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亲子关系讲座

2022-10-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社区亲子关系讲座

亲子关系的讲座(1)

李子勋

有感朋友们对我的批评和鼓励,我想以后尽量抽时间更新我的博客。我的身体不好,一般希望不被太多的事烦恼!

对网上消息说我认为王朔心理只有18岁的言论感觉不安,发表一个声明也是为了避免麻烦。现在被众多朋友注意到了,我的目的达到了,所以我删去了。 我想把去年的亲子讲座的文字资料陆续登出来,欢迎朋友和同行们的指正!

一、怎样保护孩子

现在做父母,基本都只有一个孩子,不像教育了

7、8个孩子的爸爸妈妈那么有经验,其实孩子和孩子是不一样的。有几个关键点要提醒大家注意:我是学家庭治疗的,主要是在临床,掌握一种系统式的家庭治疗,注重的是一种关系。我们常常观察爸爸妈妈和孩子之间是一种怎样的互动,他们的语言,他们存在的规律是什么。于是我们发现,最重要的不是父母亲跟孩子关系的表面现象如何,而是在表面的互动下的关系层面和他们内在的心理需求。

随便讲一个故事。我的门诊经常会接待这样的孩子:大多是男孩,这些男孩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小时候得过比较重的病,如癫痫或其他病,因而就被高度保护。因为爸爸妈妈会害怕这个孩子受到任何危险,比如小时候孩子得一些流感、肝炎,或其他疾病,这个孩子就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成长了,因为爸爸妈妈必须要过度保护他,不让他遭受任何的危险。

这样的孩子在特殊的保护下,令他们失去了很多能力,虽然他在父母亲的帮助下生活很好、学习很好,可是到了青春期(

15、16岁),都会出现一些麻烦,

这些麻烦就是刚才有一位家长所担心的--跟周围的孩子没法交流,无法得到一种智慧性的情感。于是爸爸妈妈就拼命的帮他补偿,因为他不是去鼓励孩子去承受因长期处于高度保护下失去的应有的发展(如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而是更加保护,使孩子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陷入困境。比如这个孩子跟某一个孩子发生争执,妈妈就去找老师谈,出面找对方的家长谈。通过这样的保护,看起来是让这个孩子顺利的小学毕业、初中毕业,可是到高中基本上不行了,因为高中的孩子,你的保护就失效了。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一个孩子到了青春期,15岁、16岁、17岁已经社会化了,他们处在夹缝里面,这样的孩子基本上最后都成为精力等等的残疾。小时候为了保护孩子,爸爸妈妈是对的,但是保护到什么时候?什么事情应该保护,什么事情不能保护?

我们常常在思考这个问题。从当前国际潮流来看,家长应从三方面来关心孩子。第一,身体发育。假如这个孩子有疾病,差不多孩子就拥有了某种特权,这个特权就是爸爸妈妈不得不怎么样,这是偏颇的。第二,孩子的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包括学习和社会能力、运动能力、音乐与艺术的修养。第三,个性的成长和心理发育的完成。这三个方面其实都是相通的,因为身体的健壮、身体健康的孩子往往心理发展顺利,有病的孩子,因为过度需要帮助,就有补偿关系,这个补偿就使孩子不去发展种种能力。

前天我看到一个孩子,已经30余岁了,一直不能够很好的生活,从17岁开始就一直在看心理医生、吃药,有各种各样的病。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当这个孩子不在他妈妈身边,而是在一个陌生人身边的时候,他挺正常的,他可以跟

很多人交谈,他可以买他的书,可以和别人讨价还价。但是只要他妈妈在身边时,他就是一个病人,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病人,而且露出了很呆傻的笑容。所以,孩子的问题也是母亲的共病,这个病由母亲构成,如果妈妈不在他身边,这个病是不存在的,这就是母亲和孩子形成的共病关系,这个病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他妈妈病得比孩子还重。实际上妈妈替代了孩子的社会功能,她在完成孩子的社会功能。当孩子要和社会接触的时候,他首先要支配他妈妈去做,强迫他妈妈去给医生打电话,让妈妈去跟医生商量需要的事情,总是他母亲去陪他看病,把药买回来,这个孩子可以随意的不吃,实际上妈妈就成了孩子的一种功能。但是如果妈妈继续愿意扮演这个功能,孩子永远不会好。

