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门诊工作消毒隔离

2023-01-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肠道门诊工作消毒隔离

关于公安强制隔离戒毒所与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之间转介工作的探讨

[摘要]2008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提出了社区戒毒的概念,如何实施和落实社区戒毒,是当前公安禁毒工作中具有指导意义的一个重大课题。对目前处于强制隔离的人员,强制隔离结束后如何进行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开展社区戒毒,帮助吸毒人员平稳融入社会,迫在眉睫。文章结合福州市实际情况,对社区戒毒工作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社区戒毒 药物维持治疗 工作模式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吸毒问题也随之凸显。我国每年因吸毒致病、致残、致死的人数不断增多,并且70%以上的吸毒人员都涉及其他违法犯罪活动。2008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正式实施,明确规定对首次查获的吸毒成瘾人员责令其接受三年的社区戒毒,但社区戒毒具体如何实施,该法尚无具体规定。如何帮助这个特殊的群体脱离毒品的阴影,重拾生活信心,回归正常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社会各界正在探索解决的一个难题。

1建立社会化的参与机制

积极依靠政府各职能部门及社会的力量开展禁毒教育,并联合文化、教育及街道等相关职能部门开展禁毒业务培训,提高禁毒教育的针对性,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禁毒斗争。为保障社区戒毒工作落到实处,将社会戒毒工作纳入综治工作,由街道政法综治办牵头,建立社区民警、村居干部、戒毒人员家属共同参与的戒毒工作小组,采取一对一帮扶的方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化工作网络。对纳入社区戒毒的吸毒人员实行跟踪服务,通过开展戒毒宣传、上门谈心、帮助就业等工作,切实增强社区戒毒人员的戒毒信心。此外,积极鼓励辖区企业设置戒毒人员就业安置点,帮助解决社区戒毒人员的劳动就业问题,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早日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之中。

2推行社区戒毒的对象和方法

社区戒毒的一大特点是以人为本,用禁毒服务取代强制戒毒。本着教育挽救吸毒人员为宗旨,“以人为本、依法管理、科学戒毒、综合监护、全程康复”为原则。通过社会宣传,引导更多的人形成对毒品的正确认识,尽量消除对吸毒人员的歧视,动员更多的社会成员主动参与到禁毒行动中来,营造良好的社会关爱救助氛围,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2.1 社区戒毒对象

(1)查获的吸毒成瘾人员。一是查获初次吸毒成瘾对象并符合社区戒毒条件的,作出治安处罚决定,执行治安拘留,治安拘留出所后责令社区戒毒。二是查获复吸毒人员不符合强制隔离戒毒的,经过治安拘留脱瘾后责令社区戒毒。

(2)主动登记的吸毒成瘾人员不符合强制隔离戒毒条件的,则责令社区戒毒。

(3)依法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的吸毒成瘾人员。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不满1周岁婴儿的妇女吸毒成瘾的,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责令接受社区戒毒;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吸毒成瘾的,可以不适用强制隔离戒毒,责令接受社区戒毒。

(4)目前正在实行社会帮教的吸毒人员及强制戒毒、劳动教养出所吸毒人员。

2.2 方法

社区戒毒期限为3年,按照要求,戒毒人员要定期在社区戒毒康复中心接受检测。前6个月,每半个月要进行一次尿检;第7到18个月,每个月进行一次尿检;第19个月到36个月,则每两个月进行一次尿检。

3职责与分工

3.1 派出所职责

一是组织人员对辖区内吸毒人员的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并及时与戒毒场所联系,掌握即将出场出所吸毒人员情况,及时下达责令社区戒毒(康复)决定书,并将辖区内适用社区戒毒(康复)的吸毒人员底数情况,及时向社区进行转介,防止符合社区戒毒(康复)条件的吸毒人员漏管失控。二是对参加社区戒毒(康复)的吸毒人员的身份情况、健康状况、固定住所、家庭情况、技能情况、经济状况和现实表现等进行严格调查、核实,对符合条件的,下达《责令社区戒毒通知书》,配合社区制定并落实戒毒(康复)措施,对不符合条件的吸毒人员,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三是加大对社区群众《禁毒法》等禁毒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组织动员群众参加社区戒毒工作。四是对辖区内的吸毒人员实行严密管控、动态管控,随时随地掌握行踪,防止漏管失控。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全力查找下落不明吸毒人员。五是按规定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严格实行“6、4、2”尿检,即第一年至少每两月一次,第二年至少每季度一次,第三年至少每半年一次,及时发现戒毒(康复)人员偷(复)吸,及时发现和控制新增吸毒人员、流窜吸毒人员。六是对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落实帮扶措施,实行真情关爱,尽力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七是对及时发现拒绝接受、严重违反社区戒毒协议和在社区戒毒期间吸食、注射毒品等符合强制隔离戒毒的吸毒人员,收集证据,依法将其送强制隔离戒毒。八是及时对本辖区的毒情进行分析,发动群众对吸贩毒犯罪进行举报,及时发现掌握涉毒违法犯罪线索。九是依法严厉打击辖区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净化社区戒毒(康复)环境。

