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加剂项目

2023-06-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外加剂项目

云南外加剂项目实施方案

云南外加剂项目

实施方案

泓域咨询/ / 规划设计/ / 投资分析

摘要

各种混凝土外加剂的应用改善了新拌和硬化混凝土的性能,促进了混凝土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工业副产品在胶凝材料系统中更多的应用,有助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已经逐步成为优质混凝土必不可少的材料。20世纪 30 年代,国外就开始使用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60 年代初,日本和西德先后研制成萘系和三聚氰胺系高效减水剂,从 90 年代开始,日本和欧洲开始使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混凝土外加剂进入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时代。在欧洲,90%的混凝土中使用各种混凝土外加剂,其中 70%是各种类型的减水剂。我国外加剂的起步较国外稍晚,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木质素磺酸盐和引气剂的研究和应用,70 年代以后,外加剂的科研、生产和应用取得重大进展,2000 年前后逐渐开始对高性能减水剂进行研究,以聚羧酸系减水剂为代表的高性能减水剂在近 5 年的时间里应用量连续翻番增长。国家基础建设保持高速增长,铁路、公路、机场、煤矿、市政工程、核电站、大坝等工程对混凝土外加剂的需求一直很旺盛,我国的混凝土外加剂行业也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近几十年以来,我国混凝土工程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混凝土拌合物性能从干硬性到塑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强度从中低强度到中高强度、混凝土的综合性能从普通性能开始向高性能方向发展。混凝土外加剂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对混凝土工程的巨大技术进步,起了决定性作用,没有混凝土外加剂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就不可能有现代混凝土技术的发展。

该水泥外加剂项目计划总投资 19274.33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12903.24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66.95%;流动资金 6371.09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33.05%。

本期项目达产年营业收入 43144.00 万元,总成本费用 32967.85万元,税金及附加 344.23 万元,利润总额 10176.15 万元,利税总额11923.99 万元,税后净利润 7632.11 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 4291.88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52.80%,投资利税率 61.86%,投资回报率39.60%,全部投资回收期 4.03 年,提供就业职位 689 个。

云南外加剂项目实施方案目录

第一章

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

二、项目承办单位

三、战略合作单位

四、项目提出的理由

五、项目选址及用地综述

六、土建工程建设指标

七、设备购置

八、产品规划方案

九、原材料供应

十、项目能耗分析

十一、环境保护

十二、项目建设符合性

十三、项目进度规划

十四、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分析

十五、报告说明

十六、项目评价

十七、主要经济指标

第二章

项目建设及必要性

一、项目承办单位背景分析

二、产业政策及发展规划

三、鼓励中小企业发展

四、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五、区域经济发展概况

六、项目必要性分析

第三章

市场前景分析

第四章

建设内容

一、产品规划

二、建设规模

第五章

选址方案评估

一、项目选址原则

二、项目选址

三、建设条件分析

四、用地控制指标

五、用地总体要求

六、节约用地措施

七、总图布置方案

八、运输组成

九、选址综合评价

第六章

项目工程设计说明

一、建筑工程设计原则

二、项目工程建设标准规范

三、项目总平面设计要求

四、建筑设计规范和标准

五、土建工程设计年限及安全等级

六、建筑工程设计总体要求

七、土建工程建设指标

第七章

工艺概述

一、项目建设期原辅材料供应情况

二、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采购及管理

二、技术管理特点

三、项目工艺技术设计方案

四、设备选型方案

第八章

项目环境保护分析

一、建设区域环境质量现状

二、建设期环境保护

三、运营期环境保护

四、项目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五、废弃物处理

六、特殊环境影响分析

七、清洁生产

八、项目建设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九、环境保护综合评价

第九章

项目职业安全

一、消防安全

二、防火防爆总图布置措施

三、自然灾害防范措施

四、安全色及安全标志使用要求

五、电气安全保障措施

六、防尘防毒措施

七、防静电、触电防护及防雷措施

八、机械设备安全保障措施

九、劳动安全保障措施

十、劳动安全卫生机构设置及教育制度

十一、劳动安全预期效果评价

第十章

项目风险评估分析

一、政策风险分析

二、社会风险分析

三、市场风险分析

四、资金风险分析

五、技术风险分析

六、财务风险分析

七、管理风险分析

八、其它风险分析

九、社会影响评估

第十一章

项目节能分析

一、节能概述

二、节能法规及标准

三、项目所在地能源消费及能源供应条件

四、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

二、项目预期节能综合评价

三、项目节能设计

四、节能措施

第十二章

实施方案

一、建设周期

二、建设进度

三、进度安排注意事项

四、人力资源配置

五、员工培训

六、项目实施保障

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

一、项目估算说明

二、项目总投资估算

三、资金筹措

第十四章

经营效益分析

一、经济评价综述

二、经济评价财务测算

二、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第十五章

项目招投标方案

一、招标依据和范围

二、招标组织方式

三、招标委员会的组织设立

四、项目招投标要求

五、项目招标方式和招标程序

六、招标费用及信息发布

第十六章

项目综合结论

附表 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附表 2:土建工程投资一览表

附表 3:节能分析一览表

附表 4:项目建设进度一览表

附表 5:人力资源配置一览表

附表 6: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附表 7:流动资金投资估算表

附表 8:总投资构成估算表

附表 9: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附表 10:折旧及摊销一览表

附表 11:总成本费用估算一览表

附表 1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附表 13:盈利能力分析一览表

第一章

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

(一)项目名称

云南外加剂项目

(二)项目建设性质

该项目属于新建项目,依托某工业园区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创新氛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力打造以水泥外加剂为核心的综合性产业基地,年产值可达 43000.00 万元。

二、项目承办单位

xxx 科技发展公司

三、战略合作单位

xxx(集团)有限公司

四、项目提出的理由

近几年我国外加剂产量增长速度惊人,已跃居世界外加剂产量前茅,并有逐年大幅提高的趋势。据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混凝土外加剂分会发布的 2013 年我国混凝土外加剂产品调查结果显示:2013 年混凝土外加剂总产量达 1225.25 万吨,折合外加剂销售产值达到 496.61 亿元。

外加剂的分类:混凝土外加剂是一种在混凝土搅拌之前或拌制过程中加入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材料,掺量不大于水泥质量 5%,其特点是掺量少、作用大。如果将水泥比作施工工地(混凝土)的“粮食”,那么外加剂可以说是施工工地(混凝土)的“油”,是不可或缺甚至极为重要组成部分。从分类来看,外加剂分为减水剂、引气剂、膨胀剂等多个细分品种,不过以减水剂为主。

五、项目选址及用地综述

(一)项目选址方案

项目选址位于某工业园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建设条件良好。

云南省,简称云或滇,中国 23 个省之一,位于西南地区,省会昆明。介于北纬 21°8′~29°15′,东经 97°31′~106°11′之间,东部与贵州、广西为邻,北部与四川相连,西北部紧依西藏,西部与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邻,云南省总面积 39.41 万平方千米。截至 2019 年末,云南省常住人口 4858.3 万人,比 2018 年末增加 28.8 万人。云南省地势呈现西北高、东南低,自北向南呈阶梯状逐级下降,属山地高原地形,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 88.64%。地形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宽谷为界,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是云贵高原的组成部分,表现为起伏和缓的低山和浑圆丘陵;西部高山峡谷相间,地势险峻,形成

奇异、雄伟的山岳冰川地貌。云南省地跨长江、珠江、元江、澜沧江、怒江、大盈江 6 大水系。云南气候基本属于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滇西北属高原山地气候。截至 2019 年 8 月,云南省下辖 8 个地级市,8 个自治州,17 个市辖区、16 个县级市、67 个县,29 个自治县,合计 129 个县级区划。177 个街道、683 个镇、400 个乡、140 个民族乡,合计 1400 个乡级区划。2019 年,云南生产总值(GD)23223.75 亿元,比 2018 年增长 8.1%,高于全国 2.0 个百分点。

(二)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 43948.63 平方米(折合约 65.89 亩),土地综合利用率 100.00%;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水泥外加剂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规划建设要求。

六、土建工程建设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 43948.63 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 32904.3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70317.81 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54950.49 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 4057.72 平方米。

七、设备购置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 119 台(套),主要包括:xxx 生产线、xx设备、xx 机、xx 机、xxx 仪等,设备购置费 3378.42 万元。

八、产品规划方案

根据项目建设规划,达产年产品规划设计方案为:水泥外加剂 xxx单位/年。综合考 xxx 科技发展公司企业发展战略、产品市场定位、资金筹措能力、产能发展需要、技术条件、销售渠道和策略、管理经验以及相应配套设备、人员素质以及项目所在地建设条件与运输条件、xxx 科技发展公司的投资能力和原辅材料的供应保障能力等诸多因素,项目按照规模化、流水线生产方式布局,本着“循序渐进、量入而出”原则提出产能发展目标。

九、原材料供应

项目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及辅助材料有:xxx、xxx、xx、xxx、xx 等,xxx 科技发展公司所选择的供货单位完全能够稳定供应上述所需原料,供货商可以完全保障项目正常经营所需要的原辅材料供应,同时能够满足 xxx 科技发展公司今后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的预期要求。

十、项目能耗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 1339284.36 千瓦时,折合 164.60 吨标准煤,满足云南外加剂项目项目生产、办公和公用设施等用电需要

2、项目年总用水量 35198.20 立方米,折合 3.01 吨标准煤,主要是生产补给水和办公及生活用水。项目用水由某工业园区市政管网供给。

3、云南外加剂项目项目年用电量 1339284.36 千瓦时,年总用水量 35198.20 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167.61 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 71.83 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 20.35%,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十一、环境保护

项目符合某工业园区发展规划,符合某工业园区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项目设计中采用了清洁生产工艺,应用清洁原材料,生产清洁产品,同时采取完善和有效的清洁生产措施,能够切实起到消除和减少污染的作用。项目建成投产后,各项环境指标均符合国家和地方清洁生产的标准要求。

十二、项目建设符合性

(一)产业发展政策符合性

由 xxx 科技发展公司承办的“云南外加剂项目”主要从事水泥外加剂项目投资经营,其不属于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2013 年修正)有关条款限制类及淘汰类项目。

(二)项目选址与用地规划相容性

云南外加剂项目选址于某工业园区,项目所占用地为规划工业用地,符合用地规划要求,此外,项目建设前后,未改变项目建设区域环境功能区划;在落实该项目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后,可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满足某工业园区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因此,建设项目符合项目建设区域用地规划、产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要求。

(三)

“ 三线一单 ” 符合性

1、生态保护红线:云南外加剂项目用地性质为建设用地,不在主导生态功能区范围内,且不在当地饮用水水源区、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区内,符合生态保护红线要求。

2、环境质量底线:该项目建设区域环境质量不低于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有一定的环境容量,符合环境质量底线要求。

3、资源利用上线:项目营运过程消耗一定的电能、水,资源消耗量相对于区域资源利用总量较少,符合资源利用上线要求。

4、环境准入负面清单:该项目所在地无环境准入负面清单,项目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后,废气、废水、噪声均可达标排放,固体废物能够得到合理处置,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十三、项目进度规划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 12 个月。实行动态计划管理,加强施工进度的统计和分析工作,根据实际施工进度,及时调整施工进度计划,随时掌握关键线路的变化状况。在技术交流谈判同时,提前进行设计工作。对于制造周期长的设备,提前设计,提前定货。融资计划应比资金投入计划超前,时间及资金数量需有余地。项目承办单位一定要做好后勤供应和服务保障工作,确保不误前方施工。

十四、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分析

(一)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 19274.33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12903.2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66.95%;流动资金 6371.09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33.05%。

(二)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三)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项目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 43144.00 万元,总成本费用 32967.85万元,税金及附加 344.23 万元,利润总额 10176.15 万元,利税总额11923.99 万元,税后净利润 7632.11 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 4291.88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52.80%,投资利税率 61.86%,投资回报率39.60%,全部投资回收期 4.03 年,提供就业职位 689 个。

十五、报告说明

项目报告主要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分析方法。可行性研究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项目报告核心提示:项目投资环境分析,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行业竞争格局分析,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有五大用途:可用于企业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用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以前的计委)

立项;用于银行贷款告;用于申请进口设备免税;用于境外投资项目核准。

十六、项目评价

1、本期工程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要求,符合某工业园区及某工业园区水泥外加剂行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政策;项目的建设对促进某工业园区水泥外加剂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2、xxx 有限责任公司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拟建“云南外加剂项目”,本期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有力促进某工业园区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就业职位 689 个,达产年纳税总额 4291.88 万元,可以促进某工业园区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地方财政收入做出积极的贡献。

3、项目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52.80%,投资利税率 61.86%,全部投资回报率 39.60%,全部投资回收期 4.03 年,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4.03 年(含建设期),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4、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建立完善企业自主决策、融资渠道畅通,职能转变到位、政府行为规范,宏观调控有效、法治保障健全的新型投融资体制。改善企业

投资管理,充分激发社会投资动力和活力,完善政府投资体制,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创新融资机制,畅通投资项目融资渠道。民间投资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力量,约占制造业投资的 85%以上,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民间投资的健康发展。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对促进民间投资的一系列工作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等 15 个相关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了《关于发挥民间投资作用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指导意见》,围绕《中国制造 2025》,明确了促进民营制造业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旨在释放民间投资活力,引导民营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制造强国建设。

综上所述,项目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是环境保护、清洁生产都是积极可行的。

十七、主要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平方米

43948.63

65.89 亩

1.1

容积率

1.60

1.2

建筑系数

74.87%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195.83

1.4

基底面积

平方米

32904.34

1.5

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70317.81

1.6

绿化面积

平方米

4057.72

绿化率 5.77%

2

总投资

万元

19274.33

2.1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12903.24

2.1.1

土建工程投资

万元

5091.66

2.1.1.1

土建工程投资占比

万元

26.42%

2.1.2

设备投资

万元

3378.42

2.1.2.1

设备投资占比

17.53%

2.1.3

其它投资

万元

4433.16

2.1.3.1

其它投资占比

23.00%

2.1.4

固定资产投资占比

66.95%

2.2

流动资金

万元

6371.09

2.2.1

流动资金占比

33.05%

3

收入

万元

43144.00

4

总成本

万元

32967.85

5

利润总额

万元

10176.15

6

净利润

万元

7632.11

7

所得税

万元

1.60

8

增值税

万元

1403.61

9

税金及附加

万元

344.23

10

纳税总额

万元

4291.88

11

利税总额

万元

11923.99

12

投资利润率

52.80%

13

投资利税率

61.86%

14

投资回报率

39.60%

15

回收期

4.03

16

设备数量

台(套)

119

17

年用电量

千瓦时

1339284.36

18

年用水量

立方米

35198.20

19

总能耗

吨标准煤

167.61

20

节能率

20.35%

21

节能量

吨标准煤

71.83

22

员工数量

689

第二章

项目建设及必要性

一、项目承办单位背景分析

(一)公司概况

在本着“质量第一,信誉至上”的经营宗旨,高瞻远瞩的经营方针,不断创新,全面提升产品品牌特色及服务内涵,强化公司形象,立志成为全国知名的产品供应商。公司坚持“以人为本,无为而治”的企业管理理念,以“走正道,负责任,心中有别人”的企业文化核心思想为指针,实现新的跨越,创造新的辉煌。热忱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咨询与合作。

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了科学灵活的经营机制,完善了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项目承办单位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完善,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依法独立核算、自主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为了顺应国际化经济发展的趋势,项目承办单位全面建立和实施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建立起从产品开发、设计、生产、销售、核算、库存到售后服务的物流电子网络管理系统,使项目承办单位与全国各销售区域形成信息互通,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及时反馈市场信息,为项目承办单位的战略决策提供有利的支撑。公司自建成投产以来,每

年均快速提升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成为区域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综合管理效益较高的企业之一;项目承办单位技术力量相当雄厚,拥有一批知识丰富、经营管理经验精湛的专业化员工队伍,为研制、开发、生产项目产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公司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业务规模及人员规模迅速扩张,企业规模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产线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这需要公司管理流程不断调整改进,公司管理团队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公司坚持精益化、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的战略,充分发挥渠道优势、技术优势、品牌优势、产品质量优势、规模化生产优势,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高质量的产品。公司将不断改善治理结构,持续提高公司的自主研发能力,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二)公司经济效益分析

上一年度,xxx 有限责任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2581.14 万元,同比增长 9.93%(2039.43 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水泥外加剂生产及销售收入为 20701.17 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 91.67%。

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

序号 项目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合计 1

营业收入

4742.04

6322.72

5871.10

5645.28

22581.14

2

主营业务收入

4347.25

5796.33

5382.30

5175.29

20701.17

2.1

水泥外加剂(A)

1434.59

1912.79

1776.16

1707.85

6831.39

2.2

水泥外加剂(B)

999.87

1333.16

1237.93

1190.32

4761.27

2.3

水泥外加剂(C)

739.03

985.38

914.99

879.80

3519.20

2.4

水泥外加剂(D)

521.67

695.56

645.88

621.04

2484.14

2.5

水泥外加剂(E)

347.78

463.71

430.58

414.02

1656.09

2.6

水泥外加剂(F)

217.36

289.82

269.12

258.76

1035.06

2.7

水泥外加剂(...)

