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2022-05-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父母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孩子成绩下降,父母如何“止跌”

望孩子的未来光辉灿烂,这是家长的期望,因此,孩子学习成绩下降,让多少父母心急如焚。简单的打骂惩罚不但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甚至会让孩子对学校与学习产生恐惧。其实,家长及时找到背后的原因才是最重要的,才可能实施对孩子有效的影响。

哦,不喜欢老师?

镜头点击一直以来,张小小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自从上了六年级后,他的数学成绩却直线下降。他的父母很着急,为儿子请家教补课,成绩都不理想。后来才搞清楚原因。原来,张小小所在的班级换了数学老师,比起原来那位温柔美丽的老师,新来的老师显得非常严厉。张小小便对数学越来越没有兴趣,成绩下降也就不难理解了。

探秘对策喜欢老师就喜欢他教的科目,大多数孩子都有这样爱屋及乌的心理反应。这被心理学家称为“情感置换”,这就好比年轻人在谈恋爱的时候,因为喜欢对方,所以对其用品衣物都会有特殊的情感。家长意识到了孩子这一心理特点,平时就应该注意孩子对各科老师的态度,并及时进行引导。家长最应该避免的是当着孩子的面评价老师的不足。正确的做法是帮助孩子发现老师的优点,适应不同老师的教学风格,以达到帮助孩子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

啊,人际关系搞不好?

镜头点击 由于聪明乖巧,陶怡备受老师宠爱。可是,她上初中后成绩下降不少。这让爸妈非常疑惑,后来了解到,原来被宠爱的陶怡十分自我,凡事都喜欢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渐渐地,陶怡的人际关系变得很糟糕,遭到同学的排斥。陶怡觉得压抑,成绩受到很大牵连。

探秘对策 青春期的孩子很看重同龄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认同,良好的同伴关系是他们自我价值感的重要来源。如果孩子从小缺少与同龄小朋友交往的技巧,或者没有形成尊重、关心别人等素质,很容易形成人际关系危机,这种伤害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对于孩子的人际关系,家长要重视,可以一同分析那些人缘好的同学有什么优点,教给孩子学会关心别人,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这些品质都是拥有好人缘必备的。

哎,家庭变故给害的!

镜头点击 洋洋曾经有个幸福的家庭,但是上二年级时,爸爸喜欢上了一个阿姨,和妈妈离婚了。洋洋放学回家,不是看到妈妈愁眉苦脸,就是看到她在哭泣。妈妈经常说:“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你爸爸不爱我们了,洋洋一定要好好学习……”每当这时,洋洋都不知所措地点点头。到了期末,洋洋的成绩由原来的十几名掉到了倒数第几。

探秘对策 家庭的不幸比如失去亲人、父母离婚,都会给孩子带来影响。比如说,父母离婚后,大人切不可因为被对方伤害就在孩子心中播下仇恨对方的种子。否则,孩子会产生失去爱的恐惧。因此,父母要告诉孩子,离婚只是爸妈不在一起了,对于他的爱不会消失;同时,家长不要将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而要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是对孩子最有效的鼓励。相信,只要处理妥当,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会因为家庭发生不幸婚姻而受到影响。

唉 ,业余爱好被强硬阻止!

镜头点击 娜娜上了初三后,特别喜欢打球。不过为了不耽误女儿升高中,黄女士把女儿的球拍全都没收了,让她将玩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一心一意为升学备战。可是黄女士的做法却适得其反,女儿的成绩不但没有比过去提高,反而下降了。黄女士为此烦恼极了。

探秘对策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爱好是对学习的冲击。实际上,爱好尤其是体育类爱好,对学习有促进作用。心理学上有兴奋迁移一说,即当进行一项活动时,产生的积极情绪会促进之后从事的活动。因此,家长不应该剥夺孩子的兴趣爱好,而应该和孩子一起参与他的业余爱好,隐秘地帮小孩把握好时间;也可以给孩子制定一份时间表,把爱好穿插在学习中。总之,只要处理恰当,业余爱好起到的积极作用远远大于消极作用。

(编辑/李贤平)

作者:玲 洁

第2篇:孩子成绩下降,父母如何“止跌”

希望孩子的未来光辉灿烂,这是家长的期望,因此,孩子学习成绩下降,让多少父母心急如焚。简单的打骂惩罚不但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甚至会让孩子对学校与学习产生恐惧。其实,家长及时找到背后的原因才是最重要的,才可能实施对孩子有效的影响。

我,不喜欢老师?

镜头点击一直以来,张小小的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自从上了六年级后,他的数学成绩却直线下降。他的父母很着急,为儿子请家教补课,成绩都不理想。后来才搞清楚原因。原来,张小小所在的班级换了数学老师,比起原来那位温柔美丽的老师,新来的老师显得非常严厉。张小小便对数学越来越没有兴趣,成绩下降也就不难理解了。

探秘对策喜欢老师就喜欢他教的科目,大多数孩子都有这样爱屋及乌的心理反应。这被心理学家称为“情感置换”,这就好比年轻人在谈恋爱的时候,因为喜欢对方,所以对其用品衣物都会有特殊的情感。家长意识到了孩子这一心理特点,平时就应该注意孩子对各科老师的态度,并及时进行引导。家长最应该避免的是当着孩子的面评价老师的不足。正确的做法是帮助孩子发现老师的优点,适应不同老师的教学风格,以达到帮助孩子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

啊,人际关系搞不好?

