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产业分析报告

2022-11-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很多人对于写报告感到头疼,不了解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该怎么写出格式正确、内容合理的报告呢?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林业产业分析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林业产业分析报告

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的关系分析

摘 要:我国在现有林业资源基础上,确定了进一步扩大森林覆盖面积,推动产业转型,确保林业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和环境形势相符的林业建设目标,从而有效推动社会整体进步与发展。这充分表明,林业产业发展应与生态环境建设相一致。因此,我国林业建设中,应当重视森林培育,在森林资源保护的基础上,提升森林资源效益,有效平衡林业生态与经济效益,从而促进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林业;生态建设;产业发展

1 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互动机理

1.1 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相互制约

林业产业发展呈现出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两种形态。从短期效益来说,主要是通过劳动、资本、技术等要素投入,能够获得直接的、直观的、短期的经济效益。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更趋向于考量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推动资源有效配置而获取短期收益。林业产业也不例外,特别是当下林业旅游业、林业产品加工业、林业性民宿等新型林业产业形态的出现,基于对市场考量、人们需求、资源配置的统筹,市场主体更在意于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从长期效益看,林业产业发展更需要林业生态建设投入,通过可持续的生态投入,保持林业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但这种生态建设是一种长期的、可持续的生态效益,由于周期长、投入大、涉及面广,人们往往会选择短期效益投入,而忽略长期生态投入,这就导致林业产业发展缺乏长期性、规划性,与生态建设产生一定的矛盾。从发展角度看,当林业产业发展趋向经济效益而忽略生态效益,就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生态危机,从而会抑制产业发展。

1.2 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相互依存

林业生态建设是丰富森林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缺乏生态建设的支撑,森林资源将无法得到保障。正是基于森林资源保障这个前提,生态建设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原始要素和基本动力。同时,林业产业发展核心要义不是以消殆森林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为了获得可持续的经济效益,林业产业发展必须要注重生态保护,着力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来推动林业生态建设。“综合来看,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都需要以森林资源为基础保障,无法脱离,所以两者之间存在着相同点,也就形成了相互依存的状态。”

1.3 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辩证统一

从本质上讲,林业产业发展主要实现经济效益,生态建设主要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实质上是一致的。当林业产业失去生态建设支撑时,其发展方向和生产方式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一味追求向自然要效率、向森林要效能,就会导致“以效率为中心”发展理念的滋生。林业产业如果错误地坚持“以效率为中心”,只会破坏良性的林业生产,打破原有林业产业的生产结构,从而导致森林资源不节制地被消耗,最终危害整个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的蚕食,对林业产业无疑也是毁灭性的损失。因此,社会发展要维持平衡,促使改变发展理念和生产方式,特别是“林业产业工作必然是要在此基础上使用先进的思想技术对其进行融合”,使得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达到平衡状态。这无疑彰显出“两山”理念特性,即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是辩证统一关系。

2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和推动林业产业发展的策略

2.1 加大宣传力度,加强资源保护

要不断强化民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使更多的人能够主动参与到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中,全面加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等相应工作,有效避免乱砍滥伐等行为。在林业生态建设宣传活动中,可以借助微信、微博等线上渠道,讨论有关林业生态建设的话题。例如在植树节时,通过林业生态保护工作,强化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使社会民众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等相应工作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林业生态建设活动中,各基层林业站的工作人员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全面加强对当地居民的宣传教育,使当地居民能够充分认识到加强林业生态保护的重要作用,并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身行为、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为了有效带动林业产业发展,在宣传活动中,需要加强对林业产业发展重要作用的宣传,让农民看到加强林业资源保护的经济效益,进而坚决杜绝破坏林业生态的行为。

2.2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创新发展战略

通过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创新发展战略,可以有效推动林业产业发展。在林业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作用和积极影响,不断改善林业产业经济结构,打破传统的生产模式,有效提升林业产业内部技术层次。

在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要结合时代发展趋势,加强模式转换,实现技术层次跃迁,有效带动林业产业发展。通过加强优良树种选育,获得更多高质量林业资源,有效带动林业产业发展。在实际加工过程中,要及时向高精尖木材加工业转型,创新林业产业链。为了全面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应借助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的力量,加强对林业产业技术的研究。在实际研究活动中,应结合市场实际需要,积极开展相应的林业产业科研活动,综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成果转换。

在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可以借助其他国家先进的工作经验和办法,引进先进技术,不断提升我国林业产业整体的技术层次,在加强林业生态建设的同时,有效带动林业产业发展。将生态发展战略模式融入林业产业发展中,加快林业经济发展,加强林业生态保护。

在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要贯彻落实生态林业发展的战略理念,通过实行多种生态林业模式,大力发展林业经济。通过构建生态园,提高生态环境建设整体水平,加强对生态林业资源的利用,有效提升林业产业的利润。加强对旅游项目和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在提升林业资源利用率的同时,有效实现林业生态资源长期发展。

2.3 完善林业生态建设体制,促进林业产业发展

林业产业发展以及林业生态建设中必须有健全的体制作为保障,将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规定等以工作细则的方式在规章制度中体现出来,以规范相关单位及人员的工作流程,确保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持续推进。在具体工作中,相关部门应该将林业生态经济与市场经济联系起来,建立生态服务市场,使林业生态效益货币化、资本化,也就是在林业发展过程中生产的一些产品加入环境成本,比如环境损坏、资源开发等费用,在提升生态效益的同时,也能提升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避免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对环境进行严重的破坏。另外,进行林业开采、木材加工等环节中,为了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应该采取科学的方式,严禁乱砍滥伐,减少资源浪费,促进林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协调统一发展。

3结语

林业产业发展对于提升国家经济建设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则必须要将生态环境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在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应科学处理其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矛盾,确保森林资源使用的合理性,加大对林业产业发展的投入,豐富林业经济发展形式,加快林业科技创新,从而实现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共赢。

参考文献:

[1]吕砚.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研究[J].民营科技,2018(11):104.

[2]张鹏.论林业产业的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J].农民致富之友,2018(10):100.

[3]李桂梅,高怀兵.浅谈林业产业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J].现代园艺,2018(02):21.

作者:寿松涛

第2篇: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分析

摘要: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提升,对于环境保护越来越看重,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林业产业发展。在实践中,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具有十分紧密的关联,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为了更好的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在确保其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提升其生态效益,就需要正确的处理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之间的关联,下面对此进行分析。

关键词:林业产业;林业生态;关系

前言

在以往的社会发展中,过于看重经济建设,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导致自然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近年来,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提升,对林业建设的重视力度也逐步提高,但是面对经济发展与林木保护之间的矛盾,部分地区依然会表现出重经济轻环保的问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实践中,如何处理好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正确处理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关系的意义

在我国林业产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其发展状况将会对我国整体发展带来直接影响。在林业产业建设中,虽然很多地方都已经意识到强化生态建设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实践中依然有的地区会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林业经济建设上,没有从生态建设的视角看待林业产业发展,造成了诸多林业资源受到破坏,甚至有很多珍稀树种濒临灭绝。随着社会各界对生态建设重视力度的提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林业生态建设,但是由于各个地区地域林业生态建设的资金投入相对比较少,造成了在林业生态建设中会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加上林区大多处于山区,在生态建设上难度相对比较大。同时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社会各界的注意力依然放在经济建设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林业生态建设,这也造成了生态林业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相互矛盾的情况。在实践中为了保证林业的持续发展,不能过于看重经济发展而忽视生态建设,也不能过于看重生态建设而忽视经济发展,必须做到两者的相互协调,从而获得好的林业建设效果。

