会出现森林火灾等问题,在进行火灾原因分析时发现大多数都是因为个人不注意导致的。所以,林业相关管理部门,尤其是要在森林防火季节加强宣传保护林业生态的工作,通过网络平台等信息媒体和纸质宣传等方式进行防火宣传和推广,尤其是对森林附近的居民加强宣传力度,加强人们的森林防火意识。此外,森林防护的工作人员也要实时对林区进行巡逻和检查,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解决疑似火灾问题,加强森林保护[3]。

2.3 对林业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林业生态修复过程中还应该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加强完善林业产业结构,推动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工作人员要提前进行林业资源的调查和研究,充分了解我国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掌握森林破坏情况,并进行检查和统计,综合性分析最终的调查结果,针对结果分析,采用有效的现代化技术进行森林再生,提高森林的覆盖率,确保森林资源能够可持续发展。此外,林业管理部门还可以专门邀请经验丰富、优秀的森林修复专家培训森林管理人员,不断提高森林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水平,多方位管理林业资源[4],确保林业生态资源稳定发展,同时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2.4 对违法者加强处罚力度

就森林资源破坏的现状分析,不难发现很多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等个人破坏行为频繁发生,相关部门应该要加大对违法者的处罚力度,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处罚违法者。此外,若是出现大面积占用和征用林地的现象,相关部门也要严格执法,通过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处罚整改。通过处罚条例实现森林资源的再生,保护森林资源。另外,林业管理部门还应该要明确各项制度条款,不断普及和宣传森林破坏的惩罚条款,促使公众充分了解森林破坏行为的处罚后果,从而约束人们的违法行为,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3 结语

政府相关的部门、工作人员以及普通大众都应该要重视林业生态修复工作,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相关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做好林业资源保护的宣传、检查和监督工作,群众充分意识到森林保护的意义,以绿色环保的理念约束各自的违法行为,从而加强林业生态修复,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世林.浅谈林业生态修复现状及对策[J].经济师,2018(9):291-292.

[2] 李虎,刘丹.解析林业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的关系[J].吉林农业,2018(12):88.

[3] 李朝洪,赵晓红.关于中国林业生态建设的思考[J].林业经济,2018,40(5):3-9.

[4] 麦海森.试析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及构建生态文明的举措[J].农业与技术,2017,37(5):57-58.

作者:张瑜

第4篇:请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位一体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

1.请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位一体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在长期的历史斗争中的正确选择,它适应历史发展规律,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起了重要作用,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即“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体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位一体”,它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模式也在不断完善,党的十八大在理论方面进一步深化了它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位一体”主要包括坚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内涵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内涵思念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三者相互依存,相互衔接,相辅相成,构成“三位一体”的有机整体。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理论、制度这三方面有着本质上的联系,深入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首先,“道路”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方式,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路径,离开“道路”,“制度”和“理论体系”就会成为空谈;其次“理论”反映了道路、制度的本质,是引导实践和制度运行的行动指南,是对“制度”和“道路”的科学理论指导;“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运行的保障,离开“制度”,“道路”和“理论体系”就容易出现偏差。因此要从整体上把握道路、理论与体制,做到三者的有机结合统一,以坚定不移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5篇:谈谈对秘书与领导关系的协调的认识

秘书协调和领导的关系

无论是机关办公室秘书还是首长秘书,都是在一定的领导集团之下做辅助工作,都有一个处理好同领导集团各成员的关系问题。秘书虽不是领导成员之一,由于所处的特殊地位,对领导集团的思想、团结、工作具有特殊的协调作用。秘书处理好同领导集团成员的关系,发挥好协调作用,就能增强领导班子团结,提高工作效能;如果搞不好,会造成领导隔阂,妨碍领导工作的正常运转。秘书在处理同领导集团的关系中,发挥协调作用,应注意遵循下述具体原则。

