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培训通讯稿

2022-12-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新课标培训通讯稿

论新课标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体系的构建

摘要:高中新课标的提出和新课改的推进,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如何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的素质、满足新教改的需求,成为一线教师、教研机构及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以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为例,探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培训体系的构建。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信息技术 教师 培训体系 构建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010

本文在分析新课标背景下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的基础上,探讨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体系的构建,力求能够完善教师培训工作、提升教师职业素养、推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顺利发展。

一、新课标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要求

(一)转变教学理念

新课标指导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要求教师转变“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树立“三维知识目标”。

1.知识目标。教师要传授学生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基本操作方法。

2.能力目标。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对于信息的查询、编辑、储存、传输等专业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知识构建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教师要通过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提升专业素养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专业知识,是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对于数据库管理、多媒体技术、信息处理、信息技术应用等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是不断提高教学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2.通用知识。信息技术是一门内容包罗万象、形式异彩纷呈的多元化学科,要求教师对于自然科学、社会热点、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都有所了解,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旁征博引、融会贯通,满足新课标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需求。

3.教学知识。高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宽容愉悦的课堂氛围,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熟悉基础教学理论、具备良好的教学实践能力,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体系的构建

(一)合理选择培训内容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既要充分考虑到高中阶段教学特点、信息技术教学需求以及信息技术与高中教学的整合,又要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办学实际及教师需求,合理选择培训内容,制定培训目标,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例如,对办学条件较为落后的农村高中,应该侧重于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基本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开发等内容,满足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需求;对信息技术教学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基础设施建设也比较完备的重点高中,则应该侧重于信息技术前沿文化与技能、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优化与创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与发展等内容,促进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二)科学制定培训计划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应该有科学的组织规划,分阶段、分层次、分区域地针对教师的信息素养、职业操守、教学能力、学生管理、科研能力等方面内容进行培训,避免出现“大杂烩”的局面。例如,针对某一区域的高中,以学年为时间单位拟定总体培训计划,每学年一个培训主题,并在此基础上拟定阶段性培训计划,确定每个月乃至每次课的培训内容,体现信息技术培训的体系性和规划性。

(三)大胆创新培训模式

新课标要求高中教师不断改革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也要本着创新性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而变换培训模式,使教师培训起到推动教师职业发展、促进教师职业创新的目的。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的创新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选修模式。教师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及客观情况,自主选择参与培训的时间、内容及考核方式,满足不同教师的不同培训需求。例如,个别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过硬,但是课堂管理能力和教学技术水平较弱,就可以选择教育学、心理学等教学理论课程进行学习,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2.互助模式。为了节省培训资源、促进教师合作发展,安排不同区域的教师分别接受不同内容及领域的培训,然后再组建互助小组,鼓励教师内部之间相互学习、交流沟通,共同进步。例如,参与教学理论培训的教师与参与信息技术学科理论培训的教师组成互助小组,大家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学习成果,实现合作发展。

3.分层模式。新课标对课程提出了“国家、地方及校本”三级体系,对学生提出了分层次教学理念。因此,在教师培训中,也应该响应新课标的号召,采用分层模式,实现国家级、地方级及校内分层培训,尊重各个层次学校的教学实际及培训需求,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例如,一线城市的重点学校应以国家级培训为主,二三线城市的重点学校应以地方级培训为主,其他学校应以校内培训为主。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层级滚动”制度,定期邀请参与上一层级培训的教师到较低层级的区域召开讲座,实现教学理念、技术知识及教研成果的共享与流通。

4.教研一体。新课标要求教师不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也要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因此,教学培训机构可以考虑采用教研一体的培训模式,将教学研讨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促使信息技术教师对于新的学科领域及教学领域不断学习、研究与实践,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四)努力完善培训机制

为了提高培训效率、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教师培训组织机构应该不断完善培训机制,从考勤、培训表现、结业考试、业绩评价等方面规范教师的培训行为。在对教师的培训成果给予客观评价的同时,促使教师在信息技术培训中真正有所学、有所悟、有所得。

综上所述,构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体系,在提高高中生信息素养、培养高中教师职业能力、推动新课标顺利实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希望通过教育机构、教研机构及一线教师的持续关注和不懈努力,能够不断完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体系,拓宽培训途径,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培训效率,确保高中新课标的顺利实施与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申一顿.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4).

