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接种知识问答

2023-02-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疫苗接种知识问答

疫苗接种中外哪儿不同?

时常在微博、论坛、博客里,听到妈妈谈及一些关于中国宝宝注射疫苗和国外宝宝的不同。首先想说的是,每个国家的免疫规划都是基于自己国家的特殊国情和流行病的概率统计而制定的。面对妈妈们的种种疑问,我们找了一些国内关于疫苗接种和免疫学方面的专家,请他们来聊一聊关于中国和外国免疫接种计划的差异。

疫苗的覆盖率有差异

谈起中国疫苗和国外疫苗的差异,我们还是主要把眼光放在疫苗发展相对成熟的发达国家,学习一下对方的长处,便于我们的发展和提升。首先从疫苗覆盖率来看,我们国家在不同地区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HIB疫苗,以及肺炎球菌疫苗,在北、上、广等大城市以及沿海发达地区,父母可以自费给宝宝注射。而在西部或者不发达地区,在二类疫苗内还没有涉及这两项疫苗。

疫苗的研发技术还有提升空间

国内生产的很多减毒疫苗、灭活疫苗在技术上已相对成熟。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不少同样的疫苗国外已经研制出了安全性更高、异常反应更少的基因重组疫苗。这类疫苗技术上要求更先进、疫苗的研发成本也更高,也是未来我国疫苗的发展方向。

父母对于疫苗接种在认识上有误区

我们国家在疫苗知识的科普和宣传上还需要继续努力,从我平时坐诊与妈妈的接触来看,还存在不少认识上的误区。比如:关于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的区别有哪些?到底要不要给宝宝自费注射二类疫苗?不少父母都认为,国家倡导注射的一定都归为一类疫苗的范围内了,二类的就属于可打可不打的,不打也没什么关系。其实这就是误区。我们国家的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加起来,跟国外的疫苗种类差不多,也就是说,我们所谓的一类和二类的疫苗,国外的宝宝都会打。

“其实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的分类和设定,是从国家可操作、可负担的角度出发,是一种行政划分,而不是医学分类。”这是国家CDC(中国疾病控制中心)论坛内一个广为流传的帖子,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的不同。

其实,从帮助宝宝建立全面免疫系统的角度出发,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都应该打,都是有必要的。不同的是,二类疫苗需要自己负担费用而已。

问专家:注射疫苗有异常反应的风险,不注射疫苗有患病的风险,到底应该怎么办?

只要是疫苗就会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其实这件事就等于是用注射疫苗的风险PK患病的风险。而两者的大小,其实已经有专门的免疫部门做过大量的概率统计了,在该地区推荐注射的疫苗,就是注射疫苗的风险小于患病的风险。

而且,不同地区的流行病发展是不一样的。这件事上,国外的情况不一定适合国内。

疫苗的现状和当下的国情息息相关

每个国家的疫苗接种安排都基于自己国家的国情,包括疾病发生情况、疫苗研发实力、国家财力、社会保障体系等。我国的疫苗接种安排也正如我们的国情一样,处于不断的发展中。比如2007年以前,我国常规免费接种的疫苗种类只有5种,从2007年开始就增加到了10种;可以预防的疾病也从7种增加到10种。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妈妈不要一听说是国外的就都觉得人家的好,人家的先进。我国的免费疫苗覆盖面,距离欧美发达的国家是有一定的距离;但从国际平均水平来看,我国的免费疫苗覆盖面还排名靠前。比如在亚洲,我国免费接种的疫苗种类和预防的疾病,比日本或韩国都多。

是自费还是免费有不同

在国内,给宝宝注射的疫苗分为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一类疫苗是免费的,国家来负担费用;二类疫苗由家长自费、自愿给宝宝接种。二类疫苗自费接种,并不是因为这些疫苗可种可不种,说白了就是因为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不可能承担所有疫苗的费用,所以有些疫苗只能采取自费方式提供。多数发达国家,疫苗被纳入了相应的医疗保险,不需要自己花钱就可以免费接种。

疫苗接种程序存在差异

在疫苗的接种程序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以美国为例,他们的疫苗接种时间相对灵活,很多疫苗可以在某个月龄段或年龄段内接种,这些时间段相对宽松,可以在时间段内任意挑选时间去接种。而在中国,疫苗接种时间的规定比较严格,通常是某个具体的月龄或年龄。这和我们的国情也是相关联的,对于我们这样的一个人口众多的超级大国,这样的接种时间规定会非常明确,可避免让父母选择困难,也便于规范和管理。

问专家:有的妈妈认为,中国宝宝小时候几乎每个月都需要去打疫苗,是不是我们国家注射的疫苗多于其他国家?

这种说法不准确。如果跟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有很多疫苗属于单苗(一种疫苗预防一种疾病),而发达国家联合疫苗比较多,注射1针就能预防多种疾病,比如五联疫苗、六联疫苗等。比如同样预防10种疾病,我国需要给宝宝注射8针,而使用五联疫苗的国家只需给宝宝注射3针,但从预防的疾病种类来说,我们国家不比发达国家少。

免疫计划有差异,这是正常的

中国的免疫计划和国外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这是很正常的。因为免疫计划是基于当地的流行病情况而制定的。在中国,是由中国政府根据各地疾病流行情况统一制定。全国需要接种的疫苗种类,特别是一类疫苗种类,基本相同。在规定的接种时间上,南北方会稍有差异。在美国,不同州之间疫苗也会稍有差异,这是由当地州政府根据当地多年的疾病流行情况而制定的。原则上讲,宝宝在哪里居住,就应该按照当地的免疫计划来给宝宝注射疫苗,才能使宝宝免受当地流行疾病的侵袭。

联合疫苗是未来疫苗发展的大趋势

目前,基于技术和财力等因素的制约,我们国家单独接种的疫苗还有很多,这些疫苗首先是成熟和安全的。根据国际疫苗研发的趋势,随着技术的进步,国内的疫苗也将逐渐向联合疫苗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保健福利的提高,会有越来越多的疫苗纳入一类疫苗范围。

问专家:国外的疫苗都是免费注射的吗?

在一些发达国家,多数疫苗都是免费的,通过保险或者国家来担负费用。但依然存在少数的自费疫苗,比如HPV疫苗(防止宫颈癌的疫苗),在美国或者欧洲、澳洲的不同区域,仍然为自费疫苗。在很多其他发展中国家或者欠发达国家,因为政府不能负担疫苗生产和管理的费用,还不能做到提供完善的预防接种服务。

第2篇: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探究

摘要:目的:分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内疾控中心人口数据资料、日常督导调查资料、常规接种率报表资料等数据进行总结分析,并从中明确疫苗接种现状。结果:从常规接种率报表当中可以发现,甲肝疫苗、乙肝疫苗、流脑疫苗、麻风疫苗、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每一种疫苗的接种率均较高。借助详细分析后发现,甲肝疫苗的1岁儿童接种率仅为95.46%,接种率相对于其他多种而言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对接种工作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干预管理措施,从而提高接种质量与接种率,推动国家免疫规划更好落实。

关键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

疫苗接种状况对于儿童的身体健康以及发育情况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国家免疫规划主要是预防疾病、拯救生命、预防病痛以及落实全球健康目标的一项有效策略,借助对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与相关传染病发病率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我国仍然存在许多的疫苗接种问题,其中最为突触且根本的问题之一便是接种率问题[1]-[2]。对此,本文以总结分析方式对我国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到2017年12月内疾控中心人口数据资料、日常督导调查资料、常规接种率报表资料等数据进行总结分析,并从中明确疫苗接种现状。

1.2方法

深入总结并探讨人口数据资料、日常督导调查资料、常规接种率报表资料当中关于疫苗接种率的相关数据,同时对接种现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研究当中的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总结统计分析,数据在获取后及时录入系统,并通过系统当中的计数、对比功能实现数据处理,计量数据应用均数方式进行总结,格式如(15.4±0.7),数据在录入后的对比功能以P值实现,以0.05作为标准,在数据小于0.05时代表数据差异有意义,反之则无意义。

2.结果

从常规接种率报表当中可以发现,甲肝疫苗、乙肝疫苗、流脑疫苗、麻风疫苗、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每一种疫苗的接种率均较高。借助详细分析后发现,甲肝疫苗的1岁儿童接种率仅为95.46%,接种率相对于其他多种而言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的影响因素主要在于主观与客观双方面。在客观方面,接种一般是以集中预防接种门诊为主,这一种集体化的接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虽然规范了接种的程序,接种的安全率也比较高,但是也间接导致服务半径的扩大,从而间接降低了接种率[3]。在主观方面,主观因素主要是表现在接种预防部门的工作热情与主动性较差,部分预防接种部门和教育部门之间没有做好相关协调,导致疫苗补充工作落实不及时,甚至部分的接种部门还存在没有及时安排一类疫苗接种现象,而是采用二类疫苗直接替代一类疫苗,这也很大程度的影响到了接种率[4]。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从常规接种率报表当中可以发现,甲肝疫苗、乙肝疫苗、流脑疫苗、麻风疫苗、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每一种疫苗的接种率均较高。借助详细分析后发现,甲肝疫苗的1岁儿童接种率仅为95.46%,接种率相对于其他多种而言数据差异显著(P<0.05)。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现状相对而言比较理想,所有的疫苗接种率均达到了国家的要求与标准。但是,为了更好的保障国家免疫规划的工作实效性,仍然需要提出并落实关于疫苗接种率的提升改进措施。通过多年工作经验,认为提高疫苗接种率可以借助以下几点措施改进:1、强化管理与建设接种预中心。一方面强化接种门诊的设施设备,并逐渐以数字化的方式建设预防接种中心,为接种人员提供安全、舒适、温馨以及和谐的环境,促使人们在疫苗接种方面保持更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也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的增设预防接种点,适当的提升接种疫苗的服务时间,最好是保障7×24的运行模式,最大程度固定的满足不同人群在疫苗接种方面的需求[5]。另外,也可以建立相关的信息化服务平台,例如qq、微信、短信等途径为家长提供接种的相关工作信息,从而提高接种实效性;2、强化对家长的宣传教育。大多数家长,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因为这一部分家长的文化教育程度比较低,对于疫苗接种的认知几乎为零,导致家长很难会主动配合并积极监督疫苗接种工作。对此,便可以借助发放宣传单、应用电子屏幕以及广播电视等多种途径开展疫苗接种的相关宣传教育工作,强化民众对于疫苗接种的参与意识与主动性,从而提高疫苗接种率;3、强化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强化对疫苗接种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促使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可以在工作中各司其职,对于适龄儿童的接种规范形成准确掌握,从而在工作中即使做到查漏补种。在一类疫苗接种方面工作人员應当有较高的认知,不能一味的推广二类疫苗而减少或忽略一类疫苗。另一方面需要对门诊运转、安全接种、疫苗使用以及冷链管理等多方面形成监督,如果发现问题应当及时进行整改,最大程度提升疫苗接种率,推动国家免疫规划工作顺利落实。

综上所述,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现状对接种工作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针对性干预管理措施,从而提高接种质量与接种率,推动国家免疫规划更好落实。

参考文献:

[1]结节性硬化症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及安全性的调查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17,31(1):244-245.

[2]孙烨祥,林鸿波,马寅,etal.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15年1-3岁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监测评价[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7,31(01):101-105+119.

[3]段平常,曹玲生,余文周,etal.云南省边远山区保山市预防接种单位现况和接种服务模式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7,24(01):90-95.

[4]福建省泉州市医务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疫苗接种现状调查[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8,24(1):1-10.

[5]袁千里,孙校金,崔富强.中国医务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现状[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6,14(6):702-707.

