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论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文章以德惠市为例。介绍了现阶段农村沼气建设工作的进展。关键词:农村;沼气;建设农村户用沼气的建设工作,被列入了德惠市2012年十大民生工作计划。从2003年开始至今,全市累计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达1万户以上,其中,2012年新建2100户。

第一篇:农村论文

农村金融对新农村建设及农村消费市场作用的思考

摘 要:随着新农村建设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对资金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增加。农村金融不仅属于农村经济系统,而且也属于金融范畴。同时,农村金融还包括内涵丰富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是内部功能与结构都比较复杂的系统,农村金融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新农村 金融 经济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三农”问题不仅是全党工作的重点,而且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科学合理的农村金融体系,将会在“三农”问题中发挥关键作用。

1 农村金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如图1所示。

首先,能够最大限度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农村金融依据农业生产特点,而衍生的金融产品,能够最大限度帮助农民获得农业科技知识,进而巩固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其次,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基础设施所需的投资数额,是农业经济个体所不能够承担的,而政策性金融的有效介入,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改變这种现状,而且能够有效改善农村生产与生活环境。再次,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国家借助政策性金融,不仅能够为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的农业项目,提供一定的资金帮助,而且能够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最后,能够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金融服务能够为城乡二元结构状态下的农村务工人员提供一定资金帮助。

2 农村金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依据农村经济发展现状,筹措新农村建设所需资金,不仅能够有效解决三农问题,而且能够更好的促进新农村建设。农村金融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首先,存在高存差、低贷存比的现象。由于政策与体制的原因,很多国有商业银行资金上存,用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资金很少。

其次,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很多银行及财政部门由于财力不足、措施不到位,以致对农村建设也是爱莫能助,也就间接导致农村信贷资金缺口增大。

再次,农村金融机构相对较少。由于农村金融机构在整合机制与服务组织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以致正规金融服务机构相对较少,由表1可以看出我国农村金融机构逐年减少,这显然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最后,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较差。由于农村信用环境较差、农村法制建设滞后以及信贷风险防范链条不完善等不良因素,导致农村不良贷款率较高。

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农村金融抑制问题。由于农村信用社在我国很多区域依然是唯一的合法金融机构,不仅会导致农村居民很难获得所需资金,而且也会对农村居民的储蓄积极性形成不利影响,农村储蓄资源利用率也相对较低。其次,农村金融体制失 衡。各个商业银行受其经营战略调整的影响、农业发展银行受其体制因素的影响,难于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最后,非正规金融发展迟缓。由于正规金融机构很难满足农村所需,以致农村非正规金融活动又逐渐开始活跃起来,却发展迟缓。

3 改善农村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措施分析

在我国,农村金融由于受到自身缺陷以及国家政策的影响,以致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很难得到有效发挥,也就间接导致农村经济发展迟缓。所以,只有科学合理的解决与完善农村金融问题,才能够最大程度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3.1 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制度

完善政策性金融机构功能,是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制度的关键。国家应对农业发展银行予以科学定位,使其能够有效服务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也应合理发挥国家开发银行的作用,使其能够为农村基础性设施建设提供一定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同时,国家应为商业银行返回农村市场提供一定的政策帮助,使其能够在农村开拓一定市场。另外,农村信用合作社应该成为有效的民间金融机构。国家应通过相关政策,使农村信用合作社能够最大限度聚集农村资金,成为农村有效的金融组织,并提高其自我风险控制能力,进而最大程度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

3.2 优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农村金融经营机制必须与农村经济发展特点一致,不仅要完善农村信贷管理方式,而且要加快农村金融机构业务转型。同时,还要使农村金融服务多样化;以特色农业发展为基础,加大分散小农经济与大市场链接的力度,让小额贷款与扶贫贷款发挥其应有作用,并创新信贷产品形式,进而有效解决农村信贷难问题。这样,加大各个银行业务在农村的推广深度。

