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该给孩子留什么

2022-09-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父母该给孩子留什么

父母该给孩子什么

天下为人父母,都注重孩子的教育。下面,转载一篇我敬重的老师关于孩子培养教育的方法,供参考。

如今的条件好了,做父母的都希望能给孩子多一些的东西,这样的想法是很好的,但方法是否得当,就值得研究了。

俗话说得好:“遗子一坛金,不如教子有本领”。说的是给孩子金钱财物,不如教孩子实际本领。细细想来,这话是不无道理的:现在的竞争这样的激烈,你给孩子再多的财富,到头来也有坐吃山空的时候;还不如好好培养孩子,教他真正实用的本领,好为他在将来自立于世、自求发展打好基础。

孩子的儿童时期,是培养智力、毅力、能力的重要阶段。除了今后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之外,家长要使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就应该好好地利用这段时间,着手于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做好智力的开发、毅力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

培养孩子的方法是很多的,根据我的经验,给孩子选择学习一件乐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乐是人精神的维生素,音乐能激发孩子的热情,吸引孩子的兴趣,凝聚孩子的注意力;音乐有益于孩子的智商和情商的开发,使你的孩子更加的聪明。

儿童时期的孩子,大脑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而人的大脑两个半球的发育是不平衡的,这与我们习惯于用右手、较少用左手有关。通过学习乐器,比如说学习二胡,就可以使孩子的左右手以及与之相连的大脑左右半球得到开发,从而提高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动作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孩子大脑的发育和智力的提高。

孩子在练习二胡的时候,眼睛要看乐谱,耳朵要听琴声,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持弓推拉,看似简单,实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注意力、听力、协调能力、意志力与耐力都得到了训练;孩子每一天的练琴,手指都要有成千上万次有目的、有控制的按抬,左手在弦上快速、协调地运动,右手也要恰当与之配合,这就有效地刺激了大脑的神经系统,对促进大脑发育有着非常好的效果,这比吃什么营养液、补脑液都要好。

二胡的乐音接近于人声,可以直达人的心灵,优美的二胡曲凝聚了民族音乐的精华,这对提高孩子的审美情趣,陶冶孩子的情操都有着特别的益处。

孩子在学习二胡的过程中,首先遇到的就是能不能“坐得住”的问题。现在的孩子大都有“多动症”,静不下来、坐不住,这就给今后的上学留下了很大的障碍;如果在学前阶段就先让孩子学二胡,让孩子首先能够静下心来坐得住,就为今后孩子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学习二胡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挫折,克服了这些困难,战胜了这些挫折,就会使孩子的意志品质得到提升。学习二胡的过程,其实就是培养孩子坚强的的毅力、持久的耐力和良好的注意力的过程。

孩子们在学习二胡的过程中,还要参加一些表演,比赛和考级活动,这也能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临场经验和竞争意识。二胡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孩子外出学习、交流、表演,都很方便。孩子长期浸润在良好的艺术的氛围中,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气质必然会与众不同,这会给他带来兴趣、喜悦和自信,使他的性情更加地开朗、大方。

上面所说的,只是以学习二胡作为例子,不是说非学二胡不可;家长可以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和孩子的爱好,选学一样乐器,比如琵琶、古筝;钢琴、小提琴等,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

总之,让孩子在学习乐器中得到提高和完善,这是父母亲最应该送给孩子的礼物。

第2篇:作为父母,我们到底该给孩子什么?

在龙文工作的几年来,遇到了各种类型的问题学生及家庭,我既同情心力憔悴的家长,又心疼原本天使般的孩子--我们的家长到底用了什么样的办法让天使般的孩子变得如此冥顽不灵?

