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学习兴趣激发

2023-01-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初中物理学习兴趣激发

初中生物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摘要: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并付诸实践,希望以此来激发学生兴趣,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

关键词:兴趣培养;维持;探究性学习

我们学校通过近几年对初中生物新课程的学习和摸索,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在教学中,不断地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愉快而自主地学习,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真正落实新课标的要求。

一、使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科学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视频,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相关的图片,这样就可以将原本比较抽象和复杂的内容进行具体化,简单化,生物学习离不开实验室实验,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还可以经常性地使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放映视频,视频的内容就是做实验的内容,这样既能够保证学生的安全,又能够保证学生比较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通过科学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的乐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探索和尝试,让学生自己探索的过程中自己掌握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知识会有更加强的理解能力同时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也会更加的牢固,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帮助学生极大地减轻了学习的负担,让学生在轻松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这样就可以在学生心中留下比较好的印象,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兴趣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二、联系生活实例,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

初中生物涉及的很多知识都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只有勤加留心,将生活中的生物现象予以加工,就可以成为好的教学内容。比如,人教版教材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我们身边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这些生物知识。如父母都是单眼皮那么孩子只能是单眼皮,如果父母都是双眼皮,也可能生出单眼皮的孩子,这是为什么呢?抛给学生这个问题,吊起学生的胃口后,教师再把其中的原委告诉学生,可以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得到更多的知识。首先,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隐性基因,什么是显性基因,什么是性状,当学生明确概念以后,这一部分知识的教授就成功了一半,再结合实际情况,通过事实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高效地将生物知识教授给学生。

三、结合生物学科特点,教授记忆方法

由于生物学名词和概念繁多、知识零碎,“记不住”是普遍问题,但只要教给科学的记忆方法,仍可使学生学得活、记得牢。首先,根据大纲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其次,要用“点金术”,使之事半功倍。如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具有相反、相近以及有联系的内容,列成表格,比较分析,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使理解越透彻而记忆越牢固。如将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制作过程总结为八个字: 解离、漂洗、染色、压片;减数第一次分裂突出六个字;联会、分离、减数。这样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讲究记忆方法大大提高了记忆效果。

四、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观念是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 其教学观念如何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认为教学就是教师一个人的事,学生只要负责接收与记忆就可以。这样的教学观念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将教学活动片面地理解为教师一方的独立活动,实则是将学生排斥在教学活动之外。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体,教师独占课堂,只会让学生置身事外,认为学习与自己无关,自然无法产生对生物学习的激情。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 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与机械的记忆者, 而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要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首先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五、循循善诱,启发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促进学习兴趣的形成

发散思维是指沿着多个方向探索和发展的思维,是从一个信息源导出不同的结果。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诱导,让学生在疑问中产生探究的心理。如在讲“顶端优势”原理时,教师应启发学生从对“顶端优势”的已有认识去进行发散思维。教师可提出两个问题:①什么是“顶端优势”?如何加强“顶端优势”?②生产实践中怎样利用植物的“顶端优势”?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这些问题,使学生对“顶端优势”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促进学习兴趣的形成。

六、运用由果索因法,训练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的形成

由果索因法是生物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时,教师并不先讲病因,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治疗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措施是什么?”这时,学生不能仅仅看事情的表象,而要由现象到本质,由蛋白质到RNA再到DNA逆向推导。学生自然会明白:“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引起的,治疗的根本措施是改变患者的遗传物质。”这样能训练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和逆向思维的能力,促进学习兴趣的形成。

七、提高教师教学语言的幽默性

虽然生物学科是一门严谨的自然学科,但教师在进行生物课堂教学时,要提高自己的讲授水平,增强生物教学语言的幽默性。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生物教学语言的幽默性既能活跃生物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积极性,又能让学生以一种更加轻松高效的方式接受生物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總而言之,是否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的事,而如何激发学习兴趣则是老师的职责,作为初中生物教师,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展开教学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钱幸红.谈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J].生物学教学,2004(10).

[2]王新春,李晓颖,马俊红等.离散数学中等价关系的教学导入与导出[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3]何弢.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0(30).

作者:郭淑艳

第2篇:初中生物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摘要: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从让学生对教师感兴趣、 学习兴趣的维持以及探究性学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付诸实践,希望以此来激发学生兴趣,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素养。

关键词:兴趣培养;维持;探究性学习

我们学校通过近几年对初中生物新课程的学习和摸索,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在教学中,不断地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愉快而自主地学习,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真正落实新课标的要求。

一、使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科学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视频,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相关的图片,这样就可以将原本比较抽象和复杂的内容进行具体化,简单化,生物学习离不开实验室实验,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还可以经常性地使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放映视频,视频的内容就是做实验的内容,这样既能够保证学生的安全,又能够保证学生比较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通过科学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的乐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探索和尝试,让学生自己探索的过程中自己掌握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知识会有更加强的理解能力同时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也会更加的牢固,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帮助学生极大地减轻了学习的负担,让学生在轻松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这样就可以在学生心中留下比较好的印象,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兴趣也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二、联系生活实例,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

初中生物涉及的很多知识都与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只有勤加留心,将生活中的生物现象予以加工,就可以成为好的教学内容。比如,人教版教材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我们身边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与记忆这些生物知识。如父母都是单眼皮那么孩子只能是单眼皮,如果父母都是双眼皮,也可能生出单眼皮的孩子,这是为什么呢?抛给学生这个问题,吊起学生的胃口后,教师再把其中的原委告诉学生,可以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得到更多的知识。首先,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隐性基因,什么是显性基因,什么是性状,当学生明确概念以后,这一部分知识的教授就成功了一半,再结合实际情况,通过事实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高效地将生物知识教授给学生。

三、结合生物学科特点,教授记忆方法

由于生物学名词和概念繁多、知识零碎,“记不住”是普遍问题,但只要教给科学的记忆方法,仍可使学生学得活、记得牢。首先,根据大纲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其次,要用“点金术”,使之事半功倍。如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具有相反、相近以及有联系的内容,列成表格,比较分析,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使理解越透彻而记忆越牢固。如将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制作过程总结为八个字: 解离、漂洗、染色、压片;减数第一次分裂突出六个字;联会、分离、减数。这样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讲究记忆方法大大提高了记忆效果。