86.94

115.93

107.65

103.51

414.02

3

其他业务收入

394.79

526.39

488.79

469.99

1879.97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 6184.55 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908.57 万元,增长率 17.22%;实现净利润 4638.41 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455.30 万元,增长率 10.88%。

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

项目 单位 指标 完成营业收入

万元

22581.14

完成主营业务收入

万元

20701.17

主营业务收入占比

91.67%

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

9.93%

营业收入增长量(同比)

万元

2039.43

利润总额

万元

6184.55

利润总额增长率

17.22%

利润总额增长量

万元

908.57

净利润

万元

4638.41

净利润增长率

10.88%

净利润增长量

万元

455.30

投资利润率

58.08%

投资回报率

43.56%

财务内部收益率

23.09%

企业总资产

万元

34415.47

流动资产总额占比

万元

34.05%

流动资产总额

万元

11717.83

资产负债率

31.82%

二、水泥外加剂项目背景分析

各种混凝土外加剂的应用改善了新拌和硬化混凝土的性能,促进了混凝土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工业副产品在胶凝材料系统中更多的应用,有助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已经逐步成为优质混凝土必不可少的材料。20 世纪 30 年代,国外就开始使用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60年代初,日本和西德先后研制成萘系和三聚氰胺系高效减水剂,从 90年代开始,日本和欧洲开始使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混凝土外加剂进入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时代。在欧洲,90%的混凝土中使用各种混凝土外加剂,其中 70%是各种类型的减水剂。我国外加剂的起步较国外稍晚,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木质素磺酸盐和引气剂的研究和应用,70年代以后,外加剂的科研、生产和应用取得重大进展,2000 年前后逐渐开始对高性能减水剂进行研究,以聚羧酸系减水剂为代表的高性能

减水剂在近 5 年的时间里应用量连续翻番增长。国家基础建设保持高速增长,铁路、公路、机场、煤矿、市政工程、核电站、大坝等工程对混凝土外加剂的需求一直很旺盛,我国的混凝土外加剂行业也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目前,全国外加剂品种齐全,混凝土外加剂总产量达 722.52 万吨。各种合成减水剂产量约 484.68 万吨,各种高效减水剂(萘系、三聚氰胺系、氨基磺酸盐、脂肪族和蒽系减水剂)占全部合成减水剂总量的67%,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占 26%,普通减水剂(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占 7%。2009 年其他外加剂的产量分别为引气剂 1.6317 万吨、膨胀剂 126.362 万吨、速凝剂 100.71 万吨(其中固体速凝剂占 74.32%,液体速凝剂占 25.68%)、缓凝剂(葡萄糖酸钠、糖钙、糖蜜等)9.15万吨。据估算,上述外加剂销售产值达到 277.8 亿元。

高效减水剂是在混凝土工作性大致相同时,具有较高减水率的一种外加剂,2009 年全国总产量为 322.79 万吨,其中萘系占高效减水剂总产量的 82.53%、脂肪族占 12.85%、氨基磺酸盐占 2.85%、蒽系占1.32%、三聚氰胺系占 0.45%。萘系产量占全部合成减水剂总产量的55%,与 2007 年相比有所下降;聚羧酸系减水剂占全部合成减水剂的26%,与 2007 年相比有所上升,但萘系仍然是减水剂中使用量大面广

的品种。2009 年脂肪族减水剂产量比 2007 年增长 29.93 万吨,增加较多,这是由于脂肪族减水剂价格较为便宜,主要用于外加剂的复配,河南、浙江两省为脂肪族减水剂生产的大省。

以聚羧酸盐类为主要成分的高性能减水剂具有一定的引气性、较高减水率和良好的坍落度保持性能,是环保型的外加剂。国外 20 世纪90 年代开始使用,日本现在的使用率占高效减水剂的 60%~70%,欧美约占 20%左右。

从 2000 年前后,我国混凝土工程界逐渐认识聚羧酸系减水剂。近几年来,在高速铁路建设的带动下,高性能减水剂发展迅猛,并得到了大量推广应用。2007 年国内年产量为 41.43 万吨,2009 年依据各省聚羧酸外加剂生产量累加计算,产量为 126.83 万吨,增长幅度达到206%。聚羧酸外加剂生产量比较大的省市是山西省、江苏省和浙江省。

GB50119《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编制组对全国主要的 7 家聚羧酸原料生产企业的原料销售数量进行调查显示,这 7 家企业 2009年聚羧酸原料销售约 15 万吨,折合聚羧酸减水剂母液约 80 万吨。此外,还有一些国外的企业也生产和销售聚羧酸外加剂原料。

膨胀剂的主要特性是掺入混凝土后起抗裂防渗作用,它的膨胀性能可补偿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在限制条件下成为自应力混凝土。

我国生产膨胀剂主要品种有:U 型膨胀剂(生、熟明矾石,硬石膏等组成)、复合膨胀剂(CEA)、铝酸钙膨胀剂(AEA-高强熟料、天然明矾石、石膏)、EA-L 膨胀剂(生明矾石、石膏等组成)、FN-M 膨胀剂(硫铝酸盐混凝土膨胀剂)、CSA 微膨胀剂(硫铝酸盐等)、脂膜石灰膨胀剂(石灰、硬脂酸等)。2009 年,膨胀剂年产量约 126.36 万吨,生产企业 100 多家。一些上规模的企业年产量 3 万~5 万吨,少数厂家的年产量达到 10 万吨,甚至 20 万吨以上。生产企业集中在湖北、安徽、江西、天津、山西等省市。

速凝剂是调节混凝土(或砂浆)凝结和硬化速度的外加剂,它能加速水泥的水化作用,显著缩短凝结时间,用于喷射混凝土施工。速凝剂按产品形态,可分为固态和液态;按其碱的含量来分,可分为有碱、无碱和低碱。2009 年,全国速凝剂年产量约 100.71 万吨,生产厂60 多家,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中南地区。2009 年由于铁路、公路、煤炭行业建设大规模增长,速凝剂产量较 2007 年有大幅度增长。特别是高速铁路对液体无碱速凝剂的需求,使得 2009 年液体速凝剂产量达到 25.86 万吨,成为外加剂发展的亮点之一。

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是常用的普通型减水剂,其减水率为 8%~10%,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作为复合型外加剂原料之一,因价格较便宜,使

用还是较广泛的。木质素磺酸盐类减水剂 2009 年的产量约 35.06 万多吨,产品包括木钙、木镁、木钠等。从我国应用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来说,各地是不平衡的,南方利用较多,如上海利用它配制成中效泵送剂,较广泛的用于商品混凝土;2009 年四川省木钙产量有大幅度增加。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是利用造纸厂的造纸废液生产的普通减水剂,变废为宝,并且解决了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难题;产品质量稳定、价格适中、应用范围广,是一种应该大力推广使用的外加剂产品。

目前主要使用的缓凝剂产品有糖钙、糖蜜、葡萄糖酸钠、柠檬酸等。用作缓凝剂的还有羟基羧酸(酒石酸、葡萄糖酸、水杨酸、乙酸、马来酸、单宁酸、已糖酸等)、碳水化合物(蔗糖)或其他一些化合物。2009 年缓凝剂总产量已达 9.15 万吨,四川米易和内蒙古集宁都有糖钙专业生产厂。

引气剂是一种在搅拌时能够在砂浆和混凝土中引入大量均匀分布的、封闭的微小气泡,并能使气泡保留在硬化混凝土中的外加剂。引气减水剂是兼有引气和减水两种功能的外加剂,引气剂和引气减水剂主要用来改善塑性砂浆和混凝土和易性,减少泌水和离析,同时大幅度提高砂浆和混凝土的耐久性。目前国内应用量较多的引气剂是松香热聚合物。皂甙类引气剂具有良好的性能,目前在上海、杭州等地都

有工厂在生产。2009 年全国引气剂总产量为 1.63 万吨,比 2007 年增长 1.29 万吨。

复合型外加剂是根据工程需要,以上述的各种组分为主,再加入其他组分复合而成,如防冻剂、早强减水剂、泵送剂、防水剂、引气减水剂、缓凝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水下混凝土用外加剂、灌浆剂等。这些复合型的外加剂生产设备较为简单、投资少、效益较好。我国有一大部分外加剂厂是生产这种类型的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大多数以复合外加剂加入混凝土。

三、水泥外加剂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近几十年以来,我国混凝土工程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混凝土拌合物性能从干硬性到塑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强度从中低强度到中高强度、混凝土的综合性能从普通性能开始向高性能方向发展。混凝土外加剂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对混凝土工程的巨大技术进步,起了决定性作用,没有混凝土外加剂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就不可能有现代混凝土技术的发展。

混凝土外加剂的特点是:掺量小、作用大。其对混凝土作用有四点:一是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二是提高硬化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三是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四是节约水泥,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

益。现代混凝土施工新技术,如泵送混凝土、流态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喷射混凝土等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无不显示了外加剂的重要作用。可以这样说,外加剂的应用是现代混凝土的最显着的标志。换句话说,现代混凝土技术实际上就是现代外加剂技术。事实上,外加剂已经成为现代混凝土中不可或缺的组分之一。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混凝土需求量越来越大、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性能要求越来越综合化、多样化,对外加剂品种、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混凝土外加剂行业也有了很大发展,并且,随着建设工程量的不断增加,我国混凝土外加剂的生产和应用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品种会进一步增加。外加剂应用技术水平的高低,足以影响我国混凝土技术发展的快慢,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没有混凝土技术的发展需求,混凝土外加剂的发展就缺少动力,反之,没有外加剂产品及其应用技术的发展,混凝土技术也达不到今天的水平。

然而如果外加剂使用不当,则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甚至会出现质量事故。因此,长期以来,行业一直注重对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加强向工程界宣传混凝土外加剂新产品、新技术、新

工艺,大力培训技术人员,使之能准确掌握各种外加剂的性能,并针对具体工程如何正确选择使用各种不同性能的外加剂,使其发挥最佳效果,取得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对于提高我国混凝土总体质量水平、推动混凝土工程的技术进步、促进高性能混凝土等高新技术的进一步健康发展、保证我国外加剂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外加剂生产厂家接近 2000 多家,其中化学合成生产企业有 500 多家、膨胀剂生产企业有 100 多家。

目前我国外加剂品种齐全,达 30 多种,国外有的外加剂品种国内几乎都有,且产品牌号有 200 多个。特别是高效减水剂从原来较为单一的萘系高效减水剂逐步向多品种、新品种、高端品种方向发展,如: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蜜胺系及改性蜜胺系高效减水剂、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脂肪族高效减水剂等。

在各种高效减水剂中,2013 年聚羧酸系减水剂、萘系高效减水剂、脂肪族高效减水剂产量分别为 497.81 万吨、357.59 万吨和 68.17 万吨。近几年,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发展迅猛,总量比例由 2007 年的 14.6%持续提高到 2013 年的 52.2%。

第三章

市场前景分析

一、水泥外加剂行业分析

近几年我国外加剂产量增长速度惊人,已跃居世界外加剂产量前茅,并有逐年大幅提高的趋势。据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混凝土外加剂分会发布的 2013 年我国混凝土外加剂产品调查结果显示:2013 年混凝土外加剂总产量达 1225.25 万吨,折合外加剂销售产值达到 496.61 亿元。

外加剂生产企业逐年向规模化发展,年产万吨的企业已经有 200多家,年产 3 万吨-4 万吨的企业有近 50 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外加剂生产企业有近 100 家。

近几年许多新建、在建的生产企业起点显着提高,表现在投资力度大、生产规模大、生产设备先进、技术力量强、企业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水平日益提高、质量控制手段完备、相应的试验仪器及检验设备齐全。

随着我国化学合成外加剂与复合外加剂生产技术和水平的不断发展、产品的性价比更为合理、外加剂研发和应用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外加剂大量、广泛用于各种混凝土的施工,特别是高质量的外加剂正

在为诸多的国家重点工程、大型工程所用。我国外加剂不但能够满足各种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求,也能够达到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由于中国建筑市场十分庞大,全世界水泥产量的一半消耗在中国,所以吸引了国外许多生产企业相继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已进入国内市场的相关企业主要有:SIKA 公司、BASF 公司、福斯乐公司、意大利马贝公司、日本的触媒公司、韩国 LG 公司等。目前这些公司主要采用的推广方式是销售他们在境外生产的产品,有的公司也已经开始或将要在国内建立生产线、设厂生产或复配。事实上,这些国外公司的进入,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外加剂行业在我国的发展与进步,缩短了我国外加剂方面与国外的差距,另一方面,对提高我国混凝土外加剂行业的整体水平将有深远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但随着国内外加剂企业的技术进步,特别是聚羧酸系减水剂技术,以及新型外加剂产业链逐渐建立完善并成熟,国内外加剂技术在某些方面已经达到了国际的先进水平,甚至国际的领先水平。另外,国内企业更能适应我国原材料多变等环境,促使某些国外品牌逐渐退出了国内市场。也有一些外资企业为适应国内市场情况,选择了与国内企业合资的方式,借助国内企业的特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人心,整个混凝土外加剂行业对节能节材、绿色环保及人体健康意识日益增强。在确保外加剂产品质量的同时,注重节约能源和保护资源正在成为行业的工作重点。不少企业已经把节水、节电、节油等列入企业内部重点考核指标,一些优秀企业对研究开发绿色环保型外加剂新产品、新技术方面加大投资力度,给其他企业做出了典范。

从 1986 年起,为了确保外加剂产品质量、促进应用技术水平的发展与提高、规范市场、保证工程质量,我国针对使用量比较大、应用面比较广的各种混凝土外加剂相继制订了一系列混凝土外加剂产品国家(行业)标准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此后大部分标准与规范都进行了修订,这对提高产品质量、规范市场、确保工程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制定的混凝土外加剂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比较齐全。

今后我分会的工作重点将是加强对各种新型外加剂、环保型外加剂、特别是对高性能外加剂的研发,进一步促进外加剂应用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应用水平的提高,这也是我国混凝土新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的关键。

合成高效减水剂是混凝土外加剂中最为重要的一类产品,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产品复配使用。我国高效减水剂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其中,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高效减水剂占到全部合成高效减水剂产量的 80%左右。我国萘系高效减水剂生产工艺成熟稳定,产品已经接近国外的水平,但是半数以上的企业规模太小。性能更好的高浓高效减水剂(Na2SO4 的含量小于 5%)的用量还不到 5%。

我国合成高效减水剂产品多样化,是目前高效减水剂技术发展的特色之一。从原来较为单一的萘系产品向氨基磺酸盐、新型三聚氰胺、脂肪族、聚羧酸盐等多品种共同发展。新型高效减水剂生产工艺比萘系简单,投资比萘系少,在性能上又具有明显的特点,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可与国外产品质量相比。

基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以及各种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桥梁、隧道、机场、港口、大坝、高层建筑等建设项目正大规模开展,混凝土工程量巨大。无疑,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将成为今后我国混凝土外加剂主流技术的发展方向,它的市场将面临一个极大的发展机遇,未来较长时间内,它的生产与应用仍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2013 年聚羧酸系减水剂年

产量首度超过了总量的 50%,达到了 52%,从 2007 年的 14%到 52%,仅用量了 6 年的时间,增长迅速,并且这一趋势还在加速。

我国混凝土外加剂品种很多,如能够降低混凝土用水量、提高混凝土强度的高效减水剂,用于调整混凝土凝结时间的缓凝剂、促凝剂,减少混凝土收缩开裂时使用的膨胀剂、减缩剂,能提高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的引气剂,在冬季负温条件下施工时使用的防冻剂等,基本能够满足我国现有条件下施工的各种混凝土性能的要求。国外有的品种在国内几乎都有,目前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里已经对 14 种外加剂产品的性能有了明确规定。

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各种外加剂的升级换代。混凝土膨胀剂的年产量稳步增加,2009 年约 126.36 万吨,2011 年约 135 万吨,2013 年约 150 万吨。混凝土膨胀剂也由高碱高掺(15%~20%)、中碱中掺(10%~12%)逐步向低碱低掺(6%~8%)发展。

传统外加剂生产过程中,计量、温度控制、反应时间控制、加料等过程都是人工操作,常常出现误差和错误,轻则造成质量波动,重者出现废品。利用自动化控制技术,改进传统生产工艺是我国混凝土外加剂生产技术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我国混凝土外加剂生产企

业发展的方向。特别是高速客运专线对外加剂企业的生产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促使了外加剂企业的生产由人工生产向自动化生产转变。

二、水泥外加剂市场分析预测

外加剂的分类:混凝土外加剂是一种在混凝土搅拌之前或拌制过程中加入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材料,掺量不大于水泥质量 5%,其特点是掺量少、作用大。如果将水泥比作施工工地(混凝土)的“粮食”,那么外加剂可以说是施工工地(混凝土)的“油”,是不可或缺甚至极为重要组成部分。从分类来看,外加剂分为减水剂、引气剂、膨胀剂等多个细分品种,不过以减水剂为主。

外加剂的使用:外加剂最佳掺量是通过混凝土试配结果确定,根本原则是在满足混凝土性能要求前提下采用最低掺量。生产厂家产品说明书中提供的是某种外加剂使用时的掺量范围,而使用单位必须通过混凝土试配确定外加剂合理掺量。

减水剂的性能及原理:减水剂是外加剂的主要品种,主要作用是延缓水泥凝结时间,原理是掺加混凝土外加剂的水泥颗粒表面吸附着一层减水剂,一定程度上阻挡了水泥对水的吸收速度;同时混凝土外加剂加速水泥水化初期速度,水化产物增多带来水化膜较厚,一定程

度上阻碍水分子进一步渗入水泥颗粒内部进行水化,从而延缓了水泥凝结硬化时间,从而减少单位用水量。

在用水量不变情况下,当高效减水剂占水泥质量的掺量<05%时,对水泥凝结时间的影响甚微,几乎没有变化。但当高效减水剂占水泥重量的掺量>05%时,一般会延缓水泥凝结时间 25~3 小时。

