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奥斯卡获奖电影

2023-06-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历届奥斯卡获奖电影

历届奥斯卡获奖纪录片

(2010-04-23 14:10:03) 转载 标签:

杂谈

第十四届(1941)始于本届

最佳记录片:《Churchill‘s Island》

第十五届 (1942)

最佳记录片:《The Battle of Midway—中途岛战役》、《Moscow Strikes Back》、《Kokoda Front Line》、《World War》

第十六届 (1943)

最佳记录片:《December 7th-12月7日》(短片),《Desert Victory-沙漠胜利》(长片)

第十七届(1944)

最佳记录片:《海军陆战队登陆踏拉瓦岛》、《战斗夫人》

第十八届(1945)

最佳记录片:《希特勒活着吗?》、《名副其实的光荣》

第十九届(1946)

最佳记录片:《命运的种子》(Seeds of Destiny)

第二十届 (1947)

最佳记录片:《第一步》(短片)(First Steps)、 《死亡设计》(长片)(Division of Films and Visual Education)

第二十一届(1948)

最佳记录片(短片):《走向独立》(美国海军) 最佳记录片(长片):《秘密陆地》(美国海军)

第二十二届(1949)

最佳记录片(短片):《生存机会》(20世纪福斯电影公司),《以多抵少》(华纳兄弟电影公司)

最佳记录片(长片):《乌地的黎明》(英国新闻处)

第二十三届(1950)

最佳记录片(短片):《朝鲜内情》(20世纪福斯电影公司)

最佳记录片(长片):《提坦--米开朗基罗的故事》(制作人:罗伯特.斯奈德)

第二十四届(1951)

最佳记录片(长片):《南太平洋岛风光》(雷电华电影公司旅游风光片)

第二十五届(1952)

最佳记录片(短片:《邻居们》(加拿大国家电影局)

最佳记录片(长片):《环绕我们的海洋》(雷电华电影公司,制片人:欧文.艾伦)

第二十六届(1953)

最佳记录片(短片):《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人》(制片人:华尔特.迪斯尼) 最佳记录片(长片):《沙漠奇观》(制片人:华尔特.迪斯尼)

第二十七届(1954) 最佳记录片(短片):《星斯四的孩子们》(英国情报处)

最佳记录片(长片):《消失的大草原》(制片人:华尔特.迪斯尼)

第二十八届(1955)

最佳记录片(长片):《海伦.凯勒自己的故事》(制片人:南茜.海顿)

第二十九届(1956)

最佳记录片(短片):《南北战争的真相》最佳记录片(长片):《沉默的世界》第三十届(1957)

最佳记录片(长片):《艾伯特.施韦策》第三十一届(1958)

最佳记录片(短片):《女佣人》最佳记录片(长片):《白色的荒地》第三十二届(1959)

最佳记录片(短片):《玻璃》(荷兰)最佳记录片(长片):《塞伦吉蒂不会死》第三十三届(1960)

最佳记录片(短片):《吉斯皮纳》(英国)最佳记录片(长片):《飞马》第三十四届(1961)

最佳记录片(短片):《展望》最佳记录片(长片):《上有天,下有地》(法国)

第三十五届(1962)

最佳纪录片(短片):《迪伦.托马斯》 最佳纪录片(长片):《黑狐狸》

第三十六届(1963)

最佳纪录片(短片):《查格尔》最佳纪录片(长片):《罗伯特.弗罗斯特:一位与众人争吵的情人》第三十七届(1964)

最佳纪录片(短片):《来自小石城的几个人》最佳纪录片(长片):《雅克一伊夫斯.库斯图的没有太阳的世界》第三十八届(1965)

最佳纪录片(短片):《活下去!》最佳纪录片(长片):《埃莉诺、罗斯福的故事》第三十九届(1966)

最佳纪录片(短片):《到明天就是一年了》最佳纪录片(长片):《战争游戏》第四十届(1967)

最佳纪录片(短片):《红木树》最佳纪录片(长片):《安德森队伍》(法国)第四十一届(1968)

最佳纪录片(短片):《人为什么创造》

最佳纪录片(长片):《自己的历程》

第四十二届(1969)

最佳纪录片(短片):《1968年的捷克斯洛伐克》 最佳纪录片(长片):《阿瑟.鲁宾斯坦一热爱生活》

第四十三届(1970)

最佳纪录片(短片):《访问我的老战士》最佳纪录片(长片):《伍德斯托克》第四十四届(1971)

最佳纪录片(短片):《暗哨》最佳纪录片(长片):《赫尔斯特龙记事》第四十五届(1972)

最佳纪录片(短片):《这个极小世界》最佳纪录片(长片):《马乔》第四十六届(1973)

最佳纪录片(短片):《普林斯顿:寻找答案》最佳纪录片(长片):《伟大的美国牧童》第四十七届(1974)

最佳纪录片(短片):《不》最佳纪录片(长片):《心灵与精神》第四十八届(1975)

最佳纪录片(短片):《比赛结果》

最佳纪录片(长片):《从珠穆朗峰滑下来的人》

第四十九届(1976)

最佳纪录片(短片):《计算我们的日子》

最佳纪录片(长片):《美国哈兰县》

第五十届(1977)

最佳纪录片(短片):《严肃是我的敌人》

第五十一届(1978)

最佳纪录片(短片):《戈萨默.康多的逃跑》 最佳纪录片(长片):《吓人的真相》

第五十二届(1979)

最佳纪录片(短片):《保罗.罗伯逊:对一位艺术家的歌颂》最佳纪录片(长片):《最好的孩子》

第五十三届(1980)

最佳纪录片:《从东方伟人到莫扎特:艾萨克.斯特恩在中国》第五十四届(1981)

最佳纪录片(短片):《协调一致》 最佳纪录片(长片):《灭绝种族的大屠杀》

第五十五届(1982)

最佳纪录片(短片):《如果你热爱这个星球》(加拿大) 最佳纪录片(长片):《又一个孩子失踪》(加拿大)

(默里.勒纳摄制) 第五十六届(1983)

最佳纪录片(短片):《5点15分的弗拉明戈舞》 最佳纪录片(长片):《他想让我跳舞》

第五十七届(1984)

最佳纪录片(短片):《石雕师》

最佳纪录片(长片):《哈维.米尔克的时代》

第五十八届(1985) 最佳纪录片:《破碎的彩虹》

第五十九届(1986)

最佳纪录片(短片):《女人--为了美国,为了世界》

最佳纪录片(长片):《阿蒂.肖:你们大家都有时间》、《在美国穷困潦倒》

第六十届(1987)

最佳纪录片(短片):《童心不泯》

最佳纪录片(长片):《悠悠十载午餐:阿尔贡昆圆桌上的妙语和传说》

第六十一届(1988-1989) 最佳纪录片,长片:《终点饭店:克劳斯.巴比的一生》(马塞尔.奥菲尔斯)

第六十二届(1989-1990) 最佳记录片:《普通线索:棉被的故事》

第六十三届(1990-1991) 最佳纪实短片:《午餐约会》

最佳纪录片:《美国之梦》(制片人史蒂文-冈崎)

第六十四届(1991-1992) 最佳纪录片,短片:戴布拉-沙斯诺夫《弥天大谎:通用电气公司、核武器和我们的环境》 最佳纪录片,长片:阿莱-莱特和欧文-萨拉夫《在明星的影子中》 第六十五届(1992-1993) 最佳纪实短片:萨姆-卡曼《小巴士》

第六十六届(1993-1994) 最佳纪录短片:《保护我的生命》

最佳纪实故事片:《我是个许诺:儿童》苏珊.雷蒙德和艾伦.雷蒙德

第六十七届(1994-1995)

最佳纪录短片:查尔斯.古根海姆《需要正义的时刻》

最佳纪录长片:弗赖达.李.莫克和特里.桑德斯《马雅.林:十分清楚的洞察力》

第六十八届(1995-1996)

最佳记实性题材短片:卡里.安卡利斯《一位幸存者的回忆》 最佳纪录故事奖:约翰.布莱尔《受人怀念的安妮.弗兰克》

第69届(1996-1997年) 无

第70届(1997-1998) 无

第71届(1998-1999)

最佳长纪录片《最后的日子(The Last Days) 》 最佳短纪录片《金色年华的即时浪漫故事 》

第72届(1999-2000) 最佳纪录片:《九月的一天》

最佳记录短片:《花边国王》(King Gimp)

第73届(2000-2001)

最佳长记录片:《Into the Arms of Strangers: Stories of the Kindertransport》Tracy Seretean

第74届(2001-2002)

最佳纪录短片:《Thoth》 最佳纪录片:《周末谋杀》

第75届(2002-2003)

最佳纪录短片:《Twin Towers》 最佳纪录片:《Bowling For Columbine》

第76届(2003-2004)

第77届(2004-2005) 最佳纪录片:《生于妓院》

最佳纪录短片:《奇迹时分:孩子们的进步》

第78届(2005-2006)

最佳纪录片:《帝企鹅日记》 March of the Penguins

最佳纪录短片:胜利要诀 A Note Of Triumph The Golden Age Of Norman Corwin

第79届(2006-2007)

最佳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

最佳纪录短片:《颍州的孩子》

第80届(2007-2008)

最佳纪录片:《驶向阴霾的出租》(Taxi to the Dark Side) 最佳纪录短片:《自由空间》(Freeheld) 第81届(2008-2009)

最佳纪录片:《走钢索的人》 (Man on Wire)

最佳纪录短片:《微笑的Pinki》 (Smile Pinki

但是纪录片的成功是没有窍门的。纪录片的成功是什么?是所选用的题材成功地吸引到了尽可能多的观众。那么为什么这样或那样的题材就能吸引到观众,有的就不能呢?因为我们知道,用何种手法去处理题材非常重要。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风格,或者叫创作手法,这是我一直强调的。这个很重要。不论是何种类型的节目,纪录片也好,故事片也罢,都是对其它人或事物的观点、看法,或许是一种批判性的观点,对于我们喜欢的或不喜欢的事物的观点。应当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我指的是独特,并非新颖,或许那些事物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但我们用一种独特的手法去处理,去用一种新的风格去表达。人们会说:啊,是的,确实是这样。

纪录片也是一种思考的方式。一种发人深省的思考,一种态度鲜明的个性观点,这就是纪录片的意义。但没有什么窍门。如果说在纪录片或者其它片子的成功中有窍门的话,如果谁知道成功的窍门这一秘密的话,所有的制作人就都成亿万富翁了,都发家致富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制作人还并不富有,甚至是很穷,在欧洲甚至会穷死,从来不可能靠这种职业发大财。虽然他们也想赚钱,但实际上是不会有所谓的秘诀的。这是不可能存在的。现在唯一的秘诀就是,为了不赔钱,尽可能地为片子打广告。通过电影、电视、广播等等各种手段,使公众知道这部片子要放映了,然后他们就会去看。但这是另外一回事,另外一个领域了,这并非影片创作范畴内的事情,与影片制作的质量好坏无关。

中国纪录片吸引我之处,在于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认识和了解中国人,因为它们正是以中国发生的问题为题材的。它们中间,很多展示的是一些底层人艰难的生活处境,但却不去揭示原因。不过,原因肯定是存在的。凡事有果必有因。我不太赞同中国片子的一点是,似乎从不在片中说明原因,似乎那些结果是理所当然、自然而然的;但我们知道种种情况并非正常。正如雷电带来暴雨,暴雨会引发洪灾一样,任何事都会有起因。我觉得中国的片子教育性太强了,我这样说是就整体而言,而不是针对哪一部片子。可能这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映,可能是因为中国有独特的国情,国土面积巨大,人口众多,因而中国的纪录片承担了相当重要的对广大国民的教育功能。因为画面和镜头最易于理解,即使人们不识字也无妨。人们可以用画面来做这些事情。但是在用摄像机拍摄一个镜头的同时,旁边没有被摄入镜头的地方又在发生什么呢?镜头应当忠实全面地记录全程,这具有另外一种意义。

从记录片获奖谈记录片创作

刘湘晨,新疆电视台导演兼摄像师,中国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十年特殊贡献奖”获得者之一。身为“记录片人”的他,最擅长拍摄反映新疆民俗风情的纪录片。其作品《太阳部族》被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连续播放4年;作品《山玉》入围第九届上海国际电视节“白玉兰”奖,并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发行;香港《阳光卫视》曾为其安排为期4个半月的个人作品专题展播。

由刘湘晨导演兼摄像并编辑的高清记录片《水来了》在2006广电总局电视“金帆奖”和第五届Sony“高清杯”评比中双双获奖。评委的点评是:“朴实、自然、原生态,取景构图漂亮,室内室外曝光处理适当,有胶片的感觉,字幕音乐配合好。”2007年新年刚过,正逢刘导在北京拍戏,我们有幸采访了他本人,以下是他对记录片创作的感言。

《水来了》创作源泉

丝绸之路一度是世界性的文化景观,它也给新疆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丝绸之路后来衰落,其外在原因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塔里木河的断流。罗布泊曾经是世界著名的内湖,但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却逐渐枯萎,最后完全消失。一方面是由于气候的变化,更主要是人对环境的不适当开采,对水资源的破坏,导致塔里木河干涸,甚至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完全发生变化。这两年,新疆政府对塔里木河流域进行大规模的治理,完成几次大的抢救性的注水,采取对河道梳理等多项措施。已经使大片胡杨林植被恢复,整个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沙漠中的胡杨树有个特点,它可以很多年不发芽,一旦有水就会生机勃发。

我们抓住了这个大环境做背景,从近处看可以理解为对生态的保护,看的更远些思考人类与环境是否能和谐相处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记录片《水来了》大脉络是塔里木河注水前后的变迁,这是面;而点选择了塔河下游的一家普通牧民,通过他们一家人在变迁过程中的生活,如塔河注水后,家里的羊牛数量比以前增多等,来反映他们对塔河的深厚感情。片中景观很美,在沙漠中有胡杨林,在胡杨林中有水,像一组色彩的交响乐,也描述了塔里木河两岸的独特风光。

我们台技术部门的领导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利用新疆丰富的少数民族题材拍一部高清记录片。这是台里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新疆台高清设备不全,Sony给予了很大的技术支持。高清设备的特点是色彩还原逼真,这正复合新疆的特点。我们选择了秋天正好是胡杨树树叶黄了的季节,不同色块比较丰富,色彩反差比较鲜明,地点选在天山以南塔里木河的下游。从技术角度看,高清设备确实将水、树、沙交融在一起的景观清晰地再现出来。虽然“高清杯”是侧重技术上的探索,但我们考虑还应该有更深的文化蕴涵在里面。在对高清设备使用的同时,也应该有一个好故事题材,两方面结合起来更能打动观众。这个记录片的重点是环境中的人,在室内拍摄照度并不需要太高,在这种环境下更能体现高清设备的优势。在相对照度比较低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达到满意的层次效果,从创作角度看难度也更大。这主要靠导演对光的敏感度,对光线的捕捉能力,以及对光线运用的判断力。本来也有打光的想法,发电机也带了,但后来还是放弃了。从记录片来讲,追求自然光效果应该是一种方向。摄影师不但要对自然景观敏感,对环境中的人也要敏感,故事的细节要抓得住,还要具备更高的素质。以上几点都非常重要。

