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中国

2022-08-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奥斯卡中国

中国电影的奥斯卡惰结

2012电影年,集体平庸化

几乎是同一时间,北京时间2012年12月22日,国产片《人再囧途之泰囧》票房超过13亿元人民币,成为最赚钱的中国电影。在该片的强势拉动下,2012年中国电影票房突破150亿大关,全年票房正向着160亿的目标冲刺而去。

同时,2012年前11个月中国故事片产量达到686部,位列世界第三。而中国银幕总数突破12000块,仅次于美国。经过连续9年的飞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电影产地及市场之一。

然而在这一串串华丽的数字背后,却隐藏着中国电影人的忧虑:伴随着年初引进政策的放宽,在好莱坞大片有史以来最强烈的冲击下,2012年国产电影票房甚至没有拿下中国电影市场的半壁江山——50%。

细数2012年的中国电影角逐国际大奖,《白鹿原》声势浩大地角逐第62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大奖,仅获得最佳艺术贡献奖(摄影);娄烨的《浮城谜事》仅仅被戛纳电影节确定为“一种关注”单元开幕影片。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冯小刚的《一九四二》获得罗马电影节青年评审团最佳影片金蝴蝶奖,在国产电影一片暗淡的2012年,带来了一抹欣慰的光亮。但国产片多产却集体平庸化的趋势使得中国电影与奥斯卡渐行渐远。

至今网上还流传着一组发黄的老照片,照片上张国荣身穿正装青春帅气,当时年仅28岁的巩俐风华绝代。那是1993年两人现身戛纳电影节时的照片。当年,陈凯歌曾携两人主演的《霸王别姬》在摘得金棕榈和金球两个大奖之后,勇闯奥斯卡,但最终因一个“误会”而铩羽而归。这曾被认为是中国电影距离奥斯卡最近的一次。

走在冲奥的大路上

对于奥斯卡这个世界电影最有影响力的奖项,中国电影人的追逐从未停止。中国电影人有机会站在世界电影最高奖的领奖台上,而不再仅仅只是红毯上的点缀,是过去十年、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中国电影人的梦想。

不过梦想成真何其难,在2001年,好莱坞式的华语电影《卧虎藏龙》一举赢得了奥斯卡4项大奖后,中国电影连续在奥斯卡征程上折戟沉沙。如今,大多数电影都将目标直指票房,文化价值被抛在脑后。简单复制好莱坞大片的3D概念、魔幻题材,却无视其故事好看,制作精良的根本。按照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尹鸿教授的话说:“没有硬伤的国产片现在几乎没有。”

最近几年,有着奥斯卡情结的中国电影人正在从繁华数字中清醒过来。他们试图寻找世界电影价值观的方向,他1门的电影表现着人文诉求和艺术追求,表达着对于社会问题的见解,或者单纯抒发个人情感。《人山人海》、《飞越老人院》等作品就带来了新鲜的创作视角。

从威尼斯、柏林、戛纳等几个影响广泛的非美国电影节近几年获奖作品情况来看,关注现实社会问题,在写实题材中展现丰富的人性,已经成为世界电影创作的主导价值取向之一。而经过这些年的摸爬滚打,中国的电影人也在试图融入世界电影的游戏规则和文化当中。高晓松在好莱坞的电影制作规则之下拍出了《大武生》,张艺谋和冯小刚的电影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国际电影人的身影。

但也有人指出,当我们放任地以西方文化来取代自己的审美观时,正是中国对自己文化不自信的表现。面对西方强势的电影文化,中国电影何时才能勇敢地自我创新,或许这与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是同~个命题。

作者:陈小北

第2篇:新疆天业膜下滴灌节水灌溉工程 荣膺中国工业“奥斯卡”大奖

5月17日,中国工业大奖第三届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疆天业集团董事长吴彬代表新疆和兵团工业企业,在首都走上隆重盛典的颁奖台,捧取了被誉为中国工业“奥斯卡”的“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据了解,“天业膜下滴灌节水灌溉工程”项目是全国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节水灌溉企业。

中国工业大奖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我国工业领域的最高奖项,被誉为中国工业的“奥斯卡”,旨在表彰坚持科学发展观、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代表我国工业化的方向、道路和精神,代表工业发展最高水平,对增强综合国力、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工业企业和项目,通过树立一批优秀标杆企业和项目,带动形成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为了大力表彰在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化同步、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过程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工业企业和项目,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牵头,联合相关全国性行业联合会和省区市工业经济联合会,面向全国共同开展了第三届中国工业大奖表彰活动,对做出重大贡献的工业企业进行了表彰。全国14家企业和9个循环经济示范项目获“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16家企业和11个煤矿生态矿山建设项目获“中国工业大奖提名奖”。

新疆天业集团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科学发展。已经建起了120万吨聚氯乙烯联合化工项目、1000万亩节水滴灌器材生产能力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形成了产业链的大循环。并已经成功攻关循环经济关键技术35项,并建立以环境工程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节水滴灌技术等在内的“绿色技术”体系。走出了“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和可持续的发展科学道路。

新疆天业集团技术创新十分突出,显著提升了行业整体水平,对增强综合国力、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集团建立了节水滴灌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产学研合作的纽带,开展行业共性关键技术、重大滴灌产品联合攻关和技术辐射,提升产业竞争力;建立并完善了节水滴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体系,服务于节水灌溉行业的发展。形成了“核心技术研究→技术决策→技术转化→技术试验→技术辐射”的多层面的有机联系。

新疆天业集团是大型国有企业。兵团屯垦戍边六十年的优良传统是新疆天业的巨大精神财富,新疆天业在发展中已形成了以“团结、奉献、拼搏、创新”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精神、以“履行社会职责、追求经济效益、创建和谐企业、坚持共同富裕”为企业价值观的企业文化体系,体现了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新疆天业集团先后荣获“全国国有企业创建‘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企业500强、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和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等称号。“创建和谐企业文化,营造和谐工作环境,让员工成为和谐幸福的工作者”是天业集团的目标。新疆天业集团的企业文化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行业、新疆兵团和相关企业发展具有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新疆天业集团在关键领域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水平在国际同行业处于领先。新疆天业集团的一次性可回收塑料滴灌带产品、大流量压力补偿式滴灌管、高抗冲纳米PVC复合树脂、化学改性PVC专用树脂和纳米材料聚乙烯吹塑地面覆盖薄膜等五种产品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其成果工程化转化率达90%以上,生产的节水灌溉产品包括5大类180种。成功攻关循环经济关键技术35项,其中列入行业重点推广6项,实现废水排放量下降80%,废渣综合利用率100%,主导产品能耗平均下降10%。建立以环境工程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节水滴灌技术等在内的“绿色技术”体系。目前,已成功举办了九期“国际节水灌溉技术培训班”示范面积超过4万亩,出口创汇超过400万美元,通过在中亚、非洲15个国家示范应用累计境外推广超过15万亩,使我国的现代节水技术在国际的影响力大大提高。

新疆天业通过8年的不懈努力,突破了传统种植水稻的"水作"方式,全生育期无水层、不起垄,并采用直播方式的全新先进技术,达到节水、省地、全程机械化。在播种上、施肥上、选种上、除杂草上等各方面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研究试验,实现播种一体化、水肥一体化、施药除草一体化。水稻栽培与先进的膜下滴灌技术相结合的系统研究——“主要粮食作物滴灌关键技术与装备”课题,被列入“十二五”农村领域首批启动的国家“863计划”课题。2012年9月,新疆兵团科技局组织扬州大学、新疆农业大学、石河子大学、新疆农业科学院、新疆农垦科学院等有关单位专家,对新疆天业膜下滴灌水稻试验示范基地进行了产量测定,测产面积为20亩,平均亩产达836.9公斤。

该技术属世界首创,已于2011年2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12年11月荣获“国家发明专利优秀奖”。

经中国工业大奖评审委员会评审,天业集团在循环经济、管理创新、技术水平、企业文化、节能减排、社会责任等方面走在行业前列。

第3篇:勒柏辛斯卡娅“新细胞学说”在中国

摘 要 20世纪50年代“学习苏联运动”期间,苏联民间科学爱好者勒柏辛斯卡娅的“新细胞学说”曾在我国得到广泛传播。该学说对缺乏科学依据的“新细胞学说”进行了广泛传播,中国科学院和许多高校开展了不少相关研究工作。武兆发等科学家冒着风险用严密的实验对其予以否证,终令其在中国的传播走向衰亡。

关键词 勒柏辛斯卡娅 新细胞学说 学习苏联运动 武兆发

文献标识码 A

20世纪50年代,在“学习苏联”运动的背景下,勒柏辛斯卡娅的“新细胞学说”和巴甫洛夫学说、李森科版“米丘林学说”一道,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并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与主张新细胞只能由细胞分裂的方式形成的主流细胞学说不同,勒氏“学说”宣称“新细胞可以不仅可通过细胞分裂形成,也可由非细胞状態的‘生活物质’形成”([1],页216)。这个并无可靠依据、为主流生物学家所拒斥的“学说”之所以能在苏联兴起,是因为它得到了政治领袖的支持。同样,它在我国的传播,也与当时的政治环境紧密相关。研究这一学说的传播和影响,对于中国生物学史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和“学习苏联”运动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一 勒柏辛斯卡娅及其“新细胞学说”在苏联的兴衰

1.勒柏辛斯卡娅其人

奥·博·勒柏辛斯卡娅(ольга·Борисовна· лепешинская,1871—1963,图1),原姓普洛托波波娃,1871年8月18日生于俄罗斯帕尔米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1889年中学毕业后到彼得堡专门招收女生的医士学校学习。就是在这里,她听到列宁的讲话,开始参加革命工作,并和列宁的战友л. Н.勒柏辛斯卡娅结婚①。后来,她丈夫被判流放西伯利亚,她亦随之前往。他们在西伯利亚遇到了流放中的列宁,就和列宁住在一起。1900年,她进入瑞士医科大学学习,但仍把主要精力投身于革命工作,所以一直没能完成学业。她在日内瓦组织起一个能容纳一百多人吃饭的食堂,以这个方式来照顾列宁等被逐的布尔什维克。1905年,沙皇宣布大赦,那些被放逐的政治犯得以回到俄国,而勒柏辛斯卡娅还得以进莫斯科医学院学习。1915年,44岁的她终于毕业了。“十月革命”后,她得到了莫斯科大学的助教职位,但“她还是几乎用全力进行政治的和思想的斗争。因为那时莫斯科大学里有着一批反动的教授,敌视她”[2]。1926年,她转到季米里亚席夫生物学院,建立组织学实验室,开始研究工作。1933年,已62岁高龄的她转到苏联医学科学院细胞学实验室,开始研究细胞起源问题,1934年提出“新细胞学说”。1940年,从“新细胞学说”出发,她提出在战伤外科上应使用血绷带来治疗创伤。1945年,出版专著《细胞起源于生活物质以及生活物质在有机体内的作用》。1949年,她在苏联医学科学院实验生物学研究所工作,领导生命物质演发部。1950年,她因上述专著被授予苏联最高学术荣誉——斯大林奖金一等奖,同年11月当选为苏联医学科学院院士。1963年10月2日,卒于莫斯科。

2.“新细胞学说”

“新细胞学说”又称“活质学说”,其主要内容是:新细胞不仅可由细胞分裂的方式形成,也可由比细胞更低等、更简单的、非细胞形态的“生活物质”或“活质”演发而成。活质就是原生质,含有蛋白质和呈现为染色质、核酸或染色体轴丝物质等状态的核物质([1],页71)。

勒柏辛斯卡娅之所以提出此假说,首先是出于恩格斯关于生命起源的观点:即 “生命的起源必然是通过化学途径实现的”[3];“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4];“也许又要过若干万年,然后才有进一步进化的可能的条件,然后这种无形态的蛋白质才进化成有核有膜的原始细胞”[5]。第二,她认为,细胞的自然发生必须经过由无机物质形成活质和活质形成细胞这两个阶段。第三,她认为,卵黄球不仅仅是胚胎的营养物质,其中也含有核物质并有演发能力([1],页36)。

她做了一些实验来检验自己的假说,并宣称观察到:(1)鲟鱼的卵在成熟过程中有一个阶段是没有细胞核的;(2)鸟类的卵黄球能够逐步形成细胞;(3)从低等动物水螅中提取出的“活质”经培养后能发展成为细胞;(4)受伤解体了的细胞可以重新形成细胞,譬如加血液到伤口上去能加速创伤的愈合。基于这些“证据”,她提出了“新细胞学说”(以下简称勒氏“学说”)。