3.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责

一是组织社区医生按照《禁毒法》的规定,参加社区戒毒(康复)监护小组。二是安排社区医生及时为社区戒毒(康复)人员进行身体健康检查,掌握健康状况、患病情况。三是对患病的社区戒毒人员进行力所能及的治疗,患病严重或患传染性疾病的吸毒人员,及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机构,采取应对措施。四是大力宣传、动员,组织社区戒毒人员进行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和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进行戒毒治疗,并将情况及时向公安机关等部门通报。五是对社区戒毒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生理、心理治疗和身体康复训练。六是配合公安民警对社区戒毒人员进行尿检,鉴定其毒瘾脱瘾程度。

4建立规范化的社区戒毒运行模式

4.1 等级管理规范化。根据社区戒毒人员的染毒程度、经历、个人特点、生活和家庭环境等进行综合分析,制定个性化、分等级、分阶段的戒毒方案,即划定A、B、C三个等级,戒毒期限分别为半年、一年、一年半,谈心、尿检分别为半个月各一次、一个月各一次、两个月各一次。根据戒毒效果和需要、按照规范的流程适时进行调整,提升或降低一个管理层次。

4.2 康复治疗规范化。在社区戒毒康复中心设立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点,方便社区戒毒人员,使参加美沙酮维持疗法的吸毒人员数量进一步扩大。同时,在医疗点内设立戒毒门诊课目,解决主动到社区戒毒的吸毒人员的生理脱毒问题。

4.3 配套制度规范化。以《禁毒法》为依据,制订《社区戒毒工作规范》、《社区戒毒人员等级规定》等规章制度,设计《社区戒毒人员档案》、《社区戒毒决定书》、《社区戒毒通知书》和《解除社区戒毒通知书》等一系列法律文书文本,把社区戒毒工作纳入可操作的制度化轨道。

总之,以往的强制戒毒做法,一方面政府特别是公安机关为此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禁毒工作中单打独斗,收效甚微,另一方面是吸毒人员对强制戒毒的强烈抵触,而且由于只是单纯戒除心理毒瘾,没有使吸毒人员真正回归社会,往往会陷入“戒了吸、吸了戒”的恶性循环。社区戒毒以其人文关怀和实施方便、成本低廉、效果明显等优点,解决了强制戒毒投入大、效益低的问题,达到了资源整合、社会联动的工作效果。

作者:许雪峰 刘继平

第2篇:肠道门诊工作、消毒隔离制度

腹泻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1、腹泻门诊设专职的医护人员,须进行岗前培训,熟悉《传染病防治法》及霍乱防控相关知识,掌握自我防护措施。

2、医护人员进、出腹泻门诊时,必须穿、脱隔离衣、鞋、帽、口罩,并定点放置。隔离衣或工作服每周至少更换1次,有严重污染时及时更换。

3、诊疗器械专室专用,一人一用一消毒;听诊器、血压计用75%酒精擦拭消毒。体温计用1000mg/L含氯制剂浸泡30分钟后冲洗。

4、检查每一患者后用0.5%碘伏溶液擦手1~3分钟。也可用75%酒精浸泡1~3分钟。每日更换泡手消毒液及擦手毛巾。

5、腹泻门诊要随时开展消毒工作。隔离衣或床单污染后要及时更换,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患者呕吐物、排泄物,用漂白粉按1:2的比例搅拌放置2小时倒入下粪池。便器、痰盂用1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2小时冲洗。消毒脚垫要随时喷洒消毒液使其浸湿。

6、医疗废弃物、垃圾用黄色垃圾袋双层闭封包扎并标记“感染性污物”,送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处理。

7、每日下班后,诊疗桌、椅、门把手等物体表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地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拖地;拖把、抹布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冲(清)洗;病历、化验单、登记本等,用甲醛熏蒸消毒后备用。

