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13完璧归赵教案

2022-07-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沪教版13完璧归赵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沪教版13完璧归赵教案

沪教版13完璧归赵教案

13、完璧归赵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9个,积累“完璧归赵、完好无损、信以为真、奇珍异宝、理直气壮”这些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蔺相如说的4句话。

3、学习抓住人物言行的方法复述“完璧归赵”的过程。

4、抓住“理直气壮”,联系上下文体会蔺相如智勇双全,以维护国家尊严为重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

一 由“璧”引入,揭示课题。 1 出示各种玉器图。

师:中国有句古话叫:黄金有价,玉无价。纯晶通透、毫无瑕斑的玉在人们心里当中是无价之宝。

2 在众多的玉器中,有一种扁圆形中间有个小孔的玉器叫作“璧”,因为璧是玉的一种,所以它的下面有个“玉”字。(边说边板书)现在人们也用“璧”通称美玉。(出示:美玉)

3 今天课文中提到的这块美玉就叫“和氏璧”,文中称它——“奇珍异宝”。(出示,齐读)

4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美称呢?原来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玉,据传它在暗处会发光,冬暖夏凉,还能驱邪避虫。甚至有“得和氏璧者,得天下”的传闻,可见和氏璧是块人人都想得到的——宝玉,所以当赵王得到和氏璧时欣喜若狂,把它当成赵国镇国之宝。

围绕这块玉,发生了这么一件事——齐读:完璧归赵出示课题:完璧归赵 5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让我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并思考: 结合课文内容用一句话说说“完璧归赵”的意思。

2、反馈。 (1)生字词学习。

(2)根据学生回答随即(板书:完好无损 )。问:主人公是谁? (3)指导读好“蔺相如”的名字。

(门里面不是佳,左边是单人旁,右边的笔顺是„„)

三、 整体读文,明确复述要求,找出蔺相如说的话。 1 明确复述的要求。

完璧归赵是一个典故,也是一个成语,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了解这个故事,不仅要自己读懂,还要能讲给别人听,这就叫复述。要复述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可以根据课文描写的特点,抓住主人公蔺相如的言行,熟读、品味。

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课文,用直线画出课文中蔺相如说的话,然后轻声读一读,想想他是分别对谁说的?

2 交流,出示。指名读。

“大王放心。如果秦国不是真心换城,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

“这玉虽好,可是也有瑕斑。让我指给您看。”

“我看您并不像交付十五座城池,所以把玉要了回来。您要是逼我,我的头颅和宝玉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注意停顿符号)

“和氏璧是奇珍异宝。在我动身以前,我们大王斋戒了五天。如果大王诚心,也因当斋戒五天。五天以后,我再把宝玉奉上。”

3、男、女生分读四句话。

四、学习第一句,了解蔺相如到秦国去的原因。

1我们先来看,临行前,蔺相如是这样对赵王说的,他说——(齐读句子)

2、“大王放心”,这是蔺相如对赵王说的第一句话,那么赵王究竟在担心什么呢?让我们来看课文1——3节(指名读)。

3、交流。(对什么不放心?)

4、试着读好这句话,要让人放心。

5、指名读,评价

6、生齐读。

7、这是蔺相如在临行前对赵王的——(诺言,承诺,保证)

五、学习后三句话,体会蔺相如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气节。 1 就这样蔺相如肩负着保护着镇国之宝和氏璧的重任来到秦国,按照约定献上宝玉。(板书:献)

2 学习第一句,体会蔺相如的机智

过渡:这是蔺相如对秦王说的第一句话(指名读),联系上下文想想他为什么要对秦王这样说?同桌读一读,讨论讨论。

(1)一个字都不提起,这就是——(板书:绝口不提),可见秦王毫无诚意。

(2)玉并没有瑕斑,这是蔺相如在找借口骗回宝玉。

(3)要让秦王信以为真可不容易(板书:信以为真),要注意说话的语气,试着练一练。

3学习第二句,抓住“理直气壮”体会蔺相如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气节。(勇敢)

(1)接过和氏璧的蔺相如是这样做,这样说的——指名读第7节 (2)你将蔺相如的动作读得很好,看看他都做了什么?(指导认识动词,师演示),可是蔺相如说得话你没有读好,来看看:

(3)蔺相如说这句话时的语气是——(出示:理直气壮地说)

(4)“理直气壮”的意思就是理由正确、充分,因而说话气势很盛。(师陈述蔺相如占的理)(和氏璧本来就是赵国的镇国之宝。)

(5)(引读)道理全在蔺相如这边,理亏的是秦王,所以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生齐读前半句)

(7)可是,强暴的秦王怎会如此善罢甘休,于是蔺相如紧接着说(齐读后半句),这是要摔玉啊!(板书:摔)

(8)如果秦王继续逼他,派侍卫冲上去抢,我们相信蔺相如真的会把自己的——(这句话很长,老师来帮帮你们,注意停顿符号。)

(9)还记得临行前蔺相如曾对赵王许下诺言吗,他说—(齐读临行前的话) (10)蔺相如真的是要摔玉吗?(他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在保护和氏璧啊!) (11)(他看上去是要摔玉,实际上是要护玉。板书:护) 这个场面太震撼人心了,谁愿意再来读读这段话?

4 学习第三句话,抓住“斋戒”,体会缓兵之计。(机智) 过渡:蔺相如在大殿上就是用这样的气势,镇住了秦王。

⑴秦王爱玉心切,他怕蔺相如摔坏宝玉,于是(指名读句)——(板书:随手指点) ,从随手指点这个词你看出了什么?

⑵是啊,蔺相如也看出了这一点,于是他对秦王说道——(出示第9节),生齐读。

⑶理解:斋戒。秦王答应斋戒5天,是不是表示他改变态度变得很有诚心了呢?明知如此,那蔺相如为什么 还要秦王斋戒五天呢?