2019 年在响水爆炸事件发生后,国务院应急管理部会议指导下,《江苏省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方案》出台,全国范围内安全生产整治开展,各省份高规格安全生产核查整治行动持续推进。整体来看除消除短期安全隐患之外,长期目标都是淘汰安全环保不合规的低端落后产能,并最终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引导方向。

2018 年初,混凝土外加剂行业产能过剩情况比较突出,行业前十的企业市场占有率只有 132%,三家龙头企业建研集团科之杰、江苏苏博特和广东红墙,市场占有率分别只有 348%、343%和 11%。

混凝土外加剂行业上游主要原材料是环氧乙烷,受此影响行业归属被认定为小化工行业。在环保和生产安全监管持续趋严影响下,化工企业“退城入园”门槛一再提升,混凝土外加剂行业内小公司数量不断减少,大企业集中度提升,行业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进一步显现。

自 2006 年城市建设用混凝土要求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后,混凝土减水剂需求量开始显著增长,随后几年里基本保持 20%左右的复合增速。虽然减水剂已在混凝土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就目前而言并没有实现 100%渗透率,预计目前约 60%左右,与国外相比仍有一定提升空间。

混凝土的核心原材料砂石受环保影响供应不够稳定,质量也欠佳,对减水剂的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加剂的使用量也受到混凝土其他原材料如砂石骨料质量的影响,通常来说骨料中常含有粘土(山砂更严重),粘土对减水剂有强烈的吸附,其吸附量是水泥的约 50 倍,只有它饱和后,剩余的才会分配给其他物质,因此使用含泥量越高的砂石骨料拌制混凝土,对外加剂用量也越大。而当前随着环保治理趋严下,砂石骨料的品质质量都有一定下降;同时,市场越来越多转向使用机制砂,因此搅拌站对减水剂的要求和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减水剂在我国发展历史:1962 年,日本发明萘系减水剂,随后逐步得到全面推广应用。我国相对起步较晚,上个世纪 70 年代以后,我国混凝土外加剂的科研、生产和应用才取得重大进展;90 年代以后以萘系减水剂为代表的各种高效减水剂逐步应用于各种工程;2000 年前后,以聚羧酸系减水剂为代表的高性能减水剂进入我国并逐步得到推广,其凭借减水率高等性能优势形成了对传统萘系减水剂的快速替代。

2003 年,我国萘系减水剂占比约 66%,聚羧酸减水剂占比仅约 3%,2017 年聚羧酸减水剂占比达到 776%。

目前我国从事混凝土外加剂业务的企业较多,进入资金壁垒并不算高。市场上存在大量不具备合成能力、仅通过外购粉剂复配后出售的小企业,或虽具备一定合成能力,但在研发服务方面能力相对较弱。由于混凝土外加剂产品的运输费用经济性限制,混凝土外加剂行业存在较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使得各地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同样可以在市场上拥有一席之地。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 2016 年,我国外加剂生产厂家接近 6000多家,其中化学合成生产企业有 500 多家、膨胀剂生产企业有 100 多家。其中,年产万吨企业已经有 300 多家,年产 3~4 万吨企业有近 60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外加剂生产企业有近 100 家。整体来看,行业集中度较低,而部分小企业规模较小,通过购买母液复配或 OEM 方式,占据了主要终端市场。

第四章

建设内容

一、产品规划

(一)产品放方案

项目产品主要从国家及地方产业发展政策、市场需求状况、资源供应情况、企业资金筹措能力、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项目经济效益及投资风险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该项目主要产品为水泥外加剂,具体品种将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各年生产纲领是根据人员及装备生产能力水平,并参考市场需求预测情况确定,同时,把产量和销量视为一致,本报告将按照初步产品方案进行测算,根据确定的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及预测的水泥外加剂产品价格根据市场情况,确定年产量为 xxx,预计年产值 43144.00 万元。

(二)营销策略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经济建设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

第2篇:广东外加剂项目实施方案

广东外加剂项目

实施方案

泓域咨询/ / 规划设计/ / 投资分析

广东外加剂项目实施方案

近几年我国外加剂产量增长速度惊人,已跃居世界外加剂产量前茅,并有逐年大幅提高的趋势。据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混凝土外加剂分会发布的 2013 年我国混凝土外加剂产品调查结果显示:2013 年混凝土外加剂总产量达 1225.25 万吨,折合外加剂销售产值达到 496.61 亿元。

该水泥外加剂项目计划总投资 19213.58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4293.77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74.39%;流动资金 4919.81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25.61%。

达产年营业收入 43128.00 万元,总成本费用 34368.76 万元,税金及附加 361.65 万元,利润总额 8759.24 万元,利税总额 10329.06 万元,税后净利润 6569.43 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 3759.63 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45.59%,投资利税率 53.76%,投资回报率 34.19%,全部投资回收期4.42 年,提供就业职位 831 个。

本报告所描述的投资预算及财务收益预评估均以《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为标准进行测算形成,是基于一个动态的环境和对未来预测的不确定性,因此,可能会因时间或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导致与未来发生的事实不完全一致,所以,相关的预测将会随之而有所调整,敬请接受本报告的各方关注以项目承办单位名义就同一主题所出具的相关后

续研究报告及发布的评论文章,故此,本报告中所发表的观点和结论仅供报告持有者参考使用;报告编制人员对本报告披露的信息不作承诺性保证,也不对各级政府部门(客户或潜在投资者)因参考报告内容而产生的相关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因此,报告的持有者和审阅者应当完全拥有自主采纳权和取舍权,敬请本报告的所有读者给予谅解。

......

外加剂的分类:混凝土外加剂是一种在混凝土搅拌之前或拌制过程中加入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材料,掺量不大于水泥质量 5%,其特点是掺量少、作用大。如果将水泥比作施工工地(混凝土)的“粮食”,那么外加剂可以说是施工工地(混凝土)的“油”,是不可或缺甚至极为重要组成部分。从分类来看,外加剂分为减水剂、引气剂、膨胀剂等多个细分品种,不过以减水剂为主。

广东外加剂项目实施方案目录

第一章

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一、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二、项目概况

第二章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一、发展规划分析

二、产业政策分析

三、行业准入分析

第三章

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一、资源开发方案。

二、资源利用方案

三、资源节约措施

第四章

节能方案分析

一、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二、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

三、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第五章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一、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

二、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

三、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

第六章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一、环境和生态现状

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四、地质灾害影响分析

五、特殊环境影响

第七章

经济影响分析

一、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

二、行业影响分析

三、区域经济影响分析

四、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第八章

社会影响分析

一、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二、社会适应性分析

三、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

附表 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附表 2:土建工程投资一览表

附表 3:节能分析一览表

附表 4:项目建设进度一览表

附表 5:人力资源配置一览表

附表 6: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附表 7:流动资金投资估算表

附表 8:总投资构成估算表

附表 9: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附表 10:折旧及摊销一览表

附表 11:总成本费用估算一览表

附表 12: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附表 13:盈利能力分析一览表

第一章

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一、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一)项目单位名称

xxx 有限公司

(二)法定代表人

任 xx

(三)项目单位简介

展望未来,公司将围绕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在“梦想、责任、忠诚、一流”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围绕业务体系、管控体系和人才队伍体系重塑,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和管理及业务模式的创新,加强团队能力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把公司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供应链管理平台。

公司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产品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完整的产品系列和精益求精的品质使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除国内市场外,公司还具有强大稳固的国外市场网络;项目承办单位一贯遵循“以质量求生存,以科技求发展,以管理求效率,以服务求信誉”的质量方针,努力生产高质量的产品,以优质的服务奉献社会。公司生产的项目产品系列产品,各项技术指标已经达到国内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平,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相关的各个领域,产品受到了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公司设备先进,技术实力雄厚,拥有一批多年从事项目产品研制、开发、制造、

管理、销售的人才团队,企业管理人员经验丰富,其知识、年龄结构合理,具备配合高端制造研发新品的能力,保障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原料供应链及产品销售渠道方面,已经与主要原材料供应商及主要目标客户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在工艺设计和生产布局以及设备选型方面采用了系统优化设计,充分考虑了自动化生产、智能化节电、节水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产品远销全国二十余个省、市、自治区,并部分出口东南亚、欧洲各国,深受广大客户的欢迎。

公司注重建设、培养人才梯队,与众多高校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学校为企业输入满足不同岗位需求的技术人员,达到企业人才吸收、培养和校企互惠的效果。公司筹建了实习培训基地,帮助学校优化教学科目,并从公司内部选拔优秀员工为学生授课,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工作。在此过程中,公司直接从实习基地选拔优秀人才,为公司长期的业务发展输送稳定可靠的人才队伍。公司的良好人才梯队和人才优势使得本次募投项目具备扎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四)项目单位经营情况

上一,xxx 科技发展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4302.05 万元,同比增长8.50%(2688.20 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水泥外加剂生产及销售收入为28064.25 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 81.82%。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 6809.71 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893.27 万元,增长率 15.10%;实现净利润 5107.28 万元,较去年同

期相比增长 469.60 万元,增长率 10.13%。

上营收情况一览表

序号 项目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合计 1

营业收入

7203.43

9604.57

8918.53

8575.51

34302.05

2

主营业务收入

5893.49

7857.99

7296.70

7016.06

28064.25

2.1

水泥外加剂(A)

1944.85

2593.14

2407.91

2315.30

9261.20

2.2

水泥外加剂(B)

1355.50

1807.34

1678.24

1613.69

6454.78

2.3

水泥外加剂(C)

1001.89

1335.86

1240.44

1192.73

4770.92

2.4

水泥外加剂(D)

707.22

942.96

875.60

841.93

3367.71

2.5

水泥外加剂(E)

471.48

628.64

583.74

561.28

2245.14

2.6

水泥外加剂(F)

294.67

392.90

364.84

350.80

1403.21

2.7

水泥外加剂(...)

117.87

157.16

145.93

140.32

561.28

3

其他业务收入

1309.94

1746.58

1621.83

1559.45

6237.80

上主要经济指标

项目 单位 指标 完成营业收入

万元

34302.05

完成主营业务收入

万元

28064.25

主营业务收入占比

81.82%

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

8.50%

营业收入增长量(同比)

万元

2688.20

利润总额

万元

6809.71

利润总额增长率

15.10%

利润总额增长量

万元

893.27

净利润

万元

5107.28

净利润增长率

10.13%

净利润增长量

万元

469.60

投资利润率

50.15%

投资回报率

37.61%

财务内部收益率

20.57%

企业总资产

万元

47519.51

流动资产总额占比

万元

32.68%

流动资产总额

万元

15530.74

资产负债率

48.78%

二、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项目名称:广东外加剂项目

2、承办单位:xxx 有限公司

(二)项目建设地点

xx 产业示范园区

广东,简称粤,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广州。因古地名广信之东,故名广东。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及福建接壤,与海南隔海相望。下辖 21 个地级市、65 个市辖区、20 个县级市、34 个县、3 个自治县。广东是岭南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在语言、风俗、生活习惯和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风格。广东也是目前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考古证实广东于先秦已存在高度文明,是中华文明发

源地之一。广东是中国的南大门,处在南海航运枢纽位置上,早在 3000~5000 年前广东就已经形成以陶瓷为纽带的贸易交往圈,并通过水路将其影响扩大到沿海和海外岛屿。改革开放后,广东成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和引进西方经济、文化、科技的窗口,取得骄人的成绩。自 1989 年起,广东国内生产总值连续居全国第一位,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经济总量占全国的 1/8,已达到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广东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第一。广东珠三角 9 市将联手港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并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2019 年,广东省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07671.07 亿元,比上年增长 6.2%。

(三)项目提出的理由

各种混凝土外加剂的应用改善了新拌和硬化混凝土的性能,促进了混凝土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工业副产品在胶凝材料系统中更多的应用,有助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已经逐步成为优质混凝土必不可少的材料。20世纪 30 年代,国外就开始使用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60 年代初,日本和西德先后研制成萘系和三聚氰胺系高效减水剂,从 90 年代开始,日本和欧洲开始使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混凝土外加剂进入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时代。在欧洲,90%的混凝土中使用各种混凝土外加剂,其中 70%是各种类型的减水剂。我国外加剂的起步较国外稍晚,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木质素磺酸盐和引气剂的研究和应用,70 年代以后,外加剂的科研、生产和应用取得重大进展,2000 年前后逐渐开始对高性能减水剂进行研究,以聚羧酸

系减水剂为代表的高性能减水剂在近 5 年的时间里应用量连续翻番增长。国家基础建设保持高速增长,铁路、公路、机场、煤矿、市政工程、核电站、大坝等工程对混凝土外加剂的需求一直很旺盛,我国的混凝土外加剂行业也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近几十年以来,我国混凝土工程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混凝土拌合物性能从干硬性到塑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强度从中低强度到中高强度、混凝土的综合性能从普通性能开始向高性能方向发展。混凝土外加剂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对混凝土工程的巨大技术进步,起了决定性作用,没有混凝土外加剂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就不可能有现代混凝土技术的发展。

(四)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项目主要产品为水泥外加剂,根据市场情况,预计年产值 43128.00 万元。

近几年我国外加剂产量增长速度惊人,已跃居世界外加剂产量前茅,并有逐年大幅提高的趋势。据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混凝土外加剂分会发布的 2013 年我国混凝土外加剂产品调查结果显示:2013 年混凝土外加剂总产量达 1225.25 万吨,折合外加剂销售产值达到 496.61 亿元。

外加剂生产企业逐年向规模化发展,年产万吨的企业已经有 200多家,年产 3 万吨-4 万吨的企业有近 50 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外加剂生产企业有近 100 家。

近几年许多新建、在建的生产企业起点显着提高,表现在投资力度大、生产规模大、生产设备先进、技术力量强、企业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水平日益提高、质量控制手段完备、相应的试验仪器及检验设备齐全。

随着我国化学合成外加剂与复合外加剂生产技术和水平的不断发展、产品的性价比更为合理、外加剂研发和应用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外加剂大量、广泛用于各种混凝土的施工,特别是高质量的外加剂正在为诸多的国家重点工程、大型工程所用。我国外加剂不但能够满足各种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求,也能够达到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由于中国建筑市场十分庞大,全世界水泥产量的一半消耗在中国,所以吸引了国外许多生产企业相继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已进入国内市场的相关企业主要有:SIKA 公司、BASF 公司、福斯乐公司、意大利马贝公司、日本的触媒公司、韩国 LG 公司等。目前这些公司主要采用的推广方式是销售他们在境外生产的产品,有的公司也已经开始或将要在国内建立生产线、设厂生产或复配。事实上,这些国外公司的进

入,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外加剂行业在我国的发展与进步,缩短了我国外加剂方面与国外的差距,另一方面,对提高我国混凝土外加剂行业的整体水平将有深远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但随着国内外加剂企业的技术进步,特别是聚羧酸系减水剂技术,以及新型外加剂产业链逐渐建立完善并成熟,国内外加剂技术在某些方面已经达到了国际的先进水平,甚至国际的领先水平。另外,国内企业更能适应我国原材料多变等环境,促使某些国外品牌逐渐退出了国内市场。也有一些外资企业为适应国内市场情况,选择了与国内企业合资的方式,借助国内企业的特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人心,整个混凝土外加剂行业对节能节材、绿色环保及人体健康意识日益增强。在确保外加剂产品质量的同时,注重节约能源和保护资源正在成为行业的工作重点。不少企业已经把节水、节电、节油等列入企业内部重点考核指标,一些优秀企业对研究开发绿色环保型外加剂新产品、新技术方面加大投资力度,给其他企业做出了典范。

从 1986 年起,为了确保外加剂产品质量、促进应用技术水平的发展与提高、规范市场、保证工程质量,我国针对使用量比较大、应用面比较广的各种混凝土外加剂相继制订了一系列混凝土外加剂产品国

家(行业)标准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此后大部分标准与规范都进行了修订,这对提高产品质量、规范市场、确保工程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制定的混凝土外加剂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比较齐全。

今后我分会的工作重点将是加强对各种新型外加剂、环保型外加剂、特别是对高性能外加剂的研发,进一步促进外加剂应用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应用水平的提高,这也是我国混凝土新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的关键。

合成高效减水剂是混凝土外加剂中最为重要的一类产品,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产品复配使用。我国高效减水剂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其中,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高效减水剂占到全部合成高效减水剂产量的 80%左右。我国萘系高效减水剂生产工艺成熟稳定,产品已经接近国外的水平,但是半数以上的企业规模太小。性能更好的高浓高效减水剂(Na2SO4 的含量小于 5%)的用量还不到 5%。

我国合成高效减水剂产品多样化,是目前高效减水剂技术发展的特色之一。从原来较为单一的萘系产品向氨基磺酸盐、新型三聚氰胺、脂肪族、聚羧酸盐等多品种共同发展。新型高效减水剂生产工艺比萘

系简单,投资比萘系少,在性能上又具有明显的特点,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可与国外产品质量相比。

基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以及各种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桥梁、隧道、机场、港口、大坝、高层建筑等建设项目正大规模开展,混凝土工程量巨大。无疑,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将成为今后我国混凝土外加剂主流技术的发展方向,它的市场将面临一个极大的发展机遇,未来较长时间内,它的生产与应用仍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2013 年聚羧酸系减水剂年产量首度超过了总量的 50%,达到了 52%,从 2007 年的 14%到 52%,仅用量了 6 年的时间,增长迅速,并且这一趋势还在加速。

我国混凝土外加剂品种很多,如能够降低混凝土用水量、提高混凝土强度的高效减水剂,用于调整混凝土凝结时间的缓凝剂、促凝剂,减少混凝土收缩开裂时使用的膨胀剂、减缩剂,能提高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的引气剂,在冬季负温条件下施工时使用的防冻剂等,基本能够满足我国现有条件下施工的各种混凝土性能的要求。国外有的品种在国内几乎都有,目前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里已经对 14 种外加剂产品的性能有了明确规定。

