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2023-07-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世界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概述

主干学科:法学

门类:政治学类

专业名称:思想政治教育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能在党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与方法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分析方法;

3.具有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

4.了解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的理论前沿、发展动态;

6.掌握文件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定的科学研究和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政治学、教育学

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思想政治道德观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社会调查、专业实习、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如学生政治辅导员、少先队辅导员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法学或教育学学士

资料来源于:网络教育网(网络教育招生办地址:广州市天河路351号广东外经贸大厦2304)

第2篇:世界卫生资源配置发展概述

卫生资源配置(health resource allocation,HRA)是指政府或市场如何使卫生资源公平且有效率地在不同的领域、地区、部门、项目、人群中分配,从而实现卫生资源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卫生资源的配置应包括卫生资源的增量与卫生资源的存量调整两个方面。卫生资源的增量配置,又称为初配置,如当年计划投入的卫生经费等;卫生资源的存量调整又称为存量再分配,是指通过对原有卫生资源的重新分配改变分配不合理的现状,达到优化的目的[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科技广泛的应用、疾病谱的改变和人均期望寿命的延长等,对卫生服务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医疗费用不断上涨成为目前困扰各国的难题。因此,各国都在致力于各自卫生服务体制的改革,尤其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人们更注重资源分配、卫生保健费用的控制,总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2]。在世界范围内,卫生资源配置经历了从主观性强、公平性低、低效能到兼顾服务供给、需求与利用的公平高效的过程。

1) 英国

英国国家卫生服务体制(NHS)的发展大约经过四个阶段[3]。从1948年NHS建立到1970年,其卫生资源地区间的分配缺乏客观标准和依据,卫生资源配置的格局取决于人为的主观因素。1971年NHS将Crossman公式引入其区域间卫生资源配置。1971~1995年的25年间,英国一直采用Crossman公式进行卫生资源配置。由于Crossman公式进行资源配置的效果与NHS的根本原则相悖,同时许多研究表明,英国地区间卫生服务的供给、费用分布的不公平现象严重且仍在加剧,改善NHS公平性的呼声越来越高。1975年,时任卫生部长的Barbara Castle下令组建了“资源配置工作组”(Resource Allocation Working Party, RAWP),研究并提出一个能够根据人群健康需要公平地分配NHS资源的公式,并利用这一公式进行资源配置。1991年4月英国开始了从根本上推翻传统的公费医疗供给体系的NHS改革,引进了依据市场原则的内部市场,下放决策权力。在资源配置的公式上不断考虑和调整了许多测算要素,提出了卫生服务利用、供给和卫生保健需要三者相互作用的模型(后称York模式)。

英国在制订卫生计划的过程中,不仅关注计划的方法和卫生资源分配的技术,也十分重视制定计划的指导原则和目标。NHS总部计划司每年都修订和出版“计划与优先选择领域指导原则”,作为国家一级的指导性政策文件。另外,他们还十分重视优先选择、计划与资源分配的重点突出,集中有限的资源优先投入到一些关键的领域上。

2)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卫生保健服务主要是按英国的模式发展,其卫生资源的分配公式也主要参考英国的方法,许多州都通过运用资源配置的公式来进行卫生资源的分配[4.5]。1989年,新南威尔士州开始采用了资源配置公式,作为地区间卫生经费分配的依据。八十年代后期,在借鉴英国RAWP公式[6]的资源配置方式的基础上,新南威尔士州采用了相对健康需要指数公式作为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式,以保证具有相同健康需要的人群具有同等的获得卫生保健的机会和同等的卫生资金分配机会。从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中期,其分配公式不断调整和修改,使其能够促进公平性目标的实现。澳大利亚在制定卫生规划和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十分注重运用经济学方法进行投入与产出分析,以追求实现健康投资的最佳收益目标。他们制定卫生规划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决策者实现在卫生资源配置中的健康收益达到最大化的目标。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主要通过机会成本和边际效益两个原则来体现。机会成本原则就是把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更好的项目和活动中,使机会成本达到最小

化。

3) 瑞典

瑞典在近几十年来随着卫生改革的进程,制定卫生计划的方法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七十年代,瑞典通过长期规划来制定卫生计划,并据此来制定预算。进入八十年代后,其卫生计划又有了一些新的发展。特别在卫生服务计划和卫生计划制定方法上有了一些重要的变化,比如从过去的“以医疗为依据”变为“以居民需要为依据”,其目标是使“全人口良好的健康水平提高和获得公平的卫生保健服务”。资源配置的具体方法被称为“斯德哥尔模式”,其与英国的York模式有很大的区别[7]。

