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报告

2022-11-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报告是日常生活与学习的常见记录方式,报告有着明确的格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怎么样正确编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报告

四川省什邡市农村商业医疗保险调查报告

摘要:本文根据实地调查资料对四川省什邡市农村商业医疗保险体系进行分析与探究,并结合农村的特殊背景,提出建议改进措施,最终目的在于协助什邡市商业保险公司和政府更好地促进医疗保障体系的发展。

关键词:四川省;农村;商业医疗保险

文献标识码:A

一、什邡市发展农村医疗保险的背景

1.什邡市经济发展概况。什邡市是德阳市下属县级市,位于四川腹心地带成都平原,全市幅员面积864平方公里,人口43万。什邡市改革开放以来,抓住机遇求发展。1997年,什邡市成为四川省第一批小康市。2004年,全市GDP达84.9亿元,财政总收入15.83亿元。2005年起,成为四川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合医”)的试点县。

2.什邡市人身保险业发展概况。目前,已进驻什邡的几家人寿保险公司中,中国人寿业务覆盖率占60%左右,主导当地寿险业。中国人寿管辖乡镇营业服务网点19个,银行兼业代理网点6个,拥有寿险营销员近300人,业务范围基本覆盖整个市区。2005年实现保费收入5800万元,截止2006年6月底总保费达到3000万元,理赔3177件,赔付总额达358万元。纵观什邡地区的基本情况,可见当地商业医疗保险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深入分析医保现状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什邡市医疗保障体系。

二、什邡地区商业医疗保险现状分析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发现被调查对象在商业医疗保险方面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商业保险知识宣传方面。调查显示,35%的农民表示对商业医疗保险了解得不多,41%表示“听说过一些,具体内容不清楚”,24%回答“一无所知”;在问及“阻碍您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最重要因素中,35%的调查者选择“不了解情况,怕受骗”,居首位;此外,52%的也认为商业医疗保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加强宣传,普及常识”。可见,农民对商业医疗保险知识非常缺乏,并且也希望保险公司加强保险基本常识的宣传普及。然而,农民长期受传统的封闭思想影响,缺乏基本的风险转移意识,保险公司在基层推行业务时效果不佳。造成这种困境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宣传方式上,农民思想意识相对不够开放,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因此应从渗透保险意识、营造保险氛围做起。此外,宣传工作还应保持长期性和定期性,不应当在年初猛烈造势完成基本任务后就销声匿迹,使刚建立起来的群众基础和保险氛围很快消失。

2.保险公司信誉方面。调查对象对公司信誉、保障内容和收益、服务质量、价格、营销员素质五个影响购买保险产品的因素排名中,公司信誉排名第一,并且,17.5%的人认为“公司信誉建设”是商业医疗保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农村保险营销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文化素质不高,宣传方式不当;(2)培训工作不够充分;(3)人员流失严重,客户长期服务得不到保障。

3.商业医疗保险产品现状。“保障内容和收益”在影响购买保险产品因素排名中列在第二位。然而,目前农村保险产品的设计缺乏对农村居民的了解,难以真正符合农民群众的需要。一些公司不考虑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把在城市中旺销的保险产品整个拿到农村市场,效果可想而知。什邡市内平均4口之家的年收入大多数在一万元以下,而数据显示四川省城镇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为8386元,差异近2倍。因此保险产品的需求与城市差异很大。以目前农村主要推行的国寿康宁终身寿险为例,相对保障范围广、投资性强,在城市销售业绩不俗,但对于经济水平不高的农民,一般保障性要求高于储蓄性,这种终生寿险的主导营销方式有待商榷。而且,由于农民收入的季节性和非连续性特点,特定缴费方式的推出也是必要的。

4.理赔与售后服务方面。在对商业保险公司承保和理赔的服务质量评价中,“服务态度”、“业务水平”、“职业道德”平均得分为3.8、3.7、4,整体水平不理想。什邡市共下设19个镇村级服务所,大多数行政村没有设机构。农户普遍反映,出险后必须到镇服务所,而且常常遇到无人值班的现象,工作人员再往返支公司进行理赔,等到赔付落实后常常已经过去几十天。虽然中国人寿目前已经实行“实时理赔系统”,然而在定点医院内调查时,工作人员反映由于手续较为繁琐,农民使用此途径受到较大限制。

5.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的关系方面。作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在地方的推广和实行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很大重视。在各方大力宣传下,合医参保率达到90%以上,2005年统筹基金408万,赔付金额334万。调查显示,阻碍农民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最重要因素中,30%的人选择了“认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已经足够保障”。可见,合医的发展已经与商保形成竞争态势。容易理解,国家支持下的社会保障从价格和信誉上均占有优势,而参加社保自然会降低农民的保险需求;并且由于农民收入较低,适合农民的商保险种保障范围较为基础,显示出接近社会保险的迹象。笔者认为,医疗保险中的医疗费用保险应用的“损失补偿原则”,即客户出险后得到的赔付不应超过实际损失,这样有利于减少道德风险,规范保险运营。

三、改善什邡市商业医疗保险现状的思路

1.强化宣传工作,营造保险氛围。一方面,保险公司应加强宣传工作的长期性和广泛性,同时,应避免夸大其实的宣传造成日后隐患。另一方面,应采用适宜的宣传方式。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把保险宣传到村头、田头,尤其针对医疗保险的特殊性,可以定期为农民提供简单的免费体检服务。这种宣传方式不仅深得民心,同时有利于挖掘潜在的保险需求。

2.政府加强监管工作,行业提高自律能力。对于什邡市内商业医疗保险营销中存在的个别不正当竞争现象,如高额回扣、商业贿赂、虚假宣传等,需要各方力量共同打击。政府应当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严格监管企业行为,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的各种短期行为。同时,随着什邡市保险公司的增多,应该随之建立必要的行业协会,利用会议制度、保证金制度、公开谴责制度、黑名单制度等进行行业内部自律。[1]保险公司针对农村保险营销员问题的困境应该积极采取改进措施。首先,严格执行新推行的农村保险营销员资格授予制度。贯彻“严格把关、择优授予、总量控制”的原则。其次,积极发展农村中威信高的长辈参与保险营销。调查显示,相对50%的群众更接受“声望较高的长辈”推销保险。因此,农村离退休村干部、民办教师这些文化层次相对较高、农村根基扎实的群体可以作为增员的重点对象。最后,保险公司必须加强对农村营销员的管理,同时又要加强对他们的服务,比如签订较长时间的合同、举办业务培训等,培育其对公司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加快农村产品研发,提供差异化服务。农村保险产品要具有保障性、灵活性和简便性。此外特定产品和差异化服务是必需的。例如,农民短期外出务工或特定工作季节的疾病隐患,可以利用重大疾病保险进行保障。对于部分富裕户,投资功能较强的终生寿险产品应作为营销重点。而保费缴纳的延展性、不固定性政策也是未来努力方向。[2]

4.全面完善商业医疗保险理赔网络,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对于当前农村理赔程序复杂、时间长的现象,一方面受农村本身交通、通信等条件制约,一方面也是由于农村保险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服务网络、人员素质不够完善。可以从以下角度寻求解决的思路:(1)扩大寿险队伍,努力解决基层服务站人员不足的难题;(2)联合临近村镇的服务所,整合保险资源,设立理赔中心;(3)定期深入基层,进行现场理赔会;(4)加强与医疗机构的沟通和衔接,简化客户理赔程序;(5)制定规章制度,统一服务标准。针对当地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多,并担负家庭主要经济责任的现状,可以探索利用公司全国服务网络方便这类人群的理赔和其他服务。

5.加强商业医疗保险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的联系,开创竞争与合作兼容的新局面。合医的宣传和商保的宣传在一定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比如村干部动员农民参与合医时,可以引导有额外保险需求的群众投保商业保险。商业医疗保险长期经营的经验和技术同样可以为合医借鉴,相关部门甚至可以考虑委托保险公司进行赔付的鉴定和认定。这样更有利于制定统一的标准,化解二者运行中的部分冲突。此外,目前当地人寿保险公司正在与政府积极探讨是否可以代为管理经营合医基金的问题。不过,就运行成本的问题,合医管理委员会和保险公司的说法有些出入,具体科学的测评工作有待开展。[3]

6.积极参与当地公共事业,协助经济建设。商业保险公司稳固农村业务根基,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积极参与当地经济建设和公益事业,有助于建立与政府、企业的长期友好关系和良好的群众基础。据了解,中国人寿什邡支公司还与中国移动联合推出了移动通信村和保险村,与农工委推出外出务工民工意外伤害保险等活动,均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4]保险公司还可以进行送电影、书籍下乡、举办文体娱乐活动等服务当地群众,回馈社会。

参考文献:

[1] 谢宪.保险竞争新论[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5.

[2] 陈福锋.整合营销传播的4c理论在农村保险营销链条中的应用[J].2005,(12).

[3] 吴定富.促进保险业又快又好发展[N].人民日报,2006-07-10.

[4] 中国人寿什邡支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什邡市支公司关于大力发展农村人身保险的实施意见,2006.

