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ve影评及观后感

2023-06-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love影评及观后感

love影评及观后感

这本是给情人节的献礼片,却在二逼节上映了。对于大龄未婚女青年来说,倒是很应景。

片子是红豆跟华谊的首度合作,很熟悉的班底,陈国富、钮承泽、陈建骐、杜笃之、李屏宾。传说片子是八千万的投资,算起来也要将近两个亿的票房才能回本。虽说距离期望值还是很有一段差距,豆瓣评分也不算高,但是情人节档期的两个竞争对手《高海拔之恋》跟《我愿意》貌似都很不给力,而且对于热恋中的情侣来说,养眼的帅哥美女已经足够了。况且有人说这部片子,单身的看了想恋爱,热恋的看了想劈腿,想来不用替豆导跟王中军担心票房了。如果这部片子叫好叫座,那豆导跟华谊的进一步合作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个好苗头,一方面为台湾导演打开内地市场开路,另一方面,对于去巨星化的华谊,冯小刚撒个娇就能连续三个交易日跑输大盘一下子少赚3个多亿,也是时候需要一些新鲜血液的刺激了。

赵薇跟阮经天无疑是《LOVE》最大的惊喜。先赞一下赵薇真的瘦了好多好多,现在变得好漂亮!不过作为国内绝对的一线女星,赵薇这次为《LOVE》可谓是不计形象豁出去了。当然,也有人说她是本色出演。不管如何,她跟Mark的那段,影院里笑声连绵从未断过,这便是对她演技的最大肯定了。看的时候我脑海里突然飘过之前画皮剧组为了宣传上《鲁豫有约》的片段,记得那一期陈坤说,赵薇不演喜剧真是太可惜了。我想看完《LOVE》之后会有更多的观众对这句话产生共鸣。

一直觉着阮经天是台湾演艺圈的一个另类,出道十年,除了跟女友许玮宁仍然坚守着多年的爱情长跑之外,连长相到气质都是一如最初Penny《爱过》MV里面的青涩腼腆。而在这部戏里,他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这种气质。跟之前偶像剧里的小开,锰钾里的和尚相比,我会认为或许这种宅男才是他真正的样子。当小宽知道妹妹李宜佳要去流产的时候在窗户外大声喊“你们的未来我包了”的时候,几近触到泪点。听说他今年年初入伍了,娱乐圈又暂时少了个养眼又养心的男演员,我想很多人都会跟我一样期待他一年之后的蜕变。

其实很久之前就摩拳擦掌叫嚣着要去看这部片子,除了是因为强大的演员阵容之外,一个很重要的理由是钮承泽。一直都知道豆导心里有着很重的满族情节,看着电影里爱新觉罗跟叶赫那拉的那段故事,不管这是豆导亲身经历的或是单纯臆想的,这种心向往之都让我觉得很温暖。最初知道豆导是《风柜来的人》,对他开始特别注意是《我在垦丁天气晴》,真正喜欢上这个导演是《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那部电影对我来说有很不一样的意义,我现在最喜欢的几个台湾演员,张钧甯,修杰楷,屈中恒,都是结缘于那部电影。还记得之前看康熙来了跟国光帮帮忙,总有人说豆导身上有股莫名的痞子气。即使在《LOVE》里演着富商,这股气息还是挥之不去。在豪宅里跟朋友斗喝盲酒的那一段,一举一动,这种气息就很轻易地流露出来了。据说豆导小时候因为弟弟体弱,母亲便对弟弟多了几分照顾而一直以为母亲把爱都给了弟弟,这种极度依赖却又无法占有的难解情结,最后蔓延爆发了忧郁症,陷入人生混乱时期。虽说后来他找到发泄出口,也和母亲重修于好,但是仍然不难看出他身上依旧极度缺乏安全感,但也是这样他才会不断说服自己相信爱。片子里轻轻浅浅的床戏倒是有几段,但是真正拍得赏心悦目能够让人燃起欲望的,是豆导跟舒淇的那段,即使豆导片中的角色有点性无能。

至于其他演员,因为不喜欢赵树海所以一直对Mark无感,尤其是在金钟奖的风波之后。但是这部片子里他的表现确实也是可圈可点。不管怎样,你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就是有一种人,他们习惯活得一板一眼,或许大家都会认为他们龟毛难搞,但这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舒淇的表演受角色所限无惊无喜,但倒也没什么差错,毕竟对她来说,美美地出现在屏幕上就已经足够了。陈意涵、郭采洁和彭于晏的小清新三人组一点时光的印迹都没显现出来,还是一如既往的精致,还是《听说》跟《一页台北》里的样子。彭于晏要跳化粪池那段,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最后的最后,赞一下李屏宾跟陈建骐。李屏宾最开始的几个长镜头很美很拽,陈建骐的配乐也很美很赞,电影原声带里,熟悉的林宥嘉杨乃文魏如萱,还有因为豆瓣黑了太多次而无感的田馥甄。