世界经典记录片

印象最深刻的,是法国导演雅克?贝汉的《天、地、人》三部曲――《迁徙的鸟》、《微观世界》、《喜马拉雅》,看了人家拍的片子特别感动,它使我震惊。

迁徙的鸟

微观世界

喜马拉雅

《迁徙的鸟》拍摄历时4年,横跨5大洲、行程10万公里,选择了50多个国家中的175个自然景地,动用了最先进的高空摄影器材,耗资4000万美元。该片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神奇的世界,来自自然界的声音,来自自然界的感觉,这些都远远超越了人们能够感知的世界。带着观众走进鸟群,深入鸟的灵魂,为我们心中留下了永恒的奇迹。《迁徙的鸟》被誉为法国有史以来最优美的纪录影片,在2003年获奥斯卡奖最佳记录长片提名、2002年欧洲电影奖最佳记录片奖提名,2002年获法国恺撒奖最佳剪辑奖及最佳长片导演/音乐提名。

2005年法国导演吕克·雅盖拍摄的纪录片《帝企鹅日记》让世界眼前一亮。编导倾注了无限的爱恋之情和对生命力的赞叹之感,全片上下真正蕴含着纪录片的高雅品格与崇高意境。《帝企鹅日记》以纪实的手法,再现出荒凉孤寂的南极洲上,不畏寒冷的帝企鹅族群的求爱、成婚、繁衍的过程。片中运用生动的情节,有趣的“对白”,娓娓道来的讲故事的形式,成功地演绎了当今世界最感人的主题:爱与生命的伟大。《帝企鹅日记》以白色、蓝色、黑色为主调的画面语言,涌动着生命的韵律,孕育出大自然最美的旋律。片中的大海、浮云、风雪、极光、落日、弦月处处是诗意,篇篇有韵味,让观众时时被真实之品所感动。

这些享誉全球的纪录片,为我们带来崭新的视听享受和绝妙的创意启迪,以及另一种思维方式。总的来看,世界优秀的记录片,一定是关注人类共同的经验,也一定是最简单的东西。我国纪录片创作要赶上世界潮流,与世界佳片比肩,恐怕还需有相当长的奋斗历程。

反思中国记录片

中国记录片导演总是说:“如果我有那么多钱,那么好的技术装备,我也能拍的怎样怎样。”其实不然,仔细想想,我们欠缺的首先不是钱,而是人家哪种感知细微的爱心、博大的人文心怀。

纪录片不像电影、电视剧那么热闹,更多是纪录社会的变化和人的生存状态,虽然从经济上看,回报可能不成比例;但从精神来讲,它的回报是巨大的。我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景,不同的人生,感悟到很多东西,这些东西让我自己感动,显出非凡的寓意。记录片主要不是娱乐价值,是一种社会、道德、文化,甚至是哲学。对于纪录片工作者来说,通过画面和声音去发现世界要比去创造一个世界更有意义。

我国电视台总数已超过2000家, 频道数量超过3500家,表面上看我国已经是个巨无霸似的电视大国。然而,细细考察就会发现,如此众多的电视频道中,纪录片频道寥寥无几,细算一下有中央电视台十套,上海纪实频道,阳光卫视和中央数字频道中的《老故事》频道等,这对于一个泱泱大国,又有三千多个频道来说,不能不说是个“悲剧”。英国只有5000多万人口,可是开办的纪录片频道可以说在欧洲是最多的,比如纪实频道,真实频道,探索发现,国家地理,历史频道,赛马频道等等。

面对我国纪录片与国际市场接轨时的窘境与困境,我们有必要再认真研讨一下纪录片创作中的症结问题:首先,中国记录片有两大特点,一个是指令性比较强,属于任务型,包括中央到地方,以完成任务为目的;二是要马上兑现,市场欢迎新、奇、特,中国记录片目前过去急功近利,过于追求目的性。

应该这么说,这个时代也产生了这个时代的作品,这些作品也完成了它在这个时代肩负的责任,承担的道义。也产生了一些高级的、富贵的作品,但高贵的作品不多,高贵是一种精神气质,它是人的很高的内心指数,有了这样的心地,才能有这样的眼光。我自身也由不少困惑,对自己的作品也有不满意,离自己的目标差的很远。

现在社会的主题词是财富,什么时候才能迎来真正的记录片的春天,当主题词变成财富的价值,人们考虑的不是财富,而是寻求财富的价值的时候,我们的记录片才能发生根本的变化。

我们认为,记录片要走出怪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记录片创作要强调精品。记录片是一门艺术,要求记录片的创作者要有精品意识。它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制作上,要有精品意识;其次在思想上要有一定深度。通常要创作一部制作精良而又有思想深度的记录片精品,是需要有比较长的创作周期的,周期长并不一定能出精品,但要出精品则一定要有周期创作前提,这已经成为记录片创作中不成文的规律。陈晓卿拍《龙脊》时,在山里一蹲就是大半年;王海兵拍《山里的日子》九进大巴山,拍摄时间长达一年半;康健宁和高国栋的《沙与海》,拍摄时间更是长达三年。

第二,记录片要关注百姓生活。片子的素材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关注现实,关注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存状态,关注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如曾经牵动民心的上海电视台制作的《大动迁》,记录了上海“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中闹市中心的市民为新规划的成都路高架桥让道的一幕幕人间戏剧,反映了改革开放中上海的发展轨迹和上海居民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种种心态。整个片子立足上海的平民阶层,讲述的就是家长里短的琐碎事,却受到了许多观众的欢迎和好评。

第三,记录片要注意历史与现实的融合。现在中央台和地方台拍摄了不少历史文献记录片,受到观众的欢迎,它们为史学研究和史志的撰写提供了鲜活的史料,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生动的教材,为地方经济建设乃至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其深远意义,是难以尽述的。黑龙江电视台创作的大型文献记录片《犹太人在哈尔滨》,站在当今改革开放的高度,俯视上个世纪犹太人在哈尔滨生活的历史,发现了许多他们当年生活和从事经贸活动的珍贵史料,并给予艺术的加工和再现。例如,犹太人在哈尔滨曾开办中国最早的合资企业、股份制银行,他们重视教育、重视音乐等艺术人才的培养等等,为哈尔滨的经济繁荣和音乐城的建设做出了宝贵的贡献。本片获得2004年中国广播影视大奖并获得观众的好评。

第四,学习借鉴优秀故事片的创作经验,提高记录片的艺术品位和艺术魅力。例如,我们应当注意在创作中寻找新颖的视角。视角是从生活(史实)到银幕(银屏)的切入点,新颖的视角会为故事片创作开辟新的途径和表现领域,从而赢得观众,大量的故事片就因此而获得成功,我们记录片的创作也应如此。例如文献记录片《邓小平》,在表现伟人生平事迹时,变传统的“仰视”为“平视”,片头语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使他对祖国的忠诚、孝心和痴情迅速地感染了每一位观众,拉近了伟人与观众的距离,一种亲切感、亲密感、和谐感、融合感油然而生,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量。再如,着意刻画个性。好的故事片,都以塑造刻画人物的鲜明个性而获得成功。而一般的记录片都着力叙说伟人的高贵品质和丰功伟绩,淹没了伟人的个性特征。文献记录片《邓小平》却着意表现了小平同志的个性风采。片子描述在山西召开的全国农业学大寨的会议上,江青插话:“有些地方粮食产量不如解放前是个别现象。”小平同志马上义正言辞地反驳:“个别现象也是不能容许的!”其对江青的蔑视和厌恶溢于言表。在毛主席受“四人帮”蛊惑提出让他做文革“三七开”决议时,他说,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丝毫没有掩饰对主席错误决定的不满。这些描述,非常鲜明地表现了邓小平同志胸怀磊落、憎爱分明、深于思考、谨于决策、作风果断、敢于负责的性格特征,真实而又准确地表现了“小平风格”。可以说,对小平的“卓越的个性刻画”是本片创作成功的重要原因。 (作者单位:高苒董长青黑龙江电视台申思哈尔滨电视台)

第2篇:奥斯卡金像奖历届获奖纪录片

第十四届(1941)-始于本届 最佳记录片:Churchill‘s Island

第十五届(1942) 最佳记录片:《中途岛战役》等四部记录片

第十六届(1943) 最佳记录片:《12月7日》(短片),《沙漠胜利》(长片)

第十七届(1944) 最佳记录片:《海军陆战队登陆踏拉瓦岛》、《战斗夫人》

第十八届(1945) 最佳记录片:《希特勒活着吗?》、《名副其实的光荣》

第十九届(1946) 最佳记录片:《命运的种子》(Seeds of Destiny)

第二十届(1947) 最佳记录片:《第一步》(短片)(First Steps)、

最佳记录片:《死亡设计》(长片)(Division of Films and Visual Education)

第二十一届(1948)

最佳记录片(短片):《走向独立》(美国海军) 最佳记录片(长片):《秘密陆地》(美国海军)

第二十二届(1949)

最佳记录片(短片):《生存机会》(20世纪福斯电影公司),《以多抵少》(华纳兄弟电影公司) 最佳记录片(长片):《乌地的黎明》(英国新闻处)

第二十三届(1950)

最佳记录片(短片):《朝鲜内情》(20世纪福斯电影公司)

最佳记录片(长片):《提坦--米开朗基罗的故事》(制作人:罗伯特.斯奈德)

第二十四届(1951)

最佳记录片(长片):《南太平洋岛风光》(雷电华电影公司旅游风光片)

第二十五届(1952)

最佳记录片(短片:《邻居们》(加拿大国家电影局)

最佳记录片(长片):《环绕我们的海洋》(雷电华电影公司,制片人:欧文.艾伦)

第二十六届(1953)

最佳记录片(短片):《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人》(制片人:华尔特.迪斯尼) 最佳记录片(长片):《沙漠奇观》(制片人:华尔特.迪斯尼)

第二十七届(1954)

最佳记录片(短片):《星斯四的孩子们》(英国情报处)

最佳记录片(长片):《消失的大草原》(制片人:华尔特.迪斯尼)

第二十八届(1955)

最佳记录片(长片):《海伦.凯勒自己的故事》(制片人:南茜.海顿)

第二十九届(1956)

最佳记录片(短片):《南北战争的真相》 最佳记录片(长片):《沉默的世界》

第三十届(1957)

最佳记录片(长片):《艾伯特.施韦策》

第三十一届(1958)

最佳记录片(短片):《女佣人》 最佳记录片(长片):《白色的荒地》

第三十二届(1959) 最佳记录片(短片):《玻璃》(荷兰) 最佳记录片(长片):《塞伦吉蒂不会死》

第三十三届(1960)

最佳记录片(短片):《吉斯皮纳》(英国) 最佳记录片(长片):《飞马》

第三十四届(1961) 最佳记录片(短片):《展望》

最佳记录片(长片):《上有天,下有地》(法国)

第三十五届(1962)

最佳纪录片(短片):《迪伦.托马斯》 最佳纪录片(长片):《黑狐狸》

第三十六届(1963)

最佳纪录片(短片):《查格尔》

最佳纪录片(长片):《罗伯特.弗罗斯特:一位与众人争吵的情人》

第三十七届(1964)

最佳纪录片(短片):《来自小石城的几个人》

最佳纪录片(长片):《雅克一伊夫斯.库斯图的没有太阳的世界》

第三十八届(1965)

最佳纪录片(短片):《活下去!》

最佳纪录片(长片):《埃莉诺、罗斯福的故事》

第三十九届(1966)

最佳纪录片(短片):《到明天就是一年了》 最佳纪录片(长片):《战争游戏》

第四十届(1967)

最佳纪录片(短片):《红木树》

最佳纪录片(长片):《安德森队伍》(法国)

第四十一届(1968)

最佳纪录片(短片):《人为什么创造》 最佳纪录片(长片):《自己的历程》

第四十二届(1969)

最佳纪录片(短片):《1968年的捷克斯洛伐克》 最佳纪录片(长片):《阿瑟.鲁宾斯坦一热爱生活》

第四十三届(1970) 最佳纪录片(短片):《访问我的老战士》 最佳纪录片(长片):《伍德斯托克》

第四十四届(1971) 最佳纪录片(短片):《暗哨》

最佳纪录片(长片):《赫尔斯特龙记事》

第四十五届(1972)

最佳纪录片(短片):《这个极小世界》 最佳纪录片(长片):《马乔》

第四十六届(1973)

最佳纪录片(短片):《普林斯顿:寻找答案》 最佳纪录片(长片):《伟大的美国牧童》

第四十七届(1974) 最佳纪录片(短片):《不》 最佳纪录片(长片):《心灵与精神》

第四十八届(1975)

最佳纪录片(短片):《比赛结果》

最佳纪录片(长片):《从珠穆朗峰滑下来的人》

第四十九届(1976)

最佳纪录片(短片):《计算我们的日子》 最佳纪录片(长片):《美国哈兰县》

第五十届(1977)

最佳纪录片(短片):《严肃是我的敌人》

第五十一届(1978)

最佳纪录片(短片):《戈萨默.康多的逃跑》 最佳纪录片(长片):《吓人的真相》

第五十二届(1979)

最佳纪录片(短片):《保罗.罗伯逊:对一位艺术家的歌颂》 最佳纪录片(长片):《最好的孩子》

第五十三届(1980)

最佳纪录片:《从东方伟人到莫扎特:艾萨克.斯特恩在中国》(默里.勒纳摄制)

第五十四届(1981)

最佳纪录片(短片):《协调一致》 最佳纪录片(长片):《灭绝种族的大屠杀》

第五十五届(1982)

最佳纪录片(短片):《如果你热爱这个星球》(加拿大) 最佳纪录片(长片):《又一个孩子失踪》(加拿大)

第五十六届(1983)

最佳纪录片(短片):《5点15分的弗拉明戈舞》 最佳纪录片(长片):《他想让我跳舞》

第五十七届(1984)

最佳纪录片(短片):《石雕师》

最佳纪录片(长片):《哈维.米尔克的时代》

第五十八届(1985) 最佳纪录片:《破碎的彩虹》

第五十九届(1986)

最佳纪录片(短片):《女人--为了美国,为了世界》

最佳纪录片(长片):《阿蒂.肖:你们大家都有时间》、《在美国穷困潦倒》

第六十届(1987)