3.苏联的科学批判运动

勒氏“学说”的提出和兴起,与20世纪30年代以来苏共中央和苏联政府对学术的干涉密切相关。1931年3月,苏共中央批准《关于自然科学战线的决议》,提出在整个科学中必须同无产阶级敌对的思想体系作斗争。紧接着,他们开始批判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及其理论,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海森伯、薛定谔的波动力学,等等,许多科学家被戴上了“资产阶级”“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等帽子。后来,为纠正“西方的反动分子”对俄罗斯科学家成就的抹杀态度,宣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学说对于俄罗斯科学的发展更起了极大的、有效的作用”,表现十月革命所建立起来的体制“永远扯断了束缚科学家的锁链”,苏联政府又大力抬高本国人员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上的地位,宣称大部分重要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的首创者都是俄罗斯人[6]。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臭名昭著的李森科得以于20世纪30年代初兴起。他先是宣称自己能令苏联的粮食大规模增产,骗得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的信任;几年后面对没能增产的现实,又宣称是出于“阶级敌人”的破坏,用政治迫害的方式严厉打击瓦维洛夫等反对浮夸的稳健科学家。他还以米丘林学说为幌子,到处宣扬自己的私货,批判孟德尔、魏斯曼、摩尔根等西方著名的遗传学家。他得到了苏联政府,尤其是斯大林的大力支持,先当科学院院士、植物育种遗传研究所所长,后当农业科学院院长,位高权重,在科学界横行霸道。

目睹李森科的扶摇直上,老布尔什维克勒柏辛斯卡娅也一边批判微耳和的“陈旧的”“机械论的”“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的”“教条的”“反动的”“伪科学的”细胞学理论,一边提出了自己的“真正唯物的”“新细胞学说”。她声称自己的学说“充实了唯物论宇宙观的自然历史基础”,并“更顺利地解决了恶性毒瘤的产生和发展的问题,体素的再生以及器官的恢复问题,以及与许多种疾病作斗争的问题,为生物学和医学开辟了新的前途”……而她之所以取得如此重大的成绩,不但因为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还因为自己不断受到列宁和斯大林的关怀和鼓励[7]。李森科视勒氏学说为自己学说的基础,大力支持勒氏及其“学说”,给她于1945年出版的著作写了一篇高度赞扬的序,称勒氏“学说”“是我们苏维埃生物学理论基础的一大贡献……生物科学中的这一种新原理是О.Б.勒柏辛斯卡娅在其精湛实验中光辉地证明的,她的巨大功绩在此。可以相信,О. Б.勒伯辛斯卡娅的工作的科学实验意义将与年俱增”([1],页4)。李森科还利用自己的位置和影響力去宣传勒氏的“学说”,使其多次获奖。而勒氏也是李森科学说的支持者。他们都批判传统的遗传学理论,试图用自己的“学说”去革新生物学最基本的观点。

4. 勒氏“学说”在苏联的兴衰

1933年,已经62岁的老布尔什维克勒柏辛斯卡娅初次踏进科学研究的大门。她最初的研究方向是动物细胞膜在不同演发阶段的变化。她用蝌蚪的血液为材料进行实验,却在显微镜下意外观察到各种各样、形态各异的卵黄球。主要分为四种结构:一种是无核只由卵黄颗粒构成;一种是有核无染色质且卵黄颗粒较少;一种是有核也有染色质,但卵黄颗粒更少;一种是有处于分裂阶段的细胞核。她设想,这几种结构可能是由卵黄球形成细胞的不同阶段。于是,她开始研究卵黄球能否形成细胞。

1934年,勒氏发表第一篇有关此问题的文章,提出细胞不只从细胞,而且也从没有细胞构造的一定物质发生的新假说[8]。此文很快受到苏联遗传学家H.K.克里佐夫教授的批判。1936年,苏联的三位组织学与细胞学泰斗扎瓦尔津、纳索诺夫、赫洛平又联名写了批判文章[9]。但勒氏却不以为然,继续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为了证实这一假说的正确性,勒氏开始研究卵黄的化学成分,以及卵黄球、卵黄颗粒的形态结构。她得出结论:卵黄球是原生质块,没有任何细胞的特征,也没有核,但存在着弥散状态的核质([1],页123)。接着,她开始以鸡蛋为实验材料,研究鸡蛋里卵黄球转变成细胞的过程。她声称发现:“卵黄球首先由卵黄物质及胚壁中产生出来,然后发生变化和演发,开始时卵黄球没有任何核的征象,完全由原生质物质和卵黄颗粒组成;后来其中形成原生质中心或原生质核,此核是由原生质颗粒构成的;然后这些颗粒排列形成丝架,形成核,即形成带有核的正常细胞,最后再以有丝分裂的方式进行分裂。”([1],页128)她得出结论:鸡蛋的卵黄球能形成内胚层细胞,还可形成造血组织血岛。关于鸡蛋里卵黄球的变化过程,其他学者也观察到过类似的现象,但他们认为那只是细胞的退化过程,不存在核的生成。胚胎的演发是靠细胞分裂的方式进行的,卵黄只是胚胎生长发育的营养物质,并不具备任何生命演发的性质。但是勒氏却认为卵黄不仅是营养物质,而且它本身含有能演发成细胞的物质,也就是“生活物质”。

为了把这种所谓的生活物质分离提取出来,勒氏用较低等的、再生能力很强的水螅做实验:先用机械的方法将其磨碎,制成蛋白质溶液,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溶液里的变化。她宣称自己观察到了细胞的形成,于是得出结论:从水螅中分离出来的含蛋白质的生活物质,经过一系列的形态变化,最终能够形成细胞。

勒氏还以上述发现为基础进行了创伤愈合研究。她提出,机体伤口愈合时形成的新细胞,不仅来自细胞分裂,还可来自受伤时由破损细胞分泌出的生活物质——那些生活物质会重新形成细胞。据这一假说,1940年,勒氏提出要用“血绷带”来加速治愈创伤。

1945年,勒氏把她十多年来的研究结果总结成一本书——《细胞起源于生活物质以及生活物质在有机体中的作用》。全书共有23章,第1—9章讲述细胞起源于生活物质的理论依据;第10—21章介绍实验依据;第22章是勒氏对克里佐夫、扎瓦尔津等反对者的反驳;最后为结论:细胞不仅以细胞分裂的方法形成,并且可由没有细胞构造的活质演发而成。全书用词堆砌重复,句子、段落间逻辑混乱,极其乏味、难以卒读。但由于它是在苏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的出版社出版,由李森科作序,引用了很多斯大林、列宁、恩格斯、马克思的语录,饱含战斗激情,用了很多大批判话语给他人戴各种帽子、上纲上线、劈头猛打,还是迅速在科学界传播开来。

1948年6月,苏联13位组织学、细胞学与胚胎学权威学者共同署名,在苏联的《医学工作者》报上发表文章“关于一个不科学的概念”,对勒氏的工作再次进行公开批判,指出这是一个不科学的研究方向[10]。差不多同时,李森科也遭到不少权威生物学家的公开批判。

就在李森科和勒氏将被科学界唾弃的时候,苏共中央出手了。1948年8月,在苏共中央科学部的领导下,苏联科学院和医学科学院以及全苏列宁农业科学院的代表召开了生物部会议。在斯大林本人的大力支持下,李森科在会上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而勒氏也应邀在会上作了“细胞由蛋白质演发”的报告,勒氏学说的命运随之而逆转。

1950年5月,苏联科学院生物学部与苏联医学科学院生物学部联合召开关于“细胞起源于非细胞生活物质问题”的会议,勒氏及其同事做了报告。在巨大的行政压力下,曾对勒氏“学说”做出过“不是科学的和友谊的批评”(勒氏语)的专家、学者们不得不“一致同意”勒氏的研究结果是重大的科学成就。会议还做出决议,认为必须广泛宣传勒氏的学说并扩大有关的研究。6月,苏联医学科学院把勒氏领导的细胞学实验室改为生活物质演发部,给予大量人力、物力支持[9]。7月,苏联部长会议把苏联学术界的最高荣誉——斯大林奖金一等奖授予勒氏。

从1950年起,苏联政府开动宣传机器,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广泛宣传“苏联生物学理论发展新阶段的起点”——勒氏学说[11]。相关介绍性文章、书籍不可胜数。在随后的两年中,单勒氏本人做的科普性报告,就达到60多次。她的学说还被写进苏联大百科全书,她的书还出了外文版[9]。

勒氏本人在这几年又出版了系列著作,包括各种类型的小册子。在这些书里,她继续严厉抨击微耳和的“唯心论者和反动分子的形而上学的唯心论的细胞学说”,并把自己的“成就”和苏联的政治领导人紧紧地捆在一起。譬如,她在1950年出版的《细胞起源于生活物质以及生活物质在有机体中的作用》第2版的“前言”中说:

这里面是记载反对旧的衰颓的唯心论立场的理论的著作,是在先进科学的国家内创立的,在这个国内亲爱的党、政府以及我们热爱的斯大林同志的关怀是无止境的,斯大林是先进科学的领导者和保护者。

我愿意在这里指出他对科学像慈父般的关怀的具体事实。

当他在专心解决最重要的国家大事问题的战争最紧张的时候,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还抽出时间来了解我那些尚是未定稿的著作并和我商讨这些著作。

斯大林同志对我的科学工作上的关怀及给予肯定的评价,都在我同唯心论学者摆在我的科学活动道路上的困难障碍进行斗争中给我以无穷尽的力量与大无畏的精神。([1],页4)

其它一些介绍性文章则常把勒氏学说和辩证唯物主义捆绑起来。譬如,1950年在《哲学问题》杂志上刊登的一篇文章就宣称勒氏的发现“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科学原理, 证实并且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结论”,她的工作“又一次说明了辩证唯物主义是达到真理的唯一正确的道路。在科学的一切部门里,包括生物学在内,都是一样;只有借助于辩证唯物主义的武器才能打破陈旧的落后于生活的理论和观点,才能把科学向前推进”[12]。

这种宣传令苏联的一些生物学家很不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重要标准,原本满足于从理论上批驳勒氏的批评者们开始做重复实验,仔细检验勒氏学說的实验依据。他们发现,勒氏的几项实验都十分粗糙,没有一项经得住考验,其结论是不可靠的。

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之后,质疑、否定勒氏“学说”的文章得以陆续公开发表出来。这些文章对勒氏的四项实验依据均明确提出了强烈的反对意见。关于她的第一项实验依据,学者们的结论是:鲟鱼的卵细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存在无核的时期,勒氏之所以得出错误结论是因为鲟鱼的卵很大而细胞核却很小,在几百张切片里只有一两张切片带有核。关于她的第二项实验依据,学者们的结论是:卵黄球根本没有合成蛋白质的能力,其中也不含有核物质,更不可能形成细胞。关于她的第三项实验依据,学者们的结论是:从水螅提取出的活质根本不可能形成细胞,所谓的活质也不具有生命演发的能力,那只是一种物理化学变化。关于她的第四项实验依据,学者们的结论是:完全观察不到,没有丝毫证据表明细胞分解后的物质能重新形成细胞。1954—1955年,学者们还自发组织召开了几次讨论“新细胞学说”的学术会议,指出勒氏的工作都没有被证实,都是无科学依据的,应当抛弃。

苏联政府曾对勒氏“学说”做出过冠冕堂皇的决议,但在此说被科学界证伪后,却对此没有任何表态,只是再不提起。自此之后,勒氏学说在苏联逐渐销声匿迹。

二 学习苏联运动与勒氏“学说”在中国的传播

1949年后,中国领导人宣布在外交上“一边倒”倒向苏联,并号召各行各业向苏联学习。譬如,1950年2月,毛泽东就曾强调:“苏联经济文化及其他各项重要的建设经验,将成为新中国建设的榜样。”([13],页266)

1953年2月7日,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一届四次会议的闭幕式上指出:“我们要认真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无论共产党内、共产党外、老干部、新干部、技术人员、知识分子以及工人群众和农民群众,都必须诚心诚意地向苏联学习。我们不仅要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而且要学习苏联先进的科学技术。我们要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学习苏联的高潮,来建设我们的国家。”([13],页45)这个讲话正式掀起了“全面学习苏联运动”。此后,《人民日报》多次发表社论号召全面学习苏联。1954年10月,《人民日报》还发表社论说“向苏联专家学习乃是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先进经验最实际、最有效的方法”[14]。

不可否认,“全面学习苏联运动”给我国确实带来了一定的帮助,但是盲目崇拜苏联,不经过认真分析、完全照搬照抄所谓的“苏联经验”,给我国所带来的弊端也是不可忽视的。譬如,引入苏联的科学批判运动,就对我国科学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①。在生物学方面尤其如此。当时我国掀起了一个以批判主流遗传学(当时称为“摩尔根遗传学”)、学习李森科版“米丘林生物学”为中心的狂潮。对勒氏“学说”的学习也是这个狂潮的一部分。它随李森科的“学说”传入我国,给细胞学在我国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不小的干扰。

