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与孩子沟通

2023-01-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学会与孩子沟通

学会与孩子交流

摘要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了解他们,而了解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与幼儿交流。交流不仅是孩子和老师,也是与父母之间重要的交往方式。父母、教师与孩子良好的语言交流,对孩子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良好性格的形成,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师幼关系融洽是尊重、平等的体现,教师善于与孩子进行交流是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前提,是了解幼儿、实施教育、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首要条件,也是幼儿园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因此,学会与孩子交流是现代教育对每个教师的要求,是实现高质量幼儿教育的需要。

1 亲切、和蔼、平等的态度是实施师幼交流的首要条件

师幼交流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帮助教师了解幼儿,从而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师幼交流的质量,教师的态度主要在于亲切、和蔼、尊重、信任、鼓励、支持、个性、平等和积极回应。在师幼交流过程中,幼儿与教师是平等的参与者、思考者,而不是被动的服从者、接受者。因此,教师首先要持积极主动、平等的态度和对幼儿及其家庭、文化背景的尊重;提供一个安全、温馨、信任、无拘无束的交流环境;尽可能地从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并适时给予积极的回应,这种平等、安全、信赖、心情舒畅的交流环境,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并能够真正达到交流的目的。

2 良好的语言环境、幼儿说话的兴趣以及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是进行师幼交流的必备条件

2.1 创设说的环境,尽量引导幼儿多看、多听、多说

教师为孩子创设的环境要是直接能观察到,能接触到的外界物体,通过观察才能积累幼儿的感性经验、不断丰富词汇,拥有丰富多彩的语言。而培养孩子会注意的听,是进行交流的先决条件。孩子学习口语首先要学会听,能够听得准确,听得懂,才有条件正确地模仿—说。幼儿的语言提高主要是与他人交往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练出来的。因此,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孩子大胆地说,有话愿意说、有话敢说。把“敢说先于正确”作为孩子发言的前提,培养孩子乐说的态度,从而使其成为敢于表达、善于表达的人。教师要善于倾听、了解孩子的想法,积极的与孩子交流。另一方面,要多给孩子创设说的环境,营造轻松、自由、愉快的语言环境。

2.2 激发孩子说话的兴趣,引导幼儿与同伴、老师多交流

(1)鼓励同伴之间相互多说、多交流。3-6岁的孩子常常会出现自言自语或相互语言模仿的现象。如午睡起床以后叽叽喳喳讲个不停,有的互相模仿,有的呼唤同伴等。这种自发生成的谈话活动和同伴间的自发模仿、相互交流会给孩子带来许多乐趣,提供相互间语言交往和学习的机会。

(2)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语言进行交流。日常生活是孩子进行语言交流的基本环境,在自然情境中丰富词汇,发展幼儿口语简便易行,极富实效。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多是反复出现的,孩子要在多次运用后才能真正理解词意,做到正确使用。此时老师就要善于抓住与孩子交流的时机,通过示范及时纠正孩子不准的发音、不当的用词、口吃或语病,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3)引导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轻松的交流。孩子喜爱游戏活动,游戏活动性和广泛性的特点,符合孩子的兴趣,可以比较容易地把他们吸引到学习活动中来。通过游戏练习词语的运用,目的和要求都在“玩”的过程完成,能有效地促进孩子语言交流能力的发展。

(4)培养幼儿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幼儿顺利交流的保证。年龄小的幼儿一般会自己说自己的,别人说话时仿佛与他无关,而年龄大点的幼儿爱插嘴,因此,对幼儿进行倾听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一是教师多与孩子交谈,在与幼儿谈话的过程中,让幼儿学会听懂别人的讲话,要听完后再发表意见, 让幼儿知道倾听要用双眼注视对方。在实践中教师要为幼儿树立认真倾听的榜样。二是提供倾听的机会。在生活中,教师要给幼儿安排听故事、听音乐的机会,在倾听前要提出要求,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听, 使幼学会安静的听,,略听的意义。三是在活动中加以巩固。班级要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表演会、故事会,教师要引导幼儿认真听同伴讲,使倾听行为得到巩固。从而幼儿说话时语气、语调也得到了训练。

