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产业研究报告

2023-01-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下,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通过报告的方式,用于记录工作内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质的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态农业产业研究报告》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1篇:生态农业产业研究报告

高原某地区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协同发展研究

摘要 基于高原某地区2014—2018年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与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高原某地区近5年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相关指标进行测量,计算出其耦合发展度。通过数据论证发现了该区域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提出现阶段该区域实现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协调发展的对策,即发展农业新生产力、强化信息产业、发展静脉集群产业园区、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等。

关键词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耦合协调度;熵值法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24.022

Research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Industrialization and Industrial Ecologicalization in a Certain Area of the Plateau

WU Jing-qing1,JIN Ai-min2,ZHOU Zhou3 et al

(1.Facult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unming,Yunnan 650031;2. Yunnan C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Kunming,Yunnan 650000;3.Yunnan Xinyi Import and Export Trading Co., Ltd., Kunming,Yunnan 650000)

Key words Ecological industrialization;Industrial ecologicalization;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Entropy method

作者简介

吴景卿(1997—),男,云南曲靖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科学与工程类。*通信作者,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从事废气资源化利用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3-01

产业是人类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产业系统与自然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经济欠发达、自然资源禀赋较好的西部高原地区,如何协调好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问题是发展新时代经济必须面对的挑战。国内目前对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研究仍处于理论阶段,关于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之间的定量指标测定及耦合协调度研究较少。

生态产业化是基于环境承载力,将生态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实现生态资源的保值增值,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其关键在于把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等生态经济优势[1]。生态产业化可分为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直接途径即將优势生态资源禀赋转化为生态产品或服务,通过直接交易获取价值[2];间接途径则是根据区域的自然禀赋、区位优势、历史文化基础等条件发展相对优势的产业,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实现生态资源的增值。产业生态化是对自然规律的服从和尊重[3],根据产业自然生态有机循环机理,在自然系统承载能力内,对特定地域空间内产业系统、自然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进行耦合优化,达到充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破坏,协调自然、社会与经济的持续发展[4]。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的根本目标都是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双赢[5],两者之间协同发展需要将区域生态环境资源与产业布局有机融合,把产业活动纳入生态系统的循环之中,科学布局产业结构,实现产业活动与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

笔者在借鉴其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结合该区域的实际发展情况,根据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性进行指标选取,采用客观赋权的熵值法,对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定量计算,寻找其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为西部高原地区经济实现绿色发展提供决策支撑。

1 区域发展现状

该区域位于西部高原中部,地处昆曼、昆河经济走廊、泛亚国际大通道交汇点,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枢纽,所辖面积461 km2。2011年5月该区域撤县设区,在实现城镇化进程加速的同时,产业结构也不断优化调整,2010—2019年产业结构从7.09∶55.67∶37.24调整为1.22∶40.40∶58.38,服务业占比大幅增大,由“二三一”逐步过渡为“三二一”的发展模式(图1)。

第一产业占比显著下降,农、林、渔、牧产值显著降低,城市化建设侵占农田是第一产业产值降低的主要因素,但也从侧面反映出第一产业链和生产方式较为单一;食品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六大支柱行业占该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9.6%,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的贡献率较大,起到了正向拉动作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体量较小且较为分散,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工业新增力量严重不足;第三产业产值占比显著增长,但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为代表的传统服务业占主导,金融、商务、研发、信息、教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该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缓慢,跨区域合作层次和水平不高,外贸依存度偏低,以花卉、蔬菜、铜铝等资源型产品为主

要的进出口产品,对外开放程度不高。

2 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耦合度模型

2.1 生态产业化指标构建及数据量化

为客观全面地反映高原某地区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发展的耦合关系,该研究借鉴徐静等[5-8]的研究成果,结合高原某地区近年来生态、经济发展状况与数据的可得性,遵循客观明确、科学主导和简便实用等原则进行指标选取,建立可操作性强、数据易于收集和整理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建立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两大子系统,生态产业化指标选取生态农业产业化、生态林业产业化、生态养殖业产业化、生态旅游业产业化、生态环境污染水平、生态产业经济水平6个层面共20个指标(X1~X20),产业生态化指标选取产业化水平、生态环境水平、生态环境压力、生态抗逆能力、生态效率5个层面共17个指标(Y1~Y17)[6],如表1所示。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各项指标数据均来自该地区统计年鉴和政府公开文件。

2.2 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耦合度评价模型的构建方法

2.2.1 熵值法测算指标权重。

主观赋权法由于其依赖专家的经验知识,缺乏说服力;该研究选用客观赋权的熵值法完全根据数据计算以确定各指标权重,避免了客观影响因素,评估结果较为科学可靠[9]。

“熵”是对系统内无序程度的度量,系统内指标的信息熵反映了该指标在评估系统内所起的作用。指标的信息熵越大,则该指标在系统内的所占权重越大。若某项指标的指标值相同,则该指标在评价中不起作用[10]。

以该地区2014—2018年的各项指标数据作为样本,形成初始数据矩阵:Xij=X11…X1nXm1…Xmn

(0≤i≤m,0≤j≤n),式中,m代表测定年度;n代表指标个数;Xij表示第i年第j项评价指标的数值,正常情况下对具体指标贡献率程度与其时序差值成正比。

(1)初始指标数据标准化。由于各指标的量纲存在差异,需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

x′ij=xij-xminxmax-xmin(1)

x′ij=xmax-xijxmax-xmin(2)

对于正向指标,选用公式(1);对于负向指标,选用公式(2)。xij表示第i年第j项评价指标的数值;xmax为第j项指标的最大值;xmin为第j项指标的最小值。

(2)数据标准化处理时出现计算结果为0,需将标准化的初始数据正向擴大0.000 01个单位[11],即

Zij=x′ij+0.000 01(3)

(3)计算第i年第j项指标所占测定年限的比重(Pij),其计算公式如下:

Pij=Zijmi=1Zij(4)

(4)计算指标熵值(Ej)。其计算公式如下:

Ej=-φ×mi=1Pij×lnPij (5)

式中,φ为常数,与选取年份有关,一般取φ=1/lnm。

(5)计算指标j的效应值(Dj),其计算公式如下:

Dj=1-Ej(6)

(6)计算指标j的权重(Wj),其计算公式如下:

Wj=Djnj=1Dj(7)

(7)计算生态产业化指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X=nj=1(Wj×x′ij)(8)

(8)计算产业生态化指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Y=nj=1(Wj×y′ij)(9)

2.2.2 耦合发展度计算。

对上述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指标评价体系中的各项数据进行计算,得出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指数分别记为X、Y。用其计算结果构建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复合系统发展耦合评价模型。耦合度是对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关联程度的度量,参照陈长[8]建立的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耦合模型,计算公式如下:

C=XY/X+Y22k (10)

式中,X为生态产业化指数;Y为产业生态化指数;C为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复合系统耦合度;k为层次系数,该研究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含2个系统,故层次系数取2。

借鉴王成等[12]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该研究的实际情况,将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耦合度划分为4个类型,如表2所示。

耦合度C客观反映出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各子系统间相互作用的程度,难以反映出各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好坏[13],因此采用耦合协调度来评价各子系统之间的发展状态。评价系统间的发展状态需要引入耦合发展度评价模型,耦合协调度D是将耦合度和发展度同时结合起来,综合评价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的耦合发展水平的高低。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耦合协调度类型划分如表3所示,耦合协调度越高,说明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系统的耦合水平越高,二者处于较好的发展阶段,反之说明耦合发展水平越低,系统间反向作用力越明显,其计算方法如下:

D=C×F,F=αX+βY(11)

式中,D为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耦合协调度;C为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复合系统耦合度;X、Y分别为生态产业化指数和产业生态化指数;α和β分别为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系统在综合评价中的系数,在该指标体系中生态产业化与产业化同等重要,故取α=β=0.5[14]。

2.3 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耦合协调模型分析

运用“2.2”方法,对该地区2014—2018年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计算,得出该地区2014—2018年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耦合协调模型,为了直观地反映出其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的时序变化,依据计算结果形成图2~3。

从图2可以看出,5年间该区域生态产业化指数持续攀升,由2014年的0.284 7上升至2018年的0.686 3,该区域生态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其中2014—2015年与2016—2017年增幅较大,分别达到49%和46%。但生态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却缺乏产业功能支撑,生态约束补偿机制尚未完善,生态资源难以实现长期性的保值增值。

从图3可以看出,2014—2018年该地区产业生态化指数在0.434 2~0.505 4,呈“W”型振荡波动,该区域产业生态化建设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生态产业化水平仍处于中等水平,但有长期向好趋势。2011年该地区撤县设区,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使得该区域从农业大县一跃成为城市新区。然而,快速城镇化背后却是由政府主导,产业链和生产方式较为单一的传统型产业,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比重较高,科技研发、金融、商务、信息、教育、旅游等现代产业发展滞后,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根本扭转,生态环境综合质量指数下降、生态环境压力加大[15],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任重道远。

从图4可以看出,2014—2018年该地区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系统耦合度处于协调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上升趋势明显。 自2014年起,该区域积极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理念,通过政策约束,科学规划产业布局,积极修复生态环境,生态产业化发展迅猛并在系统内占优势地位,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之间良性共振耦合,发展方向趋于有序。

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系统耦合协调度处于中度协调阶段,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初具规模,生态环境修复效果明显。耦合协调度虽逐年上升,但仍处于中度协调阶段,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之间尚未实现良性互动,发展模式有待加强。

3 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发展对策

综上所述,2014—2018年西部高原某地区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处于不断优化的中度协调阶段。该地区是西部高原经济发展的中心,其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发展模式对西部高原其他地区有较好的借鉴推广作用,为促进西部高原地区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的发展,该研究提出以下对策。

3.1 调整产业结构

在自然系统承载能力内,耦合优化产业系统、自然系统与社会系统结构[16]。结合该地区独特的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条件,改变以往单一粗放的发展模式[17],将高新技术、新兴农业产业链、都市农业、农业产品电子商务化新商业模式融入农业发展。推动传统工业产业转变为生态工业产业,延长产业链,减少物质和能量消耗、废物的排放,建立实施清洁生产机制,可再生资源替代自然资源,用高新技术解决新型环境污染问题,促进技术进步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生态、环境、能源、经济、系统工程资源化和效益最大化效益。围绕生态修复保护建设,采用“湿地公园”保护的模式,以尊重自然为理念,科学、适度的人为干预,健全流域湿地文化生态旅游要素,抢抓健康养生产业迅猛发展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该区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等优势,發展健康养生度假旅游;积极应对旅游散客时代、休闲时代,培育新型旅游业态,构建集花卉研发、旅游、文化、健康等为一体的健康旅游休闲产业体系。