二、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

在林业产业发展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生态建设。如果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建立在林业生态环境破坏的基础上,其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不错的经济效益,但是时间一长不仅会制约到林业产业发展,还会引起诸多自然灾害,危害到人类生存。所以在实践中,为了保证林业产业的良好发展,就需要就需要切实处理好林业产业发展和林业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更加科学的林业产业发展方案,以此推动林业的良好发展。

2.1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呈现相互矛盾制约的关系

在林业生产、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利益主体是存在一定差别的,同时还涉及到很多个体利益,其生产林业的关键目的是为了获取相应的经济效益。对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键则是为了保证生态价值,如果在实践中不能处理好生态建设和林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很多人在林業生产中就会出现牺牲生态发展经济的情况,因为经济建设是人们可以真正看到的,不管是林业生产个体,还是企业都会通过经济收入来感受到其经济价值。但是其生态效益却无法观看到,同时林业生态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成效,这也会让人们将更多注意力放在林业生产上。事实上在林业产业建设上,如果忽视了生态建设,必然会影响到其长期经济效益的提升。

2.2林业生态建设影响林业产业发展进程

近年来,我国乃至全世界经常发生各种自然灾害,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物种灭绝、温室效应加剧等,这些自然灾害的发生都与森林资源破坏有极大关联。由于我国的森林资源相对比较欠缺,加上林业经营水平比较低,很多林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过于看重经济效益,忽视了生态效益,从而出现开采过量的情况,这也造成了森林资源越来越少,无法为林业生产提供良好的依据。在实践中,相关地方部门对于林业生态建设资金的投入相对比较少,林业生态工程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债,只有一少部分来源于国家的财政资金,这也造成能力林业水生态建设效果不是很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林业产业发展。在我国,林区绝大多数处于山区,由于我国林业发展还处于比较低的层次,森林资源增长相对比较缓慢,但是社会各界对于林业资源需求也日益增多,这也成为了当前林业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而生态建设需求又成为了社会发展对林业资源需求的障碍,如果在林业产业发展中,对生态建设漠不关心,必然会造成林业资源逐年减少,最终会影响到林业产业的持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强化生态建设已经成为了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发展任务。

2.3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相互依存促进

事实上,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之间虽然是相互矛盾的,但是处理好这种矛盾关系以后,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两者的相互促进、相互发展,能获得良好的林业产业发展效果,同时也能提高林业生态建设效果,保证了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两者的关系其实是很好理解的,当林业生态建设不满足相关要求时,是无法为林业产业生产提供充足的资源的,从而会限制林业产业建设,但是当林业生态建设具有良好效果时,必然可以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材料,从而促进林业产业建设,因此,林业产业生产的关键在于林业生态建设。因此林业生态建设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这也是有森林功能、作用决定的,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完善的,木本植物是森林的主体植被,同时森林还是木材、林木产品的原料基地,也是诸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场所,是一个生物多样的绿色水库,同时森林在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也有良好的作用,是环境卫士、地球之肺,在人类生存发展中,森林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林业产业发展实则是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结合其运动规律,采取相对应的技术手段,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在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上,为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木材资源。因此,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呈现辩证统一的关系,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看,林业产业与生态建设的本质是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的关系,两者的良好融合,可以全面推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使得两者得到同步发展。

总结

总而言之,林业产业发展和林业生态建设具有十分紧密的关联,在实践中,为了保证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合理的安排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要从整体、长远的利益出发,优化林业产业发展路径,切实强化林业生态建设水平,实现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米艳红.浅析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的关系[J].农业与技术,2018(2):188.

[2]张敏,孟玉珂.谈林业产业的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J].农家科技,2019(11):204-205.

[3]张辉利,任院辉.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探讨[J].农村科学实验,2020(03):47-48.

[4]胡建硕.对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的探讨[J].农村实用技术,2019(03):113-114.

[5]张鹏.论林业产业的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J].农民致富之友,2018(10):100.

[6]高波.对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的探讨[J].农村科学实验,2019(16):80-81.

作者:古丽夏提·艾力汗

第3篇: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分析

摘 要:林业不仅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也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其衍生出的林副产品为工作和生活也带来诸多便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素质的提高,对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生态环境好坏关乎每一个人,应大力发展林业,加强生态建设。对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林业产业;生态建设;关系

目前我国林业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在原有的林业资源基础上,逐步提高森林的覆盖率,提高森林的人均占有量,应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模式,以适应现今的环境形势。

1 生态林业概述

生态林业是指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在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创造出最佳环境状态的林业。生态林业是整个林业发展的基础,主要是由森林的地位、功能以及作用来决定的。我国拥有非常丰富的森林资源,且功能强大,木材生产出的林副产品多种多样,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是动植物的栖息地、天然氧吧、基因库、过滤器,为人类带来众多好处,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林业产业也是我国经济组成之一。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在根本上就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善生态环境,经济效益也会有所提高,进而形成一种稳定又高效的生态系统。

2 林业产业发展的困难

2.1 现有森林资源少,部分地区设备设施比较落后

一些相对偏远且经济较差的地区,对林业投入的开发资金少之又少,此外,还缺少高新技术的支持,由此造成林业基础设施陈旧落后,最终导致林业产业的发展速度非常缓慢。还有少数林业工作人员教育程度低,综合能力较差,没有创新意识,仍旧按以往的工作模式进行,很大程度限制了林业产业的发展。

2.2 产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林业产业没有系统性、科学性、操作性较强的发展规划。有部分地区林业产业分布不合理,导致出现区域性、产能不足或过剩的情况。技术品种方面长期没有得到创新与优化,缺乏科学系统性的引导,最终使得林业产业发展不均衡,水平参差不齐,造成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

2.3 林业产业化发展程度不高

县城林区与先进林区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县城缺乏大一点的企业带动,缺少行业协会的规范,没有形成具有组织化、集约化、专业化的发展格局,现有发展格局比较分散,产品层次也比较低,林业种植存在单一与类型杂等现象,初级林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产品的附加值也低,缺乏一定市场竞争力。

3 林业产业生态建设发展思路

3.1 加大资金投入

应当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林业生态建设,各地区政府部门应承担起主要的责任,通过多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吸收社会力量来筹措基金。大力宣传引导个人与单位,积极加入林业产业生态建设活动中。同时政府应在信贷与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帮助,对重大项目应当给予资金的补助与贷款补贴等支持。另外,还可以提高地方公益林标准,以此来鼓励各类投资转向林业生态建设等有关项目。

3.2 改革和完善林业采伐管理制度

林业采伐管理制度的改革不仅是国家提出的重要决策,也是林业生态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经营与生态建设的重要举措。目前社会对林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多,树木采伐管理环节应当简化,大力推行树木采伐公示制度,实行树木采伐分类管理,完善树木采伐限额管理办法。

4 林业产业发展现状与生态建设情况

森林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其生长周期较长,生长也比较缓慢,一旦森林资源遭到破坏就很难恢复。我国森林面积占地小,资源比较缺乏,以前在林业发展中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大规模砍伐使得森林植被覆盖降低,极大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阻碍了资源有效再生,更影响了林业产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近几年国家倡导绿色生态环境,有部分林业地区响应了国家号召,积极开展林业恢复与保护,但还有少部分只是空谈,没有实际行动,只停留在喊口号阶段,没有真正地落实到行动上。总的来说,我国林业生态建设还存在着很多不足,需要加深与改进的地方很多。

