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2023-01-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但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其中,由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农村留守儿童成长中缺乏关爱的问题更为严重,已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本文总结了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看护服务缺失现状,并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以期找出当前相关工作的不足,找到更好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途径,满足农村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物质条件和精神关怀需求,促进农村社会稳定,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关怀服务;政社会组织

一、当前存在的问题

在现阶段,国家在照顾留守儿童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与正常儿童之间的巨大差异。

1.留守儿童保育服务体系不够全面和协作。

目前,整个留守儿童照料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协调运行有待进一步完善。其中,有效的家庭监督、家庭联系和到位的家庭教育一直未能找到有效的对策。缺乏亲情和家庭教育不足已成为制约基层护理和保护有效性的关键因素。由于缺乏专业的心理教师和对农村学校教师缺乏针对性的培训,学校在关心、保护和促进留守儿童发展方面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与此同时,由于缺乏资金,各团体和社会力量对留守儿童的照料和保护期限有限。

2.缺乏支持留守儿童发展的专业团队。

目前,我国仍然缺乏一支照顾和保护留守儿童的专业队伍,相关专业能力严重不足。县乡政府工作人员的儿童发展专业知识相对薄弱;学校心理咨询教师缺乏,班主任和教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建设有待加强;群众团体和社会力量的专业队伍不够稳定,流动性高的问题也存在。迫切需要建设基层儿童保育和保护团队的专业能力。

3.国家政策缺乏有关农村留守儿童的明确规定。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国家没有具体、详细的相关规定。由于没有明确的强制性规定,对留守儿童问题严重的地区也没有问责机制,各地区为留守儿童制定的相关政策很少能最大限度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各方面问题。

4.国家对解决各地留守儿童问题的支持力度不够。

对于中西部地区严重的留守儿童问题,国家没有明确的财政支持来解决这一问题。中西部省份经济发展落后是当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严重的重要原因,但这些省份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不太可能有资金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照料机制。因此,如果国家不设立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专项资金,中西部省份很难依靠自身发展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新思路与对策

1.树立照顾留守儿童的新理念。

把积极发展转化为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实际行动,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自身优势,充分发挥留守儿童孝顺、感恩、进取等积极性格,营造更加支持和温暖的家庭、学校和社区环境,让他们在自身优势和外部环境的支持和保护下逃离原有的生活道路,看到他们的未来充满了许多发展的可能性,走出一条自己积极发展的人生道路。

2.建立家庭、学校和社区之间的密切合作体系

在家庭一级,应努力解决诸如缺乏亲情和父母教育不当等突出问题。留守儿童的家长和主要照顾者应提高亲子沟通和育儿技能,促进有效的亲子沟通和沟通,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组织的各种活动。在学校层面,大力加强对寄宿学校的投资,使寄宿学校能够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氛围、监督和生活保障,为留守儿童在疫情后提供更多的支持和照顾。加强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向家长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在社区层面,加强社区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建设,让留守儿童在这些丰富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3.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照顾保护机制。

落实责任制,配备专人解决。对留守儿童长期存在安全和心理问题的地区,建立相关负责人问责机制。

4.政府给与相应的补贴。

中央政府应根据各地区留守儿童的数量和经济发展水平,对留守儿童问题给予一定程度的财政补贴,并设立专人负责监督,确保资金到位。

5.建立干预机制。

地方政府应当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保护干预机制,对留守儿童及其家长实施动态监督,及时反馈和纠正问题。留守儿童长期单独留在家中,无人监护的,应对监护人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监护人经反复教育不更换的,应当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并依法另行指定监护人。

6.促进有效的方案和活动,促进留守儿童的积极发展。

建立一个有效的推广平台,推广一些经过多年探索证明有效的积极发展项目,有效推广到中国不同地區、不同年龄、不同问题的留守儿童和青少年,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推动力量,从而充分发挥各种有效示范项目和活动的作用,促进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积极发展。

7.建立具有多学科背景的专业儿童保育团队。

留守儿童面临的发展困境涉及家庭忽视和虐待、缺乏监护、家庭功能低下、疾病和健康等诸多方面。因此,心理学、教育学、法学和公共卫生等领域的学者需要加强合作,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要建立包括学校教师、社区工作者和乡村医生在内的留守儿童基层护理队伍,加强对这些人员的定期培训和能力建设,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农村教师、校长、农村社区工作者、农村医生等农村留守儿童基层护理人员的培训。

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能力。同时,也将提高人民对政府的满意度,促进当地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这是从基层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关键。

总之,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需要政府、家庭、社会力量的配合,学校与社会力量实现社会资源优势互补,提高农村留守儿童保育服务质量和水平,从而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

项目:本文系山东省青少年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大学生学术课题“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研究”的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1BSH403。

作者:王远,(1998.10-),男,山东现代学院工学院2020级专升本交通运输专业在校本科生。

通讯作者:张金友,(1984.12-),男,讲师,山东现代学院教师,从事高校教学与管理研究工作。

作者:王远 张金友

第2篇: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关注农村未来

据去年全国妇联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万,近三成留守儿童家长外出务工年限在5年以上。笔者所在县仅80万人口,目前就有留守儿童7.3万,其中学龄阶段留守儿童占全县学生总数的63%。长期亲情缺失,管理不力,近年来农村留守儿童引发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直接关系到未来农村人口和劳动力素质,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社会稳定,值得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特别是小学留守学生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1 家庭教育缺失,行为习惯异常

父母才是最好的老师,但大部分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在家看管,一部分寄居在亲戚、熟人处,甚至个别孩子独自在家一边学习一边照管家庭财产,由于老人文化素质不高、教育理念缺乏、对孙辈的溺爱,亲戚朋友管理要求不甚严格,孩子们养成许多不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比如不讲个人卫生,对垃圾食品钟爱有加;没有学习兴趣,不遵守校纪校规,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旷课现象经常发生;文明习惯极为缺失,小小年纪学会抽烟、赌博,打架、酗酒、谈情说爱,经常流连沉迷于网吧等场所。据了解,农村小学问题儿童中留守儿童比例高达80%以上。

2 亲情关爱缺失,心理发育异常

农村留守儿童们基本上只有寒暑假才有机会和父母团聚,有的甚至一年、几年不能与父母谋面,父爱母爱缺失、家庭氛围缺失让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烦恼无人关注倾诉,成长困惑无人正确引导,遇到问题无人帮助解决,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日渐滋生,个性心理上表现异常,大部分留守儿童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于与人交流,情感脆弱、脾气暴躁,遇事冲动易怒,自卑、自闭,积极性、上进心缺乏。极易发生离家出走、暴力伤人甚至自残自杀等极端现象。

