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哭嫁

2023-06-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土家族哭嫁

浅析土家族哭嫁歌

【标题】浅析土家族哭嫁歌 歌??文化溯源??艺术特征

【正文】

【作者】周 杰

【关键词】哭嫁【专业】音乐学

【指导老师】姜 妍 妍

引言

???在全人类倡导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景下,民族音乐作为非物质文化的一部分有其不可磨灭的存在价值。而土家族音乐是中国多民族音乐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极为丰富,种类也极其多样。并且在历史的考验下留下了很多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本民族的哭嫁歌。一方面哭嫁歌它的艺术形式是独特,艺术特色也是非常鲜明。我们作为重庆人有义务把我们的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发扬光大。另一方面哭嫁歌具有塑造人格、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有机结合、民主娱乐与民族文学等艺术特点,还具有婚俗史、批判封建的婚姻制度、民族心理宣泄等社会价值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探究的。

土家族(自称“华兹卡”,其为土家族语,土家族人的自称。“华兹”是双音节的族名,“卡”指“人的族类”。)聚居在湘鄂渝黔边区的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富有革命传统的民族。土家族音乐种类极其多样,遍布于土家山寨的山歌、小调、号子、哭嫁歌、盘古歌以及民间器乐、民间戏剧音乐、民间曲艺音乐。这些音乐都于土家族人民的民风民俗息息相关,从不同的角度,生动的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的生活。其中哭嫁,是广泛流行于土家族区域的一种典型婚礼习俗。土家族姑娘出嫁前,一般要哭嫁,要唱“哭嫁歌”,用“哭”和“唱”的方式来迎接出嫁结婚这一人生最大喜典。所谓哭嫁,亦称“哭出嫁”“、哭嫁囡”“、哭轿”。

一、土家族“哭嫁歌”文化溯源

哭嫁作为土家族一种历史悠久的奇特婚俗,它的产生与发直接受到婚姻制度和婚俗的影响。土家族的婚姻在早期是自由婚姻,具有本民族独特的婚俗习惯和婚礼仪式。男女之间经过交往、对歌、赛歌、跳舞、吹木叶等方式接触,待相爱之后,就经过土老师作证即可成亲,不索取任何财物。昔日,土家人有这样几种婚俗:一是“凡姑氏之女,必嫁舅家之子”,叫做“接骨种”“。无论女之大小,竟有姑家女子年长十余岁,必待舅父之子成立婚配”。“兄亡收嫂,称为‘坐床’”;二是纯男性选择式。无论何家女子,只要男方看中,买一串鞭炮去她家门口放了即为定亲,女方任何人不得反对。若一女子被几个男子举行放炮定亲仪式,便惶惶然不知所措。男方则千方百争取婚姻,甚至歼灭婚敌,因此而有殃及女宾安全的;三是抢亲,所谓“抢来的”。四是童养媳,所谓“引来的”。

然而,在明、清时期,尤其是清雍正十三年(1735)实行“改土归流”制度之后。完全打破了“蛮不出境,汉不入峒”的闭关自守、自给自足的封闭状态。古朴纯真的婚姻习俗、礼仪方式受到冲击和影响,自由婚姻也受到封建礼教的桎梏,染上“周公六礼”的痕迹。男婚女嫁需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求“门当户对”、“篾门对篾门,板门对板门”,在官宦、土司、士绅人家更是成了不可逾越的清规戒律。“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下无媒不成亲”,似乎成为毋庸置疑的信条。所以,即使是平民百姓中的自由恋爱联姻,表面上的“媒妁之言”也是少不了的。而哭嫁,正是源于这种妇女婚姻之不自由。土家姑娘的命运是悲惨的。她们用哭嫁的歌声,来控诉罪恶的婚姻制度。

“哭嫁歌”始于何时,至今无确切史料证实。但它最早出现的文字根据,见于清代土家族诗人彭秋潭(1748~1808)的“竹枝”词中:“十姊妹歌歌太悲,别娘顿足泪沾衣。”他把古代巴渝民歌竹枝与哭嫁歌作了比较,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当年土家族姑娘出嫁时唱十姊妹歌的情景。另外,清末民初《永顺县志》载:“嫁前十日,女纵身朝夕哭。且哭且罗离别辞,父娘兄嫂以次相及,嫁前十日,曰填箱酒,女宾吃填箱酒,必来陪哭。”从史料记载可以推断,“哭嫁歌”在明清时期就已经相当流行,只是名称不叫“哭嫁歌”,而称为“十姊妹歌”。

“哭嫁歌”在许多地区、许多民族中存在过,但土家族哭嫁歌的影响是最大的。土家族人认为新娘不哭、哭得不好是不吉利的。因此,在过去,土家姑娘十一二岁就开始学哭嫁,在土家族还流传着“会哭不会唱、姑娘无人望”的传说,姑娘出嫁前会不会哭唱,被人们当做权衡姑娘聪明或呆笨的标准之一。如果在哭嫁时哭得不悲、不感人,还会被人耻笑。哭嫁也成了衡量女子伦理道德和才能的标准。 在土家族的婚礼上,哭嫁贯穿于整个婚礼过程之中,姑娘在婚前三天、七天、半月、二十天,有的甚至提前一两个月时间,就开始哭嫁。每到天擦黑,亲邻少女妇妪群集出嫁姑娘家里,聚首痛哭,深夜才散。在新郎来轿娶亲的当天夜里,必是新娘哭嫁的高潮。特别是娶亲的人快到姑娘家时,假若姑娘哭得不动人,脸上无泪,这时会把母亲急坏了。她就用自己的哭唱(领唱)来催促女儿尽情地哭,甚至暗暗地揪痛女儿,使之嚎啕大哭。并且,这一晚的哭嫁完全是按出嫁礼仪进行的。

土家族地区的地方志中对此有许多相关的记载。“哭嫁歌”最初是用土家语哭唱,主要依靠口耳相传和汉语哭嫁歌词的手抄本流传。随着土家族社会的发展,哭嫁与婚礼仪式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固定的模式和内容。“哭嫁歌”既是一部奇特的土家族抒情婚姻史诗,也是一部形象的土家族婚俗史,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社会价值。

二、土家族“哭嫁歌”的文化艺术特征

(一)从结构上看

哭嫁歌可以说是一部声乐套曲,在演唱中有序曲、高潮、尾声等章节。 ??首先哭的是序歌,谓之“哭开声”,一般是由新娘长辈中福寿双全的老太太哭第一声,既为后来的一系列“哭”作铺垫也标志着以后各种别有情趣的婚礼的开始。如:

哪个妹子不出嫁,哪个男儿不出门? 男儿上学怕先生,女子出嫁怕开声。 鸡已叫,天已明,母女开声惊动人。 明朝轿前封赠你,万事大吉都顺心。

这时,媒人进闺房来安排新娘明日上轿事宜。新娘一见媒人语调就由悲转怒,马上“哭媒人”。哭中带骂,但骂得并不过份,这是整个哭嫁中极为精彩的部分: 板栗开花坨吊坨呀,挨刀的媒婆嘴巴多; 壁上画马你哄爹骑,芭茅架桥你哄娘过; 篾穿豆腐你哄哥提,棕毛穿梭你哄嫂搓; 这边你讲有田地,那边你讲花一朵; 你讲乌鸦不要墨来染,你讲白鹤不要粉来泼; 你讲龙有深潭好炼宝,你讲鸟有深山好做窝; 你讲结亲结义结良缘,你讲郎才女貌天撮合; 你好比一条癞皮狗,这头吃了那头走; 你好比一条大肥猪,这头吃了那头敷; 你只要得口马尿(酒)喝,哪管人家死与活。 哭骂媒人之后,婶娘来给新娘梳头、开脸,又叫“上头”。上头标志着少女生活的结束和少妇生活的开始。婶娘梳头,新娘又哭,谓之“哭梳头”: 婶娘啊,婶娘――

你今夜变得好狠心,你解我辫子红头绳; 往日我梳的一条龙,今夜你梳的重上重; 往日我梳的一条线,今夜梳成团团旋; 扯了眉毛改了样,开了脸面讨下贱; 千金女变四两媳,跳入苦海没有边。

新娘梳好头,戴好花后,要与爹娘一起吃最后一顿“离娘饭”。这时,新娘的哭诉愈加悲哀,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谓之“哭爹娘”: 吃了离娘饭,就要去做离娘工; 吃了离娘饭,就要去挑离娘担; 年纪轻如柳,骨头嫩似葱; 头发未长长,手指未长轮; 我天日不知,我地事不晓; 哪里离得爹,哪里离得娘?

爹娘深恩还未报,唢呐一叫离娘门; 烧柴煮饭谁帮娘,砍柴喂猪谁担承? 爹娘病了谁服侍,弟妹年幼谁照应? 叫儿如何不悲伤,叫儿如何能放心? 离山离水容易离,离爹离娘心肝碎; 今夜吃了离娘饭,不知何时才相见? 天高路又远,水深山又险; 端了人家碗,就得服从人家管;

我有脚难走千里路,我有翅难飞万重山; 我有梦难得再团圆,我难找报恩哪一天。

吃了“离娘饭”,饮了“哥嫂酒”。新娘还要与家乡的众姊妹告别,土家人称之为“陪十姊妹”。在“姊妹宴”上,新娘与姊妹们相互叙旧,倾吐离别之情。哭中有诉,诉中有哭,谓之“哭姊妹”: 天上梭罗十二台,相好姊妹为我来; 今夜姊妹来相聚,没有酒菜好招待; 粗茶淡饭刮喉咙,酸汤酸菜难下饭。 橙子好吃要剥皮,姊妹再好要分离; 柑子好吃要分瓣,姊妹再好要分散; 树木再高难离影,月亮再明要星伴; 鱼儿不能离开水,姊妹难舍又难分; 姊妹一块去砍柴,姊妹一块回家转; 姊妹一块打鞋底,说不尽的悄悄话; 粗茶淡饭刮喉咙,酸汤酸菜难下饭。 橙子好吃要剥皮,姊妹再好要分离; 柑子好吃要分瓣,姊妹再好要分散; 树木再高难离影,月亮再明要星伴; 鱼儿不能离开水,姊妹难舍又难分; 姊妹一块去砍柴,姊妹一块回家转; 姊妹一块打鞋底,说不尽的悄悄话; 野菊开花黄又黄,姊妹一块补衣裳; 今晚姊妹陪伴我,明朝花轿抬过堂; 姊妹几时再相会,天高路远望断肠。 众姊妹亦哭诉到:

瓷盆打水见底清,姊妹相聚情意深; 包谷当得白米饭,酸菜胜过吃海参; 今夜喝了姊妹酒,园中韭菜蔸不分。 哭别了姊妹,新娘要穿露水衣、露水鞋、搭露 水帕等。新娘边穿边哭,谓之“哭穿露水衣”: 穿了露水衣,要到远乡去; 穿了露水鞋,要踩远乡岩; 搭了露水帕,变成媳妇嫁; 改朝换代了,改名换姓了; 生是人家的人了,死是人家的鬼了。

穿好露水衣,新娘即行拜别祖宗之礼。之后,上轿时辰就到了。这时,唢呐吹响,鞭炮齐鸣,灯笼闪亮。新娘在即将上轿的一刻,两手各拿一把筷子,一把撒在堂屋里,一把撒在堂屋外,边撒边哭,谓 之“哭撒筷子”:

前撒金,后撒银,中间撒个晒谷坪; 前面金子跟妹去,后面银子给哥留; 前去一天,要发一千; 前去三天,要发三千;