二,给孩子足够的信息刺激

父母应该具有对孩子心理智力成长阶段和需要的认识,照料孩子的时候内心要知道那些是重要的。现在很多父母希望尽善尽美孩子的教育,看很多书,听很多专家的课,希望找到一个好的教育方法,或者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实际上没有。因为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孩子的心智在发展阶段会出现明显的差异。现在有这样一些观点,一,认为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自己的特色,你不可能用一致性的教育把他教育好,也就是说对别人有益的经验对你的孩子不一定就好。你必须用一种全新的方式看待孩子并愿意伴随着他长大。第二,科学研究过智力早熟的孩子往往成年后都不聪明,正如生长缓慢的树成长的时间长,长得也高大一样。儿童智力需要一个缓慢的对环境的自适应过程,很多家庭心急火燎的帮助孩子拔高语言的读写算能力,小时候是可凸现出自己孩子的优势,但这是一种伪智

力,是父母的智慧被叠加的结果。智力成长也跟建筑一样,地基的结石不仅仅看水泥多少,还要看你混合的基质。研究证明,孩子感知世界的能力在没有学习母语时,是敏锐和自由的。一旦学会母语,开始有母语思维,很多感知能力就退化了,孩子感知的世界被大大缩水。

那么,心理学把人的自我看成是文化内化的结果,或是信息堆砌的结果。在混沌理论问世以后,怎么让孩子的心智发展得好,就需要采用刺激或者是扰动技术。父母不知道孩子的智力怎样,有那些天赋的能力,当然孩子也不知道。而每种天赋都有一个合适的神经发展敏感期,这些敏感具有一种节律性,小的时候适当的信息刺激可以使这种神经通路诞生。比如弹钢琴,很多家长要求孩子弹钢琴弹到九级,其实他早已经不想弹了,恨不得把钢琴砸了。现在认为,刺激达成就可以了,以后孩子会自己做选择。小时候我们让他在运动方面、艺术方面,音乐戏剧,手工雕塑,知识语言方面得到各种各样的刺激,点到为止。如果他有某个天赋才能,五岁前适当的接触可以确保少年或青年兴趣和才能的再现,出现优于他人的发展。

这里介绍一个名词,即初始条件,初始条件不一样的孩子,未来是不一样的。同一个孩子在农村,在一个完全消息闭塞的地方,他10岁以后来到城市,他想成为一个艺术家、音乐家恐怕就不行了,但是要成为清华大学的学生是可以的,因为那个资本在农村也可以得到,智力是足够的。但是对艺术,对政治氛围,对文化的刺激就比较少。如果他在10岁前没有受到足够相关的刺激,他成年后要

发展,不管他怎么刻苦,永远会比同样在城市长大的孩子要慢,发展的成就水平也要低。

孩子得智力需要全方位发展,在十岁以前片面的强调一种能力,可能得到的优势远比失去的少得多。父母要把成长的选择还给孩子,在孩子小的时候为他打好方方面面的基础,而非得一而舍其它,这就尽到了父母的职责。考虑到孩子的天性,父母要故意放慢对孩子的语言教育,语言的刺激和学习让孩子在沟通交流上快速获益,这会让他对其它的信息理解能力变弱,同样人类的语言会附带着思维逻辑和价值系统,也会束缚孩子对自在世界的感觉。双语教育(如中、英)并行可以对孩子敏感到语言系统对认知功能的限制,当然有条件的家庭,在孩子成长期,鼓励孩子用音乐、形体、图画、自然形色、直觉、想象(非语言的,内在享受般的,不指向与人交流的方式)来表达对世界和生命的知觉,可以帮助孩子维持高速的智力与心理成长!

第2篇:亲子关系讲座宣传资料

一、亲子关系在心理学上的定义是?

亲子关系乃指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亲子关系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着的,子女出生以后,要依赖父母来养育,要依靠父母,其关系以上下之“纵向关系”开始,随着子女的成长,亲子关系逐渐变成“横关系”,而当父母年老衰退时,这种关系又变成反的“纵关系”,即由子女来照顾衰老的父母。

二、学生与父母相处主要有那些矛盾?

由于学生处在一个最不稳定的过渡期,很多家长的痛苦,亲子的麻烦会出现在这个时间。学生看到父母也有很多缺点,对父母的依赖减少,反抗性情绪增加。加上常在学校,与父母的沟通交流越来越少,虽然很想和父母好好相处,但每次回家和父母总免不了发生争执。这段时期学生与父母的主要矛盾有:

1、学业上的矛盾

2、对待感情(如早恋)方面的矛盾

3、对待兴趣爱好(如电脑、游戏)方面的矛盾

4、交友方面(父母干涉孩子的交友圈等)

5、父母不够尊重孩子的隐私

三、本次讲座的目的是?

