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工业管理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企业工业管理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将存货管理理论与具体企业存货管理实际相结合,通过对某工业企业存货管理现状及存货管理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的分析,提出具体的存货管理解决措施,以便为工业企业存货管理、优化和改进提出相应的参考意见。

第一篇:企业工业管理论文

工业企业绩效管理方法分析

摘 要:在企业管理基础中,绩效考核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能够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改善员工的工作表现,提高他们对薪酬的满意度,确保各项运营活动顺利开展,企业经营目标顺利实现,实现双赢。在社会市场经济背景下,不同行业经营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工业企业更加注重绩效考核管理。在实践中,工业企业需要综合分析各影响因素,优化绩效管理方法,构建合理化的绩效考评指标,把绩效考核落到实处,构建全新的绩效考核体系,符合工业企业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使其走上长远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工业企业;绩效管理;方法;分析

就绩效管理而言,是企业生存发展道路上经常采用的管理手段之一,可以不断挖掘各方面高素质专业人才,加强内部人事管理,客观地评价经营成果。在社会市场经济背景下,竞争日渐激烈,工业企业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需要面对多方面的挑战,比如,科技竞争、管理挑战,传统的绩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制约着工业企业自身发展,必须优化绩效管理,提高管理效能,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此过程中,工业企业要多角度、多层次入手,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优化绩效管理,健全绩效管理体系,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水平。以此,合理控制运营成本,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一、工业企业绩效管理概述

在新时代下,绩效管理是很多企业就内部员工各方面情况,制定的一项是考核制度,为了全面而客观地考核员工绩效,作为发工资、调整内部职务的重要参考依据。在工业企业运营发展中,绩效考核并不仅仅是一项考核员工的机制,也能够客观地折射出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成果具体情况,客观地评价企业生产的经营情况,更好地指导管理者的实践工作,促使企业准确把握新时期发展方向,顺利实现战略目标,走上长远的发展道路。就绩效管理而言,体现在不同方面,比如,绩效实施、绩效改进,可以客观地评价员工各方面的表现,管理者也能掌握多样化的管理技巧,养成良好的管理习惯,动态了解自身运营情况,科学决策,不断挖掘每位员工的发展潜能,更好地落实企业战略规划。绩效也有三个不同的层次,即企业绩效、部门绩效、员工绩效,各具特点。在实践工作中,企业必须正确认识绩效管理,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哲学,要以绩效为切入点,优化管理决策,注重管理实践,任何管理活动都要围绕绩效管理进行。也就是说,在实践工作中,企业要将正确的绩效管理理念传达给员工,让他们的内心都有“绩效”这一重要的概念,科学规划,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员工能够和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共进退、同发展,充分发挥自身多样化才能,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确保所制定的绩效管理目标顺利完成。

二、工业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1.绩效管理目标单一化,随意性较强

在生存发展道路上,很多企业都没有站在客观的角度,统筹规划,制定长远的战略目标,优化绩效管理,仅仅把它作为奖励优秀员工,分配奖金等的参考依据,但这和实际奖励行为存在偏差,所制定的绩效管理目标单一化,无法满足新时期发展的客观要求,无法指导实践工作。此外,就绩效管理而言,其评估内容、权重设置等都存在极大的随意性,没有清晰的评价标准,带有浓浓的主观色彩,经常根据企业核心领导的意图、喜好进行设计。

2.绩效管理体系缺乏科学性

在评估所建立的绩效管理体系中,企业员工很少参与其中,对其并没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也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绩效评估系统缺乏公正公开性。在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作用下,绩效管理受到相关因素的困扰,比如,“人情”、“关系”,员工需要利用各种政治技巧等,获取更多的薪酬,并不是依靠真正意义上的工作绩效,所构建的绩效评估体系也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在管理实践过程中,企业误以为绩效评估就是绩效管理,而管理者就是考核者等,导致利益双方处于对立状态。加上部门利益、个人利益和指标是否完成密切相关,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员工总是通过各种途径,甚至损害集体利益,来完成局部指标,这已经违背了绩效管理的初衷。

三、工业企业绩效管理实现方法

针对工业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急需要采用全新的绩效管理方法,遵循相关的原则,制定合理化的绩效计划、绩效指标等,健全绩效管理体系,使其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更好地指导企业实践工作,确保各项经营活动顺利开展,获取疯多的经济利润。

1.制定合理化的绩效目标

就战略目标而言,是工业企业长期坚持的战略方向,需要实现的绩效目标,也就是说战略方向、绩效目标是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元素。通常情况下,绩效目标也是由多种元素组合而成,比如,常规目标、长期目标、个人发展目标。在制定绩效目标的时候,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要坚持从上往下逐级进行的原则。具体来说,工业企业要以社会市场为导向,结合自身发展情况,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制定科学化、合理化的企业战略目标,并层层划分战略目标,落实到具体的工作部门中,并将所制定的部门绩效目标落实到每位员工身上,使其明确自身职责,避免权与责混淆,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在此基础上,要以部门职责、职能目标为中心,根据不同岗位职责,岗位发展的客观要求,进一步明确自身发展的战略目标、部门目标,确保所制定的绩效目标更加全面、客观,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还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流程,客观地分解绩效目标,落实到部门、个人身上,促使绩效管理更具导向性、真实性。还要根据不同层级人员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绩效目标,遵循SMART原则,要坚持“先建立后完善”的原则,上级主管要和下属充分沟通,促使所构建的绩效目标能够满足员工的个性化需求,能够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2.制定合理化的绩效指标