3 与孩子交流的方法

3.1 言语的交流

师幼的言语交流在幼儿园教育中是最普遍的交流方式。教师与幼儿交谈,特别是个别或小组中的交谈是幼儿分享情感、心灵交会的重要途径。它需要教师在抓住机会、选择话题、激发和保持幼儿谈话的兴趣等环节上具有灵活的策略、丰富的经验技巧以及对幼儿充满全身心的爱。由于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中,教师习惯了自己讲,幼儿听的模式,总认为自己讲的才是有价值的,对幼儿的见闻、感受等缺乏共鸣,因此很少有真正的双向交流。教师要提高与幼儿言语沟通的质量,就必须要有与幼儿言语沟通的技能技巧和必要的耐心,尤其是当幼儿口齿不清,谈话内容含糊、语法错误的时候。总之,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平等地接纳和鼓励幼儿的谈话,让幼儿产生“老师喜欢听我的”的喜悦感和自信心,并相信教师是自己随时可以交谈的朋友。

与孩子进行言语交流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不轻易打断孩子的话。当孩子说话时,不可轻易打断孩子,要耐心地让孩子说完。否则,长此以往,孩子会养成说半截话的习惯。孩子想说的多是自己的要求或感受,尤其是他感到好玩的或害怕的事,但许多教师往往忽视这类问题,常以“老师知道了。”或“你想……,老师来帮你。”等打断孩子以致挫伤孩子说话的积极性和与教师交流的欲望。

(2)允许孩子申辩。申辩是一种权利,也是言语交流的一种方式。有的教师喜欢那种俯首贴耳“听话”的孩子,老师怎么讲,孩子就怎么做。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了,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责备、批评,不允许孩子申辩。这们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还会使孩子滋长一种抵触情绪,为扯谎、推脱责任埋下恶根。孩子申辩本身是一次有条理地使用语言的过程,也是与教师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

3.2 非言语的交流

在幼儿园教育中,非言语交流是师幼交流的重要方式,之所以重要,是由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因为对幼儿来说,一方面,动作要比语言更容易理解。教师的微笑、点头、扶摸、搂抱等与幼儿交流,比言语更容易表达教师对幼儿的关心、爱护和肯定。另一方面,幼儿也需要教师身体的接触,使自己更有安全感。比如对一个已经知道自己做错事,眼睛看着老师充满害怕情绪的幼儿来说,教师走过去抱一抱或者摸摸他的脸,远比说一句“老师原谅你”更让幼儿安心、踏实,更能让幼儿感觉到老师真的原谅我了。

3.3 “蹲下来”与孩子交流

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老师坐在小椅子上与孩子交谈,或者蹲下身来听孩子说话,与以前教师站在讲台上和孩子谈话相比,师幼之间那种“距离”感减少了,让幼儿增加了亲切感。而这里提出的“蹲下来”,不只是肢体语言,它更代表了一种有效的交流方法,一种能达到更好溝通的思维方式。由于孩子的个头矮小,所以老师要尽量蹲下身子与他们交谈,因为作为老师,早已经习惯了对孩子的“俯视”,假如尝试着蹲下身子与孩子们“平视”进行对话,你会发现平等的高度会给交流带来良好效果。蹲下来,给孩子一种平视的目光,给孩子一种平等交流的机会,孩子们会感受到一种被尊重的自豪和精神上的温暖。呵护孩子,要从精神上入手;教育孩子,要从沟通入手。而良好的沟通则要从彼此信任开始。愿所有的教师都成为孩子的朋友。

总之,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了解他们,而了解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与幼儿交流。交流不仅是孩子和老师,也是与父母之间重要的交往方式。父母、教师与孩子良好的语言交流,对孩子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和良好性格的形成,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杨双凤

第2篇:教孩子学会说话

笔者在多年的幼教工作中发现,刚入园的幼儿,其口语与交往能力发展方面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需要引起家长重视。来看以下案例及分析

案例1

入园才几天的扬扬突然跑来对老师说:“老师,我要嗯……嗯……。”年轻的老师一下没反应过来,等她耐心地问清楚时,扬扬已把大便拉在裤子上了。

分析与对策

不少成人让幼儿从小使用不规范的语言,如有的孩子由老人照管,祖辈土话多,幼儿也学着用上活与人之流;出于对孩子的宠爱,成人常用儿语与孩子说话,使孩子从小接受不规范的甚至是错误的语言,影响了幼儿词汇的积累?孩子语言模仿能力强,成人应该使用规范的语言与孩子交流、有条件的家长应该让孩子学说普通话

案例2

喝牛奶的时间到了,老师发现丁丁拿着盒装牛奶没喝,便问:“你为什么不喝呀?”丁丁摇摇头。老师又问:“你不爰喝牛奶?”丁丁摆摆手。老师发现了他手中的吸管,就说:“噢,你不会插吸管是吗?”丁丁点点头。