丢得快,发得快,荣华富贵万万代。

最后是发亲,新娘一边上轿,一边还要哭嫁,谓之“哭上轿”,这是整个哭嫁的尾声。随着花轿出门,哭嫁也就结束了。

(二)从演唱形式上看? “哭嫁歌”是边哭边诉的歌,形式多样。有一人单哭、两人对哭、或新娘哭一句,母亲、姑婆、姨母、姐妹、长嫂也相应地哭一句。“唱”者一般为女声,无伴奏。哭嫁过程中会交替出现独唱、齐唱、合唱和轮唱等歌唱形式,好似进行无伴奏合唱。边哭边唱,唱中有哭,哭中有唱,非常壮观。一般情况下有多声部(群体)和二声部(对哭)二种,很少出现单声部(新娘均有亲朋好友陪哭)。

歌唱姿势为坐唱,“唱”时手帕除了揩眼泪外,有时还用手挥动当做道具,借以抒情。众“陪唱”者拥挤着围坐于床前,低头或相视而“唱”。唱时经常出现互拍背部和腿部的动作,不仅是感情上的需要,也是以便相互传情,更是起到暗示演唱的起止和调控节奏、速度、力度的作用。此外在进行“姊妹团圆”仪式时,众妇女齐声哭唱,但各自发挥,而无统一歌词。

哭嫁歌与其他民歌的区别就是在对唱时,除了少部分时候是一人先唱,唱毕再由另外一人接唱之外,大部分的对唱都采用轮唱方式。

(三)从单曲音乐结构及表现要素上看

“哭嫁歌”的曲调取自于土家族的山歌和小调,气氛悲切、哀怨忧伤,以简短的乐句为核心,用变化重复的方式加以发展和延伸从而构成一部曲式。 一首哭嫁歌总是由一个或两个乐句开始,加上数个变化重复的乐句,不断循环反复填词“歌唱”而成。曲式结构相对平稳、有规律,句式相近。 “哭嫁歌”的常用曲式结构: 哭嫁歌的调式一般采用民族五声羽调式。该调式含有西洋小调式的表现特性,色彩暗淡,利于歌者抒发悲戚的情感。注重突出调式音列的色彩音,尤其是主音、属音和中音之间上、下小三度和纯五度的运用,贯穿于歌曲的始终,形成土家族哭嫁歌最显著的调式特点。哭嫁歌在节拍上较为规整、严密,多用2/4和3/4拍子,有时也采用3/4和2/4的变换拍子。节奏上也有规律,较为疏松。二分、四分、八分时值运用较多,全音符和十六分时值较少出现。一般多出现前紧后松的结构。 哭嫁歌的旋律变化乃由歌词推动。一句乐句即一句歌词,乐句的长短与旋律起伏,均紧随歌词发展。每一句乐句和歌词的开始部分是呼喊亲人的音乐和内容,发展部分乃是诉说唱者心情,而结束部分必为哭叹音乐词。在同一结构下,音乐随歌词重复而变化,故每段音乐可有多句乐句,但主题基本不变。另用五度和三度音程来支撑旋律主线,这也是哭嫁歌的一大特色。纯五度和小三度音程的运用,不仅能体现哭嫁歌中陈述和拖腔的特点,同时也保持住了哭嫁歌必需具有的小调式的表现特性。

哭嫁歌虽有旋律,但由于其“哭腔”的特征。因此许多时候音乐与语言混在一起,旋律并不太清晰。尤其是当唱者愈来愈激动时,旋律的起伏愈接近日常声调的高低,成为哭嫁歌鲜明的特性。

另外,连续的同音重复在哭嫁歌中也较为多见,在陈述性的歌唱中,这种同音重复的旋律型更为常见。虽然旋律性不强,但它与现实生活结合得十分紧密而又自然巧妙,好似新娘在向亲友倾诉。

这里我用一首《娶亲歌》为例(见附录)

《娶亲歌》在节拍的使用上,采用了2/4拍和3/4拍的交替使用。在旋律进行之中,有其别致之处,以单倚音作为一种哭音词的表现。全曲共15个小节,使用前单倚音之处

第2篇:土家族的哭嫁(底稿)

关于土家族古老习俗“哭嫁”的调查

调查者:*** 指导老师:毛燕兰

摘要

本文以土家族‚哭嫁‛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这种民间文化形成的渊源。论文重点剖析了‚哭嫁歌‛独特的文化艺术特征,认为哭嫁是由‚哭、歌和语‛三种元素相互融通的艺术演唱组合。最后,还探讨了土家族‚哭嫁‛的文化和情感传播功能,认为它是土家族姑娘出嫁时宣泄心中真情实感的表达方式。

关键词:土家族 哭嫁 哭嫁歌 婚姻 文化情感 孝道

聚居在湘鄂渝黔边区的土家族,是一个古老文明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习俗,在婚俗方面保留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哭嫁,是广泛流行于土家族区域的一种典型婚礼习俗。所谓哭嫁,亦称‚哭出嫁‛、‚哭嫁囡‛、‚哭轿‛。土家族姑娘出嫁前,一般要哭嫁,要唱‚哭嫁歌‛,用‚哭‛和‚唱‛的方式来迎接出嫁结婚这一习俗,从而深刻的表达出土家儿女的孝道思想。

一土家族哭嫁文化溯源

哭嫁作为土家族一种历史悠久的奇特婚俗,它的产生与发展,直接受到婚姻制度和婚俗的影响。土家族的婚姻在早期是自由婚姻,具有本民族独特的婚俗习惯和婚礼仪式,男女之间经过交往、对歌、赛歌、跳舞、吹木叶等方式接触,相爱之后,经过土老师作证即可成亲,不索取任何财物。然而,在明、清时期,尤其是清雍正十三年(1735)实行‚改土归流‛制度之后,完全打破了‚蛮不出境,汉不入峒‛的闭关自守、自给自足的封闭状态,古朴纯真的婚姻习俗、礼仪方式受

到冲击和影响,自由婚姻也受到封建礼教的桎梏,染上‚周公六礼‛的痕迹,男婚女嫁需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求‚门当户对‛。‚篾门对篾门,板门对板门‛,在官宦、土司、士绅人家便成了不可逾越的清规戒律。‚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下无媒不成亲‛,似乎成为毋庸臵疑的信条。所以,即使是平民百姓中的自由恋爱联姻,表面上的‚媒妁之言‛也是少不了的。昔日,土家人有这样几种婚俗:一是‚凡姑氏之女,必嫁舅家之子‛,叫做‚接骨种‛。‚无论女之大小,竟有姑家女子年长十余岁,必待舅父之子成立婚配‛。‚兄亡收嫂,称为‘坐床’‛。二是纯男性选择式。无论何家女子,只要男方看中,买一串鞭炮去她家门口放了即为定亲,女方任何人不得反对。若一女子被几个男子举行放炮定亲仪式,便惶惶然不知所措。男方则千方百计争取婚姻,甚至歼灭婚敌,因此而有殃及女宾安全的。三是抢亲,所谓‚抢来的‛。四是童养媳,所谓‚引来的‛。而哭嫁,正是源于这种妇女婚姻之不自由。过去,土家姑娘的命运是悲惨的。她们用哭嫁的歌声,来控诉罪恶的婚姻制度。

二土家族哭嫁的程序

土家族的哭嫁大约有二十多项程序,新娘每哭一项,均有陪哭和对哭者。哭嫁不但所哭内容浩繁,而且时间长,程式严,具有‚礼仪性‛。一般而言,从媒人送来婚期那天起便‚开哭‛。按礼规,送婚期要提前三个月通知女方,以便筹备嫁妆。哭嫁仪程,分为平常哭和出嫁哭两种类型。所谓平常哭,指从开哭到出嫁前夕‚上头‛这一阶段。

这段时间,哭嫁不受约束:左亲右邻来看望,触景生情地哭;筹备嫁妆,如绣织打花被盖、枕头、荷包、丝带等,思潮起伏,情不自禁地哭,等等。所谓出嫁哭,是指从出嫁前夕,举行‚上头‛、‚簪花‛、‚祭祖‛、‚陪十姊妹‛等酒宴始,至鸡鸣上轿出门止。这段时间,哭嫁皆按婚典仪程进行,不得随意抽泣哭诉。出嫁新娘,必须会哭,懂得哭规,循规蹈矩而哭,此为展示新娘才艺智慧和家传礼仪的一种传统形式。否则,将被族人视为没出息、不懂礼规的‚村姑‛。因此,土家女在十三四岁时,就要参加‚伴娘‛和陪十姊妹活动,习哭词,练哭功,熟哭规,长见识,见世面。本文拟就土家族哭嫁中的‚出嫁哭‛歌词作一介绍分析,从中感受土家婚俗的民俗文化内涵。 清乾隆版《长阳县志》为有文字以来较早记载哭嫁习俗的志书,该书载:‚宁乡(长阳安宁乡)地近容美(今湖北五峰、鹤峰一带)、巴东,民杂苗蛮(蛮即今土家族)。其嫁女上头之日,择女八九人,与女共十人为一席。是日父母、兄嫂、诸姑及九女执衣牵手,依次而歌。女亦依次酬之……歌为曼声,甚哀,泪随声下。‛其实,土家哭嫁并不仅限于‚上头之日‛,而是贯穿于整个婚礼过程中,少则数日,多则一两个月,越近婚期,哭声越悲。临嫁前往往哭诉一通宵,哀音悲调,回环不绝。旧时,土家族婚姻以自由婚配为主,每逢摆手活动、女儿会、婚娶、闹丧等集体场合,青年男女谈情说爱,以歌传情,互诉爱慕之心,合意者互赠信物,征得土司许可即能成婚。娘家不索财物,新娘亦不乘轿,由其兄或弟背至男家。在此当事人自主婚姻基础上,哭嫁偏重叙骨肉情、道别离苦,言辞和缓,具有礼仪性成分。这可以

从明清流传下来的‚哭开声‛中得到证实:哪个妹子不出嫁,哪个男儿不出门。男儿上学怕先生,女子出嫁怕开声。鸡已叫,天已明, 母女开声惊动人。明朝轿前封赠你,万事大吉都顺心。土司统治后期,随着汉文化的输入,封建伦理道德对土家人的婚姻习俗影响渐大;改土归流后,汉化程度和封建伦理观念迅速加深,‚门当户对‛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使自主婚姻为买卖婚姻所替代,一些地方‚坐床‛、‚接骨种‛、‚童养媳‛等婚姻陋习流行。这对出嫁女来说,婚姻不是幸福的归宿,而是噩运的开始—出嫁后命运莫测啊!因此,出嫁女的哭嫁,已经成为她们怨愤感情的宣泄:谴责重男轻女、埋怨父母包办、哭骂媒人撮合等内容渐多,并逐步形成一整套相对固定的程序。哭嫁歌词大多句式工整,以七言五言四言为主,语言含蓄明快,有的注重表情达意,有的偏重文采辞章;有的封建说教成分较多,有的困苦生活怨愤较浓;多以口传心授为主,亦有手抄本哭嫁歌词流传民间。

土家族哭嫁的具体程序以‚哭开声‛为序歌;第一道程序为哭爹娘、哭哥嫂、哭姊妹、哭众亲友;第二道程序为哭(骂)媒人;第三道程序为入席后的哭开脸(梳妆)、哭祖宗、哭穿衣、哭艺人等;尾声为‚哭上轿‛。

