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校外教育论文

2022-03-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青少年校外教育论文(精选5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青少年校外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开展公益活动、家庭教育、良好的媒体教育以及多种形式的校外教育,让青少年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懂技能的社会创造者,需要社会、家长以及众多为青少年教育无私奉献的社区教育工作者们做出巨大的努力。

第一篇:青少年校外教育论文

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发展探析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作为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成为了青少年教育的主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校内艺术教育由于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局限性,很难满足青少年对艺术学习的需求,因此校外艺术教育机构就成了青少年艺术学习的主要场所。校外艺术教育是青少年校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艺术教育拓展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

关键词: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研究

完善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利于保障公民的文化权利,有利于满足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需要,有利于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有利于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然而,据初步考察,目前我国在大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对青少年的公共文化服务,尤其是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缺乏足够重视。1989年,国家教委发布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在规划中强调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高尚的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由此确立了艺术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地位,并迎来了迅猛发展的事态。

一、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的内涵

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是指青少年学生在课余和学校以外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包括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以及其他课余时间),由校外教育机构、文化教育单位以及各种社会教育团体,依据国家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旨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和提高艺术文化素质的教育活动。青少年的校外艺术教育重在启迪、培养青少年的情感。艺术教育既能够培养和提升青少年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又能够陶冶青少年的性情、净化青少年的情感、美化青少年的生活。另外,艺术教育能引导青少年热爱生活,开拓青少年的视野、增长他们的文化知识。艺术教育还有利于培养审美想象、直觉与创造力、审美情感、爱心以及心理调控力,在促进青少年感性成长的同时,进一步促进其理性成长。

二、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的特征

(一)参与者的广泛性

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的参与者遍及整个社会,其中,我国从事校外艺术教育的队伍就十分庞大,许多政府部门和国家机关、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都把加强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开展校外艺术教育作为自己工作的重点和职责所在。以规划和指导校外教育为重要工作职能的政府部门和国家机关有教育部、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等,开设了专门的部门和机构来负责校外艺术教育工作,包括全国妇联、少先队、共青团、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等。同时,青少年参与校外艺术教育的积极性也很高,在一项对北京、天津、大连、杭州、本溪、湛江六个城市30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参加过少年宫活动的少年儿童占总人数的40.4%,主要学习内容包括舞蹈、美术、乐器等;参加过兴趣小组的少年儿童占总人数的76.8%,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美术、书法、舞蹈、唱歌等。

(二)内容的多样性

少年儿童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校外艺术教育除了对青少年进行乐器、书法、舞蹈、戏剧、声乐、绘画、雕塑、朗诵、武术等多方面的训练外,还涉及到个人成长发展的其他方面,如政治观念、道德思想、文化知识、人格心理等等。从功能上讲,校外艺术教育侧重于开发人的潜能和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因此,内容的多样性是校外艺术教育的突出特征,也是校外艺术教育区别于学校教育的关键。

(三)形式的灵活性

校外艺术教育因学习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而备受青少年的欢迎。少年儿童属于未成年人群体,观察和学习外界事物的视角和方式比较特殊,和其他社会群体相比需求也比较特殊。以传授系统知识为根本任务的学校教育,即使进行改进和革新,仍不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满足不了青少年个性化发展的要求。校外教育以满足少年儿童成长需要和个性化发展为目标,在形式上讲究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慢慢也就形成了校外艺术教育在形式上具有趣味性、科学性、儿童性、知识性、幻想性等重要特征。校外艺术教育采用的形式和方法直接关系到少年儿童参与校外艺术教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形式灵活多样的校外艺术教育能够引导少年儿童快乐健康的成长。

三、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的社会功能

(一)审美功能

艺术教育能够提高青少年的审美判断能力,有助于塑造高尚的人格。审美享受虽是一种客观化的自我享受,但在整个欣赏过程中,青少年的艺术情趣和生活情趣会受到影响、受到教育熏陶,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二)认识功能