⑷生讨论,指导认识此为缓兵之计。

(5)引读第

10、11节,秦王同意斋戒5天,蔺相如——,过了五天,蔺相如得知和氏璧已被送走,——。后来他冷静一想,——.于是——。

五、借助板书,复述故事。

1、引读——今天,我们联系课文抓住蔺相如的语言读懂了完璧归赵这个成语故事,知道了当蔺相如来到秦国献上和氏璧之后,发现秦王——,知道他没有换城的诚意,就找了借口对秦王说——,秦王——,就把和氏璧递给了蔺相如。巧妙的要回宝玉后,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他的气势镇住了秦王,秦王怕他真的摔坏宝玉,就——,这让蔺相如更清楚地看清秦王毫无换城的诚意,于是他有借口说——。秦王同意了,蔺相如立即叫随从——,从而将和氏璧——。

2、 复述课文,深化感悟。

蔺相如就是这样在秦国的大殿上,为了保护赵国的镇国之宝和氏璧,他抓住秦王爱玉心切的心理,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和秦王斗智斗勇,从而将赵国的镇国之宝——这块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了赵国。

现在你就是当时跟随蔺相如一同前往秦国的随从,请你把在大殿上看见的蔺相如完璧归赵的经过告诉赵国的人听。你可以借助黑板上的词语说说看,注意把蔺相如怎么做、怎么说得讲清楚。

3、 听了随从讲的故事,你觉得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4、 蔺相如在秦国大殿上和秦王斗智斗勇,他不畏强暴,誓死保护镇国之宝和氏璧,这种以维护国家尊严为荣的民族气节至今传为美谈!而“完璧归赵”这个成语也因此流传至今。回去以后,让我们把这个著名的典故讲给更多人听吧!

六、作业:词句活动室

板书 完 璧 归 赵

完好无损

蔺相如 理直气壮 秦王

献——要——摔——送 绝口不提 信以为真 随手指点

第2篇:沪教版3下品德13-16课教案

13 八一军旗红

【教学目标】

1、 知道建军节的日期,初步了解建军节的由来。

2、 知道我国国防日益强大是出于保卫祖国的需要。 【教学重点】

体会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树立对军队、军人的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

知道我国国防日益强大是出于保卫祖国的需要。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道建军节的日期,初步了解建军节的由来。

2、 体会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树立对军队、军人的崇敬之情。 【教学过程】

活动一:欣赏军歌,激发情感

1、 今天这节课上,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听的时候请大家感受一下它所表达的豪情壮志,并想一想,歌曲中唱到的我们到底是指的谁?(中国人民解放军)

2、 这首雄壮豪迈的歌就是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歌。由诗人公木作词,朝鲜族作曲家郑律成作曲,原名《八路军进行曲》,曾改名《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后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51 军歌。

活动二:认识军旗,揭示课题

1、 提问:一个军队不仅有军歌,还有军旗,军旗是军队的象征。你们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是什么样子的吗?(学生交流)

2、 出示军旗:同学们,这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大家知道军旗上的图案和字样有什么含义吗?

3、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八一军旗的来历。板书课题《八一军旗红》。(学生齐读课题) 活动三:合作学习,了解历史

1、 提到“八一建军节”就不能不提到“南昌起义”。同学们对这次起义想知道什么?

2、 提出合作学习要求:我们的电脑里有一个资料库,借助它很多大家感兴趣的问题能得到解决,但我觉得了解这样一段历史,这些内容是我们一定要搞清楚的。(出示探究要点:时间、地点、领导人物、起义经过)下面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先仔细阅读教材,再借助我们的多媒体资料进行学习。(讲清楚操作方法:使用这个资料库时,我们先点击“进入多媒体库”按钮,再点击“南昌起义”按钮,然后自由点击其中按钮进行学习。)希望大家能从书本和资料库中找到我们有用的信息。(学生浏览多媒体资料库)

3、 小结:大家刚才学的很认真,面对“南昌起义”这样一段历

52 史,我们的心情应该是既兴奋又沉重,起义中的这些领导人与其说是一些历史人物,倒不如说是中国革命史中的丰碑。让我们由衷地向这些革命先辈们敬礼致意。全体起立,敬礼!礼毕,请坐。

活动四:阅读课本,深化情感

1、 过渡:南昌起义的这支部队到底是怎样一步步发展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呢?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小声地阅读课文。(学生读完交流,教师出示多媒体)

2、 讨论:从南昌起义到建立井冈山根据地,到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我们这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战斗中成长、壮大,到最后终于解放了全中国。一开始出于弱势的这支军队,到后来为什么会如此强大呢?(学生答:因为他们为人民打天下,得到人民的拥护)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体会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树立对军队、军人的崇敬之情。 【教学过程】

活动一:观看录像,感知发展

1、 人民军队在建国之后,在哪些方面又有所发展呢?下面让我们来看一段纪录片,看完之后,我们来谈谈感受。 活动二:观看多媒体,丰富认识

1、 提出学习要求:建国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越来越强大,从刚

53 才我们欣赏的那段纪录片中就可以略知一二。在我们的多媒体资料库中有对中国人民解放军更详细的介绍,让我们再次进入我们本课的资料库中看一看今天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2、 浏览多媒体资料库。

3、 学生交流。

师:刚才我注意到大家在浏览课件的时候,对我们军队的武器装备特别感兴趣,谁能跟大家说一说? 生:„„„„„

师:制作课件的时候,我重点了解了一下“美洲虎坦克”,下面我就把我自己了解到的内容和大家分享一下。(教师介绍“美洲虎坦克”)

4、 讨论:在和平年代里,我国为什么要建设那么强大的军队呢?

5、 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我们的人民军队是保卫祖国和平建设、保卫人民安宁生活,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安全的强大力量。

活动三:拓展知识,课后探究

1、 不管在什么时候,只有国防强大,才能国土安宁;只有军旗鲜红,才能国泰民安。

2、 我们人民军队的军旗,习惯上大家称为八一军旗或者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其实这只是一个总称。实际上,它是由三个不同军种的旗帜组成的。你们知道这三军指哪三军吗?