婚俗中的哭嫁这一程序,在湘鄂西的土家族聚居区早已约定俗成,相沿成习。哭嫁时边哭边念的哭词—实际上是一种民间说唱形式,也就是本文所界定的哭嫁歌词,成为土家婚俗文化中一种独特的社会生活形态。 夜半时分,男家来轿迎娶新娘。此时,新娘便开始在娘家的最后一次哭嫁。并依例由媒人进闺房向新娘面授上轿注意事项。新娘见到媒人,首先哭的是‚骂媒人‛: 板栗

开花吊砣砣呀,挨刀的媒娘嘴巴阔。壁上画马你哄爷骑,芭茅架桥你哄娘过。篾穿豆腐你哄哥提,棕毛穿梭你哄嫂搓。你这边讲有田和地,

你那边讲是花一朵。你讲乌鸦不要墨来染,你讲白鹤不要粉来泼。你讲龙有深潭好炼宝,

你讲鸟有深山好砌窝。你讲结亲结义结良缘,你讲郎才女貌天撮合。你只要得口牛尿(酒)喝,哪管人家是死还是活?板栗开花吊线线,背时的媒人想挂面。 媒人是个赶仗狗,吃了这头吃那头。豌豆花开排对排,背时的媒人想穿鞋。青布鞋子有一双,媒人穿了烂脚掌。 鞋子里白外面青,媒人穿了烂脚筋。娘家又夸女婿好,婆家又夸嫁妆多。树上鸟儿骗得来,

岩坎猴子骗得走。骗得我爹点了头,骗得我妈开了口。女儿出嫁,远离爹娘,因而哭爹娘的内容最为丰富,有诉爹娘苦心养育之恩;有诉出嫁之后,无法照看爹娘的忧愁;有诉年轻不懂事,难为人之妻人之媳的苦闷;有诉说谢恩于爹娘的衷情等等。新娘哭诉中,母亲也不断回哭相劝。所哭唱词字字句句都浸透了泪水,叫人听得心碎泪流。最令人揪心裂胆之痛,是新娘诉说不肯离去的哭词:爹娘深恩还未报,唢呐一声离娘门。烧菜煮饭谁来帮,砍柴喂猪谁担承?年老病痛谁服侍,弟妹年幼谁照应?叫儿如何不悲伤,叫儿如何放得心?

离山离水容易离,离爹离娘心痛碎。今夜吃了离娘饭,不知何天能相见。天高路又远,山陡水又险。端了人家的碗,就得服人家管。我有脚难走千里路,我有翅难飞万重山。

我有梦难得再团圆,我难打报恩那一天。与其说是哭诉,不如说是一种深情哀婉的吟唱,或者称之为中国‚乡村咏叹调‛吧!在离娘筵席上,哥嫂陪伴爹娘向新娘妹妹敬酒,

俗称‚哥嫂酒‛。新娘接过哥嫂敬的酒,哭别哥嫂,谓之‚哭哥嫂‛。哭的内容,多是叙说兄妹之情,嘱托哥嫂照看父母,请求伴轿送行到婆家,为新娘妹妹壮胆。在叙说兄妹情分中,发出男尊女卑的感慨,和女子在家庭及社会上受到歧视,不能与男子平等的心情。饮罢‚哥嫂酒‛,新娘摆起‚姊妹宴‛,也叫‚陪十姊妹‛,邀请叔伯姐妹们、伴嫁陪侍的姑娘们入席,以表姐妹深情和酬谢之意。席间,新娘与姐妹们相互叙旧,倾吐离情别绪,谓之‚哭姊妹‛,哭过姊妹,新娘要穿大红露水衣、露水鞋和露水帕(即年老妇女去世穿的寿衣、鞋、帕,象征偕头到老,长寿百年),准备上轿。新娘执意不肯穿,众姐妹相劝,方半推半就地穿上,边穿边哭,谓之‚哭穿露水衣‛,穿起露水衣、鞋、帕,新娘即拜别祖宗。新娘兄弟用七尺红绫即男家送来的‚背亲带‛,拦腰将新娘捆背到堂屋。堂屋居中摆放一斗,斗上罩圆筛。 像这种礼节性哭嫁的还有‚哭祖宗‛、‚哭石匠‛、‚哭先生‛、‚哭读书人‛等等,新娘兴致所至,凡熟悉的人事,皆入哭唱范围。 新娘背出堂屋,轿子抬至大门口,新娘上轿时,用脚蹬轿杆三下,有惊轿和示意轿夫稳轿之意。乖巧的新娘在哥背上,亦有哭诉之词:绣花盖头头上蒙,哥哥嫂嫂把亲送;人家忙得金满斗,爹娘忙得一场空,脸哭肿来眼哭红。进轿后,背新娘的兄弟,给新娘胸前挂铜镜一面,宝剑一把,照妖斩煞;背亲带将新娘捆在轿里座椅上,以免上下坡岭颠簸摇晃。实则是远古群婚抢亲将新娘绑缚不让逃跑的遗俗。新娘边进轿边哭诉,谓之‚哭上轿‛:铜锣响几声,婆家来娶亲。脚踏金满斗,筷子谢门神。哥哥背上轿,嫂嫂锁轿门。钥匙交嫂嫂,妹是别家

人,启轿时,督礼官将神龛上一个碗取下,放于轿内,意谓娘家送新娘的‚衣禄碗‛,新娘到婆家一辈子不缺吃穿。轿至朝门,女家用扫帚将轿四周扫三下,哥嫂和伴嫁姑娘拉轿三次,意谓新娘留念难舍。这时,将喜火把点燃照路,娘家即抢两把回来,照至堂屋大门,俗称‚分火(伙)‛,火越分越旺。新娘母亲,从堂屋门口撒五谷至朝门,俗称‚送衣禄米‛,使新娘一生一世,衣禄不愁。 轿抬出大门,新娘哥嫂和伴嫁姑娘护守轿前轿后,名‚押轿‛。抬轿上路后,灯笼火把照在轿前,给抬轿人照路。沿路吹吹打打,热闹异常。新娘在轿里,还得不断抽泣哭诉,谓之‚哭婚轿‛:长毛公鸡声声啼,啼得我的心肝碎。黄毛狗儿阵阵咬,咬得我肝肠断了。 燕子飞过九重崖,今天去了哪天来?燕子飞过九道坡,爹娘几时还记得我?燕子飞过九座林,哪天看到娘家人?燕子飞过九条河,离了爹娘苦日期多!哭嫁作为一种婚俗,一般认为只在土家族聚居区流行。其实,稍加探究,就会发现哭嫁实际上是一种古老婚俗,在四川、重庆、广西、云南、贵州、江浙等省市区,甚至上海郊区农村均有民间文学专家所搜集的哭嫁歌词刊行于世。惟在现今时代的婚姻操办过程中,多已不取哭嫁这种程序。而土家族部分地区依然保留着这一传统婚俗习惯,只不过多以歌唱为主,哭嫁的成分逐渐减少了。 哭嫁歌词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具有较高的社会历史价值。可以说它是一部形象的土家婚俗史,是千百年来土家妇女集体智慧创作的结晶,直接有助于研究土家族的社会演变、婚俗发展、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妇女心理特质,甚至对研究土家族歌谣、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民族语言、土汉文化交

流等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民俗文化资料。

三土家族的哭嫁中的孝道

表面看来,哭嫁歌是骨肉亲情友情的离别之悲,实际上,它有更深层的孝道伦理道德内涵。其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 :

(一)哭嫁习俗反映了土家族姑娘强烈的孝亲思想

1、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深深感激

孝作为一种传统美德,首先是人们的自然情感。在与父母长期的相处中,子女形成了强烈的依恋之情。据马斯诺的观点,人类的五种需要中,其中就有安全的需要与爱的归宿的需要。这两种需要都在与父母相处时得到满足。出嫁便意味着告别双亲,告别自己的家人和熟悉的环境,也就意味着这两种需要的丧失。越是要失去的东西就越觉得它宝贵,何况是父母的慈爱之情、养育之恩呢?哭嫁歌中的一大主题就是颂‚亲恩‛,‚亲恩大如天‛的思想就是通过母女的对哭中体现的。女儿哭母亲的生养之苦,母亲也要哭诉生养之劳,母女二人的哭唱所展示的是天下父母亲的形象。在土家族女子的哭嫁声中,透露着对不辞劳苦、辛勤抚育自己成人的父母的深深感激。哭嫁之时,土家族姑娘将一一涌上心头的往事点点滴滴都哭唱出来,既有概括性的叙述,也有细节的情节。‚爹娘啊,你盘你的女儿,操了几多的心,受了几多的苦。夏天给儿穿单衣,冬天给作换棉袄。脏了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破了的衣服,补得熨熨贴贴。……‛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也是理性的,从穿衣吃饭还有教育等多方面都给予子女无微不至的照顾与教导。为了子女,他们受了许多的苦:‚我的娘呀,我的爹!你们吃了几多冷菜饭,你们受了几多

冷风吹,你们踩了几多冷水滩,你们淋了几多冷雪霜;你们头发苦脱了,你们的骨头累断了,你们的心血挤干了。我的娘呀、我的爹!你们苦尽苦绝了,你们累尽累绝了。‛父母为子女默默地付出,子女也深深地感受着他们的爱,并将这种爱铬记于心。临到分别,姑娘们忍不住了,她们终于将父母亲的恩情哭唱出来,她们要向世人歌颂她们伟大的双亲,表达她们的感激之情。知恩方能报恩,明白父母亲的养育之恩是孝亲的前提。土家族有一句俗语:‚养儿不知娘辛苦,养女方知父母恩‛,土家女儿哭诉父母的养育之苦,正是知恩的表现。

2、 对不能孝养双亲的遗憾和悲哀

有人认为,哭嫁歌表现出土家女儿低下的地位,确然如此,但从这种女性对自己‚低下‛地位的不满中可以发现,在怨母怨己的表义符号下,潜藏的是浓浓的孝亲思想,是女儿对父母亲恩的体认和肯定,是以孝亲的思想为出发点和终极指归。未嫁之时,尚可为父母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多少可以尽点孝心。但是,出嫁之后,一些原来由自己做的事情没有人做了,‚爹娘啊,你们把女儿盘大了,送到他乡外地去,端茶煮饭谁来帮,砍柴挑水谁去做?年老病痛谁服侍?弟妹年幼谁照顾?‛相对于男子而言,女子心思更为细腻,更能理解、体会父母的辛苦。她们更希望留在父母身边,如同兄弟一样孝敬双亲。可是,男娶女嫁,她们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而到另外一个毫不熟悉的环境,去孝敬陌生的公婆。一方面是父母恩重如山,为人子女,理当报答这恩情;另一方面是作为出嫁女儿,她们非得离开,不能尽孝养之情。于是她哭诉:‚就留我在家里吧,就多带我几年吧,为什么把我送出去?‛这是发自内心恳求,这是至