艺术教育能够促进青少年在艺术学习和欣赏的过程中获得对主观世界的了解、把握和启发。认识到艺术背后蕴藏着的勃勃生机以及博大精深的时代性和艺术性。

(三)教育功能

青少年通过对艺术作品和表现形式的学习和欣赏,获得某种有利的教育和启迪,从而使其思想境界得到某种程度的升华。

(四)心理功能

艺术及其作品具有协调、净化青少年心理的功能。积极健康的艺术能对负面信息造成的精神状态进行调整和重构,因此,它对学习负担过重或者处于消沉、郁闷、惆怅等困境中的青少年无疑是一剂良药,能予以有效的治疗。艺术以它独特的魅力,愉悦青少年的身心,使青少年健康和谐地成长、发展。

四、发展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青少年开阔眼界,获取新知识

校外艺术教育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自己所喜爱的活动,参加各种兴趣小组。这样,不仅可以扩大知识领域、活动空间,还能把从课本上获得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以加深对知识的消化。

(二)是对青少年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有效途径

青少年的校外艺术教育要坚持维护和促进青少年个性发展的原则。学校的艺术教育由于受“教育法”等法律的约束,教学内容必须按照教学大纲和计划,学生对课程的开设和选择没有发言权,并且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学校的艺术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和满足每一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需求。而校外艺术教育则把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孩子们聚在一起,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因此,这就要求校外艺术教育机构的教师在教学和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并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出适合他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因材施教,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三)有利于开发青少年智力,培养能力

人们常说,人的能力是在相应的活动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即使是天才也不例外。校外艺术教育由于其活动的类型多、培训项目多,参与性强,所以对青少年儿童能力的发展与培养作用十分显著。广大中小学生在各种各样的艺术活动中,解决矛盾和问题,正是培养他们动手动脑、发挥聪明才智、独立思考、刻苦钻研能力的过程,也是素质教育中强调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可以帮助学生减轻心理负担,调整自我

在家庭和社会物质条件越来越好的今天,中小学生的心理压力却越来越大,学生的心理障碍越来越多。可以说,这是一个不争的现实。如何使我们的教育在理智训练和感情抒发之间求得平衡,通过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并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得以化解和消除。因此,艺术教育应与科学教育并重,加强青少年的艺术教育有助于从小就形成健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青少年的校外艺术教育是校内艺术教育的重要补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减轻青少年学习负担的有效方法。因此,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的发展要面向全体青少年,避免艺术教育的边缘化和功利化,切实提高青少年的审美素质,为广大青少年营造一个充实的精神家园,促进青少年个性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汪敏.浅谈校外艺术教育[J].科技信息,2007,(23):319.

[2] 陈丽.艺术教育浅议[J].江西社会科学,2001,(09),23-26.

[3]李静捷.校外艺术教育对培养青少年审美素质的作用[J].吉林教育,2009,(06):83.

[4] 姜文,楚守涛.对校外少儿艺术教育的反思[J].黄河之声,2010,(11):104-105.

[5] 郭声健.艺术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6] 沈礼.中国艺术教育现状探析[J].艺术设计月刊,2007,(02):34-35.

[7] 范琰.艺术教育的时代内涵和教学意识[J].上海高教研究,1998,(02):18-21.

[8] 戴勤燕.浅论校外艺术教育教研活动的机制与功能[J].上海教育科研,2009,(12):50-51.

[9] 董玉华.校外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J].教育研究,2000,(04):16.

[10]傅寿松.浅谈校外艺术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J].长三角教育,2012,(02):11-12.

[11]尚日清.关于青少年校外教育的地位作用和发展趋势[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2):66-67.

作者:杨宁

第二篇:青少年校外科技创新教育培养

摘 要在科技创新实践教育活动中,项目设置与学科知识、现代科技和生活需要相结合,引领学生在广阔的背景下,拓展新的学习领域;在教学方法上,强化情感刺激法、互动法和演示操练法,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的科技品格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科技创新;内容、方法;探索

青少年校外科技创新教育培训是为弥补普教教育的不足,培养学生科技实践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开展的一种全新的教育活动。为满足学生的实践需要,我们对科技创新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实际出发,结合新课程标准,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开展了多项怡情益智的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科技创新教育培训内容的