四、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观念是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 其教学观念如何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认为教学就是教师一个人的事,学生只要负责接收与记忆就可以。这样的教学观念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将教学活动片面地理解为教师一方的独立活动,实则是将学生排斥在教学活动之外。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体,教师独占课堂,只会让学生置身事外,认为学习与自己无关,自然无法产生对生物学习的激情。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 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与机械的记忆者, 而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要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首先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五、循循善诱,启发学生发散思维能力,促进学习兴趣的形成

发散思维是指沿着多个方向探索和发展的思维,是从一个信息源导出不同的结果。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诱导,让学生在疑问中产生探究的心理。如在讲“顶端优势”原理时,教师应启发学生从对“顶端优势”的已有认识去进行发散思维。教师可提出两个问题:①什么是“顶端优势”?如何加强“顶端优势”?②生产实践中怎样利用植物的“顶端优势”?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讨论这些问题,使学生对“顶端优势”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促进学习兴趣的形成。

六、运用由果索因法,训练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的形成

由果索因法是生物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时,教师并不先讲病因,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治疗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措施是什么?”这时,学生不能仅仅看事情的表象,而要由现象到本质,由蛋白质到RNA再到DNA逆向推导。学生自然会明白:“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引起的,治疗的根本措施是改变患者的遗传物质。”这样能训练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和逆向思维的能力,促进学习兴趣的形成。

七、提高教师教学语言的幽默性

虽然生物学科是一门嚴谨的自然学科,但教师在进行生物课堂教学时,要提高自己的讲授水平,增强生物教学语言的幽默性。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生物教学语言的幽默性既能活跃生物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积极性,又能让学生以一种更加轻松高效的方式接受生物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总而言之,是否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的事,而如何激发学习兴趣则是老师的职责,作为初中生物教师,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展开教学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钱幸红.谈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J].生物学教学,2004(10).

[2]王新春,李晓颖,马俊红等.离散数学中等价关系的教学导入与导出[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3]何弢.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教育教学论坛,2010(30).

作者:李启坚

第3篇:激发学习兴趣,打造体校初中物理高效课堂

摘 要:结合体校学生特点,从物理实验、物理与运动训练相结合、多媒体运用、改变教学方式、优化评价、和谐师生关系等方面对学习兴趣的培养进行了探讨,目的在于构建高效物理课堂,使学生学好物理。

关键词:体校学生;高效课堂;学习兴趣

学好初中物理对于体校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体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学习习惯差、基础薄弱,再加上长时间的体育训练和频繁的比赛,使得他们课下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关注学习,所以课堂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使他们在课堂上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

一个人有了兴趣才能高效率地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要打造高效课堂,必须从兴趣抓起,激发、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方能彰显高效真谛[1]。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笔者结合体校学生的特点,做了一些尝试。

一、利用实验,上好入门课,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喜欢上物理呢?我觉得“第一印象”尤为重要[2]。結合体校学生好奇心重、顽皮、坐不住等特点,第一节课我把他们带进了实验室,除了让他们观看各种实验仪器,我还准备了一些演示实验,如:把乒乓球放在倒置的漏斗中间,向漏斗里吹气,筷子插入装有水的透明杯中,观察筷子的形状,轻拍细铁末,显示磁场的分布等,让学生猜测实验结果并亲自动手操作,学生的好奇心被大大激发,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只要是物理课,我都会创造条件来做实验,能分组就分组,不能分组也是演示实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物理课堂与运动实践相结合,引发学习兴趣

想要维持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仅有好的开头还远远不够,由于学生每天都训练,于是我尝试将物理课堂与学生的体育训练结合起来,引发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在物理知识中重现体育训练,在体育训练中展现物理知识,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本校学生主要从事游泳、跳水等水上项目,下面将课堂与体育运动相结合的尝试进行简单介绍。

1.物理课堂与游泳运动

游泳运动员在比赛时常戴两层泳帽,至于个中原因,学生也是一知半解,所以在讲“摩擦力”这一节时,我特以此为例,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弄明白:泳帽的第一层增加了头部与泳镜的摩擦力,能防止泳镜滑落下来,第二层泳帽压住泳镜边缘,减小阻力,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减小与水的摩擦力,提高成绩,而平时说的“没有毛,游得快”也正是这个道理。在讲“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时,我让学生亲自谈一下游泳过程中手、脚与水作用时的感受,以便充分利用水的反作用力,让自己游得更快。为了引入温度,我用运动员出场的场景引入课题,游泳运动员出场前要穿很厚的衣服,甚至羽绒服,不热吗?他们是为了保持身体的温度,能够让身体仅需要简单的热身就能够让身体机能活跃起来,达到更好的竞技状态,学生连连说是,说以前比赛怕麻烦光着膀子出来,冻得瑟瑟发抖,腿还容易抽筋,以后一定注意保暖。当讲到“光的折射”时,我则直接把学生带到游泳池切身观看光的折射效果,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同时意识到注意安全的重要性,因为看到的池中景物要比实际浅,通过这种方式,把物理课堂与游泳运动结合起来,使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物理课堂与跳水运动

跳水运动员要想取得好成绩,起跳高度很重要,要想跳得高,起跳时机就得抓得好。跳水过程中的“助跳”和“起跳”步骤都非常重要,怎样抓住有利时机可能对同学来说有难度,所以,当讲到“机械能及其转化”时,我就将跳水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给大家分解开并一一讲清楚,然后利用游泳馆的有利条件将学生带到跳水池,请跳水的学生亲自示范,并讲明用力的地方及感受,让学生明白能量转化的过程,明白什么时机“起跳”最有效,学生身临其境,不仅对知识有了更好的掌握,而且对他们的训练过程也很有帮助,一举两得。

