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脱贫攻坚事迹材料

2022-07-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助力脱贫攻坚事迹材料

突出广电特色 助力脱贫攻坚

八顷村曾是河北省深度贫困村之一,该村位于围场县城西部偏北位置,属接坝地区,平均海拔1200米,全年无霜期只有5个多月,生产周期短,自然环境较差,种植结构单一,交通通行能力弱,全村有10个居民小组,459户1153人,全村建档立卡户186户445人。近年来,河北省广播电视局驻围场县八顷村工作队在派出单位党组的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下,以“脱贫攻坚党旗红”活动为载体,以“四生四扶”为抓手,以“两不愁三保障”为目标,以特色产业发展为龙头,带领当地干部群众走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广电特色明显、生态特点突出、能够持续发展的致富新路。2019年底,八顷村实现整村脱贫摘帽,186户44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高质量脱贫,贫困发生率由39%降至0%,成为远近闻名的脱贫攻坚示范村。

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郭安治获全省扶贫脱贫优秀驻村第一书记称号、河北省脱贫攻坚贡献奖,驻村队员王建军获全省扶贫脱贫优秀驻村队员称号。驻村帮扶事迹入选国务院扶贫办《驻村帮扶典型案例》。2021年2月,河北省广播电视局驻八顷村工作队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受到党中央、国务院表彰。

发挥后盾作用,夯实党建引领

队员当代表,单位做后盾。河北省广播电视局党组始终将脱贫攻坚工作放在首位,及时成立精准扶贫脱贫工作领导小组,专题研究部署、专门听取汇报、集中解决问题,做到人员力量、资金投入、脱贫效果“三个到位”,局领导多次到八顷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全面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查找产业发展梗阻,积极解决难事大事,推动扶贫脱贫各项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积极统筹帮扶责任人按时间节点进行入户走访慰问,进行政策宣传、帮办实事、排忧解难,确保帮扶实效,为贫困群众爱心代办实事96件次。河北省广播电视局在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基层组织上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先后累计投入帮扶资金600多万元,为八顷村脱贫提供保障、夯实基础。同时注重在关心关爱驻村队员上下功夫,解其后顾之忧,确保“沉下心留得住、干得好多出彩”,真正成为驻村工作队的“娘家人”“主心骨”。

抓好党建就要强班子,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了增强组织凝聚力,工作队以“脱贫攻坚党旗红”活动为载体,科学谋划党组织设置,推动成立了党总支和3个党支部,其中一个支部是由村集体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党员组成的产业党支部,通过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聚焦在产业链上,延伸党建触角,保障产业走得远、走得长。为增强党建战斗力,工作队经过认真摸底最终选定了一名致富能人回村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发挥其自身优势,积极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工作队还协助党总支抓制度建设和工作规范,利用微党课宣传党的各项政策,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增强其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为有效发挥党员示范作用,驻村工作队积极组织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做合格党员,争优秀标兵”“脱贫攻坚党旗红”活动,让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充分发挥党员示范作用;通过“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切实提高党员的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让党员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防火护林、环境整治、扶贫帮困等活动中做表率;先后组织全体党员到塞罕坝、董存瑞纪念馆、李大钊纪念馆等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和学习培训,让大家开阔眼界、增强党性,不断激发他们的致富创造力。

创新脱贫机制,激发内生动力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靠增收,增收靠产业。工作队在发展产业时坚持生态优先,在特色、绿色产业上做文章,依托村级公司采取“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户变股东”,让贫困群众成为产业链的直接受益者。驻村工作队在河北省广播电视局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发展了7个扶贫产业和脱贫项目。其中,玫珑瓜种植项目投资307万元,占地200亩,建设标准冷棚208个,与海南纯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共带动本村及邻村105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入股,每户年获红利600元,贫困群众年就地务工收入约70万元。金莲花种植项目投资60万元,占地60亩,共带动3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79人脱贫增收,年实现销售收入14.5万元。菊芋、菊苣种植项目占地30亩,带动10户贫困户增收。有机富硒马铃薯种植项目占地35亩,带动15户贫困户增收,在2019年10月八顷村马铃薯取得了有机转换认证。82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平均日发电275度,年收入7万元左右。马铃薯储藏窖项目投资190万元,可容纳储藏2600吨马铃薯,不仅有效解决了本村及周边村群众和种植大户储藏难题,还通过延长储存时间错季销售,提高产品价格增加群众收入。山野菜加工厂项目免费为本村村民提供野菜烘干服务,方便群众生活和增加收入。产业项目覆盖所有建档立卡户,确保脱贫群众持续增收不返贫,同时实现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长的良好局面。2020年河北省委组织部授予八顷村“全省壮大集体经济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荣誉称号。

富“口袋”也要富“脑袋”。近年来,驻村工作队注重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两手抓,精心谋划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村民喜闻乐见的活动,积极完善文化宣传阵地,安装无线广播、开设村务公开、科普等宣传栏,建有党建活动室、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等活动场所。协调河北出版传媒集团捐赠价值5万元书籍,包括种植、法制、科普、计生等10多種杂志,供村民随时阅读学习,引导村民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先后组织了“合格党员、发展标兵”评选、“美丽家庭”、致富明星、帮扶先进、文明村组等评比活动;举办了村民运动会、村民晚会、书画名家走进八顷、八顷读书会、小手拉大手环保行等系列活动;组织了各类技术培训30余次,培训人数达600人次,基本达到一家一个“技术明白人”。通过媒体平台先后推出了《俺村脱贫后的农民兄弟》《致富先锋》等系列作品,受到村民好评,作品被河北博物院、河北省图书馆永久收藏,形成了文化提振精气神、新风培树乡风美、宣传鼓劲争脱贫的良好局面,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八顷脱贫群众将价值20万元的有机富硒土豆捐赠湖北神农架林区,此善举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突出广电特色,热心服务群众

既要当好战斗员,也要当好宣传员。驻村队员王建军利用休息时间拍摄记录贫困群众的点点滴滴,用镜头见证脱贫,累计拍摄照片5万多张,视频50多小时,并制作了反映脱贫攻坚成效的专题片《前进中的八顷村》和反映山村美景的《山里都是好风光 印象八顷》宣传片。他利用微信公众号“今日八顷”推送文章210篇,利用头条号“扶贫微媒”推送文章300多篇,最高阅读量达到23万,稿件先后被《河北日报》《河北扶贫工作通讯》《承德日报》等采用,被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河北省人民政府、新浪、腾讯、搜狐网、凤凰网、澎湃新闻、长城网、河北新闻网等多家网站、媒体转载。他还利用村级广播宣传各项政策达300多个小时,让村民及时了解党的各项惠民政策。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利用应急广播积极宣传疫情防控信息,让村民及时了解防疫知识。同时,河北广播电视台、承德广播电视台、长城新媒体集团组织记者多次深入八顷村对驻村工作队进行采访报道,通过全方位、多视角的宣传,为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一枝一叶总关情,大事小事都是事。驻村工作队视贫困群众为亲人,用心用情想方设法解决他们的操心事、烦心事,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驻村第一书记郭安治动员全家参与扶贫工作,为八顷村老年人免费体检、义诊看病;利用寒暑假时间为八顷村返乡大中专学生讲课,激发贫困学子报效家乡的斗志和信心;帮贫困户筹集资金扩建鸡舍,成立养殖合作社,带动6个贫困户发展柴鸡养殖。工作队为72岁的贫困户协调借款、改造危房,帮助其搬入新居;为家中不慎失火的贫困户申请意外险、特困救助和危改资金,帮其重建新房……几年来,河北省广播电视局党组指导驻村工作队和结对帮扶责任人为贫困群众解决种养技术、创业筹资、产品滞销、就业就医、子女上学、金融贷款等300多次,一桩桩好事实事成为省广电局党员干部与群众建立鱼水情的连心桥,央视农业农村频道《遍地英雄》栏目专题报道了驻村工作队倾心为民的动人事迹。