3.3 有效借助国家相关政策的作用

国家应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对农业及农村经济的投入比例。国家也应为创建相应的农业信用担保机构,有效开展农业担保业务。同时,也应加大农业保险的政策扶持力度,增强政策性保险功能,最大限度提高对农村经济的风险补偿作用。

3.4 创建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提高金融管理能力

国家应发挥其主导作用,加快农村区域的诚信建设工作,构建金融生态保护机制,进而为农村信贷工作做好坚强的后盾。同时,相关金融机构应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与技能,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金融工作。

4 结语

农村金融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坚强支柱,而且也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体现。只有创建科学合理的农村金融体系,才能够最大限度解决“三农”问题,也才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提高农民收入。

参考文献

[1] 乔玉增.金融支持新农村经济建设的思考与对策探析[J].中国商论,2016(31).

[2] 邓书群.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7).

[3] 谢瑞其.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综述[J].湖南农业科学,2007(3).

作者:冯彬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中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中共中央在2004至2014连续十一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值此,中央一号文件已经成为中共中央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标志着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序幕正式拉开。然而如果作为新农村建设基础的农村经济不发展,那么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因此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重点研究和重点关注的课题。

关键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金融;农村经济发展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生产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是实现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而就我国现阶段新农村建设实践来看,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建设,因此要大力深化和发展农村金融建设。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农村经济发展下的农村金融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结合新时代特征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虽然在战略思想上继承了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提出的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但是却有着建设背景上的时代特征。越来越多的政策的提出表明党中央在农村建设的各方面做出调整,其中国家财政重点支农的战略思想已经确立,而这项战略的实施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

农村经济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而作为整个农村经济发展的血液, 农村金融在巩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等方面,作用日益显现。因此,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金融问题具有特殊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视域下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支持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角度看,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依然缓慢,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农业为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农产品和资金,同时输出劳动力资本,并且在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上发挥了基础性作用。但是在国家重视第二产业发展的战略下,农村和农村经济始终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想改变现有状况,要想在有效的资源配置中发挥经济基础性作用,金融是首要之选。而从现实情况来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火已经燎燃,但后劲不足,资金支持严重匮乏并且农村金融服务滞后,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遭遇瓶颈。

(一)农村资金严重外流

目前,农村金融资本在总体资金匮乏的基础上,还有大量的资金流向城市。主要表现在国有银行及商业银行存多贷少,并且贷款利率过高,致使农村企业和个人无力贷款。

(二)农村金融发展相对落后,大量的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

当前对农村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有农村信用社、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邮储银行等,但能向农村提供资金促进农民增收的金融机构却非常有限。作为支农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自身产权不明晰,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信贷资金利率较高,导致支农功能得不到完全发挥。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代表的国有商业银行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按照市场机制的要求来决定信贷投向,由于农业是基础产业,资金回收期较长,风险高且收益低,因此,商业银行信贷重心向城市倾斜,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发的贷款比重逐年下降。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并不面向微型涉农企业和农民个人贷款。以上农村金融现状,造成农村资金供给不足。

(三)农村金融边缘化

农村金融边缘化是指农村金融不被国家金融整体发展所重视,受到排挤和削弱,从而难以全力支撑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滞后、农村金融创新能力不足和农村金融人才的缺失

(四)农业贷款风险分担和处理机制尚未建立

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基础依然薄弱、农村企业经济盈亏风险较高和个人土地找有率低等特点促使农村信贷投入风险较大。同时由于贷款风险得不到有效防范,并且贷款风险分担机制不完善限制了农村信贷的资本投入。以上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因为农业本身的不确定性使农业贷款承受了极高的风险;二是农村贷款存在抵押困难问题。农民除住宅外无其他抵押资产;农村集体土地属于国有,不能办理抵押;中小企业同时也不能以土地为抵押物申请贷款;三是龙头企业很难找到保证担保。

当前我国的农业贷款风险处理机制刚刚起步。农村现有担保机构弱小及数量极少的特点促使农村经济的不到保险保障,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企业及个人损失得不到有效的救助,将使农业经济供给更加紧张,进一步制约了农村信贷发展。

三、强化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助力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样如此。如何调整农村金融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乃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局。