分析与对策

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孩子是家中的“小人阳”大人对孩子的一举一动非常关注,只要孩子有什么要求,稍有表示便立即办到、如孩子的许多要求、意愿,只要乎一指,头一点,大人就能心领神会,立即满足,不再要求孩子讲出来 渐渐地。这些孩子习惯于点头、摇手,而不愿或不会使用语言与人吏往 事实上孩子有什么要求时,语言表达的积极性、主动性是最高的,家长要善于抓住时机,促进孩子语言与交往能力的发展。

案例3

因为父母很忙,3岁的文文经常独自看电视、玩玩具,很少外出。一次,父母带她去朋友家,并要她向朋友问好,文文却躲在父母身后,双手紧紧拉住妈妈的衣服,不愿与大人打招呼,也不与朋友家的孩子玩。

分析与对策

出现这类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的足环境因素,如现代住房的封闭式结构使独生子女间缺少交往、有的是幼儿性格上的原因,如胆小羞怯 有的是家长出于安全考虑,过度保护,很少允许幼儿去与同伴吏往 有的家长认为给孩子看电视既可以增长知识,自己也省心,殊不知过度看电视不仅损伤孩子视力,而且孩子在此过程中常处于被动状态,减少了与人交往及语言练习的机会因此,家长应认清语言与交往能力发展的密切关系,努力为孩子的语言交往创设有利条件!

案例4

小强爸爸与小本爸爸是好朋友。一天,他们带上各自的孩子一起出去玩。老朋友一见面,都提醒自己的孩子向对方问好。小强向小本做了个鬼脸,向小本瞪了瞪眼睛。小强爸爸夸自己的孩子如何“聪明、能干”,“我们全家他最大,都听他的”。而小本怯生生地说:“叔叔好。”话音未落,小本爸爸就数落他:“声音小得像蚊子叫,真没出息!”

分析与对策

不难看出,小强爸爸对孩子过分宠爱,而小本爸爸对孩子要求过高:成人对孩子语言及吏往方面要求过高,令使孩子失去语言交往的信心。成人溺爱孩子,孩子蛮横霸道,会失去吏往的朋友。有的家长在众人面前强迫幼儿叫人或训斥幼儿,有的家长错误地干预孩子们的交往行为,这些都会成为孩子语言、交往能力发展的障碍。

语言是影响人际交往的第一要素。孩子需要交往,必须提高自己的语言交谈能力。家长要善于把孩子的语言学习与交往能力的发展融合起来,使两者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以下建议,家长不妨尝试一下。

一、在培养孩子语言能力时,注意保护其与人交往的积极性

1、鼓励孩子大胆与人交流

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孩子学习与发展的前提,是调动孩子有话敢说的内部动机的必要条件。只有体验到语言交往的意义、成功与快乐时,孩子学习用语言与人交往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被激发出来。

家长与孩子交谈时,语言要亲切,使孩子愿意把心里话讲出来。对性格内向,不爱与人交往的孩子,家长要做有心人,为其创设轻松愉快的语言交往环境。首先要让孩子敢于说话,不要过分强调语言表达的正确与否。

2、丰富孩子的生活内容,引导孩子进行语言交往

丰富的生活内容与经验是孩子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由于孩子受到生活经验及年龄特点的限制,他们只会对感兴趣的事物加以关注,对自己熟悉的事情才会述说。所以,需要成人有意识地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尤其是丰富孩子交往的内容,帮助他们积累生活经验,引导他们进行语言交往。

3、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行为

培养孩子能注意倾听别人讲话、能留意周围的语言信息,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孩子与人交往的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学龄前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注意力的局限性。我们要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培养孩子语言倾听习惯。如创造和谐的环境,使孩子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听别人说话。进而引导他在集体中会听老师和同伴说话能听懂简单的指令;能在语言指导下做事情。然后,再要求他在别人说话时能保持安静;能耐心听完别人讲话。

二、注重孩子语言表达的练习,提高他们语言表达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随时有表达意愿和感受的要求,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要耐心倾听他们的呼声,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如:

1、家长要坚持让孩子把话讲清楚后再满足他的要求

如,孩子需要家长帮助穿衣服,但他讲得不太清楚,家长虽然听懂了,也要坚持让孩子讲清楚。因为孩子有愿望时,会积极努力地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的。

2、把培养良好习惯与学习语;结合起来

可以编一些儿歌来培养洗手习惯,如“手心搓搓,手背搓搓,一、二、三、四、五、六、七(甩手次数),小手洗得真干净”,使孩子在学习洗手的同时,练习念儿歌,发展了语言。

3、善于抓住突发事件进行随机引导

如下雪了,孩子多高兴啊!家长要及时引导孩子观察,同时引导他们用语言描述下雪的场景。大人可与孩子一起,一边玩雪一边说说笑笑,在快乐的玩耍中发展语言。若遇孩子们吵架了,只要不是谩骂,不影响到安全的话,家长不要马上制止。争吵中的孩子往往思维敏捷,说话的积极性高涨,可以让孩子们在争执中学习辩论,发展语言,提高交往的技巧。

