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师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本论文主题涵盖五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初中美术教师论文(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本文围绕民间美术与乡村美术教师的成长研究展开讨论,为乡村美术教学融合民间美术,以及促进乡村美术教师成长提供参考依据。民间美术具有旺盛的生命活力,主要是民间美术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可以使人们日常生活更加富有色彩,增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美术情感。

第一篇:初中美术教师论文

初中美术教师教学组织技巧微探

摘要: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有自身特点,教师需要有观照意识,注意整合教学资源、展开学情调查、重视学生习惯培养,利用教学制度和课堂纪律,以及科学的评价,为课堂教学提供有力支持,在充分激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上,实现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高效性。

关键词:美术教师;教学组织; 技巧

课堂教学需要有良好的秩序做保障,美术课堂教学也是如此,由于美术课程属于考查内容,学生学习重视程度普遍不够,产生一定厌学情绪也是比较正常的。作为美术教师,需要从不同视角出发,对教材内容、对学生学习实际、对教辅手段等内容展开全面评估,并给出针对性教学管理设计,以有效规范学生学习行为,提升课堂管理效度,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一、整合美术资源,建立良好教学秩序

美术课堂教学制约因素众多,教师作为教学组织者,需要有清醒的头脑,对教材展开深度研究、对学生美术基础和美术学习兴趣进行到位调查,对教辅手段运用有统筹设计,这样才能制定切实可行课堂教学管理计划。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教学要建立鲜明的管理制度,教师执行课堂纪律也不能含糊。每一个班级总有一些厌学情绪的学生群体存在,教师要给出针对性管理关注,用课堂纪律给出一定约束。这样可以确保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也为其他学生创造良好学习氛围。

如《色彩的感染力》学习时,教师利用多种信息搜集手段,为学生准备了丰富的色彩方面的信息,特别是多媒体、实物投影和文学作品片段、梵高美术作品等资源的合理整合,给学生带来丰富认知机会,当教师展开课堂操作时,学生大多被丰富多彩的教学信息所震撼,并逐渐聚拢思想,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为强化学生认知,教师还给学生讲述了一些传奇轶事,引发学生热议。课堂教学进入佳境,教学秩序自然是有条不紊。教师利用多种教辅手段,集合美术教学资源,为学生带来广泛信息冲击,确保课堂教学秩序的稳定性,也给学生带来丰富认知机会,课堂教学呈现高效化。

二、观照美术个性,激活课堂积极因素

学生美术基础存在较大差异,这是教师组织教学必须要重点考量的问题。由于学习环境、家庭教育、个人喜好、美术悟性等原因的共同制约,导致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差异表现。对美术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课堂组织纪律性很强,而对美术学习存在排斥情绪的学生,往往是课堂秩序的破坏者,教师要对这部分学生给出重点关注。在课堂教学管理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群体学生的实际需要,针对性给出管理措施,这样才能确保课堂秩序的稳定性,学生获得的学习认知呈现最大化。

《书林漫步》要求学生了解书籍的结构和书籍设计的概念,教师先根据学生生活认知进行导入:同学们都去过书店,你最喜欢什么的书籍呢?你对书籍的设计样式有什么特殊要求呢?学生随即展开讨论,课堂气氛逐渐浓重起来。有学生说:我最喜欢设计精美的书籍,封面要体现书籍内容主题,有主题绘图,有简洁的线条,或者是艺术字,这样可以给人带来阅读的冲动。也有学生说:我喜欢图书应该是图文并茂,精美的插图非常关键,可以给我们带来丰富文本信息,也能给我们的视觉带来刺激。教师顺利介入学生讨论之中,逐渐引导学生对书籍设计理念展开专业讨论,课堂教学进入预设轨道。教师根据学生生活认知基础展开教学发动,有效激活学生学习情趣,课堂教学呈现积极性,组织教学蕴含在教学设计之中,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组织智慧。

三、注重习惯养成,优化美术教学设计

美术学习是一种自我修养训练,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给学生带来更多心灵启迪,帮助学生快速建立美术学习信心。特别是教学设计方面,教师要有优化意识,对教学导入、教学引导、教学重点难点突破、教学训练、教学评价等环节都给出创新处理,以提升美术教学的凝聚力,吸引更多学生形成美术情结,这对维护课堂教学秩序有重要促进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一旦被激活,其课堂教学自然进入良性轨道,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也成为可能。

学生美术学习起点呈现差异性,教师在课堂组织上也需要有一定倾斜。如学习《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相关内容时,教师专门设计一个课堂调查内容:关于诗书画印方面的知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积累。课堂调查时,被访问的同学要展示自己的相关知识积累,先进行准备。问题一经抛出,学生快速行动起来。在学生看来,这调查教师是现场操作,如果表现不好肯定会很难堪。无论什么层次的学生,对诗书画印多少有一定认知,仔细准备一番是可以应对的。教师抓住学生心理,为学生布设一个调查任务,便将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课堂教学组织自然不是什么问题。

