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常用的媒体素材

2023-02-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教学中常用的媒体素材

简论古代文学教学中多媒体素材的应用

摘 要:现阶段,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教学的各个领域。如何使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是教师需要不断深入研究与探索的课题。合理运用素材,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文字素材在训诂字句、引证文献、拓展阅读等方面,图片素材在文献参证、历史实物展示、再现情景、处理复杂结构关系以及地图平面图解析方面,音视频素材在营造艺术氛围、直观重现戏剧艺术及重现经典章节等方面,都有发挥作用的空间。

关键词:古代文学 教学 多媒体 素材

作者简介:汤天生(1978—),山东荣成人,文学硕士,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古典戏曲与小说。

多媒体课堂教学,有两个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固守“一块黑板、一支笔、一张嘴”的传统授课模式,即使使用多媒体也只是将板书或讲义数字化,没有真正发挥多媒体的技术优势;另一个是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完全按照课件内容讲解,甚至全盘按照课件读讲,忽视师生情感交流,影响教学效果。现代教育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教师与学生才是教学的中心。结合古代文学学科的特点,合理、适度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多媒体教学实用化,使其更好地为教学改革服务的必要手段。多媒体课件就其素材而言,主要是文字、图片、音频及视频四类,其应用范围广泛。以下结合自身的课堂教学经验,简论合理使用多媒体素材的方法,以同广大教师同仁商榷。

一、文字素材的使用

文字是多媒体课件中的基本素材,对其最基本化的使用方法是代替板书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这方面的使用问题在此不作论述,重点论述一下文字素材在板书功能之外的合理使用问题。

(一)训诂字句

古代文学相较于现当代文学等学科,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讲授的内容离现代生活较远,学生理解难度较大,甚至在文本释义方面都不易理解。如《诗经·周南·关雎》之“君子好逑”,“逑”为“仇”的假借字,即配偶。讲解时适当引用文献,可以加深理解。如闻一多《诗经新义》:“逑、仇古通,《关雎篇》‘君子好逑’。齐鲁诗并作‘好仇’,亦即君子匹俦也。” [1] (P.98 )再如《论语·为政》中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思无邪”如果用现代汉语的标准解读非常简单,意思就是思想内容没有不正(即归于正)。但在古代文学的教学中,必须讲清楚其渊源及古义,“思无邪”出自《诗经·鲁颂·駉》:“思无邪,思马斯徂”,“思”多解为语气助词。真正让学生理解,还需要将全诗内容对学生加以介绍讲解,这些方面如果用传统的板书,效率就会大大降低,而多媒体的优势就非常明显了。再如《诗经·卫风·伯兮》:“愿言思伯,甘心疾首”,其中“愿言思伯”一句历来多解,“愿”,《毛诗正义》解曰“言我每有所言,则思念于伯”[2] (P.25 ),即“每每”之意;朱东润作品选解读为“张齿忍痛”之意,与下文“言思伯”三字分读[3] (P.18 );或解“愿言”为“愿然”,沉思状(余冠英)等[4] (PP.125-126 )。这种情况下使用多媒体进行讲解,条理清晰,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引证文献

古代文学教学过程中,常常涉及文化背景的介绍、同类诗文的比较、代表观点的讲解等内容,需要引证大量文献。古代文学涉及的文献大都比较书面化,相较口语比较疏离。板书书写效率低,语言介绍难理解,这种情况下多媒体的优势便比较突出。比如讲解元代社会政治中的等级制时,适当征引文献:《通制条格》卷二十八“蒙古人殴汉人”条记载:“蒙古人殴打汉儿人,不得还报,指立证见,于所在官司陈诉。如有违犯之人,严行断罪。” [5] (P.327 )《元典章》卷42《刑部·诸杀》记载:“汉儿人杀死蒙古人,处死,断付正犯人家产,余人并征烧埋银。” [6] (P.1558 )冯承钧译《多桑蒙古史》:“成吉思汗法令,杀一回教徒者罚黄金四十巴里失(巴里失似言一锭,冯承钧案),而杀一汉人者,其偿值仅与一驴相等。” [7] (P.206 )在这些文献记述上加以讲解,会让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再如讲解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悲秋”情绪文化渊源,引用文献《乐记》:“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诗品》:“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屈原《离骚》:“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原《湘夫人》:“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从理论与文学两个角度讲解悲秋文化的成因和内质,一定会起到很好的效果。这方面的例子很多,不一一累述。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一定要注意引证文献的“精”和“要”,即引证代表性的文献(不必面面俱到,需要突出重点)和引证文献量的适度(种类及字数上都要适度,否则淹没在文本中,便失去了意义),而且要“引”与“讲”结合,教师需要对引证的文献有自己的分析与讲解,文献只是辅助手段,教师才是课堂主体。

(三)拓展阅读

古代文学涉及文本众多,内容广博,课堂上所能讲解的数量非常有限,适度拓展学生的阅读,是非常必要的,在这一方面,现代教育技术有着传统方式所难以比拟的优势。拓展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课内拓展:比如讲解杜甫诗歌时,课堂讲授量是很有限的,如“三吏三别”基本只能选讲一两首,如《新婚别》。在讲完《新婚别》之后,可以讲《垂老别》和《无家别》的原文附录,稍加点题,让学生延伸阅读(注意突出主次)。再如讲长篇的文学作品,如汤显祖的《牡丹亭》,不可能面面俱到,可以将重点的章节如“闺塾”“肃苑”“惊梦”“寻梦”“写真”等开列给学生,作为重点阅读。还有一种是课后拓展:可以为学生介绍讲授内容相关的重要参考书目,如《三国演义》,可以介绍朱一玄、刘毓忱主编《三国演义资料汇编》(百花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沈伯俊、谭良啸主编《三国演义辞典》(巴蜀书社,1989年版)等,让学生准确掌握经典,少走弯路。而且,现在图书馆藏书有限,很多书籍学生不易找到,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电子版的书籍资料,用网络和电脑共享给学生,学生课后可以在自己的电脑上阅读,这是传统教学手段难以比拟的优势。

关于文字素材的使用,还有很多可以探讨的空间。比如注解图片资料、代替板书框架等,这里只就课堂教学中体会到的几个重点略加论述,抛砖引玉,希望方家指正。

二、图片素材的使用

相较于文字素材而言,图片及音频、视频素材更能展示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传统教学模式下,板书加教师讲解的方式,很难达到形象再现的效果,合理利用图片及音频、视频素材却能够事半功倍。对于图片素材,一个误区是仅把图片作为多媒体课件的装饰品,只将其用于美化课件,对教学起不到真正的促进作用。合理地使用图片素材,是多媒体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下文就个人教学实践,浅谈几点拙见。

(一)引证参考图片文献

在教学活动中,对某一个文学现象进行解读,单纯的文字说明比较抽象,适当地引用图片文献,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讲解元杂剧的舞台演出情况,用文字介绍诸如角色、乐工、戏台等,始终比较抽象,如果结合泰定元年山西洪洞县霍山明应王庙(俗称龙王庙)正殿墙面壁画“大行散乐忠都秀在此作场”讲解,则会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再如讲解《西游记》成书过程时,结合唐僧取经故事遗迹——两处“西游记壁画”:甘肃安西县境内榆林窟和东千佛洞的六幅取经壁画及张掖大佛寺(建于西夏永安元年即1098年)的《西游记》连环壁画,学生对取经人物的形象演变以及故事内容的转变,都会形成更为直观深刻的印象,促进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再现情景,营造氛围

古代文学与现代生活相隔较远,很多古代文学作品必须在其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才能够深刻理解。那么,该怎样再现情景,将学生引入到古代文学情境中,营造良好的讲读氛围呢?利用图片拉近古今,切入主题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以笔者个人教学经验为例,讲解陆游《沈园》一诗的时候,以沈园园景图片为媒介,讲解历史上的沈园故事,何处是传说发生“惊鸿照影来”的地点,尤其是刻有《钗头凤》的石壁等景物,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共鸣,拉近了古今的时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讲解赵孟頫《岳鄂王墓》一诗时,将岳飞墓图片投影给学生,介绍墓地雕像的寓意,四大奸臣跪像的历史等,将岳飞故事讲给学生,把诗的文化背景形象地再现给学生。学生对岳飞形象有了深刻的理解,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诗歌的讲解也就变得生动形象,令人印象深刻了。