夯实基础设施,坚持生态优先

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驻村工作队的奋斗目标。近年来,八顷村驻村工作队积极筹划了30多项基础设施项目,争取各类资金、协调相关部门先后修水泥路5.2公里,巷道硬化村组道路5630平方米;建设文化广场10处,升级改造幼儿园、卫生室,安装路灯、生态厕所,配备垃圾清运车等。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水利部门打灌溉机井4眼,彻底解决人畜饮用水问题,并在通行沿线栽种观赏性垂柳2500棵、花树30丛墩,引导村民在房前屋后栽种花草上万株,绿化美化面积达100多亩。在八顷村主要街道安装了生态环保护栏,在金莲花、玫珑甜瓜基地加固了绿色环保围网,对500平方米的墙面进行生态图画绘制和生态标语宣传,有效提升了村居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村民幸福感。

近年来,驻村工作队将消费扶贫作为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着力点,有效挖掘市场消费需求,使农产品和相关服务的生产端与消费市场无缝衔接,实现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循环,推进消费扶贫从短期帮扶到长期共赢的转变。驻村工作队依托定点帮扶单位生态环境部和河北省广电局,积极开展消费扶贫活动,采取“以购代捐”的方式,消费八顷村特色农产品,进一步助农增收。第一书记郭安治通过在抖音直播间“人民日报数字传播”,推介八顷村扶贫产品“金莲花”,玫珑瓜作为“承德山水”扶贫产品进入北京活动现场,让消费者更有信任感和体验感,扩大了优质产品的市场,消费扶贫的最大效益也得到体现。工作队还结合农产品实际和市場行情,从拓市场、稳销路、保质量、树品牌方面入手,先后到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廊坊、衡水、保定等地23家企事业单位推销扶贫产品300吨,实现销售收入200多万元,进一步巩固扶贫产业收益,增加集体收入和群众收入。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驻村工作队紧紧围绕生态环保扶贫示范村建设,加快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减贫、农村垃圾处置、畜禽粪污处理、农用地膜治理、农产品有机认证等工作的推动步伐。工作队着力发展减贫产业,先后发展了富硒有机马铃薯、金莲花、菊芋、菊苣等一批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示范产业,通过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和务工劳动实现多元化减贫增收,较好地发挥了生态修复、旅游观赏和减贫带动作用。着力开展环境整治,针对脏乱差情况,协助村两委组织村民进行了“三清一拆”,设立卫生保洁员、清运员,设置垃圾回收桶,每周定期对生产生活垃圾进行清运,利用环保部门配发的垃圾车收集到镇上存放点集中处理,农村垃圾处置能力不断提高,彻底改善了村内卫生环境。着力推进环保项目实施,在相关生态环保部门的支持下,对部分养殖户进行了三格式化粪池粪污处置改造,修建两处畜禽粪污收集点,全面实施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污水通过收集井、污水管网流进一体化处理,有效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同时,对全村2150亩草场、2万多亩林地制订实施了保护建设规划和措施,对草场、林地进行生态管护,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推动玫珑甜瓜、金莲花、菊芋、富硒马铃薯等有机农产品认证,八顷村马铃薯成功取得有机认证转换证书,其经济附加值成倍增长。通过资源产业、生计替代等多种模式,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效果明显,形成了生态环保与脱贫攻坚同频共振,让贫困群众成为生态产业链的受益者。八顷村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生态环保扶贫示范村”,并在八顷村召开现场会推广示范村建设经验,减贫成效入选生态环境部“两山转化典型案例”;在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外交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的中方立场文件中,将八顷村生物多样性减贫的做法和成效作为一个案例进行了推介宣传。

在脱贫攻坚战中,八顷村工作队与当地干部群众同心同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合力攻坚,村容村貌发生巨大变化,各项产业蓬勃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成绩的背后凝结着驻村工作队全体人员的辛勤付出和汗水,驻村工作队履职尽责、坚守一线、担当实干、一心为民、求真务实的情怀和作风,赢得了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树立了新时期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作者王离湘系河北省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

郭安治系河北省广播电视局驻八顷村第一书记

【编辑:陈琦】

作者:王离湘 郭安治

第2篇:普及通用语言 助力脱贫攻坚

按照教育部、国家语委部署,在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有力推动和悉心指导下,语文出版社编写的《普通话1000句》已正式出版。这是语文出版社在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方面承擔的一项重大任务,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语委《推普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8—2020年)》,有效促进贫困地区普通话推广的具体行动。

“植根教育,服务语言文字事业”是语文出版社的重要使命和任务,大力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语言文字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要素之一,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人们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基本前提。对于扶贫工作而言,推广普通话是教育扶贫的重要举措,关乎深入脱贫、精准脱贫,关乎最终打赢脱贫攻坚战。语言文字在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曾对将推广普通话纳入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任务和要求。

在我国深度贫困的“直过民族”(直接由原始社会跨越至当代社会的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地区,语言障碍制约着人们的认知水平、生产能力和当地的经济发展,“扶贫先扶智,扶智先通语”已经成为共识。编写出版《普通话1000句》,就是以普通话为黏合剂,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子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就是以普通话为桥梁,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帮助他们稳步走出大山,走向外界,追求和创造美好的生活。

从语文出版社接到《普通话1000句》编写任务,到图书付梓,前后历时半年。2018年1月,根据教育部的统筹安排,语文出版社承担编写出版普通话培训教材的工作。对此,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立即组织开展工作。在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杜占元同志的关怀下,在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领导的支持下,出版社多次研究部署、专题论证,成立专项工作组,确定“三个坚持”的编撰原则:坚持政治导向正确,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坚持统筹兼顾,内容充分考虑我国基本国情及区域差异,最大限度地体现普遍性和实用性;坚持语言应用规范,语法正确,内容表达清晰,用字用词准确,符合推广与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基本要求。

2018年春节前夕,语文出版社在京召开《普通话1000句》编写工作研讨会,对编写定位、编撰原则、体例框架等进行深入研讨,听取专家建议,确保编写工作科学、高效地推进。3月下旬,初稿形成,编写组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各地语委、语言文字专家和普通话学习者的意见和建议。4月至7月,部分编写人员随同教育部组织的联合调查组,先后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以及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实地走访等形式,全面了解青壮年农牧民普通话普及程度、学习资源,以及推普工作所面临的困难等情况。结合翔实的调研资料,编写组反复推敲,对书稿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修改、打磨和完善。7月4日,杜占元同志向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东回镇班利村村民赠送《普通话1000句》,标志着编写工作的圆满完成。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语文出版社作为一家拥有60多年历史、全国唯一的语言文字专业出版社,将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如既往地专注于服务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发展。出版社将以这次编写出版《普通话1000句》为新的起点,把教育部、国家语委对语文出版社的充分信任和支持,变为更加努力做好语言文字工作的动力;以此为契机,在普通话学习领域,一步一个脚印,持续发力,深耕教育事业,固本语言文字,以奋进之姿助力脱贫攻坚工程,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书写新篇章!

