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公开课教案

2023-01-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案环节内容/特点身体表演与空间互动+理论讲解将“空间尺度、限定与围合方式、光线、材料、建造、场地、结构”等知识点的认知与训练综合地介入教学。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体育公开课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体育公开课教案

运用“效果显示法”凸显教师公开课中体育游戏教学能力的技巧

“效果显示法”是指在体育公开课的体育游戏教学中,教师将最能展现教学效果的技术动作、组织形式、教法手段、各类评价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用突出的方式显示出来的方法。

一、体育公开(应聘)课的特点

体育公开课包括研究课(含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器材和教育措施效果的研究,主要用于教学热点的研讨)、展示课(含示范课、专题课,主要用于教学成果的宣传展示)和评比课(含检查督导课、选拔课、比赛课和应聘课,主要用于教学质量的评估)等3类课型。“借班”教学的公开课,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参加面试的应聘课是公开课中最难发挥教师个性优势的一类,它除了具备一般公开课的特性外,还具有如下特点。

(一)师生心理活动频繁

1.执教教师知道此课事关重大,心理压力剧增。這类课中执教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是在评委高度关注下进行的,必然造成执教教师的心理活动频繁,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特别是上课者抽到自己不擅长的教材或现场教学中出现没有预计到的状况,自己一时无法解决时,容易造成情绪失控。而评委也知道自己的评价将直接影响执教教师能否入职或入选,因此,有一定的心理负担也是在所难免。

2.学生好奇,情绪波动较大。学生对执教教师不熟悉,会显示出较强的好奇心。性格外向的学生,为了在不认识自己的教师面前有所表现,会在言语和动作行为上特别好“显摆”;而性格内向的学生则会显得更加拘谨,一般不会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这些学生的心理活动必然会通过他们的行为表现出来,给不了解他们性格秉性的执教教师造成各种各样的状况。

(二)教师教学行为具有很强的显示性

1.教师个人的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一览无余。评委高度关注执教教师在教学中的运动技能(动作示范与身体素质)、语言表达(讲解、评价与小结)、健康行为(行为规范与身体姿态)、文化修养(文明语言与运动文化的运用)、组织教学(学生学练与竞赛活动安排与调度)、辅导纠错(学生技能学练过程与“学困生”指导)、教育措施(时机与方法的选择)、师生关系(宽严有度的和谐与感染力)、评价运用(目标方向与手段运用)和随机应变(特殊状况的教学机智)等10个方面的表现,就能根据主管部门的要求,对其做出价值性评判,给出评价的等级与分值。

2.学生的学习效果一目了然。评委通过学生在课上的动作质量(技能质量完成的比例)、练习秩序(组织教法的合理性)、学习情绪(评价与教育措施的有效性)和行为表现(目标达成的努力度)等4个主要观察点,就能看出学生的学练效果,给出本课质量的价值判断。

(三)学情不明,教学设计难度大

执教教师(特别是应聘教师)一般知晓教材内容的时间较短,基本无法了解到学生的技能基础状况,加上场地、器材的不熟悉等客观情况,必然会造成教学前期的准备工作匆忙或不够充分,因此,给这类课的教学设计带来较大的难度。

二、利用“效果显示法”,提升公开(应聘)课体育游戏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选择既适用又有显示性效果的体育游戏教材

小学体育课一般采用两项教材,第1项是技能教材,第2项是辅助教材。大部分公开课都会指定技能教材内容,无选择的余地。第2教材一般由上课者自定,以考量教师的教材选择与运用能力。中学体育课一般采用1项技能教材,但由于一些技能教材的教学比较枯燥,为了提高学生学练的兴趣,有经验的教师常常会选择游戏教学法来组织教学活动。基于公开(应聘)课的特点与教材选择的规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用以下几种思路来选择既适用又有显示性效果的体育游戏,作为第2教材或教法手段使用。

1.在完成主教材教学后,需要巩固动作技能教学成果时,应遵循运动技能形成规律,选择能够强化同类动作技能的游戏。如,主教材是立定跳远,就可以考虑选择“猜拳立定跳远”“鲤鱼跳龙门”等体育游戏。

2.在教学内容比较单调的情况下,遵循学生心理活动规律,选择趣味性较强的游戏,以调节现场学生的情绪。如,主教材是实心球掷远,就可以考虑选择“互射”“撒网捕鱼”等体育游戏。