作者:魏 瑄

第2篇:海东市乐都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调研报告

摘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一项管长远、管根本、管全局的重大制度安排,改革积极探索了农村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创新了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保护了农民的集体资产权益,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制度支撑,为掌握我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情况,特做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关键词:海东市;农村集体产权;调研报告

1 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进展情况

乐都区现辖19个乡(镇)354个行政村1464个村民小组。截至目前,354个村清产核资和成员身份界定、股权量化、章程制定、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等工作已全面完成。其中清查核实资源性资产:耕地3.314万hm2(承包面积3.236万hm2、未承包到户0.078万hm2)、园地80hm2、林地11.60万hm2、草地7.18万hm2、交通运输用地0.244万hm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0.21万hm2、建设用地0.96万hm2、其他土地0.68万hm2。2019年清查核实资产总额9.3934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5.0097亿元;2020年清查核实资产总额10.4153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4.7649亿元,全部录入全国管理系统,上报率为100%。

完成354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67114户232507人。

完成354个村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量化经营性资产共4.3156亿元(其中成员股 3.7541亿元,占 87%;集体股 0.5615亿元,占13%)。

全区354个村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完成村集体赋码登记工作,并录入管理系统。已发放股权证书64969本,其余正在发放中,我区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已基本完成。

全区354个村已登记发放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赋码证书,对于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原登记赋码事项发生变更的,及时为他们办理了变更登记手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名册均已登记备案。截至目前,已发放股权证64969本,并按要求每月上报证书发放进展情况。

2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主要做法及亮点

2.1 主要做法

2.1.1 高度重视、高位推进

区、乡(镇)、村三级成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精心组织实施。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牵头组织,各乡(镇)具体负责本辖区内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区农牧、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密切配合,抓好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清产核资、产权界定、折股量化等重要环节的指导和监管。区财政局要落实开展工作所必需的工作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各乡(镇)要从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的高度提高认识,切实担当起直接责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实施,积极主动帮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解决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工作方案和工作方法,确保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2.1.2 宣传培训

各乡(镇)要召开动员部署会议,统一乡村两级干部思想认识,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村务公开栏、一封信等形式,宣传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义、目的、内容、方法、要求和相关政策,让基层干部群众全面了解改革精神和政策要求,并通过召开村“两委”会议、党员会议、村民会议和入户走访等形式,广泛听取干部群众意见,统一思想认识。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乡镇和部门主要负责人、业务骨干等的业务培训,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为全面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奠定基础。

2.1.3 清产核资和成员界定

第一阶段:在乡(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村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严格按照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办法》和农业农村部《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资产所有权界定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根据清产核资工作实施方案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动产、不动产进行全面清理核实,妥善处理债权债务,设立台账登记造册。清产核资结果须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并进行张榜公布后报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备案。

第二阶段:登记产权、核实资金和成员身份界定。

(1)登记产权。由村委会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的资产依法进行所有权归属登记。

(2)核实资金。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各种资产经估價或价值重估并界定所有权后,重新核实资产的实际拥有量,确定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的价值总额。

(3)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基本精神,根据村级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清人分类实施方案、清产核资实施方案,综合考虑历史原因、户籍变化、贡献大小等因素,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会议民主讨论后共同认可的办法合理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一村一策。界定结果公示无异议后,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审定后登记确定。

2.1.4 股权设置

在摸清集体资产底数基础上,对适合量化确权的集体经营性资产,按照评估价值和股份数量量化到人,村级的股份所有权属于本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社级股份所有权属于本社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对集体行政类和公共服务类的非经营性资产,明确归属,登记确权,落实管理维护责任,保障功能,发挥作用;对可转化经营利用的闲置非经营性资产,有效盘活,量化确权;对闲置的集体建设用地等资源性资产,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进行处置。对集体股、个人股的设置,以及股权的继承、转让等事项,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民主讨论决定,要防止多数人侵害少数人的权益以及少数人侵占多数人的权益。各乡镇及村“两委”作为改革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主体,要认真组织实施,做好身份界定、清产核资、股份量化、建档归库等工作;同时,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和化解,做到纠纷不出社、矛盾不出村。

2.1.5 组建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或股份经济合作社

第一步: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及政策,制定《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或股份合作社章程》,明确建立股份合作社目的、性质、股权设置、股东资格、股东权利和义务、组织机构及其职能、资产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收益分配制度等内容。

第二步:召开首次股东代表大会,审议《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或股份合作社章程》,选举产生董事会和监事会。

第三步:将股东代表大会和选举情况报区农牧局审核,经区政府同意后颁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证明书。

第四步:股份合作社挂牌,召开股东大会,由区农牧局向股份合作社颁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证明书。股份合作社董事长向全体股东颁发股份合作社《股权证》。

2.2 主要亮点

2.2.1 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改革任务落实

根据省、市在《评估验收意见》中提出的问题,我区逐条梳理、认真落实,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整改。一、打造产业。针对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刚刚成立,运行机制尚未完善的情况,为充分发挥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的作用,截至2021年6月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共投资29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750万元,自筹140万元、联点帮扶10万元)在全区55个村打造特色产业。如雨润镇整合8个村建设乐都区西部农贸建材市场项目、寿乐镇2个村建设商业超市项目、高庙卯寨3个村建设旅游观光车购置运营项目等;二、完善章程。对个别村集体经济组织章程制定初期不全面、不细致的问题,进行了指导并完善了收益分配、收益分红、财务管理制度等。三、监管平台建设。我区投资36.19万元用于监管平台—产权管理系统的信息录入及上报工作。

2.2.2 建立妇女集体资产权益保护长效机制

各乡镇、村按要求深入排查了成员身份确认中妇女在娘家婆家“两头空”、“两头占”的问题,并进行了整改完善,规范了成员证书内容,做到已确认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妇女证上有名,名下有权。

2.2.3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为进一步巩固我区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成果,使我区股份制合作社尽快发挥作用,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股份制合作社成员的财产性收入,2018年区委、区政府争取中央财政资金850万元,在洪水镇下街村、中坝乡泉脑村等17个村依托当地优势资源,积极打造村级产业。2019年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000万元,在寿乐镇陈家堡村、瞿昙镇新联村、峰堆乡李家庄村、高庙镇新庄村、老庄村、扎门村等20个村打造特色产业。2020年争取中央财政资金900万元,在洪水镇、高庙镇、达拉乡、寿乐镇、蒲台乡、中岭乡、雨润镇等18个村打造休閑农家乐、购置旅游观光车、扶贫产业园冷链物流冷库建设、商业超市、项目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逐步实现村村都有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进一步增强村级自我保障和服务群众能力,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2.2.4 规范化档案管理

我区把加强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确保改革过程中形成的档案资料真实、完整、系统和安全。督促各乡镇及时将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相关文字、图表、音像、实物、数据等档案收集归档,并按要求装订成册,做到有效利用。

3 推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过程中存在问题和困难

虽然我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渐凸显,需引起高度重视,进一步研究解决。

一是发展底子薄,村集体经济经济基础差,尤其是山区的村集体经济几乎为空壳村,主要依靠政府“输血”,自身造血功能尚处于发育期。二是发展后劲弱,绝大部分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来源渠道单一,缺乏企业带动、产业支撑,只是依靠土地流转出租铺面等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或者没有收入来源。三是资产资源利用低。绝大部分村集体的土地、山林和荒地等资产资源价值低,经济效益转化成本高,村集体资产资源盘活利用率普遍不高。四是村级负担重。村级公共事业建设资金只能靠上级拨款和到外争取资金,村级负责债务重。薄弱的村级集体经济和沉重的债务使村级日常运作较为艰难。五是发展出路问题不明确。股份制合作社作为新生的市场主体,本身还比较弱小,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市场开发、产业发展、经营人オ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普遍存在缺资金、缺技术、缺管理、缺信息等问题,对推动农村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和农户家庭经营能力及水平的提升产生较大影响,要发展成为有活力和竞争力的独立的市场主体、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引导。六是三个不配套。一是能力素质不配套。村级集体经济展缺能人、缺思路。当前大部分村“两委”主职干部年龄偏大,观念较为落后,发展集体经济意识缺乏。有的村干部虽然事热情很高,但缺乏经营管理经验和知识体系,对如何整合现有资源、理清发展思路、探索发展模式的能カ极为缺乏,无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二是运行机制不配套改革工作涉及的面广、历史时间长、专业性政策性强,又涉及到每一个农民的切实利益,基层缺乏相关的改革经验,而国家、省、市、区层面都没有明确健全股份合作社内部运行机制的指导意见。三是扶持政策不配套。国家尚未出台有关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扶持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

4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建议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农村生产关系的一次深刻变革,是农村集体经济利益的再分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还很艰巨。为此,结合调研情况,就下一步稳妥推进、深化此项改革,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强化多重政策支持。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的组织指导和专项服务,支持企业与合作社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所得利润优先确保集体经济积累和成员社会保障,提升合作社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服务带动能力,将合作社打造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的重要力量。二是激活各类生产要素。要加强各类农村产权流转、抵押、交易、融资担保、市场建设等问题的研究,探索有效实现形式,真正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繁荣。

参考文献

[1] 王婧.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21,416(12):34-35.

[2] 刘丽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云南农业,2021,395(12):25-28.

[3] 雷云莉.试述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夯实乡村振兴保障基础[J].商讯,2021,262(36):131-133.

[4] 杨丽娟.发展集体经济背景下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作用[J].南方农业,2021,363(29):144-145.