作者:谷新矿

第3篇:集聚广电力量 助力脱贫攻坚

【摘要】全国广播电视系统发挥行业特点、优势,助力脱贫攻坚。具体表现为:夯实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广播电视服务保障能力;发挥广播电视正向舆论引导作用,提供脱贫攻坚强大的精神动力;发掘广播电视扶持“造血”功能,提升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等。

【关键词】广电力量 脱贫攻坚 全面小康

2019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六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强调:“当前,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各地区各部门务必咬定目标、一鼓作气,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着力补齐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短板,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社会。”①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全国各级广播电视机构发挥行业优势,采取直接帮扶与间接帮扶并举、文化扶贫和经济扶贫兼备等多種形式,做了大量工作。

当前,脱贫攻坚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尽管从2015年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以来,我国每年的脱贫人口都在1000万人左右,但是到2018年底,我国贫困人口仍有1660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7%。②脱贫攻坚越到最后阶段,任务越艰巨。

广播电视系统应发挥行业职能,加大脱贫攻坚主题宣传力度,深入阐释脱贫攻坚的实质与意义,营造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社会氛围。

一、广播电视系统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

全国广播电视系统通过不断夯实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广播电视服务保障能力,传递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脱贫理念,发掘广播电视扶持“造血”功能等,助力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

(一)提升广播电视服务保障能力

夯实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让丰富多彩的广播电视节目到达受众,是广电扶贫的前提和基础。近些年,全国广播电视系统聚焦老少边穷地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广播电视重点“惠民工程”,提升广播电视服务保障能力,满足贫困群众的需求与期待。

一是不断加强广播电视传播体系建设。各地广电机构加强与当地扶贫机构对接,获取扶贫对象信息,将其纳入服务范围。直播卫星“户户通”精准扶贫工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免费发放直播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在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的基础上,推进有线网络未通达的农村地区实施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户户通”。目前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区域已覆盖全国农村地区59.5万个村庄,直播卫星用户超过1.3亿户。截至2018年底,全国广播、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8.94%、99.25%。统筹有线、无线、卫星三种方式,推进数字广播电视覆盖和入户接收,已有0.75亿农村家庭享受到高质量的有线广播电视服务。③

二是不断加强贫困地区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制播能力建设。全国广播电视大力实施贫困地区县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制播能力建设工程,“十三五”以来已累计支持560余个县级台;大力实施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和贫困地区民族自治县、边境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工程,为1.7万个行政村配置了广播器材;对“三区三州”(“三区”是指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青海、四川、云南、甘肃四省藏区;“三州”是指甘肃的临夏州、四川的凉山州和云南的怒江州)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给予全额补助,支持443个深度贫困县应急广播体系建设;推动735个贫困县广播电视台基本实现数字化、高清化;帮助2.84万个行政村配置广播器材;向中西部22个省(区、市)10万建档立卡贫困户赠送广播电视设备。通过直播卫星平台传输13套电视、11套广播少数民族语言节目。每年组织推荐2000集电视剧、1.8万分钟电视动画片供新疆、西藏等民族地区译制播出。④各项重点工程的实施以及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传输方式,使得青海、新疆、西藏等交通困难、信息闭塞的边远山区和边境地区农牧民群众也能收看收听到多套高质量、清晰的广播电视节目,对促进边疆稳定及社会和谐、扶贫扶志扶智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发挥广播电视正向舆论引导作用

广电扶贫的重点和核心工作是利用广播电视宣传优势,准确解读党和国家扶贫开发的决策部署,宣传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就,为凝聚全党全社会扶贫开发工作合力营造良好氛围,为脱贫攻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一是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扶贫重要论述入脑入心。全国广电系统深化拓展广播电视媒体“头条工程”和网络视听媒体“首页首屏首条”建设,始终坚持各类媒体同频共振、内宣外宣同步发力,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决策部署,深入宣传脱贫攻坚的生动做法和典型经验,深入宣传脱贫攻坚取得的阶段性进展和伟大成就,讲好脱贫故事,凝聚党心民心。例如,河南广播电视台卫星频道《脱贫大决战》节目,通过聚焦贫困群众和扶贫干部生动故事,充分展示贫困群众励志向上的精神面貌,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起到了示范引领效应。

二是确立以脱贫攻坚为新闻舆论工作的重点。各级广电机构纷纷开设了脱贫攻坚专题专栏,推出了一批脱贫攻坚重点新闻报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推出的系列新闻报道《悬崖村扶贫纪事》《精准扶贫看兰考》《聚焦三农》,海南电视台推出的大型脱贫攻坚公益栏目《脱贫致富电视夜校》等节目,创新宣传内容、形式、方法和手段,解读扶贫政策,选取扶贫攻坚典型人物和故事,增强扶贫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黄土高天》《太行赤子》《索玛花开》等一系列以脱贫攻坚为题材的影视剧,发掘了精准扶贫一系列新做法、新典型。这些报道和影视作品在交通、教育、资金保障、政策运用等各个方面聚焦脱贫攻坚、精准施策的生动实践,主题鲜明、故事鲜活,既反映了现状,也总结提炼了典型经验,充分发挥了广播电视的正向引领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三)发掘广播电视的扶持“造血”功能

围绕精准扶贫战略,广播电视系统积极打造“媒体+精准扶贫”“扶贫+”模式,向贫困群众介绍扶贫政策、传递市场信息、推广致富经验,并以技术扶贫,授人以渔,直接推动当地增产增收,帮助贫困群众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频道扶贫公益节目《我们在行动》,通过动员演艺明星和企业家组成“助农团队”,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脱贫信心、挖掘当地特产、开发周边产品,成功帮助贫困地区增强了自我造血、自我发展能力。该节目自2018年2月开播以来,已累计帮助河北、山西、湖南、广西、海南、重庆、贵州、云南、陕西、青海、新疆、西藏12个省(区)18个贫困县,举办了17场产品发布会,推出了20款优质产品,⑤给贫困地区贫困群众送去了切实有效的帮扶支持。前文所说的《脱贫大决战》电视节目,把河南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推向公众视野,牵线搭桥对口企业和其他社会资源,帮助贫困村精心策划农产品推介会,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切实助力贫困群体脱贫增收。四川康巴地区卫视频道开展“欢乐藏区行”活动,不仅为藏区群众送去喜闻乐见的文化节目,还送去了医疗免费义诊、科技和卫生防疫讲座等实实在在的内容,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广西广播电视台则以“电视+电商、线上+线下”的直播形式,推介广西特色物产,实现广播电视内容传播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机融合。

二、广播电视助力脱贫攻坚的四大重点领域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冲刺阶段。广电系统助力脱贫攻坚如何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需要新模式、新路子。未来广电系统扶贫可以主要发力四大重点领域。

(一)内容扶贫——补齐“精神短板”,助力乡村振兴

贫困地区扶贫难的一大原因是信息鸿沟的难以跨越。广播电视具有触达率高、群众喜闻乐见等优势,其内容扶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补齐“精神短板”。“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广播电视媒体应积极引导和支持贫困地区贫困群众树立脱贫的信心和勤劳致富意识。二是为贫困群众谋思路找门路。广电系统对农节目、扶贫节目要及时传递市场信息,分析市场行情,总结推广致富经验。公益性节目、公益广告、公益活动可与电商结合,打通线上线下,实现“从内容到传播到交易”的融合。三是积极推广探索实施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的典型案例,把有价值的经验碎片归纳总结为“模式”,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融合推进提供借鉴范本。

(二)渠道扶贫——“TV+短视频”打造扶贫品牌

广播电视要拓展传播渠道,打造“TV+短视频”等扶贫新模式。加强与短视频等平台的合作,发挥短视频的强大传播力,记录、发掘家乡特产、文旅资源,共同打造公益扶贫栏目,塑造有温度、有情怀、有价值的扶贫品牌,建立地域特色名片,并通过短视频平台的流量支持,助力农产品上热搜,以“边看边买”的方式带动当地农产品和旅游资源的销售推广。

(三)教育扶贫——帮助“自我造血”,提升内生脱贫能力

真脱贫、不返贫,离不开当地群众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广电扶贫应从“输血者”变成“造血者”,立足当地,生产更多契合脱贫攻坚实际的优质内容,满足偏远贫困地区群众的求知、求富、求发展需求。探索多种多样的培训形式,强化产业链的建构、技术的支持和人才的培训,增加在地就业机会,持续探索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精准扶贫模式,增强被帮扶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四)智能扶贫——大数据助力扶贫精准、透明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精准扶贫就是要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行精确化配置。一个“精”字离不开新技术的助力。随着“广电+”多种业态的逐渐成熟,广电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广、服务方式越来越多样,扶贫也越来越智能化。在未来的脱贫攻坚中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广电扶贫数据库,实现综合信息智能分发和服务,为智慧扶贫提供可靠依据;定期进行数据统计与梳理,加强数据共享和分析,促进广电扶贫工作的透明化、精准化;推动广电扶贫工作管理平台化、服务网络化、数据精准化。

三、小结

打赢脱贫攻坚战,新闻媒体必定要当“排头兵”,广电系统要将脱贫攻坚的国家战略转化为自身自觉的行动,发挥专业特色,讲好扶貧故事,提炼脱贫经验,拓展脱贫渠道,激发内生动力。利用全媒体全方位传播、推广,强化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为扶贫攻坚提供舆论支持和精神力量,助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注释

①《习近平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咬定目标一鼓作气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李克强作出批示》,人民网,http://henan.people.com.cn/n2/2019/1017/c 35163 8-3 3445975 .html.