(责编 田彩霞)

作者:辛瑞鹏

第2篇:新课标带课培训展示课新闻通讯稿

新课标带课培训展示课

我市初中教研活动如火如荼。各校教学精英似春花般绽放,溢彩流香。

11月30日,我校青年骨干教师任辉代表盼盼中学打造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新课标带课培训展示课,赢得了市教研员邹英及各校同学科教师的普遍赞誉。

此次展示课地点设在金桥中学,并借用本校学生。任辉老师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用精心设计的导语与陌生的学生之间迅速搭建一座便于沟通的桥梁,为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作了良好的铺垫。小组合作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发言,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完整的课堂教学如行云流水般酣畅,任辉老师那声情并茂的话语感心动耳、荡气回肠,犹如涓涓细流滋润着师生们的心田。

座谈会上任辉老师道出了本堂课的教学设计理念:从理到行,从大到小,从远及近,从表及里。得到了教研员邹英与同学科教师的充分肯定。这次新课标带课培训展示课毋庸置疑给我市初中政治课教学带来了新的气象。

时间:2012年12月3日

第3篇: 新课标培训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和实验稿比较 ,(新课标已经发下去啦,)你会发现其变化、修订量比较小的, 基本上是实验稿课标精神的一种贯彻。今天我们就新课标修订的指导思想 、整体思路,尤其是新课标修订部分的主要内容,和大家共同解读、共同学习。

1、新课标修订的指导思想 、整体思路(读)“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我们讲文以载道,任何一篇文章都承载着一定的意义,一定的内容)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解读: 我们现在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啦 ,变化很快的世界 ,对我们的语言文字,对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会有一种影响,会有一种冲击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课程标准进行了今天的修订。

语文课程依然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解读:语文素养到底是什么?探索了10年之后,没有清晰的,明确地解读。 一定包括语文知识的运用,更是一种语文能力的运用, 更是通过语言文字流畅清晰表达自己思路的一种运用,所以说讲素养一定是多方位的,全方面的。

课程的性质:说到10年前的课程标准,大家熟悉的一句话 ,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实验稿课标对语文性质的定位最核心的内容。我们看修订后的课标,这句话依然保留着, 但前面加了长长一段描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我们来看对语文课程的定位,前面加了几个修饰语,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 孩子要学会听说读写 ,要靠语文课来完成 。所以它是要学习运用的一个过程。那么这个过程它又是带有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过去走过一段弯路,课标提出来了,“语文一定是工具性, 人文性的统一。”好,在每一节课上就去找,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结合点,被听课时,被质疑,说上了一节识字课,识字课上的不错,但是你只注重了工具性的一面,你教给了孩子许多识字的方法 ,培养了识字的能力。 但看不到人文性的所在。如孩子的情感怎么样?孩子有没有对文章内容深刻的理解认识呀?再如 一节高年级的课, 这节课老师声情并茂,学生听得也很激动,对这篇文章所渲染的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感受的很深。校长又会提出问题,说孩子是很动情啦, 孩子很动情

很投入了。 这节课很好注重了他人文性的一面,没有看到工具性的一面。当我们听到这样的质疑时,一线老师就我所是从啦。到底怎样做才是真正实现这种统一 ,可不可以做到这种完美的统一?应该可以。但看课人的眼光、标准应变一变。 但是没有必要掰开了、揉碎啦,说他哪是人文性, 哪是工具性 ?也许,上了一节识字课,利用集中识字的方法,大量识记了汉字.效率很高,这节课的指向,就是识字,就是工具性的一面。所以没有必要,在短短的一节课上非得要分开。即使不分开,任何一节语文课,都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在内,一定有孩子听说读写在内的多种活动的一种交织。只不过,侧重点不同。

实践性, 谁的实践性?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 谁来学习?孩子来学习,我们来教孩子学会语言文字的运用,从这个角度来说,课堂的指向,课堂上一定要有学生的实践活动 ,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实践。 请了一位名师,上了一节高年级的课, 学位老师, 对文本的解读 很深入、很细致,角度狠心 还对文章的写法人物进行了质疑?学生听得很木讷,一点儿都不配合。这种细致深入,是他自己的东西, 个人的见解 。 课堂的展现过程 ,是他把自己对文本的深入细致的解读, 向学生展示的过程,这堂课上,孩子只不过是听众而已。真正需要的语文课是什么 ?