5 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

林业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两者之间相互矛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存在着森林资源共同因素,林业产业发展和林业生态建设的开展都需要森林資源作为依托,若最基本的森林资源没有得到很好保护,那么林业质量也就很难得到保证,更何谈生态意义能够得到体现,林业资源的稀缺更不会形成林业产业,导致林业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林业产业发展主要重视经济效益,而林业生态建设更加重视生态效益。林业产业的发展不仅能给国家提供大量的税收,还能以经济方式调节参与生态建设人员的积极性,为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充分保障。林业生态建设应从森林资源保护开始,禁止乱砍滥伐,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生长与繁衍,大力宣传生态保护知识,让越来越多的人提高对生态、环境爱护的意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林业产业与林业生态之间虽然存在着冲突,但仍然可调。林业产业应当全面实现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当重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林业产业发展可以在两者之间寻找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既能够实现林业产业的大发展,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护生态环境,既两全其美,又达到互利共赢目的。

作者:董凤梅

第4篇:林业局关于林业产业统计调研报告

为更加科学准确地反映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情况,充分发挥统计工作对林产业发展的指导、促进作用,按照省林业厅《关于开展林业产业统计调研工作的通知》(云林计财〔2010〕46号)文件要求,我局对以来的林业产业统计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林业产业建设及发展情况

(一)林业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渐趋合理。至全县完成林业总产值分别为1.

45、2.9

6、2.

59、3.07亿元,结构比分别为99:0:1,47:0:53,63:10:27,52:16:32。总体来看,

二、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产业结构变化较大。但结构仍然不尽合理,一产业比重大,

二、三产业比重小。今后林业发展应当在抓实一产业基础上,重点发展

二、三产业,提高其产业比重。

(二)产业发展势头迅猛,龙头带动力逐渐增强。多年来,我县高度重视林业产业建设,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发展要求,积极建设100万亩生态公益林、100万亩速生商品林、30万亩优质核桃、30万亩油茶、1000万株绿化苗木“五大基地”,着力打造木本油料、木材加工、生态旅游、苗木花卉“四大产业”。 至累计造林58万亩,全县建成公益林95.4万亩,商品林基地146.5万亩,商品林中:用材林面积114.8万亩。经济林10.5万亩,薪炭林面积20.8万亩,竹林面积0.4亩。

同时,通过龙头带动,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快速,形成了以华海木业为龙头的加工业基本形成(仅华海木业年销售收入就达5000余万元),以双禾生态产业有限公司、海晏科技园为代表的绿化苗木培育业逐步壮大,经营面积3375亩,年产绿化苗木和生产性苗木2500余万株。以为例,全县木材加工及人造板产业企业总数37个,从业人数6240人,总资产8230万元,年实现总产值7809.9万元,年销售收入7385.2万元;特色经济林产业企业总数2个,从业人数216人,总资产170万元,培育核桃2万亩;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企业总数8个,从业人数137人,总资产460万元,总产值560万元,销售收入485万元。以菌子山自然保护区为主开发的森林生态旅游业,年旅游人次达到35万人次 , 产值达到9859万元。

(三)林业投入增加,发展后劲提高。林业投入主要由四个方面组成,即各级政府投入、企业自有资金投入、贷款投入和林农投劳折资。经统计,各级政府累计投入2178万元(不含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投入),至分别为16

5、36

5、6

24、1024万元;企业自有资金投入1.6亿元,主要是引进龙头企业,对原料林基地和林产品加工方面的投入;贷款投入375万元,主要由林业企业、造林大户及林农通过金融借款,对林业基地建设方面的投入。从投入看,各级政府对林业产业建设高度重视,经费投入逐年增加,林业产业建设得到快速健康发展。

二、机构设置及统计制度执行情况

(一)健全和完善统计机构。林业是一项基础产业,公益事业,事关农民增收致富、事关农村经济发展,详实准确掌握林业产业发展情况、生态建设,科学分析经济效益,是谋划林业发展的基石,因此统计工作重要性日益显得突出。为搞好林业统计工作,县林业局在财务室、营林股各设置了兼职统计人员,负责严格按照统计制度对全县的林业建设进行全面、准确统计。

(二)加强统计制度执行力。林业局始终把加强林业统计能力建设,规范林业统计制度,提高林业统计工作水平纳入林业工作的重要日程。认真贯彻《云南省林业产业统计报表制度》等林业统计的有关规定,积极搞好与县统计部门和有关业务单位的沟通和衔接,在提高林业统计数据的统一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的同时,注意抓好对统计数据的综合分析,用好用活统计资料,为林业发展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充分发挥林业统计工作在促进林农增收的支持作用。

三、存在问题及工作建议

(一)工作量大、面广,难度增加。当前,随着国家高度重视林产业发展,经济主体日趋多元化,投资方式的多样化,经济结构的复杂化,城乡间收入的差异化,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统计调查对象不仅数量成倍增加,而且变动频繁,统计工作量逐年增加,难度加大。

建议:加强统计管理,改革统计方法,科学合理制定统计报表制度,达到既便捷,又实用,更科学。

(二)机构不健全,统计人员缺乏。近年来,林业工作繁杂,任务艰巨,而我局从事林业统计工作仅有兼职的2位同志,由于统计人员的频繁调整,水平不一,人员较少,加之培训教育跟不上,统计口径的理解差异大,不能适应统计工作需要。

建议:规范设置专门林业统计机构,划定编制数额,专业化发展统计事业。

(三)培训教育亟待加强。目前,全县林业统计工作人员对统计法律法规及林业统计制度的执行情况不是很熟,对报表理解常有偏差,导致报表填报经常出现错误,无法做到及时、详实、全面。

建议:加强统计法律法规等相关制度的培训力度,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培训班,提高统计人员水平。

第5篇:林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林业和草原局以林草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引导培育林下种植、养殖、山野菜采集加工、生态旅游、林果药间作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林业产业向立体复合型多元化发展,实现了保护生态和富裕林农的相互促进。现将我旗林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林业产业发展情况

(一)多模式发展,多品类共存。

一是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发展种植业,因地制宜开发林果、林草、林菜、林菌、林药、家禽养殖等模式。全旗沙果树12.18万亩、414.42万株,其中,百亩以上沙果树种植示范地块40块、面积1.1万亩,种植沙果树37万余株;我旗林区山野菜资源丰富,有柳蒿芽、蕨菜、黄花菜、木耳、蘑菇、猴头、榛子等,种类多、产量大,常年产量蕨菜约为1000吨、木耳50吨、蘑菇80吨、柳蒿芽1000吨。二是大力发展特种养殖。依托天然林地资源,鼓励林区职工发展野猪、野鸡、鹿等特种养殖。三是大力发展林区生态旅游产业。全力推进牧人寨生态休闲景区建设。项目总投资1.2亿元,建成游客综合服务中心、停车场、漂流码头、高空滑索、森林温泉、水上乐园、蒙古部落、生态采摘等休闲娱乐项目。启动图博勒峰风景区项目。项目前期规划已经完成,正在进行招商。项目投入运营后,可与仙人洞旅游度假山庄联合推出“俯瞰兴安岭、探秘仙人洞”精品旅游线路。

(二)全力推进,特色产业。

柞蚕产业是十大富民产业之一。现有宜蚕柞林面积60万亩,已开发利用近47万亩。蚕种场2个、繁种点1个,种茧贮藏窖2处,蚕种场制种室及保种库6358.8平方米,制种蚕场2万亩,每年可提供优质蚕种(丰达1号、珍珠1号)15公斤,完全可以满足我旗蚕种需求。目前,全旗养蚕专业示范村12个,蚕业生产专业合作社34个。柞蚕放养4016把,商品茧产量750万公斤,产值2.05亿元。据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调查统计,我旗现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柞蚕生产基地、柞蚕良种繁育基地和最大的蚕茧集散地,柞蚕单产和蚕农收入居全国之首。

