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篮球公开课教案

2022-06-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育篮球公开课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体育篮球公开课教案

高校公共体育篮球课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篮球这项运动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并形成了极具特色的篮球文化,这种篮球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对篮球喜爱者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但篮球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并不广泛,因此高校篮球课教学开展面临一定的问题,本文旨在对于高校篮球课教学方式的改革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高校体育;公共体育;篮球课教学

引言

篮球运动已然成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重要的教学内容,篮球运动对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有诸多助益,但高校教育不同初高中教育环境,学生更高的自由度让学生的娱乐方式更加丰富,体育教学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不强,篮球课做为体育课程中运动强度较高的一种运动方式,让高校篮球课在学生选课过程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弱,高校篮球课教学急需改革。

一、明确教学目标,定义发展体育意识

在新课改的推行过程中,国家对于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也提出了具体的指导,体育教学也要遵循以学生为主的主体地位,并且要考虑到个体差异,体育教育也一直在探索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方式,其教育宗旨从“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到如今新课改提出的“五大领域目标”(运动参与、技能掌握、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这样的发展是在时代发展下的探索和实践,体育教学目标的改变也从另一方面反射出中国整体教育的理念转变,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势必会遇到许多问题与阻碍,体育教学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中起重要辅助作用的一门课程,它的变革深刻反映出教育发展的方向。因此,在当今体育教学过程中,明确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建立和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让体育贯彻学生终身发展,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1]。

二、改变教学方法,打造专属篮球课程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明确之后,体育教学的方法也要相应的作出转变,体育教学的方法主要可以从策略和技术两方面展开。就高校篮球课而言,在篮球课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对于篮球的了解程度、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学校的篮球教学环境等方面,根据学生不同的接受程度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极大的促进教学目标的推进,提高教学成效。

体育教学方式改革推行的成效一直不高,不仅在于教学过程中主导地位没有有效的转变,还在于教师对于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竞赛激励等生硬套用,无法与旧的教学方式适配,因此依旧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学方式并未取得有效变革,加之体育课程一直以来在传统教育环境的影响下存在感较弱,高校对体育教学的设施配套等配备不完善,体育教学也流于完成教学任务的表面形式,并未深入关注学生的体育能力与意识的发展,没有深入挖掘体育课程在高校开展的深刻意义。

因此,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思想,探索适合大学生教学的方式,本着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目标,制定创新、灵活的教学计划,并带动学生转变学习体育课程的“玩一玩”的心态。如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分组教学,打造属于学生的“私人订制”体育课程,对篮球本身有了解和兴趣的学生主要以对抗竞赛和策略制定为主;体质较弱且不具备理论知识的学生鼓励他们自主学习和思考篮球文化及精神,在基础理论及篮球技术的学习基础上逐步感受篮球文化的魅力[2]。

三、重整教学内容,引导感受篮球精神

在针对性的对于教学方法有所改变之后,对于内容的重整就极为重要,传统的教学内容缺乏创新和改变,基础的教学内容重复进行,让学生产生倦怠心理。在以往的高校体育课程中,内容多以实践为主,如高校篮球课,教师直接教授篮球规则、基本技术、运球投球等,示范之后学生自主开展实践,导致篮球本身的喜好者进行竞赛,对篮球没有兴趣的学生便不再参与进来。

因此,重整教学内容尤为重要,在篮球教学过程中,要把理论部分也重视起来,引导学生学习篮球文化,感受篮球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让本身对于篮球热爱的学生分享交流自己对于篮球的了解和感受,对篮球接触较少的学生引导他们首先自主搜集关于篮球的讯息,可以知名的篮球球星作为切入点展开理论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后,结合新媒体教学方式直观简洁的传授篮球比赛规则、篮球战术、运动损伤等知识,在理论知识了解完毕之后运用到实践中去,根据分组教学的方法,对掌握程度低的学生进行基础技术为主的内容教学,掌握程度较高的让他们以制定战略为主,这样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兴趣[3]。