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各种外加剂的升级换代。混凝土膨胀剂的年产量稳步增加,2009 年约 126.36 万吨,2011 年约 135 万吨,2013 年约 150 万吨。混凝土膨胀剂也由高碱高掺(15%~20%)、中碱中掺(10%~12%)逐步向低碱低掺(6%~8%)发展。

传统外加剂生产过程中,计量、温度控制、反应时间控制、加料等过程都是人工操作,常常出现误差和错误,轻则造成质量波动,重者出现废品。利用自动化控制技术,改进传统生产工艺是我国混凝土外加剂生产技术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我国混凝土外加剂生产企业发展的方向。特别是高速客运专线对外加剂企业的生产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促使了外加剂企业的生产由人工生产向自动化生产转变。

采取灵活的定价办法,项目承办单位应当依据原辅材料的价格、加工内容、需求对象和市场动态原则,以盈利为目标,经过科学测算,确定项目产品销售价格,为了迅速进入市场并保持竞争能力,项目产品一上市,可以采取灵活的价格策略,迅速提升项目承办单位的知名度和项目产品的美誉度。

(五)项目投资估算

项目预计总投资 19213.58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14293.77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74.39%;流动资金 4919.81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25.61%。

(六)工艺技术

投资项目的成品及包装材料分别贮存于各分类仓库内;仓库应符合所存物品的存放条件、建立责任体系、保证存放安全;项目承办单位建立健全 ISO9000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和检验手段,确保项目所需物品存储纳入这一体系统一管理。项目所需原料来源应稳定可靠,建成后应保证原料的质量和连续供应。投资项目原料采购后应按质量(等级)要求贮存在原料仓库内,同时,对辅助材料购置的要求均为事先检验以保证辅助材料的质量和生产需要,不合格原材料不得进入公司仓库,应严把原材料质量关,确保生产质量。所需原料应经济易得,就不同原料的投资、成本、生产效率进行比较,选择最为适合、最经济的原料。

遵循“高起点、优质量、专业化、经济规模”的建设原则,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高效率专用设备,使用高质量的原辅材料,稳定和提高项目产品质量,制造高附加值的产品,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工艺技术生态效益与清洁生产原则:项目建设与地方特色经济发展相结合,将项目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与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相协调一致;投资项目建设应与当地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产生和对环境的压力,项目选址应充分考虑建设区域生态环境容量。在项目建设和实施过程中,

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三同时”原则,注重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卫生、消防及节能等法律法规和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

(七)项目建设期限和进度

项目建设周期 12 个月。

该项目采取分期建设,目前项目实际完成投资 13579.31 万元,占计划投资的 70.68%。其中: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9158.99 万元,占总投资的67.45%;完成流动资金投资 4420.32,占总投资的 32.55%。

项目建设进度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1

完成投资

万元

13579.31

1.1

——完成比例

70.68%

2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9158.99

2.1

——完成比例

67.45%

3

完成流动资金投资

万元

4420.32

3.1

——完成比例

32.55%

(八)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该项目总征地面积 54167.07 平方米(折合约 81.21 亩),其中:净用地面积 54167.07 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 81.21 亩)。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 60125.45 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 37914.62 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 60125.45 平方米;预计建筑工程投资 5358.48 万元。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 130 台(套),设备购置费 4597.91 万元。

(九)设备方案

项目承办单位在选择设备时,要着眼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质量的需要,努力提高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和检测成本。以甄选优质供应商为原则;选择设备交货期应满足工程进度的需要,售后服务好、安装调试及时、可靠并能及时提供备品备件的设备生产厂家,力求减少项目投资,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资风险;投资项目主要工艺设备及仪器基本上采用国产设备,选用生产设备厂家具有国内一流技术装备,企业管理科学达到国际认证标准要求。

项目拟选购国内先进的关键工艺设备和国内外先进的检测设备,预计购置安装主要设备共计 130 台(套),设备购置费 4597.91 万元。

第二章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一、发展规划分析

(一)建设背景

外加剂的分类:混凝土外加剂是一种在混凝土搅拌之前或拌制过程中加入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材料,掺量不大于水泥质量 5%,其特点是掺量少、作用大。如果将水泥比作施工工地(混凝土)的“粮食”,那么外加剂可以说是施工工地(混凝土)的“油”,是不可或缺甚至极为重要组成部分。从分类来看,外加剂分为减水剂、引气剂、膨胀剂等多个细分品种,不过以减水剂为主。

外加剂的使用:外加剂最佳掺量是通过混凝土试配结果确定,根本原则是在满足混凝土性能要求前提下采用最低掺量。生产厂家产品说明书中提供的是某种外加剂使用时的掺量范围,而使用单位必须通过混凝土试配确定外加剂合理掺量。

减水剂的性能及原理:减水剂是外加剂的主要品种,主要作用是延缓水泥凝结时间,原理是掺加混凝土外加剂的水泥颗粒表面吸附着一层减水剂,一定程度上阻挡了水泥对水的吸收速度;同时混凝土外加剂加速水泥水化初期速度,水化产物增多带来水化膜较厚,一定程

度上阻碍水分子进一步渗入水泥颗粒内部进行水化,从而延缓了水泥凝结硬化时间,从而减少单位用水量。

在用水量不变情况下,当高效减水剂占水泥质量的掺量<05%时,对水泥凝结时间的影响甚微,几乎没有变化。但当高效减水剂占水泥重量的掺量>05%时,一般会延缓水泥凝结时间 25~3 小时。

2019 年在响水爆炸事件发生后,国务院应急管理部会议指导下,《江苏省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方案》出台,全国范围内安全生产整治开展,各省份高规格安全生产核查整治行动持续推进。整体来看除消除短期安全隐患之外,长期目标都是淘汰安全环保不合规的低端落后产能,并最终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引导方向。

2018 年初,混凝土外加剂行业产能过剩情况比较突出,行业前十的企业市场占有率只有 132%,三家龙头企业建研集团科之杰、江苏苏博特和广东红墙,市场占有率分别只有 348%、343%和 11%。

混凝土外加剂行业上游主要原材料是环氧乙烷,受此影响行业归属被认定为小化工行业。在环保和生产安全监管持续趋严影响下,化工企业“退城入园”门槛一再提升,混凝土外加剂行业内小公司数量不断减少,大企业集中度提升,行业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进一步显现。

自 2006 年城市建设用混凝土要求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后,混凝土减水剂需求量开始显著增长,随后几年里基本保持 20%左右的复合增速。虽然减水剂已在混凝土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就目前而言并没有实现 100%渗透率,预计目前约 60%左右,与国外相比仍有一定提升空间。

混凝土的核心原材料砂石受环保影响供应不够稳定,质量也欠佳,对减水剂的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加剂的使用量也受到混凝土其他原材料如砂石骨料质量的影响,通常来说骨料中常含有粘土(山砂更严重),粘土对减水剂有强烈的吸附,其吸附量是水泥的约 50 倍,只有它饱和后,剩余的才会分配给其他物质,因此使用含泥量越高的砂石骨料拌制混凝土,对外加剂用量也越大。而当前随着环保治理趋严下,砂石骨料的品质质量都有一定下降;同时,市场越来越多转向使用机制砂,因此搅拌站对减水剂的要求和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减水剂在我国发展历史:1962 年,日本发明萘系减水剂,随后逐步得到全面推广应用。我国相对起步较晚,上个世纪 70 年代以后,我国混凝土外加剂的科研、生产和应用才取得重大进展;90 年代以后以萘系减水剂为代表的各种高效减水剂逐步应用于各种工程;2000 年前后,以聚羧酸系减水剂为代表的高性能减水剂进入我国并逐步得到推广,其凭借减水率高等性能优势形成了对传统萘系减水剂的快速替代。

2003 年,我国萘系减水剂占比约 66%,聚羧酸减水剂占比仅约 3%,2017 年聚羧酸减水剂占比达到 776%。

目前我国从事混凝土外加剂业务的企业较多,进入资金壁垒并不算高。市场上存在大量不具备合成能力、仅通过外购粉剂复配后出售的小企业,或虽具备一定合成能力,但在研发服务方面能力相对较弱。由于混凝土外加剂产品的运输费用经济性限制,混凝土外加剂行业存在较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使得各地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同样可以在市场上拥有一席之地。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 2016 年,我国外加剂生产厂家接近 6000多家,其中化学合成生产企业有 500 多家、膨胀剂生产企业有 100 多家。其中,年产万吨企业已经有 300 多家,年产 3~4 万吨企业有近 60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外加剂生产企业有近 100 家。整体来看,行业集中度较低,而部分小企业规模较小,通过购买母液复配或 OEM 方式,占据了主要终端市场。

(二)行业分析

各种混凝土外加剂的应用改善了新拌和硬化混凝土的性能,促进了混凝土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工业副产品在胶凝材料系统中更多的应用,有助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已经逐步成为优质混凝土必不可

少的材料。20 世纪 30 年代,国外就开始使用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60年代初,日本和西德先后研制成萘系和三聚氰胺系高效减水剂,从 90年代开始,日本和欧洲开始使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混凝土外加剂进入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时代。在欧洲,90%的混凝土中使用各种混凝土外加剂,其中 70%是各种类型的减水剂。我国外加剂的起步较国外稍晚,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木质素磺酸盐和引气剂的研究和应用,70年代以后,外加剂的科研、生产和应用取得重大进展,2000 年前后逐渐开始对高性能减水剂进行研究,以聚羧酸系减水剂为代表的高性能减水剂在近 5 年的时间里应用量连续翻番增长。国家基础建设保持高速增长,铁路、公路、机场、煤矿、市政工程、核电站、大坝等工程对混凝土外加剂的需求一直很旺盛,我国的混凝土外加剂行业也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目前,全国外加剂品种齐全,混凝土外加剂总产量达 722.52 万吨。各种合成减水剂产量约 484.68 万吨,各种高效减水剂(萘系、三聚氰胺系、氨基磺酸盐、脂肪族和蒽系减水剂)占全部合成减水剂总量的67%,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占 26%,普通减水剂(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占 7%。2009 年其他外加剂的产量分别为引气剂 1.6317 万吨、膨胀剂 126.362 万吨、速凝剂 100.71 万吨(其中固体速凝剂占 74.32%,

液体速凝剂占 25.68%)、缓凝剂(葡萄糖酸钠、糖钙、糖蜜等)9.15万吨。据估算,上述外加剂销售产值达到 277.8 亿元。

高效减水剂是在混凝土工作性大致相同时,具有较高减水率的一种外加剂,2009 年全国总产量为 322.79 万吨,其中萘系占高效减水剂总产量的 82.53%、脂肪族占 12.85%、氨基磺酸盐占 2.85%、蒽系占1.32%、三聚氰胺系占 0.45%。萘系产量占全部合成减水剂总产量的55%,与 2007 年相比有所下降;聚羧酸系减水剂占全部合成减水剂的26%,与 2007 年相比有所上升,但萘系仍然是减水剂中使用量大面广的品种。2009 年脂肪族减水剂产量比 2007 年增长 29.93 万吨,增加较多,这是由于脂肪族减水剂价格较为便宜,主要用于外加剂的复配,河南、浙江两省为脂肪族减水剂生产的大省。

以聚羧酸盐类为主要成分的高性能减水剂具有一定的引气性、较高减水率和良好的坍落度保持性能,是环保型的外加剂。国外 20 世纪90 年代开始使用,日本现在的使用率占高效减水剂的 60%~70%,欧美约占 20%左右。

从 2000 年前后,我国混凝土工程界逐渐认识聚羧酸系减水剂。近几年来,在高速铁路建设的带动下,高性能减水剂发展迅猛,并得到了大量推广应用。2007 年国内年产量为 41.43 万吨,2009 年依据各省

聚羧酸外加剂生产量累加计算,产量为 126.83 万吨,增长幅度达到206%。聚羧酸外加剂生产量比较大的省市是山西省、江苏省和浙江省。

GB50119《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编制组对全国主要的 7 家聚羧酸原料生产企业的原料销售数量进行调查显示,这 7 家企业 2009年聚羧酸原料销售约 15 万吨,折合聚羧酸减水剂母液约 80 万吨。此外,还有一些国外的企业也生产和销售聚羧酸外加剂原料。

膨胀剂的主要特性是掺入混凝土后起抗裂防渗作用,它的膨胀性能可补偿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在限制条件下成为自应力混凝土。我国生产膨胀剂主要品种有:U 型膨胀剂(生、熟明矾石,硬石膏等组成)、复合膨胀剂(CEA)、铝酸钙膨胀剂(AEA-高强熟料、天然明矾石、石膏)、EA-L 膨胀剂(生明矾石、石膏等组成)、FN-M 膨胀剂(硫铝酸盐混凝土膨胀剂)、CSA 微膨胀剂(硫铝酸盐等)、脂膜石灰膨胀剂(石灰、硬脂酸等)。2009 年,膨胀剂年产量约 126.36 万吨,生产企业 100 多家。一些上规模的企业年产量 3 万~5 万吨,少数厂家的年产量达到 10 万吨,甚至 20 万吨以上。生产企业集中在湖北、安徽、江西、天津、山西等省市。

速凝剂是调节混凝土(或砂浆)凝结和硬化速度的外加剂,它能加速水泥的水化作用,显著缩短凝结时间,用于喷射混凝土施工。速

凝剂按产品形态,可分为固态和液态;按其碱的含量来分,可分为有碱、无碱和低碱。2009 年,全国速凝剂年产量约 100.71 万吨,生产厂60 多家,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中南地区。2009 年由于铁路、公路、煤炭行业建设大规模增长,速凝剂产量较 2007 年有大幅度增长。特别是高速铁路对液体无碱速凝剂的需求,使得 2009 年液体速凝剂产量达到 25.86 万吨,成为外加剂发展的亮点之一。

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是常用的普通型减水剂,其减水率为 8%~10%,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作为复合型外加剂原料之一,因价格较便宜,使用还是较广泛的。木质素磺酸盐类减水剂 2009 年的产量约 35.06 万多吨,产品包括木钙、木镁、木钠等。从我国应用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来说,各地是不平衡的,南方利用较多,如上海利用它配制成中效泵送剂,较广泛的用于商品混凝土;2009 年四川省木钙产量有大幅度增加。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是利用造纸厂的造纸废液生产的普通减水剂,变废为宝,并且解决了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难题;产品质量稳定、价格适中、应用范围广,是一种应该大力推广使用的外加剂产品。

目前主要使用的缓凝剂产品有糖钙、糖蜜、葡萄糖酸钠、柠檬酸等。用作缓凝剂的还有羟基羧酸(酒石酸、葡萄糖酸、水杨酸、乙酸、马来酸、单宁酸、已糖酸等)、碳水化合物(蔗糖)或其他一些化合

物。2009 年缓凝剂总产量已达 9.15 万吨,四川米易和内蒙古集宁都有糖钙专业生产厂。

引气剂是一种在搅拌时能够在砂浆和混凝土中引入大量均匀分布的、封闭的微小气泡,并能使气泡保留在硬化混凝土中的外加剂。引气减水剂是兼有引气和减水两种功能的外加剂,引气剂和引气减水剂主要用来改善塑性砂浆和混凝土和易性,减少泌水和离析,同时大幅度提高砂浆和混凝土的耐久性。目前国内应用量较多的引气剂是松香热聚合物。皂甙类引气剂具有良好的性能,目前在上海、杭州等地都有工厂在生产。2009 年全国引气剂总产量为 1.63 万吨,比 2007 年增长 1.29 万吨。

复合型外加剂是根据工程需要,以上述的各种组分为主,再加入其他组分复合而成,如防冻剂、早强减水剂、泵送剂、防水剂、引气减水剂、缓凝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水下混凝土用外加剂、灌浆剂等。这些复合型的外加剂生产设备较为简单、投资少、效益较好。我国有一大部分外加剂厂是生产这种类型的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大多数以复合外加剂加入混凝土。

(三)市场分析预测

近几十年以来,我国混凝土工程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混凝土拌合物性能从干硬性到塑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强度从中低强度到中高强度、混凝土的综合性能从普通性能开始向高性能方向发展。混凝土外加剂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对混凝土工程的巨大技术进步,起了决定性作用,没有混凝土外加剂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就不可能有现代混凝土技术的发展。

混凝土外加剂的特点是:掺量小、作用大。其对混凝土作用有四点:一是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二是提高硬化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三是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四是节约水泥,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现代混凝土施工新技术,如泵送混凝土、流态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喷射混凝土等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无不显示了外加剂的重要作用。可以这样说,外加剂的应用是现代混凝土的最显着的标志。换句话说,现代混凝土技术实际上就是现代外加剂技术。事实上,外加剂已经成为现代混凝土中不可或缺的组分之一。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混凝土需求量越来越大、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性能要求越来越综合化、多样化,对外加剂品种、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混凝土外加剂行业也有了很大发展,并且,

随着建设工程量的不断增加,我国混凝土外加剂的生产和应用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品种会进一步增加。外加剂应用技术水平的高低,足以影响我国混凝土技术发展的快慢,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没有混凝土技术的发展需求,混凝土外加剂的发展就缺少动力,反之,没有外加剂产品及其应用技术的发展,混凝土技术也达不到今天的水平。

然而如果外加剂使用不当,则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甚至会出现质量事故。因此,长期以来,行业一直注重对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加强向工程界宣传混凝土外加剂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大力培训技术人员,使之能准确掌握各种外加剂的性能,并针对具体工程如何正确选择使用各种不同性能的外加剂,使其发挥最佳效果,取得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对于提高我国混凝土总体质量水平、推动混凝土工程的技术进步、促进高性能混凝土等高新技术的进一步健康发展、保证我国外加剂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外加剂生产厂家接近 2000 多家,其中化学合成生产企业有 500 多家、膨胀剂生产企业有 100 多家。