需要教给孩子,能够像这位优秀老师一样 ,有这样的思维能力。拿到一篇文章,他自己的解读可能浅表层次的,但是要有他的理解在内,你的课堂深入过程,一定是在学生原有基础之上,在你的引领之下,在他的理解范畴之内逐渐深入的一个过程。我们要清楚,语文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但这种实践,一定是学生的实践 ,在老师的指导之下进行的。你的个人阅读实践可能越深入,学生可能跟着你解读得更深入。

语文课程的性质 ,延续了10年前的课标,这就决定语文课标不会有大的变化。

基本理念 0

课程设计思路0

二新修订《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这次课标特别强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想象力 。我们的课程是要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要培养善于回答问题的人?还是善于提出问题的人 ?是培养善于总结概括的人,还是善于演绎推理的人?接受知识的人? 还是善于运用知识的人?目标不同 ,方式、方法、方略不同。很多课上,老师会加一个质疑的环节,如,拿到课题,通过课题你想到了哪些问题?或读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问题? 当孩子提出之后,聪明的老师一定要发现, 哪些是真问题 ,哪些是假问题?有很多孩子,是无疑而问,有疑而不问。比如说,越是他读懂的地方,越要问一个问题,读不懂的往往就忽略掉了,他不会问,他也不想问 ,为什么不会提问 ?举个例子:

落花生

很多时候,我们说发现问题比解决更重要 ,所以要培养学生有真正的问题。他发现了,只不过想问问其他的孩子,

只不过想表露一下,如果在课堂上 ,总是肯定、总是表扬那些有真问题的孩子,久而久之, 他就会提问啦,就知道从哪些角度去提问 ?

想象力的培养,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的孩子为什么缺乏想象力? 因为在课堂上被老师领着解读文章,领惯了 ,他用不着去想象 ,用不着去发挥。所以很多时候,不要过多去领 ,拿到一篇文章以后,更多的要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在体验过程中他会有更多的想象。

好,具体解读每一部分,特别是评价部分做了哪些修改; 识字写字, 大家一看这8个字,基本理念多认少写,识写分开 ,很熟悉, 因为实验版课标也是这样说的。

延续了实验版课标多认少写,识写分开 , 这一理念, 老师们经过十年的实践,会发现我们今天一二年级的小学生, 识字量上比10年前同龄孩子, 有了飞跃,再加上对阅读的重视,特别是 课外阅读的重视,孩子一二年级结束时,基本能阅读浅显的文学读物。

读将“识字写字”提到了前所未有的的高度。。。。。。。。。。

回顾一下,可以做一个观察,回到班级,有多少学生, 握笔姿势不正确

,有多少孩子坐姿不端正 。 有多少孩子本子放歪了才能写字。 南京大赛上 ,给全场老师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南京小学生。老师一说,拿出本写两个生字

,30个学生很难看到姿势不正确的。 老师的引领, 班级里马上有个小孩儿,带领大家说口诀,

边说边做 头要正 身要直 纸放平,脚步自然要放松。类似的口诀有很多。可能从一年级开始的,用意是什么?

自我解释 。对小孩子来说很重要。在自我解释的同时尤其在低年级段,老师要纠正那些不正确的姿势。习惯养成了是很难改变的。好习惯、坏习惯都是这样。

重点讲一下两个字表,《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这两个字表的意义何在? 第一个字表起什么作用? 如果说的直白一点,一二年级在学其它字之前 ,或在学其他汉字同时 ,这300个汉字必须要先掌握的。为什么取这300个字呢? 因为构型简单, 重现率高,其中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份。所以如果说,“先认后写,识写分开”,是课程标准原来提到的八个字,这次又加上一个词, 有一部分是(先认先写)就这300个汉字。考试评价,一二年级,这些字表,应该是标尺。这些字应最先记住。 先认先写基本理念符合汉字学习的规律。也反映出对传统识字写字教学经验的一种借鉴。 其实历来古人识写分开的。古人一上学 ,读百家姓