(一)增加农村金融资本供给

增加农村金融资本供给、合理分配金融资源一是体现在资金方面,,扩大国有大型银行对于农村经济的资金投入比例,同时通过对商业银行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引导中小商业银行资金更倾向于向农村金融靠拢,加大农村业务;二是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输入。通过对制度创新和人才引进为农村金融的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二)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体系

首先,要改变过去政府过度干预政策,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放松金融管制,避免过度干涉造成的资金流失和错误导向。同时要加强政府的资源配置作用,比如在加大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支持,在保证国家基础行业的贷款资金充足的前提下,将富裕的资金积极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而对于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首先要改变银行自身资产不明、机构冗余等状况,其次将工作重心更多投入到农业金融覆盖率和农业金融服务上。

(三)加强农村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农村金融风险

首先,在内部管理方面,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提高其辨别和预测风险的能力,同时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增强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第二,要从其他组织机构入手,完善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补偿制度。比如发展农业保险,建立健全农业保险的风险分散机制;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建立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严格把握机构市场准入标准,责任分担比例明确,同时加强防范担保过程中存在的道德风险以提高担保的安全性。第三,改革和完善农村金融监管机制,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监管能力,防止出现监管真空,依靠制度建设规范农村金融监管行为。第四,健全农村保险体系,分散农业信贷风险,转移农业风险损失。要充分发挥保险体系在分散农业风险中的作用,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全套保险,提高农业金融的补偿能力。

(四)改善农村金融外部环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首先,要完善关于农村金融的相关法律,严格审查农村地区的金融违法行为,依法从严打击逃债废债的甚至严重的金融犯罪等等。其次,从农村金融发展现状的实际出发,制定和完善关于贷款担保方面的立法,规范市场条件下交易主体之间的债权和债务关系。再次,地方政府要发挥政府职能,自觉克服地方保护主义,提高政府依法执政信用度,坚决杜绝不合理的行政干预。地方政府应加强诚信宣传教育,改善诚信的社会风气和信用环境,逐步确立并完善农村信用制度。

(五)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由于农民资本占有量小,土地国有化等现实状况,导致农民可贷款资本稀少。只有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才能增加可贷款资本和还款资本,切实改善农村金融体系状况,降低风险几率,从而增加农村机构的投入积极性。

结束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要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样要以农村经济建设为中心。现阶段改善农村金融环境是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当务之急,是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吴晓灵.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中国金融,2006 (11) .

[2] 赵欣欣.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J].北京:价格月刊,2011:1-15.

[3] 刘玲玲,杨思群等.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 段月琴.试论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的有效途径[J].现代经济信息,2013 (01).

[5] 历年涉农中央一号文件

作者简介:安斌卫(1985—),男,汉,河北灵寿人,在读硕士,单位:齐齐哈尔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作者:安斌卫

第三篇:发展农村沼气 建设和谐新农村

摘要:文章以德惠市为例。介绍了现阶段农村沼气建设工作的进展。

关键词:农村;沼气;建设

农村户用沼气的建设工作,被列入了德惠市2012年十大民生工作计划。从2003年开始至今,全市累计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达1万户以上,其中,2012年新建2100户。在2012年的新农村建设中,德惠市将沼气建设与其他工程建设有机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新农村里,通过沼气池的厌氧发酵,把人畜粪便、废弃秸秆、生活垃圾这“三废”,转化为生活燃料、动物饲料、生产肥料这“三宝”,改变了村容村貌,发展了循环农业,增加了农民收入。从而使有了沼氣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更加受到乡镇政府及广大农民的欢迎。农民朋友形象地称沼气池是,能源池、生态池、致富池、连心池。目前广大农民建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主动通过乡镇政府争取沼气建设项目。德惠市已迎来了农村沼气建设工作的新高潮。