案例--“过分宠溺+讳疾忌医型”家庭

有一90后的孩子聪敏可爱,父母老来得子,却异常宠溺。孩子不但学习不努力,在课外补习中也花了不少钱。孩子不懂得尊敬老师同学,从不主动跟人打招呼。一不高兴就把责任推到老师或同学身上,告诉父亲,父亲就会不问青红皂白来学校或找其他学生大闹一通才了事。孩子即使是生父母气或某件东西没有被满足,也会大骂其“傻逼”“有病……”直到被满足为止。久而久之,同学们渐渐都对他敬而远之,所以在学校里这个孩子也没有一个朋友。唯一的爱好就是能将苹果系列的手机历史及产生及功能优劣……讲得头头是道,到处炫耀。

可是,朋友跟他提起孩子的问题时候,家长总是说,没事,国内学习我投钱找老师补习,大了我用几百万将孩子送到国外去,把孩子打造成才,保证他的将来无忧……

上面这个案例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过分宠溺+讳疾忌医”型的家庭。现在的父母或多或少都存在类似这样的问题或想法。

问题之一,老来得子,过分溺爱是问题孩子产生的根本原因。

过分溺爱,事事顺从--尤其是物质方面的极大满足养成了孩子颐指气使,飞扬跋扈的性格。买东西的一件小事就能看出来,这个孩子自私、自利、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以为这个世界就是我一个人的,什么事情都会如我所想,一切都要听我的。只望收获,不讲付出,急功近利,奢靡享乐,浮浮躁躁,缺乏理想与目标,缺乏宁静的心态与一颗感恩的心!

“溺爱”表现之二在于父亲对孩子包庇和纵容,孩子依赖心理强,做事不计后果。

“养不教,父之过”。从小娇惯孩子,并且加上父母平时的“言传身教”,更会使得孩子自小就精于世故,小小年纪就老气横秋,颐指气使;另一方面又很可怜,身边的同学或者朋友渐渐都“惹不起咱躲得起”敬而远之了,所以这个孩子逐渐变得孤单,性格怪癖、敏感、脾气暴躁,没有一个健康健全的人格。这样使得这个90后的孩子心理极其脆弱,心理的抗挫折、抗压能力太差,从而导致其在学习中不会迎难而上,即使花钱补习了也不会得到理想的效果。

问题之三“讳疾忌医”。

其实孩子和父母的问题已经非常明显了,可是父母从来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都会以强势或者其他的方式将责任推卸到他人的身上,试图通过金钱的方式让孩子成才。初衷不错,方法欠妥,尤其是在对孩子成长教育来说。这样不是帮孩子反而是在毁孩子,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权高钱多了反而成了负累。

看到这点时,我扼腕叹息,很想大喝一声:“住手!您还想将孩子毁到什么时候?”如果案例中的父母依旧讳疾忌医,这个孩子将来走上社会有多么大的出息,可以想象得到。

去年我也初为人母,沉浸在有了宝宝的幸福中,同时也在沉思:在想倾尽所有给予孩子的时候,是否该冷静沉思一下:我们到底该给孩子什么?该怎样给呢?

家长们都想让孩子健康长大,成人成才。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很多人只过多的注重了“成才”教育的投入,往往却忽视了最重要的“成人”教育,本末倒置,结果出现了很多让人很遗憾的事情。比如最近宣判的“李某某案”,多么好的条件,曾经多么有才华的孩子……假如他的父母是一对普通工人,这个孩子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子呢?

“成人”教育就是要教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责任感,勇于担当,懂得感恩,懂得爱人和自爱,也即孩子的品格教育。只有这样,一个孩子的人生才能越走越远,越走越成功!

龙文教育第一届“龙文杯”教育征文大赛入选作品

原标题:《作为父母,我们到底该给孩子什么?》

作者: 赵聪玲

第3篇:父母们在共公场合留点面子给孩子们(大全)

父母们,在公众场合,请给孩子留点面子!

赞(27)刚刚从罗马尼亚回到国内,在伦敦转机时遇到了这样一件事:

当时,我正和其他旅客一起排着长龙,等待办理安全检查的手续。突然传来非常尖厉的训斥声,原来是一位母亲因为儿子弄丢了什么,正在对他大喊大叫。由于这位母亲用的不是英语,在场的大多数人都不明就里,想着妈妈责备孩子一定有她的道理,也没有多加过问。

但是斥责声越来越大,已经隔了七八分钟,这位女士还在气势汹汹地对着孩子喊叫,还用手用力地拧孩子的胳膊,对他推推搡搡。这回大家可有点看不下去了――不管孩子做错了什么和,也不至于要当众这样羞辱他吧!因为和这位女士站得比较近,我就回头对她说:“请你小声点,差不多就行了!”这位女士倒是听懂了,稍加收敛,但是没隔三四分钟,又开始推孩子了。站在我身前的一位英国男士实在忍不住了,就跑到队伍前面去告诉了机场的管理人员,希望她们能出面制止。

