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民族团结

2023-02-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加强民族团结

加强法制宣传 促进民族团结

全面、准确、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法制宣传教育,依法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合理调整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各种利益,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为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本刊特请云南省民委副主任、省民委“四五”普法领导小组副组长高广同志介绍云南自2001年启动民族法制宣传教育《“四五”规划》以来的新成果、新经验。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第四个五年规划>的通知》和《国家民委法制宣传教育第四个五年规划》精神,结合云南实际制定的《云南省民族法制宣传教育第四个五年规划》,把提高全省民委系统干部的依法行政、依法决策水平和民族地区广大民族干部的法律素质,作为主要的目标和任务,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云南省民委认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的民族团结,维护了社会稳定。

一、以创新精神开展民族法制宣传教育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全省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25个。少数民族人口达1400多万,占总人口的1/3。在“三五”普法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创新精神认真组织实施“四五”普法活动,使全省干部群众熟悉民族法律、法规,为民族团结提供法制保障十分必要。

(一)把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作为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的重要措施。2001年,省民委研究制定了《云南省民委法制宣传教育第四个五年规划》,并对各地、州、市民委和委属单位下发了《关于组织实施法制宣传教育第四个五年规划的通知》,在民族工作部门、民族地区及全社会中深入进行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民族工作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增强了少数民族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为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为建立健全比较完备的社会主义民族法律体系和监督机制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加强对“四五”普法工作的领导,确保普法规划顺利实施,云南省民委成立了以格桑顿珠主任为组长的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负责指导、检查、监督和考核全省民委系统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求各地州市民族工作部门结合本地区实际,研究制定普法规划,指定专门机构负责,确定普法宣传员。此外,云南省民委组织编写出版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与党的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与云南民族知识》、《民族区域自治法规文件汇集》等书籍,作为普及民族法律法规的读本,并印发各类宣传材料11400多份。云南省一些民族地方还用少数民族文字进行宣传,德宏等地州还制作了傣、景颇、傈僳等多种语言文字的广播电视宣传片、宣传版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二)把开展“四五”普法与民族法制建设相结合,促进民族团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要求,也是云南省“依法治省”战略的需要。近年来,云南省颁布实施了《云南省城市民族工作条例》、《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禁毒条例》、《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和单行条例共26件,目前正在制定和修改《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办法》、《云南省民族乡工作条例》。通过举办全省民委系统行政执法培训班,参加人大、司法、法制等有关部门举办的法制培训班的形式,不断增强民族工作部门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近年来全省民委系统组织和参加各类法律法规培训班176期,受训干部达2700多人次。通过学习,使全省民族工作部门广大干部职工对法制宣传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提高了依法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能力,使全省民族团结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三)把法制宣传教育作为实施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推进民族团结工作制度化。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是云南省民族工作部门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对民族团结工作实施量化目标管理的方法。1999年全省民委系统推行了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把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的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作为重点考核的内容来抓,并做到年初有布置安排,年中有督促检查,年底有考核奖惩。1999年至2002年,全省各级民族工作部门共依法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181起。全省民委系统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全面推行,使云南省民族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形成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层层落实的良性管理机制,改变了过去遇有问题协调处理的多,依法解决的少,矛盾问题容易反复、反弹的被动局面,几年来,保持了全省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可喜局面。

(四)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进行民族法制宣传教育,营造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民族法律法规代表了各民族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各民族群众意志的集中体现,也是少数民族群众当家作主的可靠保障。多年来,云南省民委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民族法制宣传教育。一是坚持在各级党校、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校进行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全省各级党校、行政院校都开设了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课程。省民委还与省教育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在云南省各民族教师、学生中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的通知》,要求各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校每年至少安排一次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专题讲座,各大中专院校举办的各类师资培训班,都要开设民族法律、法规讲座。通过在各族教师中开展民族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教师的民族理论水平,增强贯彻执行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加强对青少年进行民族法制教育,使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二是借助民族节日、庆典活动,开展民族团结月、民族团结周和民族团结乡、村评比活动,加强民族法制宣传教育。各地州市及其县(市)都把民族传统节日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阵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通过开展知识竞赛、电视讲话、街头宣传和歌舞表演等各种形式对少数民族群众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三是开展横向联系,与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共同搞好法制宣传教育。在法制宣传教育中,省民委与省人大民委、省政协民宗委、省司法厅、法制办等部门共同合作,通过开展知识竞赛、法律知识解答、法律咨询、民族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情况检查等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了民族法律法规。同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先后在《云南日报》、云南人民广播电台、云南电视台、《今日民族》杂志、《民族时报》等新闻媒体中开设了“民族知识问答”、“民族法制建设”、“政策开讲”、“民族风”等专栏。四是加强普法工作督促检查,开展考核评比,实施奖惩。云南省民委多次与有关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民族法律法规的宣传及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各地积极主动的出主意、想办法,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普法宣传活动,营造了全省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氛围。

二、民族法制宣传教育为民族团结提供法制保障

不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使全省民族工作系统的干部职工的依法行政能力和各民族群众的法律素质得到了普遍提高,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力地推进了全省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一)全省民委系统干部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高。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要求各级民族工作部门的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组织举办的各类依法行政培训教育,单位50%的公务员必须获得行政执法或行政执法督察资格,持证上岗。通过这种制度化要求对法律知识的强化学习,全省民委系统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得到不断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明显增强。各级民委依据国家的法律规定对本部门的议事规则、工作制度、会议制度依法进行了制定、修改和完善,全省民委系统的依法行政工作也实现了班子议事制度化,执法主体明晰化,执法人员合法化,执法行为程序化,执法文书规范化和监督约束多元化。全省民委系统“四五”法制宣传教育的开展,提高了广大干部依法行政能力,使民族团结工作法制化。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省民委有针对性地加大在民族工作“热点”、“难点”地区的法制宣传教育力度,依法协调处理各类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维护了各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少数民族群众法律素质明显提高,自觉维护民族团结。随着国家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程的实施,通过全省民委系统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云南少数民族群众学法、用法、守法逐步成为自觉行动,遇事问法、想法、依法办事的观念逐步形成。玉溪等市在基层选举中,95%以上的村委会一次选举成功,在选举村委会、居委会的运行过程中,村民的民主权利得到充分体现,在民族山村实行了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民主选举,村务、财务公开,少数民族群众民主法制意识的增强,为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奠定了基础。全省不少村社实行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依靠群众,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切实做好民族团结工作。