情至性的呼喊。正是出于孝亲的强烈情感,女子才怨,在哭父母深恩时加入怨的内容。她们怨父母偏心,让女儿嫁出而让儿子留守家,是听了媒人的话才把她们送进‚火坑‛。她们何尝不知这是千古习俗呢?但她们依旧要怨父母。可是听者却不难听出这怨中的潜台词。土家姑娘以怨诉爱,很巧妙地表达出她们孝亲情感。以前,土家女子以能早嫁为荣光,因为早早受到众人青睐乃是表明她能干,故她们出嫁一般都在18岁以前。虽然,在这不到18年的时间时,她们也给了父母亲不少安慰,在家做过不少事,‚有我的闺女在家,不进厨房饭也香,不拿扫帚地也光‛,然而更多的是爹妈辛勤的扶养,尽心的培育。‚燕子衔泥枉费心,蜜蜂采蜜别人享福,牛儿耕田马吃谷,我的爹妈空养人呵‛,她们为自己不能在家孝敬父母亲的悲痛自责。渴望孝敬自己的父母,这是一种天然的情感。父母的养育之恩,慈爱之情怎么能割舍?又怎能不思报答?‚我只想那沙子也筑得墙,那女子也养娘啊,姐啊,我只想女子也是养娘的人啊,我只想女子也是养娘的根啊!‛怨身为女儿之身,其中最重要的一条理由就是不能在家孝敬自己的父母,而这也成了她们最大的伤心。土家女子认为不能孝养自己的父母,她们觉得简直不能叫人:‚那爷娘的恩情忘不了,报不成啊。我们成了那忘情背义的人啊!‛,‚空到世上消五谷,空到世上枉为人‛,由于不能孝养父母,她们心如‚牛王刺来戳‛,甚至于哭叫:‚爷娘啊,为什么不把我往马桶子里头闷啊!‛。

3、 女性的孝亲思想还表现在对兄弟男性角色的羡慕上

表面看来,将自己与兄弟比,是对男女不平等的抱怨,是女性要求经济上的

平等。土家女子固然爱财,但更爱自己的亲人,尤其是父母亲。‚好儿不要爷田地,好女不要娘嫁妆。嫁妆我不要,不怪你们打发(指陪嫁的东西)的少,爹娘的恩情我忘不了!不怪你们的打发乖不乖,爹娘的恩情丢不开‛。有孝心的女子,往往认为多要嫁妆是不孝的一种表现。‚我自前是成了忤逆不孝的啦,我各是脱脚甩手,远乡的走啦,我带了一砣家屋往外行啦‛,土家女子对兄弟的羡慕主要不是他们能继承家财,而是他们可以呆在家里孝敬生身父母。同是爹娘生养,做女儿的却不能如兄弟那样在家孝养父母而只能孝敬‚别人‛的父母亲,她的心理当然不是滋味,所谓‚自己的爹娘丢生了,人家的爹娘喊亲了,自己的爹娘不管了,人家的爹娘侍候了‛才是她们的真实心理。

‚孝"首先是养,‚养‛是孝最起码的前提。作为男子,兄弟留在家里奉养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他们跟随父母,照顾父母。在土家姑娘看来,男子之贵,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他们能孝养自己双亲。‚是你贵气的儿子,早上开门夜点灯;是你下贱的冤家女,早无影来晚无踪!‛儿子可以早晚在父母亲身边,为父母排忧解难,‚是你贵气的儿子。千斤担子替你挑,万斤担子替你挑;是你下贱的冤家女,千斤担子加一挑,万斤担子加一担‛,不仅如此,儿子还可以增加家庭人口,为家里添一个孝养的老人的人,‚是你贵气的儿子,养一个,靠一双,服侍你们到头,服侍你们到老‛。女儿恰恰相反,辛辛苦苦地被养大,孝敬的不是自己的父母。‚是你下贱的冤家女,长大送到他乡,丢下亲生的父母,侍奉人家的爹娘‛。作为女儿,不但不能养双亲,反而加重他们的负担,因此,她们更不是滋味,也就更自卑。‚我是你的

儿,我服侍你老一百二十年啦,那一个屋场是不要搬啦‛,女性对男性角色的羡慕中,更多是对他们能孝养自己双亲的羡慕。

(二)哭嫁习俗是对新娘孝敬公婆的婚前教育

1、孝敬公婆影响着着该女子今后的幸福

到了婆家,能否被婆家人从心理上接纳,能否被这个家族以及其它家族的认可与赞许,与她是否行孝有很大的关系。由于人类所共有的心理欲求和儒家文化的长期浸染,土家的孝道观与儒家孝道观颇有相同之处,其中也含有养、敬、顺三要素。土家人极重视对老人的养,不养老人视为最大不孝,这是要遭雷打的;土家人亦重视孝养、敬养,那些不敬之养、不顺之养也被视为不孝。善莫大于孝,罪莫大于忤逆不孝,凡不孝者要受到自己宗族的鄙视和其他家族的鄙弃,也受到老人(主要是公婆)的咒诅。土家认为,老人的咒诅是灵验的,遭受老人的咒诅是很重的惩罚。同时,其它人也会用‚遭雷打‛,‚遭天谴‛来咒诅不孝者。‚不孝父母是讨人的嫌,世上把他的骂名的传‛,不孝之人在当地简直难以容身,反之,‚孝敬父母是人喜的欢啊,美名要传是万万的年啊‛,只有孝顺,他(她)才能与他的族人,与当地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他(她)才能在这个家族、在当地立住脚跟。在哭嫁的特殊场合中,出嫁女子将她们的拥有的话语权进行充分的发挥。她哭诉了到婆家后可能会有的待遇,表达了不愿屈己以从人的心态,而细心体会,却不难发现,其中隐藏着对公婆权威的不情愿的肯定和作为媳妇身份的被动认同。母女对哭中,不约而同地提到婆家,提到由外来人与本家人的区别,以及婆婆对媳妇与对女儿的不同态度。从人本性的角度来看,

对新事物都有由怀疑、排斥到认同、接纳的过程。媳妇作为外来人,当初肯定要受到责难与挑剔。哭诉婆家可能会受的苦,正是对公婆权威的认同。作为母亲,也是认同这点的。但母亲更理性,她劝女儿要放宽心,对公婆要做那长流的大河大水,莫做一时干的小溪小河,做高坡的长青天松柏而‚莫做那花椒起黑的心啦‛,‚你好耐烦人家的老‛,‚人家老的是大如天啦‛。孝是形而上学的,它是抽象的道德范畴,也是形而下的,是具体的实践活动。母亲对女儿的孝道教育中,更多侧重形而下的内容。在母亲看来,孝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小到洗脸吃饭洗衣,说话的态度、语气腔调等。下孝则上慈,这样做,完全可以改变公婆的态度,有利于家庭关系的改善。母亲安慰教导女儿,只要在婆家事事‚在行‛(即为人能干,做事妥当),人家会把她当龙当宝捧在手中,把她当作自己人。于是,雨过天晴,苦尽甘来:‚你到人家屋子里是要在行(的)点啦,人家(蛮)会把你(是)当个龙(来的是)手中(的)玩啦,当个宝来(是)口中(的)含啦‛,‚人家会把你当做个怀中抱大的啦,人家会把你当做个(蛮)心中落来的崽啊。‛‚人家爷娘夸你好,不是亲生赛亲生‛,‚只有脾气改掉了,丈夫婆婆才称心‛。在土家人朴素的观念中,孝亲的意义是双向的,投之以桃,必报之以李。只要孝亲,就会得到婆家家人尤其是长辈的认可与喜爱。‚孝亲‛的行为无论是对长辈还是对自己都有莫大好处。

2、孝敬公婆与否涉及到对该女子娘家的道德评价

女儿出嫁后,在婆家是否孝敬老人,和睦兄弟姐妹,全在于母亲的教导。教育女儿孝敬公婆是母亲的职责。等等。环境的突变,姑娘到婆家后行事

会有许多不周到之处。新娘所面临角色转换的后的诸多问题中,最重要的就是处理好婆媳关系。在临嫁之前,母亲要反复叮嘱女儿到婆家后的注意事项,如:你到了人家的廊场,要顺着人家的爹娘;只能墙上加土,只能锦上添花,火上加不得油!雪上加不得霜!亲生爹娘不要紧,人家父母脚下要留心;人家重重地讲,你要轻轻地应。抬起板凳让人坐,走到窄路让人行,老的面前要听话,少的面前要宽心。我的女儿呀,金盆打水清又清,你十分性子要改九分,铜盆打水黄又黄,你十分性子要改完;千万莫逗人讲闲话,万万莫给爹娘添麻烦! 母亲的教诲,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改性子,从各个方面都要注意孝顺老人,不要逗人闲话而给爹娘添麻烦。

在当地社会风气中,一个妇女是否孝敬公婆,她在婆家的表现如何关涉到对她母亲的评价。不孝公婆,不敬老人的媳妇,人们会说她‚没家教,上梁不正下梁歪‛,是‚检根攀‛(遗传),‘跟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学跳神‛,母亲就可能会因为女儿不孝而受到别人指责。孝敬公婆,一好皆好,如果不孝,就会成为众矢之的,视为败类,甚至于请她‚家长‛,给娘家带来麻烦。反之,对孝敬公婆的媳妇的评价则是‚她家的家教好,她娘也是个孝老人的人‛,‚麻绳打草鞋,一带(代)传一带(代)‛。所以,在母女的对哭中,母亲将其离别之情、亲子之爱化为殷殷劝喻,反复强调女儿要孝敬老人,还特别提出:‚你要给娘争口气,不要给娘造罪孽。‛‚千万莫逗人说闲话,万万莫给爹娘添麻烦‛,母亲的叮嘱,主要是出于对女儿今后安身立命考虑,也有对自身名誉的考虑。在对土家姑娘孝敬老人的教育中,母亲是最主要的老师。

浓郁的孝敬

公婆的孝亲美德培育了土家女子的孝亲观。在哭嫁歌中,也有同伴也有劝新娘孝敬公婆的。在‚十姊妹歌‛中有‚十劝‛,其中第八劝就是‚八劝姐儿要孝心,做好茶饭敬双亲,你尔后也是一样人。‛同伴的劝则从‚人‛本身角度出发,将推已及人之心看待孝,指出她也有可能做公婆,将心比心,要将孝敬公婆当成理所当然。湖北利川哭嫁歌中有‚十杯酒‛之哭,它是由陪‚十姊妹歌‛的姑娘们所演唱。‚十杯酒‛把劝新娘孝敬公婆放在第一位,‚一杯酒,到了婆家要勤快,切记莫要把早床挨。孝顺自有孝顺在,孝敬公婆理应该‛,‚孝顺自有孝顺在‛,她们认识到孝敬老人所产生的良好结果,指出孝顺的必要;同时也打心理上认同孝敬老人这种伦理道德,即‚孝敬公婆理应该‛。新娘自己明白这点:‚人家爷娘跟前我是要敬酒口来,要端的饭啦,要泡茶口来,是要装的烟啦‛。

(三)哭嫁歌中的伦理规范是对土家女子孝道伦理的补充,土家人的孝道观比较宽泛。

1、孝的对象广。‚孝在土家族社会中,并不局限于亲子之间的人伦关系的和谐,往往还可推及纵向的祖先和横向的父系、母系宗亲群团,乃至对所有长辈的尊崇‛。在土家人那里,只要同宗父辈,谁都可以叫‚老子‛,而子侄却也毫无愠色;对母亲的娘家人,也有‚娘亲舅大‛之语。土家人主要住在大山之中,且多以家族为单位而群居,其宗族观、家族观非常浓厚,不同的家族之间也有着错综复杂的亲戚关系,‚孝‛、‚敬‛正是土家人紧密团结宗族与亲族的重要情感纽带。‚与汉民族‘孝’观念不同的是,土家族的‘孝’,不仅仅是他们德