四、升级课堂评价,培养学生美术情结

课堂评价是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运用科学的评价设计,为学生带来更多心灵触动,让学生在美术学习熏陶中形成个性爱好。课堂评价也可以树立学习榜样,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全体学生,促进班级秩序的进一步好转。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比较敏感的,关键要看教师如何设计评价方式,如何运用语言,只有让学生在乎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才能形成重要课堂组织契机。

教师对学生表现给出客观评价,这是最为常见的教学策略。如学习《寄情山水》时,教师给学生讲解山水画法,发现有部分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便随时发起提问:我们在临摹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教师专门找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回答。学生答道:作画时,要注意线条不能太僵硬,特别不适宜用铅笔起稿,即使临摹相似度不够,也要坚持大膽用笔操作,逐渐找到感觉。教师给出积极评价:说得很专业,也很全面,希望你给我们带来精彩的临摹表现。学生听教师这样评价,其学习专注度提升了,再也不分心了。从这个评价案例可以看出,教师的课堂评价具有非常好的组织功效。

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有自身规律,教师不仅要关注教学设计的科学性,还要注重课堂教学秩序管理的合理性。美术课堂教学和文化课一样,也需要良好的课堂秩序,以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而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要围绕学生展开教学管理设计,利用多种管理优化设计,创设良好美术课堂教学新秩序。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沭县店头镇店头初级中学 276703)

作者:胡尊柱

第二篇:初中美术教师当注重自身素质提升

【摘 要】新时期初中美术工作对教师履职要求提出了新的标准,广大教师应当时刻与教改保持零距离,强化自身技能训练,积累和掌握更多的教学技巧,深入研究初中生心理特点,以及能够整合运用教学资源,更好地开展美术教学工作。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师履职;能力分析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美术教学工作对教师的履职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美术教师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我,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美术教师应当时刻关注教研最新动态

教学工作是一项循环式螺旋上升的过程,新的经验模式不断出现。作为美术教师不能局限于某一阶段、某个层面,要不断从教研教改的动态中汲取营养、提升自我。笔者在这一方面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认为美术教师应当做一个与学科发展同步的教师,及时从各类新经验、新模式中汲取营养。例如美术核心期刊要正常订阅,上面刊载了全国各地优秀美术教师的教学心得体会、经验介绍推广,教师要从这些核心期刊的阅读、学习、研究中获得更多的教学技巧。教师还要经常浏览知名初中网站的美术专栏,以及一些美术名教师的博客、网站等等,与教学改革最前沿保持一致,不能闭门造车做井底之蛙。当美术教师目光与整个学科发展同步,他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也会得到明显提升。因此,广大美术教师要通过多种路径途径,时刻关注教学改革发展最前沿信息。

二、美术教师应当注重专业技能水平提升

美术学科教学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能型很强的科目,不少美术教师从走出大学校门之后,往往就忽略了专业技能方面的继续训练,实际上这是非常不可取的。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对于美术教师更是如此。他们素描设计、色彩搭配等方面基本功决不可轻易放弃,广大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工作的同时,要注重自身美术方面的专业技能训练。要确定中长期训练目标,利用平时点点滴滴时间进行训练,这也是提高教师履职能力的一项重要基础。笔者在平时的基本功训练中,做到三个三,首先是每天坚持三十分钟的专业基本功训练,书法、绘画、素描、设计等等,都是笔者进行基本功训练的内容。其次是每周要确定用于专业技能训练交流的活动不少于三次,无论自己平时教学工作多么繁忙,每周三次的基本功训练与交流雷打不动。另外,每年必须参加三次高等级的竞赛活动,使自己经常性与其他地区美术教师进行切磋,保持良好的基本功状态。

三、美术教师应当持续积累教学驾驭技巧

一个成熟的教师,从刚走出校门到入行再到精通教学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美术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也是一个缓慢进步的过程。广大美术教师要注重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认真积累教学驾驭技巧。例如平时的教学导入如何更有效果,可以采取多媒体形象导入的方式补充信息量,也可以采取趣味知识介绍激发兴趣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应当如何进行互动,要给予學生更多的自主地位,让他们自己动手去分析研究问题,既要认真思考分析,也要掌握美术的创作技巧,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积极学习。在美术教学中,这些方面的技巧对教学成效影响非常明显。教师在掌握预习、互动等方法技巧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对课堂进行有效掌控、当教学进度过慢时应当如何处理,当学生开小差时应当如何处置等等,这些方面的技巧都需要在平时的逐步积累中进行总结完善。