3 社会监管缺失,成长环境异常

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留守儿童过早过多涉足社会的各个方面;加之家庭监管不力,外出务工的父母往往对孩子采取物质补偿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爱”、弥补自己内心的愧疚感,孩子们稍有不慎便会沉溺如网络游戏、暴力色情影像、黑社会势力模仿等歧途中,他们把一些与社会和道德格格不入的东西当作时髦去追求,当作偶像去崇拜去效仿,给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和孩子自身安全带来大量的不安全隐患。

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我们一定要统筹兼顾,多方协调,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爱帮扶体系,让留守儿童心不再孤独,健康成长。

4 切实保障农民工子弟异地入学权益

要加大统筹城乡力度,出台专门的政策和法规,保证农民工子弟在工作地享有与当地人口同等受教育的权益,让农民工的孩子也能享受优质的现代教育。建议取消异地学生必须回原籍地参加中考、高考等制度,取消各种名目的借读费、建校费、捐资助学费,最大限度地降低进城农民工子弟在其父母工作地入学的门槛,保障他们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为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能把孩子带在身边上学创造条件,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留守儿童群体。

重拳出击优化儿童成长环境。从一定意义上讲,我国几十年的开放发展,经济发展高速腾飞,但同时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年轻一代的生存、成长环境不断恶化。各级各部门必须下大力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保持对违法犯罪行为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更加关心弱势群体、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营造公平正义、溫馨友爱、和谐安康的社会环境。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要切实担当弘扬先进文化、营造良好社会风气营的主要责任,杜绝低劣、庸俗、暴力等元素,用健康的题材、优秀的作品丰富少年儿童精神生活,用优秀传统文化和健康时代风尚武装青少年一代的头脑,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多措施并举关爱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协调配合、充分联动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教育机制。家庭要承担起关爱孩子的主要责任,在“吃饱穿暖”的基础上,给予更多的家庭关爱和亲情关怀,家长要与学校和老师经常保持联系,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生长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全面落实结对帮扶留守学生、教师定期家访等制度,建好“留守儿童之家”,经常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座谈会,加强学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使留守儿童体会到家庭的温暖。要有针对性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及时发现、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帮他们养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力度,探索社区或农村留守儿童“网格化”管理机制,广泛宣传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关爱留守儿童,保证他们与健全家庭一样健康学习、健康成长。

作者:李晓英

第3篇:关爱留守儿童 发展农村教育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几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近几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转型,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务工,子女与其祖辈或者亲属在一起生活,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如何教育好这些留守儿童,让留守儿童“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让农村的教育发展起来,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对的一个难题,也是学校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大事。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几个显著问题

1、学习成绩差 由于留守儿童大多数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或亲友临时监护,这些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或责任心不强,没有能力或没有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指导,大多数留守儿童在学校反映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吃苦精神,家庭作业完成普遍较差,厌学情绪严重,甚至发展到旷课、逃学、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

2、心理不健全 留守儿童由于幼时就离开父母,从小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而导致亲情缺失,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从精神上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3、安全无保障 儿童防护能力弱,同时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部分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经常遭到同学、邻居的欺负。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强奸留守女童的恶性案件。

二、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几点对策

1、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关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最好、最永久的教师,因此,家长应树立良好的育子观念,把子女的教育放在第一位,正确处理好外出务工挣钱与培养教育子女的关系,尽量做到和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想办法妥善管教好孩子,如:常回家看看,和孩子在一起,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关爱;经常通过各种方法,如电话、信件、网络等,和孩子进行情感的交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而努力;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工作,可以在孩子假期将他接到身边,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让他参与工作,让他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也能让那些有不同忧郁程度的孩子学会人际交往,能胆大积极地处理事情等。总之,留守儿童家长决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舍弃孩子教育管理去挣钱,以至于“富了当代人,垮了下一代人”,给家庭、社会留悔恨,酿成十年,二十年之后的社会之疼、民族之疼。

2、加强校园文化,熏陶儿童情操

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引导留守儿童阅读书籍、感知文化、参与活动、接受熏陶、陶冶他们内心缺失的爱,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要建立留守儿童学生档案,对其进行跟踪教育;要注意改进教育管理方式,尽量凸现人文关怀,远离父母,留守孩子需要集体的关爱与温暖,学校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所急,努力创设条件让他们学得舒心玩的开心,要结合实际适时举办不同形式的家长会,监管人面对面交流,对家长,监管人进行有关教育知识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对留守儿童的监护能力和教育管理能力。

3、提高教师素质,增强心理教育

农村中小学应当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留守儿童克服由于远离父母而产生的不良心理影响,建立开朗积极的生活态度。

4、调动社会力量,关注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较之普通儿童只是由于生活环境中约束因素、沟通与指导因素的缺失,而具有一种被周围不良环境影响的更高的可能性。为此,我们应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比如说,加强农村乡镇文化建设,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气,优化社会育人环境:打击违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室等,根治各种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让农村中小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和熏陶。其次,留守儿童这一突出的社会现象是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政府应予足够的重视,能够从政策上、经济上给予支持和引导,加强政策的导向作用,充分保证留守儿童不受任何偏见和歧视的接受义务教育。

总之,少年儿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留守少年儿童更是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未来,关系到农村千家万户的未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关系到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我们要充分协调和发动学校,家庭和社会力量,共同关注并切实解决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更好地推动我们的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吉柱. 论留守儿童的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2] 范先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 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07).

[3] 周宗奎等.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1).

[4] 素苹. 关注农村留守儿童[J].北京:基础教育参考,2004(7).

作者:梁春榕

第4篇: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夫妻双双离开故土,加入到“打工族”的行列,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将孩子留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于是在小城镇或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留守儿童”,还有的媒体称他们是有父母的“孤儿”。为此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一、被调查在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我们共计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100份。在被调查“留守儿童”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关于父母外出打工或父母离婚后的居住情况是,不能跟父母一起居住的近七成。其中,与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居住的占39%;与其他亲戚一起居住的占26%;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自己单独居住的占2%.2、关于父母在外打工或父母离婚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感觉孤独感或不愉快的时候增多了的“留守儿童”近五成.

3、关于在父母离婚或外出打工后与父母或其中一方居住的选择,近八成希望与父母或其中一方共同生活。

4、关于在父母离婚或父母外出打工后对居住地的选择,有六成不愿意离开原居住地,但仍然有近两成希望与父母一起生活而愿意离开原居住地。

5、关于在父母离婚后或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父母的联系方式,有八成以上的与未在一起共同生活的父母的联系主要靠电话,但仍然有少数无法与父母取得联系。

6、关于父母离婚或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父母联系的频率,有六成以上的与未在一起生活的父母一周联系一次,但有近一成的三个月以上时间才能与父母联系一次。

7、关于对父母外出打工的态度,不想让父母外出打工的近四成。其中近五成的虽然不想让父母走,但表示能理解父母的行为,只有少数不能理解父母。

8、关于对生活出现问题的解决方式,如果爸爸妈妈不在身边,遇到心烦事或困难时,有四成以上的能够寻找倾诉对象,但仍有两成以上采取闷在心里,自己解决的方式。

9、关于现在对父母的愿望,有八成以上的现在最希望父母做的事情是回家,少数的希望父母多挣钱。

10、关于被调查“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是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占八成以上。

11、关于在学习中最烦恼的事情,烦恼学习成绩不好的占四成以上。

12、关于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的了解情况,有近七成的了解不多。

13、 关于课外书籍的来源,课外书籍来源于家长购买或向同学借或亲友送的占七成以上,从学校借阅的仅占4%.