作者简介:李金娥 性别:女 出年月:1973年2月 职称:副主任医师 学历:大学本科 研究方向:疾病控制 籍贯:邯郸市 工作单位:邯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者:李金娥

第3篇:接种疫苗的健康风险研究进展

摘要在广泛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疫苗的历史、种类、防腐剂、不良反应和安全接种等进行了综述,为接种疫苗的健康风险研究提供科学资料。

关键词疫苗;接种;风险;防腐剂;不良反应

Key wordsVaccination; Inoculation; Risk; Preservative; Adverse reaction

1796年5月14日Jenner進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疫苗接种试验,1979年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天花在地球上已被消灭,人类使用疫苗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

疫苗主要分为死疫苗(又称灭活疫苗)、活疫苗、类毒素、亚单位疫苗、合成疫苗、基因工程疫苗、转基因植物口服疫苗和核酸疫苗。其中,灭活疫苗包含组织灭活苗、油乳剂灭活苗和氢氧化铝灭活苗。我国目前使用的传统细菌性疫苗有卡介苗、鼠疫、布氏杆菌、炭疽,病毒性疫苗有麻疹、腮腺炎、脊髓灰质炎。这些传统疫苗效果和安全性较好[2-3]。

疫苗已经成为常规的医疗保健手段。调查表明,有57%志愿者认为疫苗是不安全的[1,4]。Bonaccorsi等[5]研究表明学生在2007~2009年每年拒绝接种流感疫苗的比例分别为10.3%、12.1%和12.6%,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3年12月9日,湖南省3名婴儿在接种乙肝疫苗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其中2名婴儿死亡。截止12月27日,全国因接种疫苗死亡婴儿病例增加至16例。这使疫苗安全问题变得非常严峻。

1接种疫苗存在的风险

1.1疫苗本身的质量因素疫苗生物学特征、疫苗的纯度、均匀度和制造工艺、疫苗中的附加剂、疫苗污染外源性因子,这些因素都可不同程度地引起接种反应[6]。

1.2疫苗管理不当的风险因素疫苗非冷链转运,已开启的疫苗暴露空气中,超过规定存放时间被细菌污染均可能引起接种后的不良反应[6-7]。

1.3接种者自身的风险因素接种者的遗传因素和机体素质会影响接种的效果[6]。

1.4预防接种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不规范的操作(使用未消毒器具、溶解过程污染、不适当的操作技术)引起的感染或损伤;没有接种疫苗经验的护士或者实习生,其相关知识和风险意识较低,也可能存在接种风险[8-9]。

1.5医护人员面临的风险医护人员在职业性的三角肌肌注法疫苗接种多年以后,可能会引发不良反应[10]。

2疫苗的防腐剂

2.1硫柳汞硫柳汞具有抗细菌和霉菌的活性,可用0.1%酊剂进行皮肤消毒,0.02%~0.1%水溶液进行伤口消毒,其最主要用途是作为药物制剂,主要是作为生物制品的防腐剂。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硫柳汞一直被用于防止细菌和其他微生物污染疫苗,特别是在已打开的疫苗瓶中[11-12]。

2.1.1作用机理。重金属离子与菌体中酶蛋白的-SH(巯基)结合而使酶失去活性,但对细菌抗原和血清蛋白的损害极其微弱[13]。

2.1.2毒性及危害。硫柳汞在药品和生物制品中的使用浓度一般为0.02%~0.05%,通常认为使用浓度小于0.1%时没有毒性。接触大剂量硫柳汞时,会产生较强的毒性[14]。增效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eIPV)与百白破三联疫苗(DTP)组合成四价疫苗,可简化疫苗接种程序,但某些DTP含硫柳汞,可能会引起eIPV变质[15]。儿童在幼年从接种的疫苗中吸收汞的总量等于健康人一生中摄取的全部的汞量,汞中毒的后果最明显的就是产生自闭症和多动症[16]。

2.1.3生产工艺的问题。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含硫柳汞疫苗是当地生产的,而许多当地的生产者并不具备无汞防腐剂的专业知识和生产能力[17]。

2.2其他防腐剂

2.2.1氯仿。氯仿微溶于水,作为防腐剂常用的浓度为05%。氯仿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制品质量的影响较小。抗毒素和胎盘球蛋白液等大多用氯仿作为防腐剂[18]。

2.2.2硝酸汞苯。硝酸汞苯对G+细菌的抑菌作用最强,而对G-杆菌的抑菌作用稍差。其缺点是难溶于水,在制品中易出现白色沉淀物或微小凝块。这种现象在冰箱保存的制品中特易发生,近年已被淘汰[18]。

2.2.3苯酚。苯酚对细菌繁殖体有较强的杀菌作用。早期常用0.5%苯酚作为防腐剂,但因其毒性较大,对制品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近年来已很少使用,但是在某些肠道死菌疫苗中等仍用其作为防腐剂[18]。

3常见疫苗的不良反应

3.1流感疫苗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轻微流涕、鼻塞等为类流感症状,心悸、高血压、胸闷、失眠、单纯性疱疹等反应,严重反应时有过敏性休克。人用狂犬疫苗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和过敏反应[19]。张雪[20]报道流感裂解疫苗的接种副反应发生率约为69.9/10万,接种副反应症状为非严重性的发热,无严重接种副反应发生,全部病例均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2008年,在接种泰国制造的灭活流感疫苗后,495名泰国医护人员中有14名被确定具有血清病样反应,这些医护人员产生了发热、肌痛、关节痛和注射部位红斑等不良反应[21]。

3.2百白破三联疫苗注射后不良反应较重,如局部红肿、疼痛、硬结、全身低热、疲惫头痛,甚至有高热者。其中,最主要的是局部红肿、疼痛、硬结,这些症状占注射者的50%以上,给儿童造成了较大的痛苦[22]。

3.3乙肝疫苗乙肝疫苗的不良反应较多,通常是由于减毒的病毒感染所致或接种后短暂出现的过敏反应。乙肝疫苗可引起皮疹、荨麻疹、喉头水肿、血管神经性水肿、疱疹等过敏反应[23]。

3.4其他疫苗接种问题所有疫苗均有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疫苗接种产生格林-巴利综合征的风险在6周内较9~42周高52%(相对发病率1.52%;95%可信区间1.17%~199%),最大的风险在疫苗接种后2~4周。其临床表现为进行性上升性对称性麻痹、四肢软瘫以及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病人呈急性或亚急性临床症状,经过治疗多数可完全恢复,少数严重者可引起致死性呼吸麻痹和双侧面瘫[24]。推荐的常规疫苗的不良反应一般较少,主要为接种部位疼痛、红斑或炎症。这些局部反应较为常见,占受种者的50%以上,而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烦躁或活动减弱等)较为少见[25]。

4疫苗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疫苗在运输、保存、使用整个过程中均应采用冷链系统,这样才能保证其效价质量。注射疫苗时应注意注射的深度和部位,否则会造成神经或神经附近麻痹。必须使疫苗处于适当的低温下,在运输储存及重溶后和使用期间绝不可超过有效期[26-27]。

(2) 接种前询问健康状况及过敏史,接种后不要立即离开现场,就地观察半小时;准备必需的急救药品及器械,对有反应者应详细观察,对症处理[28]。

(3) 夏季如需同時接种2种或2种以上疫苗时,接种单位应尽量将其分开接种,或将疫苗接种间隔时间延长,减少接种反应的发生[29]。

(4) 减毒活疫苗生产过程中减毒不足会使疫苗的安全性不能保证,而减毒过度又有可能降低疫苗的免疫原性;接种后可经粪便排毒,病毒在体内毒力返祖的可能性仍然存在[30]。

(5)要减少接种疫苗的风险,首先要加强疫苗生产的管理,注意疫苗的保存,绝不使用超过保质期的疫苗,减少添加剂的使用;其次,对护士注射疫苗进行培训,使用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的注射器;再次在预防接种时,加强预检,调查接种者的健康状况和过敏史;最后建立科学、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正确评估并有效控制风险[28]。

5风险应对实例

5.1建立科学的应对体系2002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SARS)在我国广东省首发,并迅速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SARS疫情导致了包括医务人员在内的多名患者死亡;然而,人口众多、流动频繁的美国,在突发的SARS疫情中低感染、零死亡,这与其信息发布的及时准确、部门联动合作、信息通畅等应对措施,尤其是风险沟通机制的重要作用是分不开的[31]。建立科学、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正确评估并有效控制风险,可将安全性风险降到最低[32]。

5.2防腐剂减量研究与实践罗翀[33]将乙肝疫苗中的硫柳汞由原来的30~70 μg/ml降低至1~2 μg/ml仍然可保证疫苗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由此可见,对疫苗防腐剂的减量使用研究也不失为权宜之计。美国儿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AAP)和其他公共卫生署(Public health service,PHS)于1999年7月发表了关于硫柳汞的联合声明,建议减少在疫苗制造工艺中加入的硫柳汞的用量[14]。疫苗制造商、继美国国会委托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和PHS在不造成免疫接种系统混乱的情况下,通过合作来降低疫苗硫柳汞含量或用不含硫柳汞的配方替代[34]。2003年,欧美市场正广泛推广不含硫柳汞的疫苗[35]。WHO建议对新生儿避免使用含硫柳汞的乙型肝炎疫苗[12]。目前国内许多免疫规划制品,如重组乙肝疫苗等已取消使用硫柳汞[14]。

6展望

疫苗作为预防医学领域的成就之一,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但其副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临床在使用疫苗时务必要规范使用流程,做好防护工作。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低添加剂甚至无添加剂的疫苗已逐步得到使用。研制新型的、更为安全的疫苗,也是将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沈心亮,蒋韬.中国疫苗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03,31(4):60-66.

[2] 梁强,赵瑞祯.疫苗简介[J].生物学教学,2005,30(7):59-60.

[3] 昂琼.常用疫苗的分类及使用注意事项[J].山东畜牧兽医,2013,34(7):83.

[4] SMITH PHILIP J,KENNEDY ALLISON M,WOOTEN KAREN,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health care providers' influence on parents who have concerns about vaccine safety and vaccination coverage[J].Pediatrics,2006,118(5):1287-1292.

[5] BONACCORSI G,LORINI C,PORCHIA B R,et al.Influenza vaccination:coverage and risk perception among students of the health professions at Florence University,Italy[J].Ann Ig,2013,25(3):181-189.

[6] 靳里平.疫苗接种风险因素中相关因素分析和防范措施[J].医学动物防制,2011,27(1):82-84.

[7] 张顺生.疫苗安全问题亟待关注[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10,(7):73-74.

[8] 阮萍.当今疫苗接种的安全性及伦理问题[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17(7):14.

[9] ZHANG J,WHILE A,E,NORMAN I J.Seasonal influenza vaccination knowledge,risk perception,health beliefs and vaccination behaviours of nurses [J].Epidemiology and Infection,2012,140(9):1569-1577.

[10] FUNDERBURKE P L,SPENCER L.Hepatitis B immunity in high risk health care workers.Seven years post vaccination [J].AAOHN Journal: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Occupational Health Nurses,2000,48(7):325-330.

[11] 罗明生,高天惠,宋民宪.中国药用辅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662.

[12] 史久华.疫苗防腐剂硫柳汞[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2000,23(3):105-107.

[13] 洪小栩,佘清.含硫柳汞成分生物制品的安全问题[J].中国药品標准,2006,7(5):73-74.

[14] 何鹏,梁争论.硫柳汞防腐剂在人用疫苗中的应用[J].中国生物制品学,2013,26(1):135-138.

[15] 吴炳元,姜述德.硫柳汞对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效力的有害作用[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1995,18(2):86-87.

[16] 申立国.医药中的谎言[J].黑龙江科学,2012,(11):50.

[17] 赵惠敏,佟之复,张见麟.作为疫苗防腐剂的硫柳汞[J].疾病监测,2000,15(11):438-440.

[18] 卢锦汉,章以浩,赵铠.医学生物制品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80.

[19] 路长飞,谢彦军,林鑫,等.328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数据分析[J].药学研究,2013,32(1):59-61.

