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工程师职称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评工程师职称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伴随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及投资风险约束机制的构建,投资建设项目评价工作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不管是投资主体,还是金融机构,不管是从宏观层面,还是从微观层面,均越来越注重对投资建设项目的前期评价及后期评价工作,以全面系统评价投资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确保投资决策的科学性、程序性及规范性,防范投资决策失误。

第一篇:评工程师职称论文

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应“评”“考”结合

我国恢复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所采取的评审制度已经30年,它在保障教师权益、完善教师评价机制、激发教师教学工作积极性等方面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是也应该看到,这套教师职称晋升的评审制度在我国某些地区的实施中已经大为走样变形,成为徒有其表而无实质性效果的走过场走形式。这种变味的职称评审制度不但不能有效保障通过正常渠道参加评审的教师的权益,不能实事求是地评价教师,不能激发广大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甚至走到了它的反面。因此,对目前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进行改革就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现实问题,值得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

试以笔者所调查的某市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的评审内幕为例,来具体分析这套评审制度在实际操作中所产生的弊端。

一方面是评审材料的弄虚作假。按照评审规定,参加晋升高一级职称的教师必须提供包括述职报告、教育工作小结、教学工作小结、班主任工作小结、转差工作小结以及任现职以来的备课笔记、学生花名册、考试成绩排名表等在内的一系列书面材料。这类评审材料的弄虚作假表现为三种情形:一种是请人捉刀,请有经验的或者已参加过职称晋升的教师代为撰写述职报告等其他工作小结,如果是某校校长为职称晋升准备材料,甚至会组成一个临时写作班子“集中集体智慧”撰写相关材料,于是理论、实践和文采都具备了。一种是无中生有,比如某教师从教以来就没有担任过班主任工作,但是晋升材料中不能缺少这一部分的内容,于是只能无中生有杜撰出一个“班主任工作小结”;还有的教师本来是不担任教学工作的,也参加教师职称晋升,当然他的所有晋升材料只能是“无中生有”。还有一种是改头换面,能使实际教学成绩很不理想的教师在职称晋升材料中却摇身一变为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比如某教师任某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师,他所授班级人平均分在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全乡七个平行年级统考中实际排名第七,为了参加职称评审,他在教学成绩的填报中改为第一名,通过疏通关系让乡中心学校盖章确认,到市区教育局参加职称评审时,他就是响当当的排名第一。

另一方面是评审过程的徇私舞弊。这样弄虚作假送上来的晋升材料,几乎人人都符合晋升条件,所以在评审过程中评委的作用就大为凸显;因为评委对所申报的材料逐项评定等级,最终投票表决,通过半数即可以得到晋升。一般来说,市区教育局人事部门对职称评审还是相当重视的,在杜绝评委徇私舞弊方面采取了一些必要的措施,比如被市区教育局挑选的评委在参加评审前并不知道自己将成为评委,评审过程采取全封闭管理,评委工作地点保密,不得与外界有任何联系等,类似于高考阅卷教师的管理。但是,漏洞仍然在所难免。由于所有参加晋升人员的申报材料上姓名写得清清楚楚,不是匿名评审,这就为评审过程的徇私舞弊准备了充分条件。市区教育局参加职称评审的某些经办人员会从他们的“客户”参加职称晋升的教师那里得到好处,也就会向他们透露一些有关评委名单、评审地点的信息;有些教师会主动争取担任评委的机会,以便利用评委的权力乘机捞取一把;还有些手眼通天的教师,他们会通过上级领导给组织评审工作的主要负责人直接打招呼……这样一来,某些有真才实学、有明显教学实绩的教师职称得不到晋升,而某些有关系有办法但是没有明显教学实绩、教学水平偏低的教师职称反而得到晋升。这类现象虽然所占比重不大,但这类现象的存在就足以破坏职称评审的公正性。

当一项好的制度在实施中被人钻了空子因而不能完善运作时,就要弥补缺漏,采取新的措施来防止弊端的进一步发生。这就要引入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的考试制度,并且把职称晋升的考试制度和评审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