美匡心理语言学家F.R施莱伯说:“要想知道你孩子将来的语言如何就必须先研究你本人现在的言语。”这说明成人语言对幼儿影响的重要性。家长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交流水平,要做孩子学习规范语言的引领者及进行良好交往的同伴,并为孩子创设与选择有益于其语言交往能力发展的良好环境。这个良好的环境不仅在幼儿园、在家里,它包括幼儿所到的其他地方。成人应该尊重幼儿的人格,以平等的态度与孩子对话,以孩子乐意接受的方式与之交往,把发展孩子语言与交往能力融入孩子综合素质教育之中,成为孩子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临平第一幼儿园)

作者:沈士玲

第3篇:让农村孩子学会说“洋话”

因诸多因素,目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还不尽人意,尤为突出的是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是“课本本位”,课堂教学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应试出成绩。新课标强调外语教学从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向语言知识与语言机能并重转变,特别强调交际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能用所学的语言做事情。“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叶澜教授新课程理论中的核心分和精华部分。教师要摈弃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之具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并取得较好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练自改的时间还给学生;把独特感悟、自由联想、自由表达的个性还给学生,还给学生质疑问难、阐述个人见解、保留自己意见的权利。教师和学生平等地进行知识交流、思想碰撞和情感上的磨合。

一、和谐氛围中学英语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特别关注性格内向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给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二、有趣活动中学英语

新课标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使其思维和想象像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和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系统训练中学英语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制定阶段性学习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或询问等方法进行学习,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习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桂诗春在《应用语言学》中指出:“背词汇表的做法往往费时费事,徒劳无功,因为这种做法实际上把外语的词语和母语等同起来,而且把它从语言与语境中孤立起来。”因此要教会学生掌握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如在语境中学习单词,学会猜测单词词义,运用英语去思考和理解英语单词,直接在大脑中建立实物的链接;适当进行英汉词汇特点的对比,了解英汉表达的差异,利用英语构词知识掌握有效扩大英语词汇量的方法等等。

四、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中学英语

新课标指出:言语与文化有密切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教师应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外国文化,特别是英语国家文化,帮助他们提高理解和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不断拓展文化视野,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1.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他们加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了解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重视文化差异对语言学习的影响。要采用灵活的方法在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使学生能主动吸收异国文化,促进对异国语言的了解。

2.教师要通过课堂讲解渗透英语国家文化,并创造机会使学生在模拟或创设的情境中感受异国文化。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扎扎实实地在文化渗透上下功夫,让学生理解、掌握语言的社会运用规则并形成较强的社会文化能力;要结合教科书多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宗教习俗、政治经济制度、日常生活等文化背景知识。

3.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具体的语言实践,关注身边的英语,收集英语广告或者物品的说明书,通过生活经验这一纽带学习英语;读一些报刊杂志上原汁原味的文章;组织英语表演、竞赛和英语角等活动,扩大学生对中外文化的了解。

五、启发引导,让情感因素成就学生欲望

情感因素虽然是学生本身的主观因素,但在课堂教学中不应该被忽视。因此,英语教师有必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多进行情感交流,相互沟通。教师应了解所教的学生,对他们尊重、爱护。师生间的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相互作用,有利于创造和谐的语言学习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英语学习兴趣。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激发求知欲,培养和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实践证明,如果教师用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课堂上精心组织,让学生放飞思绪,大胆开口,积极参与,勇于表现,英语课堂就会更充实,农村中学也会有高效的英语课堂。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区铜井中学)

作者:谢崇玲

第4篇:学会如何与孩子沟通

在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时候,父母是否时常会感觉到“牛头不对马嘴”,原本是关心孩子,可是他却不领情,想跟孩子说说知心话,他却心不在焉……如何能与自己的孩子畅通无阻的沟通交流,已经成为每位家长最关心的问题。那么,与孩子沟通,家长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方法一:制造亲子谈心花园

相对于晚饭桌上的沟通,敏感型的孩子也许倾向于在他的“秘密花园”里说出他的“难言之隐”,比如某个街心公园,或小区游乐场的秋千上。专家认为,轻松的环境氛围,更容易诱导孩子说出心里话。作为回报,父母不仅应当为其保密,而且可以提供自己儿时的类似事件、类似经验让孩子放松。并在倾听的过程中经常对孩子说:“别紧张”,“没关系”,“事情没你想得那么严重……”

