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锦中学转翠园中学

2023-03-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文锦中学转翠园中学

深圳市翠园中学智慧校园三年发展规划

(2016--2018年)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有关精神,结合深圳市《深圳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标准指引(试行)》,不断提升学校数字校园水平和人才信息素养,全面加强信息技术支撑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以信息化促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围绕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我校将有计划、有步骤、积极稳妥地推进信息化进程,促进我校教育管理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锤炼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为基础,以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和开发应用为重点,统筹规划,注重实效,创新发展,加快实现教育信息化,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打造一流的数据化、网络化、物联化、移动化的智慧校园。

二、总体目标

到2018年,以信息化、数字化、物联化、移动化校园建设为核心,建立科学、丰富的教育教学云资源库,坚持教育教学、学校管理、校园生活 三个维度的发展方向,最终实现面向学生的个性化服务、面向教师的高效教学、面向校长的智慧决策、面向创新的开放环境。

三、主要任务与措施

(一)提升我校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智慧校园,形成适合新终端的管理互动平台。

1.不断完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采用适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内网运行速度,网络信息点覆盖整个校园,实现校园网统一管理的无线网络全覆盖,所有信息点均可控。建设感知、协同、控制一体,智能化、系统化、综合化的智慧校园,创新开展平安校园、节能校园、生态校园、和谐校园建设。

2.完善建设符合学校实际、实用、实效的多媒体应用中心,重点建设艺术创客室、科技创客室、微课制作室、动漫创作室、ipad全景互动平台、虚拟教师等。

3.完善校园广播网与校园电视台建设。

(二)加强学校网站多元化建设,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互联互通。 1.网站建设多元化。 (1)不断扩充学校网站的容量,提高网站层次,充分体现学校形象的展示功能、教育资源的集成功能、师生个性特长发展的舞台功能、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功能;

(2)强化名师工作室网站建设,开辟骨干教师个人主页和全体教师网络空间,展现教师教育教学特色,实现资源和成果共享。

(3)建立班级主页,展现班集体学习、活动风采。开辟特长学生个人网络空间,促进学生能力提高和个性发展。

2.建立并完善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库藏,以文件目录方式和数据库存储方式对资源进行管理和操作,以便信息储存,师生快速查询、访问、下载。

3.优化组合学校教育教学资源,融视频、网络、多媒体等多种方式为一体,为师生提供多种类,多形式、多规格和多层次的教育教学资源。

(三)打造服务于教育教学的本校数字化校园应用平台,强化新高考体制下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1.完善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 (1)实行全网络电子备课;

(2)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探索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扩展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实际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3)合理运用信息资源指导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 (4)运用网络开展学生课内外作业指导、学习情况分析和学习评价。 2.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拓展性课程的实践研究。 (1)根据学校特色和专题研究项目编写校本教材; (2)进行网上成果展示。

3.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课程的探索。

(1)以问题或者案例为切入口,通过网络资源,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2)开展师生网上主题式探究性活动; (3)开辟师生网上专题论坛。

(四)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发挥创客空间和创客工具的强大作用

(五)建立并完善基于大数据的师生发展性评价体系 在教育信息化实施的过程中,广大教师要形成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的氛围,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培养一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理论的新型师资队伍,形成覆盖各科、自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改的骨干教师群体。全校教师掌握基本计算机操作及在网上查找资料的能力,全体教师能进行课件制作,逐步实现教师无纸化办公,以熟练运用校园网管理平台、学校资源网进行教学工作与开展科研。

1.提供多种信息渠道,形成开放、立体的培训空间和学习活动的场所。 2.开展网上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效率、效能。

(1)采用音频、视频会议形式,开展信息交流、专题讨论、论文交流等; (2)开展网上公开课、说课和评课活动。

3.科研先导,开展区域性教改实验研究,努力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途径。探索网络环境下互动教学新模式,启动以建构新型师生关系为目标的互动教育新模式的研究,积极开展运用网络实现教与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校与社区互动的试点研究。

4.完善校园信息化培训、考核制度

上一篇:社团面试技巧下一篇:创造向未来开学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