最佳纪录片(短片):《童心不泯》 最佳纪录片(长片):《悠悠十载午餐:阿尔贡昆圆桌上的妙语和传说》

第六十一届(1988-1989) 最佳记录片,长片:《终点饭店:克劳斯.巴比的一生》(马塞尔.奥菲尔斯)

第六十二届(1989-1990) 最佳记录片:《普通线索:棉被的故事》

第六十三届(1990-1991) 最佳纪实短片:《午餐约会》

最佳纪录片:《美国之梦》(制片人史蒂文-冈崎)

第六十四届(1991-1992) 最佳纪录片,短片:戴布拉-沙斯诺夫《弥天大谎:通用电气公司、核武器和我们的环境》 最佳纪录片,长片:阿莱-莱特和欧文-萨拉夫《在明星的影子中》

第六十五届(1992-1993) 最佳纪实短片:萨姆-卡曼《小巴士》

第六十六届(1993-1994) 最佳纪录短片:《保护我的生命》

最佳纪实故事片:《我是个许诺:儿童》苏珊.雷蒙德和艾伦.雷蒙德

第六十七届(1994-1995)

最佳纪录短片:查尔斯.古根海姆《需要正义的时刻》

最佳纪录长片:弗赖达.李.莫克和特里.桑德斯《马雅.林:十分清楚的洞察力》

第六十八届(1995-1996)

最佳记实性题材短片:卡里.安卡利斯《一位幸存者的回忆》 最佳纪录故事奖:约翰.布莱尔《受人怀念的安妮.弗兰克》

第七十一届

最佳长纪录片 《最后的日子(The Last Days) 》 最佳短纪录片《金色年华的即时浪漫故事 》

第七十二届

最佳纪录片:《九月的一天》

最佳记录短片:《花边国王》(King Gimp)

第七十三届

最佳长记录片:《Into the Arms of Strangers: Stories of the Kindertransport》Jonathan Harris, Deborah Oppenheimer 最佳短记录片:《Big Mama》 - Tracy Seretean

- Mark 第七十四届

最佳纪录短片:《Thoth》 最佳纪录片:《周末谋杀》

第七十五届

最佳纪录短片

《Twin Towers》

最佳纪录片

《Bowling For Columbine》

第七十七届

最佳纪录片:《生于妓院》

最佳纪录短片:《奇迹时分:孩子们的进步》

第七十八届

最佳纪录片:帝企鹅日记

第七十九届

最佳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

第八十届

《驶向阴霾的出租》

第3篇:奥斯卡获奖电影赏析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 11—20 12学年第 1学期)

课号:056R31AGP课程名称:奥斯卡获奖电影赏析改卷教师:

学号: 106140021姓名:楼斯婷得分:

《入殓师》的理与情 《入殓师》最打动观众的地方,不在于它的剧情,影片拍摄手法,或者是演员的精彩表演,而是蕴含在整部影片中的“理”和“情”。

先来谈谈影片的“理”。 影片开头,男主角小林不得不放弃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回到了乡下开始了新的生活。这时影片中出现了小林的内心独白:“我打算迎来人生最大的转折点,但卖掉大提琴时,很不可思议,觉得很轻松。觉得被一直以来的束缚解放了。自己以前坚信不移的梦想,可能根本不是梦想。”如是之人其实并不在少数,梦想并不一定是能让自己活下去的东西,有过梦,有过追逐就够了。人最后还是要去寻找自己的“天职”,也许它起初并不让你和周围的人满意,也许你起初接受它只不过是为了吃饱饭,但是随着你对它的深入了解, 你却发现自己竟然深深爱上了这份职业。当深入了解它之后,你会发现,比起梦想,这个不经意间涉足的“天职”,它比梦想更具有震撼力。 影片中小林与她妻子,对入殓师这个职业有着非常鲜明的矛盾。当妻子第一次知道丈夫做的是这一行的时候,强烈反对甚至是回了娘家。 对白中,妻子说这份职业是令人羞耻的,至于羞耻,仅仅是因为每天接触所谓的“死人”。她只希望丈夫有一个平凡的工作。然而平凡是什么呢,在小林看来,平凡不过是生死。每一个活着的人都会死,你会死,我会死,大家最好都会死去。每一个人都要经历的事情如果不平凡,还有什么是平凡的? 影片后段部分,澡堂老板娘去世。小林担当入殓师为她处理后事。火葬场工作人员的一席话让人难以忘怀。“感叹之后,就开始一点点回忆过去。死可能是一道门,逝去并不是终结,而是超越,走下一程,正如门一样。我作为看门人,在这里送走了很多人。说着,路上小心,总会再见的。”其实火葬师与入殓师一样,他们的职业都是神圣的。只不过一个是为逝者开启另一扇门的人,一个是为逝者送行的人。死并不意味着完结,它给活着的人留下很多东西,懊悔,追思,反省等等。而逝者本身,也通过死亡开始了新的旅程。“总会再见的”。这句话给人的感觉有些伤感,但却又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清醒而理智地认识自己的生命将在死亡中完结,毫无恐惧,毫无抗拒,这亦是一种坦然的生活心态。

下面再谈谈影片的“情”。 整部影片最让人落泪的地方是在殡仪馆为澡堂老板娘火葬的片段。澡堂老板娘生前与儿子一直有矛盾。儿子千方百计想拆掉母亲经营了一辈子的澡堂,而母亲至死也没有答应,甚至生前就委托澡堂的常客,也就是殡仪馆火葬师在她死后帮她继续经营澡堂。仅仅是因为大伙儿说没了这个澡堂会很困扰。老板娘突然去世,带着与儿子的矛盾就这么草率地离开了,甚至是在烧柴火的时候离开的。她至死都在工作着。在殡仪馆,当火葬师按下开关的时候,大火熊熊燃起,这一刻,儿子终于忍不住,大声呼喊着“妈妈,对不起”一边留下懊悔的眼泪。然而在声嘶力竭的哭喊,也不可能再唤回母亲昔日的面容了。人在活着的时候,总是不懂得好好珍惜眼前的人,当有一天他们突然离去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还有太多想说的话没对他们说,想做的事情没为他们做。矛盾,仇恨在生死面前显得多么渺小,好好爱自己的亲人,乘着还能再聚在一起。可是我们每一个人都知道,却总是那么难做到。

贯穿了整部影片的,还有小林和妻子之间的情。小林的妻子无疑是善解人意的。她无条件支持着自己的丈夫,无论是放弃工作,还是回到乡下。她都不曾有过反对。然而太多的体贴必然预示着矛盾的产生。当她知道丈夫的职业的时候,她强硬的反对终于爆发。她也说过,她每一次只是笑着跟着他,其实她心里真的很难过。但是因为喜欢他,她每一次都没有反对。处于对丈夫职业的误解,她选择离开,这并不是一种自私,相反是也是一种爱的体现。影片后段,她因为怀上了孩子主动回到家中亦可以体现她仍然爱着自己的丈夫。然而对于丈夫职业的看法,直至澡堂老板娘去世丈夫担任入殓工作之时,她第一次有了触动并从此开始改观。而在影片末尾,她自豪的告诉粗鲁地对待遗体的工作人员“我的丈夫是入殓师”。这一句话,无疑饱含着对丈夫真挚的深情和对丈夫工作的坚定支持。如此的爱和善解人意,给表达死亡的影片添上了一份温馨。 影片中还有一个重要线索便是小林与父亲的父子情。小林的父亲无疑是不合格的父亲。在孩子尚年幼的时候带着情人离家出走,抛下妻子和孩子,整整30年,至死也没与亲人相见。在小林眼中,这样的父亲生死都与他不相干,他甚至抗拒去处理父亲的后事。然而,小林真的无法原谅父亲了吗?影片之中,有一个场景,他捡石头给妻子,然后告诉她这些石头不同的寓意。而这些话,都是30年前父亲告诉他的。还有一个场景,他和妻子在家中听大提琴曲子,他一听便知道那是父亲喜欢的曲子。由此见得,小林的内心深处还是非常爱自己的父亲的,虽然他们仅仅只有6年的相处,然而血脉之情并不是说断就可以断的。父亲突然的去世,没有带来伤心和痛苦,起初甚至是抗拒和不愿搭理的,然而当他目睹工作人员企图粗鲁地对待父亲的遗体的时候,他果决地站了出来,要求由自己处理父亲的后事。影片的情由此处达到了高潮,小林细心地为父亲擦拭身体,洗净面庞,当他艰难地拨开父亲的双手的时候,一块圆滑的石头掉落在地上。整整30年,父亲并没有忘记与儿子的约定,整整30年,他一直都想向儿子传达自己的爱。当小林双手捧着逝去父亲的面庞的时候,他终于忆起了而是父亲的面庞,时隔30年,他再一次喊出了“父亲”。无论生前如何,爱终究超越了生死。 影片末尾,小林将父亲手中掉落的石头放在的妻子的怀中。这意味着,他希望把这份爱一直延续下去。 《入殓师》的理发人深省,它的情触动人心。影片对于生死的思考和情感流露的表达都做得很到位。这样一部饱含着理性与感性的电影,不外乎能深深震撼观影者的灵魂。

第4篇:历届嘎纳电影节获奖全名单

第64届 (2011年)

最佳影片金棕榈奖

《生命之树》 美国

评审团大奖

《小亚细亚往事》土耳其 《单车少年》比利时

最佳导演奖

《亡命驾驶》 美国

最佳男演员奖

《艺术家》让-杜雅尔丹 法国

最佳女演员奖

《忧郁症》克里斯汀-邓斯特 美国

评委会奖

《青少年警队》 法国

最佳编剧奖

《脚注》 以色列

金摄影机最佳影片奖

《las acacias》 阿根廷

最佳短片金棕榈奖

《穿越国境》 法国

“一种关注”最佳影片 《阿里郎》(导演:金基德)韩国 《停站间》(导演:安德里亚斯-德里森)法国

“一种关注”评审团奖片

《伊莲娜》(导演:安德烈·萨金塞夫) 法国

“一种关注”最佳导演奖

《再见》(导演:穆哈默德·拉素罗夫) 法国

"电影基石"一等奖

《信》(导演:Doroteya Droumeva) 德国

"电影基石"二等奖

《DRARI》(导演:Kamal Lazraq) 法国

"电影基石"三等奖

《夜间飞行》(导演:Son Tae-gyum) 韩国

第63届(2010年)

最佳影片金棕榈奖

《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泰国)

评委会大奖

《尖叫的男人》(法国/比利时/乍得) 最佳导演奖

马修•阿马立克(《巡演》 法国) 最佳男演员

贾维尔•巴登(《美错》 西班牙) 吉马诺(《我们的生活》 意大利/法国) 最佳女演员

朱丽叶•比诺什(《合法副本》 法国) 评审团大奖

《神与人》(法国) 最佳编剧奖 李沧东

《诗》(韩国) 金摄影机最佳影片 《闰年》(墨西哥) 最佳短片金棕榈奖 《母狗的故事》

“一种关注” 最佳影片 《夏夏夏》(韩国)

第62届(2009年) 最佳影片金棕榈奖 《白丝带》 德国 评委会大奖

《预言者》 法国 评审团奖

《鱼缸》英国/荷兰《蝙蝠》 韩国 特别荣誉奖 阿伦-雷乃 法国 最佳导演奖

布里兰特-曼多萨(《基纳瑞》) 菲律宾 最佳男演员奖

克里斯托弗-瓦尔兹(《无耻的混蛋》) 奥地利 最佳女演员奖

夏洛特-甘布斯(《反基督徒》) 丹麦/瑞典/法国 最佳编剧奖

梅峰(《春风沉醉的夜晚》) 法国/中国香港 金摄影机最佳影片奖

《参孙和大利拉》 澳大利亚 金摄影机特别奖

《阿加米》 德国/以色列

金棕榈短片特别奖

《六块五美金玩偶》 新西兰

最佳短片金棕榈奖

《竞技场》 葡萄牙

“一种关注”最佳影片

《犬牙》 希腊

第61届(2008年)

金棕榈大奖:

《墙壁之间》(《高中课堂》)(Entre les murs 劳伦•坎迪特Laurent Cantet 法国

评委会大奖:

《格莫拉》Gomorra 马提欧•加洛尼Matteo Garrone 意大利

最佳导演奖:

《三只猴子》three Monkeys 努里•比格•锡兰Nuri Bilge Ceylan 土耳其

评委会特别奖:

《大牌明星》Il Divo 保罗•索伦蒂诺Paolo Sorrentino 意大利

最佳男主角奖:

《切•格瓦拉传》Guerrilla 本尼西奥•德尔•托罗Benicio Del Toro 美国

最佳女主角奖:

《越线》Linha de Passe 桑德拉 巴西

最佳编剧奖:

《罗尔娜的沉默》Le Silence De Lorna 达内兄弟Jean-Pierre & Luc Dardenne 比利时

最佳短片特别奖:

《汽油罐》Jerrycan 朱利斯•艾维Julius Avery 澳大利亚

最佳短片金棕榈奖:

《盘封管》Megatron 玛丽安•克里撒恩Marian Crisan 罗马尼亚

金摄影机特别奖:

《九死一生》Everybody dies but me 瓦雷利亚•盖亚•格玛尼亚Marian Crisan 俄罗斯

金摄影机奖:

《饥饿》El Deseo 马利尔•博内托Marie Benito 墨西哥

第60届(2007年)

金棕榈大奖

《四月三周两天》 罗马尼亚

评委会大奖

《殡之森》 日本

评审团奖

《我在伊朗长大》 《沉默之歌》 法国 墨西哥/法国 最佳导演奖

《潜水钟和蝴蝶》

导演:朱利安•施纳贝尔 法国/美国 最佳男演员奖

《驱逐》 康斯坦丁•拉朗尼柯 俄罗斯 最佳女演员奖

《密阳》 全度妍 韩国 最佳编剧奖

《在人生另一边》 费斯•阿金 土耳其/德国 金摄影机最佳影片奖

《蛇发女妖》(MEDUZOT) 以色列 金摄影机特别奖 《控制》(Control) 美国 最佳短片金棕榈奖

《VER LLOVER》 墨西哥 最佳短片评委会奖 《AH MA》 新加坡 戛纳60周年特别奖

格斯•范•桑特《迷幻公园》 美国/法国 一种关注单元最佳影片 《加州之梦》 罗马尼亚

第59届(2006年)

金棕榈奖

《风吹稻浪》(英国,肯•罗奇)

评委会大奖

《佛兰德斯》(法国,布鲁诺•杜蒙)

评委会奖

《红色之路》(英国,安德里亚•阿诺德)

最佳导演奖

阿加多•冈萨雷斯•伊纳里多(墨西哥,《巴别塔》)

最佳男演员奖

贾梅尔•德布兹、萨米•纳斯瑞、萨米•布阿基拉等四位演员(法国,《光荣岁月》)