方法二:固定谈心时间

专家建议,要建立起“常态”的沟通习惯,规定一周至少有一天关掉电视,一家人一起来谈“令我烦心的事”。注意,不是让孩子一个人谈,那样会造成“审讯”式的紧张空气,而是每个人都谈,通过平等、互助式的交流,告诉孩子,任何遭遇都不会遭致家人的讪笑,你的背后有我们;也告诉孩子,倾诉是有好处的,倾诉会让大家感觉更亲密。

方法三:孩子以多元方式发泄

父母应当意识到发泄是沟通的基础,对于表达能力还很弱的孩子而言,学会自控还是后话。例如,一个孩子被逼弹琴两个小时后,在纸上画了头发像电击一样竖起的妈妈,旁边写着:妈妈是个坏妈妈!妈妈看了,这时,不是针锋相对地斥责孩子的时候,而是等孩子的激烈情绪平复后,再找她谈:“为什么讨厌妈妈?你要讲出一个让妈妈服气的理由来。”也许,孩子此刻已经平静,脸上浮起羞愧的笑。试想一下,如果妈妈当时发火,把孩子的“反抗情绪”硬压下去,就不会有后面的谈话和沟通了。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是堵塞、压制,还是疏导,决定了沟通是否能继续下去。

第5篇:学会与孩子有效沟通

——从家庭教育分析亲子沟通的策略和技巧

家长今天的教育决定孩子的明天和未来。

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是为人父母都应学习和掌握的一门学问和技能。

沟通——是家长与孩子之间良好的交流、良好的互动,在情感、认识上达成一致的过程中,彼此间的沟通是建立和谐亲子关系的渠道。

沟通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维生素,沟通让孩子感受信任、产生自信,体现快乐,积极地面向生活。

一.提问:您了解您的孩子吗?

了解是沟通的基础,即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的普遍规律,还要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 孩子是一本教科书,读懂了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就会找到沟通的对策。

二.沟通中的困惑

为什么孩子有话不跟父母讲?

为什么孩子难以接受父母的批评?

为什么在当今社会,为人父母为何这么难?我们把最好的给予孩子,对他们的照顾细致入微,但孩子却不领情;

为什么我们对孩子寄予美好的愿望,但他们的的表现却事与愿违?

三.沟通中的障碍

用不变的眼光和教育方式对待正在变化的孩子

不恰当的唠叨让事与愿违

不注意倾听,孩子缺乏情绪释放的渠道

期望过高、要求过多、负强化过度

四.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技能和方法

1. 尊重孩子是沟通的开始

尊重孩子的天性

尊重孩子的人格

尊重孩子的观点

家庭教育的“三镜、两语、两句话”

三镜:

用放大镜看孩子的优点

用显微镜找孩子的成绩

孩子才能用望远镜看到其光明的未来

两语:

永不绝望 (永不放弃)

光明在前

两句话:

孩子,你能行!( 孩子:我能行!)

孩子,我来帮助你!

2.宽严适当,奖惩适度

提供宽容、轻松的家庭环境,允许孩子有“六小”

小秘密、小空间、小自由、犯小错误、提小意见、耍小脾气

每个孩子都有上进心,要坚持鼓励为主

孩子为什么找不到自己的优点

父母的行为导向:

尊重

放任温暖

冷漠干涉

关心

关心过度而缺少尊重会导致干涉

尊重过度而缺少关心会导致放任

正强化与负强化在沟通中的不同效果

3.讲求方法,学会有效沟通

有勇气面对真实,接纳孩子的一切

学会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也鼓励孩子表达自己

爱是用心接受的,接受的人感受到才是爱

改变语调,用讨论代替训话,多说悄悄话,少说气话。

营造快乐的家庭气氛,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心理氧气”。

家庭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港湾,她是个充满亲情、充满快乐、彼此理解、真诚沟通的地方。

第6篇:学会和孩子沟通

对于0-3岁宝宝的教育是许多家长比较关心的问题,我家的孩子现在刚好是2岁,现在平时与孩子沟通的经验与大家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宝宝还在肚子里的的时候,我就每天和她说说话,放一些愉快的音乐,比如:“开心的笑”,“如诗般宁静”等。每当听到这些音乐,妈妈会感觉到宝宝在肚里有所响应。