(三)依法治理工作和民族团结工作相结合,取得成效。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广大群众的积极协助下,省民委配合公、检、法、司等有关部门,对“法轮功”等邪教组织进行了严厉打击和查禁取缔;与境外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活动展开了坚决的斗争;对影响民族地区团结稳定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综合治理;建立了“云南省民族团结稳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对全省民族团结稳定工作进行分析研究,共同配合做好工作,收到较好的效果。

总之,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全面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国家的民族法律法规是做好民族工作的基础和关键。要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就必须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的民族政策、国家民族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民族法制宣传教育的范围,不仅仅是少数民族聚居的民族地区,民族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也不仅仅是民族地区的干部群众和少数民族群众,而是全体公民,重点是各级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省民委法制宣传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公民的法律素质和全面提高全省民委系统依法行政的能力,促进民族团结工作的法制化,用法律保障和维护民族团结,构筑民族团结的坚固长城,巩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和祖国的统一,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高 广

第2篇:加强多民族聚居区民族团结教育研究

【摘要】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少数民族群众的共同奋斗,近年来,边疆地区,特别是新疆,民族极端分裂势力制造多起暴力恐怖活动,给国家人民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国家要稳定发展离不开边疆地区的稳定发展,所以加强边疆多民族聚居区民族团结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边疆多民族 民族问题 发展 族际通婚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一、多民族聚居区民族团结教育意义

新疆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民族众多,物产丰富。当今新疆生活着以维吾尔族为主体,包括维吾尔、汉、哈萨克、柯尔克孜、满、蒙古、回、俄罗斯、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达翰尔、锡伯13个在新疆居住时间比较长的民族在内的总共55个民族成分,在新疆聚居的各个民族互相尊重、团结奋斗、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新疆资源丰富,开发的潜力巨大,在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但由于新疆复杂的民族形态和宗教信仰,使得新疆成为西方进行和平演变的突破口。加之由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所引发的全球性的民族主义浪潮的盛行和现如今中国社会出现的一系列不和谐的因素,比如两级分化严重,贫富差距加大,政府诚信的缺失,这些不利因素都被民族分裂势力利用,特别是新疆的民族分裂势力“东突独”,他们在国外敌对势力的支持下,打着“民族独立”和“宗教自由”的旗号,歪曲新疆历史,挑拨民族宗教关系,煽动民族仇视和宗教狂热,采取暴力恐怖等手段,企图把新疆从中国分离出去。新疆巴楚4.23事件,7.18和田严重暴力恐怖案件,恐怖分子手段残忍,对新疆的发展稳定和人民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如果不处理好民族问题,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就无从谈起,那么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根本不可能实现。新疆的稳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所以加强新疆多民族聚居区民族团结教育就尤其重要。

二、新疆多民族聚居区现状

新疆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虽然国家每年都加大对新疆的援建力度,但同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在不断加大。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西方敌对势力加紧了对新疆实行分化和西化,国内的分裂势力也不断制造一系列暴力恐怖活动来达到他们的目的,这就是制约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最主要的因素。所以做好新疆地区的民族工作,加强各民族的团结,对维护祖国统一、实现社会稳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历史和现实众多因素的影响下,新疆地区的民族分布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和交错杂居的分布格局。新疆民族人口的分布是以天山为界,南北疆具有明显的分布差异。南疆是以维吾尔族为主,其他民族成分比较少,民族分布比较单一的地区,民族关系也比较复杂。北疆则以汉族和哈萨克族为主,汉族人口比重比较大,哈萨克族,回族也分布较多,各个民族的交往也比较多,比较频繁。但南疆地区的民族交往就显得比较单一,基本上是维吾尔族和维吾尔族交往,汉族和汉族交往。“在各民族人口的分布中,汉族、满族等民族的人口的分布格局呈现较为分散的特点,其他民族均有自己的相对集中分布区域。维吾尔族虽在各地区均有分布,但其主要的聚居地在南疆,占全区维吾尔族人口的88.15%。新疆各民族中聚集程度最高的是塔吉克族,汉族的聚集程度最低。”

新疆的民族关系具有敏感性,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如果某一方的利益协调不好,就会影响大局,特别是恶性突发事件,就会使不同民族间的隔阂加大,长时间难以愈合。民族分裂势力就会抓住时机,歪曲宗教的教义,散步谣言,挑起民族仇恨,激化民族矛盾。

三、影响民族团结的因素分析

1、近年来发生的骇人听闻的暴力恐怖事件

2009年乌鲁木齐“7·5”事件及“针刺”事件,2011年和田“7·18”和喀什“7·30”系列暴力恐怖案件,2012年叶城“2·28”事件,2013年巴楚“4·23”严重暴力恐怖事件等,都造成了无辜平民大量的伤亡,对各民族人们的心理和情感都造成了严重伤害,对新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造成了致命的影响。又如,2012年底发生在内地的“切糕事件”,让内地人对新疆人更加给予了很坏的口碑。 “‘新疆人’与‘无赖、小偷小摸、毒贩’等相联结,造成无论一个人干什么事,只要他(她)是一个‘新疆人’了免不了要受歧视。这种后果无论从哪方面讲,都是灾难性的,影响是长久的”。 一旦出现泄愤机会,情绪共振一触即发,甚至还会发生影响民族团结的突发事件,让人措手不及甚至上升到群殴事件。

2、境内外民族分裂思想的渗透和破坏

在新疆,有三种影响突出的势力对新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影响非常大,这三 股势力就是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也称: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合称 “三股势力”。民族分裂主义把本民族要求强调到不适当的地位及其为之实施的暴力恐怖主义活动是当前民族关系恶化一个“最致命”的根源之一。

3、宗教的非理性和排它性加剧了民族隔阂和矛盾

在民族关系史上,宗教既是沟通不同民族的桥梁、渠道,又常常成为民族冲突、民族侵略压迫和民族反抗运动的精神武器,成为民族分化的特定因素。原本是同一民族,由于宗教信仰不同而分裂成为两个民族。如印度和巴基斯坦原本是一个大民族,正是由于信仰不同,分裂为两个民族国家。新疆这块土地上,无论是久居的13个少数民族,还是现在的54个少数民族,大多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信仰一神教A的群众对信仰B宗教的教义是不予认同的,必然会引起信仰B宗教群众的不满,加之信教群众往往会把是否尊重自己所信仰的宗教作为是否尊重他本人的评价标准,这就使得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相互交织、复杂难解。