最佳女演员奖

佩内洛普•克鲁兹、卡门•莫拉、罗拉•杜纳丝、由阿娜•科波等六位演员(《回归》,西班牙)

最佳剧本奖

佩德罗•阿尔莫多瓦(西班牙,《回归》)

最佳金摄影机奖

《布达佩斯岛》

第58届(2005年) 金棕榈奖 《孩子》(比利时,让-皮埃尔•达内、吕克•达内) 评委会大奖 《破碎之花》(美国,吉姆•贾木许) 评委会奖 《青红》(中国,王小帅) 最佳导演奖

迈克尔•汉尼克(奥地利,《躲避》) 最佳女演员奖

汉娜•拉斯洛(以色列,《自由区》) 最佳男演员奖

汤米•李•琼斯(美国,《艾斯卡达的三次葬礼》) 最佳剧本奖

吉勒莫•阿里加(美国,《艾斯卡达的三次葬礼》)

第57届(2004年) 金棕榈奖 《华氏911》(美国,迈克尔•摩尔) 评委会特别大奖 《老男孩》(韩国,朴赞郁) 评委会奖 《老妇杀手》(美国,乔尔•科恩兄弟) 《热带病》(泰国,阿皮差朋•维尔拉瑟查库) 最佳导演奖

托尼•葛立夫(法国,《优胜者》) 最佳男演员奖 柳乐优弥(日本,《无人知晓》) 最佳女演员奖

张曼玉(中国香港,《清洁》) 金摄影机特别关注奖 《旅程》(中国,杨超)

第56届(2003年) 金棕榈奖 《大象》(美国,古斯•范•桑特)

评委会大奖 《乌扎克》(土尔其,努利•比尔格瑟兰) 评委会奖 《下午五点》(伊朗,萨米拉•马卡马巴夫) 最佳导演奖

古斯•范•桑特(美国,《大象》) 最佳男演员奖(并列)

穆扎法尔•奥兹德米尔(土尔其,《乌扎克》) 麦哈麦德•伊敏•图普拉克(土尔其,《乌扎克》) 最佳女演员奖

玛丽•乔西•克罗兹(加拿大,《野蛮的入侵》) 最佳剧本奖 《野蛮的入侵》(加拿大,丹尼斯•阿康特)

第55届(2002年) 金棕榈奖 《钢琴师》(波兰,罗曼•波兰斯基) 评委会大奖

《没有过去的人》(芬兰,阿基•考里斯马基) 评委会特别奖 《神圣的介入》(巴勒斯坦,埃利亚•苏•雷曼) 最佳导演奖 林权泽(韩国,《醉画仙》)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美国,《爱昏头》) 最佳男演员奖 《儿子》(比利时,奥利维耶•古尔梅) 最佳女演员奖 《没有过去的人》(芬兰,卡蒂•奥廷宁) 最佳剧本奖 《甜蜜十六岁》(英国,保罗•拉瓦第) 55周年奖

《科伦拜的保龄》(美国,迈克尔•摩尔)

第54届(2001年) 金棕榈奖

《儿子的房间》(意大利,南尼•莫瑞提) 评委会大奖 《钢琴教师》(奥地利,迈克尔•哈尼克) 最佳导演奖

乔尔•科恩(美国,《缺席的人》)

大卫•林奇(美国,《穆赫兰道》) 最佳男演员奖

贝诺特•马吉梅尔(奥地利,《钢琴教师》) 最佳女演员奖

伊莎贝尔•于佩尔 (奥地利,《钢琴教师》) 最佳剧本奖 《无人地带》(波斯尼亚,丹尼斯•塔诺维奇) 技术大奖 《千嬉曼波》(中国台湾,杜笃之) 《你那边几点》(中国台湾,蔡明亮)

第53届(2000年) 金棕榈奖

《黑暗中的舞者》(丹麦,拉斯•冯•提尔) 评委会大奖 《鬼子来了》(中国,姜文) 评委会奖

《二楼的歌声》(挪威,罗依•安德森) 《黑板》(伊朗,萨米拉•马卡马巴夫) 最佳导演奖

杨德昌(中国台湾,《一一》 最佳男演员 《花样年华》(中国香港,梁朝伟) 最佳女演员奖 比约克(丹麦,《黑暗中的舞者》) 最佳剧本奖

詹姆斯•佛兰柏格(美国,《护士贝蒂》) 技术大奖 《花样年华》(中国香港,杜可风、李屏宾 、张叔平) 第52届(1999年) 金棕榈奖 《洛塞塔》(比利时,让-皮埃尔•达内、吕克•达内) 评委会大奖 《人性》(法国,布吕诺•迪蒙) 评委会奖 《纸牌》(葡萄牙,马诺埃尔•德•奥利维拉) 最佳导演奖

佩德罗•阿莫多瓦(西班牙,《关于我母亲的一切》) 最佳男演员奖

埃马纽埃尔•肖特(法国,《人性》) 最佳女演员奖(并列)

埃米丽•德凯娜(比利时,《洛塞塔》) 塞弗琳娜•卡内尔(法国,《人性》) 技术大奖

《荆轲刺秦王》(中国,屠居华,美工师) 金摄影机奖

《玛拉娜•辛哈沙南》(印度,穆哈里•内尔) 青年电影国际奖 《女巫布莱尔》(美国,丹尼尔•麦里克)

第51届(1998年) 金棕榈奖

《永远的一天》(希腊,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评委会大奖 《美丽人生》(意大利,罗伯托•贝尼尼) 评委会奖 《滑雪课》(法国,克劳德•米勒) 《家庭聚会》(丹麦,托马斯•温特伯格) 最佳导演奖

约翰•保曼(爱尔兰,《将军》) 最佳男演员奖

彼得•穆兰(英国,《我的名字是乔》) 最佳女演员奖

艾罗迪•布歇、纳塔莎•雷尼埃(法国,《天使热爱的生活》) 最佳剧本奖

海尔•哈特利(美国,《傻子亨利》) 最佳艺术贡献奖

托德•海恩斯(英国,《天鹅绒金矿》) 技术大奖

维托里奥•斯托拉罗 (西班牙,《探戈》)

第50届(1997年) 金棕榈奖

《樱桃的滋味》(伊朗,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鳗鱼》(日本,今村昌平) 评委会大奖 《意外的春天》(加拿大,阿托姆•伊戈扬) 评委会奖 《本部产品》(法国,马努埃尔•普瓦里耶) 最佳导演奖

王家卫(中国香港,《春光乍泻》)

最佳男演员奖

肖恩•佩恩(美国,《她是如此可爱》) 最佳女演员奖

凯西•勃克(英国,《切勿吞食》) 最佳剧本奖 《冰风暴》(美国) 技术大奖

《恋恋风暴》 《第五元素》(法国)

金摄影机奖(最佳处女作奖) 《萌之朱雀》(日本,河濑直美) 50周年大奖 《命运》(埃及,尤瑟夫•夏因) 第49届(1996年) 金棕榈奖

《秘密与谎言》(英国,麦克•李) 评委会奖 《破浪》(丹麦,拉斯•冯•提尔) 评委会特别奖 《撞车》(加拿大,大卫•克罗南伯格) 最佳导演奖

乔尔•科恩(美国,《冰雪暴》) 最佳男演员奖

丹尼尔•奥特尤尔(法国,《第八日》) 帕斯卡•杜奎内(法国,《第八日》) 最佳女演员奖

布伦达•布莱西恩(英国,《秘密与谎言》) 技术大奖

《爱情的世界》(法国)

第48届(1995年) 金棕榈奖 《地下》(南斯拉夫,埃米尔•库斯杜里卡) 评委会大奖

《尤里西斯生命之旅》(希腊,西奥•安哲罗普洛斯) 评委会奖

《不要忘记你将会死去》(法国,克萨维耶•博沃瓦) 评委会特别奖 《卡林顿》(英国,克里斯托弗•汉普顿) 最佳导演奖

马蒂厄•卡索维茨(法国,《仇恨》)

最佳男演员奖

乔纳森•普赖斯(英国,《卡林顿》) 最佳女演员奖

海伦•米伦(英国,《乔治王的疯狂》) 技术大奖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中国,摄影师,吕乐) 第47届(1994年) 金棕榈奖 《低俗小说》(美国,昆廷•塔伦蒂诺) 评委会大奖 《活着》(中国,张艺谋) 《太阳灼人》(俄罗斯,尼基塔•米哈尔科夫) 评委会奖 《玛戈皇后》(法国,帕特里斯•谢罗) 评委会特别奖 《宫殿的沉默》(突尼斯,穆菲达•特拉特利) 最佳导演奖

南尼•莫瑞提(意大利,《亲爱的日记》) 最佳男演员奖 葛优(中国,《活着》) 最佳女演员奖

维尔娜•丽丝(法国,《玛戈皇后》) 最佳剧本奖 《极度疲劳》(法国,米歇尔•布朗) 国际影评家奖 《色情酒店》(加拿大,阿托姆•伊戈扬)

第46届(1993年) 金棕榈奖 《霸王别姬》(中国,陈凯歌) 《钢琴课》(新西兰,简•康皮恩) 评委会大奖 《咫尺天涯》(德国,维姆•文德斯) 评委会奖 《戏梦人生》(中国台湾,侯孝贤) 《石雨》(英国,肯•罗奇) 最佳导演奖

麦克•李(英国,《赤裸》) 最佳男演员奖

戴维•泽尔利斯(英国,《赤裸》) 最佳女演员奖

霍利•亨特(美国,《钢琴课》)

第45届(1992年) 金棕榈奖

《最美好的愿望》(丹麦,比利•奥古斯特) 评委会大奖 《盗窃童心》(意大利,贾尼•阿梅利奥) 评委会奖

《独立的生活》(俄罗斯,维塔里•卡涅夫斯基) 《光幻》(西班牙,维克尔托•埃里塞) 最佳导演奖

罗伯特•奥特曼(美国,《大玩家》) 最佳男演员奖

蒂姆•罗宾斯(美国,《大玩家》) 最佳女演员奖

佩尔尼拉•奥斯特尔格伦•奥古斯特(瑞典,《最美好的愿望》) 技术委员会大奖 《旅途》(阿根廷,弗尔南多•索拉纳斯) 金摄影机奖(最佳处女作奖) 《麦克》(美国,约翰•特特罗) 45周年大奖 《霍华德庄园》(英国,詹姆斯•伊沃里)

第44届(1991年) 金棕榈奖

《巴顿•芬克》(美国,乔尔•科恩) 评委会特别大奖

《不羁的美女》 (法国,雅克•里维特) 评委会奖 《欧罗巴》(丹麦,拉斯•冯•提尔) 《生活之外》(法国,玛鲁恩•巴哥达迪) 最佳导演奖

乔尔•科恩(美国,《巴顿•芬克》) 最佳男演员奖

约翰•特特罗(美国,《巴顿•芬克》) 最佳女演员奖

艾琳•雅各布(法国,《维洛妮卡的双重生命》) 最高技术委员会大奖 《欧罗巴》(丹麦,拉斯•冯•提尔)

第43届(1990年) 金棕榈奖 《我心狂野》(美国,大卫•林奇) 评委会大奖 《死亡之刺》(日本,小栗康平) 《蒂莱》(布基纳法索,伊德沙•屋德瑞古) 评委会奖 《致命档案》(英国,肯•罗奇) 最佳导演奖

帕尔维•隆金(苏联,《出租车布鲁斯》) 最佳男演员奖

热拉尔•德帕迪厄(法国,《大鼻子情圣》) 最佳女演员奖

克蕾丝蒂娜•让达(波兰,《审讯》) 最高技术委员会大奖

比埃尔•罗姆(摄影,法国,《大鼻子情圣》)

第42届(1989年) 金棕榈奖

《性,谎言,录像带》(美国,史蒂文•索德伯格) 评委会特别奖 《新天堂电影院》(意大利,朱塞佩•托尔纳托雷) 《对你来说,她太美了》(法国,贝特朗•布里耶) 评委会奖

《蒙特利尔的耶稣》(加拿大,丹尼斯•阿康特) 最佳导演奖

埃米尔•库斯杜里卡(南斯拉夫,《吉普赛人的时代》) 最佳男演员奖

詹姆斯•斯派德(美国,《性,谎言,录像带》) 最佳女演员奖

梅丽尔•斯特里普(美国,《黑暗中的呼号》) 最佳艺术贡献奖 《三个蓝月》(美国,吉姆•贾木许) 最高技术委员会大奖 《黑雨》(日本,今村昌平)

第41届(1988年)

金棕榈奖

《征服者佩尔》(丹麦,比利•奥古斯特) 评委会特别大奖 《分离的世界》(美国,克里斯•门杰斯) 评委会奖

《关于杀人的影片》(波兰,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最佳导演奖

弗尔南多•索拉纳斯(阿根廷,《南方》) 最佳男演员奖

福里斯特•惠特克(美国,《鸟》) 最佳女演员奖 巴巴拉•赫尔希(《分离的世界》) 乔迪•梅(《分离的世界》) 林达•姆夫西(《分离的世界》) 最佳艺术贡献奖

彼得•格林纳威(英国,《成批溺水》)

第40届(1987年) 金棕榈奖

《在撒旦的阳光下》(法国,莫里斯•皮亚莱特) 评委会特别奖 《悔悟》(苏联,泰吉斯•阿拉布泽) 评委会奖 《光》(马里,苏莱曼•西塞) 《亲鸾——白色之路》(日本) 最佳导演奖

维姆•文德斯(德国,《柏林苍穹下》) 最佳男演员奖

马塞罗•马斯特罗亚尼(意大利,《黑眼睛》) 最佳女演员奖

巴巴拉•赫尔希(美国《长沼湖》) 40周年大奖 《访谈录》(意大利,费德里科•费里尼) 第39届(1986年) 金棕榈奖 《任务》(英国,罗兰德•约菲) 评委会特别奖 《牺牲》(苏联,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 评委会奖 《戴莱丝》(法国,阿兰•卡瓦利埃) 最佳导演奖

马丁•西科塞斯(美国,《八小时之外》)

最佳男演员奖

鲍勃•霍斯金斯(英国,《蒙娜丽莎》) 米歇尔•布朗(法国,《晚礼服》) 最佳女演员奖

费尔南塔•托雷斯(巴西,《永远爱我或不再爱我》) 巴尔巴拉•苏科瓦(苏联,《罗莎•卢森堡》) 最佳艺术贡献奖 《牺牲》(苏联,斯文•尼夫基斯特)

第38届(1985年) 金棕榈奖

《爸爸出差时》(南斯拉夫,埃米尔•库斯杜里卡) 评委会特别大奖 《鸟人》(英国,艾伦•帕克) 评委会奖 《雷德上校》(匈牙利) 最佳导演奖

安德烈•塔希内(法国,《约会》) 最佳男演员奖

威廉•赫特(美国,《蜘蛛女之吻》) 最佳女演员奖

诺尔马•奥兰多(阿根廷,《官方说法》) 雪儿(美国,《面具》)