性精神的表现,而且也是其民族内部凝聚力的一种传达‛。其次,孝的内容宽泛。‚孝者,畜也‛,‚善父母为孝‛,‚上孝养志,其次养色,其次养体‛,‚闺门之内尽孝焉,闺门之外尽悌焉,为朋友之道尽信焉,三者,孝之至也‛。凡有利于使双亲高兴的行为都可以视为孝,如养、敬、顺、悌、信义等。如果孝只局限于对双亲之养,而不重其它方面的修为,这不是最大的、最完备的孝。《文帝孝经》有言:‚同气姐妹,我固当和,连枝妯娌,我亦当和。……众善家修,无不孝推,如是尽孝,始克为孝,始知百行,惟孝为源。我孝父母,不敬叔伯,于孝有亏;我孝父母,不和姻娅,于孝有亏;我孝父母,不睦乡党,于孝有失……奉行诸善,不孝吾亲,终为小善;奉行诸善,能孝我亲,是为至善。‛孝双亲、和姐妹、妯娌、姻娅,敬叔伯、睦乡党都是孝行的体现。‚人家高声的喊,你要轻声的应,要顺爹娘心,要体男人意,要顺兄嫂弟妹的情。要看硬和软,先看嫂嫂碗,要看淡和咸,先请妹先‛,——敬老爱小,体贴家人,搞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东跑西跑惹闲言,东讲西讲生是非‛,‚后园栽菜又栽葱,做人媳妇早装聋;燕子衔泥口要紧,紧开口来慢开言;莫学喜鹊叫喳喳,莫学老鸦乱哇哇;装些痴来装些呆,人多场中口莫开‛——注意言辞,不搬是非;‚冷茶冷饭你要吃,冷言冷语你要受;勤扒苦做轮到你,勤推磨来勤舂碓‛,‚东方开口早起床,莫比在娘屋睡懒床;人家大门你先开,路边露水你先踩,井里凉水你先挑‛——任劳任怨、勤劳持家。‚十劝‛,‚十杯酒‛等都是对土家女子伦理的阐释,如要手脚快、洁净、莫骂人、不抛洒五谷、多种庄稼、说实话、讲孝心、讲团结、讲良心、讲

节操等。这些看来并不是孝的内容,然而,如能做到这一切,无异于让两边双亲高兴从而达到孝亲的目的。

关于土家人孝的泛化,胡炳章先生有很好的论述:‚这种孝的内涵意义的泛化,反应了土家族共同体、族群共同体凝聚的特殊需要,同时也更多的代表着族群利益一个普遍原则,因此,在土家人的社会生活中,孝不仅仅是一种人伦道德,而且也是一种社会公德的标尺。‛

(四)哭、怨——土家女子孝亲的一种特殊表现

哭嫁中有抱怨父母、哭诉到婆家将要受到的苦以及骂媒人、羡慕兄弟的内容。用反对‚包办婚姻‛、对男尊女卑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控诉固然可以说明一些问题,但不能完全自圆其说。事实上,哭怨也是土家姑娘孝亲的特殊方式。出嫁是妇女一生的大事,一出嫁,身份就发生了改变,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面对突然的转变,女子不可能无动于衷,但在伤离别感情中又掺杂了很强的社会情感。从土家人对出嫁的审美心理看,越悲越好,越哭越发,越能哭越能增添喜庆效果。越能哭,越会哭也就越显示出嫁女子的才德。所以,哭得越伤心,越悲苦就越为哭嫁女子自己争光,为她的家庭争光,为父母亲争光。‚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以哭为已争名、立名,为亲扬名正是孝的表现。面对新的生活,人总在兴奋中又有焦虑不安,哭嫁为焦虑的发泄创造了条件。抱怨不是目的,只是将离家之悲夸大的因子。土家婚礼以哭得悲为上,要哭得悲,性别差异带来的离家之悲是最好的哭的话题。让她们离家的,主要是四方面的因素,即女儿身、父母、媒人、婆家。于是相应的就有了上述的怨、憾、等

情感的哭诉。在哭诉时,她们还有一种期待感,她们夸大她们即将受到的痛苦,夸大她们所受到的媒人的欺骗,以期引起众人的同情和安慰,希望有人对她们的新的生活进行指导。将个人的自卑扩大到群体的共通性时,这种自卑就会缩小。将自我的焦虑扩大到群体的焦虑时,个人的焦虑就会弱化,土家姑娘将她们的焦虑不安通过哭诉释放出来,并很成功的转到围观的众亲朋好友身上,她们自己却在某种程度上获得补偿性满足。‚出嫁以前唱唱这些历史上有普遍性而现实中有特殊性的苦情,能让新娘为到婆家去生活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而且对婆家不无警示之意。……土家姑娘在喜的关口上,能在长辈的启示下看到忧的成分,这将使她们在人生的历程中减少几分怯懦和天真,增添几分勇敢和老练,新娘在哭中节省了因焦虑面耗损的能量源,从而有精力对面对新的生活。在民族文化心理背景下,土家哭嫁歌中的‚苦情歌‛‚悲情歌‛并不是真实的写照。哭,并非真是向人展示她的悲苦,给他人一个怨天怨地怨父母怨公婆的不孝者形象,愉好相反,这是土家女子在临嫁前向父母亲尽孝的一种方式。土家人有一种反向思维的习惯(如临丧而歌,临嫁而哭)纵然结婚是人生的大喜,她们也要以悲的形式表现。如果土家妇女在婚礼上不会哭,婚礼不喜气是其一,不孝父母是其二,出嫁不哭就显得她很想出嫁,以嫁出为喜,不眷恋自己的父母,这样的人会被认为不孝而被瞧不起。所以,不管她有多高兴,她都得隐藏好自己的情感,而尽可能把不愿出嫁的心情夸大。反复哭诉父母亲的养育之恩,慈爱之情,是从正面表示欲留家中孝父母;怨父母,骂媒人,说婆家从反面说明自己想呆在家里,为父

母尽孝。父母、媒人与婆婆只是一种表意符号,是它们导致女子身份和处境改变,而媒人与婆婆这两个符号最有利于扩展它的内容,表达悲的效果。土家女子大力哭骂、哭怨,为的是显示她们的离别之悲,塑造一个才德兼备的出嫁孝女形象。土家姑娘在哭嫁时在进行着艺术的创造,那些已逝的往事和即将到来的生活与哭嫁之间有一段时间差,由此而形成了心理距离。出嫁的喜悦被压抑,出嫁的恐惧也被压抑,她们要将这压抑加以释放、发泄,这种能量欲望被移臵,哭嫁就成了她们能量欲望移臵的手段。人在最痛苦和最快乐的时候是进行不了好的创作的,只有在痛苦与快乐已经比较平静的时候才能实现艺术的美。土家哭嫁歌将出嫁时悲已经很少的因素尽力扩大,将喜悦的场合中的‚悲‛加以突出,以增加婚礼中的悲剧效果和喜的内涵。新娘是哭嫁现场的总导演,她们将到婆家可能受到的各种痛苦融合,甚至于虚构苦难。假想的,夸大其词的苦情就是催泪弹,她通过不断地向哭嫁的现场掷放催泪弹,再配以伤痛的语调,嘶哑的哭泣,一一调动起现场人的情绪,使观众都参与悲情的表演,以此扩大婚礼的悲的色彩,达到一种以悲助喜、以哭助‚发‛的效果。当婚礼结束,哭嫁新娘的才德就成了众人谈论的话题,她的父母亲也就受用着女儿哭嫁而带来的光辉。土家女儿在家时对父母的最后一次尽孝也就划上圆满的句号。

参考文献:

[1] 巴风土韵——土家文化源流解析 [2] (汉)王符盐铁论〃孝养

[3]. 论土家族哭嫁歌的孝道内涵

[4 ] 武汉大学中文系.土家族文艺调查〃哭嫁

[5]. 湘西歌谣大观(上)

第3篇:贵州沿河地区土家族哭嫁歌词

岩上砍柴丁对丁, 花钱花米是今天! 太阳出来背过湾, 半夜还在路上跑! 洋荷叶子青友青, 怪你冤女命不真!

冲刺公务员考试

21:08:23

2、哭母亲的哭话是这样的:

隔河望去蓼子丁, 蓼子开花绿阴阳! 罗打三天惊天地, 冤女还在伤心处! 好吃不过红椿甜, 冤女还在娘面前! 洋山竹子节节细, 难喊别人一声爹,

从此别了一声娘! 銘哥

21:08:29

哭媒人的哭话是这样的:

高山顶上栽核桃, 砍它下来搭座桥! 从过路桥桥不越,

媒人过路欲断桥船不行! 水不起浪媒不狠, 女不放你来坐在 我的老人火铺阁, 喊我老人那句话来说。

你来坐在我的老人板凳边, 问我老人分不分!

我的老人说我年纪小, 媒人眼睛几眺眺!

我的老人说我年纪细, 媒人嘴巴几团团!

《哭娘——八月歌》 阳沟后头栽苦桃 这根苦桃根不牢 这根苦头要翻根

你的怨女还等三个时候要开声 蘭木搭起五层楼 五层楼上乌鸦叫

这对乌鸦叫不叫不明 喊你冤女不慌行 春风吹到一朵云 回头不见我老人 堂屋中间闹腾腾 外面来的是别人 不是人家大户来 管是人家小户来

小户人家人家来了穿衣轿 穿衣轿散散心 远望一乌云 近望上灰尘

大户人家来的夫子讲礼仪

小户人家他家夫子来了八面财 八面神仙下凡来 正月生我随娘子 盘我养大孝到你 我把爹娘孝到底 二月生我是儿女 盘我长大把恩还 三月生我儿成对 老老小小来相会 四月生我儿成双 我在家中凑成双 五月生我人之初 送我上学去读书 六月生我儿进屋 送我上学就去读 爹妈后来享幸福 七月生我儿命好 送我上学就去考 爹妈福气快来了 八月生我命不归 盘儿养大孝到你 多儿多女往外追 九月生我无独女 几天几夜操劳你 十月生我遭苦罪 一生只把儿女为

苦生苦死为我几姊妹 落泥谷子秧子深 半夜起来看小星 小星还在天上走 父母还在路上哼 半岩有根十三藤 人人说你养空人 养了空人一只胯 舍得谷子打发我 高山顶上莲二朵 多生兄弟少生我 兄弟是棵摇钱树 冤女是个花钱人

安全提示:如果聊天中有涉及财产的操作,请一定先核实好友身份。发送验证问题或点击举报

冲刺公务员考试 21:13:03 《哭表嫂》

天上大星对小星 天上星子排队排 大风吹我嫂嫂来 清早起来穿衣裳 穿起衣裳走路忙 过弯过拐湿衣裳 过河过水打湿鞋 这回人户不该来 风吹牡花像对烛 前面修起竹枝路 后头修起转角楼 不是姐姐夸奖你 是你爹娘修的起

安全提示:如果聊天中有涉及财产的操作,请一定先核实好友身份。发送验证问题或点击举报

冲刺公务员考试 21:13:03 《哭表嫂》

天上大星对小星 天上星子排队排 大风吹我嫂嫂来 清早起来穿衣裳 穿起衣裳走路忙 过弯过拐湿衣裳 过河过水打湿鞋 这回人户不该来 风吹牡花像对烛 前面修起竹枝路 后头修起转角楼 不是姐姐夸奖你 是你爹娘修的起

冲刺公务员考试 21:13:16 《哭哥哥》

茄子开花大团圆 你是爹妈掌家人 你是爹妈香炉脚 爹妈盘你花得着 我是爹妈香炉花 爹妈盘我是笔家

你得爹妈大田大土是一方 我得爹妈箱子被子眼屎方 你得爹妈大田大土是一挂 我得爹妈一句话 21:13:17 冲刺公务员考试给您发送了一个窗口抖动。 冲刺公务员考试 21:13:30 《哭嫂子》

