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关注有效

2023-07-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聚焦课堂关注有效

聚焦课堂关注有效

聚焦课堂,关注有效,是提高教学整体质量的关键。对于这个命题,我们思考的逻辑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的核心环节是课堂,课堂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学整体质量的关键。

一、课堂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环节

其一,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渠道。从时间维度看,教学的主要环节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而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实施阶段,是教学的核心环节。其二,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成长的主阵地。从空间维度看,课堂主要由教师和学生这两个要素构成。教师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实践教育理念,实施教学策略,展示教育智慧;在对每一堂课的反思中,积累实践性知识,提高专业素养,促进专业发展;课堂是教师的立业之本,建功之地。课堂也是学生发展成长的主阵地,他们在这里汲取知识,学习技能,锻炼思维,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获得进步与发展。因此,我们经常说:“三尺讲台维系着教师的生命价值,课堂质量关系着学生的素质水平。”其三,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战场。从更宏观的角度看,世界范围内都在进行着课程改革,目前,上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到由主要聚焦专家顶层设计到聚焦一线教师的操作,从关注课程形态建设到关注课堂教学实施的新阶段。在课改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课改的成败在课堂。文本课程要转化为真实的实施课程,落脚点在课堂;教育理念要转换成教学现场可以实际操作的策略、方法,落脚点也在课堂;课程再丰富、理念再先进,没有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就不能真正落到实处。因此,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形式、最主要的渠道、最核心的环节。

二、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整体质量的关键

我们所说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课堂教学要合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摒弃低效、无效、负效的教学,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空里。更好地减负增效,促进学生最大的进步和发展。有效教学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和行为。抓住了课堂教学这个教学的核心环节,抓住了有效性这个核心要素,就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三、深入课堂,才能走向有效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一直倡导学校关注有效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课改的深化推进,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促进地区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满足百姓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

1、深入课堂,是优化教学行为的关键

到底是教学和课程建设方面的领导或专家,还是巧于平衡学校各项工作的“经理”,我们的观点是,应该加强对课程建设的领导,尤其应该深入课堂,并以课堂为轴心,加强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实现教学行为的优化。

2、深入课堂,有利于正确的决策

课堂能反映出教与学的现状,蕴涵着丰富的信息。进入课堂,可以深入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教研文化、经验和不足、困惑和困难,以及改革要求与教学现状的差距,先进理念与传统行为的落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和需求,了解学校管理的运行现状等,掌握来自一线的真实情况,以便站在新的高度,从新的视角,对学校工作作出调整,形成新的规划,从而对学校教学不断发展作出及时、科学、正确的决策。

3、深入课堂,有利于科学的引领

课堂教学中有具体的、活生生的、情境化的教育事实,老师通过对教学现场的观察,获得课堂教学领导的话语权,并从事实层面(教什么)、技术层面(如何教)、价值层面(为什么)作出指导和引领。其中,价值思想的引领是首要的和最为重要的,价值思想缺席,教学工作就会缺乏灵魂。因此,老师要把握教学改革的价值思想,关注教师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鼓励和指导教师用先进的理念在课堂中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科学地引领学校的教学工作。

4、深入课堂,有利于老师的有效管理

现代教学管理中最活跃、最重要的要素是人,老师唯有走进课堂,才能真正走近教师、了解教师,才能真切把握教学中的问题、困惑和需求,找出制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在此基础上,研究和完善教学管理的目标、过程、方法,制定和修改教学管理措施、规则和制度,充分运用管理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老师唯有深入课堂、研究课堂、服务课堂,才能提高教学领导力,从而整体优化教学行为,促进学校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综上所述,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点在课堂,提高教学水平的突破点在老师的课堂教学领导力。

第2篇:聚焦高效课堂,关注有效教学

聚焦高效课堂,关注有效教学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的许多地区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突出培养学生探究、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堂上呈现出情境创设多样化、合作交流争鸣化、探究活动经常化、教学评价呵护化等令人欣喜的景象。可以说,课堂教学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观,课堂教学的质量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所面临的危机如师生互动频率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力等基本素养却没有向预想的那样得到发展,课堂交流的时效性降低了。教学重形式,轻实质,有些看似热闹的课堂背后,学生学习的质量却令人担忧。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压抑,学习的动力受到摧残。因此,如何实施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的内涵

“有效教学”是新课改背景下催生的一种教学理念,其定义和说法很多,五花八门,各有千秋,但最基本的、核心的内容还是一致的,并没有太大的出入。我认为其内涵就是在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的发展的教学策略和过程;它的外延涵盖有效的课前准备(解读课标、背景分析、资源整合,有效预案等)、有效的教学实施(即有效的课堂教学)和有效的教学评价。

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课堂教学”。包括有效的教学目的,教师有效的教与学生有效的学。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教学活动的基本追求!