3.在运动负荷过小的情况下,遵循体育教学的组织规律,选择练习强度或密度较大的游戏,以提高学生的运动负荷。如,主教材是体操类教材时,就可以考虑选择“炸油条”“多组障碍跑”等体育游戏。

4.在某项练习使身体某一部位负荷量过大,其他部位练习负荷过小时,应遵循学生身体发展规律,选择有利于身体其他部位锻炼的游戏。如,主教材是投掷,上肢负荷较大,就可以选择以下肢活动为主的“迎面接力”“多人拉报纸齐心跳”等体育游戏。

5.利用主教材所使用的器材来选择游戏,实现一物多用。如,主教材是技巧,用到大量的小垫子,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小垫子进行“印刷机”“障碍接力”等体育游戏。

6.根据教学目标(特别是情感目标)的定位,来选择游戏教材。教学目标定位在团结合作、相互配合等方向时,选择必须有交接、配合动作行为才能取胜的两人或多人合作类游戏,如,“往返接力”“三步球”等;目标定位在诚实、勇敢、机智等方向时,选择对抗性游戏,如“长江黄河”“老鹰捉小鸡”;定位在勇于表现、乐于助人方向时,选择集体性游戏,如“抢救伤员”“打龙尾”等。

(二)采用最简便的教学队形,减少队形调动

教师对学生的上课习惯了解甚少,语言、口令、哨音等信号学生一时无法适应,课上频繁的队形调动必定会耽误时间,甚至造成现场混乱,因此,宜采用简便的队形组织教学。

(三)选好游戏器材,提高学生练习密度,保障游戏教学安全

体育游戏教学有了足够数量的器材不仅能大量减少学生等待的时间,提升学生有效练习的密度,如果教师能选择轻、圆、软、鲜艳的游戏器材,还能有利于保障教学时学生的安全,显示出体育游戏应有的教学效果。

(四)选择容易激励学生努力做好游戏的评价方法

学生的学练情绪会直接影响评委的评分。学生在课上特别努力地参与游戏的动作行为与情感表现,会给评委留下深刻的印象,能直接提高授课分值。因此,教师要依据现场教学的状况,选择最容易使学生产生激情的评价方法,作为随机评价的过程性标准来激励所有学生(特别是运动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学生的喊声、叫声、鼓掌声、欢呼声、相互提醒声,甚至于“责怪声”以及喜、怒、哀、乐等脸部表情和努力表现的动作行为,都会转变为执教教师的加分因素。

(五)显示体育教师良好的专业素质

评委要选择体育教师这个职业最适合的人选或此次公开课的佼佼者,就会特别注意上课者的形象和教学能力。因此,上课者除了在运动技能中显示出专业水准外,还要在体育游戏教学中特别注意以下6个方面。

1.口令、哨音、手势等教学信号使用得当,表现出应有的响亮、力度与节奏,显示出体育教师的气质和信号使用的专业与技巧。

2.动作姿态健美,行为举止规范,使用文明语言,显示出教师良好的身体形态、精神面貌和体育文化素养。

3.适时参与游戏,带头遵守游戏规则。教师的动作行为极易被学生模仿,所以教师在参与游戏时,需带头遵守游戏规则。特别是“失败”时,该举手下场,就一定要举手下场;该表演节目时,就要表演节目;该鞠躬认输时,也要鞠躬认输,给学生树立起遵守规则的榜样。

4.宽、严有度,笑脸与威严并存,凸显和谐师生关系。教师在游戏中会遇到学生多样化的行为表现,如,游戏场面混乱时,要严肃、严格执行游戏规则的要求,以保障教学秩序和学生安全;场面正常时,要笑脸相迎、适时参与、甘愿“失败”、及时表扬、亲近学生,以和谐师生关系提升教育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宽、严有度的教学调控和灵活处理教学矛盾的技巧,显现出自己的教学能力。

5.遇到突发状况要冷静面对,灵活处理

公开(应聘)课的体育游戏活动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事前没想到的意外状况,教师在遇到器材突然坏了、场地标志被风吹跑了、天下雨了、人数不齐了、学生受伤哭了等突发状况时,一定要冷静,不要慌张,关键是灵活处理。如,场外突然有干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要想方设法用集中注意力的小游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有学生打架,要立即制止,但不要影响其他人继续游戏;有学生跌倒或受伤,要及时上前检查,小伤要安慰,鼓励他继续上课,大伤要立即请场外教师处理,同时稳定其他学生情绪,继续上课,课后再去看望受伤学生;教师不小心受伤,能坚持的一定要坚持,把课上完再去处理……显然只要教师将突发状况处理得当,显示出教师掌控教学过程的能力与教学智慧,将坏事变为好事,就一定会得到评委的好评。

