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肠道门诊制度

2022-07-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制度本身是一种行为的规范,就是为了形成和建构社会秩序。怎样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新肠道门诊制度》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1篇:最新肠道门诊制度

肠道门诊各种制度

传染疫情报告制度

一、凡属法定传染病中的甲、乙类传染病、疾病监测点内的丙类传染病必须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及时准确地做好疫情报告。

二、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SARS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时,应立即电话报告防保科,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卡。由防保科报告市疾控中心。报告时限不得超过6小时。

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时于12小时内填写传染病报卡,由防保科每日收集、登记。邮寄疾控中心。

在丙类传染病监测区内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应于24小时内报告疫情。遇有传染病暴发流行时,责任报告人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防保科、疾控中心报告疫情。

三、疫情报告卡必须逐项填写,要求:内容确切,字迹清楚,地址详细(城市至室,农村至村),14足岁以下儿童需填写患儿的家长姓名,肺结核报卡必须填写“始治方案”。出院时填写“转诊卡”至结防所。

四、疫情上报的同时,要有门(急)诊日志登记,地址详细,病员去向要明了,不得缺项,登记薄必须保留三年。

五、门诊诊断后,由门诊医生填写报卡,并在病历上记上“传卡已报”字样。住院病人由经管医生报告疫情,在临时医嘱栏内写上“传卡已报”,以备查考。

六、防保科每月检查疫情报告情况,凡查实漏报病例或漏填肺结核转诊卡,每例扣除相关医生50元,逾期报告者,每例扣除25元。疫情报告纳入医疗质量考核范畴内。

七、新参加工作的医生必须接受传染病报告培训,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中有关疫情报告的条款,依法落实传染病疫情报告的程序和时限,提高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和敏感性,降低漏报率和误报率,杜绝瞒报。

1 门诊肠道诊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诊室和治疗室固定医护人员,并进行上岗前的培训,熟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

二、工作人员须穿隔离衣和工作鞋、.+戴帽子,检查、治疗、护理时戴口罩。

三、检查每一患者后用0.1%含氯消毒剂溶液泡手2分钟。每日更换泡手消毒液及擦手毛巾。

四、室内桌、椅、门把手用0.5%过氧乙酸擦拭消毒,每日两次。用过的器械以500 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洗送高压蒸汽灭菌,凡不能浸泡消毒者,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每日下班前地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拖地。

五、检查可疑“02”患者后,更换隔离衣和床单。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并浸泡被污染物品30分钟。患者呕吐物、排泄物,可用漂白粉,按1:2的比例搅拌消毒,放置2小时倒入下粪池。便器、痰盂可用1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2小时。

.

六、废纸垃圾用红色垃圾袋双层闭封包扎并标记“传染性污物”,送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处理。

七、凡留观的患者走后要做好终末消毒处理。诊室用1g/m3过氧乙酸薰蒸消毒,布类和器械先浸泡消毒后清洗再送高压蒸汽灭菌消毒后清洗。

八、病历、化验单、血压计、听诊器、登记本等,每日用甲醛熏蒸消毒后使用。

发热门诊工作制度

一、门诊建立相对独立的“发热门诊”,配有专用留观室,专用放射线摄片机,采血室,培训合格的专业医生和护士。

二、医务人员必须准时上岗,24小时均按出诊表落实。中途不得擅自离岗,不得以任何理由延误出诊。

三、如确有特殊情况不能出诊者,必须提前一天在向医务科及门诊部请假,由医务科按排其他人员出诊。

四、医务人员在岗时必须穿隔离服、戴12层棉纱或其他有效防护口罩、帽子、眼镜、手套等防护工具。

五、诊室必须保证通风良好,保持清洁,此项工作要有专人负责。

六、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含疑似病人)后,要及时更换全套防护物品。

七、医务人员防护、设备消毒、污染物品处理等,按卫生部门要求执行。

八、必须做好病人转运交接记录。

九、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拒收“非典”病人(含疑似病人)。

十、确诊或疑似病例,必须立即按程序上报,6小时内报当地疾病控制中心,并同时按甲类传染病报卡,不得延误或漏报。

十一、出诊医师要认真书写门诊医疗手册。

十二、对待患者要热情、耐心、细致,一视同仁,不得轻视、蔑视“非典”患者。 十

三、对所有病例要按卫生部门规定认真做好流行病学调查,详细记录。 十

四、X线机严格执行一照一消。

十五、凡发热病人(体温38℃以上者)一律拍胸片、查血项。

肠道门诊管理制度

一、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肠道传染病业务知识,提高肠道传染病诊治的业务水平,全心全意为病员服务,肠道门诊医生和检验人员必须经过培训上岗工作。