54 (出示三军军旗)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都有自己的专用军旗,你们能说出他们各是哪个军种的军旗吗?这三面军旗图案不完全相同,他们各自象征着什么呢?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探究一下。

3、 推荐学习网站:为了让大家更好地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我在这里推荐几个相关的网站,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到我这里抄一下网站。

14、雕塑背后的故事

【教学目标】

1、 了解解放军解放上海的英雄事迹,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3、 了解解放军为保全上海做出的牺牲和入城不扰民的严明纪律,体会解放军是人民自己的军队。 【教学重点】

体验了解解放军解放上海的艰苦性 【教学难点】

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解放军为保全上海做出的牺牲,体会解放军是人民自己的军队。

55 【教学过程】

活动一:借助多媒体,引出课题

1、 播放录像:解放旧上海时的生活情景。

2、 分组交流课前搜集的一些有关新上海的资料。(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的照片、资料,谈谈在美丽外滩的所见所闻)

3、 观察讨论教材第7

3、75业两幅图: (1) 陈毅及上海市第一任市长任命书 (2) 人民英雄纪念塔

4、 借助多媒体介绍陈毅市长

5、 通过外滩的人民英雄纪念塔和陈毅塑像,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的事迹和纪念塔雕塑的含义。这两座雕塑的背后蕴含着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的可歌可泣的故事。 活动二:学习课文,明白道理

1、 读课文7

3、74页:说说“瓷器店里打老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故事。

2、 看《战上海》的电影片段(激战部分)

3、 观后小组讨论:

(1) 外围战和巷战有什么不一样?

(2) 在解放上海的战役中,陈毅同志提出什么要求?为什么不能使用大炮?

(3) 影片中的哪些镜头使你感动? 活动三:模拟游戏,理解感悟

56

1、 用模拟的玩具进行游戏,领悟“瓷器店里打老鼠”这句话的含义。

2、 说说游戏感受:你捉到老鼠了吗?瓷器店有没有打碎?(理解陈毅同志话中的“小胜”和“大胜”的含义)

3、 讨论:为什么说解放上海战役就像是又要捉到老鼠,又不能打碎瓷器?(从保全上海、保护国家财产、保护人民安全等角度理解深刻含义)

4、 总结:解放军战士遵照陈毅同志的指示:为了保全一个完整的上海,保全上海人民的生命,不用杀伤力大的火炮和炸药,而使用轻武器作战。为此,他们承受了巨大的牺牲,七千多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上海的今天真是来之不易啊! 活动四:课外拓展,激发情感

1、 思考:上海解放,上海一些工厂、高楼、桥梁„„都得以完整保留,除了解放军的功劳,你们还知道谁有功劳?

2、 交流地下党组织工人保护工厂、保护轮船等事迹,了解地下工作者的作用以及老百姓自觉保护国家财产的英勇行为。

3、 讲王孝和烈士的故事。

4、 了解几个“第一”(出示“第一张《解放日报》”、“第一面红旗升起的地方”图片):

(1)1949年4月25日,解放上海,5月28日第一份《解放日报》为什么能这么快出版呢?

(2)5月25日解放上海之日,第一面红旗在哪里升起?是谁升

57 起的?说明了什么?

5、小结:(快速出示新上海图片一组)

上海这座繁华的城市之所以有今天的辉煌,离不开革命先烈的英勇奋战和浴血牺牲,让我们继承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将上海建设的更富强,更现代化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解放军纪律严明,入城不扰民,体会人民军队爱人民,激发崇敬解放军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活动一:观看影片,交流体会

1、 播放解放军入城露宿接头的片段。

2、 小组交流:说说你最感动的一个镜头 活动二:学习课文,明白道理

1、 看课本第75页插图:说一说你看到的解放军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与国民党有什么两样?

2、 小组讨论:解放军解放上海时,受到上海人民的热烈欢迎,为什么呢?

3、 小结:对,因为他们有严明的纪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4、 出示歌词,学生学唱歌曲。

5、 出示解放军“约法八章”,小组讨论:解放军 如上海城,会

58 印哪八条?

6、 小组交流

活动三:小组合作,走近烈士

1、 小组合作:上网查找上海有哪些烈士的雕像,了解有关这些烈士的故事。

2、 小组合作:把你们手中的资料,把你们心中的感受制作成电脑小报,让更多的人和你们一起来了解雕塑背后的故事。

3、 学生制作电脑小报,教师随机巡视。

4、 小小交流会。

活动四:教学延伸,生活情感

1、 我们生活的上海如今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一座现代化的城市,你们看„„(多媒体出示陆家嘴的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等具有现代化特点的图片)

2、 看着眼中的新上海,联系学过的解放上海的故事,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3、 小结:

当我们每天在校园里看着国旗冉冉升起,当我们每天带着红领巾背着书包去上学,享受着美好的幸福生活时,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这一切都是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更要热爱这座英雄的城市,要用心保护好这座用先烈生命保存下来的城市,还是准备把这座城市建设的更美好,以告慰先烈的英灵。

15、我是一个兵

59 【教学目标】

1、 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维护着国家独立、安全、繁荣和稳定,激发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

2、 初步了解国家的兵役制度,明确每个公民都有保卫祖国的义务。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解放军为保卫祖国付出的艰辛。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维护着国家独立、安全、繁荣和稳定,体验解放军为保卫祖国付出的艰辛。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听歌曲,揭课题

1、 欣赏歌曲《我是一个兵》

2、 交流:你听过这首歌吗?知道它的名字吗?

3、 根据回答,出示课题:

15、我是一个兵

4、 提问:你们知道兵是指哪些人吗?

5、 师述: 是啊,这些人就是解放军战士,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他们为了保卫祖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你们想不想了解他们的故事呢?这不,丁丁邻居大哥参军三年刚刚退伍回社

60 区,让我们和丁丁一起去迎接他吧! 活动二:听故事,激情感 1、 多媒体展示故事内容。

2、 小组学习:这故事就在我们课文里。让我们打开书,一起来看看课文,分小组讨论驻守雪山的边防战士遇到了什么困难,看了这故事有什么感想。 (1) 看图、交流

(2) 师小结:故事中的解放军叔叔为保卫国家,就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默默地奉献,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所以故事中的大哥哥说:“苦了我一人,幸福十三亿”。这句话说出了多少当兵人的心声啊!

板书:苦了我一人,幸福十三亿

(3) 过渡:这里的“一人”指的是谁?“十三亿”指的又是谁呢?让我们来看看影片,再次体会一下。

3、 观看多媒体,再体验

(1) 观看有关解放军守卫边疆的纪录片片段,观看后思考:你能谈谈对于“苦了我一人,幸福十三亿”这句话的理解吗?

