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汇报

2023-01-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汇报与我们的生活、工作时密不可分的,关乎到个人的职业生涯和企业的竞争力。想必很多朋友在工作汇报写作中,遇到很多难题,应该如何正确开启工作汇报写作的姿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汇报》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1篇: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汇报

关于我国教育工作若干问题的汇报(摘要)

我受国务院昀委托,眈数育工作中的若干问题,作如下汇报。

一、关于我国教育工作的基本状况

在发生了今年春夏之交的半重事件之后,如何正确地估计我国教育工作的基本状况,这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也是确定今后工作方针和任务的重要依据。总的说,应当充分肯定四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教育事业的巨大成就,充分认识教育工作中的失误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公以来,仍小平同志对教育工作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党和国家确立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上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等根本指导思想,提出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城时战略地位,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这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重要保证。

在有十一化人口、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的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整个教育的一个难点。198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记片和园义务教育法》,在全国范围内分阶段、有步骤地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到1988年,我国小学适龄儿亲人宁不达们门分之九十七点一五,在校学生巩问率达到自分之九十六点九除城市外,已有1326个县通过省汲人民政目背及初等教育的检查验收,约占全国总县数的百分之六十六点八,在占全国人口百分之八十的地区符及小学教育。前几年困扰中小学教育的几个突出问题,正在向好的方向转变..从1981年到1988年,全国修缮改建校岔2.6亿平方米,总投入达319.2亿元、大多数地区教师的待遇有改善,少数地区有了明显改善,这些地方中小学教帅队值基本稳定,一度严重外流的状况得到缓解。中小学生中途辍学藁延的势头有所控制,

十年来,经过调整和改革,各种类刑的职业技术学校发展很快。到1988年,高中阶段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总数占全国高中阶段学生的比例已从1978年的百分之七点六上升到百分之四十二点七,改变了中等教育结构单一化的状况,为我国各条战线输送了大量适用人才。

高等教育的发展迅速.1988年,全国只通高等学校已达1075所,在校本专科学生270.1万入(包括普通高筝学校函授、夜大学学生63.5万人)。在学研究生11.3万人,分别比1978年增长了0.8倍、1.5倍和9.4倍.连同成人高等学校在内,我国高等致育的总规模已近40万人。十年来,普通高筝学校共向北会输送毕业生321.6万人,超过建国后前30年的总和,到1998年,我闲依靠自己的力量,已培养硕|11018人、博t:2956人高筝学校在培养专门人才的同时,还积极开展了科学研究.

函授、夜校、广播电视、自学考试等《种形式的成人教育的发展。对提高亿万劳动者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素质和劳动技能,起了积极作用,受到社会的欢迎。

在农村,实行了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基础教育、职业技长教育和成人教育“三教统筹",教、科、农结合的试点取得了明显效果、“燎原计划”已在786个县、28711个乡的范围内开始实施。原来单纯面向升学的农村教育体制已开始问为当地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向转变,为找到符个找国因情的农村教育发展的路子,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在充分肯定我国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同时,必须看到,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比较、我国教育任总体上还比较落后、敏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还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有的问题比较严重。我们在工.作中也有尖误。当前比较突出的是:在办学指导思想上,轻视德育的倾向比较突出,思想政治教育薄弱,管埋松驰、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程度不同地受到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侵蚀,情况比较严重。在事业发展方面,教育结构不够,合理、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教益不够病:教师待遇偏低: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程度不同地脱离实际,教育质纸不高: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适应经济和杜会发展的需要、我们要总结经验教训,纠正工作中的失误,遂步解决敏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整个教育事业纳入长期、稳定、协调发银的轨道。

二、关于坚持教育的杜会主义方向问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拨乱反正,摒弃“以阶级斗争为纳”,实现个国工作而点的转移,教育工作转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是完全必要的。但是,不能不看到,在现代化建设的整个历史时期甲。个个教育阵地、争夺青年一代的斗争将长期存在,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今年发生的动乱和反革命y乱.刻贮汇明了这一点。青年学生的思想历来是社会思潮的晴雨表,学校尤其是高等学校始终是这场斗争的市要坊所i们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学生,坚持把培养枇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校工作的根本任务,坚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力向,始终放在判介作的第一位。如果模糊教育的阶级属性,就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的干部、教职员工,努力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在艰等的条件下做了大量工作,对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广大教师表示不满和忧虑,许多同志还有所抵制,在力乱和!i节命暴乱中,绝大多数学校的领导班子经受了严峻考验,表现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但足,前个时明,“中央个别领导人放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淡化党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消极对待反对资产阶级|田心的斗pt.使斗争几次夭折,这使得学校工作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我们对国际反动势力“相平演變”的图谋和国内阶级斗争的状况认识和臀慟不足,对于改革开放条件下办好社会主义敏育缺乏经啦,未能妨终如一地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放在首要位置,学校德育受到削弱。国家教委对于这方的的问题正在认真反思,吸取教训,把端正办学方向这一根本大计落到实处,

近几个月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国家教委会同各地党委和政府采取了.糸列滑施,认肖肃彻执行中央(1989)4号文件精神。对广大青年学生,我们本着热情爱护、严格要求的力针,进行正面教价机州导。对于一般地参加了游行、罢课、绝食、声援活动的师生,不予追究,目前,学校局势比较稳定,总口趋协是向'上的。当然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薄弱是长期积累造成的,一些深层的问题更不是靠短期工作可以奏效、不您定内素仍然存在,需要做长期艰苦的工作。我们拟采取如下几项措施:

(一)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和教职工队伍政治思想建设:高等学校原则上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权长负己制,党委要把主要精力放到保证中央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加强党的建设和做好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上,要对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负责。中小学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上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德育工作和教帅的思收治工作的领导,并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监督保证作用。

(二)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过程中去,努力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逐步形成大中小学相衔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杜会教育相配合的,符合中国实际的杜会主义德育新格局。

要着力解决高等学校某些哲学社会科学专业业务方向不明确,教学内容反映时代特点和中国家际不够,甚至偏离马克思主义指导的问题。

(三)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并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更多地参尔川众实践。

(四)完善政策导向,加强学校管理,在招生、毕业生分配、职务评聘、工资肾级和出国留学等方面,要逐步体现和完善政治思想品德的考核评定标准,坚持德才兼备的正确导向,各级各类学校要健个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学校管理,加强学校民主建设,同时要引导学生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使华生生动活泼、健康地發展。

(五)拟订有关法规,依法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加强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全社会都应关心、支持和密切配介党政饰导人要亲自过问学校工作和思想战线的工作,协调新闻出版、思想理论、广播能视和文化等部门,为青少年提供十富而健康的精神食粮,优化育人环境。对于毒害青少年身心的违法犯罪活动,应坚持依么制裁。

三、关于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发展方针问题

今后十年内,我国教育事业在发展规模、速度上,应当避免大起大落,努力做到持续稳定协调发果住结构选择上,应当以九年制义务教育为基础,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把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初中级人才摆到突出位置;同时,有计划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在地区发展布局上,应当从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出发,区别城市与农村、沿海与内地、各民族之间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区域性教育发展战略..在欠施步骤上,要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采取分阶段推进的方针。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发展的居本方针是:

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应当以积极进取的精神,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同义务教自法》有步骤地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当前要注意把保证教育质量作为工作的重点,政府、社会、家长要通力合作,采取法律、行政和思想教育等多种措施,努力制止学生的辍学和新文育继续产生,对雇佣亲I者依法制裁。

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要根据积极发展、按需施教、灵活多样、注重实效的方针,充分调动冬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兴办职业技术学校和开展职业技术培训等多种途径,逐步形成全村会兴办职业技术教育的局面特别在农村地区,要把发展基础教育同发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结合起来,使农村教育更好地为农业的振火、以及整个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高等教育的重点是优化结构、提高水平。在层次结构上。要根据经济建设和社公发展的需要来确定研究生教育规模和本科教育规模,适当发展专科教育。在学科结构上。适当调减基础学科的规模,逐步发展杜会需求量较多的应用学科、在专业结构上,要减少专业种类、进一步拓宽专业业务范围,增强适应性。

成人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中占有重要位置、要本着学用结合、按需施教的原则,把开展岗位培训和职业技术培训作为重点并逐步作到规范化、制度化。成人学历教育的规模要根据学用一致、保证质量的原则加以控制。各级政府特别是农村的各级政府,要统筹规划,坚持标准,力争在本世纪末打除青壮年文盲。

在治理整顿期间,教育工作要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调整内部结构,提高教育质量方面来,着眼于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关于教育体制改革问题

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方面,今后改革的方向是:在发挥中央主管部门规划指导作用的同时,加强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决策权和统筹权,以及中心城市和县对于中等以下教育的统筹管理权,让学校在国家法规指导下享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同时,加快立法进程,改革计划体制,加强和完养宏观管理体系。

我国的办学体制应以国家办学为主体,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包括公民个人办学,并欢迎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在大陆捐资助学:由于法规不完善和监督不严,一度出现的滥发文凭、乱办学等混乱现象,已经引起注意,并且正在逐步解决

在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面,从1986年开始改变统包统配制度,实行在国家计划范围内学校与用人部门供需见面。与此同时,在少数学校进行了适当定向、双向选择的改革试点。实践证明,实行“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密切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促进了教育改革和用人制度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

需要说明的是,“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是为了扩大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在国家计划范围内的选择余地,并不是不负责学生的就业。对于实行“双向选择”分配的学生,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积极指导学生择业:要教育和引导学生根据社会需求调整自己的择业取向,到基层、到农村、到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去工作:冈家在治理整顿期间要采取人才保护政策,按毕业生人数下达增干指标,保持一定的人才储备,总之,对于合格毕业生,只要服从国家需要,国家将负责分配他们适当的工作。

在教学改革方面,各地作了许多探索,积累了不少好经验,但是总结推广工作没有跟进。从总体上说,教学改革仍然不能适应社会需要。要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克服不同程度存在的脱离实际、脱离工农、脱离生产劳动的倾向、中小学要加强劳动技能教育和校外实践活动、高等学校要适当增加招收有实践经验的学生的比例,加强生产实习和社公实践、希望社会各方面尤其是企业、事业单位,积极支持学校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校解决学生实习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五、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师中绝大多数人忠诚社公主义教育事业,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辛勒劳动,作出了贡献。经过多年的考验,证明这支队伍在总体上是好的,是可信赖的,过去是、今后仍然是发展和改革教育的依靠力量。

近十年来,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主要是:

重视发展师范教育和在职教师培训。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在“七·五”期间国家安排了专款、用}发展师范教育、各级地方政府也普遍增加师范教育经费,努力改善师范院校办学条件1979年至1988年,个川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和中等师范学校为中小学培养了280多万名毕业生,充实和加强了教师队伍,问期全国有240万名在职教师参加了门播电视大学、教师进修学院(校)、函授、夜大学的进修学习,促进$教帅业务水将的提高。

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改善工作条件。教师几次调整了工资,特别是对中小学教师,国家给予了特殊政策,包括实行中小学教师教龄津贴制度、班主任津贴制度,把中小学教师工资标准提高百分之十。允许各地根据财力情况实行超课时酬金制度,等等。

建立表彰和奖励教师制度。仅今年全国就有30万名教师受到各级政府和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从仑会的长彰,其中约有2萬名优秀教师受到国家教委、人事部和全国教育共会的表彰。

必须指出,我国教师队伍的现状同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要求还很不适问在中小学教师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学历末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部分青年教师在政治和业务上的素质还有待提高,教帅队伍古黄不接的问题相当突出。全国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低于国民经济12个行业的平均水平,民办教师待遇更低,为了解决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我们拟从以卜几方面采取措施:

加强师资培养,大力办好师范教育。要制订特殊政策,如增加师范专业奖学金、免收学杂费等,吸州优秀中学毕业生报考师范院校。鼓励各类大专院校的优秀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除师范院校外,有条件的综合大学等其他科类院校也应承担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要十分重视校长的选拔和政治业务培训,努力使校长成为社会.主义的教育专家。

