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幼师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有关幼师论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幼师体育教学应为幼儿师范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做出更大的贡献,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应包括基本目标与拓展目标两个层次。这就需要幼师体育教学深化改革,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既能针对幼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施教,促进其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又能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幼师学生将来科学地组织和实施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职业能力。

第一篇:有关幼师论文

有关幼师体育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 要: 幼师体育教学对于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推动我国学前教育深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影响。本文对幼师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作了分析,并深刻地论述了幼师体育教学的目标、任务、教材改革、教学方法创新等内容。

关键词: 幼师 体育教学 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在人才成长中的重要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关于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2010年《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学前教育的发展和完善事关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未来,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力争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逐步扩大学前两年教育的覆盖范围,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施学前三年的学前教育。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尤其是国家制定和实施公办幼儿园政策之后,学前教育的发展更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幼儿教师的需求量急剧增长,由此产生的对各种人才的强烈需求也为幼师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幼师体育教学是增强教师体育教学技能、提升学前教育幼儿体育教学水平的根本影响因素。

一、幼师体育教学目标和任务

幼师体育教学应当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最终目标。幼儿教师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在幼儿教育中的各项技能。体育教学也是在这一理念指导下不断发展起来的。幼师体育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在体育课程教育教学中儿童应当掌握一定的健身技能,了解与体育运动相关的知识,在跑、跳、投等方面初步具备相应能力。幼师体育教学的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当根据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和学前教育的年限时间做出更加统一和具体的时间安排。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更加适合幼师成长的基本规律。

二、注重教材改革,创新体育教学内容

幼师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材内容质量的提高。应当给予教材改革特别重视。当前幼师体育教学中教材建设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都对他们的成长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在教材改革中应当大胆突破常规,适当引入一些利于儿童增强体质,激发对体育运动兴趣的内容。

1.强化教材中的体操内容部分。体操项目是幼儿园开展的重要活动之一,体操锻炼不仅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训练项目之一,而且是培养他们健康的生活习惯和纪律意识、团队意识的重要项目。体操教学和讲解工作应当成为幼师体育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以往教材当中关于体操部分的教学存在理论性强而实践性不足的问题[1]。理论性强的主要表现是将体操动作分解得过于详细。从理论上解释清楚了体操动作的科学性,但是学生在学习这些动作时出现了实践锻炼不足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理论教学部分权重过大,影响了关于实践锻炼的部分和内容。

2.重视体育游戏教学。体育游戏是学前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锻炼儿童身体、开发儿童智力的重要方式。在幼师体育课程中应当将体育游戏的重要性充分凸显。在继承传统体育游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将一些有利于儿童成长和智力开发的体育游戏不断融入新的课程当中。

3.体育课程中注重增强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幼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面对组织纪律性较差的儿童。这一时期的教育教学不仅是为了保持良好的纪律风貌,更重要的是不断强化学生的纪律意识,让他们形成对遵守纪律的认识与认可。这种纪律教育经常出现在一些体育活动和游戏当中。我们应当在体育教学中将这些体育纪律教学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三、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幼师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是一项重要内容。当前由于教学方法不科学不恰当造成的教学效果不理想现象在幼师体育教学中已经大量存在。例如理论教学简单枯燥,不能结合生动的案例和真实的场景。这种现象的存在有一个原因和一个结果。原因就是教学方法的创新性不足,不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规律没有得到充分体现,造成教学方法创新性不足。这一现象导致了一个结果,即学生的学习兴趣低迷,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低。因此,无论从原因还是结果看,我们都应当认识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是幼师体育课程教学中应当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创新教学方法应当做好多方面工作,一是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权重[2]。二是提高理论教学的内容与实践性内容的结合程度。在讲解一些理论的过程中结合教学实践中真实的教学案例。

四、创新体育课程评价方式

教学考核评价是幼师体育课程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体育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传统的课程评价中将主要注意力都放在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具体知识上,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关注程度存在明显不足。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和教学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树立体育健身的理念和体育精神,培养学生顽强拼搏、不怕困难的精神,这对于他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克服困难十分有利。更重要的是,这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们未来的教育对象,也就是学前儿童的精神世界,产生更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提高幼师体育教学能力对于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价值和意义,在这一教育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认清体育课程在幼师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对学前儿童成长的重大意义,还要认识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增强体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杨大惠,何洋.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探讨[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12(08).

[2]谭蕾.幼师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13(05).

作者:邓月照

第二篇:幼师美术教育的有关思考

【摘 要】幼师美术教育是实施幼师学生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也是幼师生健康成长,成为合格幼儿教师的基本需求,是幼儿美术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本文从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育现状出发,分析了幼儿师范美术教育的意义,指出了幼师美术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幼师美术教育是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目的是传授美术知识与技巧,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质和审美能力,从而为学生未来从事幼教事业打下基础。而在实际中,幼师美术教育呈现出诸多不适应,暴露出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创新教育;幼师;美术;素质教育