四、多元化教学环境,点燃学生篮球热情

推进体育教学的改革,不仅在于对目标、方法、内容的改革,打造一个全新的教学环境同样重要,新的教学环境的打造需要由内到外的共同努力。就体育教学的“由外”而言,需要学校及政府投入支持,从硬件设施上增强体育教学质量,从教学理念上通过多种方式逐步改变学生以及社会、家庭的认识和思想,要从根本上重视新课改提出的五大领域目标;就“由内”而言,教师要为学生打造积极的体育氛围,通过新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点燃学生的体育热情,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重新认识体育学习的意义。就篮球课来说,教师可以组织观看NBA篮球赛、篮球动漫等,同时在教学中多组织篮球竞赛,并且可以让没能参与篮球比赛的同学组成啦啦隊为自己支持的队伍助威,在教学过程中形成完整的篮球文化,激发学生的篮球热情。还能观察学生的体育偏好以及篮球天赋,组织成立校园篮球俱乐部,让喜爱篮球的学生在闲暇之余也可以进行篮球运动。

结语

综上,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是新时代发展下新的要求,教师要从自身转变教学理念和方法,才能更好的推动体育教育的改革,逐步影响学生对于体育意识的培养,本文探讨的高校篮球课程的改革同样适用于其他体育课程,牢牢把握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激发学生兴趣,是改革推行的根本。

参考文献:

[1]冯一帆.高校公共体育篮球课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9):134-135.

[2]张丽艳,赵偲艺.高校公共体育篮球课教学改革研究[J].山西青年,2020(11):296.

[3]李杨.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篮球选项课线上教学方法与策略探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1(20):81-82.

作者简介:高兴(1981.01.-)男,汉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

作者:高兴

第2篇:高校体育篮球课分层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以高校体育篮球课为核心,分析分层教学模式,提出高校体育篮球课分层教学模式的运用,发挥分层教学模式的作用,构建完善的高校篮球教学体系,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學质量,并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高校体育;篮球课;分层教学模式;教学效率

[

在高校篮球教学中,将身体素质和篮球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并引入分层教学模式,让高校体育篮球课可以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项目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解决由于学生个体差异造成的教学难度问题,落实因材施教理念,进而提高高校体育篮球教学的综合质量水平。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高校体育篮球课分层教学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分层教学模式的内涵与作用

分层教学模式是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实行针对性分层教学,以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并具有以下优势。

(一)针对性强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进入高校以前因受到升学影响,经常取消体育课,再加上体育设施比较匮乏,导致学生身体素质普遍较差,无论是在思想认识还是在技能体能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在高校体育篮球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对篮球的学习兴趣,创造愉悦而和谐的学习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

体育学科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可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想象空间与自由空间,满足学生追求自我和刺激的心理诉求,将直接兴趣转化为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而分层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够促进体育篮球教学这一作用的充分发挥,打破传统教学的禁锢,突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提高教学成绩

在高校体育篮球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模式以后,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学生的成绩得到明显提升,主要是因为,分层教学激发了“教”和“学”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是一种符合学生个性发展与独立能力培养要求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打下坚实基础。除了学生之外,分层教学的运用对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便于更好地驾驭教学,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满足现代化教学要求,使教师不断进取与提高。

二、高校体育篮球课分层教学模式的组织和实施

(一)学生分层

学生分层是开展分层教学模式的基础准备工作,为了提高高校体育篮球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体系、体育能力、思维水平和心理因素,基于综合调查分析,把学生划分为A组、B组、C组。其中,A组是根据大纲基本要求实行高校体育篮球教学的学生,B组是各方面能力和水平略高于基本要求而开展教学的学生,C组是根据较高要求而开展教学的学生,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测试和综合考评,分组不是完全固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调整。

(二)分层备课

为了实行分层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篮球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备课,全面理解和分析大纲与教材上的内容和基本教学要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针对性教学目标,掌握基本教学要求,明确A组、B组、C组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设计整个分层教学过程,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激发学生的潜能与特长,进而实现学生的共同进步。

(三)分层讲授

分层讲授作为分层教学模式的核心,需要结合学生层次和不同组别,掌握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关注教学导入环节,对知识或是技能的衔接部分加强处理,降低教学过程中的坡度,遵循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让全体学生都可以积极参与到高校体育篮球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高校体育篮球教学的综合水平。

(四)分层指导

在分层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行针对性指导与帮助,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引入作业批改或是课外活动学习的方式进行辅助教学,强化对各组学生的协助与指导,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知识水平得到全面提高,促进学生整体优化,保证学生个性特长的全面发展。