我国学者中,最早发现并引用勒氏“学说”的是贝时璋。早在1934年,时任浙江大学生物系主任的贝时璋就根据对南京丰年虫生殖细胞的观察而提出了“细胞重建假说”,认为南京丰年虫存在雌雄转换现象,而其生殖细胞的转变是通过老细胞的解体和新细胞的重新形成(即细胞重建)而实现的[15]。这是一个背离主流细胞学理论的假说,在系里讨论时即遭到了同事们的反对。贝时璋因此长期不敢将其发表出来。后来,他读到勒氏1936、1937年发表在日本杂志《细胞学》(Cytologia)上的文章,很受鼓舞[16]。于是,他对外公布了自己的发现,并在1943年发表的“卵黄粒与细胞之重建”[17]一文中引用了勒氏的文章。不过,贝时璋的论文发表后,如同石沉大海,并没有在科学界引起任何反应。而勒氏“学说”在中国也没能引起别的关注。

1950年6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苏联生物学者重要发现细胞能从非细胞体发生——对于医学及农学有巨大贡献”的短文,令勒氏“学说”在中国再次出现。虽然这篇发表于第4版的报道不足500字,但能在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上刊登,就显示了其重要性。

紧接着,中国科学院的机关刊物《科学通报》①转载了这篇报导,内容完全一致,只是将题目改成了“苏生物学新发现细胞是从非细胞体发展而发生”。随后,该刊又发表了几篇宣传勒氏及其“学说”的文章,其中一篇宣称她的研究工作在理论上和实际上的重要性无法估计,是苏联生物学对世界科学的惊人的贡献[18]。

在宣传部门和科学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勒氏“学说”得以在中国广泛传播开来。

1952年6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由中宣部科学卫生处会同中国科学院计划局组织的三次生物科学座谈会的长篇纪要——“为坚持生物科学的米丘林方向而斗争”,号召中国生物学界“发动一个广泛深入的学习运动,来学习米丘林生物科学”,以及因它的“指导”而获得“伟大的成就”的勒氏“学说”,等等[19]。《光明日报》《科学通报》《生物学通报》《中国农业科学》等报刊随即也发表了该文。此文不但首开党的宣传部门、党报把某门自然科学打成伪科学的先河([20],页95—98),还令我国对勒氏“学说”的学习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1952年10月24日,中国科学院扩大院长会议做出“中国科学院关于加强学习和介绍苏联先进科学”的决议。决议的第二项内容是:中国科学院即行着手出版“苏联科学丛书”,翻译获得斯大林奖金的科学著作和其他苏联科学著作,中国科学院的刊物《科学通报》有系统地介绍苏联科学的最新成就([20],页101)。这个决议使勒氏更多的著作和文章被翻译过来,令勒氏“学说”的传播更为全面、方便。

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和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也组织了很多的报告会、座谈会、专题讨论会来系统学习米丘林生物学、组织疗法和勒氏“学说”等“苏联的先进科学”[21]。

勒氏“学说”还被作为基础知识写入了教科书中。譬如方宗熙编著的高级中学课本《达尔文主义基础》,在“细胞起源”这节中全是勒氏“学说”[22]。再如顾文藻、郭逸瘦根据1950年中央卫生部颁布的醫士课程草案而合编的教材《生物学》,也在“生命的起源”这一章中介绍了勒氏“学说”[23]。后面这本书1952—1956年间出了五个不同的版本,每版都有对勒氏“学说”的介绍。

1953年2月28日—5月25日,中国科学院组织了包括19个学科、26位专家的科学代表团对苏联进行了为期近三个月的访问,主要目的是了解和学习苏联的先进科学经验。访苏期间,贝时璋曾两次专门去拜访勒氏,想与她讨论新细胞学说与细胞重建学说的相关内容,但勒氏却顾左右而言他。中科院访苏代表团返京后,向有关部门介绍了他们的收获,并提出了具体的学习苏联的建议([20],页122)。然后,他们又公开发表文章,建议中国科学界学习米丘林、巴甫洛夫和勒氏等人的学说。如贝时璋说:“勒柏辛斯卡娅推翻了微耳和机械的细胞理论,建立了新的真正的唯物主义的细胞理论。今后关于细胞学和遗传学的研究,必须加强对勒柏辛斯卡娅工作方向的学习。”[24]钱三强说:“勒柏辛斯卡娅为细胞起源和形体形成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并为创伤再生、肿瘤形成等医学研究建立了基础……苏联科学已全面地达到世界最高水平,有很多部门已居世界第一位。中国的科学工作者必须向苏联学习,学习苏联在组织与领导科学上的经验,学习苏联在各门科学上所得到的辉煌的成就。”[25]这些强烈推介令勒氏“学说”在我国的传播趋向顶峰。

1954年7月5—10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主办“学习苏联先进科学经验交流座谈会”,以更好地推动学习苏联的工作。其中就有专门的关于学习勒氏“学说”的收获与体会的报告。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武衡在会议总结中说:细胞学工作者学习了勒柏辛斯卡娅关于生活物质的学说,因而明确了细胞学研究的方向[26]。这次座谈会对勒氏“学说”在中国的传播起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1954—1955年,勒氏“学说”的几个实验依据先后被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的科学家公开证伪,该“学说”在苏联已属于强弩之末。而我国在这时却依然大力宣传其学说,甚至在1955年中国科学院的工作计划中,还提出基础科学方面要继续研究生活物质([20],页175)。由此可见,在学习苏联的某些方面,我国慢了半个周期:当苏联已经进入纠偏阶段时,我们国家才进入学习阶段。

三 勒氏“学说”对中国科研的影响

当时的中国实行有计划的科研。既然中国科学院等机构制订了学习、研究勒氏“学说”的计划,当然会有很多科研人员和科研机构参与进来。据笔者对《光明日报》数据库、《民日报》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的检索,参与进来的研究机构和人员至少有:

中国科学院的贝时璋研究员。1953年访苏归国后,他组织了一个专门的活质研究组,主要任务是重复勒氏有关水螅的实验。因没能证实勒氏的报道,没有发表任何研究结果。从1970年起,在毛泽东“细胞起源要研究一下”的指示的推动下,他组织了一个专门的研究室,重新开始“细胞重建”研究,一直研究到21世纪初。他坚信自己观察到了与勒氏所说类似的“细胞重建”现象。

北京大学医学院的马文昭教授①。他曾于20世纪50年代在苏联休养期间参观过勒氏庞大的生活物质演发部,与勒氏有良好的私人友谊。他试图用勒氏“学说”去重新检查医学上的现象,称在巨噬细胞内观察到了勒氏“学说”所主张的现象,即巨噬细胞在解体后,并非消失,反而形成若干的微细颗粒,这些颗粒又演发成别样的新细胞[27]。接着他又对新生表皮细胞进行研究,得出结论:新生表皮细胞主要是从解体的组织演发而来,组织解体后释放出多量的核质并能演发成新生表皮幼稚细胞的核,进一步具备胞浆胞膜而成为幼稚细胞[28]。

南开大学生物系的吴小航②。他早期没有相关的文章发表,但在1982年却发表文章称“非细胞结构生活物质的嫁接双方破伤组织原生质液汁在生活有机体孕育下是有规律地发展着的生活物质,并能重新形成细胞”[29]。可见他到老都相信勒氏“学说”。

中山大学生物系的江静波③。他于1955年宣称在盘吸虫卵里观察到勒氏“学说”所说的实验现象:盘吸虫卵在发育的过程中,卵黄部分可演发成颗粒,而这些颗粒有可能进一步演发成细胞的形态[30]。他认为自己的观察与勒氏的观察没有根本上的不同,都属于细胞的演发过程。1956年,通过对住肉胞子虫浆液培养的观察,他再次宣称验证了勒氏“学说”:“住肉孢子虫的浆液是具有相当的演发能力的。它的演发途径,既不是碎片的再生,也不是小颗粒的长大,而是由于活质的凝聚”[31]。

第七军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的前身)的组织胚胎教研室。他们认为新细胞学说是有理论依据的,于是从鸡胚切片观察、肝细胞的再生、子宫粘膜三个方面去研究活质演发成细胞的问题[32]。没见他们发表相关结果。

中央卫生研究院病理室实验生物组。他们希望在勒氏“学说”的基础上,再多补充一些材料,用涡虫、鸡胚血球、肿瘤细胞等来研究生活物质。他们没在学术期刊发表成果,只是于1956年接受《光明日报》记者的采访,称他们进行的“鸡胚发育期中细胞从卵黄球形成问题的研究”实验表明,“卵黄球是不可以演变为细胞的,这与O·Б·勒柏辛斯卡娅的实验结果相反”[33]。

云南大学的李靖炎①。他受教科书的影响,从1951年在云南大学做学生时起,他就对勒氏“学说”非常痴迷。为了找到勒氏“学说”的普遍意义,他用了多种材料,包括涡虫、蚂蟥的匀浆等,看它们能否发展出新的细胞,结果均失败。1955年他又对拖足蜂、胡蜂、菜白蝶的蛹、果蝇、蚊虫做石蜡切片观察,都没有找到细胞新生的迹象。最后他对林蛙、蟾蜍的蝌蚪肝脏上做切片观察,实验结果证明苏联学者所谓的核仁外移,其实是制作切片时核仁被切片刀推出核外的([34],页59)。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李靖炎的这些工作大多没有公开发表,只有核仁外移的工作在1962年的北京细胞学座谈会上作了报告。他用了许多年的时间研究勒氏“学说”,却发现它是错误的。他改变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开始研究真核细胞的进化起源过程,后来取得了国际公认的成果。他在《李靖炎自述》中总结说:“我一生真正科学道路的开始是与勒柏辛斯卡娅的新细胞学说密切相关的,它磨练了我,从而使我找到了自己的科学研究方向与道路。”([34],页55)

由上述不完全统计的结果可见,在国家宣传部门和中国科学院等机构的强力推动下,20世纪50年代早期有很多科研、教育机构的人员,包括学生参与了对勒氏“学说”的检验和研究工作中。有的人把勒氏“学说”当成已被证实的真理,宣称观察到了类似现象,还用它去阐释一些新现象;有的人没能做出确证实验,不了了之;有的人迷途知返,回头是岸。

四 武兆发等对勒氏“学说”的批判

与苏联类似,中国也早就有科学家质疑或反对勒氏“学说”。但在“镇反”“思想改造”等运动的余威之下,身处“学习苏联运动”大潮,对这种由列宁的密友提出、“证明”了恩格斯的重要观点、得到了斯大林的大力支持、被作为苏联先进科学之代表的“学说”,他们不敢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者想表达也没地方能发表。

1956年情况发生了变化。1月,中央召开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号召人们“向科学进军”,周恩来还代表中央宣布:经过党一系列的帮助和改造,“旧时代的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要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8月,中宣部科学处和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联合召开青岛遗传学会议,宣布摘掉摩尔根遗传学头上的“资产阶级”帽子。在这些令人振奋的消息的作用下,包括科学家在内的知识分子的心态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变得敢于发表自己的真实意见,不那么害怕被扣上各种“帽子”了。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在媒体上出现了质疑勒氏“学说”的声音。

北京师范大学的武兆发教授是质疑或反对者中的代表人物。正如李振刚教授所言:“敢于挺身而出,公开的对勒柏辛斯卡娅说‘不’的,武先生是国内的第一个人!”([35],页378—379)

武兆发(图2)生于1904年,河南巩县人,1922年从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英文科毕业,次年出国留学,1929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获生物学博士学位,同年归国,先后任东吴大学、河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教授,还曾任中国大学生物系主任兼理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动物教研组主任、前进生物馆馆长等职。他专长细胞学、动物学,在显微切片技术方面有不少创新,享有国际声誉,所制切片远销欧美各国。美国导演詹姆斯(William James)1948年拍摄的纪录片《北平一家》(Peiping Family)就以武兆发全家的日常生活作为全片内容。20世纪50年代,他被评为一级教授,是北京师范大学当时仅有的6位一级教授之一。

作为同行,武兆发从一开始就不相信勒氏“学说”。他曾向记者披露过自己的经历:“在1950年到1951年期间,我在讲课中谈到苏联科学家勒柏辛斯卡娅的‘活质学说’时,仅说我对于这种学说还有些怀疑,还要研究,就遭受到了许多人的指责,他们说我‘不虚心向苏联学习’,给我戴上了‘抗拒向苏联学习’的大帽子。”[36]

面对这种沉重的政治帽子,武兆发没有屈服,而是委婉地向有关领导表示:作为科学工作者,对于新的科学理论,不应当仅仅把它背诵下来,而应当通过自己的劳动、通过科学实践来接受。那些迷信苏联的人以为武兆发的意思是通过重复实验来验证勒氏“学说”,也就同意了武兆发的要求,并把这当成是坚定其“在科学研究中学习苏联的信心”的一种措施[37]。