有效教学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和条件,而高效的课堂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最佳载体。它的基本特征——趣味性(即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体性(即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体作用)、互动性(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的互动,也就是多向交流、群体交流)。

二、课堂教学低效的几种主要表现

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根源很多,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这里不可能阐述得那么全面和透彻,而且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的表现也会千差万别。

(一)备课环节

精心的备课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保障。低效,无效的课堂教学出现的重要原因往往是因为教师没有进行认真,周全的教学设计。如:教学目标模糊;重难点把握不准;教学方法的选择不正确;缺乏对学生认知现状的分析,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展开教学的设计等等。

新课程理念下对教师的备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相应的对策。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摆脱以往那种“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方式,而应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教师的备课不只是埋头写教案,更应该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多什么知识学习有兴趣。把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作为备课上课的重点,这种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就是“以学论教”。

(二)、教学实施环节

1、课堂提问“虚化”

“满堂灌”和“一言堂”在新课程背景下被人们大加挞伐之后,“满堂问”借助“启发式教学”、“互动教学”等名义堂而皇之地泛滥开来,导致课堂提问的“虚化”,主要表现在:一是问题数量过多、过密,挤占了学生的思考空间,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二是教师提问重“预设”轻“生成”弱化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地位。教师习惯于向学生提出他们事先就知道答案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做出与标准答案一致的回答。这种封闭的提问方式和“满堂灌”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他妨碍了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性理解,表面上看课堂存在交流,实质上教师控制着话语的霸权,学生被预设在教师的框架内二无法挣脱,他没作为探究主体的地位被弱化。

2、课堂反馈“单向化”

有效的课堂交流是在运行上遵循纵、哼、单向、立体的多种逻辑,因而他表现出多向的反馈方式:在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交流中,学生对教师行为所做出的反应、评价、质疑和建议;在学生与教师的课堂交流中,教师对学生行为所做出的反应、评价、质疑和建议;在学生与学生的课堂交流中学生相互间的反应、评价、质疑和建议。在当前课堂交流的反馈中,教师对学生行为的反馈成为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方式,反馈走向“单向化”。

3、教师作用“弱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师的活动由“传递”变为“支援”,开展了一儿童为中心的教学与课程改革。有的教师认为,以学生为中心,就要消解教师权利,放下权威,彻底改变教师站主导的课堂运行状况,重视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发表力和表现力。这种传统的非此即彼的“二元论”思维导致对教师和学生的课堂参与行为理解的片面性。这种片面性表现在行为上就是过分尊重学生自主,教师指导力度不够。如: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没有参与学生的活动,或参与的过少;教师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片面的追求少讲,甚至是不讲,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教学反思环节

教学实践之后的教学反思是提高课堂效率重要环节。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能力、水平提升的核心因素。有效教学长远来说是建立在具有良好的教师专业素养上。而许多教师更是上完课以后书本一夹就完事,很少做到将课堂中的感受、得失及时记录下来,更缺乏对教学实践的系统反思。

(四)课程的理解方面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师要把握住自己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定位,能够指导学生实践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在许多课堂上,我们也看到,许多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还只停留在表面,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多的只是外在形式上的变化而已;在教学实施细节上,不少教师的教学行为还不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的支持,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自主学习没有自主,合作学习难以合作,探究学习无法探究”的教学现象。对新课程的理解不够透彻,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和研究。

三、课堂教学有效性探析

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涉及的因素很多,也不可能说全说透,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而且在研究实施的过程中,还不断发展变化,派生出一些新的理念和做法,它是一个不断发展、探究的过程。下面我仅从个方面对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的一些思想、教法、手段做一抛砖引玉的探析。

1、轻松识字有效教学

巧用“首因效应”——闪亮登场

“首因效应”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人们后续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也称“第一印象效应”或“先入为主效应”。这一效应于识字教学而言,有利也有弊。教学中,教师应设法让生字闪亮登场,或者用课件强调易错部件,或者用故事、笑话、谜语激发兴趣,或者用儿歌、顺口溜帮助记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从而突破精确记忆字形的难点。

巧用“禁果效应”——欲擒故纵

理由不充分的禁止反而激发人们更强烈的探究欲望的现象,被称为“禁果效应”。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禁果效应”的积极作用,将一些易错难记的生字包装成“禁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好胜心理和自主识字的愿望,达到“不教而教”的理想效果。