作者:李隽萍

第3篇:当前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宣传及认知度调查与分析报告

【摘要】 自2008年4月份国务院颁布新的医改方案以来,中国正逐步迈入全民医保时代----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再到现在的非从业居民也能享受医保。特开展此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宣传及认知度调查活动,通过考察城镇居民对全民医保的了解程度和关注程度,为新医保政策的顺利实施和进一步完善建言献策。

【关键词】 医改;全民医保;大学生;城镇

一、研究背景

2009年4月6日,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提出了2011年的目标: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新医改方案的出台是一个里程碑的事件,它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指明了方向。湖北省城镇居民医保2008年6月全面铺开,截止到当年12月底,湖北省已有17个市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启动,参保居民已有650万人。黄石、黄冈等九个市州提前1个月完成任务,荆门、仙桃、孝感有10万多参保居民享受到相关待遇。 新医改在湖北省得到较顺利推行。

1.调查目的。此次调查旨在通过考察城镇居民对全民医保的了解程度和关注程度,从而了解新医保的落实情况,发现现状之不足,并预测新医保的前景。针对调查中发现的新医保带来的新问题,探讨解决方案,为推进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献计献策。

2.调查方式。调查时间为2009年8月至10月,调查地点为武汉、宜昌、黄冈三地,调查对象主要为武汉市区居民,男女比例基本为1:1,问卷量为299份,占总问卷量的62.9%,另外分别在黄冈市和宜昌市回收问卷117份和53份,数据录入采用EPIdata软件,分析采用SPSS16.0版本软件,对调查结果主要采取描述性统计分析,部分结果采取推断性统计方法。

二、调查结果与讨论

1.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此次参与调查的被调查者总计475人,男女比基本为1比1,被调查人员的年龄结构分布较广,从12岁至83岁,跨度较大,但主要分布在35至60年龄段。这个年龄阶层也是参与医保的最主要对象。这次调查选址武汉市、宜昌市和黄冈市三个地区,其中武汉市的问卷占据了60%以上,其他两地共占到40%左右。被调查人员的文化程度分布较广,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较多,以大学(含大专)的人数最多,接近40%,其次30%的被调查者具有高中文化程度。另外,将近90%的被调查者收入在5万元以下,其中大多数收入在3万元以下。约30%的被调查者人均年医疗费用在500元以下,近37%在500至2000之间,万元以上的仅占3%。

2.居民的参保情况。被调查者中,有38.9%的人参加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18.1%的人参加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另外有20%的人参加了新农合,参加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的人数很少,16.4%的调查对象没有参加任何医疗保险。所以,尽快将这些“无保险户”加入医疗保险的队伍的工作将成为我省医保的一项重点工作。另外,鼓励有经济能力的人去参加除基本医疗保险之外的商业保险,也将从更高的程度上解决这一部分人医疗费用的问题。

3.居民的年收入与年医疗开销比较。在被调查的人群中,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居民占大多数,达到86.3%,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的高收入阶层仅占4.0%,在医疗开销问题上,医疗费用低于500元的占29.5%,在500~2000元之间的占36.2%,在2000~5000元之间的占20%。就总体情况而言,居民的年收入中的至少10%用在了医疗开销上。由此可见,在我国的一般家庭中,医疗方面开销已经成为了整个家庭的一个不小的负担,就更加不用说那些家中存在有慢性病、恶性疾病成员的家庭。如果报销的医疗费用不能达到一个比较可观的比例的话,某些家庭每年的净收入将寥寥无几甚至为负数,这无疑使这个家庭乃至国家蒙受着巨大的负担

4.对于新医改的认识。对于2009年4月出台的医改新方案,仅有不到5%的被调查者非常了解,将近一半的人稍有了解,而40%的人对此几乎毫不清楚,在了解医改新方案的人群中,接近9成认为“还可以”或是觉得“满意”。 以上说明,我国对于新医改方案的颁布与实施的宣传工作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仍需要更有效地对广大民众进行知识的普及。设想,如果每一名参保者都能够很好的了解了新医保,医院里种种关于医保制度的纠纷问题将迎刃而解,医患关系将走上和谐化的道路。对于新医改最最关注的问题,有将近一半的被调查者认为医疗费用与药费的调整是他们最为关注的问题,还有近四分之一的被调查者认为医药费报销的比例及覆盖范围对于他们很重要。

5.对于新医改的一些关键问题的看法。对于“看病贵”这个问题,有75%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确实如此,只有不到6.6%的高收入阶层认为看病不贵。对于方案明确提出的“到2011年,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明显缓解”,只有不到2成的被调查者相信能做到,60%以上的被调查者持怀疑态度,认为能部分实现。从中我们不难得知,大多数老百姓还是觉得“看病难,看病贵”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并且,民众对在我国2011年目标的实现不抱太大希望。看来,我国在真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仍然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6.对现行医保制度的认识与看法。此次调查中,对于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否必要这个问题,75%的被调查者认为有必要,不足10%的人认为无所谓或是没必要;将近一半的被调查者对于现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基本不了解,40%左右的被调查者比较了解,比例将近1比1。可以看出,大多数人都非常关心自己的医保问题。在对当前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满意度的调查中,被调查者认为“比较满意”的和“一般”的占多数,达60%;有25%的被调查者认为“不太满意”。大多数被调查者对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比较满意”;有20%认为不满意。我国的医保制度有待进一步改善,医保定点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技術设施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大多数民众都想拥有一个健全的医疗保险体制,享受一辈子的健康生活。

7.被调查者对当前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和建议。本次调查中,民众们对医保制度的建议主要集中在一下方面:(1)降低医疗费用与药费;(2)增加报销比例与覆盖范围,最好能使门诊看病时的花销也能够得到一部分的报销;(3)提高住院时的可报销金额,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和增强治疗效果;(4)在每家医院设立专门的医保制度宣传栏和宣传窗口,加强对新医保制度的宣传,提高大众对制度的了解程度;(5)国家加大对医疗事业的资金投入,最终解决大多数人看不起病的问题。

三、相关建议

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针对广大群众的医疗保险特别是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的发展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通过本次调查分析,我们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将改革的各种措施落实到位。从调查结果来看,现行的医保政策并不能让群众非常满意,群众的医疗负担仍然非常大。对于推行的新医保政策,群众满怀期待,希望能带来不同于既往的结果,可以切实减轻医药费用负担;就各级地方政府而言,要落实国务院有关要求与规定,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规范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管理、提高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水平等。新医改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医疗资源分配的公平公正,因此在推进医改的过程中,要不断扩大城镇医疗保障的目标人群,实现全民医保,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妥善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才能缓解目前日益严重的医患纠纷等社会矛盾,从而有助于维护社会和谐,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2.加大新医保的宣传力度。对于新医保方案,国家已经通过多种途径与方式公之于众,但仍只有一部分人比较了解,而了解的程度也限于部分清楚,有些人甚至完全不知道。这对于以居民参与为主的基本医疗保险来说是尤为不利的,很多时候不是不参加而是源于不了解。从调查的各项指标来看,宣传力度显然不够,导致16.4%的群众仍然没有参加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要加大力度,宣传和普及医改的相关知识和政策,使这项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改革举措深入人心,让医改真正落实到位,让每一个被调查者都真切感受到改革的不同。在宣传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资源,加强信息化建设,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合理分配,节约医疗成本,充分发挥医疗资源的最大效应。

3.加强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医生职业水平。中国目前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中医院,基层卫生人才水平参差不齐,硬件设备有待提高。因此,在医改的推广过程中,基层医疗服务单位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职能,切实提高医务人员的水平迫在眉睫。

4.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一个健全的医疗体系,是人民健康的保障,也是医疗保障发展的基本条件,应该在医疗改革方案运行过程中不断发现不足并且不断修正加以完善。

四、结语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项十分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经过积极的探索,才能逐步建立符合我國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新医改方案已经在中国大部分地方实施推行,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碰撞、摩擦和问题,有待于不断修正进一步完善。值得我们期盼的是,新医改并没有结束,我国医保现行的种种问题已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2010年的“两会”上,新一轮的医改方案正式提交全国人大审议。本次医改的基本目标是: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让每位群众获得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们期待着,新的更实惠的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方案能早日出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全民医保终将得以实施,每一位公民都将享有完美的医疗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文件

[2]卢祖洵,刘毅俊.《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药分开改革的成效分析》.《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8)

[3]张丽芳,尤川梅.《民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现状及建议》载《中国卫生经济》.2007(6)

作者:张昌盛 石宏伟 刘俊虹

第4篇:关于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调查报告

一年一度的暑期实践调查又来临了,作为一名大二的医学生,这次我进行的实践调查是针对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我对村民从了解度、参与度、满意度三方面进行调查,统计数据,研究我村村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了解度、参与度和满意度以及影响因素,发现我们这一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践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指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有人民共享。在这种背景下,党中央和国家针对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养老难的问题,出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并作为一项制度广泛普及。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农村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而作为追求中国农村现代化的主体——农民,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健康状况,是中国现代化进程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中国农民的健康需要有一个保障机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问题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对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亲民、惠民政策,是关系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卫生改革大局的根本大计,也是有效控制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途径。

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为了相应国家的号召,积极投身社会,了解社会民生,寒假期间我对我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村民看病情况作了调查,从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农村医疗合作制度的先进性和惠民政策的益处。

我村约有216户农户,人口800多人。本次调查随机抽取200户人家,对抽中的人家每家发放一份调查问卷,通过调查,我收集了我村村民自医疗合作制度实施以来的参合人数,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村民对制度的态度,也说明了农民在关注时事政策方面的意识有了一定的提高。

调查结果与分析如下:

在了解度方面,包括了解制度的途径,对报销制度、报销的起付钱和封顶线的了解,以及报销的方法等。

在对各年龄段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的了解程度调查的农民中,30岁以下的占23%,30-50岁的占52%,50岁以上的占25%;其中,30岁以下的农民对“新农合”很清楚的占15%,知道但不太清楚的占68%,不了解的占17%;30-50岁的对“新农合”很了解的占28%,知道但不太清楚的占58%,不了解的占14%;50岁以上的农民对“新农合”很清楚的占6%,知道但不了解的占63%,不了解的占31%。

有调查结果来看,30-50岁的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相对比较了解,而30岁以下和50岁以上的农民则对其了解较少;但总体上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了解仅仅是一般性的了解,有些农民甚至只是知道按时缴纳投保费用,但具体对他们而言的利益却不甚了解。

这与村干部及“新农合”机构的宣传不到位有关,经农民反映,村干部在宣

传时只告诉他们要交的钱,关于报销流程只有那些报销过的人才知道。

在农民的参与度方面,我村的经济收入主要是靠出售农产品,生活也都不是很富裕,但这都没有影响农民的参与新农村合作医疗的意愿,参保率已高达100%,农民一般都视医保为一种必须品,都怀着以防万一的态度。综合农民明年继续参保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政府财政补贴、缓解看病贵、家庭成员经常患病、农合缴费不高。从调查结果来看,政府财政补贴和缓解看病贵的原因所占比重高达73%。