[20] 张雪,曹丽.人群接种流感裂解疫苗的安全性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8):929-930.

[21] APISARNTHANARAK ANUCHA,UYEKI TIMOTHY M,MILLER ELAINE R,et al.Serum sicknesslike reaction associated with inactivated influenza vaccination among Thai health care personnel:risk factors and outcomes[J].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2009,47(1):18-22.

[22] 王凤荣,宋培林,梁颖,等.浅谈百白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的预防及处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0,7(17):273.

[23] 陈丽芳,邓云峰,娄建石.乙肝疫苗的不良反应[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6,23(7):615-618.

[24] KWONG JEFFREY C,VASA PRIYA P,CAMPITELLI MICHAEL A,et al.Risk of Guillain-Barre syndrome after seasonal influenza vaccination and influenza health-care encounters:a self-controlled study[J].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2013,13(9):769-776.

[25] 周祖木.当前对免疫接种的争议:疫苗安全性[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2003,26(6):259-261.

[26] 邱惠娟,毛美霞.安全接种的护理体会[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6):1181.

[27] 张珂.疫苗安全接种技术[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2005,28(3):115-117.

[28] 李玉春.接种乙肝基因工程疫苗引起不良反应5例[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1,10(2):103.

[29] 万刚凤,聂萍英,肖红茂,等.同时接种两种疫苗引起不良反应1例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0,16(6):9.

[30] 任爱国,马俊荣,冯福民,等.国产甲型肝炎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2001,15(4):357-359.

[31] 郑登峰,周玉清,岳晨妍,等.风险沟通与疫苗相关事件[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2,18(6):561-565.

[32] 王亚丽,董铎,杜晓曦.我国疫苗风险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药物警戒,2012,9(1):26-29.

[33] 罗翀.疫苗中硫柳汞的争议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4):190-191.

[34] 严有望,孙正川.关于含硫柳汞防腐剂疫苗的使用建议[J].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2000,23(3):104-105.

[35] 孙亮.不含防腐剂的流感疫苗[J].世界医学杂志,2004(14):92.

作者:孙丹蕾等

第4篇: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知识问答

1.什么是新冠病毒肺炎?

新冠病毒肺炎是一种由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人群普遍易感的新发传染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发热、乏力、干咳等,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可出现多脏器损害等危重病情。

2.新冠病毒疫苗作用是什么?

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抗新型冠状病毒的免疫力,用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疾病。

3.此次青岛市使用的是哪种新冠病毒疫苗?

本次使用的是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系由新冠病毒毒株接种于Vero细胞,经培养、灭活、纯化和佐剂吸附制成。

也就是说,通过化学等方法灭活新冠病毒,使其失去感染性和复制力,但保留能引起人体免疫应答活性而制备成的疫苗。

4.此次接种的新冠病毒疫苗安全吗?

本次接种的新冠病毒疫苗和其他疫苗一样,都经过了动物实验、人体预测试实验、人群临床试验,疫苗安全性已得到验证。

5.哪些人属于新冠病毒疫苗紧急接种重点人群?

根据当前新冠病毒肺炎防控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新冠病毒疫苗可用于重点人群紧急使用。

这些人群包括:涉进口冷链物品的口岸一线海关检验检疫人员,口岸装卸、搬运、运输等相关人员,国际和国内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因公、因私出国工作、学习人员,面临较高境外疫情风险的边境口岸工作人员,医疗卫生人员,各级机关、公安、武警、消防、社区工作者,物品、水、电、暖、煤、气相关人员,交通、物流、养老、环卫、殡葬、通讯相关工作人员。

6.普通大众何时可以开始接种疫苗?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介绍的情况,新冠疫情发生以后,我国布局了五条技术路线,推进疫苗研发。

到目前为止,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我们进入临床试验的疫苗、进入Ⅲ期临床的疫苗,都处于全球第一方阵。由于我国疫情较早得到控制,国内不具备开展Ⅲ期临床试验的条件,所以我国五款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的疫苗都是在国外开展的Ⅲ期临床试验。

待数据揭盲以后,会及时向社会公布相关的数据,如果数据达到相应的标准,国家药监部门将会批准附条件上市或者上市。届时普通大众就可以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以及疫苗供应情况接种疫苗。

7.新冠病毒疫苗适用年龄是什么?

按照目前紧急接种方案,接种当日年龄在18~59岁之间的成人。待疫苗上市后,接种年龄会有所调整。

8.目前哪些情况属于接种禁忌?

目前阶段,以下人群不在本次接种范围:

①年龄<18岁或≥60岁。

②孕妇。

③既往发生过疫苗接种严重过敏反应(如急性过敏反应、荨麻疹、皮肤湿疹、呼吸困难、血管神经性水肿或腹痛)或已知对本疫苗成分过敏者。

④惊厥、癫痫、脑病、精神疾病病史或家族史。

⑤发热,急性疾病和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

⑥严重慢性疾病。

⑦临床医师或接种工作人员认为不适合接种者。

9.哪些人群需要暂缓接种或慎用?

还应注意:

①过敏体质者慎用。

②在接种3个月内有生育计划者暂缓接种。

③注射免疫球蛋白者应至少间隔1个月接种本疫苗。

④注射后出现任何神经系统反应者,禁止再次使用。

10.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程序是什么?

共接种2剂,间隔2~4周。

随意调整免疫程序可能影响安全性、免疫应答效果和免疫持久性。

11.外地朋友可以到青岛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

目前,我市仅为户籍地、居住地或工作地点为青岛市的重点人群提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服务。

12.接种疫苗前后有哪些注意事项?

接种前,接种者需了解接种点预约方式,接种时间等信息。接种者需携带身份证件等相关证件前往接种点,当接种医生询问健康状况,请如实告知相关信息。

接种后,需现场留观30分钟。

接种当日需保持接种部位的清洁、干燥,并注意饮食、休息。

接种后一周内避免接触个人既往已知过敏物及常见致敏原,尽量不饮酒、不进食辛辣刺激或海鲜类食物,建议清淡饮食、多喝水。

如果出现高热或者局部反应以及其他严重症状,如高热超过38.5℃、红肿大小超过2.5厘米,都要尽快去医院,向接种医生报告。

13.为什么接种后一定要留下观察30分钟?

因为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往往都会在接种后30分钟内出现,所以接种者接种以后都要在接种点停留30分钟。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出现不良反应,请及时联系在场医务人员。30分钟以后,没有问题可以回家。

回家以后,如果出现了不良反应相关症状,要及时就医。

14.疫苗接种后的不适一定是疫苗引起的吗?

不一定,这可能是偶合反应。偶合反应是指接种者在接种的时候,恰巧是处于其他一些疾病在潜伏期或者发病前期的状态,在接种的时候,很巧合的,这个疾病也同时发病。这种情况的出现,跟疫苗的接种没有关系,并且跟疫苗的质量也没有关系,不属于疫苗导致的不良反应,这是一种偶合反应。

15.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可能出现哪些疑似异常反应?

①常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注射部位出现疼痛、触痛、红肿、瘙痒,一过性发热等,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必要时可对症治疗。

②罕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一过性感冒症状和全身不适,接种部位硬结,重度发热等。

③极罕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无菌性化脓、过敏性皮疹、过敏性紫癜、过敏性休克等。

16.如果发生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会补偿吗?

本次系自愿接种。接种后如果发生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将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补偿。

17.打了新冠疫苗,是不是还要继续戴口罩?

到目前为止,因疫苗特性或受种者个体差异等因素,接种疫苗的保护效果不能达到100%。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仍应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正确消毒等防护措施。

18.元旦、春节期间应该如何防控疫情?

①及时了解目的地疫情情况,合理规划行程,减少不必要出行;

②途中做好个人防护,减少在公共运输交通工具上的用餐次数;

③减少不必要的聚集活动,企事业单位举办50人以上的聚集活动应有完整的防控方案,家庭聚集最好控制在10人以下,同时注意通风;

④坚持各项防护措施,坚持常态化防控;

⑤一旦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及时就医。

第5篇:疫苗接种知识(家长须知)(大全)

接种疫苗是孩子生命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我们接种疫苗也是有很多地方需要注意的,各位朋友一定要谨慎对待,切勿放松警惕。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疫苗接种知识(家长须知)最新,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疫苗接种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疫苗接种,真的对所有的孩子都合适吗?接种前后又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一起来看一下。

1、带好《儿童预防接种证》。这是宝宝接种疫苗的身份证明。当以后您为宝宝在办理入托、入学时都需要查验。

2、和医生好好谈谈。如果有什么禁忌症和慎用症,让医生准确地知道,以便保护好宝宝的安全。

3、给宝宝洗澡。准备接种前一天给宝宝洗澡,当天最好穿清洁宽松的衣服,便于医生施种。

4、如果小宝宝有不适,患有结核病、急性传染病、肾炎、心脏病、湿疹、免疫缺陷病、皮肤敏感者等需要暂缓接种。

疫苗接种后的注意事项

1、接种注射疫苗后应当用棉签按住针眼几分钟,不出血时方可拿开棉签,不可揉搓接种部位。

2、宝宝接种完疫苗以后不要马上回家,要在接种场所休息三十分钟左右,如果宝宝出现高热和其他不良反应, 可以及时请医生诊治。

3、接种后让宝宝适当休息,多喝水,注意保暖,防止触发其它疾病。

4、接种疫苗的当天不要给宝宝洗澡,但要保证接种部位的清洁,防止局部感染。

5、口服脊灰疫苗后半小时内不能进食任何温、热的食物或饮品。接种百白破疫苗后若接种部位出现硬结,可在接种后第二天开始进行热敷以帮助硬结消退。

6、接种疫苗后如果宝宝出现轻微发热、食欲不振、烦躁、哭闹的现象,不必担心,这些反应一般几天内会自动消失。但如果反应强烈且持续时间长,就应该立刻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宝宝打疫苗注意事项

宝宝在出生后面临着多种疫苗,而关于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免费疫苗和自费疫苗的问题大家已经都清楚了,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宝宝在注射疫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吧。

1、早产儿或者营养不良的新生儿是不适合注射疫苗的,因此父母应该及时让医生知道宝宝的各项身体状况,遇到这些情况时应该咨询医生后再商量对策。

2、患有感冒、腹泻、发热等疾病的宝宝是不可以接种疫苗的,应该在病情痊愈之后再行接种,而肝炎、结核等传染病以及严重心脏病等疾病会导致宝宝免疫力下降,也不可以注射疫苗。

3、患有皮肤病或者过敏体质的宝宝不宜注射疫苗,应该咨询医生的建议。

4、刚刚接种疫苗的宝宝不应该急着回家,而是需要在医院等候20~30分钟左右,一旦宝宝发生不良反应可以及时就医。

5、宝宝出生后,医生会给父母一个小册子,上面会详细写出宝宝需要注射的疫苗和注射时间表,爸妈们一定不要粗心,要严格按照小册子来接种疫苗。

6、宝宝接种疫苗之后,爸妈要注重宝宝的卫生,保证接种部位的清洁,以免引起局部感染。

打疫苗的注意事项

1、接种前:

接种疫苗前一周要精心照顾宝宝,减少感冒等不适的症状;

如宝宝有不适症状,等康复后再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前对医生如实回答宝宝的情况。

2、接种后:

接种后在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观察15-30分钟;

注射疫苗当天不要洗澡;

疫苗都有抗原,要预防宝宝发烧,给宝宝多喝白开水;

一些加入吸附剂的疫苗容易出现红肿、发热、疼痛等症状,家长可用热毛巾对红肿的地方进行热敷;

接种脊灰糖丸(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后半小时内不能吃奶、喝热水;

密切关注宝宝,看有无异常发烧,注射地方有无异常反应。

第6篇:麻腮风疫苗预防接种知识

传染病防控及安全知识讲座

一、麻腮风疫苗接种的重要性。

麻腮风疫苗——预防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麻疹(Measles) 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疲倦、咳嗽、畏光、流泪、眼结膜充血、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严重可并发肺炎、脑炎、中耳炎等。