(三)创新机制,企业参与。

为更好地推动林下经济的发展,提升林下经济技术水平,我旗大力倡导并鼓励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企业参与林产品开发,依托其企业优势,打造本地特色品牌。2015年4月,呼伦贝尔蒙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我旗,该企业设计年加工黑木耳3600吨、年产黑木耳多糖饮料30万吨、小包装干品木耳500吨、小包装湿品木耳100吨、木耳粉及功能食品2500吨。2019年8月,内蒙古鸿一格商贸有限公司与呼伦贝尔阿荣小镇电子商务实行战略合作,将通过阿荣小镇电商平台下单采购汲耳饮料,该公司将围绕木耳、榛子等优质农畜林产品开展线上下单采购,将极大地促进我旗林产业的发展。

(四)强化服务,合力推动。

一是实行下沉式技术指导。依托旗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局、“土专家”等林业专业技术人员50人,组建技术服务队,对林下经济发展进行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跟踪服务。按照“群众自愿,民主管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先后组建沙果种植、中草药种植、柞蚕养殖等专业合作社50多个,形成合力,从而推进林农组团致富。二是创新式金融支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以林权抵押,旗农经站担保,林业部门登记、评估定价的贷款方式,助推林业经济发展。同时探索扩大森林保险覆盖范围,进行了榛子林和经济林产量保险试点,进一步为林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

(一)思想认识不足。

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和林下经济发展宣传引导不够,分类指导有待加强;林农对保护森林资源、提高林产业效益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发展林下经济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导致主动发展意识不强。

(二)产业化经营程度低。

我旗林产业基础薄弱、且发展不均衡,林产业多以原料销售为主,缺乏精深加工利用的企业,缺乏具有规模和影响力的专业市场,产业链条不长、附加值不高,导致产业化经营程度较低。

(三)产业支持政策不够。

国家对林业产业发展的政策大多是引导性、方向性的,缺乏具体的支撑和鼓励措施。加之我旗财力所限,目前对参与林业产业发展的支持不够,影响林农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通过技术讲座、科普宣传的方式,对发展林下经济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组织群众参观学习,通过算对比账、算效益账,向广大群众展示林下经济的综合效益和优势,激发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

(二)科学布局,提高效益。

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讲求实效”的原则,将发展林下经济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农业科技推广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多角度、深层次地发掘林下经济的发展潜力。对林下经济发展进行合理布局,确定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努力探索和推广切合实际、适宜地区发展的林间种植、养殖模式,实施分类指导,提高林下经济的综合效益。

(三)加大扶持,示范带动。

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积极争取上级投资项目扶持和协调林权抵押贷款,拓宽发展林下经济的融资渠道,带动林下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和规模效益,向“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向发展,拉长产业链条,实施品牌战略,实现林产品加工和服务业发展一体化。

(四)加强培训,引进技术。

聘请专家就当前林下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关键技术进行现场授课,积极大胆引进推广适宜我旗的林间种植新品种、新技术。成立专业技术服务队,深入实地开展技术服务,进行现场指导、答疑解难。通过各项培训指导,更好的为农民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五)市场营销,做好服务。

积极培育市场营销组织,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市场行情,并为群众提供详细的市场行情、产品的方向、市场的导向等,构建专业化的营销网络。同时发展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组织或协会,提高林下经济产业化程度,使我旗林下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第6篇:林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随着国家林业体制的改革,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林业各级部门都把产业发展纳入到重要的工作日程,只有不断的发展,壮大林业产业工作,才能切实增加林场职工的收入,从而提高职工的人均生活水平,下面就我局的林业产业发展情况做如下说明:

一、 森林资源现状。

延寿县林业用地面积142477.4公顷,林业用地面积中有林地面积101403.4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71.2%,宜林地面积11.6公顷,公益林面积97824.8公顷,商品林面积23534.6公顷,林木总蓄积8229214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7.6%。

二、 加强领导、积极组建专业合作社。

在年初的林业工作上,针对我局各林场的专业合作社。各林场相继成立了12个合作社,即将成立的有6个合作社。从合作社的形式上多以林下养殖、种殖为主的林下经济合作社,规模上看,规模大小不一。目前,较为成型的有桃山林场的苗木培育专业合作社,吸纳股金170万元,培育各种绿化苗木138万株,占地面积1360亩;再有是胜利林场成立的金成养殖专业合作社,2017年初,新改建猪舍,总投资700万元,预计年出栏生猪两千至参千余头,年纯利润40万元。另外,其它林场的合作社规模虽小,但现在都以相继成立,总的势头是好的,只有通过这样以点带面的形式才能使各林场合作社的规模逐步得到发展壮大。

三、 依靠龙头企业,带动林场职工增收。

延寿县鼎鑫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于2013年成功入驻延寿工业园区,项目占地27560平方米,计划投资1.18亿元,现以投资1.16亿元,今年林业局已经同鼎鑫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沙棘种植合同,其中五七林场今年已栽植沙棘6千余亩,由于苗木缺乏原因,全局还有3万余亩待明春栽植,全局预计栽植面积4万亩,通过沙棘栽植这项工程而增加了林场和职工的收入,同时,也使林地得到恢复,增加了林地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谓双效共赢。个体民营企业的发展给林场职工提供了致富增收的新途径。

在我县安山乡个体民营企业张培远地产果的示范引领下,各林场职工意识得到提高转变,相继由种植农作物向栽植培育经济林方向转变,如五七林场现有进入产果期大榛子面积近百亩(87亩),种苗繁育苗圃地28亩,计划发展扩大平欧耐寒大榛子种植面积400亩,其它林场经济林栽植也有不同规模的发展。

综上所述;各林场在典型示范户的引领下职工创建合作社的积极性非常高,各林场都在积极为职工创建合作社提供创造条件,不远将来,林业会呈现一个多彩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多形式的专业合作社团体,会给职工带来可观的收益。

四、 发展林下经济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缺乏对国家发展林下经济政策和发展模式、技术的了解,对国家发展林下经济的政策和申报发展林下经济产业项目的要求和条件不了解,故难以得到政策扶持,难以加快产业发展。

2、缺乏林下经济向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和打造品牌的发展思想和认识,又没有龙头企业的带动,故难以将项目做大做强,带动千家万户发展产业大户。

3、缺乏资金,由于启动资金的缺乏是影响林场及职工发展林下经济的前提因素,资金的缺乏使职工对发展林下经济心存顾虑,尽而瞻前顾后,不敢大胆去做。

4、缺乏方便的交通,林区交通不便也不同程度影响各林场发展林下经济。

五、 林业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延寿县发展林业产业具有良好的基础,优势比较明显,全县蕴涵着巨大的林业产业发展潜力。为挖掘潜力,解决困难和问题使林业产业又好又快发展,通过调研,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

1、建立和完善林业产业扶持政策,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环境。

2、进一步强化林场职工希望在山,潜力在山,出路在林的意识,真正确立,“以林兴场、以林富民”的发展战略。

3、大胆创新林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以创新求发展、以创新解决促进林产业大发展的“瓶颈”问题。

4、抓住机遇,顺势而谋,乘势而上,使林产业的发展融入到省、市的产业布局和产业导向上来,争取更多的林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及投入扶持。