3.物理课堂与跑步运动

“惯性”一节是难点,每次讲解都很费力,并且效果不好。我利用体校学生陆上训练跑步的时机讲授惯性知识,学生跑到终点后停不住会继续前进一段路程,这就是惯性在起作用。

“功的原理”中“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内容比较抽象,光靠嘴讲有难度,于是我就现场实践,让学生找个坡度很大的地方,按两种方式跑:直线往上跑和S形往上跑,一番实践下来,学生顿时就明白了:省力必定费距离,省距离必定费力,这种方式不光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学生也学会了合理分配用力时间,合理分配体能,学生陆上训练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和发展。

还有学生在跑步中穿的运动鞋,底部都安有小钉,特别是运动员在高速奔跑时,小钉可以扎进跑道,防止运动员打滑摔倒,且跑步越向内跑道,跑得越快,这是向心力的缘故等,学生明白了这些道理后,可以有效地利用身体倾斜度,增加向心力,加快拐弯速度,提高成绩。

我通过平日里这些常见的现象与物理课堂相结合,使学生明白了物理知识原来与他们的训练项目密切相关,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运用这些物理知识更好地训练,提高成绩,学生的兴趣自然而然就会被激发起来,而且学生每天都训练,学习兴趣就会持久地维持下去。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灵活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特别是体校的学生,所以我通过现代多媒体,用声音和动画的巧妙结合来优化课堂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3]。我还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介绍一些物理的前沿知识,如我国发射神舟飞船、宇航员出仓、太空行走等振奋人心的重大事件,播放王亚平太空授课的实时录像等,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结。

四、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现在的一些初中生缺少协作意识,以自我为中心,而新课改中提到的“小组合作学习”无疑可以改善这一问题[4]。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会为了小组的荣誉,尽力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真正做到人人参与其中。心理学家盖兹说过:“没有什么比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时间久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就提高了。同时,这种模式还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前几年,某班级有俩学生平时有小矛盾,在讲“相互作用力”这一节时,我让他俩示范“什么是相互作用力”,结果在演示时,有一人太用力把对方推倒了,我顿时一顿紧张,令我意外的是,站着的同学马上去扶倒地的同学,并连连道歉,倒地的同学连说没关系,紧张的同学关系立即得到了缓解。

五、优化评价方式,以激励性评价吸引学习兴趣

體校学生习惯差,老师不能一贯批评,要学会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绝不能仅仅靠分数来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还应该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给学生一个多元化的评价。有的学生上课说话、捣乱或许只是为了引起老师对他的注意,教师也要抓住这一特点及时表扬,哪怕一点小进步、一个小细节都不要放过,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物质奖励,一个小小的笔记本,一根棒棒糖,都会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间接提升学习兴趣

研究发现,凡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往往就是学生学得比较好的学科。物理课堂中,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必要条件,那么,如何构建呢?首先,我认为教师必须自身优化,学生普遍欢迎有着过硬的教学技能、精湛的教育艺术、高尚的精神品格、健康的个性形象、关心热爱学生的教师,并将他们作为自己崇拜、模仿的对象,具有良好形象的教师,容易在教学中与学生建立起有效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其次,教师要真诚地对待学生,用微笑去滋润他们的心田,用幽默去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只要老师无私地付出感情,师生之间肯定会产生情感的共鸣,也会赢得学生的尊重,这必将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最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体校学生由于训练、生活的特殊性,往往很小就离开了家,离开了爸爸妈妈,很多事情都要自己面对,所以在处理事情上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造成人际交往缺失,所以他们的情感也更为敏感、更为脆弱,这时候,我们要对其处境给予理解,以一个朋友的身份给予适时的关心与帮助,积极地与他们进行交流,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共同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这样学生可以把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转化为对老师所教学科的动力,间接提升学习兴趣。

总之,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特别对于物理这种自然科学、对于体校学生这样的特殊学生而言,所以,为了有效构建物理高效课堂,教师应尽自己最大努力把物理知识以新奇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张小敏.用兴趣打造高效课堂[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3(11):59-61.

[2]孟玲玲.浅谈体校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J].高中数理化,2014(16):38-39.

[3]何冬平.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初中物理实验效果[J].新课程(中学),2017(10):73.

[4]赵昕.合作学习理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17(7):153.

作者简介:车玮玮(1985—),女,硕士,中学一级,研究方向:物理教学。

编辑 马晓荣

作者:车玮玮

第4篇:初中生学习音乐兴趣的激发

【摘 要】本文是笔者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并参考部分音乐教学论文和专着而提炼的教学经验和构想。以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为主题,以如何提高教师教的效率和学生学的效率两个方面为目标,较浅显的做了五个方面的思考和探究。

【关键词】美育 激发兴趣 创新 效率

着名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音乐教学的超级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然而,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却遇到过不少对音乐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成了我的一个不能释怀的疑问,我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便会对学习音乐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入学习,不再感到学习音乐是一种负担或者是无聊的事,所以说,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那么究竟怎样提高与激发初中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经过久久的思索与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用创新和师爱激发学习兴趣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那一门学科,如果每个老师都具有这种魅力,那么学生的学习会是幸福和快乐的。那这种魅力从何而来呢?我想,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学生也就更加热爱、尊敬教师,爱上你所教的那门课。如果学生对某位教师没感情,师生关系不融洽,就会对这门功课不感兴趣,那么学生在这门课上的学习质量和效率都会受到制约。比方说很简单的自我介绍,新学期开学我接了一个刚入校的初一年级,走进教室看到的是一张张陌生的笑脸。“作自我介绍吧!”同学们一脸的没趣“哎,又是自我介绍。”我把我备课时设计的自我介绍形式介绍给大家,教室里顿时沸腾了,交头接耳、互相讨论,刚才失望的神情变得神采飞扬。自我介绍的活动是这样开展的:

主题:听着我的歌,让你了解我。

示范:我用《新年好》的旋律重换了歌词,加上相应的舞蹈动作,把我介绍给大家(其中包括我的姓名、爱好、以及对同学们的期望)。

构思: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设计介绍方案。

展现:按设计好的方案上台表演。

开始展现自我了,同学们载歌载舞,踊跃的想把自己推出介绍给大家。有一组同学是这样设计的:他采用了《字母歌》的旋律,由组长先自我介绍,组长再在组员的哼唱中舞着去一个一个的找成员,被找的学生站出来做自我介绍,都表演完了,全体成员齐唱一遍《字母歌》这支儿歌,他们整个过程都没有离开过此旋律。这个颇具创意的设计让大家赏心悦目,得到同学们雷鸣般的掌声。教室里欢声迭起,掌声如雷,同学门的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就这样,时间在同学们的欢歌笑语中悄悄溜走,一堂具有创作意义的自我介绍课结束了。通过这次别出心裁的自我介绍活动,不但老师、同学互相之间了解了,而且增进了师生感情。

二、用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成功能给人自信,促人奋斗,催人进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积极的评价是一方对症的好药,几乎所有人都喜欢被人夸奖的,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或维持往往都少不了外界的评价。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特别是在学生缺乏自信的时候,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适时的鼓励并给予最大的帮助,只要学生有一丁点的进步便给予肯定,而这种鼓励不仅仅是在课堂之上,也体现在学生

的课外兴趣活动上。如,在音乐课上,我非常重视给每一个学生展现和锻炼自己的机会,尤其是那些不太爱学习的学生在课堂上多叫他回答几次问题,学了新歌让他第一个上讲台给同学们演唱并且给他简单的鼓励的话语:“你学的真快!我很喜欢你!真高兴你有如此表现!”等等。一些看似平淡的话语,但是用在这类同学的身上也许就给予了他们很大的鼓励,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觉得不是老师轻视了他们而是自己没有把握机会,没有去很好的展现自己。并且班里的同学也会一视同仁地对待这些同学了。

三、通过赏析优秀作品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美可以感染学生并激发他们的兴趣,追求音乐美的欲望可以形成他们学习的动力和意志。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对艺术境界的想象,既能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也能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通过音乐欣赏来发展和培养音乐的注意力和记忆力,来发展和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以及对音乐的表现能力和感受能力。学生在欣赏或演唱美的音乐作品时,头脑中会创造性地把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的景象再现出来。所以,上课时应注重让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按照各自的理解角度去分析,去描述歌曲、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去联想其意境,以提高他们的想象力。

如欣赏古琴曲《流水》,学生可根据旋律的走向,说出自己所感悟到的流水的各种情境。有的学生描述的是:像一股清澈的山泉,从山崖上流淌下来,敲击着山石,发出了“叮咚,叮咚”的清脆响声,仿佛看到阳光下水流的晶莹剔透;有的学生描述的是:仿佛听到了大海的波涛,看到了小溪的潺潺水流,十六分音符的流动旋律,似山泉汇成江河,一泻千里,似山势激越,从容不迫地汇入大海。学生精彩纷呈的描述,表现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四、通过感受把学生领向参与的天地

兴趣是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个好的音乐教师必须抓住音乐的这一特征,充分发挥其功效。教师的神态、语言、动作、指挥、范唱,无形中给学生传递了情感信息。比如在教学京剧的欣赏课时,我用抑扬顿挫的语气讲解了京剧是我国的民族艺术,是我国的国粹等有关京剧的知识,再播放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打渔杀家》的选段,导入新课后,接着讲解《智取威虎山》的锣鼓音及武场乐队中的打击乐器,并亲自为学生演奏各种锣鼓点,创设了锣鼓音的喧闹气氛,带给学生一个新鲜感,这样把他们带入了京剧音乐的境界,紧接着进行《智取威虎山》的学读,教师用杨子荣表演动作来说明每个锣鼓音的作用,让他们知道京剧锣鼓音主要是配合身段动作,烘托气氛等。大大激发了学生对京剧音乐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热爱京剧艺术、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高尚情操。同时,提高了学生对不同形式的音乐的感受和鉴赏能力。

总之,初中音乐教育的成功与否,主要看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如何。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往往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和感受音乐的活动中,去探索,去创新,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促进他们的想象力的发展,努力使兴趣成为每个学生学习音乐的真正动力,使音乐教育的教学效果更加显着,教学质量取得质的飞跃。

第5篇:如何激发初中生历史学习的兴趣

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历史课并不受学生重视,被视作“副”课,学生认为学历史是难记难背难思维、枯燥无味,学生宁可多做一道数理化题目,多记一个英语单词,也不愿意多花一会儿时间在历史上,学生对学历史心生厌倦,兴趣索然。所以我觉得要开展好历史教学工作,首先就要把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起来。我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探讨历史

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又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重心是关注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发展。每节课给自己定下三问:课程要达到什么目标?通过什么途径达到目标?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了吗?从设计课程开始注重过程,精心构思,巧妙设计。

二、组织有意义的课堂活动。

课堂教学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而是,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设计,学习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与历史对话,师生共同探讨,互动学习。师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可以营造出一种能够使学生心情愉快、无忧无虑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可体会到角色的转换,还能培养学习兴趣。置身于课堂,学生不仅不会感到紧张、沉闷,反而会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特别是对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在这种融洽的学习环境中,可以增强他们学习和克服困难的信心,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大胆尝试,从而有效促进能力的发展。

三、以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去教学

1、教材内容的问题化

初中生有着好奇的心理,因此我们可以“顺水推舟”,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需要将教材问题化,将各知识点转化成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尝试探索、合作等)一个个地进行问题求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找出答案,并生成更多、更深层的问题。

2、教材内容的结构化

很多学生认为历史知识比较繁,导致学生厌学历史,这就需要我们对教材进行重组,将历史知识简单化、直观化,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而不能“见树不见林”。学生的认识结构是有良好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某一课或某一单元历史知识教学时,要注意“瞻前顾后”和“左顾右盼”。要实现教材结构化,教师可以提出教材内容的“纲要信号”,也可以指导学生自己结合相关知识构建知识系统框架。

第6篇:如何激发初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摘要】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在应试教育的情况下,教学模式大多就是介绍作者、讲解背景、读文章、分析段落、归纳中心。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中学生普遍存在语文学习兴趣的危机,而兴趣不足正是语文能力很难提高的原因,只有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教学手段,才能激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 语文 学习 兴趣 方法