(2) 小组交流

(3) 小结:是呀,正是因为解放军战士吃困耐劳,不怕艰辛,守卫着祖国的边防,维护着祖国的安全,才有了我们十三亿人的幸福、安康的生活。

活动三:查资料,谈感受

61 1、 过渡:课文里的兵哥哥守卫着我们的西北边陲。其实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有着漫长的边防线。但是无论是在冰封雪冻的北部边陲还是在波涛汹涌的南部海疆,无论是在空气稀薄的高山哨卡,还是酷暑难当的国防前沿,都有我们的解放军守卫着。他们又是怎样保卫祖国的呢?让我们打开学习包,一起查阅一下有关解放军叔叔的小故事和图片,体验一下他们艰辛并完成一份探究报告。 2、 分组查阅资料并开展学习 3、 交流谈感受

4、 南海的官兵为了镇守我们的南大门面临酷暑炎热、生活寂寞、蚊虫叮咬等,他们的艰辛让老师和同学们都深深感动。真是“苦了我一人,幸福十三亿”。 板书:保卫祖国

其实,在我们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洒下了无数军人的汗水,如果没有刻苦的训练,没有坚强的意志,哪有保卫国家的本领呢?哪组来交流一下他们苦练本领的情景?

5、 战士们面对风沙、面对酷暑、坚持训练,真是“苦了我一人,幸福十三亿”。在军营中,还涌现出许许多多的英雄,哪组来交流英雄的风采?

6、 (学生交流英雄故事)英雄确实让人敬畏,可更多的是默默无闻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那些解放军,他们的无私奉献更是让我们敬佩。

62 7、 (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身边的军人事迹)你们看,真是那些不知名的解放军战士,冒着生命危险,战斗在抗洪、抗非典的第一线,正是那些不知名的解放军战士,在我们老百姓身边默默奉献着他们无私的爱,他们把老百姓当成自己的亲人,真是人民的子弟兵啊!他们是我们心目中最可爱的人!

板书:最可爱的人

活动四:说句心里话

1、 课前我们班的同学采访了几位解放军战士。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采访体会吧。

2、 听歌曲《说句心里话》,学生交流采访体会。

3、 有国才有家,解放军叔叔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真的让人钦佩。让我们也对着解放军叔叔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吧。 4、 学生填写感谢卡。

5、 师:让我们把这些心里话挂在祝福树上,下次参观部队时,让这棵树捎去我们的深深祝福,祝福这些最可爱的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解放军的军营生活,激发学生对军队的热爱之情。

2、 明确依法服兵役是每个公民的光荣义务。 【教学过程】

63 活动一:观看录像,激发感情 1、 观看“阅兵式”录像。 2、 小组讨论交流,谈感受。

3、 当这些陆军、海军、空军迈着整齐的步伐,踏入会场的时候,我们都为此激动与骄傲。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积极向上精神面貌和具有顽强斗志的军人形象。 活动二:观看录像,加深理解

1、 这些军人表现出一副铮铮铁骨,把脚下坚实的土地踏得咚咚响,充分体现了军人铁的纪律和蓬勃向上的风貌。你们知道他们是怎么刻苦训练的吗? 2、 看录像(战士们训练场上的英姿) 3、 讨论交流

4、 看图片,师作补充讲解(介绍军人的军营生活和铁的纪律)。

5、 活动三:创想未来,抒发感情

(1) 交流:如果你是一个兵,你最想说什么?最想做什么? (2) 学生畅想,抒发感情

(3) 小结:老师相信你们,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战士,不仅要有这股热情和决心,还要有良好的文化基础和不怕吃苦的精神,还有锻炼好身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50条:“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

64 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有志气并做好准备,去当一名解放军战士,履行保卫祖国的神圣天职。

16、“好八连”赞歌

【教学目标】

1、 知道南京路上好八连是一支具有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人民子弟兵优秀群体。

2、 知道在祖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解放军做出的贡献。 3、 体会“军民团结如一人”的含义,积极参与拥军拥属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1、 知道南京路上好八连的优秀事迹。

2、 知道在祖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解放军做出的贡献。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道南京路上好八连是一支具有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人民子弟兵优秀群体。

2、 结合生活实际,学习好八连的优良传统 【教学过程】

活动一:了解“三件宝”的来历和含义

1、 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最崇敬的人,当然作为少先队员的我们也不例外。今天有两位少先队员要去采访他们心目中最

65 崇敬的人——好八连战士(板书:好八连),对他们进行一番了解,你们想不想跟随他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呢?好,那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把课堂搬到好八连营地去,出发! 2、 看录像

3、 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板书:草鞋、针线包、自糊信封) 4、 交流:看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预设:为什么会把这三件普普通通的东西当做“三件宝”呢)

5、 你提出的问题恰巧也是许多少先队员的共同问题,听听八连叔叔是怎么回答的吧! 6、 看录像

7、 小结:是呀!这三件宝正是他们艰苦奋斗、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的体现。(板书:艰苦朴素) 活动二:深入了解“三件宝”的含义

1、(出示草鞋实物图)有没有见过草鞋?知道是用什么做的吗? (提示:解放初的条件与现在比是差一点,但是布鞋之类的还是有的,也不至于穿不起而穿草鞋。草鞋是在艰苦朴素的抗战时期。在国家危难时期,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上海穿的)。

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并看书第81页,读文字) 3、 学生交流

(提示:什么叫“香风臭气脚下踩”?)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当时英勇的解放军战士解放上海后进驻上海,把国民党反动派赶跑了,上海成为人民的上海,八连

66 战士也负责起了保卫南京路的任务。虽然上海解放了,但是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还不死心,仍然有很大的野心要夺回政权,于是就想拉拢我们的解放军,想对他们说进行思想腐蚀,希望把他们变成那些好吃懒做、追求享乐的人,这样就能给他们的破坏创造机会) 4、 看录像 5、 学生讨论交流

6、 小结:刚解放时,社会还比较混乱。有人说哦,上海是个大染缸,只要在这花花世界里生活就一定会受到影响;甚至还有人说,就连南京路上吹的风也是香的。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我们的八连战士非但没有被这复杂的环境影响,而且还继承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这种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啊!同样,针线包和自糊信封的含义也自然包含在其中了。

