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个别化学习反思

2022-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小班个别化学习反思

小班个别化学习方案

名称:钓鱼(科学——数)

材料:大鱼池一个,钓鱼竿两根,小鱼若干条,小鱼缸六个,5个鱼缸上有点子,

一个鱼缸上是空的。

玩法:

1、两个孩子一起玩。用钓鱼竿钓鱼池里的鱼,根据鱼缸上的点子数量放进相应的鱼。

2、空鱼缸可以根据给孩子的医院放进鱼,与同伴分享有几条。

观察重点:

1、 手的协调性、稳定性怎样?能否吊起小鱼。

2、 能否根据鱼缸的点数吊相应条数的鱼?

3、 和同伴一起钓鱼,分享自己吊的条数。

名称:汽车修理工(健康——生活)

材料:纸板箱制的公共汽车一辆,车上有小洞和大洞,拧螺丝积木一筐,穿线绳若干、地毯。

玩法:

1、做小小修理工,在车身上拧螺丝,要求颜色、形状、大小要匹配。

2、在车窗上穿绳子,穿法多种。

观察重点:

1、能否将螺丝和螺帽进行配对,并拧紧螺丝。

2、能否根据小洞进行穿线。

名称:找小熊(主题《熊的故事》科学——认知、数)

材料:无纺布小熊若干,有五种颜色,里面夾有几何图形,串环若干,图片卡贴于厨背。

玩法:

◆ 玩法一:找小熊

摸藏有几何图形的小熊,用串环勾于该图片下。

◆ 玩法二:小熊排排队 不同颜色的小熊进行排序。

观察重点:

1、 用手摸小熊的肚子,能否感知到里面是什么形状的积木?

2、 能否根据小熊的颜色进行有序排列。 名称:三只熊(主题《熊的故事》语言、科学)

材料:大中小三只熊、橱、床、伞、碗、椅子、玩具等等,录音机, 玩法:

1、对大中小的小熊和物品进行分类、摆放。

2、故事:《三只熊》,边讲边操作。

观察重点:

1、 幼儿是否能区分大中小物品,并分别送给三只熊。

2、 幼儿能否边操作边讲故事《三只熊》,在此基础上会否表演?

第2篇:小班动物花花衣个别化学习观察记录

小动物找家

背景:

在本周的主题“动物花花衣”的主题中,我投放了一个小动物找家的个别化材料,首先我先用废旧的纸巾盒做了搭建了一个小动物的房子,在房子前面铺上了一条路,然后在房子的上面贴上不同的动物皮毛。

我一共搭建了四栋小房子,四栋小房子上分别有不一样的动物皮毛,分别是奶牛、斑马、老虎和长颈鹿。

在动物花花衣主题下,很多学习活动都有意识地培养幼儿认识动物皮毛、区分动物皮毛,所以小朋友们对不同皮毛的动物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

我还给根据房子上的皮毛制作了与房子皮毛上相应的小动物投放在小动物找家的个别化材料中。

实录:

在个别化学习的时候我向小朋友们介绍了新投放的材料,小朋友们对新投放的材料都比较感兴趣,但是由于考虑到材料的数量和操作方式,所以我让朱梓烽和丁俊天参与了这个新投放的材料。

他们对于新投放的材料都非常感兴趣,根据我之前介绍的玩法,他们开始给小动物找家,天天帮自己的小动物找完了家还想把朱梓烽那里的小动物也赶快送回家去,但是朱梓烽想要自己送小动物回家。于是两个小朋友就发生了争执,互不相让。 分析:

1、两个孩子都非常有个性,游戏中都有自己的想法。

2、毛毛虫的游戏中,我们制定了一些游戏规则,如几个孩子一起游戏时,拿到什么颜色的牌子就要变出相对应颜色的毛毛虫。孩子们有着明显的规则意识,但是缺乏灵活变通性,遇到问题,不会协商解决。 措施:

1、引导幼儿理解游戏中,除了有对抗竞争的玩法,还有互相合作的方法。

2、组织幼儿进行讨论,最后大家达成共识:两名幼儿如果选择竞争性玩法,当出现都要一种颜色的牌子时,可以协商,可以通过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来解决。如果选择合作的玩法,那么两个孩子共同使用一种颜色的牌子,共同将毛毛虫变成两个人都想要的颜色。

姜榕瑶

第3篇:教育笔记:小班幼儿个别教育有妙招

教育笔记:小班幼儿个别教育有妙招

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研究影响遵守规则的原因和幼儿生理、心理上存在的差异。而情绪、经验、疲劳侧是构成规则的因素。特别是小班幼儿确实存在着这些问题,所以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我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如班上有个孩子小佳睡觉时总有个坏习惯,就是手里要摸着毛毯才能入睡。她妈妈讲,她从出生开始,手里就一直拿着毛毯,她显出对毛毯的情有独钟,不断地摸着它,才能睡着。到了幼儿园后,她妈妈要求教师改掉她的这个坏习惯。九月的天气还是很热的,我就以天太热了,不上小佳盖毛毯为由,就把毛毯放在桌上,到睡觉的时候她就是睡不着,翻来翻去的,而且还发出很响的声音,影响了别的小朋友。于是我就拿给她一条小毛巾,一开始她还是不习惯,慢慢地她习惯了,我就在小毛巾上洒了些风油精,让她拿着,结果她觉得很是难闻,渐渐地,改掉了这个坏毛病。

还有个幼儿小祥,从不在幼儿园大小便。老师问他大不大便的时候,他总是不大,结果,他就把大便拉在库子里了,要不然回家的时候,就显得很急,要上厕所。我跟他的母亲谈了好多次,分析出其中的原因就是他害羞,而且太紧张了,在家上厕所时,总是有妈妈陪着,而在幼儿园,虽然有老师,但是他总是不放心,他还不习惯在幼儿园上厕所。于是,在小朋友上厕所时我不叫他去上,等小朋友全上完了,我就陪着他到厕所去,并耐心地安慰他、鼓励他,慢慢地让他一个人独自上,让他逐步知道幼儿园的厕所和家里的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可怕的,老师时刻在他的身边,给他一种安全感。现在小祥自己上厕所了,再也没有大小便在身上了。

幼儿园是孩子们踏入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老师不断要做个有心人,还需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学习,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第4篇:个别化学习计划(白天和黑夜)

白天和黑夜

小五班

“核心经验”的关键词 认知

观察兴趣(白天和黑夜、太阳和月亮) 感知变化(月亮、光线的变化)

情感

不怕黑夜

乐意表达(用语言、肢体动作等表达白天和黑夜)

活动实例

1. 给太阳穿新衣 2. 抓亮点 3. 白天和黑夜 4. 小黑屋 5.谁的黑影 6.小猫和老鼠

实例一:给太阳穿新衣 (源自《学习活动》P130)

材料

1.制作太阳的材料:红色或橙色的圆形纸片、圆形纸盘、圆形盒盖; 2.辅助材料:吸管、扭扭棒等。

玩法

◆玩法一:装扮太阳

幼儿将圆形纸片粘贴在铅画纸上,选择喜欢的材料装扮太阳。 ◆太阳照照我

幼儿用制作好的太阳进行互动游戏。问:太阳照照我,照哪里?答:太阳照在头顶上。另一幼儿就把太阳放到头顶的位置。 观察要点

1. 幼儿是否喜欢选择不同材料装饰太阳(是否偏爱某种材料)。

2. 在装饰太阳的光芒时,幼儿是否会尝试根据材料的不同特点(大小、形状、颜色)进行间隔排列。

实例二:抓亮点 (源自《学习活动》P130)