4、其他原因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民族内部和民族关系中的阶级对立因素已经消失,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已经形成,但是由于历史原因遗留下来的民族间发展不平衡和民族间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的差异所带来的民族之间的隔阂尚未完全消除,加之民族主义思想残余还在起一定地作用,国外敌对势力又利用民族问题加紧对我国进行渗透,民族问题就必然会产生。

四、建议对策

(一)发展是促进各民族团结的关键和根本途径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各族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地提高,但由于历史和改革开放滞后的原因,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特别是与东部地区的发展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渐加大,这充分地说明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实质是快速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只有真正地做到这一点,才能推动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地向前发展。

所以从根本上讲,发展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和根本途径。在少数民族地区,要逐步缩小以至消除民族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离不开发展;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离不开发展;要识破和粉碎国内外敌对势力的阴谋,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同样也离不开发展。随着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我国各民族的社会主义一致性将不断增长,必将大大的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各民族间的团结和谐奠定更加坚实地基础。

(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民族理论是民族工作的指南,民族政策是民族团结的生命线。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对宗教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尊重宗教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继续坚持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同时我们必须要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在国务院制定的《宗教事务条例》以及自治区通过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宗教事务管理条例》基础上,继续完善有关实施细则,并加强监督检查力度,把新疆的各种宗教活动纳入到法制化的轨道。切实维护广大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少数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怎样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把马克思主义变成大家都乐于接受的,一定要解决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老百姓看的是实际,理论说的再好但不解决问题,用马克思主义化大众。大众化不是一个形式,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发挥理论的作用,尤其不能庸俗化,超出一定界限就不是马克思主义。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民族干部说过进行常年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偏偏抵挡不过民族分裂势力的视频宣传,道理也就在这里,所以解决民族问题,就是要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

(三)族际通婚能增进各民族间的相互关系加快各民族融合程度

族际通婚是衡量民族关系最重要的变量,民族间通婚的情况也直接地反映了民族间的相互关系和融合程度。族际通婚在语言、宗教风俗习惯、饮食习惯等方面对当地民族有着重要地影响。下面将引用阿米娜大婶的事例来说明这一点。

阿米娜大婶今年65岁,朝鲜族,会说维吾尔语、汉语、朝鲜语,她是族际民族和睦,民族交融的典型代表,其家庭多次被评为喀什市民族团结之家。三十五年前随她的丈夫来到了喀什市。她的丈夫是维吾尔人,三十五年前在东北延边地区做生意,由于一次车祸住进了医院,而阿米娜大婶当时是这家医院的一名护士,她精心地照料着这个善良的维吾尔族小伙子,而小伙子对阿米娜的悉心照顾心存感激,渐渐地,这对青年彼此产生了感情,最终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阿米娜随她的丈夫来到了喀什市,就居住在老城区2号楼84号(2-84)。据了解,阿米娜刚来到喀什这个陌生的环境时,阿米娜很不适应。由于不会说维吾尔语,便无法与当地居民很好地交流,日常生活中受到了很大的压力!但阿米娜大婶没有灰心,她努力地学习维吾尔语,有空就练,学会一些就去和邻居试着交流,靠着这种坚韧的毅力,阿米娜大婶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基本掌握了维吾尔语,也能很好地和邻居,当地的百姓交流。阿米娜大婶待人热情,乐于助人,不管谁有困难找阿米娜一家帮忙,她都没有丝毫的怠慢,总是尽心尽力地去帮助别人,在当地百姓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自从阿米娜大婶随丈夫来到喀什后,受丈夫一家人的影响,慢慢地成为了一名虔诚的伊斯兰教徒,严格地遵守着伊斯兰教的教规。今天,大婶虽然年过六旬,但精神矍铄,健康状况良好。阿米娜大婶一家也是幸福美满的,她有三个女儿都在乌鲁木齐成家立业,小儿子还在本地经营一家手工艺绣花用品店,主要经营艾德莱丝绸、地毯、民族服装,生意十分红火。

以上就是阿米娜大婶在喀什老城区的基本生活情况。了解后给我们的思考是阿米娜大婶一家是民族团结的典范。朝鲜族的阿米娜和维吾尔族同胞互相帮助,团结友爱,为民族的团结融合做出了积极地贡献!这充分印证了“通婚是影响民族关系的重要变量”! 两个民族之间的通婚的比率与两族间的关系也有一定的联系。不同群体间的通婚比率被认为是衡量任何一个社会中人们之间的社会距离、群体间接触地性质、群体认同地强度、社会整合过程等的一个敏感的指标。很多学者认为:族际通婚是民族关系融洽和谐所带来的结果,同时又可成为促进民族关系进一步融合的原因。族际通婚能消除民族偏见,彼此能建立良好的民族关系。但同时,她也透露了一些困难和困惑:一是本人在融入这个家庭和喀什市环境时,遭遇在价值观、文化习俗、尤其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困难。二是自己的子女由于父母不是同一民族的现实而遭遇到心灵创伤。三个女儿远嫁乌鲁木齐而不愿在喀什成家立业,其背后多多少少都有这个隐情。

结语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的共同努力奋斗,加强边疆多民族聚居区民族团结,把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全部凝聚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来,凝聚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上来。共同繁荣发展,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只有各个民族消除民族隔阂和偏见,共同团结和奋斗,构建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一定会实现!

参考文献

[1]李龙海,民族融合、民族同化和民族文化融合辩证[J].贵州民族研究2005(1):15.

[2]马戎,民族社会学——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莫蓉,徐杰舜.互动中的磨合与认同[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 55.