其他国家也遇到类似的问题,故也开展了相应的卫生改革,提出不同的卫生资源配置方法。

4) 中国

中国对卫生资源配置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8]。1981年中美两国科学家在科技合作计划中对上海县卫生服务进行描述研究,随后许多省市相继开展卫生人力资源预测。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上海、江苏、福建、广东等省也相继开展了卫生人力需求量的预测研究。而全面、系统地开展卫生资源配置研究是从九十年代中期, 1997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1999年国家计生委、财政部、卫生部联合制定的《关于开展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掀起了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研究的高潮。现部分省市自治区的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已正式颁布实施。卫生资源配置标准主要包括卫生机构的设置、各级各类医院床位的配置、各类卫生人力的配置、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卫生事业经费等内容,它是指导各地各级政府开展区域卫生规划,检查、监督、评价各地卫生事业发展的依据。

在各国开展的卫生资源配置标准方法研究中,较多使用的主要有以下11种[9-11]:1.人口比值法;2.卫生服务需要法;3.卫生服务需求法;4.服务目标法;5.趋势外推法;6.专家咨询法;7.医院规划模式法;8.灰色模型法;9.地图法;10.多元线性回归法;11.时间序列计算法(如ARIMA 模型等)。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

[2] 倪建,黄高明.卫生资源配置研究进展.医学文选,2002,21(6):933-935

[3]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Social Security, Review of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Working

[4] Party Formula. Report by the NHS Management Board, 1986: 86

Mooney G. Vertical equity in health care resource allocation. Health Policy,1997,39(1):79~87

[5] Mooney G.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aboriginal health. Aust N Z J Public Health,1996, 20(1):9

[6] Jan S. Institutional considerations in priority setting: transactions cost perspective on PBMA Health Econ,2000,9(7):631~641

[7]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Health Care Systems in Transition Sweden, 1996:86

[8] 杨仁聪. 卫生资源配置研究概况. 医学文选,2006,25(2):351-353

[9]吕东彪,陈莹,万崇华.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研究现状卫生资源,2010,24(1):11-13

[10]冯毅,罗娅.卫生资源配置与利用研究概述.社区医学杂志,2008,6(3):60-62

[11]吴国安,雷海潮,杨炳生等.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研究的方法学评述.中国卫生资源,2001,4(6):271-274

第3篇:思想汇报: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敬爱的党组织:

领导广大学生党员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做到三个加强。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要坚持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在学习上体现先进性的要求,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坚持不懈、常学常新,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牢固掌握这一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具有重大指导作用的科学理论。还要在工作上要体现先进性的要求,把先进思想真正转化为实践成果,转化为每个党员的自觉行动。

二是加强党内生活锻炼,不断提高党性修养。要积极主动地参加党内民主生活会,自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置身于党组织的严格管理和监督之下。要始终不渝地将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作为自身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渗透在具体工作实践上,体现到塑造高尚人格中,树立牢固的****信念,锻炼艰苦奋斗、不畏艰险的优良作风,培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三是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发挥制度环境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作用。好的制度往往有利于塑造完善的人格,而有缺陷的制度则可能使人的心灵发生扭曲。一定要在继续发挥好思想政治工作这个优势的同时,努力把制度环境对人的主观世界的改造作用突出出来。通过全方位的制度创新,用先进的制度保证每个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集中学习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要结合思想工作实际,进行实践。我们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升思想境界,不断加强实践,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汇报人:好范文

第4篇: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梦思想概述

主 讲 人:周文彰 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讲座主题:总书记中国梦思想概述 讲座全文

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中国梦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里,我们根据公开的讲话资料,作一个初步梳理,供学习参考。

一、 中国梦的内涵与本质

中国梦指的是什么,内涵与本质是什么,这是我们学习总书记中国梦思想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

(一)中国梦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一百年”:第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总书记提出中国梦。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何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

(二)中国梦的内涵和本质

1、中国梦的指称

在总书记这里,中国梦概念具有特定的指称,就是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总书记多次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1]。为了明示这个特定指称,在总书记很多讲话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了固定表述。