镜头点击由于聪明乖巧,陶怡备受老师宠爱。可是,她上初中后成绩下降不少。这让爸妈非常疑惑,后来了解到,原来被宠爱的陶怡十分自我,凡事都喜欢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渐渐地,陶怡的人际关系变得很糟糕,遭到同学的排斥。陶怡觉得压抑,成绩受到很大牵连。

探秘对策青春期的孩子很看重同龄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认同,良好的同伴关系是他们自我价值感的重要来源。如果孩子从小缺少与同龄小朋友交往的技巧,或者没有形成尊重、关心别人等素质,很容易形成人际关系危机,这种伤害是非常严重的。因此,对于孩子的人际关系,家长要重视,可以一同分析那些人缘好的同学有什么优点,教给孩子学会关心别人,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这些品质都是拥有好人缘必备的。

哎,家庭变故给害的

镜头点击洋洋曾经有个幸福的家庭,但是上二年级时,爸爸喜欢上了一个阿姨,和妈妈离婚了。洋洋放学回家,不是看到妈妈愁眉苦脸,就是看到她在哭泣。妈妈经常说:“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你爸爸不爱我们了,洋洋一定要好好学习……”每当这时,洋洋都不知所措地点点头。到了期末,洋洋的成绩由原来的十几名掉到了倒数第几。

探秘对策家庭的不幸比如失去亲人、父母离婚,都会给孩子带来影响。比如说,父母离婚后,大人切不可因为被对方伤害就在孩子心中播下仇恨对方的种子。否则,孩子会产生失去爱的恐惧。因此,父母要告诉孩子,离婚只是爸妈不在一起了,对于他的爱不会消失;同时,家长不要将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而要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是对孩子最有效的鼓励。相信,只要处理妥当,孩子的学习成绩不会因为家庭发生不幸婚姻而受到影响。

唉,业余爱好被强硬阻止

镜头点击娜娜上了初三后,特别喜欢打球。不过为了不耽误女儿升高中,黄女士把女儿的球拍全都没收了,让她将玩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一心一意为升学备战。可是黄女士的做法却适得其反,女儿的成绩不但没有比过去提高,反而下降了。黄女士为此烦恼极了。

探秘对策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爱好是对学习的冲击。实际上,爱好尤其是体育类爱好,对学习有促进作用。心理学上有兴奋迁移一说,即当进行一项活动时,产生的积极情绪会促进之后从事的活动。因此,家长不应该剥夺孩子的兴趣爱好,而应该和孩子一起参与他的业余爱好,隐秘地帮小孩把握好时间;也可以给孩子制定一份时间表,把爱好穿插在学习中。总之,只要处理恰当,业余爱好起到的积极作用远远大于消极作用。■

(刘文文荐)

作者:玲 洁

第3篇:父母如何叩开孩子的心扉

“我们非常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但并不了解如何防治青春期心理疾病。”“孩子跟我不亲了,他有自己的秘密,有时想跟孩子好好谈谈,但始终找不到融洽的相处模式。”“我的孩子厌学、疯狂追星,沉迷于网络,该怎么办?”

近年来,“亲子沟通障碍”已成为很多家庭面临的一大难题,家长们迫切希望找到并学会正确的亲子沟通方法。他们普遍认为“养育青少年比养育儿童更难”,父母从温言细语到喋喋不休,孩子从乖巧听话变得沉默寡言,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暴力冲突也时有发生。父母们该如何叩开孩子的心扉,帮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

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能听到有青少年因与父母争吵而离家出走,甚至轻生、自残。在这些孩子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父母该如何发现孩子的不良情绪,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

记者在采访中听到这样一个事例:小郎(化名)是北京某重点中学的学生,出现抑郁症后他接受了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师告诉记者,小郎因常考倒数第一而感到自卑,对自己暗示“是我不够努力吗,为什么我总是考不好?”但实际情况是,小郎的成绩并不差,因为他所在的中学为全区重点,竞争异常激烈。小郎这样的情绪状态,也让他妈妈倍感焦虑。从中不难看出,目前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往往与学习压力过大有关。另外,在学校或社会上被人欺负、缺少家庭关爱、青春期早恋或失恋等,也是造成他们出现极端不良情绪的导火索。

“很多家长在孩子刚出问题时往往使用了错误办法,导致孩子不愿意沟通、叛逆、厌学、自闭、逃课、沉迷游戏等,甚至越来越糟。”国家心理咨询师、儿童青少年行为及情绪问题专家、茶壶心理创始人尹建民认为,“如果孩子已承受了巨大压力,父母教育仍然采取干预、说服、‘高控制’方式等,会导致孩子的状况持续恶化。”