[4]黄达远,吴轶群.多重视角下的边疆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5]王欣田.近代以来中国边疆民族宗教问题的历史演进[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

[6]朱秦.边疆民族地区和谐治理:在应急管理框架下的考察[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

[7]杨发仁,徐玉圻.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M].乌鲁木齐:新疆教育出版社2007.8.2

作者:李岩 牛永防

第3篇: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的整合

〔摘要〕 加强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的整合,事关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团结稳定。当前,在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整合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对民族团结教育资源缺乏认同感和保护意识、教育实践活动缺乏针对性等。为此,一要提升资源意识,促使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形成的各种因素得到有效激发;二要尊重民族差异,找准整合工作的关键点;三要多方位探索,建立有序管理、高效整合的体制机制,以期使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 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整合路径

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是指在该地区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中,为本民族地区所特有,以口授相传形式流传下来,能够被民族团结教育主体开发和利用,维系、巩固民族团结和谐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因素的总和。长期以来,相关部门没有充分挖掘和高效利用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对这些地区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的整合之举更是寥寥无几。但事实上,加强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的整合,事关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团结稳定。笔者着重探究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以期使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

一、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的特点

(一)地域性

不同的民族部落在其发展壮大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地理条件、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显著差异,逐渐形成了带有浓厚地域色彩的民族文化。文化是教育之源,因此,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往往是扎根于这些带有浓厚地域色彩的民族文化之中,并不断吸收其养分和精华的。相关部门在对民族团结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的过程中,也必然会体现其浓厚的地域色彩。

(二)分散性

自秦以来,我国版图虽然发生过演变,但是各族人民相互之间的交往、流动却从未中断。各族人民在长期交往、流动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的居住格局。这种分散式的居住格局势必会造成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散落在各处,难以真正建立起优化配置、合理利用的新资源观。

(三)传承性

从维系族群的归属和生存终极意义来看,各民族在其发展演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本民族成员共同认可的共识,并通过习俗、节日、代际之间的言语口授等将这些共识世代相传。在众多的共识中,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是各民族最为重要的共识教育之一。实践中,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是世代相传的,只是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各异而已。因此,传承性是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特点。

(四)通俗性

通俗性作为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最鲜明、最广泛的特征,共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是指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如宗教信仰、价值选择、少数民族习俗、节日、服饰以及日常的生活习惯等,都是民族团结教育资源的潜在载体;其二是指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所特有的生活化特征,如妈祖文化,妈祖短暂的一生虽然未曾留下任何著作和思想体系,但是其热爱劳动、热爱人民、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和英雄事迹,充分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仅成为沿海人民心中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而且成为促进国家昌盛、民族团结、民生富饶的推动力 〔1 〕。可见,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实实在在地蕴藏在现实而鲜活的生活细节之中。

二、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民族团结教育资源缺乏认同感和保护意识

对民族团结教育资源缺乏认同感、保护意识是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在对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时存在的主要问题。首先,有些部门工作人员在对民族团结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的过程中,缺乏对民族团结教育资源的保护意识和社会服务意识,没能为资源使用者提供更加贴心的人性化服务,也未形成与使用者良性互动的整合模式,致使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整合工作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其次,在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整合的过程中,有些部门的工作人员未能有效利用大众传媒提高本民族成员对本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整合工作的认同感。

(二)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缺乏针对性

长久以来,有些学校在设置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安排教育实践活动和编写相关教材时,存在“胡子眉毛一把抓”的问题,未能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将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特色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充分体现出来。事实上,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里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潜能,开展有针对性的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是相关部门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整合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相关体制机制不完善

相关部门在对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的过程中,存在体制机制落后、各自为政等问题,这就使得其在整合的过程中难以形成有序协作、默契配合的良性局面,造成不少珍贵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至今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另外,在对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的过程中,一些需要相互配合的共建单位协作意识不强,没有很好地确定整合目标,在整合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合理、不公平的现象。

三、 推动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整合的策略

(一)提升资源意识,促使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形成的各种因素都得到有效激发

资源意识作为意识的一种类型,涉及两个主体对资源的看法和态度,即对资源进行整合的人员和其他普罗大众的非资源整合人员。笔者认为,对资源进行整合的人员是对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工作的主要实施者,但事实上,其他普罗大众的非资源整合人员,对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整合工作也尤为重要。也就是说,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整合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落脚点就在于民族地区非资源整合人员和资源整合人员的资源意识能否跟得上。因此,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提升资源整合人员和非资源整合人员的资源意识:首先,对资源进行整合的工作人员要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以及专业、亲和的服务技能。相关工作人员在对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时,既要有吃苦耐劳、不怕艰险的精神,又要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满足教学需求为切入点,为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专业、务实的服务,促使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形成的各种因素都能够得到有效激发。其次,要重视大众传媒在舆论导向、议程设置、普及共识等方面的作用。相关部门要利用各种媒介提升民族地区资源整合人员和非资源整合人员的资源意识。

(二)尊重民族差异,找准整合工作的关键点

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丰富且价值巨大,然而在加强该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整合的实践中,忽视民族差异等问题依然存在 〔2 〕。因此,我们要使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就必须尊重民族差异,从该地区受教育者的生存环境和特有文化出发,找准整合工作的关键点。

首先,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具有特殊性,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在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可以将民族团结教育从思想政治教育中脱离出来,开设单独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并定期举行相应的实践活动。同时,我们要鼓励、动员更多的民族地区受教育者参与其中,在互动中强化各民族团结教育主体的资源意识。其次,我们要树立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整合的先进典型,并要对一些成功的案例进行分析,探究其中可推行、可普及的实践经验并加以宣传和推广,以强化人们的资源意识。再次,相关部门要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如对整合效果较好的先进典型要给予表彰奖励,以保证这种整合模式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行。

(三)积极探索,建立有序管理、高效整合的体制机制

笔者认为,要想使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整合工作早日走向正规化、标准化道路,就必须多方位思考,加快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整合的法规制度体系建设,进而建立有序管理、高效整合的体制机制。

首先,要制定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整合标准。相关部门要认真制定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整合标准,规范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收集的范围、内容,明确资源整合者的职权范围、资源归属等问题。其次,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的民族团结教育资源属于精神文化产品,是智力劳动的成果,在对其进行整合的过程中,有时会涉及知识产权问题。知识产权是一个专业性强且涉及多方面、多个权利所有人的权益的转让与买断的法律范畴,需要专业的经纪人来处理沟通。因此,在对民族团结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时,要事先与知识产权所有人交流沟通并取得有效的书面协议,避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给资源整合工作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最后,要制定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资源整合工作规范,以确保最终整合成果具备较强的针对性、可利用性、科学性和真实性。一是要在关注民族团结教育资源一般共性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其个性的探索,从差异处寻找突破口,保证整合资源的针对性。二是要注重满足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现实的实践需求,最好要与该地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尚待解决的问题相结合,以保证整合资源的可利用性。三是要充分尊重口授相传、无文字记载地区民族团结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客观实际与规律,在实事求是、顺应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民族主观能动性,以确保整合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 考 文 献〕

〔1〕林新媚.妈祖文化的社会功能及现代化意义〔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7(3).

