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市场工作计划

2022-04-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如何你是一名人民教师,那么你必然会经常书写计划,这对于做好本职工作,提高教学效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你真的熟悉计划的书写要领吗?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通信市场工作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通信市场工作计划

通信产品的市场定位

市场定位是指企业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针对顾客对该类产品某些特征或属性的重视程度,为本企业产品塑造与众不同的,给人印象鲜明的形象,并将这种形象生动地传递给顾客,从而使该产品在市场上确定适当的位置。

市场定位并不是你对一件产品本身做些什么,而是你在潜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做些什么。市场定位的实质是使本企业与其他企业严格区分开来,使顾客明显感觉和认识到这种差别,从而在顾客心目中占有特殊的位置(以上内容摘自百度)。

就目前上海乃至全国的通信行业来说,产品品质和服务品质都是大同小异有些差强人意。要么有市场没定位,要么有定位没市场。当然这也正是我们华仓需要做的这也是我们华仓的一次机遇。虽然在通信行业我只是一名新人,但经过这一个多月的工作学习,也让我对通信行业,对市场,对华仓产品有了一些浅显的理解。

公司产品的市场定位: 1.产品特色

产品的定义:向市场提供的,引起注意、获取、使用或者消费,以满足欲望或需要的任何东西(摘自百度)。

由产品的定义不难看出,产品本身就具有多元化的特点。虽然产品多元化能增加公司的市场范围也是企业能力的体现,但个人觉得就我们公司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我们更需要拥有自己企业特色,企业文化的核心产品。就我们公司通信产品而言,不求多样化,不求低价格,通信产品的市场定位

我们要做到专业,专精,专注形成自己的企业口碑。价格也是价值的体现,我们不能为了满足一部分客户的要求而一味的降价,而是要有一套完善的定价标准。要相信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只有卖不出产品的人。例如我们华仓现有的几种产品如EPON、IPMAN、BGP、IDC等等,所面地的客户群都要具有一定消费能力,决策能力和使用需求。找准目标客户是销售产品的前提条件。如商务楼宇,首先可以通过保安,物业,楼内物业通告栏,广告牌,周边关系人等方式打听出楼宇相关负责人的姓名,地址或联系方式。再通过前期准备约见或上门拜访寻求合作机会。个人觉得约见客户前的准备工作是销售成功的必要条件,其中包括对目标客户所在单位的了解,对自己公司产品的了解。这不仅体现了个人的专业态度也体现了本公司企业文化和员工素养,能带给用户良好的形象。通过了解用户需求与使用环境来制定产品方案,与客户沟通中尽量突出公司产品优势,特色,要明白我们卖的不只是产品而是企业品牌。

互联网自20世纪60年代末诞生,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到现在,个人,企业和国家对网络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同时互联网也在推进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未来公司产品的潜在市场是无限大的,我们华仓的通信产品要想占有一席之地是先做企业品牌还是先做业绩,看似两难的问题实际上关键点还是在产品上。总之一句话有更好的产品才有更多的市场才有公司的未来。

通信产品的市场定位

2.服务品质

我个人觉得服务品质是公司发展的台阶,也是成功的捷径。对大部分目标客户而言,通信行业的技术水平、硬件基础建设由于时代的进步互联网的发展,同行之间产品品质的差异性越来越小,那么产品的服务品质将会是用户是否使用产品首先考虑的标准了。像IDC托管,租用对目标企业而言我们卖的其实就是服务,做为第三产业,公司不光要有产品特色还要有服务特色。要做好产品要开拓市场,满足用户使用需求同时也要满足用户服务需求,相当于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二者合一。

服务品质我把它细分为售前、售中、售后,我认为这三者的关键词就是沟通。急时沟通、准确沟通、保持沟通,要学会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

以上只是本人一些浅显的理解,可能文不对题也可能词不达意,望领导勿见笑。

销售部:施强(13162521885) 2016年9月18号

第二篇:市场部个人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通信行业

2010

2011

年度个人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 来到通信公司至今已经快半年的时间了,对于市场部各方面工作及通信行业专业知识上一直在积极学习并能够初步按照公司和上级领导的部署要求,快速发展、挖潜新用户、拓展大客户。为实现分公司全年目标以及在晟达的品牌和整体形象上,作为市场部的一员的我愿尽心尽力工作,并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拓前进 。