没过一会儿,一位身材高大,穿着制服的女士就走了过来,开始询问这位妇女的情况,并且把她带到一边加以询问。这下子女人的怒火仿佛消了不少,跟工作人员嘀嘀咕咕,无非是这孩子如何调皮等等。工作人员对她说:“这次,因为孩子的缘故,我们可以让你少排一会儿队,到前面直接办理安检的手续,但是请你不要再对孩子这样大喊大叫了,这样也会妨碍公众秩序。”女人也知道自己错了,很不好意思的样子,讪讪地走到队前去接受检查了。 为人父母者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孩子不懂事犯了错,会让大人觉得有理说不清。传统的做法往往是一棍子打下去就把问题解决了。虽然各家都有自己不同的治家方式,外人也不宜多过问。但是我在这里强烈建议父母们不要在公众场合羞辱和打骂自己的孩子――这不仅会给孩子遭成伤害,会让他对父母产生抵触的情绪,而且一个习惯被当众羞辱的人是否以后也会对别人的欺负逆来顺受呢?何况这样做不但会给孩子树立不好的榜样,也会让孩子看到众人眼中父母的不良形象,这样的羞辱是双重的。

在公众场合,请一定给孩子留点面子!

第4篇: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父母

孩子的教育问题我想是我们做爸爸妈妈最头疼也是最关注的问题。现在报纸上、网上经常会看到青少年吸毒、犯罪、自杀等等现象,让人看了非常的揪心,也为这些年轻的生命过早的枯萎而难过。

青少年悖逆、心理不健康的状况如此之严重,原因到底在哪里?这些年经过专家们的研究调查发现,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现在很多的父母基本上有三种状态:

1、漠不关心子女的教育。有很多的父母在盲目的生养孩子,却不懂得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就一味的责备、打骂孩子,更有胜者会破罐子破摔,干脆不管、不闻、不问,任由发展,等到孩子铸成大错的时候已经无法挽回。现在很多父母把孩子告上法庭,其实都是在控诉自己,子不教,父之过。

2、不会关心子女的教育。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发展,而不是按照自然规律去发展。子承父业、后继有人,不顾孩子的能力和感受,让儿女完成自己未完成的事业,实现自己未实现的梦想,弥补自己过去心里的缺憾。或者是过早的让孩子成名,让他们去承受太多本不属于他们应该承受的压力。现在很多的孩子都是独身子女,一家子围绕着转还忙不过来,过分的溺爱导致孩子自私自利、只知索取不懂得付出和感恩。

3、 家庭婚姻破裂。鱼缸的破裂。 家庭的破裂是造成孩子性格悖逆和心理不健康的最严重的问题。父母关系破裂或单亲家庭使孩子缺乏安全感,性情发展扭曲,对前途丧失信心。父母必须重视家庭氛围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父母共同养育孩子是人类的天职,什么是天职,就是从天而来的职分,是其他人不能代替的。一个家庭,一个孩子,应该有来自于父亲的阳刚之气的关爱,也应该有来自于母亲的阴柔之美的关爱。这两种关爱像阳光雨露一样,同时灌注到孩子身上的时候,孩子才能从里向外健康的发展。当家庭破裂,孩子缺少父母亲各一方的关爱时,孩子性格中很多的营养都得不到,孩子的性格、性情都会向偏激的方向发展,会造成很严重的、难以挽回的损失。当父母离婚或争斗的时候,受到最大伤害的不是父母,而是孩子。法国少年罪犯有80%都出自于婚姻破裂家庭。

如果不在孩子小时候告诉他们真理,而是等孩子出事以后办各种学校:少年监狱、戒毒中心,能管用吗?那么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呢?我们从小就要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到老也不偏离。

那么孩子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父母呢?有人说父母在孩子心中要有权威、要威严。其实父母之间的爱是权威的基础,有爱才有权威,真正的权威是建立在爱上。父母彼此相爱,孩子才有安全感,用权威去引导孩子,成为他们的顾问,给他意见,让孩子心悦诚服,赢得他的心,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彼此相爱比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爱他更重要。孩子要从心里尊敬父母,看到父母彼此接纳、彼此欣赏、彼此尊重,不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爸爸妈妈是绝对不会离婚的,这样孩子才有安全感。一个成功的父母要把焦点要放在夫妻关系是不是稳固的基础上,夫妻关系稳固,孩子才有真实的安全感。