实行符合教育工作特点的教师工资制,逐步提高教师工资待遇,达到在国民经济12个行业中居较高水中。教师工资水平不搞全国“一刀切”,允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当地情况,在国家规定的工资标准基础上,提高本地区教师的工资待遇。在工资总额包干的前提下,允许有条件的学校进行内部工资制度改革试点。

改革教育系统劳动、人事制度。学校在定任务、定规模的基础上,定编定员,精简人员,使师生比例趋向合理。社会各方面要积极协助安置学校转移下来的人员:

六、关于教育经费问题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国务院一再强调教育在社会北义建设中的战略地位。确保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和增长,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一项根本措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教育经费有了较大增长。1988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对教育拨款达到331.02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3.34倍,年平均递增百分之十五点八,超过同期国家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社会各界和群众集资办学、捐资助学的资金逐年增加。1988年财政预算外教育资金收入达到127.22亿元。但我国教育经费仍不能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除了“人头费”以外,各级各类学校实际用于教学的公用经费所占比例逐年下降。1988年比1980年,中学公用经费所占比例由百分之三十三点一下降到百分之二十三点五,小学公用经费所占比例由百分之二十二点一下降到百分之十四点九,教育事业的发展依然处于比较困难的境况。解决教育经费问题、要从我国国情出发,逐步建立和完善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新体制。初步想法是: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加,本着优先保证教育发展的原则,逐步提高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所占的比例。在治理整顿期间,对教育必须采取保的方针,教育经费不能压缩,还应适当增加。

要通过征收用于教育的税和附加费,鼓励厂矿企业、社会力量和群众集资办学,适当收取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建立校产和开展勤工俭学,设立教育基金等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增加社会和个人对教育的投入。

国务院要制订多渠道集资的有关法规,以法律形式保证教育经费的稳定来源与增长。同时,努力提高办学效益。

七、关于当前教育工作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一)关于控制普通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规模问题。

近十年来,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很快。但是,也出现了片面追求数量,盲日追求高层次,学校及专业重复设置等种种问题,这既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也造成了结构性浪费。为此,拟采取以下两项揩施:

(1)严格按计划招生。近几年,年度招生计划一再突破。1988年计划招生64万人,实际超招10万人,一些学校超负荷运转状态十分严重。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而且成为诱发学校不安定因素的一个重要原因。经过反复研究,下决心将今年原定招生64万人调减了3万多人。这次调减,虽然曾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反响,但从长远看,有利于高等教育稳步、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

(2)严格控制增设新的高等学校。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前几年增加过快,在1984年和1985年.每年增加100所新校,平均近4天就新增一所高等学校。因此,近几年内,要抓紧进行普通高校的调整、整顿工作。对于达不到国家规定设置标准的学校要充实、加强,有的要进行撤并。要把社会各方面兴办高等学校的积极性引导到充实、加强现有高等学校方面来。从现在开始,全国高等学校总数不再增加,国家教委原则上不再批准增设新的高等学校。对高等学校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升格,原则上也不再批准,鼓励各学校、各专业在所在层次上办出特色和水平。

(二)关于中小学勤工俭学和高等学校社会服务问题。

中小学勤工俭学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之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百分之七十以上中小学恢复和发展了勤工俭学活动,使小学高年级以上学生能适当参加劳动,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也有少量收入,有利办学条件的改善。今年国务院转发了国家教委《关于进一步发展中小学勤工俭学若干问题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政策界限,教师经商的问题已经解决。此外,一些学校未经有关部门批准,向学生乱收费用,今年各地普遍进行了检查纠正,情况有较大好转。对少数重点学校降低录取分数线招收自费中小学生的问题,也正在进行整顿。

1980年以来,高等学校通过校办工厂、科技服务、兴办科技企业等多种形式开展社会服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高校在保证教育质量和科研工作的前提下,挖掘潜力开展社会服务,有利于推动教育、科研和生产的结合,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广泛联系;也有利于增加学校收益,改善办学条件。但有些学校脱离学校的中心任务,一味追求经济收益,严重冲击了教学和基础研究。

高校开展社会服务,应区别不同情况,本着“兴利除弊”的原则进行整顿。今后高等学校在社会服务工作中,要认真贯彻国务院文件精神和治理整顿的有关方针政策。在指导思想上,必须把保证和促进教学与科研工作放在首位。那种纯粹以赚钱为目的,以降低教育质量为代价的错误做法,必须坚决制止。在学校内部管理上、要坚持有计划、有组织,人员要合理分工。教师从事“第二职业”要加强管理。在收益分配上,要坚持统筹兼顾,合理分配。

(三)关于出国留学生工作问题。

自1978年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我国共派出公派留学人员(包括国家公派和单位公派)6万多人,其中“访问学者和进修人员4万多人,研究生约2万人,大学生1千多人。同期自费出国的留学人员2万多人。到目前为止,已学成回国的近3万人,其中访问学者和进修人员占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派遣出国留学人员,对于吸收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缩小我国同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和科技上的差距.起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出国留学生工作中,也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有必要认真改进这方面工作。

我國教育国际交流和合作仍将继续,并且逐步扩大。我们将按照“按需派遣,保证质量,学用一致”的方针,继续派遣出国留学人员。今后,在国家公费留学人员中,要增加选派在第一线工作、政治和业务优秀的访问学者,博士生的培养应基本立足于国内;在学科结构上以应用学科为主,要加强政治和业务考察,保证派遣.入员的质量。对于自费留学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对于学成回国的留学人员,要为他们创造必要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同时,也要相应地改善国内培养的博士生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

在平息反革命暴乱之后,我国政府明确表示,对一些留学人员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参加过游行、集会,.有过一些过激言行等一般活动,一律不予追究。在这里,我要特别指出,公派留学人员要回国服务,这是国际'惯例。中美双方也确认中国公派留学人员学成后应回国服务两年。在对一些公派留学生回国服务的实际问题上,我们采取了通情达理的态度。但令人遗憾的是,在美国总统否决了美国参、众两院《1989年紧急放宽中国移民法案》后,美国政府又决定通过采取行政手段.实施国会通过的法案中对在美的中国学生内全部措施。我们对美方违背中美教育交流协议,粗暴干涉中国内政的举动,将不得不被迫在适当时候作出必要的反应。我们希望美国政府以中美关系为重,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中美教育交流协议得到切实执行,使中美两国的教育交流重新得到健康发展。

(本文是李铁映同志1989年12月23日在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所作汇报摘要)

作者:李铁映

第2篇:国务委员陈至立在全国规范城市义务教育收费工作交流会暨全国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汇报会上的讲话

(2007年6月9日)

这次七部委联合召开工作交流会,交流治理城市义务教育乱收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很及时,也很有必要。刚才,周济同志就前一阶段工作作了总结,对下一步工作作了部署。辽宁省、沈阳市、上海市松江区的同志介绍了经验,讲得都很好,听了很受启发。其他省市也有不少好的经验,明天还要继续交流。这些经验很丰富,指导性、借鉴性、操作性很强。我相信这次会议一定能够开成一个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推动工作的富有成效的会议。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关键是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齐抓共管、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工作机制。通过坚持不懈地综合治理,学校收费行为逐步规范,教育乱收费蔓延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尤其是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为根治农村义务教育乱收费提供了制度保证,农村少年儿童“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现在比较突出的是,城市义务教育还存在乱收费问题,群众反映比较强烈,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我们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教育公平的高度,深刻认识进一步做好规范教育收费、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治理城市义务教育乱收费,是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保证人民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教育公平是人的发展起点的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及其公益性,要求我们更加注重教育的普惠性,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的教育政策,作为制定公共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严格规范教育收费,保障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对于促进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治理城市义务教育乱收费,是维护广大群众利益、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的客观要求。教育收费不仅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影响学校和整个教育的形象。乱收费不仅加重了群众的经济负担,而且引起群众对教育的不满情绪,不利于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规范义务教育收费,切实减轻广大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三,治理城市义务教育乱收费,是坚持依法行政、贯彻执行新《义务教育法》的具体体现。新《义务教育法》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对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作出了规定。治理城市义务教育乱收费,是依法行政、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也是对各级领导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法制意识的一个检验,将为城市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政策的逐步实施打下良好基础。

这次会议的经验交流说明,治理城市义务教育乱收费工作推进的力度决定于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思想认识的高度和深度。思想统一、认识提高,就能出思路、出办法、出政策、出成效。

二、突出重点,综合治理

与农村相比,城市义务教育乱收费问题的产生原因更复杂,治理的任务也更艰巨。当前群众意见较大的择校高收费问题,一方面是利益驱动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一些学校依法办事的意识淡薄。而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一些地方区域内学校之间校风、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师资队伍等的差距过大。因此,必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一要加快推进城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公共财政的重要功能。这是治理城市义务教育乱收费的治本之策,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基础工程。义务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决定了义务教育的发展必须是均衡的。各地要按照新《义务教育法》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要求,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保障少年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要抓紧制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规划和改造薄弱学校规划。要下决心调整城市义务教育投入结构,纠正一些地方把公共教育资源集中用于少数窗口学校、示范学校的做法,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投入力度,改善其办学条件;要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的轮岗交流制度,大力推进薄弱学校教师的进修培训,加强师资力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要通过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不断缩小学校之间的过大差距,使各校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大致均衡,使每一所学校都能办好、办出特色。

应当看到,这些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各级财力日益增强,加大城市义务教育阶段的投入客观上是有条件的,许多地方也已加大了投入。可以说,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看地方各级政府的指导思想是不是正确,有没有把工作重点放在大多数学生身上,能不能下决心调整财政投入结构。实践表明,治理城市义务教育乱收费的成效,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当地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决心和工作力度。各级政府都要把推进治理城市义务教育乱收费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二要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进一步加强教育收费管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要从严治教、加强管理,切实规范义务教育的办学行为。要完善教育收费及管理使用规定,坚持依法收费、规范收费和公开收费。要在教育系统中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办学思想,增强教育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提高规范办学、规范收费的自觉性。要加强舆论监督,发挥教职工、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作用,形成促进规范收费的良好舆论环境。

三要进一步完善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措施。各地要通过设立助学金、减免费用、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方式,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全日制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并完成学业,所需经费要列入财政预算。要特别关注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对在所在城市公办学校就读的农民工子女,要给予与当地学生同等的待遇。总之,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将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做好治理城市义务教育乱收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必须加强领导,狠抓落实。

各级领导特别是省、市两级政府领导同志要亲自抓治理义务教育乱收费工作。要坚持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完善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机制,进一步落实责任,确保治理城市义务教育乱收费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地方各级政府要按照新《义务教育法》的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将城市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抓紧制定和完善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把学校维持日常运转的人员经费和事业发展的建设经费全面纳入财政预算,积极探索城市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的路子。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各地在研究部署治理城市义务教育乱收费工作的同时,要继续抓好农村义务教育乱收费的治理,坚决杜绝“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的现象,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继续顺利进行。

同志们,当前我国教育事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治理城市义务教育乱收费对于深入贯彻落实新《义务教育法》、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统一思想、扎实工作,为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而努力奋斗,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责任编辑 李配亮◇

第3篇: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工作汇报

江苏省中小学网络名师工作室项目由江苏省教育厅于2019年组织实施,经各设区市教育局遴选推荐和省教育厅复核,共有42个工作室被确定为首批江苏省中小学网络名师工作室。2021年又新增148个工作室为第二批江苏省中小学网络名师工作室。工作室运行以来,充分发挥了网络优势,缩短了地域差距,把网络教研、师资培训、教学资源和个人空间有机融合,促进了互联网环境下教科研方式的转变和师生信息素养的提高,目前已涌现了不少网络教研和资源的优秀成果。