以上述内容为依据,在教学组织方面,教师根据学生体育入学测试结果,把学生分成素质待提高(A组)、素质达标(B组)两部分,针对A组学生而言,教师给学生安排身体素质训练与专项训练共同进行,其中身体素质训练时间要超过50%的占比,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专项训练和技能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B组学生则以专项训练为主,将身体素质训练放在辅助地位,时间占比为20%~30%,训练目的是巩固与提高。介于大一新生在进入高校前全部精力放在高考准备上,缺乏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并不高。对此,一年级的体育篮球课要增加学生的运动量,而二年级的体育篮球课中,学生有了较好的身体素质基础,教师可以增设专项技术训练,促进学生篮球技能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进入体育兴趣与个性素质的升华阶段。

在具体实施中,教师先开展入学测试,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测试,即耐力测试与力量测试,男生测试项目是引体向上、1000米跑,而女生测试项目则是实心球掷远、800米跑,根据这两项测试成绩的平均值,把学生划分到A组和B组。其次,对学生进行重新分班,A组学生进入身体素质提高班,素质训练与篮球技能训练共同开展,将身体素质训练、恢复体能作为主要的训练内容;而B组学生则进入到专项班中,打乱原有的班组,重新开展体育篮球教学组织,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再进行细分,实行班内分层教学,让学生明确当前状况和学习目标,促进不同基础学生都可以获得最大提高,实现分层教学的目标。除此之外,教师要定期进行训练考核,将日常考核与学期考核相结合,汇报到教务处和各个院系。

三、高校体育篮球课开展分层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

(一)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分层教学

在高校体育篮球课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篮球教学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技能水平、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划分,让学生清楚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结合学生的技能水平进行分层,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提高学生分层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将分层理念贯穿到高校体育篮球课教学的整个过程,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而提高高校体育篮球课教学的综合水平。在分层定位后,教师可以借助课堂观察,掌握学生篮球技能与变化幅度,以此为依据调整分层教学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不断完善与优化,进而实现高校体育篮球课教学的最佳效果。

(二)制订教学目标,保证层次结构

在实行分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各个层次的学生制订针对性的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分层递进,使各个层次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都可以达到学习目标,并在下一阶段选择一个更高的学习目标,不断达标与进步,保证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维持在不断改进的状态中,进而提高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针对学习水平高的学生,教师要对学生的篮球技术进行改进,构建篮球运动技能目标,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前提下,规划发展目标,让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进而实现教学目标。针对中等学生而言,通过教学目标,可以让学生掌握篮球知识与各项运动技能,在运动中独立思考,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成“基本教学目标”;针对低水平学生而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为学生创造较多的机会,掌握理论知识与基本运动技能,完成“一般教学目标”。

(三)优化备课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在认知结构发展中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具体表现为篮球基础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掌握,还包括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各方面能力的差异,对班级环境和教学方法的适应情况也有所不同,其接受能力为正态分布。根据学生兴趣进行分层后,各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要求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不能统一。对此,教师要根据学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依托于教学大纲与教材要求,制订教学方案,重视各个教学环节,使授课内容与学生指导具备系统性与层次性。进一步优化备课内容,使其不仅符合学生个性差异要求,还要面对全体学生实行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高校体育篮球课教学的综合水平。

(四)实行分层测试,明確教学效果

传统教学考核方式较为单一,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追求素质教育的今天,高校体育篮球课教学考核必须面对全体学生,具备多样化和立体化的特征。对此,在制订考核标准的过程中,教师设立统一要求的同时,必须具备不同的评价尺度,形成符合不同层次学生激励标准的评价体系。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考核必须结合学科特征,以科学手段,对各个层次的学生引入不同的评价方法,发挥教学考核的作用,进而提高高校体育篮球教学的综合水平。

综上所述,在高校体育篮球教学中引入分层教学模式,依托于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制订分层目标,使各个层次的学生独立学习,各有收获,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沈明霞.对高校实施逻辑学分层教学模式的探讨[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5,27(6):76-81.

[2]周峰.高校体育课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2,2(18):39-40.

[3]刘文俊.两种分层教学模式的利与弊[J].机械职业教育,2011(2):19-20.

[4]刘丽朋.高校体育篮球课分层教学模式探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75-176.

[5]王大中.体育分层教学模式的意义、设计与实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113-114.

[6]王大中.体育分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施[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63-65.