第37届(1984年) 金棕榈奖

《德克萨斯的巴黎》(德国,维姆•文德斯) 评委会大奖 《日记》(匈牙利,玛特•美莎露丝) 最佳导演奖

贝特朗•塔维尼埃(法国,《乡村星期天》) 最佳男演员奖

弗朗西斯科•拉瓦尔(西班牙,《神圣的无辜者》) 阿尔弗雷德•兰达(西班牙,《神圣的无辜者》) 最佳女演员奖

海伦•米伦(爱尔兰,《卡尔》) 最佳剧本奖 《塞瑟岛之旅》(希腊,西奥•安哲罗普洛斯等) 最佳艺术贡献奖 《另一个地方》(英国,彼德•贝齐奥)

技术大奖

《犯罪的元素》(丹麦,拉斯•冯•提尔) 金摄影机奖 《天堂陌影》(美国,吉姆•贾木许)

第36届(1983年) 金棕榈奖 《楢山节考》(日本,今村昌平) 评委会特别大奖 《人生的意义》(英国,特里•琼斯、特里•吉列姆) 评委会奖

《案件已了结》(印度)

电影创作大奖(最佳导演奖) 罗伯特•布莱松(法国,《金钱》) 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苏联,《乡愁》) 最佳男演员奖

吉安•马里亚•沃隆泰(意大利,《马里奥•里齐之死》) 最佳女演员奖

汉娜•许古拉(意大利,《皮耶拉的故事 》) 最佳艺术贡献奖 《卡门》(西班牙,卡洛斯•绍拉)

第35届(1982年) 金棕榈奖 《失踪》(美国,康斯坦丁•科斯塔-加夫拉斯) 《自由之路》(土尔其,伊尔玛兹•库乃) 评委会特别奖 《圣洛伦索之夜》(意大利,保罗•塔维尼尔) 最佳导演奖

维尔纳•赫尔佐格(德国,《陆上行舟》) 最佳男演员

杰克•莱蒙(美国,《失踪》) 最佳女演员奖

亚德维加•杨科夫斯卡•切斯拉克(匈牙利,《另一个视线》) 最佳剧本奖 《月光》(英国,西史柯林摩斯基) 技术大奖 《受难记》(拉乌尔•库塔尔) 第3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奖 《一个女人身份的证明》(意大利,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第34届(1981年) 金棕榈奖 《铁人》(波兰,安杰伊•瓦依达) 评委会大奖 《光年以外》(法国,阿兰•泰纳) 最佳男演员奖

乌戈•托格内吉(意大利,《荒谬人的悲剧》) 最佳女演员奖

伊莎贝尔•阿佳妮(法国,《迷恋》) 最佳男配角奖

伊恩•霍尔姆(英国,《火的战车》) 最佳女配角奖

叶琳娜•索洛维伊(前苏联,《零号战斗队》) 最佳剧本奖 《摩菲斯特》(匈牙利) 最佳艺术贡献奖 《黑暗时代》(爱尔兰,约翰•保曼) 技术大奖

《战火浮生录》

第33届(1980年) 金棕榈奖 《爵士乐》(美国,鲍勃•福斯) 《影子武士》(日本,黑泽明) 评委会特别奖 《我的美国舅舅》(法国,阿仑•雷奈) 评委会奖

《山巅的呼唤》(波兰,克里什托夫•扎努西) 最佳男演员奖

米歇尔•比科(法国,《失足》) 最佳女演员奖

阿诺克•艾美(法国,《失足》) 最佳男配角奖

杰克•汤普森(澳大利亚,《开拓者》) 最佳女配角奖

米伦娜•德拉维奇(南斯拉夫,《特别护理》) 卡拉•格拉维娜(意大利,《平台》) 最佳剧本奖 《平台》(意大利)

第32届(1979年) 金棕榈奖

《现代启示录》(美国,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铁皮鼓》(德国,福尔克•施隆多夫) 评委会大奖

《西伯利亚叙事曲》(苏联,安德烈•岗察洛夫斯基) 最佳导演奖

特伦斯•马利克(美国,《天堂的日子》) 最佳男演员奖

杰克•莱蒙(美国,《中国综合症》) 最佳女演员奖

萨莉•菲尔德 (美国,《诺玛•雷》

第31届(1978年) 金棕榈奖 《木履树》(意大利,埃尔马诺•奥尔米) 评委会特别奖 《猴子再见》(意大利,马可•费拉里) 《死神的呼唤》(英国,杰西•史柯林摩斯基) 最佳导演奖 大岛渚(日本,《爱的亡灵》) 最佳男演员奖

乔恩•沃伊特(英国,《归家》) 最佳女演员奖

吉尔•克莱布格(美国,《自由之女》) 伊莎贝尔•于佩尔(法国,《维奥莱特•诺齐埃尔》)

第30届(1977年) 金棕榈奖 《我父我主》(意大利,塔维亚尼兄弟) 最佳男演员奖

费尔南多•雷伊 (西班牙,《艾丽莎•米西维达》 最佳女演员奖

谢利•杜瓦尔(美国,《三妇女》) 莫尼克•梅居尔(加拿大,《摄影家马丁》) 最佳处女作奖 《决斗者》(英国,里德利•斯科特)

第29届(1976年) 金棕榈奖

《出租车司机》(美国,马丁•西科塞斯) 评委会大奖 《饲养乌鸦》(西班牙,卡洛斯•绍拉) 《O侯爵夫人》(法国,埃里克•侯麦) 最佳导演奖

《惊恐、污秽、邪恶》(意大利,埃托雷•斯科拉) 最佳男演员奖

何塞•路易•戈麦斯(西班牙,《家庭》) 最佳女演员奖

多明妮克•桑达(意大利,《可靠的遗产》) 玛利亚•托罗契克(匈牙利,《苔丽夫人,你在何处?》)

第28届(1975年) 金棕榈奖

《篝火的年代》(阿尔及利亚,穆罕默德•拉克达-哈米那) 评委会特别奖

《人人为自己,上帝反大家》(德国,维尔纳•赫尔措格) 最佳男演员奖

维托里奥•加斯曼(意大利,《女人的香味》) 最佳女演员奖

瓦莱丽•贝丽娜(美国,《莱尼》) 最佳导演奖

米歇尔•布罗特(加拿大,《秩序》) 康斯坦丁•科斯塔-加夫拉斯(法国,《特别区》) 技术大奖 《侠女》(中国香港,胡金铨)

第27届(1974年) 金棕榈奖 《对话》(美国,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评委会大奖 《一千零一夜》(意大利,彼埃尔•保罗•帕索里尼) 评委会奖

《安杰丽卡表妹》(西班牙,卡洛斯•绍拉) 最佳男演员奖

杰克•尼科尔森(美国,《最后的细节》) 最佳女演员奖

玛丽•约瑟•娜特(法国,《舞会的小提琴》)

技术大奖

《马勒传》(英国,肯•罗素)

第26届(1973年) 金棕榈奖 《稻草人》(美国) 《蔑视》(美国) 评委会特别大奖 《妈妈和妓女》(法国,让-厄斯塔什) 评委会奖 《邀请》(瑞士) 《克莱西特疗养院》(波兰,沃切克•哈斯) 最佳男演员奖

吉安卡罗•贾尼尼(意大利,《爱情片与无政府主义》) 最佳女演员奖

乔安妮•伍德沃德(美国,《伽马射线效应》) 技术大奖

《呼喊和细语》(瑞典,英格玛•伯格曼) 最佳处女作奖 《杰莱米》(美国)

第25届(1972年) 金棕榈奖

《工人阶级上天堂》(意大利,埃里奥•佩特里) 《马太伊事件》(意大利,弗朗切斯科•罗西) 评委会特别大奖 《飞向天空》(苏联,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 评委会奖

《第五屠宰场》(美国,乔治•罗•希尔) 最佳导演奖

米克洛斯•詹斯科(匈牙利,《红色圣歌》) 最佳男演员奖 琼•杨恩(法国,《我们不会白头偕老》) 最佳女演员奖

苏珊娜•约克(爱尔兰,《幻象》) 技术大奖

《罗马风情画》(意大利,费德里科•费里尼) 特别致意奖

《工人阶级上天堂》(意大利,埃里奥•佩特里) 《马太伊事件》(意大利,弗朗切斯科•罗西)

第24届(1971年) 金棕榈奖 《传信人》(英国,约瑟夫•洛赛) 评委会大奖 《逃家》(美国,米洛斯•福尔曼)

《约翰尼拿起枪》 (美国,亚伯拉罕•波隆斯基) 评委会奖 《乔•希尔》(瑞典,伯•威德伯格) 《爱情》(匈牙利,卡洛里•莫克) 最佳导演奖(空缺) 最佳男演员奖

里卡尔多•库乔拉(意大利,《死刑台的旋律》) 最佳女演员奖 基蒂•温(美国,《尼特尔公园的混乱》) 技术大奖 《生物奇观》(沃伦•格林) 最佳处女作奖

《为了既得的恩宠》(意大利) 25周年大奖 《魂断威尼斯》(意大利,鲁奇诺•维斯康蒂)

第23届(1970年) 金棕榈奖

《陆军野战医院》(美国,罗伯特•奥特曼) 评委会特别奖

《对一个不受怀疑的公民的调查》(意大利,埃里奥•佩特里) 评委会奖 《秃鹰》(匈牙利) 《野草莓与鲜血》(美国) 最佳导演奖

约翰•保曼(英国,《最后的莱奥》) 最佳男演员奖

马塞罗•马斯托依安尼(意大利,《嫉妒的悲剧》) 最佳女演员奖

奥塔维亚•皮科洛(意大利,《麦泰洛》) 最佳处女作奖 《和平》(法国,拉乌尔•库塔尔)

第22届(1969年) 金棕榈奖 《如果„„》(英国,林塞•安德森) 评委会特别奖

《1931年的阿达伦》(瑞典,伯•威德伯格) 评委会奖 《Z》(法国,康斯坦丁•科斯塔-加夫拉斯) 最佳导演奖

格罗布•罗夏(巴西,《安东尼•达斯•莫堤斯》) 沃依切克•亚斯尼(捷克斯洛伐克,《所有的好公民》) 最佳男演员奖

让-路易•泰迪尼昂(法国,《Z》) 最佳女演员奖

范尼莎•雷拉弗格(英国,《伊莎杜拉的爱情》) 最佳处女作奖 《逍遥骑士》(美国,丹尼斯•霍佩尔)

第21届(1968年)

因发生“六月风暴”,本届电影节停办,未举行评选。

第20届(1967年) 金棕榈奖 《放大》(意大利,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评委会特别奖 《事故》(英国,约瑟夫•洛赛) 《我也见过愉快的吉普赛人》(南斯拉夫,亚历山大•彼得罗维奇) 最佳导演奖

费伦克•科萨(匈牙利,《一万个太阳》) 最佳男演员奖

奥特•科特勒(以色列,《一个男孩的三天》) 最佳女演员奖

皮亚•迪泽马克(瑞典,《艾维拉•麦迪根》 最佳剧本奖 《各取应得》(意大利,埃里奥贝多利) 《屠杀游戏》(法国) 最佳处女作奖 《奥莱斯的风》(阿尔及利亚,穆罕默德•拉克达-哈米那)

第19届(1966年)

金棕榈奖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法国,克罗德•勒鲁什)

《女士们,先生们》(意大利) 评委会特别奖 《阿尔菲》(美国,刘易斯•吉尔伯特) 最佳导演奖

谢尔盖•尤特凯维奇(苏联,《列宁在波兰》) 最佳男演员奖

潘•奥斯卡逊(丹麦,《饥饿》) 最佳女演员奖

范尼莎•雷德格雷夫(美国,《摩根 》) 技术大奖 《午夜钟声》(美国,奥逊•威尔斯)

第18届(1965年) 金棕榈奖

《诀窍,任何学得到》(英国,理查德•莱斯特) 评委会特别奖 《河川单》(日本,小林正树) 最佳导演奖

利维乌•乔乌里依(罗马尼亚,《被吊死者的森林》) 最佳男演员奖

特伦斯•斯坦普(美国,《收藏家》) 最佳女演员奖

萨曼莎•埃加(美国,《收藏家》) 最佳剧本奖 《三一七小队》(法国,皮埃•肖恩多夫) 《山丘》(美国)

第17届(1964年) 金棕榈奖

《瑟堡的雨伞》(法国,雅克•戴美) 评委会特别奖 《砂之女》(日本,敕使河原宏) 最佳导演奖(空缺) 最佳男演员奖

安泰•派克(匈牙利,《百灵鸟》) 萨罗•乌尔齐(意大利,《被引诱和被抛弃的女人》) 最佳女演员奖

巴巴拉•蓓丽(美国,《天使泪》) 安妮•班克罗夫特(英国,《吃南瓜的人》)

第16届(1963年) 金棕榈奖 《豹》(意大利,鲁奇诺•维斯康蒂) 评委会特别奖

《一天,一只猫„„》(捷克斯洛伐克,沃伊切克•亚斯尼) 《切腹》(日本,小林正树) 最佳导演奖(空缺) 最佳男演员奖

理查德•哈里斯(英国,《如此运动生涯》) 最佳女演员奖

玛丽娜•弗拉迪(法国,《同床鸳梦》) 最佳剧本奖 《柯定》(法国) 最佳革命史诗片奖 《乐观的悲剧》(苏联)

第15届(1962年) 金棕榈奖 《诺言》(巴西,安塞尔莫•杜阿尔特) 评委会特别奖 《蚀》(意大利,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圣女贞德》(法国,罗伯特•布莱松) 最佳男演员奖

迪安•斯托克韦尔(美国,《昼夜旅行》) 贾森•罗巴兹(美国,《昼夜旅行》) 拉尔夫•理查森(美国,《昼夜旅行》) 莫瑞•梅尔文(英国,《甜言蜜语》) 最佳女演员奖

凯瑟琳•赫本(美国,《昼夜旅行》) 李•塔欣厄姆(英国,《甜言蜜语》) 最佳喜剧片奖 《意大利式离婚》(意大利,皮亚特•杰米)

第14届(1961年) 金棕榈奖

《西里迪安娜》(西班牙,路易斯•布努艾尔) 《长别离》(法国,亨利•科尔比) 评委会特别奖 《修女让娜》(波兰)

最佳导演奖 《战地故事》 最佳男演员奖

安东尼•潘金斯(英国《爱吧,布拉姆斯》) 最佳女演员奖

索菲亚•罗兰(意大利,《两个女人》)

第13届(1960年) 金棕榈

《甜蜜的生活》(意大利,费德里科•费里尼) 评委会奖 《奇遇》(意大利,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键》(日本,市川昆) 最佳男演员奖(空缺) 最佳女演员奖