2、中国梦的内涵或本质

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指出了中国梦的具体内容,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6天之后,2013年3月23日,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进一步指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就是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他说: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3]。

中国梦的这一“内涵”,总书记后来又称之为“本质”。2013年5月31日,他在接受拉美三国媒体联合书面采访中说: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4]。

3、中国梦的喻意

梦,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人们赋予它多种不同的喻意,有正面的,如梦想成真,也有反面的,如白日做梦。那么,中国梦的喻意是什么呢?总书记作了透彻的阐述,没有给任何其他理解留下空间。

喻意之一:民族夙愿。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孙中山先生的夙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夙愿,也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夙愿。我们说的中国梦,就是这个民族夙愿的生动表述[5]。 喻意之二:共同理想。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6]。

喻意之三:共同愿景。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景[7]。 喻意之四:共同期盼。他说:这个梦想,它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8]。

喻意之五:美好前景。他说:中国梦凝结着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载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9]。

二、中国梦的时间维度

2012年11月29日,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阐述了中国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2013年5月4日,总书记参加“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团日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总书记这些话说的就是中国梦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

先看时间维度。时间维度,是指中国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而构成的历史过程和历史长河。中国梦的时间维度,我们分三句话来理解:

(一)中国梦是历史的

1、中国梦具有几千年的历史渊源

总书记说,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10]。总书记这里并不是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几千年前就形成了,而是说中国梦具有久远的历史渊源。

2、中国梦发端并贯穿于100多年的持续奋斗

2012年11月29日,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指出,自1840年以来,我们是持续奋斗,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11]。

2013年10月21日,欧美同学会举行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总书记亲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以我国一百多年的留学史进一步说明了中国梦的时间维度。他说:近代以来,我国大批留学人员负笈求学的足迹,记录着中华儿女追寻民族复兴的梦想,伴随着我国从封闭到开放、从落后到富强的伟大历史性跨越。

百余年的留学史是“索我理想之中华”的奋斗史,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出国留学、回国服务,大批归国人员投身推翻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画卷中写下了极为动人和精彩的篇章。

中华民族的昨天,正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我们这个民族在近代以后遭受苦难之深重,付出牺牲之巨大,这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我们也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12]。 了解中国梦的历史维度具有重要意义。总书记指出:回首过去,我们全党同志都要牢记:落后就会挨打,发展才能自强[13]。

(二)中国梦是现实的

中国梦是现实的,是说我们正在为之而奋斗的伟大理想的伟大实践。这一现实,根据总书记的有关讲话,可以梳理为三个显著特点:

第一,我们走上了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4]。2014年3月27日,总书记在巴黎出席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他在演讲中更详细地阐述了我们是怎样走上以及为什么要走上这条道路的。他说, 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旧的制度推翻了,中国向何处去?中国人苦苦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都想过了、试过了,结果都行不通。最后,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在建设社会主义实践中,我们有成功也有失误,甚至发生过严重曲折。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先生领导下,我们从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出发,探索和开拓国家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注定了中国必然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我们走出了这样一条道路,并且取得了成功。

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梦的现实维度告诉我们什么呢?总书记说,我们审视现在,全党要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道路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15]。

第二,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信心。总书记说,我们现在比历史的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有信心、都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16]。因为当代中国,经过35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生产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迈上一个大台阶,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我们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17]。

第三,中国梦包含着许多现实的目标。航天梦、强军梦、美丽中国梦、海洋强国梦,以及文化强国梦、人才强国梦、精神文明梦等等。2013年12月8日,总书记在会见驻穗部队师以上领导干部时特别指出:可以说,中国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开幕,总书记致信祝贺。他说: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特别是,在总书记心中,中国梦不仅是物质文明的大发展,也是精神文明的大提高。2014年3月2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总书记在演讲中强调,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文明历来把人的精神生活纳入人生和社会理想之中。所以,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这段讲话 ,是对中国梦思想的重要丰富。

(三)中国梦是未来的 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任务光荣而艰巨,是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懈地为之共同努力。总书记指出,展望未来,全党同志把蓝图变成现实,还将走很长的路。我们还必须为之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18]。

中华民族的明天,正可谓是“长风破浪会有时”。我们大家都能感到,我们现在比历史的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我们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有信心、都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19]。

