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现代作家

2023-04-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美食现代作家

美食作家王刚的主页

西瓜视频 给你新鲜好看

立即打开

美食作家王刚

0

美食作家王刚 2421429人关注

美食作家(百分之百原创)每周一,三,五,更新川菜,湘菜,粤菜

03:31

厨师长教你:“花生莲藕炖猪脚” 家常的做法,老人孩子的最爱

8.9万次观看 4小时前

03:21

厨师长教你一道:“家常豆腐”,家常味十足很详细的讲解先收藏了

20.4万次观看 05-05 10:51

04:16

王刚教你一道家常菜:“肝腰合炒”,先收藏了

8.4万次观看 05-04 13:29

02:11

王刚教你一道:“长豆角炒肉末”家常小炒,好吃下饭,先收藏起来

12.6万次观看 05-02 18:21

02:15

王刚教你一道:夏日开胃小吃“酸辣蒜薹”,酸辣爽口先收藏起来

30.8万次观看 05-02 14:35

03:13

厨师长教你一道家常菜:“葱爆猪肝”正宗做法,先收藏起来

56.6万次观看 04-29 03:30

04:41

厨师长教你一道季节美味:“十三香小龙虾”的做法,先收藏起来

34.1万次观看 04-26 22:13

02:33

厨师长教你“西红柿炒蛋”的做法,美味多汁,先收藏起来

27.3万次观看 04-23 21:51

03:41

厨师长教你一道家常菜:“蒜香鱼头”简单又易学,先收藏起来

39.8万次观看 04-18 17:39

03:42

厨师长教你:“软烧花鲢”的家常做法,味道很鲜美,先收藏起来

6.7万次观看 04-15 11:10

02:26

厨师长教你:“自贡小炒肉”的家常做法,简单易学,先收藏起来

9万次观看 04-13 16:37

02:40

厨师长教你:‘’香煎螃蟹”的家常做法,先收藏起来

28.7万次观看 04-11 23:40

02:25

厨师长教你一道:“剁椒蒸豆腐”的做法,鲜辣又开胃,先收藏起来

7.1万次观看 04-10 15:39

01:58

厨师长教你一道家常菜:“手撕包菜”的做法,很全面的讲解

77.1万次观看 04-07 15:39

03:05

厨师长教你一道营养早餐:“手工番茄鸡蛋面”