遵守组织法规。秘书人员所在的党、政、军、团体、企业等单位,都有其相应的组织章程、条例或工作制度,这些法规是领导集团必须遵循的规定。比如党章规定了各级领导集团的政治原则、思想原则、组织原则和各项工作的程序和办法,按照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的原则,规定了领导班子的内外关系,党还专门制定了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这是秘书人员处理同领导各成员关系的依据和判别领导集团各成员意见是非的标准。如某个领导要秘书去执行已被党委否定了的意见时,秘书应如实说明党委的决定而不能贸然执行;如某领导修改已经主管领导签发的报告或指示的重要论点时,要及时向其说明情况,如仍坚持要改,则应请其直接向主管领导商量决定,不得擅自发出;若几位领导下达的指示相矛盾时,秘书应请示主持全面工作的领导人裁定,并请其向有关领导进行必要的解释。领导层各领导人是分工负责的,秘书人员要尊重职权分工,实行单向请示;有关事项向主管该项工作的领导人请示报告,并照其指示办理,不应多头请示;综合性的、涉及多方面工作的事项,应请示主持全面工作的领导人,并向与之有关的领导人通报情况,如通报情况后有关领导人有不同意见,则请他们当面研究,不再往返传话;如果某负责人对不属于他分管的工作下达指示时,可向其直接建议,请其与负责该项工作的领导打个招呼,也可求得主持全面工作的领导人同意,并将其意见向分管此项工作的领导通气;在事情紧迫时,可先办完再报告分管此项工作的领导。处理此类问题,秘书人员熟悉有关组织法规,尊重领导人之间的职责分工,不可简单从事,应考虑周密,把工作做细。

坚持“一视同仁”。秘书人员在工作上、生活上、思想感情上,对同级领导人应“一视同仁”。在工作上对他们同等热情服务,对他们的交办事项应愉快接受,以同等的努力去完成。在生活待遇方面对他们同等照顾、同等对待,在政治待遇(发文)和生活待遇上都尽可能按照规定,不对谁随意放宽,尽可能做到同级同有,做不到时,宁可缓办。如既无规定,又非在同级领导的主管与非主管之间区别不可的政治或生活待遇,或对老、弱、病、残的特殊照顾,应请示主持全面工作的最高领导确定。在思想感情上,对同级领导人同等尊重。同等尊重他们的职权、意见。切忌在感情上分亲疏,更不应在能力上分好恶,不应因与某领导人同自己的分工一致,而特殊亲近、照顾,不应自持有“才”而瞧不起一些领导人。做到一视同仁,不偏不倚,是很不容易的,需要秘书人员加强思想修养。通报情况。维护团结。秘书负有在领导者之间通报情况的任务。通报情况是秘书协调领导关系的重要手段。秘书给领导集团各成员提供党的方针政策的情况,提供本单位工作发展状况的情况,提供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情况,提供对解决问题各种意见的情况,反映群众的情绪和要求,介绍其他单位的经验教训,这些情况的通报,有利于统一领导成员的思想认识,达到工作上协调一致。秘书还

负有在领导者之间传话的任务。通报情况,代为传话,都要有利于统一认识、增强团结、消除误解.达到协调一致的目的。因此,秘书在领导者之间的传话,要坚持有利于团结的话就传,不利于团结的话要守口如瓶,只通报工作意见,不传闲话;有的领导在你送呈阅件时,可能顺便谈些不同看法,不能传给有关领导,促使领导意见分歧;有时几个领导在一起议论工作,可能涉及某个不在场的领导人工作的是非,秘书听到就是,要知道“说话轻,过话重”,不能犯自由主义,引起班子的不和。对于领导相互间的某些误解,要在可能的情况下做出必要的解释,以消除隔阂。对领导之间的分歧,绝不能外传,并应尽力予以缓和调解。在这方面秘书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如当向一位领导汇报另一位领导对某项工作的布置或对某个问题的处理时,可以在客观陈述中不露声色地强调其为工作着想的意图;在呈送文电时,领导中一方的礼节性言词,可稍加渲染传达给对方,使之逐渐融通感情;对双方矛盾的方面,尽量不讲,非讲不可时,也应使言词缓和,一带而过,如两个主管领导对某个文件起草的观点不一致,如此文可写可不写,就不写,如非写不可,则可找出内在联系,从更高的层次上,使二者统一起来。如某个领导要查记录,查笔记,秘书应从维护团结出发,尽量回避,绝不能陷入领导矛盾之中,倒向一方,推波助澜,以致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在领导之间传话,要分清该传不该传,不该传的要向要求传话的领导说明,可以传的也应讲究方法和分寸,使之不致引起或加深误解和矛盾。