1 沼气引领绿色文明

发展沼气,给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农村社会,带来了巨大变化。一是农民的炊事方式得以改变。有了沼气池的农户,炊事活动不再受烟熏火燎之苦,可以享受到和城市家庭一样舒适的炊事环境。实现了不见炊烟起、只闻饭菜香;二是农村的卫生条件得到改善。建了沼气池的村屯,畜粪乱堆、蚊蝇乱飞的脏、乱、差状况不复存在;三是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提高。沼液、沼渣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腐植酸、微量元素、生长素。应用沼液、沼渣生产出的农产品,是质量安全水平较高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四是农民的经济收入有所增加。修建沼气池后,每户每年节省燃料费可达300元以上。沼液、沼渣在种菜、养猪上的应用,每户每年节支增收可达1700元以上;五是新农村的建设标准切实提高。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沼气池的能源效应、环境效应、生态效应和社会效应,在发展生产、整洁村容、宽裕生活、文明乡风各个方面,都切实发挥了主打作用,提高了新农村的建设标准。

2 安全管理共筑和谐

为保证安全,在沼气池的使用管理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做到安全发酵。电石、各种农药、刚喷洒了农药的作物茎叶、刚消过毒的畜禽粪便、肥皂水、洗衣粉水、油枯、骨粉、磷矿粉、糖厂的废料塘泥,严禁入池;二要做到安全使用。沼气池的进出料口要加盖板。沼气池装料后,农户绝对不许自行下池。管路上要安装限压放气阀。一次性进出料超过0.5立方米时,要打开放气开关。沼气池周围10米范围内,严禁吸烟、使用明火、燃放烟花、爆竹等;三要做到安全用气。严禁用明火检查各个开关、接头的漏气情况。使用沼气时,要先点燃引火物,再扭开关,先开小一点,待点燃后,才能全部扭开。沼气灶、沼气灯、输气管路,不能靠近柴草等易燃物品。而一旦发生火灾,应立即关闭开关,切断气源。严禁在沼气池导气管口点火试气。沼气池新投料或者大换料后,重复放气几次之后,再用引燃物进行点燃,经过大约10~20天之后,待风门调节到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也能正常燃烧而不脱火时,才可使用电子点火。在室内闻到有臭鸡蛋气味时,应立即打开门窗,同时关掉总开关。经过检查没有漏气现象,臭鸡蛋味完全消失后,才可使用明火。正常燃烧的沼气,火焰呈蓝色,稳定、透明、清晰。空气不足时,火焰发黄发长,空气过量时,火焰短而跳跃,并出现离焰现象。发现燃烧不正常时,要立即调节风门进行控制。用气过程中,火焰被风吹灭,或者被汤水淋熄,要立即关闭气阀,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此时严禁使用一切火种及电源开关;四要做到安全越冬。在10月20日之前,对沼气池进行一次换料,以换料一半为宜。在10月25日之前,在沼气池上覆盖玉米叶、稻草等。覆盖直径是6米以上,覆盖厚度是1.5米以上。

3 立足当前着眼未来

农村户用沼气池的建设已大大超出以前的概念,它是围绕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综合发展的系统工程、长期工程,技术内容更广、质量要求更高、更加需要精心策划和管理。要通过农户全覆盖的方式,抓好沼气社、沼气屯、沼气村、沼气乡的建设管理工作,以此来推动德惠市沼气事业的大发展。要借鉴城市物业管理的经验,探索对农村户用沼气池实行全托管式服务。即引导农民加入沼气合作社。农民加入沼气合作社后,只花很少的钱,就能享受到沼气池日常管护的全方位服务。

作者简介:仇桂梅(1976-),女,吉林德惠人,就职于吉林省德惠市农村能源技术服务站,研究方向:农业技术与农村能源技术推广。

作者:仇桂梅

第四篇:收集农村实用信息,发展新农村

【摘要】新形势下,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把农村发展推向了新的起点。科学地收集农村信息资源,进一步的提高农村生产力,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建设和谐的新农村。本文提出了收集农村信息的收集方法和实施对策。

【关键词】实用信息 收集 运用 人才培养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农业又是国家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随着农村日益现代化,农村的信息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多样。为开避有中国特色的新农村道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发展的进程,传递准确及时有效的农业信息非常重要,如何收集和利用好农业信息资源则又是重中之重。