从某种角度来说,绩效指标的制定难度较大,落实难度更大,必须借助相关的方法,比如,PDCA方法,健全绩效指标,使其更加规范,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实现绩效指标的具体化,有效解决绩效指标制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1)工作技术标准

就技术标准而言,是工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属于技术作业规范,主要来自企业内部、相关行业。其技术标准内容体现在不同方面,比如,操作方法标准、安全标准。以车削工作技术规范为例,在日常工作中,要动态观察机床润滑情况,严格按照润滑表相关规定,开展相关的润滑工作,确保油标线高度能够满足相关要求。在生产之前,工作人员必须戴好工作帽等,认真检查手柄位置,不能在卡盘、导轨等上面进行校直、修正工作,要用扳手取下卡盘卡、零部件等。

(2)工作时间标准

就是岗位操作而言,必须根据相关的流程进行,制定可行的时间要求,提高操作绩效,工作时间不能太长,必定会增加运营成本,工作效率也会有所降低,如果工作时间太短,将会增加各方面的损耗,生产质量也会有所降低。在设置工作时间标准的时候,需要遵循相关的原则,采用标杆法、目标优化法。以标杆法为例,需要把组织内、外最佳实践案例同类工作时间作为对应的标杆,将其作为设置时间的重要标准。以目标优化法为例,需要通过多样化的途径,采取适宜的方法,优化整合岗位工作时间,根据自身运营发展客观要求,优化所制定的各类目标,选出可以满足不同组织需求的时间标准。以此,控制好工作时间,减少运营成本,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创造更多的价值。

3.健全沟通机制,确保绩效管理顺利推行

在运营管理过程中,想要绩效沟通顺利落实,必须上升到企业管理层次,使其更加规范、合理。具体来说,要根据相关规定,从不同角度入手,比如,沟通方式、沟通目的,构建合理化的规范制度,优化完善绩效沟通工作,优化调整绩效考评内容,把构建的绩效沟通制度落实到具体工作岗位中,避免流于形式。还要围绕企业文化,坚持“平等、互动”原则,构建全新的绩效反馈制度,构建多种反馈渠道,促使员工可以随时和上级管理者交流、沟通,探讨自己在工作遇到的各种问题,绩效改进计划等,及时得到必要的辅导、帮助,有效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工作绩效。

4.塑造全新的绩效管理文化,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工业企业要根据自身运营情况,结合绩效管理系统,构建一种高绩效的企业文化氛围,一种以绩效为基点的企业文化,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此基础上,构建全新的共享价值观念、管理机制,奖惩要分明,要多鼓励员工注重自身技能的提高,注重深造学习,优化工作形式,多鼓励员工承担责任,要多了解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创造更多的经济利润,不断提高自身的认知度。

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工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演变成人的竞争。在生存发展道路上,工业企业必须正视自身运营情况,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把它作为一种可以创造更多价值的资源,需要多角度、多层次开发人才,科学化管理人才,深入挖掘不同工作岗位员工潜能,学会尊重人才,尊重知识,为员工创造一种宽松的工作环境,采用物质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法,吸引大量优秀人才,并留住人才,避免人才大量流失,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充分利用人才优势,使其转化为一种竞争优势。

5.健全绩效管理体系

工业企业要以社会市场为导向,根据自身发展的具体情况,围绕已有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构建高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可以聘请一些管理专家,进行科学化的指导,加强内部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更好地投身到工作中。还要制定可行的工作流程等,构建科学化、合理化的绩效考核机制。也就是说,在制定绩效考核体系的时候,工业企业要围绕战略目标,根据目标任务、管理机制等,明确企业所构建的战略目标,充分显现关键性的部门业务。而在制定绩效考核指标的时候,必须优化传统单一的绩效考核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合理化的取舍,确保所制定的考核指标更加规范化、合理化,能够有效指导实践工作,要根据运营动态变化,适当调整绩效考核标准以及相关的管理制度,有效控制存在的偏差。这样工业企业管理者也能动态了解各部门发展情况,制定科学化的决策,指导实践。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生存发展道路上,工业企业必须把绩效管理放在核心位置,要多角度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着眼于未来,提高自身的凝聚力、向心力,构建良好的文化氛围,促使员工和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共同成长。在日常工作中,员工要明确和自己密切相关的绩效指标、目标,积极、主动参与绩效目标、计划制定中,更好地展现自己多样化的才能。同时,在考核员工绩效的时候,企业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如果员工工作不易量化,要侧重于态度、能力、意识等方面的考核,确保考核更加客观、公正。此外,工业企业要注重自身文化方面的培训,转化相关的核心价值观,不断向员工传递自身具备的价值取向,多渠道激励员工,促使企业、员工绩效同时得到改进、提升。以此,优化调整内部人员结构,减少运营成本,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道路,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高百宁.我国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矿山机械,2010,18:26-29.

[2]李振中.工业企业绩效管理及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

[3]娄建军.工业企业绩效考核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12:56.

[4]曾德祥.对工业企业绩效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3,13:27-28.

[5]张勇,翟勇.当代企业绩效管理问题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4,02:231.