针线包(看图)解放军自己动手缝补衣服

自糊信封:自己动手用旧报纸来糊信封进行使用。虽然现在不能使用了,但当时体现了八连战士勤俭节约的精神。

这三件宝是八连战士为国家减轻负担、支援国家建设所做出的贡献,同时也是他们防腐止蚀的有效武器。

(出示毛泽东题词)在题词中称赞八连战士“意志坚”,面对花花世界的诱惑,依然保持那种“拒腐蚀,永不沾”的精神,是那些破坏社会安宁的敌人无法乘虚而入。

67 (板书:拒腐蚀,永不沾) 活动三:学习八连的精神

1、 八连除了具有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外,还有哪些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 小组讨论(看课文8

1、82页)

板书:(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奋发向上) 活动四:结合自身,学习“好八连”优良传统

1、 过渡:好八连有这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和行为,这群可爱的人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尊重和赞扬。我们跟着镜头再来到大街上,听听路人是怎么说的?(播放录像)

可想而知,好八连的精神是多么深入人心啊,多么值得我们赞颂啊!(课题补充完整:赞歌) 2、 齐读课题

3、 时代在迅速第发展,好八连的那个年代离我们好像越来越远了。有人说,小组再来谈论把脸精神过时了。你觉得这些精神对我们到底有没有价值呢?能否结合自身来说一说。 4、 学生交流

5、 小结:大家说的真好,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仍然需要艰苦朴素的作风,仍然需要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奋发向上的精神,需要拒腐蚀、永不沾,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

68 的诱惑,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为人民服务的本色,所以八连的精神在今天仍然要大力弘扬。希望你们把自己所说的落实于行动中 ,真正让八连的精神在我们少先队员的身上得以延续。

活动五:了解八连的“新三宝”

1、 过渡: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身边的事物也发生了变化,就连八连战士的“三件宝”也发生了变化。现在让我们跟着少先队员去听一听、看一看。

2、 看录像:(板书:学习包 U盘 阳光卡) 3、 新三宝与旧三宝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4、 小结:新三宝与旧三宝从形式上看完全不同了,这个不同体现了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他们的本质是相同的,这就是为了祖国和人民的需要而刻苦学习,不断增强自身的素质,以便更好地担负起保卫祖国的责任。

【板书设计】

16、“好八连”赞歌 好传统 “旧三宝”

艰苦朴素 草鞋 针线包 自糊信封

拒腐蚀 永不沾

助人为乐 拾金不昧 “ 新三宝”

分发向上 学习包 U盘 阳光卡

69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道在祖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解放军作出的贡献。 2、 体会“军民团结如一人”的含义,积极参与拥军优属活动。 【教学过程】

活动一:了解解放军在建设时期的贡献。

1、 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对“好八连”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八连战士所具有的那种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是新时期人民解放军精神面貌的缩影。

2、 阅读教材第84页“交流会”部分,交流自己所了解的有关解放军抗洪救灾、抗击“非典”以及参与祖国建设的事例,继续了解“新三宝”的含义。

3、 当国家最需要的时刻,当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出于危险的时刻,解放军战士总是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这说明了解放军真正是人民自己的军队,是与人民血肉相连的子弟兵。 活动二:设计拥军活动

1、 正如毛泽东“八连颂”所指出的:“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人民军队爱人民,人民也爱子弟兵,于是人民踊跃开展拥军拥属活动。我们想不想也来开展拥军拥属活动呢?请小组商量一下。

2、 小组讨论如何开展拥军拥属活动 3、 全班交流。

70 4、 小结:解放军战士知道我们少先队员在精心筹划这次活动一定会非常高兴的。希望我们在课后真正落实活动计划,以后还要请大家汇报交流活动的情况与成果。让我们用实际行动热爱解放军、学习解放军,为军民团结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71

第3篇:沪教版二年级上册13、长城与运河教案

【教学目标】

13、长城和运河

1、识记本课8个生字,认识部首“小字头”。 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奇迹”等词语的意思。会在田字格里书写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描写长城和运河特点的句子,练习用“„„像„„”说话。

3、感受祖国的壮美山河,知道长城和运河是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问:你们认识这两个地方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长城 运河

2、录像演示,长城和运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3、补充介绍资料,随机学习生字“京、堂”

4、揭示课题后齐读。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过渡: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诗歌中是怎样描写长城和运河的呢?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诗歌中还藏着一个小秘密呢,你能发现吗?

2、交流出示,指导朗读。

(1)出示第

1、

2、

7、8行,学习生字:壮、创、迹、华 (2)出示第

1、2行,指导朗读。

(3)出示第

7、8行,男问女答,读出疑问的语气。

3、自由读课文,完成填空,随机学习生字“曲、飘”。

万里长城像(巨龙穿行在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京杭大运河像(丝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

三、深入学习,激发情感。

(一)长城

1、学习比喻句

(1)出示图片帮助理解词语“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2)出示图片帮助理解相似点:你们看,这是龙头,这是龙身,长城真像一条巨龙穿行在大地上啊! (3)师生合作读。 (4)说话练习:选择一幅图用“什么像什么”的句式练习说话

2、指导朗读

3、

4、

5、6行:这些建筑吸引了各方游客,长城又以它的壮观、美丽闻名中外。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壮丽的景象,读出你们的赞美之情。

3、理解、体会“奇迹”

出示录像,师述:建造长城的条石,一块有二三千斤重,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有人计算,如果把长城所用的砖石筑成一道围墙,可以绕地球一周!这真是个人间奇迹 。

4、小结: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出示图片)在各种灾害和困难面前,我们万众一心,就像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不朽的是古老的长城,永不磨灭的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啊!出示:中华民族。齐读上篇诗歌。

(二)运河

1、朗读指导体会运河的柔美。

过渡:我们领略了长城壮丽的风姿,再来欣赏运河的柔美。出示句子,想想怎么读好它。指名读、女生读、齐读

2、为什么作者把 “京杭大运河”也称作是“人间奇迹”呢? 录像介绍。 (1)交流:长(全靠人工挖出来多么不容易);连通六省市(方便了各地交通);连接五条河流(实现了南北的运输)

(2)小结:这是世界上第一条人工运河,这是何等的想象和创造!(出示:创造奇迹)运河就像母亲关怀着天下的百姓,浇灌万亩良田,她谱写了动人的诗篇。带着感激之情齐读下篇诗歌。

四、总结全文,复习巩固。

1、总结:长城从秦汉到现代,凝聚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运河,从隋唐到今天,承载着多少憧憬和希望。长城和运河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引读课题后配乐齐读全文。

2、抢读词语。

五、指导写字:壮

第4篇:沪教版《春天的故事》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和品味,理解歌词中的含义,领会歌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乐于歌唱生活的情怀 教学重点与难点

“春天”核心意象的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导入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复兴的历程中,一个个伟大的名字嵌入中国人的记忆深处。近现代史上,就又很多,大家能说说吗?