总之,秘书在辅助领导集团的工作中,要自觉地主动地发挥协调作用;这种协调作用,以组织法规为依据,以维护团结统一,提高效率为目的,以一视同仁为根本态度.以通报情况为主要方法,从而处理好同领导集团各成员的关系,当好领导集团的参谋助手。

参考二

一、秘书与领导关系的协调

(一)学习目标

领导是秘书公务服务的主要对象,正确有效地协调与领导的关系,使二者工作和谐、心理默契、相互信任,这对秘书发挥其职能作用,有着关键性影响。

(二)秘书与领导关系协调的步骤

1.检查自身

秘书要协调与领导的关系,首先要从检查自身做起。在政治意识上、思想品质上、业务素质上,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寻找差距。特别是在为领导和领导部门服务方面,应不断地对照有关要求,看看是否做到尽职尽责,是否能准确理解、把握领导的思路,在工作中是否贯彻好领导意图,是否圆满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等。只有发现了不足,才能提高进步。

2.提高素质

秘书必须不断加强服务意识、服从意识、参谋意识、全局意识;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处理好对领导的依从性和独立性的关系,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提高观察感知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组织社交能力。只有素质提高了,才能不断改进工作,更好地为领导服务、当好助手和参谋,使自己的工作日有所进、月有所进,以得到领导的肯定与认可。

3.主动交流:

秘书人员应尊重领导、体谅领导,参与领导进行各方面的交流,以便加强沟通,

逐步建立起秘书与领导的新型的和谐关系,即工作上领导与被领导、辅助与被辅助的关系,政治上、人格上的平等关系,生活上、道义上的友爱关系。

(三)相应知识

1.协调的内涵

以静态来说,协调是指各要素之间比例适当,构成和谐统一的整体;从动态来说,是指发展变化过程中,各相关方面相互配合,相互影响,步调一致,共同发展;从心态来说,心理协调是指人们在从事社会活动中,排除各种心理干扰,克服各种心理变态和情绪失控,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绪,清晰理智地去进行工作;从管理的角度来讲,协调是基本管理职能之一,指将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管理手段与人、财、物、事、时、空、信息等管理要素连结成一个统一整体,有效地实现管理目标的重要管理活动。总体说来,协调既可以描述某种和谐的关系状态,也可以用来描述缓解或化解某些关系失调或矛盾的措施和手段。

2.秘书与领导相处的基本原则

(1)服从领导、保持一致:秘书与领导相处的首要原则就是尊重和服从领导,既不能代替领导,也不能擅自作主,更不能越位越权。要同领导保持思想一致、工作步调一致。

(2)维护领导、忠诚服务:秘书必须自觉维护领导集体所代表的根本利益,忠于职守、精心服务、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不计名利,通过自身的工作来维护领导所代表的组织的信誉。

(3)拾遗补漏,当好参谋:秘书对领导既要服务、服从,又要帮助、提醒,要敢于和善于为领导出主意、提建议。在领导工作中出现失当和疏漏时,秘书要从对工作负责的角度出发,拾遗补漏、帮助领导、提醒领导。

(4)照顾大局,维护团结:秘书是为领导集体服务,不是只为哪一位领导服务,因此秘书必须协调处理好与领导集体中每位成员的关系,自觉维护领导集体的团结和威信,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四)注意事项和要求