四、美术教师应当深入研究学生心理特点

进入初中阶段以后,学生也基本进入了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成效息息相关。教师应当认真分析研究青春期青少年的思想发生了哪些变化,他们容易出现什么样的想法,在学习生活中有着什么样的积极心理因素和负面心理因素等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将总结梳理出来的学生心理特点运用到教学实践之中,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加密切和针对性的关注。美术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心理特点研究,还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上。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出现了心理障碍或有畏难心理,或是存在对美术不够重视的现象,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结合青春期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进行美术重要性地位的阐述,让学生懂得每一门学科都应当认真学习和掌握,从而使学生更加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

五、美术教师应当强化资源整合能力训练

美术教学除了抓住教材之外,还有很多的课外资源可以进行开发和利用。广大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注重锻炼自己的美术资源整合能力,一方面要能够深入社会生活、深入农村基层,去了解和发掘美术乡土资源,同时保护性发掘出一些民间艺术形式。如柳编、草编、木版画、农民画等等,从生活中发掘出这样的素材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其次,教师还要善于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组合,将服务于教学内容的资源统筹考虑,在节奏安排、环境安排、时间安排上进一步细化,从而达到促进美术教学工作开展的目标。美术教师掌握了资源的发掘、改进、运用能力之后,美术课堂的生动性程度将会得到显著提高。无论是学生的视野宽广了,还是课堂教学的氛围活跃了,对美术教学工作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促进因素。因此,教师强化资源整合能力培养是一项非常重要和有必要的工作。

综上所述,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广大教师要注重自身能力素质建设,从最前沿的教改动态中汲取经验,不断锻炼自己的美术专业技能,同时深入研究学生思想特点,积累总结课堂驾驭技巧,将更多的资源整合运用和服务于美术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石静.新形势下美术教师角色的更新[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8(02)

[2]徐美慧.美术教师怎样才能深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教学研究),2013(08)

[3]冉鸿.浅析农村初中美术教师的“八面玲珑”[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3(05)

[4]陈佳佳.论美术教师的必备素质[J].才智,2012(01)

作者:施莉霞

第三篇: 民间美术与乡村美术教师的成长研究

摘要:本文围绕民间美术与乡村美术教师的成长研究展开讨论,为乡村美术教学融合民间美术,以及促进乡村美术教师成长提供参考依据。民间美术具有旺盛的生命活力,主要是民间美术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可以使人们日常生活更加富有色彩,增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美术情感。将民间美术与乡村美术教学有效的融合,需要乡村美术教师合理借鉴民间美术,丰富乡村美术教学内容,并有效促进乡村美术教师的发展。

关键词:民间美术;乡村美术

民间美术与乡村美术教师成长存在的关系进行研究,本文以某乡村美术教师成长为例,采用历史数据研究、档案材料分析以及实地考察等方式,找出民间美术与乡村美术教师成长之间蕴含的关系,以便充分发挥民间美术的优势,为加快乡村美术教师成长提供学术支持。

1寻找贫困山区上美术课的突破口

本文研究的乡村美术教师,在我国广东偏远地区,自然环境较差,并且经济条件有限,该地区所有的乡村学校,均由该名老师负责美术教学任务。

该名乡村美术教师在幼年时期表现出学习美术知识的渴望,从小开始学习美术知识。在参加工作后,第一份工作与美术教学没有任何关系,主要作为其它学科的代课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日常的学习。该名教师在乡村学校未能得到施展美术特长的机会,主要是乡村学校缺乏美术教学的投入,无法为学生提供学习美术知识的条件。但是在艰苦的条件下,该名教师仍坚持美术学习,学校的操场成为教师绘画的画板,或者使用铅笔和粉笔,进行风景画、速写等,在他的带领下,许多学生喜欢上美术知识,并要求该名教师讲解美术知识。由于改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展现出的绘画能力,学校和家庭均支持该名教师在画面方面进行深造,并给予足够的条件,将该名教师送入到当地的美术学院进行学习。完成学业后返回到乡村,成为一名乡村美术教师。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校为学生提供的美术教材中,会涉及到许多的学习工具,由于该地区经济条件较为落后,许多学生家庭并不富裕,在学习美术知识时,根本无法花费更多的钱用于购买美术工具,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只能使用一支铅笔。在美术教学中,塑料纸、泡沫板等均为基础的美术工具,但是乡村学生根本没有能力购买。由于学生缺乏基本的绘画工具,改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挑选不需要美术工具的内容进行讲解。即便学生缺乏基础的美术工具,但是学生会展現出学习美术知识的欲望,而长时间的缺乏基础的美术工具,学生会由于贫困产生自卑感,学生在学习中无法获得应有的效果。该名教师发现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后,使用自己工资为学生购买美术工具,但是该名教师的力量有限,无法满足更多学生的学习需求。该名教师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根据美术教材内容,会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泥塑创作,但是遭到许多教师的反对,认为泥塑创作会破坏教师的环境,并且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此外该名教师聘请民间艺人讲解美术知识,被民间艺人认为该名教师存在偷师的情况。