总觉得片子有些戛然而止的感觉,不知道会不会有后续,我也有些想知道宅男小宽跟物质女方柔伊的爱情会不会无疾而终,小开Mark和北京辣妈小叶的生活又会生出那些化学反应,有朝一日Mark会不会知道小叶跟他好友陆平曾经的那些过往。有人说电影太狗血,我总认为,比电影更狗血的,是人生。

转至豆瓣,本文章由百度影音在线播放 8楼影院整理

第2篇:LOVE影评

【LOVE】观影感悟——唯有爱

华谊兄弟公司出产的都市爱情大片《LOVE》延续了其一贯的作风,众多明星,多条爱情线路,走多角度大众化路线,确实也收获了很不错的成绩,但是如果一直只拿着这个招牌,恐怕并不能在大屏幕这块热土上一直站稳脚跟。明星云集不应该成为票房号召力的最大靠山,更重要的应该是影片越来越好的质量,不断创新、不落俗套的内容。也并不是说《LOVE》这部影片不好,它也阐释了一些关于爱关于人生的理念,但其根源更是出于商业的角度。于其中,那仅仅是一点点缀和装饰。

在《LOVE》中,赵又廷和赵薇演绎的那条线路里,爱情是缘于对一种气息的喜欢、迷恋,爱情是在单身母亲生活中缺少孩子父亲的遗憾和填满空白后的感激,至于具体情如何起,只能说,电影是一门快速的艺术,将一切的距离迅速的拉近,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比起电视剧而言,它针对的没有时间消磨在电视剧中的中高收入群体,他们没有遇见爱,但是,渴望爱。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想更多的不是感动,而是对生活、感情的唏嘘吧。

而舒淇、阮经天、钮承泽的那一条线,于舒淇来说,是重新看懂生命的意义,找到人生的定位,一个一直依附于男人生活的女人,在遇到真爱之后,能够那样决绝地去重新站起来,开始新的生活,这样的桥段,在如今的社会风气中,确实是需要弘扬的,忽略了心酸重新站起来的过程,电影还是要需要扬长避短的吧,这样的简单呈现,在如今的社会现实中,只能不痛不痒的挠一下吧,只显得单薄。而于阮经天,他是给予爱的一方,收到了爱的回报,于钮承泽,那是一种顿悟么?当人老之后,想要抓住那一根稻草,只是,何时变成了那样深沉懂牺牲的爱?有再多的金钱,但是当夜深人静,却感到无尽的孤寂,那么大的空间似乎成了一个无底洞,还不如睡到豪宅外的长椅上,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地方,就足够自己休憩。最关键的,还是自己的心,要宽广,要能够保证心的充盈丰满。

最后是陈意涵、彭于晏、郭采洁的那一条线,对于生命的宽容和爱,对于郭采洁影片中的那一副画作,印象极其深刻,三个大人,一个孩子,是一个圆,是一个爱心。我想生活中不乏这样狗血的桥段,最后必然是姐妹关系破裂,苦苦纠缠,那个未出生的孩子,以后应该是幸福的吧。只是,出轨这种事情,不管是不是一时糊涂、喝醉酒,只要有心,必然是可以避免的。出轨,不仅仅是影片中说的做错事那么简单。在这个道德底线不断下滑、人性的阴暗面不断浮出的年代,人们的底线越来越低,我真的很不赞同,我们需要说出自己的要求,我们要求婚姻关系的绝对忠诚,我们需要爱情的不含杂质,我们需要食品、药品的安全监管,我们需要传媒舆论的自由,我们需要对生产者们说出明确的要求,我们需要重新找回社会的诚信。我不是愤青,我只是希望生活更美好,我不是抱怨,我只是说出自己企盼的。

最后的最后,不得不提一下,那位热心讲道理的人民警察,希望有这样的警察,希望警察都能够是这样的。

爱是一切,爱是追求,爱是恒久。2012是不是会到来,世界末日是不是人类的灭亡,最主要的,还是看每个人,是不是能够张开臂膀,拥抱世界。有爱,才能生生不息。谨以此愿,惟望成全。

第3篇:PS.i love you影评

半夜醒来,看了 一堆影评,是最近经常看的几部电影,很多人都有的共鸣,很幸福,原来对幸福的感觉,大家都有,只是这些人只有在豆瓣上才崭露头角,平时都戴着不同的面具让我看不见。在开心网上看见一个朋友的推荐<>,看过这部电影,很感人的一段爱情故事。以下是推荐的朋友的写的文字,汗死,误认为是影片中的文字。不过依稀记得,影片中女人面对这一个人的生活那段独白很让人感动,值得一看。

转<>影评:

有你的时候,早起是幸福的。睡眼惺忪俯身亲吻你的额头,然后拉起围裙为你做饭。鸡蛋要八分熟,蛋黄必须是流质,三明治要用烘烤的法棍面包,奶酪不能太腻。牛奶要浓,还要呼噜噜的冒着热气儿。