8、用杀虫剂消灭蚊蝇。

腹泻门诊工作制度

腹泻门诊是发现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病人的前哨阵地,对于早期发现疫情,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起着关键作用,为使腹泻门诊工作规范化,特制定本制度。

1、每年5月至10月开设腹泻病门诊,上班时间由专职腹泻门诊医师接诊,下班时间由急诊室做好腹泻病人的各项处理工作,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2、腹泻门诊的业务范围是以急性腹泻为主的各种疾病,包括霍乱、伤寒和副伤寒、痢疾、感染性腹泻,细菌性食物中毒等。

3、腹泻门诊的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霍乱等腹泻病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诊断标准、抢救治疗、疫情报告等专业知识,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4、诊治腹泻病人应认真询问病史、流行病学史和体格检查。对就诊的腹泻病人用《腹泻门诊病人登记簿》专册登记,填写时要求项目齐全、字迹清楚。需抢救治疗及留床观察病人另做详细病历记录。同时对可疑病人采样,做到“逢泻必登、逢疑必检”。

5、发现疑似“霍乱”病人应立即隔离观察和诊治,同时要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单位领导和县疾控中心。发现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人,要按规定报告疫情。

6、对登记的各种腹泻病人,按月统计、上报县疾控中心。

第3篇: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一、 诊室和治疗室固定医护人员,并进行上岗前的培训,熟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

二、 工作人员须穿隔离衣和工作鞋、戴帽子,检查、治疗、护理时戴口罩。

三、 检查每一患者后用0.1%含氯消毒剂溶液泡手2分钟。每日更换泡手消毒液及擦手毛巾。

四、 室内桌、椅、门把手用0.5%过氧乙酸擦拭消毒,每日两次。用过的器械以500 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洗送高压蒸汽灭菌,凡不能浸泡消毒者,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每日下班前地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拖地。

五、 检查可疑“02”患者后,更换隔离衣和床单。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并浸泡被污染物品30分钟。患者呕吐物、排泄物,可用漂白粉,按1:2的比例搅拌消毒,放臵2小时倒入下粪池。便器、痰盂可用1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2小时。 .

六、 废纸垃圾用红色垃圾袋双层闭封包扎并标记“传染性污物”,送垃圾无害化处理中心处理。

七、 凡留观的“02”患者走后要做好终末消毒处理。诊室用1g/m过氧乙酸薰蒸消毒,布类和器械先浸泡消毒后清洗再送高压蒸汽灭菌消毒后清洗。

八、 病历、化验单、血压计、听诊器、登记本等,每日用甲醛熏蒸消毒后使用。

九、 用杀虫灵消灭蚊蝇。

3发热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1、 医务人员、保洁人员进入发热门诊应穿隔离衣、戴手套、鞋套、帽子及12层面纱口罩。离开发热门诊应脱掉隔离衣、手套、帽子及12层面纱口罩,口罩应每天消毒处理(用有效氯消毒液2000mg/L浸泡30分钟)。

2、 诊治每一个病人后,处臵垃圾、痰液、排泄物后,离开发热门诊之前均应用流动水洗手,时间不少于60秒,吸收装臵为非接触式。

3、 各诊室及检查室门口放臵脚垫,用有效氯2000mg/L消毒液浸湿并要求保持其湿度和浓度。

4、 桌面、地面、门把手等物体表面每日用2000gm/L有效率消毒液擦拭消毒两次,污染时随时消毒,空气用0.5%的过氧乙酸或2000mg/L有效率消毒液激动喷雾消毒每日两次,并做好记录。

5、 拖布、抹布使用后应先用2000mg/L有效率消毒液浸泡消毒30分钟后再清洗。

6、 痰液、排泄物用2000mg/L有效率消毒液浸泡1小时,到入专用厕所,痰盂、污物桶需配盖。

7、 生活垃圾和一次性医疗用品视为感染性医疗废物用双袋密封送医疗废物临时储存室并做好记录。污染被服双袋运送至洗衣房先消毒后清洗,可循环使用的医疗用品必须先用有效氯2000mg/L消毒液浸泡消毒后送至供应室清洗、消毒或灭菌。

传染病病例登记和转诊制度

1、门诊日志和登记本,包括门(急)诊、检验科、放射科等,对传染病病例,要详细记录就诊病人的基本情况,项目齐全,书写规范,14岁以下儿童必须注明家长姓名。初诊病人,注明“传染病卡已报”,复诊病人注明“复诊”字样,首诊发现传染病人立即转传染科门诊或当地传染病医院。