一、幼师美术教育的意义

美术教育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可替代的作用。“以美怡情,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创造性和操作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这已经成为共识。幼儿教师作为幼儿的真正意义上启蒙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要求幼师美术教育要从真正意义上去适应幼儿教育,不能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更要注重学生美术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以符合幼儿教育的实际需要。作为培养新一代基础教育人才的幼师美术教育,既属于美术教育,也属于幼师教育。这要求幼师美术教育首先应该是一种素质教育,它与美术专业教育不同,不是培养画家、美术家的教育,它与美术应试教育也不同,不是单纯的进行美术技能强化训练的教育。因此,幼师美术教育的实质是在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树立正确审美观和提高艺术修养的同时,掌握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美术技能的教育。

二、幼师美术教育的目的

1.要让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幼师学生的基本美术素养包括:对美术内容和现象、创作方法与过程以及美术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有基本的了解。基本的美术素养不仅指对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应该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这些态度包括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做出积极的反映,能自觉大胆的运用美术的媒体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绪,追求艺术化生存,能不断的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独立发展的能力

学生在教师有计划的指导下,清醒自觉地掌握自身的发展过程,通过积极主动的设计、尝试、反思总结、调整完善等实践活动,实现高效快速的自我发展。要积极转变观念,倡导“开放式”教学,替代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与此同时,要在课题上下功夫,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要从教与学双方特定的条件,设计新的教学内容,如“给自己最喜欢看的一部电影画一幅画”,“找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玩具,然后把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改变一下,重新设计并画出来。”这两个题目,都属于设计课,但相比美术课本里的设计,前者要有趣的多。这类题目的内容都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事物,他们在绘画时就能比较容易的将事物表达出来,而且能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兴趣。

三、幼师美术教育的发展途径

1.明确幼师培养目标

当前,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育人才的竞争,家长和学生对学校的选择对幼师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幼师教育必须进行改革。现实中一些幼儿师范学校也进行了探索,在实践中出现了不同的改革模式。幼师教育的现行目标应定位于“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幼儿教育师资”上,要反映对人格、文化、创造力和教育实践力的完整性追求,不能仅仅是专业技能的追求。

2.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教学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美术的认识的加深,美术教学的内涵不断扩展,美术课程的学习内容不断丰富。幼师美术课程要超越传统的“纯绘画”或“纯艺术”范畴的教育,向艺术的观念、图像的传达、形式的表现、情感的表达等各个方面发展。在幼师美术教育中,注意幼师生的实际,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幼师生的综合素质。在培养幼师生美术技能的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引导他们建立和完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积极创新美术课堂教学模式

美术教育被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学科,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著名心理学家海纳特说过:“倘若把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型的教师”。美术教师应该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实际达到培养目标的新模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中的美,积极开展美术第二课堂活动,丰富美术教育内涵。

总之,幼师美术教育领域,必须认真审视当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审视现实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与素质教育要求的差距,认真查找妨碍学生全面发展的瓶颈,查找教育教学环境、设备、氛围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此同时,必须探索幼师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领域、新方法、新途径,把幼师美术教育教学推向一个新阶段,促进广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和知识保障。

作者:张冬冬

第三篇:拓展幼师体育教学目标,促进幼师生职业能力发展

[摘要]幼师体育教学应为幼儿师范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做出更大的贡献,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应包括基本目标与拓展目标两个层次。这就需要幼师体育教学深化改革,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既能针对幼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施教,促进其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又能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幼师学生将来科学地组织和实施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教学改革;幼师体育教学;职业能力

一、拓展幼师体育教学目标的意义

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不但被我国高、中等职业教育与培训界普遍接受,而且也是国际职教界的共识。在我国,幼儿师范学校一直是培养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群体的主要基地。幼师生作为在校学生和准幼儿教师的双重身份决定了幼师学校对他们的培养必须既着眼于幼师生作为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又必须为幼师生将来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奠定坚实的职业能力基础。作为幼师学校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重要组成部分的幼师体育教学由此应与一般体育教学有所区别,其教学目标应包含基本目标和拓展目标两个层次。其中,基本目标与一般体育教学相同,都是为了促进受教育对象身体与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拓展目标则应与幼师学校其他领域的课程与教学一样,服务于幼师生职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这又主要是通过培养与发展幼师学生将来组织和实施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的职业能力来实现的。

《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都明确规定:幼儿园应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工作原则,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幼儿园体育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幼儿园健康教育领域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当前幼儿园教育未实施分科教学的情况下,每一位幼儿教师都应当具备科学组织和实施幼儿园体育教学的能力。这种教育能力由此是幼儿教师职业能力中重要且不可缺少的部分,作为准幼儿教师的幼师生除了通过幼师学校专门组织和实施的《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等课程来学习和获得外,幼师体育教学应在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让幼师学生在掌握幼儿教育基本规律与原则的基础上,能将所学习的关于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知识与基本运动理论相结合,熟练掌握幼儿园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组织程序与实施原则,从而为将来科学、有效地组织和实施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奠定职业知识与技能基础。

二、幼师体育教学基本目标的实现

幼师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是让幼师学生在掌握系统、科学的体育运动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培养良好的身心素质和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从而为幼师生的在校学习和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身体素质方面的基础。