一、健全农村信息体系,科学收集农村信息

及时收集经济实用的农村信息,了解市场行情,把握时机,寻找适合农村发展项目信息,让农民走致富之路。

(一)收集农业生产信息,促进农民增收

农业的生产信息是指农业在生产领域中各方面的信息。它包括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和分布状况,因为每一种农作物都受自然环境以及自身的生长特点的影响,对土壤、气候、温度、湿度的要求都不一样。我们平时需要对农产品的生产状况和周围环境用心的观察,记载和整理出这些实际情况。比如说,我国北方普遍干旱,土壤PH值偏高,适合种植耐旱盐碱的作物,如玉米、高粱、番薯。而冬季气温偏低,有些农作物适合在春天播种,如春小麦。而我国南方属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温润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湿润,土壤PH值呈酸性,长年适合种植水稻。等等实际情况需要我们结合当地的土地环境和各个时期农产品的生产特点,对当地的农作物的布局和种植上合理规划和调整。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挥各地域资源优势,选择好品种,种植适合本土的农产品,增加农民群众的经济效益。

(二)合理运用农业科技信息,强化信息服务功能

农业综合生产力要靠科技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逐渐渗透到农业生产中来,极大的改进了农业生产方式,让农业生产上了一个新台阶。农业科学技术主要包括各种农作物果树的种植以及水产品的养殖、农副产品的加工的技术信息。收集和利用最新科技信息,引进农业高科技生物新技术,对物种的基因进行分析、改良和重组,推广农业良种化。充分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农业数据库,方便快捷的为不同的农民用户提供信息资源服务,把收集的科技信息传递给农民,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为农民群众奔小康走捷径,真正做到科技兴农。

(三)捕捉准确的农业市场经济信息

随着农业逐渐市场化,农产品的生产和经营越来越复杂,社会对产品的需求以及产品价格都是波动变化的。而我国农户大多数生产经营规模都较小,准确可行的市场信息直接影响农民的经济效益。因此我们需要及时了解近期市场对各种农产品和农副产品需求和流通情况,通过分析了解产品的价格趋势和需求变化,及时根据市场信息的变化调整农业产品的种植和养殖计划,掌握市场经济信息,进行经营决策,运用市场有效的信息指导生产经营。鼓励生产者多组织多发展,降低销售成本,加大销售渠道,避免和减少市场经济对农产品冲击和影响。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实现农产品的需求平衡,确保农产品的增产增收。

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措施

广大的农民群众是生产力发展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而我们当代的农民多数文化程度不高,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农业信息闭塞。因此要转变观念,放开思想,加大农业信息建设设施的投入。引导农民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新农村的发展。

(一)规范农村信息服务市场,建设现代化的信息平台

农村要发展,要致富,需要科学技术,需要科研投入,需要相关的新信息。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市场处在初级阶段,信息模式简单,信息内容繁杂,缺乏统一实用的农业公共信息。加强农村信息服务市场法规建设,规范信息服务市场行为是当务之急。收集整合有利的信息,开展科技信息咨询服务,积极发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管理,健全信息组织体系,保障信息与供求相适应,建设地方农业信息资源数据中心,为广大的农民提高供一个健康和谐的信息平台,推广农业信息的应用价值,促进经济市场稳健发展。

(二)充分发挥农业干部人才,带动农民走致富之路

优惠的政策,好的机遇,还需要优秀的党员干部带头和引导。现在国家政策越来越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年轻的大学生村干部,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利用他们懂计算机、懂农业技术的能力,来帮助和指导农民。现在国家非常重视农业发发展,推出了许多惠农政策。通过学习了解政策法规,收集有用的农业信息,掌握有关的惠农政策,推广农业科技技术,掌握农产品的价格浮动信息,发挥政策和土地资源以及人员的优势,把成本降低到最低,帮助农民顺利完成生产和销售任务。