设置探索

一、与当代科技紧密结合,激发创新,做科技创新教育的引领者

我校发挥优越的资源优势,创设科技含量高、专业性强的功能实验室,为青少年的科技创新培养教育创造可能的条件和机会,促进青少年自觉的学习科技、运用科技、弘扬科技,激发他们探究能力和创新品质。

在汽车模拟驾驶技能实践课上,学生们通过教师的指导讲解,不但掌握了一些有关汽车驾驶的知识技能、道路行驶的标志,还了解到我国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发展。

二、与生活实际需要结合,激发情趣,做科技体验创新的践行者

把生活作为课程本源,从满足学生基本生活需要出发,开发设计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多个科技实践活动项目,与学生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与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学生只有从自身生活的直观性中去体验和理解生活,才能真正领悟科技的本质,增强学习效果。

在生活实习室,学生学会如何使用煤气灶、抽油烟机等厨具的基本技能后,辅导教师指导学生动手选、洗、切、炒等,进行一般菜肴的简单操作演练,面对许多烹饪原料,学生们很兴奋,都想亲手做一道美味佳肴。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科学地进行蔬菜的搭配、烹调。实践中,学生们不但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纠正了不良的饮食习惯,同时科学的饮食理念也深入学生心中。通过生活课的科技技能训练,有效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行为习惯,提高学生自觉运用科技的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培育了科技意识。

三、与学科知识结合,适应课改,力求做新课改施行的深化者

根据新课改精神,在功能教室的建设思路中,活动项目力争与新课改接轨,与学科知识结合,深化初中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学科知识,把培训内容当作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在化学课程科技活动探究中,面对“钠”的燃烧,不同色彩的呈现,在浓郁的探究氛围下实现教学目标。

科技创新教育培训方法的探索

一、情感刺激法

在科技培训活动中,脱离知识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努力营造和谐浓郁的情感氛围,在情感上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使学生处于心情舒畅、思维振奋的心理状态之中,快乐学习,怡情益智。多采用肯定、鼓励的方式,不管学生的想法或做法正确与否,只要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就给予口头或其他精神上的鼓励,从而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二、双向互动法

双向互动教学一改教师一统课堂天下的模式,在这里,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创造的主人。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是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的一个角色。教师因势利导,巧妙应对课堂教学中的“变数”,善于在教学中使学生“于不疑处生疑”,促使他们动脑筋想问题。同时,还应鼓励学生敢于见疑、争疑。师生双方共同切磋,相互牵引,相互渗溶、相互作用的双向互动,更易于拨动学生的心弦。

三、演示操练法

实验演示是由教师进行示范操作,并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感性知识, 唤起学生学习动机,为操作技能训练打下基础。在项目活动中,学生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都想动手摸一摸、做一做。让学生在情景中模拟或实践操练,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起来,学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操练实践学习行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克服、处理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学习成果。在演示中,教师边示范边要求每个学生观看,再同步练习,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经过多次耐心地讲解和操作实践,学生最终都能完成培训目标。学生们在动手动脑实践操练过程中,理解和把握科技创新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功能教室的活动项目内容各不相同,教材使用、教研开展、考核评价等都是在积极的探索中进步完善。今后能集思广益,为提高青少年科技创新水平继续努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州市职教中心)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作者:唐行臣 赵凤

第三篇:浅谈农村社区青少年校外教育的开展

摘要:青少年校外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开展公益活动、家庭教育、良好的媒体教育以及多种形式的校外教育,让青少年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懂技能的社会创造者,需要社会、家长以及众多为青少年教育无私奉献的社区教育工作者们做出巨大的努力。

关键词:青少年;校外教育;农村社区教育

青少年校外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的今天,青少年校外教育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下一代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优质均衡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村社区校外教育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我对农村社区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谈点粗浅的看法。