有你的时候,吃饭是幸福的。不喜欢的胡萝卜和韭菜永远可以肆无忌惮的扔进你的碗里,嘴角挂着米粒对你笑,听你轻轻的唤我傻丫头。看你安静的喝我煲的汤,故意等我吃下最后一口饭才放下筷子,说,老婆,最后吃完的洗碗哦。

有你的时候,逛街是幸福的。我试的每一件衣服你都说好看,为你买的每一样礼物你都说喜欢。总是习惯性的为我抱娃娃买甜筒提高跟鞋,偶尔矫情起来你也愿意在大街上背着胖乎乎的我,还一个劲儿的说老婆你该多吃一点。

有你的时候,工作是幸福的。为你熨好的西装和领带永远都有女同事青睐。每天6点准时接我下班,不管多忙多累多阴霾,看见你的时候永远都是晴天。休息片刻躲在办公室逼你说大声说我爱你,看你左右为难像个孩子,即使你说别闹了,我也一点都不觉得委屈。有你的时候,睡觉是幸福的。累了会电影看到一半就睡着,你总是小心翼翼替我盖好被子,第二天神采飞扬的告诉我后来的剧情多么多么精彩,而事实上你为了怕吵醒我早早就关了电视机。有时候半夜做噩梦,你会抱着说宝贝别怕,有我呢,然后我就真的能踏踏实实的一觉睡到天亮。

有你的时候,为你开车是幸福的,给你唱歌是幸福的,等你回家是幸福的,带狗狗散步是幸福的,替金鱼换水是幸福的,帮邻居带小孩儿是幸福的,甚至买菜拖地换灯泡倒垃圾通通都是幸福的。

亲爱的,你知道我要的不多,一杯清水,一片面包,一句我爱你;如果奢侈一点,我希望:水是你亲手倒的,面包是你亲手切的,我爱你是你亲口对我说的……

怎么突然有一天,吃饭睡觉上班逛街,喂狗狗养金鱼,这些平时充斥着幸福感的小事情,变得不那么快乐了。我总是很慌很怕很需要安全感,而这一切的不安定和小心翼翼都只是因为你不在了。

再也不能早起了,每天睡到自然醒,一个人吃你喜欢的三明治去上班;吃饭的时候总是很沉默,不爱的胡萝卜和韭菜只能倒进垃圾桶;逛街再也不穿高跟鞋,累了就坐在路边,怅然若失看着情侣们相偎走过去;上班下班变成一种机械的重复,再也不敢忘记带家门钥匙,一个人坐在楼道里想你想到哭的滋味我真的不想再尝第二次;睡觉会穿厚厚的睡衣,怕自己会感冒,做噩梦了就干脆开着灯睡,睡不着就给那串最熟悉的号码发好多好多的我想你,你回来吧。

是啊,我想你,你回来吧。

还记得你曾经念过的诗,一个老妪临终的遗言,写给自己去越南打仗的丈夫

记得那一天 / 我借了你的新车 / 我撞凹了它 / 我以为你会生气的 / 可是你没有 / 记得那一天 / 我在你的新车上吐了一地的苹果饼 / 我以为你会骂我的 / 可是你没有 / 记得那一天/我一定要去海边 / 你说会下雨的 我不听 结果真的下了 / 我以为你会说我提醒过

你了/可是你没有 / 记得那一天 / 有一个舞会/ 我故意没有告诉你是要穿礼服的 结果你只穿了牛仔裤到场 / 我以为你会对我失望了 / 可是你没有 / 是的 / 有很多事情你多没有做 / 而你容忍我 钟爱我 保护我 / 我等你从越南回来 / 可是你没有

亲爱的,那么多次,我也以为,你会回来,可是你没有。

-----------------------------

如果世界在下一刻毁灭,我多想念着你的名字上天堂。

第4篇:寒战影评及观后感

港产警匪片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诞生新气象,上世纪80年代的黑白激斗夹杂着无厘头佐料,枪战设计多有浪漫化成分,功夫打斗占据很大比例;90年代开始模仿好莱坞的痕迹渐重,格局国际化,成分科技化,枪战专业化、军事化,反派不乏军阀、恐怖分子、跨国军火商,直升机坠毁和大厦爆破等大场面屡见不鲜;2002年震撼影坛的《无间道》再一次为警匪片开辟新方向,情绪压抑、气氛冷峻、悬念密布,渲染高智商对抗,且伴有宿命式的情节和低落结局,都成了《枪王之王》《窃听风云》等跟风之作的标配。

转眼又过去十年,轮到两位新晋导演梁乐民和陆剑青的《寒战》被推上风口浪尖,被冠以“十年最佳警匪片”“港产警匪片革新之作”等称号。依笔者之见,十年最佳等硬性指标当然需要见仁见智,但梁陆两位编导为挖掘警匪片新魅力做出的积极努力,通过影片不难一目了然,他们迫切想要“开宗立派”,甚至有勇气淡化以往卖座警匪片的两个最大优势。