让娜•莫罗(法国,《如歌的行板》) 梅莲娜•梅尔吉丽(希腊,《永远不会是星期日》 特别致意奖 《年轻姑娘》(西班牙,路易斯•布努艾尔) 《处女泉》(瑞典,英格玛•伯格曼) 最佳参赛奖 《士兵之歌》(苏联,格•丘赫莱依) 《带小狗的女人》(苏联)

第12届(1959年) 金棕榈奖

《黑人奥尔弗》(法国,马塞尔•坎马斯) 评委会特别奖 《星》(保加利亚) 最佳导演奖

弗朗索瓦•特吕弗(法国,《四百下》) 国际奖 《纳萨林》(墨西哥,路易斯•布努艾尔) 最佳男演员奖

迪安•斯托克韦尔(美国,《邪恶的冲动》) 布雷德福•迪尔曼(美国,《邪恶的冲动》) 奥逊•威尔斯(美国,《邪恶的冲动》) 最佳女演员奖

西蒙娜•西涅莱(法国,《上流社会》) 喜剧片奖

《书法大师》(意大利) 《白鹭》(日本) 特别致意奖

衣笠贞之助(日本)

第11届(1958年) 金棕榈奖 《雁南飞》(苏联,米哈依尔•卡拉托佐夫) 评委会特别奖 《我的舅舅》(法国,雅克•塔蒂) 最佳导演奖

英格玛•伯格曼(瑞典,《生命的门槛》) 最佳男演员奖

保罗•纽曼(美国,《炎日的夏天》) 最佳女演员奖

比比•安德森(瑞典) 爱•达尔贝克(瑞典) 巴•阿•奥尔娜斯(瑞典) 英格丽•杜琳 (瑞典)

第10届(1957年) 金棕榈奖

《善意的劝说》(美国,威廉•惠勒) 评委会特别奖 《下水道》(波兰,安杰伊•瓦依达) 《第七封印》(瑞典,英格玛•伯格曼) 最佳导演奖

罗伯特•布莱松(法国,《一个死刑犯的越狱》) 最佳男演员奖

约翰•基茨米勒(南斯拉夫,《和平之谷》) 最佳女演员奖

朱丽叶塔•玛西娜(意大利,《卡比利亚之夜》) 特别奖

《第四十一》(苏联,格•丘赫莱依) 最佳剧本奖

P•帕索里尼、M•弗朗切奥萨、F•坎帕尼莱(意大利,《年轻丈夫》) 特别奖 《果阿》(突尼斯) 《棕色的脸膛》(瑞士)

第9届(1956年) 金棕榈奖

《静静的世界》(法国,纪录片,雅克-伊夫•库斯托、路易•马勒) 评委会特别奖 《毕加索的秘密》(法国,纪录片,亨利-乔治•克鲁佐) 最佳导演奖

谢尔盖•尤特凯维奇(苏联,《奥赛罗》) 最佳男演员奖(空缺) 最佳女演员奖

苏珊•海沃德(美国,《明天我哭泣》) 最佳幽默片奖 《夏夜的微笑》(瑞典,英格玛•伯格曼) 最佳人权证书奖 《道路之歌》(印度,萨蒂亚吉特•雷伊) 第8届(1955年) 金棕榈奖 《马蒂》(美国,德尔伯特•曼) 评委会特别奖 《失落的大地》(意大利,纪录片) 最佳导演奖

朱尔•达辛(法国,《男人们的争吵》) 谢尔盖•尤特凯维奇(苏联,《石普卡的英雄》) 最佳男演员奖

斯宾塞•屈赛(美国,《黑岩喋血记》)

第7届(1954年) 电影节大奖 《地狱门》(日本,衣笠贞之助) 评委会特别奖 《李波阿先生》(法国) 国际奖 《两亩地》(印度,比马尔•罗伊) 《最后的桥》(奥地利) 《活的沙漠》(美国) 《洪水之前》(法国) 《那不勒斯马车》(意大利) 《苦难情侣》(意大利) 《巴尔斯卡五少年》(波兰) 《伟大的历险》(瑞典)

《阿尔巴尼亚伟大的战士——斯坎德培》(阿尔巴尼亚、苏联)

第6届(1953年) 电影节大奖 《恐惧的代价》(法国,亨利-乔治•克鲁佐) 剧情片奖

《小谢巴,回来吧》(美国) 探险片奖

《绿色的秘密》(意大利) 娱乐片奖 《莉莉》(美国,查尔斯•沃尔特斯) 惊险片奖 《不法分子》(墨西哥) 幽默片奖

《马歇尔,欢迎你》(西班牙,贝尔兰加) 传奇片奖 《白牡鹿》(芬兰) 最佳形象奖 《网》(墨西哥) 最佳男演员奖

夏尔•瓦内尔(法国,《恐惧的代价》) 最佳女演员奖 雪•波恩(美国,《小谢巴,回来吧》)

第5届(1952年) 电影节大奖

《两分钱的希望》(意大利,雷纳托•卡斯戴拉尼) 《奥赛罗》(美国,奥逊•威尔斯) 评委会特别奖

《我们都是杀人犯》(法国) 最佳导演奖

克里斯蒂安•雅克(法国,《勇士的奇遇》) 最佳男演员奖

马龙•白兰度(美国,《萨巴达传》) 最佳女演员奖

李•格兰特(美国,《侦探故事》) 最佳剧本奖 《警察与小偷》(意大利M•莫尼切利) 最佳音乐奖

《一个快乐的夏天》 最佳摄影奖

杉山公平(日本,《源氏物语》)

第4届(1951年) 电影节大奖 《尤丽小姐》(瑞典,阿尔夫•斯约贝格) 《米兰的奇迹》(意大利,维多里奥•德•西卡) 评委会特别奖 《彗星美人》(美国,约瑟夫•曼基维茨) 最佳导演奖

《被遗忘的人们》(西班牙,路易斯•布努艾尔) 最佳男演员奖

迈克尔•雷德格雷夫(英国,《人影》) 最佳女演员奖

贝蒂•戴维丝(美国,《彗星美人》) 最佳剧本奖 《人影》(英国,安•阿斯奎斯)

第3届(1949年) 电影节大奖 《第三个人》(英国,卡罗尔•里德) 最佳导演奖

雷内•克莱芒(法国,《铁栏那边》) 最佳男演员奖

爱德华•鲁滨逊(美国,《陌生人之屋》) 最佳女演员奖

艾萨•米兰达(意大利,《铁栏那边》) 最佳剧本奖 《失去的边界》(美国,谢勒里)

第2届(1947年) 获奖影片

《安东尼夫妇》(法国,雅克•贝克尔) 《被诅咒的人》(法国) 《交叉火力》(美国) 《齐格菲歌舞团》(美国) 《坦博》(美国,动画片) 《波兰洪水》(波兰,纪录片)

第1届(1946年) 电影节大奖

《相见恨晚》(英国,大卫•里恩) 《考验》(瑞典,阿尔夫•斯约贝格) 《最后的机会》(法国) 《失去的周未》(美国,比利•怀尔德) 《沉船》(法国) 《伟大的转折》(苏联)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意大利,罗伯特•罗西里尼) 《尼恰•纳伽》(印度) 《大地将变成红色》(丹麦) 《没有翅膀的人》(捷克斯洛伐克) 《玛利亚•坎德拉丽亚》(墨西哥) 《田园交响乐》(法国,让•德兰诺瓦) 国际评委会大奖 《铁路战斗队》(法国,雷内•克莱芒) 国际导演大奖

雷内•克莱芒(法国) 最佳导演奖

米凯尔•罗姆(苏联,《217号注册证》) 最佳男演员奖 雷•米兰(法国,《失去的周未》) 最佳女演员奖

米歇尔•摩根(法国,《田园交响乐》) 最佳剧本奖 《伟大的转折》(苏联) 国际和平奖 《最后的机会》(法国) 最佳纪录片奖 《柏林》(苏联)

第5篇:历届电影金鸡奖获奖名单 1981-2011

历届金鸡百花电影节获奖影片

第1届金鸡奖获奖名单(1981年) 最佳故事片:《巴山夜雨》、《天云山传奇》 最佳纪录片:《刘少奇同志永垂不朽》 最佳科教片:《生命与蛋白质--人工合成胰岛素》 最佳美术片:《三个和尚》 最佳编剧:《巴山夜雨》叶楠 最佳女主角:《庐山恋》张瑜、《巴山夜雨》张瑜 最佳男配角:《巴山夜雨》仲星火 最佳摄影:《天云山传奇》许琦 最佳美术:《天云山传奇》陈绍勉 最佳美术:《天云山传奇》丁辰 最佳音乐:《巴山夜雨》高田 特别奖:《苗苗》 特别奖:向隽殊

第2届金鸡获奖名单(1982年) 最佳故事片:《邻居》 最佳纪录片:《先驱者之歌》 最佳纪录片:《莫让年华付水流》 最佳科教片:《蜜蜂王国》 最佳编剧:《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张弦 最佳导演:《西安事变》成荫 最佳男主角:《月亮湾的笑声》张雁 最佳女主角:《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李秀明 最佳男配角:《西安事变》孙飞虎 最佳女配角:《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贺小书 最佳摄影:《伤逝》邹积勋 最佳摄影:《许茂和他的女儿们》邹积勋 最佳美术:《子夜》韩尚义、瞿然馨、李华忠 最佳音乐:《喜盈门》杨绍 最佳录音:《沙鸥》张瑞坤 最佳剪辑:《伤逝》傅正义、《知音》傅正义 最佳道具:《邻居》刘清标 最佳特技:《李慧娘》戈永良、陈继章、周浩斐 最佳服装:《南昌起义》曹颖平、《阿Q正传》曹颖平 最佳化妆:《西安事变》王希钟、李恩德 特别奖:《钢铁长城》 特别奖:《沙鸥》张暖忻 荣誉奖:《喜盈门》

第3届金鸡获奖名单(1983年) 最佳故事片:《人到中年》、《骆驼祥子》

最佳科教片:《昆虫世界-——身体构造与功能》 最佳美术片:《鹿铃》 最佳导演:《城南旧事》吴贻弓 最佳女主角:《人到中年》潘虹、《骆驼祥子》斯琴高娃 最佳男配角:《牧马人》牛犇 最佳女配角:《城南旧事》郑振瑶 最佳摄影:《逆光》魏铎 最佳美术:《骆驼祥子》俞翼如 最佳音乐:《城南旧事》吕其明 最佳剪辑:《牧马人》周鼎文 最佳道具:《骆驼祥子》邓成玉 最佳烟火:《风雨下钟山》于泽、王全荣、邱必奎 最佳特技:《孔雀公主》李再春、门玉凤、朱革、藤春飞、张尔瓒、邢培修、金燕茜 最佳化妆:《风雨下钟山》颜碧、许建新、李遵训 特别奖:《一盘没有下完的棋》、《茶馆》、《泉水叮咚》

第4届金鸡获奖名单(1984年) 最佳故事片:《乡音》 最佳纪录片:《我们看到的日本》 最佳科教片:《灰喜鹊》 最佳美术片:《鹬蚌相争》 最佳导演:《廖仲恺》汤晓丹 最佳男主角:《廖仲恺》董行佶、《血,总是热的》杨在葆 最佳女主角:《大桥下面》龚雪最佳男配角:《秋瑾》于是之 最佳女配角:《十六号病房》宋晓英 最佳摄影:《再生之地》杨光远 最佳美术:《李冰》(上,下)王兴文 最佳录音:《再生之地》史平一 最佳道具:《秋瑾》徐国梁 最佳特技:《火焰山》董振声、才汝质、雒廷富、陶世恭、纪景春、王大雨 最佳服装:《再生之地》费兰馨、朱凤堂、李琴 最佳化妆:《李冰》(上,下)王玢瑞、纪伟华 特别奖:《毛泽东》、《四渡赤水》、《不该发生的故事》、《候补队员》 特别奖:《路》陈立洲

第5届金鸡获奖名单(1985年) 最佳故事片:《红衣少女》 最佳纪录片:《零的突破》 最佳科教片:《广开节能之路》 最佳科教片:《细胞重建》 最佳美术片:《火童》 最佳戏剧片:《五女拜寿》 最佳编剧:《高山下的花环》李存葆 最佳导演:《边城》凌子风

最佳男主角:《高山下的花环》吕晓禾 最佳女主角:《黄山来的姑娘》李羚 最佳男配角:《高山下的花环》何伟 最佳女配角:《谭嗣同》王玉梅 最佳摄影:《黄土地》张艺谋 最佳美术:《雅马哈鱼档》张之楚 最佳音乐:《人生》许友夫 最佳录音:《雷雨》冯德耀 最佳录音:《雷雨》苗振宇 最佳剪辑:《高山下的花环》周鼎文

第6届金鸡获奖名单(1986年) 最佳故事片:《野山》 最佳纪录片:《抗日烽火》 最佳纪录片:《手》 最佳科教片:《崛起的第三金属——钛》 最佳美术片:《金猴降妖》 最佳编剧:《日出》万方、曹禺 最佳导演:《野山》颜学恕 最佳男主角:《黑炮事件》刘子枫 最佳女主角:《野山》岳红 最佳男配角:《野山》辛明 最佳女配角:《日出》王馥荔 最佳摄影:《绝响》郑康振、赵晓时 最佳美术:《绝响》张景文、彭俊 最佳录音:《野山》李岚华

第7届金鸡获奖名单(1987年) 最佳故事片:《孙中山》(上、下)、《芙蓉镇》 最佳纪录片:《一瞬与十年》 最佳美术片:《超级肥皂》 最佳编剧:《血战台儿庄》田军利、费林军 最佳导演:《孙中山》(上、下)丁荫楠 最佳男主角:《孙中山》(上、下)刘文治 最佳女主角:《芙蓉镇》刘晓庆 最佳女配角:《芙蓉镇》徐宁 最佳女配角:《山林中头一个女人》丁嘉莉 最佳摄影:《孙中山》(上、下)侯咏、王亨里 最佳美术:《孙中山》(上、下)闵宗泗 最佳美术:《芙蓉镇》金绮芬 最佳音乐:《孙中山》(上、下)施万春 最佳录音:《山林中头一个女人》来启箴、吴凌 最佳剪辑:《孙中山》(上、下)冯惠琳 最佳剪辑:《孙中山》(上、下)严秀英、周夏娟

第8届金鸡获奖名单(1988年) 最佳故事片:《老井》、《红高粱》 最佳科教片:《轰击原子核的大炮--粒子加速器》 最佳编剧:《人鬼情》宋国勋、李子羽、黄蜀芹 最佳导演:《老井》吴天明 最佳男主角:《老井》张艺谋 最佳女主角:《井》潘虹 最佳男配角:《人鬼情》李保田 最佳女配角:《老井》吕丽萍 最佳摄影:《红高粱》顾长卫、《孩子王》顾长卫 最佳美术:《孩子王》陈绍华 最佳音乐:《红高粱》赵季平 最佳录音:《红高粱》顾长宁 最佳剪辑:《山雀儿》汪大儒