从1953年3月起,武兆发开始耐心重复勒氏的实验。他先做的是关于水螅的实验:把水螅混合少量的水磨碎,经离心操作,取出上层无结构的透明液体,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培养,观察它的变化。据勒氏“学说”,这些无结构的透明液体可以发展成为新的有核的细胞。可是,武兆发却发现,透明液中所谓“活质”,是水螅吃下的水蚤或剑水蚤的脂肪球,和水螅本身毫无关系;这些脂肪球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氧化与水解而产生空泡,表面上看像是形成了细胞,但实际并无细胞的基本结构;這些脂肪球能在杀死生命的条件下照样形成上述空泡,足以说明这些只是物理、化学变化,而非生命发展的现象[38]。

1954年11月,武兆发在北京师范大学作了有关勒氏“学说”的公开报告。来听报告的人很多,把能容纳250人的教室挤得水泄不通。但出乎领导意外的是,武兆发做的居然是一个否定性的报告!他们当然很失望,而那些支持武兆发的人,也不敢表示赞扬,有的为他捏了一把汗,有的在会后对他进行小心翼翼的提醒和善意的规劝([35],页378—379)。

1955年春,武兆发又在中国科学院做了一次报告。听报告的人,依然是有的采取缄默态度,有的不顾武兆发所提出的事实根据,用责备的口吻对他说:“你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问题来做呢?为什要做这个破坏性的实验,不做建设性的实验呢?”[36]

面对俗众之责难、规劝或缄默,武兆发没有退缩,而是挤出他本可以做原创研究的时间,从1955年秋季起对勒氏的拙劣研究做进一步的检验实验:考察鸡卵黄球是否能形成细胞。这项工作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不论是黄卵黄球或白卵黄球都含有大量的类似核物质的东西”,而常规染色方法不能很好地把核物质和卵黄物质分开。武兆发于1956年6月发现了一种新的给切片染色的方法,成功地把二者作了区分。然后,不出所料,所得到的清晰结果又是否定性的:鸡胚的胚下腔中的卵黄球并不能形成勒氏所说的内胚层细胞与血岛细胞[39]。

武兆发准备把自己的研究写成论文拿去发表,却听到了这样一种劝告:“你应该考虑考虑发表以后的影响,你看会不会起妨碍学习苏联的消极作用呢?还是慎重点好。”[36]鉴于有关细胞学的期刊不太愿意发表他有关水螅的论文,他只好将其投给《解剖学报》。1956年春天中央公布“双百方针”后,文章发表了出来。随着1956年1月—1957年5月国家的言论环境趋向宽松,武的第二篇论文也很快在《科学通报》上发表了出来,而第一篇论文还于这个新时期被译成英文在当时中国办的唯一的西文期刊Scientia Sinica(《中国科学》)上发表[40]。

即使是在言论比较宽松的时期,武兆发在遣词造句方面还是非常谨慎。他没有一个字批评勒氏本人,也没有明确否定勒氏“学说”,而只是对该学说提出严重质疑,所得结论不过是“这个学说的理论基础与事实基础显然是不够坚强的”[39],以及“勒柏辛斯卡娅的理论出发点可能是正确的,但她的实验工作却不是没有问题的”[41]而已。这不难理解——毕竟勒氏“学说”是苏联政府所强力推广的。1957年7月的某天,武兆发女儿突然发现《北京日报》上登出的“右派”名单中有一个“武兆发”。他以为是登错人名了,或者有人与他同名,不以为意。几天后,他还有说有笑地去北京师范大学参加全校大会,并和以前一样在第一排中间就坐。旋即他被勒令上台接受批判,主要罪名是“反苏”“反党”“反社会主义”“攻击肃反运动”,而他批评勒氏“学说”的文章则是主要“罪证”之一①。

给勒氏“学说”以严重打击的另两位学者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生物系的薛社普②和蒲以森。他们于1957—1958年在《解剖学报》《生物学通报》连续发表了四篇文章,用周密的实验与详尽的数据证明:在胚内和在离体的情况下,卵黄球并不具有活质的特性,而是逐渐被分解和液化成为颗粒或小球滴状态,为胚胎吸收。它们不能进行新陈代谢与蛋白质合成,根本没有演变为细胞的可能性,也和血岛的形成毫无关系,只是胚胎发育生长的营养物质。关于卵黄球能否形成内胚层细胞的实验证明:胚下腔中的卵黄球在位置上虽然和胚盘的深层细胞邻接或溶混在一起,但在内胚层的形成过程中并不直接参与作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系副主任张作干教授也通过对小鼠胚胎肢芽的实验发现,当小鼠胚胎的前肾和中肾在萎缩时,该处的颗粒及噬食细胞较多。但是他不认为该时该处有很多新生活动,而认为那是在细胞解体之中[42]。

中国科學院实验生物研究所的朱润发表了白鼠皮肤切除创伤愈合实验[43]和横纹肌纤维再生实验[44],说自己并没有发现勒氏所观察到的现象,因此不能用生活物质去解释新细胞的形成。

尽管还有人在报刊发表文章竭力维护勒氏“学说”[45],但随着武兆发等国内批评者和苏联、捷克等外国批评者的观点的逐渐传播开来,勒氏“学说”在中国的影响仍然不可避免地迅速走向衰落。1959年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上就不再有正面宣传勒氏“学说”的文章了。在浪费大量人力、物力,付出血的代价之后,武兆发等科学家终于基本阻遏住了勒氏“学说”在中国的继续传播。但是,也正是由于投鼠忌器,不敢断言那是毫无价值的胡说八道,还原则肯定勒氏的理论出发点、研究方向是正确的①,他们并未消除勒氏“学说”对中国高层的影响。

五 结语

细胞是生命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细胞的起源,也就是生命的起源。地球上或宇宙中的第一个细胞是怎么产生的?这是智慧生命感兴趣的问题。从哲学上讲,有必生于无。石斧肯定是从非石斧转变而来,精巧如细胞者肯定是从某些与它有异的前体演化而来。问题是,最初的细胞是大自然在极端环境下试错了千万年、数亿年后而偶然得到的东西;它又经过了很多亿年的分裂、迭代,才演化成当前的具备各种细胞器、有多种生物分子在进行复杂而有序之互动的各种生物的细胞。这些极其复杂、十分精巧的现代细胞的发生,当然只能来自于母细胞的分裂,然后靠吸取周围的营养长大,而不是由周围的营养物质(其中较多的部分为死亡细胞之裂解物)自然发生——自然发生意味着起死回生,意味着自然熵减,是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等相冲突的。即使是对细胞的研究还不深入的20世纪30年代,这个道理也是显而易见的;到分子生物学诞生之后的20世纪50年代,更是至为明晰。可惜的是,在苏、中等国,没有多少人愿意冒着风险站出来批评这种谬论。

“文革”过后,李森科也罢,勒氏也罢,都遭到了国人无所顾虑的否定。对于勒氏“学说”,李靖炎研究员认为:“全都是错误的”“脱离时代所已达到的水平太远”[9]。范岱年教授认为:这是真正的伪科学[46]。孙慕天教授认为:这是投机分子的伪科学[47]。沈铭贤研究员认为:它一是弄虚作假,经不起科学的检验;二是为了争名逐利[48]。

进入21世纪后,对于勒氏错了这一点,除了极少数固执的老人,大家其实并没有什么争议。真正值得追问的,是以下几个问题:⑴勒氏到底是什么人?⑵为什么她能造成不小的危害?⑶如何避免这类事情再次发生?

一个没有经过严格科学训练、与科学共同体不能达成基本的交流的人,一踏进科学领域,就试图推翻建立了很长时间、得到无数确证的著名科学理论,并对众多科学权威的反对不屑一顾——毫无疑问,勒氏符合“民间科学爱好者”的定义[49],是一个妄人。被众多科学家以严密的理论分析和严格的科学实验指出错误后,不但不予承认,还将自己的“学说”与列宁、斯大林等政治领导人和唯物辩证法等意识形态紧紧地捆在一起,把学术对手的批评曲解成政治或意识形态攻击,靠这种伎俩而赢得最高当局的支持,进而在令自己名利双收的同时,也令批评者不得不认输投降。从这些表现看,勒氏不但不愚蠢,还十分狡猾。也许最初她只是因为科学水平低下而无意中犯了错误,但后来在宣称自己的“学说”与政治和意识形态有关,调动这两类力量打击批评者时,她就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恶棍。

与普通的民间科学爱好者不同,勒氏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不仅令苏联和以苏联为师的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在错误方向上浪费了大量资源,还恶化了科研环境。这和苏联当时的政治环境和中苏关系处于特殊时期有关。在拥有言论自由、学术自由的正常时代,他们会被迅速识别出来,迅速身败名裂,从而难以构成重大危害。而在特殊的时代,他们利用了高层权力的庇护,没人敢于批评他们,或者批评声音没有能够传播开来。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可能造成巨大的危害。相比而言,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受到的危害要略小一点,这跟1956—1957年中国的言论环境变得较为宽松,允许发表批评勒氏“学说”的文章有关。

致谢 感谢武季梅研究员接受笔者的访谈。

参考文献

[1] 勒柏辛斯卡娅. 细胞起源于活质及活质在机体内的作用[M]. 吉特格勒图等译. 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 1954.

[2] 王繁. 奥·博·勒柏辛斯卡娅的介绍[N]. 人民日报, 1951-02-27: 3.

[3] 中共中央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 版社, 1972.112

[4] 中共中央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恩格斯反杜林论[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0.78.

[5] 于光远等译. 自然辩证法[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84.17.

[6] 奥尔洛夫主编. 俄罗斯科学发明史话[M]. 华涵等译. 北京: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55. 5—6.

[7] 勒柏辛斯卡娅. 苏联生物科学的新发现——关于“活质”的学说[N]. 人民日报, 1951-02-27: 3.

[8] 勒柏辛斯卡娅. 细胞起源于生活物质[J]. 丁辽生译. 科学通报, 1952, (10): 19—30.

[9] 李靖炎. 勒柏辛斯卡娅“新细胞学说”的兴亡[J]. 自然辩证法通讯, 1981, (1): 59—63,58.

[10] 皮利片科, 乌伊勃, 丁辽生. 自然科学里的卓越贡献[J]. 科学通报, 1952, (10): 31—38.

[11] 苏联科学院主席团会议讨论勒柏辛斯卡娅院士的细胞学说[J]. 生物学通报, 1952, (3): 143.

[12] 毛泽东.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册)[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0.

[13] 毛澤东.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册)[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87.

[14] 进一步加强向苏联专家学习[N]. 人民日报, 1954-10-23.

[15] 贝时璋. 七十年的细胞重建研究[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03, (5): 673—682.

[16] 我国科学家贝时璋教授曾发表与苏联生物学家勒柏辛斯卡娅有同样重要性的科学论文[J]. 科学通 报, 1951, (3): 273.

[17] 贝时璋. 卵黄粒与细胞之重建[J]. 科学, 1943, 26(1): 38—49.

[18] 巴波夫斯基. 关于生命的起源[J]. 应幼梅译. 科学通报, 1950, (8): 556—558.

[19] 为坚持生物科学的米丘林方向而斗争[N]. 人民日报, 1952-6-29.

[20] 薛攀皋, 季楚卿, 宋振能. 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发展史事要览(1949—1956)[M]. 中国科学院院史文 物资料征集委员会办公室, 1993.

[21] 黄宗甄. 中国科学在毛泽东旗帜下前进[J]. 科学大众, 1953, (10): 377—380.

[22] 方宗熙编著. 高级中学课本 达尔文主义基础(下)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52.82—87

[23] 顾文藻, 郭逸瘦编. 生物学(第5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53.7.

[24] 贝时璋. 中国动物学的过去和现在[J]. 科学通报, 1953, (2): 6—11.

[25] 钱三强. 对于苏联科学的认识和体会[J]. 科学通报, 1953, (9): 4—9.

[26] 武衡. 中国科学院学习苏联先进科学经验交流座谈会总结[J]. 科学通报, 1954, (8): 6—11.

[27] 马文昭. 磷脂类对于组织的作用——Ⅲ.对于巨噬细胞的作用[J]. 解剖学报, 1953, (1): 1—14, 146—148.

[28] 馬文昭. 创伤愈合过程中新生表皮细胞的形成[J]. 解剖学报, 1954, (2): 131—148,265—277.

[29] 吴小航. 植物嫁接愈合过程中双方破伤组织原生质液汁的发展及其重新形成原始愈合组织细胞的 研究[J]. 园艺学报, 1982, (2): 43—49, 73—74.