二、对就诊患者要进行认真负责的检查,准确详细的记载病史,做到“有泻必采,有样必检”,防止漏诊、误诊等情况发生。

三、要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和职业道德,关心体贴病人,急病人所急,尽量简化手续安排病人就诊和治疗,防止疾病的扩散蔓延和交叉感染。

四、加强门诊日常消毒隔离工作,要在专人负责,并在医院感染科指导下,严格按“肠道门诊消毒技术要点”执行,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五、认真执行院“疫情报告制度”做好门诊日志,肠道传染病的登记和传染病报卡的填写工作,每日核对,发现疫情及时上报防保科并在每月2日前填写上月的“肠道门诊月报表”交防保科一份,留存一份。

六、肠道门诊医师发现霍乱或疑似霍乱病人应立即报告防保科,由防保科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县卫生防疫部门。经鉴定后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上报县防疫站。

七、对临床疑似霍乱病人,应立即采样送检,并在检验单上注明疑似,检验人员收到疑似病人样本后,应立即进行直接分离和真菌培养,并在24小时内作出初步报告,对一般腹泻病人的样本应在36小时内报告检验结果。

八、肠道门诊发现疑似病人应立即报告防保科,由防保科电话报告区防疫站。同时肠道门诊医师和检验人员应做好采样,培养工作。

九、肠道门诊医生或检验人员,对病员呕吐物、粪便和“检后标本”以及被污染物品、场所及废弃物应立即进行相应卫生处理,对重症腹泻病人立即隔离,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十、本制度未尽事项,按《中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和肠道门诊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十

一、凡违反以上规定及制度者,按院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2篇:发热门诊、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肠道门诊消毒制度

1、严格执行肠道门诊隔离制度,肠道门诊的清洁消毒有专人负责,并做好记录。

2、肠道门诊医务人员工作是须穿工作服,戴帽子,检查和护理病人时须戴口罩。

3、肠道门诊医务人员接诊处理完病人后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诊室内安装非手触式洗手装置等洗消毒设施,检查每一患者前后都必须进行手卫生。

4、诊疗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听诊器、血压计等用品专室专用,用后消毒(如用75%酒精擦拭等方法消毒)。体温表用后清洗,消毒(如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冲洗后备用。诊疗桌等物体表面,每日清洁消毒每日2次(如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抹布用后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清洗后晾干备用),有污染时及时消毒。

5、地面每日清洁消毒(如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拖地一次,其余无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扫;有可见血液体液污染物时,先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擦拭后,再湿式清扫。拖把用后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冲洗后备用)。

6、便器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冲洗后备用。

7、空气消毒: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并根据气候条件适时调节,必要时安装通风设备,加强通风。在诊室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可使用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灯对空气进行消毒,每日用空气消毒机消毒2次,每次1小时。

8、对病人的污水、污物经二次消毒后排放。若有周围环境或物品被污染,均必须严格消毒。

9、检查疑似霍乱患者后,更换隔离衣和床单。用1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诊室的桌椅、门把手、门窗、诊查床及诊疗器械,并浸泡被污染物品1小时。患者呕吐物、排泄物,可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放置2小时倒入下水道。便器、痰盂可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30分钟,冲洗后备用。

10、医疗废物用黄色垃圾袋双层闭封包扎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

发热门诊消毒制度

(一)空气消毒

(1)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并根据气候条件适时调节,必要时安装通风设备,加强通风。

(2)每日用空气消毒机消毒2次,每次1小时。

(二)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和消毒

1.清洁的一般要求包括: (1)进行湿式清洁,动作轻柔。

(2)所有清洁后的物体表面、地面应当保持干燥。

(3)清洁工作应当区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逐区进行。湿擦各种物体表面,湿拖地面;抹布、拖把要分区使用,及时更换。

(4)工作人员进行清洁工作时,应当分区穿戴防护用品。 (5)工作完毕后,应当及时清洁和消毒工作用具。

2.物品表面和地面的消毒按照常规的消毒方法,消毒剂可选用0.2%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每日2次。