〔2〕佟 斐.浅析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理论月刊,2011(12).

Key words: oral instruction delivery;no written records;national unity;educational resources;integration path

责任编辑 芳 晔

作者:雷娜

第4篇:加强民族团结 促进民族繁荣

1.各民族和睦相处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庄严提出:“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

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

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2.教育援疆我省在2011年教育援疆基础设施项目实施的基础上,2012年又安排新建项目l0个,

续建项目2个,总投资1.O3亿元,其中援疆资金投入8700万元。另外,我省2012年共选派两批l07名哈 密教师赴豫培训进修。

3.立体援疆从2010年至今,河南省积极推进经济、教育、干部、人才、科技等全方位援疆工作。截至

目前,共安排援疆资金ll.2亿元,占5年总额的63%,援建哈密地区和农十三师的一批民生项目建成投

用,当地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对口援疆带来的实惠。

4.新开工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22项2012年我国新开工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22项,投资总规模为

5778亿元。22项新开工重点工程包括:重庆至万州铁路、敦煌至格尔木铁路、宁西铁路西安至合肥段增建 二线、青海茶卡至格尔木公路改扩建、新疆阿克苏至喀什公路、国道318线川藏公路(西藏段)整治改 建等。

立体援疆、对口援藏

1.河南省政府立体援疆,有什么积极影响? (1)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2)有利于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3)有

利于实现共同富裕。(4)有利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5)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6)有利

于边疆稳定、巩固国防,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2.你从材料三中得到哪些结论?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河南省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河南省致力于维护

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

3.河南骨干教师援疆支教的意义是什么? (1)有利于培养新疆等地区的人才,将来为祖国的发展做贡献。(2)有利于提升河南在中国的声誉。

(3)有利于促进我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4)有利于中国更好地发展,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 与综合国力。

4.怎样认识对口支援新疆建设活动? (1)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这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践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表现。(3)这体现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

于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4)这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体现了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5.你认为应该如何推进西藏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1)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2)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基本

政治制度。(3)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4)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坚决反对利用宗教破坏社会稳定行为。(5)大力发展西藏地区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6)鼓励优秀人才

服务西藏地区。(7)重视西藏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等等。 6.中央举全力建设西藏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1)科学发展观、西部大开发战略。(2)共同富裕的原则。(3)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4)社

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5)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6)全面建没小康社会。

7.“十二五”期阀,我们有信心建设更加繁荣富强、和谐稳定的西藏,请问信心来自哪里?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2)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3)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4)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5)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7)当地

各族人民的自力更生、团结奋斗等。

8.西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给我们哪些深刻启示? 党的领导是西藏发展进步的政治保证(或:中国共产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领导核心);社会主

义制度是西藏繁荣稳定的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西藏走向繁荣昌盛的正确方向;民族团结、

社会稳定是西藏各项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各族人民共同奋斗是建设西藏的强大力量;有中国特色、

符合西藏特点的发展模式,是西藏实现科学发展的基本路径;等等。 9.西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原因有哪些? (1)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主要原因:坚持中

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把坚持民族平等、团结

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建立起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

民族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自治区各族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等。 10.西藏、新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说明了什么? 中国共产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领导核心;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西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是西藏走向繁荣昌盛的正确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

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西藏才有繁荣进步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明天;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是西藏各项事业

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等。

11.我们青少年能为支援新疆、西藏建设做些什么? (1)认真学习并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有关民族政策。(2)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建设边疆贡

献力量。(3)积极为边疆建设献计献策。(4)和边疆地区同学开展“手拉手”活动。(5)坚决同一切破坏

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民族团结

12.为什么要维护各民族的团结? (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2)有利于巩固国防,保持边疆的稳定。(3)有利于增强中华

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4)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5)有

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6)民族团结是国家统

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证。(7)加强民族团结、维

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13.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1)经济方面:有利于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政治方面:有利于边疆稳定、巩固国防,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3)文化方面:有利于帮助少数民族地

区发展文化事业。(4)社会方面:有利于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4.我国存在的不利予维护民族团结的因素有哪些? (1)“藏独”和“疆独”分裂势力依然存在。(2)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存在贫富差距。(3)对少

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保护力度不够。

15.少数民族地区取得的巨大变化说明了什么? (1)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3)党

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6.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不断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有力保

障;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少数民族地区干部

群众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全国人民的支持;等等。

17.请你列举国家加大对民族地区建设投入的一些具体措施。

(1)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修建青藏公路、铁路,建设“西气东输”工程。(3)实施“援藏工程”。

(4)设立“少数民族扶贫专项贷款”。(5)中东部地区在省级重点中学中开办“西藏班”“新疆班”等。

18.为维护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我们青少年能做些什么? 我们青少年学生应树立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自觉履行

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等;多做

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事,各民族同学要平等相处;同各种破坏民族团结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以

实际行动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光荣义务;为实现民族团结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9.为什么要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 (1)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2)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财富。 20.为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可开展哪些活动? (1)召开“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征文活动。(2)开展“民族团结知识”竞赛。(3)传唱

民族团结歌曲。(4)出以“民族团结教育”主题黑板报、手抄报、图片展。 21.设计民族团结教育宣传标语。

(1)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2)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3)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

助,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4)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5)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

离不开少数民族。(6)56个民族是一家,我们心相连、血相通。 22.列举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示例:汉族:春节除夕,北方家家户户都有包饺子的习惯,而江南各地则盛行打年糕、吃年糕的习俗,

另外,汉族许多地区过年的家宴中往往少不了鱼,象征“年年有余”。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千百年来传承

不衰。中秋节的月饼,寓含了对人间亲族团圆和人事和谐的祝福。其他诸如开春时食用的春饼、春卷,正

月十五的元宵,农历十二月初八吃腊八粥、寒食节的冷食,农历二月二日咬蚕豆、尝新节吃新谷,结婚喜庆 中喝交杯酒,祝寿宴的寿桃、寿糕等,都是节日习俗中的特殊的食品和具有特殊内涵的食俗。