69.2万次观看 04-03 21:13

03:10

厨师长教你东北家常菜:“地三鲜”的做法

74.5万次观看 04-01 13:36

02:04

厨师长教你:“虾仁滑蛋”的家常做法

58.6万次观看 03-31 17:56

02:10

厨师长教你“四川凉面”的做法,地道的川味小吃,先收藏起来咯

90.5万次观看 03-30 10:46

03:50

厨师长教你“溜炒腰花”的家常做法,这样的做法真是赏心悦目

182万次观看 03-23 13:59

00:15

俯卧撑

5.9万次观看 03-17 12:28

07:54

厨师长教你酸菜鱼的做法,史上最完美的做法和讲解,先收藏起来

41万次观看 03-16 19:53

02:18

厨师长教你一道开胃小菜“酸辣萝卜片”,酸酸辣辣的,先收藏起来

19.8万次观看 03-07 18:12

04:13

厨师长教你传统菜“西湖醋鱼”的做法,一看就有食欲,先收藏起来

68.3万次观看 03-04 21:18

03:03

厨师长教你“葱烧豆腐”的家常做法,这样做的豆腐又香又入味

162.8万次观看 02-12 17:25

02:38

厨师长教你蒜泥白肉的家常做法,讲解得很专业,先收藏起来

93.5万次观看 02-02 17:23

03:45

厨师长教你萝卜羊肉汤的做法,天气这么冷喝一口羊肉汤全身暖暖的

108.6万次观看 2017-12-28

04:57

厨师长教你一道年味大菜卤猪头,一看就是硬菜,先收藏起来

67万次观看 2017-12-26

04:19

厨师长教你鱼香肉丝的正宗做法,一看就是好菜,先收藏起来

251.6万次观看 2017-12-25

02:58

厨师长教你一道家常菜干豆角炒腊肉,这味道,好吃得停不下来

22万次观看 2017-12-23

02:46

厨师长教你香辣板鸭的第二种吃法,一看就是干货,先收藏起来

23.6万次观看 2017-12-20

正在加载中... 暂无更多数据

第2篇:(一)美食 广东--顺德美食介绍 - 中国赏金写手

顺德

印象

对于一个北方人来说,顺德给我最初的印象是陌生的。陌生得,在我第一次去那里公出时,曾大言不惭地告诉太太:“明天单位派我去广东‘德顺’”的笑话。

到了那里之后,整整两天的忙碌让我根本没有心情挪出些时间来,去看看这个陌生的地方,直到第三天将要离开的时候,儿子忽然给我打过电话来。电话中,儿子的语气兴奋异常而又斩钉截铁。他要求我必须马上、立刻去李小龙祖居拍几张照片回去——那一刻,我对顺德有了第一个印象。

我是个喜欢寻古探幽之人,每当遇到有点历史和年头的地方,总是会油然而生出一种特别的情怀。虽然,不好动的我对于李小龙的截拳道不甚了了,但早就耳闻这位“唐山大兄”精研过《老子》;于是,我便和儿子一样,忽然激发出一定要一访究竟的冲动。

李小龙的祖居位于均安镇的上村。那是一个典型的岭南民居村落,整体显得慵懒而又闲适。隐藏其中的李小龙祖居,是一座青砖青瓦的普通民居,屋高4.2米,一厅两房,面积只有51平方米。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门口的一幅对联:“武德龙溪锦世泽,英明岭南振家声。”横批是“武德流芳”。

岭南人尚武,我略有听说,著名的南拳正是出自这块天地;同时,岭南人更尚德,这是我从这幅对子中才切身领会到的——“武德流芳”!

推开门往里走,便进入祖居内室。这家民宅分一房、一厅、一厨、一天井,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砖木结构。这个小院落,是李小龙的祖父李震镖所建。后来,李小龙的父亲李海泉也曾在此居住过。

屋子里的家具陈设简陋而朴实;客饭厅的墙上悬挂着一幅千余字的李小龙生平简介和七八幅李小龙主演电影的大幅剧照;厅内还陈列着一座木人桩和一座香案,无不铺陈着久远岁月所散发的气息,让人不得不联想到“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的典故——听说,这个不起眼的院落,每年要接待二十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李小龙迷”呢!

我举起相机,忙着完成儿子交给的重要任务。忽然,身旁的两个美国中学生在用蹩脚的中文询问导游一个有趣的问题:“Bruce Lee(李小龙的英文名字),喜欢......吃......什么?”

我立刻被这个问题吸引住了。 美食,是我本人的第二大嗜好,而且,似乎有人提起过,顺德可是粤菜的发源地之一啊。那么李小龙究竟爱吃什么呢?

这个话题同样立刻搔到了导游的痒处。她兴致勃勃地说起,虽然李小龙生前一直没能如愿回到他的老家祭拜祖先,可是早在香港的时候,Bruce Lee就经常去香港澳门译记吃顺德的一种风味小吃——大良双皮奶。

随后,那位美丽的导游小姐又饶有兴趣地描绘说:“大良‘双皮奶’,是甜品中之上品,甘香嫩滑,别具一格,不少港澳同胞回乡旅游,探亲都要亲临食店品尝。制作“双皮奶”,首先要把牛奶放进食具中炖滚,然后再倒进小碗内,待冷却凝固成奶皮之后,轻手倒出牛奶,让奶皮留在碗底。最后,另将鲜奶加白糖搅匀后用罗斗滤去杂物,再把调好奶蛋白的鲜奶倒入, 用小碟子盖好。这样,隔水炖15分钟就好了。”

话音未落,我已无法自制,立刻插上一句嘴:“小姐,哪可以吃到阿?”