第9届金鸡获奖名单(1989年) 最佳纪录片:《蛇口奏鸣曲》 最佳科教片:《增长的代价——人口与经济》 最佳美术片:《山水情》 最佳儿童片:《多梦时节》 最佳导演:《晚钟》吴子牛、《欢乐英雄》吴子牛、《阴阳界》吴子牛 最佳男主角:《晚钟》陶泽如、《欢乐英雄》陶泽如、《棋王》谢园、《大喘气》谢园 最佳女主角:《欢乐英雄》徐守莉、《阴阳界》徐守莉 最佳男配角:《晚钟》孙敏 最佳摄影:《晚钟》侯咏 最佳美术:《村路带我回家》邵瑞刚、扈洪元 最佳剪辑:《疯狂的代价》钟芙蓉

第10届金鸡获奖名单(1990年) 最佳故事片:《开国大典》(上下集) 最佳纪录片:《情系巴山》 最佳科教片:《脑海》最佳儿童片:《豆蔻年华》 最佳儿童片:《普莱维梯彻公司》 最佳编剧:《开国大典》(上下集)张天民、张笑天、刘星、郭晨 最佳导演:《开国大典》(上下集)李前宽、肖桂云、《红楼梦》(第

一、二部)谢铁骊、赵元 最佳导演处女作:《童年在瑞金》 最佳男主角:《百色起义》卢奇 最佳男配角:《开国大典》(上下集)孙飞虎 最佳女配角:《红楼梦》(第

一、二部)林默予 最佳摄影:《哦,香雪》李晨声、《庭院深深》(上、下集)赵俊宏 最佳美术:《红楼梦》(第

一、二部)杨占家、陈翼云 最佳音乐:《庭院深深》(上、下集)杨矛 最佳录音:《庭院深深》(上、下集)冯德耀

最佳剪辑:《开国大典》(上下集)吴方海 最佳服装:《红楼梦》(第

一、二部)夏亚

一、丁梅先、姜锦明、赵茹华、张璇、洪军、刘惠萍

第11届金鸡获奖名单(1991年) 最佳故事片:《焦裕禄》 最佳纪录片:《周恩来》(上、下集) 最佳科教片:《花》 最佳美术片:《雁阵》 最佳儿童片:《我的九月》 最佳导演处女作:《老店》古榕 最佳男主角:《焦裕禄》李雪健 最佳女主角:《假女真情》奚美娟 最佳摄影:《骑士风云》伊·呼和乌拉 最佳美术:《双旗镇刀客》钱运选 最佳录音:《老店》李家进 最佳剪辑:《骑士风云》王志华 最佳道具:《大城市1990》高建华、孙国明、王书堂 特别奖:《战争子午线》冯小宁 特别奖:《大气层消失》冯小宁 特别奖:《大城市1990》

第12届金鸡获奖名单(1992年) 最佳故事片:《大决战》 最佳纪录片:《我们走过的日子》 最佳科教片:《低温核供热堆》 最佳科教片:《企鹅大帝》 最佳儿童片:《烛光里的微笑》 最佳编剧:《开天辟地》(上、下集)汪天云、黄亚洲 最佳导演:《大决战》 最佳导演:《心香》孙周 最佳男主角:《周恩来》(上、下集)王铁成 最佳女主角:《烛光里的微笑》宋晓英 最佳女配角:《过年》丁嘉莉 最佳摄影:《心香》姚力 最佳美术:《大决战》 最佳音乐:《风雨故园》金复载 最佳音乐:《清凉寺的钟声》金复载 最佳录音:《心香》邓清华、冯径生、陆洪 最佳剪辑:《大决战》 最佳道具:《大决战》 最佳烟火:《大决战》 最佳化妆:《周恩来》(上、下集)颜碧君、王希钟 特别奖:《周恩来》(上、下集)

特别奖:《开天辟地》(上、下集)

第13届金鸡获奖名单(1993年) 最佳故事片:《秋菊打官司》 最佳纪录片:《天界》 最佳科教片:《昼夜节律》 最佳美术片:《杨贵妃》靳喜武 最佳儿童片:《三毛从军记》 最佳编剧:《蒋筑英》王兴东 最佳导演:《大撒把》夏钢 最佳男主角:《大撒把》葛优 最佳女主角:《秋菊打官司》巩俐 最佳男配角:《三毛从军记》魏宗万 最佳女配角:《人之初》张力维 最佳摄影:《离婚》李晨声 最佳录音:《阙里人家》詹新 最佳剪辑:《站直啰,别趴下》张晓东 最佳服装:《杨贵妃》李建群 最佳化妆:《三毛从军记》殷丽华、沈东生 最佳化妆:《离婚》杨允铭 评委会特别奖:漠风

第14届金鸡获奖名单(1994年) 最佳故事片:《凤凰琴》 最佳纪录片:《水中影》 最佳科教片:《第十三片绿叶》 最佳美术片:《鹿女》 最佳编剧:《凤凰琴》桔生、刘醒龙、卜炎贵 最佳导演:《炮打双灯》何平 最佳男主角:《凤凰琴》李保田 最佳女主角:《股疯》潘虹 最佳男配角:《无人喝彩》方子哥 最佳摄影:《东归英雄传》格日图 最佳美术:《炮打双灯》钱运选、《重庆谈判》吕志昌、杨保成 最佳音乐:《东归英雄传》曹·道尔基 最佳录音:《云南故事》李伯江 最佳剪辑:《都市情话》徐栋、钱丽丽 评委会特别奖:《东归英雄传》 评委会特别奖:《早春一吻》

第15届金鸡获奖名单(1995年) 最佳故事片:《被告山杠爷》、《没有原告的杀人事件》 最佳纪录片:《往事歌谣》 最佳科教片:《果实蝇》

最佳美术片:《白色的蛋》 最佳编剧:《被告山杠爷》、《没有原告的杀人事件》毕必成、范元 最佳导演:《背靠背,脸对脸》黄建新、杨亚洲 最佳男主角:《被告山杠爷》、《没有原告的杀人事件》李仁堂 最佳女主角:《二嫫》艾丽娅 最佳女配角:《永失我爱》剧雪 最佳摄影:《南中国1994》鲍肖然 最佳美术:《征服者》杨钢 最佳音乐:《征服者》常宏宇 最佳剪辑:《绝境蓬生》孙惠民 评委会特别奖:《绝境蓬生》张建亚

第16届金鸡获奖名单(1996年) 最佳故事片:《红樱桃》最佳纪录片:《男与女》 最佳科教片:《种子正传》 最佳美术片:《自古英雄出少年》 最佳导演:《变脸》吴天明 最佳男主角:《孔繁森》高明 最佳女主角:《九香》宋春丽 最佳男配角:《吴二哥请神》赵军 最佳女配角:《吴二哥请神》郑卫莉 最佳摄影:《人约黄昏》肖风 最佳美术:《人约黄昏》 最佳音乐:《孔繁森》赵季平 最佳录音:《红樱桃》李岚华 最佳剪辑:《悲情布鲁克》张建华

第17届金鸡获奖名单(1997年) 最佳故事片:《鸦片战争》 最佳纪录片:《山梁》 最佳科教片:《介入疗法》 最佳美术片:《百鸟衣》 最佳儿童片:《我也有爸爸》 最佳合拍故事片:《宋氏三姐妹》 最佳剧本:《离开雷锋的日子》王兴东 最佳导演:《大转折》韦廉 最佳导演处女作:《捕狼人生》周波 最佳导演处女作:《西夏路迢迢》芦苇 最佳男主角:《离开雷锋的日子》刘佩琦 最佳女主角:《喜莲》于慧 最佳男配角:《鸦片战争》林连昆、《缉毒英雄》孙淳 最佳女配角:《我也有爸爸》马晓晴 最佳摄影:《鸦片战争》候咏 最佳美术:《大转折》孙永印、崔登高、张飙

最佳音乐:《红河谷》金复载 最佳录音:《鸦片战争》王学义、来启箴 最佳剪辑:《红河谷》冯四海 最佳道具:《鸦片战争》张先春

最佳烟火:《大转折》于泽、魏新才、邱必奎、王其军、杨奎 评委会特别奖:《埋伏》

第18届金鸡获奖名单(1998年) 最佳故事片:《安居》 最佳纪录片:《周恩来外交风云》 最佳科教片:《基因与转基因动物》 最佳美术片:《蝶双飞》 最佳儿童片:《花季.雨季》 最佳合拍故事片:《半生缘》 外国影片最佳译制奖:《泰坦尼克号》 最佳剧本:《大进军——席卷大西南》陆柱国 最佳导演:《安居》胡炳榴 最佳导演:《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塞夫麦丽丝 最佳导演处女作:《爱情麻辣烫》张扬 最佳男主角:《没事偷着乐》冯巩 最佳女主角:《黑眼睛》陶虹 最佳男配角:《周恩来——伟大的朋友》葛存壮 最佳女配角:《安居》白雪云 最佳摄影:《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穆德远 最佳美术:《长征》陈耀功 最佳音乐:《相爱在西双版纳》章绍同 最佳录音:《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章文 最佳剪辑:《红色恋人》程珑 最佳服装:《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茹美琪 评委会特别奖:《大进军--席卷大西南》 评委会特别奖:《安居》潘予

第19届金鸡获奖名单(1999年) 最佳故事片:《那山那人那狗》 最佳纪录片:《共和国主席刘少奇》 最佳科教片:《征服病毒病》 最佳美术片:《宝莲灯》 最佳儿童片:《草房子》 最佳编剧:《草房子》曹文轩 最佳导演:《一个都不能少》张艺谋 最佳导演处女作:《网络时代的爱情》金琛 最佳男主角:《那山那人那狗》滕汝俊 最佳女主角:《黄河绝恋》宁静 最佳男配角:《草房子》杜源

最佳女配角:《春天的狂想》袁泉 最佳摄影:《荆轲刺秦王》赵非 最佳美术:《荆轲刺秦王》屠居华、林琦 最佳音乐:《黄河绝恋》李戈 最佳录音:《荆轲刺秦王》陶经 最佳剪辑:《网络时代的爱情》杜媛 最佳剪辑:《网络时代的爱情》刘小琴 最佳道具:《荆轲刺秦王》朱明、易振洲 最佳烟火:《铁血大动脉》尹星云、白存平、岑大松、申起进 最佳特技美术:《黄河绝恋》冯小宁 最佳置景《上海纪事》侯福兴、沈忠培 最佳化妆:《国歌》夏小玫、张帮宠、尹潇潇

第20届金鸡获奖名单(2000年) 最佳故事片:《生死抉择》 最佳故事片:《我的父亲母亲》 最佳故事片:《横空出世》 最佳科教片:《宇宙与人》 最佳合拍故事片:《西洋镜》 最佳剧本《生死抉择》贺子壮 最佳剧本《生死抉择》宋继高 最佳导演:《我的父亲母亲》张艺谋 最佳导演:《横空出世》陈国星 最佳男主角:《我的1919》陈道明 最佳女主角:《漂亮妈妈》巩俐 最佳男配角:《生死抉择》雷明 最佳女配角:《横空出世》陈谨 最佳摄影:《横空出世》张黎 最佳摄影:《横空出世》池小宁 最佳摄影:《我的父亲母亲》侯咏 最佳美术:《横空出世》林潮翔 最佳美术:《我的父亲母亲》曹久平 最佳音乐:《横空出世》张千一 最佳录音:《横空出世》郑春雨 最佳故事片特别奖:《紧急迫降》 最佳导演特别奖:《非常夏日》路学长 最佳剧本特别奖:《益西卓玛》扎西达娃、谢飞 最佳女主角特别奖:《益西卓玛》丹增卓嘎

第21届电影金鸡奖获奖名单(2001年) 最佳故事片:《毛泽东在1925》 最佳纪录片:《东方巨响——两弹一星实录》 最佳戏曲片:《生死泪》 最佳编剧:《芬芳誓言》王晓棠、王宸

最佳导演:《蓝色爱情》霍建起 最佳导演处女作:《押解的故事》齐星 最佳男主角:《押解的故事》戈治均 最佳女主角:《相伴永远》宋春丽 最佳男配角:《押解的故事》傅彪 最佳女配角:《月圆今宵》彭玉 最佳摄影:《血性山谷》蔡抒南、崔新萍 最佳摄影:《紫日》冯小宁 最佳美术:《相伴永远》屠居华 最佳音乐:《刮痧》叶小刚 最佳录音:《刘天华》冯德耀 最佳电视电影:《王勃之死》《上车,走吧》

第22届电影金鸡奖获奖名单(2002年) 最佳故事片:《美丽的大脚》、《冲出亚马逊》 最佳女主角:《生活秀》陶红、《美丽的大脚》倪萍 最佳男主角:《天上草原》宁才 最佳导演:《美丽的大脚》杨亚洲、《和你在一起》陈凯歌 最佳编剧:《生活秀》思芜 最佳男配角:《和你在一起》王志文 最佳女配角:《美丽的大脚》袁泉 最佳美术:《冲出亚马逊》全荣哲 最佳摄影:《冲出亚马逊》董亚春 最佳录音:《小城之春》吕家进 最佳音乐:《天上草原》三宝

第23届电影金鸡奖获奖名单(2003年) 最佳故事片奖:《惊涛骇浪》、《暖》 故事片特别奖:《邓小平》 最佳纪录片奖:《钢琴梦》 最佳合拍故事片奖:《英雄》 最佳美术片奖:《回想》 最佳电视电影片奖:《马世清离婚》 最佳编剧奖:秋实(《暖》) 最佳导演奖:张艺谋(《英雄》) 导演处女作奖:乌兰塔娜(《暖春》)徐静蕾(《我和爸爸》) 最佳男主角奖:夏雨(《警察有约》中饰赵六安) 最佳女主角奖:余男(《惊蛰》中饰关二妹) 最佳男配角奖:赵君(《看车人的七月》中饰刘三) 最佳女配角奖:徐静蕾(《我的美丽乡愁》中饰雪儿) 最佳摄影奖:穆德远、董亚春。姜力军、陈远良(《惊涛骇浪》) 最佳录音奖:陶经(《英雄》) 最佳美术奖:霍廷霄、易振洲(《英雄》) 最佳音乐奖:章绍同(《台湾往事》)

最佳特技奖:孟浩(《惊涛骇浪》) 最佳化妆奖:徐广端(《邓小平》) 最佳置景奖:姜述义、杨印华(《惊涛骇浪》) 表演新人奖:李敏(《婼玛的十七岁》中饰婼玛 评委会特别奖:李丁(《家有轿车》中饰老李)