回族:在饮食上,普遍吃牛、羊、驼等反刍类偶蹄食草动物。

藏族:献哈达、天葬。

维吾尔族:特色食品——烤全羊、手抓羊肉、帕尔丁等;男女老少均戴四棱小花帽。

蒙古族:住帐篷、喝奶茶、蒙古式摔跤、射箭。 23.列举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藏族:藏历新年是西藏最重大的民俗节日;西藏的沐浴节;赛马会。

蒙古族:每年七八月举行“那达慕”大会。

回族:开斋节又称大开斋。

维吾尔族:肉孜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

傣族:泼水节。

彝族:火把节。

24.列举少数民族旅游景点。

(1)西藏:布达拉宫、大昭寺、羊八井。(2)新疆:葡萄沟、罗布泊、古楼兰遗址。 25.请你推荐三首西部民歌供同学们传喟。

《在那遥远的地方》《掀起你的盖头来》《南泥湾》《敖包相会》《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最美还是我们新 疆》《辽阔的草原》《草原恋》《雪域欢歌》等。

西部大开发

26.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意义是什么? 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利于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有利于构 建和谐社会。

27.国家为什么重视实施西部大开发? (1)为了缩小东西部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2)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3)是认真贯彻落实“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表现。(4)是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5)为了实现社会公平与正

义,有利于全国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胜利成果。(6)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特别是边疆地区的稳定。

28.西部大开发战略取得显著成就的定要原因有哪些? (1)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党和国家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政策,尤其是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3)少数民族地区干部群众团结奋斗,艰苦创业。(4)我国各族人民之问团结互助。(5)国家的大

力支持和东部省份的支援。(6)广大人民群众发扬了艰苦奋斗的精神等。 29.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体现了初中思想品德课本中的哪些知识点? (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2)“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3)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

是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4)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5)公平与正

义。(6)民族团结、共同进步。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建设。 30.你认为今后国家在西部大开发中应注意些什么?(或:如果你是西部某地区的主要领导人,你打

算如何贯彻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方针政策呢?) (1)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生态改善。(2)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西部地区加快发

展打好基础。(3)努力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农民增收。(4)大力加强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等

社会事业,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5)拓宽资金渠道,为西部大开发提供资金保障。(6)加快法制建

设步伐,加强对西部大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7)注重人才的培养,鼓励优秀大学生到西部工作。

31.我们作为学生应该怎样为西部大开发作贡献? (1)积极宣传西部大开发的方针和政策。(2)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3)努力学习,掌握过硬本

领,为将来到西部工作打好基础。(4)坚决同破坏西部大开发的违法行为作斗争。(5)积极支持和拥护西 部大开发战略。

1.(单选)“我是一粒渴望生长的种子,飘过高山、越过戈壁,穿过长长的河西走廊,轻轻飘落在,这片

美丽而神奇的土地新疆„„”这是河南某援疆教师自创的一首诗。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A)

A.豫疆人民团结互助、共谋发展

8.豫疆已经消除差异、完全融合

c.新疆是实现个人理想的最佳地方

D.责任都是公民自己主动选择的

2.材料一:“2012波兰·中国西藏文化周”11月5日在波兰首都华沙隆重开幕。此次中国西藏文化 周通过“雪域风采”图片展览、“魅力西藏”歌舞表演、“倾听西藏”藏学家藏医学家交流活动等形式展现了

西藏悠久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以及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景象。西藏文化是中华

乃至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材料二:西藏自治区这十年迅速发展,多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的增幅都位列全国前列。西藏全区生

产总值,从2001年的l40亿元,增长到了2011年的600亿元,年均经济增速达到了l2.4%。而西藏的进

出口总额,比2001年翻了13倍多。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和青藏联网工程,,结束了西藏不通火车及缺电的

历史,旅游的收入2011年达到了近100亿元。西藏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十年 增长了2.5倍。

阅读材料,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我们教材中学习过的哪些知识? 【答案】 中华文化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中

华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的;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113西藏,农奴的命价只相当于一根草绳,而现在匿藏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你认为发

生以上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案】 ①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西藏各项事业取得进步的保证。

④全国人民的支持和西藏人民共同努力、艰苦奋斗等。

第5篇:加强民族团结

【教材链接】

1、基本政治制度

2、新型民族关系

3、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4、中学生能为维护民族团结做些什么?

补充:公民要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涉及知识:

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中部崛起战略

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国防边疆;

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关习题】

1、我国提升对口支援、对口帮扶的深度和水平具有哪些现实意义?押题

(五)30或 资源评价p55

答:(1)有利于加快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3)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有利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5)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6)有利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巨大成就,其原因有哪些?

答:根本原因:开辟了----形成了----

主要原因:

(1)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2)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为----提供了坚实的人 才支撑。

(3)西部地区人民发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为 -----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4)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5)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

(6)中央给予西部地区极大地支持,各地各部门大力支援。

3、请你为西部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献计献策。 答:国家:

(1)加大对西部(或少数民族地区)人力、物力、财力投入;

(2)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3)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

(4)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

(1)西部(或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2)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3)少数民族地区重视教育、鼓励创新,培养人才;

(4)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第6篇:加强民族团结

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校园

岳普湖县第二中是一所民汉合校的双语中学,多年来各族师生能够和谐相处,互帮互助形成了良好的校园氛围。今年五月是民族团结教育月,学校以此为契机开展以“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学校通过组织民汉师生结对子、篮球排球联谊赛以及结对子班级文艺表演等多种形式。

此次活动,旨在加强民汉师生之间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加深民汉教师之间的了解, 鼓励民汉教师班级之间结对子,相互交流教育教学经验,增进民汉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民族团结。在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现了民汉之间更加深厚的感情,各族师生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同构建和谐校园的良好氛围。

第7篇:为何要加强民族团结

为什么要加强民族团结的社会实践报告

前言:

民族团结是促进各族人民共同发展的前提。2013年10月,在青海省格尔木市都兰县诺木洪农场进行了调查研究,目的在于对民族团结的基本知识有更近一步的了解,培养同学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提高同学们用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的能力,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每个人的努力下绽放的更加绚烂。 正文:

都兰县是民族自治县,主要民族为汉、藏、蒙、回。诺木洪农场以发展枸杞种植为主。据当地民介绍,和网络查询得知。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各民族团结劳作,柴达木枸杞品质极佳,远近闻名销往全国各地。在枸杞收获季节来自全国各个省的务工人员和枸杞商人齐聚诺木洪,一时间热闹非凡。来自西北和西南的大多为摘果工,来自东北发达省份的则多为枸杞商人。

首先从诺木洪的开发力时说起,在诺木洪农场走访调查得知,诺木洪自开发以来一直是柴达木监狱下属的农场,归柴达木监狱管理,农场内很多农民是以前的工人,现在享受退休工资,对现状较为满意,通过更进一步的走访这些退休的农场工人得知,诺木洪开发历史较短交通闭塞,公共基础设施还很落后落后,从厂部的商店处多方询问得知,以前很长时间都利用发电机发电很不方便,近年来居民用电才得到全面保障。从当地居民对于生活现状的满意度和枸杞产业的发展趋势得知,在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诺木洪经济迅速发展。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几千年来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可以说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各族人民艰苦创业,辛勤劳动的血汗。

再看诺木洪特殊的人文因素。从当地的学校调查得知,诺木洪农场内,即有虔诚的穆斯林也有笃信佛教的藏族同胞,不同的民族一样的爱国情怀,农场里各族人民亲如一家、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来自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务工人员在这里也有宾至如归的感觉,闲暇时他们相互交流着热情洋溢。

回顾历史,近代以来,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我国各族人民保家卫国,同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发扬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鸦片战争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妄图侵占我国领土,鄂伦春、赫哲、鄂温克、汉族及新疆各族人民先后组织武装队伍阻击侵略者。1888年,西藏军民在隆吐山战役中与英国侵略者浴血奋战数十天,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号召“民族团结为一体,共同对付日寇”,从东北的茫茫林海到海南的热带雨林,从东海之滨到延水河畔到处都是中华民族抗日的身影,谱写了一曲中华民族各族儿女携手保卫祖国的壮丽凯歌,抗日战争的胜利的胜利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的胜利,是近代反抗外国侵略的胜利,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鼓舞了被压迫国家和民族的反抗斗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各族人民更加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创造了一次次的飞跃和辉煌,资源的开发,铁路的的修建,跨区域吊水,地区对口援建等。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使我国在全球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族人民共同参与国家大事的管理。56个民族的人大代表汇聚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共同参与国家大事。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充分保障科了全国各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调动了各族人民人民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

为了促进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让各族人民共同走向富裕。国家把少数民族地区的丰富资源与东北地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实施了西部大开发的的计划。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重大的建设项目已经全面展开,在西部地区全面实施了免费义务教育,有力促进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和文化教育的和谐发展。

从调查现状来看,当下诺木洪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交通不发达,基本的交通在有些地区还得不到保障;从诺木洪农场到格尔木市甚至都没有固定的汽车,农场基础设施落后,教育设施落后,枸杞晒场以天然沙土地为主,且比较缺乏;经济的文化含量低,枸杞经过晾晒后直接销售,经济效益没有达到最大化;社会治安还比较混乱,依靠城管和当地的派出所联合维持的;生态保护也没有大力提倡,长此以往损害了后代人发展的利益,应该大力提倡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枸杞农业;科技落后,对自然灾害的预报和预防措施不到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枸杞生长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

为了解决这些阻碍诺木洪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就必须加强团结,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建设诺木洪更美好的明天,以此带动整个海西经济的发展。

结语: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坚持各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是实现个民族共同繁荣懂得前提条件。个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障,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国家要富强,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时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民族手足同根,骨肉相连,为走向繁荣,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而并肩奋斗 只有团结起来,才会使祖国在国际舞台上从容彰显大国风范,让世界真正为我们喝彩。

张敏

2013年寒假

第8篇:加强民族团结工作创新

关于促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的若干思考

(作者:好学者201205)

一、民族团结进步在当代中国的重大意义

维护民族团结是宪法赋予每一个中国公民的义务,是祖国统一和民族进步的逻辑起点。中华民族是一个由56个民族汇聚而成的社会主义大家庭。由于种种原因,历史的或当世的,客观的或主观的,长期的或短暂的,经济的或社会的,深层次的或浅面上的,各地区(含民族自治地区)的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仍处常态。回顾历史,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相继适时出台涉民族团结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建国之初,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1951年5月,中央政务院发出《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碣、匾联的指示》。1956年至1964年,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和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指示精神共同组织实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语言状况大调查。1952年、1956年、2009年分别在全国开展民族政策执行情况大检查。党的十六大后,民族团结教育被纳入公民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范畴。2005年,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活动被正式确定为国家的一项法定活动。2008年,国务院下发《关于严格执行党和国

第 1 页 共 6 页

家民族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颁布《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9年,中央决定在全国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宣传活动,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全国小学阶段考查和中考、高考及中等职业教育毕业考试范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四中全会上明确要求始终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实抓好。各地方纷纷定期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月”活动。2010年,中宣部、统战部、国家民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意见》。这充分说明,中央审时度势,正确决策,已把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放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位置。当前,我国正集中精力有序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与此同时,面临诸多压力和挑战,一些困难和矛盾难以在短期内消除却在短期内发生新变化。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正确领导下,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重要抓手,坚决维护社会政治大局稳定和集中各族群众的智慧与力量搞建设已成不争之硬道理、硬任务。因此,努力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具有重大时代意义。

二、民族团结应包含的主要实质内容

任何工作都必须有内在规定性的实质内容,不然就一定会沦为无水之湖、无米之炊、无本之木,终无真正效果。民族团结工作也不例外。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结

第 2 页 共 6 页

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精神下的民族政策精神,笔者认为,我国民族团结工作应讲究以下的主要实质内容。一是民族平等。这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核心精神,是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准条。各民族在政治权利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生产、生活、社会等所有领域享有平等权,同时承担着平等的义务,即就是不允许任何民族有任何特权,禁止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禁止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二是民族大团结。这就要求各民族在中华民族精神指引下、在融合中实现广泛团结,不是部分区域内部或区域间的各民族的团结,而是全国各民族的有机大团结。如:在中央领导下的十九省区对口支援新疆全面开发及各地纷纷举办应邀全国各省区组团参与的重要会展就是推动民族大团结的行动典范。三是民族自觉。这是对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的基础的意识性保障,也是实现民族团结的必要条件。如: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汉语普通话就是国家加强民族自觉的重大举措。汉语是国语,也是新时期我国缩小区域发展差异、全面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驱动器”。四是民族进步。这是对民族进取意识的逻辑总结,在中央的统一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充分发挥民族地区自身优势,逐步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应把实现全国各地区经济社会的动态均衡发展,和各民族的精神利益、物质利益的双推进、互促进作为各地区各民族的极为