幼师学生大都为18~21岁的女性群体。在此年龄阶段,女生由于性激素的作用,在生理形态上已和男生有明显的差异。她们肌肉工作缓慢,灵巧性差,容易产生疲劳,恢复时间也较长;心血管系统机能也比男生差,心肌和呼吸力量较弱,脉搏输出量小,女生在运动时主要靠加快心跳次数来保证每分钟血液输出量,所以速度和耐力都差于男生。这种生理解剖特点导致她们对体育运动的惰性大、兴趣小。同时,该年龄段的女生在心理上又表现出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她们对自己感兴趣的运动内容能一反常态地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如健美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韵律活动等都对她们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因为她们希望通过这些项目的练习使自己保持健美的身材,塑造形体美、姿态美以及高雅的气质。

针对幼师生的这一生理、心理特点,幼师体育教学应积极适应受教育对象的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进度,改变教学策略与方法,为此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一是应优选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运动量。首先,应根据女生形态结构特点选择教学内容,多做动力性练习,少做静力性练习,同时要考虑力量、速度配合恰当,根据幼师女生生理机能特点合理安排运动强度和练习密度,防止疲劳过度。为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对练习强度指数有恰当的估计,对主要练习的安排留有余地,以防失控。课堂上,教师要时刻注意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出汗量、呼吸情况及动作的准确程度等,以便随时调节运动量,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二是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满足学生求新、求趣的心理特点。首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加强其形式的竞争性、游戏性和趣味性,注意“寓教于乐”,以激发学生参加体育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各种身体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其次,应想方设法将技术性的跑、跳、投等动作练习转化为健身跑、健身跳、趣味投等运动项目,重点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基础上改善其身体形态机能,增进其健康。此外,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个体身体素质的发展,而且有助于促进人的心理素质健康发展,使人形成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精神面貌,坚毅顽强、不怕苦不怕累的意志品质,活泼开朗、合群乐观的个性倾向。幼师体育教学在积极探索适应幼师学生身体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基础上,还应将体育锻炼对幼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考虑在内,以让学生树立科学而全面的健康概念,最终形成顽强、勇敢、团结、向上的体育精神,使其身心素质获得良好的发展。

只有具备了健康的体魄,幼师学生才有精力完成学业;也只有有了健康的身体,他们才能在将来胜任繁琐而沉重的幼儿园工作。同时,也只有幼儿教师自身热爱体育,能够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他们才能以自己的精神面貌与兴趣爱好影响幼儿,使幼儿也热爱体育,乐于参加体育锻炼。总之,幼师体育教学基本目标的实现对幼师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和将来承担职业责任、完成工作任务都具有深远的奠基作用。

三、幼师体育教学拓展目标的实现

幼师体育教学的拓展目标应是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与形式向幼师生传授体育教学方面的知识与规律,并在促使其理解、掌握、运用的基础上,能自觉地将有关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方面的知识结合起来,在教师的引导和指点下领悟和掌握将来组织实施幼儿体育活动时应遵循的教学规律、原则与方法等。

幼师生将来组织和实施幼儿体育活动时应遵循的教学规律与原则和一般的学校体育教学应遵循的规律与原则既有相同之处,也必然存在显著差异。说它们有相同之处,是因为它们从内容上而言都属于体育教学领域,都要达到促使受教育者体育观念与能力发生变化的基本目的,因此对施教者有一些基本的共同要求,如施教者应当都会喊口令、指挥队列变化、能清楚准确地讲解动作要领并进行规范正确的动作示范等。之所以有所不同,是因为受教育对象的不同必然会使其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存在很大差异。如学校体育教学的实施可以主要采取集体教学的方式,先由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和示范,然后让学生自主练习。而对幼儿来说,这样刻板的教学方法显然是行不通的。幼儿更喜欢游戏,

更喜欢模仿同伴,也更喜欢自由地舒展他们的肢体,因此要想幼儿体育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幼儿教师必须善于以游戏的方式组织幼儿体育活动,善于与其他领域的活动如唱歌活动、舞蹈活动等相结合来组织体育活动,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与解释动作要领及其步骤等。

为适应幼师学生将来的职业需要,幼师体育教学应有意识地强化幼师生创编体操、组织游戏、掌握幼儿运动理论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如体操是幼儿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目前幼儿园普遍开展的早操或集体户外活动都将体操作为重要的项目,要求幼儿教师能够创编适应本园或本班幼儿身心特点、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有趣的体操,因此幼师体育教学应有意识地培养幼师生创编体操的能力。为此,教师可以在向学生全面、系统地讲解徒手操、轻器械操的特点和编操应遵循的原则及注意事项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为学生创造更多实际运用的机会,以使幼师学生能够根据编操的原则、用途及幼儿的年龄特征,不断编出动作简单、易于模仿,而又有新意、符合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徒手操和轻器械操。又如,幼师体育教学应有意识地培养和加强幼师生将来组织幼儿体育游戏的能力。教师应尽力让学生多接触各种各样的游戏,从熟悉游戏的玩法到学会改编熟悉的游戏,再到创编新的游戏,并要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和学习教师组织游戏的方法与策略,从而为学生将来组织各类幼儿体育游戏打下基础。再如,幼师体育教学应通过理论课、观察实践课等途径使学生充分、全面地了解幼儿不同年龄阶段各身体系统、器官、组织所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等,掌握体育与幼儿身心发展的关系以及幼儿体育卫生保健、安全等方面的知识,以保证学生将来组织和实施的幼儿体育活动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能够真正保障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其中,有关体育卫生保健与安全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尤为重要。因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幼儿教师在组织和实施体育活动时必须高度关注卫生保健与安全问题,一方面应有意识地教给幼儿自我保护的知识和受到伤害后如何自救的知识,另一方面事先要对体育活动涉及的人、事、物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并在不可完全避免的情况下,积极准备应急预案。幼师体育教学应在此方面承担起重要的教育与培训责任,以培养幼师学生将来勇敢面对和积极应对幼儿体育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卫生保健与安全问题的职业能力。