作者:王舜

第3篇:小学体育公开课教案篮球教案设计

一、教学内容:

1、篮球:行进间急停急起运球,急停跳投,教学比赛

2、素质练习:俯卧撑,加速跑,单脚跳

二、教学目标与任务:

1、通过学习篮球行进间急停急起运球,投篮以及教学比赛,进一步提高学生

2、通过素质组合练习,发展学生力量、跳跃、协调性、速度等素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互爱等意志品质。

三、教学过程 :篮球基本技战术水平以及学生裁判工作能力。

(一)、开始部分(3分钟)

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出勤情况。

2、师生问好。

3、教师宣布本次课内容:篮球、素质。

4、安排见习生。

要求:集合队伍快静齐,见习生旁听,协助教师工作。

(二)、准备部分(6分钟)

学生熟悉球性练习

组织教法:

1、教师讲解练习的方法,即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动作或者模仿所见过的某些球星的动

作,每人一球在指定的区域内进行熟悉球性练习。

2、教师下到学生中间一起练习或做一些动作让学生模仿。

要求:学生不能投篮。

(三)、基本部分(32分钟)

1、行进间急停急起运球练习(8分钟)

动作要领:运球速度快变慢,跨步急停缓前冲,急起运球慢变快,重心前移后腿蹬。

教学重点:手、脚、身体重心协调一致。

教学方法:

(1)教师先进行示范并讲解动作要领。

(2)学生分两边看示范听讲课。

(3)学生成四列横队列于篮球场中线。

(4)学生分组练习。

练习方法:学生快速运球朝篮球场端线方向作急停急起动作,根据自身能力调节快慢。

(5)教师认真观察学生动作并及时纠正错误。

(6)请个别学生示范,教师进行讲评。

2、急停跳投练习(8分钟)

动作要领:急停动作与运球急停相同。投篮时双脚用力蹬地跳起,眼睛瞄准篮,抬肘伸臂,翻拨指球出手。

注意事项:前臂与手腕要控制好处手力量。

教学关键:向上举球和起跳动作协调一致。

组织教法:

(1)教师讲解、示范动作,学生认真观察,注意听讲解。

(2)学生分组列于中线(图2)。

(3)学生分组进行急停跳投练习。

要求:球不管有否投进,都只做一次投篮动作。

(4)投完篮的同学运球返回中线接到队伍的后面。

(5)教师全场观察学生练习情况,及时个别纠正错误。

3、教学比赛(10分钟)

组织教法: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小组进行半场教学比赛,由学生担任裁判,裁判可轮流

担任。教学比赛结束后,教师进行讲评。

4、素质练习(6分钟)

组合练习(1)俯卧撑8次;(2)加速跑;(3)“火车前进”

练习方法:由队伍排头同学开始在起点做俯卧撑8次后向前加速跑到对面端线,与此同时,下一位同学便可开始做俯卧撑练习,与此类推,依次进行。待全组同学都跑到端线后用游戏“火车前进”返回起点。先到的队为胜,最迟到达的队集体做俯卧撑5次。

(四)、结束部分(4分钟)

1、放松练习

组织教法:学生成体操队形散开,听教师口令进行放松练习。

2、师小结本次课情况。

3、教师宣布下一节课内容、地点。

4、安排值日生还器材。

5、师生再见。

第4篇:小学体育篮球课教案

教学内容:

1、趣味小篮球(行进间运球)

2、运球接力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行进间运球的动作方法。

2、通过练习能够基本掌握行进间运球的重、难点。

3、在练习的过程中提高运球的熟练性及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

4、培养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习惯。

5、培养良好的组织性、纪律性,提高小组长的管理能力。 教学器材:篮球 教学过程:

一、教学常规 2分钟

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并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教师宣布本课教学内容、目标并提出教学要求。

3、安排见习生。

二、8分钟

1、韵律球操 3分钟 A、教师向学生讲清要求。

B、学生随着音乐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韵律。 组织:四列体操队形

2、熟悉球性练习 5分钟 A、运球报数 B、高抛球击掌 组织:同上

三、12分钟 1. 运球互指。

在一块长、宽各5米左右的篮球场上,里面站三至四人,每人一球。在此场内运球,运球的同时去击拍别人的球。

A、教师向学生讲解游戏的方法、规则并提出游戏的注意事项。 B、教师找学生配合一起示范。

C、学生自由结合在规定的区域内进行游戏。 D、教师巡回指导。 E、找学生示范,并点评。 F、学生相互交换进行游戏。 2. 抢运球。

把整个球队分散在球场内,先指定二至三名队员担任徒手“抢运球者”,其余人每人一球。游戏开始,持球者在场内任意运球,在运球过程中要躲闪“抢运球者”的抢球,“抢运球队者”则利用合理的动作进行抢打球,一旦打掉运球者的球,两人互换。 游戏规则:

(1)“抢运球者”不得用推、拉等犯规动作抢球,违者抢到球不算;

(2) 如果发生被迫运球出界、持球移动或二次运球等违例等情况,则按被打掉球论处。 A、学生明白游戏方法规则。 B、分组进行游戏,教师参与其中。

四、运二球接力 12分钟

在一个篮球场进行。将球队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组,分别以纵队形式排至端线外,排头各持二个球。中线处放几个旗竿,每队对一个旗竿。游戏开始各排头每只手运一球前进,到中线后绕过旗干回端线,把球交给下一个队员。除了用运球方式外,也可用两手推滚前进,然后再推回,但必须使两球同时到达目的地。先完成队为胜。 A、教师向学生讲清游戏的方法、规则。 B、组织学生进行运球接力游戏。 游戏规则:

(1) 运球时,必须两手运两只球,不能一只手运球,一只手推滚球; (2) 如是推滚球时,规定双手都不能离开球,要做到人球一起到达; (3) 违反以上规定者,重做一人次。

五、6分钟

1、放松整理活动

2、学生交流学习体会,教师进行讲评。

3、师生再见 组织:自然围坐在教师身边

基本队列队形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体育教程

一、二年级的教材。

本节课的内容是基本队列队形,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是一项深受低年级小学生喜爱的基本活动教材,小学低年级的队列队形教材,选择了一些简单的、实用性较强的变换方式,通过这些教材练习,促进学生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及内脏器官和上下肢力量、灵敏与协调素质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基本活动能力,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坚韧不拔,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充分发挥学生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基本队列队形动作要领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让学生懂得如何做到动作准确、整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a.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开发想象力,激发表现欲望。 b.培养克服困难,互相合作的心理品质。

四、教学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音乐的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小学生们大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经验,使学生大胆的表现自己、认识世界,我尝试采用如下教学法。

(1)表现法:通过感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角色体验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大胆的表现对事物的了解。

(2)实践法: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和亲身的体验,让学生通过感悟去亲身实践。 (3)探究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生活中更好的去体验。

五、教学过程: 1.立正

动作要领:使身体保持正直的状态站立与地面,两脚跟靠拢,脚尖略成外八字状态,两条腿紧紧靠拢,膝关节绷直,两手掌五指并拢紧扣在两腿外侧,尤其是大拇指不能与其他的四个分家了,此时让中指与裤线重合,挺胸收腹,两眼平视前方,整个身体稍微向前倾斜,这种倾斜外人用眼睛是看不到的,只是自己感觉身体的重心在前脚掌上,千万不可以向后仰,然后保持住这个姿势,聚精会神的等带命令即可. 2.稍息

动作要领:在立正的基础上,将右脚向右前方稍迈出一小步,而整个身体仍然是立正时候的状态,即挺胸收腹,两腿伸直,膝关节绷直,只有右脚动一下,其他各个部位不允许活动,稍息的目的是让你在心理上稍微放松一下(不像立正那样整个神经都绷的很紧),而不是让你整个身体变的松懈,那就没有队伍的样子了. 3.向右看齐

目的是使整个队伍矗立在同一直线上,它也是在立正的基础上,向右边转头,此时你只能看见相邻你右边的人的左脸部位,而却不能看见右边其他的人的脸,而且转头时注意保持身体的直立,不要向后仰,

4、报数

队列常用的基本动作之一。口令是报数!做法:横队从右至左(纵队时由前向后)依次以短促洪亮的声音转头(纵队时向左转头)报数,最后1名不转头。报数是清点队伍人数的方法,应在立正姿势中连贯、迅速地进行。有时可在稍息时报数,但每人轮到自己报数时,必须立正。报完数后又自动稍息。根据队形变换,分组的需要或为了集中注意力,可采用1--X报数;奇数报数;偶数报数;间隔X报数等方法。报数要求必须准确,声音洪亮,转头迅速,训练报数时常采用报数比赛或报数游戏的方法。