3.2 优化产业布局

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以信息、大健康、文旅和高原特色农业作为主要产业载体,以产城融合、静脉集群发展为思路,坚持低碳发展理念,合理引导产业聚集,深入挖掘生态资产间共生功能;发挥大学城科研人才资源优势,建设产学研实训基地,全面打造出具有高水平人才、高发展前景的人才聚集地[18],推动科技成果工程化,促进科技和经济双重进步;依托信息产业园区的技术优势,创建产业大数据共享平台,加强产业联动性,实现园区内产品共享、资源循环利用。

3.3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完善生态约束补偿机制

划定区域生态红线,调整生态保护分区,以促进区域生态功能的恢复;通过推动低影响开发在区域生态设计中的运用,控制城市和农村面源,对流域面源污染进行调查,建立分级评估范围,进行区域面源污染防治。从水质达标率、生物多样性、底泥质量、水资源保障能力、湖滨带生态系统完整性、环境管理能力、公众满意度等具体指标建立污染防治评估指标体系;制定考核制度、建立考核体系,加强对企业日常行为的监管,建立有奖有惩的生态补偿激励机制,以确保工业园区环境治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并将环境管理机构责任细化,建立一整套的监管体制,严格地监督生态补偿政策落实情况以及落实力度[19];将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同规划同发展[20],加强历史文化环境管理,在景区内构建现代化设施的同时,充分发掘、保护和发展旅游地的传统特色和历史风貌;加强景区内环境卫生整治,营造优美、舒适、文明、卫生的旅游空间的同时保护景区内的生态环境;规范辖区内餐饮行业的投资建设运营,对餐饮行业的环保资质审批做到“严入严出”,切实保障餐饮行业周边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 杨帅,温铁军.发展生态农业的国际经验及本土试验[J].环境保护,2008,36(15):14-17.

[2] 刘小双,罗胤晨,文传浩.生態产业化理论意蕴及发展模式研究综述[J].经济论坛,2020(3):28-34.

[3] 陈洪波.“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逻辑内涵与实现途径[J].生态经济,2018,34(10):209-213,220.

[4] 汪中华,彭涌,谢仲玮,等.农村贫困地区产业转型的模式选择[J].北方经贸,2011(12):60,74.

[5] 徐静,俞晓敏,张桔,等.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协同发展:“山江湖”综合开发背景下的南昌产业发展新思路[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0,8(5):48-52.

[6] 张文龙,邓伟根.基于PSR模型的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耦合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18):190-194.

[7] 吴俊强,骆华松,陈长瑶,等.云南城市化与产业生态化协调发展研究:基于改进熵值法的协调度评价模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2):138-140,178.

[8] 陈长.省域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协同发展理论、实证:以贵州为例[J].贵州社会科学,2019(8):122-130.

[9] 王丹.陕西省两化融合的影响因素及评估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9.

[10] 袁久和,祁春节.基于熵值法的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动态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22(2):152-157.

[11] 黄鹏,郭闽,兰思仁.福建省土地生态安全AHP法和熵值法动态评价比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3):337-341.

[12] 王成,唐宁.重庆市乡村三生空间功能耦合协调的时空特征与格局演化[J].地理研究,2018,37(6):1100-1114.

[13] 刘婷,邓伟,周渝,等.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城市扩张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人民长江,2020,51(3):42-50.

[14] 张珺,张妍.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耦合协调度测算分析:以湖南省为例[J].生态经济,2020,36(2):122-126,144.

[15] 刘耀彬.江西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动态计量分析[J].资源科学,2008,30(6):829-836.

[16] 易裕元.关于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的研究:基于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理念[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9,44(2):160-162.

[17] 张厚美.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J].资源与人居环境,2018(9):39-41.

[18] 姚长林.渝东南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协同发展[J].现代企业,2018(10):38-39.

[19] 刘加林,周发明,刘辛田,等.生态资本运营机制探讨:基于生态补偿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14):210-213.

[20] 贵州省赤水市人民政府.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有一种模式叫赤水[J].中国生态文明,2019(5):32-33.

作者: 吴景卿 金爱民 周洲 郭隆 郜华萍 李庚

第2篇:长春市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统筹发展研究

摘要:长春市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三次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制约了产业生态化发展、农业耕作方式没有达到产业生态化发展要求等问题。长春市要实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统筹协调发展应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为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提供土壤。

关键词: 长春市;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DOI:10.13784/j.cnki.22-1299/d.2021.02.011

一、长春市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统筹发展的基础

(一)生态基础

生态资源是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统筹发展的基础条件。长春市居北半球中纬度北温带,处于东北亚区域的核心位置,地处欧亚大陆东岸的中国东北平原腹地松辽平原,其主城区位于松辽平原腹地的伊通河台地之上。长春市水资源比较丰富,地表水资源总量为12.90亿立方米,占境内水资源总量的47.9%。长春市土壤共有12个土类、38个亚类、64个土属、190个土种,其形成与分布具有明显的过渡性。长春市黑土地资源十分丰富,并且质量好,黑土层比较厚,同时有机物质的含量很高,理化性能好,排水效果良好,所以,长春市黑土区是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最适宜的地区。同时,长春市还有一大优势,即长春市处于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核心区域,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含油量比其他地区平均高0.3%,蛋白质含量比其他地区平均高0.5%。

(二)产业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长春市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成就稳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一是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处于中下游水平。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也是逐年上升,但从全国范围看,还处于欠发达地区水平,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属于中下游水平,与国内发达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长春市需要改变传统思维,加快步伐,赶超平均水平,尽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尽快找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统筹发展的新路子。二是第三产业发展还有很大空间。长春市三次产业比重从数据来看,一产二产比例相对较大,第三产业比重相对较小。第三产业是最能解决就业压力的产业,同时也是对自然资源消耗最小的产业。这就需要长春市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步伐,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为新一轮东北振兴做出贡献。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三次产业均衡发展,尤其是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解决老百姓就业难问题。

二、长春市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统筹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三次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制约了产业生态化发展

长春市三次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影响了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统筹发展。主要问题是第一产业素质不高,没有实现农业生产的生态化。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二产业是相对来说消耗能源最多的产业,并且极其容易造成资源环境的破坏。二产比重过高不利于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发展。第三产业不够发达,第三产业是绿色无污染产业,是资源节约型产业,是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重点产业,尤其是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是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重中之重,而目前长春市的情况是第三产业不够发达,规模和比重都非常小,没有为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提供广阔的空间。

(二)农业耕作方式不合理,没有达到产业生态化发展要求

长春市农业种植主要以农民各家各户为主,有很多农民没有认识到资源环境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一味追求产量,加大耕作强度,过量使用农药化肥,致使长春市的土地资源质量变差,尤其是一些比较珍贵的黑土地资源,其生產能力也在逐年降低。农药化肥对土地的影响很大,导致土壤的肥力越来越差,一些土地的沙化、盐碱化现象非常明显。

(三)产业园区初步形成,但没有形成关联效应

长春市生态产业园区虽然已经初步建成,但是各个园区的整体功能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园区之间的关联效应、协同合作效应、产业集聚效应还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一些国家级的产业园区都集中在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长春净月开发区,而在其他城区基本没有大规模的产业开发区,这种现象不利于城市的整体协调发展。

三、长春市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统筹发展的对策

(一)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推进长春市工业转型。工业是长春市的重要发展动力,在转型过程中,由大变强,提质发展是关键。要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从而实现绿色发展。要将新技术引入到工业发展当中,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与长春市工业发展相结合,打造长春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工业转型升级当中,科技创新是主要动力,依托原有工业优势,要进一步提升汽车制造、石化、船舶、轨道交通、光电信息等主导优势产业的发展,提升技术含量,由之前的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同时向资本密集型转变。产业链也需要拉长,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同时培养高素质高技术产业工人。加大工业企业节能环保力度,推进循环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淘汰落后产能,推广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形成清洁生产、节能环保的工业体系,实现产业的生态化。二是推进长春市农业转型。农业发展要向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方向迈进。农业一直是长春市的基础和优势,为其他产业提供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要推动农业的科技化和现代化,打造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示范基地,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建立具有影响力的农业行业协会,搭建方便市场、企业和农民对接的平台。实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发展,促进农业产品商业化,农业和工业相互促进,增强产业实力。加快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将高校和科研部门的新技术成果尽快转化成生产力,投入到农业现代化发展当中。打造出自己知名的农产品品牌,打造生态农业特色产品、精加工产品,提升生态农产品在全国的占有率。大量培养农业科技人员,出台相应鼓励政策,让更多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提升农业科技化水平。打造一批高科技生物能源企业,对秸秆进行回收再利用,防止农村秸秆燃烧影响生态环境。三是推进长春市服务业转型。长春市服务业一直是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在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要求之下,长春市服务业必须转型升级,打造现代服务业,做到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结合长春市自身特点,要重点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同时大力推进生活型服务业和消费型服务业。生产型服务业包括信息产业、金融业、物流业等等,要加快推进服务外包,将生产制造业当中适合社会化运作的服务功能剥离出来,实现服务外包,推动服务业和农业、工业的共同发展。生活型服务业和消费型服务业包括生态旅游、文化创意、信息服务等等,这也是今后长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方向。现代服务业是低污染、低消耗的行业,更加有助于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统筹发展。

(二)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传统产业一般存在消耗资源、牺牲环境等发展代价,不仅和生态文明理念相悖,而且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基本上是低附加值的,消耗了大量的生产要素,造成资源环境的严重破坏,这种发展难以为继。战略性新兴产业恰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它是以自主创新能力为基础,能够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资源的低消耗和高产出,并且是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推进长春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之本,尤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来说,更是如此。目前长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和国内先进城市相比还有很大距离,缺乏核心竞争力。推动长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就必须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增加科技研发投入,加大科研力度。同时要与长春市众多的高校、科研院所和研究机构共同合作开发,使研究成果能够迅速转化成生产力。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政府要搭建平台推动企业同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研究机构的对接。二是协调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作为两个重要方面在共同推动着经济的发展。“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要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良性发展。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动力来看,主要是产业集群资源和利益的共享,这样可以发挥市场的作用,利用市场的供求关系,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