常州市举行第二批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启动大会

4月19日下午,第二批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常州)启动大会在常州市教科院举行,旨在进一步明确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的目标定位和具体任务。江苏省电化教育馆副馆长厉浩、省网络名师工作室项目负责人曹鹏,常州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胡鹏,常州市教科院副院长潘小福,常州市教育局办公室信息处处长水虎远、人教处处长潘莉出席大会。大会由常州市教科院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徐展主持,11位第二批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和工作室核心成员代表参加大会。

首先,潘小福发表致辞。他提出,网络名师工作室是信息化骨干教师的高地,应会聚一批有志于数字化学习研究的有识之士;工作室应创新教研方式,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前沿信息技术等丰富教研形式;工作室活动应是区域教研的重要补充,要加强与学科教研的联系。

曹鹏从特征、标准、组织管理、职责、任务、考核等角度详细解读了网络名师工作室的相关要求,给出关于建设优秀工作室的五点建议,同时展示了第一批省网络名师工作室丰富多样的活动,希望工作室能在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汇聚优秀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发挥作用。

第二批省网络名师工作室的启动适逢常州市成功申报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的好时机。如何抓住实验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如何为实验区建设贡献工作室的智慧与力量?对此,徐展给与会的工作室领衔人、核心成员代表做了“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常州)建设”情况汇报和第二批常州市教育信息化项目申报动员。

常州二中教师朱丽锋作为工作室领衔人代表发言。朱老师回顾了自己对信息化教学由陌生到熟悉的过程,深刻感受到信息化对教学产生的深远影响。朱老师结合高中语文学科,确立了自己工作室的努力方向,希望通过和成员们的共同努力,为常州的教育信息化贡献一份力量。

胡鹏指出,工作室领衔人和成员们要对信息化大形势有深度把握,敢于在大变局中有所作为,希望大家能聚力于全市信息化的建设,聚力于常州实验区的建设,聚力于共同体的建设,把好事做实,把实事做好。

最后,厉浩介绍了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项目从启动到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的发展历程,对常州市近年来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取得的成果和经验表示了肯定。希望第二批省网络名师工作室能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积极开展示范研究,发挥好引领作用。

相信在教育信息化的大潮中,第二批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常州)的领衔人和成员们定会把握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常州)建设的历史机遇,凝心聚力,迈开大步,为教育信息化贡献“常州经验”。

连云港市举办第二批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

授牌暨交流展示活动

4月29日,第二批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连云港片区)授牌暨交流展示活动在连云港市建宁小学举行。江苏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副处长杨菲菲、主任葛海燕,江苏省电化教育馆副馆长厉浩、省网络名师工作室项目负责人曹鹏,连云港市教育局副局长李宏伟等出席活动,第二批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核心教师和学员教师共计300余人参与活动。

在授牌仪式上,杨菲菲代表江苏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对连云港市第二批获批的11个省网络名师工作室表示祝贺,对工作室以后的管理、发展等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各工作室聚焦教师专业发展,打造教师发展平台,做大做优各个工作室。厉浩随后做了讲话。连云港市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任崔恺代表连云港市教育局做了表态发言。工作室领衔人、学员教师代表分别进行了发言。

活动中,学员教师万菁和龚将进行了信息技术融合课堂展示。人工智能“小飞机器人”、平板等信息化教学工具的加入,让万菁老师的课堂妙趣横生,参会教师赞不绝口。授牌儀式结束后,各网络名师工作室进行了交流。

此次活动的开展,为连云港市持续、深度做好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管理、发展和辐射筑牢基础,为连云港市打造教师组团式发展新样态提供了坚实的保证。?荩黄爱勤网络名师工作室开展“专递课堂”研讨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切实研究、实践“专递课堂”在平衡共同体学校教学资源、提升区域教学水平方面的积极作用,近日,黄爱勤网络名师工作室走进淮安市盱眙县城南实验小学共同体学校——盱眙县天泉湖中心小学,开展主题为“智学专递 共生共长”的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得到了省、市、县相关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项目负责人曹鹏、淮安市电教馆馆长杨佚、盱眙县教师发展管理中心信息部主任傅维春、盱眙县城南实验小学校长黄爱勤以及盱眙县城南实验小学发展共同体部分骨干教师和黄爱勤网络名师工作室成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采取两校连线“专递课堂”、三校联动“网络教研”、同步互动“网络直播”的形式,设置三个实体会场,同时借助“江苏智慧教育云平台”开设网络直播,吸引了众多教师参与网络观摩与互动。

活动的第一环节是“智学专递”课堂教学观摩。盱眙县城南实验小学教师李兆刚和天泉湖镇古城小学教师景海洋共同执教四年级数学“确定位置”一课。本课从两边学生互相打招呼而产生想相互认识的需求开始引入课堂,主会场的李兆刚通过设置两边学生不同观察视角产生不同描述的差异分歧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两位教师通过巧妙“引学”和多次互动突破知识的难点。盱眙县城南实验小学教师龚晓青和天泉湖镇古城小学教师张秀梅共同执教六年级语文《学弈》一课,两位教师通过空间交互、资源共享的方式共同带领学生领略古文独有的魅力。

活动的第二环节是专家讲座。杨佚高度评价此次活动的开展,并鼓励所有教师走在时代前列,通过研究和实践现代化信息技术提升自身信息化素养和教学能力;曹鹏做了题为《应用信息技术,打造“看得见”的智慧课堂》的讲座。

活动的第三环节是评(议)课和智学课堂研讨微讲座。盱眙县实验初级中学附属小学教师戚善迪和盱眙县城南实验小学教师邰玉涛分别就上午两节示范课进行精彩点评。

本次活动的另一重要议题是探索“智学课堂”在共同体学校的生根发芽,探索“专递课堂”在解决资源共享、多维互动、城乡交流等方面的落脚点和突破点。来自黄爱勤网络名师工作室和盱眙县城南实验小学发展共同体的6位教师分别就“智学课堂”的应用实践、教学模式及评价方面的思考做

海安市开展第一期教育技术逐月行

暨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现场交流研讨活动

3月30日,海安市第一期教育技术逐月行暨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现场交流研讨活动在城东镇西场初中举办。

江苏省电化教育馆网络名师工作室项目负责人曹鹏,南通市教育技术中心电教科科长陈小银、服务科科长张志强,海安市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徐金贵、副主任丁庆富以及电教部全体人员,海安市各区镇电教教研员、各中小学分管电教工作的负责人等100多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在康永宏网络名师工作室的名师讲座栏目中进行了直播,工作室核心组全体成员参加了线下活动,部分外市成员通过网络直播和点播的形式线上参加活动。

本次活动由“互联网+项目化教学”公开课观摩、说课、评课和“展示与讲座”两个环节组成。

上午,参会人员分组观摩了“当‘机’立断”“致敬戍边英雄主题网站制作”“倡导低碳生活”“课本剧”“京剧表演形式探究”“自制测力计”等十节“互联网+项目化教学”的公开课,涵盖语文、英语、政治、信息、音乐等多个学科。公开课观摩后,分成三大组进行说课、评课。

下午的“展示与讲座”由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教师、海安市教师发展中心电教部主任康永宏主持,并作《基于互联网的项目化教学设计》的专题报告。曹鹏、陈小银、丁庆富和西场初中校长戴世芳、副校长王生龙分别做了《以项目化教学为引领,做学生“看得见”的信息化创新研究》《基于“互联网+项目化学习”的5G通信应用与研究》《基于“互联网+项目化教学”的思考》《激活教育智慧·浸润智慧人生》《初中语文项目化学习的几点思考》专题讲座。

一天的研讨收获满满,教育技术逐月行暨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现场交流研讨活动的开展,既是对海安全市电教管理工作和信息化探索研究工作的鼓励和鞭策,又是对全市教育工作的推动和促进。海安市将以此为契机,创新举措,开拓进取,进一步推进“互联网+项目化学习”研究,引领教师探索培养创新、创造型人才的高效方法和途径,全力推进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公平共享,全面开创教育事业新局面。

华燕网络名师工作室举办启动仪式

暨第一次教学研讨活动

为充分发挥名师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示范、指导、辐射作用,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落实教师成长工程,4月14日,华燕网络名师工作室启动仪式暨第一次教学研讨活动在无锡市五爱小学蓉湖校区举行。

工作室的首次成员见面会别具一格。前期,工作室的各个成员就以“行走在春天里”为话题,录制了一份别样的自我介绍小视频,并简要地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思考、对工作室的期许与展望。优美的场景,暖心的话语,如春风拂面,刻画出每一个工作室成员的教育理想,互通成员之间的教育情怀,拉近彼此心灵的距离。

工作室领衔人华燕首先向成员们表达了最诚挚的谢意。作为江苏省第二批、目前无锡市仅有的小学语文学科网络名师工作室,探究如何让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融合,怎样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工作室的重要目标。华燕对工作室建设思路与设想作简要介绍,努力将工作室建成具有向心力的梯度发展的专业共同体。

工作室还特聘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无锡市五爱小学校长、国家级骨干教师、无锡市名校长许敏峰,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无锡市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梁溪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所所长、江苏省基础教育专家委员会小学语文专家魏星为工作室学科导师,聘请无锡市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信息支持部主任、江苏省教育信息化专家库成员张吉为工作室信息技术顾问,聘请无锡市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闵慧为工作室日常学科导师,特聘POCO摄影网南通站站长、资深风光摄影师袁裕雷为工作室特约摄影。他们是工作室最坚实的后盾,华燕在活动现场为导师们颁发了聘用证书。许敏峰对工作室的成立表达了热烈的祝贺,也和成员们分享回顾了华老师在自身发展和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成长故事,并期待工作室成员们能不断拔节生长。

课堂展示环节将研讨活动推向高潮。由华燕网络名师工作室成员、无锡市连元街小学教师赵林萌执教了三年级语文《蜜蜂》一课,整节课贯彻了梁溪区“深度学习·思维课堂”的教育理念,合理使用多媒体手段,先读一读、找一找、圈一圈,再来概括文本,继而放手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知识习得和能力提升前后勾连起来。生动有趣的课堂获得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评课教师也纷纷为课堂创设语文学科认知情境的教学设计点赞。

最后,魏星以“统编教材呼吁大任务教学”为主题进行专题讲座,他表示语文核心素养落地吁求大任务教学,应在课堂上不断超越传递,走向探索探究之路,而大任务教学设计则要聚焦核心知识、设置实践情境,努力为学生创设语文实践情境。

华燕名师工作室的教师将携手相助、同心相伴,在名师的引领下,相互学习、交流、碰撞,通过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促使更多教师共同进步。

无锡市召开江苏省网络名师

工作室建设培训会

焦卉网络名师工作室举办

启动仪式暨第一次研修活动

4月15日,焦卉网络名师工作室启动儀式暨第一次研修活动在泰州医药高新区实验小学举行。活动采取线上培训与线下活动相结合的形式,泰州医药高新区科教局局长马扬光和江苏省特级教师、省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泰州医药高新区实验小学校长焦卉以及全体研修成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启动仪式由泰州医药高新区实验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孙倩霞主持,马扬光和焦卉为工作室揭牌。

当天上午,工作室核心成员孙倩霞、泰兴市黄桥小学教育集团十桥校区校长殷明星针对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花钟》一课,进行了同课异构。活动还邀请了泰兴市襟江小学教育集团济川校区校长伏红波作点评。

下午,工作室的核心成员就上午的两节课,与工作室领衔人焦卉一起进行了研讨交流。焦卉以“打造深度学习的课堂”为主题,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我是一只小虫子》一课为例,对全体成员进行了《“小虫子”三步走——一次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专题讲座,为教师们今后的研修指明了方向。此外,焦卉还向全体成员说明工作室管理机制、培育方案,对核心成员专业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工作室全体成员将在焦卉的带领下,以课堂为主阵地,扎扎实实推进“构建深度学习课堂”的语文教学活动。