1.在工作中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在实际工作中,秘书应注意以下方面:(1)要善于总结领导活动规律,正确领会领导意图,在辅助领导工作的职能地位上,积极主动及时周全地为领导服务。(2)不折不扣地完成领导交办的事务,做到忠诚可靠,不假借领导的权威谋私,也不向领导献媚讨好。(3)维护领导的威信,不背后议论;若发现领导工作中的失误和疏漏,坦诚地当面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做领导的诤友。(4)设身处地体谅领导。受到批评要虚心,受到误解不埋怨,找适当的机会向领导解释。

与领导关系的协调,对秘书人员来说是一个颇有难度的问题。秘书人员应认识到,搞好与领导关系的协调,对组织运转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秘书人员的职能地位为协调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较多的机会。秘书人员应努力工作,使领导产生信任感。在与领导建立深厚的同志感情和友谊的同时,还要能够运用灵活的协调方法和艺术。

2.安排好领导层的活动

安排领导层活动是秘书经常性的工作,为搞好与领导关系的协调,秘书人员应该做到:一要统筹,忌"撞车",防止时间冲突;二要预报,忌突然袭击,不打无准备之仗;三要得体,忌过滥,注意维护领导尊严;四要适度,忌过累,每次活动时间勿过长。

3.遵纪守法

秘书人员从事的工作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必须注意自身塑造良好的形象,因此要有牢固的法制观念,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本单位、本行业的规章制度。坚持在法律和纪律允许的范围内工作,谦洁自律,不徇私情,不以权谋私,如:在公务交往中,不能将经营、管理中的折扣、中介费、礼金据为己有,不违反规定贪取兼任职务的工资、资金;个人不私自经商办企业;自觉遵守收入申报制度等。

第6篇:谈谈工程勘察设计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与认识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 孟祥恩 副理事长

应机勘院领导要求,借此机会谈一谈工程勘察设计企业文化建设问题。

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企业文化建设,通过接触各部门行业勘察设计协会的了解,企业文化建设正在全行业逐步展开,没有做过详细的调查统计,但是只要通过网络搜索,可以看到,很多大中型勘察设计单位的网站都有企业文化建设相关的内容,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个判断。对于行业内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情况、有哪些成效、存在哪些问题,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总结。借此机会,根据平时对听到、看到的一些情况的思考讲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企业文化建设是与时俱进的必然产物

勘察设计企业尝试推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初期,普遍都会遇到一种质疑,企业有思想政治工作,行业有思想政治研究会,有没有必要再搞什么企业文化建设,认为是赶时髦,是换汤不换药、新瓶装旧酒。

回顾近些年的历史,学习研究企业文化的内涵,就可以看出,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到企业文化建设,是与时俱进的必然产物。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的企业,历来受到企业领导重视,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领导越来越感到,如何适应市场形势的变化,如何改进加强与之相适应的企业基础性建设,如何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作好相应的思想政治工作,改进和加强党的领导,成为全新的课题。一是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作为企业党委系统的工作,随着企业领导体制的变化、企业组织结构的改革,党政职能机构及人员的精简、合并、调整,原有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二是越来越感觉到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观念、方式、方法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及其快速变化的形势,思想政治工作在“左”的意识形态统治下形成的形式单调、生硬呆板、内容枯燥、空洞说教、动辄批判、无限上纲,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问题难以解决,越来越不受职工群众的欢迎,政工干部越来越感到困惑、

委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作为一贯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企业领导,一直在思索着、探索着适应新形势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

企业文化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源于美国的一种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八十年代传入我国,理论研讨、实践探索,逐步在各行各业展开。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其基本含义就是指企业全体职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它是企业观念形态文化、物质形态文化和制度形态文化的总和。它以科学的管理思想、开放的管理方式、柔性的管理手段,以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用最简单的意思概括就是,企业如何采取所有必需的措施来实现其目标或者使命的总和。

学习研究企业文化的有关内涵,我们可以感受到,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模式、方法,是诞生于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比较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是与企业管理融合在一起的,有利于企业的生产业务、企业管理、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地统一运作。很有学习借鉴的必要。

就是基于这种理解和认识,很多勘察设计企业逐步开展了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创造了许多形式新颖多样、内容生动活泼的好成果和好经验。