三、中国梦的空间维度

空间维度,是说中国梦在现实时间维度上的空间分布或空间关联。总览总书记有关中国梦的讲话,中国梦的空间维度包含以下内容。

(一)中国梦是所有中国人的梦

首先,中国梦是海峡两岸中华儿女的梦。总书记说,大陆和台湾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两岸同胞共同努力。我们真诚希望台湾同大陆一道发展,两岸同胞共同来圆“中国梦”。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该成为两岸关系的主旋律,成为两岸中华儿女的共同使命[20]。

其次,中国梦是全世界中华儿女的梦。2013年9月25日,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在倡导召开,总书记在贺信中说,实现中国梦,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景,也将为世界各国人民带来更多利益和机遇。 希望广大华商积极关心和参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互惠合作中实现自身事业更大发展,为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1]!

(二)中国梦与东盟梦

2013年10月3日,总书记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时说,当前,中国人民正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印尼人民也在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总体规划、谋求民族崛起。为实现我们各自的梦想,双方更需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携手合作,更需要两国有识之士参与其中,脚踏实地去耕耘、去努力[22]。

中国梦不仅与印尼梦密切关联,而且与包括印尼梦在内的整个东盟梦密切关联。总书记说,中国梦同东盟各国寻求国家发展振兴、人民富裕幸福的追求和梦想息息相通,中国愿同东盟各国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携手并肩、心心相印、互帮互助,发挥各自优势,挖掘合作潜力,实现互利共赢[23]。

(三)中国梦与非洲梦

2013年3月25日,总书记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发表演讲《永远做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他说,13亿多中国人民正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0亿多非洲人民正致力于实现联合自强、发展振兴的非洲梦。中非人民要加强团结合作、加强相互支持和帮助,努力实现我们各自的梦想[24]。

(四)中国梦与拉美梦 2013年5月31日,总书记在接受拉美三国媒体联合书面采访中说:中国和拉美虽然远隔重洋,但我们的心是相通的。联结我们的不仅是深厚传统友谊、密切利益纽带,还有我们对美好梦想的共同追求[25]。

(五)中国梦和美国梦

2013年6月7日,总书记在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同奥巴马举行中美元首会晤时说,我明确告诉奥巴马总统,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26]。

(六)中国梦与世界梦

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的演讲中,总书记讲了非洲梦之后提出世界梦:我们还要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7]!

(七)中国梦和法国梦

2014年3月27日,总书记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奥朗德总统也提出了法国梦。中国梦是法国的机遇,法国梦也是中国的机遇。开创紧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时代,是我们唯一正确的选择,也是我这次访法期间,同奥朗德总统达成的最重要战略共识。我真诚希望,中法两国和两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和法国梦的过程中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共同实现“中法梦”[28]。

总书记在外交场合发表的这一系列重要讲话要阐明的是: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第一,中国梦的实现,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是传递友谊的正能量,中国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必要条件。实现中国梦,为亚洲和世界带来的是发展机遇而不是威胁。第二,实现中国梦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

(八)共同圆梦

2013年10月3日,总书记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系统地阐述了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如何共同圆梦的问题。第一,坚持讲信修睦。人与人交往在于言而有信,国与国相处讲究诚信为本。第二,坚持合作共赢。“计利当计天下利。”中国愿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和世界各国的合作共赢关系。第三,坚持守望相助。摒弃冷战思维,积极倡导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的新理念,共同维护本地区和平稳定。第四,坚持心心相印。促进青年、智库、议会、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等的友好交流,增进人民了解和友谊。第五,坚持开放包容。要积极借鉴其他地区发展经验,欢迎域外国家为本地区发展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同时,域外国家也应该尊重本地区的多样性,多做有利于本地区发展稳定的事情。

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这里说的也是中国梦空间维度的表现形式,而且是极其重要的表现形式,我们单列出来学习和领会。

四、中国梦和个人梦 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在这里,总书记深刻地阐述了中国梦与个人梦之间的关系。

(一)中国梦是个人梦的体现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因为这个梦想,它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29]。

(二)中国梦是个人梦的保障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总书记这句话明白透彻地阐述了中国梦对于个人梦的重要性。历史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历史命运都是和整个国家的前途命运、和这个民族的前途命运密切关联[30]。

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总书记进一步指出,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我们的方向就是让每个人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31]。