5、调整产业结构,整合项目资金,突出重点和优势,力创名、特、优、新品牌,提升林产业的带动辐射作用。

6、高度重视科技兴林,建立健全科技支撑体系,使林业产业健康发展建立在提高科技含量基础上。创办多形式的专业合作社模式。(如:基地+职工+农民+院校…等)

总之,延寿县林业局发展林下经济相对比较分散,利益主体较多,积极组建大型林下经济合作社,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经营者适应市场的能力,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林下经济产业化、组织化程度,要进一步拓宽林下产业,结合林区实际情况,自主创新,自谋发展,逐步发展一批迎合市场需求符合职工意愿,发展有收入的林菜、林禽、林果、林菌等模式的林下产业经济不断壮大产业发展规模,加大林地综合开发利用,在保护生态的同时,使职工致富增收,进一步加快产业发展步伐真正实现“产业兴林、产业兴场、产业富民”;尽快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迎接林业又一个美好的春天。

延寿县林业局

2017年6月20日

第7篇:林业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的总结报告

市林业局:

按照市财政局《关于下达200-年林业专项资金的通知》(-财农〔2004〕--号)文件通知精神,我县200-年-月份在--乡--村规划设计、建立了--乡核桃产业示范基地--亩,于200-年--月底全面完成该项目的实施。现将该项目的完成情况和资金到位、使用情况总结如下:

一、项目实施规模及完成情况

该核桃高产示范项目位于县--乡--村,该基地立地条件较好,交通方便,加上山区老百姓历来有着种植、管护核桃的优良传统,使该项目实施有较好的群众基础,涉及面积为--亩,全部品种为引进山东元丰、香玲、丰辉等优质核桃品种苗木4.1万株,在栽植时,采取技术人员现场蹲点,高质量整地,高规格放线打窝,穴大为100cm×80cm×80cm,株行距为4m×3m,采取农家肥进行回填。在实施时,为突出发挥林业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带动大范围、大面积林业产业开发建设的示范作用,我们从规划设计到栽植时,把参与式贯穿于整个过程,从而使得项目科学合理,实施操作易行。通过挖样板、做示范、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了该基地建设实施任务。

二、制定措施,强化管护

为充分发挥项目投资效益,我们加强了项目建设后期管理工作。通过制作宣传碑牌,印发乡规民约和聘请专人看管形式,强化核桃苗木越冬的病虫害、人畜践踏的管护措施,使项目实施成果得到保护。现在核桃示范基地苗木长势喜人,示范辐射作用进一步得到体现。

三、资金到位及管理情况

该项目设计国家财政投入为--万元,我县已到位资金为--万元。为了确保林业项目投资安全有效运行,在资金管理方面,按照“质为先、慎用钱”的总体目标,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了资金管理。

一是建章立制,规范运行机制。制定了《--县林业局财务支出审批制度》等资金管理制度,详细规定了林业项目资金的使用范围、拨付程序和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

二是严格会计核算,强化会计监督,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认真执行了国家相关项目会计核算制度,严格按照省财政厅《省级财政林业专项资金暂行办法》的要求坚持了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

三是强化项目资金计划管理,实行了部门核实、财务审核项目资金支出审批制度。对未经项目实施部门核实或财务部门审核的项目资金支出,单位领导就一律不予审批,财务部门不得受理报帐。从而杜绝了项目资金开支的随意性,强化了资金计划监督管理力度。总之,使该项目资金的使用实现了“合法、有序、规范、有效”。

四、项目存在的优势和不足

通过省级财政200-年林业专项资金的投入,使我县林业产业建设有显著提高,它带动了我县林业产业过去粗放任意型向规模集约型的转变,促进了核桃生产向良种化方向发展,提高了核桃的经营管理水平,推动了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对相关产业发展起到了辐射、示范作用。

但是,由于近几年来核桃价格走俏,加上项目后期管护难度较大,主要表现在:一是林地中的经营管理,如何才能实施优良品种尽快投产;二是核桃病虫害的防治和人员配置;三是常年性管护难。因此,该项目虽然已成功建起,但如何达到预期目的,真正实现推动农村新经济的增长点,还需要更多的投入和管护。同时,由于全县幅员面积广阔,加上核桃在--种植有着优良习惯,仅--亩的带动,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仍需加大投入力度和投入范围,把核桃产业建设成为--农业经济中的支柱产业。

第8篇:黑龙江省林业产业成长性报告

一、产业基本情况

黑龙江省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全省有林地面积20180.3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45.8%,约占全国有林地面积的10.8%,活立木总蓄积量17.6亿立方米,占全国或厘米总蓄积量12%,森里覆盖率45.7%。全省湿地面积884万公顷,居全国第一,其中天然湿地面积556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1.8%,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1/7。丰富的森林和湿地资源,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天然生态屏障,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国土安全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省林业产业快速发展,并被列入全省终点推进的十大产业之一。林下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森林得以休养生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次产业比重逐渐减小,

二、三次产业比重增大,逐步形成了森林培育、木材加工、森林绿色食品和医药、森林生态旅游、林化产业等多业并举的林业产业发展格局。

2012年,全省林业总产值实现1203亿元,较2011年增长19.8%,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10.0%。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产业链各环节运转,促进了生态建设,拉动了经济增长,增加了职工和林区农民收入,为林区社会和谐稳定及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木材加工业稳步推进。截至去年底,全省已建立各类木材加工园区39处,年加工能力960立方米,有规模以上木材加工企业1950家,主要产品有实木家具、木制门窗、地板、集成材、刨花板、纤维板、以及木制工艺品等。一批国内外知名木业企业如大亚集团中密度纤维板、瑞典宜家木业、广东百诺家具、广东盈彬大自然木业、大连科冕木业、台湾信富木业、香港嘉汉集团等都相继入驻我省。省内伊春光明、齐齐哈尔华鹤、哈尔滨森鹰、七台河双叶等加工企业也相继形成规模,2012年全省木材加工实现产值560.5亿元,完成税收30多亿元,拉动相关就业60余万人。

二是林菌产业基础雄厚。2012年全省森林食用菌总产量33.3万干吨。其中黑木耳产量27万吨,约占全国的60%以上;猴头菇、松茸、榛蘑等产量约占全国的80%以上。涌现出黑森、绿源、巨龙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创出“元宝耳”、“黄金耳”等十几个知名品牌,初步形成了以东宁绥阳、尚志苇河为龙头的两大林菌产业园区,产品远销港澳台、日本、韩国、东南亚及俄罗斯、乌克兰、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年交易额达到140亿元,带动相关就业和半就业50余万人。

三是北药产业逐步向好,势头好。目前,全省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超过100万亩,产量超过1万吨。依托北方寒地气候和林区良好生态环境,、我省种植的人参、刺五加、五味子、黄芪、板蓝根、防风、龙胆草等道地药材在国际国内市场上长盛不衰。全国各大制药企业均在黑龙江投资,全省中药材饮片厂已发展到53家,出产的刺五加注射液、双黄连口服液、护肝片等一些中药材制品也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成为我省畅销全国市场的拳头产品。2012年,全省北药产业实现总产值25亿元,带动相关就业10余万人。

四是林果产业空间巨大。去年全省经济林种植面积达到220万亩,苹果、梨、葡萄、李子等水果产量15.8万吨,红松籽、榛子、核桃等坚果产量9400干吨,蓝莓、沙棘等浆果产量3450吨。全省现有水果生产加工企业2000多家,坚果加工企业400多家,蓝莓加工企业2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加工企业127家,年加工量1.8万吨,主要生产干果、烘培食品、蓝莓果酒、果汁饮料、罐头、果酱、生物制剂等9大系列,200多个品种,年加工产值近20