三、有效的利用实用的信息资源,发展新农村

没有农业的信息化,就没有农村的现代化。信息化带动着新农村的发展,让农村经济呈现一片生机和活力。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市场处在初级阶段,需要加强信息化的建设,健全优化机制,因地制宜实施政策扶持。

(一)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农业信息网络化

农村信息化的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和生产的积极性。信息化和网络化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政府部门专项资金的投入,有计划的做好覆盖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做好专款专用。制定相应的信息网络服务制度,使基层农业信息工作有章可循。广泛收集信息,应用网络传递信息,发送电子邮件,及时反馈意见和建议,把信息服务延伸到农村的各个角落,并利用网络化通讯技术拓展农村信息市场,保障农业信息化的持续发展。

(二)培养新型农村的建设者

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提高农产品的效率为着手点。开展农村农业职业教育,通过网络远程教育以及短期培训等教育方式。提高农民的收集信息能力和信息知识运用能力,并能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来。根据需要不定期邀请农业种植、养殖专家和骨干技术员,到现场进行科技实用技术讲解和专题讲座。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搭建一个农业信息人才培养平台,培养出一批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新型农民人才。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科普活动,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把农村的市场信息、科技信息、国家的政策信息传递和落实到实处。以信息收集、现代化生产、市场经营销售融为一体的经营生产模式,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涛,梁贤.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农业信息化建设[J].农业科技管理,2006(6)

[2]梁敬东.新农村信息建设对策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06(11)

[3]崔海兰.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1)

作者简介:万莉,湖北黄冈人,图书馆员,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图书管理。

作者:万莉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电网建设

【摘 要】在建设新的农村地区时,改善电力网是基础设施的一个优先事项,农村电力网的现代化可以大大提高农村地区的电力效率和质量,确保在生产和媒体中安全地获得电力。在这一经验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相关的合理化建议和措施,从总体网络分配规划到当地的传输和分配设备,目的是改进系统,使之合理化。在新的农村建设中,根据综合系统规划、总体远景、客观性、现实性和相称性原则,提出农村网络重建的口号。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电网;电网建设原则

引言

随着国家更加重视农村发展和电力网质量标准的提高,农村地区经济建设的步伐也在加快,但在实践中,农村电网的使用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由于耗电而造成的高昂电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电网建设的原则,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便显得尤为重要。划、全局观念、客观实际及适度的原则,以实现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电网的建设。

1农村电网的应用现状

从20世纪中叶开始,包括60多年发展在内的中央农村地区电力网的建设,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规模庞大、运作良好的电力网。农村电力网的建设促进了农业生产。中国大浪将农业活动转向机械化,大幅度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加快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进程,虽然农村电力网的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农村电力网的发展依然较为稳定,农村经济的困难突出了与执行有关的一些问题。例如,农村地区对电力的需求低,加上电力技术和设备有限,导致计划建造的网络结构相对不均匀,尤其是市场经济增加了农村地区的电力需求。但是,由于电力网络老化、设备陈旧和安全线不足,农村地区的生产性生活受到严重限制,农村地区的电力供应出现停滞,我选择居民的人身和物质安全。同时,负责维护和管理农村地区电力供应网的人员面临严重的质量问题和巨大的技术差异。因此,电力供应网的更新也受到影响,新农村地区的电力供应可以被视为一个重要趋势。

2、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电网建设原则

2.1结合当地发展现实

不同于农村经济发展、人口和供电,必须结合农村的实际需要,坚持客观建设的原则,因地制宜地进行新农村电网建设,确保建设过程中电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电力需求量较大的农村地区,应努力整合电力资源,培训电力技术和维护人员,确保当地电力需求。对于电力需求相对较小的农村地区,还应制定有效的供电规划,在适当降低用电量和线损的情况下,实现电网的长期优化配置。