作者简介:杨小龙(1993.07- ),男,四川简阳人,重庆市涪陵区长江师范学院管理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人力资源

作者:杨小龙

第二篇:浅析工业企业资金管理

【摘 要】资金管理是工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的问题。目前企业在资金管理中,存在没有管理体系、缺乏计划性、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工业企业的获利能力。本文在分析工业企业加强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当前工业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加强工业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工业企业;资金管理;营运资金

一、引言

企业经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取利润,然而在经营过程中仅仅关注利润是不够的,还需要关注企业资金状况。资金对于企业如同血液对于人体,一旦资金链断裂,必然造成企业灭亡。因此掌握资金的安全和控制资金使用的合理性,企业才能健康运营和稳健发展。

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一方面表现为“采购——生产——销售——分配”活动;另一方面表现为资金的支出和收回,资金的收支构成了企业经营活动的一个独立面。对于企业而言,资金管理不仅仅只是维持公司的基本运营,更要的是要通过科学有效的运作,不断的扩大企业生产规模,进行扩大再生产。

二、当前工业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资金管理体系的缺陷

目前很多企业对资金管理认识不足,没有建立相应的资金管理体系。对资金管理的主要部门财务部门的作用未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是对财务部门资金管理人员的设定把关不严,某些财务人员专业知识的缺乏及道德素养不高,容易造成公司资金管理混乱,甚至出现中饱私囊,贪腐等问题,也使得无法获得准确资金信息,影响投资者决策。其次,管理制度的制定、管理方式的选择制定草率,不符合企业实际情况,执行困难,从而导致资金管理流于形式。再次,企业缺少专门的财务监督部门,对整个资金管理部门的监督审查,使企业资金管理制度浮于表面,缺乏有效监控机制,或监控力度不够,单位主管或部门负责人随意支配资金的现象屡有发生等;这些都会大大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不利于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2.工业企业资金管理中缺乏对现金流量管理,资金使用没有计划性

很多企业对不重视现金流量,在发展过程中,仅重视产品销售额及公司利润,不关注企业资金的时间价值。将企业大部分资金投入能产生高销售额和高利润的项目,而不关注该项目的周期长短,风险高低;这样不但增加了企业运行成本,而且由于周期较长,也很难保证企业能收到相应回报。如果投入大型项目,会出现大量现金的流出,如果没有好的资金管理,关注现金流量,将会导致企业正常的资金周转困难。

对现金流量的不重视还体现在企业在资金管理中随意性过大:一方面,企业在资金富余时,不合理规划使用,甚至铺张浪费,大量银行存款找不到良好增值出路,只能存银行,收益可怜的活期利息。这样闲置资金,不仅造成资金使用率低下,而且会严重影响企业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在资金筹集和投资项目上缺乏科学的预算与决策,致使企业不能及时掌握实际需求的资金数额,导致企业资金短缺,甚至致使企业资金链断裂,陷入倒闭困境。

3.企业资金过度分散,使用效率较低

随着企业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和企业组织机构调整,会使得企业内部多级法人越来越多的占用企业资金,各分公司、子公司多头开户,资金随意支配,体外循环导致资金管理失控。企业不能从整体上对企业的资金进行管理,造成资金效率使用低下。

企业大量的应收账款,及大量库存(包括原材料及产成品),都会占用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尤其是其中长期不回的应收账款,及长期不用的库存,不仅会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更容易造成经营风险。这些资金的占用,也会影响企业资金链周转,影响企业长远发展。

三、加强工业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措施

1.建立完善企业资金管理体系

任何企业都需要有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在资金管理体系指导下,完善资金结构,实现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完善资金管理体系,需要从制度、人员及监督检查等方面系统考虑。首先,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好企业的资金管理制度。在制定资金管理制度時,要做到目标明确,细节兼顾,具有可执行性,对于制度的合理性要反复考察。制度制定之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在后期实施过程中对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补充和不断的做出调整,以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其次,要选用合适的资金管理人员,一方面,资金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专业化,避免裙带关系的介入,从制度上保证资金管理人员的纯洁性,从而避免徇私舞弊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技能考核和素质考核,并进行培训,以提高资金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既可以避免重大事故发生,又可以使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增加可能,毕竟再好的制度,也需要人员去执行。再次,资金管理要建立考评机制,资金管理好不好,需要有评判,对于做的好的,企业应予以奖励,做的不好的,应该批评改正,甚至换人,这样才有助于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企业在制定资金管理制度时,要围绕牵涉资金的各个方面建立完善的考评体系,通过考评体系,努力确保资金使用的整个过程反馈信息的及时准确与畅通无阻。最后,企业要建立资金管理的监督机制,主要是对资金管理的主要部门财务部门进行监督。监督的内容不仅对财务部的内部工作监督,看其是否违反了资金管理制度,从源头上降低资金的不合理使用;还要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整个财务资金管理体系的监督,看看企业资金管理制度是否有不合理的地方,是否有不适应企业发展的过时的地方,建议修改以完善管理制度,避免不良财务情况出现,从而导致后期出现资金短缺、资金非法流失、资金链断裂等情况。监督的具体做法:第一、采用会计委派制,在大公司大集团,由总部向分公司委派会计,其行政关系隶属于集团总部,他们一方面担任会计职务;另一方面担任内部审计职能,加强事前控制,从源头上避免发生违反资金管理规定的事件。第二、加强内部审计,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完全独立于财务部门,可以通过专业的方法,加强对财务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

2.关注现金流量,加强投资管理

企业的现金流量,分为经营性现金流、投资性现金流及筹资类现金流,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经营及投资活动,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回馈投资者。因此加强企业现金流量的管理,使企业不断创造出新的效益,需要保证正常的经营性资金的运转,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进行适当的投资和筹资,进行企业扩大再生产,提高资金效益。企业的投资对于企业资金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投资成功,企业加速发展;投资失败,企业很可能资金链断裂,导致破产。加强对企业投资资金的管理,做到事前充分调研,仔细预算,谨慎决策,事中严格执行资金预算,时刻关注投资进展,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事后按时决算,及时总结,积累经验。