仇大成网络名师工作室开展

“基于计算思维的STEM

校本课程实践”研修活动

为深入推进江苏省STEM教育试验区工作,促进人工智能、物联网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近日,仇大成网络名师工作室组织部分学校骨干教师走进无锡市机关幼儿园、无锡市育红小学等学校,开展“基于计算思维的STEM校本课程实践”研修活动。

参研教师首先观摩了无锡市机关幼儿园“阳光花房”。园长杨嘉敏详细介绍了幼儿园种植项目的建设、组织实施情况,袁婧娴和周德君老师重点演示智能化种植的方式方法。随后参与研修活动的教师一行来到育红小学公益校区观摩学习了“行知小先生农场实践基地”和“果儿课程”校本课程,展示。育紅小学校长姚洁从农场的设计,到农场建设,再到农场课程,全面介绍了STEM校本课程的开展情况。观摩结束后,无锡市育红小学罗玉军老师作题为《基于计算思维的STEM校本课程实践》的讲座。

本次网络名师工作室教研活动是基于线下的校际联谊研修活动,得到了顾军网络名师工作室的大力帮助。网络名师工作室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形成多人参与的学习研修共同体,能够有效促进教师教研能力的提升。

了专题微讲座。

黄爱勤网络名师工作室立足微课应用和“智学课堂”实践,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前提下思考的是让更多学校得以共享研究成果,让更多年轻教师快速成长。此次活动开创了共同体学校教研的新样态,让更多教师得以感受教育信息化对教学的非凡影响。相信在上级部门持续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工作室和共同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这些立足“智学”、放眼未来的教师一定会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汤蓉网络名师工作室、常州市高中信息技术教研组

联合举办“编程计算”同课异构研讨活动

为深入研究教科版新教材,探讨信息技术新课程课堂教学,促进信息技术教师队伍专业发展,4月2日,汤蓉网络名师工作室、常州市高中信息技术教研组在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联合举办了“编程计算”同课异构研讨活动。来自全省40多所学校的近80名信息技术教师参加了活动。活动由汤蓉网络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教师蔡国主持,并同步进行了线上直播。

本次研讨活动共有开幕仪式、课堂观摩、评课研讨、专家讲座四个环节。

开幕仪式简朴而正式,主要由主持人蔡国简明扼要地介绍本次活动的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在课堂观摩环节,无锡市玉祁高级中学教师高萍、南通市天星湖中学教师陶育平、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教师于伟和江苏省泰州中学教师李卉针对“周而复始的循环”一课进行了同课异构。常州市北郊高级中学教师徐星和印清对“可以复用的代码”一课进行了同课异构。这六位教师都是汤蓉网络名师工作室的成员。课堂观摩结束后,在工作室领衔人汤蓉老师的主持下,与会专家和教师直奔主题,针对六堂观摩课各抒己见,进行了热烈讨论。

此次活动还邀请河海大学副教授童晶和北郊高级中学教师蔡国分别做了《零基础趣味学Python》《关于普通高中科技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专题讲座。

一天的研讨活动环节紧凑,干货满满,广大与会教师和观看网络直播的教师大有收获,纷纷期待下一次的研讨活动。

第4篇:县教育卫生事业工作汇报

近年来,**县委、政府着力在提高人民群众受教育程度和医疗救助水平下功夫,教育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确保了人民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和身体健康。

教育事业取得重大突破今年七月,**县高考上线率跃居全州30多所学校中的第四,增幅居全州第一。这是继去年该县高考上线率在长期保持全州末位水平后居全州第九这一喜讯后又一令人振奋的消息。这一消息充分表明了**县委、政府切实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决心和通过努力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教育基础薄弱。多年来,由于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全县中小学校大多年久失修、校舍破烂、设备紧缺、办学条件极差,很难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为改变落后的面貌,为教育发展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实施好“科教兴县”战略,县委、政府千方百计筹措教育经费,为教育事业发展打好基础。多年来,在财政十分困难的形势下,该县积极争取国家扶持、动员社会捐资集资助学,努力争取外援,抓住了国家实施“两基”和“西部开发”等工程的重大机遇,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使教育事业驶上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自治县成立以来的二十年,全县累计投入学校建设和设备购置经费4000多万元,对全县12所初级中学和44所完小进行了改扩建,使全县中小学面貌得到了根本的改观。与1985年相比,全县校舍占地面积由312.8亩增加到741亩,增长2.38倍,校舍建筑面积由66480m2增加到115833m2,增长74%,实验室面积由730m2增加到4216m2,增长5.8倍。实验仪器、图书、体育、美术器材等从无到有,部分学校还配置了微机。同时在16所学校建成光盘播放点30个,实现了现代“远程”教育,建成卫星接收点4个。如今,所有中学和44所完小做到了必备条件一应俱全,基本满足了师生教学、生活的需要。

在抓好学校建设的同时,该县始终坚持建成一校、装备一校、绿化美化一校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力争把项目学校建成全县一流的精品工程。全县涌现出了以**一中、上街完小为代表的花园式学校,全县有12所中小学被评为州级育人环境优级学校,上街完小、金星完小被评为省级文明学校,上街完小还被认定为一级示范小学。有28所学校评为县级文明单位,省、州、县文明单位共42个,占全县学校(完小以上)总数的65%。在广大农村,已做到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美的环境是校园。放眼宽敞的校园,布局科学合理、建筑整齐宏伟,门楼花坊精巧别致,处处花团锦簇,绿草成茵,时时春风拂面,花香袭人,书声朗朗,歌声阵阵。

至2004年末,**县共有完全中学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职业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6所,九年制学校5所,小学121所,幼儿园6所。2004年在校学生高中648人,职业高中329人,初中6005人,小学7266人,在园幼儿1272人,全县小学入学率达99.8%,初中入学率达96.5%。全县人均受教育年限由1985年的4.5年提高到2004年的6.6年,极大地改善了劳动者的文化结构,提高了劳动者素质,为彝县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9年在全省贫困县中率先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

医疗卫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解放前,**俗称:“小夷方”,是疫瘴流行之地。医疗卫生事业任重道远。

1985自治县成立之时,该县设卫生机构15个,其中:局机关1个,县级3个,乡镇卫生院11个,全县卫生业务总收入67.5万元,房屋65.9万元,设备47.6万元,床位214张,人员237人。乡镇卫生院普遍存在医疗设备不多,房屋简陋,主要靠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老三件看病,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的需要。自治县成立以来的二十年,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取得长足发展,迈上新台阶的二十年。

——县人民医院不断壮大。现在的县人民医院,占地11906.89m2,建筑面积9489m2,业务用房面积5827m2,尤其是总投资300多万元的国债项目,住院大楼竣工投入使用,综合医院的服务水平大大提升。电梯、呼叫系统、护士站、病房电话等设施俱全。院内绿树成荫,四季鲜花不断,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使来诊的病员倍感亲切、温馨。医院核定床位110张,并拥有一支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32人,初级职称57人的高素质的医疗

第5篇:教育事业汇报

关于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的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58所,其中:普通高中1所,职业中专1所,初级中学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小学21所,幼儿园26所。现有在校学生25476人,其中普通高中2602人,职业中专1986人,初中6021人,小学11370人,幼儿园3497人,在职教职工1687人。近年来,我市教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地正确领导下,在酒泉市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教育系统全体教职员工紧紧围绕整体工作部署,把握中心,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各类教育和谐发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现将全市教育事业发展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近年来的教育工作进展情况

一是致力于统筹发展促均衡,“两基”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我市“两基”工作于1994年通过国家验收,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办学目标。1995年以来,随着疏勒河和“两西”移民工程的实施,我市先后成立了4个移民乡,新增移民人口3万多人,新增文盲3947人,全市“两基”工作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2009年,我市全面完成了东乡族乡1936名文盲的扫盲工作任务。按照国家、省市 1

“两基”国检的有关要求,2011年以来,我市扎实开展了“两基”迎检工作,市财政一次性补齐了两基缺口资金1094万元,按标准为各级各类学校配齐、配足了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确保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相关部门齐心协力,齐抓共管,成功扫除文盲1328人,确保了扫盲指标全面达标。结合“两基”国检,拆除危房13916平方米,全面消除了D级危房。在此基础上,教育部门攻坚克难,全力以赴做好“两基”迎检各项准备工作,全面加强档案资料建设,并以“两基”国检为契机,提升了学校“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水平,进一步完善了中小学学籍管理、综合素质评价、教学过程管理等环节,启动了义务教育监测工作,移民乡镇“四率”指标迅速提高,“两基”工作顺利通过了省督查组的评估验收并得到了督查组的高度评价,为全市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是致力于全面育人提质量,教育综合改革取得了新成效。2012年,我市将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全面启动了以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的教育综合改革。市财政每年专列教师培训经费50万元,用于教师业务培训工作。去年以来,采取“引进来培训、走出去”学习结合的办法,先后邀请北师大课堂教学论博士吴效峰,全国十佳名气校长赵丰平等10多位专家来**讲学,选派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600多人次赴山东昌乐二中、杜郎口中学、河北衡水 2

中学、宁夏一中等课改10余所名校参加实操班学习,两年共培训教师15000多人次,人均培训达8次以上,有效转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在考察学习、实践操作的基础上,重点就昌乐二中“271”教学模式进行研讨,提出了以初中课堂教学转型为突破口,带动中小学全面实施高效课堂的改革思路和措施,通过骨干引领,教学研讨,先行试点,全面跟进等做法,在全市中小学全面推行“271”高效教育综合改革。适时邀请昌乐二中、宁夏一中、康杰中学专家报告团来**,就“271”课堂实际操作、班级小组建设、课堂组织管理、导学案编写、集体备课等关键环节进行现场辅导和系统培训。全市中小学按照市教育局《关于整体植入271高效教育模式的实施意见》,结合学校、教师、学生发展实际,积极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改革思路和措施,加强高效课堂配套制度和评价制度建设。积极推广课改成功经验和成果,先后举办了高效教育综合改革研讨会、教育改革成果汇报暨经验交流会,全市小学语文、中学数学、幼儿园优秀教育活动观摩评选和音乐教师基本功大赛等活动。 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课堂教学竞赛,有1人或省一等奖,3人获省二等奖,3人获市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充分展示了高效课堂改革的成果和我市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的教学功底。经过两年的努力,我市各学校初步建立起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课堂 3

教学新模式,广大教师改革的信心进一步坚定,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明显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激发,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提升。

三是致力于破解难题创新业,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发展取得了新成绩。抢抓国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机遇,编制完成了《**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努力破解城市幼儿入园难、农村幼儿园保教质量不高等问题。加快普及三年学前教育,投资1000余万元,完成了老市区幼儿园、市一幼、市二幼、四个团场等幼儿园维修改造工程,开设了二幼分园,市三幼、民族乡中心幼儿园主体工程现已完工。全面实施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紧跟高中教育发展前沿,组织**一中高一教师全员参加了国培计划,邀请宁夏、山西课改专家对**一中教师进行了系统培训。围绕高考知识和热门考点,邀请专家分科指导备考方法,把握备考方向。2012年,**一中高考二本以上上线212人,较上年增加53人,上线率26.7%,较上年提高4.3个百分点,其中重点上线42人,实现了翻番目标,**一中共有193人被二本以上院校录取,是2004年建校初录取人数的10倍。学校办学声誉不断提升,2011年中考成绩排名前700名的考生中,绝大多数报考了**一中,生源质量明显改观。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优化中专专业设臵,强化技能培训,联合省内外30多家 4