一、 工作内容: 1. 光业务区及室内分布工程及代理、采集新点。 在近期光业务区及室内分布工程中, XX 家园小区已成功签订了协议并且各项进展都比较顺利,但由于主要发展代理的新规定,暂未实施。 XX 花园项目 XX 园项目已经协调多次,基本可以运作,但是由于近期协调工作可能还需要些时间可能会有结果。而且近期我对 XX 的新楼盘区进行了初步采集,情势对于我们来说不是很乐观,部分已经签署或预定,发现有点狼多肉少的情况。然而对于现在一些潜在的用户的商谈还要进行合理的安排。 2. 协调工作 在近期工作中,作为市场部的新人,感谢领导的信任与提携,安排我去电信办事,教我与 XX 各部门及施工队沟通的方式方法;在会签过程中,完成各区供排水,煤气及供热的会签任务,并在规划局办理并协调建设规划许可证。

第三篇:移动通信市场寡头竞争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移动通信市场寡头竞争分析

作者:孙 超 安 乐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年第11期

[摘要]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一直是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两大寡头,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手机价格的不断下降,移动手机用户的数量迅速增长。移动和联通为了争夺客户资源展开了激烈的价格战。文章通过对斯坦克尔伯格(stackelberg)模型和库诺特(cournot)模型的分析,指出协调博弈中双方都没有达到纳什均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寡占市场;移动通信;斯坦克尔伯格;库诺特

[作者简介]孙超,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上海,200234;安乐,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上海,200234

[中图分类号]F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007-7723(2007)11-0135-0003

第四篇:农村移动通信市场的细分与营销策略分析

[摘 要] 农村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是农村经济腾飞的重要保证之一。我国农村市场移动通信市场发展正当时。本文结合江西省吉安市具体情况阐述了农村移动通信市场的特征,分析了制约农村通信市场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农村移动通信市场的细分,提出一定的营销策略。

[关键词] 农村 通信市场 细分 策略

“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通信市场的目标是: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移动通信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中人们社会交往和经济往来必要的沟通工具,移动通信工具的普及率的增长速度非常快,潜力巨大的农村通信市场成为移动通信市场的重要利润增长点。在江西省吉安市,通过抽样调查在被调查的农村消费者中使用移动通信工具的比例高达63%,使用固定电话的比例为21%,使用通讯工具和不使用通讯工具的比例为84:16这说明现代通讯工具已“飞入寻常百姓家”,不再是奢侈或身份的象征,而使用手机的和不使用手机的比例是58:42,说明手机使用的比例占据了大半壁江山,但潜在市场仍然非常可观。因此将农村通信市场细分,研究相适应的营销策略,对进一步发展移动通信业务,开拓农村市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速新农村建设,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农村通信市场构成及分析

消费者市场又称最终消费者市场、消费品市场或生活资料市场,是指个人或家庭为满足生活需求而购买或租用商品的市场,它是市场体系的基础,是起决定作用的市场。成功的市场营销者是那些能够有效地发展对消费者有价值的产品,并运用富有吸引力和说服力的方法将产品有效地呈现给消费者的企业和个人。因而,研究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主要因素特征及进行相关分析,对于开展有效的市场营销活动至关重要。

二、农村移动通信市场影响因素特征分析

1.区域特征

在吉安市13个县(市、区)中,移动通信用户的分布比较均衡其中使用手机排名第一的是安福县(73%),第二的是井冈山市(70%),第三的是吉水县(69%)。与县域经济水平的排名大体相同,其他县使用手机最低的比例也达到了40%。其具体分布特征如下:

(1)临近城区的农村地区。这样的地方由于是城乡结合部,农民比较方便进城做生意,找活干,商业气息比较浓,收入也比较高些移动通信工具使用比较普遍,像临近吉安市的安福县,被调查者手机使用比例高达73%。

(2)旅游发达的地区。吉安的旅游资源主要是集中在井冈山,旅游业的参加者也包括大量的当地农民,他们在农闲的时候,或在旅游旺季的时候,甚至很多人已经是专业的旅游从业人员,他们是农村移动通信市场重要的消费者。被调查的井冈山市的农村移动通信消费者中使用手机的比例高达70%。

(3)人口分布集中,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比如像遂川县,人口密度比较大,工业有一定的规模,商业也比较发达,数据表现比较强烈,既有明显的强势占有比例,也有强大的潜力市场。