目前我国外加剂品种齐全,达 30 多种,国外有的外加剂品种国内几乎都有,且产品牌号有 200 多个。特别是高效减水剂从原来较为单

一的萘系高效减水剂逐步向多品种、新品种、高端品种方向发展,如: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蜜胺系及改性蜜胺系高效减水剂、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脂肪族高效减水剂等。

在各种高效减水剂中,2013 年聚羧酸系减水剂、萘系高效减水剂、脂肪族高效减水剂产量分别为 497.81 万吨、357.59 万吨和 68.17 万吨。近几年,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发展迅猛,总量比例由 2007 年的 14.6%持续提高到 2013 年的 52.2%。

二、产业政策分析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对经济新方位的科学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2017 年我国 GDP 规模首次突破 80 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贡献率超过 30%,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和“稳定器”。但是,中国连续 40 年的高速增长,也暴露出一些矛盾,突出问题是大而不强,环境质量下降,资源消耗过大,人力红利丧失,产能明显过剩,资金依赖性强,经济增长出现不可持续性。“三期叠加”“经济发展新常态”“高速增长阶段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科学判断,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中,形成完整系统的经济建设思想体系。为推动经济

社会高质量发展,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振兴实体经济、强化创新发展等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采取多项举措,用创新的思维、务实的作风、改革的办法,切实把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落得更准、抓得更细、压得更实,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果。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创新驱动、融合带动,集群集约、绿色低碳,统筹协调、突出重点,把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培育壮大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立足我省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引领,推动产业迈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铸造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动能。以技术改造为抓手,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层次。以融合发展为主战场,积极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以务实的作风、实际的行动帮扶民营企业、服务民营企业,推动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截至 2018 年 10 月,全区民营企业数量达 10585 家,个体工商户 38615 户。同时,民营经济对全区经济贡献率达 64.3%,占全区税收收入的 81.2%,解决了 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占 90%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数量。

当今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又一次面临世界经济风云变幻的新一轮挑战,为确保中国经济的顺利发展,离不开相关工业的支撑和发展;建设好项目,将有助于发挥项目承办单位集聚效应、资源共享、充分协作、合理竞争,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助于快速提高当地项目产品制造工业的技术水平和行业市场竞争能力,对于项目产品制造企业为国家实现产业振兴计划、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考虑到项目建设地的投资环境、劳动力条件和政策优势,项目承办单位决定在项目建设地实施投资项目建设,投资项目的生产规模和工艺技术装备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丰富产品品种并可以配合其他相关产品形成突出优势,使市场占有率以及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增强。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筑牢经济平稳运行基础。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加快推进我市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三、行业准入

xxx 有限公司于 20xx 年 xx 月通过 xxx 有限公司所在地相关部门立项和其它必要审批流程,达到行业准入条件。

推动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建立中小企业跨区域交流合作机制,鼓励东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利用各自比较优势开展合作,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推进城乡中小企业协调发展。推动军民融合发展,促进中小企业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服务领域。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营造和谐发展环境。要激发中小企业创业创新活力,就是要鼓励创办小企业,开发新岗位,以创业促就业,力争使中小企业数量持续增加,向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岗位。要最大限度减少对微观事物的管理,市场机制能有

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规范管理、提高效率;直接面对基层、量大面广、属于能交由市场解决或交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同时,注重放管结合,切实防止审批事项边减边增、明减暗增现象发生。进一步加大商事制度改革的政策宣传。尽快建立与商事制度改革相配套的后续市场监管体系,加强部门间的沟通衔接,明确监管责任,规范监管行为。

引导民营企业建立品牌管理体系,增强以信誉为核心的品牌意识。以民企民资为重点,扶持一批品牌培育和运营专业服务机构,打造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和知名品牌示范区。

第三章

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一、资源开发方案

该项目为非资源开发类项目,其生产经营过程未对环境资源进行开发,无资源开发方案。

二、资源利用方案

(一)土地资源

该项目选址位于 xx 产业示范园区。

园区鼓励标准厂房建设。深入推进实施 135 工程,合理确定产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总体布局、规模以及有关配套设施。紧紧围绕产业特性、行业特点、企业特征进行规划建设,突出标准厂房建设的实用性。完善标准厂房集中区域内道路、电力、通讯、给排水及污水处理等基础配套设施,满足入驻企业生产经营基本需要。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各类企业、组织及自然人投资建设产业园区标准厂房。园区不断创新建设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建立政府引导、业主开发、政企共建、项目先行等建设模式,积极培育 1-2 家具有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园区开发运营商和产业园区管理上市公司。园区招商引资要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从政府部门主导招商引资向专业化、市场化的招商引资运作机制转变。探索推行市县共建,政府与企业共建,企业与企业联建,引进国际国内企业承建,鼓励社会团体承建等多种

联建方式,实现资源整合、功能互补、人才互动。强化土地集约利用,严格执行土地使用标准,加强土地开发利用动态监管。对产业园区闲置土地进行清理整顿,鼓励开展产业园区新增用地的前期开发和存量用地的二次开发,鼓励对现有工业用地通过追加投资、转型改造,提高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和使用效率。

项目建设方案力求在满足项目产品生产工艺、消防安全、环境保护卫生等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合并建筑;充分利用自然空间,坚决贯彻执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的基本国策,因地制宜合理布置。所选场址应避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其他特别需要保护的环境敏感性目标。项目建设区域地理条件较好,基础设施等配套较为完善,并且具有足够的发展潜力。

企业管理经验丰富。项目承办单位是以相关行业为主营业务的民营企业,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生产技术、科研开发、工程管理和企业管理人才,其项目产品制造技术和销售市场已较为成熟,在生产制造的精细化管理方面、质量控制方面均具有丰富的经验,具有管理优势;在项目产品的生产和工程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管理上的有力保障。产品品牌优势明显。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随着项目承办单位规模的扩大,公司将创品牌列为系统工程来做,通过广告宣传、各类国内会展、各种促销手段等形式来扩大品牌的知名度,按照“质量一流、

服务至上”的原则来创出品牌的美誉度;经过这些市场运作,不仅可提高企业的整体形象,而且还能体现出品牌更大的价值。

根据测算,投资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完全符合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 号)中规定的产品制造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259.00 万元/公顷的规定;同时,满足项目建设地确定的“固定资产投资强度≥4500.00 万元/公顷”的具体要求。投资项目占地产出收益率完全符合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 号)中规定的行业产品制造行业占地产出收益率≥5000.00 万元/公顷的规定;同时,满足项目建设地确定的“占地产出收益率≥6000.00 万元/公顷”的具体要求。

拟建项目用地位置周围 5.00 千米以内没有地下矿藏、文物和历史文化遗址,项目建设不影响周围军...

第3篇:水泥外加剂生产制造项目申报材料

水泥外加剂生产制造项目

申报材料

泓域咨询

报告说明—

各种混凝土外加剂的应用改善了新拌和硬化混凝土的性能,促进了混凝土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工业副产品在胶凝材料系统中更多的应用,有助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已经逐步成为优质混凝土必不可少的材料。20世纪 30 年代,国外就开始使用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60 年代初,日本和西德先后研制成萘系和三聚氰胺系高效减水剂,从 90 年代开始,日本和欧洲开始使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混凝土外加剂进入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时代。在欧洲,90%的混凝土中使用各种混凝土外加剂,其中 70%是各种类型的减水剂。我国外加剂的起步较国外稍晚,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木质素磺酸盐和引气剂的研究和应用,70 年代以后,外加剂的科研、生产和应用取得重大进展,2000 年前后逐渐开始对高性能减水剂进行研究,以聚羧酸系减水剂为代表的高性能减水剂在近 5 年的时间里应用量连续翻番增长。国家基础建设保持高速增长,铁路、公路、机场、煤矿、市政工程、核电站、大坝等工程对混凝土外加剂的需求一直很旺盛,我国的混凝土外加剂行业也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该水泥外加剂项目计划总投资 2892.22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317.37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80.12%;流动资金 574.85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9.88%。

达产年营业收入 3887.00 万元,总成本费用 2921.93 万元,税金及附加 47.78 万元,利润总额 965.07 万元,利税总额 1145.96 万元,税后净利润 723.80 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 422.16 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33.37%,投资利税率 39.62%,投资回报率 25.03%,全部投资回收期 5.50 年,提供就业职位 76 个。

外加剂的分类:混凝土外加剂是一种在混凝土搅拌之前或拌制过程中加入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材料,掺量不大于水泥质量 5%,其特点是掺量少、作用大。如果将水泥比作施工工地(混凝土)的“粮食”,那么外加剂可以说是施工工地(混凝土)的“油”,是不可或缺甚至极为重要组成部分。从分类来看,外加剂分为减水剂、引气剂、膨胀剂等多个细分品种,不过以减水剂为主。

目录

第一章

项目基本信息

第二章

项目承办单位

第三章

项目背景研究分析

第四章

产业研究分析

第五章

项目规划方案

第六章

选址方案评估

第七章

土建工程

第八章

工艺方案说明

第九章

项目环境影响分析

第十章

项目生产安全

第十一章

项目风险说明

第十二章

节能方案分析

第十三章

进度计划

第十四章

项目投资估算

第十五章

盈利能力分析

第十六章

评价及建议

第十七章

项目招投标方案

第一章

项目基本信息

一、项目提出的理由

近几十年以来,我国混凝土工程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混凝土拌合物性能从干硬性到塑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强度从中低强度到中高强度、混凝土的综合性能从普通性能开始向高性能方向发展。混凝土外加剂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对混凝土工程的巨大技术进步,起了决定性作用,没有混凝土外加剂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就不可能有现代混凝土技术的发展。

近几年我国外加剂产量增长速度惊人,已跃居世界外加剂产量前茅,并有逐年大幅提高的趋势。据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混凝土外加剂分会发布的 2013 年我国混凝土外加剂产品调查结果显示:2013 年混凝土外加剂总产量达 1225.25 万吨,折合外加剂销售产值达到 496.61 亿元。

二、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水泥外加剂生产制造项目

(二)项目选址

xxx 临港经济开发区

对周围环境不应产生污染或对周围环境污染不超过国家有关法律和现行标准的允许范围,不会引起当地居民的不满,不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所选场址应避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其他特别需要保护的环境敏感性目标。项目建设区域地理条件较好,基础设施等配套较为完善,并且具有足够的发展潜力。对各种设施用地进行统筹安排,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同时,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达到“节约能源、节约土地资源”的目的。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 7950.64 平方米(折合约 11.92 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 57.90%,建筑容积率 1.46,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6.47%,固定资产投资强度 194.41 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 7950.64 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 4603.42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11607.93 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 7887.46 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 750.61 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 71 台(套),设备购置费 1070.29 万元。

(七)节能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 847101.43 千瓦时,折合 104.11 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 2492.87 立方米,折合 0.21 吨标准煤。

3、“水泥外加剂生产制造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 847101.43千瓦时,年总用水量 2492.87 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104.32 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 38.58 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 26.65%,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八)环境保护

项目符合 xxx 临港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符合 xxx 临港经济开发区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 2892.22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2317.37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80.12%;流动资金 574.85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9.88%。

(十)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十一)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 3887.00 万元,总成本费用 2921.93 万元,税金及附加 47.78 万元,利润总额 965.07 万元,利税总额 1145.96 万元,税后净利润 723.80 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 422.16 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3.37%,投资利税率 39.62%,投资回报率 25.03%,全部投资回收期 5.50年,提供就业职位 76 个。

(十二)进度规划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 12 个月。

对于难以预见的因素导致施工进度赶不上计划要求时及时研究,项目建设单位要认真制定和安排赶工计划并及时付诸实施。项目承办单位组建一个投资控制小组,负责各期投资目标管理跟踪,各阶段实际投资与计划对比,进行投资计划调整,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确保该项目建设目标如期完成。

三、项目评价

1、本期工程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要求,符合 xxx 临港经济开发区及 xxx 临港经济开发区水泥外加剂行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政策;项目的建设对促进 xxx 临港经济开发区水泥外加剂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2、xxx 投资公司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拟建“水泥外加剂生产制造项目”,本期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有力促进 xxx 临港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就业职位 76 个,达产年纳税总额 422.16 万元,可以促进 xxx临港经济开发区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地方财政收入做出积极的贡献。

3、项目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33.37%,投资利税率 39.62%,全部投资回报率 25.03%,全部投资回收期 5.50 年,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 5.50 年(含建设期),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发挥民间投资在制造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要为广大民营企业创造一个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国务院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扩大就业、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建立完善企业自主决策、融资渠道畅通,职能转变到位、政府行为规范,宏观调控有效、法治保障健全的新型投融资体制。改善企业投资管理,充分激发社会投资动力和活力,完善政府投资体制,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创新融资机制,畅通投资项目融资渠道。

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形成特色突出的主体工业园区体系,并与周边城市实现融合发展。到 2020 年,培育和形成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 10 个,亩均工业总产值达到 300 万元以上,其中新增用地亩均工业总产值达到 500 万元以上。

四、主要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平方米

7950.64

11.92 亩

1.1

容积率

1.46

1.2

建筑系数

57.90%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194.41

1.4

基底面积

平方米

4603.42

1.5

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11607.93

1.6

绿化面积

平方米

750.61

绿化率 6.47%

2

总投资

万元

2892.22

2.1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2317.37

2.1.1

土建工程投资

万元

1003.60

2.1.1.1

土建工程投资占比

万元

34.70%

2.1.2

设备投资

万元

1070.29

2.1.2.1

设备投资占比

37.01%

2.1.3

其它投资

万元

243.48

2.1.3.1

其它投资占比

8.42%

2.1.4

固定资产投资占比

80.12%

2.2

流动资金

万元

574.85

2.2.1

流动资金占比

19.88%

3

收入

万元

3887.00

4

总成本

万元

2921.93

5

利润总额

万元

965.07

6

净利润

万元

723.80

7

所得税

万元

1.46

8

增值税

万元

133.11

9

税金及附加

万元

47.78

10

纳税总额

万元

422.16

11

利税总额

万元

1145.96

12

投资利润率

33.37%

13

投资利税率

39.62%

14

投资回报率

25.03%

15

回收期

5.50

16

设备数量

台(套)

71

17

年用电量

千瓦时

847101.43

18

年用水量

立方米

2492.87

19

总能耗

吨标准煤

104.32

20

节能率

26.65%

21

节能量

吨标准煤

38.58

22

员工数量

76

第二章

项目承办单位

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一)公司名称

xxx 投资公司

(二)公司简介

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产品,致力于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各种生产流水线工艺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造,为客户设计开发各种产品生产线。公司在发展中始终坚持以创新为源动力,不断投入巨资引入先进研发设备,更新思想观念,依托优秀的人才、完善的信息、现代科技技术等优势,不断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以实现公司的永续经营和品牌发展。本公司奉行“客户至上,质量保障”的服务宗旨,

树立“一切为客户着想” 的经营理念,以高效、优质、优惠的专业精神服务于新老客户。

公司根据市场调研,结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在大力发展相关产业的同时,积极实施以“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清洁生产”为重点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换代,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将以全国性的销售网络、现代化的物流运作、科学的管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客户双赢的经营方针,努力把公司发展成为国内综合实力较强的相关行业领军企业之一。

二、公司经济效益分析

上一,xxx 投资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174.27 万元,同比增长 19.29%(513.34 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水泥外加剂生产及销售收入为2697.41 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 84.98%。

上营收情况一览表

序号 项目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合计 1

营业收入

666.60

888.80

825.31

793.57

3174.27

2

主营业务收入

566.46

755.27

701.33

674.35

2697.41

2.1

水泥外加剂(A)

186.93

249.24

231.44

222.54

890.15

2.2

水泥外加剂(B)

130.28

173.71

161.31

155.10

620.40

2.3

水泥外加剂(C)

96.30

128.40

119.23

114.64

458.56

2.4

水泥外加剂(D)

67.97

90.63

84.16

80.92

323.69

2.5

水泥外加剂(E)

45.32

60.42

56.11

53.95

215.79

2.6

水泥外加剂(F)

28.32

37.76

35.07

33.72

134.87

2.7

水泥外加剂(...)