第24届金鸡奖获奖名单(2004年) 最佳故事片奖: 《美丽上海》(上海电影集团公司、上海汤臣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最佳导演奖: 彭小莲(《美丽上海》) 最佳男主角奖: 刘烨(《美人草》中饰刘思蒙) 最佳女主角奖: 郑振瑶(《美丽上海》中饰母亲) 、章子怡(《茉莉花开》中饰茉、莉、花) 最佳男配角奖: 冯远征(《美丽上海》中饰阿荣) 最佳女配角奖: 空缺

最佳编剧奖: 赵冬苓(《上学路上》) 最佳摄影奖: 梁明(《两个人的芭蕾》) 最佳美术奖: 霍廷霄(《十面埋伏》) 最佳音乐奖: 赵麟(《电影往事》) 导演处女作奖: 方刚亮(《上学路上》) 最佳电视电影片奖: 《曾克林出关》(电影频道节目中心)。

最佳儿童片奖: 《上学路上》(山东电影制片厂、中共银川市委宣传部、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 最佳科教片奖: 《黑脸琵鹭》(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

第25届金鸡奖获奖名单(2005年) 最佳故事片:《可可西里》《太行山上》

最佳男主角:成龙《新警察故事》 最佳女主角:金雅琴《我们俩》 最佳男配角:唐国强《张思德》

最佳女配角:黄梅莹《孔雀》 终身成就奖:谢晋、谢铁骊

最佳电视电影片:《我们》

最佳纪录片:《走进毛泽东》 最佳美术片:《梁山伯与祝英台》

最佳编剧:刘恒《张思德》 最佳导演:马俪文《我们俩》

最佳导演处女作奖:万玛才旦《静静的嘛呢石》 最佳摄影:李屏宾《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最佳录音:张磊、李安磊《太行山上》

最佳美术:曹久平《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最佳音乐:叶小纲《太行山上》

第26届金鸡奖获奖名单(2007年) 最佳故事片:《云水谣》 最佳纪录片:《又见梅兰芳》

最佳科教片:《圆明园》

最佳美术片:《勇士》 最佳戏曲片:空缺 最佳数字电影:《棋王和他的儿子》

最佳儿童片:《宝葫芦的秘密》

最佳编剧:张思涛、唐灏、张弛、胡坤《东京审判》

最佳导演:尹力《云水谣》、戚建《天狗》

导演处女作奖:安澜《夜袭》

最佳男主角:富大龙《天狗》

最佳女主角:颜丙燕《爱情的牙齿》、刘嘉玲《好奇害死猫》

最佳男配角:王霙《我的长征》

最佳女配角:小香玉《鸡犬不宁》

最佳摄影:曾念平《门》

最佳录音:郑春雨《云水谣》

最佳美术:易振洲《墨攻》

最佳音乐:舒楠《香巴拉信使》

评委会特别荣誉奖:《我的长征》

终生成就奖:张瑞芳、陆柱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文化贡献奖:柳城

第27届金鸡奖获奖名单(2009年) 最佳故事片:《梅兰芳》、《集结号》 最佳纪录片:《决战太原》 最佳科教片:《月球探秘》 最佳美术片:《马兰花》 最佳戏曲片:《廉吏于成龙》 最佳数字电影:《走四方》 最佳儿童片:《走路上学》

最佳编剧:江海洋、谷白、宗福先《高考1977》 最佳导演:冯小刚《集结号》 导演处女作奖:李大为《走着瞧》 最佳男主角:吴刚《铁人》 最佳女主角:蒋雯丽《立春》、周迅《李米的猜想》 最佳男配角:王学圻《梅兰芳》 最佳女配角:岳红《走着瞧》 最佳摄影:吕乐《集结号》

最佳录音:王乐文、李安磊、安韶峰《八月一日》 最佳美术:芦月林、余麦多《铁人》 最佳音乐: 王黎光《集结号》

评委会编剧奖:程晓玲《清水的故事》 评委会故事片奖:《八月一日》 终身成就奖:秦怡、于蓝

第28届金鸡奖获奖名单(2011年)

最佳故事片:《飞天》 评委会特别奖:《钢的琴》 评委会特别奖:《朱旭》

最佳导演:陈力《爱在廊桥》 最佳男主角:孙淳《秋喜》 最佳女主角:娜仁花《额吉》 最佳男配角:徐才根《团圆》 最佳女配角:国歌《惊沙》 最佳编剧:程晓玲《岁岁清明》 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老寨》 最佳儿童片:《守护童年》

导演处女作奖:路阳《盲人电影院》 最佳摄影:《秋之白华》 最佳录音:《建国大业》 最佳美术:《唐山大地震》 最佳音乐:《唐山大地震》 最佳美术片:《兔侠传奇》 最佳戏曲片:《响九霄》 最佳纪录片:《天赐》 最佳科教片:《变暖的地球》 终身成就奖:向隽殊 傅正义

第6篇:历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

2010-01-29 11:11:26

第十四届(1941)

最佳记录片:Churchill‘s Island

第十五届 (1942)

最佳记录片:《中途岛战役》等四部记录片

第十六届 (1943)

最佳记录片:《12月7日》(短片),《沙漠胜利》(长片)

第十七届(1944)

最佳记录片:《海军陆战队登陆踏拉瓦岛》、《战斗夫人》

第十八届(1945)

最佳记录片:《希特勒活着吗?》、《名副其实的光荣》

第十九届(1946)

最佳记录片:《命运的种子》(Seeds of Destiny)

第二十届 (1947)

最佳记录片:《第一步》(短片)(First Steps)、

《死亡设计》(长片)(Division of Films and Visual Education)

第二十一届(1948)

最佳记录片(短片):《走向独立》(美国海军)

最佳记录片(长片):《秘密陆地》(美国海军)

第二十二届(1949)

最佳记录片(短片):《生存机会》(20世纪福斯电影公司),《以多抵少》(华纳兄弟电影公司)

最佳记录片(长片):《乌地的黎明》(英国新闻处)

第二十三届(1950)

最佳记录片(短片):《朝鲜内情》(20世纪福斯电影公司)

最佳记录片(长片):《提坦--米开朗基罗的故事》(制作人:罗伯特.斯奈德)

第二十四届(1951)

最佳记录片(长片):《南太平洋岛风光》(雷电华电影公司旅游风光片)

第二十五届(1952)

最佳记录片(短片:《邻居们》(加拿大国家电影局)

最佳记录片(长片):《环绕我们的海洋》(雷电华电影公司,制片人:欧文.艾伦)

第二十六届(1953)

最佳记录片(短片):《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人》(制片人:华尔特.迪斯尼)

最佳记录片(长片):《沙漠奇观》(制片人:华尔特.迪斯尼)

第二十七届(1954)

最佳记录片(短片):《星期四的孩子们》(英国情报处)

最佳记录片(长片):《消失的大草原》(制片人:华尔特.迪斯尼)

第二十八届(1955)

最佳记录片(长片):《海伦.凯勒自己的故事》(制片人:南茜.海顿)

第二十九届(1956)

最佳记录片(短片):《南北战争的真相》

最佳记录片(长片):《沉默的世界》

第三十届(1957)

最佳记录片(长片):《艾伯特.施韦策》

第三十一届(1958)

最佳记录片(短片):《女佣人》

最佳记录片(长片):《白色的荒地》

第三十二届(1959)

最佳记录片(短片):《玻璃》(荷兰)最佳记录片(长片):《塞伦吉蒂不会死》

第三十三届(1960)

最佳记录片(短片):《吉斯皮纳》(英国)最佳记录片(长片):《飞马》

第三十四届(1961)

最佳记录片(短片):《展望》最佳记录片(长片):《上有天,下有地》(法国)

第三十五届(1962)

最佳纪录片(短片):《迪伦.托马斯》最佳纪录片(长片):《黑狐狸》

第三十六届(1963)

最佳纪录片(短片):《查格尔》

最佳纪录片(长片):《罗伯特.弗罗斯特:一位与众人争吵的情人》

第三十七届(1964)

最佳纪录片(短片):《来自小石城的几个人》

最佳纪录片(长片):《雅克一伊夫斯.库斯图的没有太阳的世界》

第三十八届(1965)

最佳纪录片(短片):《活下去!》

最佳纪录片(长片):《埃莉诺、罗斯福的故事》

第三十九届(1966)

最佳纪录片(短片):《到明天就是一年了》最佳纪录片(长片):《战争游戏》

第四十届(1967)

最佳纪录片(短片):《红木树》最佳纪录片(长片):《安德森队伍》(法国)

第四十一届(1968)

最佳纪录片(短片):《人为什么创造》

最佳纪录片(长片):《自己的历程》

第四十二届(1969)

最佳纪录片(短片):《最佳纪录片(长片):《阿瑟.鲁宾斯坦一热爱生活》

第四十三届(1970)

最佳纪录片(短片):《访问我的老战士》最佳纪录片(长片):《伍德斯托克》

第四十四届(1971)

最佳纪录片(短片):《暗哨》

1968年的捷克斯洛伐克》

最佳纪录片(长片):《赫尔斯特龙记事》

第四十五届(1972)

最佳纪录片(短片):《这个极小世界》

最佳纪录片(长片):《马乔》

第四十六届(1973)

最佳纪录片(短片):《普林斯顿:寻找答案》

最佳纪录片(长片):《伟大的美国牧童》

第四十七届(1974)

最佳纪录片(短片):《不》

最佳纪录片(长片):《心灵与精神》

第四十八届(1975)

最佳纪录片(短片):《比赛结果》

最佳纪录片(长片):《从珠穆朗峰滑下来的人》

第四十九届(1976)

最佳纪录片(短片):《计算我们的日子》

最佳纪录片(长片):《美国哈兰县》

第五十届(1977)

最佳纪录片(短片):《严肃是我的敌人》

第五十一届(1978)

最佳纪录片(短片):《戈萨默.康多的逃跑》

最佳纪录片(长片):《吓人的真相》

第五十二届(1979)

最佳纪录片(短片):《保罗.罗伯逊:对一位艺术家的歌颂》

最佳纪录片(长片):《最好的孩子》

第五十三届(1980)

最佳纪录片:《从东方伟人到莫扎特:艾萨克.斯特恩在中国》(默里.勒纳摄制)

第五十四届(1981)

最佳纪录片(短片):《协调一致》

最佳纪录片(长片):《灭绝种族的大屠杀》

第五十五届(1982)

最佳纪录片(短片):《如果你热爱这个星球》(加拿大)

最佳纪录片(长片):《又一个孩子失踪》(加拿大)

第五十六届(1983)

最佳纪录片(短片):《5点15分的弗拉明戈舞》 最佳纪录片(长片):《他想让我跳舞》

第五十七届(1984)

最佳纪录片(短片):《石雕师》

最佳纪录片(长片):《哈维.米尔克的时代》

第五十八届(1985) 最佳纪录片:《破碎的彩虹》

第五十九届(1986)

最佳纪录片(短片):《女人--为了美国,为了世界》

最佳纪录片(长片):《阿蒂.肖:你们大家都有时间》、《在美国穷困潦倒》

第六十届(1987)

最佳纪录片(短片):《童心不泯》

最佳纪录片(长片):《悠悠十载午餐:阿尔贡昆圆桌上的妙语和传说》

第六十一届(1988-1989) 最佳纪录片,长片:《终点饭店:克劳斯.巴比的一生》(马塞尔.奥菲尔斯)

第六十二届(1989-1990) 最佳记录片:《普通线索:棉被的故事》

第六十三届(1990-1991) 最佳纪实短片:《午餐约会》

最佳纪录片:《美国之梦》(制片人史蒂文-冈崎)

第六十四届(1991-1992) 最佳纪录片,短片:戴布拉-沙斯诺夫《弥天大谎:通用电气公司、核武器和我们的环境》

最佳纪录片,长片:阿莱-莱特和欧文-萨拉夫《在明星的影子中》

第六十五届(1992-1993) 最佳纪实短片:萨姆-卡曼《小巴士》

第六十六届(1993-1994) 最佳纪录短片:《保护我的生命》

最佳纪实故事片:《我是个许诺:儿童》苏珊.雷蒙德和艾伦.雷蒙德

第六十七届(1994-1995)

最佳纪录短片:查尔斯.古根海姆《需要正义的时刻》

最佳纪录长片:弗赖达.李.莫克和特里.桑德斯《马雅.林:十分清楚的洞察力》

第六十八届(1995-1996)

最佳记实性题材短片:卡里.安卡利斯《一位幸存者的回忆》 最佳纪录故事奖:约翰.布莱尔《受人怀念的安妮.弗兰克》

第69届(1996-1997年) 最佳纪录短片

《马克·奥布莱恩的生活和工作》 最佳纪录长片 《一代拳王》

第70届(1997-1998) 最佳纪录片:短片 《康复记》 最佳纪录片:长片

《漫漫回乡路》

第71届

最佳长纪录片 《最后的日子(The Last Days) 》 最佳短纪录片《金色年华的即时浪漫故事 》

第72届

最佳纪录片:《九月的一天》

最佳记录短片:《花边国王》(King Gimp)

第73届

最佳纪录短片:《母亲》

最佳纪录长片:《战地余生/陌生的怀抱》

第74届

最佳纪录短片:《Thoth》 最佳纪录片:《周末谋杀》

第75届

最佳纪录短片:《Twin Towers》 最佳纪录片:《Bowling For Columbine》

第76届 无

第77届

最佳纪录片:《生于妓院》

最佳纪录短片:《奇迹时分:孩子们的进步》

第78届

最佳纪录片:《帝企鹅日记》 March of the Penguins

最佳纪录短片:胜利要诀 A Note Of Triumph The Golden Age Of Norman Corwin

第79届

最佳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

最佳纪录短片:颍州的孩子

第80届

最佳纪录片:《驶向阴霾的出租》(Taxi to the Dark Side) 最佳纪录短片:《自由空间》(Freeheld)

81

2009

最佳纪录长片 《走钢索的人》 最佳纪录短片 《微笑的Pinki》

82 2010

《海豚湾》——路易·皮斯霍斯和费舍·史蒂芬斯(Fisher Stevens)

《普鲁登斯的音乐》——罗杰·罗斯·威廉斯和埃莉诺·伯克特

83 2011

最佳纪录长片(Best Documentary Feature): 《监守自盗》Inside Job 最佳纪录短片(Best documentary short subject): 《不再是陌生人》 Strangers No More 84 2012 最佳纪录长片

《不败》(Undefeated) 最佳纪录短片

《面子》(Saving Face)

85 2013

最佳纪录长片 《寻找小糖人》 最佳纪录短片 《控诉》

第86届

2014

最佳纪录长片 《离巨星二十英尺》

最佳纪录短片 《6号女人:音乐把我拯救》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