长春市自然资源得天独厚,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从长春市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的数据来看,长春市能源生产与消费差额为负,其能源生产量不能满足本市经济发展的能源消费需求,并有进一步增大的趋势。随着长春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资源消耗增加,自然资源对长春市经济增长的约束将日趋明显。因此,长春市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加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通过治理水环境污染增加水资源的可利用量,加强对土地资源的规划与管理,提高耕地资源的质量,最终为长春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自然资源保障 。[1]

产业发展就需要利用资源,经济发展得越快,资源利用量就越大,而资源是有限的,那么就需要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资源如果利用效率低,就会无形中浪费资源,而一般自然资源的形成需要漫长的过程,在没有新的替代品出现的时期,就需要人类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資源高效利用,是指在产出一定的情况下,实现资源投入的最小化,或者是在资源投入一定的前提下,实现产出的最大化,即追求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率最大化。

(四)改善生态环境,为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提供土壤

树立大生态理念。全面启动实施生态长春建设,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真正走出一条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建设,坚持绿色发展,积极推动生态工业建设。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转变生产方式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各类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为载体,积极培育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开展城市、园区、领域、企业等方面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引导企业合理布局、资源集约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在企业、园区、社会各层面,推进循环型生产方式,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实现资源综合利用,能源梯次利用,物质良性循环,经济转型发展,环境最佳保护 。[2]

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加大生态农业建设力度。充分发挥长春市环境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生态集约农业、绿色高效农业和有机高质农业,延伸生态农业产业链,打造生态农产品基地。依靠科技进步,搞好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绿色稻米、畜禽产品加工、玉米大豆深加工、长白山天然食品及矿泉水等特色优势产业,建立食品安全体系,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高附加值产品方向延伸,向规模化、品牌化、效益化方向发展,形成绿色和有机食品产业群,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积极进行生态示范市创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抓手。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长春市应通过改变资源利用结构来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长春市能源消费仍以煤炭为主,煤炭利用效率比石油、天然气低得多。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不仅造成能源利用率低、能耗指数高,而且环境污染严重。因此,不仅要提高石油、液化气及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源生产率,而且还应关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的开发利用,为长春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自然资源保障。

(五)构建生态农业旅游区,推广特色农业

长春市处在中国东北黑土区,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核心区域,有得天独厚的生态农业优势。由于东北特有的气候条件和人文特点,可以很好地把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结合在一起,构建生态农业旅游区,实现产业融合发展。要优化农业的种植结构,时刻把保护生态环境这一目标放在首位。一是建设农业观光园,这是构建循环型农业的重要措施和办法。二是建设民俗风情园。长春市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民俗地域特色,发展农家乐旅游,让更多城里人吃到农家饭感受乡土气息。

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的基础是科学技术。只有以科学技术为支撑,才能发展高效农业。一是公众的环保意识要增强。在发展生态农业方面,不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需要提高环保意识,提升绿色发展观念,增强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尤其是对于生态农业的生产主体农民来说,更应增强生态环保意识,增强绿色发展认知。二是积极打造生态农业知名品牌,塑造品牌形象。长春市应提高绿色农产品质量,打造知名品牌,增强消费者及客户对长春的绿色特色食品的认知度。

先进的科学技术需要先进的科技人员。长春市虽然大学、科研院所很多,每年培养大批的人才,但是很多人才外流,尤其是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引进农业科技人才,大力推广农业先进生产技术。对于传统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政府应加大扶植力度,引进先进设备,进行技术改造。通过税收优惠及政府补贴政策,推进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充分利用龙头企业的先进技术及信息资源,提高当地农业生态化水平。

(六)建设生态工业园

一是完善相关的管理体系。目前,各个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参差不齐,没有形成有效的产业集聚。并且各个企业的环保技术也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政府应该完善相关的管理体系,加大对生态工业园区的技术创新支持力度,企业之间也应该加强彼此的技术交流和依存关系,实现资源的减量化和再利用。二是拓宽资金来源渠道。资金是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基础,直接关系到重点生态园区的规划落实,影响企业进行生态化改造的积极性。足够的资金为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奠定基础,有利于提高企业对物资的回收利用水平。

(七)发展生态旅游业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东北时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长春市应该借助冰雪资源的优势,把生态旅游放在第三产业重中之重的位置上。长春冰雪大世界就是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统筹发展的产物。长春市通过长春冰雪大世界可以吸引大批外地游客,促进生态旅游收入的提升。同時也应整合区域内的旅游资源,打造旅游产业链,让外地游客到长春不仅仅看冰雪大世界,还要把游客留住,拉长在长春旅游的时间,从而加快宾馆、酒店等传统服务业的发展。长春市在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要注重旅游业的生态化开发,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发挥生态优势,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升环境的承载能力,促进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长春市不仅要推进经济的增长,更重要的是推进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即产业结构得到良性调整,生产方式随着技术改造得到转变,工业增长趋向“低物耗、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水资源和能源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所受到的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约束将越来越大,要求长春市经济发展必须走以内涵式增长为主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统筹发展的良性循环,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方面走出一条新路。

参考文献

[1]陈英姿.中国东北地区资源承载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9.

[2]何萍.循环经济在萍乡生态农业中的应用[J].集团经济研究,2006,(11).

[3]纪明辉.美丽吉林实施思路研究[J].环渤海瞭望,2015,(08).

作者简介

胡宁,中共长春市委党校(长春市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吉林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生态经济。

责任编辑 王宝珍

作者:胡宁

第3篇:对贵州省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摘要】生态农业是根据生态学、系统理论和生态经济学原理,通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利用农业生产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按照自然规律发展起来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农业是解决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它实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世界范围内对于能源危机问题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普及和增强,生态农业乃至生态经济也必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而贵州对生态农业产业化有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文将对结合贵州的实际情况,谈谈对贵州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看法。

【关键词】生态农业产业化;概念;优势;劣势

一、生态农业产业化概念

生态农业产业化顾名思义就是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为前提,根据当地的生态区位优势来选择适合的农产品,将此农产品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通过提高农业技术和对产业结构的调整,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换句话讲,生态农业产业化以生态保护为前提,市场需求为导向,本地生态资源为依托,逐步实现生态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

二、贵州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的优势

1.政策优势

“十一五”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明确了贵州要充分利用其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走绿色生态、优势特色、高质高效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在科技的强力支撑下,贵州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全省农业增加值由2001年的274.26亿元提高到2013年的1029.0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1411元增长到2013年的5434元。

2.科技优势

形成一批生态农业技术创新、应用研究、示范推广的人才队伍团队,建立和完善了科技服务体系。共有各级各类科技特派员11474人,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覆盖全省2/3的县市区。建立了茶叶、蓝莓、辣椒、草业等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4个;建设了“贵州农经网”、“贵州省农业科学院12316农业技术咨询服务平台”、省级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等信息服务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

3.环保优势

贵州省是全国贫困大省,工业发展极为缓慢,全省大型工厂寥寥无几,废水、废气和废物的排放量也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很小,对天气和土壤的污染程度低,土壤中所含的农药、化肥等污染物业几乎没有,这就对开展生态农业产业创造了巨大的环保优势。由于人们的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有机食品受到了人们的强烈追捧,贵州省发展绿色生态产业的前景十分广阔,并且南于不需要对环境进行治理,生态产业的成本会很低,这有助于提高市场的竞争能力,也有助于促进贵州省工业产业的发展。

4.环境优势 由于贵州省工业发展缓慢,对环境的破坏较少,自然生态环境相对保存的较为完整,对贵州省开展生态农业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全省森林覆盖率远超全国平均水平,立体性气候和复杂多样的地貌、低纬度高海拔的环境适合农业生态化的发展,这个环境优势是其他各省不曾拥有的。

5.时间节点优势

在新形势下,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将丰富我国农业的转型战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全国来看,日前生态农业产业化主要集中在富有区域特色的清洁食品生产与加工、绿色环保产业、生态观光旅游、废弃物循环利用、生态肥料、可降解膜、生物农药产业化等方面。进入21世纪以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全球的共同响应,可持续农业的地位也得以确立,生态农业作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和一支重要力量,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无论是在规模、速度还是在水平上都有了质的飞跃。

三、贵州省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劣势

1.资金劣势

资金短缺是贵州生态农业建设的一大困难。现今,很多生态农业建设仍然处于建设的初期,财政未能独立,只有依赖国家补贴来支持。可是,国家现时的整体经济实力仍弱,补贴有限,以致很多生态农业建设未能全面地展开,部分项日迟迟未能付于实行。

2.市场劣势

贵州省农村的市场化发展缓慢,农民参与度很低,这和贵州省农村的交通不便利有很大关系,农民忙于生产很难有时间去市场贩卖,乡镇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缓慢,无法将农民与市场相联系,不能给与帮助。所以想要发展生态农业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就必须与市场紧密联系,调整农业生产模式,发展农业经济的市场水平。

四、贵州省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的建议

1.加大对科技和资金的投入

针对贵州省落后的工业化水平,政府需要鼓励企业加大对生态农业的科技和资金的投入,提高生态农业产业的科技水平,加快生态产业的研发速度,尽早的展现在人们面前,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提高贵州省的工业化水平。同时政府应该对建设生态农业化企业进行一定的优惠措施,笼络更多人才为企业提供帮助。同时对相关农民进行生态产业技术培训,努力培养本土技术人才。

2.改变观念,树立生态发展观

贵州省发展落后的关键在于观念的落后,所以在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中必须改变以往观念,对本省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努力改变农民的落后思想,削弱落后观念的不良影响,统一思想,与时俱进,树立符合实际的生态发展观。

3.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贵州省发展生态产业的基础在于环境的巨大优势,所以不管企业为了发展生态产业采取何种措施都不能破坏环境。高度重视环境建设工作,比如加快斜坡改梯田和中低产良田改造工作进度;加快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的进程,加快生态农业水利设施的建设工作等。

五、结束语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会越来越好,食品安全问题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而生态农业产业所种植的绿色无公害食品势必会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所以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潜在价值巨大,但是生态农业产业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困难还很多,我们必须不断研究和分析,才能克服重重网难,将生态产业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余睿,陈诗军,曹明华对贵州发展循环农业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3(05)

[2]吴婕西部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4

作者:熊军

第4篇:生态产业研究计划

一、专题研究

1主体概念

生态产业(ecological industry)的概念定义:生态产业(ecological industry)的内涵外延:生态产业(ecological industry)的历史背景:

2主体背景

生态产业(ecological industry)的发展历史:生态产业(ecological industry)的发展现状:生态产业(ecological industry)的政策背景:

3宏观研究

生态产业(ecological industry)的必然趋势:

生态产业(ecological industry)的整体方向:生态产业(ecological industry)的发展策略:(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第三产业)

4微观研究(案例分析)

二、项目考察

第5篇:农业产业发展报告

农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报告

按照《中共xxx县委办公室x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重大课题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xxx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果蔬产业:全县现有水果种植面积10万亩,盛果面积1.2万亩,产值3600万元。其中:2014年新种植水果2.18万亩,提升改造果林5500亩。蔬菜种植面积10万亩左右,其中:大面蔬菜6万亩,商品蔬菜4万亩,产值8000万元。 核桃产业:全县现有核桃种植面积29万亩,其中2014年新种植5.3万亩。投产面积6万亩,盛果面积3万亩,总产量90万公斤,产值2250万元。

畜牧产业:2014年1-11月,全县畜禽存栏72.15万头(匹、只),出栏88.53万头(匹、只),有各类养殖大户908户,实现畜牧产值5.3亿元。

中药材产业:全县现有各类中药材种植面积约10万亩,其中2014年新种植1.22万亩。目前仅可实现产值1000万元。

竹产业:全县现有筇竹10万余亩、方竹8万亩左右,其中2014年新种植方竹5.97万余亩。能进行采笋的有12万余亩,产值3000万元左右。

二、优势分析

除xxx县具有优越的交通区位和立体气候优势外,县委、县政府根据中央和省、市指导发展“三农”工作的有关会议、文件精神,结合实际,理清了产业发展思路,确定了产业发展目标,并相继出台了《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的实施意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方案》、《xxx县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为广泛、深入、系统地推进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并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将2014年农业产业化发展引导扶持资金500万元纳入财政预算,高规格成立领导组,落实机构、人员,以前所未有的人力、财力投入农业产业化发展。这些优势,为今后一段时期乃至“十三五”发展农业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可谓前景光明,能够大有作为。

三、制约因素

经过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努力,我县农业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发展速度较为缓慢,效益不突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十分困难。

(一)思想认识不够。部分主管部门和乡镇领导对发展农业产业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到位,仍停留在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思维模式上。面对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大环境,如何创新思路,用经济效益可观的产业留住外出务工人员的思考不够,举措不力。

(二)后续管理不善。乡镇涉农站所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力度不够,加之农村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知识文化素质不高,导致对已种植的核桃、水果等农产业管理不到位,产出少,效益低。

(三)农民信心不足。我县农业在经济效益上普遍存在丰产不丰收,加之农业整体基础设施不完善,自然灾害的不可预测,农业保险未全方位推广落实,导致农民发展产业的信心不足。

(四)龙头企业不多。从龙头企业层面看,全县涉农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带动不力;从农民专业合作社层面看,在登记注册的80余户合作社中,半数以上只有一块牌子、一颗章子、一张桌子,是名副其实的“空壳社”。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农户没有建立稳定、合理的利益联结关系,也是制约涉农企业发展壮大、农业丰产不丰收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示范带动不强。我县现有的寸金黄瓜、竹笋、核桃等产业品质较好,但多为散户经营,产品包装、加工、推介、销售等环节薄弱,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品牌效应不强,整体效益还未体现。从当前及今后重点培育的五大产业发展情况看,样板建设滞后,基地规模化、标准化建设程度不高,示范带动效果不明显。

四、对策建议

未来两年,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立足果蔬、核桃、畜牧、中药材、笋用竹这五大特色产业,建园区打基础,不折不扣完成三年行动计划既定的目标任务。“十三五”期间,着力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争取每个特色产业至少形成1个品牌进入国内各大超市,成为xxx县农业产业的响亮名片,最终带动农民增收。到2020年农业总产值达13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以上,确保我县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一)建园区打基础。一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我县农业产业园区已于今年11月启动建设,县农业、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开展好指导、检查、督促等工作,天星镇要做好相应协调服务工作,施工企业要按照项目建设管理有关要求,保证园区建设质量,并于2015年6月前全面建成。通过产业园区这个载体和平台,推动农业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优势产业向园区集聚,并开展新品种的试验和新技术及标准化无公害生产的示范,通过园区的示范和辐射,引导和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二是着力打造十大基地。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按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要求,加快推进产业基地建设,到2016年末,确保建成果蔬、核桃、中药材、笋用竹四大产业生产基地48.8万亩。其中,以高桥、寿山、吉利为核心,打造核桃基地19万亩;以翠华、天星为核心,打造蔬菜基地2000亩;以木杆、吉利为核心,打造魔芋基地1.6万亩;以翠华、悦乐、天星为核心,打造复合水果基地4万亩;以天星、木杆为核心,笋用竹基地9万亩;以木杆为核心,抚育改造筇竹基地6万亩;以寿山、天星、木杆为核心,打造中药材基地9万亩;以天星、木杆为核心,实现生猪养殖基地年出栏生猪10万头;以玉碗、上高桥为核心,实现黄牛养殖基地年出栏黄牛2.5万头;以天星、寿山为核心,农产品加工集散基地年产值达到亿元以上。种植过程中,有关责任部门必须按照标准,严格落实科学技术,在建设过程中,五大产业责任部门、各乡镇要强化责任落实,加大宣传培训指导,引导农民依法、有序、有偿流转土地,充分把撂荒的土地有效利用起来,让建成的基地能连片、有规模、上档次;养殖基地建设必须按照标准化规模化有关要求进行建设。通过这些基地的打造,让全县农业产业化有亮点、有品牌、有效益。

(二)引导利益联结。一是培强农业龙头企业。围绕五大特色产业,由五个责任部门再次分别对相应的涉农企业开展摸底调查,由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召集华曦牧业、木杆竹笋加工企业、云南益康百草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琦鑫黄牛养殖等县内涉农企业召开座谈会,听取他们的发展思路,引导和鼓励原有涉农企业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完善订单农业,实现企业与农户的互动发展,同时及时研究出台涉农企业的扶持政策,创新扶持机制,从行政和政策层面助推涉农企业发展壮大。二是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可以把农民有效组织起来,龙头企业通过跟合作社打交道,签订稳定的购销合同,采取最低收购价、利润返还等方式,并通过合作社为农户提供生产资料、技术、服务,以此带动农民增收。因此要把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县农业局、供销社要加强引导、扶持与服务,通过引导服务促其发展。要规范对合作社的管理,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素质、管理能力和经营水平。三是健全利益联结机制。龙头企业跟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在培强龙头企业和壮大合作社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和推进企业、合作社与农户建立完善的利益联结关系,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努力延长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链条,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2015年,要引导华曦牧业、琦鑫黄牛养殖、木杆竹笋加工企业分别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开展“企业+农户”的产业发展试点。引导云南益康百草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开展“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中药材产业发展试点。2—3年后,逐步推开上述两种利益联结模式。 (三)塑造品牌效应。以当前培育发展的五大产业为核心,“十三五”末,必须打造出水果、蔬菜、核桃、畜牧、中药材、竹笋的品牌,形成我县的6张名片。水果以金坪樱桃为主,蔬菜以寸金黄瓜为主,核桃以核桃仁、核桃油为主,畜牧以牛、羊、乌鸡为主,中药材木本以黄柏和厚朴为主、草本以白芨和黄精为主,竹产业以鲜竹笋深加工和方竹成品竹加工(竹艺术品、竹地板、竹家具、竹纤维衣物等)为主。一是在现有国家标准基础上,制定出从生产到最终加工包装等每一个环节的系列标准,使五大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都纳入标准化管理,形成一套完整的标准规范体系,保证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建立完备的管理网络,生产环节以产业科技推广及管理网络为基础,市场监管环节以质监、工商为基础,通过建立网络、规范管理来强化产业标准化管理。三是延伸产业链,实现加工增值,提升产品的竞争力。通过产品的打造,将产品注册为地理标志商标,提升特色产品的附加值。

(四)完善投入机制。一是用活财政引导资金。500万元的财政引导资金,建议50%用于良种繁育、良法推广、科技培训、农业标准化、疫病防控、示范样板及基地建设等;40%用于“以奖代补”,主要用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业招商引资、农产品市场开拓和品牌创建、规模化养殖补助、“一村一品”创建、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对农业产业化县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在贷款贴息、技术引进与改造、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和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方面给予扶持补助,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信息服务、培训、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给予适当补助,对统一组织开展的招商引资推介和大型农产品专业会展给予补助;10%用于日常工作经费和目标任务奖励资金。由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制定具体奖励补助办法。二是捆绑使用项目资金。把生态环境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扶贫开发、以工代赈等项目资金打捆使用,重点用于果蔬、核桃、竹子等五大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千方百计创造条件,逐步做大产业规模。在项目资金管理上,坚持专人专户专帐管理,严格审计监督,确保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在建的农业产业园区和确定的五大产业基地建设上,农业产业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领导组成员单位在涉及的相关领域须优先整合项目及资金进行支持。三是引导激活社会资金。要开辟新的投入渠道,逐步形成农民积极筹资投劳和流转土地经营权、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资本与技术及经营管理能力等多种要素的多元化投入新机制。待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后,积极引导企业、合作社和农民开展直接受益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谁投入、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探索实现“建、管、用”权责利相统一的投入机制。四是搭建银企融资平台。重点是涉农部门和乡镇要加大我县中小微企业“助保贷”有关业务的宣传力度,引导涉农企业通过“助保贷”途径解决资金困难,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资金支持。

(五)强化服务指导。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对五大特色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困难进行研究。五大产业责任部门要加强对龙头企业生产经营的动态监测,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领导组成员单位直接挂钩联系乡镇、优势产业、联系重点龙头企业制度,定期听取乡镇、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帮助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二是全力落实优惠政策。对投资兴办农业产业化和生产加工基地的龙头企业,在项目审批、土地供应、银行贷款、财政资金扶持、产销对接等方面要给予大力支持,企业登记、立项、环评等纳入联审联办范畴,提供“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投产后达到省、市级龙头企业基本条件的,要积极帮助企业申报增补为省、市级龙头企业。在申报国家、省、市农业产业化项目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优先推荐。对进入园区的农业龙头企业优先进行扶持,在园区实行优先配套基础设施,优先配置生产要素、优先支持科技创新、优先进行财政和项目扶持、优先协调金融支持,实现农业生产要素聚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三是加大主动服务力度。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及五大产业责任部门要主动协调各有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开展信息沟通,主动跟踪服务五大产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形成工作合力,共同解决解决产业和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四是加强科技培训指导。充分发挥农业、林业、畜牧现有的技术力量,同时统筹人社、人开等部门的项目、资金、师资,有针对性向农民开展科技指导和培训,在内容上力求现代化的农业专业培训与农业产业化相适应,注重实效,切实提高农民素质。五是全方位宣传报道。县新闻中心要充分借助“一网两刊一台一报两微”平台,适时挖掘在产业发展中的一些好的做法、特色亮点,把宣传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工作重点,形成全社会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良好氛围和局面。