在规划构建企业文化中,由于习惯的思维定式,很容易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党委的事情。企业文化是一种企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活动,是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生产经营开展的,是与企业管理高度融合在一起的,需要通过调动企业行政资源才能实现的,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由企业行政一把手主导、倡导、引导,带领全体员工努力实践。中国企业有共产党的基层组织是中国特色,行政一把手在企业文化建设起主导作用,但党委绝不是陪衬。党委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设计、组织、实施、协调等工作中应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要动员、组织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企业文化建设

构建企业文化,就是要确立企业的价值体系,包括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的经营哲学、企业精神、员工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企业的规章

制度以及付诸实施的方式、方法、措施等。首要的是确立企业价值观,就是企业决策者对企业性质,目标,经营方式的取向做出正确的选择,成为全体员工所接受的共同观念,是企业员工所共同持有的,是支持员工精神的主要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艰苦努力的结果和长期积淀的产物,是把所有员工联系在一起的纽带、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企业行为规范制度的基础。对于不同的企业,企业文化的内涵及表述可以有多种多样,但作为社会主义的企业,构建企业文化最根本的必须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和引领。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只有分清荣辱,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鲜明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建设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遵循什么样的行为准

则、朝着什么目标前进的重大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根据时代特征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科学地总结概括出来的,它也必然要回到实践当中去,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得到发展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实践中发挥作用的过程,也是它自身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和引领,就是要在全面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实质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认真总结和提炼企业多年形成的具有企业文化特质的好的内容和形式,根据市场经济形势和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要求,构建自身的企业文化体系。

三、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关注“社会文化”的影响

这里引入“社会文化”的提法,是指在社会一定范围大众所普遍反映的,具有观念形态的文化现象,诸如哲学、宗教、艺术、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伦理道德等。当今社会,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各种利益格局的调整及矛盾处在剧烈的变动之中;多元化的思想意识观念在激烈的交锋之中,这种变动和交锋,有时甚至只是一种个案,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形成一种社会舆论、社会思潮。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这种舆论和思潮得以迅速扩散和渗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首先是一个社会企业,处于完全开放的状态;企业员工首先是一个“社会人”,员工的自我独立意识、自我价值意识很强烈,不会自认为是依附于、听命于企业的雇佣者,过去我们常说的“企业主人公”的意识已经很淡薄。社会文化时时、处处都在影响着企业和员工。构建和实施企业文化,必须高度关注社会文化的影响。

1、企业文化与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就是以网络为连接点,人们在其上进行各种活动,例如工作、交往、学习、娱乐等等。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二场地,反映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网络文化所具有的虚拟性、开放性、交互性、全球性,传播速度很快,渗透力很强,影响面很广。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文化已成为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是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的社

会文化;成为国家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应该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企业局域网,可以更好地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也更要关注、引导员工正确识别网络所传播的各种信息。

2、企业文化与社会思潮。社会思潮作为一种在一定社会范围内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带有某种倾向性的思想趋势,对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是必须予以关注的议题。新时期社会思潮呈现出了多元的格局。多种多样的社会思潮不断产生,相互交织,正确的社会思潮与错误的社会思潮相互冲突,积极的社会思潮与消极的社会思潮相互激荡,既有占主导地位的正确思想,又有居于非主导地位的思想甚至是错误思想,它们共同构成了新时期一元主导多样共生的社会思潮格局。新时期社会思潮呈现出多变的特点。各种社会思潮随着社会形势的改变而不断改变其形式和性质,因而呈现出变化多端、性质复杂等特点。当今世界和当今中国都在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带动着社会思潮的变化。社会思潮深刻地影响着企业员工的思想变化,影响着企业的改革发展,企业文化建设要引导员工以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正确识别社会思潮。

3、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已经开始引起企业和社会的关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企业社会责任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更好地贯彻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好地落实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把企业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社区和环境的责任贯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企业的社会责任,开始成为企业建设和运行的重要内容。这里讲企业社会责任,由两层含义,一是从企业的性质与功能层面,一是从企业管理层面认识。从企业的管理层面看,已经从“三标一体化”发展“四标一体化”发展,就是从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安全健康管理,增加了社会责任管理(SA8000),这个认证更多的是从保护劳工的角度。