在乡村学校开展美术教学时,曾参加过广东省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在参加活动时,需要教师勇于尝试创新教学方法,并将民间文化和生态自然融合到教学中,以此增强乡村教学的民间文化价值。该名教师发现在美术教学中,自己从前尝试的内容,与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内容产生相互连接的关系,该名教师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研究乡村美术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在研究中使民间美术与乡村美术得以有效的融合。

以讲解岭南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巧救小昆虫》知识为例,本节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自然界中小动物的基本形态特征,初步了解连环画的形式,并能够创作简单的连环画,让学生在创作连环画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热爱科学的精神。该名教师在教学的导入环节,会向学生出示与蝴蝶有关的谜语,让学生在回答谜语时,在脑海中形成蝴蝶的画面,增强学生对蝴蝶的印象。然后教师将自己制作的连环画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认真观察在连环画中蝴蝶的外形、颜色等发生的变化,使学生感受到连环画具有动态特点。学生按照教师制作的内容,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按照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使连环画中的蝴蝶呈现出不同的运动状态。学生在创作连环画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自己想象连环画最后的结局,使连环画的绘制内容更加完整。学生在创作连环画期间,会将自己在生活中观察的蝴蝶形象,生动的展现在连环画中,同时教师结合当地的民间艺术,将富有当地特点的色彩与连环画创作相互融合,使学生创作出的连环画具有当地的民间美术特点。

2民间美术课程的发展意义

该名教师将民间美术与乡村美术相互融合,使该名教师认识到,只有融合民间美术,才能成为促进乡村美术教学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将民间美术与乡村美术融合过程中,该名教师充分利用泥塑、草编等工具,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美术学习。在当地随处可见的泥塑、草编等材料,成为该名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的工具。此外该名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会认真观察事物是否可以应用在美术教学中,在一次美术写生时,该名教师发现一块树皮的外形和机理,很适合制作成一个雕塑,该名教师将树皮拿回家中,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雕刻,最终雕刻出栩栩如生的动物。该名教师在雕刻过程中,会充分利用树皮原有的机理和外形,使雕刻出的动物更加真实。该名教师将雕刻的动物拿到课堂上展示,向学生介绍如何发现的树皮,并根据树皮的外形和机理,如何在雕刻中运用美术知识。学生在观察教师雕刻的动物时,会让学生产生不可思议的感觉,并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热情,增强学生愿意学习美术的想法。

该名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会采用游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美术知识,从而形成独有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会体现出民间美术的特点,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还能传承和发扬民间美术。

为使民间美术与乡村美术教学有效的融合,该名教师会参加民间美美术活动,了解广州民间艺术榄雕文化,在学习中展示出强烈的喜爱之情,并将所学应用在在美术教学中,向学生讲解民间美术知识。当地民间美术体现出丰富的艺术价值,并且具有一定的艺术色彩,该名教师在融合民间美术知识时,会给予足够的尊重,将民间美术中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美术知识呈现出来,让学生学习到有利于提高美术水平的知识。此外该名教师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将当地民间美术蕴含的美术价值充分挖掘出来,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和调整乡村美术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时,可以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并不断强化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以讲解岭南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高山、大海、江河》知识为例,该名教师将当地的自然环境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采用民间美术的方法,将自己理解的高山、大海以及江河,通过美术的方式展现出来。此外该名教师向学生展示采用民间美术方式绘制出的高山、大海以及江河的风景画,让学生采用临摹的方式,不断感受苗族文化对高山、大海以及江河呈现出的气势磅礴的状态,有效增强学生对苗族文化的崇敬之情。

3借助民间美术促进乡村美术教师快速成长

该名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过程中,灵活融入民间美术,使乡村美术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一方面避免学生由于缺乏美术学习工具造成的苦恼,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美术创作,借助自然条件,锻炼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另一方面该名教师充分发挥想象力,在美术教学中将民间美术与乡村美术有效的融合,形成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以民间美术角度学习美术知识,有效引导学生形成传承和发扬民间文化的意识,并且在传承和发扬民间文化时,会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快速发展。

将民间美术与乡村美术相互融合,使该名教师成长发生较大的变化,在教学中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成长,在缺少条件的情况下,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在乡村美术教学中积极融入民间美术,创造出全新的教学模式。该名教师在创新的模式中进行教学时,会更加看重学生美术兴趣以及美术知识应用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时,可以发自内心的进行学习,并且在学习中会感受到乐趣,使学生在获得开拓视野的机会,在学习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展开学习丰富的想象,通过想象构建美术空间,在空间中学生可以快速成长。学生的成长与教师的成长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该名教师的成长经历,应成为更多乡村教师学习的榜样。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乡村美术教师成长过程中,将民间美术与乡村美术有效的融合,构建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时,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以民间美术的视角,有效锻炼学生应用美术知识的能力,在锻炼中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美术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