巧用“共生效应”——集思广益

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甚至会枯萎、死亡:而当它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自然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为“共生效应”。学生各自学习时,学习效果往往不理想。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营造和谐的对话场,通过师生、生生的充分对话,形成“思维风暴”,进而凝聚集体智慧,破解个人久攻不克的难题。

巧用“木桶效应”——携手共进

“木桶效应”也叫“短板效应”,指的是一个沿口不齐的木桶,其盛水量的多少,取决于该木桶周围最短的那块木板,而不是最长的木板。巧用“木桶效应”,可以增进学习小组内部的合作,增强全组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自主识字意识。

巧用“门槛效应”——以退为进

“门槛效应”——一个人一旦接受了较低层次的要求,适当引导,往往会逐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相反,低层次的要求被拒绝,此后的要求可能相继被拒绝。这一效应告诉我们: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应适当放低要求,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然后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渐次提高要求。

借鉴“磁化效应”——及时梳理

凡铁均有磁性,只因内部分子结构凌乱,正负两极互相抵消,故显示不出磁性。.用磁石引导后,铁分子就会变得井然有序,从而产生磁性。此现象即“磁化效应”。对小学生而言,汉字就像“普通的铁块”。要让他们在小学阶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仅靠“浓厚的兴趣”远远不够。这就需要教师设法将汉字“磁化”——及时、经常地引导、启发和鼓励学生找出生字的规律性。

2、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仔细观察阅读课堂上的朗读,教师不难发现:有些读目的不明确,“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有些读“行色匆匆”,草草收场;有些读缺乏方法指导,学生乱读一通……凡此种种,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对朗读训练的安排与指导缺乏研究、思考。

⑴读有目的,明确恰当

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在指导朗读之前,首先要准确把握《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朗读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于三个学段的朗读要求,则以两三个字加以区分,低年级要求“学习用”,中年级要求“用”,高年级要求“能用”,细微的差别,显示了对不同年级的朗读的不同要求。这些要求都是“能力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学习行为结果状态,并非教学内容。对于这些目标的理解,我们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抽象语义的认识上,必须根据教材和学段的特点使其内涵和外延具体化,弄清本学段的朗读训练该指导什么,侧重点在哪,使朗读训练目标指向具体的教学内容。

⑵、读有层次,形式适宜

读的层次体现了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初读到熟读到读出感情,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的要求。初读课文时重在读正确,做到不错、不漏、不添、不读破句,知道课文讲了些什么,这是基础性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三者是相辅相成、互相关联、基础、是“保底工程”,学生只有在读正确的基础上,才能达成读流利的朗读目标;只有奠定了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有感情朗读才能得以实现。

⑶、读有方法。有效指导

教师不能只想着指导学生把一篇课文朗读好,还应教给学生朗读方法。

3、关注细节

实施有效教学

细节决定成败。解决教学实践层面的一些细节问题,努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支持,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 ㈠关注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是学生思考、学习的导向,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思考、学习的质量。教师的课堂提问要能有效支持学生的思考、学习,就必须注意:

①、提问的内容要紧扣教学目标。即提问的内容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载体,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②、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平时的教学,不少教师提的问题只局限于呈现课文内容的简单问答,过于细碎浅显,缺乏思维坡度;有些教师的问题难度又过大,不切合学生实际,造成“曲高和寡”的局面,不利于多数学生的学习。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具体要求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实际情况确定。

③、问题的提出要具体明确。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快速准确地进行阅读和思考。提问要具体明确,一般要把阅读内容、阅读方法、思考方向等要点表述清楚

④.问题要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教师的提问,尤其是主要问题要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效地展开思考。

㈡、关注个体自学的内化程度

个体自学的内化是指个体凭借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行的认知建构,在皮亚杰的认知学习理论中,主要指同化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关注个体自学的内化程度,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个体自学的有效性。

①.关注信息搜集的内化程度。

教师在了解学生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时,经常会看到许多学生只是把所查阅到的资料一股脑儿地照本宣科。由于资料内容繁杂,多数学生听完之后感到茫然。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对搜集到的信息的内化程度,通过必要的指导和适当的回应,提醒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对资料内容加以理解、内化,引导他们联系课文内容对资料进行适当的处理;发言时,要求学生尽量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语表达。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②.给学生留足静心读书的时间。