2、临床科室、检验科、放射科等必须建立传染病登记本,记录项目和内容与门诊日志及出入院登记本相一致,且在一定时间段内,二者人数相符合。



3、预防保健科应建立全院传染病登记本,对各科室报告的传染病病例信息,详细登记,并定期进行汇总分析。

4、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转到本院的传染科或当地传染病专科医院。

死亡病例报告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提高疾病监测系统的预警能力,及时发现诊断不明、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主动采取措施控制疫情。同时了解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的死因构成,分析其动态变化趋势,加强对可能发生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等新发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的防范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1、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后,须填报《死亡病例报告卡》,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

2、医务处组织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3、诊治医生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3天内,病案室应完成死因编码工作。

4、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

5、病案室做好原始死亡医学证明书的保存与管理,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相关调查工作。

6、医务处要定期检查各科室死亡报告情况,并对预防保健科网络直报工作进行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4篇: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一、肠道门诊布局合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清洁区(更衣室,值班室等)发现有污染或污染可疑时应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半污染区(治疗室,护理办公室,走廊等)应每天用消毒液喷雾或擦洗1或2次;污染区除做好经常性消毒工作外,应定期进行彻底消毒。

二、各区交界处应设置洗手消毒水和擦脚垫。

三、医护人员进入肠道门诊室内,应衣帽整洁,进入污染区护理、接触病人时要穿隔离衣,戴口罩,离开时脱去,并应消毒双手,消毒鞋底。

四、门诊不同分室使用专用消毒、清洁器具,做到标志清晰。

五、肠道病人使用专用厕所,应做到专用厕所标志醒目。

六、人的排泄物、呕吐物、生活用水、垃圾物、检验室废弃物必须经严格消毒处理后才能向外排放。病人用过的用具每次用后消毒清洗后才能再次使用。

七、非肠道门诊工作人员,如需进入病区,应得到允许,并严格遵守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第5篇:口腔门诊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1、保持诊室清洁整洁,诊室每日用500ml/L二氧化氯消毒液擦拭台面,地面湿拖二次;空气用紫外线消毒30分钟,每日二次并登记,灯管用95%酒精每周擦拭一次。

2、操作前应戴口罩、帽子并严格洗手或手消毒,可能出现血液、体液喷溅时应戴护目镜。

3、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公用持物钳、容器每日灭菌;棉球缸、酒精、碘酒、地卡因瓶等每周更换灭菌二次;口腔诊疗器械均要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无菌物品率达100%。

4、各类器械按照去污--清洗--消毒或灭菌程序处理,各类物品必须按无菌、清洁、污染分别放置,无菌物品单独存放并有明显标识,定期检查,有污染或过期必须重新灭菌。

5、使用手机时,在每次治疗开始前及结束后么踩脚闸冲洗管腔30秒,减少回吸污染。

6、消毒液定期更换、监测并做好记录,含氯消毒剂每日监测尝试;2%戊二醛每周监测浓度。

7、口腔诊疗过程中产生医疗废弃物及一次性医疗物品均要毁型消毒无害化处理,医疗垃圾双层黄色袋焚烧并有交接登记手续。

8、预真空快速蒸汽锅每月用生物指示剂监测够菌效果一次,每月进行诊区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生物学监测一次,紫外线每季度监测一次。

- 1 -

第6篇:腹泻病门诊工作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

腹泻病门诊工作制度

一、每年5月至10月按时设立腹泻病专科门诊,腹泻门诊做到专室、专人、专用登记本、专用消毒药具。

二、腹泻门诊实行首诊医生负责制,只准接诊腹泻病人,不得接诊其他病人。

三、按照“逢泻必登、逢疑必检”的原则,凡是腹泻病人均要详细登记,对可疑病例做到及时检索或送上级疾病控制机构检索(无检索条件的)。

四、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上班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和工作帽,诊治病人后必须严格洗手等消毒工作。

五、每周一定时收集、统计腹泻病人登记数和腹泻病人检索数,做好统计报表上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腹泻病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一、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发现霍乱疑似、带菌者或确诊甲类病人及时上报,并转传染病房隔离治疗。

二、门诊室固定医护人员,并进行上岗前的培训,熟悉肠道传染病防控相关规定及要求,了解相关防护措施。

三、腹泻病门诊配备纱门、纱窗、痰盂,用杀虫剂消灭蚊蝇。有消毒药品、器械和流水洗手设施,能定时消毒,并做好记录

四、对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及其污染物要进行随时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对办公用具和医疗器械要及时消毒处理。

五、对密切接触者加强管理,做好隔离观察同时应当对其排泄物要进行消毒,特别要注意防止污染水源。

第7篇: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1. 门诊成立消毒隔离质控小组,成员由护士长一名护士组成。按质控标准做好本部门消毒隔离工作。

2. 做好医务人员消毒隔离知识培训及考核。

3. 配合卫生局每半年的消毒隔离指标进行监测。

4. 每月进行院前消毒隔离质量检查。

5. 无菌包管理

手术包、换药包、导尿包、(压舌板、开口器、舌钳子)包,器械罐等各种无菌包.