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重复的课业负担,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但近年来,由于各地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教育监督体系的不够完善,许多地区的素质教育并未真正的落到实处,应试教育依旧春风得意,而在应试教育的笼罩之下,语文学科的教学就显得枯燥无味了。字词,段落,作者,中心就成了教师讲解和学生死记硬背的重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很难感受到语文学科的活力与激情,久而久之就会散失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美国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兴趣对于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语文学科更是如此,我想,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让学生感受语文学科的无穷魅力,从而爱学语文,学好语文。 1 只要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学好语文就不是很难的问题。下面是我对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的一点粗浅看法。

一、充分展现语文学科的文化精髓,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感受到文学艺术的魅力,是激发语文兴趣的主导方向

学生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投入状况。但是,语文教学最容易让学生感受得到的就是课文内容的直观性,只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很容易感知到课文中的人格形象和艺术魅力。

中学语文许多教学内容都是历代的名作,课文中的内容不仅是语言文学的典范,而且展现了许许多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师要善于抓住单元提示和课文内容加以引导,毕竟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人或事会投入较高的兴趣去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对文章的成就、影响、作者的趣事等进行渲染烘托,使学生惊服于文章的巨大成就之中,自然对课文的学习就会有较大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音乐巨人贝多芬》时,我首先让学生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音乐声响起,在激昂的乐曲声中,我介绍道:贝多芬的耳疾起于28岁的时候,自此至57岁逝世,其间二十余年全是聋疾为相伴,然而他的大部分的作品却在这段时期创作。站在演奏台上听不见听众掌声的时候,他仍用心灵继续创作,终于谱写出了伟大的《第九交响曲》。所以,贝多芬的伟大,绝不只在于他是一个音乐家,还在于他勇于直面人生的极度苦闷并将音乐融入与命运的不屈抗争中,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乐就是这英雄心的表现。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巨人贝多芬》,看看耳聋后的贝多芬,这个被命运扼住

2 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什么样的形象。在我的详细介绍之下,我的学生们就带着崇敬的心理好奇地走进了这篇课文。还如,在教学《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一文时,在引导了学生了解1923年中国历史的混乱局面后话锋一转: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关键时刻总有一些铁骨铮铮的硬汉用一股浩然正气照亮着民族前进的道路,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伟大的革命导师李大钊的鼓舞中国人前进的文章《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来感受李大钊在历史的危难时刻如何鼓舞羸弱的中国人民。所以,在这一节课中由于学生怀着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整节课都在积极热烈的气氛中度过,收的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只要善于发现和挖掘,许多优秀的文化精髓一定能鼓舞学生健康成长,震撼学生的心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石灰吟》《爱莲说》《过零丁洋》高洁傲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岳阳楼记》的忧国忧民;《小石潭记》《竹里馆》的清净优雅都是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良好素材,只要教师注意挖掘,睿智的哲学思想、完善的道德体系、辉煌的艺术成就等一定可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来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学习。

二、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对是提高学生语文兴趣的催化剂 情境是指对学习新知识和新能力产生影响的各种情况。较好地运用情境教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较为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语文课堂讲解方法过分强调了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性,而对学生探究学习和体验学习关注得太少,久而久之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就会减弱,而一个充满活力与激情的课堂气氛,能使知识的探索能力的锻炼等方面都能

3 达到较佳的状态,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教师如能创设情境使整个课堂气氛在欢快愉悦的情况下进行,那么,教学效果就会有质的飞跃。语文教学中活越课堂气氛的方式显得较为多样化,以下几点是我自己的体会:

1、讲解中进行一定的动作、手势。学生最怕的就是教师的呆板和平淡,如果教师能在教学讲解中配上适当的身体动作或手势,就会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当然,这种方法仅限于某些段落。如我在讲解蒲松龄的《狼》一课时,对屠夫在草垛杀狼的一节就可以用简单的动作进行讲解示范,让学生也试一试将屠夫的动作表演出来,不仅完成了教学,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背诵方面也有较好的帮助。

2、配乐情境朗读对提高语文学习兴趣也有较好的作用。现在的中学生思维都比较活跃,在讲授一些很容易用音乐来提高学生的兴趣的课文中,要尽量运用以课文内容关联较大的流行乐曲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表面上耽误了少许时间,其实会收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效果。如在教学《天净沙•秋思》一课时,不少老师对授课者的情境设计赞不绝口:导入新课时,陈星的《流浪歌》为诗歌朗诵配乐,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揣摩主人公心境时,费翔《故乡的云》让学生感受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这些方法对激发学生的兴趣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让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大胆地去想去说,去表现自己,是培养语文兴趣的开心形式

4 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李阳的疯狂英语教学给于我教大的启发,为什么李阳的疯狂英语会取得那么好的效果,原因就是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来、吼出来,张扬自己的个性,说白了就是显摆,而这个时候也就是兴趣最激昂的时候。

对于培养语文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包括思维积极,发言踊跃,师生配合默契等,而最多的表现形式则是“说”。据了解,在语文课上,有说的表现欲望的学生占85﹪,得到说的但能得到说的机会的学生,却还不到5﹪。心理因素是“说”的障碍。所以只要充分利用学生求胜心理、求赞心理、表现心理,根据学生的个性,抓住时机,用不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事先私下处好几个性格外向的学生做“领头羊”,只要在他们的积极带动下,调动绝大多数人说的积极性就不是一件难事。刚开始的时候,要注重表扬,鼓励,激发他们的上进心、自尊心,增强他们的勇气和胆量。教师要针对学生考虑问题浮于表现,不求甚解,发言中常出现模棱两可、不准确等现象,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意见表达清楚,逐步训练思维的条理性。性格内向的学生轻易不肯主动举手,往往是一言不发,洗耳恭听,这些学生虽没举手发言,但脑子里也在想问题,有的是已经想好了,就是没有勇气举手,教师便要极力给以鼓励,尤其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任何伤害,经过几次训练之后,尤其是当学生获得成功之后,想发言的欲望便会渐趋强烈,思维会更加活跃。还有一类学生,基础知识差,想发言也不会。对这些学生绝不能放任不管,否则,这种课堂中的教学死角会产生离心力,它的消