问题出示不久,就急于组织学生回答交流;多数学生刚开始进入思考问题的状态,就被教师的问话打断,这是当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细节问题。这样一来,课堂往往只是几个尖子生在唱主角,问题的讨论也往往停留在浅层面上。

③.引导学生提出“真问题”。

在课堂上的“质疑问难”这一环节,有些学生为了表现自我,经常会提出一些“假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明知故问,有的不着边际,都不是学生认真读书、思考之后提出的“真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但浪费了许多宝贵的课堂时间,而且对学生的发展也没有好处。

㈢、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可操作性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低效甚至无效是比较常见的问题。请看一位教师执教《翠鸟》第二课时的一个教学细节:

师:初读课文后,同学们对翠鸟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知道,翠鸟外形很美,动作敏捷。接下来,请同学们抓住“外形”和“动作”这两个方面.采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进行小组学习。

(生分小组自由朗读一分钟左右。)

师:刚才大家学得认真、投入。现在请小组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体会。

生:我们小组学习了第1自然段,知道翠鸟有一双灵活的眼睛,嘴巴又长又尖。羽毛是鲜艳的。 (师出示翠鸟的黑白轮廓图,请几位学生上台用彩色粉笔涂上各种颜色。)

师:加上颜色,是不是美一点了?

生:美一点啦!

师: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请你们用赞美的语气读一读第1自然段。

(学生读,没有读出感情。)

从上面的教学细节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组织的这一次合作学习没有什么实质意义。主要问题有:合作学习目标不明。“抓住‘外形’和‘动作”’仅仅提示了学习的范周,至于小组要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教师没有提示,学生感到茫然。

小组成员分工不清。“采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进行小组学习”,这种表述过于笼统,没有对小组成员进行明确的学习分工。这种表述表面上是尊重学生的选择,实际上会让学生的合作学习无所适从;教学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实际上是学生“各自为政”,仅仅各自朗读课文而已。“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小组学习”,要使这里的学习真正有意义,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多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但从课堂表现可以看出,学生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合作学习时间仓促。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仅一分钟左右,教师就组织全班交流,这样的过程实在过于匆忙。教师的“刚才大家学得认真、投入”和学生的“我们小组学习了第1自然段”都是不符合实际的。

合作学习目标不明确,合作学习分工不清楚,加上合作学习时间过于短暂,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自然难以操作,真正意义的合作学习自然无法产生。

㈣、关注班际互动的信息关联和处理

如果个体自学的主要认知心理机制是同化过程,那么班际互动的主要认知心理机制则是顺应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既要关注个体自学的内化程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 “最近发展区”,抓住学生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难点,通过组织有

效的班际互动,引导和帮助学生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班际互动要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教师必须关注班际互动中的信息关联和处理。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细节:

①.关注信息传递是否清晰到位。课堂上,有些教师提出学习要求时,要么音量太小,要么语速过快,很多学生还不清楚要做什么,教师就匆匆组织发言,师生互动自然无法展开。有时,个别学生发言声音太小,教师就走过去和他(她)说 “悄悄话”,其他学生则眼巴巴地 “干等”。班际互动要有效地展开,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要清晰到位。

②、关注发言内容的关联度。在班际互动时,经常有学生没有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只顾自我表达,致使全班学生的话语信息关联度低,未能形成一个有效的“学习共同体”。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及时提醒学生围绕中心议题,通过穿针引线式的提醒和点拨,引导学生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③.及时梳理班际互动中的繁杂信息。根据要求深入读书、独立思考之后,多数学生都能依据自身的学习体会发言,但发言内容往往比较杂乱。面对繁杂的信息,教师必须用心倾听,仔细分辨,然后抓住重点,引导学生及时梳理,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促进其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总之,教学无小事。我们只有关注并处理好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努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支持,才能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

4、巧妙利用生成,进行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也是师生间、生生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学习信息不断涌现。教师要有效地筛选、整合、利用课堂上生成的各种动态资源,有的放矢地熔多维目标于一炉,让课堂充满生气与活力。

①.利用学生的疑问引发思维碰撞

阅读是读者对文本的叩问、充实、延伸和完善。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认知与已有的知识基础形成的冲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一教师教学《咏梅》一课时。有学生提出疑问:“‘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里的‘她’,应该换成宝盖头的‘它’吧?”教师肯定了学生的质疑精神,接着引导全班学生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②.利用学生的答问实施价值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方向并不总是朝教师的预设目标行进。教师可以凭借自己的教育智慧把课堂中的非预设生成变成丰富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活而不乱。