现在很多人有一个困扰,我愿意继续维护这段关系可是对方不愿意呀,我愿意跟我的丈夫或妻子彼此相爱,可是对方有外遇了,我还要坚持、我还要为了孩子委曲求全、勉为其难,继续留在婚姻里吗?有很多人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不去处理这些问题,就专心处理孩子的事情。还有的夫妻想把孩子顾到大就好了,夫妻关系以后再讲。如果根已经腐烂了,从尾巴去处理是没有办法的,应该从根上去处理。有些人认为跟先生的关系已经放弃了,先从孩子去处理,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优先顺序,这样是治标不治本,根本的关系是夫妻关系。

有位女士,先生有外遇,先生坚持要跟太太离婚,理由是外遇的女人带他去算命,算命先生说她可以帮他事业成功,而原配是不能帮他的。先生就三番五次的跟妻子提出离婚,并说会经常回来看孩子,房子归妻子所有。可是这位姐妹很清楚地知道,婚姻是上帝所配合的,人不可以分开。所以就坚持不离婚、不签字。先生很生气就一直逼问,你到底为什么,我已经不爱你了,如果你不跟我签的话,我不看小孩,房子收回来,不给你生活费,看你怎么生活,如果孩子长大后说你怎么不看我,我就跟他说怪你妈,不跟我离婚。这个女士说没有关系,你不来看小孩,不给我房子住、不给我钱,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我不会离婚,不会签字。对你来说我们之间可能只剩下一张纸了,但是对我来说,多年前我和你步入结婚礼堂跟你立下结婚的誓言的时候,那对我来说是一生的约定。这是对婚姻的一个承诺,你可以背叛我,但是我依然兑现对婚姻的承诺。当孩子看到爸爸妈妈有这样的冲突,他的内心是不安的,可是他看到妈妈是坚定的,看到妈妈是一个守约的人,给孩子一个盼望,他就有了安全感。好消息是这个男人回转了,有一天他对太太说,你把家里打扫一下,我要回来,我们从头开始。让孩子在一个完整的家庭里成长,这是做父母的最大的、最优先的一个责任。所以教养孩子是从夫妻之间的关系开始。

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父亲?

很多人说教养孩子是妈妈的责任,做父亲的赚钱养家,孩子妈妈去管就行了,这是很多男人的想法。做父亲应该有什么样的角色呢?我们中国人有一个传统的想法:男主外、女主内,外到不见人了。其实做父亲的要好好地管理自己的家,使儿女端庄圣洁,真正的管家是男士。男人在管家的时候就好像有一个船在掌舵,知道它的方向。所以一个孩子需要的是一个负责任的父亲。负责任的父亲不只是在外面赚钱,拿大把钞票回来,最重要的是在家里负起责任,能管理这个家,就像管理一个公司一样。很多人在外面很会管,但是回到家里什么都不知道。做管理的角色,是做仆人的,包括做家事。有些人认为这样做孩子是不是不尊重我了,把我看成佣人、劳工了。其实当我们做家事的时候,孩子、妻子反而更佩服我们、更尊敬我们。负责任不只是拿钱回家,还要在家里做佣人、做仆人,给孩子做一个榜样,这样孩子什么事情都会做。

做父亲还要情绪稳定,不要在外面被老板说,回到家里就倒垃圾,那孩子想你还不如不回来了,直接住公司好了。做父亲的还要幽默、轻松。不要出去是西瓜脸,回家是苦瓜脸,孩子跟你呆在一起很压抑、很痛苦。同时还要进入孩子的世界,孩子喜欢做什么,就跟他做什么。所以做父亲应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可以完成了儿时没有完成的梦想。

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母亲? 心理学家研究:什么方法可以让一个啼哭的小婴孩在最短的时间笑起来?一是一个女性微笑的脸,第二就是女性非常甜美温柔的声音,第三个就是肌肤之亲的拥抱。刚生产完的女性体内脂肪比男性高,上帝的创造是让女人的身上是比较柔软的,当我们的小婴孩在妈妈怀里的时候,那是一个比较温暖与温馨的感觉。妈妈扮演的角色是温柔、是滋润。在一个家庭里面妈妈扮演的那个美好的、开心的情绪就给全家带来一个安定感。