[30] 江静波. 对盘吸虫卵发育过程中卵黄部分颗粒演发的初步观察[J]. 动物学报, 1955, (1): 17—29, 78—81.

[31] 江静波. 关于住肉胞子虫浆液培养试验的初步报告[J].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56, (2): 64—73.

[32] 第七军医大学组织胚胎教研室科学研究工作三年规划[J]. 人民军医, 1956, (10): 66—67.

[33] 杨琳. 中央卫生研究院在京单位研究工作的新进展[N]. 光明日报, 1956-03-11: 2.

[34] 李靖炎. 李靖炎自述[R]. 北京: 中国科学院院史研究与资料丛刊, 2016.

[35] 李振刚. 忆武兆发老师[A]. 武季梅, 赵增翰编. 武兆发论文集[C].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36] 丘林. 在科学研究上不能乱扣帽子——访武兆发教授谈研究“活质学说”的经过[N]. 光明日报, 1956-06-20: 2.

[37]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研究工作逐步展开 准备在四月底请苏联专家介绍苏联有关科学研究工作问题 [N]. 光明日报, 1954-04-24: 2.

[38] 武兆发. 对“水螅活质的演发”一问题的重新研究[J]. 解剖学报, 1956, 1(4): 361—374.

[39] 武兆发. 用新的染色方法揭示鸡卵黄球并不形成细胞[J]. 科学通报, 1957, (S1): 87—89.

[40] Wu Chao-Fa. Reinvestigation into the problem of development of the living substance of HYDRA[J]. Scientia Sinca. 1956, 4: 271—286.

[41] 武兆发, 沈同. 初始生命形态问题[J]. 自然辩证法研究通讯, 1956, (创刊): 62—63.

[42] 张作干. 对于小鼠胚胎肢芽的一些组织化学观察[J]. 解剖学报, 1957, (3): 259—270,297—298.

[43] 朱润. 创伤癒合和组织再生的研究 Ⅱ.白鼠皮肤切除创伤癒合过程的组织学研究[J]. 实验生物学 报, 1956, (2): 173—198.

[44] 朱润. 创伤癒合和组织再生的研究 Ⅲ.横纹肌纤维的再生方式[J]. 实验生物学报, 1956, (2): 199— 228,385—390.

[45] 蒋继良. 驳右派分子利用“新细胞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来反对辩证唯物主义对自然科学的指 导作用[N]. 光明日报, 1958-01-19: 6.

[46] 范岱年. 唯科学主义在中国 历史的回顾与批判[J]. 科学文化评论, 2005, (6): 27—40.

[47] 孙慕天. 梦幻与迷思[J]. 民主与科学, 2007, (5): 25—26.

[48] 沈铭贤. 黄禹锡事件: 震惊与反思[J]. 自然杂志, 2006, (1): 51—54.

[49] 田松. 民间科学爱好者的基本界定及其成因分析[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3, 19(7): 56—60.

Lepeshinskaya’s “New Cytology” in China

GAO Xixi, XIONG Weimin

作者:高习习 熊卫民

第4篇:2011中国地产奥斯卡活动细则

2011中国地产奥斯卡名人•名企•名盘征评活动通知

总有些人在创造历史,总有些人会影响时代。我们这个时代,是中华民族走向振兴之路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英雄并产生英雄的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群星灿烂的时代。沉睡一年的中国房地产业貌似以惊人的速度再次崛起,但08金融危机和2011年的严格调控仍然摇荡在大家的心中,消费者理性的悲观使得房地产业雷声大、雨点小,观望仍为房地产行业的主旋律,面对这一切,谁将在地产业独领风骚,谁将在中国经济发展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脱颖而出,从而影响地产业,影响中国,影响时代?

“中国地产奥斯卡名人、名企、名盘”征评活动于2008年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国家住建部有关领导出席了本次活动的颁奖典礼,并得到了住建部有关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认可,“2011中国地产奥斯卡名人、名企、名盘”征评活动现已成为中国地产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奥斯卡盛会。

一、指导单位:国家住建部

支持单位:中国房地产业协会

二、主办单位:中国住宅博览会组委会

三、网络支持:搜房网、新浪、搜狐、雅虎、中国地产奥斯卡网

四、承办单位:广州汉维展览有限公司

深圳美因展览有限公司

五、活动宗旨:创新地产之路弘扬中国精神

六、活动口号:地产因您而骄傲中国因您而自豪

七、活动名称:2011中国地产奥斯卡名人、名企、名盘颁奖盛典

八、颁奖时间:2011年5月24日

九、颁奖地点:深圳星河丽思卡尔顿酒店

十、活动流程:

17:30-18:00 中国地产奥斯卡星光大道及签名仪式;

18:30-19:30 中国地产奥斯卡颁奖盛典;

19:30-20:30 中国地产奥斯卡颁奖盛典晚宴

20:30-22:00 中国地产奥斯卡晚会演出

十一、奖项设置

根据参评对象,由专家评审委员会评选出:

政府奖:企业奖:

2011中国最佳宜居城市(市镇)2011中国十大诚信房地产企业

2011中国最佳生态及环保发展城市(市镇)2011中国最佳城市运营商 2011中国最佳国土资源营运城市(市镇)2011中国最佳房地产营销代理机构

2011中国最佳保障房开发建设城市2011中国物业管理贴心管家

2011中国物业管理金牌管家

楼盘奖:

2011中国十大豪宅

2011中国十大商业地产项目

2011中国最佳精品别墅

2011中国最佳写字楼

2011中国最佳节能楼盘

2011中国最佳生态楼盘

2011中国最佳园林景观

2011中国最佳别墅

个人奖:

2011中国地产十大风云人物

2011中国地产十大新锐人物

2011中国地产十大营销策划大师

以上所有奖项均由主办单位颁发精美奖牌和荣誉证书。

十二、参评要求及须提交的材料

(一)2011中国地产奥斯卡名人参评要求:

1、参加推介的候选人必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有注册商标的

房地产开发公司担任主要负责人,董事长或职业经理人或主管营销的2011中国最佳精品楼盘 2011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商业楼盘 2011中国最佳商业综合体 2011中国最佳居住优质社区 2011中国花园洋房示范社区

副总经理以上;

2、候选人以房地产为主业,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市场组织资源,有较好的业绩,较好的资信,所经营的企业有一定的规模,在全国房地产界有较高影响力的开发商或职业经理人或主管营销的副总经理以上;

3、候选人须对当地房地产业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其企业及楼盘在当地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行业理论上有较高建树,有独到的开发或产品理念,候选人操作的地产项目必须具备一定的创造性和市场引导性;

4、候选人开发操作的地产项目必须是地产界知名项目,其项目对地产界有较高的影响力;

5、候选人所领导的企业必须在2008—2010年度的开发量超过10万平方米、销售量超过7万平方米。

参评的候选人须提交的材料:

1、个人简介及开发的项目推广介绍

2、个人对地产的特殊见解

3、个人获奖情况及个人生活近照一张

(二)2011中国地产奥斯卡名企参评要求:

1、企业年度(2009年3月—2011年3月)的开发量在10万平方米以上,竣工量在5万平方米以上,销售额在1亿人民币以上;

2、具备3年以上房地产开发资历;

3、连续两年的年成长性在15%以上;

4、企业必须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有突出的企业文化和创新精神,开发的项目为当地明星楼盘;

5、企业必须有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号召力和影响力。

参评的企业须提交的材料:

1、企业概况: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开发资质证书等;

2、项目近三年获奖情况

1)政府奖 2)行业协会奖

3、品牌建设情况

1)企业品牌战略阐述2)品牌建设理论建树

(三)2011中国地产奥斯卡名盘参评要求:

1、参与推介的项目不限开发类别;

2、项目建筑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

3、项目的知名度、美誉度、号召力、影响力俱佳,是当地的明星楼盘;

4、项目的规划设计、建筑、环境、智能化等方面个性鲜明,产品具备创新特色;采用了多项新技术、新材料,符合国家建筑节能标准;

5、物业管理水平高,有独特的社区文化,公众口碑好;

6、符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百家房地产企业“放心房”宣言的有关规定。

参评楼盘须提交的材料:

1、企业概况: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开发资质证书;

2、项目内容提要:

1)项目概况2)项目的特点及优势介绍3)项目各环节的创新介绍4)项目的品牌建设和社会影响力 5)小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6)小区建设中应用的新技术、新科技、新材料说明【如节能环保措施,污水、垃圾处理技术,智能化设施等】 7)小区总体规划图、鸟瞰图、楼盘平面图、剖面图、立面透视图、典型单元套型平面图。

4、项目近三年获奖情况:

1)政府奖 2)行业协会奖

(四)以上资料提供的图片、文字及其格式要求

1、个人、公司2张以上;楼盘形象图片要求JPG 格式,大小5兆以上,dpi为600;

2、文字内容要求统一WORD格式;

3、材料提交截止日期:2011年3月30日前。

十三、评选流程:

1、提名推荐:①主办单位拟请有关专家学者和社会名流推荐;②组委会提名推荐;③当地推荐机构及本单位推荐;④个人报名自荐;

2、初评、复评:评委审核推荐材料,初评确定入围名单,寄发入围通知;

3、评委会终评:邀请社会名流、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终审评定委员会,评选出“2011中国地产奥斯卡”系列奖项。

4、表彰活动:2011年5月24日在深圳举行颁奖典礼。

十四、活动亮点:

1、安排获奖者在贵宾厅与出席颁奖盛典的有关领导见面、交流、合影留念;

2、邀请获奖者身披绶带在2011中国地产奥斯卡名企•名盘•名人颁奖盛典嘉宾席第一排就坐并上台接受颁奖;

3、邀请获奖者在深圳丽思卡尔顿酒店举行的“2011 中国房地产发展史回顾暨房地产精英高端论坛”上作主题演讲或发表获奖感言(限时6分钟,演讲稿务必于4月15日前报送到组委会修改审定);

4、获奖者在深圳星河丽思卡尔顿酒店的专题演讲,将刻成光盘赠送获奖者;

5、为获奖者特别制作精美奖牌和荣誉证书;

6、获奖者的风采照片(3-5幅)、事迹介绍或反映其奋斗事迹的文章(2000字内)刊发在《中国地产奥斯卡名人名企名盘颁奖盛典珍藏特刊》中,共4个彩色页码;

7、邀请获奖者身披绶带踏上红地毯,走上“2011中国地产奥斯卡星光大道”,共同见证中华民族走向和谐之路的光荣与梦想;

8、邀请获奖者在特别制作的“2011中国地产奥斯卡签名纪念墙”上庄重签名;

9、颁奖活动消息将在各地主流媒体和网络媒体上发布;

10、赠送《2011中国地产奥斯卡名人名企名盘颁奖盛典珍藏特刊》20本;

11、赠送《2011中国地产奥斯卡名人名企名盘颁奖盛典纪实》DVD

光盘5张;

12、将该单位宣传资料及画册列为大会代表阅读资料。

十五、诚征冠名单位和协办单位

中国地产奥斯卡名人、名企、名盘征评活动已成功举办三届,在社会上具有良好的美誉度和影响力。欢迎各地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冠名和协办,借活动平台在海内外树立企业形象,达到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有意向者可来函取冠名和协办细则。

为了帮助您进一步了解2011中国地产奥斯卡名人、名企、名盘征评活动的历届盛况,请登录中国地产奥斯卡网(oscar.hanwaymesse.com)。为了搞好本次大型活动,主办单位特设征评活动,主办单位特设征评活动办公室,负责征评活动的日常工作,所有参评稿件统一寄征评活动组委会,否则无效。

组委会联系方式:

地址:广州市黄埔大道中262号邮编:510655中国地产奥斯卡征评活动组委会收

联系电话:(020)38669915传真:(020)38669930

联系人:中国住宅产业博览会组委会 许燕

活动官方网站:中国地产奥斯卡网(oscar.hanwaymesse.com)

本次活动是一场中国精神与地产时代价值相碰撞的宏大盛宴,是一次时代英雄和创新人物的辉煌聚首,高规格高档次的颁奖盛典和高峰论坛,将以巨大的影响力彰显卓越群体的时代风范与魅力华彩。请有关单位和个人接此通知后,积极组织参与本次活动,并对活动予以大力支持!