大中型企业在中专举办了校企合作洽谈签约仪式,现场签约300余人,应届毕业生全部妥善安臵就业。

四是致力于强化保障优民生,学校办学条件有了新改善。按照国家、省市关于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和校舍安全工程实施的要求,坚持“分片适度集中”的思路,全面实施中小学校安工程和幼儿园建设工程。2012年,实施了9个新、续、扩建项目,完成投资1.13亿元,**三中、**一中、中专、市二小等建设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撤并中小学、幼儿园17所,新增“一乡一校、一乡两校”办学模式7个。**三中挂牌招生,办学规模近3000人,新市区周边乡镇团场初中学生全部集中到**三中就读,小学生全部集中至原乡镇和团场学校就读。整合教育资源,将油城学校230名高中学生整体整合至**一中,初高中分离办学全面完成,将老市区1111名中小学生整合组建了油城学校,242名幼儿整合组建了油城幼儿园,解决了老市区学校布点分散、运转困难等突出问题,提高了办学效益。2011年,实施了**三中后勤服务楼,**小学明德楼,**中心小学教学楼,**一中运动场,市三幼、**乡中心幼儿园新建等29个新、改、扩建和设施设备购臵项目,完成投资8400多万元,目前,**中心小学教学楼、教育信息中心已投入使用,**三中后勤服务楼,**中学餐厅、**小学明德楼、团场学校校舍维修改造、**一中运动场、赤金中学餐厅全面完工投入使用,市三幼可完成主体工 5

程。克服教育项目建设投入大、资金严重不足的巨大压力,两年共向上争取无偿项目资金3900多万元,有力支持了学校项目建设。

五是致力于服务大局建和谐,教师队伍建设有了新气象。出台了《**市中小学教师中长期培训规划》和《**市名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制定了《教育系统教职工调配工作实施意见》,平稳分流老市区超编教师72人,为**三中选拔调配教职工208人,将原**一中高中部28名教职工整合至**一中,将原**一中和老市区三所小学91名教职工、三所幼儿园34名教职工分别整合至油城学校和油城幼儿园,为中小学配备生活教师96人、安保人员53人,为273名民办教师落实生活补贴28.13万元。成功承办了全市义务教育阶段教材培训会议,来自七县市的1100名教师参加培训,成为市政搬迁以来教育系统首次承办的全区性大型活动。加大紧缺学科教师引进力度,面向陕师大、西北师大、西南大学等本科院校引进优秀毕业生16人,接收省招教师8人、支教团研究生4人到基层任教。积极争取落实教师待遇,2008年上岗的44名农村特设岗位教师全部按期转正并纳入事业单位编制管理,为高中教师落实了绩效工资。制定了《**市中小学教师读书工程安排意见》,启动了“校园读书工程”,为学校添臵了图书16万册,为学校领导和教师精选 6

确定必读书目,定期组织必读书目考试,掀起了校园读书的新高潮。

六、致力于强化管理提质量,学校常规管理有了新提升。坚持以优化教育管理为重点,不断提高教育内涵发展水平。努力向常规管理要质量,向养成教育要质量,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向教研教改要质量,向教育活动要质量。牢固树立向管理要质量的思想,要求全体教育管理者不断更新管理理念,健全管理措施,强化管理责任,不断加强学校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四大班子分管教育领导定期对寄宿制学校进行专项督查,有效解决了学校管理中的一些不足、漏洞和薄弱环节。积极开展标准化学校创建活动,全市有3所学校被命名为酒泉市标准化学校。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市委、市政府及政法、公安等部门定期组织召开全市综治维稳工作会议,重点安排部署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明确相关单位、部门的工作任务和职责职责。定期对校园安全工作进行督查,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整改,并为学校配备专职安保人员和安保器械,定期组织各学校开展师生安全防护应急演练,强化了与家长、社区的联系沟通,不断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努力净化育人环境。坚持向教育活动要质量,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开发,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活 7

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缓解师生的心理压力,有效保证了学校正常秩序,保障了师生的生命安全。

三、当前**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移民团场教育发展滞后。我市现有四个整建制移民乡,四个农垦团场,建有各级各类学校17所,因移民乡建乡时间晚,受企业办学体制限制团场学校多年来投入严重不足,导致移民农垦团场教育基础设施薄弱,学前教育、成人教育发展滞后,影响了人口整体素质和教育发展水平的提升。二是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任务较重。按照省市全面普及三年学前教育的要求,我市于今年全面启动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仅2011年用于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就达到1000余万元,但受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等因素影响,目前农村三年学前教育普及率只有82%,与酒泉市政府下达的95%的目标还有差距,今后仍需我们做大量细致有效的工作。三是布局调整任务尚未全面完成。近年来,尽管我们在教育布局调整和项目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因全市教育基建项目负债较多,受资金等因素制约,新一轮教育布局调整和校舍安全工程后续建设任务依然繁重,困扰着既定目标任务的如期完成。四是教育综合改革的配套体制和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广大教师投身教育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还需进一步调动和发挥,学校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等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形势不容 8

乐观,今后仍然需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大量细致有效的工作。

三、下一步工作的思路和打算

一是优先发展移民团场教育。积极落实移民团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优先保障经费投入,优先师资力量配备,加大社会救助力度,缩小城乡办学差距,全面提升“四率”质量。二是加快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按照省市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小安工程建设的要求,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快校安工程建设力度和推进步伐,切实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校舍安全等级标准,为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保证。三是继续加大高效教育改革力度,进一步优化工作方案,建立教育综合改革的配套措施,严格教学管理和课堂管理办法,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努力实现教育高效。四是建立分层管理体系,严格落实分工负责制,突出过程性评价和综合评价,进一步干部作风,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的质量,切实落实“一线工作法”,进一步调动机关干部和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做到各项工作有安排、有落实、有效率、有质量。五是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创新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学校班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提高办学质量,推动全市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第6篇:区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汇报

一、“十五”期间**区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我区现有20所学校,其中城区学校3所,城乡结合部学校5所,地处农村学校12所,共设有245个教学班(其中小学231个,中学14个),在校学生12976人,全区现有教职工763人。目前20所区属小学占地227354平方米(341亩),生均占有17.4平方米,共有校舍面积65420平方米,

生均占有5平方米。辖区内另有市属中学9所,其它部门办学校2所,全区共有各类学校31所。2003年以来,区委、区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全区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努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发展。

(一)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公条件

近年来,区政府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积极争取和多方筹措教育经费,千方百计保证教育投入,预算内教育拨款逐年增长,200

3、200

4、2005年教育经费拨款数分别为2698万元、3100万元、3736万元,从2003与2005年的情况比较看,预算内教育拨款占财政支出比例、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生均公用经费均在逐年增长,为全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财力支持。

[找材料到大-秘-书-网--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对友谊、宁

三、吧浪等12所学校的教学楼进行了改扩建。消除危房面积7795平方米;对三其、马坊、宁一等9所学校的厕所进行了改建,其中新建水厕6座;对三其、朝阳、山川等学校的生活用房、宁四和双苏等校的校园以及友谊、吧浪等校的操场进行了改造;实施小桥大街小学等4所学校煤改气工程,投资66.7万的祁连路小学塑胶跑道现已开工。几年来,共改扩建面积32018平方米,完成基础建设投入3144.8万元,其中中央资金220万元、省资金160万元、市资金321万元、区财政1440万元、社会捐赠款240万元、学校自筹54万元、教师个人集资316万元,区财政投入资金额占总投入资金额的52.34;二是推进信息化建设,投资50余万元,建成**区教育信息中心,区属20所学校都建成了集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和光盘播放系统为一体的远程教育网络,17所学校已安装ADSL宽带,并投入使用,10所学校完成校园网建设,建成了4所学校电子音乐教室。山川、友谊等学校完成了语音室的改造,全区教育信息化呈现出城乡联动、稳步发展、促进教育的良好势态;三是从2004年将预算外收入全额返还教育,弥补学校办公经费不足,为学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四是提高教师公用经费,从2003年开始,将教师公用经费按教职工人数每人1000元核拨,落实了教师的交通费;五是争取校外活动中心资金120万元;六是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积极偿还教育贷款,2003年以来共还教育欠款和教师集资款300余万元。

(二)“两基”工作得到进一步巩固提高

区政府高度重视“两基”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等法规,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尤其是在“控辍保学”工作中,坚持“防治结合、预防为主、依法控辍、综合治理、实事求是、重在实效”的指导思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展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实现教育目标责任制,区政府与镇、街道办事处、教育局,教育局与各学校分别签订了双向教育事业发展目标《责任书》,制定出台了《**区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在“两基”工作中的职责和要求》、《**区镇(办)“两基”工作细则》、《**区政府关于控制学生辍学的暂行办法》、《**区关于提高和巩固“两基”工作质量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在教育目标责任的实施中,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督导部门经常深入镇办、学校进行评估和培训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而保证了目标责任在镇办、学校的实施和落实。

为巩固和提高“两基”达标成果,加强了“两基”档案建设,由区政府牵头,认真组织安排、开展了“两基”(常住、流动)人口文化分户册的建立工作。自2005年7月全区组织300多名教师在各镇办的配合下,深入社区、农村进行入户调查,填写“两基”人口文化分户册。分户册的建立,摸清了底数、为今后“两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坚持依法治教,教育系统结合行业特点,每年利用假期举办校长、党员集中学习活动,通过报告会,专题讲座进行教育行业法律法规的学习,重点学习宪法及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举办了专业法的学习,注重培养教育工作者的权利义务对等的现代法制观念,不断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管理者的法制理论水平,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积极推进校务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一手抓法制宣传教育,一手抓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使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2004年6月19日区司法局组织的法律知识闭卷考试,教育系统参考率达100,优秀率达80。在抓好校内法制教

育的同时,学校还积极与周边单位进行共建活动,努力改善学校周边环境,把法制教育向社区延伸。尤其是在“控辍保学”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加强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学习,提供了群众对接受教育的法律意识和自觉性,认真做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积极上门动员学生上学,对家长不履行监护人员职责的,由学校出面通知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共同督促其子女入学。二是积极开展贫困生捐助活动,做好贫困生的资助工作,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辍学。通过机关干部自主、基督教会、香港道教及其他社会各界的资助,多方筹集资金资助贫困生。2004年区设立贫困生救助基金,资助贫困生78人,资助金额达12466.49元。自“两免一补”政策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以来,我区贫困生救助范围进一步扩大,力度进一步增强。自2004年秋季至2006年春季,全区23803人次享受免费教科书,8338人次免除杂费、上机费、取暖费,免费金额共计176.49万元。尤其是今年春季开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开始实施,有3761名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6800名学生享受杂费、上机费减免,人数占总学生人数的52,使我区基础教育向实现真正意义的免费义务教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三是学校实行减、免、缓政策,各校积极开展减、免、缓资助活动,几年来,有300多名贫困生得到不同程度的资助。

近几年,在扫盲工作中,继续坚持“一堵、二扫、三提高”的方针,坚持以堵为主,堵扫结合将扫盲教育和科学技术培训相结合,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扫盲,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区农牧局、社发局、教育局等部门协调配合,采取多种形式,开设多项专业进行成人科技培训活动。社发局把扫盲和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科普推广以及实用技术培训结合起来,积极协调组织有关专家、技术骨干深入农村,以最新的农业科技教育引导农民,农牧局结合冬季温棚生产和春耕生产,结合发展养殖业和特色产业,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镇办和教育督导部门继续依托农民技术学校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学文化与学技术相结合,开展扫盲工作;教育局利用假期开展“小手拉大手”等扫盲活动。培训有固定的教学场所,聘请兼职教师,购买了课本、资料、图片及电教设备等,按计划完成培训任务,增强了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提高了成人的整体素质。既巩固了扫盲成果,又推广了科学文化知识,使农民逐步走上了依靠科学致富的道路,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师资整体水平