(三)防护用品的清洗与消毒

防护眼镜、防护面罩可以使用250mg /L—500 mg /L的含氯消毒剂或0.2%的过氧乙酸或者75%的乙醇浸泡30 分钟后,清洗干燥后备用。

(四) 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常规处理。

(五)患者使用物品的消毒:原则上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

1.患者使用的床单、被罩等物品每周定期更换,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后及时更换。用后的上述物品用双层袋封扎,标记后送洗衣房,清洗消毒。患者使用物品与医务人员使用物品应当分开清洗、消毒。

2.呼吸治疗装置在使用前应达到高水平消毒,螺纹管尽可能使用一次性使用物品;若重复使用,用后应当立即用500mg /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 分钟后,送消毒供应中心处置。氧气湿化瓶应当每24小时进行更换,使用后的湿化瓶浸泡于500 mg /L含氯消毒剂中 30 分钟,送消毒供应中心处置。。呼吸机主机表面清洁后,用500 mg /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每日2次。 3.接触患者的精密仪器设备,设备表面使用70%乙醇擦拭消毒每日2遍,或整机用环氧乙烷气体消毒。

4.患者使用后的体温计,浸泡于75%乙醇浸泡30 分钟,或者浸泡于0.2%过氧乙酸中10 分钟后,干燥保存。血压计、听诊器等,每次使用前、后用75%乙醇擦拭消毒。压舌板一人一用一灭菌,或者使用一次性压舌板。

5.氧气瓶在移出隔离病房、隔离病区前,用500 mg /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外表面。

6.患者使用后的痰杯,应当按照1:1 比例向杯中注入1000mg/L含氯消毒剂处理痰液 60 分钟,然后将痰液倒入厕所。痰杯使用一次性痰杯,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理。

7.患者复用的餐饮具,采用常规消毒方法即可。

(六)患者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的处理

患者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应当使用专用容器盛放,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的原则为:患者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可直接入污水池,适当增加污水处理消毒剂的投药量,保证污水处理的余氯含量大于6.5ml/L。

(七)终末消毒

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出院、转院或者死亡后,患者房间的环境和使用的物品应当进行终末消毒。消毒方法是:

1.空气消毒:空气消毒机对空气消毒,也可以用15% 过氧乙酸7 ml/m3(即纯过氧乙酸1g/ m3)熏蒸进行消毒;消毒完毕充分通风后方可使用。

2.物体表面和地面:清洁后,使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和拖地,作用15-30分钟。

3.患者使用物品的消毒,按照

(五)的要求进行。

第3篇:肠道门诊工作制度

一.肠道门诊要做到专人、专室,专用医疗器械、专用厕所,有专用的治疗观察室。

二.肠道门诊的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自觉做好传染病报告工作,不漏报、不迟报。

三.要做到“逢泻必采”,样品合格。就诊病人要逐个登记,写明家庭详细地址等,上下班要与值班医师认真做好交接班。

四.肠道门诊采得的样品要有专人及时送检,检验科对送检样品要验收签字。

五.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上班必须穿隔离衣,戴口罩和工作帽,诊治病人后必须严格洗手或手消毒。

六.肠道门诊室每天要进行一次彻底清扫和消毒。

七.肠道门诊如发现霍乱病人或疑似霍乱病人时应立即隔离,并报告防保科及院领导,共同做好有关工作。

第4篇: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1、设置相对清洁区、半污染区及污染区,有明显标志。清洁工具严格分区使用。

2、工作人员及清洁物品由清洁路线出入,患者及污染物品由污染路线出入。

3、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必须穿隔离衣、裤、鞋,戴帽子、口罩;离开污染区应脱去隔离衣,消毒双手。隔离衣按要求挂放,隔离衣、裤每天更换一次,隔离鞋每周清洗一次,口罩每班更换,遇污染时随时更换。

4、留观病人应单间隔离,不得互串病室,不可随意外出,所需的物品、药品、治疗、饮食等均送至床旁。原则上禁止陪伴及探视,特殊情况经医生或护士长决定。

5、留观室的医疗器械及用物未经消毒不得放入治疗室、办公室或携带外出;病历本、医嘱本不可带入病室,出院病历消毒后方可送出病区。

6、室内空气每日定时消毒二次;地面、桌椅、门拉手等生活、办公用具和医用仪器表面每日消毒一次;留观室门口备出入口垫,每日用消毒液浸湿,每周清洗消毒一次。

7、患者的排泄物,呕吐物及剩余饭菜必须先倒入备有漂白粉的容器内按漂白粉与其1:5的比例放置2小时,方可倒入厕所。

其它的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装入双层黄色废物袋物并密封,由医疗废物专人上门收集统一焚烧。