③.利用学生学习的盲点丰厚文本内涵

当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文本语言所蕴涵的深刻意义时,教师既不能奉送“真理”,也不能听之任之,而应将学生学习的盲点视为教育资源,运用教育智慧和教学机智实施自己的教育行为。

5、数学课堂探究的有效性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①、创设情境,激发探究需求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认为: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要我探究”为“我要探究”。

②、研究教材。突出探究重点

教师需要深入钻研教材,反复琢磨学生的基础,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突出探究的重点。如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游戏公平》安排了抛硬币、转转盘、掷骰子三个活动。抛硬币、转转盘学生都经历过,如果再安排过多的时间教学这两个活动就浪费了时间,掷骰子活动有挑战性,对突破本课教学的重点有利,因此要把探究的重点放在掷骰子活动上.

③、把准目标。明确探究要求

教师应根据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确立探究目标。如果探究要求过高或过低,就会使探究低效甚至无效。如

④、有效引导。调控探究进程

教师的引导、组织、调控是实施探究学习不可或缺的条件。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作用,有效引导,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进行更为有效的探究学习。

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

打造高效的课堂,实现有效教学使我们教育工作者毕生的追求,我们每天都在做,每天都在思考,每天都在想着这个目标努力。它波及的面广,可以说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层面。它可以是课前的、课后的、课中的;可以是书本上的,也可以是书外的,还可以是生活上的;它所应用的方法和策略更是数不胜数,没有尽头和止境,只要用心去研究,用心去做,更为高效的课堂和有效的教学将丰富多彩的呈现在学生面前。

第3篇:关注常态课堂 聚焦有效教学

关注常态课堂

聚焦有效教学

——我校当前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现状和思考

“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向四十分钟要效益”,这是我们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应该说新课程经历了初期的迷茫,注重形式,步入更加关注内容,关注实效,实现了更深意义的本质回归,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成为共同努力的目标。

我校语文教学的现状: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校已进行了七个年头,它为传统语文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随着语文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我们欣喜地看到,语文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但改革中的语文教学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分析,加以改进。

我们通过组织年组共研、协同教学,主讲共评等专题研讨,关注常态课的教学,开展各种语文教学的基本功竞赛活动活动,有效的提升了我校教师的语文教师能力。但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还有低效的行为:

课前准备不够精心。现如今网络资源发达,资源共享已蔚然成风,各种目标同异的教学设计辅天盖地,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利用网络上的优秀教案不加修改,照搬照用。

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更谈不上能恰当处理好预设和生成。

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探索交流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忽视了学生的智慧生成,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停留在“牵引”上。

低中高衔接不畅。

不知自己的教学状态,困惑所在,认为自己多少年就是这样教的 ……

思考与行动:

配合贯彻落实省常规指导意见活动,,围绕着高效教学这一主题,关注常态课程,组织了本次关注文本细读。重视读写训练教学活动。

(一)继续梳理课堂。

谈有效,我们就得现梳理梳理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有哪些低效的行为,存在哪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精心设计有效的提问,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包括教材的解读,课后练习题的处理都要成为我们研究的话题,一节课中学生该记住的东西就要让他们记住,会认的字,会写的字,要求背涌的篇章都要尽量在课堂内完成,课堂作业也要尽可能在课堂内完成。让学生在课堂内就感受到成功感,不要把任务留到课外。力求把课外的时间(包括早读课)用在广泛阅读课外书上,让学生在博览群书中提高语文能力。

比如我们的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感受(读与听)、理解(字词句篇)与鉴赏的基本能力,丰富最为基础的语文积累。因此,必须明确不同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和重点,形成低、中、高衔接,不断提升和发展的目标体系。

1、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四个重点

(1)要把初读落到实处:确保人人都能正确、流利的(不错字、不添字、不掉字、不重复、不破句)朗读(诵读)课文。

(2)要把识字写字落到实处: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课课都要落实到位的教学重点。

(3)要把理解定位在适当程度:了解词句的意思,具有读懂浅近童话、寓言、故事的基本能力。

(4)要把熟读背诵落到实处:加强有关词语、句式、篇章的背诵,丰富原始积累。

2、中年级阶段的三个加强点

(1)感受能力:在坚持抓好正确、流利和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加强默读、略读能力的培养。

(2)理解能力: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知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3)积累拓展:继续增加有效积累,为课外阅读示范、引路。

3、高年级阶段的三个延伸点

(1)感受能力:继续坚持抓好朗读,学会浏览,提高默读速度。

(2)理解与鉴赏能力:一是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恰切意义,辨别其感情色彩,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二是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三是提高对不同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诗歌等)的阅读能力。