笔者设想中的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的考试首先定位为水平考试,也是个资格考试,即通过这个考试,使达到规定的任职晋升年限的教师取得参加晋升的评审资格。这个考试应设定一个60分的及格线,达到及格线的教师可以参加职称评审,因为他(或她)在专业基础知识上已具有晋升的基本功;未达到及格线的教师,则不具备职称评审资格。具体考试内容包括该教师的专业基本功知识和教案编写,比如某教师是初中语文教师,那么考试内容就是百分之六十的语文基础知识和百分之四十的教案编写,当然这两者的百分比可以在实践中摸索再加以确定。这样一来,通过考试筛选出符合晋升资格的教师,再对他们进行评审,并且把考试分数和评审结果加以综合加权(当然这个综合加权的百分比也同样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摸索才能确定),从而最终确定职称晋升者。“考”“评”结合的教师职称晋升制度实际上是借鉴了公务员招考制度,正如同公务员招考一样,先通过笔试取得面试资格,再进行面试,并且根据笔试和面试的综合加权分最终确定录用者,因此它比单纯的评审制度更加公正公平。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考”结合制度,实质上是一套把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加以综合考查的职称晋升制度。它坚持两条腿走路,坚决杜绝“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发生,从而既能够杜绝教师职称评审过程中的弊端,防止“南郭先生”混进高一级教师职称队伍中来;又不是单纯依据考试结果来决定职称晋升,防止了“高分低能”的教师职称晋升的片面性。“考”不代替“评”,“评”补充了“考”,“评”“考”结合的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制度必将有效地完善教师评价机制,从而真正保障教师的权益,为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责任编辑关燕云)

作者:葛 丽

第二篇:评职称必须了解的那些事

中小学教师是我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广大教师的职称评定工作。此项工作不仅关系到广大教师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政府公信力,还关系到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是社会关注度高、涉及面广、影响较大的热点、难点问题。

随着我省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标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到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大家要求深化改革的呼声很高。

为解决这些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更好地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发挥好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的精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全省职称制度改革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结合近年来评审工作实际,深入论证并多次广泛征求意见,对原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于2018年8月出台了新的《河南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标准》。

很多中小学教师在职称方面最关心的问题是,怎样才能评上高一级职称。在此,我们通过解读《河南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标准》中的三个关键词和九个引导方向,来帮助大家准确把握职称评价新标准,从而找到专业成长方向,明明白白评职称。

一、三个关键词

关键词1:能力

重能力,扭转唯论文倾向。新版职称评价标准在重师德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能力、注重日常评价、注重业绩,改变以往职称评审中重证书、轻实效的现象。中小学教师作为实践应用型人才,在申报高级及以下职称时,不再把发表论文、出版论著作为硬性要求,而是重点考核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教育经历和实际工作效果,从而引导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关注学生、聚焦课堂上,驾驭好个人专业发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这“三驾马车”。

关键词2:倾斜

第一,向基层一线教师倾斜。进一步完善倾斜政策,鼓励农村一线教师扎根基层;向长期承担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倾斜,鼓励他们致力于立德树人。对学历与申报专业问题进一步放宽,尤其是对小学和农村基层学校教师做出更加宽泛的要求;对申报中小学一级教师的人员在班主任工作年限上进一步放宽,由3年调整为1年以上;对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要求放宽到“合格”等级,破格人员也相应降低要求;对业务考核标准进一步降低,如申报中小学高级教师的人员近5年来教学效果评估获“优秀”等次由5个学年下调为至少有2个学年;对基层一线教师课题研究的业绩降低要求,如城市教师申报中小学高级教师由原来的省级课题前3名,下调为满足市级课题前3名及其以上层次(省级课题所有参与人员),农村学校教师同时降低一个级别;大幅度降低一线教师申报正高级教师的学术要求。

第二,向农村学校教师倾斜。农村学校教师讲课答辩单独评价,不与城市教师的讲课成绩一起比较;业绩降一档,比如城市教师要提供省辖市级的奖项,而农村教师提供县级奖项即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明确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同样的结构比例,改变了长期以来城市学校结构比例高于农村学校的现象,增加农村教师职称评审的机会;对长期在农村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师实行政策托底,即在农村一线教学满30年以上、距退休5年内的教师,可以不受学校结构比例限制,直接考核认定为一级教师(中级)。