流行性腮腺炎(Mumps) 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青少年为主要感染对象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也可侵犯卵巢、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可并发脑炎等。风疹(Rubella) 是由风疹病毒引起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儿童常见,成人也可发病。临床症状轻微,以发热、皮疹及耳后、枕后淋巴结肿大为特征。

接种效果

免疫前血清抗体阴性的接种者,全程接种后麻疹抗体阳转率为98.0%,流行性腮腺炎抗体阳转率为96.1%,风疹抗体阳转率为99.3%。

二、春季常见传染病及预防知识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幼儿的保健问题也不容忽视。由于天气多变,时暖时寒,气候仍然寒冷、干燥,特别是在北方,人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天,当春季来临时,人体内环境很难一下子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人体的免疫力相对低下,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趁机而入、侵袭人体,特别容易引起流感、流脑、流腮等呼吸道传染病,同时随着气温转暖,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也逐渐抬头。若平时不注意锻炼,再加上室内空气不流通,很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流行。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提醒春季减肥的人群注意流感哦!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老年人、儿童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麻疹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主要症状: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预防措施: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预防措施: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先天性风疹的患儿,病人鼻咽部分泌物(如鼻涕、痰等)、血及尿中均带有病毒,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一年四季均可传染得病,以冬春季为多。风疹病毒还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感染本病,可导致胎儿畸形。

主要症状:以低热、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全身散布红色斑丘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若孕妇在妊娠早期感染风疹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畸形。

易感人群:好发于1-5岁儿童,育龄妇女;成人偶见感染。

预防措施:风疹的预防与麻疹、水痘等出疹性传染病不同,其对象不仅仅是儿童,同时还应当包括育龄妇女。预防风疹最可靠的手段是接种风疹疫苗。在春季风疹高发期,尽量少带儿童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商场、影院等地,避免与风疹病人接触。孕妇尤要当心,以免感染而殃及胎儿。保持室内开窗通风,空气流通,增加户外活动,加强体育锻炼,讲究个人卫生。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

易感人群: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预防措施: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接种腮腺炎疫苗。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而感染。

主要症状:最初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随后病人突然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头痛、呕吐反复发作,早期皮肤上可见出血点或淤斑, 1-2日内发展为脑膜炎,高热持续不退,头痛剧烈,频繁的呕吐,伴有惊厥,甚至出现昏迷。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发病率高。

预防措施:免疫接种是预防流脑的主要措施,接种对象为1-15周岁儿童。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预防措施 :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以呼吸道损害为主的人急性感染性疾病。

传播途径:禽流感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病毒随病禽分泌物、排泄物及尸体的血液,器官组织、饮水和环境以及衣物、种蛋等传播,造成环境污染,亦可经过消化道和皮肤伤口而感染。

主要症状:人禽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7天,出现早期症状与一般流感相似,主要有发热、流涕、咽痛、咳嗽等,体温可达39℃以上,伴有全身酸痛,有些病人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结膜炎等。

易感人群:任何年龄均具有被感染的可能性,但一般来说1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较高,病情较重。与不明原因病死家禽或感染、疑似感染禽流感家禽密切接触人员为高危人群。

预防措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接触禽类要用流水洗手;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进食禽肉、蛋类要彻底煮熟,加工、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搞好厨房卫生,不生食禽肉和内脏,解剖活(死)家禽、家畜及其制品后要彻底洗手。

结核病

结核病过去俗称“痨病”,是由结核杆菌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全身性慢性传染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也可侵犯脑膜、肠道、肾脏、骨头、卵巢、子宫等器官。

传播途径:活动期的排菌(也就是痰涂片阳性或者痰培养阳性)肺结核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黏膜接触,但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主要症状:结核病多为缓慢起病,长期伴有疲倦、午后低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女性有月经紊乱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可有高热、畏寒、胸痛、呼吸困难、全身衰竭等表现。肺结核病人往往伴有咳嗽、咳痰,痰中可带血丝。结核杆菌侵犯脑膜、肠道、肾脏、骨头、卵巢、子宫等器官,可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消瘦、腹泻与便秘交替,还可有血尿、脓尿、脾大、贫血以及妇科疾病的症状等。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是与肺结核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群;机体对结核菌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如幼儿、老年人、营养不良、尘(矽)肺、糖尿病患者、HIV阳性或者艾滋病人等群体是重点人群。

预防措施:首先,应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加强锻炼,保证充足的营养。对于婴幼儿应按时接种卡介苗,以获得免疫力。其次,应注意房间通风,避免与已确诊的传染性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再次,应积极、有效地治疗糖尿病、矽肺、百日咳等容易诱发结核病的基础疾病。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因此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预防传染并的一般措施可以为以下三个方面:

1、控制传染源

不少传染病在开始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了传染源,当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因此,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换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地处理。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2、切断传播途径

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等等,可以是病原体三是感染健康人的机会。

3、保护易感者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该保护易感者,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能力。对于易感者本人来说,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和个人卫生,消灭苍蝇、蚊子、老鼠、臭虫等传播疾病或已病的动物,对于控制传染病的流行能起到很大作用。

另外下面一些方法对控制和治疗传染病是有很大作用的:

1、多通风:新鲜空气能够去除过量的湿气和稀释室内污染物。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让阳光射进室内,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间,起到消毒效果。

2、勤洗手: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飞沫等呼吸道分泌物以及排泄物等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和排泄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3、常喝水:特别在气候干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4、补充营养:适当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注意多补充些鱼、肉、蛋、奶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增强肌体免疫功能;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可中和体内毒素,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抵抗力。

5、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少食辛辣的食物,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6、避免受凉:当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

7、坚持体育锻炼和耐寒锻炼: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因为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对我们的呼吸系统也是一个很有益的锻炼。

8、注意生活规律:保证睡眠充足。生活不规律易使免疫系统功能减弱;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

9、加强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要注意勤洗手、勤漱口,不要用脏手触摸脸、眼、口等部位。出门在外要尽量站在空气通畅的地方。避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

10、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当自己或周围的人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气短等一种或多种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并报告给相关部门,切忌不当回事,更不要自己胡乱吃药,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即耽误了自己,又可能影响他人。

11、预防接种:及时给适龄人群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许多呼吸道传染病。

12、避免去往人群集中的地方:人群集中地场所空气质量差、通风不够,而且人群集中的地方存在传染性疾病患者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尽量避免去往人群集中的地方。

三、安全预防知识

(一)消防防火类:

1、基本要求:小学生不得玩火。一是不得带火柴或打火机等火种;二是不得随意点火,禁止在易燃易爆物品处用火;三是不得在公共场所燃放鞭炮,更不允许将点燃的鞭炮乱扔。在火灾现场,小学生等未成年人要坚持先逃生的原则。

2、火灾的处理办法

家中起火,不要慌张,应根据火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果炒菜时油锅起火,迅速将锅盖紧紧盖上,使锅里的油火因缺氧而熄灭,不可用水扑救。

房间内起火时,不能轻易打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形成大面积火灾。

纸张、木头或布起火时,可用水来扑救,而电器、汽油、酒精、食用油着火时,则用土、沙泥、干粉灭火器等灭火。

若火势已大,必须立即报火警。被火围困时,应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脱离险境。如俯下身体,用湿布捂鼻。

3、发生火灾应如何报警?

如果发现火灾发生,最重要的是报警,这样才能及时扑救,控制火势,减轻火灾造成损失。火警电话的号码是119。这个号码应当牢记,在全国任何地区,向公安消防部门报告火警的电话号码都是一样的。格根据这个号码,每年的11月9日,被确定为消防安全日。不能随意拨打火警电话,假报火警是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在没有电话的情况下,应大声呼喊或采取其他方法引起邻居、行人注意,协助灭火或报警。

4、遭遇火灾如何正确脱险?

遭遇火灾,应采取正确有效的方法自救逃生,减少人身伤亡损失:

1)一旦身受火灾危胁,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要冷静地确定自己所处位置,根据周围的烟、火光、温度等分析判断火势,不要盲目采取行动。

2)身处平房的,如果门的周围火势不大,应迅速离开火场。反之,则必须另行选择出口脱身(如从窗口跳出),或者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水淋湿衣服、用温湿的棉被包住头部和上身等)以后再离开火场。

3)身处楼房的,发现火情不要盲目打开门窗,否则有可能引火入室。

4)身处楼房的,不要盲目乱跑、更不要跳楼逃生,这样会造成不应有的伤亡。可以躲到居室里或者阳台上。紧闭门窗,隔断火路,等待救援。有条件的,可以不断向门窗上浇水降温,以延缓火势蔓延。

5)在失火的楼房内,逃生不可使用电梯,应通过防火通道走楼梯脱险。因为失火后电梯竖井往往成为烟火的通道。并且电梯随时可能发生故障。

6)因火势太猛,必须从楼房内逃生的,可以从二层处跳下,但要选择不坚硬的地面,同时应从楼上先扔下被褥等增加地面的缓冲,然后再顺窗滑下,要尽量缩小下落高度,做到双脚先落地。

7)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可以将绳索(也可用床单等撕开连接起来)一头系在窗框上,然后顺绳索滑落到地面。

8)逃生时。尽量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衣物包裹身体。

(二)交通安全类

我国《交通法》规定,我国在道路行驶的机动车,必须遵守右侧通行的原则,机动车司机和前排座位乘客必须系安全带。

1、行走时怎样注意交通安全?

同学们上学和放学的时候,正是一天中道路交通最拥挤的时候,人多车辆多,必须十分注意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

2)集体外出时,最好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结伴外出时,不要相互追逐、打闹、嬉戏;行走时要专心,注意周围情况,不要东张西望、边走边看书报或做其他事情。

3)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4)小学生在放学排路队时要头戴小黄帽,在雾、雨、雪天,最好穿着色彩鲜艳的衣服,以便于机动车司机尽早发现目标,提前采取安全措施。

2、横穿马路应该注意什么?

横穿马路,可能遇到的危险因素会大大增加,应特别注意安全。

1)穿越马路,要听从交通民警的指挥;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2)穿越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线;在有过街天桥和过街地道的路段,应自觉走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

3)穿越马路时,要走直线,不可迂回穿行;在没有人行横道的路段,应先看左边,再看右边,在确认没有机动车通过时才可以穿越马路。

4)不要翻越道路中央的安全护栏和隔离墩,更不能在马路上滑滑板。

5)不要突然横穿马路,特别是马路对面有熟人、朋友呼唤,或者自己要乘坐的公共汽车已经进站,千万不能贸然行事,以免发生意外。

3、怎样认识交通信号灯?

交通信号灯分为两种,一种是用于指挥车辆的红、黄、绿三色信号灯,设置在交叉路口显眼的地方,叫做车辆交通指挥灯;另一种是用于指挥行人横过马路的红、绿两色信号灯,设置在人行横道的两端,叫做人行横道灯。我国交通法规也对交通指挥信号灯做出了规定:

1)绿灯亮时,准许车辆、行人通行,但转弯的车辆不准妨碍直行的车辆和被放行的行人通行。

2)黄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但已越过停止线的车辆和已进入人行横道的行人,可以继续通行。

3)红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

4)绿色箭头灯亮时,准许车辆按箭头所示方向通行。

5)黄灯闪烁时,车辆、行人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可以通行。

4、骑自行车安全知识

我国被称为“自行车王国”,是世界上拥有自行车最多的国家。但是,自行车结构简单、一碰就倒、稳定性差,因此它是交通工具中的弱者。在交通伤亡事故中,非机动车(主要是自行车)受伤人数居第一,伤亡人数居第二。在我国,少年儿童年满12周岁,方能在道路上起自行车,并要遵守交通规则在慢车道上骑车。

5、乘坐公共汽车应该注意什么?