宝宝出生的时候,每天和宝宝亲亲,当然一定要注意卫生哦,宝宝这时候皮肤比较敏感。宝宝会感觉妈妈的味道。他会习惯记得是妈妈。

宝宝1个月的时候,我会每天抱着他在外面户外活动1-小时,让他与大自然接触,接受自然环境。

宝宝2—3个月的时候,宝宝是学翻身的时候,我会每天让他在自己的小床上活动。帮助他做翻身的动作。

宝宝4-6个月的时候,宝宝学习打座的时候,每天可以让他在软一点的台面上学习。

宝宝7-9个月的时候,可以让他在床上练习爬行,我们可以在他前面放一个他感兴趣的小玩具,我们也要在他脚点给他一个支撑力。这样他学习就比较快了。

宝宝10-12个月的时候,是给他学习走路的时候,可以将他先放到学步车里,他会感到特别自由。后来慢慢让他学会自己站立,有一天你会发现,他可以挪步子了。你可以伸出你的双臂,让孩子向你的方向前进,他会有安全感。 1岁以后的情况,会更有趣。以后可以再分享。

第7篇:如何与孩子沟通

第一个问题我想谈谈如何与孩子沟通。

初中阶段正值学生身体发育的高峰时期。他们的心理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变得不愿与家长沟通,不愿意接受家长和老师对自己的安排。希望自由独立,渴望长大,但又不知道如何面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加之初中课程的压力,往往表现出烦躁的情绪,易发怒,易走极端,他们不再盲从于教师、家长的权威,变得独立而有主见,叛逆而不顺从。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方法,主动和他们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交流时要特别注意。

1、要平等。以一个朋友,同学的身份,设身处地的替他们去分析心里的郁闷,让他们感觉到你的真诚,打消他们的顾虑,让他们在你面前能够敞开心扉。

2、找准话题。每次成功的交流必须从一个话题入手。对话题的选取不能生硬,如:今天上课认真听讲了吗?作业完成了吗?考试成绩怎么样啊?而应该是基于平等的随便问问,如:今天学校有什么新鲜事?你的同桌换了吗?喜不喜欢他?你的语文老师讲课有什么特色?你的课本中有哪些优美的短文,读两段给我解解闷。等等。寻常的交谈会引起孩子的兴趣,产生亲近感。

3、鼓励。有时候家长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可能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是刻骨铭心的。正面的鼓励和赏识是促使孩子成功的有效途径。比如:一次考试考砸了,与其嘲讽他:瞧你这样,还有什么出息,就是在家干活的料!不如换一个角度,效果会大不同:这么难的题也及格了,不错啊,下次争取再高点!不要灰心呀!有时家长粗暴简单的教育方式真的会毁了一个孩子的。

二、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许多家长都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只要把孩子送到了学校,成功还是失败,关键在于教师。其实这种想法早已被证明是完全错误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密不可分。

1、家长要有恒心。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有一个过程的。必须经过一个阶段,进行强化的,有耐心的坚持,才能形成。比如我们大人要养成一个天天早起锻炼的习惯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何况孩子呢?我们做家长的要有耐心和恒心,坚持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你将会收获很多。我们做老师的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学生的智力差异不是很大,关键就是孩子有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脑子再聪明,他不会学习,没有学习的意识,成绩照样不会好。

2、要逐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给孩子一个闹钟,定到6点,告诉孩子闹钟一响,立即起床,家长是不会来督促的,自己的事情自己操心。比如:制定一个在家学习的时间表。规定每晚7点到9点是在家晚自习时间,7点一到,马上做到固定的位置开始学习。作业完成后,如果还不到9点,要让孩子自己安排学习内容。如:复习旧知或预习新知。再比如:每天学习完,要让孩子自己整理书桌,书包以及第二天需要带的东西。

对孩子的道德品行、良好习惯的养成要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对不良行为要及时地预防和矫治。而常见的、多发的、容易诱发孩子犯罪的不良行为概括起来有以下10种,它们是:与品行不正的人交朋友;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吸烟;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或故意损害公共财物;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观看、收听不良内容的音像制品读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的未成年人不适合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电子游戏