企业不仅投资需要预算管理,日常经营活动也需要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关注企业资金预算,了解企业资金用于什么地方,是否必要,从而提高资金效益。每年,企业根据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实际情况,编制资金预算管理方案,审核通过资金预算后,编制企业资金管理计划。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逐级落实资金管理计划,防止出现超支,避免乱占用资金情况的发生。对于一些特殊情况,需上报高层,获准后,财务才能进行资金安排。最后,需要对资金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如此,既避免了乱用资金,又可有序的安排资金,使资金用到更能产生效益的地方。

3.企业统一管理资金,发挥集中优势

企业统一集中管理资金,一方面加强内部资金整合与统筹安排,可以实现资金在母子公司、总分公司的相互平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集中式管理能避免各个子公司、分公司截留资金、体外循环等各种舞弊贪污现象的发生。

4.加强营运资金管理

改善生產条件,购置先进设备,缩短生产时间。设备和技术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在资金预算允许情况下,购置先进设备,提高生产效率,缩短产品周转时间,借此加快资金周转。

减少库存,处理积压产品,盘活资金。企业资金是有限的,库存占用资金少了,公司流动资金自然充裕,可以用来其他项目增加资金使用效益。对于原材料,有条件的可以采用零库存管理,生产销售后再进行付款,完全不占用企业资金,采取促销等手段,尽量减少企业积压产品,避免积压产品长期占用企业资金。

加速收款。加速收款是改善企业现金流量最直接的手段,资金状况会随着客户付款速度、及时而得到改善。充分利用现金折扣、销售信用、结算手段来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回收货款考核到人;定期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明确发货审批权限,责任到人,防止盲目发货;确定赊销限额。

进行定额管理,防止盲目采购。企业通过生产周期和储备周期进行统计和测算,制定采购计划,采购根据计划采购。在采购过程中,尽可能的采用账期,利用好公司的信用。

5.企业资金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和高效的财务管理软件,既能够避免人为的失误造成资金管理中的错误,又能及时有效的将资金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提高工作效率,更方便的进行资金管理决策。因此,通过信息化建设,企业能更加科学、规范的全面加强企业资金管理,为企业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肖剑轩.企业资金管理制度建设与监督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20).

[2]宋伟平.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究[J].经管视线,2010(10).

[3]刘雪君.谈现代企业的资金管理[J].财税与会计,2013(11).

作者:王叶平

第三篇:工业企业存货管理问题分析

摘要:

将存货管理理论与具体企业存货管理实际相结合,通过对某工业企业存货管理现状及存货管理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的分析,提出具体的存货管理解决措施,以便为工业企业存货管理、优化和改进提出相应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

存货管理;采购管理;存货周转

F2

文献标识码:A

1M公司的概况

M公司主要是以经营加工低品位铁粉为主,通过购买低品位铁粉进行磨洗加工升成高品位铁粉,然后进行出售,综合实力雄厚。M公司的存货主要是以原材料和存货商品为主,其中原材料主要包括低品位铁粉和合金锻,存货商品主要是指成品粉。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平均每生产出100吨的高品位铁粉需要耗用原材料约170吨,合金约100公斤。生产经营过程中成品粉的价格是由市场需求情况决定的,所以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就要更深入的了解存货管理,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在市场需求小的时候以低价买进适合企业本身需求量的原材料。这样,以低价买进的原材料经过加工,等到市场需求大时以高价卖出就会获得更多的效益。存货资产的多少除了受市场影响外,也与其自身的自量有关。品位越高代表的质量越好价格也就越高,相反品位低的价格也就低,所以为了取得更好的效益对企业自身的要求也很重要,只有保证了存货商品的质量才会以高价卖出,这样才会收获更高的经济效益。

2M公司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M公司近年来存货占资金的比例在不断的提高,资产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存货的增长速度,下面分析该公司存货管理具体存在的问题。

2.1存货采购计划不合理

存货的增加可以使企业生产销售活动的机动性增强。但过多的资金被过多的存货占用,使企业资金周占速度降低。因此,在采购存货时不仅要考虑经营的需要,还要考虑经济存货量,所以,有必要制订详细周密的采购计划。申请购买时,一般情况下应先由使用部门提出,报经批准后再由采购员进行购买。M公司在采购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材料采购数量多。在进行货物采购时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采购部门就厂内的实际情况未与用料部门进行协商沟通,确定该厂各种存货的数量,使M公司的存货量过大。M公司2010年至2012年的原材料采购数量过多,而原材料的过多采购造成存货的增加,即存货成本的增加,流动资金的减少。而由材料采购数量呈上升的趋势,单位材料采购成本逐年增长中可以看出存货成本同样呈上升的趋势。材料采购数量多造成了呆滞品的增加,原材料的堆积,多出的原材料还会造成采购成本的增加。流动资金运转速度减慢,降低了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使该厂的经济效益下降,利润减少。

2.2存货周转率低

存货周转率和存货天数是评价企业供应链绩效最常用的参量,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资产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资金的使用效率越高,存货管理工作越有成效。2010~2012年M公司的主要存货经济指标表明:由于M公司的存货周转率低,造成存货积压过大。存货商品的积压造成了存货成本的提高,流动资金的短缺。这说明存货商品占总资产的比例在不断提高,也就意味着存货商品的增长速度高于资产的增长速度,流动资金占用比例大。如果企业的流动资金不足,变现能力差,资金周转率就会下降,同时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会跟着下降,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3存货的收发缺乏真实记录