还有在满意度方面,通过访问和调查农民看病是否方便、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态度、医生看病的专业水平、报销时工作人员的态度、定点机构的环境卫生状况、报销手续是否方便、硬件设施状况,以及农民对报销制度、报销费用所占比例、补偿费用,参加合作医疗后,生病是否仍然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等的看法,综合分析得出农民对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满意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有68.3%的农民对“新农合”非常满意,有13.6%的满意,10.4%的农民不满意,还有7.7%的认为没感觉

从调查结果分析,有81.9%的农民对“新农合”持满意态度,他们对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态度、医生看病的专业水平、报销时工作人员的态度、定点机构的环境卫生状况、报销手续是否方便、硬件设施状况等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但也有少数农民提出了自己的不满,他们认为不报销的费用所占比例仍很高、看门诊和住院花费很大以及参加合作医疗后,生病仍然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从结果分析看出,持不满态度的农民大多数家庭收入比较低。

虽然,村民们对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一定了解并有一定的认可,但村民很多农民认为医院、卫生室的医药价格存在很大的水分,报销几乎不能带来实际效益。确实医药住院的价格过高,令许多的农民望而兴叹,因此村里仍然存在着“小病扛,大病拖”的情况。应该说这种现象是很多人所担忧的,也是不理解合作医疗的原因。而且,合作医疗中有很很多限制,报销存在一定的范围。虽然各种门类品种都有明细的要求,但农民自身根本不清楚报销的具体情况。再者,报销制度在缓解人们的看病负担上所起作用有限。尽管住院可以有50%的报销比例,但是农村人真正去医院的占极少数,而且即使住院报销,剩余的部分对农民来说也是很大的负担。还有,现今的农村医疗卫生配置仍存在着不合理现象,这让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着一定程度的不信任感,其中收费不合理是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总之,医疗筹资的模式问题,医疗服务的价格过高,医疗补偿的水平不足,医疗信息的不明晰、不畅通,所有的这些都是合作医疗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有的问题让合作医疗在农村的发展存在很大阻力。

我个人认为,要让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真正的深入人心,首先要加强宣传,使农民对“新农合”有更深的认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是在启动阶段,还是在实施过程中,都需要政府的宣传、组织和协调,同时相关媒介也应该起到辅助推广的作用,让农民了解这一体制,并逐渐从乡村医生或者个体诊所中走出来,转而在医疗卫生服务更好的医疗定点医院就医,从而得到医疗上的切实保障。第二,应该采取措施,有效减少农民看病就医的费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能否持续发展,关键之一是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要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因此,应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局为重,有效控制医药费用。同时,加强医院管理,给参合农民使用高档药品和特殊检查前必须经患者同意,尽量为参合农民的住院提供适宜的技术服务和优惠的收费价格,维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正常运转。最后,还要探索不同人群设立不同的筹资、补助标

准,合理拉开筹资和补助水平,鼓励条件较好的人群参加筹资额度大、补助水平高的合作医疗制度,并统筹各方利益,逐步引导整个合作医疗制度向高筹资标准、高补助水平方向发展。

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我村的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和积极性是比较高的,这表明,我村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是很赞同的,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为保障农民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这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响应了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号召,切实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发展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作为大学生的我,通过这次社会调查,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了更深的认识,这项制度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难题,使农民切身体会到了党的好政策带来的好处,同时,我也看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我村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是我村农民生活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相信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的指引下,我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会更加完善,人民生活将会更加美好!

第5篇:关于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通过对我村农民从了解度、参与度、满意度三方面进行调查,统计数据,研究我村村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了解度、参与度和满意度以及影响因素,发现我们这一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2011年2月8号——18号

调查对象:农户

调查方式:调查问卷、访谈

一、前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践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指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有人民共享。在这种背景下,党中央和国家针对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养老难的问题,出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并作为一项制度广泛普及。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农村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关键,而作为追求中国农村现代化的主体——农民,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健康状况,是中国现代化进程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中国农民的健康需要有一个保障机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问题关系到农村社会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对对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亲民、惠民政策,是关系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农村卫生改革大局的根本大计,也是有效控制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途径。

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为了相应国家的号召,积极投身社会,了解社会民生,寒假期间我对我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村民看病情况作了调查,从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农村医疗合作制度的先进性和惠民政策的益处。

二、调查方法:

我村共有216户农户,人口852人。本次调查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对这216户人家按一定顺序编码排序,进行随机抽样,抽取200户人家,对抽中的人家每家发放一份调查问卷,通过调查,我收集了我村村民自医疗合作制度实施以来的参合人数,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村民对制度的态度,也说明了农民在关注时事政策方面的意识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了解度

了解度在这里是这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了解程度,包括了解制度的途径,对报销制度、报销的起付钱和封顶线的了解,以及报销的方法等。

在对各年龄段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的了解程度调查的农民中,30岁以下的占23%,30-50岁的占52%,50岁以上的占25%;其中,30岁以下的农民对“新农合”很清楚的占15%,知道但不太清楚的占68%,不了解的占17%;30-50岁的对“新农合”很了解的占28%,知道但不太清楚的占58%,不了解的占14%;50岁以上的农民对“新农合”很清楚的占6%,知道但不了解的占63%,不了解的占31%。

有调查结果来看,30-50岁的农民对“新农合”制度相对比较了解,而30岁以下和50岁以上的农民则对其了解较少;但总体上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了解仅仅是一般性的了解,有些农民甚至只是知道按时缴纳投保费用,但具体对他们而言的利益却不甚了解。

这与村干部及“新农合”机构的宣传不到位有关,经农民反映,村干部在宣传时只告诉他们要交的钱,关于报销流程只有那些报销过的人才知道。

2、农民的参与度

我村的经济收入主要是靠出售农产品,生活也都不是很富裕,但这都没有影响农民的参与新农村合作医疗的意愿,参保率已高达100%,农民一般都视医保为一种必须品,都怀着以防万一的态度。综合农民明年继续参保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政府财政补贴、缓解看病贵、家庭成员经常患病、农合缴费不高。从调查结果来看,政府财政补贴和缓解看病贵的原因所占比重高达73%。

3、满意度

通过访问和调查农民看病是否方便、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态度、医生看病的专业水平、报销时工作人员的态度、定点机构的环境卫生状况、报销手续是否方便、硬件设施状况,以及农民对报销制度、报销费用所占比例、补偿费用,参加合作医疗后,生病是否仍然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等的看法,综合分析得出农民对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满意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有68.3%的农民对“新农合”非常满意,有13.6%的满意,10.4%的农民不满意,还有7.7%的认为没感觉

从调查结果分析,有81.9%的农民对“新农合”持满意态度,他们对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态度、医生看病的专业水平、报销时工作人员的态度、定点机构的环境卫生状况、报销手续是否方便、硬件设施状况等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但也有少数农民提出了自己的不满,他们认为不报销的费用所占比例仍很高、看门诊和住院花费很大以及参加合作医疗后,生病仍然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从结果分析看出,持不满态度的农民大多数家庭收入比较低。

4、存在问题

第一,很多农民认为医院、卫生室的医药价格存在很大的水分,报销几乎不能带来实际效益。确实医药住院的价格过高,令许多的农民望而兴叹,因此村里仍然存在着“小病扛,大病拖”的情况。应该说这种现象是很多人所担忧的,也是不理解合作医疗的原因。

第二,合作医疗中有很很多限制,报销存在一定的范围。虽然各种门类品种都有明细的要求,但农民自身根本不清楚报销的具体情况。

第三,报销制度在缓解人们的看病负担上所起作用有限。尽管住院可以有50%的报销比例,但是农村人真正去医院的占极少数,而且即使住院报销,剩余的部分对农民来说也是很大的负担。

第四,现今的农村医疗卫生配置仍存在着不合理现象,这让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着一定程度的不信任感,其中收费不合理是反映最突出的问题。

总之,医疗筹资的模式问题,医疗服务的价格过高,医疗补偿的水平不足,医疗信息的不明晰、不畅通,所有的这些都是合作医疗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有的问题让合作医疗在农村的发展存在很大阻力。

四、对策与建议

1、加强宣传,使农民对“新农合”有更深的认识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是在启动阶段,还是在实施过

程中,都需要政府的宣传、组织和协调,同时相关媒介也应该起到辅助推广的作用,让农民了解这一体制,并逐渐从乡村医生或者个体诊所中走出来,转而在医疗卫生服务更好的医疗定点医院就医,从而得到医疗上的切实保障。

2采取措施,有效减少农民看病就医的费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能否持续发展,关键之一是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要坚持量入为出的原则。因此,应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局为重,有效控制医药费用。同时,加强医院管理,给参合农民使用高档药品和特殊检查前必须经患者同意,尽量为参合农民的住院提供适宜的技术服务和优惠的收费价格,维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正常运转。

3要探索不同人群设立不同的筹资、补助标准

合理拉开筹资和补助水平,鼓励条件较好的人群参加筹资额度大、补助水平高的合作医疗制度,并统筹各方利益,逐步引导整个合作医疗制度向高筹资标准、高补助水平方向发展。

五、结论及体会

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我村的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和积极性是比较高的,这表明,我村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还是很赞同的,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为保障农民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这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响应了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号召,切实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发展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对于调查中我村提出的有关问题,希望政府的相关部门予以重视,合理配置农村医疗卫生资源,明确划分资源等级,严格进行规范化管理,只有将合作医疗保险看成是代表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才能切实保障农民权益,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