6.教师教学时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做到“手舞足蹈”(身体语言)、“眉飞色舞”(情感投入)、“抑扬顿挫”(口语声调)和“适度移动”(动作位置),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心中树立起“崇拜感”,呈现出体育教师应有的激情与教学艺术。

三、运用“效果显示法”的注意事项

(一)教师动作示范要规范,体现专业水准

教师在体育教学游戏中的示范要规范准确、大方得体,尽量用最快的速度、最远或最高的距离等动作的规格,将优美的姿态和整体难度等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一看就察觉到教师的专业与水平,产生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想参与体育游戏的“期待效应”。

(二)表扬要用“大喇叭”,批评要用“悄悄话”

教师在体育游戏的评价中,对学生进行表扬时,尽量用较大的声音、清晰的语言和夸张的身体姿态让全班学生都明显地感觉到,这就是教师所期待大家努力的动作行为和情感表现,使学生及时产生努力达到教师要求的“期待效应”。针对个别学生不良的表现,教师要尽量靠近学生,用“悄悄话”的形式(语言与动作)提示,告诉其纠正的方法和教师对他的期待。

(三)尽可能减少队形调动,提高练习密度

教师在组织体育游戏的教学中,队形尽量以主教材教学使用的队形为主,尽可能地减少队形的调动,将调动队形的时间转变为学生练习的时间,提高练习的密度与强度。

(四)课前要有应对突发安全事故的预案

教师在组织体育游戏前要改变相对危险的游戏动作方法,同时针对少数学生可能存在的冒险性动作,必须提前做好预案。如,根据场地的大小、人数的多少,设计必要的安全间距;根据游戏的规则,预判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可能因违反规则,而使得游戏的危险性增加,需要准备的具体应对措施。

这些措施旨在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将违反规则的行为控制在萌芽状态(严厉处罚第1个违反规则的学生,以警示所有学生);二是当学生违反游戏规则时,教师能够迅速做出应变,运用“目标引领法”进行教学变化,以保证体育游戏教学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曹卫民.体育游戏教学方略[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17.

[4]王占春.小學体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作者:曹卫民 何灿

第2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内能》说课教案

1 教材分析

1.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主要内容有:内能的概念;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等.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在初二学习了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以及机械能的转化等知识,又在本章第一节学习了分子动理论的知识.内能是更为抽象的概念,是能量的一种重要形式.内能及其改变是解释许多常见热现象的必备基础,也是后面学习比热容、热机、能量的守恒及转化等内容必不可少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

本节知识的学习渗透了通过直接感知宏观现象来推测微观事实的方法:如通过物体温度的变化推测物体内能的变化;通过棉花的燃烧推测空气内能的增加;通过水蒸气液化推测水蒸气对外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少等.科学的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而本节知识的教学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1.2 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本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拟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过程与方法]

(1)用类比方法让学生建立内能的概念,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

(2)通过演示实验和体验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感受到用微观理论去解释宏观现象的奇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和相关科学技术中的物理学道理,建立正确的科学观.

1.3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内能的概念是全章乃至整个热学的基础,改变内能的方法,尤其是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的内能,更是分析许多常见现象和汽油机工作过程的理论依据.因此以上内容都是本节的重点.内能概念比较抽象,是本节课的难点.根据分析,确立了以下的重难点:

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2 学情分析

作为学习主体的九年级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还处于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的阶段,以感性认识为主,理性认识的建立过程还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本课的教学应注意适应学生好奇心强、好动、要强的心理特点,以感性知识为依托,通过演示实验、体验探究、多媒体课件等方法,并渗透一定的理性分析和判断,帮助学生获取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学生在初二学习了动能、势能、机械能以及机械能的转化等知识,而且在本章第一节学习了分子动理论.这为学生学习本课打下了知识基础.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3 教法学法

教与学是一个相互配合、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特点以及学生的情况,本节课准备综合应用实验演示、学生探究体验、对话、讲授和讨论等多种方法,并辅以多媒体等手段,以观察实验和已有知识为基础,以问题为主线的生生合作探究、师生对话交流来完成教学任务.