14、关于被他人伤害或欺负时“留守儿童”所采取的行动,有近四成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强。

15、关于家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是,被教育要好好学习的占八成以上。

16、关于对学习的希望,有近九成的希望上完大学。

17、关于对未来的希望,有近九成的希望继续读书。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留守儿童”在成长中确实面临一些问题,如人身安全、身体健康、学习、品行、情绪、交往等等方面。

1.安全隐患多。“留守儿童”在生活安排方面一般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其他人来照顾。但是,他们精力有限,年老体弱,或者自己生活还困难,而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父母不在身边,缺少直接的关爱与监护,很可能会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

2.学习成绩滑坡,导致厌学辍学。 孩子是生性好动,自制力差的一个群体。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由于临时监护人监护不够,使得这些孩子出现学习观念淡薄,尤其是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没人辅导,加之作业本上不断出现的错误,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有的“留守儿童”认为现在学习好坏无关紧要。这不,自己的父母没有文化,照样天南海北的做生意、挣钱,这就使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现象时有发生,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对某小学“留守儿童”学习情况进行调查显示,平均成绩在90分以上的仅占调查总数的34.3%.如马某由于从小父母离异,他判给了父亲,父亲常年外出打工,他则由姑姑叔叔轮流照顾,因为频繁转学而成为问题学生。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事,多一点也不想做,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后来小学没有毕业就不念书了。

3.道德意志薄弱。学习成绩仅仅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一个方面,更让人担忧的是孩子的综合素质和人格培养问题。“留守儿童”有违纪现象(指打架、旷课、小偷小摸行为)。这个问题很让人担忧,绝大多数父母之所以选择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是希望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让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让孩子能有条件上好学,读好书,日后有出息。但大部分人的希望最后都是事与愿违,结果是“挣了票子误了孩子”。因为这些父母一年到头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对孩子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无法关注。有的即使有心,限于经济条件,他们也很少给孩子打电话或经常回家看孩子,造成了“留守儿童”道德教育上的真空。而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儿童,缺乏对事物正确与否的判断能力,从父母那里得不到的教育,孩子很容易从其他渠道获取。一些同龄人的不良习惯,越轨行为很容易钻空子。有些孩子因此变得自私、任性或性格孤僻。 也有一些家长认为自己常年在外,对子女心生愧疚,于是通过给孩子寄钱来补偿自己对孩子的照顾不周,这本是人之常情,但这些孩子在花钱方面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容易误入歧途。

4.心理问题突出。“留守儿童”常表现两种倾向:一是内向、孤僻、不自信、不合群、不善与人交流;二是脾气暴躁、易冲动、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情绪不稳定、自律能力差。据不少任课教师反映,“留守儿童”个别存在着性格孤僻,感情脆弱,自暴自弃,上进观念淡薄,或者过分淘气,做出一些特别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到自己。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一种天然的和谐的亲子氛围。母爱给孩子是稳定和温暖,父爱给孩子带来安全感、权威、崇拜、勇敢和坚强等,留守儿童父母单方或双方外出打工会使留守儿童成了有父母的孤儿,因此,对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带来一定的损害。比较突出的心理问题有情绪问题、交往问题和自卑心理等。性格孤僻、脆弱,渴望亲情成了“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问题。如有一女孩原本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父母外出后,心中的话没有人听,苦恼、烦闷没有人理解。性格渐渐发生了变化,变得孤僻、脆弱,把自己隔绝在同学之外,不愿与人交流,整日沉默寡言,一点小事,一点小挫折都经受不起。有时因为挨几句批评,就把自己反锁在屋里,一天不出来,直到奶奶哭着求她才打开房门。

5、表达能力发展滞后,要重视亲情交流的重要性。“留守儿童”的学习和各方面能力发展情况不尽相同。有些在父母外出打工后,变得更加坚强、自信、自理能力增强,把对父母的思念变为动力,自觉上进,自觉寻求发展;更多的则表现为学习成绩滑坡,厌学情绪滋生,各方面能力明显落后于同年龄段孩子。孩子的表达能力很大一部分是在家庭生活中得到锻炼发展,可留守儿童却缺少这样的锻炼机会,他们有话无处、无人可说。时间一长,言语表达能力自然就开始退化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亲子交流几乎是空白,临时监护人大多局限于让孩子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无法尽到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更不要说耐着性子听孩子讲他们的见闻、苦恼。一些隔代的老人虽然喜欢和孩子在一起,但孩子由于代沟等原因又不喜欢和老年人说心里话,这也造成了“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局面。例如对其他留守儿童而言,杜某的学习成绩算是优秀的,唯一让老师感到遗憾的是他不爱说话。吴某的爸爸妈妈在他上大班时外出打工,老师反映接班时已经三年级了。在我们相处的三年多里,他没有发言一次,课后师生没有成功交流过一次,同伴也反映他的话很少。他的奶奶带他咨询过医生,得出的结论是:表达能力发展滞后。

三、针对“留守儿童”存在的一些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1、要有爱心、耐心。许多教育家都指出,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爱是教育学生前提,在代理家长工作中应把爱放在重中之重的位臵。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因此,我们作为大学生支教老师要努力从生活上、学习上给他们无微不至的爱,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

2、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外出务工父母无暇顾及孩子,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助,,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留守儿童一般内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较脆弱。另一部分学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经常往家里寄钱,加上监护人的娇宠溺爱,导致孩子养成大把花钱、逃学、打架、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这样的学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蛮横。针对这一特点,我利用课余时间讲节俭的重要性,放一些教育性的动画电影,让他们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体会父母的不易,让他们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更好。并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另外,开展心理质询活动,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帮他们少走弯路。鼓励、组织留守儿童们多参加业余活动,以填补父母不在身边的空虚。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们不能在父母身边撒娇,和父母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所以他们的思想上难免会出现空虚,又由于他们有比别人多出来的大量的时间无所事事,如果不能正确引导,他们很容易养成自闭的性格或是不良的嗜好。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平时多引导他们多读书等进行有益的业余活动。