M公司的存货验收入库时间长,没有定期盘点。M公司对原材料的验收时间过长,不利于生产。M公司没有按规定设置保管员职责,没有按规定设置货物明细账,反映出M公司没有对物资进行定期盘点,保管员岗位职责不到位工作不积极。

2.4存货的管理方法不科学

先进的存货管理方法对企业存货管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缺少有效的存货管理方法也是企业存货管理问题之一。M公司管理的多种不同类存货只是简单运用存货经济批量模式这一单独的存货管理方法,这让M公司在有些存货的管理上遇到很大的困难。一般,供应商为了鼓励客户大量的购买,通常会给予不同程度的价格优惠,但是如果用存货经济批量模型则存货订购的数量将会受到影响。

3解决M公司存货管理问题的对策

3.1做好存货规划

(1)加强材料采购管理。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中流动性比较差的一种,在企业营运成本中占相当大的比重。首先M公司采购计划员应该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了解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及设备运转情况,掌握设备维修、备件消耗情况及生产耗用材料情况,进而可以做出科学合理的存货采购计划。其次,M公司应该提高采购的透明度,将采购模式创新,并规范采购行为。同类产品应该货比多家,以求最低廉的价格和最优秀的质量;同时可以对大型原材料或大型备品备件实行招标采购,从而杜绝采购黑洞,降低存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要想加强存货采购管理还应做好生产预测,尽可能提高预测的准确度。有了好的预测,在采购时会事半功倍。

(3)M公司应建立采购计划和合同的订立与授权审批制度:指定的计划要满足销售部门市场的需求,代保管部门根据寻获量计算出请购量后,填写请购单经相关预算主管传至采购部门,再由采购部门发出订购单,经过不同级别授权采购员正式向供应商发出采购申请。应由采购部门会同供应商共同签订采购合同,同样需要经过不同级别审核和签字确认。采取合同的订立与审批不应该由同一个人来完成整个采购过程。对采购过程进行记录的过程中,应该审核入库单和验收单;待审核无误后,予以办理手续并进行登记记录。这样才能确保采购计划的有效实施,从而控制采购成本。

3.2制定专用备件的采购制度

(1)针对专用备件的采购,由销售部门和采购部门合理测算备件的需求量,争取优化采购批量,并采用先有意向订单后采购的模式建立关联企业专用备件调配机制,避免多头库存产生的闲置浪费。

(2)要扩大供应商的遴选范围,专用备件供应至少要有两家以上供应商;及时更新和维护常用备用件的价格,大力推动阳光采购的落地。

(3)合理确定安全库存,合理制定采购计划,并及时根据市场变化、生产情况及已有库存进行修正调整,勤进少购,避免积压。

(4)建立月度库存控制考核指标,并将其纳入各级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内容。

3.3提高存货周转率

降低存货可以减少流动资金的利用,加速资金的周转,提高存货周转率和企业的效益。而要想降低存货量就要有计划的采购,做好销售预测,使存货达到合理化。同时,还要合理运用有限的资金,加速资金周转。M公司具体做法如下:

(1)采用经济订货批量方法。由于生产经需要,以及单个价格采购往往比成批采购的价格高,但过多的资金占用在存相应增加仓储费、维护保费等,因此M公司有一部分资金占用在存货做好存货采购规划,运用相关知识确定经济订货批量,再结合补充情况确定订货点。

(2)生产过程中,存货储备适量。M公司在接到销售订单之后,根据顾客要求组织生产,不应该盲目生产,而是应该使存货商品有限储备,要根据情况储备存货商品。同时,根据销售人员对求的合理预测,结合产能力状况,综合考虑并确定一个备量。过多的储备存货商品不但影响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造成金浪,而且长期积压也容易使商品发生贬值、毁损、失窃,从而形成直接损失。对于向M公司这样的企业而言,可以考虑第三方物流公司,因为从事物流活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个沉重负担。中小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可以减少流通环节,把M公司有限的资源配置到核心事业中去,从而减少存货成本的同时还可以加速资金的周转。

(3)存货商品的管理与资金的管理密不可分。M公司在进货前就要认真搞好市场调查,收集信息,掌握经济主动权,勤进快销,尽力压缩商品存货,从而避免或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积压和浪费现象。公司应经常开展清仓查库工作,对那些残损的、变质的商品,应及时进行处理;对那些积压的呆滞商品,要多渠道,多方位地进行调剂,必要时要进行销价处理,把死钱变活钱,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占用,加速资金运转。

4结束语

存货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存货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以及资产运作及企业管理水平。通过上述分析,M公司存货管理中存在的无科学的存货采购计划、专用备件容易形成积压、存货周转率低废品过多、存货的收发缺乏真实记录、存货的管理方法不科学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存货管理对策:做好存货规划、制定采购专用备件的控制制度、加强材料采购管理、减少商品存货、加速存货周转等措施,以便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泊.浅析企业存货管理[J].企业经济,2010,(10).

[2]黄秋.浅议企业资金及存货管理的内部控制[J].现代商业,2012,(12).

[3]冯丽梅,王秀凤,李威.加强企业存货管理的途径[J].冶金财会,2013,(1).