(三)个人梦是国家梦的组成和动力

总书记指出,只有每个人都为美好梦想而奋斗,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32]。

五、中国梦的实现条件

2013年5月31日,在接受拉美三国媒体联合书面采访时,记者问:中国如何实现中国梦?总书记用了“四个必须”来回答,阐述了中国梦的实现条件。

(一)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已经在这条道路上走了30多年,历史证明,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富民强国的正确道路,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二)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振奋起全民族的“精气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

(三)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要用13亿中国人的智慧和力量,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懈努力,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把我们的民族发展好。

(四)必须坚持和平发展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和平发展。我们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仅致力于中国自身发展,也强调对世界的责任和贡献;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世界人民。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和平,不是动荡;是机遇,不是威胁。

六、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景。为此,我们将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相协调[33]。总书记这段话概括地论述了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一)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发展是加强国家硬实力的唯一出路。尽管我们不唯GDP,但发展永远是硬道理。2014年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们追求的发展,是提高质量效益、推进转型升级、改善人民生活的发展。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二)坚持以人为本

对我们的工作来说,以人为本的含义和要求是:把人当人看,保护和尊重人权;人是发展以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里的人就是人民群众;以民生为本,我们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

(三)坚持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解决当前各种问题,关键在于深化改革。我们正处在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从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从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发挥好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也发挥好政府的作用。

(四)全面推进“五位一体”建设

这就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七、中国梦对我们的要求

2013年5月4日,参加“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团日活动,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讲话对广大青年提出的要求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也可看作是对广大干部群众的要求。

(一)坚定理想信念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中国梦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也是我们应该牢固确立的人生信念。

(二)练就过硬本领 我们的素质和本领直接影响着实现中国梦的进程。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

(三)勇于创新创造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生活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领导干部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

(四)矢志艰苦奋斗

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我们从积贫积弱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梦在前方,路在脚下。自胜者强,自强者胜。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需要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

(五)锤炼高尚品格

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要牢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道理,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

八、为实现中国梦而扎实工作

谈论中国梦,就要思考中国梦与自己的关系、自己为实现中国梦应尽的责任。

(一)凝聚力量

用中国梦打牢思想基础。用中国梦激发人们的历史责任感,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为每个青少年播种梦想、点燃梦想,让更多青少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让每个青少年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积极为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实现梦想提供服务。

(二)勤勉尽责

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接过历史接力棒,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每个领导干部要以责任感做事。以责任感做事,最重要的是端正了做事的动机和目的。以责任感做事,做事就有了正确态度和作风。凡是好官,都是以责任感做事。焦裕禄、宋雨水、王彦生们无不如此。不以责任感做事,做事可能做不准,即做不到关系全局的关节点上,做不到事物发展的规律性上,做不到群众的心坎上。

(三)改进作风

当前,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保持艰苦奋斗。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凡事都要抓落实。抓落实的绝招:抓住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

(四)坚持公平正义 社会主义社会应当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具有公平正义的社会。公平正义是领导工作的原则;公平正义是领导工作的价值;公平正义是领导工作的目标;公平正义是领导工作的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公正和平等作为重要内容,领导干部要带头践行,把公平正义刻在脑子里,贯穿在一切领导工作中,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这是中国梦的核心要求。

让我们认真学习和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际行动共圆中国梦! (2014年3月9日初稿

4月13日改定于昆明—北京MU5707航班) 注:

[][3] 新华社:《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全文)》,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3/24/c_124495576_2.htm。

[2] [6] [10] 新华社:《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2013lh/2013-03/17/c_115052635.htm。

[4] [25] 新华社:《习近平接受拉美三国媒体联合书面采访》,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5/31/c_115991361.htm。

[5] [8]新华社:《习近平: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文)》,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2/19/c_119394028.htm。

[7] [33] 新华社:《习近平致2013成都<财富>全球论坛的贺信(全文)》,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6/07/c_124823981.htm。

[9] [32]新华社:《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5/04/c_115639203.htm。

[11] [12] [13] [4] [5] [6] [8] [9] [29] [30]新华社:《习近平: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11/29/c_113852724.htm。

[7] 新华社:《习近平:使留学人员回国有用武之地 留在国外有报国之门》,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0/21/c_117808372.htm。

[20] 新华社:《总书记会见连战一行》,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2/25/c_114794281.htm。

[21] 新华社:《习近平致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的贺信》,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9/25/c_117506805.htm。