②唐丽霞:《以一以贯之的扶贫决心打赢脱贫攻坚战》,光明网,http://theory.gmw.cn/2019-10/19/content_33247133.htm.

③④⑤《集聚广电行业力量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站,http://www.nrta.gov.cn/art/201 9/5/2 3/art 3 544 456 12.html.

作者:蹇莉 魏敏

第4篇:基层党建助力脱贫攻坚典型亮点材料

X市X区发挥组织部门职能作用,探索实施“三个三”机制,推动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相互促进,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三大行动”稳脱。开展村集体经济“清零、倍增”行动。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扎实做好集体经济“清零、倍增”行动,创新“众筹”模式,实施“众筹”项目X个,带动X个薄弱村集体收入达到X万元以上。推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试点全域土地流转,探索“三变三化三集中”,提高“造血”能力。目前,已完成土地流转X余亩,X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开展“村村到”大调研行动。发挥脱贫攻坚中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将X年定为基层党建“攻坚突破年”,在全区X个村中开展“村村到、找短板,抓落实、求突破”工作调研,从村班子建设、村集体经济收入等X个方面入手,细分X小项,全面摸清村班子现状,找出贫困村问题症结,制定整改措施。

开展村级活动场所“改造提升”行动。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活动场所管理维护工作的通知》,将全区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列入重大建设项目范畴,按照“新建一批、利用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的要求,投入资金X余万元,累计完成X多个村级活动场所改造提升,实现X个省定贫困村、X个市定贫困村全覆盖。

“三项机制”保脱贫。实施“X+X”包联机制。出台《关于组织开展“X+X”包联工作的实施意见》,对每一个贫困村,指定X位区级领导、X个区直部门、X名第一书记、X位乡镇干部、X个骨干企业定点帮扶,推动各类力量向扶贫一线聚焦。X年以来,累计为基层协调、争引各类项目X个,争引资金X余万元,新建、修缮水利项目X个,整理、改造道路项目X个。

建立关心关爱机制。坚持教育培训向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倾斜,将脱贫攻坚业务知识纳入干部培训内容。加强谈心谈话,结合“村村到”工作调研,深入脱贫攻坚一线与干部面对面开展谈心谈话,倾听干部心声,纾解不良情绪。制定《X区党政干部容错纠错实施细则》,明确合理容错情形,旗帜鲜明地为在脱贫攻坚一线敢于担当的干部鼓劲撑腰。

落实激励鼓励机制。加强政治激励,坚持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尺,把脱贫攻坚一线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赛场”。近年来,X余名扶贫一线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加强物质激励,开展“X面红旗”争创活动,从脱贫攻坚等X项工作中评选出“红旗村”,每获得一面红旗,党支部书记岗位补贴每月上调X元,其他村“两委”成员每月上调X元。

“三路人才”助脱贫。锻造“管理人才”。引导村级党组织将后备干部编入村重点工作攻坚组,结合其实际能力和特点,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等一线工作岗位中设置相应实践岗,有针对性地给后备干部交任务、压担子。今年以来,累计有X名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能力突出、群众反响较好的在外人才被纳入后备人才库。

培育“乡土人才”。充分发挥党校优势,通过定期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开设特色林果、农机维修等专业课程,分批、分类对扶贫工作队、贫困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着力为脱贫攻坚积蓄“人才力量”。实施“X雁归·乡情引才”工程,建立X籍在外人才数据库,广泛吸引X籍人才回乡创业,助力脱贫攻坚。

引入“高端人才”。推行“产业+人才”引才模式,围绕绿茶等产业,从X大学等单位“柔性”引进X名优秀人才,为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把脉会诊、建言献策。借力X区(北京)协同招引中心等平台,多渠道引进省内外各类高端人才来X贡献才智。同时,紧盯高学历、高素质“队伍”,通过公开招考、现场招聘等形式,引入X名急需紧缺专业人才,为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力人才支撑。

第5篇:实施“311”工程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遵义市离退局积极组织引导老同志实施“311”工程助力脱贫攻坚工作

近年来,为响应中央和省委关于脱贫攻坚的重大决策号召,遵义市离退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积极组织引导全市离退休干部助力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

一是认真谋划,精心部署。按照省委老干部局《关于组织引导全省离退休干部实施“311”工程助力脱贫攻坚的通知》(黔老干通[2017]11号)和《关于组织引导全省离退休干部深化实施“311”工程助力脱贫攻坚三年工作方案》(黔老干通[2018]7号)要求,结合遵义市15个县(市、区)实际,制定下发了《关于组织引导全市离退休干部实施“三个一五”工程助力脱贫攻坚的通知》(遵市离退通〔2017〕13号)(即:组织老专家创建“产业发展示范点”15个,组织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创建“党建扶贫示范村”15个,组织离退休干部创建“脱贫攻坚示范户”150户,故遵义简称“三个一五”工程)和《组织引导全市离退休干部深化实施“三个一五”工程助力脱贫攻坚三年工作方案》(遵市离退通〔2018〕18号),方案明确了2018年至2020年创建工作目标,列出清晰的时间表、任务图,强化工作推进的措施和要求,为各地各单位开展创建、巩固提升指明了方向,确保全市创建工作整体推动、深化推进。

二是加强领导,确保落实。为推动工作落实,加强对全市离退休干部开展“311”工程创建活动的指导,遵义市离退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专人负责日常事务和对上对下联络工作。局党委定期召开局班子会议,对“311”工程进行研究,部署各县(市、区)“311工程”创建。各县市区结合自身实际,积极组织发动老同志参与“311”工程,邀请老同志同步成立了工作指导小组,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充分发挥全市离退休干部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深化实施“311”工程。

三是制定标准,精准创建。为进一步深化实施“311”工程,助力脱贫攻坚工作,遵义市离退局坚持问题目标导向,结合遵义实际,制定出台了“311”工程创建标准及考核评分细则,推动创建任务落细、落小、落实。标准及考核评分细则,从工作部署、制定措施、队伍建设、工作推进、示范“点、村、户”创建等方面着手,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在村级党建、产业扶贫、脱贫成效等基础上,将任务量化、措施细化。标准及细则出台后,更加夯实创建基础、丰富创建内容、提高创建层次,全面推动“311”工程创建落地生根、见到实效。

四是狠抓落实,务求实效。为推动“311”工作均衡开展,2018年4月26日,遵义市离退局在赤水市召开了全市“311”工程推进现场会,对全市深化“311”工程创建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掀起了深化创建的新高潮。遵义市各县(市、区)离退局局长、业务科长和2名来自“311”工程一线的老同志代表共计60余人参会。2018年5月,组织七个调研督查组到各县指导“311”工程创建,每组由一名班子成员或县级领导带队,先后深入15个县(市、区)、部分乡(镇)和村开展调研督查,指导工作开展。11月,遵义市离退局再次组织七个调研督导组,到脱贫攻坚点、村、户验收达标状况,对创建工作进行初步检查验收,确保“311”工程创建取得实效。

五是统筹创建,重点突破。按照“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为指向,以助力脱贫为基础、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根据出台的示范村、示范点、示范户创建达标标准,要求各地各单位打破行业和单位界限,按照专业特长相近、兴趣爱好相同、帮扶意向一致的原则,采取单位间、支部间、社团间、老同志间抱团参与的形式,集中人力、物力、技术、项目等资源要素,将示范村、示范点、示范户捆绑到一个地方搞集中创建,确保建强一个支部、壮大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群众,带动影响更多老同志助力脱贫攻坚,扩大离退休干部参与脱贫攻坚的影响力。