亿元,带动相关就业15万人。因为农林产品多数免税,仅加工可生成一点税收,我省恰恰缺少加工环节,上交的也是微税。大兴安岭超越、百盛蓝莓、北极冰蓝莓酒业、富林山珍科技、林格贝;伊春兴安红酒业、森野实业、忠芝大山王酒业;黑河长乐山大果沙棘等加工骨干企业日趋壮大,生产的果酒、饮料产品销往国内大中城市,速冻果、花青素及部分产品出口到日本、美国、捷克、韩国等国家。

五是林下养殖热色突出。我省林下驯化繁殖和经营利用的动物品种主要是东北虎、丹顶鹤、白鹤、黑熊、梅花鹿、马鹿、林蛙、野猪、狍子等,全省现有重点野生动物饲养场(点)500多处,其中鹿场400多家,分布在全省各地市县。据不完全统计,全省驯养梅花鹿和马鹿8.5万头;驯养各类毛皮动物300万只,年产毛皮230万张;林蛙养殖户6000家,承包林地面积200万公顷;熊类驯养单位11家,驯养熊类2883头。2012年,林下养殖业年总产值实现25.5亿元,带动相关就业25万人。

六是生态旅游日渐繁荣。2012年全省森林公园总数已达106个,其中国家级58个,省级48个;各类保护区212个,其中国家级28个、省级85个、市县级99个。有湿地类型保护区78个,其中国家级18个(含7处国际重要湿地),省级60个。随着人们亲近自然、珍爱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生态休闲旅游产品逐步受人所爱,2012年仅森工统计,各森林湿地公园和保护区接待游客947.9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78亿元,带动相关就业和半就业55万人。全省旅游业总收入1300亿元,70%与林业相关。

七是对俄林业合作前景看好。近年来,我省林业企业大量“走出去”,热别是依托毗邻俄罗斯远东森林资源富集,森林覆盖率高,木材蓄积量多,树种齐全,材质优良的优势,建立了原材料基地和木材加工园区。从俄罗斯年进口木材(包括纸浆等折合原木)1000万立方米上下浮动,产值60亿元左右,增加省内人员境外就业约15万人。

二、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潜力

1.优势

一是资源基础。全省2080万公顷的林地,556万公顷的湿地,蕴藏了大量野生动植物资源,而且天然无污染,发展森林食品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是产业基础。全省发展林业产业历史悠久,有近万家林业企业,几十万产业工人,从事生产经验丰富,能力较强。

三是科研基础。省内有东林、东农、林科院、林研所等十多家林业科研机构,每年都有新的攻关成果。

四是工作基础,全省三年产业建设形成了一定的基础。新一届省委、省政府对产业发展抓得更紧,抓得更实,各地也积极响应,产业发展热情空前高涨。

五是政策基础。国家新近出台了林下经济发展意见,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政治保障。

2.潜力

我省林区有林下植物2200余种,分属186科、737属。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果实植物有猕猴桃、黑豆果、刺玫果、蓝靛果、笃斯、越桔、山葡萄、山楂、草莓、托盘、灯笼果、野梨、榛子、橡子、山核桃、松子,以及引进的沙棘、欧洲花楸、等30余种;有可食植物80余种,常见的山野菜有刺老芽、刺五加、小叶芹、蒲公英、黄花菜、柳蒿、老山芹、蕨菜、薇菜、木耳、菇类等30余种,蕴藏量在数亿吨以上,经济价值较高的在1亿公斤以上。林下产品“原始”、“生态”特征鲜明。我省有完整的大森林、大草原、大平原、大水域、大湿地等生态系统,构成了特色鲜明的生态优势。光、热、水与植物生长期同季,适宜植物的生长;开发建设时间晚,污染小,生态环境好,是想、理想的绿色植物生长基地。这里的种植品和产成品是绿色的、有机的、是最受市场欢迎的。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野生植物、森林

景观、水面、湿地、草地、地下矿产等资源。这些资源很多均处于开发初始阶段,大有文章可做。

(1)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业

截至去年底,全省有木材加工和家具制造企业2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311家,有七台河双叶、伊春光明、齐齐哈尔华鹤、哈尔滨森鹰等多家国内知名企业,年加工能力960万立方米,主要产品有实木家具、木制门窗、地板、集成材、刨花板、纤维板以及木制工艺品等。但是,随着我省大、小兴安岭和森工系统国家天保二期工程的深入实施,从2011年开始,全省林区木材产量开始调减,到2013年由几年前每年800万立方米左右调减到每年295.9万立方米,年调减幅度为59.9%。其中,大兴安岭林区由2010年的214.4万立方米调减到56.6立方米,减幅73.6%;龙江森工由2010年的419万立方米调减到89.4万立方米,减幅78.7%;地方林业有2010年的180万立方米调减到150万立方米,减幅16.7%。全省木材资源产量骤降,给省内原靠资源优势寻求发展的木材加工企业带来严重冲击。加之我省木材加工企业技术相对落后,生产成本较高,品牌效应差,产品市场占有率一直不高。特别是随着全国房地产市场的变化,木制板材、家具等产品销量大幅下降,企业效益收到严重冲击,企业扩大生产的积极性不高,就整个产业来讲,只能平稳运行,很难实现高速发展。以不变价格计算,按平均每年12%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20年,木材加工产业主管业务收入可在2012年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000亿元以上。

(2)森林食品加工产业

一是以黑木耳为代表的食用菌产业。黑龙江省是全国乃至全球最著名的黑木耳主产区,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独特的地理气候、丰富的森林资源,以及多年黑木耳栽培技术和经验,黑龙江林下生产的黑木耳品质上乘,明显优于全国其他产区,纯天然、无污染,无任何农药添加,是真正的森林绿色有机食品。2012年黑龙江省黑木耳产量27万干吨,约占全球总销售的42%,全国60%。全省除西部平原地区外,有30多个市县发展黑木耳产业。现有黑木耳生产基地142个,专业村1340个,从业农民15.8万户。发展黑木耳“不与民争时、不与粮争地”,被誉为“绿色产品”中的“黑色产业”,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林业多种经营的支柱产业。全省依托牡丹江东宁县和哈尔滨尚志市两个主产区,重点开展科技攻关和新技术培训,不断完善上下游配套服务,延伸产业链条,行程两大食用菌产业集群。去年东宁绥阳黑木耳大市场,年干品交易量达10万吨,实现交易额突破50亿元;尚志苇河黑木耳交易市场,年食用菌干品交易量达6.5万吨,实现交易额32.5亿元。并创出了“元宝耳”、“黄金耳”等十几个知名品牌,产品远销港澳台、日本、韩国、东南亚及俄罗斯、乌克兰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基本实现了买全国卖全球。

黑木耳是可循环再生资源,市场空间广阔,产业潜力巨大。黑木耳在国际商场上价格昂贵,优新木耳可买到2.5万美元/吨。德国鲜(水发)黑木耳售价达40马克/公斤,美国鲜(水发)黑木耳8-10美元/磅。目前全球黑木耳产量不足60万吨,世界人均占有黑木耳每人每年不足10克,按照美国乔治 华盛顿大学研究报告“每人每天吃5克黑木耳即能延年益寿”的提法,目前世界黑木耳总产量仅不足供应10天。黑木耳在其他国家,受技术、资源、气候、劳动力价格等多方面因素限制,难以发展。