(三)历史实物直观展示

多媒体技术的一大优势,便是其直观性。讲解古代文学作品时,常常涉及古代典章名物、历史遗迹、服饰文物等,传统教学方式很难使学生形成直观的印象,这时便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比如讲解元代文学背景时,介绍元朝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来发行,便可以图片形式展示“交钞”实物,加深学生印象;元代的青花瓷艺术、渎山大玉海(酒具)等都可以通过图片方式加以展示,如果能与文字解说(文献)配合使用,会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再如讲解《儒林外史》时,涉及科举考试,如“周进撞号板”,如果能结合江南贡院的实物图片,配以讲解科举考试的实际情况,可以使学生形成更为形象直观的印象。这方面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诸如《诗经》《山海经》的名物,《楚辞》的服饰,古代书籍的版式等,合理使用会对教学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复杂结构关系整理

古代文学作品,尤其是长篇作品,其内在线索或人物关系常常非常复杂,讲授时学生非常容易混淆,而且也难以理清,这种情况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来进行处理。比如讲解《红楼梦》这样的作品,涉及到四大家族,人物关系非常繁复,仅就贾氏宁荣二府理清五代人物关系就非常困难,如果加上旁支及丫鬟就更加繁乱。这时就可以将主要人物关系列表,以图片形式展示给学生,讲课时据此讲解,就不会出现学生分不清人物身份的问题。处理复杂的线索,同样可以用此方法来列表图示解决。

(五)地图平面图等应用

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涉及大量地理名词,而由于时代久远的原因,学生经常难以理解。如杜甫《潼关吏》中强调潼关地理位置的重要,如何重要?柳永《望海潮》的“东南形胜”又从何而来?如果能借助地图讲解其特点,则明白易晓。《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隆中对”特别强调荆州的战略意义,其后来北伐时“六出祁山”,为什么不选择别的路线?如果只是口头讲解,很难真正明白,结合三国地图,则一目了然。《三国演义》的“失、空、斩”情节非常有名,涉及极为详细的战略部署,充分显示了诸葛亮及司马懿的才能。其中涉及地名众多,如街亭、阳平关、箕谷、新城、列柳城、郿城等,如不知道山川形貌的地理特点及战略位置,是很难理解二人运筹帷幄的的才能的。配以三国地图讲解,则问题迎刃而解。再如讲解《红楼梦》,涉及到贾府大量居所,单就大观园就有怡红院、潇湘馆、蘅芜苑等,文字解说很难表述,这种情况就可以借助贾府平面图来讲解,以收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三、音频与视频素材的使用

音频、视频的使用范围广泛,诸如范读、再现实物等,都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而且具有比图片更加形象生动、信息容量更大等特点,优点自不必言。但是,有一个问题必须特别注意,运用图片素材时教师的讲解依然是课堂的中心,教师依然主宰课堂教学;运用音视频素材时,教师则退居次要地位,如果使用过度,很容易喧宾夺主。使用音频、视频素材时,“度”的把握及对素材精当剪裁是必不可少的,一定要注意控制课堂,不可被多媒体控制,“以播代讲”。音视频素材的应用,以下几个方面比较突出:

(一)营造艺术氛围

图片素材的形象性来自于视觉效果,而音频、视频可以营造艺术氛围、再现情景,在视听两个方面形成立体感知,具有其他素材所不具备的优势。如讲解柳永《雨霖铃》之“寒蝉凄切”,阐释蝉的文化内涵,可以讲得清晰明了,但对“凄切”两字,还是很难有更直观深刻的感受。现在的学生生活远离自然,对自然事物比较陌生,对蝉的形貌及特点很难有深刻了解。如果结合音频和视频,不但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蝉的习性及特点,还可以对其“高洁”的象征意义尤其是“凄切”的悲鸣形成深刻认知。而且,很多时候音频、视频可以让学生在声、光、电多角度的刺激下,更快进入艺术氛围。讲解《红楼梦》时,笔者曾用电视剧《红楼梦》的《枉凝眉》曲引入正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直观感知艺术

古代文学与音乐关系密切,早期诗歌本就是诗、乐、舞三者一体,词与散曲更是本身就具有抒情歌曲的功能。从文体上讲,中国古典戏剧都是可以配乐演唱的诗剧。虽然一些艺术形式的演出情况已不能得知(如元杂剧),但还是有部分剧本保留了原貌,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比如昆曲。在讲授《牡丹亭》的时候,便可以适当地使用昆曲《牡丹亭》的音频资料。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其艺术魅力,不但可以了解昆曲的特点,也能更加深刻地体会不同艺术的差异。徐渭《南词叙录》说:“听北曲使人神气鹰扬,毛发洒淅,足以作人勇往之志……南曲则纡徐绵渺,流丽婉转,使人飘飘然丧其所守而不自觉,信南方之柔媚也。” [8] (P.245 )这段文献所谓的“柔媚”,不亲身体验,很难真正理解。当然,所选音频、视频的时间不能过长,而且要精当剪裁,如可选择最经典的《游园惊梦》一段,否则会影响教学效果,喧宾夺主。

(三)重现经典章节

在文学作品讲解中,经常有一些经典段落,人物众多,剧情复杂,教师讲解可以清晰地分析文本,但当时的故事场景却很难再现。比如《三国演义》之“舌战群儒”一段,描写诸葛亮只身过江,与东吴群儒辩论的场景,写得极为精彩,极见诸葛亮的气度风神。这时完全可以借助影视作品《三国演义》的片段,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将学生带入到场景之中。结合视频讲解这一段落,可以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其他方面诸如文化背景介绍、历史概述等,都有音频、视频发挥作用的空间。多媒体素材的应用方式必须结合课堂实际情况,这是最基本的问题。这里仅就个人教学实践经验浅谈几点,不足之处请方家指正。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空间非常广泛,有很多细节问题值得探讨。但是应当注意,任何教学手段都不是万能的,它只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多媒体技术也有它的缺点,比如受光线影响较大,阳光明亮时投影不清;严密遮挡光源会使教室环境较暗,容易影响视力;课堂笔记记录困难,课件信息量大,学生容易“消化”不良等。当然,若想更充分地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除了硬件方面的建设之外,教师还必须提高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合理运用素材,扬长避短,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组织好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闻一多.诗经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2.

[2]郭预衡.中国古代作品选(先秦西汉部分)[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

[3]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一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余冠英,韦凤娟.诗经与楚辞精品[Z].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5.

[5]郭成伟 点校.大元通制条格[Z].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6]大元圣政国朝典章[Z].影印元刊本.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

[7](瑞典)多桑. 冯承钧 译.多桑蒙古史[M].北京:中华书局,1962.

[8]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三)[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编辑:成向阳)

作者:汤天生

第2篇:信息化教学中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处理分析

摘 要:本文就学校采取信息化教学中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处理进行探究,使教师更好地投入到教育工作当中。这种教育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优异的成绩参与到岗位中,从而提高就业率。

关键词:地铁教育 多媒体素材 信息化教学

1 多媒体教学素材的认识

多媒体教学素材就是将声音、图像、文本等多种媒体结合在一起,同时结合教学内容、专业知识等通过一定平台实现出来的有机整体。多媒体教学素材包括文本、图形与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基本因素。

1.1 文本

文本就是将地铁课程方面的理论知识,通过计算机屏幕播放出来,让学习者通过较强的理解力去学习。

1.2 图形与图像

图形与图像一般是为了辅助学生正确理解地铁课程方面的理论知识的信息,让学生能够迅速理解文本所讲的意思。

1.3 声音

声音主要有背景音乐、效果音乐、教师课程录音等。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可以通过这些来帮助学生集中学习注意力,同时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文本、课程、图像所讲述的意思。

1.4 动画

动画是将课程里的理论知识通过动画设计软件将事物的运动、变化等进行模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5 视频

相对于动画来说,视频是将真实现实中的事物进行记录,通过视频的播放使得画面更有感染力且信息量较大,容易被学生理解和记忆。

2 多媒体教学素材的采集与处理过程

多媒体教学素材的采集与处理前提是要将地铁方面课程进行整体规划。主要用以下方法进行搜集提取:第一,对理论知识素材进行提炼与加工;第二,从强大的网络中搜索对教材有益的素材材料;第三,从现实的生活中提取素材材料。

2.1 文本素材的获取和处理

对于文本素材的获取可以通过自己输入或者复制,另一方面可以进行扫描来获取文本素材。

2.2 图形图像素材的获取与处理

获取地铁方面教程教学中所需的图像,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取:第一,通过专门的图片素材光盘进行;第二,在强大的网站中搜索相关的与课程有关的图像;第三,从相关画册中扫描相关图像;第四,以图像处理软件直接设计自己想要的图形图像。