他们如启明星闪烁在天际,照亮东方的黎明。今天,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他——邓小平,一个让无数中国人骄傲的名字,一个伟大的中国人民的儿子,一个永远演绎春天故事的不朽传奇。 举例:林则徐、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孙中山,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谈话导入,调动学生原有知识积累,激发兴趣,同时锻炼口语能力。 听音乐

看图片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多媒体展示特区深圳的一些图片,了解这座城市的繁华。 同学们,刚才让大家看了一些深圳的图片,如果你对这个城市的历史有些了解的话,你肯定会惊叹于他的发展速度。二十几年前,这里不过是一个破落的小渔村罢了,但一位伟人在这片土地上勾画了一幅改革开放的蓝图,开拓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欣赏音乐,观看图片,直观了解深圳,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巨大成就和翻天覆地的变化。创设情境,带入文本。 感知文本

1、自由朗读,这首歌记录了哪两件具体的事?你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2、集体朗诵,这首歌表达了什么主题? 朗读

1、1979年春天,邓小平在深圳勾画出了一幅改革开放的蓝图;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开拓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2、这首歌呈现了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和人民对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热情赞扬了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

在此环节中,简单介绍邓小平,重点评述其在改革开放中的伟大手笔,明确歌词中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思考探究

1、再次品读,思考问题:这首歌词的核心的意象是什么?为什么用此来作为歌词的题目?

2、这首歌词通过描写邓小平同志两个改变中国面貌的大手笔,热情讴歌了老人的丰功伟绩,说说这两部分是如何展开的,圈画出关键词句加以说明。

3、教师领读,领会歌词内涵

交流、讨论、师生齐读

1、春天

邓小平的两次南巡都在春季;

作者的春天,七九年时作者命运的转折

祖国的春天,十一届叁中全会的召开也是祖国命运的转折;九二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全国各地掀起改革开放热潮,全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处处呈现出勃勃生机。

2、歌曲没有把更多的赞美堆砌在邓小平身上,而是把着眼点放在他的改革开放政策为中国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上:“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立起座座金山„„”深刻地描绘出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政策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物质生活的改善,精神生活和思想意识上的巨大变化。进一步深挖歌词主旨。

创编歌词、表达情感

1、请同学们以“„„的故事”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创作一首歌,字数、行数不限。

2、小组交流,每组推荐一位同学朗读自己的作品,或者唱出来。

创作、交流、展示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做一个细心人,热爱自己的生活,敢于展示自己。 布置作业

1、你还听过哪些歌颂伟人的歌曲,搜集一或两首,听听歌,也了解了解这些伟人的故事。

2、有人说,一首好歌肯定是一首好诗,但好诗并不一定都适合谱曲歌唱,请大家课后探究:诗和歌词有什么异同。(选做)

完成作业。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充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他们通过网络开拓视野、增加累积。 附:

邓小平简介

邓小平(1904—1997),中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主持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的历史性转变,确立了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邓小平主持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建国32年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作出了正确的总结,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圆满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他为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作者简介

1979年春天,邓小平在深圳勾画出了一幅改革开放的蓝图;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开拓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1994年,又一个春天,三位投身特区的艺术工作者,有感于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了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春天的故事》——他们用歌声记下了深圳乃至整个中国的变化。虽是歌曲,《春天的故事》却有诗史般的气势——难怪后来它被成功地改编成了交响乐;虽然气势恢弘,它却又十分亲切,使人如沐春风。后来,这首歌被选入大型文献记录片《邓小平》,一时间国内国外都在传唱。歌声中,一幅改革开放的画卷徐徐展开,一本屡经磨损的像册缓缓翻过„„

王佑贵,作曲家,生于1950年。代表作品:歌曲《春天的故事》、《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蒋开儒,歌词作家,生于1935年。代表作品:歌词《喊一声北大荒》、《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

第5篇:天鹅的故事 沪教版 教案

12 天鹅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认识本课生字:呼、啸、腾、胸、脯、颤、咯、吱;理解词语:“呼啸”、“怔住”;积累描写风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品读天鹅破冰的场面,感受老天鹅的勇敢顽强,众天鹅团结拼搏的精神。

4、通过品味语言,朗读感悟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天鹅三次啼叫的含义,让学生在读中懂得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共度难关。

一、导入

1、师引入: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丑小鸭》这篇课文,同学们,还记得丑小鸭变成的天鹅是什么样子的吗?(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

2、是呀!天鹅有雪白的羽毛,长长的脖子,它的样子多美呀,让我们一起美美地写下它的名字。天鹅,是一种非常美丽而又温顺的动物,让我们一起去瞧一瞧。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天鹅有关。

4、(点PPT)谁来读好课题?齐读课题,12 天鹅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

1、那么课文到底讲了天鹅的什么故事呢?请你打开书,轻声的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且完成填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A.首先我们来检查自学情况,小火车读词语。 B.比一比A组和B组在读音上有什么区别。

你能来为我们读一读吗?(读得真准确,我们一起来读。)

C.接下来请你观察这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你还能说说其他部首相同的词语吗? D.去掉拼音,你还认得这些词语吗?一起来读一下。

2)谁来完成填空:课文讲述了在( )带领( )去( ),结果( ),所有的天鹅( )。(你预习的真认真!)

3)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文章是围绕天鹅破冰的故事来写的,文中多次出现了天鹅的啼叫声,请你再读读课文,用“----”相关句子。(文中出现了几次?)