“我们在咨询中发现,有很多全职妈妈的陪伴效果并不理想,她们中很多人把‘放弃事业,全身心投入’当做教育的巨大成本,如孩子成绩不好,则会出现心理失衡、不甘、委屈,进而把部分焦虑转嫁给了孩子。”尹建民认为,“这个时期爸爸的支持尤为重要,不仅要双向沟通,化解母子间隔阂,而且要缓解全职妈妈的育儿焦虑,给予孩子偏向兴趣爱好的亲子陪伴模式,用更广阔更轻松的视野丰富孩子的课外生活。”

“研究显示,父母用30%的时间做高质量陪伴即可,关键在于‘习得’,即用自己的良好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规律的作息、自律的运动、较少使用电子产品、定期收纳整理、有礼有节、环保节俭……小小的生活细节,都是铸就孩子健全人格的一块块基石。”尹建民提醒。

在亲子沟通中,理解、尊重、平和、共情是核心。尹建民建议,如果父母把职场高压、升学竞争的焦虑消化为积极动能,那家庭教育无形中会变得简单。“无论是打游戏、网络社交或追星,孩子可以从中获得现实生活中渴望但得不到的满足心理,可能是认同感、安全感、成就感,也可能是逃避、宣泄。父母不妨去创造条件,从语言、生活习惯以及社会实践中提供更多的成就型反馈,在细节处给予孩子认同、信任和赞赏,把孩子从负面情绪的泥沼中拉出来。”

父母在与孩子的沟通中,“收声”是重启亲子关系的第一步。尹建民说:“父母首先要停止唠叨,减少负面语言对孩子反复的刺激和伤害。父母无休止的唠叨抱怨、简单粗暴的制止,会让孩子陷入沉默、隐忍,产生两种极端心态:一是孩子会认同父母说的,开始自我否定,产生羞耻感,认为自己的确‘低人一等’;另一种是骄傲的反向认同,孩子会自暴自弃,觉得‘我就是能力不足,成绩不好,怎么了?谁拿我也没办法。’”

其次,父母要学习不同情境下的教育策略,不應一味压制孩子打游戏、刷剧、追星等爱好。比如父母要先了解孩子的“网瘾”程度,如果只是放松心情,想要获得成就感和有效反馈,并没有沉迷于此,则应给予合理的信任和理解。父母还要客观评估孩子的状况。“孩子上网的同时也获得了有价值信息,父母可以和孩子聊聊玩游戏能带给他的收获,讨论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增加亲子互动。”尹建民强调,“一旦孩子形成重度网瘾则难以根治,因此在孩子刚接触互联网时,父母就应培养其良好的上网习惯,和孩子一起商议制定一套‘上网规则’,尊重孩子的意见并充分告知网络世界的利与弊,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网络文化价值观。”

第三,家长的话语中要少说“不行、不可以,必须,一定”,多谈“为什么,不妨这样,看看其他人,尝试另一种”。尹建民表示,狂热追星也是青春期独特的心理现象,其本质是寻求群体认同。家长先要了解孩子喜欢这个明星的原因,多带他们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引导他们认识娱乐圈之外具有同类才能的优秀人物,让孩子感受到真正的偶像光环,尽量让孩子远离网络造星的狂热氛围。

第四,家长要做好“表扬”这门功课。对孩子的表扬形式有千万种,引起的情绪反应却截然不同。如孩子考试得了100分,不应只说:“你太棒了,下次加油。”应该说:“我看出来这段时间你在认真努力,继续保持这样的好状态。”孩子答对了题,不应只说:“你做得很好。”应该说:“你一定是查阅了很多资料,做了很多功课来准备这个问题,所以回答正确了,这是非常好的习惯。”孩子取得了重大突破,不应只注重成绩上的赞扬,应给予情感共鸣:“你做得很好,我们为你骄傲!”

尹建民指出,父母要勇于打破固定的教育思维,学会用成长性思维、共情式的激励方式,给予孩子更有效的鼓励。

(摘自《中国妇女报》)(责任编辑 史旺平)

作者:徐阳晨

第4篇:父母如何正确批评孩子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父母如何正确批评孩子》的内容,具体内容:孩子不听话确实很令人头痛,家长们该说些什么才能让孩子听从吩咐呢?下面我为你整理,希望能帮到你。一、孩子不肯独立完成作业。不要说:"你怎么这么懒?自己多动...

孩子不听话确实很令人头痛,家长们该说些什么才能让孩子听从吩咐呢?下面我为你整理,希望能帮到你。

一、孩子不肯独立完成作业。

不要说:"你怎么这么懒?自己多动动脑筋!",不妨说:"这是你的作业,我相信你会有办法的。"

"许多家庭里,一提到作业,孩子就头疼,有的甚至放松功课,此时给予孩子太多帮助,反而会帮倒忙,应尽量让孩子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子有方》一书的作者史维亚雷姆指出,首先,让他知道你相信他的能力,明确规定一个学习制度,并给他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远离兄弟姐妹的吵闹声,远离电视。孩子写作业时,不要在他身边转个不停,这会助长他的依赖心理。孩子拿不定主意时,可适当给予指导,然后走开或坐到一边。千万不要代替孩子写作业,那样只能导致他不学无术。要让写作业成为孩子每天的例行常规。

二、孩子弄乱房间。

不要说:"赶快收拾好房间,不然不客气!",不妨说:"快(或是十分钟内)把房间收拾好,为你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家长们往往对孩子空发威胁,难以触及孩子的改过之心,结果很快使威胁演变为一场家长与孩子间意志的较量。"《说不的孩子》一书的作者杰米温德尔说,"不要给孩子最后通牒,不妨对孩子说:如果玩具和衣服都摆放整齐,你的房间会更漂亮!"