2.3 音视频素材的获取

对于武汉铁路司机学校地铁方面教程的相关音视频素材,通过教师亲自讲解录音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不但可以引起学生兴趣而且能令他们对相关教程视频音效都记忆深刻,容易理解和掌握。

3 多媒体教学素材的相关处理原则

3.1 以学者为中心,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

多媒体的运用主要是为了教学与学习,实现教学目的,将教学的内容呈现在多媒体课堂上。多媒体教学素材是以教学为目的,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铁方面的知识,从而为社会地铁交通做贡献。

3.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于地铁方面教程的学生来说,也可以进行巧设情境,让学生自己根据想象力或者汲取学习力进行创造学习。例如,在进行多媒体软件教程讲解关键的时候,教师给暂停下来,然后问学生接下来该怎么做或如何处理等等来激发学生自身的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及时应对能力且符合21世纪社会需求新型人才的标准。

3.3 对使用环境与存储大小要考虑周全

由于获取的素材材料一般有很多的格式。不同格式需要不同的播放器进行播放。因此,在保存的时候要考虑到其使用环境将别的格式转换为需要的格式。同时,对于素材材料的大小进行考虑,太大占用较大的空间会影响使用,因此需要将获取的素材进行处理。

3.4 考虑获取与处理素材的复杂性

考虑获取与处理素材的复杂性。有些素材处理起来很麻烦,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因此,应采取其他渠道来实现。

3.5 对提取的素材进行科学的分类

对于提取的素材要进行科学的分类,否则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无法准确找到最能体现本文理论的素材。那么对提取的素材怎么样进行科学的分类呢?首先对提取素材进行分析分类划分各个模块,然后在模块下分几个子模块,再根据素材的类型进行整合。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处理进行综合阐述,多媒体教育对学生来说有着积极的影响。比如,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容易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等。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社会的高端的技术,武汉铁路司机学校将其科学地利用到教育领域当中,为传统的教学方式注入了新活力,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信息技术水平而且将这些信息技术发挥到极致,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的乐趣当中。多媒体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为社会与经济创造更大的财富,使得学生成为当今社会的有用之人。

参考文献:

[1]刘妍妍.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谈历史教学中多媒体素材的选择及应用[J].中学课程资源,2008(12).

[2]单智慧,毕志珩,周欢,王莉.第三套大众健美操(五级)多媒体课件的研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1(01).

[3]许实云.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学习《三大战役势》: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实例[J].中小学电教,2004(05).

[4]王卫,朱红娟.小学信息技术综合时间整合尝试:南京国际经贸旅游节特产购物教学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6(03).

作者:聂辉

第3篇:高中历史多媒体课件中素材的应用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对比,从图片、视频、图示三个方面提出对高中历史多媒体课件中素材应用的认识(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多媒体课件;素材应用

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表格、图示等素材于一身,合理的使用这些素材可以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提供学习支架,促进信息加工。笔者就将结合具体的高中历史多媒体课件实例,分析各种素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1.图片

图片一经产生就已经成为历史,它的身上就已经直接或间接地带有历史信息。把历史图片运用到高中历史教学,既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记忆,同时有助于学生直观地感知历史,帮助学生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的一些规律[1]。

国内的专家学者对多媒体课件中图片的应用做了大量的分析研究,总结他们的观点如下:①历史图片的使用要为主题服务②要能真实地反映历史的面貌③使用要适量。结合高中历史教学的特点,综合分析所选取的实例,总结了如下认识:

(1)历史图片的使用要有针对性

上面提到图片的使用要适量,避免喧宾夺主,那么怎样用有限的图片促进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呢?这就要求历史图片在使用时要针对课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重点、难点历史知识本身就是不易理解掌握的内容,其中抽象的部分更是令学生有无从想象的感觉。例如:在课件《鸦片战争》中,17张页面中就有10张全是图片,感觉这个课件就像一个关于鸦片战争的图片展。因此,笔者建议处理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难点时,展示一幅清朝疆域图,一幅体现南京条约内容的地图,通过前后两幅地图的对比,能清楚地看出中国领土被割占,沿海大门被打开的情形,帮助理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论。

(2)可以使用历史漫画,形象生动

历史漫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强烈讽刺性和幽默性,在高中历史课堂中使用,不仅可使抽象的历史概念形象化、直观化,激发学生兴趣,掌握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从而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例如,在课件《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就在课件开头放入《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漫画。漫画中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各国意图为瓜分中国,形象而生动。用形象生动的漫画开场,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很快把精力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2.视频

视频资料以其直观、生动的特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通过直观对比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在人们的脑海中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我们的历史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增强学生的民族情感[2]。

国内的专家学者对多媒体课件中视频的应用做了大量的分析研究,总结他们的观点如下:①视频资源的使用要为主题服务;②要能尽量真实地反映历史的面貌;③要与教师的讲解相结合。结合高中历史教学的特点,综合分析所选取的实例,总结了如下认识: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使用视频要注意清晰度和长度的问题。

例如,在课件《鸦片战争》中放入了介绍鸦片战争的视频。由于鸦片战争距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当时的历史资料难以搜集,所以在选择视频时难免会出现清晰度不够的现象。把此视频资料投放在教师使用的大屏幕上,其清晰度会进一步降低。这样的播放效果会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而难以集中注意力,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建议在使用视频资源介绍历史事件时,使用比较清楚同时较好还原历史原貌的电视或影视作品,如有不符合历史事实的地方,可以对视频进行一定的编辑后再使用。

另外,还要注意在教学用课件中引入的视频不宜过长。高中课堂一般时长是40至45分钟,老师讲授的时间一般为30至35分钟,如果在课堂开始为了建构历史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花掉6分钟时间,就会大大降低课堂的质量。再加上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高中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高度集中(通常为8至15分钟),因此在教学用课件中引入的视频不宜过长,且可以控制,方便教师控制时间。

3.图示

图示是用简明图案、符号、颜色和简练文字,示意知识本身的结构和系统,示意其表象和内在联系的方法[3]。 图示是一种知识的图形化表征,也是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的图形化表征。

國内的专家学者对多媒体课件中图示的应用做了大量的分析研究,总结他们的观点如下:①图示的使用要为主题服务②图示的编写不能出现科学性错误③在教学中应该将图示和其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结合高中历史教学的特点,综合分析所选取的实例,总结了如下认识:

使用图示进行历史教学,应该让学生参与到图示的构建中。

教学是教和学的辩证统一,现代教学既要重视教法,又要重视学法,只有教法和学法的最佳结合,才能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图示教学尤为如此,因此教师不仅应该用简明直观的图示要总结知识,优化教学,更应该让学生参与到图示建构的过程,让学生学习到建构图示的方法。这不仅符合多媒体课件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的主体性原则,也与新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方法的要求相一致。

多媒体课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作用的发挥主要是通过课件中素材的应用体现出来的,因此对素材的应用研究很有必要。对素材应用的准确把握,必定能使高中历史的课堂大放异彩。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叶小兵.图片的演示[J].历史教学,2006(1).

[2]马永波.关于历史教学中运用影视资料的几点思考[J].历史教学 (中学版),2007 (11).