黑木耳产业具有生产周期短、成本低、污染少,剩余物可循环利用等特点,适合北方大规模种植,产业链额无限延长,具有产业化发展的潜质。产品除直接食用外,还可发展精深加工,目前已开发出黑木耳粉,黑木耳脯,黑木耳茶,黑木耳脆片,黑木耳饮料,黑木耳滋补稠酒,黑木耳酱等五大类,几十个品种的黑木耳产品。废菌料可发展菇类生产,提高菌类生物转化率,也可转化为燃料和有机肥,实现“吃干榨尽”。以黑木耳废菌料为原料生产的木屑颗粒具有灰分小,发热量大,燃烧时间长的优点,在比利时、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市场深受欢迎。随着生物保鲜技术的不断提高,黑木耳鲜品已经走向市场,已经有企业把鲜

品木耳直接供应国内外精品超市,效益也十分明显。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黑木耳产业发展,制定出台了全省林下经济产业规划和黑木耳产业规划,投入大量资金勇于技术攻关和市场建设,推动黑木耳产业纵深发展。目前,全省黑木耳产业生产基地、市场体系、服务功能不断健全完善,形成了“一县一品、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良性发展格局。一批生产加工基地得到国家挂牌,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被授予“中国食用菌之城”;伊春市被称为“中国原生态食用菌基地”;东宁县成为“中国黑木耳第一县”;海林市成为“中国食用菌之乡”;林口县成为“全国食(药)用菌优秀基地县”。全省初步形成了十个企业+合作社+职工的黑木耳产业示范区,在政策鼓励和企业带动下,从事生产的农民越来越多。预计2020年,全省以黑木耳为代表的食用菌产量可达40万吨,实现产值400亿元。

二是坚果产业。黑龙江省是著名珍贵经济树木红松的盛产地(全球只有三大产地,黑龙江、俄罗斯、北美,黑龙江质量全球最好),也是全球最重要的红松籽产区,全省现有红松坚果林8.4万公顷,2012年,全省红松籽产量4933吨。现有红松果仁加工厂200余家,年产松子仁1000吨黑龙江同时也是全国重要的榛子主产区之一,全市那个现在野生和人工终止榛子林1万公顷,2012年,全省大榛子产量1804吨。全省现有大榛子加工企业150多家,年加工量500吨以上,主要生产榛子果仁、即食品、食用精品油等产品。目前红松籽和大榛子等坚果在欧美等国际市场价格昂贵,每市斤约为60欧元左右。而我省仅为60元人民币,黑龙江产品投入市场多年,国内外市场反馈效果较好,省内经营红松籽进出口企业50余家,平均每年红松籽仁出口创汇约3亿美元左右。据专家测算,坚果深加工综合利用后与出售初级原料产品对比,附加值可增加60倍以上,可释放更大的资源优势和产品价值。特别是由深加工形成的坚果油、坚果酒等系列高附加值产品则因具有潮流性、资源独特、工艺领先、项目先进的特性,几经成为诸多保健品、滋补品及天然药物原料的替代品,坚果壳等生产剩余物,还可生产活性炭和车辆轮胎防滑添加剂,国际国内市场空间巨大。

黑龙江省以红松籽和大榛子为代表的坚果产业已初具规模,从业人员过万,形成了从坚果种植、采集、加工、销售、剩余物综合利用的完全产业链条,形成了多系列坚果产品,在全省诸多产地形成了规模不小的加工企业购销平台和多元化的专业批发市场,并在东宁、绥芬河等口岸也建立了进出口基地,产业发展势头正旺。2013年,黑龙江省把坚果产业列为林业重要的主打产业之一,制定了详细的产业发展规划,突出大榛子种植,不断扩大坚果林种植面积,预计到2020年,全省红松籽产量将达到1.5万吨,产值达到150亿元。

三是坚果产业。我省是全球著名的黑寒地黑土带,野生蓝莓、蓝靛果等高端坚果的主要产区,多年从事野生浆果生产加工经验丰富,技术领先。去年全省经济林种植面积达到220万亩,苹果、梨、葡萄、李子等水果产量15.8万吨,蓝莓、沙棘等坚果产量3450吨。全省现有坚果加工企业200多家,年加工量1.8万吨,主要生产干果、烘培食品、蓝莓果酒、果汁饮料、罐头、果酱、生物药剂等9大系列,200多个品种,年加工产值近20亿元,拉动相关就业15万人。大兴安岭超越、百盛蓝莓、北极冰蓝莓酒业、富林山珍科技、林格贝;伊春兴安红酒业、鑫野实业、忠芝大山王酒业;黑河长乐山大果沙棘等加工骨干企业日趋壮大,生产的果酒、饮料产品销往国内大中城市,速冻果、花青素及部分产品出口到日本、美国、捷克、韩国等国家。现全省野生浆果大多集中在大小兴安岭和黑河地区,随着人们对保健野生天然食品的认识提高,浆果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我省各地采用新技术和引进品种开展的人工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浆果产量也大幅上升,下步重点是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行深度开发利用,整合全省浆果特色品牌,形成拳头产品,不断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提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并适度开发以李子、葡萄、梨、沙果为主的使用果品的种植力度,不断满足人们对食用水果的需求。力争到2020年,全省浆果产业产值达200亿元。

(3)造纸产业

我省现有造纸企业74户,其中规模以上50户,现已形成以齐齐哈尔大庆海达纸业、牡

丹江恒丰纸业、佳木斯龙江福纸业为核心的三大产业集群。2012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4.5亿元,实现税5.9亿元。

我省发簪造纸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全省现有林地面积2080.3万公顷,森林蓄积17.61亿立方米;年采伐和抚育木材产量达500万立方米;每年进口俄罗斯木材和纸浆折合1000万立方米;全省556万公顷湿地,年产紫花苇、白花苇等优质原料50万吨,造纸产业基础原料充足。此外,黑龙江淡水资源丰富,双鸭山、鹤岗、七台河、鸡西等四大煤城,年产煤炭一亿吨,可为发展造纸产业提供充足的生产配套要素支撑。

2011年以来,全省重点推进十大产业建设,造纸产业作为林业产业之一,项目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其中列入2013年省重点推进林业产业项目中,就有牡丹江恒丰纸业有限公司特种纸扩建项目、龙江福浆纸有限公司硫酸盐针叶浆生产线改扩建项目、林甸海达纸业有限公司纸浆记起制品扩建项目初具规模,山东泉林纸业有限责任公司佳木斯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等9个造纸产业项目,项目建设总投资95.5亿元,2012年计划投资26.5亿元。

根据纸板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国内纸张及纸板年消费量和增长量与GDP增长率基本保持一个非常相似的增长趋势。国内纸张消费从2002年开始一直都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2012奶牛国内纸张消费突破8000万吨,预计2020年将达到或超过1一吨,全国纸张及纸板消费量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造纸行业在目前工业行业中属于少数需求拉动型、市场潜力巨大的行业,进口纸和纸浆的用汇总额仅次于石油和钢材。国家已将造纸行业列入国债支持技术改造的重点行业之一。随着全球木材资源的逐年减少,造纸业市场空间的不断扩大,世界纸业巨头的目光也都看好了资源丰富的黑龙江,大量国际资金正在源源不断注入我省,一批大的建设项目相继获得批准开工建设,未来5-10年,我省造纸产业将面临一次大的跨越式发展,预计到2020年,全省造纸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