不过,那次由于时间很紧迫,我直到上飞机的时候,也未能亲口尝到李小龙最爱吃的“双皮奶”。可也正因为如此,顺德留给我的印象更加挥之不去了。

后来,我在家中迅速百度了一下顺德小吃后,才懊悔不迭的发现:原来,“吃在广东,厨出凤城(指顺德)”。

在顺德厨师的手里,光是鸡就有多种不同的烹任手法。出名的就有桂州南桥的盐局鸡、勒流山庄的白切阉鸡、顺府餐厅的四杯鸡等。此外,近年来顺德还评出了十大金牌名菜:包括大良野鸡拼锅贴牛奶、均安煎鱼饼、顺德鱼腐、金榜牛奶炒龙虾球、菜远炒水蛇片、秘制网鲍、菩提雪衣上素、一品海参等。光听名字,已教人垂涎三尺了。

而提到顺德的小吃,除了大良的双皮奶外,还有南乳花生、南乳崩沙、凤城的金榜牛乳、龙江煎堆、乐从伦教糕等等。粥,是粤菜的当家一品。在顺德,水蛇粥可谓远近闻名。在集北水蛇粥食街的两边,一溜都是水蛇粥店;可谓名符其实的水蛇粥城...... 除了美食外,百度的结果又让我发现了顺德另一个很少为人知道的一面。那就是她的灵秀,正如李小龙祖居所带给我的气息那样:

中国人都知道《三字经》。可是这部书的作者到底是谁呢?据史料记载,这部书正是出自顺德人区适子之手。

中国人都知道梅兰芳。可是梅兰芳最崇拜的人又是谁呢?据考证,近代粤剧界的大师——千里驹,尤擅长表演悲剧人物,以略带沙哑的嗓音,拉出优美动听的拖腔,感人至深,赢得“花旦王”、“悲剧圣手”、“广东梅兰芳”之美誉。著名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先生曾说,在众多的粤剧艺人中,千里驹是他 “最崇拜的一个人”。

好啦,好啦,我不想再说这些啦!

我为自己当年的那趟匆匆而过的公出而懊悔。我知道,自己交臂错过的绝不仅仅是一个美妙的小吃;也绝不仅仅是一段神奇的历史传说;我所错过的是一个梦,一个注定会印在每个人心田里的梦。

但愿,我能再有机会重回顺德。那时,也许我会住上一阵子,带上太太,带上儿子,一起去圆满脑海中,那片关于顺德的残缺的印象。

第3篇:“我和美食有个约会”美食大赛

一、承办单位:某大学学生社区团工委

二、协作单位:奥都集团饮食公司、

三、活动时间:

四、活动地点:校园一餐厅二楼

五、活动目的:

1、让同学们了解一些菜式的制作工艺,提高他们对菜式的认识

2、在菜式的制作过程中提高选手的动手能力,推行合理饮食的理念

3、增加同学菜式方面的知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

4、给同学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发展烹饪爱好者的兴趣,为烹饪爱好者们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六、活动主题:我和美食有个约会

七、活动概述:此次厨艺大赛活动是由学生社区团工委主办,由学校食堂(或由校外附近餐厅支持赞助)协办的一项丰富同学课余生活的活动。旨在弘扬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推行健康饮食的观念和展示同学们的手艺。参赛作品是参赛者在规定时间内(30分钟)利用所需菜种(其他调味品根据个人不同需要提供)进行制作而诞生。每组人员不超过三人,比赛分三组进行。

八、赛制安排:此次大赛分为通俗组、乡韵组及创新组,各组简介如下:

1、通俗组:主要制作日常生活中脍炙人口的菜品、尽量做到不失原味。

2、乡韵组:参赛选手主要制作家乡菜品或地方特色菜品,比赛过程中需介绍菜品背景。

3、创新组:在已有菜品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参赛选手可以自由发挥,比赛过程中选手需向大家介绍菜品的创新亮点。

九、活动流程策划:

1、选手分组进行比赛,并在比赛过程中穿插游戏来调动现场气氛,专家或主持人可向同学们介绍一些厨艺和饮食健康知识。

注:由上述三组派出代表抽签决定比赛顺序

2、每组结束后由选手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与介绍,然后由评委品尝并亮分。在每组交接过程中也可安排游戏,避免出现空场。

3、成品菜请现场观众免费品尝

4、颁奖前:由文艺部表演一个节目,同时进行最后统计。组织人员准备奖品,安排颁奖。

5、颁奖过程:

6、比赛结束:由赞助方、主办方的代表发言。

十、活动具体安排:

1、活动前一个礼拜贴出海报,做好宣传

2、与食堂联系好餐具和菜式制作所需物品,与校外附近餐厅合作取得活动经费

3、购买奖品和奖状

4、比赛前两天由宣传部派发宣传资料,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

5、比赛前一天由工作人员准备好比赛所需菜种,并对菜种做好冷藏工作以保新鲜

6、比赛当天下午由团工委成员对比赛场地进行布置和比赛炊具的准备

十一、评分标准:

1、评分表(乡韵组)

选手序号

作品名称

颜色搭配20%

刀工技术20%

摆拼造型20%

主题思想10%

特色15%

营养结构15%

总分100%

2、评分表(创新组)

选手序号

作品名称

颜色搭配20%

刀工技术20%

摆拼造型20%

主题思想10%

创新15%

营养结构15%

总分100%

3、评分表(通俗组)

选手序号

作品名称

颜色搭配20%

刀工技术20%

摆拼造型20%

主题思想10%

贴近原作度15%

营养结构15%

总分100%

从色、香、味三方面进行评选.这是重头戏,评委务必认真负责,公正公道。

时间控制分数:(10分)

每组还有10分的时间分,规定时间为30分钟,由工作人员计时。规定如下:

超过5分钟以上,10分钟以下者,扣2分;

超过10分钟以上,15分钟以下者,扣4分;

以此类推,直至扣完为止。

总分合计方式,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

参赛选手得分=(总计评委分数)÷(评委人数-2) + 时间得分

十二、评奖方式:

1、评委组:专业厨师两名、老师两名、学生代表两名。(决赛阶段加设观众评审15名,作出最后评审)

2、奖项设置:设

一、

二、三等奖,最佳综合效果奖,最佳刀工奖,最佳造型奖,最佳内容奖,最佳营养奖,最具人气奖,奖项不重复。最具人气奖由现在观众投票选出,又由最具人气奖得主抽出一名幸运观众。

十三、报名方式:必须是内蒙古大学在校生,可以个人名义参加比赛,每组主厨一名,可自带助手1-2名。

报名表

申请人

所在院系

助手姓名

联系方式

宿舍

团队名称

参赛组队

菜名及原料

个人对饮食文化的理解

第4篇:传统美食手抄报资料之北京的传统美食豆汁

豆汁是北京久负盛名的传统风味小吃。具有色泽灰绿,豆汁浓醇,味酸且微甜的特色。豆汁是北京具有独特风味的冬、春季流食小吃。尤其是老北京人对它有特殊的偏爱。过去卖豆汁的分售生和售熟两种。售生者多以手推木桶车,同麻豆腐一起卖;售熟者多以肩挑一头是豆汁锅,另一头摆着焦圈、麻花、辣咸菜。北京人爱喝豆汁,并把喝豆汁当成是一种享受。可第一次喝豆汁,那犹如泔水般的气味使人难以下咽,捏着鼻子喝两次,感受就不同一般了。有些人竟能上瘾,满处寻觅,排队也非喝不可。《燕都小食品杂咏》中说:“糟粕居然可作粥,老浆风味论稀稠。无分男女,齐来坐,适口酸盐各一瓯。”并说:“得味在酸咸之外,食者自知,可谓精妙绝伦。”

豆汁是什么?

实际上是制作绿豆淀粉或粉丝的下脚料。它用绿豆浸泡到可捻去皮后捞出,加水磨 成细浆,倒入大缸内发酵,沉入缸底者为淀粉,上层飘浮者即为豆汁。 发酵后的豆汁须用大砂锅先加水烧开,兑进发酵的豆汁再烧开,再用小火保温,随吃随盛。不要看其貌不扬,但一直受到北京人的喜爱,原因在于它极富蛋白质、维生素C、粗纤维和糖,并有祛暑、清热、温阳、健脾、开胃、去毒、除燥等功效。

豆汁历史悠久,据说早在辽、宋时就是民间大众化食品。干隆十八年(1753),有人上殿奏本称:“近日新兴豆汁一物,已派伊立布检查,是否清洁可饮,如无不洁之物,着蕴布募豆汁匠二三名,派在御膳房当差。”于是,源于民间的豆汁成了宫廷的御膳。