(六)严格考评考核。继续将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纳入县委、县政府的年度考评,考核分值随工作任务的增加逐年加大;对农业产业工作组织不力、推诿扯皮、产业发展失败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对任内高质量完成农业产业化目标任务的,优先推荐提拔使用。 相关信息

乡镇农业观光旅游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都市人追求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意识愈来愈浓。我乡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实施“旅游兴乡”战略。随着以农业休闲为核心的旅游产业的成功运作,我乡旅游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引起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

一、旅游现状

2006年,我乡开始实施“旅游兴乡”战略,几年来,通过内部挖潜和招商引资,使旅游业发展迅速,已成××支柱产业之一,初步形成了“浏河人家”,“浏阳河第一湾”,“湘东第一洞”等带有农业休闲气息的旅游品牌。目前,共有以“浏河人家”为品牌的农家休闲山庄56家,每日可接待游客4000多人,日营业额可达2万多元,安置当地农村劳动力近400人,并有效地促进了种养业和招商引资地发展。

二、存在不足 ××农家休闲发展到今天,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也存在一定不足,表现为客源不稳定,外地游客少,经营方式单一等。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没有形成特色,不论是老式土砖瓦房,还是红砖楼房,都没有经过造型,没有农家特色,缺乏景区建筑风格。没有菜园、果园、花园、池塘等,不象农家,而象农村的都市,游客来过、吃过、玩过、住过以后,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不知什么是真正的“农家乐”。

2、服务质量不高。由于配套设施跟不上,服务项目单一,不能为游客提供娱乐休闲、健身运动、商务会议等方面的服务。大多数来农家休闲的游客主要停留在吃一餐饭,打一阵牌。同时,大多服务人员受文化、素质、涵养、见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且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导致在形象礼仪、经营理念、创新意识、服务水平等方面存在缺陷。

3、缺乏统一规划。大多农家休闲项目是当地群众利用自有的住屋,自发兴办的,都没有进行统一规划,随意性较大。加上政府投入小,部门介入少,调控乏力,对农家乐的数量控制、质量把关、地域分布、配套功能设施、层次类型、宣传筹划等没有一个整体规划,难以形成规模品牌,产生整体效应。

4、相关服务缺乏。一是缺乏交通工具,沿线没有公共汽车,附近也没有出租车,游客文 秘 家 园乘车不方便,游客有急事需到浏阳租车,耗时费力,极不方便。二是缺乏医疗条件,游客身体偶有不适,求医、购药困难,健康缺乏保障。三是居住条件不优。多数农家乐饮食卫生、环境卫生、厕所卫生、居住条件都存在较大差距,

三、发展优势

我乡位于风景秀丽的浏阳河中上游 ,面积256.8平方公里, 人口3.5万,距离浏阳市区22公里,现有森林26万亩,其中国家生态效益林8万亩,森林覆盖率80%以上,绿化率90%以上,境内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境内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揭开她迷人的面纱,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有湘东第一溶洞—古风洞、浏阳河第一湾漂流、浏阳湖等蓍名的旅游景点,还有“地下迷宫”空岗山,峭壁千仞的天岩寨等尚待开发的景点,今年年底,双江电站将建成蓄水,形成“浏阳河第一湖”的美景。不久,华南虎将放归××,将使××闻名海内外,极大的促进××发展,除自然景观外,××人文景观也非常丰富,有李志民、张凯和叶子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也有江大仙人庙等道教文化色彩浓厚的传统庙观。近年来,我乡不断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无公害蔬菜、绿色水果、栀子花、黑山羊、科学试验田等产业已具规模,并初步形成了农业产业观光带。游客来到××,浏阳河沿岸风光和风味独特的浏阳河农家休闲可以怡情,可以忘情,让人留连忘返。

四、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加大对我乡农业旅游的投入,实现“旅游兴乡”。

(二)工作目标

1、我乡将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速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进程,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农业生产的观赏性,合理规划,形成农业观光带,同时加大对农业观光带配套设施的投入,由政府对“浏河人家”农家休闲品牌统一规划设计,重新定位,实现农业观光游与农家休闲共同开发,让旅游与农业齐头并进,比翼双飞。

2、招商引资4—5千万元,对我乡两个较大的旅游项目“古风山庄”,“天人绿谷”进行“二次开发”,将它们建成集农业观光,民俗体验,娱乐休闲,商务会议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旅游服务项目。

3、双江电站建成后,招商引资2—4千万元,利用电站库区近郊,交通方便的优势,将双江电站库区建成我市最大的“水上乐园”,为都市休闲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将双江水上乐园与浏阳河第一漂联合,丰富浏阳河第一漂的内涵,对大溪河和小溪河沿线进行全方位立体开发。

4、借助世界濒危种—华南虎即将落户我乡这一全世瞩目事件,以及长沙引水工程即将启动,进一步向外推介“绿色××、生态××、清新××”。以此为核心,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打造“××农业休闲观光区”,使××农业观光旅游融入浏阳市域经济,服务“长株潭”。

五、工作措施

(一)政府组织,统一规划

为全面推进我乡旅游开发,由乡政府出面组织,为旅游开发创造条件、营造环境、牵头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在发展思想观念方面做好对群众的引导工作的同时,对旅游项目,政府主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规划,明确重点;二是建立规范,明确要求;三是适当投资,建好基础;四是抓好宣传,开发市场。

由市领导牵头,会集旅游、国土、规划、建设、农业等相关职能部门,按照打造“××旅游区”发展模式,对我乡旅游项目的规范、设计、管理、分布、档次进行统一规划,力求布局科学合理,整体呈现农家特色。农业观光带与农家休闲要整体开发,小型农家休闲按照笼中有禽,栏中有畜,塘中有鱼,园中有菜的庭院经济进行布置,中、大型农业休闲项目可以考虑采用庄园开发的模式进行整体布置。

(二)加强管理,提升质量

制定农业观光旅游项目管理细则,定期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整顿、检查、验收,对农业观光旅游项目符合要求方准挂牌营业,达不到要求的予以整改。对新办的要求经过相关职能部门验收、审批后方能挂牌营业。

为加强协作,形成优势互补,由政府牵头,成立××农业观光旅游协会,让旅游景点、公司、种养专业户与休闲农庄建立联系网,加快我乡其它产业与旅游相结合的进度。为做好接待,加强对外联络,更好的推介××旅游,以村为单位成立接待中心,负责对外来信来访,协调处理有关事项,以便改进服务,让游客满意。 对挂牌营业的,制订行业标准,开展“星级评比授牌”和“共产党员示范岗”等活动,促使经营者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对外公布举报电话,对违章经营者进行处理打击。

(三)加大宣传,打造品牌

一是在农家乐外界环境做文章,通过建立“农家展览馆”、“土特产专卖店”,在浏阳市区,杨高、荷石公路入口,浏永公路设立大型广告宣传牌。二是建筑设计凸显农家特色,或装饰农家特色建筑等多种形式来营造浓厚的农家特色文化,让人一入××就觉得有农家味。二是与旅行社联姻,依托浏阳旅游资源,打造 “××农家乐一日游”精品路线。三是定期开展策划活动,在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策划的同时,政府将定期组织新闻记者、旅行社到××考察,帮我乡从游客的角度发现卖点,进行策划。四是利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辅之以广告和专题活动的策划运作,扩大去我乡农农业观光旅游的知名度,把××农家乐打造为知名休闲品牌。

要搞好我乡农业观光旅游开发,当前工作千头万绪,首先是做好制定实施细则和加大对基 础设施的投入,当前工作困难重重,最困难的是缺少人才与资金,因此,要加快发展,我们在

自力更生,克服困难的同时,请求上级在政策和经费方面给予我们更大的支持。

二、老君山景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优势和潜力 老君山景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具有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 条件和基础。

1、资源丰富。老君山景区作为著名的道教圣地,国家级4A景区之一,溪流、泉水、山岭、森林以及古遗址,都是我们可以开发的资源,加之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旅游业,众多的农家宾馆等,也是可以利用的资源。

2、条件较好。经过多年建设,老君山景区广大农村交通、供电、供水、卫生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尤其是生态文明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交通条件明显改观、农家宾馆建设方兴未艾,荒山绿化、滩涂绿化、通道绿化、村庄院落绿化的成果都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创造了良好条件。具备了客源充足、资源丰富、条件较好的优势,只要充分利用、科学规划、合理开发,老君山景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一定会尽快起步,并且由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成为农业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关于发展老君山景区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建议

(一)发展思路

我根据对全区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粗浅认识,初步提出发展的思路和目标是:以打造尧文化旅游观光农业为核心,以生态农业、田园风光、民情风俗、历史古迹和人文文化为主线,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重点发展并形成“农业观光游”、“休闲度假游”、“民俗文化游”和“自然生态游”四种模式,通过整合优势资源、打造旅游精品、扩大对外营销,使老君山景区旅游观光农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工作重点

1、加强组织协调。加快观光旅游农业发展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建议政府成立观光旅游农业发展领导组,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整合资源,密切配合,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老君山景区,挂牌为老君山景区农业旅游办,协调全区农业旅游工作。同时引导组建县级观光旅游农业协会,组织实施全区农业旅游开发工作。

2、建立资金机制。当前农业旅游开发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仅靠单一企业,难以全面完成。因此,在建设中要广开资金投入门路,加大投融资力度,实行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要政府投入、企业投入、群众投入相结合,激发企业建设的积极性,解决农业旅游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

3、完善配套设施。旅游观光农业是农业生产、农事活动、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新兴产业,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行业,要搞好基础性配套工作,为农业旅游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要加快各景点绿化、卫生等配套设施建设,给游客创造方便、快捷、舒适的旅游条件。

4、开发旅游产品。产品是旅游业的基础,特色是旅游业的生命。结合观光旅游积极开发特色农副产品、民间小手工制品、民间风味小吃。起步阶段要把开发特色餐饮作为重点,除传统的烩面、羊汤外,要开发现宰现做的鸡、甲鱼、涝河鱼等。要依托当地民风民俗,聘请能工巧匠制作销售有乡土气息的纪念品,如根雕、奇石、花木盆景、草竹编织、绿色农产品等,达到既可为旅游者提供参观制作全程技艺的景点,又可购买旅游纪念品,增加经济效益,形成资源共享互用。