1)乘坐公共汽(电)车,要排队候车,按先后顺序上车,不要拥挤。上下车均应等车停稳以后,先下后上,不要争抢。

2)不要把汽油、爆竹等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带入车内。

3)乘车时不要把头、手、胳膊伸出手窗外,以免被对面来车或路边树木等刮伤;也不要向车窗外乱扔杂物,以免伤及他人。

4)乘车时要坐稳扶好,没有座位时,要双脚自然分开,侧向站立,手应握紧扶手,以免车辆紧急刹车时摔倒受伤。

(三)使用电器知识类

1)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总电源。

2)不用手或导电物(如铁丝、钉子、别针等金属制品)去接触、探试电源插座内部。

3)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

4)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插拔电源插头时不要用力拉拽电线,以防止电线的绝缘层受损造成触电;电线的绝缘皮剥落,要及时更换新线或者用绝缘胶布包好。

5)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去直接救人;年龄小的同学遇到这种情况,应呼喊成年人相助,不要自己处理,以防触电。

6)不随意拆卸、安装电源线路、插座、插头等。哪怕安装灯泡等简单的事情,也要先关断电源,并在家长的指导下进行。

7)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

8)睡觉前或离家时切断电器电源。

(四)安全防御类

1、远离毒品

毒品是人类的大敌、世界的公害,染上它,小则家破人亡,大则祸国殃民。规定每年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我们要拒绝毒品、远离毒品,做到:提高防范意识,坚决不吸第一口,自觉接受禁毒教育;增强法制观念,自觉抵制毒品;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克服寻求刺激等不良心理和习惯;要创造一个远离毒品的生活空间,不要吸烟,不进舞厅、不进赌场、游戏厅,洁身自好。

2、受到不法分子侵害如何报警?

中小学生受到违法犯罪分子的直接威胁和侵害,仅凭同学们自身的力量很难防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向公安部门报告。

1)匪警电话的号码是110。这个号码应当牢记,以便发生异常情况时及时拨打。

2)拨打110电话,要简明、准确地向公安部门报告案件发生的地点、时间、当事人、案情等内容,以便公安部门及时派员处理。

3)打报警电话是事关社会治安管理的大事,千万不要随意拨打或以此开玩笑。

3、路上被人抢劫、敲诈和勒索怎么办?

1)要保持冷静,不要害怕,尽量说好话,说明自己没带钱,避免跟他们争吵。

2)如果他们继续坚持要钱,就跟他们说回家取钱,趁机跑掉,并向你认识的人求助。

3)如果还不行,就拖住别的大人大声喊“救命”。

4)如果一个人遭挟持,不要反抗,不要“硬碰硬”,可以给钱,但要记住对方的相貌特征,事后向公安机关报案。千万不要拉住欲跑的持刀歹徒不放,这样容易造成歹徒狗急跳墙,持刀伤人。

4、为防范被歹徒抢劫勒索,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和同学结伴上学、回家,尽量不要单独外出。

2)言谈举止一定要符合身份,不要过分张扬,避免引起问题少年的注意。

3)上学放学路上尽量走大道,不走偏僻小路。

4)穿着打扮要朴素,平时不穿名牌、不高消费,不再外人面前炫耀自家财富,以免被不良少年盯上。

5、独自在家的安全防御知识

我们独自在家时,应及时把门锁好。如果听到有人敲门,要通过门镜辨认来人。对不认识的人,不管他有什么理由,也不管他是什么身份,都不要给他开门。而且可以像父母在家一样,喊爸爸妈妈,说有不认识的人来敲门,把坏人吓跑。

1)有的坏人冒充邮递员、推销员、检修工人等,骗开了门,入室抢劫或作其他坏事。同时要留心观察,记住陌生人的身高、面相、衣着等,以便必要时报警。也可以给父母、邻居、居委会或派出所打电话。

2)如果来人声称是你父母的同事,并能叫出你的名字和你父母的名字,也要提高警惕,不能开门,但可以问他有什么事,记下来告诉父母。

3)如遇到坏人以各种理由闯入家中,要在保证人身安全的情况下,与坏人斗智斗勇。如将自己的屋门反锁后,用电话报案,要注意说清楚自己的详细地址;也可用计将坏人吓跑,但要记住坏人的身高、外貌特征,并迅速报案。但不要与坏人硬拼,要注意保护自己的生命及人身安全。

(五)地震知识类

地震按其震动强度可分为四种:

1)微震。此种地震是小于2级的地震,人是感觉不到的,只有通过精密的仪器才可以测定出来。

2)有感地震。这类地震大约处于2级至4级之间,人可以感觉到,但一般没有什么危险。

3)破坏性地震。这是指5级以上的地震。这类地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4)强烈地震。6.5级以上地震,都属于强烈地震,这类地震具有很强的破坏性。

(六)体育课安全类

体育课上我们也要特别注意安全,不同的训练内容、不同的器械,要注意的事项也不同。

1)在进行单、双杠和跳高训练时,器械下面必须准备好符合要求的海绵垫子。

2)在进行跳箱、鞍马等跨越训练时,如果老师不在或器械前后缺乏保护措施,同学们千万不可跳跃。

3)跳远时,要严格按老师的指导助跑、起跳。起跳时要踏中起跳板,跳起后要落入沙坑中。

4)进行投掷训练时,绝对要按老师的口令行动,不可以有丝毫大意。

5)在短跑训练中也要按规则进行,因为人在向终点冲刺时,人身体的冲力很大,如果不按规则、各行其事,就有可能被撞伤。

(七)网络安全类

1)慎交网友。网聊时,尽量不要透露自己的年龄、家庭住址以及个人资料或照片。

2)当网友提出见面时,一定要警觉,不要单独见面,不要与网友单独吃饭。

3)当网友提出单独到出租屋或宾馆、旅店玩时,绝不能答应。

(八)意外伤害、自救自护类

1、生活中哪些事情会造成喉咙被卡住?

1)口里含着食物,互相打闹、跑跳。

2)写作业时。常将笔帽、别针等含在口中。

3)吃零食时,抛出食物,张口去接。

4)吃饭时,一边吃,一边笑。

5)吃鱼的时候。

2、在我们跟小狗玩耍的时候被它咬伤怎么办呢?

1)立刻仔细彻底清洗伤口,用流水冲20分钟以上。

2)将伤口上端(近心端)用布带结扎,防止血液倒流。不要覆盖伤口。

3)快速及时送去医院,注射狂犬疫苗、破伤风疫苗。

3、如果遇到同学中暑与昏厥怎么办啊?

1)立即扶他到医务室,找校医。

2)把他扶到阴凉处,松开衣扣,用毛巾冷敷颈部,及时补充水分。

3)用手指掐嘴唇上方的人中穴。

3、游泳时,都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1)下水之前应做些准备运动,使身体适应水温。

2)游泳时使用合格的救生设备(救生衣、救生圈)。使用之前检查救生设备是否脱离或者破裂漏气。

3)过于冒险,在竹筏或爬到岩石上跳水,入水下洞穴探险,冰上嬉戏。

4)不要到深水、风浪、急流,有岩石、陌生的地方及没有安全标志的区域游泳。

4、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日常饮食不慎,极易引发食物中毒。如腐烂变馊的食物中含有毒素,人吃后易引起恶心、腹痛、呕吐等中毒症状,严重的会危及生命。另外,有些食物也极易引起食物中毒,如未煮透的扁豆、发芽的土豆、沾上鱼胆汁的鱼肉、青的西红柿等,我们在日常饮食中一定多加注意。如食入后有不良反映,一定要立即送医院治疗。

第7篇:森林脑炎基础防治知识及疫苗接种方法

森林脑炎:是由森林脑炎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本病多见于森林地带,流行于春、夏季节,病人常为森林作业人员。多发于春末夏初。

森林脑炎传染源:松鼠、野鼠等,林区的幼畜及幼兽也可成为传染源。

森林脑炎传播途径:吸血昆虫(蜱)叮咬传播给人。

易感染者:以男性为主,多为森林地区的作业人员或外地到林区放养蜜蜂者。野外劳动人员。但多数为隐性感染,仅约1%出现症状,病后免疫力持久。

症状体征:本病潜伏期为8-14天。起病时先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神志往往不清,并有颈项强直。随后再现颈部、肩部和上肢肌肉瘫痪,表现为头无力抬起,肩下垂、两手无力而摇摆等。如症状好转则体温在一周后降至正常,症状消失。

森林脑炎的预防;本病有严格的地区性,进入疫区前必须积极做好预防措施:在生活地区周围搞好环境卫生,加强灭鼠、灭蜱工作。

初次进入疫区的人应接种森林脑炎疫苗.在野外工作时应穿戴“五紧”的防护服,即扎紧袖口、领口和裤脚口以防止蜱的叮咬.病人衣服应进行消毒灭蜱。

(一)加强防蜱灭蜱。

(二)在林区工作时穿五紧防护服及高筒靴,头戴防虫罩;衣帽可浸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每套200g,有效期10天。

(三)预防接种 每年3月前注射疫苗,基础免疫为2针,于第0天、第14天各注射一次。以后每年加强1针。

(四)被蜱叮咬后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神志往往不清,并有颈项强直。随后再现颈部、肩部和上肢肌肉瘫痪,表现为头无力抬起,肩下垂、两手无力而摇摆等。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五)有以下情况不能接种森脑疫苗

1、发热,严重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急性发作者。

2、患过敏性疾病或生物制品有过敏史者。

3、注射后不良反应轻微,个别有发热、皮疹、局部疼痛等现象。

4、接种后请在现场留观30分钟。 5接种对象:8岁以上人群。

第8篇:新冠疫苗接种告知书及,新冠肺炎及秋冬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

第一部分:

2020

新冠疫苗接种告知书

新冠肺炎作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规定的乙类传染病,

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随着疫情的蔓延,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出现暴发流行。

新冠肺炎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

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可能存在气溶胶传播。

人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可能会出现发烧、

咳嗽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严重者会发展为肺炎、

甚至死亡。

人群普遍易感,

被感染者多为成年人,老年人和体弱多病者似乎更容易被感染,目

前国内研发的新冠疫苗在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为预防、

控制新冠肺炎疫情,

决定对重点人群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紧急接种服务,

现将有关事项告知如下:

一、接种对象

紧急使用人群主要包活从事冷链、

运输相关工作的从业人员,

包括口岸检疫、

国际航空空勤人员、

货物运输、

冷链装卸、

搬运、

运输、引航员、

船舶代理外勤等登轮人员,

以及商场超市、

农贸

市场销售等有关人员,

抗疫一线医疗和防疫人员,

拟赴疫情较严重国家或地区工作或学习培训人员,

面临较高境外疫情风险的边境口岸工作人员,

城市运行保障人员等、

进口冷链食品主要入境口岸要尽早实施。

二、接种地点

辖区内卫生健康委指定的社区预防接种门诊。

三、接种流程

(一)

申报登记有意愿接种的对象配合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单位做好登记,并等待当地卫生健康委统筹安排到指定的社区预防接种门诊或临时接种点接种疫苗。

(

(

二)

)

接种服务流程健康询问(预检)、

信息登记、

签署《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

验证疫苗信息、

接种疫苗、

接种后现场留观

30

分钟。

(

(

三)

接种程序基础免疫为

2

剂次。

间隔

14-28

天。

(四)

接种剂量、

部位、

途径接种途径是肌肉注射,

最佳部位为上臂外侧三角肌,

每次

0.5ml。

四、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

(1)

一般接种后

24

小时内,

注射部位可能出现疼痛、

触痛、

红肿和瘙痒,

多数情况下于

2-3

天内自行消失;

⑵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短期内自行消失,

不需处理。罕见不良反应:(1)接种部位出现严重红肿;(2)重度发热反应。

极罕见不良反应:

(1)

局部无菌性化脓;

(2)过敏性皮疹;

(3)

过敏性紫癜;

(4)

过敏性休克。

五、禁忌

(1)

对本品中的活性物质、

任何非活性物质或制备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

或以前接种本疫苗出现过敏者;

(2)

严重慢性病、

过敏体质者。

六、注意事项

1.接种医生询问您健康状况时,请如实告知相关信息;

2.属于严重过敏体质,

既往注射其他疫苗时发生过严重过敏反应,或初次接种本疫苗出现过敏者,严禁接种本疫苗;

3.新冠肺炎既往感染者或核酸、

抗体检测阳性者;严重慢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期患者,

药物不可控制的高血压者;患有惊厥、

癫痫和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史者;患有血小板减少症者或者出血性疾病患者;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或者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均不适合接种本疫苗;

4.处于哺乳期或妊娠期的妇女、

在接种后

3

个月

内有生育计划者请暂缓接种

;5.接种前有任何不适者建议暂缓接种;

6.接种本疫苗后接种者应在现场观察至少

30

分钟;

7.由于个体差异,

极少人可能发生严重过敏反应,

如遇心慌胸闷、气促气喘、

头疼呕吐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接种医生,

并到医院就诊;

8.接种当日

避免注射部位沾水并注意局部卫生,以防诱发皮肤感染

;9.建议清淡饮食、

多喝水,

不要剧烈运动。

第二部分:

2020

新冠肺炎及秋冬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

一、新冠肺炎及秋冬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1

1

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

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

2019

新型冠状病毒,

2020

1

12

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其命名为

2019-nCoV。

2

2

新型冠状病毒的是如何传播的?