三、孩子早晨睡懒觉。

不要说:"起床!再不起来就别指望还会有人叫你。",不妨说:"早上好,已经 7 点了,现在该是你干什么的时候了?"

父母为孩子承担了太多的责任。孩子在长出门牙前一直都需要哄着才肯起床,他们自然便从经验中判断,父母还会一如既往地哄他们起床。"唠叨不会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内尔森说。礼拜天,教教孩子如何克服早上起床时的忙乱。比如,前一天晚上就教孩子把干净衣服准备好,把书本装进书包;给孩子买个闹钟,让他自己学着定时间。

让孩子决定好自己该做些什么而不是要让孩子做些什么。告诉孩子如果错过了公交车或校巴,你不会开车送他上学。当然这一招只有孩子能步行上学或能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前提下方可奏效。

四、孩子发生小意外。

不要说:"你怎么老是这样?真笨!",不妨说:"好好想想现在该怎么办?"

"父母如何处理孩子的小意外(从洒了牛奶到损坏了玩具)关系到孩子对父母的亲密与疏远与否,信任与反感。"家庭精神治疗家、《自律》一书的作者内尔森说。有时家长免不了要骂孩子,夺过孩子的卡通画,或是不帮他们倒牛奶,可是这种严厉的行为难以令孩子变得更加小心谨慎。如果对孩子大声斥令"马上清理干净!"这种清理似乎更像是惩罚,而不是孩子对

自己行为理应承担的责任。让孩子也参与对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无需责备,只需让他知道问题需要解决。

五、孩子不愿做家务。

不要说:"什么时候你才能懂得,你也该为家里做点事情呢?",不妨说:"你得把碗筷摆好,我才开饭。"

让孩子们认真干点家务可能会遭到拒绝。不妨向孩子们明确规定,什么时间由谁做什么事。让孩子们参与制作一张职责表,然后张贴起来,如果有谁没完成任务,就让吃点小苦头,作为给他的一次教训。比如,孩子不肯摆碗筷,就不让他吃晚饭。态度要坚决,即使让孩子饿着肚子上床睡觉。孩子如果又把脏衣服随地乱放,这时,不要叫嚷着让他把衣服捡起来,只给他洗放到洗衣房的衣服。如果女儿想穿那件她最爱穿的衬衫时,发现它是脏的,她自然就会懂得该怎么做了。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分享到微信好友或朋友圈来源:网友投稿

第5篇:父母如何正确表达对孩子的爱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保留的、无条件的、无私的。但许多父母却不善于表现他们的爱,他们把爱转变成管教、训斥、责骂,将爱的作用仅限于“发号施令”。结果,孩子一年一年地疏远父母,父母为之苦恼:我如此爱孩子,孩子为何对我冷淡呢?孩子也为之痛苦,以为爸爸妈妈根本不爱他。

孩子本不应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但孩子却经常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考验父母: “爸爸妈妈爱我吗?”当父母采取过激行为时,孩子同样在心里问:“爸爸妈妈,你们爱我吗?”父母的爱,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孩子一旦感受到父母的爱,他会万分珍惜的。父母的言行可以表现爱,而孩子也会对他们的爱作出反应:如果他们得到了真正的爱,他们会回报这种爱,无保留的爱会得到无保留的回报;而有条件的爱,孩子的回报也是有条件的。孩子对父母爱的感知,决定了孩子的心理情绪是愉快、乐观还是孤僻、胆怯、忧郁或是其他。父母的爱育助于孩子的成长和独立,使孩子正确对待他人,形成健康心理。

那么如何表示对孩子的爱,才会让孩子感受到呢?

◆创造充满爱意的家庭

父母良好的性格、健康的情绪是建立充满爱意家庭的先决条件。孩子在家庭里不单可以得到他的生活所需,他还需要在家庭里得到真正的、集中的关怀。如果父母在家里对孩子冷冷淡淡、漠不关心,孩子便会产生自卑情绪,变得孤僻。优秀的父母在家里通过言语和行动,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集中关怀,保证孩子在感情需要上的平衡。

◆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孩子在遇到困难或做错了事情时,对父母总有一种“爱的期望”,孩子通常在“关键时刻”判断父母的爱。所以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在冷静中寻找好的对策,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发脾气是一大禁忌,也许父母是出于好意,恨铁不成钢,真正被气坏了,但无论如何要学会克制自己。因为发脾气,最伤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随着孩子越长大,这种伤害也更大。