5、加大宣传营销。宣传开发是打造旅游品牌的关键。要善于包装。要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宣传促销机制,综合利用多种渠道,继续办好乡村风情桃花会,还要根据发展情况举办荷花会等节庆活动,大力宣传我区的观光旅游农业,扩大我区观光农业的知名度。

四、政府要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提供保障

老君山景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区委、区政府已经把它列为全区加快发展的优势产业,我认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还应该与以下工作有机结合:

1、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要让城里人到了农村,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在确定新农村建设推进村时,要把具有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优势的村作为重点。

2、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与农业调产工作相结合。在农业调产工作中,要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的需要,有意识的将相同的作物连片规模发展,形成壮观的场面,如千亩辣椒、十里桃花,万亩牡丹、千亩鱼塘,甚至更大规模。

3、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加强农村基础建设相结合。凡是区里规划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重点村,交通、供电、水利、卫生、环保、林业等部门都应该在项目安排和资金投入上给予倾斜。

4、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为了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一味追求排房、楼房,而要营建富有地方特色、乡土气息的农家小院,透发一种依山傍水、鸡鸣狗叫、炊烟袅袅的诗情画意,尤其在绿化上,要克服除了杨树就是松柏的单一树种结构,做到乔灌结合、速生林与景观树结合,四季常青,三季有花。

5、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传承传统文化相结合,要保护名宅名院、名木古树,建设农耕博物馆,让年青人更多的了解传统农业、农具和农民生活方式。

6、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既要以本地村民为主,又要吸引外来投资,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城里人、外地人来创业开发。

7、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相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既可以促进农业调产、增加农民收入,又能改善生态环境,推进新农村建设,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支持、强化服务、加强指导,而不能借管理之名吃拿卡要,阻碍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发展。

第6篇:发展农业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发展农业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建设

可行性研究报告

建设单位:中鼎大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农科院

中国生态有机门户网 编制日期:二О一一年十月

第一章

总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建设规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建设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项目总投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资金筹措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投资使用计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7建设期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8项目效益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9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0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结论与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项目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1项目建设是拉动区域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的需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2.2.2项目建设是增强辐射带动,促进农民群众增收的需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2.2.3项目建设是提高现代农业水平、促进产业调整的需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2.2.4项目建设是实现城乡统筹、保障食品安全供应的需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

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建设单位名称、性质、及法人代表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建设单位名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单位性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3法人代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4法人代表简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单位发展简介、主要业务范围和业务能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人员及其构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主要资质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产业链建设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1 产业链建设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2关联单位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资产与财务状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

市场需求分析与预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肉牛产业生产现状及市场预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粮食及原料种植产业生产现状及市场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粮食加工产业生产现状及市场预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其他产业生产现状及市场预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

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选址原则与选址说明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项目建设总用地规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建设地点的自然条件、资源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5.3.1自然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2资源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3交通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4社会经济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5水电供给及通讯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 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1项目建设单位具备基础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2国家政策支持产业链建设发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3项目建设符合当地农业发展规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六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建设规模确定的原则和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建设规模和任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3产品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七章

项目技术方案与设备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工艺技术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1建设项目工艺技术选择的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2 技术措施来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3产业技术方案及规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设备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八章

项目建设方案与建设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2项目建设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3项目建设总体思路、总体规划布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4建设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4.1项目建设性质及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4.2土建工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4.3农户培训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5设备选型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5.1 项目购置设备及仪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5.2 现有的设备仪器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九章

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1环境保护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1.1环境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1.2污染因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1.3处理方案及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2安全生产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章 组织管理与实施进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1项目实施组织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1.1项目建设组织机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1.2项目建设管理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1.3工程招标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2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2.1人员编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2.2人员配置和培训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2.3运行管理机制方案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2.4运行经费的解决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3项目实施进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3.1实施年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3.2进度安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估算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投资构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3投资估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4资金来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二章

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经济效益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1分析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2销售收入和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3生产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4财务效益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5不确定性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社会效益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1提高了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2增强生产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农村农民增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3生态效益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十三章

结论和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项目建设符合产业政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建设单位具有产业基础,产品市场具有一定空间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项目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良好错误!未定义书签。 13.4问题和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第7篇: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是立足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农村经济社会实际所做出的现实选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xxxx年工作要点安排,为进一步了解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县人大常委会成立调研组深入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开展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凌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主要包括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以及种养

大户等。截止xxxx年x月,全县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xx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x家,即浪伏茶叶公司;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x家,即宏鑫茶叶公司;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xx家,其中茶叶企业x家,缫丝企业x家,中药材企业x家,木材加工企业x家,油茶加工企业x家。有农民专业合作社xxx家。其中种植类xx家(茶叶xx家,中草药xx家,果蔬xx家,桑蚕x家,烟叶x家,油茶x家,其他种植x家);养殖类xx家(养牛x家,养猪xx家,养羊x家,养鸡xx家,养鱼x家,其他养殖x家);农机服务类x家;其它xx家。有家庭农场xx家。其中泗城镇x家、下甲镇x家、逻楼镇x家,加尤镇x家、玉洪乡x家。有“一乡一业”乡镇x个,即加尤镇获得市级“一乡一业”(茶叶)称号。有“一村一品”专业村x个,其中,获国家级“一村一品”称号x个,一个是沙里乡浪伏村(茶叶专业),一个是加尤镇百陇村(茶叶专业),市级“一

村一品”称号x个,一个是下甲镇平怀村(桑蚕专业),一个是玉洪乡那力村(茶叶专业)。有区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x个(茶叶专业)。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固定资产总值 万元,经营总收入预计 万元,带动农户xxxxx多户。

二、农业产业发展情况

(一)茶叶产业。全县现有茶园面积万亩,其中无公害茶园面积万亩,有机茶面积万亩, 通过有机转换认证茶园面积万亩;有茶叶加工企业xx家。茶叶是我县“衣食万户”的大产业,全县x个乡(镇)共有万户x万余人涉及种茶、制茶、售茶,茶叶产业对推进我县小康社会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据统计, xxxx年x-x月份全县干茶产量达xxxx吨,比上年同期增长%;产值xxxxx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茶农人均收入xxxx元,茶农户均收入xxxxx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二)桑蚕产业。全县桑园总面积万亩,其中实际投产桑园万亩,xxxx年新种桑园万亩。x-x月份全县已发蚕种

xxxxx张,销售鲜茧担,同比增长%;产值万元(均价xxxx元/担),同比增长%;覆盖带动群众xxxx户xxxxx人,户均收入万元,人均收入xxxx元,其中覆盖带动贫困户xxxx户xxxx人。

(三)油茶产业。我县油茶总面积万亩(其中产前期万亩、初产期万亩、盛产期万亩、衰产期万亩、新造林地万亩),约占全市油茶总面积的%,位居全市第二。xxxx年全县产油茶生果xxxxx吨,干籽xxxx吨,年产毛油xxxx吨,产值亿元(含毛油、茶麸及油茶精炼油等附加值),带动贫困户脱贫xxx户,贫困户户均油茶收入达xxxx元/户。xxxx年完成新种油茶xxxx亩和油茶低产改造x万亩,受益群众xxx户xxxx?人,油农户均增收xxxxx元。

(四)烤烟产业。我县烤烟生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烟农增收、财政增长为目标,采取“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政策推动、科技带动、资金扶持、全面提升”等综合措施,扎实抓好全县烤

烟生产工作。今年全县完成烤烟种植面积xxxx亩,占县计划任务xxxx亩的xx%,占市计划任务xxxx亩的xxx%,其中其中田烟xxxx亩,地烟xxx亩。目前已处于烟叶收购阶段,截止日前,全县已收购烟叶担,收购金额万元,均价元/斤,上等烟比例%。

(五)养殖产业。一是种草养畜工作加快发展。在稳定发展生猪生产的同时,不断推动全县草食动物规模化养殖发展,今年新增牧草种植xxxx亩,新增年出栏肉牛xx头以上规模养殖场(小区)xx个,配套养殖肉牛xxx头;新增年出栏肉羊xxx只以上规模养殖场(小区)x个,配套养殖山羊xxxx头;兔业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目前配套养殖肉兔万只。二是林下养殖加快发展。积极引导组织实施林下养殖,朝里乡连群养禽、玉洪乡运浩凌云乌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等林下养殖示范小区,发挥了引领和带动作用。累计完成“百林”鸡规模养殖户xx户,配套养殖肉鸡万羽,今年以来全县出栏鸡万羽。

三是特色养殖业持续发展。在抓好生猪、肉牛、肉禽支柱产业外,重点发展凌云乌鸡、豚狸等特色养殖。全县豚狸规模化养殖xx户配套养殖万只,目前存栏万只。凌云乌鸡规模养殖示范户xx户共养殖万羽,正在申报“凌云乌鸡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四是生猪生产稳步发展。积极引导生猪规模养殖,全县共有xxx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xx个,上半年出栏肉猪万头。

(六)水果产业。我县围绕牛心李、火龙果、芒果等项目,以市场为主导,促水果产业提档升级。现我县有水果面积万亩,其中牛心李万亩,柑橘万亩,芒果万亩,桃果万亩,其他水果万亩。挂果面积万亩,全县xxxx多户万人参与水果种植。xxxx年水果总产量xxxx余吨,产值xxxx万元,果农户均收入xxxx元,人均收入xxxx元。xxxx年完成水果种植面积xxxx亩,其中,芒果xxxx亩,柑桔xxx亩,毛葡萄xx亩,李果xxx亩,百香果xxx亩,大青枣xxx亩,枇杷xxx

亩,猕猴桃xxx亩;新引进种植珍珠李xx亩、红心蜜柚xx亩、沃柑试种xx亩。

(七)中草药。目前,我县中草药种植总面积已达万亩。其中,其中,田七xxxx亩,葛根xxxx亩,鸡骨草xxxx亩,三叶青xxxx亩,板蓝根xxxx亩,其他中药材xxxx亩。xxxx年新种田七xxx亩,牛大力xxx亩。

三、工作开展情况

(一) 做大产业规模。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要求, 强抓优势产业基地建设,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推进优质粮、水果、烤烟、茶叶、中药材等优势产业的发展,总规模达 xx 万亩。其中: 粮食种植万亩,水果面积万亩,烤烟万亩,茶园面积万亩,桑园面积万亩,其他万亩。 全县通过加大指导、扶持、服务等办法,培育、发展了一批综合经济实力强、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经济组织。