[3]李秉国.中学中国史图示教学[M].北京:光明日报: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作者:王静

第4篇:多媒体教学中素材的收集和处理

近来,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样,它也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让我们的教学工作更具现代感,更富有时代气息。多媒体已深入每所学校,甚至每个教室、每节课。它以其生动形象的展示,对老师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展示作用。老师通过多媒体,更轻松的教学;学生通过多媒体,更愉快的学习。

多媒体虽然早已深入了了学校,深入了课堂,但随之而来,老师们却发现,实施多媒体教学,虽然丰富了课堂,提高了教学效果,但应用起来并不是那么的轻松,很多教师都苦恼于素材的收集与处理,他们发现教学中很难找到,或者说要花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找到与自己的教学相符合,适合自己需要的素材。于是一些老师在困难面前退却了,不再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了。但也有一部分老师坚持下来,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下面我想结合自己的经验,谈一谈自己对多媒体教学的理解,以及自己在教学中是如何进行多媒体素材的收集与处理的。

在进行多媒体教学之前,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问题,什么是多媒体

一、多媒体的定义。

多媒体,在英语单词中是Multimedia,它由media和multi两部分组成。一般理解为多种媒体的综合。

多媒体技术不是各种信息媒体的简单复合,它是一种把文本(Text)、图形(Graphics)、图像(Images)、动画(Animation)和声音(Sound)等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计算机的使用领域,使计算机由办公室、实验室中的专用品变成了信息社会的普通工具,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管理、学校教育、公共信息咨询、商业广告、军事指挥与训练,甚至家庭生活与娱乐等领域。

从其定义我们可知,多媒体技术实际上就是指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各种元素结合在一起,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和控制,完成一系列交互操作的技术。在这其中,以其各种元素(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的收集为基础。没有上述相应元素的制作,就无从谈起进行多媒体教学。

二、多媒体素材的收集和处理。 1)文本

文本是以文字和各种专用符号表达的信息形式,它是现实生活中使用得最多的一种信息存储和传递方式。用文本表达信息给人充分的想象空间,它主要用于对知识的描述性表示,如阐述概念、定义、原理和问题以及显示标题、菜单等内容

文本信息在教学中收集起来不是很困难。最简单,也是最方便的方式是,直接通过键盘输入所需要的文字,再用相应软件进行处理,如:记事本、写字板、Word、WPS等。上述软件如能灵活运用,必能事半功倍。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我们在制作数学课件时,有些数学符号特别“难”输入,这是我们可以利用Word中的“公式编辑器”,或者是国产软件WPS,来完成相应符号的输入。 难道只能通过键盘这种方式来输入我们所需要的文本信息吗?这种方式太麻烦了,有没有相对简单一些的方法呢?当然有:

A、运用扫描仪,将自己需要的文字素材,经过扫描仪扫描成图片,再运用文字识别软件OCR,如清华紫光、尚书六号对扫描出的图像文件进行文字识别,最后通过字处理软件Word进行处理。这样可以极大的减轻我们的工作量,同时又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这里难点是文字识别软件OCR的使用。需要对OCR进行很好的设置,它才能符合我们的需要。

B、在互联网上寻找相关的文字信息。互联网以其丰富的内容,为我们提供了近乎无限的知识,运用好它,可以大大方便我们的教学。这里,最常用的方式是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相关的文字信息,然后再把它输入我们的多媒体课件。不过有时我们也会遇到一些小麻烦,有些网页为了防止人们复制、粘贴其中的文字,在网页中插入了一些JAVA脚本,这样运用常规的方法,我们就无法进行复制粘贴了。有没有办法取消这种限制呢?很简单,你只需要在浏览器中的Internet 选项——安全选项,选择自定义级别,在其中将有关JAVA脚本的选项禁用,然后再刷新当前网页就可以了。不过,结束后一定要记得将“选项”中的安全级别还原,否则会导致不能登录E—mail邮箱。

2)图形、图像 图形是指由外部轮廓线条构成的矢量图。即由计算机绘制的直线、圆、矩形、曲线、图表等。图像是由扫描仪、摄像机等输入设备捕捉实际的画面产生的数字图像。由像素点阵构成的位图。

对于图形信息,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失量绘图软件来进行创作。如:PhotoShop、CorelDraw、Freehand等。

对于图像信息,我们也可以利用PhotoShop来进行后期修改和处理。

具体的创作过程,我在这里不再详细叙述,不过我们也同样可以利用好互联网这个资源,运用搜索引擎(baidu、google、yahoo)中的图片搜索来寻找合适的图片,只是需要一点耐心。而对于教材上的图片,我们可以在http://中找到相应的电子课本,这样就避免了在纷繁复杂的互联网海洋中为寻找自己所需要的图片而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当然我们也可以去访问一些专题图片网站,也可以大大节省我们的时间。如果图片实在找不到,自己就运用数码相机或扫描仪进行拍摄或扫描,然后再传入电脑,运用PhotoShop等软件进行后期加工,完成图片素材的收集。最后,创作、收集的图片素材要做好归档,以便下次遇到同一情况,多媒体资源可以再利用,以提高工作效率。

有时我们会遇到所使用的软件不支持相关图片格式的插入,这时我们可以利用PhotoShop等软件进行图片格式的转换。只需将所需要转换的图片另存为相应格式就行了。PhotoShop成为我们转换图片格式的一种利器。 3)动画

动画是利用人的视觉暂留特性,快速播放一系列连续运动变化的图形图像,也包括画面的缩放、旋转、变换、淡入淡出等特殊效果。通过动画可以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使许多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变迁生动有趣。合理使用动画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些可见动画在多媒体教学中的重要性。

常用的动画制作软件有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依制作难度从低到高排列为: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三个软件各有特点。PowerPoint擅长于各种幻灯切换效果的处理,在PowerPoint XP中表现尤为突出。Flash以上手快而闻名,只要懂得动画的原理,就可以很容易地完成一组动画的制作。同时它有着非常高的可定制性,通过插入相关的脚本,做出来的动画千变万化,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形象化。Authorware更适合于在大型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创设一些简单的动画。三个软件各有千秋,需要我们平时多积累,灵活应用各种工具,以完成相应课件的制作。

如果每一个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我们都从零开始设计,这将花去我们相当多的时间。需要一种更方便的方式来完成动画的创作。网络上有很多动画素材。如果能够利用起来,那就可以大大节省我们从头开始设计的时间。搜索引擎这时又可以帮我们完成动画素材的收集。各个搜索引擎如百度、google、雅虎、中搜等等都有Flash搜索,在方框中输入我们需要的素材,转瞬间,各种动画立刻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时问题又来了,我们发现在网络上找到的动画,虽然比起从头开始设计,已经节省了我们相当多的时间了,但这些动画并不总是完全符合我们的要求。我们需要对这些动画进行“二次加工”,硕思闪客精灵登场了。它可以对已经完成的swf动画文件进行反编译,编译出相应的.fla文件,这样我们就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来改变swf动画文件的设计了,直到它最终符合我们的要求。有时对于一些图片的反复展示,我们可以运用GIF制作软件ImageReady等将一组图片制作成GIF动画,就可以很巧妙的完成动画的制作。

3)声音

声音是人们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感情最方便、最熟悉的方式之一。在多媒体课件中,按其表达形式,可将声音分为讲解、音乐、效果三类。

对于讲解型的声音,我们也可以运用网络资源。在这里,我想说的是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声音素材。只要一个能和电脑连接的麦克风就行了。然后利用录音软件完成声音的录制,最后将其加入多媒体课件中。在录制的过程中要保持录音场合的安静,避免将杂音录制进去。如果录制的声音中的杂音是无法避免的,我们也可以利用cooledit等软件来去除。

对于各种音乐的处理,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由于自身的定位不同,并不是每一个软件都能处理所有声音格式。如PowerPoint就只支持wav格式的声音,这时我们可以利用相应的音频转换工具进行转换,这样各种音乐格式就都能在PowerPoint中处理了。 最后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要特殊处理的声音效果并不是很多。在些就不再多加叙述。

三、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如果能有一些现成的多媒体素材库,这样老师们就不必为苦苦苦录求各种素材而花费大量的时间了。同时,效果也会更加明显一些。网络上虽然也有一些多媒体素材库,如中教育星、科利华等,但大都跟教学实际联系不是很紧密。

总之,多媒体教学虽然加强了教学效果,但与些同时需要我们每位教师花相当多的精力去收集各种素材,并通过相关软件使之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其应用效果。

第5篇:制作多媒体素材的常用软件

格式与所使用的压缩算法有关,打开和制作的软件也是和压缩算法相联系的,下面介绍几种典型的制作多媒体素材的软件。

1. 文字软件:Windows记事本、Word、WPS、COOL 3D等

2. 图像软件:Windows画图、ACDSee、CoreDraw、Photoshop、Fireworks等 3. 声音软件:Windows录音机、CoolEdit、Winamp、豪杰超级解霸等 4. 动画软件:Gif Animator、Flash、Director、3D MAX等

5. 视频软件:Windows Media Player、超级解霸、Premiere等

小活动

您能利用以上的这些软件制作相应的多媒体素材吗?请您从这五种软件中各挑一种来制作课堂所需要的多媒体素材。

四、课件中常见素材格式

实践中常会出现由于图片、音频、动画和视频的存储格式选择不当,造成多媒体课件占用空间大、品质低的问题,因此平衡文件大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是制作课件首要考虑的事情。