师过渡:这三次啼叫,在我们看来,似乎没有什么不同,但对天鹅们来说,却大不一样。让我们走进课文,体会天鹅叫声中的含义。 首先,我们来学习天鹅第一次啼叫的内容。(板书:第一次)

三、深入理解

(一)第一次啼叫声

1、师过渡:有一年春天来得特别早,一群天鹅从南方飞回来了。可是谁也没有料到,寒潮-----引读(出示句子)来!一起听听那儿北风的声音。

1)北风呼啸是什么意思?(声音很大,天气寒冷)在这里我们要注意啸的笔顺,右下部分先写左撇右竖,再写左撇右点。跟着老师一起来写一写。齐读:呼啸

2)还能说说其他描写风的四字词语吗?

2、师过渡:同学们,在这北风呼啸,天寒地冻的日子里,一群天鹅落在湖面上,它们此时在干什么呢?一起来读一读。

3、湖面上冻,意味着天鹅将失去食物,天鹅们为自己的生存“克鲁克里”地讨论着,(板书:讨论)此时她们的心情会是如何呢?(着急,悲伤,)

3、师过渡:是呀,面临生存危机,天鹅们可着急了!它们发出了第一次啼叫声,为自己的生存焦急着,忧患着(板书:共忧患)(点击出示媒体)谁能读出天鹅们着急的语气。齐读。

(二)第二次啼叫 A老天鹅:

1、就在天鹅们无比焦急,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出现了这样的一幕。谁来读? 出示句子:突然,一只老天鹅腾空而起,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冰面。(你读的真有感情!学着他的样子一起来读。)

2、比较句子:

突然,一只老天鹅飞起来。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扑打水面。

突然,一只老天鹅腾空而起,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 重重地 扑打冰面。

自由读读句子,圈出不同,想一想,哪段写得好?选一处,说说为什么? (抓住:腾空而起、像石头似的、重重地)

像石头似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石头没有生命,不怕疼,天鹅像一块坚硬的石头,即使疼,也不吭一声,他的态度真坚决啊!

重重地:是呀!老天鹅很用力地用整个身体扑打在冰面上,他不顾疼痛,奋不顾身,充满了破冰的决心和勇气。

腾空而起:老天鹅一下子飞了起来,他奋力高飞,为的就是让下落的冲力大些、更大些。

3、师过渡:同学们,贝加尔湖冬天的冰层一般有整整1米之厚,比我们的讲台的高度还要高还要厚,老天鹅用血肉之躯,一次次的向如此之厚的冰面冲去,同学们,此时的你感受到这是一只怎样的老天鹅?

4、谁来用朗读为这只勇敢顽强的老天鹅加油。

可是那么厚的冰面丝毫没有破损,怎么办?谁再来读? 冰面有一丝颤动了,老天鹅!再用力一点,男生一起读。

冰面颤动地更厉害了, 加油啊!我们一起来读!

5、一次,两次,三次,老天鹅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重重的扑打、撞击,在场的同学们,你看到了怎样残酷震撼的景象?小组讨论。完成填空。

我看到了老天鹅的____(身体部位)________(怎么样),冰面上留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惨烈的景象深深地震撼了我!(老天鹅片片羽毛,老天鹅血迹斑斑.....翅膀折了,腹部流出了鲜血)

B 众天鹅

1、师总结:这一只勇敢顽强的老天鹅伤痕累累,奄奄一息,却依然不懈地努力着,撞击的声音越来越响,别的天鹅似乎都——怔住了。

2、怔住是什么意思?被某事惊呆了或某人的行为言语惊呆了

3、别的天鹅为什么怔住了呢?此刻,他们会想些什么呢?做些什么呢?小组讨论,完成想象说话。

看到老天鹅奋不顾身的举动,别的天鹅都怔住了,它们有的在想:—————有的心想:———————还有的(怎么做):————

3、是呀,这群天鹅就是这么想,这么做的。(引读)我们一起来读。 有几只天鹅(也来帮忙了)。 很快,整群天鹅,大约白来只,都(投入了破冰的工作),

因为它们有了生存下去的办法,所以他们干的(那样齐心),(那样欢快)! 看!他们干得那样齐心,那样欢快!(出示:群鹅破冰) 此时的湖面上传来了天鹅们第二次(板书)克鲁克里克鲁的啼叫声,这叫声就像那--------! 你听!这就是劳动号子。

听着这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我们似乎听见老天鹅在高喊----,我们似乎听见年轻的天鹅们在说----,我们似乎听见几百只天鹅一起在喊-----

4、天鹅们用劳动号子般的啼叫,相互加油鼓劲(板书:加油),它们一次次义无反顾的冲向冰面。同学们,你从这群天鹅身上感受到什么?(齐心协力想要和命运和冰块做斗争)

5、师总结:是呀!天鹅们齐心协力,她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一起和寒冷坚硬的冰块做勇敢的抗争!(板书:共抗争)

(三)第三次啼叫

1、师过渡:团结齐心的天鹅们在老天鹅的带领下,一起投入了破冰的工作,最后,小小的窟窿终于变成了一片很大的水面,生存危机终于解除了,这时的天鹅的天鹅又发出了第三次啼叫。(板书)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2、自由的再读读这段话,思考?解除了生存危机的天鹅们此时心情如何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昂着头、挺着胸)

你能昂首挺胸地把天鹅们激动自豪的场景读给大家听吗? 天鹅们啼叫着,欢呼着(板书),湖面上一片欢腾,让我们也加入天鹅们欢呼的行列。一起来分享天鹅们胜利的喜悦!齐读句子。

3、通过这阵阵欢呼,你似乎听见天鹅们在欢呼些什么呢?小组讨论,完成说话练习。

4、天鹅们胜利了,它们用自己的啼叫声欢呼着,分享着胜利的喜悦。(板书:欢呼 齐分享),让我们再一次体会一下它们当时的欢乐,它们昂着头-----。

5、师过渡:在天鹅们的齐心协力下,天鹅们战胜了困难(板书),顺利扑食到了鱼虾。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天鹅的三次啼叫声,体会一下他们齐心协力,战胜困难的过程。