5 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不能忘了,这些差生也是学生的一部分。备课时,要给这些差生设臵一两个简单的问题,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采取难易结合的办法,能使课堂产生和谐的气氛,师生都能感到心情的舒畅。

教师让学生大胆去说,疯狂地去表现,课堂气氛自然是活跃的,但并不等于目的就是这种活跃的教学情境,重要的在于引导学生去积极思维,要活而不浮,课堂气氛应活跃中不失严肃、认真,讨论问题必须求实,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创设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是培养语文兴趣的情感基础

每个人都有情感倾向,对尊重自己、喜爱自己的老师特别感兴趣。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实验表明:学生感到教师的厚爱而产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等积极情感,在激发起他们克服缺点的勇气和努力学习的热情时,学习成绩就大大提高。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淡漠无情,将教书仅仅看成是自己的谋生手段,对学生进行注入式教学,位教师的课,学生自然就不喜欢了,教学效果就会很差。师生关系越融洽和谐,教学效果愈好;反之,师生关系越遭,教学效果自然越差。愉快,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情感交往对学习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大胆交流,敢于创新,积极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每一个人都希望获得尊重,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信任学生,让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乐于与教师合作,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为

6 此,教师必须"把微笑带入课堂"让学生感到教师和蔼可亲,促进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定势,以教师乐教促学生乐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氛围。”真诚的理解和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有可能使学生有积极的认知兴趣。作为教师必须在人格上尊重学生、爱戴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用心去理解学生的想法,教师不必高高在上,上课时,教师要尽量缩小与学生的距离,走到学生中间去。贴近学生,尊重学生,让他们在师爱的浓浓爱意中愉快的学习,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加大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是提高语文兴趣的特有优势 课外阅读是大大多数人的爱好,但现在多数学生都不喜欢读名著了,这对语文教学来说是极其危险的兆头。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读名著对一个人的遣词、揣摩能力都有较好的帮助。美国教育家杰姆〃特米里斯则认为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要从小开始,要依靠老师和父母的诱导。老师或父母每天为孩子大声朗读文章,持之以恒,孩子对阅读的兴趣便会在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渐渐产生。他还认为孩子坚持听读可以使其注意力集中,有利于扩大孩子的词汇量,同时能激发想象,拓宽视野,丰富孩子的情感。那么要创造阅读气氛。教师要注意学校及班级的环境建设,力争为学生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我们除了在校园里办起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长廊之外,还应该成立以班级为单位的读书角。这些读书角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精心设计,就会成为学生们读书的乐园。

7 新《语文课程标准》也对七至九年级学生阅读教学提出要求:学生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这个任务就目前本校学生阅读状况来说实现起来很艰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培养学生阅读欣赏水平。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好语文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学习语文知识不只是在语文课上,更重要的是在课外。巴甫洛夫心理学观点认为:青少年学习目的、意志、兴趣三者是相辅相成的。他认为:如果对某一件事情有了强烈的兴趣,就会产生力量的智慧,并且在实践中对其意义的认识逐步加深,形成明确的目的性,这就是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不善于使用理智的青少年学生对于某一门学科的爱好与钻研,95%以上是从兴趣出发的,经过正确的思想引导,才逐步具有事业责任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千万不能忽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只要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了兴趣,其潜在能力一经发挥,效果就会显而易见了。

所以,在平时的教育中,我有意识地在教学名著篇目时,就将相关的名著介绍给学生。在教学《杨修之死》时,我重点介绍《三国演义》里较为著名的谋士例子,如许攸如何帮曹操打胜敌众我寡的官渡之战,而又如何恃才放旷最后反被曹操杀害的大致情况,接着告诉学生,三国里像他一样的谋士举不胜举,他们后面都有许多有趣的事迹,从而引导学生在假期研读《三国演义》;在教学《荒岛余生》时又把《鲁宾逊漂流记》介绍给学生。在教学《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文时,

8 对杜德、莫泊桑、左拉等作家的成就进行渲染并简要介绍他们的名著。几个假期后,学生的阅读兴趣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语文兴趣和能了就不言而喻了。

简言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要搞好语文教学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同时也是值得中学语文教书致力钻研和探索的一大课题。这有赖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应用教学手段,竭尽所能的展示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用爱、用行动、用知识去感召学生,去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积极乐观、活力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相信学习兴趣自然由心生,语文教育教学水平也会跨上一个崭新的平台。(字数:5144) 【参考文献】

1、张承明 云南民族出版社 《语文教学论》

2、黄 济 山西教育出版社 《教育哲学通论》

3、田晓娜 国际文化公司出版 《学生的心理与意志品质的培养》

4、李百珍 科学普及出版社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7篇: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就初中生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识时,这些小困难便很快地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积极性,最后导致失败。因此启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教师要从创设情景入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创设情

景,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兴趣。例某学校一位七十年代末期改行当教物理的中年老师在八十年代的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中,通过改变和增加一系列物理实验,包括和其他物理教师一起为初二物理入门学生表演物理魔术,突出加强了实验观察与操作中的趣味性,充分开发利用青少年好动心理特征的正面效应,用实验趣味启发学习兴趣,进而转化成学生的积极求知动力,以至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记得该老师所任教的其中一个突出事例是:有一学生因物理实验的妙趣而产生了浓厚的物理兴趣,积极大量地参与小实验和小制作,增长了基本技能,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获得了物理基本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做有心人,通过合理创设情境,不仅能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要抓住良好契机, 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教学内容都能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要抓住良好的契机,立足于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惯性概念后,教师可做这样一个实验,拿一只笔套竖立在讲台边缘的纸条上,然后问:谁能拿出笔套下面的纸条又不接触或碰到笔套?做法是可用手捏住纸条的一端,用另一只手的食指迅速打击纸条,这样能使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中,既使兴趣因诱导而生,更使学生在终身难忘的小实验中获取和巩固了知识。初中生爱听故事,对故事特别感兴趣。一些富于传奇色彩的故事和科学家的传奇、轶事,能激发他们学习知识的热情,鼓足他们学习的劲头。例如,在学习球面镜的时候,讲述阿基米德用“魔镜”破敌的故事,学生听了故事后对“魔镜”的威力赞叹不已,对这种镜子很感兴趣,然后向学生说明这种“魔镜”就是我们这堂课要学习的球面镜的一种,它叫凹面镜。这样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知识的热情。