材料

1.小镜子若干; 2.宽敞的场地和墙面。

玩法

◆玩法一:照一照

事先在墙壁或地面上做标记(如动物或小树、小花等),然后用小镜子将阳光反射在标记上,再慢慢移动小镜子,将阳光反射到墙上及班级环境中,引导幼儿找找、说说亮点在哪里。

分辨篮子里有哪些玩具找不到家了,找找它们的家在哪里。 ◆玩法二:抓亮点

教师利用小镜子,将阳光反射在墙上,转动小镜子使光点不断移动,引导幼儿抓拍墙上的亮点。

◆玩法三:踩亮点:教师利用小镜子,将阳光反射在地面上,转动小镜子使光点不断移动,引导幼儿踩地面上的亮点。

观察要点

1.幼儿是否看懂标记的意思,将玩具放入贴有标记的家里。 2.幼儿是否有无归原处的意识,并主动将玩具送回家。

实例三:白天和黑夜 (源自《学习活动》P132)

材料

1.自制图书;

2.图片:白天(太阳、小鸟、小花、小树、小朋友活动的照片);黑夜(月亮、星星、小朋友、小花、小鸟、小鱼)。

玩法

◆玩法一:白天和黑夜

幼儿翻看图书,观察比较白天和黑夜的不同 ◆玩法二:

贴贴说说:幼儿从篮子里拿出卡片,放到情景(白天或黑夜)中,要求卡片内容与情景相符合。

观察要点

1. 幼儿是否边翻看图书边讲述。

2. 幼儿如何选择卡片贴在相应的情景中区分白天和黑夜。

实例四:小黑屋 (源自《学习活动》P133)

材料

1. 一个纸箱装饰成的小黑屋,两边侧面开窗户; 2. 各种玩具和材料的实物和照片; 3. 手电筒。

玩法 ◆找找在哪里

幼儿在小黑屋里寻找卡片上的各种物品。 ◆摸一摸,猜一猜

幼儿伸手摸摸小黑屋里的玩具,猜猜可能是什么?

观察要点

1. 幼儿是否对小黑屋有兴趣,不惧怕;喜欢独自还是结伴在小黑屋里玩。 2. 观察幼儿在小黑屋里的行为,是否愿意通过触摸猜猜物品的名称或者根据卡片去寻找相应的物品。

实例五:谁的黑影 (源自《学习活动》P134)

材料

1.黑影图片若干; 2.表演台。

玩法

◆玩法一:猜猜这是谁的黑影

从黑影猜测是谁的黑影,进行实物图片匹配。 ◆玩法二:影子表演 幼儿观看教师表演影子木偶。

观察要点

1.幼儿是否能根据轮廓猜测相应的物品。 2.幼儿对影子表演是否感兴趣,并尝试表演。

实例六:小猫和老鼠 (源自《学习活动》P131)

材料

1. 小猫和老鼠头饰; 2. 月亮和太阳牌子两块。

玩法

◆玩法一:猫捉老鼠

分别扮演“小猫”和“老鼠”,用颜色信号表示“太阳”和“月亮”。看到“太阳”,小猫和老鼠都睡觉,看到“月亮”,老鼠出来吃东西,小猫就去抓老鼠。小猫抓到老鼠,交换头饰,游戏重新开始。 ◆玩法二:小猫和小朋友

分别扮演“小朋友”和“小猫”,看到“白天”或“黑夜”后,小朋友和小猫分别做出不同的动作。如看到“白天”,小朋友做活动的模仿动作,小猫则睡觉;看到“黑夜”,小朋友只能做睡觉的动作,小猫则可以做许多动作。

观察要点

1.幼儿将物品进行配对的情况。

2.幼儿是否能找到好朋友一起念儿歌做游戏。 3.讲述好朋友的时候语句是否完整。

第5篇:第4周个别化学习观察记录

个别化学习观察案例

日期:2014年9月23日 班级:大6班 教师:戎碧云 案例背景:

最近男孩子们迷上了下棋,特别是下“飞行棋”,参与度很高。沈晨希和徐子雄在自由活动里,也常常和同伴一起玩。今天的区角时间一到,俩个人就一起进入了棋类区。 案例描述:

沈晨希和徐子雄在一起玩飞行棋,沈晨希甩出了一个“6”,然后就“孵出”一架飞机;接着又继续甩了一次,正好走到徐子雄的飞机的同一个格子里,沈晨希兴奋地将徐子雄的飞机拿走,放回到对方停机场,“哈哈,你的飞机正好被我吃掉!” 徐子雄傻了眼,重新将飞机放回原来的地方,说道:“不可以吃掉的,我们可以一起飞的。” 沈晨希说:“我和爸爸玩过的,就是可以吃掉的!”说完又把徐子雄的飞机放了回去,徐子雄被惹哭了,说:“不能吃就是不能吃,我和妈妈玩的时候就是不能吃的!”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谁也不让谁,游戏无法再进行下去。 案例分析:

“幼儿的生活就是游戏”。游戏是促进幼儿发展,对幼儿进行教育的重要手段,没有游戏就没有幼儿的发展。棋类游戏,对大班的幼儿来说,可以培养他们初步的合作能力以及规则意识。但是,由于家庭中玩棋规则的不同,导致了两孩子在游戏中产生了矛盾,发生了争执。因为沈晨希与徐子雄的玩法不统一,又不愿意服从,所以徐子雄委屈而哭。此时,老师就要把握时机,介入游戏,引导幼儿自己尝试自己解决矛盾。同时,注意引导幼儿成功或失败时的情绪把握,不骄傲、不气馁,这些品质对幼儿来说一生受益。在后续的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以“猜拳”的形式确定游戏规则,继续游戏。一起讨论:什么时候、该怎样确定游戏的玩法和规则?让孩子明白在游戏前可以根据人数的不同选择猜拳、少数服从多数或轮流玩等方法确定游戏规则,避免游戏中的争吵。

马陆以仁幼儿园

第6篇:开展个别化学习活动的一点心得

对个别化学习活动的研究,是上海二期课改中在课程组织形式上的一种突破、一个尝试。目的是为了使幼儿的学习活动更适合每个不同个体的发展需要和“最近发展区”,真正意义上实现儿童的个体建构与自主发展。接触和开展个别化学习活动有一段时间了,在开展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当然问题的存在也促使我们去学习、去思考,同时也使我对个别化学习活动有了一些不同的认识。 语言角:语言区在于培养幼儿阅读兴趣、丰富幼儿各种知识,发展幼儿创造、讲述的能力,让幼儿乐于、善于表达。我们知道儿童的语言是在情境中、在运用中逐渐得到发展的。因此,我们觉得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语言区特别需要老师的指导。师生间、幼儿之间语言上的积极互动对幼儿语言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因此,老师的指导可以采取对话交流式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不断提出来引导幼儿去观察、去思考、去表达。由于幼儿个体的差异性,教师的指导也要做到因人而异。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我们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语言表现力,并给予建议或点拨式的引导,使其语言生动形象,对于能力中等的幼儿,教师则要耐心倾听他们的发音和讲述,对于羞涩的幼儿我们则要引导他们与同伴一起朗诵、讲述,再过渡到独自表达。而且,语言区中教师要注意自身语言的质量,语言要做到规范、准确,给孩子以积极地引导。

计算角:计算区主要是促进幼儿形、量、数、空间等概念的发展,因此更多的需要依靠材料来开展,这就使得计算区更具自主性和探索性,教师的指导则以间接指导为主,指导可以体现在在材料提供的方式和层次上。例如,小班的“排排队”的活动,对于能力弱的幼儿,我们提供的操作材料可以先示范排队的规律,让幼儿自主探索接着往下排;对于能力强的幼儿我们可以直接提出排列的要求,让其观察材料后独立设计规律进行排列。

艺术角:艺术角也是自主性和创造性很强的区角。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工具的使用和操作技能的指导上。工具的使用和操作技能我们可以结合集体活动、生活活动进行,不需要在区角活动中特别强调。因此,在艺术角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应提供不同的材料去点燃幼儿想象、创造的火花。

探索角:从开展的活动内容来看,我们的探索角包含的内容比较丰富,既有计算角的内容,又有生活角的内容,但不管是什么内容,教师的指导也是以间接指导为主,教师在活动中要认真观察,当幼儿探索难以深入或出现困难时,教师可以通过点拨式的语言启发幼儿去思考、去操作。

上一篇:鼓励孩子的话语下一篇:公务员考试录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