作为大学生的我,通过这次社会调查,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了更深的认识,这项制度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难题,使农民切身体会到了党的好政策带来的好处,同时,我也看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我村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是我村农民生活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相信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的指引下,我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将会更加完善,人民生活将会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朱玲 政府与农村基本医疗保健制度选择

[2] 万健中国农村社会经济调查

第6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调查报告

河南省医疗调查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调查时间:2011年1月2日

河南省医疗制度实施的调查报告

在我国农村医疗保健制度中,合作医疗占了很大的比重,它不仅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农民生命质量提高,生存、生活发展的基本前提。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医疗保障需求不断增加,传统合作医疗显得不能够适应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农村市场经济发展迫切要求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各级政府的责任意识不断增强,财政能力不断提高,各种主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促使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诞生。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是否到位?是否有成效?这一系列问题一直为政府和大众所关注。为此,我通过实地走访以及发放调查表等形式,就河南省偃师市大口乡的新型合作医疗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初步分析,并就进一步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一、 大口乡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状况

大口乡位于偃师市南部万安山北麓,总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04公顷,辖28个行政村,53个自然村,总人口4.4万。2002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9032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5689元,财政收入达到697万元,人均财政收入166元,城乡居民储蓄总额1.3564亿元,人均居民储蓄总额240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87元。另外,大口乡优越的地理位置,毗临郑州、洛阳航空港,境内县、乡公路纵横,交通通讯便利。

大口乡农村合作医疗兴于六十年代末,但由于原有的旧的合作医疗很大程度上靠政府的推动,没有完全按照农民群众的意愿兴办,另外还由于当时的制度不够完善,各种管理机制和群众的思想观念都没有跟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没过多长时间就失去原有的活力,走向衰落。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于是,各地逐渐掀起了对传统的合作医疗制度进行改革的高潮,重建新时期的合作医疗制度。我国从2003年开始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逐渐在全国普及。“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基本覆盖农村居民”,这使该制度逐步落到实处。

此次调查,我采取了抽样调查的方式,一共走访了53个自然村,在每个自然村又选取了1户人家,同时,我还在市集、学校、企事业机关单位等进行实地走访。从调查的情况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大口乡的普及率很高,但收效差异很大,组织管理模式、资金的筹集和标准、报销方式等方面都因各地的情况不一而不同。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普及和参与情况。由于宣传力度的加大,各自然村对新型合作医疗的知晓情况差不多达到100%,每个自然村的参与率都达到95%以上,但仍有一小部分经济收入比较低的家庭没有参与,这并非宣传工作有问题,而是由于他们观念比较守旧,觉得自己一般情况下得的都是感冒发烧之类的小病,无须参与。对于小病小痛,他们则采取自救自医的方式,或到一些民办的诊所进行治疗,因为大医院医疗收费一般较高,虽然有医疗保险,但也只是报销一定的额度,需要自己支付的仍然是一笔很大的费用,相比之下在民办诊所的诊断和医药费用却比较低。

(二)大口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组织管理形式方面有村办、乡办两种类型,以村办为主。一般做法是,以村为单位成立合作医疗管理机构,制定本村的合作医疗管理办法,并负责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但并不是每个村都设有卫生室或医疗站,以满足农民就近看病的需要,有些村,虽然设有医疗站、卫生所,可是条件极为恶劣。所以,村卫生室(站)不能医治的病人,也只能转到乡镇卫生院或县以上医院就医。

(三)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筹集标准和方式方面。根据河南省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办法,按照农民个人以家庭为单位每人每年交费10元、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每人每年各补贴10元的标准筹资。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建立家庭账户,个人交纳的10元钱中,2元拨入基金,8元注入家庭账户用于门诊治疗。对于农民个人出资的款项,一般采取委托村委收取方式,部分村采取卫生院、乡政府工作人员直接到村、农民家的收取方式。

(四)关于大口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的报销情况。偃师市结合实际情况自2007年5月1日起,将恶性肿瘤的放疗、化疗、介入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透析治疗,体外超声碎石,白内障超声雾化治疗,器官移植术后治疗等特殊门诊治疗费用纳入大病统筹补助范围。在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特殊门诊治疗的费用

按40%予以补助,最高限额每年每人累计不得超过10000元。从调查情况来看,新型合作医疗费用的报销程序比较繁琐,报销比例的标准不同。90%以上的受访者反映,在村办卫生室或医疗站虽然也可以报销,但有些卫生室怕麻烦往往不给于报销,而只收现金。有些只能在动大手术或犯大病时才能报销。因此大部分的人都不明确究竟按哪一个标准进行报销。同时,在报销费用的程度上,有的能够达到60%,有的只能报销其40%。

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总的来说,到目前为止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不足,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作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在推广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对大口乡53个自然村的53个农户及村卫生室(站)和乡卫生院调查显示:

1.收入水平对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有很大制约作用。

在调查的53个农户中,年收入水平700元以下的6户,有4户、占66.7%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700—1200元的14户,参加率73.3%;1200—1700元的13户,参加率83.3%;年收入1700—2200元的5户、2200—2700元的6户、2700—3200元的4户、3200元以上的5户,参加率均为100%。尽管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人均仅10元,但户均接近40元,对收入相对较低的农户来说,除了对新型合作医疗认识不足以外,收入水平对农民参加合作医疗有着不可忽视的制约作用。

2.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年龄特点。

在所调查的53个农户户主中,40岁以下的20人,参加合作医疗的16人,参加率80.0%;40—60岁的29人,参加率93.3%;60岁以上的9人,参加率77.8%。这表明40岁以下的人因身体状况较好, 20%不愿参加合作医疗;40—60岁之间因身体状况逐步下降,参加合作医疗有一定的保障作用,这个年龄段的人很愿意参加;而超过60岁的人则认为本身体弱多病不愿给家庭增加额外负担,参加率较低。

3.乡卫生院投入大、收益小甚至无收益,他们认为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增加了他们的负担。

在对乡卫生院的走访时,有关人员反映乡卫生院冲锋在前,出人、出物、出车,广泛宣传,动员群众,为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付出了很大代价,但现在多数农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上市、县”。乡级卫生院大多数因设施简陋、医疗技术条件差而很少有患者就诊、住院,甚至较以往门诊、住院病人数量更少、效益更低。至少从目前看,乡镇医院并不能从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受益。乡镇卫生院还承担着审核村级卫生所上报农户的各项农村合作医疗资料、看病情况。目前实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受益最大,其次是县级以上医院,但却加重了起着直接联系群众桥梁作用的乡镇级卫生院自身的负担。

4. 农民就医治病费用仍较高,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看不起病住不起院的现实。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来,53个农户看病共花费102698元,户均达1937元,人均453元。得到补助金额为12956元,占看病全部费用的12.6%。即农民自己还要负担近90%的看病费用。

5.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征收仍有一定难度。

尽管经过试点,各级政府、卫生院做了大量宣传、疏导工作,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也有较高的认可度,但由于社会风气及医德医风诸多问题的存在,部分农民仍担心合作医疗资金能否公平合理地用在农民身上,能否给农民带来真正的实惠,从而对此项民心工程仍存有不少疑虑,参加率不高。

6. “基本药物目录”不能适应农民实际看病需要。

医院使用“基本药物目录”以外的必须药品,如抢救危重病人的吸氧、使用新研制的疗效较佳的药品,当该部分医疗费占整个医疗费比重较大时,农民却得不到实惠。如一个病人所需医疗费为4万元,其中3.5万元为必须的非“基本药物目录”药品,也就是只有5千元能够得到相应的补助。再者,农民患者不是医

疗专家,就目前的医疗体制及医德、医风,也不可能让医生必须使用“基本药物目录”。

7. 政府管理混乱,制度不明确,医疗机构标准不一。

关于新型合作医疗的实施,政府在这过程中属于大头,由于各地的情况不同,政府未能有效确定统一的标准,以至于医疗机构处于无标准执行状态。大部分人对报销的标准都没有确切的概念,能报销就已经很开心,根本不会去追究报销的标准是否合理。然而某些政府部门的监督不力,导致一些医疗机构从中牟取利益。有些定点医院的医生甚至看到出具合作医疗证时,会相应地增加医药费用,以抵扣合作医疗所报销的费用,来增加医院的收入。

三、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的建议和意见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是利国利民的举措。如何才能更加有效的促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农村普及并发挥出最大的效用。我结合实际情况并咨询有关人员提出了几点建议 。

(一)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制衡机制建设,规范管理,强化监督

首先,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建设,建立全国统

一、权威的农村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其次,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的监督体系,这是农村社会保障制衡机制的主要组成部分。 第三,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机构队伍建设。通过内部提高职工素质和外部引进专业人才的途径,努力塑造和培养一支适应专业化、现代化、市场化管理需要的专业队伍。

(二)加强政府管理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基层卫生组织建设

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工作的领导,明确工作职责。由专门的社会保障部门来具体组织实施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为了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稳定有效的进行,必须明确合作医疗的组织领导、宣传发动、资金的筹集和使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随着农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逐步提高,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严格按照区域卫生规划的要求,调整和优化农村卫生资源,进一步改善和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实现农村卫生院的合理布局,加大对专业的卫生医疗队伍培养,提高医疗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是农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

(三)建立统一的规范化管理标准,加大医疗监管力度,进一步优化医疗机构。

为了杜绝医药市场管理换乱和医院乱收费现象,政府必须建立统一的规范化管理标准,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派专人对医疗保险资金的发放情况跟踪汇报。同时建立和完善举报制度,对农民群众反映的问题要积极了解情况并妥善处理。进一步改革优化医疗机构,对医疗机构实行规范化透明化管理。提高医疗机构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建立农民群众就医信心。