阳沟后头在白菜

我在老人屋里去来少把人客带 我去山上去来把鞋换 急忙洗手办茶饭 一时三更饭没有熟 请我嫂嫂再来办 我走他家人户去

我走山上去来把鞋换 急忙洗手办茶饭 一时三更饭没有熟

人家老少前门丧在后面出 橙子开花起层层 起来一层又一层

把我织的衣裳花不明 今天为你置烟米 见到老人进花坟 一张桌子缺又黑 父母喊我来会客 我来堂前没会到 单衣薄裳怕人笑 我来堂前没会人 得罪老少几多人 要想姊妹来相会

要看阎王话下算中来 阳沟后头栽茄花 茄花开得闹沙沙 金华银花不宽心 多谢嫂嫂没几天 金花银花不宽银 多谢嫂嫂是金银 李子花开得早

我去三天五天来看嫂

冲刺公务员考试 21:13:52 《哭母舅》

天上大星对小星 世上只有母舅亲 我想母舅长江水 除了青无好火 除了母舅无好亲 母舅穿衣一身青 我是母舅亲外甥 母舅穿衣一身黄 个体相貌像我娘 我生来是个男外甥 左手来倒茶 右手来装烟

我生来是个女外甥 装烟倒茶都不兴 我生来是个男外甥 接我母舅来穿鞋 我生来是个女外甥 接我母舅来舍财 《哭表嫂》

天上大星对小星 天上星子排队排 大风吹我嫂嫂来 清早起来穿衣裳 穿起衣裳走路忙 过弯过拐湿衣裳 过河过水打湿鞋 这回人户不该来 风吹牡花像对烛 前面修起竹枝路 后头修起转角楼 不是姐姐夸奖你 是你爹娘修的起

冲刺公务员考试 21:13:16 《哭哥哥》

茄子开花大团圆 你是爹妈掌家人 你是爹妈香炉脚 爹妈盘你花得着 我是爹妈香炉花 爹妈盘我是笔家

你得爹妈大田大土是一方 我得爹妈箱子被子眼屎方 你得爹妈大田大土是一挂 我得爹妈一句话 21:13:17 冲刺公务员考试给您发送了一个窗口抖动。 冲刺公务员考试 21:13:30 《哭嫂子》

阳沟后头在白菜

我在老人屋里去来少把人客带 我去山上去来把鞋换 急忙洗手办茶饭 一时三更饭没有熟 请我嫂嫂再来办 我走他家人户去

我走山上去来把鞋换 急忙洗手办茶饭 一时三更饭没有熟

人家老少前门丧在后面出 橙子开花起层层 起来一层又一层

把我织的衣裳花不明 今天为你置烟米 见到老人进花坟 一张桌子缺又黑 父母喊我来会客 我来堂前没会到 单衣薄裳怕人笑 我来堂前没会人 得罪老少几多人 要想姊妹来相会

要看阎王话下算中来 阳沟后头栽茄花 茄花开得闹沙沙 金华银花不宽心 多谢嫂嫂没几天 金花银花不宽银 多谢嫂嫂是金银 李子花开得早

我去三天五天来看嫂

冲刺公务员考试 21:13:52 《哭母舅》

天上大星对小星 世上只有母舅亲 我想母舅长江水 除了青无好火 除了母舅无好亲 母舅穿衣一身青 我是母舅亲外甥 母舅穿衣一身黄 个体相貌像我娘 我生来是个男外甥 左手来倒茶 右手来装烟

我生来是个女外甥 装烟倒茶都不兴 我生来是个男外甥 接我母舅来穿鞋 我生来是个女外甥 接我母舅来舍财

冲刺公务员考试 21:14:08

《哭叔子》

天上大星对小星 世上只有叔子亲 我想叔子长江水

叔子望我为人立志深 洋山竹砍一根

你不寻前世就开亲 开亲之时笑呵呵 后来之时闹哄哄 《嫁妆的感谢语》 一丝蔑条插过江 上海带来真皮箱 这口皮箱真又真 金子装起伍佰斤 银子装起伍佰颗 上海带来打发我 买来箱子高又高 里外都是银子包 买来箱子厚又厚 里外都是银子扣

冲刺公务员考试 21:14:32

《哭叔子》

一段苦情怨苍天

埋怨苍天不周全 二段苦情怨年根 年根生来全不全 闯到观音要落难 三段苦情怨爹娘 埋怨爹娘无主张 东家情缘爹不放 西家情缘妈不张 高门大户你不放 小户人家来商量 想你冤女早日哭 不如早去见阎王 四段苦情怨媒人 埋怨媒人心不平 花脸怪嘴凭空说 花言花语是金银 五段苦情怨自家 埋怨自家职业差 三五两头无银花

送验证问题或点击举报

冲刺公务员考试 21:13:03 《哭表嫂》

天上大星对小星 天上星子排队排 大风吹我嫂嫂来 清早起来穿衣裳 穿起衣裳走路忙 过弯过拐湿衣裳 过河过水打湿鞋 这回人户不该来 风吹牡花像对烛 前面修起竹枝路 后头修起转角楼 不是姐姐夸奖你 是你爹娘修的起

冲刺公务员考试 21:13:16 《哭哥哥》

茄子开花大团圆 你是爹妈掌家人 你是爹妈香炉脚 爹妈盘你花得着 我是爹妈香炉花 爹妈盘我是笔家

你得爹妈大田大土是一方 我得爹妈箱子被子眼屎方 你得爹妈大田大土是一挂 我得爹妈一句话 21:13:17 冲刺公务员考试给您发送了一个窗口抖动。 冲刺公务员考试 21:13:30 《哭嫂子》

阳沟后头在白菜

我在老人屋里去来少把人客带 我去山上去来把鞋换 急忙洗手办茶饭 一时三更饭没有熟 请我嫂嫂再来办 我走他家人户去

我走山上去来把鞋换 急忙洗手办茶饭 一时三更饭没有熟

人家老少前门丧在后面出 橙子开花起层层 起来一层又一层

把我织的衣裳花不明 今天为你置烟米 见到老人进花坟 一张桌子缺又黑 父母喊我来会客 我来堂前没会到 单衣薄裳怕人笑 我来堂前没会人 得罪老少几多人 要想姊妹来相会

要看阎王话下算中来 阳沟后头栽茄花 茄花开得闹沙沙 金华银花不宽心 多谢嫂嫂没几天 金花银花不宽银 多谢嫂嫂是金银 李子花开得早

我去三天五天来看嫂

冲刺公务员考试 21:13:52 《哭母舅》

天上大星对小星 世上只有母舅亲 我想母舅长江水 除了青无好火 除了母舅无好亲 母舅穿衣一身青 我是母舅亲外甥 母舅穿衣一身黄 个体相貌像我娘 我生来是个男外甥 左手来倒茶 右手来装烟

我生来是个女外甥 装烟倒茶都不兴 我生来是个男外甥 接我母舅来穿鞋 我生来是个女外甥 接我母舅来舍财

冲刺公务员考试 21:14:08

《哭叔子》

天上大星对小星 世上只有叔子亲 我想叔子长江水

叔子望我为人立志深 洋山竹砍一根

你不寻前世就开亲 开亲之时笑呵呵 后来之时闹哄哄

冲刺公务员考试 21:14:19 《嫁妆的感谢语》 一丝蔑条插过江 上海带来真皮箱 这口皮箱真又真 金子装起伍佰斤 银子装起伍佰颗 上海带来打发我 买来箱子高又高 里外都是银子包 买来箱子厚又厚 里外都是银子扣

冲刺公务员考试 21:14:32

《哭叔子》

一段苦情怨苍天

埋怨苍天不周全 二段苦情怨年根 年根生来全不全 闯到观音要落难 三段苦情怨爹娘 埋怨爹娘无主张 东家情缘爹不放 西家情缘妈不张 高门大户你不放 小户人家来商量 想你冤女早日哭 不如早去见阎王 四段苦情怨媒人 埋怨媒人心不平 花脸怪嘴凭空说 花言花语是金银 五段苦情怨自家 埋怨自家职业差 三五两头无银花

冲刺公务员考试 21:14:51

《哭叔子》 枇杷花隔年开 洋芋花花弯扬 那家人住高墙

那家人弟兄多家境贫 提刀惊杀真吓人

你的侄女有字就识字 无字就使力

无字无力遭万力

一把指拇尖又尖, 娘把女儿往外掀, 一把指拇齐又齐, 爹把女儿往外赶。 罐子装人冤头死, 活人掀到死人坑, 左脚踏进阎王殿, 右脚踩进烂泥坑。

天上星多月不明, 爹爹为我苦费心, 爹的恩情说不尽, 提起话来说不尽。 一怕我们受饥饿, 二怕我们疾病生; 三怕穿戴比人丑, 披星戴月苦费心。 四怕女儿无文化, 把女送进学堂下, 如今女儿已成人, 花钱费米恩情大。 你来求亲说大话, 说了娘家说婆家。 你吃婆家一杆烟, 你讲他家发几千。 你吃婆家一杯茶, 你说他家顶还发。 你吃婆家一杯酒, 你说他家宗宗有。 “骂媒歌” 我的爹,

我的娘啊! 人家屋里有杀人的刀, 有煮人肉的锅。 我的爹, 我的娘啊! 服侍人家老的不到, 筷子甩碗丢哩。 我的爹呀, 我的娘啊! 我在人家脚下踩, 我在人家手中捏哩, 脚下踩如泥, 手中捏成灰哩

铜锣花轿催女走, 好多话儿没说够; 世上三年送一闰, 为何不问五更头? 儿去了哎娘难留, 往后日子靠自己。 孝敬公婆勤持家, 夫妻恩爱度春秋。 勤来打扫勤烧茶, 是非场中切莫惹。 丈夫面前细商量, 粗言粗语肚中藏。

婚姿古时候, 土家族在通婚开亲方 面, 喜开“ 姑表亲” , 在湘西一带群众中 有“ 姑家女, 伸手娶, 舅家要, 隔河叫” 的说法。在沿河土家族聚居的群众中也有

甜浆稀饭不放盐, 表姊表妹不要钱” 的旧 俗

。有些地方还喜开“ 姨表亲” 或“扁担亲”有些地方有“ 填房” 、“座床” 的习惯 。

般是兄丧后, 弟同嫂成婚, 嫂不能嫁与他人 为妻。

如弟不愿“填房” 、“座床” , 嫂又 不愿守寡的则可改嫁或“招赘夕 。

也有个别

“ 兄填弟房” 、“兄座弟床”

的 。

过去, 在男方求婚时, 请媒人到女方去 说合, 如果女方乐意收下求婚的礼物, 就算 十成有

八、

九成的希望了。定亲之后, 逢年

过节, 男方都要送去礼物, 登门贺节, 感谢 岳父母的恩情

。女方要做新布鞋, 岳父岳母

也要打发一定的礼物作为回礼, 以表示爱护

, 自己的未婚夫和未过门的女婿

。就是婚后两

三年也是如此, 只不过次数稀少些。出嫁前 几天, 总有一群年青姑娘或妇女, 由姑或嫂 “ 牵头” 陪新娘哭嫁, 通宵达旦, 几夜不眠

不进食, 到现在, 一些边远地区, 仍有哭旧俗, 少则三天, 多则七天。 沿河上家族姑娘出嫁, 过去还有种独特 的地方。开始是由亲哥子把妹背到男方去 。

后来觉得不雅观, 就改为只背一段路, 由男方 迎亲的人陪着过男家门, 后来又改为牵上轿 。

上轿前要跪拜祖先, 上轿后由女方亲人抬出 门, 再由男方米人抬去。以后不坐轿了, 就是新娘手持男方送来的新雨伞, 由男方 接亲的姑娘、妇女陪同徒步去男家 。还有种