(3)积累拓展:增加积累量,拓展积累的范围,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个阶段的阅读教学目标是一个以感受、理解、鉴赏、积累的基本能力为重点,相互联系,不断提升,既重形式,又重内容,既重视吸纳,又重视表达的目标体系。

我们要研究在三个年段上阅读目标的达成上存在哪些问题?上下联动,做好衔接。

(二)研究各年级各类课型需要注意的环节。

如,我们语文中高年级第一教时教学目标:扫除阅读障碍,读通读明课文,理清思路,整体把握文本,设置疑为下一课时作准备。

在所有环节中,把课文读通,读顺是最基本的,是第一课时重要的教学任务,在听课时,我们有的教师沉不住气,可能是怕影响一些比较精彩的教学设计环节的展示,并没有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迫不及待地带着学生深入到课文的理解上去,我想,学生不把课文读通读顺,又怎么深入地与文本对话呢?不妨让学生自由地大声地读课文,组织一些恰到好处的展示性阅读,在学生读得不顺畅的地方,不惜花时间花力气反复指导,直到读正确读顺畅为止。

再如低年级的词串教学,不仅要把识字教学的目标落实到位,教会学生读词识字,还要识用结合,培养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

各类文体的课文教学也存在差异,要恰当处理好教材,特别要重视口语交际的教学,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提供动力。

(三)继续关注习作教学。

课堂上我们要把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与有效的人文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反反复复听说读写中慢慢形成逐步提高, 加强积累,读写结合。

这次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活动将作为学校常年的校本教研内容,要作为各备课组集体备课的正常内容,每次教研课都要进行充分的集体备课,要深入探讨各种课型的常态课,从每节课做起,从每一个环节做起,形成语文有效课堂的一些经验,特别要重视课后的反思环节,反思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即使是一个细小的环节,成功之处要认真总结完善,不足之处要认真分析、完善。要认真执行组内听课评课制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第4篇:2012年小学信息技术“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观 …

2012年小学信息技术“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评选结果

(以姓氏笔画为序)

一 等 奖

王元权 王连松 王

俊 刘志国 江

静 张

华 张

涛 易媛媛

于利松 吕成相 沈光华 李

朴 肖

祥 陈银中 范

杨 顾伟伟

永宁路实验学校

王兆伟 陈涛镇中心小学

王明亚 县实小

吕广汉 正红镇第二中心小学

朱宝香 八滩实小

吴海兵 正红镇中心小学

张金佩 界牌镇第二中心小学

孟庆娥 东坎实小

嵇翔鸥 二 等 奖

滨海港经济区第二中心小学 左永伟 滨淮镇第二中心小学

朱海华 滨淮镇中心小学

沈富康 天场镇中心小学

李克龙 农业园区中心小学

张祥兵 正红镇第三中心小学

於腊梅 东坎镇坎北小学

施金彤 五汛镇第二中心小学

滨海港经济区中心小学 县二实小

东坎镇坎南小学 东坎镇东坎小学 通榆镇中心小学 滨淮镇中心小学 天场镇中心小学 五汛实小 陈涛镇中心小学 八滩镇第二中心小学 界牌镇中心小学 八巨镇中心小学 滨海港镇中心小学 通榆镇中心小学 农场学校

蔡桥镇中心小学

第5篇:关注课改 聚焦课堂

张店听课心得体会

2011年12月6日,我有幸到张店区实验中学参观学习,倾听了白老师《生命的起源》一节课,参与了教研活动。潘校长的点评,像一盏明灯引领我明确了新课改正确的行走方向,下面是我的一些收获和体会谈一下,与大家共勉。

1、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

好的课堂气氛是学生思维的活跃而非形式上的活跃,整个课堂要有张有弛,应当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因为善于思考的学生不会抢着说话。

一节好的生物课,必须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且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切忌课堂教学的碎片化。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不明确,把整个板块的知识分解成多个小问题,搞得整节课很破碎、不连贯,弄得学生一节课每个小问题是理解了,但对于整节知识却是一头雾水,无法构建起清晰的脉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重视任务驱动、学法指导,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重视过程性、激励性评价,从而实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营造出“会学、乐学”的和谐氛围。

2、容量恰当,关注生成

前者提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密度”,不能一位追求大容量,抛出太多的问题,让学生没有喘息的机会。容量安排合理,教学环节详略得当,课堂节奏张弛有度,能给学生留下主动参与探究和思考的时间空间。我们要在重点、难点处多投入,保证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树立“预设服从于生成”的意识 。