从企业的性质与功能看,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涉及面更为宽泛。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建设与运行的题中应有之意,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企业既是经济组织,也是社会组织,既有经济功能,也有社会功能。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企业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凸显出来。企业原来单纯的经济性越来越向经济性与社会性并存的方面发展,使企业成为经济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社会成员。企业的这种社会责任,主要体现在追求经济功能和经济利益的同时,还必须履行其作为社会成员所应承担的各方面义务。而且,这些社会责任的内容与社会生活的进步和发展息息相关。企业原来那种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或背离社会价值和责任的理念与行为,已经难以为社会所接受,缺少了社会责任的企业也无法在今天的经济社会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可以有多种解读,只列几条主要的。一是合法经营、诚信经营。现今社会,诚信缺失已经成为破坏市场经济正常运营的一个重要因素,严重扰乱了经济秩序,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合法经营、诚信经营是最基本的要求。勘察分会率先在行业开展了诚信评估,为全行业开展诚信建设带了个好头,希望勘察行业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把诚信建设进一步推向纵深,创造出新的经验。二是确保职工各项劳动权利的实现。劳动力是企业得以发展的主要要素。企业必须尊重和保障职工各项合法权益,全方位关心职工,妥善处理好雇主与雇员的关系,建立起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这不仅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而且有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在中国,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既是国家对企业的要求,也是社会对企业的期望。三是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这是国家的基本国策,是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企业必须把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并付诸行动。四是奉献爱心、回馈社会。企业应该积极创造条件,主动回馈社会,热心公益事业,帮助困难弱势群体,为社会和谐发展尽责。企业和企业家只有和员工、消费者、整个社会共存共荣、和谐相处,才能实现各方面利益“多赢”,才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道。

企业文化建设包含着多种层次、多方面的内容,这里只是试图从比较宏观的角度谈一些认识。

第7篇:谈谈你对两岸关系的认识?

两岸共同点

对于推进两岸关系的责任,两岸有许多共同点,这是和平发展的动力和内涵。

大陆强调,两岸要增强政治互信,保持良性互动。因此,大陆坚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把握两岸关系大局,推进两岸关系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向前迈进;坚持增进两岸互信,良性互动,求同存异,务实进取;坚持稳步推进两岸关系发展,继续反对“台独”,为深化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合作采取更多积极举措。

台湾方面的表述主要集中在,用“一个中国架构”来定位两岸关系,不会推进“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台湾独立”;增强台湾民众的中华民族认同和中华文化认同;两岸关系间的易与难、政与经难以划分,但是民间已经在谈,政治议题协商要稳健可行;要强化两岸经济关系和经济整合,为两岸创造更多的实质利益;深化社会交流,加强文化交流等。

以上可以看出,两岸双方在推进和平发展问题上有许多共同点,在推进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问题上有许多共同点。

两岸发展的原则与认识:

尽管两岸关系复杂、困难,有识之士仍然不断努力,希望营造一个互利双赢的局面。大家认为二十一世纪是一个追求和平与发展、从对抗到对话、从斗争到合作的世纪,也是一个兼顾自由与责任的世纪。两岸关系要能够稳步发展,就要从高处、大处、远处着眼。就当前两岸关系发展的情势而言,下列原则与认识似乎是不可少的:

第一,面对现实,做到平等对待与相互尊重。

第二,认识到两岸纠纷的复杂性与历史深度,所以两岸问题应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解决。换句话说,目前要改善、要改良,不是要革命性的变化。

第三,要放弃对抗斗争的思维,迈向与人为善、追求最大共识的思维。换句话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多累积善意,多累积成就。

第四,双方考虑彼此关系时,少做无谓的政治符号的坚持,多做以人民的价值,人民的福祉未核心考量的事。民众希望两岸安定、繁荣,希望加强交流、增进利益,两岸政府的政策不应违背此一人心与走向。两岸应尽量避免加深对方的主要疑惧