◆不要惩罚孩子

惩罚孩子往往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反而是在孩子心里增加敌意,让孩子产生委屈和愤怒等负面的情绪。孩子对自己犯的错误已有忏悔内疚之感,惩罚对有内疚感的孩子是极有害的。让孩子在愤怒的父母面前下跪、挨饿、挨打,会使孩子在意志上和性格上与家长对立。

◆给孩子提供合适的帮助

当孩子心理或身体受到伤害时,是孩子感受父母的爱的关键时刻。若父母不管孩子友生什么事,一味责怪其他人或外在环境,孩子虽然能感受到父母的爱,但同时也形成自己的不幸全是由别人造成的意识。当自己遇到大的灾难时,他便把责任全部推给父母,变爱为恨。如果父母总是责怪孩子,孩子则会自卑、忧郁,无法适应新环境,并深深感觉父母不爱他。父母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增强自信,不加重孩子的受伤害感。

◆早晨,高兴地和孩子说再见

早晨,父母送孩子上学前都会和孩子说几句话,不论谈话地点在哪里、谈什么,孩子会十分看重这几分钟的交谈,因为这几分钟的谈话决定了孩子一天的情绪。因此,父母在早晨离开前和孩子说话时,一定要表现出愉快和充满爱意。父母以批评作为一天的开始,如说出“你忘了穿袜子,丢三落四的。” “你昨天为什么不把一切准备好?”“你吃饭慌里慌张干啥?”之类的话,会使孩子一整天都不高兴,学习也没办法专心。

◆晚上,快乐地和孩子分享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他们非常高兴看到他从学校回来,让孩子有向父母倾吐一天来发生的趣事的愿望。如果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他回到家一定想告诉父母。所以,父母一定要花些时间全神贯注地和孩子相处,跟孩子轻松自由地谈话。 “你看起来又有什么高兴的事。”或是“你这么沮丧,今天在学校是不是和小朋友闹别扭啦?”类似的问话会使孩子感觉到父母了解他、关心他、愿意给他帮助。

◆不说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

父母有时对孩子的不良表现感到生气,说出一些伤害孩子的话,如“你就不能像楼下那个孩子那样争气?!” “你为什么偏要把自己打扮得这么俗气?” “烦死人,寓我远点!”孩子对这类话虽无言以对,心里却留下阴影。

◆规邂有害的爱的方式

不要有意无意延长孩子依赖父母的时间。

不要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

不要过早地要求孩子给予自己爱和关心。

怎样正确地向孩子表达爱呢?要向孩子传达爱的最好的方法是把自己变成孩子,而不是总是居高临下摆出家长作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布林莫尔学院父母中心的指导者哈丽雅特博士说,您应该准备这样一张每日爱的检查表:

1.告诉您的每一个孩子“我爱你”。

2.通过温和的触觉来传达您对孩子的爱意。

3.关心您孩子的行踪,注意到他们什么时候回来和什么时候出去。

4.告诉您的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5.注意到您孩子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

6.问孩子对您的意见。

7.耐心而且彻底地回答孩子们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8.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可委以适当的重任。

9.因势利导,让孩子建立自信心。

10.尊重孩子的人格。

哈丽雅特博士在指导家庭教育的实践中,总结出家长对孩子表达爱的三条规则:

第一,留出时间。每一天要至少留出15分钟来和孩子一起度过:坐在地板上和您初学走路的宝宝一起玩;或和您学龄前的孩子一起游戏;或帮助您6~12岁的孩子完成学校的学习计划,培养孩子健康的爱好;或与您更大的孩子一起去买一张激光唱碟。

一定要记住,把自己变成孩子的朋友,即使是发现孩子的错误也应该本着研讨的精神与孩子分辨道理,倾听他们的回应,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进步成长。

第二,充分施展语言的力量。当孩子从学校回家时情绪激动地对您说:“我很生气,老师今天对我大叫!”这时候您不要上来就说:“你又犯什么错了?”相反,您应该设法澄清这件事,“老师对你大叫?那一定是她已经无法忍受了”。这句话将会起到魔术般的奇迹,孩子会感到他被理解和被爱,知道您站在他的一边,支持他。一旦打开了与孩子心灵的沟通渠道,您与孩子之间的传达和理解就会变得非常容易,孩子也会打开接受忠告的大门。

有的时候,孩子只是对您表达一种感受,您应该以同样的心情回应。比如孩子跑回家对您说:“我的球队今天赢了!”这时您应该以一个问题式的回应来说:“你们球队得分多少?”您的问题暗示了“我听到了你所说的事情,我对此感兴趣,想知道得更多一些”。这种沟通技巧是以兴趣向孩子展示了您对他的爱。 第三,帮助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作为家长,您可以限制孩子的行为,但同时也应该让孩子有效地传递他们的情绪。当您不能按照孩子的意愿给他买一辆价格昂贵的电动小汽车时,孩子会对您发脾气,甚至会以哭闹来要挟您。您可以不给他买那辆小汽车,但您不能不让他发脾气。因为对于还没有思想能力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个正当的要求。因此,您应该在孩子哭闹过后再耐心解释为什么不能买,同时教给他怎样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绪。

第6篇:孩子比赛输了,父母该如何教孩子正确面对

跆拳道、围棋、乒乓球……这些运动能使孩子变得强健,对掌握礼仪也有帮助,也许父母们是这么想的吧?所以现在联系这些的孩子也越来越多。

但是这些都有一对一的比赛。既然是比赛,那当然既有获胜的人,也有输了的人。要是获胜了,那没什么问题,大都本人欢欣鼓舞,父母说些“太棒了太棒了”的话而已。但关键是孩子输了的时候怎么办?

