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负压疗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疗效分析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致残率较高。糖尿病足溃疡是指糖尿病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 但无明显症状, 此时合并感染, 发病而成。主要症状为化脓、溃烂。由于糖尿病足患者周围血液循环差, 因此溃疡面难以愈合[1]。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十分困难, 治疗周期长, 换药工作量大。近年来, 封闭负压疗法技术逐渐成为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新型疗法[2]。负压伤口治疗是指通过封闭伤口, 并持续进行负压吸引, 促进伤口愈合[3]。该研究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该院治疗的糖尿病足溃疡的患者60例, 研究封闭负压疗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选取于该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足溃疡的患者6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各30例。对照组, 男性16例, 女性14例, 年龄为56~74岁, 平均年龄为 (62±4.5) 岁, 病程2~8年, 平均病程 (5±2.3) 年, 其中足底发病12例, 足趾发病4例, 足跟发病8例, 踝关节发病6例。观察组, 男性17例, 女性13例, 年龄为57~78岁, 平均年龄为 (63±4.9) 岁, 病程2~9年, 平均病程 (5±2.9) 年, 其中足底发病10例, 足趾发病5例, 足跟发病7例, 踝关节发病8例。对照组和观察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 在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的基础上进行换药及创面处理, 选取湿性敷料敷贴, 并根据创面愈合情况进行局部换药处理, 换药时间根据创面渗液情况而定, 2~4次/周[4]。

1.2.2 观察组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常规换药及封闭负压疗法综合治疗。在处理创面时, 采用常规方式处理后, 将引流管放置于创面的中心区域, 并根据创面的大小填塞生理盐水纱布条, 使其与周围皮肤齐平, 然后将准备好的敷贴贴于纱布上方, 完全覆盖创面, 避免漏气。用三通管连接负压装置, 负压维持在40~60 k Pa, 保持引流通畅, 持续负压吸引5~7 d[5]。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感染发生情况、肉芽组织覆盖率、新生上皮出现时间、换药次数、换药时间、换药费用等。

1.4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两组间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用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感染发生情况、肉芽肿覆盖率和新生上皮出现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情况、肉芽肿覆盖率和新生上皮出现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换药次数、换药时间和换药费用比较

观察组患者换药次数、换药时间和换药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两组发生感染情况

对照组中有7例发生感染, 观察组有1例发生感染,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糖尿病的病因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障碍或生物活性受损引起血糖升高, 直接导致糖尿病的发生[6]。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是指糖尿病初期, 患者没有出现周围神经及周围血管病变引发的症状, 直接出现了足部感染、化脓、溃烂等所引发的疾病[7]。由于糖尿病足溃疡病情严重, 危害大, 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组织破溃、感染、骨髓炎及坏死等, 可能会进行截肢手术治疗[8]。因此在糖尿病足溃疡早期应及时有效的治疗, 避免恶化。该研究采用封闭负压疗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 收效甚好。

封闭负压疗法是指利用VSD材料加半透膜加三通接管加负压吸引器进行负压吸引的新技术[9]。目前主要用于大面积的撕脱伤、皮毛组织大面积缺损、糖尿病足溃疡等。此种疗法优点很多, 主要是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活性组织, 通过封闭负压技术在创口表面创造一个湿润的环境, 避免创面组织失去活性, 有助于表皮再生[10]。

综上所述, 该研究中, 观察组发生感染例数、肉芽组织覆盖率、新生上皮出现时间换药次数、换药时间、换药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说明封闭负压疗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疗效显著, 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封闭负压疗法在糖尿病足皮肤溃疡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将该院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 治疗组采用封闭负压疗法, 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发生感染例数、肉芽组织覆盖率、新生上皮出现时间换药次数、换药时间、换药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封闭负压疗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疗效显著, 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封闭负压疗法,糖尿病足溃疡,感染

参考文献

[1] 任鹏, 陈刚, 阿不来提·阿不拉, 等.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下肢毁损伤中的应用[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0, 24 (8) :1021-1022.

[2] 王春喜, 卢怡, 王晓勇.负压封闭引流促进创伤修复机制的研究进展[J].创伤外科杂志, 2009, 11 (2) :184-186.

[3] 谷涌泉, 张建, 汪忠镐.糖尿病足外科治疗进展[J].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1, 3 (4) :286-287.

[4] 袁炜庆, 杨渊.负压封闭引流结合神经松解治疗糖尿病足溃疡32例[J].中国中医急症, 2010, 19 (11) :1982-1983.

[5] 张莹.糖尿病足内皮功能紊乱机制的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 2013, 28 (10) :948-951.

[6] 陈朗, 周国富, 吕志敏, 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26例[J].四川医学, 2011, 32 (3) :393-394.

[7] 刘宁, 李小兵, 张静琦, 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糖尿病足溃疡中的应用[J].中华烧伤杂志, 2010, 26 (4) :313-314.

[8] 周杰, 黄金华, 徐刚, 等.游离植皮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创面[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11, 23 (1) :91-92.

[9] 刘群, 吴军, 罗曼, 等.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内科杂志, 2013, 30 (11) :765-767.

[10] 关小宏, 李宝军, 肖黎, 等.糖尿病足流行病学及糖尿病足截肢 (趾) 的临床情况分析[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12, 7 (4) :406-408.

上一篇:无线传感器网络LEACH路由协议的改进算法下一篇:高职高专师范专业教育与传统文化融合的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