体育教学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师范学校来说,幼师体育教学因能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将来组织和实施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职业能力,而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幼师体育教学应努力突破一般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目标,深化教学改革,拓展教育内容,更好地为幼儿师范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服务。

作者:陈智峰

第四篇:英国幼师职前教育与资格认证制度对我国幼师教育的启示

摘 要 学前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奠基。幼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直接影响一个国家学前教育质量。顺应世界学前教育发展趋势,英国几届政府对学前教育进行大刀阔斧式改革,通过提高幼师职前教育质量和加强幼儿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来促进幼师专业发展。英国的资格认证制度和职前教育途径及课程设置,我国应提高幼师职业学校生源质量、增加幼师职业学校理论课程比重,丰富幼师职前教育途径。

关键词 职业教育;职前教育;学前教育;资格认证

在幼师师资培养体系中,幼师职业教育包括幼师职前教育和幼师职后培训两部分。幼师职前教育是指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面对第一份工作前的入职培训。目前,承担我国比例最大的一线幼师职前教育的机构主要集中在中等幼师专科学校和高等幼师专科学校,所以幼师职前教育的成败与其培养学校的教学质量息息相关。英国作为世界学前教育质量名列前茅的国家,从1997年布莱尔政府上台后就致力于学前教育改革,其幼师职前教育和资格认证制度发展相对完善,对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英国幼师职前教育与资格认证政策回顾

受到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二战之后的英国政府对于学前教育一向秉承少干预政策,直到布莱尔首相执政期间(1997-2007年),面对世界范围内学前教育的崛起和国内日益增长的学前教育需求,先后出台多项意义深远的学前教育政策,其中多项政策奠定了当今英国幼师职前教育和资格认证制度的格局[1]。2003年,黑人女孩受虐死亡事件后,“每个儿童都重要”政策(Every Child Matters,2003)应运而出,布莱尔政府改革儿童服务体系,明确提出政府需要保障儿童实现包括健康、安全、快乐与成就、有积极贡獻、为获得经济保障做准备五大目标,保障儿童安全发展与终身幸福。该政策提出要保护儿童,儿童工作者必须是受过专业培训的,并要求进行幼师专业化改革。

2004年,“儿童保育十年战略”(A Ten-year Strategy for Childcare,2004)对千禧年后第一个十年里0~18岁儿童的基础教育工作作出系统规划。其中,幼儿教师专业化进程进一步被推进,提议在幼儿教育机构中设立“早期教育专业教师”(Early Years Professional Status),希望到2015年为止,每家幼儿教育机构至少配备一名具有EYPS资质的专业教师。

2006年,布莱尔政府采纳“儿童保育十年战略”中关于早期教育专业教师的提议,正式出台“早期教育教师身份标准”政策(Guidance to the Standards for the Award of Early Years Professional Status,2006),并委托英国儿童工作发展委员会(CWDC)作为EYPS培训部门开展早期教师专业培训。自2006年以来,EYPS成为英国政府唯一认可的专门的幼儿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及幼儿教师职前教育指南[2]。英国专门的幼儿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实现了从无到有的里程碑式突破。EYPS项目的实施,使英国幼儿教师走上专业化道路。总体而言,EYPS项目作为英国学前教育阶段第一个专门的被政府承认的资格认证制度与职前培训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儿教师专业地位,但在培训机构选择、培训途径多元化上还有待提高。

2013年,卡梅伦政府为了追求英国幼儿教育的“卓越”质量,对EYPS项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行“早期教育教师”政策(Early Years Teachers)。EYTS项目作为EYPS的加强版,是一种更高水平的、更适合当代英国国情的幼儿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与此同时,建立“早期教育教师标准”(Early Years Teachers Standards,EYITT),要求职前教育培训必须参照标准,受训者们必须达到标准要求才可获得“早期教育教师”资格认证。

二、现行英国幼儿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现行英国幼儿教师职级制度与其资格认证制度整合一体。在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认证(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NVQ)与国家通用职业资格认证(General 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GNVQ)作为各行各业的通用资格认证,在幼儿教育领域同样实行,学前领域从业者在入职之初就根据国家相应标准申请相应等级资格证书核定其幼儿教师职级。英国教育部网站明文规定,当前学前领域从业者最低要求必须达到二级水平(level 2),政府鼓励幼儿机构在聘请从业者时将三级资格证书(level 3)作为最低标准。政府对2014年9月1日后申请或注册的幼儿教育从业者除了要求最低具有level 2的资格外,还要进行语文与数学方面的考察,从业者必须拿到“二级语文与数学资格证书”(level 2 literacy and numeracy qualification)才可正式进入学前机构任职。2016年7月30日后申请或注册的从业者,同时必须要进行为期3个月的急救培训(Pediatric First Aid,PFA)才可拿到2级或3级证书[3]。