据悉,遵义老同志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人缘熟、地缘广、威望高、思路宽、点子多的优势,深入基层,深入生产一线、项目一线、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百姓家中,了解项目建设、农业生产、群众生活等民生问题,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和国家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收集群众发展意见建议,帮助村民解决实际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对村级经济发展规划、项目落实、民生事业建设、留守儿童关爱、精准扶贫等关系村民切身利益方面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为农业产业园区、农业专业合作社和致富能手等提供技术指导,有力推动党建扶贫示范村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向产业示范点致富带头人、村支两委和群众传授了好经验、好方法,积极帮助化解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为推动精准脱贫、同步小康夯实了社会基础。截止目前,创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全市创建18个示范点、16个示范村、158户示范户,经过初步验收,已经有10个示范点、9个示范村、105户示范户初步达到创建标准。创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老专家共开展了200余次技术咨询活动、30次技能培训活动、48次专题调研活动,帮助理思路出点子300条,开展政策宣讲1100次,帮助协调项目28个,协调解决资金600余万元,解决困难问题400个,化解矛盾210件。

来源:遵义市离退局

第6篇:学习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学习时代楷模黄大发,助力脱贫攻坚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学习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学习时代楷模黄大

发,助力脱贫攻坚

学习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学习时代楷模黄大发,助力脱贫攻坚

黄大发是贵州省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人,195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至2004年先后担任过原草王坝村大队长、村主任、村支书等职务。黄大发同志是全省农村党组织书记的优秀代表,是决胜脱贫攻坚的“时代楷模”。

黄大发同志,几十年如日,把人民作为最温暖的初心,最崇高的信仰,率领群众凿水渠、开山路,一辈子、一条渠。黄大发用一生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他的事迹传遍山里山外,感染了无数心灵。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黄大发同志对党的感情朴素而真挚,对党的事业坚定而执着。他的敢于担当、敢想敢干,始终不向贫困低头,不向命运屈服。他心里之中装着群众,把群众的疾苦冷暖放在心坎上,尽心尽力改善群众的生活条件。

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应学习黄大发的感人事迹,学习他矢志不移、对党忠诚、信念坚定的政治品质;学习他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战天斗地的愚公精神:学习他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为民情怀;学习他不忘初心、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的党员本色,同时要求干部职工对这种精神进行传承和发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各级党员干部要想黄大发看齐,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把个人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儿,超常规举措深入推进大扶贫战略行动,矢志不渝的奋斗终生。

各级党员干部要以黄大发为镜,自觉对标找差,不断检视自己,增强党性修养,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造福;要向黄大发一样,扎根基层、只争朝夕、苦干实干。会议号召全体干部要以全新的精神面貌迎接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以超强的耐力助力脱贫攻坚战,把学习黄大发同志的崇高品质与“两学一做”、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撸起袖子干、迈开步子加快赶,走好新时期的长征路,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

2

第7篇:做好兜底保障,助力脱贫攻坚

一、最低生活保障——什么叫做最低生活保障?

最低生活保障是国家对共同生活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符合当地最低生活家庭财产规定的家庭,给予一定现金救助的一种社会救助制度,应保尽保、动态管理。

认定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户籍状况、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是认定低保对象的三个基本条件。

如何申请最低生活保障?

由共同生活家庭成员向户籍所在地的镇级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家庭成员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委托村委会代为向镇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受理主体一定是我们的镇级人民政府。

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申请人应填写《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审批表》、《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授权书》、《申请最低生活保障诚信承诺书》和提供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户口本、身份证、婚姻状况、疾病、残疾证明、房产证、房屋租凭协议、土地承包经营证明、收入证明、失业人员应提供《就业失业登记证》等相关证明材料。

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审批的流程

以家庭为单位,由户主(或户主委托村民委员会)向当地镇级人民政府提出低保书面申请及其相关材料,镇级人民政府在收到申请材料后,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初审通过后镇级人民政府要在村委会的协助下100%入户作全面详细的调查,核实申请人的家庭状况,并组织召开村级民主评议会进行民主评议,并将评议结果张榜公示。公示无异议后镇级人民政府召开会议进行审核后报县民政局,县民政局在收到报告及相关资料后,按不低于低保申报户数30%的比例入户抽查,对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对不符合条件的对象书面说明理由。批准结果将在村、镇、县级相关媒体进行长期末端公示。

不符合纳入最低保障的情形?

1.不按规定程序申报或证明材料不全、弄虚作假的;

2.拒绝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入户调查、核实家庭财产和收入的;

3.申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成员中有劳动能力且拒绝劳动的;

4.家庭实际生活水平和财产状况明显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如新购贵重首饰、奢侈性消费的;

5.家庭水、电、燃气、通讯等费用单项支出超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0%的。

6.家庭存款、有价证劵、债券总值人均高于所在地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7.拥有机动车辆、船舶、工程机械以及大型农机具的;

8.拥有两套(含)以上住房,且人均建筑面积超过当地人均住房面积及拥有别墅的;

9.拥有租凭门面、店铺的;

10.有注册企业、公司的;

11.在银行有贷款购买车与房;

12.家庭成员中有择校付费上学、自费出国留学的;

13.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扶养人有能力但不尽赡养抚养、扶养义务的;

14.因赌博、吸毒、嫖娼等行为造成生活困难的;

15.审核和复核期进行股票、基金、期货、外汇、权证交易买入行为的。

如何来认定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

坚持以户籍为单位,同时考虑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主要包括配偶、父母、未成年子女、已成年但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在校接受本科及其以下学历教育的成年子女、具有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义务关系并长期共同居住的人员、现役军(警)官和士官、因特殊原因未办理户口登记,但有出生证明和村(居)民委员会证明的新生儿。

其中在部队服役的义务兵、低收入家庭中已丧失劳动能力且单独立户的成年重度残疾人、连续三年以上(含三年)脱离家庭独立生活的宗教教职人员、在监狱服刑的人员不计入共同生活家庭成员。

家庭收入包括哪些内容?

1.工资性收入(指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工资、薪金、奖金以及津贴与补贴)

2.家庭经营纯收入(指从事生产、经营及有偿服务活动所得)

3.财产性收入指动产与不动产两方面收入(动产是储蓄存款利息与储存性保险投资以及股息和红利收入、集体财产收入分红)(不动产是指转租承包土地经营权与房屋出租所得收入)

4.转移性收入(指土地补赏、退耕还林、拆迁征地补赏等收入)

哪些收入不计入家庭收入?

1.各级政府给予的奖励金,见义勇为奖励金和抚恤金

2.优抚对象享受的抚恤金和生活补助、护理费,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的生活补助,烈士褒扬金;

3.义务兵家庭按照规定享受的优待金和高原条件兵的一次性奖励金;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一次性补助金和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金;

4.奖学金、助学金及由政府和社会给予困难学生的救助金;

5.职工的护理费及死亡职工遗属享受的一次性抚恤金、丧葬费;

6.计划生育奖励金、独生子女费、残疾人定期生活补助、廉租住房补贴、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和孤残儿童基本生活费。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和新型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十三五”期间暂不计入家庭收入);

7.医疗保险报销的医疗费,医疗救助金,临时性的社会救助款物;

8.政府发放的物价补贴、节日补助、一次性生活补贴。

赡养、抚养、扶养费如何计算?

(1)有裁决、判决、协议的,按照裁决、判决、协议计算;

(2)赡养、抚养、扶养费义务人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收入家庭收入标准的,视为无能力承担赡养、抚养、扶养费义务;

(3)协议对赡养费负担的约定明显不合理或没有裁决、判决、协议且义务人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于当地低收入家庭收入标准的,每个成年子女家庭每月应承担的赡养费按下列公式核定:

赡养费=(赡养义务人家庭月总收入-当地低收入家庭收入标准×赡养义务人共同生活家庭成员数)×30%

抚养、扶养费参照以上公式计算。

(4)实际得到的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高于上述规定的,按照实际得到的数额计算。

现行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共分三个档。一档:333元/人/月;二挡:260元/人/月;三档:170元/人/月。

什么叫分类施保

分类施保是对城镇低保家庭中的特殊困难人员,在已核定补助金额的基础上,根据其困难程度适当增加补助金额,以更好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分类施保有哪些?