关键词3:分类

立足我省省情,借鉴其他省份经验,根据各级各类教师的不同特点和发展实际,考虑区域、城乡、校际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将中小学教师所在岗位划分为教师、教研员、校(园)长三类人员进行分类评价。对兼课和兼任教学管理的人员申报身份进行明确,把校领导和中层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业绩与学生管理工作统筹考虑。课时量符合要求的按照一线教师申报,课时量不足的按照同级教研员申报。同时,分类评价还体现在将农村与城市教师分开评价,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教师与普通中小学教师分别评价等方面。

二、九个引导方向

1.将师德放在首要位置

严格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把师德师风放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的首位,实行违反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度。通过个人述职、考核测评、征求学生和家长意见等日常过程性考核的方式,全面考查教师的职业操守和从业行为,引导学校强化师德考核,体现奖优罚劣,探求建立诚信承诺和失信懲戒机制,着力解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问题。

2.进一步加大向农村、特殊教育学校及一线教师的倾斜力度

为鼓励广大教师扎根农村教育,推动优秀教师向农村流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对长期在农村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中小学教师,可放宽学历专业要求,侧重考查其工作业绩,提高实际工作年限的考核权重。二是对农村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参评教师不再把素质教育作为硬性条件。在农村和特殊教育学校连续任教满15年或20年的,以及在农村连续任教30年的教师,申报相应层次职称时,视讲课答辩情况给予适当倾斜。三是对长期在教学一线担任班主任满15年,现仍在班主任岗位上的教师在素质教育方面予以倾斜。

3.鼓励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申报正高的任职年限由8年调整为6年,其中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突出贡献或卓越成绩的优秀青年教师,申报高级职称时再适当放宽任职年限1—2年。对获得国家级学术技术称号、国家级综合表彰和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以上者,在正高级教师评审时给予适当倾斜。

4.分类施策,培养更多的教育家型教师

为更好地落实正高级教师评价标准,让更多优秀教师“跳一跳能够得着”,我们结合调研和周边省份正高级教师的职称标准情况,作如下调整:一是一线教师弱化论文要求。只要课题符合要求,其论文不再要求发表在中文核心刊物上,发表在教育教学类CN刊物上即可;校长由原来要求在中文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篇降为1篇,同时将第一作者的论文纳入评审条件。二是奖项要求的组合更加灵活。如,原标准的“省辖市级学术技术称号;省特级教师;教师节期间获得省级综合表彰的优秀教师或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在教学研究、改革和实践中成绩突出,作为主要完成人(限前3名)获得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这四个奖项组合中“省辖市级学术技术称号”必须先具备。新标准中上述四个奖项具备任何两项即可。三是切实保障一线教师的评审职数。明确专职校长、教研员不能以教师身份申报正高,对校(园)长、教研员评价的重点不仅局限于教学能力,更关注其教学管理、教学思想、办学效果、示范引领及指导教育教学的能力,突出培养和造就教育家的导向。

5.素质教育、教科研充分发挥地方作用

素質教育方面的业绩条件,从2014年开始提出,至今已经4年,但各地素质教育开展评比进度不一,规范程度参差不齐。自2018年起,新标准充分调动市、县(区)两级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加强地方主体责任管理,更好发挥地方作用,引导开展素质教育:一是获奖层级要求由原来的市级调整为县级,课题由省级调整为市县级。二是对讲课答辩符合要求,长期带班班主任、农村学校教师和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不作硬性要求。

6.突出能力、经历和实际贡献

新职称评价标准充分考虑教书育人工作的专业性、实践性、长期性,坚持育人为本、师德为先,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对课时量、担任循环教学、班主任经历、教育管理和从事教研时间均有明确规定。如申报正高级职称,要求教师从教以来担任班主任10年以上,其中任现职以来担任班主任5年以上,或担任过3届毕业班的班主任工作。

7.切实为参评人员减负

一是对原标准进行分层梳理,优化完善,制定出相对简化的评价标准。二是体现用人单位主体责任,将能力和经历方面的内容认定权限下放给学校或用人单位,即只要单位同意对教师的能力、经历出具相关证明,评委会便视规范程度予以认定。三是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上述各环节实行“谁认定,谁签字;谁签字,谁负责”的办法,凡出现造假行为的,经举报核实,要追究单位负责人、职称推荐工作委员会负责人和相关签字人的责任。