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尝试自己观察思考,分析、概括、类比机械能的概念,得出内能的概念;通过亲身体验来感知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并进一步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现象来了解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这些指导使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领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得到科学的思维方法训练.

4 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中要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4.1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烧开水时壶盖跳起来的图片,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入新课,再通过提问:“推动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热水蒸气产生的能量叫什么能? ”用非常浅显形象的语言自然地将学生引入学习的过程,也体现了物理从生活中来的理念.

4.2 新课教学

4.2.1 内能的概念

多媒体展示图片:运动的足球具有动能;运动的分子具有动能吗?相互作用的弹簧具有势能;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具有势能吗?

说明:通过学生已有的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类比的方法建立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内能的概念.把比较抽象的“内能”的概念,变得形象而具体.

多媒体总结: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多媒体展示图片:炙热的铁水和冰山.问:它们都具有内能吗?引导学生通过分子动理论的知识,“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得出“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4.2.2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通过以下问题引导:

(1)等质量的两杯水,温度分别为20 ℃、50 ℃ ,它们的内能一样大吗?

(2)温度相同的一杯水与一池水,内能一样大吗?

(3)0 ℃的冰熔化成0 ℃的水,内能不变,对吗?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内能[HJ1.3mm]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熔化过程要吸热等,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有质量、温度、状态等.[JP]

说明: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物理教学要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知识的迁移提升获得新的知识.本设计通过问题支架,帮助学生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

4.2.3 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用2~3分钟给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兴奋状态)

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分析:球在静止时,内能不为零,机械能为零;球在运动时,机械能和内能均不为零,使学生认识到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一个与物体内所有分子的热运动有关,另一个与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物体的机械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为零,但物体的内能却永远不可能为零.

4.2.4 改变内能大小的方法

学生体验活动:寒冷的冬天如何让你的双手变暖和?

物理从生活中来,通过创设生活中真实的情景,这样才能架设好“学校学习”和“日常学习”的桥梁,做好两者间的转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学习.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如下改变物体内能的作法:(1)把手放在火旁边;(2)双手来回搓手;(3)把手放进热水中;(4)把手放在热水袋上;(5)对手哈气等.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改变内能的大小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1)、(3)、(4)、(5)是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2)是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1)改变内能的方法之一——热传递

学生思考讨论:

①热传递过程中物体的能量是怎么转移的?

②转移过程中能量的形式有没有改变?

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

[TP4CW27.TIF,BP#]

讲授:① 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有温度差.

②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单位:焦耳(J).

③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④热传递实质是内能的转移,能量的形式没有改变.

热传递是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学过的概念,且学生比较熟悉生活中热传递改变内能的事例,从热传递引入热量的概念学生容易理解.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举出: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如:

①经火加热的铁锅,热得烫手;

②经太阳照射的棉被,暖乎乎的;

③夏天把饮料放进冰箱,饮料温度降低.

再由物理走向生活,感知生活中的物理.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学生学习的热情推到一个兴奋点上,使得学习成为一种享受快乐的过程.

(2)改变内能的方法之一 ——做功

演示实验1:压缩空气点火仪

演示1:玻璃筒内不放硝化棉,向下压缩活塞.

引导学生思考:玻璃筒内有什么?(空气)活塞向下压缩,活塞是否对空气做功? (有) 空气的内能如何改变?怎么知道空气内能发生了改变?(空气的温度发生变化)不用温度计能否知道空气温度的变化?(在玻璃筒中放入硝化棉,化“不可见”为“可见” )

说明:通过宏观的现象,推知微观的物理变化是物理学习中一种很重要的思维方法,利用对比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演示2:玻璃筒中放入硝化棉,向下压缩活塞(图1).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①压动活塞时,有没有做功?谁对谁做功?

②能量如何转变?

③棉花燃烧的原因?

④增大空气内能的方法?

总结: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

演示实验3:空气膨胀对外做功

演示:在饮料瓶中放少量水,塞上活塞,用打气筒往里面打气(图2)

学生观察实验并回答观察到的现象.

问题引导:

①塞子为什么会飞出去?

②这个过程中有没有做功?谁对谁做功?

③能量如何转变?

④瓶内白气怎么回事?

⑤瓶内水蒸气的内能如何变化?什么原因?

总结: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少.

总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和机械能之间的转化.

4.3 新课小结

多媒体展示任务:写出《内能》的概念图.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节内容形成知识体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4 布置作业

上网查找关于温室效应的资料,了解与温室效应相关的知识,了解温室效应对人类的影响,写一篇关于温室效应的小论文.