作者: 叶纹颜

第四篇:对高等师范美术院校在职美术教师的思考

[摘要]文章梳理了高等师范美术院校美术师资现状,分析了高等师范美术院校美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提出了开展高等师范美术院校在职美术教师的学习与培训途径:组织开展深入广泛的学习和交流活动;组织教师到具有师范美术教育先进教学经验的院校进修学习;举办各种形式的教学观摩活动;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体系中建立终身学习观念。

[关键词]高师美术教师 师资状况 自身素质 学习与培训

[作者简介]关峻峰(1974- ),男,吉林白山人,北华大学美术学院美术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美术学。(吉林 吉林 132013)

[

素质教育的要求正在不断推进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完善,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师自身的素质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作为培养中小学美术师资的高等师范美术院校的美术专业教师,担负着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高等师范美术院校美术师资状况

在我国,高等师范美术院校的美术教师中的绝大部分来自师范美术院校或专业艺术院校,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近代美术教育思想的直接动力来自于科学与实业,是一种强调技艺学习的美术教育,师范美术院校与专业美术院校长期以来都是以美术技能的传授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师范美术院校只是在课程设置中比专业艺术院校多加入了教育学、心理学及教学法等相关的教育类课程,且这些教育类课程在整个课程设置中只占较小的比重。这种“重技”的思想一直延续至今,直接导致当前高师美术教育中的学术性与师范性分离的教育现象。

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推崇艺术家、轻视美术教师的思想倾向,导致当前这些高等师范院校的美术教师普遍存在用艺术家思维,而非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思维进行师范美术教育活动,他们中很多人更重视的是美术专业水平的提高,而缺乏对先进美术教育理念的学习与实践热情。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一定要明确,高师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未来的中小学美术教师,而不是培养专业的艺术家,高师美术教师的职责首先是教师,绝不能以职业艺术家自居。

我们并不是反对美术教师为个人美术专业能力的提高所做的努力,而是强调美术教师作为教师所应当遵循的职业操守。画家往往给人以自由散漫、特立独行的印象,但作为美术教师则一定要处理好自由与规范、艺术个性与职业道德之间的关系,因为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有着强烈的示范性,教师的人格魅力及品德修养对学生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高师的职業特点要求高师教师既是本专业的行家里手,又是培养造就高素质教育人才的专家。“懂美术,不懂教育”的现象,直接导致了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简单、僵化,在美术专业课的学习上延续了过去作坊式的教师传授技能、学生照着练习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自我表现意识强调不足;灌输式的艺术理论课的学习与学生缺乏互动,学生考过就忘,学习效率低下。

高等美术师范院校中的部分美术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缺乏认识,大多不熟悉中小学艺术课程改革,对基础美术教育的现状缺乏认识,他们习惯于用专业美术教育的方法教育未来的中小学美术教师,缺乏美术教育的专业素养,认为只要画好画就能做好美术教师,对中小学美术师资的教育远离了中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不利于师范学生美术教学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推进,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新的中小学艺术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高师美术教师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明确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是要把学生培养成面向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美术师资,我们是要为普通美术教育培养艺术师资,而不是培养专业的美术人才。通过高师美术教育使这些美术师范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教学能力,使他们懂教育,知道如何设置美术课程,掌握一定的美术史论相关知识,了解少年儿童的心理,知道如何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少年儿童的审美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动手能力。

二、高等师范美术院校美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一)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美术教师首先要爱岗敬业

在我国,美术从业者大都要挂靠某单位,学校尤其是高校是其首选,因为我国艺术品市场虽方兴未艾,但并不完善,做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独立艺术家具有很大的风险,所以很多艺术家通过在学校做教师来安身立命。这种状况使许多不是真心愿意从事美术教育的人进入美术教育队伍,他们懂艺术,但未必懂艺术教育,他们势必会以其言行影响学生。这对于师范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尤其大,因为他们多是艺术家思维,以这种思维模式培养出来的未来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并不适应中小学美术教学,尤其是中小学艺术课改之后,这种不适应现象更加明显。

为人师表是要求教师凡事要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表率,“学高当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在美术师范院校比在一般院校更加具有示范意义。师范生正处于思想性格形成阶段,极具可塑性,教师的言谈举止对他们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前各种资讯的传播及获取十分便捷,这些资讯良莠难辨,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努力促使他们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美术领域内,面对大量艺术形式、艺术思潮的涌现以及艺术家对“自由意志”的追求,美术师范生容易出现价值判断混乱的问题,美术教师的一言一行、着装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美术教师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和思想的开放性,时常被指责奇装异服、行为散漫,作为高等师范美术教师要引以为戒。