,三字经,

千字文 ,这是识字教材。靠三百千识字。 而真正写字的教材另有一套的,上大人孔乙己乙, 没什么意义 ,但笔画简单放前边先去写他。

第二个字表 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字表,表一 表二列出了3500个常用字。小学阶段要掌握的是表一2500个。

强调写字教学,其实近些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强调写字教学,因为这些专家,感觉到,写字教学已经到了非拯救不可的地步啦 !字要天天练 读

有这样一句话 课标专家争论了很长时间,写进课标。这样一段话, 小学各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堂上要安排10分钟的时间 。有这个必要吗? 在老师的引领下 增强

电脑对我们的冲击,打出来便捷, 偶尔收到朋友来一封手写的书信你会 感觉觉得很亲切 ,好像从朋友的笔端能感受到他的真情。

汉字是一种文化, 如果把汉字丢掉,丢掉的是一种文化。也许从这样一个意义上说,因此课程专家非常强调写字教学。

看表,错别字量提高了

汉语拼音就是工具,拼读是重点, 要不要默写音节, 会默 。拼音放在识字 工具 识字的一部分 不要因写拼音 。考察最好的方式 给带拼音的读物 同桌

识字写字评价

识字的方法有很多,比如, 随文识字 、语境识字 。当前 字理识字很流行,但需要提醒大家, 如果这个字有严格的字理, 科学的字理,讲给学生听,是有意义的,有必要的。 也是对汉字文化的传承教育。如火“ 灾

”的灾, 上面的

, 相当于房子,房子里着火了, 一定有灾难了。 穴字头,一般指房子里有窗户, 突下面有犬 ,狗从屋子里飞快地跑出来,说明有突变。 有很突然的事情出现

。这些字理讲给孩子听,很有意思的。 但也有为讲字理而将自理

,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以讹传讹。举例;

我就犯过类似的错误

经常看到这样的识字课,同学们看看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学生就说, 加一加, 减一减 ,换偏旁,有的编谜语 , 老师说很好。那么编谜语真的恰当?真的就有助于记住这个汉字吗?这谜语编的是不是科学,没有进行过探究。如果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应该交给孩子科学的知识。字理教学应追根溯源找他原本的意义,交给科学严谨的方法 。如,一个老师区别“ 爪字的爪和瓜藤的瓜” 你看爪 手指 、动物爪的这个形状。老实画了瓜藤,藤的中间有个瓜的形状 ,所以记住,瓜中间竖钩是有点儿的。那些跟瓜有关系 ,哪些爪有关系。又引出了一系列汉字。一定要科学。

写字的评价 读,(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第

二、第三学段还要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 )

基本笔画、基本字 ,指的哪些字?就是那300个。 第三学段关注毛笔书写, 毛笔书写 更是到了等同于没有的地步啦。应拾起来,不是作为课外兴趣小组,而是作为对全体学生的一种影响。一种教育。

重要的一块儿,阅读,这些文字表述,大家以往都很熟悉。

1、是师生间 生生间 师生和编者对话的过程 ,师生和作者对话的过程 ,四心相通 。真正实现对话不是特别容易 。有这样一个笑话 ,老师分析的头头是道 , 深入透彻 ,问作者, 搞得莫名其妙。 也许没有那么深的意思。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当你把文字呈现在大家面前, 这些就不再属于你啦 ,可以进行多种的解读

,作者可能没有想到的意思, 未必不含有这样的意思。说到对话的过程 ,这种对话 一定是在教师学生深入地研读了解教材 ,了解文本写作背景, 了解作者的基础之上的对话 ,多了另外一种对话, 很多老师不跟作者对话 ,不跟文本对话, 只听教参编者的话。三年级一篇课文,《 金子 》,意思 上个世纪美国西部有股淘金热 ,有这么个人 也加入了这样的队伍,他找了块地方,挖了很多天 ,一遍遍一遍遍都筛过啦, 也没找到。很快 ,钱财不够用了, 第二天要走时, 下了场大雨。 三天三夜没出门,一出门 ,眼前出现了为之一亮,被翻过的草地, 长出了毛茸茸 、绿茸茸小草。因为来了很多人, 装饰房屋 。于是,他就 买草坪、养花,发家啦。他 对别人说。我是这里唯一找着金子的人。这位老师把主旨 , 认定了挖金子的人是一个什么这样的人? 一遍遍带孩子读课文,挖了一遍又一遍。 找出这是一个勤劳的人,坚持不懈的人。问题,问学生如果这天不下雨, 会发生什么?