8.引导优秀人才加入党组织

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保证教师队伍建设的正确方向,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新标准规定,各地党委表彰的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与同级表彰的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教师等享受同等待遇,纳入认可的表彰范围。此举将吸引广大教师队伍中的优秀人才积极要求入党,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9.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评审环境

新职称评价标准加强了对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加大了职称评审失信惩戒力度。为确保评审各个环节、各个步骤“零死角”“零漏洞”,不仅对参评对象及其单位实行学术造假“一票否决”,严肃查处弄虚作假、学术不端等违纪违规行为,还增加了针对有关评审专家及相关工作人员的明确监督细则及管理办法。

新职称评价标准强调了集体推荐的必要性,用人单位要出台推荐办法并成立不同形式的职称推荐工作小组;进一步加大了对职称评审中失信行为的处罚和追责力度,努力为中小学教师创造公平竞争的评审环境,提升职称评审的公信力。

作者:杨海涛

第三篇:水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策略——评《水工程概预算与技术经济评价》

伴随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及投资风险约束机制的构建,投资建设项目评价工作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不管是投资主体,还是金融机构,不管是从宏观层面,还是从微观层面,均越来越注重对投资建设项目的前期评价及后期评价工作,以全面系统评价投资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确保投资决策的科学性、程序性及规范性,防范投资决策失误。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下,投资项目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不只是项目评价人员,同样是各类企业及组织管理人员、决策人员需要掌握的实用且极具操作性的知识。近年来,为了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确保其合理应用及可持续发展,我国不断加强和完善了水利工程建设。在水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为了尽可能提高建设资金的投资成效,务必对水工程项目各个阶段开展评估工作,以确保最终筛选出最优的建设方案。水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至关重要,其作为项目可行性评估的有力依据,必须严谨深入地开展。下面结合《水工程概预算与技术经济评价》一书,对水工程项目经济评价策略展开探讨。

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水工程概预算与技术经济评价》一书,分析探讨与工程项目建设密切相关的知识,且将水工程概预算与技术经济评价划分为九章:第一章是关于工程造价的基础知识,主要介绍了基本建设和分类、基本建设程序等内容;第二章是水工程造价编制与组成,主要介绍了投资估算、设计概算等内容;第三章是工程定额,主要介绍了定额内涵特征、企业定额与施工定额等内容;第四章是水工程概预算费用与计价程序,主要介绍了水工程费用与组成等内容:第五章是给水排水工程施工概预算编制,主要介绍了给水排水工程系统内涵特征、给水排水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等内容;第六章是消防工程施工概预算编制,主要介绍了消防工程系统内涵特征、工程量计算规则与计价表套用等内容;第七章是水工程项目技术经济评价,主要介绍了项目技术经济评价内涵特征、技术经济评价原理与指标体系等内容;第八、九两章介绍了水工程项目投资、财务分析与评价等内容。另外,各章节还设置了“思考与练习题”,以期为读者巩固所学知识提供一些帮助。《水工程概预算与技术经济评价》不仅可作为高校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的教学用书,还可作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人员的参考用书,可供从事建筑安装的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学习使用。