教师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各校的师资培训始终坚持立足学校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培训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单位自筹一部分、个人负担一部分的办法自筹资金,选派教师参加市教师继续教育中心的在职培训学习,在教师中积极提倡理论培训与教学实践的有效结合,参加市继续教育培训1700多人次;为了及时了解、汲取教育发达地区的先进教育思想,选派了9名校长和257名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小桥大街小学和济南师范附小结为友好学校,并长期接纳小桥大街小学教师到该校培训。实行校长上岗培训制,让正副校长到青海师大进行为期1个月的培训,校长持证上岗率达100。另外,我们还抓好广大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学历补偿教育,部分学校还出台了旨在激励广大教师自觉参加学历教育的奖励制度,自筹资金奖励学习教育的毕业教师。经统计,目前区属各校45岁以下教师中有80左右已经取得大专、本科学习或正在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教育。

针对师德师风问题,切实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入手,在全区教师中开展了以“爱岗爱生、敬业创优”和“牢记誓词、明确宗旨”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各校普遍开展了“三风”教育活动(校风、教风、学风),坚持双周的政治学习制度、对违反师德规范的教师在年终考核时实行一票否决制,努力使广大教师真正明确“爱岗敬业”的内涵,树立服务意识,增强奉献精神,师德教育落到实处,近几年,我区未发生一起重大师德师风违纪事件,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取得了实效。

教师管理制度进一步深化。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准入制度,面向社会及全区教育系统认定教师资格769人。积极推行“翻进必考”的用人制度,通过竞争择优方式招聘教师,全面推行教师全员聘任制,实行竞争上岗,完善工作考评制度,教育活动得到了充分展现,师资队伍进一步优化。

(四)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积极开展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评价制度,评价方法的改革,大力改革教学模式,建立了校本教研制度、开发了校本课程,形成了课程改革“培训、实验、管理、研究”为一体的良性运行机制。全区根据地域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划分了三个教研网络片,成立“学科中心活动组”,通过定期组织合作学校的教师互换教学环境,共同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定期邀请合作学校参加本校的各种活动,校际之间比教育看教学、比管理看制度、比学习看效果、比成果看风格,形成了浓郁的教研风气,有效地推动了课改实验。

近年来,我区立足于课题的研究,制定了《**区教科研工作指南》,针对新课程改革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特点,为确保我区课改的几项实验任务能高质量地完成,为保证实验工作取得有效的研究成果,我们以课题带动的方式推进实验工作。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规划,我们确立了六项实验研究课题的内容,即《关于新课程理念与实践的研究》、《教学方式与学习变革的实践研究》、《三级课程管理、运行和开发的研究》、《学校评价制度改革的研究》、《开发课程资源的研究》、《三维度目标体系整合的研究》,每个课题由教科研员为负责人,由教研员、学科带头人及部分学科骨干教师采用分工负责的方法进行研究。部分课题研究目前已有一定的进展。我区以课程改革为重点,承担了多项市级课改研究课题,同时要求各校根据自身实际选择课题,实验教师再根据学校课题确定个人研究课题,形成了“人人要参与、校校有课题、全区成体系”的科研格局。三年来,全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确立了“高效利用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实现我区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目标”的教育发展思路。投入资金932万元用于信息技术建设,购置计算机1018台,建设计算机教师24间,信息技术开课率100,生机比例13:1,多媒体网络教室11间,电子备课室8间,多功能报告厅9间,集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和光盘播放系统为一体的远程教育网络覆盖所有区属学校,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入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硬件条件。2005年我区投资3万元安装了OA办公系统,投资40万元筹建了国家教育信息管理标准化示范区,为20所学校安装了管理软件;投入11万元,建成了**区教育信息中心。我区的远程合作学习研究有二十九个课题被列为省级研究课题,其中五项被确定为省级重点课题,这项课题在我区大面积地开展,不仅得到了省现代远程教育领导小组的称赞,更是对我区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尝试的极大推动。目前,教育网不仅成为我区教育信息的门户,更重要的是成为我区教育的功能性平台。通过教育网的开发、运作,抢占教育理论宣传的制高点,为推动我区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进而带动教育的现代化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五)加强学校科学管理

一是学校实行“目标管理”,要求各校不断规范学校管理的流程,健全考核制度,各校对教师个人的工作及各科室的工作均实行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完善了考核细则;二是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各校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坚持人本管理和制度管理的有机结合,能认真分析研究制约学校发展的难点问题,加强学校管理的针对性;三是加强行风建设。针对社会近年来所关注的教育乱收费问题,区教育局严格要求各校实行了收费公示制度,接受上级纪检、审计、物价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增强了教育收费的透明度;四是加强民主管理。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完善学校教工代表大会制度,学校重大制度均提交学校教工代表大会讨论。

(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探索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机制、途径和方法。区教育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未成年人德、智、体全面发展,加大教育体制改革的力度,既要考核学习成绩,又要考核思想品德养成教育,从根本上扭转学校教育中的重智轻德。同时,建立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领导;以学校为主阵地,抓好德育工作,健全和完善德育教育工作机制,确定校长为德育工作第一责任人。组织学生开展“做诚信小公民”读书实践活动。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手拉手”等活动;以家长学校为依托,抓好家教工作,各校组建了家长学校,建立健全家长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通过设立“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切实办好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开展家庭教育巡回讲座和培训,运用培训、宣传、评优等各种有效手段帮助广大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使家长积极参与到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坚持以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中心,结合每年的“公民道德宣传活动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证言行一致,逐步建立一个诚信、公平、勤劳、健康向上的社会道德氛围,让广大青少年在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中健康成长;建立有时代感的德育课堂和德育实践活动,结合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重大历史人物纪念日、杰出人物、英雄模范事迹等,开展形式新颖、内容鲜活,寓教于乐的活动,加快德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充分利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抓实学生校外活动。通过参观博物馆、科技馆、西路军纪念馆、军营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有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陶冶青少年思想情操。与驻军部队共建**区少年军校,已举办了八期,有2000多学员在军营进行了军训和国防教育。积极筹建**区少儿活动中心,为青少年学生提供校外活动场所。

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优化他们的成长环境是各级党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各部门坚持立足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各站所长,各负其责,形成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合力。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青团区委、教育局联合开展教育活动,区妇联、总工会承担了未成年人维权,加强了家庭教育等方面的重任,司法、法院、公安等有关部门配合学校开展“模拟法庭”、法制副校长、辅导员进学校或动,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进行网吧专项治理,通过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强化了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净化了他们的成长环境。

二、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发展不平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

近年来,我区虽然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但总体上看,教育发展还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一是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在教育教学质量、教学管理和教师整体素质还有一定的差距。二是随着城市容量不断增加,房地产开发,居民小区建设带来的人口增加,城市学校生源压力增大,祁连路小学、小桥大街小学、朝阳小学、光明小学、建北小学和山川学校六所城区学校的生源压力大,最大班额达到73人,教育供求矛盾集中表现在这些地区和学校。

(二)教育投入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区政府千方百计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加大投入,对教育的各项投入逐年有新增加,但增幅不大,学校的教学仪器、器材、“九室”及电教设备不足,吴仲、建宁、建青等学校还未改造。

(三)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不强

缺乏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常规管理还在使用简单、粗放的管理模式,学校管理流程尚未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由于村办学校撤并时的部分民办教师按政策转为公办教师,加之市上给我区安置的原西钢十名教师均为不合格学历教师和教育人事出口不畅等,造成我区师资力量不强,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制约了我区教育的发展。

三、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一)建立教育投入新体制,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一是依法保证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健全财政对教育稳定的投入机制。逐步提高财政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增强农村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保障教育经费和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二是进一步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并完善教育多元化投入的有效机制,做好天峻路光明学校的接收、教室配备和招生工作;力争完成原光明小学的改扩建、建青小学的改造、宁大路第二小学综合楼建设等项目;建成**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力争完成1-2所省级标准化学校、3-5所市级标准化学校建设;三是加大对学校图书、实验仪器以及艺术、体育设施的投入,充实办学硬件,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四是进一步改革并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拨付制度。积极探索有利于优先发展教育的财政政策,不断完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加强对教育经费使用、管理的审计与监督。

(二)建设一支适应我区教育现代化需要的师资队伍

一是努力建设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推进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前提的学历升级,通过完善激励机制等方式不断提高骨干教师比重;深入开展以“敬业、爱生、奉献”为核心内容的“师德师风示范校”创建活动,努力建设一个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群体;鼓励和支持教师自主发展,为培养科研型、专家型、创新型教师队伍开启“绿色通道”,采取制定培养计划、完善奖励制度、推广名师经验、授予荣誉称号等方法,促进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是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队伍入口关,形成高质量教育人才预备队伍,拓宽吸引优秀人才从教途径,促进教师队伍的优化和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教师管理走上规范化轨道。

三是深化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确立学校的法人地位,建立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办学模式和具有时代特点的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的教育管理运行机制。以实行聘用(聘任)制和岗位管理为重点,以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优化中小学教职工结构,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为核心,加快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符合中小学特点的人事管理运行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

四是加大教师和校长培训力度。开展教师全员岗位职务培训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训,强化骨干教师教科研能力培养。健全师资培训的考核评估、奖励制度。继续实行校长持证上岗制度。

五是实施“建名校、创特色、推名师”工程。培养和评选5名名校长、20名名教师、50名学科带头人、100名教学骨干。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占总数的85。选送10-15名优秀校长、30-40名骨干教师到国内知名院校和先进地区学习深造。

六是建立薄弱边远学校师资优化机制。建立城区学校与边远薄弱学校“一帮一”制、教师到远郊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服务制度,强化农村薄弱学校师资的稳定管理机制,加大城乡教师轮校代教、交流任教的力度,逐步实现教师合理流动的制度化,促使薄弱学校师资不断优化,提高教师资源的使用效益。

(三)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构建现代化教育平台

加快教育现代化特别是信息化建设步伐,完善校园网络,加强教师培训和考核,积极开展教学实践,大力实施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工程,促进学校的特色建设和高速发展。

一是重视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建设学习型应用性校园,采取自上而下的培训,更新学校各级领导和全体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采取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形式,从整体上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现代化教育研究应用水平。2010年前45岁以下的各学科教师普遍接受信息技术的中级培训和考核,信息技术专职教师高级培训率达到100,建设一支能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促进教学改革的教师队伍。

二是继续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建设一个设施良好的应用环境。加强班级现代化设施设备建设,实施“班班通”工程,让每一个教室都成为多功能电化教室;加强校园网站建设,加强学校各科资源建设,通过购置、网络下载与自制相结合的方法不断丰富资料库,积极开发多媒体课件,加快建立教育教学资源库,不断完善教学、科研管理的信息服务功能。

三是实施信息技术应用普及工程,建成**区区域网和《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实现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为全面实施网络行政管理、网络教学、四方(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互动、教学资源共享、教育信息服务做好基础工作;实施强校对弱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远程指导,实现面向全区的优秀课程网上直播和视频点播,使优质教育资源在全区范围内共享,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大力开展应用性研究,培育一批示范学校、学科,探讨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评价体系。

(四)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教育体制创新

一是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精简高效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转变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的管理手段、职能;落实“以县(区)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加快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进程;健全和完善“校长负责制、全员聘用制、结构工资制”为核心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学校经费总额包干管理,实行校长任期制。进一步增强竞争激励机制,建立充满活力与生机的教育管理运行体系。

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健全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和评估体系,推进以义务教育课程改革为主线的教学改革实验,积极探索研究性学习,开设研究性课程。

三是加强教育科研工作。加强教研室建设,做好教育科研的规划、指导,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结合本职工作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坚持理论研究与科学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树立成果意识,认真做好省、市、区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创造一批高质量、高水平教育科研成果。

四是加强教育法制建设。落实各项教育法规,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充分发挥教育督导机构“督政”、“督学”作用,促进教育法规的落实。

(五)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

一是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全面落实《**区控制中小学生辍学暂行办法》,学校要积极与镇办配合,摸清本辖区学龄人口底数,及时敦促适龄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对已确认为辍学的学生,学校应及时通知教育行政部门和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并与镇、办做好辍学生的劝学工作,规劝辍学生及时返校学习。