喝豆汁必须配切得极细的酱菜,一般夏天用苤蓝,讲究的要用老咸水芥切成细丝,拌上辣椒油,还要配套吃炸得焦黄酥透的焦圈,风味独到。

制作方法:

将绿豆用凉水浸泡十几小时,加水磨成稀糊,在稀糊内加入浆水,并逐次加入不少于八倍于浆水的凉水过滤把过滤出的粉浆倒入缸内,经一夜沉淀,最上一层灰绿色、质地较浓的即是生豆汁撇去它上面一层的浮沫和浆水,把生豆汁舀出沉淀沙锅内放入凉水,用旺火烧沸后倒入生豆汁,待豆汁被煮涨得溢出锅外时,改用微火保温即可食用。

[传统美食手抄报资料之北京的传统美食豆汁]相关文章:

第5篇:美食节暨美食烹饪大赛开幕式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筹备,倍受关注的中国(泉州)海峡两岸美食节暨美食烹饪大赛今天在这里隆重开幕。值此机会,我谨代表鲤城区委、区政府和30万鲤城人民向莅临盛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

泉州是国务院首

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饮食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本届美食节暨烹饪大赛的举办,吸引了旅游、饮食方面的里手行家,充分展示出旅游和美食的强烈吸引力与广阔发展前景,对弘扬泉州美食文化、挖掘餐饮文化内涵,树立美食文化品牌、繁荣旅游文化事业,推动旅游业、餐饮业发展,促进两岸美食文化交流,更好地体现海峡西岸经济区中部枢纽城市重要战略地位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淳朴好客的鲤城人民真诚欢迎各位嘉宾的到来,鲤城人民愿与海内外朋友携手并肩,共同致力于饮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共同弘扬美食文化和促进海峡两岸的友好往来!

祝中国(泉州)海峡两岸美食节暨美食烹饪大赛圆满成功!

祝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身体健康、事业发达!

谢谢大家。

第6篇:潮州美食介绍

潮味道 潮州菜发祥地潮州地区,古属闽地,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划入南海郡,而当地人却保留闽风俗,操闽语.故粤属的闽南方言区皆为潮州菜肴文化区。岭南地区的移民有闽人,也有中原人进入闽后大批转入潮州地区定居,自明代以后,当地的土著与外来的福佬人、中原人共同建设潮州文化。今天的潮州菜,虽为粤菜的一支,与广府菜同源,但实际上潮州菜无论身在哪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独特讲究——喜烹海鲜、重汤轻油、崇尚清淡、注重养生就是它鲜明的特点。其主要烹调法有:炆、炖、煎、炸、灼、烧、炊(蒸)、炒、泡、扣、清和淋等10多种。

潮州菜在唐代就已展示其烹调特点。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在仕途中曾有一段被贬潮州的经历,然而正是文豪在落魄时期,留下了潮州菜有史以来的首次记载。韩愈所著《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中记述,当时的潮州人异食,懂得运用凋料作海鲜,注重调味,懂得“调以咸与酸,芼以椒与橙”,提到了蚝、蛤、章鱼、江瑶柱等数十种海鲜,并记录了盐、醋、花椒、酸橙等用以调和食物的佐料。随着潮州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潮州菜肴在不断地吸取其他地区的烹调技艺而形成自身特点与优长。清末民初,商品经济发展,市场繁荣,潮州菜也进入鼎盛时期。在近代,潮州移民海外,特别是东南亚,潮州菜也随之风靡东南亚。 潮州菜用料广博,具有“三多”的特点:

一、水产品多。大半取于海族,鱼、虾、蚌、蛤等一直是潮菜的主要用料,可以烹制成许多名菜美食。

二、素菜式样多且独具特色。它是通过肉类烹制而成,上席时见菜不见肉,是素菜荤做,使它达到“有味使三出,无味使三入”的境地,让青蔬软烂不糜,饱含肉味,鲜美可口,素而不斋。名品有厚菇芥菜、玻璃白菜和护国菜等数十种,是广东菜系中素菜类的代表。