结合《水工程概预算与技术经济评价》一书中论述的工程造价基本知识、水工程项目技术经济评价等相关内容,水工程项目经济评价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为:水工程项目的建设程序及内容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复杂性,诸如发电、防洪、供水、灌溉等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其建设程序主要可划分成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设计、施工准备、建设实施、竣工验收、后评价等阶段。在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水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我国水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主要可划分为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前者是从国家层面出发,借助影子价格,分析评定项目的综合费用及效益,评价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后者则是从项目核算层面出发,借助财务价格,分析评定项目的财务支出及收入,评估项目的盈利能力及清偿能力,评价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因而,水工程项目经济评价可实现重要的反馈功能,依托水工程项目经济评价,可为水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实施及运行等情况的全面研究提供依据,并且还可对水工程项目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其原因开展深入分析,借助其反馈功能不断总结经验,推进水工程项目建设的不断完善。依托一系列的技术论证,评定水工程项目投资的科学性及财务可行性,评定水工程项目有无必要建设,为投资者最终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结合《水工程概预算与技术经济评价》的论述,水工程项目经济评价的特征主要可概述为:其一,水工程项目的效益多元化。对于水工程项目的效益计算而言,存在不小的难度。由于水工程项目表现出综合性、区域性及难以协调性等特征,再加上其近期效益与远期效益、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同样难以统一,因此相较于其他工程项目,对水工程项目的评价要困难得多,为了实现对水工程项目效益的评估,便要求将其置入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的综合个体中予以判定,再深入地对其效益开展有效评估。其二,水工程项目的社会公益性。水工程项目不属于私人盈利项目,而属于社会公益项目,因而在对水工程项目进行经济评价过程中,应当以国民经济评价为主,以个体财务评价为辅。倘若通过国民经济评价,水工程项目属于有弊无利的项目,则其是不可行的,而不管其个体财务评价有多理想;而通过国民经济评价认为可行的水工程项目,只要个体财务评价在总的趋势上可行,则这个项目便属于可执行的水工程项目;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水工程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可行而财务经济评价不可行,在缺乏可替代项目的情形下,应当尽可能对该项目提供国家补偿,给予相关的政策扶持。其三,水工程项目的功能性。一些水工程项目表现出一系列的综合利用功能,对于该类水工程项目而言,开展经济评价时便要求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予以评价。与此同时,对于其经济评价中的效益核算,便应当划分为项目获得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来开展核算。

随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水工程项目相关人员必须革新思想观念,加强对国内外先进经济评价经验的学习借鉴,基于对《水工程概预算与技术经济评价》通读,为了进一步促进水工程项目经济评价的有序进行,可以将以下内容作为重点:其一,专家评价策略。专家评价是指基于专家主观判断,借助评语、指数、分数等评价标准,对评价对象开展系统评价。该项评价策略具有简单便捷、易于操作等优点,但同时存在主观性较强的不足,因此该项评价策略通常适用于一些不太复杂的项目评价。其二,经济分析策略。经济分析策略是一项以预先设置好的综合经济指标对不同对象展开评价的综合评价策略。较为常用的经济分析策略为效益分析法,即直接提出综合经济指标的计算公式或者模型等。该项评价策略的优点在于意见明确,可促进不同对象之间的比较;缺点是计算公式或者模型构建难度大,同时对于涉及多种因素的评价对象而言,通常难以提出一个统一为一种量纲的公式。此类评价策略通常适用于经济部门的评价与比较。其三,灰色决策评价策略。相关研究人员结合不同因素之間发展情况的异同来评价因素关联程度,进而提出关联度分析法。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灰色多目标决策问题,并展开了深入研究,由此提出了灰靶概念,也就是在效果空间中以给定点为中心的对应区域,可视为理想灰色目标集,仅需效果点在这一区域内,便可得出其对应的方案是可行的。还有研究人员对层次分析法、模式识别技术与灰色评价结合应用,进而提出了灰色层次评价策略。对于模糊综合评价,应当将各项目标的属性转化成隶属度,使已为白化值的定量指标转化成模糊值,导致不同程度的信息数据丢失或误差,对于隶属函数无法确定的情况,应当引入灰色关联分析策略开展评价。其四,可拓决策评价策略。可拓决策评价策略是研究物元及其转变并用于解决矛盾问题的一种方法。基于物元分析形成的多目标决策方法——可拓决策,其将可拓集合作为数学工具,以关联函数来分析决策对象目标相互的相容性,依托物元变换,将矛盾问题转化成相容问题,使主系统、主指标的要求尽可能得到满足,并对非主系统中的矛盾问题予以物元转化,进而得到全局性的理想决策。