通常情况下,同一类型、同一内容但不同格式的素材,在计算机中存储空间越大,其质量就越好,但这会直接导致课件大、不易传输、浪费系统资源。所以选择素材时,一定要选择质量、格式适中的文件。下面是四类素材应用于课件的规律:

图片素材:课件制作中如果涉及到图像,一般使用JPG格式,大小控制在100~200KB之间;如果涉及图形,一般使用GIF格式,大小控制在100K内。

音频素材:一般使用WMA或者MP3格式的音频文件,流量控制在16~128Kb/s之间。 动画素材:一般使用GIF和SWF格式的动画文件,前者适用小卡通动画,大小控制在100K内,后者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动画,交互性很强,播放畅快,大小一般控制在10M内。 视频素材:常使用WMV格式的视频文件,流量控制在250KB/S左右。

一、多媒体素材的特点

信息化教学资源需要用到大量的文本、图片(图形/图像)、音频、动画、视频等多种数据,我们将这些数据称为多媒体素材。它们是信息化教学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使用各种媒体素材是多媒体技术的基本特点。素材要根据教学内容来准备,不能选择那些不符合教学规律和教学内容的素材。

1. 文本 文本信息主要指在计算机屏幕上呈现的文字内容,它是准确、有效地传播教学信息的重要媒体元素。在多媒体课件中,概念、定义、原理的阐述,问题的表述,标题、菜单、按钮、导航等都离不开文本信息。

2. 图片 图片是学习者很容易接受的信息,一幅图片可以形象、生动、直观地表现出大量的信息。计算机中的图片是数字化的,图片类型的素材包括图形和图像两种。 图形指由外部轮廓线条构成的矢量图,它是一种抽象化的形状,多是由计算机绘制的直线、圆、矩形、曲线、图表等。由于承载的信息量比较少,因此数据量少。多用于描述轮廓不很复杂,色彩不很丰富的对象,其描述对象可任意缩放而不失真。 图像是由扫描仪、摄像机等输入设备捕捉实际的画面产生的数字图像,由像素点阵构成。它的色彩比较丰富,层次感强,可以真实地重现生活环境,其承载的信息量比较大,通常用于表达含有大量细节(如明暗变化、场景复杂、轮廓色彩丰富)的对象,但图像文件存储量往往比较大,而且在缩放过程中容易造成变形或锯齿。

3. 音频 波形音频是记录声音的最直接形式,对记录与播放的环境要求不高,在多媒体教学软件中应用也相当多。音频包括音乐、语音和各种音响效果。音频属于过程性信息,有利于限定和解释画面。此外,在教学中利用音频传递教学信息,是调动学生使用听觉接受知识的必要前提。音频主要用于语言解说、背景音乐和效果音等,发音标准的解说、动听的音乐

有利于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学习潜力。其缺点是数据量比较大,在课堂教学中,音频素材不易获取。

4. 动画 动画是对事物运动、变化过程的模拟,可以用来模拟事物的变化过程、说明科学原理。在许多领域中,利用动画来表现事物甚至比视频效果更好。动画提供了静态图形缺少的运动景象,它是一种可感觉到相对于时间、位置、方向和速度运动的动态媒体,它忽略了事物运动变化过程中的次要因素,突出强化了其本质要素,更有利于学习者把握本质规律。此外,经过设计的动画更加生动、有趣,有利于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兴趣。

5. 视频 与动画相比,视频是对现实世界的真实记录。若干有联系的图像数据连续播放便形成了视频。视频容易让人联想到电视,但电视视频是模拟信号,而计算机视频是数字信号。借助计算机对多媒体的控制能力,可以实现视频的播放、暂停、快速播放、反序播放等功能。视频信息量比较大,具有更强的感染力,适宜呈现一些学习者感觉比较陌生的事物。通常情况下,视频采用声像复合格式,即在呈现事物图像的时候,同时伴有解说效果或背景音乐。 图片加工

(1)调整图片大小

第一步:打开画图工具

点击Windows开始菜单→所有程序,选择附件→画图,点击打开画图板。

第二步:调整图片的大小

①点击文件→打开,在文件夹中选择要编辑的图片。

②点击图像→拉伸/扭曲,如图5-3所示。在拉伸/扭曲对话框中(如图5-4所示),拉伸选项中输入<100的数,则图像将按比例缩小;输入>100的数,则图像将按比例扩大。拉伸后的图片如图5-5所示。

第三步:保存图片

用左键点击菜单栏中的文件→保存。随后出现保存的对话框,提示你保存的目录和名称,

(2)剪切图片

剪切图片时首先也要打开画图工具,最后也要保存图片。所以第一步、第三步和前面的操作一样,只是在第二步上有些不同,第二步的操作如下所示。以下同。

①左键单击绘图面板的选择工具(图5-7中用红框标记的工具),在图片中选择要切割的区域。

图5-7 选择图片切割部分

②用左键点击所选区域,将其移动到画布左上角,如图5-8所示。

图5-8 移动切割部分图片

③左键点击画布右下角的微型蓝色正方形(图5-9中用小红圆圈标出),将画布调整到所选区域大小。

图5-9 移动剪切图片

(3)调整图片的格式

①打开要编辑的图片,如图5-10。

②左键点击文件→另存为(如图5-11所示),在另存为对话框的保存类型选项中选择要保存的格式,点击保存按钮保存,即可完成格式转化,格式选择如图5-12所示。

(4)添加文字

①选择绘图面板的文字工具(如图5-13中用红框标出的工具)。

图5-13 选择文字工具

②在画布上画出文本区域,同时在文字控制栏中选择字体、字号和文字特殊格式,如图

③在文本框中输入文字,如图5-15。完成文字输入后保存文件即可。

(5)设置背景

①选择绘图面板的油漆桶工具(图5-16中用红框标出的工具)。

②在画图板左下角(图5-17中红色方框标出部分)选择需要替换的背景色,点击画布,则背景替换为选择的颜色。

图5-17 设置背景颜色

一、 课件的概念

课件是在一定的教学与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映某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是编制者按照某一思路设计制作的、前后连贯的、有系统性的软件。

随着课件在教学中应用的深化,课件的概念也在发展、演化中,例如有专家提出“积件”的思想。积件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运用教学资源整合的教学软件系统。积件思想作为一种对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进行准备、设计、组合、使用、管理、评价的理论,技术上实现了将教学资源在开发平台上的有机整合。

二、课件的分类

按照使用对象:

助教型:主要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知识传授时使用的课件; 助学型:用于学生在课堂或课下学习使用,如检测学习效果、指导学习、课后练习等。 按照教学环境:单机型:在独立的计算机上运行的课件; 网络型: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课件。 按照表现形式:

演示型:多指以图解、动画等形式进行教学内容的演示,讲解课本知识的原理和规律,提示事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内在规律,以讲解或展示教学内容为主的课件。 交互型:以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人机之间的信息沟通,实现人机交互的课件,如自学辅导类、场景模拟类、测试练习类课件。

一个优秀的课件通常需要综合不同类型课件的优势,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目前常用的课件主要有:交互型的多媒体课件、助教型的演示课件和助学型的网络课件。实际应用过程中,只要设计得恰当,技术使用得合理,演示文稿也能达到学生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的助学效果,也可以具有交互性。网络课件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辅助教师讲解重、难点,达到助教的目的。所以,各种类型的课件并没有严格的界定。

三、课件的结构

由于课件的运行环境、开发工具、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策略以及使用对象等的不同,往往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或者综合应用各种结构形式。目前,中小学比较常见的课件结构有:

1. 线性结构

这种结构通常按照线性顺序“播放”整个课件,很多演示文稿采用这一结构。

2. 百科全书式

这是一种树形结构,就像书本用章节来组织内容一样,用特定的路径描述信息的位置。该组织方式中的信息是经过分类的,不论信息是在本地站点或外部站点,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方便地组织,但有时也会在部分节点上分支间的跳转。这是一种很常见的多媒体课件结构,不仅大量结构化良好的网络课件采用,有些演示文稿也可采用这种格式,以实现教学中的相对灵活性。

3. 指导式

这种结构化的组织方式适合于需要详细解释和大量练习的主题。它企图象导师一样通过序列化信息、测试、反馈和学生进行交互。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受系统的控制,学生有清楚的学习目标,一般较少使用外部资源,系统包含一个记录学生学习踪迹的文件。交互式多媒体教学课件大多采用这一类结构形式。