2.收入特征

被调查农村移动通信使用手机的消费者中,其中家庭年平均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比例是 67.6%,家庭收入在6000元~10000元的有57.5 %,3000元~6000元的有 49.6 %,3000元以下的有44.2%。用手机的比例高低与家庭年平均收入成正比。最高的收入群体使用手机的比例超过最低收入群体使用比例20多个百分点,收入能力的高低对于通讯工具的消费起重要的影响作用。

3.年龄特征

吉安农村移动通信消费者中30岁~40岁年龄段的购买力最强,50岁~60岁次之,40岁~50岁的购买力再次之。20岁年龄以下的人群购买力最弱。这一现象与农村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及对应期的经济状况相一致。

4.消费特征

在被调查的在吉安农村移动通信消费者中,人们对手机功能的需求次序为:接打电话,接发短信,彩铃服务。各收入阶层对通信产品功能的认可依次为“接打手机”、“接发短信”、“彩铃服务”,家庭年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人群对“彩铃服务”的功能基本上不使用。吉安农村通信市场手机的购买与话费的支出行为90%以上是消费者直接实施的,他们多数在购买过程中同时扮演了发起者、影响者、决定者、购买者及使用者的多重消费角色,即5种角色由此及一人担任,其购买行为多数属于高度参与型。

5.潜在市场

(1)家庭经济角度来看,手机潜在用户在不同经济水平状态下的比例状况表明,一是在同一家庭年收入状况下,未使用手机的绝大部分是经济水平较低的,二是手机潜在用户集中在家庭年均收入在1000元~10000元左右的顾客群。

(2)农村通信市场的三个子市场(手机、小灵通、座机)之间存在一种潜在的转换趋势;使用座机和小灵通的用户之所以不用手机的主要原因在于用不起、不需要;而未使用通信手段的潜在用户中,他们不使用手机的原因主要是买不起、买得起用不起;不使用座机和小灵通的原因主要是使用不方便和没有信号。

三、制约农村通信市场发展的因素

1.网站建设覆盖面不够,信号不够强

我国农村住户分散,居住面广,居住地区的情况复杂,通信机站的建设没有跟上通信发展的需要,覆盖面不够广,在广大的农村有不少的通信盲区,特别是离城市越远的地区,信号越差,通信质量不高,甚至经常掉话。吉安是个以丘陵、山区地貌为主要地理特征的地区,像永新、宁冈等县使用移动通信工具的比例只有1%,井冈山也是近几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加强了通信机站的建设,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2.服务机构不够,服务不周全

农村由于相对城市来说是地广人稀,移动通信服务机构的设置不能像城市那样有比较高的集中度,设置的数量相对有限,不能全面满足农民手机销售、话费缴纳、维修等方面服务需要,就会让农民产生因为使用移动通信时不方便而放弃使用。同时相对城市针对各个消费群体的移动通信套餐,在农村通信市场上适合不同农村消费者需要的服务套餐品种少,优惠不明显,实用性不强服务不够周全。

3.通信消费相对偏高

首先是手机的购买费用虽然近几年越来越低,但对农民来说仍然算是个奢侈消费品,往往在农村家庭中最多只能做到一家一个,而不能像城市里人手一个。其次是移动通信费用高。固定的月租、几毛钱一分钟的话费让农民觉得一打手机钱如飞般而去;双向收费让农民觉得移动通信没有固定电话实惠。比如吉安市农村手机市场中购买手机和手机费用的交付90%是由自己出的,而且购买的理由主要是因为“与家人朋友联系方便”和“做事需要”,所以在农村目前这种条件下,手机资费价格高低对使用手机的影响比较大。

4.宣传没到位

移动通信在农村虽然使用已经多年,但是日新月异的通信技术,套餐、手机功能的日渐复杂,手机品种的多样没有足够的宣传让农民知道是什么,以及具体日后使用,抑制了消费需求,产生消费盲点。在吉安农村通信市场中消费者87%喜欢接打电话,41%喜欢接发短信,10%喜欢彩铃服务;82%使用打多少交多少的方式,13%使用包月的方式;86%喜欢交现金的方式,11%喜欢买充值卡的方式。彩铃、包月、充值卡使用比例之低反映农村移动通信消费者对于通信服务新产品的知晓和接受程度很低。