三、甜菜品种多且用料特殊。红薯、芋头、南瓜、银杏、荸荠、莲子、柑橙、菠萝和豆类等植物固然常用,而肥猪肉、五花肉等荤料也可制成上等名肴。以植物做的甜腻相宜,代表作品有翻砂芋、金瓜芋泥、清甜莲子、羔烧白果、甜皱炒肉等。

潮州市“名菜、名厨师、名酒家”评比活动,共评选出20道名小食(小菜),分别是鸭母捻、潮州墨斗丸、潮州手捶牛肉丸、糍壳粿、潮州春饼、蚝烙、高堂菜脯、姑苏香腐、五香油橄榄、梅花饺、上汤牛肉、金都牌咸菜皇、莲香猪仔巢、糯米饭桃、咸水粿、锦绣雀巢、萝卜酥、开元善素、香酥沙律卷、香酥鸡翅。

潮州菜品尤其重视养生,而养生汤是食疗中最常用的方法。潮州菜式中的养生汤根据传统中医药学食材搭配、药食同源的原理,用某种或几种食材制作,兼顾了汤品的口感与药材的精髓。特别值得推荐的,就属潮江春出品的“养生茶壶汤”了。广东素有“无汤不上席,无汤不成宴”之说。煲汤的方法多种多样,譬如老火汤、炖盅汤等。养生茶壶汤是炖盅汤的一种,也是潮州菜的经典代表之一。其做法是以精选虫草皇10条,与野生水鸭仔、赤肉一起置入紫砂壶中,老火慢炖数个小时。这道汤汤汁鲜浓、富于营养,是养生汤中的上品。用紫砂壶是这道菜的一大创新,紫砂壶有密封性好、受热快、散热慢、易出汤味的优势,将原料放进紫砂壶中,用纸封好,用猛火炖数小时,成就了汤品香滑清醇的高档靓汤。 “山珍海味”是中国传统食材的最高境界,“海味”二字说的就是海鲜,小到扇贝大至龙虾都是海鲜,它们的药用和营养各有侧重,而药性合适的海鲜搭配起来,更是无敌了。潮州地域临海,海产丰富,旧时科技不发达,渔民打捞海鲜回家,因没有冰箱保鲜,为了更好保存海产品,特用瓦钵煲开水,撒些盐,将大红蟹灼熟后晾冻,再配以姜末醋,隔日食用,这就是潮州菜著名菜品——冻红蟹,不仅味道鲜美,且别有一番风味。

“护国菜”,是潮州地方传统名菜,这个菜据传是南宋皇帝赵晶亲自命名,说其来历,还有一段故事。 公元1276年,宋臣文天祥坚持抗元斗争,决心扶持赵晶为帝,终因军心涣散,宋军节市

败退,一直逃到潮州。一天,赵呙在元兵的追击下,长途跋涉,饥寒交迫投宿于古庙之中。方丈见来了皇帝.落难得如此狼狈,动了侧隐之心,原想煮饭为皇帝充饥,怎奈庙中也苦得灶冷锅凉,无以为炊,忽然想起田里还有些甘薯嫩叶,就去采来洗净剁碎,随即起火升灶,架锅戽水,待水煮沸,放进薯叶,熬成菜汤,舀起一碗,端到赵晶跟前,禀曰:“庙无积粮,权以此汤献万岁果腹,恕老僧之罪过。”赵晶一听有汤可喝,喜出望外,也顾不及碗中是汤是饭。由于饥不择食.赵晶狼吞虎咽,将汤喝个精光,喝罢.撩起袖管,一抹嘴巴,连说:“真乃天赐佳食,如此地清香扑鼻,软滑鲜美。”他再想到,自己落难到此,僧人宁愿挨饿,为朕烧煮这般美味解饥,保护龙体安宁,实在难能可贵,就当场口谕,钦赐此汤为“护国菜”。” 护国菜的故事不胫而走。不久就传遍潮州,百姓纷纷仿制。年复一年,护国菜日新月异,远非赵晶喝的那种“清汤光水”,而是一种盛宴必设的高档羹菜。