一、演示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演示文稿是最常见的演示型课件,金山(WPS)演示、PowerPoint等都是演示文稿的编辑软件,它们也是演示型课件最简单的教学资源整合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可以集成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声音、动画,通过创建超级链接,以超媒体的形式链接各种多媒体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整合在一起,制成课件提供教学使用。

演示型课件借助计算机强大的多媒体功能,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多变化的立体式的演示功能,使抽象的教学有了直观的可操作的“模拟实验”,许多在传统的黑板课堂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教师不易讲清的教学难点,通过计算机的演示就不言自明了。 制作教学演示课件的常用软件

PowerPoint和金山演示是两种演示文稿开发工具。演示文稿是以屏幕演示的方式播放,一个屏幕演示一张幻灯片的内容。一个演示文稿由多个幻灯片构成,每一张幻灯片上可以集成文本、图片、视频、音频和动画等多媒体素材,集成丰富的教学信息。

1.演示文稿的基本功能 基本功能

说明

幻灯片支持

是演示文稿的基本单位,承载屏幕显示信息 媒体支持

每张幻灯片支持文字、图形图像、视频和声音的集成和使用 表格支持

提供表格的建立和编辑 超级链接

提供演示文稿内、外的超链接,支持网络链接 动画支持

提供幻灯片上媒体对象的动画支持,提供幻灯片切换动态效果 图表

提供多种形式数据图表 演示播放

按顺序播放,支持播放重组

2.演示文稿的基本架构设计 教学演示文稿往往是按照“需要信息化表征的知识点进行策略性组织”的逻辑顺序进行编辑,一般的形式是第一张幻灯片作为封面,展示题目,然后是目录幻灯片和内容幻灯片,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需要添加一些超级链接,实现跳转或其他交互功能。这样就与您先前的课件结构图对应起来。由此可见,您先前画的课件结构图为幻灯片的制作提供了设计蓝图。 图 5-25 演示文稿的基本架构

参考来源:何克抗主编,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编. 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 以PowerPoint2000为例讲解教学演示课件的制作

制作演示文稿的软件很多,不同类型、不同版本的软件在操作上可能略有不同,下面的操作以PowePoint2000为例。

本部分阅读以完成演示课件“故都的秋”为任务。

(1)启动PowerPoint2000 程序

单击“任务栏”的“”按钮,指向“程序”,在弹出的下级菜单中指向“Office2000”,在弹出的下级菜单中单击“Microsoft PowerPoint”,如图5-26所示。 图 5-26 启动PowerPoint 2000

(2)版式与模板的选用

版式的选用

在弹出的“新建演示文稿”对话框中,如图5-27所示,选择系统默认的“空演示文稿”选项。

单击“”按钮,则弹出“新幻灯片”对话框,如图5-28所示。

图 5-27 新建演示文稿”对话框

图 5-28“新幻灯片”对话框

选择需要的版式,再单击“”按钮,即可启动PowerPoint 2000并进入编辑环境。

模板的选用

PowerPoint提供的“设计模板”在整体布局和配色方案上作了精心安排。应用设计模板,可以非常方便地制作出具专业水准的演示文稿。

应用设计模板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在“新建演示文稿”对话框中选择“设计模板”,如图5-29所示;

图5-29 “新建演示模板”对话框

第二种是在已经打开的文档中应用设计模板,其操作步骤为:

1)单击“格式”→“应用设计模板”,则弹出“应用设计模板”对话框,如图5-30所示。

图 5-30 “应用设计模板”对话框

2)选择合适的设计模板,如:Notebook。

3)单击“”按钮,则所有的幻灯片都使用该模板。

(3)文本、图片的输入与编辑

以“故都的秋”课文为例,介绍演示文稿封面的制作。 图 5-31“故都的秋”效果图 输入封面标题

在图5-28中选择第一个“标题幻灯片”版式,则进入幻灯片编辑环境,在此可以输入幻灯片的标题,其操作步骤如下:

1) 鼠标左键单击“单击此处添加标题”占位符,设定光标位置并输入“故都的秋”。

2) 鼠标左键单击占位符边框,单击“”按钮下箭头,选择字体,单击“”按钮下箭头选择字号,单击“”按钮下箭头选择颜色。

3) 单击“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占位符,设定光标位置并输入“郁达夫”,用同样的方法设定“字体”、“字号”、“颜色”等。

4) 单击标题,出现占位符边框,将鼠标指向边框,指针为“”时,用拖动的方法,将标题移动到合适的位置,用同样的方法移动副标题。 插入图片

在封页上插入图片的操作步骤如下:

1) 单击“插入”→“图片”→“来自文件”,则弹出“插入图片”对话框(如图5-32所示)。

2) 在“查找范围”输入框中选择图片所在的文件夹,将其打开。

3) 选择需要的图片,再单击“”按钮。 图 5-32“插入图片”对话框

4) 插入到幻灯片的图片周围有八个白色控制点,鼠标指针指向控制点,指针变为“”形状,拖动鼠标可以调整图片的大小,如图5-33。

5) 鼠标指针指向图片,指针变为“”形状,拖动鼠标可以调整图片的位置,如图5-34 图 5-33 调整图片大

图 5-34移动图片位置

图 5-35 “放映”按钮

这样,演示文档的封面页就制作好了,您可以放映幻灯片来看观看效果,效果如图5-31所示,其操作步骤如下:

1) 单击左下角的幻灯片放映“”按钮即可看到播放的效果,如图5-35。

2) 按 Esc键,将返回编辑环境。

(4)背景设置

当一张幻灯片制作完毕,需要插入一张新幻灯片时。操作步骤如下:

1)单击PowerPoint菜单栏中的“插入”→“新幻灯片”,则弹出 “新幻灯片”对话框(图5-28),按需要选择一种版式。

2)单击“”按钮。

这时,新的幻灯片就插入进来了。此处,需要为第二张幻灯片设置如图5-36所示的效果。 图5-36 “雨后话秋图”效果图

要获得这样的效果,首先需要为幻灯片设置背景,其操作步骤如下:

1)选择需要改变背景的幻灯片。

2)单击“格式”→“背景”,则弹出“背景”对话框(图5-37)。 图5-37 选择填充效果

图5-38 选择图片

3)单击“忽略模板的背景图形”选项,将“t”变为“o”。

4)单击颜色选项下箭头,在列表中,选择“填充效果”,出现“填充效果”对话框(图5-38)。

5)在填充的对话框中,选择“图片”选项卡,单击“选择图片”按钮,弹出“选择图片”对话框(图5-39)。

6)选择需要的图片后,单击“”按钮返回。

7) 单击“”按钮返回,单击“”按钮即可。 图5-39 选择图片

(5)艺术字、文本框、音频和视频文件的输入与编辑 插入艺术字

为幻灯片插入艺术字标题是编辑幻灯片常用的方法,其操作步骤如下:

1) 选择第二张幻灯片(加了图片背景的幻灯片),在如图5-35所示的幻灯片视图中,单击“”按钮,进入幻灯片视图。

2) 单击“插入”→“图片”→“艺术字”菜单,则弹出“‘艺术字’库”对话框,在此选择某种艺术字类型,再单击“”按钮(如图5-40所示),则弹出“编辑‘艺术字’文字”对话框。

3) 在“编辑‘艺术字’文字”对话框中,输入需要的文字“雨后话秋图”,每个字后按 Enter键,让其纵向显示,选择“隶书”字体,再单击“”按钮(如图5-41所示)。 图 5-40 “艺术字库”对话框

图 5-41 “编辑艺术字文字”对话框

4) 拖动要插入的艺术字到合适的位置,拖动控制点,调整其大小,如图5-42所示。 图 5-42插入艺术字标题的幻灯片 插入文本框

可以通过插入文本框的方法,为图5-42的幻灯片插入一段文本,操作步骤如下:

1) 单击“绘图”工具栏的“”按钮,在幻灯片左侧拖出一矩形框,在其中输入文本。

2) 选定输入的文本设置字体、字号、颜色等。

3) 拖动文本框的控制点,调整到合适的大小,移动文本框到合适的位置(如图5-43)。 图 5-43插入了文本框的幻灯片 插入音频文件

为图5-43的幻灯片配音,可以用Windows提供的“录音机”录制声音,再将该声音文件插入到需要配音的幻灯片。

录制声音旁白的操作步骤如下:

1) 在幻灯片视图中,选定要录制配音的演示文稿。

2) 单击“插入”菜单,指向“影片和声音”,选择“录制声音”命令,则弹出“录音”对话框,见图5-44。

3) 准备好后,左键单击“”键即可录音,录音开始后,这时中间的灰色按钮变蓝,单击“”键即完成录音。

4) 在“名称”输入框中键入此声音名称,如:雨后话秋。

5) 停止录音后,第一个灰色按钮变蓝,单击“”键可回放,收听录音效果。 图 5-44 “录音”对话框

将配音文件插入幻灯片的操作步骤如下:

1) 单击“插入”→“文件中的声音”,则弹出“插入声音”对话框

2) 选择文件夹和需要的声音文件“雨后话秋”,如图5-45所示。 图 5-45 在幻灯片中插入配音文件

3) 单击“”按钮,则弹出“Microsoft PowerPoint”对话框,如果单击“”按钮,则播放幻灯片时自动播放配音,如果单击“”按钮,在放映幻灯片时,只有单击“”配音符号后才播放配音,如图5-46。 图 5-46插入声音文件 插入视频文件

用3D制作的或录像转换的.avi影片文件可以方便的插入到幻灯片中使用,在此将封页的图片换成影片,其操作步骤如下:

1) 在幻灯片视图中,选择需要插入影片的封页幻灯片。

2) 单击“插入”→“影片和声音”→“文件中的影片”菜单,则弹出“插入影片”对话框,见图5-47。

3) 找到需要的影片文件,单击“”按钮,则弹出“Microsoft PowerPoint”对话框,如图5-48。如果单击“”按钮,则播放幻灯片时自动播放影片,如果单击“”按钮,在放映幻灯片时,只有单击影片的图像后才播放影片。 图 5-47选择需要的影片文件 图 5-48 选择放映影片的方式

4) 单击“”按钮,封页出现影片的第1帧图像。

5) 拖动图像到合适的位置,拖动图像的控制点调整大小。

6) 单击“”按钮,放映幻灯片的同时,影片自动播放。

为影片加上边框,放映时会有更好的效果,其操作步骤如下:

1) 单击需要加边框的影片图像。

2) 单击“格式”→“颜色和线条”,则弹出“设置图片格式”对话框,单击“颜色和线条”选项卡,如图5-49。

3) 单击“线条颜色”下箭头选择线条颜色;单击“虚实”下箭头选择虚实线;单击“线型”下箭头选择线型;单击“粗细”下箭头选择线条的粗细。

4) 选择完毕,单击“”按钮即可。 图 5-49 设置影片边框的参数

(6)幻灯片中动画与幻灯片间切换方式的设置幻灯片动画的设置

PowerPoint 2000提供的动画功能尽管有限,但巧加处理亦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设置幻灯片动画一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选中要设置动画的对象,单击“幻灯片放映”→“预设动画”,如图5-50所示。图 5-50 设置幻灯片放映效果

第二种方法是不必选择当前幻灯片中的任何对象(也可以选择),单击“幻灯片放映”→“自定义动画”,如图5-51所示。

图 5-51 设置幻灯片放映效果选择“自定义动画”后,出现如图5-52所示的对话框。“自定义动画”弹出窗口

图 5-53 设置动画幻灯片对象效果

在图5-52所示的对话框中选择你需要设置动画的对象,如果在对象前的方框中出现“√”,则说明你选中了该对象。

在选定要设置动画的对象后,就可以设置动画了。为选定对象设置动画有四个菜单。

顺序和时间:设置动画播放的时间和顺序;

效果:设置动画播放的效果,主要是设置动作、声音、动画播放后的状态等; 图表效果:为有图表对象的幻灯片设置图表的动画效果;

如果你选择多个对象设置动画,这时就需要逐一设置每个对象的动画效果和播放时间,播放顺序等。动画效果的设置如图5-53所示。

设置完毕单击“”按钮,查看效果。

满意后,单击“”按钮即可。幻灯片切换方式的设置

幻灯片切换方式的设置操作如下:单击菜单栏“幻灯片放映”→“幻灯片切换”。如图5-54所示。

在出现的图5-55所示的对话框中,点击“效果”栏右侧的“”按钮,出现如图5-56所示的一些幻灯片切换效果。

图 5-56 幻灯片切换效果选择

图 5-57 设置幻灯片切换效果

单击其中一种切换效果,在此选择“垂直百叶窗”,然后根据你的教学需要选择切换的速度、换页方式、声音设置,设置完后,单击“”按钮,那么这一页幻灯片的切换方式就设置完毕了。如图5-57所示。如果你要将设置的结果应用到所有幻灯片上,则可以单击“”按钮。

设置完幻灯片动画和切换方式后,单击幻灯片左下角的“”,转到放映视图中观看幻灯片播放效果。如果你不满意的话,还可以重复以上操作进行修改完善。

(7)保存文件

编辑好的演示文稿一定要保存,其操作步骤如下:

1) 单击“文件”→“另存为”,则弹出“另存为”对话框。如图5-58所示。

2) 在“保存位置”输入框中,选择需要的目标文件夹。

3) 在“文件名”输入框中,输入文件名:“故都的秋”。

4) 单击“”按钮,则该幻灯片以“故都的秋”为名,保存在指定的文件夹中 图 5-58 “另存为”对话框

(8)退出演示文稿编辑软件

退出演示文稿的与Word类似,常用的方法有三种。 单击“文件”→“退出”命令。 单击标题栏右侧的关闭按钮“”。 双击标题栏的程序图标“”。

考来源:何克抗主编,中央电化教育馆组编. 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初级)配套光盘[M/CD].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小思考

1. 文字软件:Windows记事本、Word、WPS、COOL 3D等

2. 图像软件:Windows画图、ACDSee、CoreDraw、Photoshop、Fireworks等 3. 声音软件:Windows录音机、CoolEdit、Winamp、豪杰超级解霸等 4. 动画软件:Gif Animator、Flash、Director、3D MAX等 5. 视频软件:Windows Media Player、超级解霸、Premiere等

第6篇:PPT多媒体课件中常用幻灯片背景图片

分享

邓福英 15:54分享

PPT多媒体课件中常用幻灯片背景图片

第7篇:英语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1 任务型教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学法并不排斥。

2 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

3 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中教学方法。

4 谈话法

谈话法,又称回答法。它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学的知识。

5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6 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象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7 参观法

参观法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到一定的校外场所——自然界、生产现场和其他社会生活场所,使学生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研究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8 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各种学习技能垢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9 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 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伯的操作,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并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学学科常用的一种方法。

10 实习法(或称实习作业法)

实习法是学生 在教师纽上,利用一定 实习场所,参加一定实习工作,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关的直接知识,或验证间接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11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 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第8篇:识字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

[摘要]小学阶段要识记、掌握、运用1800多个汉字,让学生去喜欢汉字,产生主动学习汉字的愿望,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中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本文从研究传统识字方法和多媒体识字方法的优缺点,浅析多媒体识字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关键词]识字 多媒体识字 学习兴趣

如何让处于小学语文识字教育阶段的学生更好地了解、掌握、运用文字,成为我们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研究课题。本文从传统识字教学法的缺失和弊端进行分析,引出多媒体识字这一新兴教学手段的优越性研究,进而探寻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汉字之美,语文之美。

一、传统识字教学法的缺失和不足

1.教学方法单一,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识字教学一直以来以抄写和默写作为识字教学法,大部分的学校都要求学生每天要抄写或默写一定量的汉字,给学生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不但没有把该认、该记的汉字认清,而且可能会造成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抵制,产生强烈的抵制情绪。

2.学习汉字的层次性不清晰,形象认读到抽象识记脱节

汉字的学习是有其独特的学习层次,从初级的认读到二级的书写到三级的应用,层次不同,难度也不同。学生认读的汉字越多,笔画越多、越复杂,包含的内容就越多。传统的识字教学并没有划分层次,更多地注重汉字的默写,学生对汉字很难有形象上的记忆和思维,造成从形象认读到抽象识记的脱节,无形中形成一个不懂—强记—默写—厌学—不懂的学习怪圈。

二、现代多媒体识字法的优越性

多媒体识字教学法,顾名思义,即将声音、文字、图画、动画、视频等形式合理组合的技术,以此来创造生动有趣的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而进行的小学识字教学方法。相比传统的识字教学法,它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