5 教学评价与反思

本节课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引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体现了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本节课程的整体设计上,还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以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理论作指导.例如:①内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引导学生类比已有知识“机械能”,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提升获得新知识;②提供“问题支架”,帮助学生学习内能大小的影响因素以及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

(2)较好地贯彻了物理课程的理念——物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例如:①内能概念的引入:煮水时壶盖被推开;②改变内能大小的方法: 怎样使双手变暖的小活动;③列举生活中利用和阻碍热传递的例子;

(3)以知识为载体,注重培养学生能力.例如:①演示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变“不可见”为“可见”,让学生领悟研究微观世界的方法;②学生归纳总结,制作概念图.

当然,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教育是长远的,学习是终生的,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传授知识、启发学生、与学生共同成长等问题仍需要在授课过程中进一步分析和探讨.

作者:潘华青

第3篇:《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说课教案

摘要:本文是说课教案,将《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分五个方面进行了详尽解说。

关键词:说课;教材;教法;学法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本课是山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六年级下册第22课。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发展阶段,农业、手工业、商业较前代有突出的进步,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经济上已走向衰落,明清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了,最终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本课具有批判地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因此本课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值得同学们认真学习和思考。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了解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影响。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闭关锁国导致国衰民弱、改革开放才是强国之路,从而激起同学们对我们今天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清朝“闭关锁国”政策。2.难点:中国落伍于世界,其根本原因并不是“闭关锁国”政策而是腐朽的封建制度造成的。

二、说教法

合作探究式教学法。联系实际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科交叉教学法。

三、说学法

分组学习法。分组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协调沟通能力。

知识网络学习法。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形成知识网络。

史料学习法。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辩证地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用生动的史实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本课内容共有两大部分

1.明清经济的发展。这一部分内容要讲清四个方面: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明清经济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里产生了,这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是一种进步。但是,这种生产方式严重地冲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统治根深蒂固,面对资本主义萌芽,统治者没有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最终在政治上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2.“闭关锁国”政策。本目是本课的重点。先让学生查看有关资料知道什么是“闭关锁国”,把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充分地调动起来,接着让学生合作归纳出清朝实施“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及影响。联系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目前面对的金融危机,请同学们思考:我们怎样看待对外开放这个问题?

五、巩固小结

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奠定了基础,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为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创造了条件。每个国家和民族都不可与世隔绝,应广泛交往,否则将被时代淘汰,我们应从清朝“闭关锁国”政策中汲取教训,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作者:高会勇

第4篇:初中体育课公开课教案 体育课公开课教案

体育课教案

班级:高三《31》班 教材

1、篮球: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 、篮球:运球、 内容 人数: 人数:40 人 教师: 教师:邓文娟

2、障碍接力 、

1、认知目标:进一步建立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动作概念。

2、技能目标:巩固提高运球、传接球技术动作和对球的控制和支配 能力,发展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 课的 质。 目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 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 精神。 场地 篮球 20 只;篮球场二个 器材 课的 部分 教学内容及手段 组织教法

1、 体育委员整队, 清点人数。 并向教师报告。 组织: 成四列横队集合, 开始

2、师生问好,宣布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如图: 以及注意事项 部分 要求:精神饱满,注意 2’ 力集中。

一、游戏:竹竿扫尾(4’) 方法: 游戏开始,同学在场内围成一个 圈。由一位同学在圈的正中间用一根竹 竿放到作任意一个同学的脚旁边后开始 用竹竿围绕同学扫地一圈。被竹竿扫到 的同学出来接替。下一轮游戏再开始 准备 规则: (1)竹竿不得松手触人。 部分 (2)在游戏过程中不得用竹竿故意打人 8’

二、准备活动(4’) A;双人操肩部运动 B;双人操体转运动 C;双人操跳跃运动 D;双人操拉伸运动 E;踝腕运动

一、组织:如图 教法:讲解,示范,师生按规则集体练习。 要求:圈外同学要机智、灵活、勇敢。圈内同学要动脑筋、协 力、果断、快速。

二、组织:圆形站立 教法:讲解、示范,指导学生自由模仿、创造练习。 要求:同学间的配合 一.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 基本 部分 30’ 1. 熟悉球性 a: 原地二人一球传接球(3’) 重点:上下肢协调配合 b:原地三人二球运传接球(5’) 重点:技术的衔接连贯以及注意力集