什么不会发生。这个故事, 定位在人身上还是事情上? 如果这个事情呈现在我们面前,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机遇也很重要。当然它是一个善于动脑筋的人,人要善于在环境中改变自己 ,另谋出路 ,不能一个树上吊死。等等 带给我们的启发很多。后来发现教参就是这样写的。教教参的编者本身对文本的一种误解,可能把我们带到沟里 ,并不是说,教参对我们没帮助。真正好的教参摆在我们面前,那是别人对文本的解读。

4、重视阅读的过程和方法 过程 和方法可能比结果更重要 。讲找中心句 四年级学生有的达在开头 结尾

有的自己里出来不急于管他 梳理的过程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 在过程中翻了汗多错误, 把过程丢掉了 结果没多大意义。

生物入侵者 说明顺序是什么?什么顺序

学生说逻辑顺序 。为什么?一他不是时间 ,第二不是空间顺序, 所以逻辑顺序,排除法。实际上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逻辑顺序。 什么是逻辑?逻辑一定有讲道理, 一定有推理, 用严密的推理来讲道理。就叫符合逻辑。用这样的顺序来写的说明文,就叫

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怎么入侵的?入侵之后有什么结果?人类应怎么办?是什么?为什么? 怎么办 ?只有真正从思路上条理 不要省略过程和方法, 真正化为自己的东西是需要一个体验、一个过程的。比如有这样一个比喻

馒头和饼。死的知识是没用的。学了之后实际去写这就是价值所在。

34朗读和默读应小学阶段训练的重点

为什么?小学低年级学到一篇课文 ,可能表达不出来 ,但可以用读显示他自己的理解。 朗读强调自然 ,语文课的朗读,跟表演性的朗诵是有区别的。朗读的重点 ,朗读的起点一定是理解 ,没有理解就没有感情朗读 。 正确流利是基础,你得读准字音,看清字形,把词句理解的基础上,一定有你对文本本身的理解。抛开这种理解的朗读是没有价值的。不要带着朗读腔。知名大家的朗读更自然,对文本的理解很到位的。有些老师感情的基调把握不准, 理解的基础首先是找出文章的感情基调 , 是激昂的? 朴实自然的 ?欢快的 、兴奋地、

真切的?学课文时,老师经常说,同学们对那段感兴趣, 找出来,多读几遍,能不能读出高兴的语气来,

激动的语气来,是不是,应高兴激动。 她在全篇中起一个什么作用?举个例子,孩子读一段话,“ 我的爸爸是经济学硕士 ,他精通四国语言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有的老师指导,你看他的爸爸, 多了不起,你能不能把自豪感读出来 ?孩子就很激的一种语调。其实这段文字,是在哪段后边 ? 爸爸参加维和部队去了,

我和妈妈到机场送行 ,我和爸爸约好,爸爸回来时

戴一顶蓝盔回来。说, 今天蓝盔回来了,是定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 。下面紧接着讲我的爸爸是经济学硕士。全篇是一种悲愤的基调,非得读出自豪来。显然和全篇感情基调是格格不入的 。有的老师爱就某一个词语指导朗读,《鸟的天堂 》 美一个叶片上都有一个生命在颤动,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老师说这树美不美呀? 能不能把这美丽读出来呀!其实当巴金看到这棵树的时候 ,不由自主发出感概!(

)一种深深地陶醉、发出的一种感慨。 进入情境里边去指导某一句子更准确。 默读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会影响到人一生的能力。有的人一辈子不会默读。我们要从默读的速度、理解力、注意力三方面去训练,课标规定,每分钟默读300字。 训练默读最好的方式 ,是课外阅读。

文章的阅读目标

是指阅读各类文章时一些共通的基本要求。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关于文章思想内容方面的,二是关于文章篇章结构方面的,三是关于文章语言表达方面的。 思想内容,你得知道讲的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章篇章结构方面的,怎样布局谋篇的。 文章语言方面的 ,用怎样的方式表情达意的?好,还是不好?有哪些值得借鉴的?