(二)壮大龙头企业规模实力,增强辐射带动能力。通过加强政银企合作,

加大信贷资金投入,强化产学研联合,不断提升龙头企业实力,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在xxxx年原有xx家龙头企业的基本上,今年上半年,我县又有凌春茶叶公司和绿贵茶叶公司x家企业申报市级龙头企业,正等候上级审批。目前,xx 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固定资产 亿元,预计销售收入亿元,直接带动农户xxxx户,辐射带动周边农户xxxx户。

(三) 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合作社的发展和建设,至xxxx年底,全县仅有合作社xx家,xxxx年后,合作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中xxxx年注册xx家,xxxx年注册xx家,xxxx年x-x月注册xx家。截止xxxx年x月,全县有农民专业合作社xxx家,注册资金 x亿元,成员人数达xxxx人。今年上半年,我县向自治区推荐x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自治区级示范社,目前,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已经公示,如无异议,将产生区级示范社。目前,我县正在审核《凌云县农民

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评定办法》,拟通过评比合格社、示范社,奖励合格社、示范社,从而带动更多的合作社发挥作用。

(四)大力打造“一乡一业”专业乡镇和“一村一品”专业村。xxxx年,县委、县人民政府以凌办发xxxxxx号印发了《凌云县“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xxxx-xxxx》,凌云县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获得了较快发展。全县根据本地资源禀赋,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整合各类新农村建设资金、各类扶贫资金、各类涉农资金和项目资金,加大投入发展“一村一品” ,逐步形成农民投入为主、政府支持为辅、工商资本、民间资本、信贷资金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新机制。通过强龙头、促合作、带基地,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逐步形成了以点带村、多村连片、特色明显的一村一品发展格局。今年上半年,我们推荐百陇村为国家级“一村一品”茶叶类专业村。今年x月份,国家农业部正式行文,我县加尤镇百陇村获国家第六批

“一村一品”茶叶专业示范村称号。目前,还有xx个村基本达到“一村一品”评定标准,待到时机成熟即可向上级申报。

(五)大力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新型职业农民。在家庭农场方面,凌云县起步比较晚。前年,全县仅有x个家庭农场,去年新增x家,今年x-x月,家庭农场发展较慢,仅有x家注册开场,全县家庭农场总数也才有xx家。同时,我县大力培育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力争培育一批适应新时期农村的新型职业农民。

(六)加快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去年,凌云县依托茶叶产业,成功创建区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成为百色市第二个区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目前,我县正依托桑蚕产业和水果产业,再建设x个县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和x个乡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相关工作正在推进中。

(七)发展电子商务,努力拓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产品的市场渠道。去

年,电子商务在凌云正式起步。今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工作,县委书记、县长分别担任电子商务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大力推动凌云电子商务的发展。到目前止,全县组织各类农业产业化经组织人员培训x期xxx人/次。目前,已有xx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开通了网上商店,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龙头企业数量少,带动农户能力弱;二是龙头企业规模小。xxxx年,xx家龙头企业缴税万元,平均每家纳税万元。三是企业开拓市场的能力有限。比如油茶加工的x家企业,已低于市级龙头企业的标准,县人民政府已向市里报告,拟予摘牌;四是企业精深加工不足,产业链条短;五是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没有形成统一的利益链;六是合作社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能力不强;七是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生产经营能力较低;八是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滞后;九是科技支撑力弱;

十是农机化水平不高。

五、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建议

(一)利用《凌云县“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xxxx-xxxx》,加快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

(二)进一步加大培育扶持力度,做好国家级、区级和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申报认定工作。力争实现培育一批、发展一批、引进一批骨干重点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集群。

(三)加强宣传引导、强化指导扶持服务,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抓好的示范社建设。

(四)加快推进品牌战略。大力宣传商标富农、品牌兴农的成功典型,全面提升农产品创牌意识。引导企业、合作社围绕传统名优农产品争创名牌。支持鼓励经营主体全面实施品牌战略。

(五)加快土地确权进度,推动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通过强化宣传引导和示范带动,引

导农民与龙头企业联结,形成利益共同体,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加快土地流转,促进连片开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规模效益。

第8篇:农业产业化模式研究 引言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粮食连续两年大幅度增产,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农民收入增长较快,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重大成果,社会事业发展较快。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对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但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按照党的十七大的战略部署,始终把三农问题放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大流通的矛盾_引,一直未能彻底解决。解决好一家一户分散的小生产与逐渐扩大的市场之间的矛盾,使农户的分散经营与社会化大市场衔接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就必须采取合适的农业产业化模式。

一、农业产业化的理论基础

(一)基本概念

农业产业化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将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改造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农业、农村经济,使之和市场接轨;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

(二)特征

1.市场化。市场化是指资源配置、生产要素组合、生产资料和产品购销市场化。由市场机制配置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需的资金、技术、人才、劳力、土地资源、设备等生产要素,不是靠计划分配获得;靠市场机制来配置农业产业化各生产、加工、流通环节所需的生产资料、社会化服务、相关产业的发展;通过市场来销售产品,国家和政府不包销、不分配。

2.区域化。区域化是指农副产品生产区域化、基地化。农副产品生产要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相对集中,形成比较稳定的生产基地。

3专业化。专业化是指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专业化。产加销、贸丁农一体化要求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服务等环节的专业化。发达的农业产业化是在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环节的高度专业化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基础上产生的。

4.规模化。生产经营规模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特征之一。形不成一定的规模,就无法构成一个产业;生产基地或加工企业要具备相当的规模,才能达到产业化的标准。

5.企业化。企业化是指生产经营管理企业化。农业产业化的生产、加工、经营各环节,加强了组织管理、计划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一系列的管理与经济核算、成本核算。

6.一体化。一体化是指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其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建立在各生产经营环节专业化生产的基础上,是一种调节各参与主体利益关系的经济利益机制和运行机制,是衡量农业产业化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7.社会化。社会化是服务体系的社会化。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建立社会化的服务体系,为其产前、产中、产后提供全程服务。

8.效益最大化。效益最大化是追求产业化经营中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的经济效益最大化,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衡量农业产业化成败的重要依据。

(三)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内容

1.农业专业化和集中化。农业专业化和集中化包括农业企业专业化、农艺过程专业化和农业地区专业化三个方面。农业企业专业化是指农业企业之间实行明显的社会分工,摆脱“小而全”的生产结构,生产项目由多到少,形成生产规模化;农艺过程专业化是指将生产某一种农产品的全部作业过程分解为若干个阶段,分别由不同的专业化的企业来完成;农业地区专业化又称农业生产区域化,是指农业生产在较大的地区比较集中地生产“特色农产品”。

2.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是指农业企业集团内部、农业企业之间以及农业企业与非农业企业之间,通过某种经济约束或协议,将农业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纳入同一个经营体内,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占,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3.服务社会化。服务社会化是是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一条龙”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产销形势、政府政策、市场动向、生产技术等问题及时准确地向农户提出意见和建议。

4.利益分配机制合理化。利益分配机制合理化是通过农工商一体化经营,使农户也分享到农产品在加工、流通过程中增值的平均利润,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本质需求。

二、农业产业化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农业产业化现状

1.整体跟进,中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整体跟进,中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提高。据2002年底对农业产业化模式的统计,全国有各类产业化组织总数是94 000个,比2000年增长了41.6%,同时中西部地区涌现了一批如九山游子、双汇、蒙牛等一大批品牌企业,极大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产业化领域拓宽,龙头组织结构合理。农业产业化的领域拓宽,其不仅局限在农、林、牧、副、渔五业,而且还拓宽到服务业。各类产业化组织中,龙头组织结构合理,搭配得当:种植类占44.8%,畜牧业占24.I%,水产化组织占8.2%,林特产业占10.4%,其他类型占12.5%。

3.完善了产业化发展动力机制,企业和农户之间建立了合理的利益连接机制。目前,全国各类产业化组织与农户的连接方式中,合同方式占51.9%,合作方式占12.6%,股份合作方式占13.3%,其他方式占22.2%。合同、合作、股份方式三种比较稳定的利益连接方式所占的比例达77.8%。

4.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机制,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在产业化发展中,通过优化资本结构,采取兼并联合、股份改造等多种方式进行改制,不断增强自身的活力,取得了很好的效益。2002年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数达到720多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30.5%,比2000年增长了5个百分点,平均每一个农户增收1 000元,比2000年增加了100元左右。

(二)农业产业化存在问题

农业产业化发展中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发展水平低,规模小,竞争力不强,是其具体体现。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覆盖面仅720多万户,不足全国的1/3;农产品加工产值在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低,仅在40%~50%之间,而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了90%左右。龙头企业规模小,全国4.2万个龙头企业中,销售收人亿元以上的企业仅占4.7%。市场竞争力不强主要体现在开发品种和农业装备水平上。美国开发品种有300多个,而我们国家才100多个;而农业装备水平有80%是处于20世纪80年代世界平均水平,15%达到20世纪90年代世界水平,只有5%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利益连接机制是产业化经营的机制,但农户作为独立的主体,很多地方还停留在买断过程中,价格、质量等时刻影响利益连接的紧密度和双方的行为。其中,扶持政策不到位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突出问题。

三、农业产业化的制约因素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对全国农村贫困标准、人口规模和人口比重的调查结果见下表。从表中可看出,受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农业生产投资逐年加大。虽然农产品价格有所上升,但农民受益远远赶不上物

价上涨速度,其实际收益相对反而降低。小农经济收支比下降,绝对贫困比重、低收入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说明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已不利于农业的再发展,农业生产效率低。

(二)“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实际结合不紧密”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1.农业科研机构、农业院校的科学研究与农业生产结合不够密切。农业科研部门、高校的科学研究脱离或偏离农业生产实际的需要,不能很好地处理应用科学与生产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造成了其科研成果不能尽快转化为生产力,转化周期长,利用率低。

2.农民对农业科技的认识不够,农业科技含量低。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科技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根本要素。但农民科技素质不高,管理水平低下,造成农业经济科技含量低,经济效益不明显。

四、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途径

1.深化认识。农业产业化是进行专业化商品生产的基础,在生产基地—加工基地一销售基地一消费基地的基地链条中起着决定作用。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一本质,才能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妥善处理其发展过程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2.区域化布局。区域化布局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农产品结构调整,逐步形成与资源特点相适应的区域经济格局。发挥地域优势,突出特色产品,因地制宜,实行连片开发,确定种养方向和生产规模,将一家一户的分散种养,联合成千家万户的规模经营,才能创造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提高区域整体效益。