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

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

发病后

5

天内传染性较强。

基于目

前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结果,

潜伏期为

1-14

天,

多为

3-7

天。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

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

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由于在粪便、

尿液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

应当注意其对环境污染造成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感染后或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

但持续时间尚不明确。

3

3

新冠肺炎临床表现有哪些?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

干咳和乏力,

部分患者以嗅觉、

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

少数患者伴有鼻塞、

流涕、

咽痛、

结膜炎、

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多数患者为中轻症,

预后良好,

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

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脓毒症休克、

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4

4

新冠肺炎疫苗

目前,

我国的新冠肺炎疫苗均在三期临床试验期间,

预计年底有可能正式上市。

预防措施:

:

秋冬季是流感等传染病的多发季节,

在这个季节要加强呼吸道等传染病的预防,

特别是在新冠病毒还未彻底消除的当下,

更应该要加强自我防护,

积极应对,

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科学预防各种传染病感染。

当前形势下,

普通公众科学防范新冠病毒,

以下几点是关键:

1

1

疫情防控意识不能松懈

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

这次青岛新冠疫情的出现再次敲响警钟,也提示了我国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爆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

我们非常了解新冠病毒的“风险和残暴”

国外疫情仍然处在大流行的高峰期,我们就更不能放松,

要继续保持常态化防控意识不松懈。

在当前新冠疫情形势下,

“害怕、

紧张”

或是“勇敢无畏”

的麻痹思想都是不可取的,不能因为疫情防控形势好转而放松警惕,

不害怕恐慌,

也不盲目乐观,要正确认知,

日常生活常态下防范措施要坚持。

2

2

基本防护措施坚持做好

目前,

少聚集、

保持距离、

戴口罩、

勤洗手、

常通风仍然很重要。日常生活中,

要少扎堆聚集,

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尤其是室内、通风不好的场所;

注意与他人保持“一米线”

的社交距离;

戴口罩,

普通公众应随身准备口罩,

在乘坐交通工具或在人员密集的地方、

通风不

4

好的场所都应坚持佩戴有效防护口罩,

戴口罩不仅可以防止新冠肺炎的流行,

对于预防流感等其他呼吸道传染病也是非常有效的;

勤洗手,

保持手卫生,

使用肥皂或洗手液等手部清洁用品用流动水洗手,

或用含有酒精的免水洗手液洗手;

室内常通风,

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目前天气比较凉,

开窗通风同时要注意保暖,

避免感冒带来麻烦。

3

3

良好习惯要保持

不用脏手触摸眼睛、

嘴巴、

鼻子;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臂肘遮挡住口鼻;

提倡采用分餐制,

使用公勺公筷;

不食用野生动物,

肉类、海产品一定要煮熟煮透再吃,

注意食品购买、

储存、

清洗、

加工等过程的卫生,

做到生熟食品、

用具等的分开,

及时对盛装生的海鲜产品的用具等进行清洁。

4

4

主动配合健康码验证

每个人应怀有一份社会责任感,

前往公共场所时要主动出示健康码,

配合体温监测,

正常方进入,

如出现发热等身体不适,

尽量不要前往公共场所,

并视情况规范就医。

5

5

加强自我健康监测

日常做好健康监测,

如出现发热,

应尽快到就近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

及早明确诊断。

另外,

有新冠肺炎流行病学可疑暴露史的要及时报告,

按要求就诊,

并配合开展相关调查。

6

6

出现发热及时规范去就医

提示广大居民,

每个人都应该提高疾病风险意识,

出现新冠肺炎的可疑症状要及时就诊,

特别是有聚会、

出差、

旅行等可疑暴露史者,

更应提高警惕。

早就医便于早发现、

早报告、

早隔离、

早治疗。

“四早”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关键措施。

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和救治患者,

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人们生命安全和健康的损害。

同时,

能及时遏制传染病引起更大范围的流行,

保护更广大人群的健康。就医途中要切记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要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无呼吸阀符合

KN95/N95

级别或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

陪同人员也要注意做好防护。

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就医过程中尽量避免直接触摸门把手、

挂号机、

取款机等物体表面,触摸后应及时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候诊和排队时,

与他人保持

1

米以上距离;

尽量选择楼梯步行,

若乘坐轿厢电梯,

应分散乘梯,避免同梯人过多。

尽量选择扫码支付等非接触方式付费。到了医院发热门诊要遵守诊疗流程和规范,

接受医院工作人员的引导。

应详细说明自己的症状,

如是否有发热、

干咳、

腹泻等,

应主动告诉医务人员近期旅行和居住史、

有无与发热、

咳嗽等可疑症状人员的近距离接触史,

便于医务人员做出诊断,

及时采取适宜的治疗措施。

7

7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对防范新冠病毒也很重要。

合理饮食,

均衡营养,适量运动,

科学睡眠,

良好的心态等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使身体各项机能处于最佳状态,

增加抗击疾病能力。

日常生活中要积极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

为我们的健康生活加油!最后也积极呼吁广大居民朋友们,

在新冠病毒存在的特别时期,

我们要增强社会责任感。

家是最小国,

国是最大家,

国家的安危直接牵涉每个人的利益,

如国有难,

每个人都不能独善其身,

为了守住这来之不易的战果,

让我们一起携手,

为国家新冠疫情防控的最后胜利共同努力吧!目前已经进入秋季,

天气日渐寒冷,

温差较大,

是一些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最常见的是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

一、新冠肺炎及秋冬季传染病防治知识

1

1

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

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

2019

新型冠状病毒,

2020

1

12

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其命名为

2019-nCoV。

2

2

新型冠状病毒的是如何传播的?

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

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

发病后

5

天内传染性较强。

基于目

前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结果,

潜伏期为

1-14

天,

多为

3-7

天。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

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

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由于在粪便、

尿液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

应当注意其对环境污染造成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感染后或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

但持续时间尚不明确。

3

3

新冠肺炎临床表现有哪些?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

干咳和乏力,

部分患者以嗅觉、

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

少数患者伴有鼻塞、

流涕、

咽痛、

结膜炎、

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多数患者为中轻症,

预后良好,

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

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脓毒症休克、

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4

4

新冠肺炎疫苗

目前,

我国的新冠肺炎疫苗均在三期临床试验期间,

预计年底有可能正式上市。

预防措施:

:

秋冬季是流感等传染病的多发季节,

在这个季节要加强呼吸道等传染病的预防,

特别是在新冠病毒还未彻底消除的当下,

更应该要加强自我防护,

积极应对,

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科学预防各种传染病感染。

当前形势下,

普通公众科学防范新冠病毒,

以下几点是关键:

1

1

疫情防控意识不能松懈

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

这次青岛新冠疫情的出现再次敲响警钟,也提示了我国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爆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

我们非常了解新冠病毒的“风险和残暴”

国外疫情仍然处在大流行的高峰期,我们就更不能放松,

要继续保持常态化防控意识不松懈。

在当前新冠疫情形势下,

“害怕、

紧张”

或是“勇敢无畏”

的麻痹思想都是不可取的,不能因为疫情防控形势好转而放松警惕,

不害怕恐慌,

也不盲目乐观,要正确认知,

日常生活常态下防范措施要坚持。

2

2

基本防护措施坚持做好

目前,

少聚集、

保持距离、

戴口罩、

勤洗手、

常通风仍然很重要。日常生活中,

要少扎堆聚集,

少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尤其是室内、通风不好的场所;

注意与他人保持“一米线”

的社交距离;

戴口罩,

普通公众应随身准备口罩,

在乘坐交通工具或在人员密集的地方、

通风不

4

好的场所都应坚持佩戴有效防护口罩,

戴口罩不仅可以防止新冠肺炎的流行,

对于预防流感等其他呼吸道传染病也是非常有效的;

勤洗手,

保持手卫生,

使用肥皂或洗手液等手部清洁用品用流动水洗手,

或用含有酒精的免水洗手液洗手;

室内常通风,

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目前天气比较凉,

开窗通风同时要注意保暖,

避免感冒带来麻烦。

3

3

良好习惯要保持

不用脏手触摸眼睛、

嘴巴、

鼻子;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臂肘遮挡住口鼻;

提倡采用分餐制,

使用公勺公筷;

不食用野生动物,

肉类、海产品一定要煮熟煮透再吃,

注意食品购买、

储存、

清洗、

加工等过程的卫生,

做到生熟食品、

用具等的分开,

及时对盛装生的海鲜产品的用具等进行清洁。

4

4

主动配合健康码验证

每个人应怀有一份社会责任感,

前往公共场所时要主动出示健康码,

配合体温监测,

正常方进入,

如出现发热等身体不适,

尽量不要前往公共场所,

并视情况规范就医。

5

5

加强自我健康监测

日常做好健康监测,

如出现发热,

应尽快到就近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

及早明确诊断。

另外,

有新冠肺炎流行病学可疑暴露史的要及时报告,

按要求就诊,

并配合开展相关调查。

6

6

出现发热及时规范去就医

提示广大居民,

每个人都应该提高疾病风险意识,

出现新冠肺炎的可疑症状要及时就诊,

特别是有聚会、

出差、

旅行等可疑暴露史者,

更应提高警惕。

早就医便于早发现、

早报告、

早隔离、

早治疗。

“四早”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关键措施。

一方面可以及时发现和救治患者,

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人们生命安全和健康的损害。

同时,

能及时遏制传染病引起更大范围的流行,

保护更广大人群的健康。就医途中要切记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要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无呼吸阀符合

KN95/N95

级别或以上级别的防护口罩,

陪同人员也要注意做好防护。

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就医过程中尽量避免直接触摸门把手、

挂号机、

取款机等物体表面,触摸后应及时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候诊和排队时,

与他人保持

1

米以上距离;

尽量选择楼梯步行,

若乘坐轿厢电梯,

应分散乘梯,避免同梯人过多。

尽量选择扫码支付等非接触方式付费。到了医院发热门诊要遵守诊疗流程和规范,

接受医院工作人员的引导。

应详细说明自己的症状,

如是否有发热、

干咳、

腹泻等,

应主动告诉医务人员近期旅行和居住史、

有无与发热、

咳嗽等可疑症状人员的近距离接触史,

便于医务人员做出诊断,

及时采取适宜的治疗措施。

7

7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对防范新冠病毒也很重要。

合理饮食,

均衡营养,适量运动,

科学睡眠,

良好的心态等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使身体各项机能处于最佳状态,

增加抗击疾病能力。

日常生活中要积极采纳健康的生活方式,

为我们的健康生活加油!最后也积极呼吁广大居民朋友们,

在新冠病毒存在的特别时期,

我们要增强社会责任感。

家是最小国,

国是最大家,

国家的安危直接牵涉每个人的利益,

如国有难,

每个人都不能独善其身,

为了守住这来之不易的战果,

让我们一起携手,

为国家新冠疫情防控的最后胜利共同努力吧!目前已经进入秋季,

天气日渐寒冷,

温差较大,

是一些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最常见的是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