一、组织:在篮球场内四列队形,二组为一队进行练习 教法:教师讲解、示范,指导学生自由模仿、创造练习。教 师巡视、指导、纠错并给予学生提示与鼓励。

2、抢运球(7’) 4 人一球,每一位传球的同 学防守接球的同学,进攻队员可运球移动, 防守队员抢断球积极。依次防守后回到原位。 重点:对球的控制与掌握 难点:技术要准确熟练 要求:双手传接球,进攻队员可运球移动, 防守队员抢断球积极。 教法: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 先进行一对一的“抢运球”练习, 然后共同“抢运球” 将学生分为四小队,每一队由小队长带 要求: 严格按照规则进行。 领各队成员进行行进间的运球上篮。

3、行进间的运球后上篮(8`) 教法:讲解、示范、纠错,教师巡视指导。

二、障碍跑接力比赛(7’)

方法:分两组进行,在规定的范围内放置 一些障碍物,第一位学生必须绕过障碍物跑 (图略) 到终点后拿起红旗摆动之后。下一位同学再 教法:讲解、示范,练习,比赛。 开始依照同样的方法跑到终点接过旗帜后 要求:先练习,后比赛。 示意下一位同学开始依次进行。按照最先跑 完的一组为胜。输队则得到相对的惩罚。 要求: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团 队的荣誉感 结束

一、整理运动:伸展放松操 部分

二、小结,收回器材。 5’ 组织:四列队形 教法: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 组织:成四列横队集合。 课的

1、练习密度:55%左右;

2、运动负荷:中上;

3、平均心率:130 次/分左右 预计

4、最高心率:180 次/分。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您的在线图书馆

第5篇:体育公开课教案

《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白春艳 所在学校:上良学区旧集小学 授课时间:2012.3.23 授课班级:六年级 教学内容: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基本掌握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要点和学练方法,进一步熟悉球性,发展上肢力量和身体协调性。

2、通过传接球练习和多种游戏,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场地器材:前院篮球场,篮球21个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8分)

1、课堂常规。

2、准备活动:

(1)、绕场慢跑;

(2)、徒手操。

二、基本部分(27分)

1、双手胸前传接球:

(1)、讲解持球及传接球的动作要领;

持球动作:五指自然分开,掌心空出,拇指相对呈“八”字型, 持球于胸前。

传球动作:蹬地→伸臂→翻腕→拨指。 接球动作:伸臂迎球、接球后引缓冲。

(2)、教师找学生示范传球练习;

(3)、练习原地胸前传接球(徒手练习);

(4)、2人一组面对面传接球练习(持球练习);

(5)、团队合作传接球。

2、游戏:双手胸前传抢球。

3、“8”字传球练习(特长生,机动)

三、结束部分(5分)

1、放松练习;

2、本课小结;

3、师生再见。 教后反思:

第6篇:体育公开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队列队形,是三年级比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在体育课中时时刻刻都离不开队列队形,他是体育教学的窗口,是展示每一位学生和学校精神面貌的体现。通过队列队形的学习,促进学生身体各部位肌肉和内脏器官及上下肢力量。以及学生的灵活性和协调性等素质的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坚忍不拔,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充分发挥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运动参与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全体学生按照统一口令,一定队形从事协同一致的动作。

2、

通过队列队形的教育教学使学生在集体行动中,动作迅速,整齐,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的习惯。

3、

养成站、走、跑地良好的正确姿势。

4、

教育学生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习,继承和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

三、教学重难点:

1、

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向学生讲清楚,站、走、跑的重要性,充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2、

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相互合作的心理品质。

3、 培养学生的讲话能力。

四、在队列队形的教育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能做上动作要领,但是,学生的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例如:动作的要领,学生普遍能做上但是坚持不久,对动作理解不透。所以,学生在说动作要领是,说不全和说不上。我们要引导学生注意自己的观察力和叙述能力的锻炼。在体育课上充分激发学生大胆的讲话能力和表现力。提倡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1、表现法:通过学生的队列队形的练习,对动作要领的叙述,培养学生大胆的讲话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

实践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亲身体验,感悟到队列队形的集体荣誉感和自己姿势的美感。

2、

探究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 教师导入:

我们站成什么样的队形为列?什么样的为路队?左右叫什么?前后叫什么?请学生回答。学生回答不上有教师补充。

1、

学生根据自己的个头大小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吗? 学生站的不准确,教师进行纠正(调整)。

