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征概念与马克思主义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列宁后期政治哲学思想引论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末政治哲学研究在中国复兴、21世纪初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在中国勃兴以来,列宁政治哲学虽然未曾被忽视、被遗忘,但不可否认的是,它陷入了中国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两大领域的研究凹地。更为遗憾的是,在现有为数不多的列宁政治哲学研究当中,对列宁后期政治哲学思想的研究少之又少、以其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成果尚未出现。基于此,本文将列宁后期政治哲学思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历史与逻辑辩证统一、文本与现实有机统一、局部与整体交叉统一的方法,对其生成前提、范式转向、核心概念、重要命题、整体特点、历史评价等内容进行了考察与探讨。具体分为三大部分、五大章节:第一部分是第一章,主要从现实史和思想史的角度出发,考察了列宁后期政治哲学思想的历史前提与思想前提。回溯历史,可以发现:“以往的政治哲学”以“解释世界”为主题与使命,马克思、恩格斯开启了“改变世界”的政治哲学转向,列宁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使现存世界革命化”的政治哲学新转向。简言之,列宁后期政治哲学思想存在明显的实践转向。这一实践转向表明,政治哲学家可依据其研究目的、与权力的关涉程度、对现实的影响效用等要素,划分为“思想型政治哲学家”与“实践型政治哲学家”,或称“学术型政治哲学家”与“政治型政治哲学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列宁属于“实践型”、“政治型”的政治哲学家,其政治哲学思想具有强烈的实践性且是具有开创性的实践性。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四章,主要从概念与命题的角度出发,考察了列宁后期政治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整体特点。从“核心概念”来说,大致可划分为四类:一是基础性概念,主要包括“政治”与“哲学”,前者表征为“超越‘政权’的大政治观”,后者表征为“富于‘战斗’的唯物主义”;二是主体性概念,主要包括“国家”与“政党”,前者表征为“无产阶级的新型‘利维坦’”,后者表征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先锋队’”;三是动力性概念,主要包括“利益”与“改革”,前者表征为“回归具体个人的原始驱动力”,后者表征为“融入日常生活的综合驱动力”;四是策略性概念,主要包括“联盟”与“妥协”,前者表征为“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团结策略”,后者表征为“以辨别敌友为前提的隐忍策略”。就“重要命题”而言,大致可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涉及政治建设,主要包括“劳动群众是力量之源”、“党要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机关必须服从于政治”、“工会是国家政权的蓄水池”;第二类涉及经济建设,主要包括“用资本主义创造的材料来建设社会主义”、“整个问题在于使农民有一种经济上的刺激与动因”、“从经济上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是最靠得住的事业”;第三类涉及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改造小农需要花几代人的时间”、“像爱护眼珠那样爱护专家”、“要抓住整条链子就必须抓住主要环节”。可以说,“核心概念”与“重要命题”共同说明了列宁后期政治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通过考察这些主要内容,可以发现列宁后期政治哲学思想从整体上说存在四大特点:一是现实性与生活性兼具;二是时代性与世界性并存;三是行动性与探索性同在;四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相携。第三部分是第五章,主要从传播与影响的角度,考察了列宁后期政治哲学思想的历史评价。这一章按照“学脉”与“血脉”两大线索可以细分为“理论方位”、“现实影响”与“当代启示”三个小节。列宁后期政治哲学思想的“理论方位”可从三个角度进行考察:从产生根源来说,它所回答的正是贯穿政治哲学史的根本问题;从致思路向来说,它所开辟的是独具特色的现实路向与实践路向;从主要内容来说,它所开创的是独树一帜的政治哲学形态,既是“俄苏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形态,又是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哲学形态。列宁后期政治哲学思想的“现实影响”突出表现在对20世纪中国的道路引领与政策选择上。具体而言:它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起到了直接的催化作用,对改革开放的实践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列宁后期政治哲学思想的“当代启示”可总结为三个方面:其一,领袖型政治哲学家的生成学启示。这启示我们,政治哲学思想从存在方式来说,可彰显于“做”、可蕴含于“国务文献”;从影响方式来说,可寄托于“言辞”、可凭赖于“激情”;从生效方式来说,可借助于“伟人”、可问诊于“需要”。其二,开拓型政治哲学家的改革学启示。这启示我们,社会主义改革需要坚守政治方向并服从政治要求,需要维护劳动价值并保障劳动群众,需要重视资本力量并规范资本运作,需要匹配现实基础并改进现实世界。其三,实干型政治哲学家的方法论启示。这启示我们,阶级分析法、时代分析法、现实辩证法对于认识世界形势、判断自身处境、制定正确战略、推进理论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当代意义。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无能亦无意提出一个关于政治哲学乃至列宁政治哲学的整全概念,也不希求对列宁后期政治哲学思想做出毫无遗漏的全面总结与毫无争议的平淡概括,仅欲就列宁后期政治哲学思想中的几个具有现实性、启发性甚至趣味性的问题,以核心概念为提领、以重要命题为支撑进行尝试性探索,以期构划与呈现列宁后期政治哲学的思想图景,以期深化与丰富对于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列宁政治哲学的理解认识。总而言之,列宁后期政治哲学思想作为生长在俄国大地上的以社会主义建设为主体内容的智慧结晶,尽管在枝繁叶茂的过程中被嫁接、被折断,但其花果仍然可以通过思想探索与理论反思而永久地存活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乃至政治哲学这片沃土之上。