1、让学生明白正确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2、态度、情感目标:让学生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培养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并愿意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的积极态度。

3、问题解决目标:学会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四、学生怎样正确地与父母相处?

1、通过阅读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了解自身及父母的心理发展特点和状况,有助于理解亲子双方发生冲突的原因。

2、换位思考,理解父母。

3、通过与父母适当地沟通来减少不必要的分歧,增进与父母的情感。爱和不满,要告诉她,她才能知道。

4、与父母说话,或阐述自己的观点,或提什么要求,态度一定要尊重诚恳。只有尊重父母才能更好地理解父母。

第3篇:亲子关系讲座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学校,对各位家长能在百忙中抽空前来参加这一次的家校交流会表示热烈地欢迎!同时也感谢我们年级组各位老师对我的信任,一致推举我来与大家共同探讨家庭教育的问题,因为我是一位老师,同时也是一个孩子的家长。

其实我在教育子女方面做得也很不够,自己的孩子虽然在成绩方面勉强过得去,但是在性格、爱好、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欠缺。在这里可以说是与大家一起来共同探讨怎么样来培养自己的子女,让我们的下一代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其实,我们许多家长都很重视家庭教育,但又为如何进行教育而犯愁,对成长中的孩子束手无策。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孩子大了不好管,不知该怎样管才好;家长特别是和青春期的孩子之间不能说话,一说话就吵架,亲人快成仇人了;现在的孩子没有责任感等等。其实,当您发现自己的孩子有问题时,其原因的根基并不在孩子身上,而是和家长的教育及家庭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十分重要。可不少家庭对孩子是:批评多于表扬,禁止多于提倡,指责多于鼓励,贬低多于欣赏,威胁多于启发,命令多于商量,放纵、宠爱多于正确引导。在这样的背景下,也就造成了在当今社会家长无法跟孩子沟通的普遍现象。有的家长根本不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直到孩子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才后悔莫及。

下面,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段亲子教育视频,共同了解我们的孩子,希望对你会有所启发。

播放亲子关系教育短片《儿童》。

PPT讲座。

播放教育短片:《一句话的力量》

1

其实,以上所说的,我也不是每方面都做得特别好,我的孩子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我还是很爱他。相信各位家长也是一样,无论和多么优秀的孩子在一起,你最爱的一定是自己的孩子!那么,就多给孩子一点时间,多用一点耐心去陪他们聊天。因为,孩子很快就会长大,大到不需要我们牵他的手,不需要我们天天陪在身边。等到那时候,再想和他随时聊天就难了。所以,珍惜和孩子相处的每一天,让自己和孩子都多一份快乐的记忆吧!谢谢大家!

接下来,有请我们的家长代表——二(1)班XX同学的家长发言。她也是双重身份,既是一位普通的学生家长,同时还是我校初中部的教研处主任。她在亲子教育方面也有着非常成功的经验。让我们掌声有请汪老师上台与大家交流!

感谢汪波老师的精彩演讲,汪老师用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和大量鲜活、生动的案例,帮助我们了解有效沟通的方法,走出亲子交流的误区。

家长朋友们,我校一直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孩子的教育是一个重要且重大的课题,希望我们能一起加强合作,为孩子的明天一起努力!今天的家校交流活动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参与,让我们下次再见!

2

第4篇:亲子关系证明亲子关系证明亲子关系声明亲属关系声明

亲属关系证明

兹证明粱传平的配偶及直系亲属共有以下五人:

父亲:梁义田,男,一九九六年四月八日死亡。

母亲:周玉莲,女,一九三四年二月二十七日出生,公民身份号码为512531193402270669,于二0一三年六月二日死亡。

配偶:王守珍,女,一九六五年二月二日出生,公民身份号码为512531196502020660,现住四川省高县文江镇高合村水洪组48号。长女:梁祖莲,女,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八日出生.公民身份号码为511525198512180669现住四川省高县文江镇高台村水洪组48号。次女:梁小铃,女,一九八九年三月二日出生,公民身份号码为511525198903020662,现住乐山市市中区滨河路778号