四、应采取的营销策略

1.加大机站投资力度,消灭通信盲区

移动通信的信号强弱是决定通信质量的主要因素,也是影响消费者消费导向的重要因素。比如在吉安农村移动通信消费者使用移动服务商的用户比联通、电信的多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移动公司的通信信号比其他公司的强。

2.增加农村移动通信服务网点,提高服务质量

移动通信公司不仅自己要增加农村移动通信的服务网点,还可以采用加盟的形式吸收社会资金和社会力量来一起办农村移动通信网点,既满足农村移动通信消费者的需要,同时加盟商、通信公司又能双赢。而关于话费的缴纳和查询可以通过网络和银行来帮助解决。

3.加大宣传力度,调整资费方案,培育农村通信市场

针对农村移动通信市场分布散,农民接受新事物速度慢、了解新事物的途径少的特点,要根据农民熟悉的方式和途径宣传移动通信产品和服务,同时也要渗透新型宣传模式,培养农村移动通信消费者的新型的消费观念,扩大建设农村移动通信市场。

参考文献:

[1](美)詹姆斯·H·迈尔斯.市场细分与定位.电子工业出版社

[2]郑万辉:市场研究典型案例.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3]胡淑芳:农村移动通信市场的营销策略.通信管理与技术,2004.1

[4]朱道平:浅析农村移动通信市场的营销策略.邮电营运

第五篇:中国移动通信业市场状况浅析

——来自消费者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我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通信业与互联网网络的不断完善。一个初具规模的通信业网络消费市场正日渐成熟。居民在充分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更加享受通信和互联网便捷。为了解市区居民在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方面的情况,开展了“居民对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使用的状况问卷调查”。

一、基本情况

问卷内容涉及受访者的性别、年龄、对手机通信消费情况。此次接受随机问卷调查受访者100人。按性别分: 53%为男性,47%为女性。按年龄分:18-30岁为30%;31-40岁为 33%;41-50岁为 21%;51-60岁为14%;61岁以上为2%。

二、消费者使用移动通信业和互联网的情况

1、多样化的套餐选择。选择神州行畅听卡的的占30%;选择神州行大众卡占36%;选择全球通的占15%;选择动感地带的占9%;其他10%选择电信与联通通信业。

2、在使用移动通信中有多样化的消费套餐可选择,服务业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持的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GPRS、家庭网、老乡网、定向优惠、短信、漫游等套餐。调查显示,有95%的消费者都用过以上的套餐,仅有5%的消费者表示从没用过。

3、互联网普及情况。调查显示:百名受访者家庭拥有90台电脑,其中90台全部都接入了互联网。日均在线时长1小时以内有6户;

1-2小时之间的有44户;2-5小时之间26户;5小时以上的有14户。在线时间超过5小时的一般为离退休或待业人员,主要用途为炒股和游戏。其中有28户选择了移动光纤宽带,平均每年花费800元;62户选择了电信宽带,平均每年花费1500元。

三、移动通信业存在的不足

1、移动通信业管理状况令人担忧。调查中,只有51%的受访者对移动的服务表示满意, 49%的受访者对移动的一些收费感到不太满意或不了解。另外有43%的受访者对现有上网速率表示不满意。

2、移动通信业的资费较高。据消费者抽样调查,每月人均消费50元以下的占50%,人均消费50-100元的占35%,人均消费100元以上的占15%。

四、影响消费者使用移动通信业和移动光纤宽带的因素

目前影响消费者对移动通信企业信任的关键在于计费服务和投诉服务。计费明确精准是移动通信行业服务规范的重要表现。本次调查中受访的消费者普遍希望消费能明明白白,订制和退订来去自由。目前,对于自己是否在明明白白消费,公众心里并没有谱,移动通信服务计费的规范明确性仅仅得到了65.6的评分。据调查,2011年移动服务申诉共计41211件,其中55.28%是针对移动通信服务的,而资费问题更是申诉的焦点,包括:未经消费者同意,擅自为消费者订制手机收费短信,收取高额信息费;移动电话收费业务退订困难;预存话费限期使用,到期冻结话费余额等等。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消费者认为在享受移动通信服务时,缴费和续费都比较方便(76.9分);