哺乳期妇女

在校大中专生

、在校高中生

盲人、低视力(矫正视力低于

0.3)、智力残疾、精神残疾、

一级肢体残疾重病人员

父母一方死亡未成年人、父母一方离异未成年人

听力、言语、肢体三级以上

十四周岁以下儿童、70

岁以上老人

落实好“渐退帮扶”政策

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收入来源不固定,对接受扶贫开发项目取得收入尚不稳定,但已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可按原政策继续享受12个月的农村低保,其中,残疾人家庭还可在此基础上适度延长救助时限。(在原则上渐退帮扶政策只享受一年)

二、特困供养人员救助

哪些人能享受特困人员供养

凡持有当地户籍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应依法按规定程序将其全部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应养尽养、动态管理。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无劳动能力

(1)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

(2)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3)残疾等级为1、2级的智力、精神残疾人,残疾等级为一级的肢体残疾人;

无生活来源。

个人或家庭可支配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财产符合特困人员财产状况规定的,应当认定为无生活来源。

法定义务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无履行义务能力:

(1)具备特困人员条件的;

(2)60周岁以上或者重度残疾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且财产符合特困人员财产状况规定的;

(3)无民事行为能力、被宣告失踪、或者在监狱服刑的人员,且财产符合特困人员财产状况规定的。

申请特困供养人员救助供养需提供哪些资料?

本人身份证、劳动能力、生活来源、财产状况、赡养抚养扶养情况书面声明,承诺信息真实、完整承诺书,有残疾的应当提供第二代残疾证。

什么情况下可以终止供养?

死亡、被宣告失踪、监狱服刑、收入财产不再符合相关规定的、法定义务人具有履行能力义务的。

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包括哪些内容?

1.

提供基本生活条件。包括供给粮油、副食品、生活用燃料、服装、被褥等日常生活用品和零用钱。

2.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包括日常生活、住院期间的必要照料等基本服务。

3.提供疾病治疗。全额资助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医疗费用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医疗保障制度规定支付后仍有不足的,由救助供养经费予以支持。

4.办理丧葬事宜。特困人员死亡后的丧葬事宜,集中供养的由供养服务机构办理,分散供养的由乡镇人民政府委托村民委员会或者其亲属办理。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按照不高于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对象一年的救助供养标准一次性支付丧葬等补助费。

三、医疗救助

救助对象主要包括:

重点对象(指特困供养人员、孤儿、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在册贫困户、特定对象(见义勇为负伤人员中无加害人或责任人以及加害人或责任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医疗费用的;艾滋病机会感染患者),因病致贫对象和县级政府规定的特殊困难人员

医疗救助资助参合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对重点救助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缴费部分进行补贴。特困供养人员给予全额资助,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按筹资办法给予定额资助。

住院医疗救助都包括哪些内容?

住院医疗救助包括基本医疗住院救助、重特大疾病住院救助和全费用定额医疗救助。

基本医疗救助住院救助适用范围与标准?

基本医疗住院救助,主要适用于重点救助对象、低收入和特定救助对象。其住院医疗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支付后,医疗救助政策范围内个人自负部分不超过当地大病保险起付线的,特困供养人员给予全额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按照不低于70%的比例救助,累计封顶线不低于1.5万元;低收入救助对象、特定救助对象按不低于50%的比例救助,累计封顶线不低于1.2万。

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适用范围和标准?

重特大疾病住院救助适用与所有救助对象。救助对象单次住院医疗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支付后,医疗救助政策范围内个人自负部分超过当地大病保险起付线的,经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报销后,特困供养人员给予全额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按不低于70%的比例给予救助,累计救助封顶线不低于3万元;低收入救助对象、特定救助对象按不低于50%的比例给予救助,累计救助封顶线不低于2万元;因病致贫对象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救助,累计救助封顶线不低于1.5万元。救助对象住院医疗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支付后,医疗救助政策范围内个人自负部分累计超过当地大病保险起付线的,经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支付后,按照以上标准扣除当年基本医疗住院救助和全费用定额医疗救助以救助金额后给予救助。

什么是医疗救助“一站式”救助

经民政部门认定救助的重点救助对象,到定点医院治疗实施“一站式”救助,其所有医疗费用,可先由定点医疗机构垫付,救助对象支付自负部分即可出院。

医疗门诊救助标准?

1.特困供养人员门诊治疗费用,策范围内个人自付部分给予全额救助。

2.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因患慢病需要长期服药的,医疗救助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费用按50%比例给予救助,每人每年不超过1000元;重特大疾病(重点救助恶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重精神病人药物维持治疗、血友病门诊使用止血药物等)需长期门诊治疗的,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费用按50%比例给予救助,每人每年不超过5000元。

3.对城乡特困群众患重特大疾病,无钱无条件住院治疗申请大病医疗救助的,可根据家庭贫困状况,参照慢病门诊和临时救助标准酌情救助。

四、临时救助

什么是临时救助?

临时救助是国家对遭遇特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者其它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获救助之后基本生活保障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的应急性、过渡性救助。

临时救助的对象有哪些?

1.因火灾、交通事故、溺水、人生伤害等以外事件造成家庭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主要经济来源中断,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困难的家庭

2.因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造成医疗费用支出过大,暂时导致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家庭

3、因基本生活必需品涨价、家庭成员身患疾病维持基本医疗、就受非义务阶段教育的原因导致生活必需支出费用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基本生活暂时出现困难的家庭

哪些情景不予临时救助?

1、申请人拒绝配合经济状况调查的、隐瞒家庭真实收入、财产、支出、弄虚作假的。

五、贫困残疾人对象的补贴条件和标准(残疾人两项补贴)

1.补贴对象。具有安康市户籍并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合国残疾人证》中生活困难的贫困残疾人,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确定为补贴对象:

(1)已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残疾人;

(2)属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一、二、三级残疾人。

2.补贴标准。18周岁以下(不含18周岁)生活困难的残疾人(以下统称“残疾儿童”),生活补贴按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发放(已享受残疾人生活补贴的残疾儿童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50元提高至100元);18周岁以上(含18周岁)的成年残疾人生活补贴按每人每月60元的标准发放。

(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1.补贴对象。具有安康市户籍并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残疾等级为一级、二级的视力、肢体、智力、精神和多重残疾人。

2.补贴标准。一级残疾人护理补贴按每人每月120元的标准发放;二级残疾人护理补贴按每人每月80元的标准发放

六、孤儿救助认定依据和提交材料

①申请书;②孤儿及监护人户口复印件;③确认孤儿身份证明材料原件或复印件;④审批表原件;⑤监护人身份证、银行卡复印件;⑥社会散居孤儿监护协议书;⑦其他有关材料。父母死亡的必须附公安、派出所的销户证明,父母失踪的必须附法院的宣告失踪证明。艾滋感染儿童需提供疾控中心证明、HIV抗体确认检测报告单(抗体检测呈阳性)。

孤儿救助发放标准;社会散居孤儿、艾滋病毒感染儿童,每月发放基本生活费800元,采取财政直发的形式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则退”,对符合条件的孤儿及时审批,对超龄孤儿及时核减,年满18周岁但仍在校就读的孤儿可以继续享受政策。

第8篇:担当政治责任 助力脱贫攻坚

菏泽技师学院

自2016年开展技能扶贫工作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社局、市扶贫办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院共投资近80万元,先后实施了“技能大篷车下乡”活动和技能扶贫“千人计划”项目,共举办烹饪、面点、电子商务等各类培训班12期21个班次,培训贫困学员1179人,发放各类技能职业资格证1016人,许多学员通过技能掌握了一定的自主创业能力,为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奠定了基础。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认识,勇挑社会责任