关键词:列宁;政治哲学;社会主义建设;国家;马克思主义

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列宁后期政治哲学的实践转向

第一节 “以往的政治哲学”以“解释世界”为主题与使命

一、本质特征:以“解释世界”为理论旨趣并以此进行思想构架

二、整体样态:与“政治权力”相隔离以致无法将理想付诸实践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开启“改变世界”的政治哲学转向

一、马克思并不是一开始就要“改变世界”的,他最初的思想探索同样始于“解释世界”

二、马克思由“解释世界”向“改变世界”的转变始于对“现实世界”的介入与批判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理论与实践为改变“现存世界”开辟了可能性空间

第三节 列宁实现“使现存世界革命化”的政治哲学新转向

一、列宁对世界的解释大致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解释路径但并不拘泥于其具体结论

二、列宁对世界的改变主要分为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两大阶段

第二章 列宁后期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

第一节 基础性概念

一、政治:超越“政权”的“大政治观”

二、哲学:富于“战斗”的“唯物主义”

第二节 主体性概念

一、国家:无产阶级的新型“利维坦”

二、政党:社会主义建设的“先锋队”

第三节 动力性概念

一、利益:回归具体个人的原始驱动力

二、改革:融入日常生活的综合驱动力

第四节 策略性概念

一、联盟: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团结策略

二、妥协:以辨别敌友为前提的隐忍策略

第三章 列宁后期政治哲学的重要命题

第一节 关于政治建设的重要命题

一、劳动群众是力量之源

二、党要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

三、机关必须服从于政治

四、工会是国家政权的蓄水池

第二节 关于经济建设的重要命题

一、从经济上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是最靠得住的事业

二、用资本主义创造的材料来建设社会主义

三、整个问题在于使农民有一种经济上的刺激与动因

第三节 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命题

一、要抓住整条链子就必须抓住主要环节

二、像爱护眼珠那样爱护专家

三、改造小农需要花几代人的时间

第四章 列宁后期政治哲学的整体特点

第一节 现实性与生活性兼具

一、现实不容许忽视

二、生活会给出答案

三、跟随实际生活前进

第二节 时代性与世界性并存

一、大时代与小时代并肩存在

二、新时代与旧时代继往开来

三、时代之间没有一堵墙分开

第三节 行动性与探索性同在

一、一切都在于实践

二、实践中难免出错

三、进不了就退回来

第四节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携

一、原则需坚守

二、策略要灵活

三、适宜即最好

第五章 列宁后期政治哲学的历史评价

第一节 列宁后期政治哲学的理论方位

一、产生根源:所回答的正是贯穿政治哲学史的根本问题

二、致思路向:所开辟的是独具特色的现实路向与实践路向

三、主要内容:所开创的是独树一帜的政治哲学形态

第二节 列宁后期政治哲学的现实影响

一、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起到直接的催化作用

二、对改革开放的实践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第三节 列宁后期政治哲学的当代启示

一、领袖型政治哲学家的生成学启示

二、开拓型政治哲学家的改革学启示

三、实干型政治哲学家的方法论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闲居自得

上一篇:独立院校环境艺术论文提纲下一篇:初中生物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