3、加强对留守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大多数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监管,自制力差,脾气暴躁,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与同学打架,严重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安全,造成极坏影响。而女生多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作为他们代理家长,我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讲如何自我保护。从电视上网络上、多搜集一些实际例子,对学生进行教育。

4、多进行家访,及时了解情况。对于这些孩子,要多进行家访,及时了解他们的情况,与他们现有监护人进行交流,授予他们家教的方法,让这些没有父母在身边的儿童,能够享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有问题及时和学校沟通,并能与学校教育同步,从而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这样既能让儿童们劳逸结合,又能让他们形成一定的生活规律,要善于和儿童交流沟通,让他们从监护人身上感到亲情,进而对监护人产生依赖性和信任感。

5、知法懂法用法律武器,维护好自己的权利。“留守儿童”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利,预防和避免不法侵害。上街要结伴而行,相互照料。接听不认识人的电话,说父母的什么事情,要和父母核对;放学时有不熟悉的人或不经常联系的亲戚来接时,不要和他走。 6.“留守儿童”要体谅父母,父母外出打工也是为了改善子女的生活,让子女以后有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他们在外面不容易,省吃俭用,攒钱给子女,子女更要体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还有亲朋好友,他们既要承担繁重的劳动,又要承担烦琐的家务活,加上文化水平不高、观念和方法落后,没有时间、精力和能力对子女的思想、道德、学习、卫生、日常行为习惯给予关注、教育、引导。这就要求“留守儿童”自己要乐观向上,学会生活,自觉学习,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力所能及帮助他们干些家务活。

7.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要适当。长期在外务工的父母和子女的沟通往往是通过电话或书信的形式,而电话的快捷成了亲子间沟通与联系之首选。大多数父母一般半个月才给孩子一个电话;少数是到了期中或期末考试时,来个电话问问成绩了事。春节期间返家,父母由于普遍存在“补偿心理”,因而带给孩子大多是物质的东西(吃的、穿的、玩的以及慷慨的压岁钱)较少精神食粮(书籍、学习用品及心理上的亲子沟通等)。

8、“留守儿童”要经常作心理调整,无论在学习或生活上遇问题不要闷在心里,钻牛角尖,可以和朋友、同学,老师、邻居等进行交流、沟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多做好事,帮助别人,从中获得快乐。

总之,作为大学生支教老师既要做思想道路的引路人,又要做孩子学习进步的引导者,生活的保护者。用关爱、亲情为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并让每一个留守儿童不再孤单,不再无助,在学校同样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所以留守儿童更多的需要的是爱,只要我们全心全意的用真心去面对他们,他们就肯定会有改变。

第5篇:如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浮梁县仙槎学校

黄国平

在我国社会城市化进行的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有些农民工把儿童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留守儿童在家大部分由祖辈或亲戚托管。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目前农村留守儿童达2000多万。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缺少父母的直接关爱和教育,加上祖辈、亲戚情感溺爱和教育方法不当等原因,导致大部分“留守儿童”在道德品质、学习成绩、性格缺陷,心理障碍等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同时由于隔代教育弊病颇多,许多留守儿童萌生了“自己不如别人”、“被人遗弃”的思想,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和顺利的健康成长。

一、从农村留守儿童在我校的表现来看,有一些留守儿童各方面的表现令师生称赞,但是 “留守儿童”的整体状况令人堪忧。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性格孤僻,感情淡漠,严重的甚至出现心理失衡,心理健康发展受阻,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2.学习成绩不佳,学习没有动力,学习目标不明确、不思进取、自由散漫、辍学现象严重。3.祖辈的溺爱,造成留守儿童我行我素、不尊敬老人、固执倔强、情绪波动大、爱发脾气等不良性格。4.存在不愿与人交往的现象,不合群、易嫉妒、叛逆心理严重,不能与老师和同学和平共处。面对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我们各级政府和学校都必须给予留守儿童生活上的关心,思想上的重视,心理上的关爱;把握留守儿童思想脉搏,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他们在欢乐、和睦、关爱,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培养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二、学校关爱:学校是孕育人才的基地,是承载梦想的摇篮,是撒播爱心的殿堂。所以农村中小学要发挥学校教书育人的优势,将“关爱留守儿童”这一工作具体做到位。 我校是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有留守儿童近二百人,我校历来比较重视关爱“留守儿童”。具体做法有:1.针对他们特殊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切实为留守儿童做实事,做他们乐于接受的事,细心观察留守儿童的言行,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尊重“留守儿童”,了解“留守儿童”、贴近“留守儿童”。防止教师、同学歧视留守儿童,严禁教师以任何理由讽刺、挖苦、体罚或变相体罚留守儿童;2.不使用不恰当的教学评价方式给留守儿童施加心理压力。保证农村留守儿童能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 充分利用有效教育资源,有组织、有计划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3.建立留守儿童的个人档案,并针对留守孩子的性格,家庭等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类管理,建立成长记录卡,加强与家长的联系,通过电话、网络、书信等形式,内容上要突出孩子的学习情况,心理状况,以及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建议,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生活上和心理上的关注。避免部分儿童与社会上不良少年接触,使留守儿童日常的学习生活都在学校统一管理下有序进行,并让每一个留守儿童不再孤单,不再无助,在学校同样的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使留守儿童得到学校和老师更多的关心与帮助。4.班主任经常对走读留守儿童进行家访,更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状况,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学校让各班的班主任同时兼任自班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老师,对有问题的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引导.根据孩子心理特点,多给他们一些关爱和鼓励,多运用先进事例来激励他们奋发向上,逐步培养孩子道德成长意识,使留守的孩子们有较好的亲情和教育补偿。 5.学校教育是留守儿童教育的重要教育环节,如果在学校不能得到很好的教育,很容易给留守儿童带来更多的问题,老师是学生的父母,如果老师都不能以像父母的感情来对态自己孩子的话,就会很明显给学生加重心理上的负担。老师应该从心理上、学习上、生活上加大对学生的辅导。我校要求全体老师们特别要关爱“留守”的学生,因为他们远离父母,要让他们感到学校的温暖,感到老师的亲切,让他们感到老师就像父母一样,让他们在学校里感到生活的愉快,把学校看做他们的家庭。6.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增加留守儿童与教师接触的机会,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有益身心的活动来吸引学生,如书画比赛、文艺活动等,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与,在活动中鼓励他们主动与同学交往,注重培养他们合群、乐观开朗的性格,让他们感受生活的乐趣,培养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和环境。7.加强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据我校对留守儿童的统计资料显示:60%的留守儿童在家中不听祖辈教导,或顶撞祖辈,或行为不端,我行我素。有些留守儿童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出现说谎,小偷小摸、打架、欺负同学等诸多问题,如果不加强其纠正的话,留守儿童很容易就会发展成“问题儿童”,因此我校经常对留守儿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留守儿童健康的道德观,正确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这也是我校对留守儿童教育的重点。