8、确诊为传染病患者按传染病消毒隔离有关要求执行。

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一.肠道门诊要做到专人、专室,专用医疗器械、专用厕所,有专用的治疗观察室。

二.肠道门诊的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自觉做好传染病报告工作,不漏报、不迟报。

三.要做到“逢泻必采”,样品合格。就诊病人要逐个登记,写明家庭详细地址等,上下班要与值班医师认真做好交接班。

四.肠道门诊采得的样品要有专人及时送检,检验科对送检样品要验收签字。

五.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上班必须穿隔离衣,戴口罩和工作帽,诊治病人后必须严格洗手或手消毒。

六.肠道门诊室每天要进行一次彻底清扫和消毒。

七.肠道门诊如发现霍乱病人或疑似霍乱病人时应立即隔离,并报告防保科及院领导,共同做好有关工作。

1、树立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的精神,弘扬救死扶伤、不怕牺牲的人道主义精神,以高尚的品德和优良的技术,做好发热门诊工作。

2、对前来就诊的发热病人详细询问有无流感及其它传染病接触史,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体格检查,以作出初步诊断,并认真登记。

3、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一旦出现可疑病人,在第一时间内进行隔离观察治疗,并立即向防保科报告。

4、遇有疑难病症,及时会诊,以免延误病情。

5、值班医师要认真做好门诊工作日志、传染病登记本的登记工作,并每日对诊室进行空气、物表、地面的进行消毒。保持发热门诊室内清洁整齐。

6、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标准预防的原则,按防护要求着装,避免感染。认真执行手卫生规范,下班时,认真清洗。

发热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一、发热门诊工作原则

1、发热呼吸道疾病门诊和隔离留观室的消毒、隔离、医务人员防护等,要按照本《发热门诊消毒隔离制度》和《发热门诊医务人员防护指导原则》的有关规定执行。

2、发热呼吸道疾病门诊需转运临床诊断病人和疑似病人时,按照《救护车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3、隔离留观病人需戴口罩,不得离开留观室,严禁病人间相互接触。

二、消毒隔离管理

1. 根据发热病人的门诊量,配备足够的体温表,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选择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清水冲净擦干备用;如使用电子体温计,也可采用上述消毒剂擦拭消毒。

2. 使用一次性压舌板。

3、 空气

3.1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3.2紫外线消毒机每日消毒2次,每次1小时。

4、地面

发热门诊候诊室、医护人员办公室等地面要湿式拖扫,用500mg/L消毒液拖地每日2次,拖把要分室应有标记,污染时随时进行,用1000—2000gm/L含氯消毒液喷洒,每平方米100—500ml,作用60—120分钟。

5、物体表面

桌、椅、柜、门(门把手)、窗、病历夹、医用仪器设备(有特殊要求的除外)等物体表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每日2次,抹布应分类,污染时随时用1000—2000gm/L含氯消毒液喷洒,每平方米100—500ml,作用60—120分钟。

6、其它物品消毒及处理

6.1病人排泄物、分泌物

(1)病人排泄物、分泌物要及时消毒处理。

(2)发热门诊或隔离留观病区按需设置加盖容器,装足量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用作粪便等排泄物的随时消毒,作用120分钟。消毒后的排泄物等可倒入卫生间。如所处区域污水进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则无需初步消毒,可直接排入卫生间。

(3)有粪便等排泄物污染地面时,漂白粉覆盖,作用60分钟后清理;

6.2病人使用物品消毒

(1)留观病人使用的被褥、衣服、口罩等要定时消毒,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便器、浴盆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

(2)呼吸治疗装置使用前应当进行灭菌或高水平消毒,尽量使用一次性管道,重复使用的各种管道应当在使用后立即用500-15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然后进行灭菌消毒处理。

(3)每个诊室、隔离留观室备单独的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物品,每次用后即消毒,听诊器、血压计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4)病人离开救护车后,应当立即对车内空间及担架、推车等运载病人的交通工具及用具用 5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消毒,作用30分钟。

7、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管理

具体处置如下:

(1)使用后的一次性带血注射器直接丢入利器盒内;

(2)不带血的注射器、输液器,单手在利器盒上去掉针头;其残留部分丢入黄色塑料袋内。

(3)其它一次性医疗用品一律丢入黄色塑料袋中。

消毒处理要求如下:

(1)当利器盒内的废弃物盛至2/3时,应当及时更换利器盒。

(2)对盛有不带血的注射器、输液器残留部分的黄色塑料袋,以及盛有其它一次性医疗物品的黄色塑料袋采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对袋内喷洒消毒;然后扎紧袋口,提起该袋,再采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对袋外进行喷洒消毒,置入另一只干净的黄色塑料袋,扎紧袋口。