3、注重评价的落实 例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采用不同方式的评价,使学生在互帮互助中提高了技能,学生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在今后的生物教学中,我以区实验中学为坐标,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使自己成为一位合格教师。

第6篇:聚焦课堂教学 关注学生发展

聚焦课堂教学

关注学生发展

---西泉建福九年制学校“聚焦课堂”工作总结

本学年, 我校围绕“聚焦课堂教学”实施主题, 本着“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原则,聚焦课堂教学,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将研究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坚持在学习中研究,在实践中领悟,在领悟中升华.为有效积累工作经验,打造优质均衡的教学课堂,现将这学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总体情况介绍

立足偏远山区的实际,结合师源生源不稳定的校情,我校先制定方案、转变教师的观念,然后根据校情、学情及教师的教学水平,经过实践,反复修改,摸索出了“三步曲”的教学模式。随之制定了《西泉建福学校学案教学常规工作考核细则》, 形成了符合本校特色的教学常规考评细则。重新修订了《西泉建福学校教学常规工作要求》,各教研组在学校的总体安排部署下,按照教研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种活动。

二、活动过程及成效

1、积淀教师专业背景,让教师走向理性发展

我校的课堂教学理念是“学生为主,自主高效”,为了让这些教学理念深深植根在每位教师心中,并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我校有如下举措:

(1)、领导牵头, 更新理念,提升素质

为帮助全体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更好地提高教学能力,学校为全体教师订购教育教学报刊杂志、韩立福教授的《有效教学法》等。教师从书刊中吸取先进的课堂教学理念,学校组织教师每月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每学期末开展一次读书交流论坛或读书交流演讲活动。 结合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遵循了学校的课堂教学理念,反思自己在课堂上是否是真正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反思自己的课堂是否是学生为主、自主高效的课堂;反思自己的课堂是否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课堂。

(2)、“走出去 请进来”,吸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1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两条腿走路的形式,进行教学研究。市教研室组织的活动尽可能地让相关教师全部参加,走出去参与教学研究,学习先进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同时请市教研室的部分教研员来我校指导,并解决教师难解决的问题与困惑。并在“送教下乡,回城跟教”活动中,邀请青年路小学优秀教师到我校指导,并派遣教师到青年路小学进行为期一周的跟踪学习。每年还参加两次“三晋之春”和“三晋之秋”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交流活动。

这些活动让教师们在倾听、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而且能在这些理念的引领下,让课堂更加自主、高效。

(3)、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业务成长,专业提升

每学期开学初,教导处组织全体教师就学校课改方案、学校课改模式、自主学习工程、提高小组学习有效性进行了专题培训。

(4)、集体备课提升教师备课、课堂教学能力

教师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内化和规范操作课型模式,弥补各位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可以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提高。

(5)、教研活动保障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研活动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每周进行一次,活动包括课改培训及问题解决,形式主要有集体备课、同课题研讨、质量分析,小课题研究等,具体内容依据教研组长学期教研工作计划确定。同时借助市教育局的各项活动,我校开展了“以研促教、以赛促研”的赛讲活动,通过精心筛选、反复锤炼,我校教师李晓静在参加市局第二届“千人教学大赛”中取得了决赛权。

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或让教师们学习理论知识、教学技巧;或互相切磋教学方法;或互相交流工作中的困惑……教师们坐在一块,畅所欲言,交流中每个教师都会有点滴进步。

2、打造个性高效课堂,让教学走向智慧发展

我校这学期在上一学年的基础上,根据校情、学情及教师的教学水平,结合实践,反复修改、摸索出了三步曲的教学模式。即:设置情境,布置任务→自主合作,展示交流→实践应用,拓展提升。

2

这三步在教学中可以灵活应用、因材施教,教师可结合学科特点,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进行伸缩,可以突出某些环节,也可以打破模式,进行整合,拓展创新,形成我们教师自己的风格。学校依据总模式,建立了各学科、各课型的分模式,并在课堂教学加以实施。

在模式的引领下,我校的课堂教学流程的主要环节是第二步曲,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我校的“学生为本 自主高效”课堂教学理念。