针对水工程项目经济评价策略的应用,具有多种不同的情况,以下结合近年来水工程项目经济评价中常见的问题来开展实际分析。一方面,对于一些小型水工程项目或者独立水工程项目开展经济评价,其旨在对水工程项目是否满足经济可行的基本标准开展评价。倘若满足上述评价标准,则可纳入可接受范畴,倘若难以满足上述评价标准,则对其予以否定处理。该类水工程项目工程总量通常偏小,评价指标复杂性较低,在经济评价过程中,通常应用专家评价策略及经济分析策略开展评价。另一方面,对于大、中型水工程项目开展经济评价,便会出现各式各样各有优势的方案可供选择。针对此类情况,通常是结合同一项目中存在的各种影响因素对各种方案开展筛选。在对方案进行比较选择的过程中,第一步要评定其能否满足水工程项目建设的基本要求,第二步在对满足水工程项目经济可行要求的一系列方案中,要经过深入比较,进一步筛选出最理想的方案。该类水工程项目往往涉及大量的经济评价指标,且大部分指标无法量化,要求借助相应的技术手段予以转化处理,需要应用较为复杂的经济综合评价策略,诸如经济分析策略、灰色决策评价策略、可拓决策评价策略等。值得一提的是,在应用经济综合评价策略对水工程项目开展经济评价的过程中,有时应用的评价策略太复杂,会使得指标难以有效获取,或是获取的指标难以计算,由此会加大经济评价工作难度及用时,因而,可通过对相关常用经济评价指标计算、取值的简化处理,使得水工程项目经济评价的综合评价策略更易于操作及获取更为准确的评价结果。

水工程与人们生产、生活有着紧密联系,水工程项目通常建设工期长,投资成本大,涉及部门众多,对区域乃至全国的经济及社会发展会带来深远的影响,开展好水工程项目经济评价工作,可促进水利工程建设更好地为国家、人民谋福祉。《水工程概预算与技术经济评价》作为一本研究探讨水工程项目技术经济评价的书籍,其具备较大的理论实践价值,对促进水工程项目经济评价的有序开展可发挥一定的作用。

(胡静芳:山西省水利建设开发中心高级经济师)

作者:胡静芳

第四篇: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评学机制探讨

摘要:在国内高校本科教学逐渐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是完成教学闭环的关键环节。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下,当前课堂教学质量与检测教师能力水平的重点需要从比较传统的“评教”上升到以“评学”为核心,以此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促进本科教学效果的提高。本文以《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为例,通过探讨本科教学评学机制,从教学内容、方法、环节等方面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方式,从学生课堂的参与情况、交流学习情况、思维活跃程度及学习成果等内容探讨课堂评学机制,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改革效果。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课程改革;评学;《电力电子技术》

一、引言

在工程教育认证的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式就是改变课程教学方式。课程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指标[1],同时课程教学评价直接给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对课程教学改革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教师根据课程教学评价来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把工程教育认证方案的各项指标落实到实处,把课程改革理念深入到教学实践中,从课程教学中体现出来,形成科学的、有益的、合理的课程教学评价,然后教师再从中吸取经验,形成反馈闭环,精益求精,不断发展,做到持续改进。

由于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对一节课教学效果好坏的评判重点在于教师,当教师做足准备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时,就认定这节课是很好的,而不关注其是否把知识点传授给了学生。“评学”机制就是把课堂的重点对准学生,根据学生的表现来判断课程教学的好坏,真正的让学生学到知识。教学过程中的本质对象是学生,将“评教”中的以教师为中心转移到“评学”的以学生为中心,其意义重大。

电力电子技术在近些年得到迅猛发展,也是自动化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在自动化专业教学体系中,《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它主要包括了电力学、电子学和控制理论,在各高校中均作为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及各教师和学生的反馈,笔者在教授《电力电子技术》时感受到课堂教学乏味,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对学生而言难以理解,如果课上不听懂课后不思考,学完以后记忆不深刻,学生很容易遗忘课堂知识,教学成果很难提高[2,3]。如何让学生在学完这门课后受益,这就要求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做出一些改变,丰富教学内容,扩宽教学方法,深入了解教学效果。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能从学生的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和实验环节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评教中,学生可能为了通过得到学分给教师很高的分数,从而完全失去了评教的意义。将评学机制引入《电力电子技术》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这不仅可以提高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教师看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持续改进。