5、原地转法 (1).向右(左)转

队列原地转法的基本动作之一。口令是向右(左)~转!做法:以右(左)脚跟为轴,右(左)脚跟和左(右)脚掌前部同时用力,使身体和脚一致向右(左)转90度,体重落在右(左)脚,左(右)脚取捷径迅速靠拢右(左)脚,成立正姿势。转动和靠脚时,两腿挺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初学时可采用分解练习,即1拍转动,2拍并脚,严格要求,认真做好每一动作。为了协调一致地掌握完整动作的节奏,练习时可采用随动作呼“

1、2”。在教学训练中常因某种组织教学的需要,两路(两列)学生要同时向左向右转时,口令必须明确的指出转向目标。如两路纵队时,口令是面对面向左向右--转,此时转成面对面的队形。或是背对背向左向右--转,此时转成背对背的队形。 (2).向后转

队列原地转法的基本动作之一。口令是向后~转!做法:按向右转的要领向后转180度。原地转法是改变队列方向的动作。练习时应两脚同时用力转动,重心要稳,上体与腿一致转动,向后转时方向要正,防止左腿弯曲和两臂放松外张。教学时一般采用分解法。

第5篇:小学体育篮球课教案

Fpg

小學體育籃球課教案

教學內容:

1、趣味小籃球(行進間運球)

2、運球接力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行進間運球の動作方法。

2、通過練習能夠基本掌握行進間運球の重、難點。

3、在練習の過程中提高運球の熟練性及靈敏、協調等身體素質。

4、培養學生積極動腦,主動參與學習の良好習慣。

5、培養良好の組織性、紀律性,提高小組長の管理能力。

教學器材:籃球

教學過程:

一、教學常規 2分鐘

1、體育委員集合整隊並報告人數。

2、師生問好,教師宣佈本課教學內容、目標並提出教學要求。

3、安排見習生。

二、8分鐘

1、韻律球操 3分鐘

A、教師向學生講清要求。

B、學生隨著音樂在教師の帶領下進行韻律。

組織:四列體操隊形

2、熟悉球性練習 5分鐘

Fpg

Fpg A、運球報數

B、高拋球擊掌

組織:同上

三、12分鐘

1. 運球互指。

在一塊長、寬各 5米 左右の籃球場上,裏面站三至四人,每人一球。在此場內運球,運球の同時去擊拍別人の球。

A、教師向學生講解遊戲の方法、規則並提出遊戲の注意事項。

B、教師找學生配合一起示範。

C、學生自由結合在規定の區域內進行遊戲。

D、教師巡迴指導。

E、找學生示範,並點評。

F、學生相互交換進行遊戲。

2. 搶運球。

把整個球隊分散在球場內,先指定二至三名隊員擔任徒手“搶運球者”,其餘人每人一球。遊戲開始,持球者在場內任意運球,在運球過程中要躲閃“搶運球者”の搶球,“搶運球隊者”則利用合理の動作進行搶打球,一旦打掉運球者の球,兩人互換。 遊戲規則:

(1)“搶運球者”不得用推、拉等犯規動作搶球,違者搶到球不算; (2) 如果發生被迫運球出界、持球移動或二次運球等違例等情況,則按被打掉球論處。

Fpg

Fpg A、學生明白遊戲方法規則。

B、分組進行遊戲,教師參與其中。

四、運二球接力 12分鐘

在一個籃球場進行。將球隊分成人數相等の若干組,分別以縱隊形式排至端線外,排頭各持二個球。中線處放幾個旗竿,每隊對一個旗竿。遊戲開始各排頭每只手運一球前進,到中線後繞過旗幹回端線,把球交給下一個隊員。除了用運球方式外,也可用兩手推滾前進,然後再推回,但必須使兩球同時到達目の地。先完成隊為勝。

A、教師向學生講清遊戲の方法、規則。

B、組織學生進行運球接力遊戲。 遊戲規則:

(1) 運球時,必須兩手運兩只球,不能一只手運球,一只手推滾球; (2) 如是推滾球時,規定雙手都不能離開球,要做到人球一起到達; (3) 違反以上規定者,重做一人次。

五、6分鐘

1、放鬆整理活動

2、學生交流學習體會,教師進行講評。

3、師生再見

組織:自然圍坐在教師身邊

Fpg

第6篇:体育公开课教案

《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白春艳 所在学校:上良学区旧集小学 授课时间:2012.3.23 授课班级:六年级 教学内容: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基本掌握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要点和学练方法,进一步熟悉球性,发展上肢力量和身体协调性。

2、通过传接球练习和多种游戏,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场地器材:前院篮球场,篮球21个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8分)