1.开展公益活动,让青少年参与和谐社区

开展农村社区校外教育有利于青少年素质提升。一方面,社会发展表明一个人仅仅拥有学校课堂上获取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培养多方面的技能,参加多方面的实践,才能提高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才不会被社会淘汰。另一方面,农村大多数青少年是独生子女,而且一部分是农村留守儿童,很多都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大多显得不合群,不能正常与社会接触,而农村社区校外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从活动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得到更多锻炼,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为了让青少年感受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社区可以组织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如义工队的义务劳动、爱心奉献活动,争当“绿色小卫士”“文明小市民”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增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公益精神,可以开阔视野、强化信念,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让青少年们在这些公益性的活动中找到帮助别人、尊重别人、理解别人的乐趣,从而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2.开展家庭教育,让青少年融入美满生活

农村社区校外教育本身是社会教育的重要途径,能够集中社会优势教育资源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同时也能为家庭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使家庭教育计划得以满足和科学实现,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

所以,作为社区教育工作者,在抓好青少年校外教育的同时,更应该多和孩子的家长取得联系,教育家长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用家长的行动影响孩子,用谈心、聊天的方式教育孩子,使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双管齐下,让孩子有一个美满的、愉快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氛围。

3.开展良好的媒体教育,让青少年接近健康、文明的文化环境

大家都知道,现在的传媒非常发达,电视、网络、书刊充斥着我们的社会的每个角落,这其中有许多不良信息在不知不觉地影响着孩子们。作为社区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教育孩子们正确识别与接收这些优劣相间的校外信息,另一方面,还要积极配合当地公安派出所举报、查缴、整治书刊市场上的不良刊物和网络、传媒中的不良内容。同时,协助家长把好孩子们的心理关、感情关,让孩子们远离不良场所和媒体,让孩子们有一个健康、文明的文化环境。

4.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外教育,让青少年健康茁壮地成长

社区教育中心经常利用假期开展内容深刻、形式丰富的社区活动,在丰富青少年业余生活的同时,可以转移青少年的注意力,增强对青少年的管理力度,便于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

在社区,可利用寒、暑假开展一些书本外的学习活动,以科技、环保、法律常识、自我保护等为主题,培养孩子们应对生活中各种侵害的技能,教会学生如何应对勒索及简易防身术、火灾求生、意外受伤处理等。所有活动都应体现出较强的参与性、实践性、趣味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参与,在参与中领悟,在领悟中学习,让孩子受益多多。还可以举办法律、法规、道德教育讲座,提醒青少年自觉地纠正不文明行为,争做社区好少年。

青少年的校外教育是一个社会关注的问题,要让青少年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懂得判断是非,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懂技能的社会创造者,需要社会、家长以及众多为青少年教育无私奉献的社区教育工作者们做出巨大的努力。

作者:王正祥

第四篇:谈广西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的“轻与重”

[摘 要]校外艺术教育是青少年校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类型的校外艺术教育为人们提供了更广泛的学习体验。但当前校外艺术教育出现了一些不规范、不和谐的问题,如社会文化环境轻素养、重分数;培训机构轻服务、重效益;艺术教学轻基础,重成果;家庭教育轻审美、重功利等。要改变这种状况,需多措并举,构建以“人的发展”为培养归宿的艺术教育,着眼于人的未来,确保校外艺术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校外艺术教育。

[关键词]校外;艺术教育;艺术培训;青少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①。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滋润人的心灵。学校的美育课程体系和美育育人机制在逐步形成,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不可否认的是,长期以来,美育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境地,仍然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推进美育的改革发展,需要整合学校、社会、家庭等各个方面的教育资源。校外艺术教育是青少年校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艺术教育拓展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是美育实施的主要内容和基本途径,是培养青少年艺术修养、艺术专长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手段,在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养成健康人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校外艺术教育的“轻与重”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大大小小的艺术培训机构近2万家。近年来,广西校外艺术教育急剧升温,公办、民营、个人等大批针对青少年的艺术培训机构伴随着社会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壮大。培训机构的招生广告从网站宣传、微信公众号、报纸到随处分发的街头小广告,无处不在,这些都说明其市场的活跃。多种经营模式伴随着市场的需求开始出现,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多元化的校外艺术培训模式。虽然各种类型的校外艺术教育为人们提供了更广泛、有别于义务教育的学习体验,让青少年获得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但另一方面,快速的发展、庞大的市场需求、社会及家长“急功近利”的心态等原因,使校外艺术教育出现了一些不规范、不和谐的问题,使艺术教育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宗旨,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挫伤了青少年的学习热情,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社会文化环境轻素养、重分数