低等级学前从业者通过进一步深造,获取QTS、EYPS、EYTS专业资格认证,其等级可等同于level 3或者level 6。对于学历高者,本科幼教专业学生毕业可直接申请幼师6级认证,硕士学位或者PGCE受训者毕业直接达到level 7,其进入幼儿教育机构直接应聘即可。

三、英国幼师职前教育途径与课程设置

2013年卡梅伦政府规划EYITT项目时,规范幼师的职前教育途径主要通过学前专业本科生准入途径(Undergraduate entry full-time)、非学前专业本科生准入途径(Graduate entry full-time)、在职幼师提升途径(Graduate employment based part-time)、考试途径(Assessment only)这四种方式进行,通过EYITT培训的学员可获得EYTS资格认证[4]。目前,英国政府在8个地区委托46所高校的教育学院进行EYITT幼师职前教育,例如华威大学、曼彻斯特城市大学等。英国的幼师职前培训途径多样,培训机构甄选严格,对学员的最低要求是本科毕业,职级达到level 6,且中考成绩中语文、数学、科学必须达到分数C以上。

学前专业本科生准入途径指高中毕业生进入到大学专门攻读学前教育学士学位。不同的大学,因为课程设置不同所以学制也不同,一般3~4年。第一年,学生们主要进行学前教育理论基础课程的学习,例如教育研究方法、教育学、心理学等;第二年,学校将教授一些学前专业课和与心理学、教育学相关的社会学科,例如发展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第三年,学校为学生提供幼儿园实习岗位,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第四年,专题论文的撰写[5]。学前专业本科毕业生一毕业就可申请EYTS资格证书,其幼师职级为level 6。

非学前专业本科生准入途径是对非幼教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提供的,这类学生往往只有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幼儿园工作经历,他们需要通过一年的PGCE培训才可拿到EYTS证书正式入职幼儿园。在英国,PGCE是培养各阶段教师的主要形式,PGCE课程里的早教阶段不是0~5岁,而是3~11岁,PGCE早期阶段的受训者毕业也可直接申请合格教师资质(Qualified Teacher Status,QTS)。英国的学制里,小学都设有学前班(reception year,4~5岁)来实现幼小衔接的过渡,学前班之前大部分学校也会开设幼儿班(nursery,2~4岁),所以PGCE课程主要致力于培养小学低年级从事学前教育的幼师。理论上,任何途径获得EYTS的新手幼师都可在任何0~5岁幼教机构任职,但实际上在英国如果应聘小学里的幼师岗,即使应聘者达到level 6甚至是level 7的层次,用人单位在考核时也会要求最好进行过一年的PGCE学习,可见PGCE已然成为小学、中学中最主流、最受认可的职前教育培训方式。PGCE课程也同样包括基础课程、核心课程、专业研究和实习见习,注重培养实践型、反思型教师。

在职幼师提升途径(Graduate employment based part-time)和考试途径(Assessment only)主要针对已经有幼儿园工作经验的幼师。如果幼师想进一步提升自己,但能力并没有达到“早期教育教师标准”,就要参加在职培训;如果有经验的幼师不需要培训,即能力达到“标准”要求,即可直接申请为期3个月的考试,考试通过可申请EYTS资格认证。

四、对我国幼师教育的启示

(一)提高幼师职业学校生源质量,源头上保障幼师队伍素质

目前,中等幼师专科学校和高等幼师专科学校的生源大多是初中毕业生或者高中毕业生,不排除部分高分高能的学生因为热爱幼教事业选择加入此类学校,但大部分还是因为成绩不理想而选择职业技术类学校。再加上众多职业技术学校间的生源大战,使本就门槛过低的职业学校在招收幼师专业学生时往往不加以面试就招录进校,导致很多五音不全、肢体不协调、不适合幼教一线工作的学生加入幼师职前教育队伍。门槛低、无底线的招生模式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幼师队伍素质良莠不齐。

相较于英国幼师职前教育对学员素质的严格要求,申请培训者必须通过英国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GCSE(相当于国内的中考),同时对单项科目也有要求,英语、数学、科学必须达到C以上的成绩。针对目前我国幼师专科学校生源素质较低的现象,建议国家从宏观政策上对幼师专业准入标准加以规范,幼师专科学校在考察学生时也要严格把控准入标准,加强面试环节,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全方位考察,从源头上保障幼师队伍素质。

(二)增加幼师职业学校理论课程比重,理论与实践紧紧结合

大部分学生受传统社会观念影响,以为幼师只需“哄孩子”“陪孩子玩”,对幼师专业学习内容知之甚少。进入幼师职业专科学校后,面临枯燥乏味的专业理论知识,加之自身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习见习中琐碎烦躁的教学任务等,都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倦怠或者厌学心理。我国职业学校旨在培养一线人才,而且教育的对象是人,人的成长具有不可逆性,这都要求幼师职前教育必须伴随着大量的实习、见习。但幼师专业化建设和幼师的终身教育,又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支撑,心理学、教育学、教育伦理学等知识可以为幼师实操保驾护航,这对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授课方式带来挑战。总体而言,幼师职业专科学校在课程设置上,理论知识学习要与幼儿园实践紧紧结合。