上届比赛曾获得很大的胜利,但这一届在第二轮就败下阵来,不免非常沮丧;或者是心里早已下定决心今年要取得好成绩,但结果还是惨败,也许会令人心灰意冷。

这种时候,有些父母显得比孩子更懊丧,“那裁判真奇怪,我们明明可以胜利的”“对方的犯规都没判,真差劲!”有时他们会这么说。这样,他们就会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不能正确接受失败的人。

老老实实地承认:“输啦”,这不是很好吗?

如果孩子看上去懊丧,那只要说“很后悔吧”,安慰他一下就行了:如果显得垂头丧气,首先也要接受输了的事实:“真是遗憾啊。”

如果你要鼓励他、希望他今后继续加油,那有两点很重要。

首先,虽说结果是输了,但孩子的可取之处应予以肯定。这并不是要和对方比较自己哪儿更强,应该关注的是孩子的成长过程。

“你已经敢于主动出击啦。”

“你真沉着啊,很善于观察对方的动向。”

“你直到最后也没有放弃比赛,这点很了不起。”

还有一点,如果孩子有“下次一定要赢”的愿望的时候,那就要让孩子考虑,为了获胜应该怎么做,怎么练习才好?哪些弱点还需要克服?怎样才能使自己获得提高?有了具体的目标,孩子练习的时候就会出现良好的变化。

这样,输掉的比赛,将变成今后获得飞跃的机会。

但是,也有些父母采取斯巴达克斯式的教育方式:“不管怎么样一定要赢!”就是观战时也显得与众不同:“加油啊、加油”“给我攻击那儿”“机会来了,快上!”他们比孩子都紧张。赢了则大声喝彩,输了则大发雷霆。还有父母则是使用物质刺激的方法:要是赢了,一定给你一份大奖品。

这样的父母觉得:正因为肩负着父母的期待,孩子才会去努力取胜。父母如果说些胜也好输也好只要努力就行了之类的话,孩子的进取心就会不足。

果真是这样吗?

孩子对于挑战的愿望,不是从父母“绝不许失败”的逼迫中产生的,而是有了“即使失败,也要付出最大的努力”这种精神才会产生的。

为了满足父母期待而“绝不能失败”,所以拼命加油,这样的孩子最后总会松懈、放弃。

在自己内心产生“我要更进一步”这种愿望并不断进步的孩子,他们不管是顺利的时候还是受到挫折的时候,都能获得有益的成长,当他们在一个个小失败中受到锤炼,就能在更关键的时候发挥出自己的力量。

第7篇:今天父母该如何教育孩子

(一)当今父母教育孩子的误区

1、过分溺爱:爱的无原则,孩子成了家里的小公主,小太阳。

2、严厉专治:在观念上没有做到尊重孩子,管教孩子的态度居高临下。

3、期望过高:很多孩子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表现为目标过高,错误的认为孩子一定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顾孩子的实际,盲目的定发展目标。

4、重养育轻教育:许多父母节衣缩食,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忽略孩子的心理关爱。

5、重智育轻德育:许多父母都把自己的精力花在孩子的智力开发上,忽视对子女思想品德修养及行为习惯地养成。

6、重智轻能:“万般结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意识,在当今时代人有一定市场,许多父母不愿意子女一辈子只是一个普通劳动者,于是督促孩子拿到文凭作为第一目标。

7、重她律轻自律。

8、包办代替:父母不明确自己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不懂得作父母的责任应当更多的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孩子。孩子自己能做的事,父母不代替。有的家长说:“我一大早起床给孩子做饭,叫他起床,帮他穿衣服,放学后要陪他做作业,检查作业,一天到晚围着孩子转,这颗心全给了孩子。”这样的父母似乎不在少数,然而您却做过头了。真正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父母不要代替。

9、重言教轻身教:忽视身教,甚至身教于言教相互矛盾。

(二)、当今父母如何走出教育孩子的误区

1、父母应加强学习,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起身不正,虽令不从。”身教胜于言教,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潜移默化的影响者孩子的成长。父母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养,才能完成教育孩子的重任。不要盲目追求近期教育目标。严格要求自己,为孩子树立榜样。

2、孩子在家庭养成的行为习惯往往伴随她的一生,家庭中形成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是青少年儿童成就人生的基石,推进“自律,他律相结合”的行为养成模式,是青少年儿童再平常的行为和实践中的道德熏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父母还要民主协商,做到家庭教育的内部一致性,保证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加强与孩子的言语和情感交流,保证孩子在幸福地环境中成长。

教育家论家庭教育:

我们对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与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忽视则任其象毛草一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不免拔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陶行知

二、作为父母您在扮演什么角色?