第 3 页 共 6 页

重要的理想信念。五是民族区域自治。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坚决维护祖国统

一、中央统一领导,充分发挥民族地区的积极性和尊重民族地区各民族“自我管理”的政治权利。六是民族文化保护、包容与发展。这是对民族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依法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

三、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合理化建议

(一)形成民族团结宣传工作新格局

牢牢把握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的正相关关系,努力构建以强基富民固边维稳为核心目的的宣传工作新格局。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社会大局稳定,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性保障。应把民族团结宣传与其他各项政策宣传紧密结合(捆绑)起来,建立健全责任型、服务型、学习型、创新型的宣传机构和队伍体系。切实保障工作经费,实现无缝式工作对接,实行工作动态信息网络化监督管理。把乡镇、街道办作为宣传重地,加强宣讲队伍建设和机构建设,把宣传员锻造成贴近群众诉求的信息员和连络员,让各族群众领会各项政策的目的、执行主体及监督方式,积极配合政策落实,真正让各项政策精神深入人心,巩固和发展群众基础。

(二)注重民族团结宣传工作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合理动态把握民族团结宣传工作投入占政府总投入的

第 4 页 共 6 页

比例,努力做到适度宣传和有效宣传。民族团结宣传是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其投入应与有限公共财政相协调,应做到不加重地方财政负担、不少干常规工作,能够把广泛宣传和有针对性重点集中宣传相结合,引入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切实维护效能政府的良好形象,使民族团结工作能够持续有效展开。

(三)高效整合民族团结宣传工作优势资源

民族团结工作保障机构机制功能整合与优化是有效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当务之急。有关职能部门的推诿、扯皮、失职等消极工作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杜绝,其主要原因在于职能分工不明确、工作队伍与经费配备不合理、工作纲条执行不力、部门负责人不负责任。简单问题和基本问题的复杂化是稳定危机爆发的前导。加快保障机构机制功能整合与优化,坚决避免部门职能重复,努力推行有关部门有关业务合署办公模式,强化工作监督体系建设,严肃工作责任追究;各地要认真研究和科学决策,适时调整机构力量布局,建设坚不可摧的力量网络,高效安全应对突发事件。

(四)积极探索充分利用民族团结新载体

民族团结通过产业发展及生活方式转变得以巩固和发展。政府要对产业发展格局进行系统研究,科学规划产业发展,在大力发展大众产业的同时鼓励发展民族特色产业,严禁民族文化在产业发展中的滥用与泛用(如:清真牌刀具),

第 5 页 共 6 页

实现民族特色产业与大众产业的有机组合,推进产业投资主体复合化和非民族化,引导民族地区消费习惯理性变迁,促进现代式生活普及民族地区千家万户,加速民族地区物质生产社会化,为民族团结提供理性“物质冲动”。

(五)科学清理民族团结文化障碍

民族团结通过对民族风俗与宗教习惯进行认真研究论证其科学性,引导民族风俗与宗教习惯理性回归。据史载,成吉思汗在统领大军西征过程中遇到长期酷热天气,因大量将士染病异常严重,而果断下令废除蒙古族的所谓“不可挑战”之习俗(即:不能浪费水、不“玷污”水、不能用水洗衣服),结果大军很快恢复“元气”,既成功地低成本应对“霸业”路上的一次大危机,又为蒙古族的快速健康发展添加必要的无形的不杇“催化剂”。按照文化发展规律和先进文化的内在要求,政府应组织有关人员对民族风俗与宗教习惯进行系统的研究论证与备案,全面保护健康的积极的民族文化成份,引导民族地区各族众理性抛弃对其自身健康快速发展形成严重制约或“杀伤性”危害的风俗习惯元素(不健康的消极的民族文化成份),依法净化民族文化,使民族文明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纵深发展,为民族团结集聚精神之魂。

二〇一二年八月 于新疆

第 6 页 共 6 页

第9篇:“加强民族团结”主题班会

主题: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

时间:2010年9月

地点:波乡种羊场学校四年级(2)班

活动目的:通过对民族团结知识的深层了解,讲述新疆民族团结的知识 ,希望同学们在经过“7。5事件”之后,能不被犯罪分子蒙蔽心智,继续与少数民族同胞们和睦相处

主持人:陈刚 阿依加玛丽

活动形式:提问、设计展示、游戏、抢答、舞蹈表演

准备活动:

1、发动全体同学收集关于民族团结、民族风俗习惯的资料,更深层的了解我们的少数民族同胞。

2、组织班里有绘画基础的同学设计民族服装

3、发动同学们在课下讨论关于怎样维护民族团结的方法与意见

4、发动同学们自行编排民族舞蹈

活动过程:

1、主持人先提问同学们关于民族团结,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做。同学们踊跃发言,讲述自己所了解的民族团结故事。

2、在介绍维护民族团结的知识后,

3、让同学们展示自己设置的民族服装并介绍其特点、细节,各位同学设计的服装都在原有的民族特色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更具有特点。

5、主持人邀请同学们讲述自己所知道的民族风俗习惯,同学们都积极举手,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民族节日及民族风俗。

活动后记: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在欢快愉悦的气氛中了解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及怎样维护民族团结。此次班会,通过各种形式的表达,体现了同学们对民族团结的深刻认识及对少数民族同胞和睦相处的向往。活动过后,“7.5”的阴影在同学们的心里少了许多,希望少数民族同胞与汉族同胞在我们的校园中,能和睦相处,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能和睦相处! 班主任小结:

本次班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通过主持人与同学的互动,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是同学们融入了本次班会,体会到了班会主题的含义。并且,在设计展示、舞动等充分展示了同学们的个性,寓教于乐。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在班会的整个过程中,主持人在个别环节互动不够充分,没有完全的调动起同学们的热情,希望这一点在下次班会能够得到改善。陈刚

2010年9月

波乡种羊场学校

上一篇:计算机网络求职信下一篇:行政专员的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