(4)北药产业

自2000年我省“北药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我省医药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北药”品牌叫响了全国。利用采集的野生药材种子种植在我省已经具备一定规模,人参、平贝、水飞蓟、板蓝根、防风、龙胆草、甘草等中药材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已经超过10万亩,年生产药材产值25亿元,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富民强省做出了贡献。“关防风”、“北五昧”、“关龙胆”、“宁古塔黄民”等一些“原”字号地道药材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在各大中药材市场上长盛不衰。刺五加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护肝片等一些中药材制品也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成为我省畅销全国市场的拳头产品。全省中药材饮片厂已有53家,在国内比较知名的生产中成药、中药制剂药厂就有哈药、哈中药二厂、哈制药三厂、葵花药业、世一堂、圣泰药业等10多家。

黑龙江的山地、林地资源和特殊气候条件十分适合种植药材。全国42个国家级

一、

二、三类重点保护动植物中药材,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资源在我省。加之黑龙江拥有一批规模效益较好的大型亦要龙头企业,可带动林下药材种植业项目的实施。初步形成了以哈药集团为龙头、利民医药园和哈尔滨开发区医药园区为侧翼的“品”字阵容。全省已形成十多个企业+基地+农户林药生产基地,种植和加工数量逐年增加。黑龙江省作为全国医药工业基地,人才优势明显。哈尔滨市医药工业企业、医药市场流通领域及医药研究机构从业人员达17万人、北药开发的人才优势突出。开发北药产品和药材种植的各项技术成熟,多数企业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农民从事北药药材采集、种植历史悠久,生产积极性高,部分地区已形成北药药材种植、采集、加工、收购等规模产业链条。

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北药综合开发,已把北药开发作为发展市县经济的重要措施,当作培植市县级财源的重要途径,这为北药药材种植开发和流通营造了良好的外部发展条件。目前全省已经做出规划,鼓励各地从事北药种植和开发,全省林下种植面积不

断扩大,预计到2010年北药产业产值将达到250亿元。

(5)森林湿地旅游产业

2012年全省森林公园总数已达106个,其中国家级58个,省级48个;各类保护区212个,其中国家级28个、省级85个、市县级99个。有湿地类型保护区78个,其中国家级18个(含7处国际重要湿地),省级60个。随着人们亲近自然、珍爱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生态休闲旅游产品逐步受人所爱,2012年仅森工总局统计,各森林湿地公园和保护区接待游客947.9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78亿元,带动相关就业和半就业55万人。鉴于当前发展的良好形势,我们计划请国际知名专家高端设计,突出黑龙江原始、自然、狂野、幽深的特色,积极与国际国内大的旅游公司接触,争取引入大的战略投资者,合力开发森林湿地景观,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发挥国家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的冰雪、界江、湖泊、沼泽、火山等特色优势,力争创出黑龙江生态旅游品牌。到2020年预计全省森林湿地旅游收入将达到1100亿元。

此外,我省种苗花卉产业、森林经营产业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预计到2020年,可实现产值200亿元。境外资源开发、原木进口、境外加工园区建设等,可为全省林业产业带来100亿左右的产值效益。

预计到2020年全省林业总产值将突破4000亿,增加值突破1100亿元,促进林农年人均增收2000元,并逐年增加税收,拉动社会就业和半就业600万人。

三、产业招商重点

一是引进有自主品牌和市场高科技型木材加工企业,改变过去大量消耗资源,经济效益的现状,提高我省加工企业产品科技含量,市场营销和利润税收。

二是引进战略投资者,整合现有森林食品生产企业和市场,形成巨企业和垄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并在产业链延伸上,引进一批环保型企业,使整个产业从种植、采集、生产、加工、再加工到剩余物利用、还田,实现全产业循环。

三是引进药品加工大企业,以企业+基地+农户的形式,带动和引导当地开展北药种植,增加就业,提高原料加工利用率,提高总产值和利税收入。

四是引进国际知名旅游企业,依托全省丰富的森林湿地旅游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突出自然、原始、四季分明特色,打造北方旅游名省。

第9篇:林业局发展油茶产业现状调研报告

林业局发展油茶产业现状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林业局发展油茶产业现状调研报告2010-06-29 19:12: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重视油茶产业建设 为生态强县添亮点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笔者在下乡下村进行林权改革、林业产业建设走访调研中,发现蒙泉地区、白云以下乡镇的广大干群对油茶产业建设发生了浓厚兴趣。本文就全县的油茶产业建设谈一些见解。

一、**县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的机遇和现状

1、**县发展油茶产业的机遇已经来临

2007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

油料生产发展和意见》,2008年,国家又在长沙召开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明确提出要把发展油茶作为维护国家粮油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一个重要产业来抓,拟投入600亿元在长江以南14个省建立6000万亩油茶产业基地,湖南省被列为油茶中心产区。**县也被列为重点县。茶油市场需求大。一方面,国际市场茶油严重短缺;另一方面,国内潜在市场更加可观。目前,不少国家已基本实现食用油木本化,发达国家人均占有量达到20公斤,而我国人均占有量仅公斤,潜在市场巨大。油茶开发潜力大。**县适宜种植油茶的面积达15000公顷,特别是南部丘陵区,土壤肥沃、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可望发展10万亩。

2、**县油茶产业的现状不容乐观

**油茶面积太小,目前仅存3万亩。品种老化,全县油茶以寒露籽为主,几十年甚至百年未改造更新,经济效益低下。管理粗放,**县油茶只是经过了

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一次全面垦复,以后30多年,栽培管理一直未能精耕细作,在自生自灭的环境中生存。采摘无序,根本没有遵循采摘原则。加工缺失,**县目前没有油茶精深加工企业,形成不了商品环境。

**县目前发展油茶产业还受人们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的影响,况且,油茶前期投入大,市场前景不明,潜在风险较大,效益比较低下。**县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是油桐、油茶大县,70年代开始转入柑橘、茶叶大县建设,县域经济内种植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鼓励、支持的优惠政策发生转折,油茶产业受到了冲击。

二、发展油茶产业应采取的对策

1、营造一个重视油茶产业、发展油茶产业的好环境。

一是要加强领导。建议**县也要像省政府一样,成立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一位副县长抓这项工作。二是加大宣传力度,造成一种强大的声势。

三是要实行考评奖罚制度。在初始阶段,乡村干部,县直有关部门要有任务,有指标,并与一定的业绩考核挂钩。

2、打造一个油茶产业发展的好机制。

首先,要全力推进林权制度改革进程。其次,采取公司+基地+农民的模式发展油茶产业。再次,有关部门要配合支持,形成合力。

3、制定一个油茶产业发展的规划。

2008年8月至2009年3月,县林业局已会同发改局制定了全县五年油茶发展规划。总体目标是:5年新发展10万亩,连同已存的5万亩,全县总体控制15万亩,重点区域是南部丘陵地区。2009年重点在夹山镇汉阳村、孙家嘴村、雨林村新造8000亩,在西周等村低改2000亩。同时,在夹山的西周村水库租地150亩,建设高标准的油茶种苗基地,当年出苗30万株,满足全县油茶发展之需。

4、采取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程。

一是要重点建设种苗基地。油茶产业是百年工程,种苗质量至关重要,林业部门一定要坚持种苗管理条例、种苗审核、种苗鉴定等一系列规定,为农民把好关,服好务。二是落实低改技术,当前低改主要是做好品种改良,土壤熟化,清除杂质,施好底肥,防治病虫害。三是制定油茶有机良品的生产标准,搞好培训。

5、建立一座现代化的油茶精深加工企业。

油茶加工企业特别是油茶龙头加工企业是油茶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一定要大力引进或自建高标准的油茶加工企业,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优惠,只要我们咬住油茶产业不放松,**油茶一定会走出困境,象征**第二大农业支柱的油茶必将起死回生。

上一篇:主题活动的指导意见下一篇:加快推进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