三、政府关爱 :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更离不开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也应该从经济、政策、教育上对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做出一定的努力。1.政府部门应出台系列关爱留守儿童的政策措施。一方面,政府应加大投资,兴建打工子女学校。解决农村务工人员子女在城里的受教育问题,让农村孩子不再留守,可以跟着父母一起进城,既可以享受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又能够接受较好的教育;逐渐打破一切影响和限制打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在打工子女学校里,由于孩子们有着相似的经历,也比较容易唤起他们的自信,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对集体的归属感。2.为农民工提供较好的就业条件,农民工的基本技能在很大程度上都比较欠缺,就业的前景很不乐观,往往都是以体力活为主,加强对农民工的免费培训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就业条件,有助于改善农民工家庭的经济水平,在很大的程度上也可以改善留守儿童的经济生活,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更加宽松的经济生活空间。3.政府要在社会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宣传,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让社会各种力量为保护留守儿童的利益,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健康文明的环境。

四、家庭关爱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怜天下父母心,整天都“望”着子女成才,却忽略了正确的引导教育,常常会事与愿违。因为为人之父母,就应当从现在起给“留守”在家的孩子更多关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儿童全面健康的发展上。 1.家长要转变观念,切实负担起责任,有条件的父母,应该把孩子接到身边;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身边的,要认真从孩子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平时一定要常回家看看,并尽量多地与孩子联系,创造更多的时间与机会与孩子沟通、交流,在情感上多给孩子慰藉。2.农村父母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不能一味溺爱或过分严格。孩子取得好的成绩,做了好事,应予以适当精神鼓励,若是犯了错,万不可拳脚相加,要多分析、引导、沟通,从思想道德上进行教育。父母要让孩子体会到不在身边的亲情和温暖3.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种无法代替的教育资源,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是将来他们踏入社会,影响其终身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父母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真正关心子女的成长,要让孩子体会到不在身边的亲情和温暖,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因为没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的情感更为神圣,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的联系,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心理发展情况,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更多地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从精神上关心子女的发展,防止其滋生消极的思想倾向。 

五、自我关爱 :留守儿童是我们民族未来的希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和社会的关心、爱护与正确引导密不可分的 ,“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是家庭和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与留守儿童的父母必须教孩子掌握最基本的自我保护教育, 学校、家长应密切配合,鼓励留守儿童努力学习,在不断完善自我个性,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校园心理文明建设和社会公益活动中去。这样,便能很好地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教育能力和水平,并发挥其自主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锻炼留守儿童的社会活动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信心。 留守儿童问题是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个普遍和焦点问题,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甚至会影响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关爱留守儿童不仅是政府和学校要做的工作,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关爱,共同的期待给了我们共同的追求,共同的追求给了我们共同的渴望。我们绝不能让一个“留守儿童”成为问题孩子。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关爱留守儿童,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他们真实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让他们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健康快乐的成长。

第6篇:如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在我国社会城市化进行的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有些农民工把儿童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留守儿童在家大部分由祖辈或亲戚托管。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目前农村留守儿童达2000多万。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缺少父母的直接关爱和教育,加上祖辈、亲戚情感溺爱和教育方法不当等原因,导致大部分“留守儿童”在道德品质、学习成绩、性格缺陷,心理障碍等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同时由于隔代教育弊病颇多,许多留守儿童萌生了“自己不如别人”、“被人遗弃”的思想,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和顺利的健康成长。

从农村留守儿童在我校的表现来看,有一些留守儿童各方面的表现令师生称赞,但是 “留守儿童”的整体状况令人堪忧。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性格孤僻,感情淡漠,严重的甚至出现心理失衡,心理健康发展受阻,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2.学习成绩不佳,学习没有动力,学习目标不明确、不思进取、自由散漫、辍学现象严重。3.祖辈的溺爱,造成留守儿童我行我素、不尊敬老人、固执倔强、情绪波动大、爱发脾气等不良性格。4.存在不愿与人交往的现象,不合群、易嫉妒、叛逆心理严重,不能与老师和同学和平共处。

面对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给予留守儿童生活上的关心,思想上的重视,心理上的关爱;把握留守儿童思想脉搏,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培养他们独立自主的能力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他们在欢乐、和睦、关爱,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培养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

下面就我们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的经验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学校关爱。学校是孕育人才的基地,是承载梦想的摇篮,是撒播爱心的殿堂。所以我们要发挥学校教书育人的优势,将“关爱留守儿童”这一工作具体做到位。 我校有留守儿童340人,我校历来比较重视关爱“留守儿童”。具体做法有:1.针对他们特殊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切实为留守儿童做实事,做他们乐于接受的事,细心观察留守儿童的言行,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尊重“留守儿童”,了解“留守儿童”、贴近“留守儿童”。防止教师、同学歧视留守儿童,严禁教师以任何理由讽刺、挖苦、体罚或变相体罚留守儿童;2.不使用不恰当的教学评价方式给留守儿童施加心理压力。保证农村留守儿童能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 充分利用有效教育资源,有组织、有计划地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3.建立留守儿童的个人档案,并针对留守孩子的性格,家庭等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类管理,建立成长记录卡,加强与家长的联系,通过电话、网络、书信等形式,内容上要突出孩子的学习情况,心理状况,以及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建议,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生活上和心理上的关注。4.避免部分儿童与社会上不良少年接触,使留守儿童日常的学习生活都在学校统一管理下有序进行,并让每一个留守儿童不再孤单,不再无助,在学校同样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使留守儿童得到学校和老师更多的关心与帮助。5.学校让每位老师与相应的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更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思想状况,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做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老师,对有问题的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引导,使留守的孩子们有较好的亲情和教育补偿。比如我们有的老师利用课余时间给留守儿童洗头发或指导他们讲卫生等生活小事让孩子们感受到浓浓的爱与关心。 6.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增加留守儿童与教师同学接触的机会,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有益身心的活动来吸引学生,如书画比赛、文艺活动等,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与,在活动中鼓励他们主动与同学交往,注重培养他们合群、乐观开朗的性格,让他们感受生活的乐趣,培养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和环境。7.加强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据我们了解多数留守儿童在家中不听祖辈教导,或顶撞祖辈,或行为不端,我行我素。有些留守儿童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出现说谎,小偷小摸、打架、欺负同学等诸多问题,如果不加强其纠正的话,留守儿童很容易就会发展成“问题儿童”,因此我校经常对留守儿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留守儿童健康的道德观,正确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这也是我校对留守儿童教育的重点。