我国从1993年开始推行素质教育,至今已有20余年,针对中小学生的“减负”“课改”等改革措施不断出台都证明了我国教育部门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决心。但长期以来,“成绩高于一切”的评估体系,让家长和学校把分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每次考试都如临大敌,一切活动让位于考试。孩子在一次次的考试中进行着心中的排序,“分数”“名次”在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重,其他学习排序越来越往后。关注升学本没有错,但从孩子的长远发展来看,仅关注分数是远远不够的。近年来,青少年自杀、伤人案件时有发生,有专家指出,我国有3000万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每年至少有25万人因心理问题而丧失生命,自杀成为青少年人群的头号死因。2014年5月,21世纪教育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2014年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认为:中小学生自杀的根本原因在于高度应试的教育制度。教育必须从人的角度出发,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加强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和健康发展,这对于培养新一代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对于提高全民族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培训机构轻服务、重效益

培训机构的发展与生源的多少有着直接的关系,追求利益最大化是许多培训机构生存与发展面临的现实状况。如此,往往会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质量短板:教学设施简陋。由于发展太快,一些培训项目仓促上马,不能保证艺术教育所需要的器材、场地、师资。即使是一些较大的培训机构,也追求多项目、多班次、多招生,琴房、教室安排混乱,相互干扰,有的甚至存在着消防隐患。孩子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下学习,其效果必然大打折扣。二是人才短板:教师资质参差不齐。校外艺术教育中,教师的独特功能是无可替代的,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教育学、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较高的职业化素质。同时,校外艺术培训大多占用课外的私人时间及节假日,还需要教师真正热爱教育事业,有责任心。可见,对校外艺术培训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非常高。但目前的状况是:师资队伍来源广泛,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教学培训不到位,流动性较大,教学缺乏系统性和规划性,难以保证教学效果。

(三)培训教学轻基础、重成果

一方面,艺术培训机构需要尽快出成果,尽快建立自己的品牌,缓解经营的资金压力,加快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不少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是“神童”,学习一两年即可见成效,忽视了艺术教育的规律。常见的问题是:1. 随意拔高进度、难度。为了迎合“考级热”,不管孩子的程度与能力,追求高级别、高难度。为了考级,让学生一整年都在应对考级内容,不进行任何教材以外的延伸和拓展。中国音乐教育学学会理事长谢嘉幸在他的文章中指出:“器乐学习的性质和目的的模糊,进一步使许多家长忽略了对孩子来讲相当重要的学习过程质量的重要性,而仅仅看重了考级的结果。”① 2. 教学过程随意。针对不同的个体,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艺术教育,原本是校外艺术教育的优势。但老师在教学中,迫于考级、比赛、赶进度等因素,常常忽略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功的训练,不顾学生的实际能力,一味拔高,追求快速出成果。课程安排缺乏科学性,为了达到多收费的目的,一周安排学生多次上课,不告知家长和孩子课后练习的重要性,错失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时机,影响了后续的学习和提高。3.过度参加表演、比赛。表演、比赛等活动是艺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体验,为孩子提供学习、交流、展示的机会。但一些培训机构和教师为了做宣传而让孩子不停地去参加表演、比赛、考级等活动,目标集中在获取各种荣誉。特别是每年“六一”儿童节、寒假暑假、春节前后,孩子得花大量的时间练习、排练,不停地奔赴电视台、赛场、考场,有的还在不同的城市之间参加多个项目,且一个节目比半年,一首曲子弹到底,没有达到以赛带练的目的,对孩子的艺术能力的提高并没有多大帮助。