3集约化生产。集约化生产是农业生产单位根据区域化的要求,改变传统的小而全的生产模式,集中发展某一种农业产品或产业,主攻相关技术,建立“龙头”企业,形成“一条龙”生产,形成系列化经营格局,获得最佳经济效益。通过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可促使其向集约化方面发展。

4.规模化发展。规模化发展是农业产业化的本质要求。实行规模化经营,可大规模运用农业生产技术,促进农业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5.社会化服务。农业产业化离不开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保证。社会化服务为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包括技术、资金、信息、管理、生产资料供应以及农产品加工、销售等各项服务。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社会化服务工作,要加强领导,搞好宏观引导,切实同绕生产基地建设搞好社会化服务工作。

6.科学化管理。科学化管理要强化科技意识,引导广大农民走科技兴农的路子,不断增强科技意识,在建立生产基地的同时,注重提高内涵素质及农业科技含量。大力引进和推广农业新品种和实用新技术,积极实施“种子工程”,引进和推广名特优新品种,创建一批地方的名牌产品,同时,广泛普及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革传统的生产技术、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加快技术更新、设备改造、产品升级。为此,应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建立和健全省、市、县、镇四级农科推广网络,使科学技术在广大农村得到普及,紧抓各类农业技术学校,逐步扩大农业职业中学的培训规模,各级科技部门要办好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和农业技术推广示范点,使农业科技的培训、推广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增加资金投入,各级政府将农业科技的投入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增长逐步增加投入,积极引导生产基地的经营主体不断增加科技的资金投入,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向科技进步要效益;同时,大力发挥各类“农协”的作用,为农民提供科技等服务:各地应根据生产基地建设的情况,建立农民水果协会、水产协会、花卉协会、种植协会、养殖协会、农产品流通协会等。协会由农民自愿加入,实行“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形成“农协+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科技服务。

结束语

目前,中国农业发展已进入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新阶段。但是,当前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模式”却严重制约着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需要。为此,以农业产业化的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中国农业产业化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制约因素,提出了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途径。在解决分散

的农户适应市场、进入市场的问题方面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对当前正在进行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9篇:农业产业链整合实证研究

摘要:本文以产业链理论与文献为依据构建了农业产业链整合绩效模型,并以南京市龙头企业为主体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利用信度分析法对调查结果进行有效性检验的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假设模型中的各项假设,从而验证了农业产业链管理的核心是产业链环节整合的假设。

当前,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从发达国家农业一体化经营的经验来看,未来的农产品竞争将是“链与链”之间的竞争,没有资源的整合就没有真正的竞争。农业产业链管理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本文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产业链整合绩效模型,并通过对南京市农业龙头企业的调查对假设模型进行了验证。

一、农业产业链绩效假设模型的提出

产业链管理考虑的范围包括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及最终消费者之间的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的串联与整合,产业链管理的重点在于上下游各环节相关作业的有效整合。要能成功地实现这一点,产业链各环节间必须建立合作,优化物流环节,交换商业信息,公平分享所得成果。从组织边界来看,产业链整合包括链条上各环节内部各种职能和资源如物流、信息流的整合与协调,以及与上下游环节之间的外部整合如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协调物流环节、共享信息等。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核心,也是农业产业链管理的主体。南京市农业龙头企业目前总体运行态势良好,实现了规模和效益的双增长。在产业链的内部整合上,很多龙头企业在信息化和管理水平上达到了较高的层次,如雨润、旺旺等企业已经通过或正在进行HACCP认证,光明乳业等企业通过了IS09000认证。白云亭、应天水产、农贸中心推行了农副产品交易IC卡管理系统,企业质量管理上了新台阶。在外部整合方面,龙头企业通过帮扶生产基地、提供系列服务、实行保护价收购等多种形式促进结构调整,带动了农民致富。如老山药业发起成立了老山蜂业合作联社,推进养蜂规模化、标准化,更好地带动广大蜂农增产增收。光明乳晶在胚胎繁育、科学饲养等方面帮助奶农提高生产水平。汇华、云溪、野生植物、弘益油脂等一批与本地资源联系紧密的龙头企业通过订单及合同、白云亭等市场型龙头企业通过提供便利服务、适当返利等形式增强对基地的保护和带动,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目前,国内对产业链整合与绩效的评价大多数还停留在定性描述方面。因此,本文通过构建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绩效假设模型,对农产品龙头企业进行调查,藉此验证产业链管理在我国农业产业化中的适用性,同时考察南京市龙头企业的产业链整合水平。为了实证的方便,我们仅考察了龙头企业及其上游供应商(如生产基地、农户)两个环节,并按企业边界将产业链整合分为内部整合与外部整合两个阶段,然后分别考察两种整合对上游供应绩效以及加工

企业绩效带来的影响,最终提出如图1所示的模型:

该模型以龙业企业为中心,主要包括5个假设,分别考察了农业产业链中内外部整合的关系、农业产业链内外部整合对加工企业绩效和上游供应绩效的影响以及上游供应绩效对加工企业绩效的影响。图1中H1至H5分别代表:

H1——产业链内部整合与外部整合存在正向的相关关系;

H2——通过加工企业内部整合能提高加工企业的绩效;

H13——通过产业链的外部整合能提高加工企业的绩效;

H4——通过产业链的外部整合能提高企业上游供应商的绩效;

H5—加工企业上游供应商的绩效对加工企业的绩效有正向的影响。

二、实证分析

1.研究方法与调查设计。本文选择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SEM)作为假设模型的验证分析工具。SEM没有很严格的假定限制,而且允许自变量和因变量存在测量误差,允许进行多重非独立相关关系进行估计,这种特点使分析复杂的变量关系成为可能。在数据来源上,本文通过问卷对南京市龙头企业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展开了调查,在相关部门的协助下共发放问卷110份,回收106份,回收率为96.4%;共计有效问卷94份,有效问卷率为85.5%。

在问卷设计方面,内部整合计7个问题项,主要从企业内部协作、信息共享、物流协调等方面了解加工企业内部各职能的整合程度;外部整合9个问题项,主要从长期伙伴关系、信息系统与信息分享、利益与风险共享、共同物流协作等方面了解企业与上下游环节的整合程度;加工企业绩效9个问题项,从财务、产品品质、交货时间、准确性及弹性等方面了解龙头企业绩效;供应绩效4个问题项,从成本、交货时间与准确性、原料品质等方面考察产业链上游供应绩效。问卷采用李克特五分制评分标准,规定1分表示根本不同意,5分表示很大程度上的同意。

2.信度分析。本研究使用方法配合SPSS软件以0.7为阈值来进行信度检验,结果表明大多数问题项具有可接受的信度值。为了进一步数据分析的需要,将部分影响信度的问题项从调查数据中剔除后,用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1是剔除部分问题项后各概念构面的信度分析结果,可以看到所有潜变量的值均达到了0.7以上,说明可以进行下一步的分析。

3.结构方程分析。(1)拟合度检验。本研究利用AMOS软件4.01版进行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分析后的结果必须通过模型的拟合度检验,才能认定假设模型与实际数据样本的一致性。对于拟合优度的考核有较多指标,但不同的指标在不同的样本数量、模型复杂度下有着不同的表现特性,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斟酌。本研究主要使用TLI、CFI、RMSEA等较为稳定的指标考核模型拟合优度,拟合后的评价结果及其理想值汇总于表2。

从表中可知假设模型能较好地与样本数据拟合,因而可以根据分析结果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2)因素与路径分析。经过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可以得到各个潜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以及指标与潜变量之间的因素负荷。通过对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的计算,可以得到两个潜变量之间的总影响。本研究中分析后的因子负荷量及路径系数汇总于表3,路径分析结果汇总于表4。

从表3可知,各个潜变量的因素负荷都在0.5以上,t—value均大于2.0的拟合要求,显示经过剔除后的调查表问题项都很好地反映了对应的潜变量。从表4可以看出,本文提出假设模型中的5个假设都通过了调查数据的验证,所有t—value均大于2.0,最终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见图2。

应用路径分析方法,可以进一步得到产业链内部整合与外部整合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其中,内部整合的路径效果为直接效果0.429,而外部整合的路径效果为直接效果0.204,加上通过供应绩效发生的间接效果0.377×0.366=0.137,结果为0.341,由此可以看出内部整合对绩效的影响要大于外部整合对绩效的影响。

三、结论与启示

经过模型的提出和数据样本的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1.产业链的内部整合与外部整合是高度相关的,较高的产业链外部整合水平建立在较高的内部整合水平之上,在实施跨组织边界的产业链管理之前,各环节必须在内部整合上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因此,在农业产业链管理的推进上必须循序渐进,首先应加强各环节的物流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

2.龙头企业的内部整合显著影响加工企业的绩效,这说明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内部协调和物流职能的整合可以有效地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说明南京市龙头企业的内部整合还并不充分,有着较大的空间。国外相关研究表明内部整合达到较为充分的状态后将变为竞争的基础条件而不能带来竞争优势,而南京市龙头企业的内部整合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大于外部整合,说明内部整合的程度普遍还不高,部分内部整合程度较高甚至外部整合程度较高的企业获得了相对的竞争优势,从而得到了更好的绩效。

3.产业链外部整合与协调影响加工绩效和供应绩效。从南京市龙头企业的绩效来考察,我们发现来自外部整合的影响要小于内部整合。其原因可以从前面两个结论中找到答案,结论1说明了产业链整合是一个从内部到外部的渐进过程,而结论2说明了被南京市龙头企业中内部整合还不完全。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目前南京市龙头企业产业链的外部整合还处于很初级的阶段。

4.产业链的上游供应绩效显著正向影响加工企业绩效,这说明产业链上游供应绩效的提高,如准时交货、交货可靠度及品质绩效的改善会影响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绩效。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产业链整合的必要性,对于任一产业链企业营运的成功,上下游环节的相互支持是必要的。

综合以上结论可以看出,通过产业链上各种资源的协调和整合,带来了更好的产业链绩效,这正是产业链管理的核心内容。同时还可以发现,目前南京市龙头企业的产业链整合管理水平还处于比较低的层次,其中内部整合较好但还不充分,而外部整合则比较薄弱。因此,必须以龙头企业内部整合现状为基础,深化企业与上下游环节的利益联结机制,协调与整合整个产业链的物流、信息等资源,有效地促进农产品竞争力的提高。

上一篇:校企合作讲话稿下一篇:学校科技创新大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