二、家庭关爱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怜天下父母心,整天都“望”着子女成才,却忽略了正确的引导教育,常常会事与愿违。1.家长要转变观念,切实负担起责任,有条件的父母,应该把孩子接到身边;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身边的,要认真从孩子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平时一定要常回家看看,并尽量多地与孩子联系,创造更多的时间与机会与孩子沟通、交流,在情感上多给孩子慰藉。2.农村父母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不能一味溺爱或过分严格。孩子取得好的成绩,做了好事,应予以适当精神鼓励,若是犯了错,万不可拳脚相加,要多分析、引导、沟通,从思想道德上进行教育。3.父母要让孩子体会到不在身边的亲情和温暖,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父母可以通过打电话视频等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倾听子女的心声,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积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真正关心子女的成长。因为没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的情感更为神圣,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的联系,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心理发展情况,并对其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更多地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从精神上关心子女的发展,防止其滋生消极的思想倾向。

三、自我关爱 。留守儿童是我们民族未来的希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和社会的关心、爱护与正确引导密不可分的 ,“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是家庭和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与留守儿童的父母必须教孩子掌握最基本的自我保护教育, 学校、家长应密切配合,鼓励留守儿童努力学习,在不断完善自我个性,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校园心理文明建设和社会公益活动中去。这样,便能很好地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教育能力和水平,并发挥其自主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锻炼留守儿童的社会活动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信心。

留守儿童问题是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个普遍和焦点问题,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甚至会影响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关爱留守儿童不仅是学校要做的工作,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关爱。共同的期待给了我们共同的追求,共同的追求给了我们共同的渴望。我们绝不能让一个“留守儿童”成为问题孩子。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关爱留守儿童,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他们真实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让他们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健康快乐的成长。

官田乡中心小学

2017年3月29日

第7篇:农村教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摘要: 在我们的身边,存在着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是孤儿,却有着孤儿一般凄惨的境地!他们有父母,但却享受不到跟父母在一起的快乐!他们便是留守少年儿童!近几年,随着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留守儿童日益增长, 这些留守儿童大多因缺少父爱、母爱性格有些偏执,有不良的行为习惯,有的甚至道德败坏。那如何教育留守儿童关心留守儿童成为每一位农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表扬 批评 朋友

在我们的身边,存在着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是孤儿,却有着孤儿一般凄惨的境地!他们有父母,但却享受不到跟父母在一起的快乐!他们便是留守少年儿童!近几年,随着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留守儿童日益增长, 这些留守儿童大多因缺少父爱、母爱性格有些偏执,有不良的行为习惯,有的甚至道德败坏。那如何教育留守儿童关心留守儿童成为每一位农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从成立家长学校以来,我主要负责“留守儿童”工作,在教育教学中,我探索出了以下几点教育方法:

一、、让孩子 体会“爱”

在农村多数“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姨妈等照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孩子的爱就是吃饱穿暖,其他亲人则认为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顺着孩子,一切护着孩子,这就是爱。这些不是真爱是一种溺爱。 真正的爱就是我们要像父母一样经常与之谈心,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教育孩子如何做人,教育孩子明辨是非,有错必改。

爱对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阳光,特别是对留守儿童更像久旱之甘露。我们教师要给他们更多的温暖,更多的关爱,更多的温情。用温暖的爱溶化他们心中的冰山,用真挚的情点燃他们自信和进取的火种。

在我校有这样一对姐妹,姐姐读六年级妹妹读二年级,她们姐妹经常衣衫不整,头发蓬乱。上学经常迟到,上课不听讲总是呆呆的看着某一个地方,下课后就坐在座位上不和任何人说话,即使老师叫她也不愿搭理,并且每天都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上课的老师多次找她们谈心,可收效不大。老师们把这一情况告诉我后,在一天下午放学后我就把姐妹二人叫到电教室。我在跟她们说话之前,首先帮她们整理了衣服,发现妹妹的衣服没有纽扣,就告诉她,明天把衣服带来老师帮她钉纽扣。然后我拿出梳子给两位孩子梳理头发,妹妹看着镜子里的小辫笑了,姐姐也学会了梳头。在梳头的时候,我就问她们妈妈为什么不给她们梳头,姐姐低头不语,妹妹眼含泪花,这使我感到这两孩子一定很长时间没见到母亲了。在我的慢 慢诱导下,孩子告诉我,她们的爸爸出车祸去世后,奶奶病倒卧床不起,妈妈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外出打工去了,如今以年近70的爷爷在照顾她们和奶奶。她们每天回家后都要帮爷爷干农活还要照顾奶奶。因此姐姐说自己都不想读书了,想去打工挣钱。在知道这些后,我跟两孩子谈了许久,告诉她们妈妈在外的不容易,今天读书的重要性,也教了她们一些生活带常识。在后来的日子里,常跟她们谈心,了解她们的需求帮她们解解一些能解解的困难,慢慢的这两孩子爱学习了,虽说成绩不是很好,但她们以会按时完成作业了。下课也会跟同学们跳皮筋了,碰见老师会笑了。

二.多表扬少批评

这些孩子因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多数在学习和生活上存在许多不良行为。但再差的孩子也有闪光点,而闪光点的发现,正是转变他们的契机。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哪怕是帮同学从地上拾起一支笔,一次作业能认真完成我们都应该给予表扬,鼓励,以激发他们转化内部动因,满足他们要求抚爱和渴望尊重的心理需要,弥补他们成长中急需得到的父爱和母爱。

在我所上的班级里有这样一位男生,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外出了,他几乎没见过母亲的模样,父亲常年在外务工偶尔回家,他跟比他大几岁的姐姐相依为命。在他的眼里不知什么是父母?什么是老师?总觉得他自己最大,谁都得听他的,上课跟老师叫板,下课打同学,总之学校里高年级的同学见他都得让道走。刚开始时我对这位“软硬不吃”的学生也很头疼,但有一天我手里的本子掉地上了,他走过来将本子拾起交给我,虽说态度不是很不好,但我还是对他说了声“谢谢”并且当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帮助了老师。从那以后我发现他总是在寻求表扬的机会,因此只要他一节课能不捣乱,我都表扬他,慢慢的他变得跟老师叫板的次数少了,偶尔也交一下作业,不管他写的好坏,我都耐心的给他批改,并且不忘每次都当着全班的面表扬他,后来该生交作业的次数多了,打人的次数少了。

三、学做他们的朋友

我们农村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倾注更多的心血,不只是物质上的“帮助”,更多是精神上的“关爱”:在思想上,要循循善诱的开导他们,多与他们谈心,学做他们的朋友;在学习上,要耐心细致的帮助他们,课堂上多提问他们,课后多辅导他们;在生活上,多关心他们,经常了解他们的困难,为他们排忧解难。做他们生活上的导师,心灵上的朋友。

总之,我个人认为关注留守儿童,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涉及我国义务教育的问题,而且牵涉和谐社会的构建,国家的未来。不管是社会、学校还是个人都必须发挥各方的作用,采用正确的方式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努力探索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新的途径,不要再让留守儿童问题成为中国人心中的痛。

第8篇:农村教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宋明权

在我们的身边,存在着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是孤儿,却有着孤儿一般凄惨的境地!他们有父母,但却享受不到跟父母在一起的快乐!他们便是留守儿童!