(四)家庭教育轻审美、重功利

相当一部分家长带着浓厚的功利色彩去让孩子学琴,艺术教育的目标由培养少儿艺术素养直接转变为培养特长生,追求考级、升学、特长的速成,着眼于各种功利的评价。近年国家取消了艺术、比赛等在中考、高考中加分,功利之风得到有效的遏制,但仍然有不少家长把艺术教育庸俗化、功利化。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直言不讳地指出,当前的艺术教育对孩子们并不“诚恳”,因为人们在社会中竞争的压力,孩子们所接受的艺术教育大多都带有功利色彩。于丹说:“今天的艺术教育应给予一个孩子受用一生的寄托和信仰,他可能成为不了大师,但如果内心有信仰,哪怕是一段朽木也能奏出天籁的琴音。”②忽略了审美、体验、发现、创造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其结果大多是:十级证书拿到手,再也不碰琴,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急功近利的心态最终导致孩子离音乐更远。

(五)兴趣选择轻个性、重攀比

如今的家长都十分注重孩子的教育,如果你问现在的孩子节假日是怎么度过的,上校外培训班一定成为一致的答案。有些家长不考虑孩子的个性特点、个体差异和承受能力,着急着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着急着与别的孩子比赛,把孩子当作相互攀比的工具。孩子一周参加多个兴趣班,日程几乎都被排满了,孩子真正的兴趣是什么?家长和孩子都答不上来。时间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没有一分钟的空闲,孩子和家长都生活在“快、快、快”“赶、赶、赶”的焦虑中,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孩子的娱乐时间被无情地剥夺了,独立能力、创造能力、身体素质不断下降。最近一次的“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初中生的近视比例接近60%,高中生为76%,大学生则高达83%,近视率一路攀升。①这与青少年课余时间的重负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多措并举促进校外艺术教育的发展

校外艺术培训教育在功利化、市场化的氛围下,培养了孩子的艺术技能却忽略了“育人”,忽略了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审美情趣。面对校外艺术培训教育轻重失衡的现象,我们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纳入规划,完善管理

政府部门应将校外艺术教育纳入社会文化建设的范畴,将青少年校外艺术教育培训场所建设纳入社区建设规划,加强对校外艺术教育的引导和扶持,为校外艺术教育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建设一批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和艺术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为周边青少年提供便利、优质的校外艺术教育。相关部门可成立类似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委员会、校外艺术教育委员会等机构,制定标准,规范教学。通过考级、评比、检查等方式,合理指导培训机构及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确保校外艺术教育健康有序地发展。对管理到位、教学效果良好的培训机构建立“模范”示范机制,对不合格的培训机构要限期整改或取缔。

(二)搭建平台,培养师资

成立相关的行业协会、机构,建立考评制度,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建设培育专业知识丰富、富有敬业精神又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手段、富有改革和创新精神的专、兼职校外艺术教育教师队伍。采取专题调研、专家讲座、以老带新、定期培训等多种形式,为校外艺术教师交流经验、学习提高提供指引。鼓励多种方式、多种资本投入到艺术师资队伍建设中去,建立学校、社区、艺术院校与校外培训的合作机制,为大学生、年轻教师提供高层次的业务指导、学科援助及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平台。如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学会连续几年在北京、广州等地举办“全国钢琴基础教学师资培训”活动,受到了教师们的欢迎。

(三)摒弃功利,着眼未来

艺术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长远的,我们不能仅仅盯着分数、高考、考级,还要注重开发学生未来发展的潜能,着眼未来。推动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仅靠教育部门、培训机构是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关心与支持。加强社会文化环境的治理,宣传正确的美育观念,充分认识艺术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和应有地位,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明确艺术教育的“育人”属性,消除社会浮躁之气、功利之风对艺术教育的侵蚀。切不可一边对应试教育口诛笔伐,一边却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一边大谈素质教育,一边却把考试分数作为教育评价的唯一标准。

(四)尊重孩子,理性选择

加强对家庭美育的引导,进一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多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为孩子选择校外艺术教育时要理性,不随大流,不强加家长的愿望,合理安排时间,不增加课业负担。尊重孩子的兴趣与意愿,选择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兴趣班。引导孩子理性对待学习中的困难、成绩,面对考级、比赛时,摒弃功利倾向,不急不躁,心平气和,遵循艺术学习的科学规律,让孩子在艺术教育中获得多角度、多方面、多渠道的情感体验,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艺术育人,是校外艺术教育的根本。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是教育的目的。构建以“人的发展”为培养归宿的艺术教育,着眼于人的未来,它既是关乎当下教育对象的生命的,又是指向他们未来的终生幸福的。让校外艺术教育去掉功利色彩,回归艺术教育向真、向善、向美的本质,为广大青少年营造一个充实的精神家园,进一步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傅寿松.浅谈校外艺术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J].长三角教育,2012,(2).