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教书,同时还要育人,要把教书、育人有机地统一起来。美术教学活动的特点,使美术教师更应该做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美术教学活动的“个别性”特点,使美术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更为密切,这就使“因材施教”成为可能;美术教育具有“情感教育”的特点,艺术作品饱含丰富的情感特征,美术教育过程的实质是审美教育过程,受教育者的审美情趣及人格等各方面将受到美术教师与艺术作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高等师范美术教师必须具备一定水准的专业能力及教学能力

高师美术专业教师首先应具备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专业理论修养与专业技能,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美术教学具有极强的示范性,是一门强调技术性的实践课程,只有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而美术教育又不仅只是美术技艺的传授,还包括美术理论、美术史论、美术技法理论、艺术批评等方面的学习,且用理论指导实践,各种美术专业理论知识对专业技能的提高还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一名合格的美术教师不仅要具有相当水平的美术实践技能,同时还要对整个美术学科有清晰的认识,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并具有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及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

高师美术专业教师除具备所教学科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教授学科知识的相关教育理论与技能,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美术课程的设计能力、表达能力、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及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等。高师美术教师要具有现代的教师观、学生观及课程观,对现代美术教育理念有较深刻的认识。教学能力的培养需要不断的学习与实践,高校教师只有不断学习、运用并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才能达到较高的教学水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点对高等师范教育更显重要。

(三)高等师范美术教师要具备持续学习能力及自我发展能力

高师美术教师要具有科研能力、创作能力及交流合作能力。教师的科研能力即研究教育教学现象的理论能力,表现为教师把教学经验上升为教学理论,善于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创造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美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创作能力,并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合作活动,毕竟美术教学具有实践性,这样做不但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拓展专业视野,还可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高师美术教师要注重知识更新,及时掌握最新专业动态、美术教育理念、国家相关教育政策及导向。现代社会瞬息万变,新的艺术现象、新的美术及美术教育理论陆续产生,高师美术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掌握时代的脉搏,适应社会发展,才能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总结教学经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国家教育政策及教育导向决定了教育发展方向,作为师范教师必须对我国的教育政策给予关注,如当前倡导的素质教育导向、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改革等。

高师美术教师还要具有开阔的文化视野,对美术文化有较深入的理解,并对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因为综合文化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师范教育的质量,也影响了教师理解艺术、理解世界的广度和深度,同时还影响教师的学术研究能力,所以相对于专业美术院校,师范美术院校教师更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养。

三、开展高等师范美术院校在职美术教师的学习与培训途径

第一,组织开展深入广泛的学习与交流活动,明确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性质和目标,树立正确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观念,加强与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前沿的联系。高师美术教师一定要明确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中小学美术教育师资的教师职业教育,其有别于培养其他美术工作者或艺术家的专业美术教育,明确高师培养目标对高师美术教师意义深远,只有恰当强调了高师美术教育的师范性,高师美术教师才不会偏离方向,才可能朝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努力。高等师范美术院校也要经常组织各种学习,探讨基础美术教学现状,研究中小学美术师资需求,尤其是中小学美术课程改革后對基础美术教育师资提出的新的要求,统一教师的思想认识,明确工作方向。

第二,针对师范美术院校自身存在的问题,有计划地组织骨干教师到有师范美术教育先进教学经验的院校进修、学习,提高教师师范美术教育的专业性,带回先进的教育理念及师范美术教育方法,也可以聘请相关专家学者针对存在问题举办讲座或答疑活动,对师范美术教育状况提出意见并进行指导,以此促进师范美术院校改革及师范美术教师自身的发展。

第三,举办各种形式的教学观摩,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及艺术教育理念。高师美术教师除了要不断地学习以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外,还要对美术教学实践及美术教学理念进行大胆的实验和探索,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公开课、示范课、讲课比赛等教学活动,努力实践,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美术教育的综合素质。

第四,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体系中,倡导完善自我培养能力,建立终身学习观念。高等师范美术教师个体的发展不能只依靠外力的推动,教师自身的自我发展、自我培养能力将会对教师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起到关键的作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教师有自我发展的需求,才可能建立终身学习观念,真正做到与时俱进。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只有好学,才是终身进步之保险,也就是常青不老之保证。终身学习是提高内在素质、拓展学科知识、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及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现代高等师范美术教师必须认识到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以适应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提高高等师范美术教师整体素质是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高师美术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高师美术教育改革的成败,关系到未来的基础美术教育的成败,进而关系到国家素质教育的发展,高师美术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顾平.美术教育学导论[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

[3]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4]李勇.美术教育论[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关峻峰