厅、网吧等。希望以上这些能够引起家长的重视。

三、关心孩子的成长环境。

家长最重要的是时刻注意自身形象。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而家庭教育的特点是在于感化、示范和熏陶。如父母鲜明的政治立场、强烈的事业心、高尚的追求与情操、助人为乐的精神等,这些都能对孩子起着榜样的作用。家长教育孩子,可以说是全天候的,家长并不只是在教育孩子时才教育孩子的,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的教材。为保证学校教育的延续性,家庭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一致,不能唱反调。要与老师坦诚相待,保持一致,形成教育的合力。 在这一点上,家长无法取代学校教育。另一方面,学校只能承担起教育孩子的一部分,家长如果把教育责任全推给老师,是一种失职。尤其是品德教育、习惯养成、性格培养等重要教育任务,更需要家长与教师的合作,才能完成。作为家长,要正确对待教师的不足,人无完人,教师的教育水平有高有低,出现失误和不足在所难免。家长应与老师沟通解决分歧和看法,一定要维护教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不能在孩子面前议论老师的不足和短处,更不能贬低老师,同样老师也会维持家长的形象,那样教育才能形成合力。孩子还小,一旦老师在他们心目中失去了应有的地位,那么连同这门功课,他们也会拒绝学习,这样的话,孩子的损失就大了。作为老师,也要充分理解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来,教好书,育好人,叫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常听有些家长说:我的孩子小学时成绩和行为习惯都很好,怎么到你们学校就变了?这反映了家长对孩子缺少客观全面的了解,年龄环境都在变化,中学和小学有很大的不同,孩子在成长中会出现新的问题,是正常的,我们要正视他,只要我们相互理解互相支持,就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

3、不娇惯孩子、学会对孩子说不

以色列有句名言:再富不能富孩子。我觉得娇惯孩子怕孩子吃苦,这可能是家长的共性。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这样孩子眼前确实是不吃苦,不受累,不缺钱花了,可是孩子缺少与困难抗争的经验和能力,将来遇到困难怎么办?面对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没有吃苦精神的人将来能在社会中站稳脚跟吗?并且学生手里的零用钱多了,往往会用于上网、打游戏,抽烟等等。孩子不是大人,缺少自制力,所以对孩子的零用钱家长要有所控制。现在有些学生带手机MP

3、流长发,带首饰,扎耳洞,穿一些不符合中学生身份的衣服,等等。我们应引导孩子知道学生有学生的美,成年人有成年人的美。对于学生来说,青春才是最美的衣裳。

现在社会风气不尽人意。有时候在学校辛辛苦苦的五天教育,还赶不上孩子2天的所见所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5+2=0.所以我们应该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学生少接触社会上的一些黑暗面,给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否则,孩子们会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缺乏信任,甚至产生怀疑。这就使得我们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我听不少家长说过这样的话,说教师家的孩子学习都挺好,都挺有出息。其实并不是教师家的孩子比其他的孩子聪明多少,而是教师作为家长,更懂得如何去教育孩子,如何去正确的引导孩子。教育孩子的成功与否,不一定要看孩子将来考上什么样的大学,我认为应该看孩子是否是一个道德高尚、努力进取,能够靠自己的本事在社会上自食其力的人。

初中三年,初一是关键。在这一年里要让孩子养成认真、勤奋、踏实学习的好习惯。这是初

中三年乃至于到高中学习的基础。在这基础的一年即将结束的时候,不知各位家长是否反思一下,我们作为家长应该做的事情是否都做好了呢? 我个人认为,身为家长有必要在初一剩下这几个月里多抽出一些时间,监督孩子学习。如果孩子在您的监督和严格要求下,学习习惯养成了,以后再也不用操心,包括以后离开您上高中,上大学。即使您少挣了点钱,即使您少打了几场麻将,即使您少看了一会电视,即使您每晚少睡了几个小时的觉„„可这些跟您孩子一辈子的前途相比较,您不觉得这点付出很值得吗?

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孩子犯了错舍不得管教,我能理解。但古训说得好“养不教,父之过。”我们既然生养了孩子,就有义务抚养他,教育他,而不是任其发展。所以当孩子不懂得珍惜学习机会,不能认真对待自己的前途时,我们作为父母、老师的,应该有这个权利和义务提醒、教育他们,免得他们长大后悔莫及!即使在你眼里他升学已经百分之九十九没有希望,可我们既然供他读书了,就仍要抓住这百分之一的希望!如果连我们都放弃了希望,那孩子还有什么希望可言呢?

我曾经在一本教育书籍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印象特别深刻,是这样说的“你们的孩子并不是你们的孩子,他借助你们而来,却并不属于你们,终有一天他要自己走入社会,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被射出的生命的箭。”我认为箭射得如何就在于我们的拉弓的力度了。

我想我们教师和家长的愿望都是一样的,希望孩子在学校好好学习,好好做人,到社会上也能有所作为。愿我们共同努力,让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第8篇:多与孩子沟通