11.33

15.11

14.03

13.49

53.95

3

其他业务收入

100.14

133.52

123.98

119.22

476.86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 866.98 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154.85 万元,增长率 21.75%;实现净利润 650.24 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65.46 万元,增长率 11.19%。

上主要经济指标

项目 单位 指标 完成营业收入

万元

3174.27

完成主营业务收入

万元

2697.41

主营业务收入占比

84.98%

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

19.29%

营业收入增长量(同比)

万元

513.34

利润总额

万元

866.98

利润总额增长率

21.75%

利润总额增长量

万元

154.85

净利润

万元

650.24

净利润增长率

11.19%

净利润增长量

万元

65.46

投资利润率

36.70%

投资回报率

27.53%

财务内部收益率

26.24%

企业总资产

万元

6941.77

流动资产总额占比

万元

37.17%

流动资产总额

万元

2580.36

资产负债率

33.85%

第三章

项目背景研究分析

一、水泥外加剂项目背景分析

外加剂的分类:混凝土外加剂是一种在混凝土搅拌之前或拌制过程中加入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材料,掺量不大于水泥质量 5%,其特点是掺量少、作用大。如果将水泥比作施工工地(混凝土)的“粮食”,那么外加剂可以说是施工工地(混凝土)的“油”,是不可或缺甚至极为重要组成部分。从分类来看,外加剂分为减水剂、引气剂、膨胀剂等多个细分品种,不过以减水剂为主。

外加剂的使用:外加剂最佳掺量是通过混凝土试配结果确定,根本原则是在满足混凝土性能要求前提下采用最低掺量。生产厂家产品说明书中提供的是某种外加剂使用时的掺量范围,而使用单位必须通过混凝土试配确定外加剂合理掺量。

减水剂的性能及原理:减水剂是外加剂的主要品种,主要作用是延缓水泥凝结时间,原理是掺加混凝土外加剂的水泥颗粒表面吸附着一层减水剂,一定程度上阻挡了水泥对水的吸收速度;同时混凝土外

加剂加速水泥水化初期速度,水化产物增多带来水化膜较厚,一定程度上阻碍水分子进一步渗入水泥颗粒内部进行水化,从而延缓了水泥凝结硬化时间,从而减少单位用水量。

在用水量不变情况下,当高效减水剂占水泥质量的掺量<05%时,对水泥凝结时间的影响甚微,几乎没有变化。但当高效减水剂占水泥重量的掺量>05%时,一般会延缓水泥凝结时间 25~3 小时。

2019 年在响水爆炸事件发生后,国务院应急管理部会议指导下,《江苏省化工产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方案》出台,全国范围内安全生产整治开展,各省份高规格安全生产核查整治行动持续推进。整体来看除消除短期安全隐患之外,长期目标都是淘汰安全环保不合规的低端落后产能,并最终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引导方向。

2018 年初,混凝土外加剂行业产能过剩情况比较突出,行业前十的企业市场占有率只有 132%,三家龙头企业建研集团科之杰、江苏苏博特和广东红墙,市场占有率分别只有 348%、343%和 11%。

混凝土外加剂行业上游主要原材料是环氧乙烷,受此影响行业归属被认定为小化工行业。在环保和生产安全监管持续趋严影响下,化

工企业“退城入园”门槛一再提升,混凝土外加剂行业内小公司数量不断减少,大企业集中度提升,行业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进一步显现。

自 2006 年城市建设用混凝土要求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后,混凝土减水剂需求量开始显著增长,随后几年里基本保持 20%左右的复合增速。虽然减水剂已在混凝土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就目前而言并没有实现 100%渗透率,预计目前约 60%左右,与国外相比仍有一定提升空间。

混凝土的核心原材料砂石受环保影响供应不够稳定,质量也欠佳,对减水剂的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加剂的使用量也受到混凝土其他原材料如砂石骨料质量的影响,通常来说骨料中常含有粘土(山砂更严重),粘土对减水剂有强烈的吸附,其吸附量是水泥的约 50 倍,只有它饱和后,剩余的才会分配给其他物质,因此使用含泥量越高的砂石骨料拌制混凝土,对外加剂用量也越大。而当前随着环保治理趋严下,砂石骨料的品质质量都有一定下降;同时,市场越来越多转向使用机制砂,因此搅拌站对减水剂的要求和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减水剂在我国发展历史:1962 年,日本发明萘系减水剂,随后逐步得到全面推广应用。我国相对起步较晚,上个世纪 70 年代以后,我国混凝土外加剂的科研、生产和应用才取得重大进展;90 年代以后以萘系减水剂为代表的各种高效减水剂逐步应用于各种工程;2000 年前

后,以聚羧酸系减水剂为代表的高性能减水剂进入我国并逐步得到推广,其凭借减水率高等性能优势形成了对传统萘系减水剂的快速替代。2003 年,我国萘系减水剂占比约 66%,聚羧酸减水剂占比仅约 3%,2017 年聚羧酸减水剂占比达到 776%。

目前我国从事混凝土外加剂业务的企业较多,进入资金壁垒并不算高。市场上存在大量不具备合成能力、仅通过外购粉剂复配后出售的小企业,或虽具备一定合成能力,但在研发服务方面能力相对较弱。由于混凝土外加剂产品的运输费用经济性限制,混凝土外加剂行业存在较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使得各地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同样可以在市场上拥有一席之地。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 2016 年,我国外加剂生产厂家接近 6000多家,其中化学合成生产企业有 500 多家、膨胀剂生产企业有 100 多家。其中,年产万吨企业已经有 300 多家,年产 3~4 万吨企业有近 60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外加剂生产企业有近 100 家。整体来看,行业集中度较低,而部分小企业规模较小,通过购买母液复配或 OEM 方式,占据了主要终端市场。

二、水泥外加剂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各种混凝土外加剂的应用改善了新拌和硬化混凝土的性能,促进了混凝土新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工业副产品在胶凝材料系统中更多的应用,有助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已经逐步成为优质混凝土必不可少的材料。20 世纪 30 年代,国外就开始使用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60年代初,日本和西德先后研制成萘系和三聚氰胺系高效减水剂,从 90年代开始,日本和欧洲开始使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混凝土外加剂进入了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时代。在欧洲,90%的混凝土中使用各种混凝土外加剂,其中 70%是各种类型的减水剂。我国外加剂的起步较国外稍晚,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木质素磺酸盐和引气剂的研究和应用,70年代以后,外加剂的科研、生产和应用取得重大进展,2000 年前后逐渐开始对高性能减水剂进行研究,以聚羧酸系减水剂为代表的高性能减水剂在近 5 年的时间里应用量连续翻番增长。国家基础建设保持高速增长,铁路、公路、机场、煤矿、市政工程、核电站、大坝等工程对混凝土外加剂的需求一直很旺盛,我国的混凝土外加剂行业也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目前,全国外加剂品种齐全,混凝土外加剂总产量达 722.52 万吨。各种合成减水剂产量约 484.68 万吨,各种高效减水剂(萘系、三聚氰胺系、氨基磺酸盐、脂肪族和蒽系减水剂)占全部合成减水剂总量的

67%,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占 26%,普通减水剂(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占 7%。2009 年其他外加剂的产量分别为引气剂 1.6317 万吨、膨胀剂 126.362 万吨、速凝剂 100.71 万吨(其中固体速凝剂占 74.32%,液体速凝剂占 25.68%)、缓凝剂(葡萄糖酸钠、糖钙、糖蜜等)9.15万吨。据估算,上述外加剂销售产值达到 277.8 亿元。

高效减水剂是在混凝土工作性大致相同时,具有较高减水率的一种外加剂,2009 年全国总产量为 322.79 万吨,其中萘系占高效减水剂总产量的 82.53%、脂肪族占 12.85%、氨基磺酸盐占 2.85%、蒽系占1.32%、三聚氰胺系占 0.45%。萘系产量占全部合成减水剂总产量的55%,与 2007 年相比有所下降;聚羧酸系减水剂占全部合成减水剂的26%,与 2007 年相比有所上升,但萘系仍然是减水剂中使用量大面广的品种。2009 年脂肪族减水剂产量比 2007 年增长 29.93 万吨,增加较多,这是由于脂肪族减水剂价格较为便宜,主要用于外加剂的复配,河南、浙江两省为脂肪族减水剂生产的大省。

以聚羧酸盐类为主要成分的高性能减水剂具有一定的引气性、较高减水率和良好的坍落度保持性能,是环保型的外加剂。国外 20 世纪90 年代开始使用,日本现在的使用率占高效减水剂的 60%~70%,欧美约占 20%左右。

从 2000 年前后,我国混凝土工程界逐渐认识聚羧酸系减水剂。近几年来,在高速铁路建设的带动下,高性能减水剂发展迅猛,并得到了大量推广应用。2007 年国内年产量为 41.43 万吨,2009 年依据各省聚羧酸外加剂生产量累加计算,产量为 126.83 万吨,增长幅度达到206%。聚羧酸外加剂生产量比较大的省市是山西省、江苏省和浙江省。

GB50119《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编制组对全国主要的 7 家聚羧酸原料生产企业的原料销售数量进行调查显示,这 7 家企业 2009年聚羧酸原料销售约 15 万吨,折合聚羧酸减水剂母液约 80 万吨。此外,还有一些国外的企业也生产和销售聚羧酸外加剂原料。

膨胀剂的主要特性是掺入混凝土后起抗裂防渗作用,它的膨胀性能可补偿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在限制条件下成为自应力混凝土。我国生产膨胀剂主要品种有:U 型膨胀剂(生、熟明矾石,硬石膏等组成)、复合膨胀剂(CEA)、铝酸钙膨胀剂(AEA-高强熟料、天然明矾石、石膏)、EA-L 膨胀剂(生明矾石、石膏等组成)、FN-M 膨胀剂(硫铝酸盐混凝土膨胀剂)、CSA 微膨胀剂(硫铝酸盐等)、脂膜石灰膨胀剂(石灰、硬脂酸等)。2009 年,膨胀剂年产量约 126.36 万吨,生产企业 100 多家。一些上规模的企业年产量 3 万~5 万吨,少数厂家

的年产量达到 10 万吨,甚至 20 万吨以上。生产企业集中在湖北、安徽、江西、天津、山西等省市。

速凝剂是调节混凝土(或砂浆)凝结和硬化速度的外加剂,它能加速水泥的水化作用,显著缩短凝结时间,用于喷射混凝土施工。速凝剂按产品形态,可分为固态和液态;按其碱的含量来分,可分为有碱、无碱和低碱。2009 年,全国速凝剂年产量约 100.71 万吨,生产厂60 多家,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中南地区。2009 年由于铁路、公路、煤炭行业建设大规模增长,速凝剂产量较 2007 年有大幅度增长。特别是高速铁路对液体无碱速凝剂的需求,使得 2009 年液体速凝剂产量达到 25.86 万吨,成为外加剂发展的亮点之一。

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是常用的普通型减水剂,其减水率为 8%~10%,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作为复合型外加剂原料之一,因价格较便宜,使用还是较广泛的。木质素磺酸盐类减水剂 2009 年的产量约 35.06 万多吨,产品包括木钙、木镁、木钠等。从我国应用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来说,各地是不平衡的,南方利用较多,如上海利用它配制成中效泵送剂,较广泛的用于商品混凝土;2009 年四川省木钙产量有大幅度增加。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是利用造纸厂的造纸废液生产的普通减水剂,

变废为宝,并且解决了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难题;产品质量稳定、价格适中、应用范围广,是一种应该大力推广使用的外加剂产品。

目前主要使用的缓凝剂产品有糖钙、糖蜜、葡萄糖酸钠、柠檬酸等。用作缓凝剂的还有羟基羧酸(酒石酸、葡萄糖酸、水杨酸、乙酸、马来酸、单宁酸、已糖酸等)、碳水化合物(蔗糖)或其他一些化合物。2009 年缓凝剂总产量已达 9.15 万吨,四川米易和内蒙古集宁都有糖钙专业生产厂。

引气剂是一种在搅拌时能够在砂浆和混凝土中引入大量均匀分布的、封闭的微小气泡,并能使气泡保留在硬化混凝土中的外加剂。引气减水剂是兼有引气和减水两种功能的外加剂,引气剂和引气减水剂主要用来改善塑性砂浆和混凝土和易性,减少泌水和离析,同时大幅度提高砂浆和混凝土的耐久性。目前国内应用量较多的引气剂是松香热聚合物。皂甙类引气剂具有良好的性能,目前在上海、杭州等地都有工厂在生产。2009 年全国引气剂总产量为 1.63 万吨,比 2007 年增长 1.29 万吨。

复合型外加剂是根据工程需要,以上述的各种组分为主,再加入其他组分复合而成,如防冻剂、早强减水剂、泵送剂、防水剂、引气减水剂、缓凝减水剂、缓凝高效减水剂、水下混凝土用外加剂、灌浆

剂等。这些复合型的外加剂生产设备较为简单、投资少、效益较好。我国有一大部分外加剂厂是生产这种类型的外加剂。混凝土外加剂大多数以复合外加剂加入混凝土。

第四章

产业研究分析

一、水泥外加剂行业分析

近几十年以来,我国混凝土工程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混凝土拌合物性能从干硬性到塑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强度从中低强度到中高强度、混凝土的综合性能从普通性能开始向高性能方向发展。混凝土外加剂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对混凝土工程的巨大技术进步,起了决定性作用,没有混凝土外加剂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就不可能有现代混凝土技术的发展。

混凝土外加剂的特点是:掺量小、作用大。其对混凝土作用有四点:一是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二是提高硬化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三是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四是节约水泥,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现代混凝土施工新技术,如泵送混凝土、流态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水下不分散混凝土、喷射混凝土等的快速

发展与广泛应用,无不显示了外加剂的重要作用。可以这样说,外加剂的应用是现代混凝土的最显着的标志。换句话说,现代混凝土技术实际上就是现代外加剂技术。事实上,外加剂已经成为现代混凝土中不可或缺的组分之一。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混凝土需求量越来越大、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性能要求越来越综合化、多样化,对外加剂品种、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混凝土外加剂行业也有了很大发展,并且,随着建设工程量的不断增加,我国混凝土外加剂的生产和应用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品种会进一步增加。外加剂应用技术水平的高低,足以影响我国混凝土技术发展的快慢,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依存。没有混凝土技术的发展需求,混凝土外加剂的发展就缺少动力,反之,没有外加剂产品及其应用技术的发展,混凝土技术也达不到今天的水平。

然而如果外加剂使用不当,则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甚至会出现质量事故。因此,长期以来,行业一直注重对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加强向工程界宣传混凝土外加剂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大力培训技术人员,使之能准确掌握各种外加剂的性能,并针对具体工程如何正确选择使用各种不同性能的外加剂,使其发挥最佳

效果,取得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对于提高我国混凝土总体质量水平、推动混凝土工程的技术进步、促进高性能混凝土等高新技术的进一步健康发展、保证我国外加剂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外加剂生产厂家接近 2000 多家,其中化学合成生产企业有 500 多家、膨胀剂生产企业有 100 多家。

目前我国外加剂品种齐全,达 30 多种,国外有的外加剂品种国内几乎都有,且产品牌号有 200 多个。特别是高效减水剂从原来较为单一的萘系高效减水剂逐步向多品种、新品种、高端品种方向发展,如: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蜜胺系及改性蜜胺系高效减水剂、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脂肪族高效减水剂等。

在各种高效减水剂中,2013 年聚羧酸系减水剂、萘系高效减水剂、脂肪族高效减水剂产量分别为 497.81 万吨、357.59 万吨和 68.17 万吨。近几年,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发展迅猛,总量比例由 2007 年的 14.6%持续提高到 2013 年的 52.2%。

二、水泥外加剂市场分析预测

近几年我国外加剂产量增长速度惊人,已跃居世界外加剂产量前茅,并有逐年大幅提高的趋势。据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混凝土外加剂分会发布的 2013 年我国混凝土外加剂产品调查结果显示:2013 年混凝

土外加剂总产量达 1225.25 万吨,折合外加剂销售产值达到 496.61 亿元。

外加剂生产企业逐年向规模化发展,年产万吨的企业已经有 200多家,年产 3 万吨-4 万吨的企业有近 50 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外加剂生产企业有近 100 家。

近几年许多新建、在建的生产企业起点显着提高,表现在投资力度大、生产规模大、生产设备先进、技术力量强、企业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水平日益提高、质量控制手段完备、相应的试验仪器及检验设备齐全。

随着我国化学合成外加剂与复合外加剂生产技术和水平的不断发展、产品的性价比更为合理、外加剂研发和应用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外加剂大量、广泛用于各种混凝土的施工,特别是高质量的外加剂正在为诸多的国家重点工程、大型工程所用。我国外加剂不但能够满足各种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求,也能够达到混凝土的质量要求。

由于中国建筑市场十分庞大,全世界水泥产量的一半消耗在中国,所以吸引了国外许多生产企业相继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已进入国内市场的相关企业主要有:SIKA 公司、BASF 公司、福斯乐公司、意大利马贝公司、日本的触媒公司、韩国 LG 公司等。目前这些公司主要采用

的推广方式是销售他们在境外生产的产品,有的公司也已经开始或将要在国内建立生产线、设厂生产或复配。事实上,这些国外公司的进入,一方面有力地推动了外加剂行业在我国的发展与进步,缩短了我国外加剂方面与国外的差距,另一方面,对提高我国混凝土外加剂行业的整体水平将有深远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但随着国内外加剂企业的技术进步,特别是聚羧酸系减水剂技术,以及新型外加剂产业链逐渐建立完善并成熟,国内外加剂技术在某些方面已经达到了国际的先进水平,甚至国际的领先水平。另外,国内企业更能适应我国原材料多变等环境,促使某些国外品牌逐渐退出了国内市场。也有一些外资企业为适应国内市场情况,选择了与国内企业合资的方式,借助国内企业的特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人心,整个混凝土外加剂行业对节能节材、绿色环保及人体健康意识日益增强。在确保外加剂产品质量的同时,注重节约能源和保护资源正在成为行业的工作重点。不少企业已经把节水、节电、节油等列入企业内部重点考核指标,一些优秀企业对研究开发绿色环保型外加剂新产品、新技术方面加大投资力度,给其他企业做出了典范。

从 1986 年起,为了确保外加剂产品质量、促进应用技术水平的发展与提高、规范市场、保证工程质量,我国针对使用量比较大、应用面比较广的各种混凝土外加剂相继制订了一系列混凝土外加剂产品国家(行业)标准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此后大部分标准与规范都进行了修订,这对提高产品质量、规范市场、确保工程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制定的混凝土外加剂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比较齐全。

今后我分会的工作重点将是加强对各种新型外加剂、环保型外加剂、特别是对高性能外加剂的研发,进一步促进外加剂应用技术的不断完善与应用水平的提高,这也是我国混凝土新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的关键。