一是简化了警察破案的抽丝剥茧,弱化了传统意义上最出悬疑效果的一环。影片看似头绪繁琐,一波三折,其实具体到破案几乎是手到擒来,一查出黑火药的成分,就顺藤摸瓜找到罪犯大本营,一发现“环境特征”的线索,内鬼的身份顿时毫无疑问,而且这些证据还并非主角拼死争夺或神机妙算得来,完全出自办案的既定流程(接了案子,该化验的总得化验,该发现的肯定会发现),几乎不包含智力挑战,没有本格破案的恍然大悟,也没有希区柯克故事的柳暗花明——“抓坏人、找内奸”带来的惊奇效果不多,显然并非剧本不佳,而是梁陆另有醉翁之意。

其二是更改了港片惯有的武力设定。论动作场面,对预告片里飞车爆破满心期待的观众多半要扫兴,尤其是那颇具冲击的车身断作两截,到了正片不过是个醉汉酒驾意外而已。坏人们不但斗智不行,被警方轻易抓了把柄,武斗更加不堪,除去警局内奸那一拨人,余下都是没几句台词的莽汉,完全不够精锐的香港警察打上几分钟的,只需放几个烟花就能一锅端。而最关键的是,梁陆让主角集体远离一线战场,副处长也好,廉政公署主任也罢,岗位职能本就和上阵搏命十分不协调,除了郭富城在交赎金时打了两匣子弹,其余戏份较多的角色几乎都连扣扳机的机会都没有,持枪破门、摸爬滚打的活儿全是配角甚至龙套们干的。两位老

将打不动也说得过去,演过李小龙的少壮派李治廷竟也只是文职,梁陆颠覆传统的用意就很明显了。想想以往的警匪港片,只要带个“动作”标签,罕有主角不冲锋陷阵的,即使《无间道》这样不爱舞刀弄枪,最后还得亲自上天台拔枪做个了断。

破案驾轻就熟,打斗点到为止,梁陆舍弃了观众最易先入为主的两个看点,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向了剧力密集之处,人物关系。观察、揣摩角色,是欣赏本片的最大乐趣,智力上的收获不亚于一流的破案故事。片中角色纷杂,但交代起来纹丝不乱,即使你记不住每个人的名字和长长的职位,也能望过一眼就记住此人身份,加上熟口熟面的大咖云集,只要不是进场晚了,理清相互关系毫无压力。但同时,要猜透他们的心思却着实是个脑力活,角色间两两交集甚密,台词机锋处处,合作与对立、欺骗与坦诚、争锋相对与真情流露,似是而非的揭晓中不断引发猜测,随着事态演进,各人立场还有摇摆和转折,更衍生出无穷变数,交织出一条条极富张力的叙事线,组成疑云密布又条分缕析的大网,最后收归为一个铺陈妥当的终点……还没完,居然还是个开放结局。

映后查看了一些评价,发现一些女性观众对本片无甚好感,表示看不懂或无法投入。这不难理解,影片本质上是部男人戏,主角都是高度职业化、理性化的专业人员,表情严肃,行事冷静果断,纵有感情用事也极少袒露,台词多用书面话,掺杂大量警用名词、科技术语,为数不多的几位女性也是由始至终一身职业装,处在高强度的警务作业中,好不容易有“我帮你煮面”的柔情一刻,也很快被急促的铃声打断,许多女性观众热衷的浪漫和诙谐几乎全无踪影,对着冷冰冰的权力角斗和脑力激荡,当然很难爱得起来。本片安排在光棍节档期,还真是明智。

“寒战”英文翻作“Cold War”,老外大概会理解成同名的“冷战”,取其无硝烟战场之意,恰好应和影片的本质诉求,表现香港警务机关的一次危机测试。以一场突发劫持事件为引子,包括警署、廉政公署和保安局等部门悉数登场,各方关系错综复杂,但配合有条不紊,互相协助、互相制约中,保持了打击罪犯、内部消毒的高效运作,精简的管理链、审慎的职务交接、微妙的权力制衡,又有效防止了个人凌驾于警方使命之上,这测试的结果十分喜人。

影片将香港警界刻画成一座安抚市民的正能量制造机,这秩序井然的庞然大物是一代又一代警界元老们用心血建造,几个不自量力的小年轻妄图从内部搞搞震,当然势成螳臂当车。

片尾用字幕褒扬警方的表现如何出色,通常在历史或人物传记类影片才会采用,结合开篇强调的“纯属虚构”,不难看出,全片相当于香港警方借大银幕开展的一次公开演习,故事虽假,却希冀观众尤其是香港市民相信,其中展现的警方精良体制、维持治安的强大能力俱是真。刘德华的答记者问,梁家辉退休后对郭富城的勉励,听着是不是有出戏的不自然感觉?太正常了,他们本来就是在替警方念公关稿嘛。

PS.总有留言对文中写女观众的部分表示不满,只能解释一下。

映后邀请观众填写反馈表和接受采访,一共25名观众参加,其中15名男观众和7名女观众给的都是好评,有3位女观众给了低分,并填了“看不懂”和“情节没意思”等评价。

因为参加的是较早时候的点映,当时除了一些影评人的“交口”,还没有任何观众口碑,我只能从这个有限的样本判断,会有相当一部分女观众不喜此片。之后行文时就谈了一段这个“有些女观众为啥不爱看”的问题,指的当然是不喜者,诸位留言的女读者既然爱看,当然不在讨论之列。何况即使按照调查结果,大部分女观众也是持称赞态度的。又是怎么推导出笔者歧视女性呢?