多与孩子沟通,做孩子的大朋友

我的儿子是一个活泼开朗爱交流爱表达的孩子,在幼儿园中儿子有很多的好朋友,在家中我是儿子的大朋友。

我们一起游戏、一起唱歌、一起作业、一起画画、一起看动画片„„只要是儿子做的,我都会挪出时间来关注与参与,所以在儿子心中我是他的妈妈亦是他的大朋友。

从儿子上幼儿园的第一天起,儿子每天回家都会兴高采烈的和我讲述幼儿园发生的事,无论儿子讲什么、问什么,我就算再忙,都会停下来认真聆听,表现出对他幼儿园的生活很感兴趣,时不时的问问他“今天吃了什么呀”“有什么有趣的事发生啊”“学习了什么知识与本领呢”“你学习的新儿歌可不可以教教妈妈啊”„„当儿子跟我讲老师教了什么知识时,遇到他已经会的,我就会问他:“老师提问时,你有没有把你的小手举起来发言呢。”并且告诉他,就算回答错了也没关系,因为老师会帮你纠正,如果不说出来就永远不知道自己的答案是错的。

有时小朋友带了什么玩具去幼儿园,儿子很喜欢那样玩具,他回家也会对我说:“妈妈,某某小朋友今天带了什么玩具来,可他不肯借给我玩。”我就会问他“你有没有好好的和小朋友商量呢。我们明天也带些好玩的玩具去,然后你再去找那个小朋友,和他说我们换个玩具玩玩好不好,我想你好好的和小朋友商量,小朋友都会答应的。”并且告诉他,玩小朋友的玩具,也要象对待自己的玩具一样爱惜。你礼貌的对待别人,才会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对于学校布置的任务,我们也一直积极的配合,这阶段老师说要让小朋友认识中外的建筑,我就和儿子一起在家中找资料、网上搜图片,一边找一边和他讲解“这是哪个国家的什么建筑”,再做同类比较。我觉得只有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重视了,才能更好的引导孩子怎样学习。另外孩子了解的多了,上课时才能踊跃的发言,才能激发孩子表达的欲望。

儿子还是个爱问问题的小朋友,几乎每天都有稀奇古怪的问题问你。“我们这会不会地震,怎么会引起地震,地震了怎么办?”“我们可不可以去月球?”“为什么我们看不到恐龙,是不是恐龙也是动画片里编出来的?”“铅笔的笔芯是石墨,那石墨是哪里来的?”等等,每个问题我都很认真的跟他讲解,从不敷衍他。有些问题我一时回答不了,我就和儿子一起请教爸爸,爸爸也会不厌其烦的和我们讲,回答不了的会搜了资料,之后和儿子讲清楚。儿子一直说:“妈妈是我的朋友,爸爸是我的百度。”

每个孩子出生时都是同样一张白纸,只要我们家长多花一点点心思,多关注一下我们的孩子,我相信每张“白纸”上都能画出绚丽的色彩!

第9篇:教师如何与孩子沟通

熊廷香

积极聆听 听学生讲话时心不在焉,三心二意,往往是师生沟通失败的重要原因。良好的沟通,需要耐心的聆听对方,了解他心中的感受。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聆听的态度,可以使学生觉得受到重视并肯定自己的价值,要避免当学生在讲话时,急于表达自己的反应,后注意力不集中在对方的讲话上,打断学生的讲话等。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例子: 学生:英语对我而言太难了。 老师:英语并不难学,你的问题是,第一次遇到困难你就放弃努力了,现在再试试看。 这是教师与学生在沟通时不愿意先聆听,急于将学生本来自己需要去解决的问题归结到自己马上要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上,这就导致了师生沟通的败笔

一、爱心是基础。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我非常欣赏这句名言,在教育工作中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还关心他们的生活,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心能驱使教师以最大的耐心和韧劲克服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挖掘自身的潜能,教师的爱,对学生的发展也是一种巨大的动力,有了这种爱,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感情,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从而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传授

二、委婉

在师生的沟通中,教师的话虽然完全正确,但学生却因为碍于情感而感到难以接受,这时直言不讳效果一般就不好了。如果把话语磨去一些“棱角”,使对方在听话时仍能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也许就能既从理智上,又在情感上接受老师的意见了

三、教师体态语的应用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无意识的做着体态语的沟通,而平时大部分的时间教师与学生交往接触瞬时,他们的体态语也是无意识的。一个年轻的女教师容貌秀美,声音柔和,会增强她对学生的亲和力;而身材高大,留着小平头的中青年男教师很容易让学生畏惧;一些白发苍苍的老教师也许受到学生更大的敬重。当然教师的体貌特征主要是天生的,教师博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最根本的一点还于内在的学识修养。在体态语的应用中,最常用的是眼神的运用和面部表情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是思想的启迪者,是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是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师。教师不仅要传授什么知识,而且还要知道怎样传授,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有技巧性、艺术性的师生沟通方式,是每位教师所必须具备的。

上一篇:财政补助资金支持环节下一篇:财务审计准备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