三、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物理本身的魅力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同时,教师本身以饱满的热情、强烈的求知欲、热爱物理学科的情趣,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巨大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效果出发,通过精心设计 ,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融入到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广泛收集物理学科最新成果,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包装,隆重地介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寓教于乐”是青少年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每个人的启蒙教育都是从游戏中开始的。为了使学生在实验操作的乐趣中培养观察能力、得到科学知识、提高基本技能,我个人认为,可将部分实验精心包装游戏化,如小魔术、趣味小游戏、小制作等。我校相当一部分物理教师自行尝试过,效果良好。另外,可将部分演示实验制作成类似游戏软件,利用计算机、投影TV等电化教学设施的再显性重现实验的基本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注意物理学科知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实验法、谈话法、调查法、文献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对物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走进了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投影仪、计算机等先进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第8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读]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带有情感色彩的意识倾向性。

黄元廷(贵州省罗甸县木引中学

550105)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带有情感色彩的意识倾向性。数学学习兴趣是指渴望获得数学知识,探索数学问题的倾向性。数学学习兴趣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兴趣可以使学生的认知处于最积极、最活跃的状态,从而注意力集中并积极地进行学习。中学时期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关键时期。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着各种尝试。

一、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不仅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巧设提问,可以较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中提供的“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提供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性的学习,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认识三角形》的教学中我先提问是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三角形呢?学生先是回答:是。然后我为他们准备了一些长短不一的小木棒,让他们动手操作,学生很是感兴趣,在他们的动手实践中找到了否定的答案。 这是一个以数学活动创设问题情境的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例子。

二、注重直观,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在数学上,他们比较喜欢认识具体和形象的事物。重计算,轻概念,重记忆,轻理解。如用“字母表示数”由于字母在表示数字上的任意性和不确定性,具有“代”和“变”的抽象性,他们原来就对数的认识就感到不太适应,所以老师根据这一思维特征对数学概念的引入、法则的说明,特别注意加强直观形象和具体的教学,把教学内容处理成符合学生原有认识上的东西,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数轴”概念的教学,教师是拿着实物温度计上课,温度计上有刻度,根据温度计上液面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测量不同的温度;与温度计类似,我们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刻度,标出读数和方向,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0,那么这样的直线叫什么?于是引出了数轴的定义,这样的讲解生动具体使学生看有实物,想有形象,记有特征,不但使他们学得有感、记得牢固,而且使他们理解得也较为准确和深刻。这样处理教材的例子是相当多的,都加以充分利用,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教师也注意到直观形象教学的局限性,不能乱用,要特别注意类比的事物与新的概念法则间的内在联系,慎重考虑他们之间比较的科学性。注重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度。

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识能力,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思考,发现知识规律,得出结论,使学生享受发现的乐趣,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调动积极性的目的。

例如:在讲授“多边形内角和”时,老师先在黑板上画出四个多边形,然后让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如何把这四个多边形按四种不同方法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探究如何推导多边形内角和公式?(1)、取一个点在多边形内,该点分别与各顶点连接,这样可把n边形分割成n个三角形。(2)、取一个顶点,分别与其余不相邻的顶点连接,这样可以把n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3)、在一边上取任一点(除两个端点外),分别与其余不相邻的顶点连接,这样可以把n边形分割成(n-1)个三角形。(4)、思考:取一个点在多边形外,该点分别与各顶点连接,可以分成多少个三角形?又如何推导多边形内角和公式?以上几种分法都利用三角形内角和为180°,通过推导和计算就可以得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2)×180°。这样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思考,自己发现知识规律,得出结论,自己也感到高兴自豪,推导出的结论经过加强训练巩固,应用于有关计算,更提高学生的学习情绪,通过这种教法,我欣慰地看到学生对数学课从“不大感兴趣”到“十分有兴趣”,从而调动整个课堂气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干劲很高。

四、利用数学本身的特征,激发学习兴趣

1、实用性。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广泛的,自然科学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甚至某些学科的生命力也取决于数学知识的应用程度,马克思指出:“一门科学只有成功的应用了数学,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学的实用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一位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望。比如学了圆锥面的展开图的内容后,可让学生练习制作形状为圆台式的灯罩,圆锥形状的烟囱帽等活动。

2、规律性。数学本身存在着一些有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和总结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可先让学生量出一个三角形的三内角和,或者用剪刀把三个角剪下拼在一起,观察能否组成平角,然后提出对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你能否运用所学过的知识从理论上给予证明,这样就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初中数学教材中类似这样的例子较多,教师要善于发掘。它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主张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倡导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体会数学知识的意义和价值。精心设置好一个个的问题链,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为了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真正喜欢上数学课,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寻找丰富的背景资料,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死学为活学,变难学为易学,变学会为会学

第9篇:``“编写歌谣,激发初中生历史学习兴趣”小课题研究

旧店中学 肖永生

一、课题的提出

2011年8月,我确立了“编写歌谣,激发初中生历史学习兴趣”这一校本小课题.即将每课的重点内容都编成顺口易记的歌谣,便于背诵和运用。在欣慰和满意的同时,也不能不让我想起刚刚开展课题研究时所遇到的困难,我的研究历程虽说算不上艰苦,但也足够让我边回味边慨叹了。