习俗, 就是女方在临出阁前和到达男方的当 时, 男女双方老人均事先请一个年纪较大、 夫妻和睦、儿孙满堂的老太婆来牵新娘上下

轿, 拜天拜地拜祖宗, 同进新房吃“ 交杯酒” 。

这种习俗, 现在沿河土家族聚居地区还有痕迹, 有的地方还比较盛行。

第4篇:《哭嫁歌》

一、《哭嫁歌》简介

《哭嫁歌》,是土家族的习俗民歌。姑娘在出嫁前一个月里,要唱《哭嫁歌》,用歌声来诉说土家族妇女在封建买办婚姻制度下的不幸命运和对自己亲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按照习俗,姑娘要哭唱七天到半月,最多的要哭唱一个月,直哭得声音嘶哑仍不停哭。

《哭嫁歌》《哭嫁歌》的哭唱形式程序则根据出嫁的进程来划分的,分为:“一人哭唱”和“两人哭唱” 和“哭团圆”三种形式,“一人哭唱”即姑娘哭泣诉自己的命运、哭唱祖宗、父母的养育恩情、兄嫂姐妹的情谊、以及哭诉封建婚姻和媒人的可恶可恨的欺骗行径等。

二、《哭嫁歌》的文化溯源

哭嫁作为土家族一种历史悠久的奇特婚俗,它的产生与发展,直接受到婚姻制度和婚俗的影响。土家族的婚姻在早期是自由婚姻,具有本民族独特的婚俗习惯和婚礼仪式,男女之间经过交往、对歌、赛歌、跳舞、吹木叶等方式接触,相爱之后,经过土老师作证即可成亲,不索取任何财物。然而,在明、清时期,尤其是清雍正十三年(1735)实行“改土归流”制度之后,完全打破了“蛮不出境,汉不入峒”的闭关自守、自给自足的封闭状态,古朴纯真的婚姻习俗、礼仪方式受到冲击和影响,自由婚姻也受到封建礼教的桎梏,染上“周公六礼”的痕迹,男婚女嫁需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求“门当户对”。“篾门对篾门,板门对板门”,在官宦、土司、士绅人家便成了不可逾越的清规戒律。“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下无媒不成亲”,似乎成为毋庸置疑的信条。所以,即使是平民百姓中的自由恋爱联姻,表面上的“媒妁之言”也是少不了的。昔日,土家人有这样几种婚俗:一是“凡姑氏之女,必嫁舅家之子”,叫做“接骨种”。“无论女之大小,竟有姑家女子年长十余岁,必待舅父之子成立婚配”。“兄亡收嫂,称为‘坐床’”。二是纯男性选择式。无论何家女子,只要男方看中,买一串鞭炮去她家门口放了即为定亲,女方任何人不得反对。若一女子被几个男子举行放炮定亲仪式,便惶惶然不知所措。男方则千方百计争取婚姻,甚至歼灭婚敌,因此而有殃及女宾安全的。三是抢亲,所谓“抢来的”。四是童养媳,所谓“引来的”。而哭嫁,正是源于这种妇女婚姻之不自由。过去,土家姑娘的命运是悲惨的。她们用哭嫁的歌声,来控诉罪恶的婚姻制度。

哭嫁“哭嫁歌”始于何时,至今无确切史料证实。但它最早出现的文字根据,见于清代土家族诗人彭秋潭(1748~1808)的“竹枝”词中:“十姊妹歌歌太悲,别娘顿足泪沾衣。”他把古代巴渝民歌竹枝与哭嫁歌作了比较,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当年土家族姑娘出嫁时唱十姊妹歌(土家族哭嫁歌的一种)的情景。另外,清末民初《永顺县志》载:“嫁前十日,女纵身朝夕哭。且哭且罗离别辞,父娘兄嫂以次相及,嫁前十日,曰填箱酒,女宾吃填箱酒,必来陪哭。”从史料记载可以推断,“哭嫁歌”在明清时期就已经相当流行,只是名称不叫“哭嫁歌”,而称为“十姊妹歌”。

“哭嫁歌”在许多地区、许多民族中存在过,但土家族哭嫁歌的影响是最大的。这与该地区民众关于哭嫁的民俗心理有关。土家族人认为新娘不哭、哭得不好是不吉利的。因此,在过去,土家姑娘十一二岁就开始学哭嫁,会不会哭唱,被人们当做权衡姑娘聪明或呆笨的标准之一。如果在哭嫁时哭得不悲、不感人,还会被人耻笑。哭嫁成了衡量女子伦理道德和才能的标准。在土家族的婚礼上,哭嫁贯穿于整个婚礼过程之中,姑娘在婚前三天、七天、半月、二十天,有的甚至提前一两个月时间,就开始哭嫁,越近婚期哭声越悲,临嫁前往往通宵达旦地哭嫁。每到天擦黑,亲邻少女妇妪群集出嫁姑娘家里,聚首痛哭,深夜始散。在新郎来轿娶亲的当天夜里,必是新娘哭嫁的高潮,往往通宵达旦,特别是娶亲的人快到姑娘家时,假若姑娘哭得不动人,脸上无泪,这时会把母亲急坏了,她就用自己的哭唱(领唱)来催促女儿尽情地哭,甚至暗暗地揪痛女儿,使之嚎啕大哭。并且,这一晚的哭嫁完全是按出嫁礼仪进行的。土家族地区的地方志中对此有许多相关的记载。

“哭嫁歌”最初是用土家语哭唱,主要依靠口耳传承,在今天,用汉语哭嫁也很普遍了,甚至在民间还有汉语哭嫁歌词的手抄本广为流传。随着土家族社会的发展,哭嫁与婚礼仪式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固定的模式和内容。“哭嫁歌”既是一部奇特的土家族抒情婚姻史诗,也是一部形象的土家族婚俗史,它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社会价值。

三、《哭嫁歌》的艺术特征

土家族的“哭嫁歌”结构完整、演唱灵活、内容丰富,有自己的艺术特点和音乐特征。从形式上看,它可以说是一部声乐套曲,在演唱中有序曲、高潮、尾声等等章节。而哭嫁歌的风格中必含有哭、歌和语三种元素。歌者逢歌必哭,而哭到悲处,歌与语言混为一体,用带着语言声调的歌声“哭唱”诉说切身的苦恼,这显出“哭嫁歌”独特的音乐特征。

1、“哭嫁歌”的演唱形式

“哭嫁歌”是边哭边诉的歌,形式多样,有一人单哭,两人对哭,或新娘哭一句,母亲、姑婆、姨母、姐妹、长嫂也相应地哭一句。“唱”者一般为女声,无伴奏,哭嫁过程中会交替出现独唱、齐唱、合唱和轮唱等歌唱形式,好似进行无伴奏合唱,边哭边唱,唱中有哭,哭中有唱,非常壮观。有多声部(群体)和二声部(对哭)二种,很少出现单声部(一般情况下,新娘均有亲朋好友陪哭)。歌唱姿势为坐唱,“唱”时手帕除了揩眼泪外,有时还用手挥动,当做道具,借以抒情。众“陪唱”者拥挤着围坐于床前,低头或相视而“唱”。唱时经常出现互拍背部和腿部这种动作,不仅是感情上的需要,以便相互传情,更是起到暗示演唱的起止和调控节奏、速度、力度的作用。此外,在进行“姊妹团圆”仪式时,众妇女齐声哭唱,但各自发挥,而无统一歌词。“哭嫁歌”与其他民歌的区别,就是在对唱时,除了少部分时候是一人先唱,唱毕再由另外一人接唱之外,大部分的对唱都是轮唱方式。

2、“哭嫁歌”中哭腔的运用

土家族哭嫁歌突出一个“哭”字,有“女哭娘”、“娘哭女”、“妹哭姐”、“姐哭妹”、“妹哭嫂”、“嫂哭妹”、“哭祖宗”、“哭姑婆”、“哭婆妈”、“哭陪客”、“哭十姐妹”、“哭媒人”、“哭席”、“哭花”、“哭苦情”、“哭撒筷”、“哭打伞”、“哭包露水帕”、“哭穿露水衣”、“哭穿露水鞋”、“哭出门”、“哭上轿”等„„土家族新娘的“哭嫁”,通过“哭唱”塑造了一个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土家族姑娘的形象,因此,土家族哭嫁歌是用哭声谱成的,是用泪水“煮熟”的。

“哭嫁歌”的哭唱者一般都运用真嗓哭唱。哭嫁者在哭唱时,唱者以“哭”代“歌”,悲切的哭声始终贯穿在每句乐句中,多用较低沉的声调低声泣诉,声音柔和中带着张力,唱至激动处,吐字不清,浊音很多,当中加上抽咽及哭声的起伏,在唱哭叹句时,抖音特别多。在“哭嫁歌”中,必然出现哭腔,哭腔既指哭嫁整体的悲切哭泣风格,也包括在每句乐句中,结尾时必出现带哭声的哭叹衬句。在此句出现的特殊唱腔,也称“哭腔”。在唱“哭嫁歌”时,所有歌唱者必须掌握此种“哭腔”,唱时必须声泪俱下,以至“哭腔”成为“哭嫁歌”的典型音乐特征,“哭嫁歌”因而自成一声乐系统。

3、“哭嫁歌”歌词内容及结构

土家族“哭嫁歌”有传统唱词,也有即兴创作。最初是用土家语演唱的,音调比较浓,加上汉语与土家语在哭唱中的结合、使哭嫁歌句式自由、长短不

一、语言含蓄明快、注重文采,调门多样而反复频繁。由于哭嫁是由新娘、亲属和陪嫁女自愿、自发地进行的,所以在“哭嫁歌”的语言形式上,往往是由新娘主哭,接着,亲人们顶腔接声劝哭,你一声,我一声,音乐语言既押韵又不强求,天然本色且口语化。

“哭嫁歌”的歌词有固定的结构,包括:每句歌词的句首必称呼对方,然后再发展句子内容,内容也必以待嫁或送嫁者的心情道出感怀,最后以感叹的语句结束。“哭嫁歌”的歌词内容及结构是与婚礼仪式同步进行的。一般来说,“哭开声”为序歌,提纲挈领点明哭嫁主题,为整个哭嫁做开始的铺垫;第二步是“骂媒人”,似哭非哭,似骂非骂,极其诙谐有趣;第三步是“哭爹娘”、“哭哥嫂”、“哭亲友”等,在这些内容里包含有大量相互对歌的形式;第四步是“哭姊妹”等,又称“陪十姊妹”,十个姑娘相互对哭对歌,极其和谐和富有感染力;最后是“哭穿露水衣”、“哭撒筷子”、“哭上轿”等,一直到新娘出门,哭嫁即告结束。这种程式一般是严格按顺序进行的,实际上这也是婚礼的主要程式,哭嫁结束,婚礼也就结束了。从总体上看,“哭嫁歌”歌词内容结构犹如一部长篇叙事诗,不但结构完整,而且演唱灵活,内容与形式高度和谐统一。

4、“哭嫁歌”的音乐结构及表现要素

“哭嫁歌”的曲调取自于土家族的山歌和小调,气氛悲切、哀怨忧伤,以简短的乐句为核心。用变化重复的方式加以发展和延伸,构成一部曲式。一首哭嫁歌总是由一个或两个乐句开始,加上数个变化重复的乐句,不断循环反复填词“歌唱”而成,曲式结构相对平稳、有规律,句式相近。