[2] 李静捷.校外艺术教育对培养青少年审美素质的作用[J].吉林教育,2009,(18).

作者:黄鹂鹂

第五篇:校外教育中实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关键词〕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中心;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

一、青少年活动中心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校外教育指的是校外教育机构在学校教育以外,利用青少年学生的课余时间和节假日,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对青少年学生开展的教育活动。青少年校外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多种形式向少年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培养他们多方面兴趣、爱好和特长,促进全面、健康发展。它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领域。在校外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满足青少年身心发展之需要,也是丰富校外教育功能的一条途径,更可以对学校教育形成有益的补充。

在2010年年底举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副司长王定华讲到,“教育部准备从明年开始,效仿日本、韩国,建设大型青少年校外综合实践基地。”他说,那里不仅能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也是开展生命教育、生存实践的平台,更重要的是能锻炼学生的抗挫能力,全面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由此可见,在青少年校外教育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完善校外教育的应有之意。

近两年来,山西长治城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充分发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主阵地作用,着眼于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领域,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不断尝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新方式和新内容。在青少年个体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家长亲职教育及中小学心理教师培训、辅导室建设指导和心理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作了大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益。

二、青少年活动中心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内容及方法

1.面向青少年,开展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在欧美及台湾地区早有发展,近几年在我国大陆地区不少学校开展了研究和实践。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就是基于人的生命规律,以生命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确认生命的整体性和人发展的主体作用;按照人生命成长、发展的规律和社会需求实施教育,为受教育者提高生命质量和实现终身幸福奠定基础。肖川认为,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作为真正人道的教育,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确立生命尊严的意识,高扬生命的价值,使他们能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所以,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中心和原点而展开的教育。

在实践中,生命教育可以分以下三个层面进行:首先是生存教育。生存教育具体来说可以包括以下基本内容,如:让儿童远离意外伤害的教育;教会儿童熟悉安全防护标志的教育;教会儿童有效逃离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技巧;使儿童能够具有救护和自我救护的能力等。其次是发展生命的教育。发展生命的教育具体可以包括信仰教育、感恩教育等。信仰就是我们相信并仰望的、生命赖以充实的终极关怀。对学生进行信仰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去寻找生活的意义。感恩教育要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人和事,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培育学生的生命情怀。再次是死亡教育。死亡教育就是以适当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逐步了解、认识和接纳死亡,让学生认识到死亡是一种自然现象,消除他们对死亡的恐惧感,并通过认识死亡来感悟生命的可贵,从而使学生能够珍惜自己的人生,珍惜生命。

实施生命教育,我们最成功的实践是开展“生命如花绽放”青少年心智成长团体辅导。辅导依托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及技术,以生命教育为核心目标,借助体验式游戏、拓展训练等辅导形式,实现青少年团体意识和团体价值感培养、接纳和欣赏自己、珍爱生命教育、生涯规划教育及感恩教育等目标。辅导结合中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发展中存在的迫切需要,分为“结缘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规划生命和感恩生命”五个主题单元,受到中小学生的欢迎。尤其是“护蛋行动”“种植幸运草”“我的墓志铭”等生命实践活动更是给学生带来深深触动。