二、感染性腹泻及预防知识

【病因】

感染性腹泻是由病毒、

细菌、

真菌、

原虫等多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腹泻。

常见细菌:

霍乱弧菌、

痢疾杆菌、

致泻大肠埃希菌、

副溶血弧菌、沙门菌、

弯曲菌、

气单胞菌和类志贺邻单胞菌、

腊样芽胞杆菌、

产气荚膜梭菌、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等。

病毒:

诺如病毒、

B

组轮状病毒及腺病毒、

星状病毒等。

寄生虫:

贾第鞭毛虫、

溶组织内阿米巴、

隐孢子虫、环孢子虫等。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艰难梭菌等。

【临床表现】

大便不成形且

24

小时≥3

次。

粪便的性状可为稀便、

水样便、

黏液便、

脓血便或血样便。

同时可伴有腹痛、

恶心、

呕吐、

腹胀、

食欲不振、发热及全身不适等。

病情严重者,

可以因大量丢失水、

电解质而引起脱水、

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腹泻病人若发生以下情况应到医院就诊,

以便进一步查明病因,

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腹泻伴随高烧。

腹泻持续达两天以上,

或重复发生。

腹泻伴有频繁呕吐。

有血便或粘液便。

严重水样便,

频次或每次便量都很大。

腹泻伴严重口渴、

少尿、

皮肤干燥起皱、

双眼下陷等脱水症状。

有严重的腹痛症状。

【预防措施】

1、注意饮用水卫生,

不喝生水。

2、讲究食品卫生:①食物要生熟分开,

避免交叉污染。②吃剩的食物应及时储存在冰箱内且储存时间不宜过长。③冷藏过的食品,

食用前要热透。④螺丝、

贝壳、

螃蟹等水海产品,

食用时要煮熟蒸透。⑤各种酱制品或熟肉制品在进食前应重新加热。3、

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注意手的卫生,

平时常洗手,

饭前、便后手要洗净;

不暴饮暴食,

不吃腐败、

变质的食物,

生食食物一定要洗净。

4、清洁环境,

灭蝇、

灭蟑,

但要避免污染食物。

三、食物中毒及预防

1

1

细菌性食物中毒

是指由于进食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中毒性疾病。

分为胃肠炎型食物中毒和神经型食物中毒。

2

2

胃肠炎型食物中毒

夏秋季较多见,

常由沙门菌、

副溶血性弧菌、

变形杆菌、

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

大肠埃希菌等引起。

潜伏期短,

常在进食后数小时发病,临床症状大致相似,

以急性胃肠炎症状为主,

起病急,

有恶心、

呕吐、腹痛、

腹泻等。

腹痛以上、

中腹部持续性或阵发性绞痛多见,

呕吐物多为进食之食物。

常先吐后泻、

腹泻轻重不一,

每天数次至数十次,

多为黄色稀便、

水样或黏液便。

葡萄球菌、

蜡样芽胞杆菌食物中毒呕吐较剧烈,

呕吐物含胆汁、

有时带血或黏液。

侵袭性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可有发热、

腹部阵发性绞痛,

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

鼠伤寒沙门菌食物中毒的粪便呈水样或糊状,

有腥臭味,

也可见脓血便。

部分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病例粪便呈血水样。

变形杆菌还可发生颜面潮红、

头痛、

荨麻疹等过敏症状。

腹泻严重者可导致脱水、

还酸中毒甚至休克。

3

3

神经型食物中毒

是由进食含有肉毒杆菌外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性疾病,

临床上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眼肌及咽肌瘫痪为主要表现。

抢救不及时,

病死率较高。

【预防措施】

1、严格食品的采购关。

禁止采购腐败变质、

油脂酸败、

霉变、

生虫、

污秽不洁、

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以及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包括病死牲畜肉)

2、注意食品的贮藏卫生,

防止尘土、

昆虫、

鼠类等动物及其他不洁物污染食品。

3、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

凡患有痢疾、

伤寒、

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疾病(包括病原携带者)

活动性肺结核,

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

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4、食堂从业人员有皮肤溃破、

外伤、

感染、

腹泻症状等不要带病加工食品。

5、食堂从业人员工作前、

处理食品原料后、

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

6、加工食品的工具、

容器等要做到生熟分开。

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

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

7、加工食品必须做到烧熟熟透,

需要熟制加工的大块食品,

其中心温度不低于

70℃。

8、剩余食品必须冷藏,

冷藏时间不得超过

24

小时,

在确认没有变质的情况下,

必须经高温彻底加热后,

方可食用。

9、带奶油的糕点及其他奶制品要低温保藏。

10、储存食品要在

5℃以下。

若做到避光、

断氧,

效果更佳。

生、熟食品分开储存。

四、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

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是主要的传染源,

常通过空气中的飞沫、

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

根据陕西省的监测结果提示,

我省每年的

11

份至次年的

3

份是流感流行的主要季节。

【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

发热(可达

39-40℃)

伴畏寒、

寒战、

头痛、肌肉、

关节酸痛、

极度乏力、

食欲减退等等全身症状,

常有咽痛、

咳嗽,可有鼻塞、

流涕、

胸骨后不适、

颜面潮红,

结膜轻度充血,

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预防措施】

1、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

年龄在

6

个月以上,

没有接种禁忌者均可自愿自费接种流感疫苗,

尤其

6

龄-5

岁儿童、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

慢性病患者、

医务人员、

6

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

集体生活的人群等为流感疫苗优先接种对象。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

饭前便后及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

勤换、

勤洗、

勤晒衣服和被褥,

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

擤鼻涕后)

应立即洗手,

避免脏手接触口、

眼、

鼻。

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

避免飞沫传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应该佩戴口罩,

以免传染给他人。

4、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数次,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5、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如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

并减少接触他人,

尽量居家休息。

6、合理睡眠,

科学饮食,

加强锻炼,

增强自身免疫力,

同时依据天气变化,

注意防寒保暖。

五、病毒性肝炎防治基本知识

1

1

什么是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

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

流行面广泛,

发病率较高等特点,

肝炎病毒通常分为甲、乙、

丙、

丁、

戊型。

以疲乏、

食欲减退、

肝肿大、

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

部分出现黄疸,

无症状感染常见。甲肝和戊肝多为急性发病,

预后良好;

乙肝和丙肝感染易发生慢性化,

危害较大,

感染是年龄越小,

越容易慢性化;

丁肝病毒只有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

2

2

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

甲肝和戊肝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

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起暴发流行,

也可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乙肝、

丙肝的传播途径包括:

血液传播(输血及血制品以及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针刺等)

;

母婴垂直传播;

性接触传播。

丁肝的传播途径与乙肝相同,

但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可能感染。

3

3

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①疫苗是预防乙肝的首选,

国家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为主

的控制策略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

有效的措施。

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后,

80%-95%的人群可产生免疫能力,

保护效果可持续

20

年以上。由于乙肝病毒感染是导致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因素,

因此接种乙肝疫苗也可降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

丁肝病毒只有与乙肝病毒同时或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基础上才能发生感染,

因而接种乙肝疫苗还可预防丁肝病毒感染。

医务人员、

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

托幼机构工作人员、

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者的家庭成员、

男性同性恋或有多个性伴侣和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也应接种乙肝疫苗。

防止“

病从口入”

预防甲肝和戊肝

甲肝和戊肝病毒主要经消化道传播,

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

防止“病从口入”

可预防甲肝和戊肝病毒感染。

甲肝疫苗已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程序,

18

龄儿童给予免费接种甲肝疫苗。

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

1

剂,

灭活疫苗间隔

6

个月

接种

2

剂。

接种甲肝疫苗可有效预防甲肝。

戊肝疫苗已经研制成功。

③切断传播途径,

预防丙型肝炎

丙肝目前虽然无法通过接种疫苗进行预防,

但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切断其传播途径(如使用安全的血液制品、

不共用注射器、

避免不洁医疗行为等)

丙肝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温馨提示

1、师生在个人卫生方面要坚持做到“五要”“六不”

和“两坚持”

:“五要”

---要定时休息,

要睡前刷牙,

要勤换衣、

勤洗澡,

要勤理发,

要勤剪指甲;“六不”

---不喝生水,

不吃不洁食物,

不吸烟、

喝酒,

不用公共毛巾,

不乱扔果皮纸屑,

不随地吐痰。“两坚持”

----坚持自带饮水杯、

手纸、

手帕等个人卫生用品;

坚持体育锻炼。

2、不到校外无证摊点用餐,

不喝生水,

不吃不干净的东西。

3、如出现不适症状,

请立即到校医院就诊,

千万不可自行诊治。

第9篇:疫苗接种

据了解,目前乙肝、乙脑等7种疫苗属于第一类疫苗,在国家免疫范围内强制免费接种。而像流感疫苗等第二类疫苗,目前采取“自愿自主”接种原则,疫苗费用由个人承担。南京市疾控中心计划免疫科科长丁筱竹明确表示,除了确保按计划接种第一类免疫规划疫苗外,有条件的父母,应当给孩子补充接种第二类疫苗,给孩子下一份更全面的“免疫”保单。他说:“接种第二类疫苗有益无害,所预防的疾病大都危害儿童健康。比如,水痘的传染性强,一旦孩子身边有人感染水痘,就极易被传染。流行性腮腺炎可能并发脑炎、胰腺炎、甚至引发睾丸炎影响孩子未来生育„„当春季腮腺炎、流感等出现大面积流行时,身处集体中的孩子很有必要打二类疫苗预防疾病。有条件的家长在计划免疫的基础上应自费选择更多种类的疫苗,如水痘疫苗、甲肝疫苗、流感疫苗等,多接种,多保护。”

计划外疫苗该如何选择

疫苗是保护宝宝健康的重要武器,可提高其免疫力,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但是,诸如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等预防春季流行疾病的“计划外疫苗”到底是打还是不打呢?