合成高效减水剂是混凝土外加剂中最为重要的一类产品,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产品复配使用。我国高效减水剂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其中,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高效减水剂占到全部合成高效减水剂产量的 80%左右。我国萘系高效减水剂生产工艺成熟稳定,产品已经接近国外的水平,但是半数以上的企业规模太小。性能更好的高浓高效减水剂(Na2SO4 的含量小于 5%)的用量还不到 5%。

我国合成高效减水剂产品多样化,是目前高效减水剂技术发展的特色之一。从原来较为单一的萘系产品向氨基磺酸盐、新型三聚氰胺、脂肪族、聚羧酸盐等多品种共同发展。新型高效减水剂生产工艺比萘系简单,投资比萘系少,在性能上又具有明显的特点,具有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可与国外产品质量相比。

基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以及各种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桥梁、隧道、机场、港口、大坝、高层建筑等建设项目正大规模开展,混凝土工程量巨大。无疑,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将成为今后我国混凝土外加剂主流技术的发展方向,它的市场将面临一个极大的发展机遇,未来较长时间内,它的生产与应用仍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2013 年聚羧酸系减水剂年产量首度超过了总量的 50%,达到了 52%,从 2007 年的 14%到 52%,仅用量了 6 年的时间,增长迅速,并且这一趋势还在加速。

我国混凝土外加剂品种很多,如能够降低混凝土用水量、提高混凝土强度的高效减水剂,用于调整混凝土凝结时间的缓凝剂、促凝剂,减少混凝土收缩开裂时使用的膨胀剂、减缩剂,能提高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的引气剂,在冬季负温条件下施工时使用的防冻剂等,基本能够满足我国现有条件下施工的各种混凝土性

能的要求。国外有的品种在国内几乎都有,目前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里已经对 14 种外加剂产品的性能有了明确规定。

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各种外加剂的升级换代。混凝土膨胀剂的年产量稳步增加,2009 年约 126.36 万吨,2011 年约 135 万吨,2013 年约 150 万吨。混凝土膨胀剂也由高碱高掺(15%~20%)、中碱中掺(10%~12%)逐步向低碱低掺(6%~8%)发展。

传统外加剂生产过程中,计量、温度控制、反应时间控制、加料等过程都是人工操作,常常出现误差和错误,轻则造成质量波动,重者出现废品。利用自动化控制技术,改进传统生产工艺是我国混凝土外加剂生产技术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我国混凝土外加剂生产企业发展的方向。特别是高速客运专线对外加剂企业的生产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促使了外加剂企业的生产由人工生产向自动化生产转变。

第五章

项目规划方案

一、产品规划

项目主要产品为水泥外加剂,根据市场情况,预计年产值 3887.00 万元。

相关行业是一个产业关联度高、涉及范围广、对相关产业带动力较大的产业,根据国内统计数据显示,相关行业的发展影响到原材料、能源、商业、金融、交通运输和人力资源配置等行业,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采取灵活的定价办法,项目承办单位应当依据原辅材料的价格、加工内容、需求对象和市场动态原则,以盈利为目标,经过科学测算,确定项目产品销售价格,为了迅速进入市场并保持竞争能力,项目产品一上市,可以采取灵活的价格策略,迅速提升项目承办单位的知名度和项目产品的美誉度。

二、建设规模

(一)用地规模

该项目总征地面积 7950.64 平方米(折合约 11.92 亩),其中:净用地面积 7950.64 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 11.92 亩)。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 11607.93 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 7887.46 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 11607.93 平方米;预计建筑工程投资 1003.60 万元。

(二)设备购置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 71 台(套),设备购置费 1070.29 万元。

(三)产能规模

项目计划总投资 2892.22 万元;预计年实现营业收入 3887.00 万元。

第六章

选址方案评估

一、项目选址

该项目选址位于 xxx 临港经济开发区。

园区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密结合全省一核三极四带多点发展战略布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统筹相关配套政策,联动推进园区建设,以提高产业园区发展质量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上下功夫,推动产业园区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管理服务等全面升级,不断增强产业园区竞争力,将产业园区打造成为经济发展带动区、城市综合功能新区、对外开放先导区和现代产业发展集聚区。园区是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经济园区,园区位于市区东侧。园区区域面积 80 平方公里。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园区已建成了完善的工业基础设置和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创造了规范的法制环境,并已通过 ISO14000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园区建有完善的服务体系,创业中心、项目服务中心、经贸局等可为各类企业提供周到细致的全面服务。优越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众多客商前来兴办企业,目前在园区注册的企业近 3000 家,其中工业企业 2000 余家,外商投资企业 300 余家。园区积极开展产业园区清理整顿。按照淘汰一批、整合一批、飞地一批、提升一批的要求,省产业园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

组织对各级各部门批准的各类产业发展区域进行集中清理整顿,重点解决产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布局零散、规模不大、效益不好、管理混乱等问题,依法严格查处越权审批、违规设立产业园区,违规违法用地,违规使用资金,破坏污染环境等行为。以国家级或省级重点产业园区为主体,整合同一行政区域区块相邻的各类产业园区,建设 10 个左右产业园区集群。加大省级及以下各类低、小、散产业园区整合、退出力度,对一个功能区块上存在多个主体的产业园区,按照一个主体、一套班子、多块牌子的原则进行空间整合和体制融合,清理整顿结果依法依规进行公布。

对周围环境不应产生污染或对周围环境污染不超过国家有关法律和现行标准的允许范围,不会引起当地居民的不满,不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所选场址应避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其他特别需要保护的环境敏感性目标。项目建设区域地理条件较好,基础设施等配套较为完善,并且具有足够的发展潜力。对各种设施用地进行统筹安排,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同时,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达到“节约能源、节约土地资源”的目的。

项目建设得到了当地人民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土地管理部门、规划管理部门、建设管理部门等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与保障措施,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其二,项目建设区域水、电、气等资源供给充足,可满足项目实施后正常生产之要求;其三,投资项目可依托项目建设地成熟的公用工程、辅助工程、储运设施等富余资源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完善的社

会化服务体系,从而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降低建设成本,节约项目投资,提高项目承办单位综合经济效益。

二、用地控制指标

建设项目平面布置符合行业厂房建设和单位面积产能设计规定标准,达到《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 号)文件规定的具体要求。

三、地总体要求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规划建筑系数 57.90%,建筑容积率 1.46,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 6.47%,固定资产投资强度 194.41 万元/亩。

土建工程投资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平方米

7950.64

11.92 亩

2

基底面积

平方米

4603.42

3

建筑面积

平方米

11607.93

1003.60 万元

4

容积率

1.46

5

建筑系数

57.90%

6

主体工程

平方米

7887.46

7

绿化面积

平方米

750.61

8

绿化率

6.47%

9

投资强度

万元/亩

194.41

四、节约用地措施

五、总图布置方案

1、达到工艺流程(经营程序)顺畅、原材料与各种物料的输送线路最短、货物人流分道、生产调度方便的标准要求。同时考虑用地少、施工费用节约等要求,沿围墙、路边和可利用场地种植花卉、树木、草坪及常绿植物,改善和美化生产环境。

2、场区绿化设计要达到“营造严谨开放的交流环境,催人奋进的工作环境,舒适宜人的休闲环境,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之目的。投资项目绿化的重点是场区周边、办公区及主要道路两侧的空地,美化的重点是办公区,场区周边以高大乔木为主,办公区以绿色草坪、花坛为主,道路两侧以观赏树木、绿篱、草坪为主,适当结合花坛和垂直绿化,起到环境保护与美观的作用,创造一个“环境优美、统一协调”的建筑空间。

投资项目用水由项目建设地给水管网统一供给,规划在场区内建设完善的给水管网,接入场区外部现有给水管网,即可保证项目的正常用水。投资项目用水由项目建设地给水管网统一供给,规划在场区内建设完善的给水管网,接入场区外部现有给水管网,即可保证项目的正常用水。场内供水采用生活供水系统、消防供水系统、生产补给水系统,消防供水系统在场区内形成供水管网。

3、项目用水由项目建设地市政管网给水干管统一提供,供水管网水压大于 0.40Mpa 可以满足项目用水需求;进厂总管径选用 DN300?L,各车间分管选用 DN50?L-DN100?L,给水管道在场区内形成完善的环状给水管网,各单体用水从场区环网上分别接出支管,以满足各单体的生产、生活、消防用水的需要;室外给水主管道采用 PP-R 给水管,消防管道采用热镀锌钢管。项目建设区域位于项目建设地,场区水源为市政自来水管网,水源充裕水质良好,符合国家卫生要求,场区给水系统采用生产、生活、消防合一给水系统。

10KV 配电室设有专用防雷柜,低压系统分级配有避雷器,弱电系统配有电涌保护器(SPD)。配电系统采用 TN-C-S 制,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接地电阻 R≤4.00 欧姆,高压配电设备采用接地保护,低压用电设备采用接零保护,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用电设备金属外壳、构架、穿线钢管均应可靠接零。undefined

4、短距离的运输任务将利用社会运力解决,基本可以满足各类运输需求,因此,投资项目不考虑增加汽车运输设备。

项目承办单位设计提供监控系统的基本要求和配置;选用系统设备时,各配套设备的性能及技术要求应协调一致,系统配置的详细清单及安装、辅助材料待确定系统成套供货商后,按技术要求由成套厂商提供;系统应由资信地位可靠、具有相关资质、有一定业绩、服务良好、具有现场安装调试、开车运行经验、能做到“交钥匙”工程的成套厂商配套供货,并应

对项目承办单位操作人员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车间采用传统的热水循环取暖形式,其他厂房及办公室采用燃气辐射采暖形式。有空调要求的办公室和生活间夏季设置空调,空调温度范围要求为 26.00℃-28.00℃,空调设备采用分体式空调控制器。数据通信:数据传输通道主要采用中国电信ADSL 构建 VPN 虚拟专用通信网,可同时解决场区数据、IP 数据及计算机上网需求;也可采用 GPRS 数据传输通信,投资项目数据利用中国电信 ADSL构建 VPN 虚拟专用通信网,上传至项目承办单位调度中心。

六、选址综合评价

拟建项目用地位置周围 5.00 千米以内没有地下矿藏、文物和历史文化遗址,项目建设不影响周围军事设施建设和使用,也不影响河道的防洪和排涝。

第七章

土建工程

一、建筑工程设计原则

建筑立面处理在满足工艺生产和功能的前提下,符合现代主体工程的特点,立面处理力求简洁大方,色彩组合以淡雅为基调,适当运用局部色彩点缀,在满足项目建设地规划要求的前提下,着重体现项目承办单位企业精神,创造一个优雅舒适的生产经营环境。建筑物平面设计以满足生产

工艺要求为前提,力求生产流程布置合理,尽量做到人货分流,功能分区明确,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要求。

功能分区合理,人流、车流、物流路线清楚,避免或减少交叉。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管理方便。

二、土建工程设计年限及安全等级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是根据建筑物结构破坏可能产生的后果(危及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的严重性来划分的,本工程结构安全等级设计为Ⅰ级。

三、建筑工程设计总体要求

该项目建筑设计及结构设计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贯彻工业厂房联合化、露天化、结构轻型化原则,并注意因地制宜。对采光通风、保温隔热、防火、防腐、抗震等均按国家现行规范、规程和规定执行,努力做到场房设计保障安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美观适用,同时方便施工、安装和维修。...

第4篇:无公害猪用饲料添加剂研究项目工作总结

项 目 工 作 总 结

—《无公害猪用饲料添加剂研究》项目课题组

一、立项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所导致的饮食结构的变化,人们对动物食品的消费,要求养殖业的产品质量有空前提高。消费者对畜产品

的要求越来越高,关注的重点是食物的安全性,要求畜产品无污染、无残留、优质、安全、营养。传统畜牧业是靠大数量、低水平,以牺牲环境和消耗资源作为代价而发展,且畜产品内有毒、有害物质的残留和污染降低了畜产品的质量,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目前我国农产品和国家行业标准近700个,安全畜产品生产标准对环境质量(大气环境质量以及畜禽饮用水),生产操作规程(添加剂、兽药、农药、化肥使用准则),产品标准以及包装标准都作了相应要求,但安全畜产品合格率仍然不尽人意。农业部食品检测中心(成都)对来自川、陕、云、贵、藏、蒙等地区93-97年有绿色食品标志的畜产品进行抽检,乳粉平均合格率仅为70.3%,肉制品合格率96仅为83.3%;不合格项目主要是水分、微生物、杂质、有毒有害元素,其他没有绿色食品标志的畜产品情况就更加复杂,主要是农残(有机氯、有机磷、有机氮)、有害元素(以重金属为主,有机砷制剂预防疾病促生长造成环境污染,添加高铜、高锌促进生长)、兽药残留(抗生素为主)、添加剂与污染物类(色素、甜味剂、防腐剂、黄曲霉素、苯并芘等为主)、病原微生物(以大肠杆菌为主),导致畜产品出口数量只占总产量的1%,中国在2000年3月份之前的6个月共有634批出口食品因杂质、食品卫生、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沙门氏菌等卫生问题被美国FOA扣留。纵观同类食品工业的产品现状,与入世后国际食品市场的要求与标准相距甚远,这与我国农业大国的经济地位极不相称,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生猪生产在农业经济中占很大比例,且养猪生产技术在不断兴起;但都只是从局部进行技术创新,没有把这些技术综合用于畜牧业生产,且养猪业都是以追求高饲料报酬、高生长速度,以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对猪肉安全生产不能确保,所以必需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无公害养猪生产技术要求猪肉无污染、无残留、优质、安全营养,可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增进人民的身体健康,是我国畜牧业发展必然之路。欧盟于1991年制定了《欧盟有机农业规定EEE2092191》法规,美国于1998年颁布了国家有机食品标准,日本农林水产省也于今年4月份颁布有机食品标识规定,我国天津、上海等地先后颁布了绿色畜产品生产标准,且国家饲料安全工程也以启动,所以发展无公害化养殖技术是我国绿色食品企业和业界人士所共同期待的。必须合理使用营养性饲料添加剂逐步减少直至取消药物饲料添加剂,使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无污染、无公害、无残留。有机微量元素、酶制剂、酸化剂、低聚糖类合理应用,都为无公害化养猪创造了有利条件。

现在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在食物消费上,越来越注重安全和质量。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有些国家或地区如新加坡、日本、香港等土地资源有限,为减少环境污染,宁愿不养动物而依赖进口,这种趋势只会有增无减,这样的时代背景,为我们创造了极好的发展机遇,无公害猪用添加剂生产的应用国际市场前景更为广阔,为发展安全、高效、优质的绿色养猪业,全面提升我国猪肉产品的质量,在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2003年**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市畜牧兽医站共同承担了《无公害猪用饲料添加剂研究》项目研究,该项目由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主持,*****等同志参与,项目于2003年6月开始实施,至2005年3月已完成项目所规定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二、课题目标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本项目研究的目的在于避免在猪日粮中有机砷、抗生素的添加,通过对功能性寡糖、有机微量元素、有机酸钙等在养猪生产中的综合使用,提高了微量元素的利用率,解决了养猪生产中的环境污染和药物残留的问题。主要达到以下指标:

1.充分利用本省饲料资源,降低饲料成本,提高胴体品质,提高经济效益5以上。

2.猪肉达无公害标准,应达到NY/5029-2001标准。

3.15—90kg三元杂交生长肥育猪日增重725-775g,料肉比2.9:1以下。

4.通过合理调制配方,减少了重金属铜、砷、锌以及N、P的排泄,使土壤板结程度降低,可间接提高农作物产量,降低因药残对人体的影响,有效推动畜产品安全生产。

三、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措施

项目主要的研究内容为:1.减少重金属污染的添加剂预混料技术研究;2.前营养物质在添加剂预混料中的综合应用技术研究;3.适合无公害养猪饲料配方综合技术研究。

项目的主要技术措施是:根据猪生理特点,提供适宜饲料配方水

平,利用平衡氨基酸合理调制配方,减少氮、氨和硫化氢的排出;同时配方上注意减少重金属对畜产品及环境的污染,使用鳌合或蛋白质结合形式的高利用率微量元素替代无机矿物元素,提高生产性能,利用益生素竞争排斥病原微生物(如沙门氏菌)以及作为有益微生物的特殊营养源刺激肠道内有益菌群增殖竞争性排斥病原微生物;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的外源酶加强幼畜的消化

能力,从而提高氮、磷及其他矿物元素的利用率,另外利用低聚糖类调控机体微生物区系,增强免疫力,逐步控制抗生素使用,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四、课题实际完成情况

通过对功能性寡糖、有机微量元素、有机酸钙等的综合利用,课题组研制出的无公害猪用饲料添加剂配方,在替代抗生素方面的技术基本成熟,达到了减少在饲料添加剂中使用药物对人体造成的残留危害,减少了生猪的氮、磷、钙等的排泄,降低了重金属过多排泄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

1.通过寡糖复配对仔猪生产性能、IgG水平、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及在替代抗生素方面的作用研究:①果寡糖与甘露寡糖最好组合为果寡糖 甘露寡糖(0.30 0.15)或(0.45 0.10),能提高仔猪的日增重,降低仔猪的饲料消耗。②果寡糖与甘露寡糖不同配比对仔猪腹泻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③聚糖能诱导各种免疫功能的活化,具有免疫增强剂的功效。④果寡糖与甘露寡糖联合使用在较大程度上可替代抗生素。

2.有机微量元素对猪生产性能以及血清微量元素水平的影响:有机微量元素的不同组合,按添加高铜和普通水平铜的赖氨酸盐以及赖氨酸亚铁、赖氨酸锌,与无机组相比,提高了仔猪的日增重;有机高铜组提高了仔猪血清中的铜、铁、锌水平,降低了血清尿素氮水平,但差异不显著,且两个有机组之间,血清铜、铁、锌水平以及尿素氮水平差异均不显著,说明中等水平的有机铜组合即可以达到满足仔猪生长需要。