(四)加大宣传力度,坚持一般与特殊相结合,切实保障农民群众利益

为了确保农民群众都能享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带来的实惠,对那些家庭经济条件特别不好的农户,政府应该免费为他们办理合作医疗。同时应进一步加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力度,让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到合作医疗绝对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同时兼顾农民群众和乡镇卫生院的利益,对提高乡镇卫生院的医疗设施和技术条件给予一定得补助,让农民群众即使是得了大病也可以在乡镇卫生院得到高标准的治疗。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国家应逐渐增加合作医疗补助额度,真正让农民群众治疗大病时再无后顾之忧。

四、结语

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个在旧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渐退出后,旨在为解决占全国近2/3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而设计的新型制度。这一制度由政府主导,农民自愿参加,并由政府、集体和个人多方筹资,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模式。这项制度的建立,在帮助农民抵御重大疾病风险,减轻农民医疗负担,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目前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已到了重要的攻坚阶段,必须严紧地落实国家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在构建和谐新农村的道路上落实惠及农民的国家政策,建立长久有效的新型合作医疗机制,关注农民的实际需要,实现农村社会和谐与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中发[2002]13号)

[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3号)

[3]《中共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决定的实施意见》

[4]《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

[5]偃师市《关于申报中央和省级财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资金的报告》

[6]刘启栋:新型合作医疗认同尴尬折射制度缺陷

[7]乐章:农民的疾病风险与医疗保障:一个实症性分析

第7篇:社会调查实践报告 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从2003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到2010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总体来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当前社会最为关注、覆盖人群最广、受益程度最为明显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但是该项政策在基层实施得如何,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政策本身还有哪些不足?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课题小组深入安徽农村进行了为期4天的调查。

我们选取伏岭镇、瀛洲乡、汤口镇等三个乡镇作为主要的调查地点,共调查了200个左右的样本,样本主要集中在45岁以上的人群。这是基于农村的现实情况——青壮年都去城里打工,而农村大多是老人和儿童。调查问卷共200份,其中只有1份未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样本参保率99.5%,与公开报道的数据安徽省新农合参保率98%基本吻合。在199份参保的问卷中,对目前的医疗政策的满意度为99%(即满意、比较满意和基本满意),唯一的一份未参保问卷对新农合不满意。总体来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农村对绝大多数农民来说还是一项受欢迎的制度,使大多数农民受益,减轻了他们对疾病的负担。

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分析:

1、问卷中有15份左右提到对目前镇卫生所的状况不满意,医生看病非常不积极,甚至躲着病人,造成农民就近就医难。有两位农民对此义愤填膺,谈及该问题时情绪略有激动,并对医疗政策的满意度为不满意。

造成这种基层医生看病不积极甚至躲着病人的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目前乡镇卫生院医生的待遇、福利等是固定不变的,与看不看病,看多少病没有关系。在这样的制度下,大多医生对工作根本没有积极性,看到病人跟看到债主一样躲,实在躲不掉,大概看看,简单的随便开点药,稍微有点疑难的病情,就直接让病人转至县级医院等更高级的医院去看。在乡村,交通不发达,卫生所的设立本就是为了方便村民,让村民能够及时的看病,少花钱。但在这种制度下,却让乡镇卫生所形同虚设,有的村民没办法小感冒都得去县医院,来回车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这样的情况必然激起一定的民怨。我们在调查中也采访了一位镇卫生所的医生,说到这样的情况,他也有点不好意思,但也表示,当前乡镇卫生院医生的待遇和公务员、教师等比起来低很多,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医生工作的积极性;另外,由于医生护士福利待遇差,导致卫生院人手短缺,大龄医生退休后没有新生力量补充,毕业生不愿意到乡镇医院就职,原本编制为二十余人的卫生所实际在职人员仅为一半,这也是导致农民就近就医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多数农民都觉得应该让医生的收入与看病多少挂钩,这样才能提升其看病的积极性,农民也就能更多的享受医疗保险制度带来的好处。我们认为解决该问题,一方面是要让医生的收入与其工作量挂钩,另一方面,也要采取措施增加乡镇定点卫生所医护人员的数量,解决就近就医难。对于前者,医生的收入不能使简单的与其所接待的患者所消费的总额成正比,否则容易出现另一种不健康的现象,即医生为了提高自己的收入不顾实际病情开贵药,让病患多做无用的检查,从而增加农民看病的负担。医生的收入与其工作量要有一个科学的计算方法,比如收入为接待病人人数、病人所花费总额、病人的满意程度等的一个加权平均,每一项取一个合适的权重,这样或许能改善目前医生看病不积极的现状,同时又不至于再次出现看病贵、有病不敢看等现象。对于后者,要增加乡镇定点卫生所医护人员的数量,可以适当增加其基本福利待遇,或者是给与有意到乡镇卫生所工作的毕业生一定的奖励,也可以采取减免报考医学院校考生大学的学费,并与之签订协议,毕业后要到乡镇卫生所服务3-5年,服务期满仍愿意留下的给予另外的奖励等措施,吸引贫困考生报考医学院校并充实卫生所的医护队伍。

2、部分村民反映对新农合政策不是很了解,对看完病之后如何报销等流程不清楚,报

销比例也不知道,从而导致看完病报不了,或者对报销比例较大的预期而导致报销后的失望情绪严重。

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基层宣传不到位导致的。诚然,各级政府、医疗机构对新农合已经做了大量的宣传,吸引了98%以上的农民都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但是很多农民只是跟风参加了保险,或者只是因为政府的宣传,觉得好,就参加了,可是等到真的生病要报销的时候,却都纷纷不知道该如何报销,有什么流程,需要哪些材料。一旦因为不了解报销流程而使本来能报销的医疗费用报不了,必然会造成民众对新农合的满意度下降,从而使原本很好的民生工程没能完全发挥原有的作用、效果。当被问及什么样的宣传手段能更有效的普及新农合保险相关细节,使村民们能进一步了解各种手续时,受访者表示在农村可能贴大字报的形式宣传效果相对会好一些。一方面,大字报的形式可以保留较长时间,村民大都与好奇心理,贴出来一般都会去瞧一瞧,再相互议论议论,可以达到比较好的宣传效果;另一方面,对于新农合保险的报销流程等细节,通过大字报这种书面方式,也能够较为全面、具体的阐述清楚。这是用于日常宣传。还可以在新农合定点医院导医台或者挂号处都放有免费的新农合宣传册,内附具体详尽的报销流程等细节,这样或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能报的报不了的情况,从而提升民众对新农合的满意度。

3、有个别村民反映因为基层工作人员疏忽,办理新农合保险时基本信息搞错了导致报销不了的情况。

这虽然是比较少见的情况,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一些及基层工作人员工作时不够细心,责任心不够强,出现这种疏忽势必也会降低新农合制度的群众满意度。可见政府、医院需要加强管理,积极对基层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在信息登记以及办理报销手续过程中尽量少出错,让群众满意,出错及时处理,尽量能让民众少损失,让民众满意。

4、在调查中不少民众反映很多常用药、慢性病药涨价幅度较大,特别是目录外的药物,这增加了参加新农合农民,尤其是有慢性病的农民的医药费用负担,参合的农民受益率和满意度下降。所以各级主管部门应该协调有关部门出台新的医疗服务价格,确保医院有章程可参照,使参合病人消费得明明白白,另外应该进一步加大目录内药品使用力度的监管,制定各级医院目录内药品的使用比率,确保参合农民收益水平的最大化。

5、另外有很多农民建议政府、医院能组织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定期进行体检,尤其对于大龄的民众,定期体检的意义重大,毕竟提前发现疾病提前治要比等并拖严重了再治疗要节省大量人力物力,也大大增加农民的健康系数。可以采取自愿的方式,愿意多家定期体检的每年保险金额多交一些,但要比自己去医院体检便宜,同时加大宣传体检预防疾病的重大意义,对农民自身的好处,这样既增加民众的满意度,也提高了农民的健康系数。 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议:

针对以上提出的一些细节的问题,我们在宏观上对新农合医疗制度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不断探索和完善科学合理有效的筹资机制、补偿机制和监督机制。

新农合医疗保险筹集的资金宗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因此我们必须探索一套可靠的筹资、补偿机制并对其加以完善,使农民受益最大化,政府应该使筹资基金透明化,让农民知道筹资了多少资金,每人实际受惠数量,以及每年资金的变化及用途,这有助于农民的满意度的提高,农民愿意缴纳费用。

对于一个完善的医疗制度,一套科学的监督机制是不可或缺的。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集资金管理者、参与新农合的农民、新农合定点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三方必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使得筹集的资金及时到位,及时为农民使用。三方共同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良好运作努力,使农民享受到更多医疗优惠。政府应该积极宣传给农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质,使农民真正成为新农合的主人,真正的唯一受益者。使农民们担当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守卫者。无论谁用资金,都要来去透明,让农民充分了解。这样筹措到的新农合

资金才能用到刀刃上,用的透明,用得来之于民,回馈于民。使农民充分享受到自己应得的权益。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2、强化政府职责,农民的参与意识以及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

政府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一方面,政府需要对新农合在农村的推广实施进行组织于适当的引导并予以支持宣传。另一方面,政府还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集资金的主要来源方,新农合单靠农民个人与集体的微薄资助是不能正常运转的,只有政府充分发挥其职能筹措到大量基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才能运作起来,所以,政府要强化其职责,充分发挥出其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要想在农村实施并得到推广与发展,那么农民的参与是至关重要的。意识对主体具有能动作用,农民的参与意识必须得到强化,使得农民充分了解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好处,加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努力规避参合农民的逆向选择。

定点医疗机构承载着当地农民的身体健康,体现着农村当地的医疗水平与医疗服务人员的医疗服务素质。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目前还存在医疗服务人员文化水平低、技术熟练程度低、服务态度恶劣等问题。使得农民对这些门诊机构抱怨不断。所以政府必须强化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