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体系

1.教学内容。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器件的更新换代和最新的控制实现方法,使得在教学内容方面也产生了较为明显的改变。在教学课本的基础上分析电力电子的发展趋势,对新出现的方法及方案合理的融入课堂教学,使得学生加强对基本电力电子电路的记忆,增强对其方法的掌握和实践电路能力的提升,而不是局限于简单死板甚至有些过时的课本内容。在课堂上要求教师做到推陈出新,比如以介绍全控型器件为例,不是把介绍重点只放在晶闸管上,全控型器件是发展趋势,需要学生有能力掌握并了解电力电子的魅力之处,积极探索科学发展前沿,为其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在课程教学内容中主要以三个方面为重点[4]:(1)要以课本为蓝本,课本是浓缩的精华,在器件的结构及原理、特性及使用都有非常详细的介绍;(2)主要介绍相控型整流电路、直流变换电路等几个主要的电力电子电路;(3)就是实践,将课堂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紧密联系,加强记忆并融会贯通。

2.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教学中,都是教师按照板书讲解,学生在座位上听教师讲解,无法调动课堂积极性。在课堂中主体是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在授课中,教师不仅要对教课的内容了如指掌,还要学习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活跃度,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会使得学生增加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在《电力电子技术》这门课中可以适当增加实例演示,多种方法对比讲解,引导教学,并且教学目的清晰。教师在备课中要下足功夫,教学思路要清晰,教学层次要分明,难度适宜并难易相间层层递进,更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条件增加课外实践的动画演示,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样的教学方法才最有益于学生的学习。

3.教学环节。《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電子器件比较多,相关性也比较小,有些电路甚至很复杂难以记忆,负载的不同也会使得波形完全不同。所以在教学中要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自身的教学水平大大提高,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增加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5]。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创新,触发创新潜能”,在新课改中尤为突出。同时要培养学生查阅文献,遇到不会的问题要自己解决,相互合作、一起探讨得出不同的结论并加以论证的能力[6]。

三、《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评学机制探讨

1.学生参与情况。参与情况从参与的主动性、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展开。如果只是教师授课而学生被动接受,远远达不到课堂的目的,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依托和课本为重点的格局终将是要改变的,要倡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如果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评学的目的也就是空谈。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性也分为主动和被动,教师提出问题,回答的学生可以计入平时成绩,学生可能会稍加思考,但有时要靠教师点名提问,这种参与是非常被动的。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的求知度会上升,对知识求知若渴,思想上不会怠慢。

2.交流学习情况。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学习过程中交流的必然性。交流不仅是同学之间的交流更要与老师交流。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看出学生之间的交流的状态。交流学习不能只是浮在问题的表面,而要积极探索问题的实质,不仅要个人思考还要参加小组讨论,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不同的求解方法、类比推论及不同已知条件的不同结果。交流问题的过程要完整,而不是只讨论其中某一个问题,对其他问题一无所知。拓宽参与的广度,对了解课程特点,培养课程兴趣至关重要,要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乐趣、获得知识。学生交流的氛围是否符合课堂状态,老师提出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这些都是考查学生学习效果的参考依据。

3.思维活跃程度。高等教育的根本在于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利用较系统的知识结构解决问题。只有具有一定的思维活跃程度,智力的锻炼才能有一定的强度,然而这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教学难题。当教师教的与学生自己的想法有冲突时,学生能不能及时提出不同的观点,将自己的理解讲出来,敢于提出具有挑战性和独创性的问题并展开讨论是关键。讨论中,教师还要注意学生是否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学生思维是否活跃,是否具有创造性等。通过《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启发学生对整流、斩波、变频等常用电力电子变换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思考生活和工程当中的实例,通过案例的探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学习效果评价。在进行《电力电子技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后,根据自动化专业的培养方案(其中包括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社会实践要求等),针对课堂的参与情况、交流学习情况、解决问题的思维情况,结合课堂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评学。同时依据课堂教学环节当中的学生表现,重点从电力电子行业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到符合专业定位,切合工程专业认证的主旨,并通过标准的制定提高学生结合自动控制去处理电力电子问题的能力。除了课本内容和工程能力的评价之外,在知识面的考核过程中,重点评价学生对电力电子技术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关注程度,以及对各种电力电子变流电路的灵活运用和掌握程度。同时也注重考查学生是否对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的社会、法律、环境等多种非技术因素有较深入的了解。这些都是工程认证背景下对课程的评学要求。

四、结语

结合工程认证背景,本项目以《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为例,在课堂教学的评价环节当中,将传统的“评教”转变为“评学”,结合《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实用性强的特点,侧重课堂中的交互讨论,从单一的成绩考量转变为讨论和成绩相结合的评学方式。以“评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可以做到以新的视角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以此建立新的评价观念和评价方法。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可以更多地关注学生课堂学习、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切实的满足新时期工程认证背景下的教学要求。本文的评学体系的改革建设已经在本校自动化专业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教改效果。

参考文獻:

[1]滕金芳.基于ABET工程认证学习成果标准的课程改进[J].教育教学论坛,2018,(17):119-120.