第五,双方应当尽量避免加深对方的主要疑惧。大陆最担心的是,台湾从中国永久分离及因此而带来的不利后果;台湾最担心的是被大陆并吞,并丧失自主性。双方在言行上如能避免加深对方的主要疑惧,则两岸关系自有其开展的空间。个人始终认为,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自由与民主蔚为风潮的时代。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度的文明,也发展出很高的政治智慧。尽管两岸情势复杂,只要双方能够掌握中华民族政治智慧的核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把人民、国家和政权的关系摆上正确的位阶,也就是把人民的福祉的考量放在政治权力、政治符号,甚至领土管辖权之上,努力去做,我们相信两岸关系必定可以走出一条康庄大道来。 当前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两岸关系出现新的发展机遇的背景下,认真总结理论成就,积极服务于祖国统一大业,已成为众多爱国学者共同关心的话题。 总的来说,科学发展观是和平发展两岸关系的根本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国共两党、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关键要把握好“科学发展”、“和平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要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中国国民党和台湾地区政党政治的实际情况,认识到由国共两党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时代已经过去,国民党本土化的趋势有增无减,以及国共两党建立一种新型合作关系的可能性,从而制定可行的对台政策,切实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当前亟须处理好以下六组关系:

(1)要协调好大陆与台湾地区在感情、价值观、生活方式及社会制度之间的差异;

(2)要协调好国共两党、海峡两岸对“一个中国”原则在内涵认识上的差异; (3)要协调好海峡两岸发展的长远目标和现实要求之间的差异; (4)要协调好两党两岸全面交流、合作和逐步签署、实施各种协议之间的差异; (5)要协调处理好两岸各政党之间、各民族之间、各社会阶层之间、各宗教组织之间的关系;

(6)要协调好两岸双方在事务性商谈中出现的各种具体认识上的差异。 两岸同胞应携起手来,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两岸同胞命运共同体”的论断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凸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也表明了党的对台政策的连续性。这一论断要求统筹兼顾团结主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台湾同胞与瓦解“台独”势力的关系;统筹兼顾两岸社会精英交流与普通民众交流的关系;统筹兼顾两岸经贸文化等各领域、各方面的交流合作,实现两岸关系全面协调可持续向前发展,做到行稳致远。 当前两岸关系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新的发展机遇。自2008年5月中国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台湾形势发生了重大积极的变化,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两岸关系在短短几个月内走过了从“融冰”到“雨过天晴”再到“春暖花开” 的过程,出现了从未有过的新的发展机遇和良好的发展势头。两岸关系转危为安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1)“台独”分裂活动是台海局势动荡不安的祸根,只有坚决遏制分裂,才能维护台海稳定,促进台海和平。尽管目前对台工作重点已由反“台独”转为“和平发展”,但反对“台独”的斗争仍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2)民心向背不仅最终决定台湾走势,而且影响两岸趋向,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台胞关切的问题,才能使“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方针转化为现实推动力;

(3)台海局势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共、国、民(进党)三党的不等边三角关系,中国共产党只有妥善处理这个关系,加强两岸之间的合作,才能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导权。党的“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方针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30年的实践证明,这一方针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正确途径和根本基础。认真细致地做好台湾人民的工作,尊重台湾人民的意愿,维护台湾人民的根本利益,引导台湾主流民意朝着有利于和平统一的方向转变,为两岸最终统一构建广泛的民众基础,增强台湾民众对祖国的向心力,这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必须要完成的使命。

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目前的两岸关系已经进入了和平发展的新时期,两岸关系的不断发展也正在给两岸同胞带来更多的福祉。但我们也必须清醒的看到,在两岸关系发展面临难得机遇的同时,影响和阻碍的因素也依然存在,很可能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大局造成不利的影响。两岸同胞只有理性分析、沉着应对,才能够一起化挑战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迎接两岸共同的美好明天统一是大势所趋,但还有慢慢长路,希望我们的祖国早日统一,向世界展示我大中华文化