传说翻砂芋的由来,要追溯到元代,那时,潮州人把元兵称作元番。元兵攻进潮州之后,为巩固其统治,实行联户制,即三家一保,每三家人供养一个元番,任由元番随意到哪家睡觉。更不能容忍的,是谁家娶媳妇,新娘头天晚上只准与元兵同房睡觉。百姓忍无可忍,相约在八月十五夜将元番杀死。结果,一夜之间,十恶不赦的元兵被斩尽杀绝。老百姓怒气未消,又将芋头当作元番的脑袋,切成条状,放入油中煎,捞上来后,加些糖,用它赏月后,吃掉!以解心头之恨。后来,相沿成潮汕的一种风俗——中秋节吃翻砂芋,翻砂芋制作十分简单,将芋削去表皮切成指状小块,放入油锅中煎,直到熟才捞起。隔一会后,再一次将芋块放入油中,以除去水汽,然后用白糖加水适量,放入锅中煮,到糖水像胶水一样粘时(不能等糖水变焦),即迅速将芋块放入,火速用力捞起,并马上从炉上拿开。这样,就成了如雪如冰,观之令人悦目,食之香脆得连舌头都咽下的潮州名食——翻砂芋。

在《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潮州传统甜食——糖葱薄饼是一种潮汕的小食。出自潮南区陈店镇福潭村,人称“鸭潭”,所以也很多人把糖葱薄饼叫作“鸭潭糖葱”。是由一层圆形的薄饼皮包住里面的长条状的糖葱的,形状是跟名字很相符的。糖葱是长条状,中间有许多通孔,像是多个葱孔并排粘在一起,颜色雪白,所以叫糖葱。而薄饼皮是在一炉上烙熟的,也是白色的,很薄的一张圆饼。糖葱撒上芝麻,用薄饼包起来,就可以吃了。在隆重的节日——冬节,祖祠中,随着大戏的开场,人们怀着敬意,把各种色泽艳丽的甜品奉献给祖先,同时为自己的生活祈福。

熏鸭脯是潮汕传统风味美食之一,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熏鸭脯肉质腊红,鸭骨甘酥,表皮柔嫩,肥而不腻,醇香适口。以梅酱或麻油作蘸料,是佐酒美味和送饭佳肴,令人吃后口齿留香,余味无穷,历来为宴客送礼佳品。相传清代的时候,潮汕一带盛产甘蔗,勤劳节俭的潮州人想出将蔗渣作为烟熏的燃料,用蔗渣老熏鸭,味道竟出奇的好,鸭肉带甜,入口甘香满盈,这道传统菜就这样在潮汕流传了三百多年之久。不过由于时代转变,熏鸭亦因工序繁复而接近失传,只有位于峡山的这条偏僻小巷的人家仍保存了祖宗五代的手艺,以家庭式经营,每天限量生产十来只。会吃的老食客都会打电话预定,然后专程过来取。一只熏鸭由生到熟,整整要耗上一天的时间。老板每天黄昏会去市场挑选5斤重的鸭子,回来洗净,以秘方腌制过夜,再用焦糖起卤打色。第二天清晨,再将鸭子置于桶内,加入蔗渣,开始3个小时的漫长烟熏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多次打开木桶添加蔗渣,并要定时为鸭子转身,确保味道均匀。鸭子经过3个小时的烟熏之后,还要经过隔水蒸煮。这样色泽更加油润光泽。咬下去,皮爽肉嫩,熏香四溢。

《舌尖上的中国》还特别介绍了潮汕紫菜鱼丸煲,制作时,以选料于淡甲鱼等为上乘,经刨取其肉,然后选用绞、摔、拌、掏等多道工序,并佐以味精、蛋白、精盐等,掏成丸后还须经水浸漂,然后用文武火交替煮熟。食用时再放入上汤、紫菜等……味道鲜美的紫菜鱼丸煲就新鲜出炉了,在色鲜味俱全的美食面前,你能抗拒吗?

潮州美食保持了传统风味,又富于其现代气息,吸引了海内外游客,那韩水边,明城墙

内,古松下,纵横交错的巷陌中,古老的大宅门里,养活一方朴实的老百姓。他们,喝的是韩江的水,共有一种朴质的文化。潮州好地方,食在潮州。

上一篇:大学声乐课的心得体会下一篇:职工代表巡视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