二零一三年六月八日

第5篇:亲子关系-亲子关系也需要独立性

亲子关系也需要独立性

当家中的小生命降临后,父母会百般呵护,精心喂养,这自然不必赘述。值得提醒的是,当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和独立意识后,父母就应该尊重他们成长的要求,给他们足够大的自由空间。可是一些父母常常忽视生命体成长的要求,对他们的关爱无微不至、甚至达到过剩的地步。有一名高一的男学生说,“我实在受不了妈妈的爱了,她简直对我管得太多了,我每天穿什么衣服,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休息,甚至我是否参加班级竞选,都一一安排和设计,对我的情况她要了如指掌,同学来电话她要先接听,每天要求我向她汇报思想。我几乎不能有自己的自由,我知道她是为我好,但我只想离家出走。”这名男同学的处境虽然不具有代表性,但多少反应了亲子关系中独立性要求的客观存在。这样的父母往往认为给孩子付出了那么多,还得不到孩子的理解,认为孩子不懂事,自己的很多牺牲将付之东流。 这里我们要说的是,牺牲并不都是美德。爱到深处还适当,爱他人要从他人的需要出发,否则付出的爱将成为非接受之爱。

不当的爱,常常是缺乏信任和安全感的表现,我们强调有空间的爱才是幸福之爱。如果你不能给你所爱的人自由,你并不是真正地爱他。

第6篇:通过亲子教育建构亲子关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现在的家长都热衷于把孩子送往最好的幼儿园,请最好的老师,但并没有与孩子真正的沟通,不仅影响孩子发展,也造成了两代人之间的代沟。而亲子教育是以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为目标,以实现亲子间情感沟通为核心内容一种特殊形态的新型教育模式。它不仅重视爱护幼儿身心健康和培养幼儿早期性格和各种能力习惯,而且能更好地促进儿童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 亲子教育;亲子;桥梁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对其影响最大的是父母而非学校,可见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无法替代。父母既是教育的承载者又是教育的传递者,因此,要想在父母与孩子之间搭建一座坚固的沟通桥梁,父母不仅应该获得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沟通方法,而且要将观念和方法融入到与孩子相处的每一刻,才能最终促进孩子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和谐发展,这正是当今我国风行的亲子教育的核心。亲子教育是20世纪末期在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强调父母、孩子在平等的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双方互动,它涵盖了父母教育和子女教育两方面。它是通过对父母的培训和提升而达到的对亲子关系的调适,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亲子教育在我国刚刚起步,但有关亲子教育的书刊、音像资料很多,还有各种亲子教育讲座、亲子教育咨询热线和网站,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一些社区还有专门的亲子教育辅导员深入千家万户作指导。近几年,各种各样的亲子教育机构如亲子教育研究所、亲子俱乐部、早教中心、亲子园等等也在各大中城市建立起来,所有这些都可以促使父母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和完善,并帮助父母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以更积极、主动、平等的态度和孩子沟通、互动,既有助于改善亲子关系,增进亲情,更有助于幼儿健康成长和发展。

一、 亲子教育的涵义与作用

亲子教育是以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为目标,以实现亲子间情感沟通为核心内容,重视爱护幼儿身心健康和开发潜能,培养幼儿早期性格和各种能力习惯,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新型教育模式。1

由于亲子教育的主体是家长和孩子,家长既是教育的承载者又是教育的传递者,因此,要想搭建一座坚固的沟通桥梁,家长不仅应该获得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沟通方法,而且要将这些观念和方法融入到与孩子相处的每一刻,才能获得亲子教育的成功,最终促进孩子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亲子教育通过“亲子”两字突出了父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并由此突破了家庭教育中的许多传统认识。父母向子女直接提出行为要求,就某一个问题对子女说明道理,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子女的行为加以肯定或否定等,都是家庭教育的不同形式。亲子教育提倡亲子共同活动,父母与子女在共同活动中达到了解、沟通、引导、教育的作用,这也是一种重要的、但过去并不为父母重视的家庭教育形式。在家庭中父母是第一重要的,但不少父母由于各种原因,将教育子女的直接责任推给祖辈,亲子教育强调的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责任。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子女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建立父母与子女之间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亲子教育有别于一般家庭教育的另一特点。