金塔镇地处沿山地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人们为了发家致富奔小康,不得不外出务工,因此,留守儿童日益增长。

这些留守儿童大多因缺少父爱、母爱性格偏执,有不良的行为习惯,有的甚至道德败坏。那如何教育留守儿童,关心留守儿童成为每一位农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探索出了以下几点教育方法:

一、让孩子体会“爱”

在农村,多数“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姨妈等照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孩子的爱就是吃饱穿暖,其他亲人则认为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切顺着孩子,一切护着孩子,这就是爱,孩子像地上生长的野草一样任其自然发展。这些不是真爱,是一种溺爱。

真正的爱就是我们要像父母一样经常与之谈心,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教育孩子如何做人,教育孩子明辨是非,有错必改。

爱对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阳光,特别是对留守儿童更像久旱之甘露。我们教师要给他们更多的温暖,更多的关爱,更多的温情。用温暖的爱溶化他们心中的冰山,用真挚的情点燃他们自信和进取的火种。

2019年,我班有一对姐弟,弟弟经常衣衫不整,头发蓬乱。上学经常迟到,上课不听讲总是呆呆的看着某一个地方,下课后就坐在座位上不和任何人说话,即使老师叫他也不愿搭理,并且每天都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上课的老师多次找他谈心,可收效不大。老师们把这一情况告诉我,一天下午放学后我就把姐弟二人叫到办公室。我在跟他们说话之前,首先帮他

整理了衣服,发现他的衣服没有纽扣,就告诉他,明天把衣服带来我让英语老师帮你钉纽扣。我就问她们妈妈为什么不给你钉纽扣,姐姐低头不语,弟弟眼含泪花。在我的慢慢诱导下,孩子告诉我,她们的爸妈离婚了,已经很长时间没见到妈妈了,爷爷病倒卧床不起,爸爸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外出打工去了,年近70的爷爷在照顾她们。她们每天回家后都要帮爷爷干农活,姐姐还要做饭。在知道这些后,我跟两孩子谈了许久,告诉她们爸爸在外的不容易,今天读书的重要性。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常跟她们谈心,了解她们的需求,帮她们解决一些能解决的困难,慢慢的这两孩子爱学习了,虽说成绩不是很好,但她们以能按时完成作业了。而且,在我的鼓励和指导下两个人都去凉州区职业中专深造了。

二.多表扬少批评

这些孩子因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多数在学习和生活上存在许多不良行为。但再差的孩子也有闪光点,而闪光点的发现,正是转变他们的契机。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哪怕是帮同学从地上拾起一支笔,一次作业能认真完成我们都应该给予表扬,鼓励,以激发他们转化内部动因,满足他们要求抚爱和渴望尊重的心理需要,弥补他们成长中急需得到的父爱和母爱。

三、学做他们的朋友

我们农村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倾注更多的心血,不只是物质上的“帮助”,更多是精神上的“关爱”:在思想上,要循循善诱的开导他们,多与他们谈心,学做他们的朋友;在学习上,要耐心细致的帮助他们,课堂上多提问他们,课后多辅导他们;在生活上,多关心他们,经常了解他们的困难,为他们排忧解难。做他们生活上的导师,心灵上的朋友。

四、和其父母保持联系

经常和这些孩子的父母保持联系,孩子身上出现了问题,如果老师解决不了,就要把存在的问题及时通过微信等方式反馈给其父母,让他们再和孩子沟通解决,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也许,平时家长和学生无话可说,这次找到了沟通的话题,增加了它们交流的机会,让孩子也感受到了来自父母的关爱。

总之,我个人认为关注留守儿童,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涉及我国义务教育的问题,而且牵涉和谐社会的构建,国家的未来。不管是社会、学校还是个人都必须发挥各方的作用,采用正确的方式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努力探索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新的途径,不要再让留守儿童问题成为中国人心中的痛。

第9篇: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构建农村和谐教育

作者:陈明 信息来源:会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点击数:187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26日

近年来,随着浩浩荡荡的农村劳务大军涌向城市,在广大农村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特殊的背景,特殊的环境,一个严峻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随之凸现。

一、我县留守儿童现状分析

据统计,2010年我县农村在外务工人员62285人,其中常年在外稳定务工人员2万人以上,全县留守少年儿童11805人,约占少年儿童总数的40%,其中父母均外出的约占留守少年儿童总数的60.6%,隔代监护的约占留守少年儿童总数的59.1%。在农村学校,一半以上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县农村教育的主要问题。根据调查和统计结果,我县留守儿童现状主要表现如下:

1、教育缺乏,学习成绩下降。留守儿童普遍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差,他们厌恶学习,经常抄袭作业,甚至经常逃学。主要原因一是农村学校教育不够完善。从我县农村学校课程设置来看,有些与学生身心发展不相适宜之处。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的不完整,他们心理有更多困惑,需要学校给与更多帮助和疏导,需要有组织、有计划地接受心理辅导、安全教育、生活指导等;但由于学校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制约,无法满足留守儿童的要求。二是部分家长错误引导,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少留守儿童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不高,但在外务工机遇很好,因此他们从内心中就认为读书无用。他们总认为农村孩子难得有出息,能认得几个字、会算帐就行,就算孩子大学毕业了又怎么样?同样也是打工,倒不如早打工早挣钱;如果孩子读书成绩又不理想,接受教育的费用又高,家长就有意无意向学生灌输了读书无用的思想。三是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父母带养,而祖辈的文化水平整体不高,在孩子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无法给以应有的帮助;即使有些留守儿童的父母有一人在家,但他(她)们由于承担全部的农活,也无法精心关注孩子的学习,做到在生活上照顾好就不错了。

2、亲情缺乏,影响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育。由于父母长期的在外,留守儿童生活得不到足够的照顾,加上渴望与亲人共处的心理长期得不到满足,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与其他儿童相比,留守儿童身体普遍身体发育不良,有不良的饮食习惯,他们不喜欢吃主食,爱吃方便面等零食;留守儿童正处于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长期缺少父母的呵护、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表现出心理失衡、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人际交际能力差等个性,造成一定程度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部分儿童家长,由于自己长期在外,担心孩子在家受人欺负,因此,他们就引导孩子要“自强”,用些错误方法加强自我保护。本身缺乏父母在身边的安全感,孩子显得自卑,加上有父母这种错误的“撑腰”,使得孩子的个性就趋向偏激。学生年龄小,自制力总是有限的,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不可避免地总有一些摩擦;留守儿童有时就会把一件小事、一件很正常的事看成是对他的欺负,他们就一定会“奋起反抗”,常会使事态恶化,导致严重的后果发生。如长寨学校留守学生谭某某,因为和同学打架,被老师处罚,他觉得是老师帮着对方欺负自己,于是离校出走,并向在外地的父母报告自己“受辱”,他的家长听信孩子的一面之辞,纠集亲朋围攻学校,威胁校长,严重干扰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3、监护不力,影响了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的养成。