1. 多媒体识字有利于培养兴趣,激发求知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为我们揭示了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小学生因为自身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原因,对自然界的许多事物耳闻目睹后,只是稍有所知,但概念并未完全形成,强迫识字,只能是“硬写、死记、早忘、考差”。 多媒体识字可以更好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充分发挥小学生天真活泼,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教师运用电教等多种声光电手段,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把快乐带进课堂,让知识充满课堂,让学生在参与中深切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游戏的乐趣,创造的乐趣,把枯燥、乏味、重复的简单机械记忆变成生动、活泼、有趣的识安活动,改变学生原有的“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真正做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力争营造出一种自主、协作、创新的新型课堂教学情境,寓教于乐。

在小学四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常常通过先图、再字、后意,使学生先形成感性认识,再形成理性认识,最后形成概念,熟记字形和字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教“波浪滔滔”、“惊涛骇浪”时,我先投影出两幅主题为“波浪滔天”的画图,在学生对画面有初步感知后,出示“波浪滔滔”、“惊涛骇浪”两个词,再讲解含义,区别“滔”与“涛”的意思,并配合海浪声,让学生边观察、边朗读、边理解、边记忆,很快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不但区别了两个字的含义,同时加深了字形的认识。

2. 多媒体识字有利于听说读写,整体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

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直接体现,而这四者不是单一的,独立的。电教识字是把躺着的书面文字,用声音和图像立起来,增强了语言文字的可感性。同时,识字教学的过程又是一个眼、脑、口、耳协同活动的过程,当老师或学生诵读时,眼睛所感知的文字,耳朵所听到的声音,口耳相传,目视口诵,大大强化了对语感对象——课文的理解。因此,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的方法直接进行识字教学是提高听读水平比较有效的方法。

同时,四年级的识字教学是结合课文的学习,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在边识字、边理解、边分析中,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更感染了学生的心灵,它往往比单纯的死记硬背更能使学生掌握。

另一方面,语文课文都是经过编者精选的优秀而规范的文字作品,学生通过电教这一特殊的教学手段,反复理解背诵多次触摸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不断直接地接受到作家规范而优美的文笔的潜移默化,脑子对言语表达的反映就会更快捷、准确、敏感,这样就能有效地促进写作水平和口语表达水平的提高。从读得通到写得通,从读得有感情到写得有情趣,诵读使学生逐渐习惯文章的用词造句,加速了口语和书面语的沟通,使学生的思维趋于精密,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趋于流畅和准确,大大促进了“说写”水平的提高,这都是电教识字的功劳。

3. 多媒体识字有利于课程标准,顺利完成教学计划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它说明教师已经从过去的课堂主导者变为引导者,教学重心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但是,低年级儿童的语文学习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他们的注意力具有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这就使得苦口婆心的说教、枯燥乏味地训练效果不佳。现代科技的结晶——多媒体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在我平时的语文识字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因为随意性和不稳定性,造成他们对很多汉字区分不清或直指不清的情况。毕竟常用字有3500之多,音同形异、形近意远、音形难辨的汉字也很多,小学生认识事物往往只注意大概轮廓,而分不清细微处。诸如“己”和“已”,“元”和“云”等一类汉字。在上课时,我运用投影来更换偏旁,把容易写错的字建“易写错字库”帮助学生区别辨析,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增强,效果颇佳。

三、对多媒体识字未来发展的展望

多媒体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使识字教学的难度大为减轻。它新颖生动,感染力强,是一种模拟性、启发性的直观教学手段。由于它不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习动机,而且可以打破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虚为实,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深奥的道理具体化,所以在突破语文教学的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的思想品德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多媒体识字虽然有着诸多的优势,但也有它天然的劣势,使用场地的限制,对教师本身的要求,以及过分依赖电教手段造成的后果,等等。我想,无论是多媒体方法也好,传统方式也罢,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海洋中充分、自由、愉悦地学习,如果偏离这个主题和中心,任何的教学方法的探寻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标.

[2]蔡建新.谈电媒体在小学识字阶段的作用

[3]李芳.运用电教媒体,优化识字教学

第9篇:历史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淮安市淮阴区南陈集中学 高传盛

【摘要】计算机具有强大的多媒体功能,集文字、图像、图形、声音、动画和视频为一体。使用多媒体技术作为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而不是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很好的教学手段之一,但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应正确使用多媒体,更好辅助历史教学。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

历史教学

多媒体

手段

学生兴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迈入了21世纪的信息化时代,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同时也为历史教学改革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利用信息技术的支撑,不仅可以使历史教学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象生动的表现教学内容;还可以改变以单一的手段、单纯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课堂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传统的历史教学媒体:语言、课本、板书、挂图、模型、演示等„„已不能满足现代历史教学的需要。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的采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把过去抽象的历史事实,通过多种感官来获取相关信息,提高信息传播效率,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微观事物宏观化,复杂事物简约化,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现代技术的优越性,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认知能力及辩证观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将是我们每一位中学历史教师所要面对的问题。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提高教学质量,必将呈现出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多感官结合的多媒体技术是历史教学最佳手段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生动的演示,动听悦耳的音响效果,给学生以新颖感、惊奇感,调动了学生全身的视觉、听觉神经;从而使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激疑——创设问题情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中都能保持高度兴奋,学习效果当然明显提高,这些都超越了传统的教学媒体。一个历史教师的语言描述能力再强,总是很难使原本单调的历史事实变得生动有趣。如能让历史再现,就可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性,大大加深、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其感性认识,使理解更深刻。视、听等多感官相结合极大促进了学生观察、想象、分析、

推理能力的培养,因此,多媒体技术是中学历史教学最佳的教学手段。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促使主动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境,变动为静,变抽象为具体,可以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教师原本枯燥的讲解、干巴的历史概念活起来,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引发学习兴趣,诱发强烈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这一课时时,可以将板书通过电脑打好,在讲授中点击出现,配上一定的声音,其间加入名族英雄林则徐的历史照片、虎门销烟等历史图片以及关天培等人的历史资料从而丰富学生的史料、激发学生对历史事实研究的兴趣,使学生开阔眼界、激活思路,更加准确的把握历史事实;还可以播放电影《林则徐》中的几个镜头:官兵吸食鸦片,战斗力削弱;政府白银外流,出现银荒;人们吸食鸦片,造成家破人亡。短短几个镜头,不仅形象地再现了鸦片输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毒品的认识,了解了毒品的巨大危害,使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自觉地接受了防毒反毒的教育;再如,学习《对外开放》这一课时,播放《春天的故事》歌曲,学生低声跟着伴唱的同时,屏幕展示下列几个问题(1)歌词中的老人指的是谁?举例说明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贡献有那些?(2)第一个“春天”和第二个“春天”的含义各是什么?(3)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学生的思绪飞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改革开放时代,同学们仿佛看到了邓小平挥手微笑的伟人丰姿,在伴唱声中使课堂气愤达到了高潮,欣赏完歌曲后,经过几分钟的热烈讨论,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同学们对这节课形成了自己的看法。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

历史课标明确指出:“课改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过去那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不能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只有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学会辨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吸取智慧,培养成具备人文素养的现代公民,才能适应新世纪的挑战。学生通过规律性的历史知识的学习,将有助于他们认清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树立坚定的信念。这样必须加强独立性和创造特性的培养。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将教师、学生和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结合起来,构成三者互动的教学方式,教师若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氛围,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

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就会产生一种学习的责任感,这就是一种独立性。只有具备这种独立性,学生才能真正地成为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者,而多媒体技术正是学生由听讲者变成参与者的真正媒介。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能力

读史以明智,这是历史课堂教学的最高目的,将一个个看似孤立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通过多媒体强大的演播功能展示出来,不仅能够有效的节省宝贵的课堂时间,使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理想主义以及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而且能够使的学生在持久的兴趣支持下准确的把握事物发展本质联系和客观规律,从而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如讲《抗击外来侵略》这一节内容时,可播放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击退沙俄侵略三段录像片,使活生生地民族英雄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与民族英雄同喜共悲,与历史脉搏一同跳动,在激昂的气氛中于心灵深处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强烈感染。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中学历史教学,可以提供大量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缩短历史与现实的时空距离,优化历史教学过程,使师生双边交流更加充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更大程度的锻炼和提高。我们相信,随着多媒体在中学教学领域中的逐步推广、普及,它在发挥和体现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和协同性等方面将会起到更大的作用。同学们通过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合作学习,获得了充分展现自我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全面地参与学习过程,做到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从而学会了学习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周丽芬 《多媒体与传统教学》

2、李志辉 《中学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3、贾小云、刘海峰 《多媒体与传统教学》

上一篇:创建文明机关情况总结下一篇:秘书学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