中国住宅产业博览会组委会

二0一0年九月四日

第5篇:“2010中国地产奥斯卡参评要求及事宜7

中国地产奥斯卡参评要求及评选活动流程

一、参评要求及须提交的材料

(一)2010中国地产奥斯卡名人参评要求:

1、参加推介的候选人必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有注册商标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担任主要负责人,董事长或职业经理人或主管营销的副总经理以上;

2、候选人以房地产为主业,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市场组织资源,有较好的业绩,较好的资信,所经营的企业有一定的规模,在全国房地产界有较高影响力的开发商或职业经理人或主管营销的副总经理以上;

3、候选人须对当地房地产业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其企业及楼盘在当地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行业理论上有较高建树,有独到的开发或产品理念,候选人操作的地产项目必须具备一定的创造性和市场引导性;

4、候选人开发操作的地产项目必须是地产界知名项目,其项目对地产界有较高的影响力;

5、候选人所领导的企业必须在2008—2009的开发量超过10-20万平方米、销售量超过7-15万平方米;

6、候选人必须在2009发表对房地产业界产生重大影响的观点和思想,或在产品开发、企业管理等方面有重大创新和提升。 参评的候选人须提交的材料:

1、个人简介及开发的项目推广介绍

2、个人对地产的特殊见解

3、个人获奖情况及个人生活近照一张

(二)2010中国地产奥斯卡名企参评要求:

1、企业(2009年3月—2010年3月)的开发量在20万平方米以上,竣工量在10万平方米以上,销售额在5亿人民币以上;

2、具备5年以上房地产开发资历,综合实力排行当地房地产企业十强;

3、连续两年的年成长性在15%以上;

4、企业必须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有突出的企业文化和创新精神,开发的项目为当地明星楼盘;

5、企业必须有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号召力和影响力,企业在品牌塑造上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

6、企业的推介为业绩推介,以往业绩不作为考核推介依据。 参评的企业须提交的材料:

1、企业概况:

1)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开发资质证书及项目的预售许可证等 2)注册资金、企业人员、开发量、销售率等

2、当地市场占有率 1)商品房销售面积2)在全市的销售排名3)商品房销售金额

3、项目近三年获奖情况 1)政府奖2)行业协会奖

4、品牌建设情况

1)企业品牌战略阐述2)品牌建设理论建树3)企业期刊建设情况

(三)2010中国地产奥斯卡名盘参评要求:

1、参与推介的项目不限开发类别;

2、项目建筑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建设进度为结构封顶;

3、项目(2009年3月—2010年3月)的销售额不低于1个亿,销售率不低于50%;

4、项目的知名度、美誉度、号召力、影响力俱佳,是当地的明星楼盘;

5、项目的规划设计、建筑、环境、智能化等方面个性鲜明,产品具备创新特色;采用了多项新技术、新材料,符合国家建筑节能标准;

6、物业管理水平高,有独特的社区文化,公众口碑好;

7、符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百家房地产企业“放心房”宣言的有关规定;

8、项目以业绩参与推介,以往业绩不作为考核推介依据。 参评的楼盘项目须提交的材料:

1、企业概况:

1)企业营业执照副本、开发资质证书及项目的预售许可证等; 2)注册资金、企业人员、开发量、销售率等;

2、当地市场占有率:

1)商品房销售面积2)在全市的销售排名3)商品房销售金额;

3、项目内容提要:

1)项目的概况介绍2)项目的特点及优势介绍3)项目各环节的创新介绍4)项目的品牌建设和社会影响力5)小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6)小区建设中应用的新技术、新科技、新材料说明:如节能环保措施,污水、垃圾处理技术,智能化设施等7)参加推介楼盘的小区总体规划图及分析图、项目总体鸟瞰图、楼盘平面图、剖面图、立面透视图、典型单元套型平面图若干8)若封顶楼盘,要提供实景图、小区环境图,若没有封顶楼盘,要提供设计效果图,小区景观分析图、小区户型图;

4、项目近三年获奖情况: 1)政府奖2)行业协会奖

(四)以上资料提供的图片、文字及其格式要求

1、能体现个人、公司2张以上、楼盘的形象图片须,要求JPG 格式,大小5兆以上,dpi为600;

2、文字内容要求统一WORD格式;

3、材料提交截止日期:2010年5月10日前。

二、评选流程:

1、提名推荐:①主办单位拟请有关专家学者和社会名流推荐;②组委会提名推荐;③当地推荐机构及本单位推荐;④个人报名自荐;

2、初评、复评:评委审核推荐材料,初评,确定入围名单,寄发入围通知;

3、评委会终评:邀请社会名流、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终审评定委员会,评选出“2010中国地产奥斯卡”系列奖项。

4、表彰活动:2010年5月22日在深圳举行颁奖典礼。

三、活动亮点:

1、安排获奖者在贵宾厅与出席颁奖盛典的有关领导见面、交流、合影留念;

2、邀请获奖者身披绶带在2010中国地产奥斯卡名企•名盘•名人颁奖盛典嘉宾席第一排就坐并上台接受颁奖;

3、邀请获奖者在深圳喜来登酒店举行的“2010 中国房地产发展史回顾暨房地产精英高端论坛”上作主题演讲或发表获奖感言(限时6分钟,演讲稿务必于4月10日前报送到组委会修改审定),让来自海内外的房地产业内人士共同分享您的成功经验;

4、获奖者在深圳喜来登酒店的专题演讲,将刻成光盘赠送获奖者;

5、为获奖者特别制作精美奖牌和荣誉证书;

6、获奖者的风采照片(3-5幅)、事迹介绍或反映其奋斗事迹的文章(2000字内)刊发在《2中国地产奥斯卡名人名企名盘颁奖盛典珍藏特刊》中,共4个彩色页码;

7、邀请获奖者身披绶带踏上红地毯,走上“2010中国地产奥斯卡星光大道”,共同见证中华民族走向和谐之路的光荣与梦想;

8、邀请获奖者在特别制作的“2010中国地产奥斯卡签名纪念墙”上庄重签名;

9、颁奖活动消息将在各地主流媒体和网络媒体上发布;

10、赠送《2010中国地产奥斯卡名人名企名盘颁奖盛典珍藏特刊》20本;

11、赠送《2010中国地产奥斯卡名人名企名盘颁奖盛典纪实》DVD光盘5张;

12、将该单位宣传资料及画册列为大会代表阅读资料。

第6篇:什么是奥斯卡,怎么样的影片才能获得奥斯卡?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奥斯卡颁奖季,很多影迷开始爱上电影,最早迷信的就是奥斯卡吧。今年的提名名单已经公布,那么今天就科普下奥斯卡前世今生吧。文 | 舍与(ShuFu)发现不一样生活的美1895年12月28日,法国摄影师路易·卢米埃尔在巴黎卡布辛路的大咖啡馆,用活动电影机举行首次放映,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被认为标志着电影的诞生。1905年秋天,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这就是中国电影的起源。而中国电影有没有获得奥斯卡的?有,真正意义上的只有成龙,生命豁出去,才留下了惊人快事。如果非要说卧虎藏龙,说末代皇帝和战火屠城,那也无话可说,想知道的自己百度详情,为什么只提了成龙。当然回顾就到这儿,除了去年小李子大家为他的悲情陪跑感动时,2016年,最受关注的男影人TOP5,也不要忘记了那些伟大的导演以及幕后的工作者们,电影才是生活的艺术。什么是奥斯卡奥斯卡分几项同级别的奖项获得奥斯条件预测获奖影片

一、什么是奥斯卡?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Academy Awards),简称奥斯卡金像奖(Oscars),世界著名电影奖项。奥斯卡金像奖是美国一项表彰电影业成就的年度奖项,旨在鼓励优秀电影的创作与发展,囊括了各种电影类型,有20多个不同的奖项,也是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媒体奖项,已成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电影奖项。奥斯卡的由来也是挺有意思的:1931年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图书馆的女管理员玛格丽特·赫里奇在仔细端详了金像奖之后,惊呼道:“啊!他看上去真像我的叔叔奥斯卡!”隔壁的新闻记者听后写道:“艺术与科学院的工作人员深情地称呼他们的金塑像为“奥斯卡。”从此,这一别名不胫而走。电影艺人们把获得奥斯卡奖作为莫大的荣誉,从同行那里获得的最高赞美,是他们事业的终极目标。目前中国影迷越来越发去关注奥斯卡奖了,也可能是因为去年小李子夺冠带来了大量的效应,或者是说中国观影水平在不断提高,少有一些打着“小鲜肉团”,“妙龄少女”已经卖不下去了。总而言之,有关注是好的,也希望中国电影出几部好看的,不然这几年想起就尴尬。

二、奥斯卡分几项?首届奥斯卡颁奖的项目只有七项:①最佳影片、②最佳男演员、③最佳女演员、④最佳导演、⑤最佳编剧、⑥最佳摄影、⑦最佳美术设计。奥斯卡奖可划为成就奖:成就奖:成就奖主要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导演、最佳表演(男女主、配角)、最佳摄影、最佳美工、最佳音乐、最佳剪辑、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化妆、最佳短片、最佳纪录片、最佳外国语影片等。在上述众多奖之中,最具影响的为最佳影片奖,而最佳男女角奖属表演主奖,获奖人有“影帝”与“影后”之称,是男女演员们向往的殊荣。

三、同级别的奖项同类级别的奖项设置也有很多,但三大电影节加上金球奖也就没中国什么事了,大陆,香港以及台湾针对的也是华语电影,大伙也不用纠结为什么不注重中国奖项,但是按照类别划分,以下的奖项都是同级别,而针对电影类型不一样。大陆:金鸡奖 香港:香港电影金像奖 台湾:金马奖 美国:奥斯卡奖、金球奖 法国: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德国: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截止目前,《霸王别姬》荣获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大奖,成为首部获此殊荣的中国影片;此外这部电影还获得了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国际影评人联盟大奖等多项。

四、获得奥斯卡条件1.长片电影时间长度长于40分钟,用35mm或70mm的胶片或是非录像带公开放映过。此处长片应该包括角逐最佳电影、最佳动画长片、最佳纪录长片以及最佳外语片的电影。2.要在洛杉矶的某家商业院线放映过,且在此上映期间的广告和市场开发符合业界惯例,上映的时间必须在第一年1月1日到这一年12月31日之间。外语片和各短片奖项不受此限制。当然,如果外语片在洛杉矶的商业院线放映过,那理所当然具有角逐除了外语片以为的各奖项的资格。3.在洛杉矶上映前也还要在美国之外的商业院线首映过,影片的公开首映若不是在剧场放映的(如广播、有线电视及家庭录像片和互联网等),将无资格参加奥斯卡评选。首映后的六个月之内不可以在除影院之外的媒体上公映,六个月之后才可在非院线媒体上映。4.在奖项规定截至日期前提交。5.提交的时候要附带全面而真实的电影可靠的电影制作职员名单以及影片被放映的洛杉矶院线名称及放映日期。6.送交理事会参评的影片不能于第二年1月31日前收回。

五、预测获奖影片《降临》/ Arrival《藩篱》/ Fences《爱乐之城》/ La La Land《海边的曼彻斯特》/ Manchester by the Sea《月光男孩》/ Moonlight《雄狮》/ Lion《血战钢锯岭》/ Hacksaw Ridge《赴汤蹈火》/ Hell or High Water《隐藏人物》/ Hidden Figures得奖预测:《月光男孩》卡西·阿弗莱克《海边的曼彻斯特》/ Casey Affleck-Manchester by the Sea安德鲁·加菲尔德《血战钢锯岭》/ Andrew Garfield-Hacksaw Ridge瑞恩·高斯林《爱乐之城》/ Ryan Gosling-La La Land维果·莫腾森《神奇队长》/ Viggo Mortensen-Captain Fantastic丹泽尔·华盛顿《藩篱》/ Denzel Washington-Fences预测影帝:卡西·阿弗莱克《海边的曼彻斯特》娜塔莉·波特曼《第一夫人》/ Natalie Portman-Jackie鲁丝·内伽《爱恋》/ Ruth Negga-Loving艾玛·斯通《爱乐之城》/ Emma Stone-La La Land伊莎贝尔·于佩尔《她》/ Isabelle Huppert-Elle梅丽尔·斯特里普《跑调天后》/ Meryl Streep-Florence Foster Jenkins预测影后:娜塔莉·波特曼《第一夫人》《海边的曼彻斯特》/ Manchester by the Sea《爱乐之城》/ La La Land《赴汤蹈火》/ Hell or High Water《龙虾》/ The Lobster《二十世纪女人》/ 20th Century Women得奖预测:《海边的曼彻斯特》《疯狂动物城》/ Zootopia《魔弦传说》/ Kubo and the Two Strings《海洋奇缘》/ Moana《红海龟》/ The Red Turtle《西葫芦的生活》/ My Life as a Zucchini得奖预测:《疯狂动物城》《托尼·厄德曼》/ Toni Erdmann(德国)《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A Man Called ove(瑞典)《推销员》/ The Salesman(伊朗)《禁忌之恋》/ Tanna(澳大利亚)《地雷区》/ Land of Mine(丹麦)预测得奖:《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写在最后奥斯卡一直以来作为全球表彰这一年电影佳作的第一标杆。更是像一面镜子一样照出了这一年的电影圈乃至全社会的现状。当然,华语电影一如既往的用一部“佳作”交了白卷。本届奥斯卡,爱乐之城以14项提名领跑,受到去年“奥斯卡无黑色事件”的影响,今年黑人题材的电影在名单中大放异彩。特别是《月光男孩》以8项提名紧随其后。黑人电影《爱恋》更是爆冷获得了多项提名。此时此刻在美国各地轰轰烈烈举行的女权意识觉醒游行也昭示着这届奥斯卡,必然存在着歌颂女性独立自主意识的意味。影后名单更是前所未有的强势。然而,有人得就必然有人失,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连最佳视觉也不给安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萨利机长》,蒂姆波顿的《佩小姐的奇幻城堡》,等老牌大导的作品则颗粒无收。所以今年的黑马到底是谁,谁都不清楚。比较6000多投票人,他们的观影,评价水平,看得点子都在我们之上,口味也截然不同,肯定有很大出路。敬请期待吧。声明:本文由舍与原创,图片侵删,转载需沟通,谢谢合作。