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行为发展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形成了不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偶尔回家,觉得对不起孩子,总有给予一些补偿的心理,给孩子的零花钱也较多,还不注意正确引导,放任孩子自由使用,孩子无形中就形成好攀比的心理,滋长了虚荣心;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大多是他们的祖辈,有的对留守儿童过于溺爱、迁就,百般呵护,生怕儿女们不高兴,这部分留守儿童相当娇生惯养,缺少吃苦耐劳、坚毅等好的品格;一部分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德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欺负同学等行为,甚至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人员的诱导,染上打架、上网、抽烟、喝酒、赌博甚至吸毒等恶习,回过头来他们又会诱导、拉拢下一批学生,形成恶性循环,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面都感到难以控制。

4、异地求学,教育环境进一步失衡。很大部分留守儿童父母为了让自己子女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将子女托付给在县城的亲朋或父母其中一方在县城租房照顾子女读书。据调查,我县城60%以上的租户都属于这类,通常是一个大人同时照顾几个小孩在县城读书。这样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县城的几所学校越发拥挤,一个班的人数超过70以上都是普遍现象,学生觉得学校越来越拥挤,老师和学校感觉负担也越来越重;与此鲜明对比的是,农村学校一再由于生源不足而不断合并,以前我县每个行政村都有村小学,如今由于生源减少,很大一部分村小学已经被撤销或者合并了,那些稍微偏远的地区孩子已经无法再在家门口上学,要么选择在中心学校寄宿,要么就到县城学校继续读书。

二、化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做好留守少年儿童工作,已经成为一项惠及百姓、改善民生的民心工程,是关乎农村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的大事。

近年来,我们对全县留守少儿进行了细致的摸底调查、造册登记和建档统计工作。全面摸清了我县留守少儿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等具体情况:如家庭住址,父母打工情况,监护人是谁,父母的联系电话,学校表现等,全面了解了“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我觉得化解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要从这些方面着手:

1、健全完善的留守儿童档案,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动态。通过留守学生档案,能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根据情况进行分类教育管理,加强对留守孩子的特殊关心和监护。我们采用了“学籍管理办法”的管理模式,每个学期对留守少儿“核一次学籍”,及时了解留守少儿的增减变化情况,及时更新、上报留守少儿信息。这样既确保了留守少儿关爱工作有的放矢和准确无误,又减轻了每期调查统计的工作量。

2、改变教育理念,引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针对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问题,农村中小学要改变纯知识教育的模式,有必要配备专业的心理老师,或对老师进行相关心理指导培训,对学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如定期为学生讲授青春期健康知识,帮助学生坦然面对成长的烦恼;对遭遇挫折或困难的孩子及时给予心理抚慰,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孤僻、胆怯、冷淡等心理,以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的家教缺失等。我们在各中小学建立了针对留守少年儿童的快乐成长工作室和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思想好、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心理健康指导老师;并邀请专家、组织讲师团到各学校巡回举办留守少儿家教知识和心理辅导培训班,收到的效果非常好。今年我县特意拨出专项资金10000元,在肖家学校开展了以“留守少年儿童之家、留守少年儿童家长学校、留守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留守少年儿童工作试点,以求摸索留守少年儿童工作方法,尽快掌握关爱监管工作规律。

3、推行代理家长,建立帮扶机制。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应该提倡:要多一点关心,多一点关怀,多一点问候,要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多形式的结对帮助。我们按学校、村组两条线为留守少年儿童招聘校内、校外担负监管教育责任的“代理家长”,构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在校内选聘了一批教育经验丰富的班主任、任课教师、员工、退休教师担任留守少年儿童校内“代理家长”,对留守学生进行结对帮扶,辅导学习、谈心、人生指导、照顾饮食起居等;村组按就近就地、方便管理的原则选聘了一批党员、村组干部、退休在家的“五老”担任留守孩子的校外“家长助理”、“知心爷爷”、“知心奶奶”、“知心朋友”,负责留守孩子假日期间的学习、生活、教育、安全等。目前我县11805名留守儿童全都有了疼爱、关心自己的代理爸爸或妈妈。另外,在学生中开展“手拉手”结对活动,我们在品学兼优的学生中招募了一批志愿者与“留守学生”结成对子,结成“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好伙伴”。

4、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发展农村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新建(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宿舍和食堂,让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在学校,是解决留守儿童一系列问题的最有效途径。我县各级各类学校都想方设法完善寄宿生生活条件,建起留守少儿之家,肖家、金龙等9所学校作为留守少儿寄宿试点学校,深入开展留守少儿寄宿制学校管理的实验与探索,改造了学生宿舍,为留守少儿购买洗衣机、蚊帐、被褥、毛巾、口杯等寄宿生生活用品,使留守少儿像在家里一样生活得舒心,体验到温暖。我们争取在今年75%以上的农村留守少年儿童能够进入学校寄宿,每个乡镇至少建好一所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切实有效地教育和管理。

5、架起家—校畅通的桥梁,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合力。孩子良好成长环境需要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一是鼓励教师多走访留守儿童家庭,深入学生家庭,指导家长或亲属如何关心孩子。二是建立留守儿童家庭联系制度,通过开设亲情电话,组织开展“给父母的一封信”活动,通报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促成学校和家长,家长和学生定期交流,督促家长更多关注孩子成长,把留守儿童身上发生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三是开展感恩教育,学校可以利用春节等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邀请学生家长向学生讲述背井离乡在外打工所经历的痛苦与磨难,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和父母的艰辛,以此对学生进行吃苦耐劳、拼搏向上教育,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孩子们逐渐理解了父母,开始尊重父母、感恩回报父母,让孩子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关怀下更好地成长。

6、扩大社会宣传,构建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氛围。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加强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宣传,切实为留守儿童办好事实事。定期交流各地各部门在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表彰在留守儿童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以点带面,推进工作开展。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优势,利用多种宣传渠道,大力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引起社会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广泛关注,促使更多的单位和组织积极参与,在全社会形成关爱留守儿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7、发展农村经济,促使劳动力回流。留守儿童的出现就是因为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流动的结果。所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本途径就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鼓励帮助农民返乡创业,在农村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让更多的农民就近务工,农民不用外出打工,家长不外流,自然也就没有留守儿童了。

上一篇:icu内耐药菌感染下一篇:我等你送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