据相关保健专家介绍,一般计划内疫苗所预防的传染病,是各地区普遍流行的疾病,不论孩子体质强弱都容易被感染,而且传染性极强,致死率与致残率极高,“计划”实际上就是强制接种,计划内疫苗均免费接种。计划外疫苗则遵循自愿原则,常见的计划外疫苗有甲肝疫苗、麻风腮疫苗(预防麻疹、风疹和腮腺炎的疫苗)、肺炎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疫苗、口服轮状病毒疫苗、水痘疫苗、流感疫苗、狂犬病疫苗等。

那么,这么多的计划外疫苗,如何选择打还是不打呢?专家建议,首先考虑孩子的体质,对7个月以上,患有哮喘、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肾炎、糖尿病等或抵抗能力较差的宝宝,一旦流感流行,容易患病并诱发旧病发作或加重,应考虑给宝宝接种流感疫苗;经常患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2岁以上的宝宝,可以考虑接种肺炎疫苗;家有宠物的家长应当特别注意,凡被动物咬伤或抓伤后,不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应立即注射狂犬病疫苗。

其次,还要根据宝宝具体生活环境的需要具体选择,比如水痘疫苗,参加集体活动的宝宝可考虑接种,对于居住分散、不参加集体托幼的宝宝,可不接种。

再次,如果孩子经常在外就餐,最好接种甲肝疫苗;秋冬季节容易发生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秋季腹泻,而该疫苗的保护期为一年半,因此可以在每年的3月份到9月底接种轮状病毒疫苗。

国内疫苗和进口疫苗的区别

目前,我国预防接种的诸多疫苗常常有国内疫苗和进口疫苗的区别,为此,不少家长来信或热线咨询有关的问题。从多年的临床观察效果和研究证实,国产、进口疫苗都安全有效,区别主要在于价格差异和稳定性不同。

有的家长带孩子去防疫站打预防针,医生常问要进口的疫苗还是国产的,一些预防针价格区别很大,医生说都有效。那为何进口的要比国产的贵许多呢?国产疫苗能让人放心吗?卫生防疫部门的解释认为,“不管是进口还是国产疫苗,都经过国家检验合格,安全有效。”价格上的差异在于进口疫苗和国产疫苗毒株及其培养工艺不同,以及由此引起的产生抗体数量的多少,防疫时间的长短,副反应的大小等方面的区别。

目前,国产疫苗和进口疫苗都通过了国家卫生部门的严格检查,生产线都是按照GMP要求,由国家医药监督管理局批准生产。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使用。

例如肝炎疫苗,国产每支价格在17元左右,而进口的儿童肝炎疫苗价格达到了284元。由于这两种疫苗的制备方法不一样,所以产生的免疫机制不完全相同。进口疫苗是灭活疫苗,俗称死疫苗,注射人体后产生甲肝的保护性抗体,甲肝病毒侵袭时可防止发病,但产生细胞免疫的作用很差。国产的疫苗是减毒活疫苗,既可产生甲肝的保护性抗体,又可增强细胞免疫的活化、识别、吞噬等能力。我国苏州地区从1993年起连续3年使用国产甲肝疫苗,对中小学生与学龄前儿童进行大规模预防注射,甲型肝炎的发病率从免疫前的71.6/10万下降到1996年的11.3/10万。国产甲肝疫苗如果接种二次(间隔6或12个月再注射一次),保护性抗体的阴性率达100%。从以上事实说明,国产甲肝疫苗效果不比进口甲肝疫苗差。

4种宝宝不能打流感疫苗

目前预防流感的主要方法仍是注射流感疫苗,但有几种孩子是不适合打流感疫苗的。

据专家介绍,流感疫苗接种后有不良反应的比较少,没有什么不能吃的东西,只要注意接种部位的清洁和干燥。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需要注射儿童剂型,儿童剂型与成人剂型只是剂量不同。第一次注射一针,间隔4周后再接种第二针,每一次注射0.25毫升。3岁以上的幼儿就可以采用成人剂量,一次注射0.5毫升。对那些分两次注射的3岁以下的儿童,假如第二次预约注射的时候正在生病,就要推迟注射,如果

病程较长,就暂缓注射第二针,先以治病为主。

打了流感疫苗后,2周左右可以产生特异性免疫力,一个月时免疫力最强,以后缓慢减弱。打了流感

疫苗后,因疫苗中的

病毒需在体内生长、繁殖,才能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力,所以,局部和全身有一定的反应,如接种部位皮肤略有红肿或局部产生红肿的丘疹。接种流感疫苗后血液中特异性抗体增长4倍以上,说明接种成功。

专家特别提醒,有4类宝宝不宜接种流感疫苗,其中包括6个月以下婴儿;具有过敏体质,尤其是对鸡蛋过敏的宝宝;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孩子;患感冒、发烧、发热等或急性病发作时,则先治病,等身体恢

复后再接种。

温馨提示:

流行

性感冒疫苗属于扩大免疫服务疫苗,属自费疫苗。儿童满6月龄后即可接种,但6月龄~12周岁的儿童只可使用裂解型流感疫苗和亚单位型流感疫苗。全病毒型疫苗严禁接种于12岁以下的儿童。接种流感疫苗后产生的抗体有效保护期限约为1年,所以,流感疫苗每年都需要接种。

接种二类疫苗,到底需不需要给宝宝接种二类疫功呢?

目前,卡介苗、乙肝疫苗等属于第一类疫苗,在国家免疫范围内强制免费接种。而像流感疫苗等第二类疫苗,目前采取“自愿自主”接种原则。除了确保按计划接种第一类免疫规划疫苗外,有条件的父母,应当给孩子补充接种第二类疫苗。

相关专家指出,接种第二类疫苗有益无害,所预防的疾病大都危害儿童健康。春暖花开,各种细菌、病毒大量繁殖,甲肝、麻疹、风疹、腮腺炎、水痘等儿童各类传染性疾病进入高发期,有条件的家长在计划免疫的基础上应自费选择更多种类的疫苗,如水痘疫苗、甲肝疫苗、流感疫苗等,多接种,多保护。

另外,家长在带宝宝接种疫苗时,一定要将宝宝当时的身体情况详细反映给医生,最好携带相关病史资料,其中有些家长自己难以判断是否适合接种的情况,一定要告诉医生,由医生决定。不同的人,在接种疫苗后都有可能产生不适反应。如果在接种后出现局部红肿、疼痛、淋巴结肿大、发热等症状,但很快就消退,属于正常的不适反应。而这些症状如果加重,且不见好转,最好尽快到医院治疗。 几种常用二类疫苗

麻腮风疫苗:预防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凡是年龄在1岁以上的儿童(从未患过流行性腮腺炎或5年内未接种过腮腺炎疫苗的人),特别是5-9岁的儿童,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应该去接种腮腺炎疫苗。

水痘疫苗:一周岁以上儿童接种。水痘的传染性强,过集体生活的小孩很有必要接种水痘疫苗。水痘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有可能留下疤痕。即使顺利过关,病毒永远都不会从身体内清除,会隐藏在神经根,一旦人体免疫力下降,就会发生带状疱疹。

甲肝疫苗:上幼儿园前应注射。虽说绝大多数是可以缓解,可是肝炎需要至少3个月的休养,孩子要为之耽误一年。一针疫苗保证25年的免疫力。

一类疫苗

出生时: 卡介苗、乙肝疫苗(基础) 一个月:乙肝疫苗(基础) 两个月:脊灰疫苗(基础)

三个月: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基础) 四个月: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基础) 五个月:百白破疫苗(基础)

六个月:乙肝疫苗、A群流脑苗(基础) 八个月:麻疹疫苗、乙脑疫苗(基础) 九个月:A群流脑苗(基础)

1.5-2岁: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加强) 3岁:A群流脑苗(加强) 4岁:脊灰疫苗(加强)

6岁:百白破疫苗(加强<白破二联>)、乙脑疫苗、A群流脑苗(加强) 二类疫苗

A C群流脑疫苗:3周岁注射1针次,

6、9周岁各加强一针。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可替代全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程序同全细胞百白破疫苗。 麻腮风疫苗:1.5-2周岁注射一针,基础免疫后4年加强1针。

甲肝减毒活疫苗或甲肝灭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时间是2岁时注射1针,4年后加强1针。灭活疫苗1-16岁接种2针,间隔6个月,16岁以上接种1针。 水痘疫苗:1-12岁接种1针次。

B型流感嗜血杆菌苗:

2、

4、6月龄各注射一次,12月龄以上接种一针即可。

流行性感冒疫苗:1-3周岁每年注射2针,间隔1个月。3周岁以上每年接种1次即可。

在我国接种哪些儿童疫苗是免费的?

一、计划内疫苗(一类疫苗)是国家规定纳入计划免疫,属于免费疫苗,是从宝宝出生后必须进行接种的。计划免疫包括两个程序:一个是全程足量的基础免疫,即在1周岁内完成的初次接种;二是以后的加强免疫,即根据疫苗的免疫持久性及人群的免疫水平和疾病流行情况适时地进行复种。这样才能巩固免疫效果,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接种时间 接种疫苗 次数 可预防的传染病

出生24小时内 乙型肝炎疫苗 第一针 乙型病毒性肝炎 卡介苗 初种 结核病

1月龄 乙型肝炎疫苗 第二针 乙型病毒性肝炎

2月龄 脊髓灰质炎糖丸 第一次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3月龄 脊髓灰质炎糖丸 第二次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百白破疫苗 第一次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4月龄 脊髓灰质炎糖丸 第三次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百白破疫苗 第二次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6月龄 百白破疫苗 第三次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6月龄 乙型肝炎疫苗 第三针 乙型病毒性肝炎 A群流脑疫苗 第一针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8月龄 麻疹疫苗 第一针 麻疹

9月龄 A群流脑疫苗 第二针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岁 乙脑 初免两针 流行性乙型脑炎

1.5 ~2岁 百白破疫苗 加强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脊髓灰质炎糖丸 加强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乙脑疫苗 加强 流行性乙型脑炎

3岁 A群流脑疫苗,也可用A+C流脑加强 第三针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4岁 脊髓灰质炎疫苗 加强 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 7岁 麻疹疫苗 加强 麻疹 白破二联疫苗 加强 白喉、破伤风 乙脑疫苗 初免两针 流行性乙型脑炎 A群流脑疫苗 第四针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2岁 卡介苗 加强农村 结核病

二、计划外疫苗(二类疫苗)是自费疫苗。可以根据宝宝自身情况、各地区不同状况及家长经济状况而定。如果选择注射二类疫苗应在不影响一类疫苗情况下进行选择性注射。要注意接种过活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脊灰糖丸)要间隔4周才能接种死疫苗(百白破、乙肝、流脑及所有二类疫苗) 。 流脑A+C:3周岁注射1针次,

6、9周岁各加强一针。

无细胞白百破:可替代全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程序同全细胞百白破疫苗。 麻风腮:1.5-2周岁注射一针,基础免疫后4年加强1针。

甲肝:甲肝减毒活疫苗或甲肝灭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时间是2岁时注射1针,4年后加强1针。灭活疫苗1-16岁接种2针,间隔6个月,16岁以上接种1针。 甲乙肝:16岁以上儿童接种 水痘:1-12岁接种1针次。

流感:1-3周岁每年注射2针,间隔1个月。3周岁以上每年接种1次即可肺炎:2岁以上儿童和成人接种。 HIB:预防肺炎和脑膜炎的,进口的要四针,反应也比较小。

2、

4、6月龄各注射一次,12月龄以上接种一针即可。最好第15个月去打,一针就OK。

轮状病毒:2个月-3岁婴幼儿。最好半岁后,在秋季高发季节接种为好。 肺炎:7-11月龄接种3剂,12-23月龄接种2剂,24月龄-5岁接种1剂 三)注意事项

1.乙肝第一剂和卡介苗都在产院接种,低体重儿童需体重大于5斤才能接种

2.口服糖丸前半小时不宜喂奶,以防孩子吐奶时将疫苗一同吐出。服完后半小时内不宜热饮。

3.白百破有无细胞和全细胞之分,全细胞是免费的,但接种后副反应可能较大,接种了全细胞可改接种自费的无细胞,但反过来不可以。

4.麻疹疫苗第二剂可以用麻风腮疫苗代替。但鸡蛋过敏者不宜接种,可以等孩子大一些试试吃鸡蛋是否仍过敏后接种。

5.流脑疫苗免费的是接种A群疫苗,可用A+C代替。因为前几年上海曾发过C群流脑病例。

6.乙脑疫苗有减毒和灭活之分,灭活疫苗初种8月龄第一针,隔一周接种第二针。减毒只需8月龄接种1针,具体要看地段医院有哪种疫苗了。

7.所有的疫苗接种后都可能会有发烧现象,妈妈要特别留意宝宝的体温变化。高烧要及时作退烧处理。宝宝当天接种后尽量不要洗澡,以免感染接种部位。实在要洗澡的话建议不使用沐浴露,清水洗就可以了。 8.二类疫苗都是自费的,妈妈们可以自行考虑是否接种,建议大家麻腮风和水痘一定要接种,因为发病率较高,孩子上幼儿园后容易感染这两种疾病,每个公司出的疫苗有所不同,接种时间仅供大家参考。

上一篇:公司岗位安全责任书下一篇: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