第二点是妈妈要去示范我们怎么去仰慕我们的丈夫,孩子透过妈妈的眼睛看爸爸,你敬重你的先生,孩子就会觉得好幸福,他们有一个好棒的爸爸。所以女性朋友们有一句很重要的话要常常对你的先生说,这句话有一个神奇的功效,就是:老公,我最近有一个新发现,这个新发现就是我要做全世界最幸福的女人,就是要嫁给某某某。很多人说不能这样说,不能昧着良心说。这不是昧着良心,这是合乎真理。因为婚姻是上帝所配合的,人不可以分开。上帝既然爱我,他一定会透过我的婚姻来祝福我,赐福给我的配偶,所以他认为跟这个人结婚是带给我一生最大的幸福。我要去学习跟这个人相处,觉得自己嫁给他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孩子会觉得我好幸福,因为我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面。公开的表达对配偶的敬重,这对孩子内在的安全感是非常重要的。模范家庭不是房子很大、车子很多、赚钱很多,而是父母之间有爱,那种无条件的接纳和爱。一个敬重、一个舍己这种合一的关系,对孩子来讲就是一个最大的祝福、最大的传承。

龙生龙、凤生凤,有怎样的父母就生出怎样的孩子,你要你的孩子怎样,你就怎样。每个女人都想在家里很尊贵的,你希望丈夫待你像皇后,你就要待他像国王,你的孩子就是公主和王子。

各位爸爸妈妈们,让我们把自己的品格修炼好,尤其是在夫妻关系上更要好好地去学习、去经营,给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幸福、美满的家庭环境吧!

第5篇:冬日,就该给孩子读这些诗意的绘本

很喜欢金波的一首诗。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你猜,我会飘落到什么地方呢? 我愿飘到小河里,

变成一滴水,和小鱼小虾游戏。 我愿飘到广场上,

堆个胖雪人,望着你笑眯眯。 我更愿飘落在妈妈的脸上,

亲亲她,亲亲她,然后就快乐地融化。

雪就是冬日里最大的诗意,也最易勾起孩子们的热情。

记得北京下第一场雪的时候,我和孩子正在南方,透过电话线得知北京下了雪。孩子十分失望,“它(雪)怎么没有等我啊?”然后煞有其事地叮嘱爷爷奶奶,“给我把雪留住啊!”

有几日睡觉之前,孩子都会在被窝里嘀咕几句,我十分好奇地问她在做什么,孩子神秘地说自己正在跟冬天做约定,“等我回去再下雪啊。”她还慎重地强调:“冬天已经答应我了。”

确实,雪花是冬天跟世界、特别是跟孩子们的一场约会。要是冬天没有下雪,相信整个世界都会因此黯淡不少;而不曾见过下雪的孩子,心里某个地方一定会有莫名的缺憾。

作为冬季大自然中精魂式的存在,雪被寄托了这个世界上最浪漫的幻想、最温暖的人情味儿,以及最美丽的人性礼赞。

尤其如今,雾霾笼罩我们生活的这片大地。带孩子去温习对雪、对更纯净的大自然的情绪情感,不失为一种对大自然的守望,一种美好期翼的传递。

所以,这个冬天,陪孩子读一读下雪天主题的绘本吧,那既会是一场富有诗意的自然教育,更是一程通向爱与和谐的精神之旅。我深信,眷恋夏雨冬雪的孩子,会是真正懂得尊重大自然的孩子们,他们将来,亦会更明白如何守护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构筑更美好的生活。

用心聆听下雪的声音

《宝贝,下雪了》

【美】奥利维尔·杜瑞亚文图 方素珍译

一个很黑、很冷的夜晚,妈妈哼着摇篮曲哄宝宝入睡。这时,窗外飘起了雪花。“下雪了!”妈妈高兴地哼起了歌,宝宝也从睡梦中醒来。妈妈穿上大衣,用温暖厚实的毛皮裹起宝宝,抱着宝宝,走进纷飞的雪夜,“宝贝,你看,下雪了。”“宝贝,这是雪,你闻闻看。”“宝贝,这是雪,你听听看。”“宝贝,这是雪,你尝尝看。”“宝贝,这是雪,你碰碰看。”妈妈带领宝贝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小嘴品尝、用小手去触碰、去感受雪花的过程。