为了让课堂真正实现自主高效,这学期我校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赛课活动,所有教师全部参加,一条龙排队,从而检验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效果。在观课基础上,评课活动则能一针见血地指出课堂教学的不足,为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和“三步曲”模式,为继续坚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原则,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强化两个习惯培养,让学生走向自主发展 (1)、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有声有色的第二课堂活动搞了第四个年头了,今年初,我校整合各项艺体活动,推出《西泉建福学校校园文化艺术季实施方案》,以“教师成功、学生成功”为总体思路,让全体教师、广大学生都在第二课堂活动中体验成功,感受成功带来的愉悦。各项展示利用升旗活动或六一节或元旦进行专门表彰。每一学期为一季,把有关学生的大课间活动、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礼仪教育等以及有关教师的基本技能活动,全部纳入“校园文化艺术季”。

(2)校本课程体系建设成效明显。

按照我校特色建设理念,基本完成学校既定的《养成教育读本》、《表里山河—山西文化》、《诚信赢天下—晋商文化》、《乌金地带—煤炭文化》四册校本课程编写工作,加上我校去年荣获“山西省优秀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二等奖”的《我从这里来》,我校学校层面校本课程自成体系,能够与国家课程有机结合,形成比较鲜明的校本课程体系。12月份,我们按照打造“成功课堂”“成功课程”总体思路,组织专人,大力开展学习,经过会诊和反思,重新构建我校《校本课程体系建设规划》。站在全新的理念上,力求突破“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规范化”瓶颈,全力助推我校课程改革工作。

3

(3)小课题研究让学生自主发展

小课题研究对推动课改向前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结合上一轮小课题研究的经验,这一轮我们采取学校总体规划,教研组为单位,就学科中教师存在的困惑确立主题,进行研究。我校于2013年11月15日申报了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十二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新课改下学科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教法开发研究”,我校研究的子课题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研究”,并于12月20日正式挂牌。我校从预习习惯、课堂上自主思考的习惯、自主复习的习惯等方面入手,唤醒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品质。于2014年4月25日—28日,我校康昌明校长带领5名“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组教师赴山东泰安英雄山中学,参加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十二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新课改下学科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教法开发研究》总课题组举办的“2014全国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论坛暨中小学教师说课比赛”。全国中小学教师齐聚一堂,交流教学思想,共商课改大计,展示真实的自我。在这次论坛中暨说课比赛中,我校张红莲、付涛涛、韩红彦三名教师分别获得三等奖的好成绩。

无论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还是小课题的研究,都体现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目标,学生依据特长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科目,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都会让学生受益终生。

4、固化学校管理文化,让学校走向特色发展

为把我校建设为课堂教学改革示范校,为把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推向深入,根据我校的实际,把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纳入教师考核,作为评聘教师的重要依据。严格要求教师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并且优先考虑评优树先。为课堂教学改革工作提供经费保障,做到专款专用。建立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奖励制度,大力表彰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充分发挥教师的典型示范和引领作用。实施评价制度改革。对教师的评价要突出课改工作;对学生的评价要体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评价和学习小组的评价。要求教师注意积累和保存过程性评价记录和相应材料,作为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纳入教师考核。每周召开一次课堂教学改革调度分析会,及时通报教师

4

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加强教师的学习,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让教师多多学习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三、注重反思,不断提升

1、在课堂的管理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制度还不够健全,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2、有些教师的观念难以及时转变。他们认为不讲(学生能自主掌握的知识)或少讲就不放心,而不能从学生的学情,教师自身的备课等方面去思考,穿新鞋,走老路。今后将对这部分教师加强培训、约束,使他们较快地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3、课改初期,教师在这种模式中没有做到与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实践。

4、学生的整体评价体系不完整,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管理依据不足,要尽快探讨用什么样的标准评价学生的学习,才会有利于全体学生对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5、有些教师写不好教学反思。教师不能很好的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真正成为教学和研究的主人。不能做到在反思中创新,在研究中成长,在总结中提高。

我校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努力把握各门学科教材的准确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并关注各学科的均衡发展,力争通过我们的努力打造出科学、合理、高效的课堂。

四、今后工作设想

1、我校将提出“做智慧教师”的要求,计划采取五项举措,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举办教学论坛,形成智慧共识;继续开展课题研究,打造研究型教师;开展名师工程,打造专家型教师;开展青蓝工程,培养青年教师;搭建展示舞台,促进教师脱颖而出。

2、我校将提出“建智慧课堂”的要求,在以生为本、充满智慧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始终以一种愉悦的心理状态、一种亢奋的探究热情参与到学习中。我们越来越多地品尝到课堂生活的愉悦,越来越多地邂逅了没有预约的精彩,越来越多地感受了学生闪烁的灵气与勃发

5

的生机。

3、在校本课程的开设上将增加《习惯养成读本》。该读本从生活道德习惯和学习习惯两个层面,分年级进行规划,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推进。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