第7篇:奥斯卡影评

2010-2011奥斯卡文化赏析影评

标题:对自由的追求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姓名:郭凯敏系别: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气系专业:08通信工程学号:20080205002

3在观看影片美国经典影片《飞越疯人院》的时候,不得不承认,这部片子给我已有的观念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我甚至无法给这部有口皆碑的影片做一个简单的五星评分。我不能只单纯的考虑它超越制度,超越文化的 “不自由毋宁死”的象征意义。

麦克墨菲用他的顽劣与桀骜试图应对所有想要将他驯服的清规戒律,他的出现像一块投入死水中的卵石,打破了疯人院死寂的湖面。只是与许多表现自由精神的摇滚电影或者政治电影不同,麦克墨菲的极端反叛行为并不是由于他接受了某种先锋教育或者摇滚精神熏陶,他对自由的渴望和依赖仿佛是与生俱来的天性,是上帝重新创造出来还给人类的品质。这种品质因为在现代文明过于平静的秩序中十分稀缺,所以非常诱人,贫瘠压抑如精神病人也会在他的鼓舞下享受到了正常人一样的对自身需求的满足和快乐。他带领病友外出捕鱼,晒日光,与女孩嬉戏那一段戏拍得非常感人。

疯人院最大的权力掌控者、规范的执行者和监督者是护士长拉奇德(赞一下她的扮演者,十分到位地刻画了这个角色),这是一位冷冰冰的清教徒一般的中年女性,在今日的眼光看来应该是那种尽之尽责、雷厉风行的职业女强人。这位从动作,神态,面部表情都透露着一种不近人情的冷漠的管理者,一面口头上时刻都挂着那种服务行业装腔作势温情僵硬的礼貌用语,一面不可动摇地维护着疯人院里的神圣秩序。她,及她一丝不苟的头发与白大褂,连同不停播放的、声响足以妨碍正常听力的“抒情音乐”,为这座死气沉沉的疯人院穿上了一件人道、慈爱、祥和的外衣。

尽管影片似乎有意将拉奇德塑造成为该片最大的反面角色,然而我对于这样一个曾任职于军队、从一名小护士熬到一间精神病院的护士长的女性还是不自觉的产生了同性之间的某种理解和同情。整日与精神病人生活在一起是常人无法体验的高压且枯燥的工作,或许她年轻时也是一位温柔仁爱的好姑娘,或许她曾无数次被发病的患者攻击过,无数次的为没能控制好一个忽然躁狂的病人而偷偷抹眼泪,但是她终究还是累了倦了,丢失了年轻时的爱心和耐心、笑容和理想,最终变得坚硬麻木。她是被权威制度同化和改造过的人,顺理成章地扮演了卫道士的角色,不可动摇地服从制度也不过是以一种最省时有效的方法执行自己工作职责罢了。说到底,她也一直囵于制度的压制之中,虽然是管理者,却也是牺牲者。

这部影片拍摄在70年代的美国,60年代时美国接连爆发的反战运动、黑人民权运动、学生运动、妇女运动、嬉皮士运动、性革命等一系列政治文化运动兴起了一场反传统、反秩序、反主流的文化思潮,这股思潮几乎席卷了那个时代青年人的价值观,所以文艺作品中创作出麦克墨菲这样一个狂野放任气息十足、宁可咆哮着死,不愿屈膝着死的反叛权威者,自然也迎合了这种价值观念认同。然而悖论在于,社会之所以称作社会,是有其约定俗成的社会文化认定和理想模式标准的。那些与正统的观念冲突,不受社会主流文化认可的行为就可能被界定为“异常”或者“疯癫”,而有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米歇尔?福柯在《疯癫与文明》阐释了他对“疯癫”的理解,他写道,疯癫的现代概念就是一种实施控制的文化发明:曾经被接纳为社会和荒唐人生一部分的疯子们被视为一种威胁,他们被隔离到了精神病院里,变得悄无声息。

在人道主义主宰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今天,或许像用麦克墨菲最后被强制实施的“前额叶摘除术”那样手段来诊治精神病人的历史时期已经过去了,但是如何尊重精神病患者或者任何一类的“少数”人群作为一个人的权利仍然是我们需要思考的话题。

尊严、自由、平等是作为人类中每一个个体的基本价值,但自由从来就不是天生的,它是不断抗争的结果。精神病人有被社会妖魔化的历史,也曾被大众所遗忘,医务人员被贴上白衣天使的标签,却也曾利用权威建立一种不平等的倾轧关系。推而广之,无论是统治国家,管理医院,还是所谓的治疗“网瘾少年”,我们都必须意识到的是,他们所面向这些对象中都没有谁是要被制伏和被标准化的。有压迫的地方必有反抗,即使作为先驱的星星之火会被暂时熄灭,也终将会有被唤醒的大力士来接替他的位置,举起巨石,砸碎铁窗,飞越“疯人院”。

第8篇:奥斯卡作业

对《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的理解

《蓝色多瑙河》,全名为《在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畔》,作者是小约翰斯特劳斯。这首歌是在奥地利战争惨败后受赫贝克的委托所写,它象征维也纳生命活力的圆舞曲。

这首曲子是由作者看见一首诗激发灵感所作,其歌词如下: 你多愁善感,

你年轻,美丽,温和柔顺,

犹如矿中闪闪发光的金子,

真情就在那里苏醒,

在多瑙河旁,

美丽的蓝色多瑙河旁。

小约翰被其真挚的感情所感动,遂写下了这首华丽而活泼,富有弹性和生命力的曲子。

此乐曲按维也纳圆舞曲形式,由序曲,五首小圆舞曲曲和结尾组成。此曲整体速度较快,使其旋律活泼而富有生命力,加上鲜明的节奏,显得富有张性。还有小约翰赋予其丰富的艺术内容,造就了这首流传至今的圆舞曲。从这首诗细节来欣赏这首曲子,序奏。序奏开始时,小提琴在A大调上用碎弓轻轻奏出徐缓的震音,多瑙河的水波,在弦乐震音中闪烁荡漾。雾气消散的河面上,辉映出朝阳的绚丽光斑。

圆号象一道霞光穿透薄雾,呼唤着春天。晨曦中,深睡在多瑙河畔的维也纳开始苏醒。很快,呼唤音调响彻管弦乐队;在晨光照耀下,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扬起欢乐的波涛。

接下来是五首连着一起演奏的小圆舞曲,第一小圆舞曲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主题A抒情明朗的旋律、轻松活泼

的节奏,以及和主旋律相响应的顿音,充满了欢快的情绪,使人感到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多瑙河;主题B轻松、明快,仿佛是对春天的多瑙河的赞美。 第二小圆舞曲首先在D大调上出现,第一部分旋律跳跃、起伏,层层推进,情绪爽朗、活泼,给人以朝气蓬勃的感觉;突然乐曲转为降B大调,显得优美委婉,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巧妙而富于变化的第二圆舞曲描写了南阿尔卑斯山下的小姑娘们,穿着鹅绒舞裙在欢快地跳舞,富于变化的色彩显得格外动人。 第三小圆舞曲属歌唱性旋律,富于奥地利乡村舞曲特点。主题A有优美典雅、端庄稳重的特点;主题B具有流动性特点,加强了舞蹈性,呈现出狂欢的舞蹈场面。这段音乐采用了切分节奏,给人以亲切新颖的感觉。

第四小圆舞曲流畅的旋律在奥地利疆土上勾画出弯弯曲曲的蓝色航道。

主题A优美动人,主题B强调舞蹈节奏,情绪热烈奔放,与主题A形成了对比。在开始时节奏比较自由,琶音上行的旋律美妙得连作曲家本人也很得意,仿佛春意盎然,沁人心脾。

第五小圆舞曲是第四首圆舞曲的扩充与发展。虽然在音调上它们相去殊远,但在气质上却同是一曲欢呼春到多瑙河的热情赞歌。只是转到A大调上。主题A旋律起伏回荡,柔美而又温情,富于歌唱性;主题B则是一段炽热而欢腾的音乐,形成了全曲的高潮。起伏、波浪式的旋律使人联想到在多瑙河上无忧无虑地荡舟时的情景。

尾声,结构庞大,音响丰富,几乎包容了曲中的所有的圆舞曲主题。但是,在复奏的次序,主题的选择以及配器的色调上,仍有多彩的变化。尾声中现了第

三、第四和第一首圆舞曲,然后,响起序奏中多瑙河水波荡漾的美妙回声。在清澄的色彩中,长笛颤动跳跃的鸟语,让人们沉浸到田园诗境之中。忽然,一阵急风骤般的音流汹涌而至。全曲在火热的狂欢高潮中结束。这段尾声,显示出施特劳斯的高超的管弦乐写作技巧。

《蓝色的多瑙河》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一首,每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绝对少不了她,其象徵性的意义直可化名为奥地利第二号国歌。

第9篇:奥斯卡短片简介

《哈布洛先生》

这是一栋弥漫着漫长历史气息的老房子,墙上挂满了 照片,房主人哈布洛先生是一名强迫症患者,做什么事情都要重复三次。头戴精密仪器的他推开阳台的门,眼前竟然呈现一个被硕大笨重却精密、带着极强蒸汽朋克气息的机械世界。甚至连窗台上的花和路边的狗也都是工业化的产物。哈洛夫先生固守自己的房屋,工作和生活全都在斗室内完成。可是他平静枯燥的生活被那条机器狗打乱了,小狗蜷缩在街角,怯懦而无助。接连两天,哈洛夫都被小狗

的声音所牵制。眼看狗狗即将被垃圾车毁灭,这位害怕踏出房门的先生决定鼓起勇气冲出去。本片展现了机械控制的世界里的一抹温情,细节的搞笑之处也颇令人忍俊不禁。

这是充满绘本感的一部动画短片,就像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的《失物招领》一样。机械主义为影片增加了神秘色彩,但机械的外壳丝毫不掩人物拥有火热的内心。 哈布洛喜欢擦拭自己家里的每一个摆件,看得出他对生活充满热忱;他还在阳台上养了三朵机械小花,这毫无疑问是他充满爱的表征。他只是看了路边小狗一眼,就与之产生了感情,这个简单的维系感真是妙不可言。他为小狗担心的那一段表演细腻且动人。 一部默片加上动人的音乐,毫无疑问这部作品拥有夺得奥斯卡奖的全部潜质。

《雨之城》

画面唯美,浸在雨中,音乐缓慢,整部作品只有9分54秒,给人一种淡淡地感伤,相信每个人看完都会有不一样的情感纠结„„ 在地球的角落里,有一个小镇。不知从何时起,人们的记忆便被似乎永不停歇的大雨所占据。连绵不绝的雨水惹人心忧,他们有的迁往远方,有的搬至高地,远离湿润哀伤的雨之城。人烟寥落,令小镇更显凄惶,放眼望去,一幢幢房屋如同被抽去灵魂的躯体,死气沉沉,了无生机。曾经呼啸而过的火车静静趴在铁轨上,有如僵死的巨龙。身穿黄色雨衣的小女孩是这蓝灰城镇中的一抹亮色,她穿过大街小巷,寻找着生了锈的机器人朋友。她们的脚步激起欢快的水花,也在心田深处漾起不绝的涟漪„„

《失物招领》

陈志勇的绘本以华美和情节感人而著称,这部动画延续了他的绘本的风格,细腻而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影片的故事很简单,一个喜欢搜集瓶盖的男孩在沙滩上发现了一个没人要的“东西”,一个寂寞的,奇怪的生命体。几经周折之后,男孩把这个东西送到了一个它们的聚集地。

塑造了一个奇怪的工业世界:房间和城市中布满了不知用途的管道、连接线、告示牌、指示灯、以及各式各样的小猪标志,让那些“东西” 在这个城市里显得格格不入。原著书中最有趣的地方是每一页的画底。每一页纸,都是由一张张来自电力学和机械学的羊皮纸图纸拼贴而成,巨细披靡,不知道短片将如何体现这种工业化世界观的事无巨细?