[2]沈虹,王晓寰,张莹.基于OBE理念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8,(16):118-119.

[3]颜文旭,许德智.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对策[J].高等教育,2016,(12):87.

[4]王兆安,刘进军.电力电子技术[M].第5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5]李晓英,李恒杰,魏祥林,吴丽珍.问题引领式教学设计在“电力电子技术”微课中的应用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08):197-198.

[6]廖洪清,黄斯欣,苏烈翠.应用型本科项目式教学模式——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实践教学形式[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30):78-79.

作者:王子赟 沈艳霞

第五篇:两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深化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工作。

《意见》指出,深化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对于提高我国原始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要通过健全制度体系、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以及实现与人才培养等制度有效衔接等措施,形成设置合理、覆盖全面、评价科学且管理规范的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

《意见》强调,要健全制度体系。增设正高级工程师,扩展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空间;实现与工程领域职业资格制度的有效衔接,实行职业资格考试的专业,不再开展相应层级的职称评审;实行评审专业动态调整,促进评审专业设置与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同步。要完善评价标准。分专业领域完善评价标准,淡化学历、论文和奖项要求,突出对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的评价,重大原创性研究成果可“一票决定”。要创新评价机制。建立以同行专家评议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注重社会和业内认可;对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工程技术人才,采取“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方式;对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入国际同行评价。要促进职称制度与人才培养、使用相结合,推动与工程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有效衔接;强化协同育人理念,发挥企业等用人主体作用,实现评价标准与培养标准深度融合。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强对职称评审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精简证明材料,减少证明事项,减轻人才评价负担。

《意见》指出,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涉及广大工程技术人才的切身利益,改革工作复杂,社会高度关注,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加强组织领导,抓好贯彻落实。各地区、各部門要精心组织,稳滇实施,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配套办法,细化工作措施,完善工作预案。要加强宣传引导,搞好政策解读,引导工程技术人才积极支持和参与工程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营造有利于推进改革的良好氛围。

联想与NetApp合资公司“联想凌拓”宣布正式成立

2019年2月25日,智能数据管理解决方案和服务供应商联想凌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想凌拓”),在北京宣布正式成立。联想凌拓由联想和NetApp在中国共同注册成立,将利用包括闪存、存储与数据管理基础架构等在内的已有先进技术优势,赋能在华企业实现IT架构的现代化,并充分释放自身数据潜能。同时,联想凌拓还将把全球领先的存储解决方案和数据管理技术注入本土定制化和自主可控的解决方案,驱动人工智能、物联网、5G和机器学习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联想凌拓的成立将进一步改写中国当前的IT产业格局,为中国存储与数据管理市场树立新的里程碑。

联想凌拓首席执行宫(CEO)一职由前埃森哲董事总经理陆大昕(Erie Lu)出任,下设销售部、技术部、产品与市场部和服务部等重要职能部门,并即将在国内建立研发中心。

联想凌拓首席执行官陆大昕表示:“当今,数字化转型浪潮已席卷中国,海量的数据正拍打着各行各业。数据可谓是企业撬起数字化转型杠杆的支点。数据的爆发让企业级用户更加需要从本地到多云环境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来对数据进行端到端管理。与此同时,企业级用户也越发青睐简化的基础架构来陕速构建新服务。联想凌拓的成立不仅将联想和NetApp的高性能数据管理技术与产品优势形成合力,还将产生更多更新的智能数据管理技术突破,赋能在华企业、释放其自身数据的潜能,从而拓展业务广度、加速转型创新并优化运营效率。”

联想凌拓分别由联想和NetApp占股51%和49%。公司董事会将由7名董事组成,联想委派4名,NetApp委派3名。

上一篇:水处理技术论文下一篇:全国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