英国的幼师职前教育多途径、多元化,任意一种途径在课程设置上都要求做到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有的学校同一门课安排学生学习理论的同时,就在幼儿园观察、见习;有的学校会单独拿出半年或者一年的时间给学生安排实习园进行实习。英国政府对实施幼师职前培训的机构有着严格把控,分地域在8个地区委托46所杰出大学的教育学院进行培训,如世界排名33的曼彻斯特大学、世界排名76的诺丁汉大学等,众多教育学院高水平的师资使得理论知识的传授得到进一步保障。现阶段,我国专科职业学校虽然在师资上不如众多高等师范大学,但也要对理论知识的传授加以重视,在教材选择上要与师范大学看齐,加强对教师课堂质量的考察。另外,因为职业学校目的是输送一线人才,理论知识也要紧紧与实践结合,除了为学生安排大量实习、见习机会,理论知识的教学内容也要有别于师范大学重视科研的授课倾向,多多联系一线教学经验,让学生充分理解如何在一线工作中运用所学理论。

(三)丰富幼师职前教育途径,完善幼师资格认证制度

目前我国幼师资格认证制度作为师范类毕业生进入幼师行业准入的通行证,还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合理规划。在校生只要在学期考试中通过学校开设的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学等日常课程的考试,且在全省统一组织的普通话考试中成绩达到二级乙等以上,即可在毕业时领取幼师资格证。非师范类和其他社会人员需要在社会上报名考试辅导机构,通过幼师资格证考试也能申请幼师资格证。在校生获得幼师资格证过于容易,社会考试辅导机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等都反映出我国幼师资格认证制度的不完善。

英国教师资格证制度与幼师职级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拥有不同等级资格证的幼师在收入和职位上有所区别,使得政府和幼师从业者对资格证制度非常重视。在英国,拥有level2、level3的从业者一般都从助教做起,拥有EYTS、EYPS、QTS的从业者可以直接应聘幼师或者管理岗位。与此同时,国家政策也规定了拥有EYPS的从业者每小时最低9英镑,QTS教师每小时最少16.8英镑[6]。资格证书获取过程也并不容易,例如通过考试途径的考生要经历3个月的考试时间,且对申请人有着严格的学术和在园工作要求。借鉴英国幼教资格认证制度的成功经验,我国幼师资格制度在考核上也应严格把关,对于在校生,应增加平时考试难度,只有达到核心课程和实习见习优秀以上的学生才可获取幼师资格证。而且,社会考试也应加大难度,除了笔试环节重点考察考生的理论知识外,面试环节也要充分考察考生是否具有幼儿工作经验,能否胜任幼师工作。政府也应出台政策规范幼师资格证考试辅导市场,杜绝没有资质的机构进入,避免给考生传递错误幼教知识。

参 考 文 献

[1]庞丽娟,沙莉,刘小蕊. 英国布莱尔政府学前教育改革政策及其主要特点[J].比较教育研究,2008(8):34-38.

[2]曹能秀,田静. 近十年英国幼儿教师职前教育改革探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4(1):64-69.

[3]Check Early Years Qualifications [EB/OL]. https://www.gov.uk/guidance/early-years-qualifications-finder.

[4]Early Years Initial Teacher Training(ITT): A Guide for Providers [EB/OL]. https://www.gov.uk/guidance/early-years-initial-teacher-training-a-guide-for-providers.

[5]侯艳,赵旭曼. 英国幼儿园教师职前培训课程的主要特点及其启示[J].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1(8):92-95.

[6]Marray,J. Value-based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M]. London: Managing Early Eears Settings, Sage, 2009.

作者:王敏琦

第五篇:谈幼师高专院校对幼师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摘要: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各类幼教机构迫切需要一大批素质全面、身心健康、个性发展成熟的年轻幼教人才充实到幼教师资队伍中。幼儿师范高等职业学校承担着为幼教机构培养一线幼教师资的重要职责。幼师学生是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幼儿教师,他们需要在幼师学校学习期间将自身的职业道德培养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本文从剖析当前幼师学生的职业道德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入手,探究适用于幼师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道德的新型培养模式,目的在于提高幼师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效能性。

关键词:幼师高专院校;职业道德;幼师生职业道德;培养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具备良好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党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人才。”可见高职高专的发展在我国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幼儿师范高等职业学校承担着为幼教机构培养一线幼教师资的重要职责。

职业道德素质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通过教育和修养而形成的职业道德方面的状况和水平。每个从业人员,不论是从事哪种职业,在职业活动中都要遵守本行业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不仅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而且是本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幼儿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幼教机构生存的决定因素,除了过硬的知识能力和基本功之外,幼师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是学校的重要教育任务。