父母的角色是关心者、期望者、鼓励者、指导者、奖励者、合作者、评价者,约束者、惩罚者。您别扮演错误的角色。

(一)、您在扮演什么角色?

父母角色万花筒,您也许不是演员,从未在舞台上进行过表演,但在您自己的家庭舞台上,您却的的确确是位主角。作为孩子的父母,您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关心者

不错,您确实是关心者。您每天都在为孩子的事情而忙碌,孩子是您心中的全部,甚至在睡梦中您还在牵挂着他。您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关心他是不是长高了?是不是生病了?能不能拿100分?今天的作业带了吗?也许你在上班,孩子一个电话,你急忙请假去买.但仅仅这些吗?还不够,您还要关心孩子的情绪、品德、心理健康„„

孩子之所以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往往是因为得到父母足够的无原则的关心。(举例:家长送书)

期望者

孩子在父母的期望中成长,您就是期望者。您对孩子恰当的、热切的、真诚的期望将促使孩子成功。爱因斯坦的母亲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她始终对爱因斯坦报有热切的期望,即使在他被认为没出息、没用的时候也是如此。 所以,不要放弃对孩子的期望,尤其在他困难的时候。(举例:游泳遇到困难的故事)你只看到别的孩子的结果,不注重平时的过程,盲目的和别人攀比。

鼓励者

“加油!”“别灰心,再试一次!”“你做的这件事真棒!我为你感到高兴!”„„

经常给孩子这样的鼓励,孩子将会在你的鼓励声中快步前进。孩子需要鼓励,您的鼓励是他进步的催化剂。

指导者

孩子在成长中会遇到无数的困惑和难题,您是他人生的指导者。经常与孩子交流,及时发现他的问题并予以指导。

奖励者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被欣赏被夸奖。想想看,如果您今天为家人的生日特意做了一桌丰盛的饭菜,可他吃了一口却说:“你怎么做的菜,怎么这个味道。”您会有什么感受?

孩子比我们成人更需要肯定。试着每天、每小时、每分钟都做一个敏感的家长,对孩子每一个微小的长处、进步和努力予以认可,及时给予奖励。(举例:40分的考卷签字)数子十过,不如奖于一长。

合作者

您认为自己是孩子的权威吗?或者您正打算朝那个方向努力吗?从现在起,放弃这个目标!去成为孩子的合作者!尝试与孩子合作,而不是命令,您将惊喜地看到,哇!原来他也能这么听话地做事情!

评价者

孩子有时候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对是错,有时候他知道这样做不对,但他却想试试,此时父母一定要及时进行评价,正确的就积极肯定,予以表扬;错误的更要及时指出,不能不置可否,甚至还错误地鼓励。这样,你的孩子也会潜移默化的学会评价。

约束者

孩子时常会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做出一些不良行为,此时您应扮演什么角色?——约束者。约束不等于强制,约束是平等基础上的约束,您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对孩子违规的行为进行约束。(举例:党课上的孩子不愿上幼儿园的事)

惩罚者

不管您愿意不愿意,您都不可避免地会充当惩罚者。的确,惩罚可以阻止或削弱孩子的不良行为,是父母管教的有效工具。但是,如何做一个正确的惩罚者

却是您要格外关注的问题。你的惩罚后孩子是否不在犯同样的错误 。

二年级

2011年4月27日

学习父母该如何教育孩子

——心得体会范亚玲

童老师给我们二年级家长培训了父母该如何教育孩子。我感触很 深。明白了自己在教育孩子中还存在着问题。我们教育孩子存在的误区有:

1、过分溺爱:爱的无原则,孩子成了家里的小公主,小太阳。

2、严厉专治:在观念上没有做到尊重孩子,管教孩子的态度居高临下。

3、期望过高:很多孩子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表现为目标过高,错误的认为孩子一定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顾孩子的实际,盲目的定发展目标。

4、重养育轻教育:许多父母节衣缩食,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忽略孩子的心理关爱。

5、重智育轻德育:许多父母都把自己的精力花在孩子的智力开发上,忽视对子女思想品德修养及行为习惯地养成。

6、重智轻能:“万般结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意识,在当今时代人有一定市场,许多父母不愿意子女一辈子只是一个普通劳动者,于是督促孩子拿到文凭作为第一目标。

7、重她律轻自律。

8、包办代替:父母不明确自己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不懂得作父母的责任应当更多的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孩子。孩子自己能做的事,父母不代替。有的家长说:“我一大早起床给孩子做饭,叫他起床,帮他穿衣服,放学后要陪他做作业,检查作业,一天到晚围着孩子转,这颗心全给了孩子。”这样的父母似乎不在少数,然而您却做过头了。真正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父母不要代替。

9、重言教轻身教:忽视身教,甚至身教于言教相互矛盾。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孩子放学回到家时,您是否问过他今天老师教了哪些知识,你又学会了多少,今天表现怎么样?