3、整顿和规范农村药品市场,建立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许多问题也比较突出。比如部分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机构故意给农民开贵药、还有本不需要检查的强制农民进行身体检查以获取更多利润。其次,部分农村卫生合作医疗定点机构的医疗费用朝施暮改,使得农民感觉很不正规。很多药物也不符合药物检验检疫局给出的标准。这既使得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支出增加,同时也加大了农民的负担。另外,农村药品市场秩序混乱,药品价格偏高。有时存在同样的感冒,参加农合的患者开的药比没参加的贵很多,即使报销完仍然偏贵的现象。其次,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政府卫生预算支出在城乡之间的分配极不合理。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资源缺乏合理有序配置,再加上基层卫生人才缺乏、医疗技术水平低下,难以有效支撑和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最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医疗设施简陋。由此可见,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城镇偏离于农村,造成了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要想让农民享受到最优质的医疗服务,享受到最先进的医疗技术,享受到最低廉的医疗费用,享受到最就近的医疗路程,我们就必须建立一个可以和县城相媲美的农村新型医疗卫生体系。必须深化农村医疗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8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的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又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的得失现状,我于2011年8月9日至16日到我们大福镇政府及我村和周围的村进行了实地调查。

通过自己的实地调查得知我国至我县农村医疗体制改革现状:

2003 年 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的意见》。《意见》中指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各方筹资机制,总体上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经费中,农民个人筹资占1/3,各级政府筹资占2/3。2006 年初,卫生部、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家中医药局通知要求各地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完善相关政策,积极推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到2010年,实现在全国建立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目标。同时,我县为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防止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卫生工作的意见》和县政府《关于印发安化县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制定《安化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试行)》。

通过对镇政府的调查与采访,政府在制度上作的还是比较到位,各种规章制度制定的还是

比较详细,但通过调查周围村民和我家的真实情况,有从中发现不少急待解决的问题。由实践调查所总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诊所方面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增加诊所负担。定点农村合作医疗诊所将家庭账户资金患者(家属)在补助登记表上登记的递减情况每月核对汇总一次,去招贤医院报销,手续繁琐,加之报销资金到位不及时,导致了定点农村合作医疗诊所资金周转不灵活,一定程度上影响诊所的经营。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是保护中小医院的政策。定点农村合作医疗诊所贾医生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是保护小医院的政策:人们有小病就去诊所,有大病基本上是去县里的医院,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后,到镇里的医院看病报销额度相对较大,吸引农民到镇里的医院看病,因此新农合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医院。

3、获得定点农村合作医疗诊所过程中政府部门“搭车收费”。孙医生告诉我他当时取得定点农村合作医疗诊所地位时,取新农合的专用登记本、专用处方、牌子等时要交600块钱,他认为是政府部门“搭车收费”。

4、现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制由于采取的是多方共同出资的方式。因此,势必造成管理成本过大,投资成本效益低,管理过程不透明不公开,政府主管部门负担过重等情况。另外,很多地区成立的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缺少人手,大部分人属于临时借调造成了管理上的杂乱无章,财政归口不清,责任不明的问题。

5、医疗机构的监管和控制不到位。在调查中,所有的医疗诊所以营利为目的,看病不到位、乱开药、开贵药等现象仍然存在,诊所医师的职业素质不够高,水平有限,工作不认真。

6、卫生资源配置不协调。当前,我国卫生资源的80%集中在城市,农村缺少大型高档次医院,没有专家医疗设备和用品不足等问题都是严重存在的,这就造成了农民生病但却找不到医院、去了医院没有设备和权威医生的现象。许多的大病在当地根本无法解决,只能去大城市就医,这造成了极大的成本浪费,而面对这样的情况,更多的贫穷家庭就只能选择放弃治疗。

(二)农户方面

1、农民被动应对,不主动参与,且有部分农户没有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据报载,对我镇1000户没有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调查显示:家庭困难无力参保的占41.4%,外出打工经常不在家的占15.1%,有钱不愿参加的占17.2%,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心存疑虑的占10.7%,其他原因的占15.6%。而根据我对村民的调查,原因主要有:①由于此政策为新政策,农民对政策并不了解,一些人持怀疑态度,不太相信。②家庭贫困,这主要是老人。老人的孩子不给老人出钱参保,自己又没有钱,因此部分老人入保有很大的困难。③报销的数额不多。④农民对药品定价方面不了解,认为诊所虚高药价。

2、大额补助报销数额并不多。农民认为大额补助报销时首先要在结算的起线上,再扣除不报销的项目,剩余的钱数乘以相应的报销比例,最后拿到的钱并不多。

3、担心政策的落实会不尽人意。人们相信政策,但是担心政策的执行,及按他们所说的“国家的政策还是为民着想,是好政策,但是就看它的执行情况了,如果执行不好的话再好的政策也没有用。”

4、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只知皮毛。大部分地区的农民每年需要上交10元钱用于卫生医疗基金,待有病须就医时得到相应的补助.但是由于投资回报率低,国家宣传力度不够以及农民的医疗意识欠缺、侥幸心理严重等原因,许多农民并不愿意掏出这十块钱。虽说宣传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农民却对此政策似乎并不十分关心,形成了国家和农民“一头热,一头冷”的状况。

5、有一些参保农户根本不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认为它用途不大。当笔者问到一些农户参加了合作医疗后医药价格是否有变化时,他们说并不了解药品的价格,也没有用过医疗证,花十块二十块也不在乎,十二块钱对他们来说没什么作用。

6、对慢性病作用不大。周家曲方村大队会计周经法认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小病和住院的病人起一定作用,但是对慢性病并不起什么作用,而老年人主要是慢性病,老年人用药消费也很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是防止“因病致贫”危害农民,但是慢性病同样也是“因病致贫”的巨大隐患,所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也应考虑到慢性病。

当然其它的问题还有不少,但因时间和精力,暂且总结以上几点,同时也就其问题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1、加强医疗体制改革宣传力度。成立专门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宣传小组、切实的深入到广大农村中去,通过各种渠道,让农民们切实的感受到医疗体制改革的好处,建立起对合作医疗体制的信心,自愿加入到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行业中来.

2、强化健全管理体制,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

3、建立医疗单位、医疗体制管理机构以及农民三者相互监督制约机构,保证医疗专项基金的合理透明适作。

4、加大政府对农村医疗的投入力度。为农村增开大型专项医院,投放诊疗设备,来用增加工资、政策优惠等方式鼓励医生投身农村,使农民都能够看得起病。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引导农民进行合理的健康投资,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合理利用农村卫生资源,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是农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农村原有的医疗保健网络迅速解体,农民的医疗保障几乎完全变成了自费医疗,

越来越多的农民无力承担日益增长的医疗费用,农民健康出现相对或绝对恶化,因病致贫

返贫现象增多,传染病和地方病的发生率上扬,农民卫生保健成为重大的政策经济问题。”②

第9篇:; 关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调查报告

【前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日趋覆盖到全国农村,该制度的实行对农村居民到底带来哪些实惠?在这个学期的毛概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做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文将通过对湖北省监利县和吉林省昌邑区的问卷调查所得数据来进行对比分析。问卷分析得出:当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普遍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大多数的农村居民对新农合制度并不了解,少数居民对参加新农合依然处于犹豫徘徊的状态,以及农村医疗条件尚未能满足村民的需求,普遍存在医疗水平较低的情况。在调查过程中,受访乡亲们都积极提出建议,指出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推行过程中的不足。通过此次调查研究,了解老百姓对这一制度的感受,由理论指导实践,再由实践情况去修正这一制度,从而更好的为广大农民朋友谋福利。

一、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情况

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发布后,一些省市开始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工作。截止于2005年,全国参加新农合的人数已达到1.56亿。2008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到全国农村。2009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工作得到稳步推进。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在实行过程中的现况究竟是怎样的?在实行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我国农村居民那对新出台的保险制度又怎样的看法?这些都是保证一项政策成功推行的关键因素。为了了解这些问题,本文将就问卷的数据来逐一分析。

二、 调查方法概述

1、 调查对象和样本的选取

本次调查以湖北省监利县和吉林省昌邑区的农村居民为总体。样本的抽取根据各村的人口数进行按比例法的分层抽样。样本群体大致为已经成家立业的中年人,男女比例也较为合理。总共派发问卷43份,其中湖北省21份,吉林省22份,共回收问卷43份,有效问卷43份。从回答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受采访村民均理性地回答了问题,这也给我们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提供了一个较为客观的基础。

2、 资料搜集方法

本次问卷是通过编辑问卷,在两地同时进行调查并得出结论。问卷的问题主要涉及新农村医保的推广状况以及人们对新农村医保的一个认知情况。问卷时通过咨询者上门采访的方

式获得数据,在采访的同时我们也记录了一些村民的想法与意见,从而使我们的调查更为丰富与客观。

3、 调查存在的缺陷

因为问卷的内容有限,不能涉及到新农村医保的各个方面,因此在一些问题的取舍上可能会存在片面性,但我们尽量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意义的问题,并组织了问卷。受采访的人群主要是家周围的农村人员,只有两地,不一定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但是通过认真的调查与比对,也可以得出一些较为客观的结论。

三、 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1.您所处的年龄是:

A 18 岁以下(0,2) B 18~30 岁(5,6) C 31~40 岁(6,3) D 41~50 岁(5,9) E 51~60(2,0) 岁 F 60 岁以上(3,2)

题11086420ABCDEF

2.您目前是否有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A 是(20,19) B 否 (1,3)

湖北省吉林省题22520151050AB

湖北省吉林省

3.如果您没有参加农村基本医疗保险,原因是: (可多选)

A 对它不了解(1) B 已经参加了其他形式的医疗保险 C 没有闲钱没保 D 对自己的身体有信心(0,2)E 报销比例太低作用不大(0,1) F 其他_

题32.521.510.50ABCDEF

4.您对最新试行的医保制度是否清楚?