一、幼师生职业道德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职业道德的定义是个体在履行不同职业角色的过程中要遵守该行业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包括道德准则、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幼儿教师是教育幼儿健康成长的特殊的职业,应具备更高的职业道德准则。幼师生是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幼儿教师,这要求他们要在学校学习期间就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但目前幼师学生普遍存在职业道德概念模糊、职业道德水平偏低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幼师学生的职业道德概念模糊。造成幼师生职业道德概念模糊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中一个原因是现代社会日趋多元化和信息化,严重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社会传媒一方面对公众宣讲无私奉献,另一方面又对青年们讲求务实态度;一方面本着净化社会风气的目的呼唤人文道德的回归,另一方面又出于商业的考虑为满足人们的娱乐、猎奇心理把格调低下的精神商品大批量投放到市场中间。这些矛盾都致使我们的学生面对社会问题无所适从。一些不遵守职业道德、“一夜暴富”的实例,“权钱交易”“岗位腐败”等负面新闻充斥着学生的视听,不可避免地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形成产生消极影响。由于受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学生们通常对职业道德知识缺乏认同感,他们觉得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只是一种说教,是虚假的,不易接受老师课堂所讲授的职业道德观念,容易产生厌烦、抵触情绪。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幼师高职学校中,现行的职业道德课程和教育方法单一陈旧,很难对学生产生鲜活的积极的影响。大多数教材的内容理论性比较强,教学中依然存在着应试教育的痕迹,最后的测试以考试试卷为主。有的教师对职业道德课的教学目的认识模糊,教学观念、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教学中依旧在唱“独角戏”。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教师习惯于把学生当做“改造”对象,只告诉学生不能做什么事能做什么事却不去解释其中的原因。教师们经常片面强调“正面灌输”与“行为强化”,不善于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使我们的职业道德教育陷入“就范教育”的误区。这样使得学生逆反心理较为严重,他们对书本知识、教师权威产生不信任的情绪,使得他们对职业道德认识便产生偏差,很难有效促进职业道德的生成。

2.幼师学生的生源层次不高。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教育结构大幅度改革,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对高职高专院校提高生源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众多高职院校的录取大都被排在高考录取最后几个批次中,生源数量及质量受到影响。为了解决高职院校的生存及发展问题,多数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急剧下滑。高职高专院校考生分数偏低,生源素质必然偏低。尽管近两年高考人数持续增幅,高职高专院校的报考人数及录取分数有所提高,但与其他一般本科院校录取的专科生分数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是造成高职生源质量偏低的最主要的原因。经过本科院校的筛选之后,高职学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较以往产生较大悬殊。扩招后,高职高专院校不得不一再降低要求录取新生。一些思想政治素质不高、个人素质较差的学生被录入高职高专新生之列。不少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难度。

人一生的职业道路漫长又曲折,如何为未来事业做好充分准备,如何了解就业动态和信息,如何适应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尽快进入角色,如何在幼教工作中自我完善,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许多幼师生从没有认真思索过这些问题。有些幼师学生职业目标不明确,没有奋斗目标,思想不求上进,对前途迷茫,职业理想模糊,学习自觉性不高,只想混个文凭;有些学生自我意识过强,喜欢自由,行为随便,不注重塑造自身良好的形象,劳动观念、纪律观念淡漠,不注重勤俭和规范,缺乏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还有为数不少的幼师生欣赏水平不高,对大众传媒的选择能力不强,由于大众传媒的消极影响,幼师生中也较广泛地存在“追星族”、迷恋网络、迷恋“低俗小说”,一些学生置学习于不顾,经常出入娱乐场所等。这些学生对于幼教职业不热爱,更谈不上对幼师职业道德有基本的了解。

3.幼师生缺少实践机会。一个人的综合素养的形成,不单单取决于学校教育的效能,实践教育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长期以来,多数学校重视利用教学、各类活动、讲座、宿舍文化建设等多种手段来对幼师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但却常常忘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般来讲,幼师学生去缺少实践机会出于以下两种情况:有的学校出于教学考虑,把学年中的教育见习和所有课程结束后的顶岗实习结合在一起,学生在读书期间缺少必要的职业道德体验和行为养成的机会,不能在今后的职业道德学习中进行反思和修正,接受的职业道德教育仅仅作为“理论”漂浮着。另一部分学校虽然为学生提供见习或实习机会,但受到资金、时间、人员安排等因素的限制,有的实习形式仅限于“参观”“听课”,或者实习的时间很短,只有一周到两周时间,在这种蜻蜓点水的实习形式中,学生需要熟悉幼儿园环境、了解幼儿特点、适应实习工作,这些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很难深入体验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和外化。

二、考核模式的改革决定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

学生的职业道德与他们日后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有密切联系,所以传统的试卷型考试模式并不适合当前的职业道德评价标准。因此,幼师高专学校需要改革考核机制,强化学生学习的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学校应对学生学习职业道德的状况进行“分类考核,综合评定”。考核的内容应该摒弃以往一份试卷决定学生一切表现的做法,而是分为:试卷得分、社会调查得分、顶岗实习得分和参加教育活动得分等,分值可以按比例划分。