阅读的前提是从文章的整体出发,即“整体感知”

这是以往教学中,一再强调的,很多老师教学中,忽略这一点,缺乏对孩子一种整体引导。比如市里在一次调研中,写学校或公园,很多学生仅就花坛,蝴蝶飞。而其他的都被忽略了,你比如写学校,教学楼、操场都被忽略了。缺乏一种布局谋篇的整体感。 专家们分析,原因在老师讲课中时常拎出一部分,而全篇的布局谋篇,缺乏一种输入。

关于表达顺序和表达方法读( 不是指文章学的知识点,也不是程式化的抽象表述,而是通过感受、思考、揣摩,对文章表达上的特殊性获得自己的认识。)解读: 自己的认识很重要。比如讲修辞 (反复)爷爷一定有办法

爷爷给约瑟做了一条小毯子,破了,妈妈说扔掉吧,约瑟说 爷爷一定有办法,于是找来剪刀,剪子咔嚓咔嚓得剪,反过来,翻过去,缝进缝出,变成了小坎肩 ,破了又变成小领带一系列反反复复的动作这种修辞叫反复。没错,想一想我们的父辈,也包括我们自己,每一天每一天也在反复当中劳作着,为了我们的生计,为了我们的儿女,这就是反复的真正意义。也包括排比、夸张。修辞和生活和生命结合起来才有意义。

课标对文章的分类

课标把文章分为两类,文学作品为一类,其他非文学作品,都可归为实用性文章,是另一类,如说明性文章、议论文、新闻报道、科技文、日常应用文等。首次提出“非连续文本”的概念。这次课标中明确提出了一个概念非连续文本。

非连续文本不是由段落构成,它基本是由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组成。解读:不是连续文字,为什么提出?2009年世界金和组织,在一次测验中,上海代表中国进行测试,发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不占优势。因为课堂上更多教的是连续性文本。国外强调语文和生活的一种联系,如,写说明书,图文并广告等,经常去做。有人进行了预测,可能不出三年,非典型性的连续性文本将列入中考题。

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自己读)

如果语文教学紧靠课内阅读,是肯定学不好的 。 要通过大量课外阅读来实现。 语文教什么?教孩子具有终身阅读的习惯 ,终身积累的习惯、 终身写作的习惯。 放开了一定让学生读书。 没要有读书的计划,读书的方略,为什么不爱读书? 没有好书吸引她, 把它真正愿意读的摆在跟前来,可能自己读了感受不到乐趣,给他营造读书氛围

,在同学面前让他觉得读书是很骄傲的事,经常展览读书心得 ,让他有收获。 所以从我们开始,激发阅读兴趣,培养读书习惯。

重点看习作口语交际的评价的要求 。

粗略解读了一下课标。

时间有限沟通无限。 QQ群。

第4篇:新课标培训心得

新课标培训心得

2012英语课标的学习在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而要做好小学英语教学工作就要了解新课程对小学英语的要求,以指导教学实践。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通过学习,我对教学评价有了较深刻的体会。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

一、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教学还是评价都应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

二、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形成性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因而在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活动:对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访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平时测验等。

三、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风格的差异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在日常的形成性评价中,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或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如果学生对自己某次课堂测验成绩不满意,可以与教师协商,暂不记录成绩,学生在经过更充分的准备之后,可再次参加评价。

四、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

教师要时刻关注评价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反馈作用。因为反馈信息可以帮助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成就、教师教学中的成功之处与不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或不足等,帮助我们根据评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五、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终结性评价 (如期末考试、结业考试等)是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了口试、听力考试和笔试等形式,全面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六、注意3--6年级英语教学评价的特殊性