1、课堂常规。

2、准备活动:

(1)、绕场慢跑;

(2)、徒手操。

二、基本部分(27分)

1、双手胸前传接球:

(1)、讲解持球及传接球的动作要领;

持球动作:五指自然分开,掌心空出,拇指相对呈“八”字型, 持球于胸前。

传球动作:蹬地→伸臂→翻腕→拨指。 接球动作:伸臂迎球、接球后引缓冲。

(2)、教师找学生示范传球练习;

(3)、练习原地胸前传接球(徒手练习);

(4)、2人一组面对面传接球练习(持球练习);

(5)、团队合作传接球。

2、游戏:双手胸前传抢球。

3、“8”字传球练习(特长生,机动)

三、结束部分(5分)

1、放松练习;

2、本课小结;

3、师生再见。 教后反思:

第7篇:体育公开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队列队形,是三年级比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在体育课中时时刻刻都离不开队列队形,他是体育教学的窗口,是展示每一位学生和学校精神面貌的体现。通过队列队形的学习,促进学生身体各部位肌肉和内脏器官及上下肢力量。以及学生的灵活性和协调性等素质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坚忍不拔,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充分发挥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运动参与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全体学生按照统一口令,一定队形从事协同一致的动作。

2、

通过队列队形的教育教学使学生在集体行动中,动作迅速,整齐,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的习惯。

3、

养成站、走、跑地良好的正确姿势。

4、

教育学生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习,继承和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

三、教学重难点:

1、

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向学生讲清楚,站、走、跑的重要性,充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2、

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相互合作的心理品质。

3、 培养学生的讲话能力。

四、在队列队形的教育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做上动作要领,但是,学生的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例如:动作的要领,学生普遍能做上但是坚持不久,对动作理解不透。所以,学生在说动作要领是,说不全和说不上。我们要引导学生注意自己的观察力和叙述能力的锻炼。在体育课上充分激发学生大胆的讲话能力和表现力。提倡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1、表现法:通过学生的队列队形的练习,对动作要领的叙述,培养学生大胆的讲话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

实践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亲身体验,感悟到队列队形的集体荣誉感和自己姿势的美感。

2、

探究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 教师导入:

我们站成什么样的队形为列?什么样的为路队?左右叫什么?前后叫什么?请学生回答。学生回答不上有教师补充。

1、

学生根据自己的个头大小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吗? 学生站的不准确,教师进行纠正(调整)。

2、

请学生说出:立正、稍息、向左(右)看---齐。向前—看的动作要领? 学生回到不完全,有教师补充完整。

3、

分组进行练习。每组学生的每名学生都必须进行喊口令的练习。要求每组学生比看谁们组动作与口令一致。

4、

让学生充分理解口令,明白那些是预令,那些是动令。只有听到动令以后,迅速做动作。

第8篇:初二体育公开课教案

教师:陈家凤

指导思想:

贯彻“健康第

一、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以运球为训练主线,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熟悉篮球球性,掌握篮球原地运球和行进间运球的技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上自主学习的快乐小主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设计思路

本课通过:“热身――熟悉球性――学习运球――运球接力跑- -放松练习”五个环节来设计教学,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设计学习过程,本教学设计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合作性,在多个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也符合了篮球是项团体运动的原则。在教学方法上,既发挥学生的个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以运球为主线,通过多种手段,进行快运球、运球穿梭等来提高学生的运球技术,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合作、创造的基础上发展体育技能。 学习目标:

1、身体健康目标:通过篮球课运球的练习,发展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2、运动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篮球球性,让其掌握原地运球和行进间运球的技术。

3、心理发展目标:学生能接受教师的指导和要求进行练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于活动的意识和行为,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4、社会适应目标:学会相互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和高尚的社会道德。 教与学法:

1、在教法方面: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注重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竞争的紧张气氛,激励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发扬不怕苦不怕累,团结合作的精神以达到本课制定的教学目标。

2、在学法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注重学生之间的思维、协调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个人与集体合作的能力。

3、在组织教学方面:以游戏和比赛创设为主,通过各种游戏和比赛提高学生的运球能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4、在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同学间相互交流、相互帮助,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体验体育运动成功的喜悦。

场地器材:

篮球场地2个、篮球13个、标志桶四个。

2016年4月8日

上一篇:班组安全教育内容下一篇:幼儿园老师培训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