例如,我们可以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幼师生考核制度,组织各种形式的技能测试。包括:技能竞赛测试,即通过技能竞赛,展示学生素质,用行动代替语言推销自己,以实战操练代替考试;台阶式测试,即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基础,提出新的要求,分阶段制订教学目标,分阶段进行测试;实践测试法,即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进行测试,使学生用学的专业技能解决了实际问题。例如:安排布置学校宣传栏,帮助幼儿园布置教室等,完成这样的任务和测试,这种专业自豪感与成就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欲望。[2]

实践证明,这种考核评分的方式符合职业道德教育“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要求,是客观评价学生学习职业道德的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真正感悟职业道德。只要建立起科学完备的职业科学道德素质培养体系,敏锐捕捉幼儿教育的新形式、新发展对学生职业道德品质的新要求,设计出与时俱进的考核模式,那么我们的学生一定能成长为既有扎实的职业技能又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的人才。

三、对于幼师生职业道德培养模式的探究

职业道德是人在履行职业角色的过程中要遵守的基本要求,幼师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幼儿师范院校要通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效能性,重视入学教育中师德品质的培养,整合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来培养幼师生的职业道德。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模式提高幼师生职业道德。

1.班主任应成为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的重要角色。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幼师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正是其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树立理想、为理想奋斗的黄金时期,班主任在提升学生职业道德水平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捷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志向,当学生一旦树立了理想,就会有明确的目标,自然而然地能够促进幼师职业道德的形成和提升。班会是班主任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最重要的阵地,通常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主题可以选定为以下几种类型:激励型班会,主题可定为“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教师——最光荣的职业”等;讨论型班会,主题可定为“教师在你学习生涯中的作用”“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等;演讲型班会,主题可定为“我心目中的教师形象”“我未来的教师角色”等;讲述型班会,主题可定为“我最喜欢的教师”“我感受最深的教育活动”等。通过形式各样的班会,使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完善对儿童、对幼儿教育的初步认识,提高热爱幼儿教师职业的感情,培养热爱儿童、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积极情感,树立起稳定的职业信念、职业荣誉感和职业责任感,提高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树立良好的师德品质。

2.幼师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多种实践机会。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提升职业道德重要的不是会说会背,而是能否真正感悟并融化在自觉的意识和行动中。所以,幼师学校应为在校学生提供多种实习机会,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的自我教育,引发学生的“乐学性”。

首先,学校应着眼大局,为学生量身制订一整套科学可行的培养计划,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例如:幼师一年级应是学生职业道德的“学习期”,学校应向学生讲解职业道德及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相关知识,配合为学生安排参观优质幼儿园、学习优秀幼儿教师先进事迹等。学生既有初步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的真实实例,不至于在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真空象牙塔”中徘徊。二年级应该是幼师学生对于职业道德的“体验感知期”。二年级时,学校为学生呈现的职业道德课程可以面向多元,着重加强学生对职业道德的深入思考和反思能力。更重要的是,学校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习机会,时间可以安排在三周左右,同时应硬性要求学生假期自己到幼儿园进行实习。学生在体验和感知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之后必定会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思考和反思,进而促进自己的职业道德成长,使之成为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三年级是幼师学生对于职业道德的“实践体验期”。三年级时,学校会为学生提供半年的顶岗实习期,这是学生亲身体验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机会,学校应该及时与幼儿园取得联系,关注学生的思想及行为动态。此外学校应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幼儿教师工作,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

其次,要具备正确的工作态度。在真实的幼教情境中,学生们能够认识到,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素质是要有正确的工作态度,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幼儿园分配给实习生的工作任务通常不是什么难做的事情,只要求学生能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有认真工作的精神,有想把工作做好的愿望,就能完成任务,取得优异的实习成绩。

再次,要爱岗敬业。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这是各行各业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只有爱岗才能敬业,只有敬业才能出成果。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是一种高尚的职业道德。作为高职学校的学生,将来要成为崇高的幼儿教师,从实习期间开始就要培养热爱本职工作的精神。在工作过程中不论老师安排什么任务,都要欣然接受,积极完成任务。

最后,要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经过顶岗实习,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强化,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学生在幼儿园进行实习期间,能够适应真实的职业环境,与实习单位的领导同事和睦相处,适应幼儿园管理和规章制度,这些都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并把这种习惯养成内化为自身的道德素养,转化为爱岗敬业的实际行动。在实践中,教师带领学生不断进行总结、评比,寻找不足,加强职业道德培养的实效性。学生能够将自己追求的职业理想与社会现实和自身实际相结合,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结论:

随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各类幼教机构迫切需要一大批素质全面、身心健康、个性发展成熟的年轻幼教人才充实到幼教师资队伍中,这对于我国学前师范教育单位和广大幼师学生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幼师生的职业道德培养是幼儿师范院校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作,因而各类幼师学校要加强研究,紧扣幼师生的思想脉搏,要提高幼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效能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主导作用,为学生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通道,为职业道德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学校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教育和考核理念,整合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发挥他们在对幼师生教育过程中的积极影响和作用,使校内外各种因素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共同为幼师生的职业道德养成提供良好的氛围。

参考文献:

[1]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http://www.54cy.com,2007.

[2]周艳昀,浅谈幼教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美术课教学:http://lib.cqvip.com/qk/89642X/201104/37681669.html,2011.

作者:邢夏婕

上一篇:制药工程论文下一篇:正规教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