四、总结全文

1、师引读:当寒潮突袭,北风呼啸时,一群天鹅落在湖面上,(克鲁克里地啼叫着),(好像在讨论:------)

当老天鹅一次次奋不顾身地扑向冰面后,几百只天鹅都一起投入了破冰的工作,湖面上传来了(阵阵------)

当小窟窿变成很大的水面,天鹅们终于重新获得了食物时,它们--------

2、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群勇敢顽强的天鹅齐心协力破冰的故事, 板书: 12 天鹅的故事

第一次 讨论 共忧患

第二次 加油 共抗争 齐心协力

第三次 欢呼 齐分享

第6篇:沪教版小学语文《鸟语》教案

鸟语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2、从鸟语中得到正面的人生启示。

3、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热爱鸟类、大自然的情感。 导入

师:春天来了,万物复苏,鸟语花香。第一课里我们认识了给我们带来春天消息的小燕子,大家有没有仔细听过小燕子的叫声?其他鸟儿的叫声呢?我们大家一起来用耳朵感受一下鸟儿的语言。 播放音频

师:同学们听得懂鸟儿在说些什么吗?(听不懂)那么,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七课《鸟语》,老师相信,学完这篇课文,相信同学们不仅能听懂鸟儿的语言,还能和鸟儿成为好朋友。 预习生字词

师:认真预习能帮我们更好的学习课文,大家可以用查字典的方法,认读文章中的生字词。现在,谁能准确读出屏幕上的词语? (点读)

师:这位同学读地很好,我们请他来给我们领读,其他同学跟读,开始。 (带读)

第一段(爱鸟1-3)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在读的过程中,思考作者从小生活在哪里?最爱做什么?

(自由读)

师:好这位同学回答一下,作者小时候生活在哪?最爱做什么呢? 生:农村,爱鸟

师:很好,生长在农村的作者,从小就爱鸟。你在哪一小节找到的? 生:第一节 师:我们一起来看第一节在这一段中,从哪些句子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鸟儿浓浓的喜爱之情?

生:爱看鸟儿那美丽矫健的身姿,爱听它们的歌声和软语。 师:很好,我再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读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生朗读)

这位同学读得非常好,请坐。请同学们看到第二小节的第一句话,一起读一读。 (齐读)

师:爷爷说鸟儿是会“说话”的,这里“说话”为什么用引号? 生:因为鸟儿不会说话,这里的说话指的是鸟儿的语言。(引号表特殊含义,强调) 师:对,这里的说话指的是鸟儿的语言。“有人也真懂鸟语”,是谁啊?(公冶长~)谁来读一读这一小节,并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这个故事。 生:公冶长„„

师:很好,通晓鸟语的公冶长。为什么作者不直接写鸟语,而要用一个小节来写爷爷所讲的公冶长的传说呢?从下文那句话可以知道? 生:因为作者想通晓鸟语做公冶长。

PPT师:对,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句话,读的时候注意感叹的语气。 生齐读: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啊! 师:这里的“公冶长”的引号代表什么意思? 生:(表示特定称谓)

师:那我为什么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呢?作者是怎么想的?一起把它读出来~ 生齐读。

师:从前三小节,可以看出,作者有一颗爱鸟之心,同时又有迫切的想听懂鸟语,和鸟儿交流的愿望。(板书:爱鸟,懂鸟(1-3))为了听懂鸟儿,我经常试着和鸟儿接近,跟它们交谈。(板书:接近、交谈) 第二段(懂鸟,4-11)

通过阅读课文,我们知道,作者和哪几种鸟儿进行了交谈? 生:布谷鸟、喜鹊。

描写我与布谷鸟交谈的是哪几个小节?(4-9)好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第4-9小节,告诉我,把表现我喜爱布谷鸟的地方画出来多读几遍。

现在,请同学们告诉我,哪些句子表现了作者对布谷鸟的喜爱?

PPT师:同学们找的很准确,现在我们重点欣赏这两句话,一起读一读,读出喜爱之情。 师:布谷鸟和我交谈了些什么?同学们各自扮演一下作者和布谷鸟,读一读。 (生分角色朗读)

PPT师:大家一起看看这句话,从这句话当中,你读懂了什么呢?

(“我”与布谷鸟之间充满了感情。布谷鸟仿佛成厂“我”的好朋友.时时提醒“我”好好学习,不断催“我”奋进) 师:很好!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好!那我又从喜鹊那里体会到了什么呢?自由朗读第10小节。思考ppt上的这句话的意思。 师:人们为什么喜欢喜鹊?

(因为能预报喜讯、报喜之鸟)喜鹊 “话”说的是什么?(喳喳喳喳,喜事到家) “不能应验”是指什么?

虽然喜鹊预报的喜讯常常不能应验,但每当人们听到它的“话”时,是什么心情? (心里很高兴,因为得到希望和安慰,生活乐趣)

师:再一起读一读喜鹊这一段,读出作者对喜鹊的喜爱之情。

师:作者从布谷鸟那里听懂了勤劳刻苦,从喜鹊那里听到了希望、安慰和乐趣。 师:除了布谷鸟和喜鹊,作者还听到了哪些鸟儿的“语言”呀? 有„„“画眉、黄莺、百灵”等等、等等~ 师:一起读一读第11小节。在与鸟儿交谈的过程中,作者“我”不仅倾听,还作出各种各样的~猜想。(板书:倾听、猜想) 第三段(学鸟12-13)

师:作者我以鸟儿的知音自居后,又是怎么做的呢?好大家一起看第12小节。这一小节由我来领读,同学们跟读。 生:„„

师:这一小节中有一段文字形式非常整齐,我们再一起读读看。 PPT 师:同学们根据这个句式来仿写一下。 PPT 师:作者因为爱鸟,愿意和鸟交谈,成为好朋友,才能懂鸟儿的语言,他又从和鸟的相处中得到了启示,学会了许多道理。(教师随即板书:学鸟) 所以,在文章的最后,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 大家一起读出来! 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啊!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对于鸟语又有怎样一番感受和体验呢?现在,请同学们带着对鸟儿的喜爱、对鸟语的倾听和猜想,大声并富有感情的朗读起来。

上一篇:利润分配表的基本内容下一篇:爱集体国旗下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