菏泽是山东省的欠发达地区,截至2016年底,省标以下贫困人口22万户、46.03万人,占全省的51.2%,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和决战场。总书记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出响亮号召,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到二0二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实省市精准扶贫工作要求的同时,菏泽技师学院党委一班人深刻认识到,我院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职业技工院校,既有技术过硬的专业实训老师,更有丰富的专业实训经验,这恰恰能在帮助贫困群众学得一技之长、彻底摆脱贫困上发挥自身最大的特长和优势。我们学院可以承担起也必须承担起这一政治任务、社会责任,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全力助推脱贫攻坚工作。

思想统

一、目标明确、不等不靠、说干就干。学院党委成立专门班子开展调查研究,立足学院特色制定实施方案,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培训团队,划拨专项资金增添培训设备,更有菏泽市委市政府和市人社局等部门做坚强后盾,有乡镇党委政府和驻村第一书记等干部广泛宣传发动,我院技能扶贫工作于2016年得以在全市率先展开。

二、围绕技能扶贫,用心开展工作

一是先行先试,积累经验。2016年,院党委重点围绕市委提出的“双联双创”、脱贫攻坚等工作想办法、找出路,在对牡丹区小留镇邢楼村实地调研后,我院与市人社局、乡镇及驻村第一书记达成共识,决定在该村实施技能培训大篷车下乡试点,乡镇及驻村第一书记负责提供场地、组织学员,我院负责购买设备耗材、组织培训教学,市人社局负责鉴定考试、颁发结业证书。2016年6月14日,牡丹区小留镇邢楼村技能下乡烹饪培训活动启动仪式正式举行,第一期培训学员56人。在活动实施中,我们坚持方便群众,拉着设备耗材进入乡村车间,把课堂开在田间地头、办在百姓家中;坚持普惠群众,统一免费发放学习用的围裙、教材、笔记本,水性笔,所有实习材料也是全部由我院购买,学员不用拿一分钱;坚持贴近群众,根据农业生产季节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状况灵活安排培训时间,依照群众需求制定面点、烹饪等培训内容,确保群众学得会、用得上、能挣钱,争取实现“培训一人、脱贫一户、致富一家”的目的。接着,我们又先后在成武天宫庙镇毕庙村、牡丹区黄堽镇邓庄村、牡丹区黄堽镇孔庄村、菏泽开发区分别举办了5个技能下乡烹饪、面点培训班,合计培训人数为276人。

通过烹饪、面点老师幽默风趣的讲解、手把手的传授,学员基本掌握了职业技能的操作要领,真正实现了“一技在手,致富无忧”。省委组织部、山东电视台对技能大篷车下乡活动给予高度评价,新华网山东频道、市电视台、菏泽日报等主流媒体进行了跟踪报道,引起良好社会反响。 二是面向群众,制定方案。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2017年,院党委在总结技能大篷车下乡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技能扶贫“千人计划”项目实施方案》,计划利用两年的时间,投入100万元,针对全市贫困村及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市场需求、劳动者意愿实施精准培训,力争培训学员2000人次以上,确保热心学习技能的群众致富,使参加培训的群众具有创业脱贫能力。这次技能扶贫活动,按照贫困村群众“缺啥学啥”的需要,由农民“点菜”提出授课内容及要求,重点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主要是针对农村贫困劳动力意愿需求开展中式面点、中式烹调、电子商务、家政服务等培训,也可根据农村劳动力不同技能水平开展相应专业或工种(电焊、机床)的技能培训,针对农村有创业愿望和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农村劳动力,以企业注册、税务登记、人员管理、资金管理、市场营销等创业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培训。菏泽市委书记孙爱军同志对此方案给予充分肯定,并做出了专门批示,“市技师学院高度重视,积极助力脱贫攻坚,发挥自身优势,瞄准群众需求,通过‘技能下乡’,送培训到户、到人,这是治本之策,是授人以渔,能激发贫困群众通过自身劳动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

三是精心组织,辛勤付出。院党委多次专题研究技能扶贫工作,将其作为一份政治责任来抓,明确一名党委副书记具体负责落实,每期培训班开班仪式党委书记或院长到会参加,培训过程中到培训点现场解决问题。

培训处、食品系等有关处室与乡镇党委政府、基层干部和驻村第一书记通力合作,努力克服生源组织困难、场地设施简陋、交通运输不便等诸多问题,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如我院扶贫乡镇单县杨楼镇培训点距离市区100多公里,培训人员每天披星戴月、辛苦往返;有些培训点没有合适场地,只能搭个简易大棚,酷暑天气时热锅热灶,培训老师都是汗流浃背;有些贫困村条件简陋,培训人员午休时只能趴在案板上或者几把椅子一拼凑,才能休息片刻。虽然条件艰苦、困难重重,但同志们不怕苦、不怕累、毫无怨言、甘于付出,舍小家顾大家,一心只为群众能学好技术、早日摆脱贫困。

我院高级讲师、高级技师李鑫老师,是一位已经55岁的女同志,面点手艺十分精湛,看到很多群众有学习面点技术的迫切愿望,李鑫老师不顾自身年龄大、血压高等困难,坚决服从学院安排深入乡村车间传授技能。特别是2017年暑假冒着40℃的高温,在闷热的帆布棚下,她不叫苦、不怕累,手把手向群众传授技术,耐心细致为学员答疑解惑,近一个月的超负荷工作,使她的身体严重透支,在临近学员结业时李鑫老师由于血压增高而晕倒在案板桌前,幸亏抢救及时才转危为安。

油条、水煎包、葱油饼等地方特色小吃和鱼香肉丝、糖醋里脊、辣子鸡丁、红烧鱼等家常菜品。在培训结束后,为了巩固学员的技艺,我们每期都建立一个学员微信群,随时解答学员在实践中遇到困难和问题。

三、取得初步成效,赢得群众口碑

工作干得好与孬,要看群众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要看是否能够赢得群众口碑?

在对培训学员的跟踪回访中,我们发现东明、单县、鄄城、郓城等地已有学员开始在集市上摆摊设点做起生意,他们对能有机会通过参加技能培训而实现就业创业、改善家庭状况,对党委政府、社会、学院始终怀着感激之情。东明陆圈镇纪庄村的农民孙鹏波参加完烹饪培训班后,在镇上租了个门面,开了个小餐馆,生意红红火火;杨楼镇朱破楼村的农民王怀荣在学校附近干了个炸油条的摊点,平均每天能卖80多斤面的油条,每天收入在200元以上;单县杨楼镇土疙瘩村的农民石永花在南京做面点生意,听说家乡有免费的技能培训,专门从南京回家半个多月参加学习;还有的为了学习一项技术,长途奔波几千里地专门从内蒙、从拉萨等地赶回家。

郓城县南赵楼30多岁的国家级建档立卡户、残疾女学员赵来,因两腿不能站立,连油锅、面案子都够不着,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进行操作。她多次向我们提出学习的愿望,我们被她这种身残志不残的精神所感动,特别批准她为特别学员,并单独为其改造了案板、灶台高度,以方便她更好地参与培训。而她也倍加此次难得机会,每天坚持让丈夫抱着来参加培训,经培训老师手把手传授后她已初步掌握了面点制作技术。为鼓励她积极实现自主创业,我院院长乔忠义同志带着购买的全套面点制作设备,送到她家中。截止到目前,经过我院技能扶贫培训的学员中已经有106人成功实现就业或者创业,他们利用所学技能有的到酒店做了面点工、烹调工,有的在集市上摆摊设点,都有了可观的收入。

四、拓展培训空间,助推脱贫攻坚 按照山东省人社厅、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山东省技工院校服务脱贫攻坚工作行动计划”及菏泽市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我院将持续深入扎实开展好技能扶贫工作。继续实施好《技能扶贫杨楼镇行动计划》,重点开展电商扶贫,大力孵化村级电商种子户,继续开通杨楼镇适龄学生定项专项招生绿色专用就学通道,凡有脱贫致富意愿、具有初中以上学历的学生均可直接入学,我院将继续实施免除学生在校三年学费、住宿费、学杂费的优惠政策;全力做好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积极配合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开展技能培训。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是山东省脱贫攻坚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山东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规划》,投资最多的菏泽市东明县共计投资100多亿元,新建村台24个,外迁社区1个,迁建人口11.9万人。为确保黄河滩区的老百姓迁得出、稳得住、有技术、能致富,2018年8月,我院与东明县政府初步达成合作协议,决定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重点实施东明黄河滩区迁建村台的技能培训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推广到全市其他黄河滩区迁建脱贫任务的县区。