亲子教育的作用在于既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生长,又可以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还可以激发幼儿的良好情绪。不仅有益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密切亲子关系,还有益于儿童各方面的身心健康与发展,而且幼儿会把在亲子教育中获得的对待物体的态度、方式、方法以及人际交往中的态度、方式方法迁移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所以父母要正确认识亲子教育的意义,才能更好的让子女健康成长。

二、当前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当今,不少父母都感觉跟孩子进行沟通是一件难事。有些孩子犯了错,不管父母说得苦口婆心,孩子都是一边耳朵进,另一边耳朵出,令父母十分着急:为什么我的孩子都不听我的话呢?于是有些家长心急之下就体罚了孩子,这并没有促进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反而破坏了亲子之间的感情。因此,要成为孩子最好的良师益友,有关亲子沟通的训练是家长必须学习的亲子教育的重要课题。

孩子的年龄小,事物的认识肤浅,有时会把事情说得乱七八糟,父母听得多了,就不耐烦了,以后孩子说这些事的时候总是敷衍过去,渐渐失去了对孩子倾听的能力。例如:丁丁刚上幼儿园,对幼儿园的环境还很陌生,也很害怕。当时幼儿园正在建一座大楼,每天都会有施工传来的嘈杂声,丁丁害怕极了,他回家告诉父母,说是幼儿园里有怪兽,每天都在叫肯定是想吃掉他。丁丁父母认为丁丁看动画片多了,编出来的谎话,也就没在意,更没有去了解他这样说的原因,

接连几天,丁丁都是这样对他的父母说,丁丁父母开始还愿意听,可到后来越来越不耐烦了,根本不想听丁丁说的这些“谎话”。然而,父母的拒绝听,对孩子是内在的伤害,他会以为父母不再关爱他,对他的问题没有兴趣,久而久之,亲子之间沟通的管道阻塞,等孩子问题发生时,恐怕为时已晚了。

(二)父母和孩子之间缺乏平等的关系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中国做父母在孩子面前总是高高在上,不允许孩子违背自己的意愿,不管自己做得对不对,在孩子面前永远要说自己是对的,以此来建立威信。即使孩子有不同意见,反驳父母的观点,但父母仍要坚持的自己的观点,甚至会对孩子说“我走的路比你过的桥还多” ,这样一来,孩子永远没有说出自己想法的机会,父母和孩子之间就缺乏了一种平等的关系。其实当孩子有了一定的认知和判断力之后,他们会对这样的不平等的关系进行抵抗,久而久之,就会不相信父母的话,也就不愿意与父母沟通自己的想法。

(三)父母忽视孩子的情绪发泄

父母总是认为孩子不需要情绪发泄,当孩子想发泄自己的情绪时,父母会认为他们在无理取闹,根本不值得一提。其实孩子也是人,也会有不好的情绪需要发泄,可是孩子的年龄小,还不知道如何去发泄自己的情绪,而父母是孩子最亲的人,孩子有这样的情绪当然希望在父母面前得到发泄和安慰。而父母却不以为然,特别是对男孩子,认为“男儿有泪不轻弹”,时间一久,积在孩子身上的情绪就会爆发,父母只会说孩子脾气变坏了,却怎么也不会找到孩子脾气变坏的原因。让孩子养成有情绪就要适当发泄出来是很重要的。当孩子表达自己不满的情绪时,父母要耐心地听取,耐心地接受,不要轻易反驳,但可以做一些解释和引导。

因此,我们更应该重视亲子教育,它可以促使父母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和完善,并帮助父母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以更积极、主动、平等的态度和孩子沟通、互动,既有助于改善亲子关系,增进亲情,更有助于幼儿健康成长和发展。

三、亲子教育的要素

(一)父母自身的素质

孩子天生就有很强的模仿能力,父母是孩子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都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所以父母要注意自己一言一举。身为人父人母,要不停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尤其文化的修养。研究表明父母文化水平会影响亲子关系的,因为身为知识分子的父母,他们更倾向用心理的方式去对待子女,理性地去了解

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的年龄特征,理性地对待孩子问题,很少粗暴地对待孩子。所以父母要提高自身素质。

(二)父母对孩子的认识

不良的亲子关系一般是由于父母对孩子错误的认识造成的,错误的认识务必导致父母对孩子的异常态度。久而久之就会成为影响良性亲子关系的形成。所以作为家长必须改变这种认识。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不要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喜欢用什么方式对待孩子就用什么方式;不要拔苗助长,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不要认为父母的教育作用不大,就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不要认为父母和孩子交往是没有,没必要在这里浪费时间,所以很少聆听孩子的心声,更不说沟通了;说话做事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去说话做事,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父母和孩子是两个个体,两者有不同的思维,而父母的一般是强势思维,所以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成年人的思维强加在孩子身上。