作者:沈艳丽

第四篇:工业企业逆向物流管理研究

摘要: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管理促使企业从产品的构思设计阶段就考虑资源的再利用问题,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而生产商责任延伸制和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设计是工业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的关键,指出建立正向与逆向物流相结合的循环物流系统是未来工业企业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逆向物流;循环物流;EOL产品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环境法规的健全和国际竞争压力的增加,企业面临着生产和环境共同协调发展的挑战。企业不仅要进行绿色管理、生产绿色产品,而且要求对其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处理,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国外,许多工业企业已经通过对企业逆向物流的合理管理,将资源消耗和环境负作用降到最小,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然而我国很多工业企业将逆向物流排除在经营战略之外。企业实施逆向物流活动,必须要有逆向物流技术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投入,表面上看增加了企业的支出,但实际上逆向物流服务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

工业企业通过对EOL产品的回收,进行资源的再利用和再循环,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物料成本。企业实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可以树立主动负责的企业形象,使召回制度成为一种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强有力的营销策略。企业对逆向物流的管理促使企业从产品构思、设计阶段就考虑资源的再利用问题,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退货中暴露出来的产品质量问题,可通过逆向物流活动将信息反馈到企业的管理层,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因此,工业企业有效的逆向物流管理成为企业吸引客户、留住客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二、逆向物流的内涵及特征

(一)逆向物流的定义

最早的逆向物流定义由CLM(物流管理协会)在1992年给出:它是一种包含了产品返回、物料替代、物品再利用、废弃处置、再加工处理、维修与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动。2003年,Revlog(欧洲逆向物流工作组)将逆向物流定义为:计划、实施和控制原材料、中间库存、终产品从制造、分销或使用点到恢复点或适当处置点的过程。

(二)逆向物流的特征

逆向物流具有一些显著特征。逆向物流产生的地点、时间及回收品的质量和数量难以预测,这导致了逆向物流供给的高度不确定性,再加上已恢复或再使用产品市场的高度不确定性,使得对回收产品的需求更是难以预测,因而供需平衡难以掌握。逆向物流这种供需失衡本性,使废旧物品的供应常常与生产商的需求不匹配,这增加了对逆向物流管理的难度。逆向物流管理除了要满足成本和供应的要求外,还要考虑环境保护等因素,因此逆向物流管理目标存在多样性。

(三)逆向物流与几个相关概念的区别

1.逆向物流与正向物流的区别

如表1所示逆向物流与正向物流存在很大差异。(1)逆向物流与正向物流运作的起始点完全相反,逆向物流更加趋向于反应性的行动与活动,其中实物和信息的流动基本都是由供应链末端的成员或最终消费者引起的;(2)由于退回物品有各种不同的原因,逆向物流产生的地点、时间和数量是难以预见的,正向物流则不然,按量、准时和指定发货点是其基本要求;(3)发生逆向物流的地点较为分散、无序;(4)逆向物流的处理系统与方式复杂多样,不同处理手段对恢复资源价值的贡献差异显著。

2.逆向物流与绿色物流区别

如图1所示绿色物流是从环境和生态角度审视物流活动,而逆向物流从恢复方式的获利性角度进行研究。

图1 逆向物流与绿色物流比较图[1]

三、工业企业逆向物流的分类

工业企业逆向物流可以分为退货物流和回收物流两部分。

(一)退货物流

退货物流是指下游顾客将不符合订单要求的产品退回给上游供应商,其流程与常规产品流正好相反。对于工业企业退货物流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来自于企业内部原因形成的退货

由于企业内部的管理不善以及技术问题造成的退货。如产品质量问题;产品包装完好,内部配件缺少问题;人工输入订单时出现产品或数量错误造成退货;在质量保证期或保修期内,产品出现故障需要被退回并进行修理等。

2.来自于供应链的原因形成的退货物流

供应链管理要求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相互信任、协同工作,但不能排除意外原因造成的供应链生产或运送的延迟,这种延迟会影响到产品的最终交货期,顾客会因为推迟交货而要求退货;产品在运送过程中被损坏;产品在运送过程中被盗,然后又被退回;同一订单错误地重复送货等等都会造成退货形成退货物流。

(二)回收物流

关于回收物流的划分,从重新利用方式上可以分为以下四种[2]:(1)直接再利用(Directly reuse):回收的物品不经任何修理可直接再用(部分要经过清洗和花费比较低的维护费用),如集装箱、瓶子等包装容器;(2)修理(Repair):通过修理将已坏产品恢复到可工作状态,但可能质量有所下降,如家用电器、工厂机器等;(3)再生(Recycling):只是为了物料资源的循环再利用而不再保留回收物品的任何结构,如从边角料中再生金属、纸品再生等;(4)再制造(Remanufacturing):与再生相比,再制造则保持产品的原有特性,通过拆卸、检修、替换等工序使回收物品恢复到“新产品”的状态,如飞机发动机的再制造、复印机的再制造等。

四、工业企业逆向物流管理策略

(一)生产者责任延伸制

1997年,欧盟正式出台了电工电子产品回收再利用法规,规定凡是将其电工电子产品投放欧洲市场销售的制造商或进口商,必须对其因销售而产生的终极产品,即EOL(end-of-life product)产品予以回收并进行加工再利用,由此提出了生产商责任延伸的概念。之后,日本、韩国等国家也纷纷采取措施。我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也提出了《建立我国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体系初步方案》,提出了实行“生产者责任制”。生产者责任延伸制的提出为逆向物流的实施提供了新的管理模式。