转至豆瓣,本文章由百度影音在线播放http:/// 8楼影院整理

第5篇:寒战影评及观后感

去年香港新浪潮回顾展,《点指兵兵》和《边缘人》的导演章国明说,拍电影太累,他现在给廉政公署(ICAC)做事,对生活很满意。作为最早涉入警匪类型片的导演,章国明的几部作品以及翁维铨的《行规》都极具代表性,影片揭示了体制的强大,警察的形象也表现得很脆弱。料想其幕后原因,大概便是ICAC成立后,警方势力便受到了极大限制,身份不似以往。此后,警匪片历经了吴宇森和林岭东们的技术革新,赏心悦目、眼花缭乱。中间更有某些狂人导演,不打招呼上街现拍,公然在油麻地警署前搞爆炸。上世纪90年代后期,香港电影迅速滑坡后,《无间道》的出现有如进行一次心脏起搏,无奈躯壳朽木,回天无力。此后,香港电影直接进入了合拍片时代,多数香港导演看出了门道,争先北上淘金,这便是戏外的游戏规则。

以这样的电影史料陈述开篇,原因在于它们与《寒战》有着奇特的联系。严格来说,《寒战》只是讲了警方内部的权力斗争,与匪徒们关系不大。然而,警匪片本就是一亚类型,警察跟匪徒互相充当背景的情况亦不少见。而这篇文章要论述的问题正是警匪片为何会发展到这个地步,搞到最后居然只是为了上位,权利斗争的游戏规则,搬演起来就像内地时兴的宫斗剧。

讨论《寒战》的由来,自然不能去信什么十年来最好的剧本,因为剧本和成片本来就是两回事。之所以会有《寒战》,原因也出在合拍片上。有人会不解了,《寒战》够港味,主角里面基本没有内地演员,与合拍何干。答,只要《寒战》把内地市场放在了首位,那么,《寒战》就不免要受到合拍片的框条限制,譬如过审。《寒战》的主旨是宣扬香港的法治精神,塑造一个积极正面的香港形象,像金融中心以及安全城市。考虑到《寒战》的出品方,说故事内核是左派立场加亲建制派并不为过。最简单的一条,且不说续集故事如何,这一集中的坏蛋居然主动遵守体制内的游戏规则——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莫大讽刺。不是说这样的做法就不好,只是,拿它当影片的最大悬念,多少会让反派显得过于幼稚,缺乏说服力。

以反派在片尾表现出来的只手可遮天,直接做掉刘副处,远比做这么篇“百密而一疏”的文章要容易得多。我猜想,编导没这么干倒不是怕剧本立不起来,相反,《寒战》要讲的是

内部斗争,没有硝烟的冷战,它像极了运动斗争不断的政党游戏,整人、扣帽子,这确实比玩杀人灭口的戏码要高明复杂得多,尔虞我诈,人人自危。但以《寒战》的实际情况来看,我觉得编导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事情都搞那么大了,还想掩人耳目说是内部矛盾,我看确实是高估了警方的正义力量,诈唬观众。

前三十分钟,《寒战》绷得很紧,梁家辉与郭富城的分裂和对峙也很出彩。没有多余废话,气氛立马到位。相反,等到李治廷这般后生出来,《寒战》开始啰嗦大道理,ICAC的对话戏拍得有如新老师上课,极其乏味。即便可以祭出“续集会解释一切”的霸道理由,然而,《寒战》遗留下来的漏洞还是太多了一些。尹子维、钱嘉乐、林家栋和安志杰,要么有因无果,有么有果无因,四个人的线索没有一条是理清楚的。于是,即便彭于晏的响指打得再响再脆,我脑子里想的也绝不是续集会有多劲爆。最起码的,导演你先把这一集的东西说清楚啊,不是要比肩《无间道》么,先看看人家的完整性和流畅度……

显然,如果让一名观众去总结《寒战》,他们得出的结论竟然会是香港警方正大光明,面对ICAC可以挺直腰杆,领导人更是很有手腕。在这个层面上,《寒战》带给我的失望要远多于惊喜。即便郭富城的“香港一日游”追踪能带来一些亲切好感,即便开头炸影院、结尾炸龙标的细节也有怪趣味,可把电影看做一个整体,《寒战》的模样竟是残缺不全的,好似那阻击警方的烟花武器,说到底却不知为何而放。在我看来,一部电影的最大要义不是让主人公一字不落地将出来,更不是大打字幕去讴歌记录。《寒战》接连犯下了两个致命问题,试图让观众去理解所谓的游戏规则,进而对警方持有崇高敬意——这简直是赤裸裸的宣教片。