第五篇:初中起点“二?四”分段六年制农村小学教师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学生文化修养构建的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JK012CTM019;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重点建设学科项目资助

摘要:“二·四”分段六年制农村小学教师美术教育专业是高等师范院校顺应时代发展需要、面向农村小学教学所设立的一个全新的专业方向。本文对学生文化修养的结构层次及途径作了分析。在教育中应本着以美术文化为核心,培养学生多元文化观和涵养人文精神的建构原则,多渠道、多途径地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

关键词:课程设置;农村小学;文化修养;综合培养

根据湖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培养工作意见的通知》的文件指示,计划培养为全省农村乡镇及以下小学定向培养本科学历小学教师。湖南地区初中起点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的招生培养工作于由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承担该项任务。

从培养目标上讲,本专业方向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有专长,具备农村小学教育专业知识,胜任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并能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农村小学教育工作者。从培养规格上讲,本专业方向要求毕业生具有扎实、宽厚的文化科学知识;具有较为扎实、系统的学科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为系统的小学教育理论知识。在使学生接受全方位培养、能承担农村小学教育及多门课程教学工作的前提下,要特别加强学生的文化修养的培养。因此,该专业方向的美术课程设置要符合农村小学教学的实际,符合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的需要。

1文化修养构建的层次

围绕美术文化这个核心把与此相关的文化修养分为三个层次,即美术文化素养、美术及艺术理论素养、人文社会知识素养。而这三个层次是既分主次又相互相联系的。

1.1美术文化素养

美术是一种文化,它用自己独特的造型语言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人的思想感情。对于以基础美术教学为职责的教师来说,首先要建构自身的美术文化。美术文化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美术学知识,即要认识并掌握美术作为一种造型艺术的本质特性,作为造型艺术的特殊性在美术语言上的体现,如透视学、解剖学、构图学、色彩学等。美术语言是美术作品得以存在的基本形态,美术的其他种种价值都必须依附于这一基本形态才能体现,所以也被称为美术本体。引导学生去体验、感悟、发现美术语言的特征和规律,较深入地理解美术的本质。美术包括不同的门类,如绘画、工艺、书法等,要掌握不同門类的基本常识及创作特点。中西美术有共同点也有许多差异,要掌握中西方绘画的不同特点,这些既是美术文化的基础,也体现着美术作为一种造型艺术的特殊性。二是美术史知识。中西美术经过人类社会的发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美术时潮,涌现出无数著名的具有影响力的美术家,一部美术史就是人类美术文化的全部精英史,它构成了美术文化深厚的基础,也是美术文化的具体的视觉体现。因此,美术学和美术史论虽然不同于美术技能和具体的美术作品,但它们是关于美术的基本知识经验积累和对美术理性认识的结果,是美术学科有机的组成部分,也是核心部分。

1.2美术及艺术理论素养

美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种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范畴、审美理想等。艺术是美的最集中体现。通过美学理论的学习,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另一方面构建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指导人从审美的高度创作和鉴赏美术作品。艺术理论是关于艺术本质、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接受以及艺术与社会等关系的规律研究。艺术理论的学习,对于学生掌握艺术本质及其艺术规律从而指导自我从事美术创作和美术鉴赏具有重要的作用。理论教育是一种理性的科学探究活动,旨在分析作品的社会文化、意识形态性质,阐释作品的审美价值、思想意义、艺术风格等。它的学术性、价值判断的倾向性、必须符合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因此,美学及艺术理论素养是学生文化修养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1.3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素养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如果按学科来划分,包括哲学、宗教、历史、政治、伦理等,它们都是人类文化活动的具体体现。美术与这些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件美术作品总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条件下诞生的,优秀的作品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无论中西艺术的发展都经历了从与一般的物质生产性的制作技术混为一体的“技艺”向作为精神性生产的视觉文化的转换。在中国,唐宋以来由于众多文人介入美术创作,使得艺术创作的精神性特征得以强化,对文化修养的强调,凸显了中国绘画独有的文化内涵。在西方,在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绘画被提升到与科学并立的精神生产的地位。要达到对艺术的真正了解,我们就必须懂得,艺术是人类文化的视觉呈现,一切艺术创作都具有强烈的精神性和积极的实践性。如果我们不否认艺术与其他文化形态的这种密切关联性,不否认艺术精神性特征的话,就应该将艺术放到与其他文化类型的关系中加以审视。而现代艺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与科学意义上的哲学、文化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有了一种更为密切的联系,并且与其他学科有了一种更为深入的融合。因此,艺术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底部构架必须有人文学科的支撑,深厚的文化底蕴无论对于美术创作还是欣赏都是必须的。

2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入手,加强大学生文化修养

实现学生文化修养的完整系统建构,培养合格的农村小学美术教师,不仅在于认识到建构什么样的文化修养体系,更在于如何建构的问题。

2.1调整课程结构,具体落实《初中起点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美术学方向)人才培养方案》