A 是(0,12) B 否 (21,10)

湖北省吉林省题42520151050A

湖北省吉林省B

5.您主要通过那些渠道了解农村医保政策(可多选)?

A 宣传资料(7,12) B 报刊 (1,3)C 网络 (0,2)D 电视(5,1) E 亲朋好友(8,3) F 其他_ (3,1)

题5151050ABCDEF

6.参保后您是否觉得医疗保障水平有了提高?

A 明显提高(4,5) B 提高不明显(12,11) C感觉没变化(3,5) D 感觉下降 (1,1)

湖北省吉林省题6151050A

湖北省吉林省BCD

7.您认为医保看病是否方便?

A 很方便(3) B 比较方便(6,13) C 一般(4.3) D 不太方便(7,6) E 其他_(1)

题7151050ABCDE

8. 您觉得农村村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便利之处在于: (可多选)

A 就医操作方便(3,2) B 减轻医疗负担(11,12) C 报销方便(8,1) D 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挂钩 E 其他_ (2,1)

湖北省吉林省题8151050A

湖北省吉林省BCDE

9.您是否知道农村医保如何报销?

A 知道(11,18) B 不知道 (10,4) 题920151050AB

10.过去您家平均每人在看病上的花销大约是多少?

A 少于 500 元(10,15) B 500-2000 元(7,5) C 2000-5000 元(3,2) D 5000-10000 元 E 10000 元以上(1)

湖北省吉林省题1020151050ABCDE

11.您认为现行的医疗保障制度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可多选)?

A 缴费率过高(9,13) B 覆盖率过低(9,3) C 公平性不够(6,2) D 资金管理不透明(7,9) E 其他_(1)

15题11湖北省吉林省

1050ABCDE湖北省吉林省

12.您对您家附近医疗站的认识是?

A 很方便,能切实解决村民的实际问题(3,2) B 设施简陋,医疗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14,18) C 太过低调,村民很少知道 (1,1)D 私人小医院,价格偏高,不太放心(8,1) 题1220151050ABCD

13.您希望农村医疗站提供哪些服务?

A 应急医疗措施的培训与宣传(10,3) B 常见疾病的诊治及慢性疾病的随诊(5,8) C 日常保健知识的宣传及常见传染病的预防(2,7) D 体检 (4,10)

湖北省吉林省题13121086420ABCD

湖北省吉林省

四、 调查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纵观调查问卷的结果,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1. 虽然在大多数受采访的人中,都已经参加了农村基本医疗保险,但是很明显,在湖北监利县这边存在对新试行的医保制度认知度为零的状况,在调查的另一个地区这种现象有所改观,但是效果整体不是很好,大多数农民朋友知道有医保这个事情,并且也参加了合作医疗,但对其具体制度不甚了解。

2. 受采访的人大多数表示医疗保障水平提高不明显。但是问卷调查过程中,笔者在湖北监利县发现一个现象:对于那些较为年轻,身体素质较好的乡亲们、突发重大疾病还有身体一直不好的乡亲们来说,觉得医疗保障水平提高不太明显,但是对于每年医疗花费适中:500~5000元的百姓们而言,就觉得医疗保障水平有一定的提高。

3. 受采访人群住宅周围的医疗站普遍存在医疗人员专业知识与经验不足的现象。问卷时笔者更是听闻当地发生过不止一起的致死医疗事故,让不少群众心悸不已。

既然有问题,我们首先要分析问题的起因。

1. 虽然现在新的医保制度已经处于稳步推进的阶段,但是为什么在这次调查中显示人们对制度内容不甚了解?在访谈过程中,最大的一个体会是老百姓对他们享有的权利可以获得的福利,很多人是不知道的。我们问卷中了解到村干部在这次改革中的主要作用是宣传改革政策,同时鼓励村民积极参加。显而易见,村长们一般都很注重后半部分的工作,积极鼓励村民参加,不很注重对政策的宣传,尤其是对老百姓所得的福利的宣传。说白了,是很注重对上有个交代,却不注重对下有个交代。另一方面,老百姓一般文化水平较低,习惯上大家干就跟着干,对自己享有的福利权利等缺乏那种维护关心的意识,不关心政策。两方面加起来,就造成了这样的局面,我们采访中遇到的很多老百姓真是什么都不了解,只是说村里叫交这个钱他们也不清楚,自己又没用过那个卡片(笔者所在湖北省监利县是使用纸质卡片),有些村民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但是详细研究问卷数据,我们不难发现:之所以吉林地区人们比湖北地区人们对新农村合作医疗的了解稍好一些,宣传资料、报刊甚至网络的作用功不可没。湖北省地处中部,在地方发展程度上与地处东部的吉林省还是存在差距的,各种基础设施方面更是有落后的地方。这就对类似湖北的不发达地区村干部的宣传工作带来提升的空间,当然这个空间也是同当地的经济及社会发展密不可分。 考虑到目前农村的普遍状况:村民中有一部分人文化水平较低,对于新的政策条例不是很关心;对切身利益相关的政策有随大流的想法,不会去主动了解和维护;村委的宣传力度不够;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村委为全村农

村农业户口缴纳了医疗保险费用,但如果不积极宣传,做到人人有保,人人懂保,医疗保险的好处还是无法真正落到实处的。一项新的政策要如何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这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宣传与推广是分不开的,尤其是医保制度这种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更是有必要让每个农村人口都有一个透彻的了解与领悟,这才能让他们更好地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补助。 2. 通过与上述不同类型的乡亲们交谈,我也渐渐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首先对于那些身体条件好的乡亲而言,他们平时甚少生病,使用到合作医疗的次数更是寥寥无几,之所以会继续参加,大多数是抱着以防万一的心态,所以感觉有保没保变化不大,这个是很好让人理解的:其次,对那些突发重大疾病和身体一直不太好的乡亲们而言,他们的医疗费用动辄上万或十几万,而现行制度对其报销比例不甚乐观,报销过后的医疗费用对他们而言依旧比较沉重;最后,医疗花费适中的乡亲们觉得现行制度确实对医疗保障水平有所提高,这也好理解,因为他们平时的医疗花费能让人接受,更有医保让花费有所节省,何乐而不为呢? 3. 对于第三个问题,更是与农村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何真正提高人们的医疗水平状况,新的医保制度的提出也是为了改善人们的医疗水平,但试想,只有政策上的支持,但实际的医疗水平却无法做出相应的提高,这样也无法使医保制度得到一个好的实施,只有在软件和硬件上都进行提高,才能真正起到一个好的配合,从而改善人们的医疗水平与生活质量。

关于以上的三个问题,我们在经过讨论与协商之后,也初步确认了为了解决问题,相关部门应当采取的一些措施。

1. 首先在新农村医保制度的推广上,应当加强宣传力度,而不是采用简单的宣传资料等方式,农村人口中以农民为主,复杂的宣传资料很难让他们对新医保政策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一个政策的实施,首先得让被执行者真正了解到它的具体内容以及具体让咱老百姓得到什么实惠,这样才能真正的民心,得到百姓的支持。农村人口的分布大多比较聚集,很多人都住在一起,因此我们觉得现阶段可以定期组织相关人员下乡展开宣传,对新医保政策向村民做出完善的解答,认真收集他们的疑问并予以解答,同时也可以了解新医保政策的普及度以及是否能够改善人们的医疗环境与保障情况。随着日后

的发展,可以使用更方便的宣传方式,如利用网络,报刊等方式。 2.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讨论后一致认为,新农合对于一大部分群众而言还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也确实体现了新农合的用意所在,但是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农民朋友而言,起作用还不太明显。对于问题具有分段性的特点,笔者大胆设想了一种方案,与现行的“一刀切”的缴费制度有所不同,不知是否有意义?就是:对不同级别医疗花费的人群其缴费金额不同,其具体缴纳额与上年度该参合户的报销金额挂钩,同时,适当提高大额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身体条件较好农民的参合意愿:报销的多则来年缴费相应适当多些,不怎么生病的来年缴费相应少些,但是总归有个保障,同时也显得比较公平;对于那些医疗花费较大额参合户,提高报销比例则切切实实能提高医疗保障。 3. 新型医保制度是个软件,而医疗水平则是起关键作用的硬件,如果不提高医疗水平,那么再先进的医保制度也难以产生理想的结果。农村医疗站的治疗水平一直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通常也只能对人们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小毛小病进行诊治,而且经常会出现误诊的医疗事故,这些都与医疗人员的专业素质分不开的,只有提高农村医疗站的医疗人员的医疗水平与专业素质,才能更好地配合新农村医保的施行。这确实涉及一个政府对这些医疗硬件设施投入多少的问题,政府必须加大投资力度,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这样才能留住更多老百姓的心。一个健全的医疗卫生体系不仅包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也包括医药费用价格管理体系和卫生监管管理体系。因为我们没有跟药品监管部门进行调查,所以不是很了解当地的药品监管严格度。但我们真心希望药品监管部门能严格把关,以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医疗安全性和医疗有效性。

五、 调查总结

为了组织这次调查,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每一份数据都是通过自己的上门询问得来,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过一些村民的排斥现象,但是到最后我们都坚持下来了,认真的做好每份问卷的调查工作,认真的处理数据,认真的做好数据的分析与总结,虽然过程比较辛苦,但是当我们最后写这份报告时,心里还是充满了激动,因为我们都认认真真去完成这个课题,也有用心在关心新医保制度能给农村人民带来的效果,有付出才会有收获,能通

过自己的努力来为人民作出一点微薄的贡献,我与我的组员都感到十分欣喜。

【参考文献】 [1] 邓徽,中国转型期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2] 吴宏洛,社会保障概论[M]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3] 李晓鹏,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现状分析[R].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2008

[4] 许文兴, 农村社会保障[M]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上一篇:中国农村发展模式下一篇: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