全书除了妈妈温柔的引领声,只有孩子开怀的笑声。笑声穿透了严寒和黑暗,传得很远很远,也将永远地留在孩子的记忆中。父母之所以重要,不仅仅在于他们给了孩子生命、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了衣食住行,还在于他们耐心地带领孩子去认识、感受这个世界,更在于整个过程中父母向孩子传递的浓浓的爱意,暖暖地呵护着孩子的心灵。相信这样的孩子,即使遭遇生命中又冷又黑的寒冬,内心也是温暖而积极的。

同样需要细细品读的绘本还有《雪晚林边歇马》,确切地说,这是一首描写雪景的诗歌,是美国21世纪最具代表性的田园诗人罗伯.佛洛斯特的抒情诗代表作“Stopping by Woodson a Snowy Evening”,由画家苏珊·杰佛斯将其诠释、发展和艺术地再创出来,是一本用图画来演绎诗歌的不错作品,对孩子理解诗歌很有帮助。

人们的雪中生活

《白雪晶晶》

【美】阿尔文·崔塞特 著【美】罗杰·迪瓦森绘 安妮宝贝 译

相信人们对下雪的场景都不陌生:一开始天空是低沉灰暗的,人们大都会仰望天空,关注,是不是会下雪呢?可任你万般期待,它依然故我,丝毫不受影响。等你失望不再留意了,天空上反而一片两片……五片六片……十片……无数片的雪花洋洋洒洒开始飘落下来,仿佛就为了捉弄你似的,惹得你想要跟它生气,却又忍不住被它轻巧妙曼的舞姿所吸引,什么也不说,只静静地站在那里,痴迷地看着它们快意地舞蹈。如果仔细聆听,你还能听到它们窃窃的私语声。

确实,冬天有时是需要这样静静地欣赏的。《白雪晶晶》就是这样一本书,以一个乡村小镇为背景,描绘了从冬天初雪飘落,到春天冰雪初融、万物复苏的季节变化,以及小镇居民舒缓、惬意的日常生活——邮递员穿上雨靴去送信,农夫在仓库与房屋之间扫出了一条道路,警察穿戴严实去巡逻,孩子们则欢快地在雪地里嬉戏……

家中小宝对车感兴趣,父母还可跟孩子一起读读这本《凯迪和一场很大的雪》。这本书的主角是一台名叫凯迪的履带式拖拉机,既能推土又能铲雪,越是有难度的任务凯迪越喜欢。

《凯迪和一场很大的雪》

【美】凯维吉尼亚·李·伯顿 文/图 刘宇清 译

一天下了很厚很厚的大雪,别的铲雪车都走不动了,城市的路全被雪封住,除了凯迪,一切人、一切事情都停了下来。它努力工作,帮助大家清除了封住整个城镇的积雪:警察又能保护城市了,邮递员又能把信送出去,救护车又能出去救人了……多亏了能干的铲雪车凯迪,城市的所有道路恢复畅通,生活又照常进行了。

随着凯迪的推雪工作一步延展,原本白茫茫的寂静世界,一点点变得热闹起来,整个城镇生活也由此铺展在了大家的眼前。这是一本帮助孩子全面了解不同人群工作性质的绘本,也是一本不错的教孩子认识地图的绘本,同时也让孩子知道大雪后交通会受到影响、人们的生活会受到怎样的影响,从中孩子可以触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的。

动物是如何在雪中过活的

《雪上雪下》

【美】凯特·梅斯纳著【美】克里斯托弗·赛拉斯·尼尔绘 册册译

很多自然秘密,只用眼睛看不到,比如冬天白雪覆盖下的世界清新而洁白,一片静谧,仿佛整个世界都睡着了一般。对此,孩子们常常很奇怪:“大家都到哪里去了?小鸟呢?小动物们呢?池塘里没有呱呱呱地青蛙叫声呀,天空中也没有蝴蝶蜻蜓了,树林里的小松鼠、小兔子都还在吗?”