生产者延伸责任制EPR(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是生产商必须对其生产的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生产过程和生命结束阶段)负责,尤其是对EOL产品进行回收、再循环、再利用和废弃处理,从而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目的[3]。 EPR下的逆向物流回收,可以分为生产商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两种方式。

1.直接参与方式

生产商负责回收即由生产商自己直接负责EOL产品的回收处理工作,也可以由负责中间销售的分销商,包括零售商和批发商负责回收并转交生产商进行处理[4]。生产商联合体负责回收是指生产同类商品的生产商,成立一联合责任组织,由该组织负责这些生产商生产的同类产品的回收处置工作。

2.间接参与方式

间接参与是指生产商可通过一定的契约或转让价将EOL产品的回收处理工作转其它第三方物流公司负责。在间接参与方式下,尽管生产商本身并没有参与EOL产品的回收工作,但由于生产商为此付出了相应的成本,同样视其延伸责任的体现。

(二)面向产品生命结束的设计

物质循环的效率高度依赖于产品的设计。产品最初设计人员决定了使用者以及潜在材料回收商可能的再循环选择。逆向物流管理策略的提出为产品设计人员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1.面向再循环的设计

产品设计不仅要实现材料的再循环,还应该尽量减少再循环过程中材料品质的降低,以便尽可能保持这种材料的使用价值。产品在使用寿命结束后的各种可能出路可以用图2[5]所示的彗星图来描绘。用户处在产品轨迹的近日点上,当逐渐接近近日点(图中轨迹的顶端)时,材料被逐步提炼加工成零部件,然后形成产品,再进行销售。当开始离开近日点时,产品或其细分得到再循环或者被抛弃。

图2 彗星图描绘的产品在生命结束后的再使用、翻新和再循环等不同策略

2.面向产品拆卸的设计

现代产品非常复杂,有些甚至有100万个零部件。设计人员不仅要设计具有预期功能的产品,而且还要考虑产品的可拆卸性。产品的可拆卸性主要是考虑在产品寿命结束后,拆卸该产品用以翻新、再循环或最终处置的方便程度。对回收产品进行拆卸才能实现材料的回收和可用零部件的再造。然而,产品拆卸的方式很多,应该根据拆卸的目的,决定产品的分拆程度。不同的回收策略决定了采取不同的拆卸方式,不同的拆卸方式的成本支出差异较大,应该考虑产品拆卸的经济性问题。如图3[5]所示以产品拆卸步骤数为横轴,以不同处置方法的成本为纵轴,可以看出如果不对将要填埋的产品进行任何拆卸,填埋成本通常最高,因为这时填埋容积最大,处理起来最困难。随着拆卸步骤的增加,产品填埋成本逐步下降,但下降速度越来越慢。而对于拆卸、再使用零部件或材料,则出现一种相反的现象:随着拆卸步骤的增加,拆卸成本明显增加,而且由于剩余零部件越来越小,拆卸越发困难和费时,拆卸费用上升得越来越快。如果一个产品仅用很少几个步骤便可完全拆卸,设计人员就可以大大降低其生命结束阶段的处置成本。反过来,如果产品拆卸需要很多步骤,填埋就成为经济上最可取的处置方法。

(三)工业企业循环物流系统模型

工业企业建立正向与逆向物流相结合的循环物流系统是未来工业企业发展的方向,也是从根本上解决逆向物流的关键。在工业企业循环物流系统中,经消费者使用废弃的产品被回收,经过专业的拆卸、分类、检查,先将功能完好的部件经过再加工后,直接送到装配线上,与其他新部件一起组装成“新的”产品;另一些功能完好的零件再循环直接进入部件生产环节,功能受损的零件返回给零件供应商,由零件商再加工生成新的零件后,再进入部件生产环节;还有一部分残余元件只能以较低级的形式进入再循环,由专业的第三方再循环公司加工形成再生原料,一部分进入本产品的供应链,另一部分进入其他的产品链。如此往复,形成一个闭循环的物流系统模式[6](如图4所示)。通过这样一个循环物流模式,使最终需要地下填埋的废弃物趋于零。

图3 产品拆卸所需步骤的数量与其生命结束时

的处置费用之间的理论联系

五、结束语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企业竞争的加剧,工业企业逆向物流管理将成为企业自身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商延伸责任制和循环物流系统的建立将是必然趋势,工业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将逆向物流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楚岩枫 楚广兴

第五篇: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管理探析

摘 要:现阶段,企业发展以获取最大收益为最终目标,以成本控制为最直接最根本的手段。为此,成本核算管理顺势成为现阶段工业企业管理的关键内容。文章首先阐述了工业企业强化成本核算管理的意义,然后分析了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研究了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工业企业;成本核算;核算管理;有效措施

前言:工业企业成本项目种类多,规模大,核算体系繁琐,成本核算在工业企业财务管理中始终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影响着整个企业的管理。现如今我国许多工业企业忽略了对成本的管控,导致成本管理水平下降,进而造成会计信息畸变、竞争实力减退。因此,文章首先阐述了工业企业强化成本核算管理的意义,然后分析了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研究了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的改进措施。

1意义阐述

1.1成本核算体系的完善满足了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现代企业制度的保障是有限责任制度,基础是完整的企业法人制度。现阶段大多数工业企业已大致构建了法人法治结构,与此同时,建立了准确的企业行为价值取向方向,将最后的经营目标确定为将股东财富最大化。而成本控制就是實现最后经营目标的一个重要方式,因为成本最大限度的降低能有效保障企业发展质量,促进企业迅速发展,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因此成本核算体系的完善满足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