因此,如若有人说《寒战》是香港警匪片甚至是港片的突破创新,这个我是不同意的。过去十年,港片有过黄精甫、彭浩翔等人,他们被寄以希望又最终落空。《寒战》的陆剑青和梁乐民都是首次执导长片,看得出剧本上做了很多功夫,碰到这么大格局的片子,明星扎堆,制片人靠谱。从这个角度来说,《寒战》又是值得鼓励的。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突破的话,我觉得,《寒战》是合拍片的一种突破,它提供了更多的解读空间,令一个发生在香港的故事,充满了惊人的暗语和玄机。至于纯正的港片,我想,它不在《寒战》里面,更不在彭浩翔的《低俗喜剧》,甚至也不一定会在杜琪峰的《毒战》里。因为悲观地说,在失去赖以生存的市场和土壤后,正统港片已经无限接近死去。至于十年来最好的警匪片,在我的个人评

价体系里面,那依然是来自风格化的银河映像作品。不可否认,《寒战》具有预算和明星上的优势,可一部电影的好坏显然不单是取决于这些。再不然,当年《无间道》都救不了市,想在《寒战》身上摊派任务,那也大可不必。鼓励新晋,不可揠苗助长,还是要遵守自然的游戏规则。

转至豆瓣,本文章由百度影音在线播放http:/// 8楼影院整理

第6篇:大上海影评及观后感

我是多羡慕那些提前观看《大上海》的媒体和影评人呀,看看人家不但能提前观影还能得到商家送的ip的壳啦、U盘啦,抱枕啦,台历啦,每每看到人家在微博炫耀这些“福利”,我就很不争气的两眼馋得烁烁放光,你有没有呢?

咱没那门路,想支持一下自己喜欢的吴镇宇,就只能等到电影正式上映,于是提前买好今天下午首映的票,于是安心的在这天用这种特殊的方式,祝吴镇宇先生,生日快乐。

在《大上海》里,你打算预期看到什么呢?

我就很简单,我就是冲着吴镇宇这个大反派去的,在我眼中他是个很会演戏的香港演员。因为简单所以就很知足,除了我觉得吴镇宇戏份太少外,老吴的表现令人满意。你想看坏人吗?好吧,据说,坏人就是吴镇宇演的那样,从服装到发型到步态到语气(对了,这个是配音的功劳),最典型当然是老吴招牌式的眼神,为了坏而坏,老吴演得不错。

But,But,我喜欢这个小单词,经常能使问题变得非常有趣。

谁能告诉我,茅载为什么这么坏吗?这个貌似成大器生命中的魔鬼,开始为嘛救成大器,后来为嘛派人去北平杀他,为嘛又在督军面前救他,而后为嘛帮他离开轰炸前的上海,最后为嘛又盼着成大器从香港回到已经被日军占领的上海滩?就为了最后被成大器一枪,不对,应该是多枪毙命。。。。。。。。。。???嗯,可能咱学问不够,领悟不了太高深的逻辑关系,哪位高人给在下解释解释呢?鞠躬感谢。

嗨,要我说,最简单的答案就是。。。。。茅载看上了成大器,还是一见钟情那种(因为一见钟情最盲目最无解),茅载爱他却得不到他,很气愤成大器身边女人一茬接一茬的,还有个死忠林坏,于是因爱生恨了呗。一会儿救他一会儿害他一会儿又勾引他,多欢快的小两口呀,就像戏外吴镇宇与周润发,原本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嘛。所以,这部戏还不如叫做《大哥和他的四个女人》,第四个是吴妈,最有心计最会吃醋最狠毒最倒霉的。。。。。。。。(噗,这里面都能看出基情,刘伟强、王晶一定恨死俺啦。。)

成大器据说是上海滩的流氓,嘿嘿,发哥,对不住了,我真心没看出来您有流氓样,再说您也没干什么流氓事呀?(总不能说喜欢戏子、抗日是流氓行为吧?呸呸,我嘴贱。)发哥,您老的形象实在是太得体大气了,骨子里还透露出来淡淡的优雅,我喜欢这种文人气质的帮会老大,至于您戏中自称为流氓的台词,我就当您口误啦。我就搞不懂为什么帮会大哥就一定是流氓出身呢?为了向杜月笙身上靠。。。。。

发哥是香港甚至华语圈都屈指可数的大大的偶像,是无数业内人士心中的神。既然已经被誉为神人,就要有仙气。我真心喜欢银幕下的发哥,那个无论在什么场合都能雍容华贵、笑看风云、嬉笑怒骂的发哥。那个在颁奖典礼上气场惊人、那个在香港坐地铁、那个从来都微笑与人合影、那个在现场与每一位工作人员握手、那个搞怪让朱军也一同下跪的发哥。发哥如此的江湖地位,如此亲民,却又让人感觉他不装,他很真诚,的确令人心之向往。