6、污水污物处理

(1)病人的生活垃圾要用双层黄色垃圾袋盛装,视同医疗废物及时消毒处理,

避免污染。

(2)使用后的一次性隔离衣裤、口罩、帽子、手套、鞋套等医疗废弃物用双层黄色垃圾袋盛装及时消毒处理,存放容器必须加盖,避免污染。

(3)疫情期间污水处理可以适当增加药物投放量,使总余氯量≥6.5mg/L。

7、终末消毒

病人出院、转院、死亡后,房间必须进行终末消毒。

第5篇: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1、严格执行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肠道门诊的清洁消毒有专人负责,并做好记录。

2、肠道门诊医务人员工作是须穿工作服,戴帽子,检查和护理病人时须戴口罩。

2、肠道门诊医务人员接诊处理完病人后应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检查每一患者后用1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擦试手3分钟,再用肥皂洗,用流水冲。每日更换泡手消毒液及擦手毛巾。

3、诊疗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听诊器、血压计等用品专室专用,用后消毒(如用75%酒精擦拭等方法消毒)。体温表用后清洗,消毒(如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冲洗后备用。诊疗桌等物体表面,每日清洁消毒(如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抹布用后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清洗后晾干备用)。

4、地面每日清洁消毒(如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拖地一次,其余无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扫;有可见血液体液污染物时,先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擦拭后,再湿式清扫。拖把用后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冲洗后备用)。

5、在诊室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可使用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灯对空气进行消毒。

6、对病人的污水、污物经二次消毒后排放。若有周围环境或物品被污染,均必须严格消毒。

7、检查疑似霍乱患者后,更换隔离衣和床单。用1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诊室的桌椅、门把手、门窗、诊查床及诊疗器械,并浸泡被污染物品1小时。患者呕吐物、排泄物,可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放置2小时倒入下水道。便器、痰盂可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30分钟,冲洗后备用。

8、医疗废物用黄色垃圾袋双层闭封包扎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

第6篇:肠道门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肠道门诊应设在相对独立的区域,与普通门(急)诊有一定距离,标识醒目,建筑规范,内部应设置防护分区,流程合理,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关要求,并便于患者就诊。

(二)、肠道门诊分设病人通道和医务人员专用通道,应设有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值班室、更衣室、储藏室等;潜在污染区包括医务人员办公室、治疗室、护士站等;污染区包括候诊室、隔离留观室、化验室、药房、专用厕所等。要求三区划分明确,并有醒目标志,三区之间应当有物理隔离屏障(如隔离门),做到相互无交叉。

(三)、门诊所有业务用房安装纱门纱窗等防蝇、防蚊设施,配备非手触式洗手装置,配备痰盂、医疗废弃物收集箱等卫生设施。

(四)、肠道门诊应当配备经过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系统培训的医师、护士和检验人员。

(五)、所有就诊腹泻病例(包括初诊和复诊病例)必须登记,按肠道门诊登记表规定项目必须填写完整。

(六)、采样检测

1、实行“有泻必采,有样必检”,粪检率达100%;腹泻病人必须在肠道门诊内由医护人员采集粪便标本,做好标本登记和送检工作。

2、发现临床疑似霍乱病人,应及时采样送检。

3、凡血性大便病例及症状可疑者必须采样。

(七)、肠道门诊发现的各类法定传染病(包括丙类传染病)均需按要求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并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网络直报。

(六)消毒与个人防护

1、肠道门诊污水排放符合国家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

2、诊疗器械在腹泻病人使用后应及时消毒,医护人员要做好手卫生,专用厕所进行随时消毒,有专人负责肠道门诊的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具体消毒方法参见《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工作制度》。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置和管理。

3、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医务人员穿白大衣或隔离衣,佩戴外科口罩和帽子。接触患者呕吐物、排泄物等污物时应戴手套;处理频繁呕吐患者时,建议在隔离衣外穿戴塑料围裙并戴眼罩。

(八)、肠道门诊应设置醒目的“工作流程示意图”和“病人就诊须知”,做好就诊引导和告知工作。肠道门诊开设期间,腹泻病人实行归口管理。在抢救治疗病人的过程中,做好消毒隔离等处理工作。

(九)、建立健全病人登记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疫情报告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贯彻执行。

上一篇:交通运输部下属机构下一篇:光合作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