调入中学任教历史学科,单位是新的,同事是新的,学生是新的,学科是新的,压力固然很大,当时工作热情也是非常高的,但光有热情是不够的,中学任课不是历史专业毕业,学科知识贫乏,说句实在的,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可以说我不会上历史课。我备课很认真,材料准备也很充分,但上课总感觉一环扣不上一环,各目之间知识联系不上,就像挎着一篮子鸡蛋,鸡蛋是好东西,但是哗啦一下倒在学生面前全碎了,我把课上散了。学生瞪着眼睛听,似乎很认真,但我知道,他们之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想是游离于课堂之外的,这样的课学生是不会喜欢的。当时我很着急,就不断地听课学习,继续深入钻研,渐渐地我懂得了如何抓住一节课的主干,再生枝发叶,让课堂长成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但新的问题随之又出现了,不管头一天的课堂气氛多么的热烈,学生多么投入,第二天一提问,总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回答不上来。为什么学生上课很认真,学习效果却不明显呢?经过调查,我找到了答案,学生爱学不爱背,在学生眼中,历史始终是一个充满矛盾性的学科:首先,历史教材中有珍贵的文物古迹,有

优美的故事传说,有壮观的疆场战役,有神秘的人物传奇„„教师再辅之以相应的教学手段,课堂上有论辩争锋、有探究研讨、有有趣的课本剧表演、

有精彩的课件展示„„所以学生爱上历史课,但往往一节课下来,学生就由轻松快乐转为头疼愁闷,因为重要历史事件,年代的记忆实在是难以对付,学生死记硬背收效甚微,久而久之,必然会淡化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历史教学面临的一个普遍性的难题。

二、他山之石

口头表扬和变花样所激发的兴趣始终是外在兴趣,是不持久的,只有对学习材料本身感兴趣才是内在兴趣,才是持久有效的,这种内在兴趣来自于真实的收获与成功的体验,可是怎样让学生学生轻松获得成功的体验呢?我冥思苦想了很久。一天课间,我无意中听到某位学生吟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不是《诗经》中的名句吗?为什么它历经千百年世事的变迁、多个朝代的更替,如今依然传唱不休呢?除了它所蕴涵的真挚情感、表现出的优美意境,大概就是因为它合辙押韵、琅琅上口,所以让人过目不忘、耳熟能详吧!那历史课为什么就不能采取这样的形式呢?我们为什么偏要让历史知识错综复杂地纠缠在一起,而不将它整理归纳一下,让它整齐地摆放在学生眼前,让学生背历史就像念顺口溜一样,省时省力效率高,而且记忆深刻呢?于是我萌生了编历史歌谣这个想法。

三、课题研究目标

在编写探索过程中,我注意积累点滴体会,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思路,每首歌谣我大体都是基于以下三点考虑编写、修改而形成的。

(一)、钻研教材抓主线,歌谣形散而神聚。

主线是一节课的魂,如果抓不住主线,上课者会感觉像是弹了一曲杂乱无章的音乐,听课者也会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所以首先必须抓主线,揪重点,然后在主线上“穿”歌谣、歌谣才会成为一个形神兼备的整体。各句歌谣外在形式仿佛无大关联,但内在线索却十分明晰,做到了“形散而神聚”,学生爱诵易记。

(二)、根据内容分形式,珠联璧合效率高。

经过将近一年的小课题研究实验,我觉得编写歌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以具体的历史内容为依托,选择最能与之相适应的歌谣类型,让内容决定形式,这样才能更好地突出主题、呈现史实、便于记忆,于是我按照具体的教学内容主要按照以下几种类型编写歌谣的:

1.对比型

这种类型的歌谣适用于易混知识的对比记忆。

2.排比型

《洋务运动的积极意义》

引进了先进技术,

积累了工作经验,

培养了技术力量,

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3.记叙型

历史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各个子目之间的联系都是比较紧密的,史实介绍也详细具体、前后连贯,这种编排结构的教学内容就可以选用记叙型的方式编写歌谣。当歌谣还原后就像一段小记叙文一样,成了一段详实的历史资料。如:

《马关条约》:

一八九五年四月,

李鸿章签马关约,

割让辽东、台、澎湖,

赔款白银两亿两,

允许日本开工厂,

增辟通商口岸等。

4.概括归纳型

历史歌谣的编写并不局限于“一课一歌”,因为历史知识是错综复杂的,教材在做具体介绍时也进行了归类,同一时期的相关内容并不一定会在一课全都出现。

5.年代序列型

历史年代的记忆一直是学生历史学习的最大难题,这些错乱排列的数字,易混易忘,所以按年代顺序将历史事件编成歌谣对于学生来说尤为可取 。年代序列型歌谣的编写也不局限于一课内容,可以把一个或多个朝代的重要年代及历史事件都综合归纳到一起编成一首或一组歌谣,这对于学生突破年代记忆的难关是很有帮助的。

6.人物专题型

历史人物一直是历史教学的重点内容,我们可以将众多的中华英雄分类汇总,形成一组“中华英雄篇”,如 “帝王篇” “中华谋略家篇”、“中华才子篇”、“中华才女篇”、“民族英雄篇”等,向学生展示一组中华英雄的群像。如:

《洋务代表》

洋务代表有哪些?

中央里面是奕。

地方代表曾国藩,

鸿章、宗棠、张之洞。

7.其它型,根据教材内容灵活确定,在此不作赘述。

四、研究步骤

但我也深知,我的小课题需要改进深化的地方还有很多,面临的新问题也有很多。比如如何通过编写历史歌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的情感,思考历史发展规律,用辨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现象

的能力,通过学史感悟现实生活的能力,如何发挥历史歌谣对历史学习能力形成的促进作用等等,我将在以后的研究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争取使通过感性认识编写的歌谣散发理性的光芒,另外,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自编歌谣的能力,争取经过两年的训练,让学生能够独立或合作编写历史歌谣,,并产生探求其它便捷途径的愿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使“编写歌谣,激发初中生历史学习兴趣”这一校本小课题的研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最后,让我用发自心底的语言来结束我的汇报吧!蜜蜂靠它的勤劳得尝蜜糖,寒梅凭她顽强的毅力傲绽雪霜,而我们教育工作者,凭的就是一颗热衷教研的心在教育的碧空翱翔,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继续深化自己的小课题研究,用自己的青春与热情谱写出一名教改探索者的奋斗之歌。

上一篇:温馨的祝福语下一篇:中国日报社主管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