除此之外,我们还面向广大中小学,积极推广引自台湾的生活素质教育课程。该课程认为,生命的问题一旦发生,会作用于不同的方面,包括人与自己的关系出现问题,如自我价值偏差,人与人的关系会不协调,人与生活环境有冲突,人不能以宏观的角度看待生命整体的问题,陷入钻牛角尖的状态,引发心理问题。所以,中小学生活素质教育课程以天、人、物、我四个面向为课程主题结构,设计出人与己、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生命四大教学主题,同时配合儿童认知心理发展阶段,有次序、有系统地设计相关联的课程,同时借助与儿童生活经验相结合的绘本及游戏等实施教学。这样的课程设计,应和儿童生命成长的需要,尊重儿童生命成长的规律,切近儿童实际生活,循序渐进,亲切自然,效果显著。为此,我们通过培训教师、推广教材等方式积极引荐生活素质教育课程,目前,已有几所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和班级心理活动课中实践该课程,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面向家长,开展亲职教育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学校要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因此,帮助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转变家庭教育的行为,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关注的内容。

为此我们面向家长,通过公益讲座形式,积极传授亲职教育的理念和技术。“绘本阅读,悦读阅美”讲座基于生命教育的理念,借助绘本故事,教授家长亲子阅读的理念和技巧,提升家长和孩子的阅读品味,同时帮助家长找到与孩子沟通的一条好途径;“亲子沟通的态度与技巧”则教授家长亲子沟通的技巧,帮助家长更新教育理念等。同时,我们还通过家长联谊会、家长成长工作坊等形式,积极向家长宣传先进理念和技术,满足家长自我发展的需求。

3.面向教师,开展心育培训

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同时,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也逐渐变得不容忽视。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育能力,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口。

为此,我们首先组建了“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成长沙龙”,沙龙吸收各校心理健康教师及有志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参加,通过系统学习,帮助教师们持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目前我们已开展了“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学校心理辅导的理念与技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等专题培训。

此外,我们还面向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公益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公益讲座分为两种,一种是针对全体教师,通过“让幸福现身团体心理辅导”“积极心理学与教师幸福生活”等讲座,传授积极心理学关于人类幸福追求的有关理念和方法,帮助教师树立积极的人生信念,掌握自我减压的方法,自觉克服职业倦怠,创造幸福的生活和职业生涯;一种是面向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借助“班级心理活动课的设计与操作”“师生沟通的艺术和技巧”等讲座,传授心理学视野下的班级管理技巧,帮助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应对师生沟通中的常见困难,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提升管理技能和水平等。

4.面向学校,开展活动和调查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工作经验交流会会议纪要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及时了解和掌握中小学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和发展趋势,特别是热点和难点问题,研究分析中小学生教育和成长问题中的心理方面的因素,为进一步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整体德育工作提供依据,提出建议。”

为此,我们联合广大中小学,先后开展了“中小学心理状况调查研究”“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等调查研究,翔实地掌握了我区中小学生和教师的心理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现实依据。

此外,我们还策划了“5·25暨‘我爱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动方案”,倡议学校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和教师提升心理健康的自护意识和能力,同时丰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三、青少年活动中心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展望

1.面向儿童,开展心理援助

面向特殊需求儿童,如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单亲或离异家庭儿童等开展心理援助服务,是我们活动中心今后要面向社会实施的一项公益服务。我们将运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帮助这些有特殊需求的儿童及时排除障碍,走出困境。

2.面向学校,开发校本课程

目前,生命教育理念刚刚走入学校,生活素质教育课程也处在尝试阶段,今后,我们将团结我区广大中小学教师,依据我区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编写适合我区的生命教育教材,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找到一条面向全体学生、以发展性辅导为主的科学心育之路。

3.面向家长,开展绘本阅读

绘本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得到专业人士和家长的认同。今后,中心将提供绘本资源,运用“绘本阅读+亲子共读+心理辅导”模式,为儿童提供绘本阅读服务的同时,宣传亲子共读理念,同时通过绘本表演、心理剧、团体辅导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家长掌握亲子沟通的理念与技术,在提高儿童阅读能力、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提升的同时,提升家长的教育水平。

4.面向社区,开展志愿服务

社区是实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新阵地,我们今后将通过志愿者服务、公益宣讲等形式在社区推广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营造积极健康和谐的社区氛围,帮助和鼓励社区开发在青少年教育方面的社会智能,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

(作者单位:山西长治城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长治,040000)

编辑/于 洪 终校/何 妍

作者:韩水堂

上一篇:设备维护研究论文下一篇:日本妖怪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