(1) 无菌包有效期一周。

(2) 使用后物品灭菌前应彻底清洗干净,包布清洁,物品及时充填,

打包消毒。

(3) 消毒前包外贴封3m胶带(长度3cm,即3个斜杠)标有物品名

称、消毒起始时间、消毒者。

(4) 无菌包打开后可使用24小时,超过24小时必须重新灭菌。

(5) 已经灭菌物品不得与未灭菌物品混放。

6. 无菌操作管理

(1) 要严格分开有菌区与无菌区,无菌操作前洗手,戴口罩,帽子,

必要时戴手套。

(2) 无菌柜内物品摆放有序不准放置有菌物品。

(3) 无菌持物镊子、桶灭菌后干燥使用、禁止浸泡,每4小时更换

一次,并标明使用时间。

(4) 使用后器械应先浸泡1000mg/L有效氯30分钟,再清洗高压。

7. 医护人员手消毒

(1) 处置前后皂水洗手。

(2) 连续进行检查、治疗处置前每接触一个病人后应皂水流水洗手。

(3) 检查处置传染病人时戴手套,用消毒液洗手。

8. 门诊诊室、治疗室、注射室消毒管理

(1) 门诊诊室、治疗室、注射室为Ш类环境;空气细菌指数小于

500cfu/m³。

(2) 每天2次用500mg/L清消剂擦拭桌面、门把手、地面、抹布、

拖布应分开放置,用后凉干。

(3) 每天室内2次紫外线灯照射1小时,悬挂灯管距地面2m,功率

30W,灯管寿命1000小时。

(4) 紫外线登记要写明日期、时间以及累计时间,至1000小时重新

更换灯管,重新开始累计时间。

(5) 紫外线灯管每2周用75%酒精擦洗一次。

(6) 治疗室、注射室缓冲间应设紫外线灯。

9. 一次性医用物品管理

(1) 凡一次性医肜物品必须具备"三证"。不得使用过期产品。

(2) 皮试、注射、抽血用注射器必须达到"五一制"(一人一次一用

一消毒一毁型)。

(3) 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不得重复使用。

(4) 注射器用后分解,针头浸泡1000mg/L有效氯60分钟,注射器

浸泡500mg/L有效氯60分钟后毁型送医用垃圾处统一处理,浸泡液每日更换一次。

(5) 输液器用后,针头用1000mg/L有效氯60分钟,输液器用

500mg/L有效氯60分钟,剪断输液管,毁型后送医用垃圾处统一回收,浸泡液每日更换一次。

(6) 要有一次性输、注器用登记本(内容为日期、种类、数量、处

理人签字)。

(7) 洗手液500mg/L有效氯。

10医用垃圾处理管理

医用垃圾用黄色垃圾袋盛装,应将医用垃圾袋送医用垃圾处统一回收。

10. 消毒液保存管理

(1) 配置消毒液定期更换,桶加盖,注明配置浓度(mg/L),并要有

记录(配置日期、时间、浓度、配置者)。

(2) 过氧乙酸不稳定,储存通风阴凉处,用前测定浓度,原浓度低

于12%不得使用。

(3) 不得使用新洁尔灭消毒液。

(4) 浸泡液应每天监测一次。

12.诊疗物品消毒管理

(1) 碘酊、酒精瓶

每周2次更换消毒碘酊、酒精瓶。同时更换碘酊、酒精,瓶壁贴3m胶带,标有起始时间。

(2) 止血带用后500mg/L有效氯消毒,浸泡30分钟取出备用。

(3) 体温计用后500mg/L有效氯消毒,浸泡30分钟取出备用。

(4) 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用后75%酒精擦试消毒。血压计袖带被污染应立即清洗凉干备用。

(5) 开口器、舌钳子、压舌板用后500mg/L有效氯消毒,清洗去污,高压消毒。

呼吸机螺旋管、氧气面罩用后500mg/L有效氯浸泡30分钟,喉镜用后75%酒精控拭消毒。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