这一指导方案是根据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对六年制小学教育专业美术学方向提出的新的要求而制定的。“方案”把课程分为六个学习领域,加强了“美术理论与历史”、“美术与人文教育”两个领域,增设了“教育研究方法基础”、“ 教育法规学”、“ 小学美术教学论”等课程,基本上涵盖了我们上面所述的文化建构的三个层次。总体上看,“方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重在克服重技能,轻人文的弊端,丰富了课程的人文内涵,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方案的实施对培养具有人文精神、较高文化修养的基础美术教师具有积极意义。

通识教育是一个柔性的课程体系,没有一个统一的程式化模式,应该融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于一体。学校里面的课程可以横跨多个学科,学生也可以自由选择专业、课程以及教师。这种弹性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让学生明白自身的需求,加深自我的文化积累,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文化修养的培养都大有益处。改革高校课程设置,减少专业化课程设置的数量,为学生学习业余知识提供充足的时间,有了充分的时间,有助于学生依靠传统的读书方式,提升自我修养。文化修养是靠每天的积累,积少成多,由小江汇聚成溪流。因而高校需要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为学生课外学习提供更多时间空间。拥有充足的时间,对学生积累文化知识,提升文化修养大有裨益。

2.2合理利用院校其他专业的人文课程

院校在学科门类上的设置比较齐全,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哲学等学科皆有设置,这一方面为美术学习构建了一个特有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这些学科也是美术学习加强文化修养培养的课程资源。因而在加强美术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拓展其文化艺术视野方面,使美术专业学生广泛接触其他人文学科成为可能。合理利用这一课程资源,做到优势互补,打破各专业的封闭状态,鼓励美术专业的学生选修其他系部的人文学科,实行学分制计入学生学分中。在这个资源共享和学科融合的平台上,建构学生的人文素养。

2.3开设人文学科的讲座

高水平的人文学术讲座既具有对某一问题研究的深度,又具有该学科的学术前沿性,对于学生了解某一人文学科的现状,涵养其人文素质,培养其对于人文学科的兴趣都有积极的作用。学院应尽可能地多为学生邀请校内外的专家开展学术讲座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是建构学生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增加文化类讲座和科研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加强大学生的文化修养绝不仅仅是简单的依靠必修课和选修 课,还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和多种角度进行。环境对于人的成长有巨大的影响,学校的文化氛围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历史传统、学术风尚、管理风格、社团生活、景观布置、建筑特点等诸多要素。高校文化氛围的营造需要学校重视人文类活动的开办,科研项目的投入,名家讲座更是必不可少,用科研活动和名家思想来感染和熏陶学生。当然,光靠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还要学生自我的努力和吸收。书读的多少并不能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只有学生根据所学的文化知识融会贯通,自我吸收和升华,才能化为自身的文化修养,内涵修养。

2.4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态度

人文学科的资源极为丰富。除了博物馆、美术馆、大型画展等可视的历史文物、艺术作品外,图书馆有大量的人文学科书籍。在学生人文素质的建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一方面培养他们良好的自学态度,另一方面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式,为他们开列书目,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探讨中了解其所学知识。所以并不是所有的文化知识的受授都靠教学过程来完成,自学是最重要的途径,也是最为灵活有效的方式之一。

2.5文化修养类选修课,为学生加强文化修养拓宽渠道

部分高校对于文化类选修课的重视程度并不高,选修課数量不多,关于文化修养类的选修课更是屈指可数。更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们选择选修课,最先考虑的是选修课是否容易通过,上课是否轻松等问题,其次才考虑选修课内容是否感兴趣,质量好不好。缩减专业课程设置,适当增加文化类选修课的数量,拓宽文化修养教育的空间,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提升个人素质具有较大的帮助。另外,保障选修课的质量,提高审美层次,增加吸引力,也是加强学生文化修养的一大关键。

3结语

跟上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及对高师美术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农村小学美术教师除了应该具备本专业知识与技能外,还必须具有较为全面的综合文化素养及最基本的教学理论与探讨美术教育教学的自觉意识。只有解决了这些最为根本的问题,高师美术教育建构学生完整全面的文化修养,从而培养合格的农村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目标才能得以保证和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 詹小平.普通师范院校培养高素质农村小学教师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一师学报,2005,5(2):3033.

[2] 陈黎明,田刚.从源头输送农村教师——免费定向培养客观上提高了农村教师队伍素质[J].瞪望,2007(7):24.

[3] 詹小平,冯周卓.教师专业化视野中的农村小学教师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2004(2):3032.

作者简介:王焱(1981—),女,湖南岳阳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作者:王焱

上一篇:初中教育教学论文下一篇:厨房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