(三)父母对孩子的态度

父母要尊重孩子,保护孩子幼小的心。不要在外人数落孩子他的不是,说他的缺点。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你个人的私有财产。尊重孩子那些在你看来看似很可笑的想法,问题,收藏的东西等等,耐心地回答孩子的问题,不要应付地“恩”、“哦”回答孩子,敏感的孩子知道你心不在焉地回答他的问题,会觉得自己自讨无趣,以后就不会再问你的问题了。更严重的,他会怀疑爸爸妈妈是不是不爱他了,为什么对自己不理不睬的。他会觉得自己已经被遗忘了,被冷落了。这样久了,有的孩子就会变得顽皮捣蛋,因为他想引起大人们的注意,寻找爱和安全感;有的孩子就会冷漠、孤僻、更加敏感。

四、利用亲子教育搭建“亲”与“子”沟通的桥梁

(一)让父母与孩子一道参加亲子活动

现今,许多幼教机构都开设了亲子课程对家庭的亲子教育进行指导,不少家长与孩子参加这样的课程,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幼儿一起学习。虽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有时间和条件去参加,但也可以在网上寻找或观看有关的文字、音像资料自觉进行亲子教育。不管是用什么方式,在进行亲子活动时应更多关注幼儿的情绪,与孩子交流情感体验。父母和孩子在进行亲子活动时,不能只顾给孩子讲解知识,而是应该鼓励孩子去自己发现学习。家长这时应该是孩子一起学习的同伴,要细心的去观察孩子的发现,从而更加了解你的孩子。在与孩子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其实你已经在和孩子之间进行沟通了。

(二)和孩子一道做亲子游戏让亲子沟通更亲密

当今社会,年轻父母,大多是上班族,工作、学习、 家务、社会活动都需

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天到晚忙里忙外,根本没有时间和孩子玩,家长与孩子沟通很少,造成了亲子关系紧张。亲子游戏有益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密切亲子关系。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父母能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孩子会觉得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亲子游戏是一种交往和沟通的重要手段。家长在家里利用休闲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玩耍,让孩子生活在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可以增强亲子间的亲近感和亲密性,自然而然地流露着骨肉亲情。那种由于亲子交往和沟通不畅所造成的淡漠、紧张关系,就会得到缓解和消除。多对话,多提问,多交流,使气氛变得和谐活泼一些,当孩子取得点滴进步时会用语言、表情、拥抱等方式告诉孩子父母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孩子就不会与其父母保持“距离”,而是在情感和认知等诸多方面获得大丰收。

(三)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亲子教育,增进亲子情感关系。

如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掌上明珠,都被宠惯了,将日常生活中融入到亲子教育中,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赏识自己的孩子,如何给孩子提供获得成功和自信的机会,培养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加强亲子间的沟通和交流。家长可以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搬小椅子,收放玩具,洗手等,增强幼儿的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培养他们对家庭的责任感。家长要解放孩子的小手,去发现自己孩子的能力,相信孩子,赏识孩子,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才能让亲子之间的关系更紧密。

(四)拓展亲子教育环境,让亲子沟通的领域更加广泛。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大自然充满了活教材,大自然是我们的教科书······”教育活动的空间不能在固定在室内,要充分的挖掘环境的教育资源,将亲子教育空间扩展到大自然中,带孩子去公园或社区去参观,利用孩子天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去摸、去看、去闻、去听,用他们亲身的体验感受这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世界。父母在孩子浏览大自然美景的时候,无形中与孩子进行了情感的沟通。

亲子教育不需要家长多么高深的理论知识,也不需要高级的教育场所,只需要一颗设身处地为幼儿着想的心。它传递了父母与子女间的认知、态度、情感与行为等层面的所有讯息,并将亲子之间予以连结在一起,有效地增进了亲子沟通,是发展、维系亲子和谐及促进儿童成长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王伦信.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M].辽宁教育出版社,199

5[2]刘晓东.学前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12

[3]宇飞.千万别管孩子[M].福建出版社,2003.

[4]但菲.婴儿教育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反思[ 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6

(6):8-9

上一篇:喷砂机系统操作手册下一篇:工厂ctpat安全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