1.2成本核算体系的完善顺应了企业生存发展的需求

企业在生产经营期间所产生的各种耗费,是成本核算直接的对象,其可被看成是企业在成本管理期间对成本信息反馈的过程,提供准确的成本数据,与此同时其基本任务是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所以为保证顺利实现目标成本及成本水平控制,成本核算必须要科学、合理。运用成本核算,可考评及监督预算落实情况,也可考评及监督成本计划落实情况,依据原因分析探究完善及优化思路,进一步探究节省成本的可能性空间,促使资源配置得以有效提升,增强企业获取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实现运作的可靠性。

2主要的问题分析

2.1不够了解成本核算,指导思想滞后

企业全体员工不够了解成本核算,领导层及个体都认为成本核算无关联其他部门,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这是工业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同时,对成本核算的要求也仅限于简单的核算材料成本支出与收入,未涉及的环节有:企业成本核算环节、分析环节及控制环节等,而这些环节却紧密联系着成本核算。这种认识方面的错误背离了现阶段市场竞争形势,削弱了成本核算的应用价值,无法提供相关信息依据给企业的经营决策。

2.2成本核算不全面

产品研发成本、售后服务成本、设计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成本计算、材料成本等均是现代化成本核算内容。现阶段,因为社会各界对环保理念的关注程度及应用程度比较高,所以工业企业在实施成本核算期间,还要融入环保理念,如因为资源消耗而出现的环境修复费用等。

根据现阶段工业企业的发展状况可知,大部分工业企业在实施成本核算中,都未涉及到售后所产生的额外损失,也未涉及到产品生产过程及研发设计的经济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此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真实性。

2.3成本核算方式缺乏创新性

品种法、分步法是最常见的成本核算法。但是在实际生产期间,各工业企业规模逐渐扩大,品种逐渐增多,因此工业企业已从过去的产品导向性向市场导向转变,工业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数量及类型均需依据市场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因为产品类型不同,所以生产工艺及原材料方面也有所不同,分步法不但会加重工作负担,还会影响企业运营效率。

3改进措施研究

3.1充分了解成本核算,领导发挥带头作用

首先对成本核算的错误认识要纠正,对成本管理意识要正确树立,更新成本观念,根据企业发展战略方案及目标决定成本核算的目的,切实发挥成本管理各项工作的应有作用,顺应企业经营决策的需求,满足企业日常管理成本信息需求。其次,从领导的角度出发,需要其权威性的监管及指示,对成本管理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委派专业人员负责企业的各项活动、各项成本核算,营造成本控制的工作气氛,达到自主管理的目的,增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助,协助财务部对成本核算所需的各种数据进行及时获取,提升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及有效性,进而更好地执行企业成本核算。

3.2完善成本核算体系

工业企业在实施成本核算前要始终具备有效的依据,所以企业应站在自身实际发展的角度对相应的成本核算制度进行制定。该制度的内容不但要涵盖严格控制企业任何行为决策的内容,还要涵盖成本核算的工程细节、流程等多方面内容。企业管理部门不但要对工作期间费用支出的实际用途进行了解,还要及时向会计部门汇报其情况,进而促使会计部门能够科学的实施成本核算及控制。

在对成本核算体系进行制定的过程中,会计部门必须要收集平常工作中的问题以及实施核算体系的数据信息,进而完善及补充成本核算体系,促使成本核算体系可以进一步顺应企业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加快成本决策的脚步。

3.3科学、合理的选择成本核算方式

现阶段,我国工业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多种多样,所以在生产材料、人力、物力投入方面也具有很大的差异,进而在实施成本核算时涉及的问题也是多方面的问题,对核算工作的正常展开有着极大的影响。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产品制造业系统也产生了极大的变化,逐渐由传统模式向高自动化、高智能化模式转变。在此种背景下,逐渐披露了传统成本统计计算模式的弊端,必须要依据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来对成本核算管理模式进行选择。不同企业则需要依据企业特征,来对成本核算体系进行选择,科学地运用计算技术、运用各种新型财务软件,对科学化的信息沟通系统进行构建,在其中引用作业成本法待核算法方式,对成本核算工作质量进行提升。

3.4提升会计人员水准

企业管理者应严格选取并管理会计人员,因为为了顺应当今时代发展的潮流,企业必须要创建一支较强专业性的财务队伍,来实施成本核算工作。所选会计人员不但要熟悉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企业的实际产品技术,企业产品生产过程,还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的会计知识。所以会计人员要深入工业企业的基层,综合研究产品材料的采购、生产及营销等各个环节,进而促使成本核算的数据能与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更加贴近。会计人员不但要确保会计核算理念及技术的创新,还要对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掌握,在日常工作中更要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积极参与企业举行的培训活动,进而熟练地进行成本核算工作。

结束语:

总之,如果企业不具备精确的成本核算,则企业无法得到长久发展,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工业企业如果没有正确、合理的成本核算,则无法实现降低成本及高效益的发展目标。所以,企业应基于正确的成本核算,才能实时合理的成本决策。故此,工业企业必须研究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提出改进的措施,进而保障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及合理性,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海芳.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1,(08)

[2]李文,张晓军,韩丹丹.陕西中小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西部财会,2014

[3]张钰成.探析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商,2015

[4]曹伟强.工业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4

[5]吕超峰.房地产开发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2

作者:邵小东

上一篇:企业金融论文下一篇:人口问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