[22] 新华社:《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10/03/c_117591171.htm。

[23] 新华社:《习近平接受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媒体联合采访》,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13-10/03/c_132769790.htm。 [24] [27]新华社:《习近平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的演讲(全文)》,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3/25/c_124501703.htm。

[26] 新华社:《中国梦与美国梦相通》,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6/09/c_124836150.htm。

[28] [31] 新华社:《习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全文)》,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3/28/c_119982956.htm。

第5篇:励志教育;——学校特色教育概述;

一、指导思想;励志教育,是应用教育心理学、教育激励学和教育管理;励志教育是以信念教育为导向、以教育激励为手段、以;

二、主题;“励志、赏识、关注”;励志使人进步,赏识使人自信,关注使人成功,以励志;

三、总体思路;“励志是一盏灯,点亮老师,点亮学生,照亮我们农村;开展励志教育总的愿景和思路;两条基本途径来展开励志教育:一条是主题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郑母初中励志教育 ——学校特色教育概述

一、指导思想

励志教育,是应用教育心理学、教育激励学和教育管理学理论,激发和唤醒学生内动力,使学生从“被成长”中产生生命自觉,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战胜挫折,最终达到成人成才的目的。

励志教育是以信念教育为导向、以教育激励为手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广义教育。励志教育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的道德教育,励志教育是让学生用自己的意志战胜挫折的赏识教育。

二、主题

“励志、赏识、关注”

励志使人进步,赏识使人自信,关注使人成功,以励志教育来关注与赏识每一位学生。

三、总体思路

“励志是一盏灯,点亮老师,点亮学生,照亮我们农村学校”。 教育就是在我们的孩子心中留下美丽的痕迹。创建励志教育特色就是想把励志这种品质扎根在学生心中。把励志这颗种子,在小学六年当中深深的埋藏在他们的心中,成为他们一辈子都能享用的一种财富。 开展励志教育总的愿景和思路。

两条基本途径来展开励志教育:一条是主题活动的路径。通过阅读励志类的书籍,诵读励志名言名句,聆听励志报告,观看励志电影,还有一些励志实践活动,开展励志文化节,以及开展励志之星的多元评价。

第二条路径是课堂。课堂是孩子们生活的主阵地,把励志这个主题演绎到我们课堂中,从教材中挖掘励志资源。第一个是教材背后的励志人物和励志故事,我们好好的梳理一下语文、数学、品社、体育、科学等课程里面的励志人物、励志故事,应该是非常丰富的,可以选取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人物、故事来开展励志教育。第二个是这门学科本身的教学实践活动,比如说数学课中让学生每日口算练习,天天坚持,这就是一种励志教学活动。再如写字,天天坚持练字,也是一种励志类的实践活动。还有体育、艺术等都可以选择一些项目,让学生学习。英语中有很多的励志名言,如何每节英语课开始用一分种的时间说一句励志名言,一周熟练记住一句就可以,一年下来就能记住四五十句,既培养了励志品质,又提高的英语水平。

沿着这两条线索去挖掘励志资源,孩子们的收获一定是丰富的。通过一系列的励志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拥有坚信、坚强、坚持等励志的核心品质,每门学科的老师都是可以做到的。当然,励志的孩子同样需要具有励志品质的老师来陪养,期望更多的老师从自我做起,每个人成为励志型的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带出励志型的学生。

四、校情分析

学校目前存在以下一些不足:

教师层面:教师职业倦怠明显;多侧重学习层面,关注学习成绩,忽略思想交流,教师的教育德育职责比较缺失。

学生层面:

1.学生人生无规划、无目标。 2.缺少为理想奋斗的信念。 3.生活、学习压抑,幸福感缺失。 4.大部分学生自由散慢,得过且过。 学校层面:

我校师资紧缺,一个教师教着多个班,多门学科,顾及不到学生的德育教育。 家庭教育层面:

农村教育观念落后,家长整体教育程度偏低,对教育认识肤浅,分数至上,重分轻德;疲于生计,荒于对孩子的教育管理,隔代抚养,管教无力或放任自流;缺乏沟通,教育问题简单化,教育目标不明。对孩子的学习不重视,连基本的检查和签字都做不到。 教育背景 当前学校德育工作比较单一化、机械化,特别是农村学校德育工作更是盲目和无序。为了更好地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的精确性、实效性和科学性,创新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鼓励农村学生发奋图强,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