当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扶贫办决定于2018年9月至2020年底,在全国组织开展深度贫困地区技能扶贫行动,下步,我院将认真总结工作经验,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持续加大工作力度,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勇于担当作为,扎实做好技能扶贫工作,切切实实让更多的老百姓在技能培训中得到实惠。

第9篇:高效助力,,决战脱贫攻坚论文

高效助力

决战脱贫攻坚

要:2020 年作为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现各市州一开始了决战脱贫攻坚的工作。目前,我市根据现有条件,各县区凝聚力量,充分抓住时代契机,从攻坚路线、优居方式改变,攻守方式等多方面说明现象,进行系统分析,从而在脱贫攻坚中为努力为取得胜利而奋斗。

关键词:高效助力

决战 脱贫攻坚

措施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如何保质保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按时啃下“硬骨头”?如何确保脱贫成效得到群众认可、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考验着我市每一名党员干部。

一、线攻坚 变无路为有“法”

“这段时间连降暴雨,辣椒苗刚刚长起来,我不放心,要去看一看情况。”暴雨刚停,某乡第一书记陈红就和几名驻村干部急匆匆地赶往地里。

这样的场景已不知是第几次再现,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随处可见驻村干部、村“两委”在田间地头穿梭,强基建、促产业、助脱贫,一个个身影成为脱贫攻坚一线一道道靓丽风景。

xx 县作为全国 52 个、全省 9 个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之一,是 xx 市最难啃的“硬骨头”。近年来,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指标和“3+1”保障,市级统筹、市县联动,着力解决人的问题,认真布好局、下稳棋,紧盯靶向发力。91 名市县领导以上率下,责任包保全市 91 个贫困发生率 10%以上的贫困村。同时,持续推进“双书记”驻村帮村,并组建脱贫

攻坚党员突击队、作战队下沉一线。另外,在成立县级脱贫攻坚指挥部基础上,同步成立 xx 脱贫攻坚市级指挥部,“一竿子插到底”指导帮扶。从 xx 区、xx 区、xx 县等已出列的县区统筹选派 80 名干部,下沉 xx“组团式”帮扶。选派市直重点部门 18 名干部挂任 xx 对应行业部门副职,让帮扶更到位。

“‘特小凤’西瓜畅销北京、厦门多地的果蔬市场,还销往广西、山东、广东,销路好、销量大,今年带着乡亲们致富准没问题。”xx 镇 xx 村的 90 后退役军人陈晓华兴奋地说道。作为全市 661 名“兵支书”中的一员,他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领着群众干,带着群众富,确保村民稳稳脱贫。

近年来,xx 始终围绕村党组织带头引领和“兵支书”作用发挥,依托军地实践中心、“兵支书之家”等,开展跟岗实训培训,提升实战能力,将“兵支书”打造成脱贫攻坚战场上的一支精锐力量。

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需要凝心聚力,形成合力。我市聚焦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强力推进“百名县乡干部履职研判、百名专家人才指导服务、百村基层组织集中会诊、百村作战队员战时集训、百名志愿队员结对关爱、百万市管党费助力攻坚”的“六个一百行动”,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全方位发起总攻。日前,市县两级组织部门开展县乡党政班子成员、驻村干部、村“两委”作用发挥情况动态研判,并先后开展谈心谈话,进一步提振干部干事创业的信心决心。

二、挪窝换业 ——忧居到“优”居

“要注意手法和针法,防止出现丝线缠绕和小疙瘩,要保持刺绣布面平整……”在 xx 小区易地扶贫安置点,东西

部扶贫协作非遗“布依族刺绣”培训班上,老师正耐心地向搬迁妇女们讲授刺绣技巧。

挪穷窝、斩穷根,就业是关键。为解决全市 84 个易地扶贫安置点、8.2 万余名搬迁群众的就业难题,我市坚持“一户一策、一人一策”原则统筹推进。

通过创业优惠补贴、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创办扶贫车间、开发公益性岗位、组织劳务输出等方式,帮助实现转移就业。目前,全市 200 人以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实现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全覆盖,创建就业扶贫基地 57 个,就业扶贫车间 118个,在安置点落实产业项目 142 个,覆盖 4 万余名搬迁群众。

“党的政策真是好啊,不仅搬进新房子,生活越来越好,办事情也越来越方便了。”从 xx 区 xx 镇 xx 村搬迁到 xx 小区安置点的搬迁户陈大同感慨。

“搬得出、稳得住”的关键是消除群众的后顾之忧,当好群众的“生活服务员”。按网格化管理原则,在全市规模较大的安置点推行网格化管理、规模较小的实行楼长制管理,构建“社区—网格—楼栋”的管理格局。推行一窗受理、全程代办,配套设置便民超市、日间照料、居家养老、“四点半”学校等服务“前移”,切实为群众纾难解困。目前,全市新建学校 36 所,搬迁点社区警务室(站)75 个、医疗卫生机构或医疗站点 59 个、集中办酒席场所 35 个。

组织堡垒强了,方能领着群众富。我市持续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向“神经末梢”延伸,推行党员公约、包片服务、“一对一”连心包保机制。并且,在全市 84 个易地扶贫安置点设立 5 个街道办事处、10 个新型社区或政务服务中心、113 个基层党组织,建立工青妇等群团组织 120 个,切实发

挥 816 名搬迁党员“先锋队”作用,全心全意为群众“优”居服务。

三、以攻带守 扶上马送一程

“自从实行‘红绿灯条款’以后,全村没有出现过一起非法上访、滥办酒席、违规殡葬、堵工堵路。”xx 县 xx 镇xx 村党委书记陈静骄傲地说道。自摘帽后,xx 县积极探索巩固脱贫成效路子,从《xx 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1+2”管理办法》到韭黄村“红绿灯条款”,都是“一地一实践”的生动缩影。

自 xx 区、xx 区、xx 县、xx 县、xx 县相继脱贫摘帽后,我市始终坚持“稳定政策、走好过渡期”,紧扣成效持续发力,确保脱贫成色足、脱贫质量好。

成色如何?质量如何?关键看队伍能力。我市在帮扶力量不减、帮扶队伍不撤的基础上,持续开展脱贫攻坚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新任乡镇干部和村干部专题培训,进一步提升干部能力。同时,为 1008 个行政村储备 2759 名后备干部,汇聚起人才资源库。

防止返贫是脱贫的关键,越是最后关头越要铆足干劲。xx 区 xx 乡瞄准问题,对辖内 704 户 3081 人搬迁群众开展摸排,建立常态化监测和台账式管理机制,防止搬迁意愿转变及旧房未拆除而致贫返贫现象发生。

“小微信,大数据,‘云上扶贫’更快捷。”xx 县 xx 镇xx 村驻村干部汪灿走街串巷,在村口、路口悬挂起“微养牛”村级微信公众号、村民小组微信群,破除了地域界限,有效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扶持不断档,企业来助力。xx 有限公司与 xx 公司党组

织联建,合力为全市各县(区)提供大棚建设、种植培训、技术服务等,带动全市 13 个乡镇 31 个村发展食用菌种植,辐射带动 347 户 1000 余名贫困户;xx 行等 4 家单位主动出击,与 xx 区 xx 党支部签订村政银企“共建”协议。作为脱贫攻坚战场上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企业真担当、敢担当,精准施策,不断提升脱贫成果含金量。

总的说来,我市目前有着保质保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凝聚团队智慧力量,各县区团结协作,无数扶贫战士用不休不眠的身心共筑起来的万里长城。路虽远,时虽近,但是我市将不忘初心,一直在路上。相信这场战争终究会在时间的变化力,取得人民满意的胜利。

上一篇:企业员工辞职申请书下一篇:个人计划生育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