二是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要确保《**区贫困学生资助管理办法》的落实,认真执行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对家庭经济确有困难的学生实行减、免、缓各种费用,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贫困学生克服困难,完成义务教育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关心教育事业,面向全社会筹措资金,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三是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扫盲工作条例》,按照《**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在“两基”工作中的职责和要求》,学校要为成人教育提供师资、教学场所、教材保障,在各镇、办及农牧、社会发展等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利用冬季农闲时间大力开展成人文化技术教育,逐步由单纯扫盲转向文化技术培训,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

第7篇:思想汇报——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敬爱的党组织:

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7月13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全党全国要积极行动起来,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胡锦涛就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出5项要求。

一是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积极推动建设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二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

三是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全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

四是必须促进教育公平,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众,着力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

五是必须重视教育质量,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坚持规模和质量的统一,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和出名师、育英才。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明智的政党,它深刻领悟到我们国家的需要,唯有科教方可兴国。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加速变化的崭新世界,作为一个积极要求入党的青年,如何才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担负起自己在学校工作中的责任,并且顺利适应目前的发展形势,我想不断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社会越是发展,知识的作用就越是显著,离开了对知识的拥有,一个人就不可能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作出贡献。

学习的目的在于实践。勤学、思考是为了更好的指导我的行动。我想作为一个要求入党的现代青年不应成为空谈者,行动中却很少动真格,而应成为一个党的指导下的实践者。目前教育处于改革的关键时刻,发展大方向已定,目标也非常明确,最重要的是落实,更新教育观念,使各项措施得到贯彻。

大学,是一个培养各式人才的殿堂。我们在最青春的年华步入大学,学习各种知识智慧,同时积累各种经验,怀揣着成为理想中的优秀人才的美好愿望,不断追求进步。

大学中,学生干部就是学生的榜样,应该做到模范带头作用,故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严格规范自己,以身作则。

就我个人而言,我告诫自己必须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严格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时刻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就是这样的一种自我暗示,让我自觉地去规范自我行为,规范和约束潜意识里的惰性。古人云“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只有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自己,才能全方位地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型复合人才。自我教育要求干部要在学生工作中不断学习和总结,充实自己,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在服务同学中提升自身价值和社会能力。然而在服务同学的同时也要服务自己,合理调配自己的时间,做到学习与工作两不误。

学生工作才刚开始,我将在接下来的工作学习中不断努力,继续以党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请党组织继续考验我。

此致

敬礼

第8篇:临安市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汇报

官渡镇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汇报

官渡镇委书记

陈凯华

2011年5月29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教育是百年大计,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基石。镇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理念,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坚持依法治教,全镇的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走上了均衡化、优质化、公平化发展之路。现将我镇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镇教育事业概况

全镇现有幼儿园6所、小学10所、初中2所、职高1所、成人学校1所。在园幼儿1306人,小学生3055人,初中生2058人,职高学生64人,共有专任教师497人。全镇有大学(含电大)1 所,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二、所做的主要工作

近年来,我镇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努力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形成了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2010年,全市学前三年入园率为96.57%,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小学升初中比例为100%,巩固率为99.98%,初中毕业生升各类高中比例为97.3%。

1、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2009年我镇确立了“以镇为主、分级管理”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各乡、街道设立教育经费专户,做到教育经费专款专用。2008年,根据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要求,成立了由常务副镇长任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中心校长、财政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订了我镇的实施方案,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以镇为主、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将全镇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省政府补助,市、乡(镇)两级政府筹措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机制。调整完善了市与乡(镇)、街道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从2008年1月起镇政府全额统筹省财政教育转移支付,初中校舍建设全额纳入区财政预算;新建、扩建小学,区财政按Ⅰ、Ⅱ、Ⅲ类乡、街道分别补助校舍招标价的30%、40%、50%;中小学校舍维修,区财政按30%予以补助;中小学设备添置,区财政按50%予以补助。同时,健全教育收费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规范教育收费问题。实行教育收费公示制、问责制,教育、监察、物价等部门经常性开展联合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了学校收费行为。

2、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一是坚持教育经费优先投入。在市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按照“三个增长、两个提高”要求,采取“财政预算内安排一块、财政超收部分追加一块、教育附加统筹一块、土地出让金切出一块、存量资产盘活一块、银行融资一块”的办法,努力加大教育经费投入。2009年全市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为2667.2万元,比上年增长21.06%,预算内生均教育事业费小学为384.99,初中为380.71,比上年分别增长24.36%和16.65%,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小学为450.88 元、初中为 551.66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4.54%和10.66%。从2008年起,在土地出让金中安排了1亿元用于教育重点项目建设。

3、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一是加快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我镇从1997年开始进行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2003年又启动了撤并初中工作,至2007年已撤并中小学4所。新建学校全部按照省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化学校比例达到85%以上,学校建设总投资预计达到1亿元以上。2007至2009年,全镇共实施了2个食宿改造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157万元,有效改善了农村中小学的食堂和住宿条件。结合中小学布局调整和食宿改造工程,有序推进标准化学校创建。“十五”以来全市每年投入教育技术装备100多万元,生机比达到8.8∶1,多媒体设备班级配置率达到8%,校校建有校园网,与市教育信息中心连通,实现优质资源共享。2008年还实施了书香校园工程,当年受助图书22.7万元,2009年的17余万元受助图书也将于9月发放到各学校。

4、规范发展学前教育。一是理顺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政府负责、分级管理、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推行乡镇中心幼儿园举办分园、教学点的办学形式,中心幼儿园负责辖区内幼儿园业务的管理模式。二是努力提升办园水平。加快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和农村规范幼儿园建设,对乡镇幼儿园建设按照小学建设标准进行补助,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空置校舍优先用于改建幼儿园,并鼓励各类幼儿园上等级、创示范。

5、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一是认真贯彻实施市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助学奖学行动计划共资助家庭贫困学生533人,资助金额40.7万,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57人,奖励金额2.1万。师资队伍建设行动计划共培训26人,超额完成市下达的13人培训指标,并全部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二是加强专业现代化建设。办强办大骨干专业,现有省、市级示范专业各1个,基地1个。三是推进校企合作、工学合作。建立了由相关部门、行业、企业、职业学校参加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职业学校建立了由行业、企业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学校和企业合作互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连续举办职业教育技能节和职高毕业生就业推介会。四是积极开展成人教育。实施“百万农民培训工程”,三年来累计培训9013人次。90余名村干部及村级后备干部参加了“双证制”学历教育。

6、高度重视弱势群体教育。一是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妥善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工作,2005年至2009年累计解决495人次。二是高度关注留守儿童。建立了留守儿童信息库,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约有100余名留守儿童,在中心小学成立首个留守儿童俱乐部,已有20位代理家长与本地留守儿童结成对子,帮助、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三是完善教育资助机制。从2005年开始对低保家庭、特困职工家庭、少数民族等家庭的子女就学实行教育资助,2006年下半年又实施了教育资助扩面工程和营养餐工程, 2007年又扩大低收入家庭学生资助范围。2005年至2009年累计教育资助2335人次,资助金额104.52万元,营养餐资助369人次,资助金额14.44万元。同时,2007年社会团体、企业、个人等其他形式教育资助也达到了20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面达到了10%以上。四是重视 “三类”残疾儿童的教育。盲童进入省盲童学校就读,聋哑少年儿童、智障、肢残少年儿童采用随班就读、集中办班和送教上门等形式保障其受教育的权利。

7、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师德师风教育。积极开展以“尊师重教,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主题的师德师风教育,大力弘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尚师德。二是积极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制订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由10多位富有教学经验,在全镇中小学有较高知名度的教师组成素质提升工程讲师团,在培训过程中做到校本培训和验收检查相结合、一级培训和送教下乡相结合、严格要求和人文关怀相结合、城镇教师和农村教师相结合、本地培训和外地培训相结合,到2009年底全面完成了培训任务,参训教师四科合格率达到100%。三是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2008年选拔并公布了全市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培养人选53名,进行了6期公共课程培训。2009年选拔了7位农村中小学教师和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作为我镇名师名校长培养人选。2009年又开展了教师素质大检测,根据理论测试、实践能力评估,确定名师名校长培养名单,有针对性地分批次进行培训,逐步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努力造就一批高素质的名师名校长。

8、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是抓好德育工作。整合学校德育工作资源,丰富德育载体,改进德育方法,改革学生思想品德考核方法,切实加强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以创建文明学校、绿色学校为抓手,以读书活动为载体,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生命教育、反邪教教育和安全教育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完善学校、社区、家庭“三结合”的社会育人网络,创建了6所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站,7 所学校心理健康辅导站,5所学校心理健康辅导站被评为坡头区心理健康辅导优秀站。二是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积极引导学校办出特色。三是认真实施好新课改工作。扎实做好新课程改革试点工作,以课堂教学和校本课程开发为重点,以转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努力探索,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改革中考招生制度,录取时以综合评语和学生成长记录册作为必备条件,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前置条件,改变以考试分数为唯一录取标准的方法。四是加强学校体卫工作。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切实抓好“两课、两操”及课外活动,保证青少年学生每天锻炼不少于一小时。以食品安全为重点,规范学校食堂、小店的管理,切实加强农村学校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

9、均衡发展城乡教育。一是大力开展校际结对互助活动。积极吸引外地品牌资源,主动与杭州、上海等地优质学校合作办学,有效嫁接优质教育品牌资源,全镇已有4所学校与外地品牌学校结对。二是用足、用活、用好本镇名校资源。充分发挥示范学校的引领、辐射作用,提高整体办学水平,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2009年全镇城乡学校结对互助共同发展实现全覆盖。三是加快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在项目安排和资金安排上向农村中小学倾斜,加快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四是强化教育督导。镇政府教育督导室对中小学校开展三年一次的办学水平督导评估,引导学校依法治校,规范管理,健康发展。全镇中小学不设重点学校,不编重点班,中小学生就近入学,实行素质报告单制度。

10、加强中小学生安全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镇政府成立了中小学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中小学生安全工作。政法委、教育局、交通局、公安局等职能部门加强配合,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完善工作机制。2006年制订了《官渡镇中小学生乘车安全管理工作实施细则》,实行中小学生乘车“五定”(定人、定车、定位、定点、定时),对部分学生接送工作出色的车队进行以奖代补。2008年8月又推出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隐患有奖举报制度,至今已接到16个举报,全部进行了妥善处理。三是加大经费投入。2007年就安排了100万专项资金实施了农村中小学改水、改厕、改食堂“三改工程”,对所有农村中小学食堂、厕所进行补贴性改建或新建,安装了二氧化氯发生器。2007年又拨出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解决农村中小学生的安全饮用水及中小学生接送车辆奖励补助。四是强化宣传教育。各中小学校开设安全课,加强安全知识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防范能力。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中小学生安全工作,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中小学生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我镇在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实行新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制后,杂费、书本费、作业本费已经取消,2009年住宿费也将取消,所需经费由市财政承担,压力较大。二是学校的许多服务性项目不能收费后,学校经费来源逐渐减少,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学校出现了生均公用经费难以维持学校正常运转的情况。三是随着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的加大,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了整合,但仍不能满足广大群众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学生乘车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四是城乡区域间、乡(镇)、街道之间、学校之间的教育发展不平衡,还存在择校热、上好学难等情况。五是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部分学校代课教师比例偏高。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认真实施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按照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的要求,强化政府对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责任,确保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逐年提高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扩大教育资助覆盖面,保障困难群体子女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2、推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加快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规范社会力量办园,力争在2012年前创成湛江市学前教育达标学校。继续高标准普及义务教育。着力打造职高教育的品牌,努力提高全镇优质职高教育覆盖面。做强做大职业教育骨干专业,培养一批适合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适用型人才。