第8篇:2016考研政治 马原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全国高校报录比汇总

考研政治马原复习需要掌握几大重要的原理及其相关方法论,这是考研答题的理论依据。7.8月份暑期复习,希望大家能够好好把握,加强政治重要知识点的总结和记忆。下面中公考研政治老师分享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及其方法论。

实践与认识(理论)的关系(易考分析题)

原理: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活动对认识起决定作用,表现在: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活动最终的目的

(二)认识对实践的能动指导作用

认识对实践活动起反作用,尤其是反映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能够对实践活动起重要的指导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具体表现在:

(1)正确的理性认识,能够正确的指导实践活动,促进实践活动目标的实现。

(2)错误的认识会阻碍实践活动,妨碍实践目标的实现。

方法论: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

第二,尊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能从根本上保证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

全国高校报录比汇总 全国高校报录比汇总

第三,只有充分尊重实践,才能有力的反对各种形式的唯心主义,克服主观主义。

全国高校报录比汇总

第9篇:谈谈对影视鉴赏的认识与感悟

影视鉴赏

题目: 对影视鉴赏课的认识、感想、建议及相

关影片的一句话点评

级:

10电信 姓名:赵海艇

学号:

10110003146

影视鉴赏

对于公选课我们可以从自己的兴趣出发,但面对上千人的同时争抢,迫于无奈也是难以避免的。因此不管我们选什么样的公选课,首先我们得端正我们的态度,不能说一定会学的很好,但至少也得有一定的了解。

我平时对影视方面的作品是很感兴趣的,去图书馆的时候也喜欢翻看相关书籍。在作品中不仅能告诉我们在那个时代的时代背景,而且能启发我们,总能折射出一个人生哲理。其实选这个公选课也是一波三折的。刚开始这门课的名额爆满,后来在下一学期我才逮到一个机会选到了这门课程。对于影视鉴赏,一听就感觉就是看一些电影,其实不完全这样,这些电影还是会给人一些启发与思考。

每次,老师是对今天所要讲的主题进行讲解,介绍,然后就看一些很经典的电影。一般时间都控制的挺准的。

收获:

1)就是看了一些平时不太能接触的电影,相比较而言有些电影的年代是久了点,但是确实很精彩,比如说《开水房》,每一次看总是会有不同的感受,耐人回味。这也对我以后选片子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正如上面我所提到的在我们被男女主人公着,甚至被一个细小的情节牵动着,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对啊,每一部电影的背后总是有一种它所坚持的精神,虽然说我们不能百分百的理解,但这也不正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吗?福贵的乐观、硬朗和幽默;

3)紧张的学习给我提供了放松的契机,电影确实是一种很好的享受。

让我印象最深的除了电影本身以外,还有就是老师在出勤这一块抓得特别紧。其他公选课的点名情况我也有些了解,好多老师就因为人数比较多,每次都是随机的。最让我佩服的是有些同学替别人签到,而您总能分辨出来,这一点我不能不佩服。

建议:我觉得在开学第一节课可以做一个问卷调查,将这一学期公选课所要讲的题标及相应电影一一分类,然后选出同学们喜欢看的电影,这样同学们上课的积极性会更高。最好还能加强与同学间的课堂沟通,比如说问一些上周一我们的讲的主题是什么,看了什么电影等问题。回答积极的话也可以在期末成绩上或许可以加上一些分数。

影视鉴赏既丰富了大家的课余生活又提高了同学们电影欣赏能力,并且在学习中享受艺术,在艺术中不断提高自己!

对看过电影的一句话评价:

《你整我,我整你》

人生绝不容许别人来导演。 《华尔街》

君子爱财,但要取之有道。 《居家男人》

有家的男人才算完美。 《开水房》

学会辨别,没有天上掉下的馅饼,股市有风险。 《首席执行官》

做企业也是塑造人生。 《三傻大闹宝莱坞》

给学术以自由,因材施教。

上一篇:行政周工作总结与计划下一篇:景区综合执法大队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