至于演技嘛,反正我看见了我想看见的周润发,至情至性、敢爱敢恨、挥枪杀敌,有深情凝望有痛哭流涕有心如刀割,至于上述情况的合理性,管他呢,这年头谁还关心这些呢。我去电影院不就是为过瘾吗,发哥完成任务啦。

教主黄晓明戏份可真不少,我看他的电影、电视不多,无非是几集神雕、鹿鼎记和风声。不知为嘛这么多人诋毁他,可能就是爱得越多恨的也越多吧。对于教主印象深刻的居然都是些花边,尤其是有关身高的,据说百度身高吧就是因他而成立的。很搞是吧?就算你有180厘米又能怎么样呢?170厘米很丢人吗,那些伟大的演员都不高呀,比如Dustin Hoffman、Robert De Niro、梁朝伟、宋康昊,那些帅哥Tom Cruise、James Spader、Robert John Downey Jr也都1米7几嘛,浑身有戏了,自信了内心强大了,外貌、身形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女演员里,我最喜欢袁立,那才是大哥的女人的样。那轻蹙的眉头,拿烟的姿势、那勾魂摄魄的眼神,就像袁立在第14届华表奖上那袭透视装一样,能hold住这个角色的人也不多。可惜可惜,这样一个真正塑造成大器成长的人物却笔墨不多,袁立把握住了可数的几场戏,把大嫂对大器的疼爱有加演得丝丝入扣,最后死别比成大器与阿宝死别演得精彩多了。。。。。。。非常喜欢袁立。另外,听说她要生宝宝了,祝她幸福。

王晶一定很喜欢袁泉,还拍摄中就在微博中大赞她。那些赞袁泉惊艳的看过N多年前的《上海记事》吗,那才叫惊艳呢!袁泉戏一向不错,但我为袁立抱屈,要是把那些给袁泉的大特写、那些如MV的慢效镜头的时间分些给袁立就完美了。

吐槽

1、教主给发哥配音,其实还不错,不剧透基本听不出来。当然你要是事先知道了就会鸡蛋里挑骨头。

2、香港导演只知道拿冰糖葫芦当孩子们的零食吗?还是南方盛夏时的零食?

3、辛柏青这个角色太苦逼了,这么好的一个演员浪费了。

4、高虎不错呦,那刀子耍的比成大器削梨霸气多了。

5、北平教堂枪声,让我深深深深滴想起了吴宇森,我是多么希望在成大器与林坏杀敌之后能有鸽子飞起呀。。。。。。。。嗨,反正也是像吴宇森致敬,还不如干脆致敬到底。

6、我貌似瞥见一眼李子雄,立马出戏,想着英雄本色里的谭成,等他来害成大器,谁知一直等到片尾字幕也没有看见。。。。。。

7、学友哥的歌好听。。。。。。。。。

8、香港编导不容易,为了规避总局,为了替老板赚钱,为了“振兴电影”,只能这么炒冷饭了,要不你让他们怎么办?

9、可怜那些在电影没上映前就叫好的影评人,那些被网友骂没节操的影评人。俗话说,吃人嘴短拿人手短,他们与投资方与制片导演私底下推杯换盏、称兄道弟、红包鼓鼓,难道你让他们看完骂电影吗,写真评实感吗?别说人家老板不干,连我这个外人也看不过眼呀,所以夸电影不奇怪,骂才奇怪!再说,这个圈里哪有有血性、有骨气的人呢?

10、据说有人看得泪流满面,我立马囧掉,在哪在哪?我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出戏,要认真观看,God,我太“冷酷无情”了。

11、看电影时身边坐一对情侣,从开始到结尾一直不断地讨论剧情发展,最最可气的是,居然剧情就照着他们预测的发展着发展着。。。。当结尾歌神的定风波响起时,女滴最后总结道:看我全猜对了吧,赶明儿我也能当编剧了。。。。。。God

12、发哥和袁泉的脸近镜头时皮肤都非常的光滑细嫩,没有丝毫的皱褶,平滑的不见汗毛孔。这片儿也修的太好了吧?

13、所有事情都在情理之中、预料之中,其实我想看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总之,我还是喜欢这部电影的,因为我看到了发哥的霸气、教主的帅气、吴镇宇的邪气、洪金宝的匪气、袁立的傲气、袁泉的清丽,有江湖恩仇、有抗日激情、有兄弟情义、有缠绵爱情,有精彩的爆破、有绚丽的风景,起码我想看的都看到了,尤其轰炸大上海的段落,个人感觉比1942拍还带感,那我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就像是餐前那道华丽丰盛无比的大拼盘,在那切得薄薄的、摆放的精美的硕大的浅盘中,谁能说出拼盘的中心思想,毛肚与豆腐、鸡蛋的内在逻辑关系?在目前总局统治下,我就没打算能看到经典。

所以,有容乃大,大家都宽厚的对待咱们自己的电影,要求别太高,日子就会过的开心许多。

我很认真的说,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想让投资方、制片人、导演知道,虽然此片一直大肆宣扬两代许文强银幕交辉,一直将大家的关注点落力在这两位偶像身上,但还是有许多像我一样的观众,是冲着会演戏的吴镇宇、高虎、辛柏青、袁立、袁泉去看电影的,他们才是将戏味调浓的高手,在制片方一味追求大明星大偶像大制作的同时,给这些好演员多点戏份吧,这就是给我们观众造福了,多谢。