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青年,正游走各地收集好看的瓶盖。这一次他搭乘老旧的火车,来到某个海滩边。奇妙的缘分由此展开,眼镜在沙滩上见到一支巨大的红色茶壶,大概有

3、4米高。他围着茶壶转了转,俄而从壶的底部伸出宛若章鱼的触角,又从前段探出寄居蟹一般的巨螯。虽然形容怪异恐怖,不过茶壶倒是十分友好。它抛出彩色皮球,和眼镜整整玩了一个下午。直到太阳西垂,游人散去,眼镜才意识到他的朋友没有主人。“也许是一个丢弃物吧”他如是想着,将茶壶带走,既想弄清它到底是什么,又想帮它找到真正的归属„„本片由华裔漫画家陈志勇根据自己的同名绘本制作而成,并荣获2010年安锡动画影展最佳短片奖和2010年第83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纸人》(纸上谈情)

《纸人》由前皮克斯员工,首次做导演的John Kahrs拍摄。影片结合了手绘动画和CG电脑动画,并获得第85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故事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的纽约,一天早晨,一个在上班途中的男人无意间在地铁站偶遇一名美丽女子,女子意外地在男人的文件上留 下一个鲜红唇印。唇印和女子一起深深地印在了男人的心里。本以为这只是一面之缘,但无精打采的男人很快发现这个美丽的女子竟然出现在他办公室街对面的那幢大楼里。女子随时会离开,男人知道必须做点什么引起女子的注意。办公桌上的一摞纸突然让他有感而发,男人开始了吸引对面女子注意力的努力。 凭借一颗真心,和想留住女子的决心,男人最终会不会成功引起对方的注意?他究竟使用了什么方式呢?

2012年迪士尼动画工作室出品动画短片,于当年11月2日贴片《无敌破坏王》在北美地区上映。讲述了本世纪中叶的纽约,一个男人在上班途中偶遇一名美丽女子,本以为这只是一面之缘,未想到那个女子就在他办公室街对面的那幢大楼里。凭借着一摞纸、一颗真心、想象力还有好运气,这个男人开始了吸引对面女孩注意力的努力。 《纸人》(Paperman)由前皮克斯员工,首次做导演的John Kahrs拍摄,影片天衣无缝的结合了手绘动画和CG电脑动画,是一部黑白片。《纸人》故事讲述的是本世纪中叶的纽约,一个男人在上班途中偶遇一名美丽女子,本以为这只是一面之缘,谁想到那个女子就在他办公室街对面的那幢大楼里。凭借着一摞纸、一颗真心、想象力还有好运气,这个男人开始了吸引对面女孩注意力的努力。

6分钟其实不算短 起转承接恰到好处 还得有亮点 这片子有红气球的拟人做法 把纸飞机变成有意志的 推动了情节发展 在最后两人见面后戛然而止也恰到好处 留下想象余地 视角变化也非常到位 最大的特点是全片黑白 只有女主角的嘴唇是红色的 6分钟能把你的情感一次次带入其中 讲故事的手法也很熟练 全剧也没对话 只有后半部分音乐的烘托。 故事讲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叶的纽约,一个男人在上班途中偶遇一名美丽女子,本以为这只是一面之缘,谁想到那个女子就在他办公室街对面的那幢大楼里。凭借着一摞纸、一颗真心、想象力还有好运气,这个男人开始了吸引对面女孩注意力的努力。

《美味盛宴》

本片荣获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奖。 夜幕降临,繁华都市的清静角落,一只花斑小狗在四处寻找食物。就在此时,一个路过的男人丢过来小吃,它小心翼翼尝了一口,这似乎让小家伙倍感兴奋。在此之后,小狗被带回男人家,还被起名叫温斯顿。男主人每天为它准备美味食物,从最初的狗粮,到后来的牛排、炸肉饼、煎蛋,我们的温斯顿胃口越来越大,口味越来越刁。男主人似乎坚信美味就要同享,所以狗狗真可谓度过了一段天堂般的美食岁月。直到某天,男主人和生命中的另一个她邂逅。两人频频约会,你侬我侬,甜言蜜语,而温斯顿则被晾到了一遍,伙食则每况愈下„„

《丹麦诗人》

很多年前,年青的丹麦诗人凯尔·格鲁森突感灵感丧失,这令他万分苦恼。

某天,他在图书馆读到挪威女作家西格丽德·温塞特的小说《新娘,主人,十字架》,凯尔为西格丽德的文才所折服,决定启程前往挪威拜访这位女作家以寻找灵感。他落脚在西格丽德一个远房亲戚的农场,并在此结识了美丽的女孩伊吉博格,两个年轻人陷入热恋。然而伊吉博格的父亲已将女儿许配给一个粗俗丑陋的男孩,凯尔被迫和爱人分开,带着无限落寞返回丹麦。时光流转,岁月飞逝,身处挪威的伊吉博格和远在丹麦的凯尔久久思念着对方,时刻等待着再次相逢„„ 加拿大动画女导演特里尔-科夫(Torill Kove)指导的动画短片《丹麦诗人》(The Danish Poet)获得了第79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可见其功力非同小可。本片是传统的手绘二维动画,动画师先在纸上用铅笔打出线稿,再扫描进电脑内进行数字着色。不过,片中的天空均是用油画的形式绘制的,出自加拿大蒙特利尔的著名动画艺术家安妮-安斯顿(Anne Ashton)。除了风格独特的画面值得一看之外,短片的故事也同样耐人寻味,作者对我们的人生做出了有趣的追问:究竟我们从出生至今所遭遇的一连串经历有其内在的联系,还是纯属巧合?

《父与女》

讲述父亲带着女儿一起骑单车,他们穿过林间小路,骑过草地,骑上高坡,来到平静的湖边,而父亲在河岸挥别而去。思念父亲的女儿,骑著单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来到河畔等待------ 秋日温暖的傍晚,父亲带着女儿一起骑单车,他们穿过林间小路,骑过草地,骑上高坡,来到平静的湖边。

父亲抱抱女儿,登上了小船。女儿在湖边静静的等待,等到船在视线里变模糊,等到太阳就要落山。父亲迟迟不归,女儿一个人骑着小小的脚踏车回去了。从那以后女儿每天都来湖边等候,她一个人骑着单车来来返返,风雨无阻。多年过去,小女孩为人妇,为人母,转眼老去。

已然老去的她日日来到湖边,直到湖水干涸,化为草原。她来到沉睡在湖底的小船边,躺在小船里,就像躺在父亲暖暖的臂弯。

《裸体哈维闯人生》

这是由黏土木偶拍摄而成的短片,叙述妥瑞症患者哈维的人生观。虽然在旁人的眼中或许他的生命充满著悲哀与不幸,但是他其实是相当幸运且幸福的。哈维的生命关建立 在一连串的「事实」之上,这些「事实」简单朴实却充满著生命的智慧,让他以更澄澈的 眼光接纳这个复杂而充满浑沌的事界。在这些「事实」中,我尤其喜欢最後一个:事实 1064:人生就像香烟,要把他抽到剩下烟屁股为止。

主人公哈维从小跟着伐木的父亲在波兰森林中长大,母亲因为铅中毒而体弱多病.先天患有Tourette综合症(抽动障碍的主要类型)的他成了同龄中的异类,常是小朋友们手中石块的目标所向。18岁那年,德国鬼子杀来了,双亲冻死在自行车上,他背井离乡逃到澳大利亚,靠打理垃圾为生。厄运如影随行,因体弱多病,他常去医院报道,一次电击又使他失去了睾丸。住院的日子或许才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他与护士瓦莱丽相爱了。婚后,因哈维不能生育,二人收养了一个名叫鲁比的女孩。65岁时,瓦莱丽的意外身亡将哈维又抛上了生活的孤舟。他一下苍老了许多,又患上了老年痴呆症。邻居发现他老是把微波炉当成取款机后把他送入了疗养院。在这儿,他遇到了同道病友哈米斯,他们一块儿耍宝搞笑,娱人娱己着。快乐总是短暂易逝,哈维病情恶化了,游走于狂躁和抑郁之间,自杀未遂获救后,一位特别的妇人走入了他的生活,他又重新找到了生存的方向„„ 导演的自述三部曲Uncle/Cousin/Brother已经在300多个电影节上获得了超过50多项大奖。

生命就像等待一辆隐形公车一样,虽然知道不会来,但也要等到底.AdamElliot在制造玛丽与马克思之前的一次尝试,看过后便更能了解一部杰作的谱系:一切地方都展示出后者的雏形,叙述、事件和人物形象没有太大改变.AE擅长于讲述表达人生多变蕴意的宏大叙事,由头至尾,绝不含糊..四星之

有的人出生就伟大,有的人后天努力实现伟大,还有的人把伟大强加给他们。 《花与树》

由华特·迪士尼出品,1932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这也是奥斯卡历史上第一部最佳动画短片,本片经常被误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彩色动画,实际上其是华特·迪士尼的第一部彩色动画。作为奥斯卡历史上第一部最佳动画短片,很好的讲述了一个赞扬美好,抨击丑恶的小故事。借助动植物所表现的许多细节均处理得恰到好处,使人几乎感觉不出这部作品已经穿越了83年的光阴。

清晨,在小鸟的歌声里,树和花儿们,打着呵欠,伸伸懒腰醒来了。蓝色的喇叭花和小蘑菇都从睡眠中醒来,从大地妈妈的怀抱里醒来。

一棵年轻的树哥哥醒来了,也拍拍同伴,看到身旁年轻而漂亮的树妹妹,他摘下帽子,很绅士地俯身向树妹妹道早安。树妹妹会心地笑了。

此时,不远的一棵停了许多乌鸦的又丑又坏的老树醒来了,他凶巴巴的赶走了栖息在他身上的乌鸦。在水边的花儿们,开始洗脸刷牙,连小毛毛虫都从树上溜下来,抖抖叶子上的露珠,欢快地洗了脸。

美貌的树妹妹来到水边洗漱,一边扭动着纤细的腰际。树哥哥看到了,忙用树上垂下来的树根拉成琴弦,弹奏起来,一边深情地看着树妹妹。于是,在美妙的音乐里,树妹妹和花儿们跳起舞来,小鸟开始唱歌,大树也开始伴奏。

聪明的花儿簇成花环来到树哥哥身边,树哥哥将美丽的花环戴在树妹妹的头发上,树妹妹显得更加妩媚妖娆。远处的那棵光秃秃的老树看到美貌的树妹妹,妒忌的火焰燃烧起来。他偷偷地溜到树妹妹身边,并趁机搂住树妹妹地腰,想强行带走他。

树妹妹惊慌中大声呼救,树哥哥看到了,飞快的跑过来营救树妹妹,并和老树打了起来,坏心肠的老树被打败了,蓝色的花儿也过来戏弄他。

坏老树眼睛珠子一转,又有了坏主意,他用树枝钻木取火,然后把把燃烧的树枝向他们扔去,火势蔓延开来,一只小鸟飞快的去通知其他弱小的伙伴藏起来。

水边的喇叭花拼命地吸足了水,帮忙灭火。乌鸦们也从树上摘下它们的巢,取了水来灭火,无奈火势太大,连巢也被烧了。一大群乌鸦飞速地飞到乌云之上,把乌云穿透了。天开始下起雨来。

大火终于被雨水熄灭了。而坏心肠的老树也被烧的奄奄一息,真可应了中国的古话:自作孽不可活。年轻的树哥哥终于救了树妹妹,树哥哥单膝跪地向树妹妹求婚,毛毛虫看到了,用自己的身体蜷缩成一个闪闪发光的戒指,来到他们身边,树妹妹脱下手套,含羞的伸出手,树哥哥把戒指戴到树妹妹纤细的手指上。

花儿们开始围着他们跳舞,鸟儿开始尽情地歌唱。而他们呢,也开始尽情地跳起舞来。 热评:三十年代的迪士尼动画,短小精悍,叙述的故事多不复杂难解,甚至有些现代人看过以后会嘲笑其幼稚无聊。但正是由于其单纯美好的本质,老套的情节步骤:美丽的开头——坏人的出现——英雄救美——美丽的结局,才成就了《花与树》这部童话。再细细观之,这个童话又不简单:音乐音效和动画形象的每一个动作的完美配合、森林里的花草树木的创意变化——牵牛花的蔓藤变成了竖琴„„

上一篇:关爱心灵拥抱阳光下一篇:如何提升党员发展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