3.岛西神水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肉质、粪便中菌群以及血清水平的影响:饲用岛西神水组整体来讲,提高了生长肥育猪的生产性能,提高了肉的品质,极显著降低了仔猪粪便中的大肠杆菌数,增强了仔猪的免疫力。

4.在临产前一周母猪日粮中开始添加润生源、钙酶(替代等量的碳酸钙),至哺乳结束,试验组母猪日粮不添加抗生素,试验组仔猪与对照组在腹泻率、日增重、日采食量、饲料转化率等指标上差异都不显著。但试验组腹泻率下降;日增重提高;料肉比降低。

5.在生长肥育猪日粮中添加钙酶与润生源,不添加有机酸、抗生素减半或不添加抗生素,①仔猪阶段,各个试验组均能提高仔猪的日增重,提高饲料利用率。钙酶与润声源联合使用能降低粪便中钙、氮、磷的水平;且所有含钙酶组,粪便中的钙水平都与对照组差异显著;②中、大猪阶段能够明显提高中大猪的日增重,降低饲料转化率;③钙酶与润生源联合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部分或全部替代抗生素在中大猪中的利用。

6.通过对有机微量元素、功能性寡糖、有机酸钙等的综合使用,①在15-90kg生长肥育猪阶段,日粮中不使用抗生素、有机砷等,试验组日增重与对照组相近,料肉比试验组比对照组略有下降。②试验组比对照组在屠宰率、眼肌面积、瘦肉率等指标方面有明显提高、降低了背膘厚度。同时,试验组比对照组猪肉的pH值有明显提高,失水率和滴水损失明显降低。肉色评分试验组为3.5分,对照组为2.5分有明显提高,大理石纹等级评分试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7.试验组猪肉各项指标均达到无公害标准,同农业部无公害猪肉标准相比,允许残留的物质远低于农业部标准。原创:wenmi114.com

五、推广应用及社会经济效益

本项目在边试验、边推广阶段,通过向饲料厂或无公害养殖基地提供无公害饲料添加剂,用于生产过程中,无公害基地出栏的生猪经有关部门检测,全部符合无公害标准,结果表明该产品能适应养殖生产需求,且使用该产品后,生猪的胴体品质均有所提高,容易被屠宰场和顾客接受,相对价格高0.2元/斤以上,提高了经济效益约5。从推广以来,共向三个饲料厂(**华达牧业有限公司、**天龙饲料有限公司、**正达饲料厂)和三个无公害养殖基地(**畜牧良种场、畜牧良种场、银三角种猪场)提供约530吨预混料,累计新增产值2241.9万元,新增利税161.22万元。

六、结论与应用前景

本项目在省科技厅、省农业科学院和广大养殖户的大力支持下,通过课题组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基本完成了课题的研究任务,本项目的研究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

本项目研究利用有机微量元素提高猪对微量元素的利用率,解决了养猪生产中因重金属排泄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引用氨基酸平衡模式,利用功能性寡糖、有机酸钙等,在养猪生产中的使用,降低了氮、磷、钙的排泄;同时无公害猪用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日粮中不添加抗生素,可确保猪的生长性能基本和含抗生素日粮没有显著差异,避免因药残对人体的危害,为大力推广无公害养猪技术创造了条件,为今后研究猪用绿色饲料添加剂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5篇:

《无公害猪用饲料添加剂研究》项目技术研制报告

一、前 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畜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我国加入WTO后,市场呼唤无公害、无残留、无污染、无疫病的安全畜产品,人们特别关心的是能否吃上“放心肉”。无公害猪肉是指所生产的猪肉产品必须是无污染、无毒害、无药物残留的,其应具有安全卫生、

品质优、营养丰富等特点。我国是猪肉生产大国,但猪肉出口量却极其有限,主要原因是我国猪肉产品质量达不到进口国的要求。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环境污染、饲料安全性差及药物残留超标等。因此,无公害猪用添加剂预混料是生产无公害猪肉的重要环节,是发展安全、高效、优质的绿色养猪业的关键,通过《无公害猪用饲料添加剂研究》项目的研制,避免在猪日粮中有机砷、抗生素的添加,研制出的含功能性寡糖、有机微量元素、有机酸钙等的无公害猪用饲料添加剂,提高了微量元素的利用率,解决了养猪生产中的环境污染和药物残留的问题,全面提高了猪肉产品的质量,对促进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项目达到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是:

1.充分利用优质饲料资源,降低饲料成本,提高胴体品质,提高经济效益5以上。

2.猪肉达无公害标准,应达到NY/5029-2001标准。

3.15—90kg三元杂交生长肥育猪日增重725-775g,料肉比2.9:1以下。

4.通过合理调制配方,减少了重金属铜、砷、锌以及N、P的排泄,使土壤板结程度降低,可间接提高农作物产量,降低因药残对人体的影响,有效推动畜产品安全生产。

二、材料与方法

1.试验猪全部由**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实验种猪场提供的杜、长、大(或杜、大、长)三元杂交猪,并在该场完成。果寡糖和甘露糖分别由河北维尔康制药有限公司、北京中科院深蓝公司提供,含量均为95。有机微量元素由哈尔滨德邦集团提供,其中赖氨酸铜含赖氨酸28.5、铜5;赖氨酸亚铁含赖氨酸

33、铁5;赖氨酸锌含赖氨酸

28、锌5。岛西神水由厦门德伸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提供。(“岛西神水”—英文“THEMAROX”是以天然蛭石为原料,通过无机酸加以提取而得的高浓缩液体,没有使用任何有机合成的药品,也不含有害重金属,是天然矿物质群溶液,含有20——40种生物体必需且有益于健康的微量元素)。钙酶和润生源由**润生生物饲料有限公司提供,钙酶为有机酸钙,含钙29,利用率按碳酸钙含钙量的1.5倍计,且饲料中使用了钙酶后,不需另外添加有机酸,润生源为多糖组合。

2.技术措施:根据猪生理特点,提供适宜饲料配方水平,利用平衡氨基酸合理调制配方,减少氮、氨和硫化氢的排出;同时配方上注意减少重金属对畜产品及环境的污染,使用鳌合或蛋白质结合形式的高利用率微量元素替代无机矿物元素,提高生产性能,利用益生素竞争排斥病原微生物(如沙门氏菌)以及作为有益微生物的特殊营养源刺激肠道内有益菌群增殖竞争性排斥病原微生物;利用生物技术生产的外源酶加强幼畜的消化能力,从而提高氮、磷及其他矿物元素的利用率,另外利用低聚糖类调控机体微生物区系,增强免疫力,逐步控制抗生素使用,从而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3.试验猪的选择及饲养管理:选用胎次相同或相近,健康、体重按初始体重相同或相近,公、母一致的原则随机分组,各组初始体重经统计检验差异不显著。进入预试期,预试期7天,期内完成编号,驱虫,正常防疫注射。预试结束称重,组间体重经统计检验差异不显著,进入正式试验期。所有肥育试验的猪在断奶前进行常规防疫注射和驱虫,公猪去势,均饲养在座北朝南、水泥地面、有运动场的砖瓦结构的猪栏内。小猪阶段日喂三餐,中大猪阶段日喂两餐,各阶段的营养水平根据NRC(98版)猪的营养需要设计。

4.测定项目及方法:①血清中IgG、IgA、IgM用免疫比浊法;尿素氮采用尿酶-Berthelot比色法;总蛋白用双缩脲法;白蛋白用溴甲酚氯法;葡萄糖用GOD-PAP法;总胆固醇用COD-CE-PAP法;甘油三脂用GPO-PAP法。②血清中的铜、铁、锌用原子吸收光谱法。③粪便中的氮、磷、钙按扬胜主编的“饲料分析及质量检测技术”推荐方法操作。④大肠杆菌用麦康凯琼脂(MaconkeyAgar)培养基法计数。所有项目均采用Excel单因子方差分析方法。⑤耗料量采用“清箱底”方法,试验结束后测定肥育猪的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并屠宰测定屠宰率、胴体瘦肉率及肉的品质等指标。⑥仔猪腹泻率以试验期总腹泻头日数/(试验猪头数×试验天数)×100。

三、结果与分析

1.复配寡糖在仔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通过寡糖复配对仔猪生产性能、IgG水平、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及在替代抗生素方面的作用结果如下:

①果寡糖与甘露寡糖最好组合为果寡糖 甘露寡糖(0.30 0.15)或(0.45 0.10),能提高仔猪

第6篇:外加剂试验要点

外加剂试验方法

一、 支持性规范

1、试验依据: GB 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

GB 8077-2000《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GB 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 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2、评定依据: GB 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

二、检验频率

同厂家、同品种、同编号的掺量小于1%的外加剂每50t为一批,大于1%(含1%)的外加剂每100t为一批,不足50t/100t也按一批计。每一批取样量不少于0.2t水泥所需用的减水剂用量,每批取样充分混匀,分两等分,一份进行试验,一份密封保存6个月。

三、 主要仪器及技术参数

1、主要仪器:压力试验机、单卧轴混凝土强制性搅拌机、数显混凝土含气量测定仪、电子台秤、电子称、电子天平、5L容量筒、坍落度筒、钢尺。

四、配合比要求;

水泥:规范要求的标准水泥;(需按GB 8076-2008附录A进行化学指标及物理性能检验,水泥每桶重24.5Kg~25.5Kg。有效储存期为生产之日期起半年。)

砂:符合GB/T 14684中Ⅱ区砂要求,但细度模数为2.6~2.9,含泥量小于1%;

石子:符合GB/T 14685要求的公称粒径为5mm~20mm的碎石或卵石,采用二级配,其中5mm~10mm占40%,10mm~20mm占60%,满足连续级配要求,针片状物质含量小于10%,空隙率小于47%,含泥量小于0.5%。如有争议,以碎石结果为准。

水:符合JGJ 63混凝土拌合水的技术要求。 配合比:按JGJ55进行设计,

1)水泥用量:掺高性能减水剂或泵送剂的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360kg/m3;掺其他外加剂的基准混凝土和受检混凝土单位水泥用量为330kg/m3。

2)砂率:掺高性能减水剂或泵送剂的基准砼和受检砼的砂率为43%~47%,掺其他外加剂的基准砼和受检砼的砂率为36%~40%;但掺引起剂减水剂或引起剂的受检砼的砂率应比基准砼的砂率底1%~3%, 3)外加剂参量:按生产厂家指定参量。 4)掺高性能减水剂或泵送剂的基准砼和受检砼的塌落度控制在(210±10)mm,用水量为塌落度在(210±10)mm时的最小用水量,掺其他外加剂的基准砼和受检砼的塌落度控制在(80±10)mm,用水量包括液体外加剂,砂、石材料中所含的水量。

拌和机采用容量60L的单卧轴式强制搅拌机。拌和机的拌合量应不少于20L,不宜大于45L。

出料后,应先在铁板上翻拌至均匀,再进行试验,各种砼试验材料及环境温度均应保持在(20±3)℃。

五、各项试验操作步骤

1、坍落度和坍落度1h经时变化量测定:

每批砼取一个试样,坍落度和坍落度1小时经时变化量均以三次 试验结果的平均值表示。三次试验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之差有一个超过10mm时,将最大值和最小值一并舍去,取中间值作为该批试验结果,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10mm时,则应重做。坍落度及坍落度1小时经时变化量测定值以mm表示,结果表达修约到5mm。

砼坍落度按照GB/T50080测定。但坍落度为(210±10)mm的砼,分两层装料,每层高度为筒高的一半,每层用插捣棒插捣15次。测定1h后砼坍落度,应将搅拌的砼留下足够一次砼坍落度的试验用量,并装入用湿布擦过的试样筒内,容器加盖,静置1小时(从加水时间开始计算),然后倒出,翻拌均匀,按坍落度测定方法测定坍落度,计算出机时和1小时后的坍落度之差,即为坍落度1h经时变化量。按下式计算:

SlSl0Sl1h

2、减水率测定

减水率为坍落度基本相同时,基准砼和受检砼单位用水量之差与基准砼单位用水量之比。按下式计算: WRW0W1100 W0减水率以三批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计,精确到1%。若三批试验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超过15%时,则把最大值与最小值一并舍去,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验的减水率。若两个测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15%时,则该批试验无效,应重做。

3、泌水率比

先用湿布润湿容积为5L的带盖筒,将砼拌合物一次装入,在震动台上震动20s然后用抹刀轻轻抹平,加盖以防水分蒸发。试样表面应比筒口底约20mm。自抹面开始计时,在前60min,每隔10min用吸液管吸出泌水一次,以后每隔20min吸水一次,直至连续3次无泌水为止。每次吸水前5min,应将筒底一侧垫高约20mm,是筒倾斜,以便于吸水。吸水后,将筒轻轻放平盖好。将每次吸出的水都注入带塞量筒。最后计算出总的泌水量,精确至1g,基准砼和受检砼按相同方法测定泌水率,按下式计算泌水率: BVW100

(W/G)GW泌水率比按下式计算,应精确至1%: RBBt100 Bc试验时,从每批混凝土拌合物中取一个试样,泌水率取三个试样的算术平均值,精确到0.1%,若三个试样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超过15%时,则把最大值与最小值一并舍去,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验的泌水率,如果最大值和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大于中间值的15%时,则应重做。

4、含气量测定和含气量1h经时变化量测定

按GB50080用气水混合式含气量测定仪,按仪器说明进行操作,但拌合物应一次装满并稍高于容器,用振动台振实15~20s。当要求测定含气量1h经时变化量时,应将搅拌的砼留够一次含气量试验的数量。并装入用湿布擦过的试样筒内,容器加盖,静置1小时(从加水时间开始计算),然后倒出,翻拌均匀,再按照含气量测定方法测定含气量。计算出机时和1h之后的含气量差值,即得到含气量的经时变化量。按下式计算:

AA0A1h

5、凝结时间差测定

凝结时间采用贯入阻力仪测定,仪器精度10N,将砼拌合物用5mm圆孔筛筛出砂浆,拌匀后装入上口内径为160mm,下口内径为150mm,净高150mm的刚性不渗水的金属圆筒,试样表面应略低于筒口约10mm,用振动台振实,约3~5s,置于18~22℃的环境中,容器加盖。一般基准砼在成型后3h~4h,掺早强剂的在成型后1~2h掺缓凝剂的在成型后4~6h开始测定,以后每隔0.5h或1h测定一次,但在临近初、终凝时,可以缩短测定间隔时间。每次测点应避开前一测孔,其净距为试针直径的两倍,但至少不小于15mm,试针与容器边缘之距离不小于25mm。测定初凝时间用截面积为100mm2的试针,测定终凝时间用20mm2的试针。测试时,将砂浆试样筒置于贯入阻力仪上,测针端部与砂浆便面接触,然后再8~12s内均匀的使测针贯入砂浆23~27mm深度。记录贯入阻力,精确至10N,记录测量时间,精确至1min。贯入阻力按下式计算,精确到0.1Mpa。

P R

A根据计算结果,以贯入阻力值为纵坐标,测试试件为横坐标,绘制贯入阻力值与时间关系曲线,求出贯入阻力值达3.5 Mpa时,对应的时间作为初凝时间,贯入阻力达28 Mpa时,对应的时间作为终凝时间。从水泥与水接触时开始计算凝结时间。

试验时,每批砼拌合物取一个试样,凝结时间取三个试样的平均值。若三个批试验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之中有一个与中间值之差超过30min,把最大值与最小值一并舍去,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验的凝结时间,若两测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30min,该组试验结果无效,则应重做。凝结时间以min表示,并修约到5min。基准砼与受检砼按相同方法测试,凝结试件差按下式计算:

TTtTc

6、抗压强度比试验

受检砼和基准砼的抗压强度按GB/T50081进行试验和计算,试件制作时,用振动台震动15~20s,试验预养温度为17~23℃,试验结果以三批试验测值的平均值表示,若三批试验中有一批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的差值超过中间值的15%,则把最大值和最小值一并舍去,取中间值作为该批的试验结果,如有两批测值与中间值的差均超过中间值的15%,则试验结果无效,应重做。抗压强度比以掺外加剂砼与基准砼同龄期抗压强度之比表示,按下式计算:

Rfftfc

7、水泥净浆流动度试验方法

在水泥净浆搅拌机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泥、外加剂和水进行搅拌,将拌好的净浆注入截锥圆模内,提起截锥圆模,测定水泥净浆在玻璃平面上自由流淌的最大直径。 1)仪器

水泥净浆搅拌机; 截锥圆模:上口直径36mm,下口直径60mm,高度为60mm,内壁光滑无接缝的金属制品;玻璃板(400×400×5mm);秒表;钢直尺,(300mm);刮刀;药物天平,(称量100g,分度值0.1g);药物天平(称量1000g,分度值1g)。

2)试验步骤

①将玻璃板放置在水平位置,用湿布将玻璃板,截锥圆模,搅拌器及搅拌锅均匀擦过,使其表面湿而不带水渍。将截锥圆模放在玻璃板的中央,并用湿布覆盖待用。

②称取水泥300g,倒入搅拌锅内,加入推荐掺量的外加剂及87g或105g水,搅拌3min。

③将拌好的净浆迅速注入截锥圆模内,用刮刀刮平,将截锥圆模按垂直方面提起 ,同时开启秒表计时,任水泥净浆在玻璃板上流动,至30s,用直尺量取流淌部分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的最大直径,取平均值作为水泥净浆流动度。 3)结果表示

①表达净浆流动度时,需注明用水量,所用水泥的标号、名称、型号及生产厂和外加剂掺量。

②试样数量不应少于三个,结果取平均值,误差为±5mm。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