2.2务必树立大局意识

农村电网的建设关系到新农村的建设和国家的长期稳定,这是不可忽视的,必须有全局感。农村电网建设应当纳入电力资源的总体布局,使农村电网成为国家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电网建设重要性认识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和分步实施不能取得很大进展,不能开展面子工程,始终把农村人员的生产生活放在首位,我们要牢记千家万户的用电需求和安全,只有坚持电网建设的原则,新农村建设才能稳定。农村電网多为辐射型电网,负荷转移能力差,停电检修范围大,供电可靠性低。许多农村采用单回路供电,输电能力差。即使在某些地区,供电的可靠性也低于99%。特别是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供电线路长、损耗大、电压低、负荷异常等是农村电网建设面临的巨大挑战。对于参与农村电网建设的人,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他们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统一思想,让他们把重点放在农村电网建设上。

2.3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为了保证电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实现科学供电、合理供电和长期供电,有必要对新农村电网的建设进行规划和规划,在农村电网建设中变配电变压器的位置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根据农村特殊的地理、地形条件,选择变电站位置是绘制农村电网规划蓝图的基础。只有科学选线,电网才能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地为当地农村经济建设服务。过去农村电网配电变压器的选择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在容量选择上普遍存在“拖架”现象,既增加了输入,又增加了变压器损耗。因此,有必要重点分析配电变压器容量和选型方法,并尝试选用S9等节能型变压器。例如,农村电网线路的老化和过细,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长期、及时更换粗导线入手,以减少线路损耗和电压降。此外,由于农村电网的特点受季节性时间的影响较大,电力负荷波动较大,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可采用母子变压器或电容调节变压器,以满足不同季节、不同时期农村建设的需要。

3、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电网建设策略

3.1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村电网结构

在农村电网建设中,电网结构的合理性至关重要。合理的电网结构和布局,可以大大提升供电效率和质量。当前农村电网结构大多不够合理,需要调整和优化。首先,在搭建农村电力网络时,必须充分考虑农村当地实际情况,如生产生活需求、电力负荷特点等。以此为依据优化电网结构,重视主干电网和线路建设。农村变电站的位置应该设置在电力负荷的中心地区。如果农村用电类型主要是生产用电,则要建立35kv与110kv电网的衔接和转换网络。其次,要重视电力稳定性。可以设置“闭环结构,开环运行”的形式,一旦发生电力故障,则转换使用正常线路,保证用电网络正常运行。

3.2对农村电力设备线路加强建设

农村落后老化的电力设备和线路,严重影响了农村用电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因此,电力设备和线路的建设升级迫在眉睫。首先,对农村原有电力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将不符合用电要求的设备,进行更换或升级。选择质量和性能优良的电力设备,保证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要注意选择节能型电力设备,减少不必要的电力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其次,重视农村电网线路安装和管理规范性。在进行农村电网建设时,电力线路布置和安装要由专业人士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严禁用户私自拉扯线路。安排专业人员对农村电力线路进行定期检修和保养,提高电力线路的使用寿命。

3.3全力保障农村电网的电压稳定

当前农村电力系统普遍存在低电压的问题,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因此,在进行农村电网建设时,政府和电力部门要加强重视,优先解决低电压问题。一方面,使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例如,使用消弧线圈来减少电网中的电压,可以有效保证电网电压的稳定。另一方面,对建设后的农村电网系统,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控。通过先进的监测设备,加强对电压的监控力度。及时发现供电过程中出现的超高或超低电压状况,由电力部门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保证农村电压稳定性。

结束语

在新的农村地区发展电力网应以电力市场的需要为基础,并通过建立一个新的安全可靠的农村电力网,考虑到农村电力网的现状。特别是在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环境中,合理优化和建设新农村地区的电网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参考文献:

[1]仝延玲.建设水平上台阶提速新农村电网发展[J].农电管理,2018(06):31-32.

[2]唐智星.新农村电网建设中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7(10):97.

[3]王海涛.新一轮农村配电网建设升级技术应用探讨[J].内燃机与配件,2017(19):152-153.

[4]李毅.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的关键技术[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18):234.

[5]张继明.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的关键技术[J].数码设计,2017,6(11):37-38.

[6]李洪宇.河北南网农村配电网建设与建设升级规划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7.

(作者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蓬莱市供电公司)

作者:王岩

上一篇:内部审计毕业论文下一篇:绿色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