给我们展示一下行吗?作业完成的怎么样?是否了解过您孩子最近一段时间的各方面情况?说到这些,有的家长同志可能又会说我忙呀!说句实在话,谁不忙?您把孩子交到了我们老师的手中,我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教给他知识与方法,教给他做人的道理,有的家长可能又会说老师您多费心了,我们费心那是我的职责所在,但如果单靠老师的力量是不够的,家长也应该积极的配合起来,做到家校合一。

相信这样才能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

2011年4月27

第8篇:如何教育孩子才是最正确的?

泺喜认为特长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其主要是培养孩子对某些技能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教育过程中要松紧有度,给予孩子适度的空间,让孩子在玩中学,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培养孩子的特长要依据孩子的兴趣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着自己的长处和兴趣,父母要做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发现,了解孩子特长发展的潜能,帮助孩子找准兴趣点。

父母端正自身心态

孩子毕竟是孩子,对待他们不能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应该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去加以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所期望的效果。

适当鼓励孩子坚持

孩子的特长教育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有时候孩子会打退堂鼓,所以就需要父母适当地鼓励,告诉孩子要去坚持,要始终如一,否则结果只能是前功尽弃。

父母要用平常心对待

特长教育的真正目的应该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给孩子带来快乐和自信、让其更积极地享受生活的教育,而不应该太功利,所以父母要有一颗平常心,用正确的心态来教育、引导孩子。

总而言之,年轻的父母们不要太过于看重特长教育,让孩子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兴趣、学习到一定的知识,快乐地成长,这才是最重要的。

第9篇:父母如何选择早教中心教育孩子

家长都怕自己的宝宝输在起跑线,所以早教越来越受重视,可是你知道如何给自己的宝宝选择早教中心吗?本文我们一起来了解。

现在爸爸妈妈们越来越重视早期教育了,也有越来越多的爸爸妈妈想为宝宝选择一家合适的早教机构接受早期教育,同时也让自己学会如何对宝宝进行早期教育。其实,选择一家正规、适合自己宝宝的早教机构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市场上的早教机构可谓众多,其教育理念也颇有差异。那么,家长如何为自己的宝宝选择适合的早教机构呢?

说到早期教育,年轻的爸爸妈妈都有自己的一套见解,但真正选择早期教育机构时却有许多困惑。很多家长为了给宝宝找到合适的早期教育机构,跑了很多幼儿园、早教培训机构,也没找到适合自己宝宝的培训机构和专业教师。其实,家长在选择早期教育机构时,关键要看5个方面。

看师资:

在选择早教中心的时候,师资水平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亲子教育通过高品质的早期教育课程提供家庭早教支持方案。教师是早期教育知识的传播者,师资水平直接决定早期教育的品质。从事早期教育的老师一定要在专门的院校或培训机构学过系统专业的早教知识,通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具有很好的实操能力和施教经验,并且专业的早教机构要对教师定期培训,把最前沿的教育信息知识和教学方法传达给他们,现在国家还没有设置专业的资格证书,所以家长在和老师接触时,可以提几个专业的问题或就自己孩子目前发展的特点进行交流,可以基本检验出老师的水平,比如问请问蒙特梭利早教指的是什么,杜曼早教是什么,孩子1岁时早教的重点是什么,基本上一问就能听出专业水平。

看施教体系:

施教体系是否有科学系统的施教理论作为基础,首先要澄清对早期教育在开发孩子智力上的认识误区,开发智力挖掘孩子的潜能,并不单单是教孩子认字学知识,其实对于0~3岁的婴幼儿适合的亲子活动和游戏设计对开发孩子的智力和潜能至关重要,而非学了多少单词,会唱多少首歌。这方面可以看看机构提供的官方介绍的书面资料,如果连这个都没有,那基本可以断定是草头班子,不要轻信什么大学教授,什么机构特许之类的虚名。

看课程设计:

早教不仅要选品牌,还要选课程,首先看课程与施教体系是不是相吻合,是不是系统,是不是针对各个年龄段的都有,早教课程开设的时间也非常重要,若能配合最佳时期的教育,就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如果错过了孩子的关键期,将事倍功半,不会有很好的效果。家长可以与老师进行交谈,向老师了解这个月龄的孩子的教学内容及安排,考察课程编排是否考虑了孩子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和家长的期望,是否适合孩子的月龄发展。

看品牌知名度和办学模式:

首先看是否具有早期教育办学资质,办了多少年,有多少老师,有多少家,多上网查查相关资料,声称是海外来的尤其要留心,如果连官方网站和海外机构都没有,那肯定是假的了。如果早教机构既有亲子园又有幼儿园,这样的亲子园与幼儿园的互动发展模式,更有助于孩子接受系统的早期教育。

看环境设置的科学性和舒适性:

正规的早教机构要有基本的安全通道和针对孩子的安全措施,玩具、教具要安全、卫生,环境要舒适、明快、整洁。玩具、教具品种的数量、质量,也能表现出早教机构的专业性。另外地点选择和场地大小也很重要,这反映机构的规模与实力。

以上五个方面是按重要程度依次排序的,家长一定要慎重比较!

上一篇:七一建党节征文方案下一篇: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