“哭嫁歌”的调式一般采用民族五声羽调式。该调式含有西洋小调式的表现特性,色彩暗淡,利于歌者抒发悲戚的情感,且注重突出调式音列的色彩音,尤其是主音、属音和中音之间上、下小三度和纯五度的运用,贯穿于歌曲的始终,形成土家族“哭嫁歌”最显著的调式特点。

“哭嫁歌”节拍较为规整、严密,多用2/4和3/4拍子,有时也采用3/4和2/4的变换拍子;节奏有规律,较为疏松,二分、四分、八分时值运用较多,全音符和十六分时值较少出现;一般多出现前紧后松的结构。

“哭嫁歌”的旋律变化乃由歌词推动,一句乐句即一句歌词,乐句的长短与旋律起伏,均紧随歌词发展,每一句乐句和歌词的开始部分是呼喊亲人的音乐和内容,发展部分乃是诉说唱者心情,而结束部分必为哭叹音乐词。在同一结构下,音乐随歌词重复而变化,故每段音乐可有多句乐句,但主题基本不变。另用五度和三度音程来支撑旋律主线也是哭嫁歌的一大特色,纯五度和小三度音程的运用,不仅能体现“哭嫁歌”中陈述和拖腔的特点,同时也保持住了哭嫁歌必须具有的小调式的表现特性。“哭嫁歌”虽有旋律,但由于其“哭腔”的特征,所以许多时候音乐与语言混在一起,旋律并不太清晰,尤其是当唱者愈来愈激动时,旋律的起伏愈接近日常声调的高低,成为“哭嫁歌”鲜明的特性。

另外,连续的同音重复在“哭嫁歌”中也较为多见,在陈述性的“歌唱”中,这种同音重复的旋律型,虽然旋律性不强,但它乐意很丰富,与现实生活结合得十分紧密而又自然巧妙,好似新娘在向亲友倾诉。

四、《哭嫁歌》的情感传播功能

从本质上来说,音乐是属于情感和心灵的。圣桑的那句名言“音乐始于词尽之处”的后面还有这样的话:“音乐能说出非语言所能表达出的东西,它使我们发现我们自身最神秘的深奥之处;它能传达出任何词不能表达的那些印象和心灵状态。”吕骥曾说过:“音乐中的情感表现形式承担着传达与交流社会成员情感体验的职能。”中国民间则有“长歌当哭”的说法,根据《辞海》的解说,“长歌当哭”、“以歌代哭”,多指用诗文抒发胸中悲愤之情。从以上中西论说均可看出:音乐是代替语言宣泄心中强烈感情的一个有效媒介。而“哭嫁歌”的特征之一,就是这种“哭唱”是经过了组织的声音,以有别于日常说话的声调和方法表露歌者的思想,和其他亲人交流她们的感受。

“哭嫁歌”作为土家族民间歌谣中的一种主要形式,在特定的哭嫁仪式里成为参与者的一个主要沟通媒介。因为作为一种人际传播,传统音乐文化的“口语传播”主要依靠的是一种口头接力式的个体到群体的“多级传播”。而“哭嫁歌”这种具有人际传播特性的、“面对面、近距离”的口语媒介传播,作为人类早期一种音乐风格和民间音乐的主要技术手段,对土家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过去土家族姑娘普遍缺乏受教育的机会、识字的人很少的情况下,她们采用“哭唱”这种情感传播形式来表达意见、传闻叙事、抒发感情乃至进行讽喻或颂扬,它的功能是独特的,也是值得探讨的。

在哭嫁活动中,新嫁娘是主角,所以“哭嫁歌”主要表达新嫁娘的思想感情。从作品表现的具体内容看,我们可以看到新嫁娘的哭贯穿着这样的心理情感变化轨迹:伤离别—忧前途—怨媒人父母—怨命运。在集体场合哭嫁,她们可以凭哭寄意,借题发挥,尽情痛哭,宣泄心中郁闷,从而取得某种心理平衡,可以弥补新娘的心灵创伤。因此,“哭嫁歌”除了反映土家族的婚姻史,表现出深厚的土家族文化内涵之外,还展示了土家族女性心理情感轨迹。具体来看,“哭嫁歌”这种文化和情感传播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伤离别,念亲恩

新娘通过哭嫁,以表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和亲友难舍难分之情,具有孝、义的伦理价值。即将远嫁他方,新娘首先想到的是离别亲人,依依难舍之情油然而生。因为要离别,平日不曾给予过多关注的亲情,此刻历历凸现。回顾往事,新娘悲从中来,用哭泣的歌声表达对闺门生活的不舍,对父母恩情的感念。十月怀胎的辛苦、养护的艰辛,件件往事、点点细节都浸润着父母的深情,做女儿的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从内心深处溢出。

由于母亲对女儿的恩爱最深,所以这时候新嫁娘想得最多的是母亲:“天上星多月不明,爹娘为我费苦心”,“勤耕苦种费尽心,娘的恩情说不完,一教女儿学煮饭,二教女儿学结麻,三教女儿学背柴,四教女儿学挑花,五教女儿学写字”,“你把女儿养成人,你把女儿白抱了,你把女儿白背了”,都表现了母亲千辛万苦把女儿养大成人而女儿无法报答、又伤心又惭愧的感情。土家姑娘在出嫁前,哭得越狠,越会哭,就表明越孝顺父母。

在哭父母的同时,土家姑娘还要哭亲友、哭姊妹,这种哭表示对亲友姊妹的难舍难分之情,哭得越厉害,表示亲友姊妹间的情义越深。

2、换身份,忧前途

婚嫁是女性生命历程中的重要转折时期,其主要功能是将女性从女儿转换成媳妇。女儿和媳妇是两种全然不同的角色,其间呈现出一种断裂:一方面,新娘要告别女儿角色,因而内心充满了对往日生活的依恋之情;另一方面,新娘要开始履行陌生的媳妇职责,因而恐惧万分。所以,新娘必须通过某种途径脱离原来的角色,进入新的角色。这种角色的突变必然会对女性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压力和负担,她们需要通过某种途径消除紧张,“哭嫁歌”正好为其提供了一个合法有效的途径。女性在哭嫁仪式中被赋予话语权,她们借此权利,通过情感宣泄,卸掉角色转换时的情感压力、重负,告别旧的女儿角色,为接受新的角色作心理准备。

“哭嫁歌”还体现了新娘不愿离开父母家人、“千金贵女未做饱”的恋家心理。虽然作为一个女儿家在家中的地位没有男性高,不如兄弟重要,但也总是生活在母亲的庇护之下,相比做媳妇的处境要优越得多,故此无形之中就有了对比:“我在娘家是贵人,六月太阳我没晒,七月行雨我没淋;我到婆家变贱人,六月太阳天天晒,七月行雨我要淋”,进而发出了“这样的日子怎么过,这样的日子怎么挨”的哀叹。这种对娘家的留恋,对婆家的恐惧,可以说是女性哭嫁时的一种最基本最普遍的情感,也是“哭嫁歌”贯穿始终的主旋律。

3、怨婚姻,骂媒人

那么又是谁把自己送进这火坑的呢?是花言巧语的媒人。新嫁娘不能不生出对媒人的诅咒和对父母的埋怨。哭嫁歌中的“骂媒人”部分与前面哭亲别友的缠绵难舍在风格上形成了鲜明对照,痛快淋漓,战斗性极强。新嫁娘把扼杀自己幸福自由的满腔怒火,此时化成为对媒人的最怨毒的诅咒:“对门坡上栽斗子,背时媒人死独子;对门山上种韭菜,背时媒人绝九代。”还辛辣地揭露了媒人花言巧语的欺骗和唯利是图的丑恶嘴脸,如“你男家吃女家走,男家讲女长得好,女家吹男乖又巧”,“你骗我到公婆家,变成人家牛和马,人家动手就来打,打了骂了不解恨。”此外,还有对父母为钱势所动,不顾女儿幸福的埋怨:“背时媒人的话啊,像蜜糖甜坏了你们的心,像黑布蒙住了你们的眼睛,糊糊涂涂定下冤家亲;铁心肠的爹啊,铁心肠的娘啊,你逼着活人跳进了死人坑”,“六月太阳晒不死,三姊四妹赛死人,你们真是狠心呀,硬把生女赶出门。”

不愿离开父母、担心未来的新娘把一切的不幸归结到婚姻上,她们怨婚姻不自主,唱出了反抗之声,道出土家妇女无可奈何的悲凉之情。“哭嫁歌”中并没有很多直接指斥封建婚姻制度的歌,这是当时妇女不可能达到的认识高度。她们也不愿意直接指责自己的亲生父母,于是,她们把怨恨的情感倾泻在婚姻的直接促成人、婚姻制度的代表“媒人”身上,言词犀利又不失民间诙谐。

4、不平等,怨命运

哭嫁歌还发泄了男女在经济地位上的不平等,表现女性在丧失了经济地位和权利后的失望痛苦与不满心情。随着父权制、私有制的产生,女性逐渐失去了财产继承权,失去了传递氏族香火的权利。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妇女地位卑贱低下,逐渐使女性沦落为男性的附庸,乃至成为男性的“财产”,女性便被无情地排斥于家族之外,与家族利益无关了。一个土家弱女子,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无力抗争,只有充分利用哭嫁这种合法机会来进行情感宣泄、诅咒和强烈控诉。因此,就有了新娘的哭诉:“如果我是男儿身,家里种种都有份,神龛写字也有名;如今成了女儿家,爹娘把我赶出门,一夜成了外乡人。”在这种封建礼教制度的束缚下,女性失去了一个普通人应有的基本权利,她的命运受人摆布,任人宰割。对于这种自己无力改变的命运,新娘在哭嫁之际利用了这个“合法”时机对其进行了大胆的揭露。因此,哭嫁也是对封建社会男女不平等、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谴责。

“哭嫁歌”是土家族妇女长期以来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是一部土家族风味浓厚的抒情长诗,饱含了广大土家妇女的信仰、伦理、价值观念,为我们了解土家族音乐文化、婚俗嬗变、妇女心理、社会发展等提供了翔实资料。

第5篇:哭嫁

在中国,不少传统婚俗随着年青一辈简化婚礼而渐渐被人遗忘,但其中亦不乏充满趣味而且背后隐藏着深深祝福,现特别挑一些与读者分享。

古时候,新娘在出嫁前几天要"哭嫁",连母亲,亲属都陪着一起哭,而且哭得越伤心越好。原来背后有一段故事:从前有一个后母,对丈夫前妻的女儿很刻薄,待亲生女儿却如珠如宝。为了除去眼中钉,她草草找来一个穷家小伙子把前妻的女儿嫁出去,还在出嫁当天故意哭哭啼啼,叫女儿即使生活不顺也不可回娘家。结果这个女儿与夫家和睦相处,生了儿子也发了财。

相反她为亲生女儿千挑万选了个富家子做女婿,送了嫁妆,喜笑颜开地说尽吉利话把女儿嫁出。但亲生女儿却终日和婆婆吵嘴,闹得家里鸡犬不宁,丈夫便把她赶出家门,她一气之下上吊死了。后来,前妻的女儿见后母孤苦无依,便接她一起生活,让她安享晚年。邻人都说后母在她出嫁时故意哭啼是坏心肠,但她却说后母是舍不得她走才哭,而且越哭越发。人们看到两种方式得出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便照着在女儿出嫁时也哭闹一下,希望真的可以越哭越发,哭嫁的习俗便是这样流传下去。

现在的新娘虽然未必相信这个习俗,但想起要离开娘家,也会有因为舍不得父母而于大婚日哭起来呢。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