2、

请学生说出:立正、稍息、向左(右)看---齐。向前—看的动作要领? 学生回到不完全,有教师补充完整。

3、

分组进行练习。每组学生的每名学生都必须进行喊口令的练习。要求每组学生比看谁们组动作与口令一致。

4、

让学生充分理解口令,明白那些是预令,那些是动令。只有听到动令以后,迅速做动作。

第7篇:九年级体育公开课教案

任课教师:童水明

开课时间: 2014年 11 月 10日 授课班级:八年级 教学内容:耐力跑、篮球 教学目的:

1、发展耐力素质和跑的能力。 越野跑:2000米(男);1500米(女)。

2、初步学会行进间单手高手投篮动作。 开始部分:

1、体育委员整理队伍,检查人数,向教师报告。

2、宣布本课教学任务、整理服装、报数。

3、慢跑

4、徒手操:a、扩胸运动 b、振背运动 c、体侧运动 d、肩绕环运动 e、踢腿运动 f、腹背运动 g、膝关节运动

h、踝腕关运动 i、压腿运动 j、跳跃运动

教学要求:手臂、上下侧要伸直、边示范边提要求。

教学方法:先示范后讲解、边示范边提要求、学生听口令集体练习。 基本部分:

1、篮球。

(一)动作名称:进间单手高手投篮。

(二)教学任务:初步学会行进间单手高手投篮动作。

(三)教学要求:动作协调、连贯。

(四)教学重点:跨接步大,踏跳步小而高,伸扣协调。

(五)教学难点:体会“三步”上篮动作。

(六)教学方法:

(1)复习第一课练习3 。

(2)跑篮练习:拿教师(学生)手中的球上篮(图示)

(3)接教师(学生)轻抛的球上篮。

(4)运球上篮

(七)易犯错误:运球上篮节奏不好。

2、跑

1、动作名称:耐力跑。

2、教学任务:发展耐力素质和跑的能力。 变速跑:600米(男);400米(女)。

3、教学要求:进一步改进途中跑的动作,掌握变速跑中变换步频,变换速度时技术的变化和用力方法。

4、教学重点:跑速改变时脚用力方法。

5、教学难点:速度的控制和合理分配体力。

6、教学手段:

(1)弯道跑(圆圈接力游戏,圆周直径30—35米)。

(2)看标志线的变速跑;听信号的变速跑;听信号排后变速跑到排头的跑。

(3)变速跑:直道慢、弯道快的跑(距离按学生实际而定)。

(七)教学组织:分组进行练习。

(八)保护帮助:

(九)易犯错误:跑的节奏不是很好。

(十)纠正方法:快慢要区别开。 结束部分:

一、放松运动:

1、手臂放松

2、腿部放松

宣布下次课教学内容和课外练习内容。 收拾器材:布置学生收拾器材。

二、课后小结:

第8篇:七年级体育公开课教案

时间:2018年9月10日

第五节

班级:七(1)班 授课教师:郭泳

教学内容:接 力 跑

教学目标:

1、学习不同接力跑的技术知识,了解各种接力跑的特点,掌握不同接力的方法,发展协调性。

2、了解不同接力跑基本方法,掌握下挑式接力跑的基本技术,通过游戏竞争提高快速跑能力。

3、在游戏与娱乐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锻炼、自我评价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接力的传接棒基本技术与跑的方法。 难点:注意掌握传、接棒的时机。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2分钟

1、体育委员整队,清点人数,并向教师报告。

2、师生问好,宣布课的内容和目标,及注意事项。

3、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组织:成四列密集横队(如图) ☆☆☆☆☆☆☆☆ ☆☆☆☆☆☆☆☆ ☆☆☆☆☆☆☆☆

☆☆☆☆☆☆☆☆

图(1)

要求: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

二.准备部分:10分钟

1.慢跑:400米

1.组织:成一路纵队、绕田径场跑

要求:学生在轻松自然、愉快情境中慢跑。

2.徒手操:4×8拍

2.组织:

①上肢运动

☆ ☆ ☆ ☆ ☆ ☆ ②扩胸运动

☆ ☆ ☆ ☆ ☆ ☆ ③体侧运动

☆ ☆ ☆ ☆ ☆ ☆

④体转运动

☆ ☆ ☆ ☆ ☆ ☆ 图(2) ⑤腹背运动

⑥弓步压腿

★ ⑦腕、踝关节绕环

教法:在教师带领下活动。 要求:学生模仿,锻炼协调能力, 并认真做好准备活动,充分活动各关节,韧带、肌肉与神经。

三.基本部分:30分钟

(一)、游戏:迎面接力 (10人一组) 器械:接力棒

方法:男生、女生相距30米成一路纵队相对站立,教师发令后,男生第一人手持接力棒迅速向女生跑去,将接力棒传递给女生第一人,自己站到女生排尾。女生第一人持棒跑向男生,将接力棒传递给男生第二人,站到男生排尾。如此依次进行,每人跑一次,以先跑完的队为胜。 组织:

☆☆☆☆☆☆☆☆←---------→☆☆☆☆☆☆☆☆

☆☆☆☆☆☆☆☆←---------→☆☆☆☆☆☆☆☆ 图(3) 教法: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按规则练习比赛。 要求:遵守规则,注意安全。

(二)、接力跑: 1.介绍接力跑

①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接力的方式,方法及适用范围; ②学生评价两种接力方式的优缺点; 2.学习背向接力(下压式)

要点:接棒人将接棒手臂向后伸直,四指并拢,掌心向上,虎口张开,传棒人将传棒的前端由上而下地压入接棒人的手中。

(1)组织:

☆☆☆☆☆☆☆☆ ☆☆☆☆☆☆☆☆ ★

☆☆☆☆☆☆☆☆

☆☆☆☆☆☆☆☆ 图(4)

教法:学生讨论,说出理由,教师启发进行,再进行进一步总结并正确示范讲解。

(2)教法:

① 出示背向接力(下压式)的展版;

② 学生先原地站立,进行由慢到快的传接棒练习; ③ 学生慢跑行进间练习。

组织:分成4组,一组一棒,纵队行进间完成传接棒。如图:

☆☆☆☆☆☆☆ ☆☆☆☆☆☆☆ ☆☆☆☆☆☆☆

☆☆☆☆☆☆☆ 图(5)

要求:认真学习,体会动作要领。 ④ 在50米的跑道上进行接力跑练习。 组织:

☆☆☆☆ ☆ ☆

☆ ☆☆☆☆ ☆ ☆

50M ☆☆☆☆ ☆ ☆

☆☆☆☆ ☆ ☆

☆ 图(6)

要求:学生能自我锻炼,相互学习、相互评价,在学习中探索,在娱乐中掌握接力跑的动作。

四.结束部分:5分钟

1.教师带领学生做放松操。

2.全面总结本课优缺点,布置课后作业; 3.收归器材。 1.组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7)

教法:在教师的引领下练习;

要求:呼吸自然放松,使身体状态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

2、3组织:成四列密集横队。如图(1)

五.场地器材

场地:篮球场、田径场 器材:接力棒4根,

第9篇:幼儿园体育公开课体育教案 小猴运桃

2012年鹤祥幼儿园公开课体育教案

猴子运桃

活动目标:

1、 锻炼和培养孩子的协调能力。

2、 帮助孩子掌握钻山洞和走平衡木的能力,通过游戏熟悉障碍跑。

3、 感受竞赛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活动准备:

山洞、平衡木、矿泉水瓶子、准备运动和放松运动的录音 活动步骤:

一、 小猴子下山了。

1、教师指导语:今天猴王妈妈要带她的小猴子们到很远的地方去搬运桃子,路上要经过许多木桥和山洞,路很不好走。

2、“猴儿们和猴王妈妈一起做运动。”幼儿跟老师一起站在场地上随音乐做操。

二、 小猴子练武艺。

1、“在运桃子之前我们要练练武艺,练好了本领才能把猴子运回来。”

2、分两队练习走平衡木、钻山洞

教师将幼儿分成两队,一队走平衡木,一队钻山洞,让配合的小朋友进行示范走平衡木和钻山洞。练习完后两组交换。

三、 小猴子运桃子。

1、将幼儿分为两组,各组第一个幼儿走过平衡木钻过山洞之后从筐内取一个“桃子”(矿泉水瓶)往回跑。将桃子放入起点的框子里然后拍拍下个幼儿的肩膀,走到队伍的末尾,第2名小朋友同时开始走平衡木钻山洞,依次类推。

2、比赛采用限时赛,规定时间内取到最多桃子的队伍获胜。

四、 小猴子回山了。

1、放轻柔的音乐猴王妈妈带领小猴子做放松运动,之后随着音乐回教室。

上一篇:销售人员的压力来源下一篇:写景抒情类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