办学理念: 为健康成长服务,为未来幸福奠基

办学目标:德育为先,质量立校;坏境育人,和谐治校 校训:勤奋严谨,厚德博学 校风: 敬业 高效 励志 自强

励志总目标: 志存高远, 品学兼优 励志阶段目标:

初级—— 触动心灵,唤醒励志意识 中级—— 激发自信,形成励志品质 高级—— 强化品质,践行励志行动

第6篇:体育教育训练学概述

体育学是研究体育现象,揭示体育内部和外部规律的一个系统的学科。(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民族传统体育学。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体育教育训练学学科的出现。)

体育教育训练学的概念

一门研究体育领域中体育教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一般规律的学科

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基本任务

通过对体育教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指导如何通过体育活动达到育人和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指导各个运动项目的技战术学习与教学训练过程的组织实施,研究体育教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规律。

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研究对象

纷繁复杂的体育教育训练的现象

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研究内容(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

教学与运动训练的目的、任务、原则、过程、方法与形式、环境、评价、管理,课程、教材与运动训练的内容、教师与学生、教练员与运动员以及教学与训练的关系等等。

体育教育训练学的学科体系

体育教育教学相关学科 运动训练相关学科

一般训练学

项群训练理论

专项训练理论

运动竞赛学

参赛基本理论

体育教育训练学学校体育学 体育教学论 体育课程论 专项教学理论与方法 ——

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

学校体育学

概念: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各级体育教师组织与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所必须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研究对象:学校体育的基本原理。

研究内容: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学校体育的结构、目标与功能、体育课程、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过程与原则、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体育教学评价、课余体育、学校体育管理体制与法规、体育教师等。

管理的机构:主要由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两大系统构成。

学校体育的目标:

1、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

2、传授体育运动、卫生保健、健康生活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素养

3、培养对体育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4、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

5、发展学生的运动才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基本形式:体育教学、课外活动、业余训练

体育教学论是分科教学论的组成部分,是研究说明体育教学的现象、基本因素、本质以及内在规律的一门科学和学科,其研究对象为体育教学现象。研究内容有体育教学中的学生、教师、目标、内容、过程、环境、方法、评价等8大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各种体育健康知识、技能、身体活动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综合性必修课程。

区别:领域和侧重点不同:体育课程规定“教什么”,重点强调学生的学习范围;体育教学是过程或手段,强调教师的行为。

联系: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体育课程目标与体育教学目标、体育课程内容与体育教学内容、体育课程评价与体育教学评价必然发生紧密的联系。

体育课程论是揭示体育课程的基本规律的一门应用性学科.研究对象体育课程现象.研究内容有体育课程目标、体制、开发、内容、设计、实施、标准、评价等8个方面。

运动训练学

概念:是研究运动训练规律及有效组织运动训练活动的行为的科学。是广泛吸纳体育社会科学、体育人文科学和人体运动科学多学科丰富营养的综合性科学。

研究对象:运动训练活动 。

任务: 研究运动训练活动的规律,指导运动训练实践的科学实施

运动训练学理论的主体内容:运动训练的原则、内容、方法、 运动负荷及其安排和组织实施等。 当代运动训练理论发展的主要趋向对我们的研究工作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项群训练理论:

系,实现了训练学理论原有两个层次之间的有机过渡.

专项训练理论:

运动竞赛学:研究内容涉及竞赛原理、体制、管理、方法、运作、计划制定等诸多范畴. 参赛基本理论:对参赛过程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缺乏对成功参赛科学模式的归纳与提炼

鲜明地概括了同一项群不同项目的共同规律, 加强了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联

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科学研究

研究方法在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位置,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往往决定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体育教育训练学的研究主要是思辨性和实证性研究。

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法、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预测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

学科要素: 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研究对象,理论体系; 特有的概念、原理、命题、规律等所构成的严密的逻辑化的知识系统;专门的研究方法

学科形成:在科学发展中不断分化和整合而形成和发展的。一种方式是分解派生,即在已有学科的基础上分解派生出新的学科。第二种是会聚融合,包括学科会聚(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会集在一起,共同解决一些复杂、重大的科学和工程问题)和学科融合(不同学科在某些层面、某些方向上融会结合成为新的交叉学科。)两种模式。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