3--6年级英语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以学生平时参与各种

教学活动的表现和合作能力为主要依据。

七、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

进行评价时,应当考虑评价活动占课堂整体教学时间的比例。要注重评价的实际效果。要避免使用过于烦琐的评价程序,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进行评价。不能为评价而评价或以评价为目标进行教学。

八、各级别的评价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及相应级别的教学目标为依据。

第5篇:新课标培训心得

《语文新课程标准》培训心得体会

----涞源晶华学校

董雪洁

2013年3月18日,我有幸在我校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全体中学语文教师《语文课程标准》培训会,通过这次培训,让我对语文教育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有了更深的认识,使我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也有了更明确的目的。 首先,语文课,必须上出语文味来!它要培养人在思想情感方面的发展,培养学生提高人文素养这方面的价值,当然它也要让学生在语文课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如在阅读教学中,不光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技巧,而且思想情感态度也应在这个过程中发生潜移默化的演变。无论哪一种文体,都必须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要让学生思想情感受到熏陶感染,又要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这种对教师的引领、导向,是完全顺应新课标的精神的。同时,它也从新课标出发,指导老师们鼓励学生自主阅读、鼓励他们自由表达,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教师只是适时的点拨引导,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无疑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

其次,要明确语文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观念不变原地转 观念一变天地宽”。如果教师的思想观念不转变,即使是制订了再完美的新课程标准,也执行不了。新课程标准除了肯定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更多的是注重语文的人文性。这就要求每位教师都要转变观念。当然,在转变观念时,有些教师认为应该彻底否定原来的教学观念。我不赞同这种看法。强调要转变观念,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全盘否定,而应该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扬弃。

再次,要明确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注意转变角色。语文新课改中要求教师要从教导者转变为服务者。强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自始至终都是组织者、引导者、激发者、陪伴者和参与者。而我们的学生才是主角,是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一定要围绕学生的学服务。这样,教师要转变为服务型的角色,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三备”,一备学生、二备教材、三备教法(当然包括教具)。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制订科学的教案,,“为学生所想,想学生所需,解学生所难”。如此,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总而言之,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在课堂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利用小组活动,小组评价,真真正正的让学生活动起来,让他们意识到只有主动学习才能得到更多的知识。打造自己的高效课堂,让学生有很大的积极性去参与到学习当中来。通过这次的语文新课标的学习,我领悟到,一切的革新,必须在实践中提高,在探索中前进,只要我们领悟了新课标的内涵、精髓、实质,然后在课堂中坚定不移的贯彻实施,那我们的语文课一定会上出语文味!

第6篇:新课标培训心得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两次的数学新课标的培训学习,使我认识到这次课改并不是简单的改变教材,增加或删减一些学习内容,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是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变革提出了挑战。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谈几点体会:

1.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2.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我们应当改变那种害怕浪费课堂时间,片面追求提高学生方法运用能力的做法,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认知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2. 对新课标“四基”的理解

以前,我们经常要说落实双基,即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教学是植根于中国本土的教学理念,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而新课标中我们倡导“四基”即是指在双基的基础上增加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从“双基”到“四基”是多维数学教育目标的要求。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只是数学教育目标的一部分,而这部分往往是看得见、可测量、易操作的。我们平时在教学中往往把关注的焦点放在所谓的知识点和技能训练上,而忽视了其他方面。

然而,数学教育的目标除知识技能外,还应当包括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学生对数学思想的把握、学生活动经验的积累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等。因而,只有知识技能是不够的,必须同时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其他方面,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正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基本思想应贯穿于数学学习过程。通过培训,让我懂得,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远远比教给学生知识重要的多。

3. 营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氛围

现代教育观念 ---- 迈向学习化社会,提倡终身学习 ---- 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 ---- 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与人共事。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努力让学生做一做,从做中探索并发现规律,与同伴交流,达到学习经验共享,并培养合作的意识和交流的能力,在交流中锻炼自己,把思想表达清楚,并听懂、理解同伴的描述,从而提高表达能力和理解接受能力。

通过对《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培训,使我更深层地体会到新课标的指导思想,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提高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应用意识,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

2012-9-20

第7篇:暑期新课标培训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暑期新课标培训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一、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

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

四、变“教师说”为“学生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