3、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按照新一轮布局调整规划确定的建设计划,优先安排学校建设资金,优先解决所需土地指标,优先安排学校建设重点项目,确保按时完成全镇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推进省标准化学校建设,做到新建一所,达标一所。加快改造农村薄弱学校,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努力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4、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教师流动机制,鼓励优秀人才从事教育事业,实现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实施“教育引智工程”,大力引进优秀师资。加强名师名校长培养,建立名师结对、名师支教、送教下乡制度,实现名师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5、继续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此次人大常委会专题听取教育工作情况汇报,是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更是对政府工作的关心支持。镇政府将根据此次市人大常委会提出的意见建议,认真研究,积极整改,按照十七大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坚持依法治教,科学管理,促进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保证和人才支撑。

第9篇:街道2004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汇报提纲

岚山头街道有17个行政村(居),村居人口约3.5万人,辖区人口约5万人。学校设置有一处成人教育中心学校、两处初级中学、六处完全小学和一处中心幼儿园,村办(含个体)幼儿园所二十二处。全街道现有在编教职工477人,在校中小学生5947名。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经全街道广大教干教师的共同努力,岚山头街道的教育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现将我们街道教育事业发展综合情况作简要介绍。

一、党政领导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岚山头街道党委、办事处坚持按“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把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和关键的基础设施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纳入街道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建立了教育工作专题研究制度,定期研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如中小学办学条件的进一步改善、设学布局调整、中小学危房改造、教师安居工程建设及教职工政治、业务培训和岗位目标责任考核,以及成人教育、学前教育的规范管理和教育经费的筹措等。党委、办事处全年专题研究教育工作的会议就达二十多次。今年教师节庆祝大会上,街道党委、办事处又拨专款10万余元对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及教育教学工作突出的学校进行奖励,营造了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党委、办事处建立并坚持了教育理论学习制度、研究教育工作的会议制度、领导干部联系学校的制度,为教育办实事制度和评议教育政绩制度。把建好每一所学校,为群众子女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满足群众的教育需求为出发点,把教育工作列入街道办事处、村(居)党政任期工作目标,将教育工作列为街道、村(居)干部政绩考核和各级党组织评先树优的考核内容,以此来衡量党政干部,特别是村(居)、学校主要负责人的政绩。我们街道各级领导干部经常深入学校调查研究,及时帮助学校解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师工作生活中的困难,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对街道教育发展的近期与远景规划,各级党政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积极付诸实施。随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中小学办学条件有了显著改善,但随人口出生率自然下降,个别学校生源不足、班额过小,造成师资、教学设施等教育资源的浪费。针对本街道人口居住相对集中,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实际,党委、办事处在原合班并校的基础上,结合旧城改造的趋势,确定了“优化设学布点,重组教育资源,推进教育产业化进程,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认真吸取社会各界及广大人民群众意见,多方论证,制定出优化设学布点的总体规划,并积极落实。今年又将圣岚路小学撤并到岚山小学和海州路小学,进一步优化了资源配置。在甜园小区以西兴建了高标准保教大楼,办园标准将达省内一流、市内第一,提升了学前教育水平。同时加强一中、二中、中心小学、海州路小学、童海路小学等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为今年及以后的合班并校工作做好准备。

二、加大投入,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我们街道办事处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到及早规划,量力分步实施。通过启动多元化的教育投入机制,全方位加大了教育投入,加快了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先后在六处学校建设了现代化多媒体电教室、电子备课室,建立了卫星地面接受系统,接通了校园宽带网,设立了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室。中小学现有高标准配置的计算机达230余台,大屏幕多媒体投影设备21台套。尤其是两处初中,电化教学示范学校的创建也取得了突出成效,提升了电化教学水平。一中、五联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全面通过省、市检查验收,中小学和幼儿园花园式建设也有新的进展。

三、进一步强化了规范管理本,相继开展了“革除障碍、跨越发展”主题教育活动和“深化两个心系”主题教育活动。尤其是今年以来,在全街道教育系统深入开展了“以师德承诺为主要内容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活动,编辑印发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学习材料汇编》一书,全员人手一册,带领广大教干教师深入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更新观念,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教师向社会公开承诺“教师行为十不准”。本学期初,又安排了中小学及教师开展师德宣誓活动。中小学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请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为学校把脉会诊,对照查摆出的问题,落实领导责任,逐一解决。通过《教育干部岗位职责考核实施方案》、《教职工岗位职责考核指导意见》和《教职工奖惩暂行规定》等规章制度的落实,较好地保护了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同时,重视教育热点问题的有效解决。同各学校主要负责人签定了“学校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和“教育收费管理目标责任书”,出台了《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乱收费、安全事故等现象,列为教师评先树优的一票否决要素,将义务教育的各项指标作为学校评选先进集体的主要条件,增强了学校依法治校和教师依法施教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政和教育主管部门关于校园安全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切实将学校安全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坚持安全工作定期报告制度和校舍、设施定期查勘制度,校园实行封闭式管理,坚持24小时值班和教育干部带班。各学校、幼儿园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对师生不断加强安全教育,提高了师生安全防险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同时加强了校内设施及教育教学活动的安全监督检查工作,确保了师生人身安全,校园安宁。全街道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落实政务、财务公开制度,及时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教代会参政议政作用,民主管理和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实践,赢得了广大教职工的普遍好评。各学校重视校园文化艺术氛围的形成,从校园的美化、绿化到宣传橱窗的建设,无不体现出浓厚的文化意蕴和育人作用。为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维护义务教育法规的严肃性,我们建立了义务教育工作的有效运行机制,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及残疾儿童入学率、毕业率均达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100%,按时毕业率达99%以上。由于“春蕾”扶助女学童活动和特困生帮扶工作的深入开展,初中控辍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辍学率严格控制在1%以内。教育系统积极探索适应素质教育新形势需要的管理方法,不断深化以择优聘任、竞争上岗为主要内容的学校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继续开展规范化学校的创建活动,按照各级规范的标准找不足、抓整改、促发展,各类创建工作都取得了突出成绩。

四、办学体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我们一贯致力于办学体制和办学机制的创新,努力打造岚山头街道教育的亮点工程。近年来,充分利用政策,并整合现有教育资源,与北京大学附中联合办学在街道一中创建了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示范学校,并与港务局合作创办了英才中学,这是全区唯一一处挂靠优质国办中学的民营学校,英才中学的举办,引入了新的教育理念,借助社会力量,加快了教育信息技术现代化建设步伐,与京城名校共建达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升了办学形象。多媒体实验班教学的成功实践,较好的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成人教育中心学校挂靠大中专院校联合办学,先后与省农广校、山东农业大学、省委党校、省教育学院联合办学,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学历教育;与济南职工科技大学联合办学挂牌成立济南职工科技大学岚山预科学校。今年成教中心学校组织了21名学生参加高考,有20名学生通过了录取分数线,升学率达95%,创历史最好水平,高考成绩在全市乡镇成人教育学校中名列第一。我们针对岚山头街道人口居住相对集中,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实际,投资近2000万元,兴建了中心幼儿园。随着三座高标准保教大楼的崛起,顺利实现了两处街直办幼儿园的合并。中心幼儿园已按省级示范园标准基本完成了内部配套建设,并面向社会择优招聘幼儿教师。办园条件的改善,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以及与全园知名的北京蓝天幼儿园结对协作,将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孩子接受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水平,实现街道学前教育事业的更大发展。

五、加强队伍建设,教干教师整体素质有显著提高街道党委、办事处一贯重视教育干部的培养、使用和管理,重视教师师德修养和业务水平的提高。连续多年对教干、教师实行岗位目标责任考核,在教干教师队伍中产生了激励、竞争机制。对广大教师,我们不但从住房、福利等生活方面给以关怀,而且从政治上、工作上关心帮助他们成长。今年又有9名教师被吸收到党组织,党员总数约占教师队伍总数的33%,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我们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推广与实践,不断促进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强调以新课改理论为指导,以科学的教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规定教师新课改理论及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考核,不达标者,不得评先树优、推荐晋升专业技术职务。一年来在中小学重点落实了大力开展创新教育以及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在抓好全员新课改理论等业务培训的同时,积极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中小学外派教师学习观摩达230余人次,参与科研课题的选择和实践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数的83%。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均达100%,小学教师取得专科及以上学历,初中教师获本科学历的比例,分别占其总数的47%和58%。广大教职工,躬身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不讲名利,不计报酬,兢兢业业,扎实工作,涌现出一大批为人师表、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内,有123名教师分别获得省、市、处及街道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有显著提高,树立起新时期良好的师表形象。

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有新的突破一年来,各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各类教育法规,认真贯彻国家、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执行上级党政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各项决议、决定,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依法从教,积极推进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各学校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根本,以优化课堂教学为先导,以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为保障,以强化教学研究为手段,致力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科类兴趣小组、艺术类兴趣小组和科技制作兴趣小组活动正常,学生参与面广,参与积极性高。形式多样的特长兴趣训练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活跃了校园气氛,拓展了学生求知空间。面向全体,发展个性,突出创新的素质教育得到了全面推进。同时,面向社会,积极展现素质教育成果。中小学相继举办了春季田径运动会、“六.一”少儿文艺汇演、校园艺术节、创新活动竞赛等大型活动。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同教育、学生特长兴趣的培养和提高等先进经验,多次被市、处电视台、报刊等媒体报道。我们不断探索、实践“协同教育”机制,并逐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多元统一”的教育模式。为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育人作用,我们在利用德育资源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的同时,积极创办家长学校,通过各种培训,促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通过协同教育,在校中小学生思想品德评定优良率超过99%,参加各类知识竞赛和技能比赛,年内有270余人次获国家、省、市级表彰奖励,获奖等级和数量较往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有71名学生被评为市、处级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和优秀少先队员。各学校把课堂教学作为实践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不断探索教学新思路、新方法,注重教法改进和学法指导。教学获得了大面积丰收。今年中考,全街道考入日照一中的统招生是87名,考入日照一中岚山分校的统招生是171名。本,岚山头成教中心继续保持省级规范化学校和处级文明单位称号;中心小学被评为市级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和市级雏鹰示范学校;街道一中继续保持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并通过市电化教育示范学校验收;街道二中顺利通过市级文明示范学校验收,并已申报创建市级规范化学校和市级办学优秀等级学校;童海路小学是全处中小学中唯一获“市级五星级安全文明学校”荣誉称号的学校,并与中心幼儿园同获市级办学水平优秀等级学校称号。本中小学、幼儿园分别获得处级以上不同内容的表彰奖励达20余次。通过初步统计,全街道今年有120余名学生考入大学本科或研究生。各类成绩均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再一次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誉,赢得了社会对我们教育工作的更大信任与支持,打造出岚山头街道教育的良好形象。目前,全街道教职工精诚团结,奋力拼搏,校风正,学风浓,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正得到规范、有序地开展,教育改革与发展正体现出勃勃生机与活力,对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正发挥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在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投入不足仍是制约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单纯靠政府投入,远远不能满足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需求,迫切需要通过改革和完善多元投入机制,增加教育投入,加快教育发展。二是随市直、东港区重点中学实验班扩招,生源外流比较突出,受市直学校及部分高中学校招聘教师影响,骨干师资外流仍较严重,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任务艰巨,街道教育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三是学校管理的理念、管理的手段亟待创新。我们今后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牢牢抓住安全工作不放松,通过完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有效的安全工作机制,确保师生人身安全,校园安宁。二是要进一步加大投入,高标准配置教育教学设施,力争创建一处省级电化教育示范学校和两处市级电化教育示范学校。三是进一步强化管理,从教育思想、教学手段等诸方面都力求达到教育现代化建设要求,通过软、硬环境的改善,力争创建一处市级规范化学校。四是科学谋划学校布局,力争在三年内,完成一处初中、两处小学、一处成人教育学校、一处中心幼儿园的学校布局调整,使学校布局更加适应推进岚山城市化进程的需要。

上一篇: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下一篇: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