---------

亲,感谢你看完这全篇文章。

没有中途弃之。

要问我这全篇到底写了什么,嘿嘿,我也不知道,为了与大上海看齐,我也就这么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写了,什么逻辑关系,去他妈的。

------------

2012 -12-04 写在上映之前

我是来夸吴镇宇的

知道吴镇宇要演《大上海》是年初,那阵老吴对于TVB频繁伸来的橄榄枝,热情邀请他主演《冲上云霄2》的反应是肉肉唧唧、拖拖拉拉、黏黏糊糊,一直没有个干脆的表态,拉拉扯扯半年弄得一票冲上粉心焦得只剩骂娘。当然后来情况明了,新闻上讲是为求与偶像发哥合作,《冲2》迁就了吴镇宇的档期,真实情况咱不知道,但这则八卦很符合粉丝追星的娱乐效果,姑且信以为真。

后来就是几乎封锁消息的秘密拍摄,据说所有参加人等一律签写剧情保密协议,不得拍照等等。但微博的世界还是不断有“知情人”透露蛛丝马迹,因为秘密貌似有“价值”。我算是比较关心《大上海》的,因为里面有吴镇宇。

原因很简单,就是喜欢看他演戏。

发哥对于我来说太老了,教主又太嫩,七分熟的老吴刚刚可口。

记住“可口”的老吴是缘起《无间道2》,在我心中一直是最棒的香港电影,倪永孝当然成了最牛逼的黑帮大佬。

能在表演上牛逼哄哄的肯定有几把刷子,老段子是什么“神经刀”“傲气”“冷脸”,他不够红但演戏足够有底气让气他为人的“娱记”闭嘴,在这个圈里暗地里的潜规则再横行也永远代替不了银幕上的真枪实弹,你有没有真本事,电影上见。

我一直认为,吴镇宇在表演上的确有些真本事,他的那些灵光的表演可以追溯到99年甚至更前。人要是有本事,最主要业内人还认可这本事,傲气就显得理所应当。三次香港电影评论学会最佳男演员奖是对这种傲气最好的注脚。

所以,在《大上海》里我最期待的就是吴镇宇的表演,甚至已经有些迫不及待的想看老吴如何以一敌三(发哥、洪金宝、教主),看他如何翻云覆雨如何玩弄权力如何阴险狡诈的在上海滩兴风作浪。

发哥也应该庆幸,庆幸遇到一个好的对手,一个可以携手将戏味抬高一线的搭档。

有人诟病王晶,这个矮胖子的确弄了些“垃圾”捞钱,但看到有些如今大牌说,“在我最

困难的时候只有晶哥找我拍戏。”“晶哥的电影养活了好多幕后。”就想,几十年王晶品牌能屹立不倒,这个矮胖子一定也有过人之处。况且他还找吴镇宇演了《O记三合会》《一个烂赌的传说》。

好像《无间道2》曾传过刘伟强与吴镇宇的不合,在我看《无间道2》拍摄花絮时,老吴起初的表演并不被导演认可,用麦、庄的话;“一次冒险,这么内敛的表演怕观众不接受”,事实证明,老吴的冒险得到观众“交口称赞”,这是真的交口称赞不是那个“交口”。(有兴趣的可以到豆瓣无间道2里去逛逛)于是人家夸他:“你真行呀!”,傲气的老吴拽拽的答:“因为你不行呀!”。

这个自认为很行的吴镇宇,演了刘伟强的两部代表作《古惑仔》《无间道》。留下了两个经典的反派靓坤、倪永孝。

我期待第三个是矛载。

据说在《大上海》里老吴又“自作主张”的绝了自己的后路;据说这个反派亦正亦邪;据说这个人物是剧本里最复杂的;据说老吴演得非常出彩;据说发哥跟老吴配戏都非常小心,生怕老吴给他“下套”,以上都是道听途说,没有实据可考。但就是这些捕风捉影将我的胃口吊的老高,吴镇宇,拿出你的真本事来吧,别浪费了你在许多人心中是“香港最会演戏”的这个名号。

我和吴镇宇没有任何交集,我就是把老吴夸上天,他的公司别说五毛,连一毛也不会给我。

我很庆幸我不认识银幕下的吴镇宇,我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在网上大放阙词;

我很庆幸我不认识银幕下的吴镇宇,我就可以夸他很安心、骂他很开心,因为这里没有利益;

我很庆幸我不认识银幕下的吴镇宇,我就可以很踏实的等到12月21日一早去电影院买票捧他的场,看他带给我怎样的惊喜。

尽管这两年吴镇宇在内地演了一堆烂片,

但《大上海》我期待。。。。。。。。。。。。

转至豆瓣,本文章由百度影音在线播放 8楼影院整理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