这本《雪上雪下》就带领孩子走进雪下的“神秘王国”,到那里去看看,松鼠、白靴兔、黑熊、牛蛙……这许许多多的动物们是如何温暖而安全地度过漫长的冬季时光的。这是一本少有的兼具知识性与生动性的绘本,孩子不仅能感受冬日森林的美景,还能深入地了解冬日的自然科普知识,如动物是如何冬眠的,甚至从中发现生命的顽强与智慧。

《冬天的红尾鸟》

【德】莫勒 文图李晓琼 译

“如果小鸟没能提前去南方过冬,它会怎么样?”相信很多父母遭遇了孩子同样的问题拷问,或许,你可以陪孩子看看这本《冬天的红尾鸟》。这是一本动物生存智慧绘本,展现的是动物个体和大自然的争斗及依存,深刻呈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关系。

主人公是一只受伤的小红鸟。深秋,候鸟们开始三五结群地向温暖的南方飞去,可是受伤的小红尾鸟只能留在原地过冬。天气渐渐冷了下来,食物变得越来越少。要应付艰苦的自然环境,小红尾鸟只好细细观察每一只动物每一只鸟儿,结果发现大家真的是各显神通:刺猬通过冬眠靠厚厚的脂肪过冬;小山雀靠捕捉地上的虫子和储存的向日葵过冬;猫头鹰靠抓老鼠过冬……大家的方式都不适合自己,怎么办?小红尾鸟能找到自己的方法呢?最后,聪明的小家伙跟着已投大野猪,找到了一些食物,最终艰难地度过了严冬。

雪中是否有精灵?

下雪,是一种天气现象,如刮风、下雨一般,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却从来没有哪一种天气像下雪这般,带给世界不一样的体验——仿佛一夜之间,我们就进入了一个奇幻的新世界之中,飞扬的雪花也因此带给大家无限的想象:雪是从哪里来的?又要到哪里去?它们是精灵吗?这时,你不妨与孩子读一读下面这些绘本,畅想一下与雪精灵约会会是怎样的体验吧。

《雪娃娃》

【德】奥尔弗斯 文图 雨桐 译

一个大雪天,朵儿肚子在家,窗外的雪娃娃邀请朵儿去他们的家玩耍。朵儿坐上雪橇,在雪娃娃的簇拥下来到白雪王国。这里非常漂亮,花园里的花像水晶一样闪闪发光!这天是小公主的生日,朵儿参加了王国举办的生日派对。他们一起吃美食,一起玩耍,一起欢笑,度过了开心的一天。小朋友们,快点打开书本,和朵儿一起畅游美丽的白雪王国吧!

《雪人》

【英】雷蒙·布力格著

早上起来,少年发现窗外在下雪,飞快地冲出屋去,堆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大雪人!半夜少年爬了起来,打开了前门,哇!他发现雪人活了,正摘下帽子向他致礼呐。

少年请雪人来家里坐客,这让这个冰冷的巨人非常兴奋,它看了电视、试着开了灯、把厨房的纸巾全都扯了出来……甚至穿上了爸爸的衣服,与少年共进了一顿丰盛的烛光晚餐。接下来,雪人拉着少年出了门,一起飞到了风雪交加的天空上,当太阳要出来的时候,它拉着少年飞了回去。第二天早上醒来,少年冲到屋外,发现他的新朋友已经融化了,只剩下了一小堆雪。

这是一本无字书,描述的是孩子与雪人之间的一场约会,用多格漫画的形式展现了孩子与雪人之间的情谊。这是一个温暖人心的故事,虽然故事的最后雪人融化了。这是作者的有意安排,旨在向孩子揭示生命终将消亡的现实,同时也在提醒我们要“抓紧现在。”

当然下雪对孩子来说,最有趣的莫过于玩游戏了:堆雪人、打雪仗、滑雪了。感兴趣的父母和孩子还可以看一看《鼠小弟堆雪人》《艾玛打雪仗》等,甚至还可以像《雪花人》威尔森·艾·班特利一样,因为喜爱而想要保存、收集雪花,尝试将雪花画出来,并在妈妈的支持下得到了一台旧显微镜,开始研究雪的结晶,为世界揭示了雪花的神秘和华丽——永恒的六角形和不计其数的美丽图案。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美丽的景色以及对美孜孜不怠地追求,世间才变得更加美丽。

———————————————

上一篇:思政知识竞赛感悟下一篇:一次科学课中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