当手机话费余额不多时,移动运营商提醒的时机和方式也比较适当(72分);但是,收费业务计费方法的明晰性、退订服务的便利性以及通话计费的明确规范性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诟病,受评分值均在70分以下。广大消费者呼吁:移动通信企业不要只是“收费”,更要提供“服务”。对于移动通信企业的投诉服务,被访者也表达了自己的不满。调查结果表明,对于移动通信企业投诉渠道的畅通性、投诉后的反馈速度以及投诉后的问题解决效果等问题,消费者都不大满意,100分制评价中的分值均在70分以下。调查了解到,由于移动光纤网络覆盖不全面也是影响消费者使用光纤宽带的主要因素 。

五、提高移动通信业与互联网水平的建议

由于中国移动通信在运营市场上占据先入位置,这就决定了它的市场策略很大程度上偏重于用户保持而不是新运营商的用户争取。而且从成本上考虑,争取一个新用户的成本往往是保持一个老用户的成本的3-5倍。由于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发展特点,大用户和老用户一般来说是重叠用户群,片面地追求争取新用户,为新用户提供过多的优惠,而没有一个有效的老用户保持策略,往往会造成老用户利益损失和流失,结果可能发展50万用户,30万是老用户重新入网。中国移动通信目前的用户保持策略需要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是降低用户离网率,提高大用户忠诚度和用户信用管理。

1.降低用户离网率

要降低用户离网率,首先要分析用户离网的诱因。用户离网的一

个最重要原因是离网成本低,即用户没有感受到长期在网的价值,一个入网数年的老用户与刚入网的新用户享受的是同样的资费和优惠,而且因为入网费不断下调的原因,新用户在入网时的优惠甚至大于老用户。用户离网的其他原因还有欠费、服务不佳、竞争对手的吸引等。针对用户离网诱因,中国移动通信可以提出相应的市场策略。用户离网成本低,那就要提高用户离网成本,让用户感受到自身的在网消费时间是一种资本,具体的方法很多,例如可以将用户在网时间与优惠挂钩,用户在网一个月就可以获得每月一分钟非忙时免费通话时间,一个在网5年的用户每月就可以有60分钟的非忙时免费通话时间,在免费通话时间累积到一个限度后还可以半价或免费享受若干业务,老用户在离网时需要放弃这么大的优惠,对用户来说离网成本就很高了。服务不佳就要大力改善服务,提高前台营业人员的服务水平,通过10086,建立良好的用户申诉反馈机制,不断对无线网络进行优化,保证用户通话质量。将移动通信公司自身能够控制的用户离网诱因降低到最低限度。

2、随着光纤时代的来临。移动通信业应该加大力度着手进行宽带通信网络的建设。宽带接入用户数目逐步上升,目前我国在宽带普及率、光纤接入、网速等方面与发达国家都存在很大的差距。虽然我国的宽带用户总数居世界第一,但宽带用户渗透率却比较低。对于我国居民来说,实现全社会的宽带接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规范管理调整资费,促进通信业市场有序规范健康发展。

第六篇:卫星通信产业及市场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卫星通信(含广播电视在诸多通信手段中具有许多优势,到今天已不仅限 于通信容量大、传输距离远、传输质量高、覆盖面积大、全天候通信及组网迅速 灵活等特点, 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系统趋向更复杂化,应用领域更加 广阔,因而增加了新的内容,利用卫星通信技术可实现全球通信的无缝隙覆盖, 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卫星移动个人通信 (GMPCS , 可以实现具有广域复杂拓 扑网络的构成能力, 并积几十年的实践历史证明, 它已成为各种通信方式中最可 靠的通信手段。

卫星通信技术已非常广泛的应用于繁多业务:电话、传真、数据、电视/电 话会议、声音/视频/数据广播、电子邮政、运距离教育、远距离医疗以及计算 机联网等, 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特别是迈入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的今 天起着更为突出的作用。 因此, 研究卫星通信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很重要 的课题。

一、我国卫星通信技术及应用的发展

我国卫星通信的开发和应用, 始于 70年代“331”卫星通信工程的实施。 从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以来,在 20多年的时间里,我 国独立研制并成功发射了 42颗国产卫星,其中有 7颗通信卫垦,特别是 1984年 4月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通信卫星的发射成功和投入使用, 为我国卫星通信的 应用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培植了我国卫星通信地面分系统, 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 开发、研制。生产所必须的一批工程技术队伍和生产厂群体,他(她们自然成 为中国卫星通信产业的创业者, 其中原电子工业部第五十四研究所、 南京无线电 厂、电子工业贵州基地等各厂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1976年我国第一座数字式卫星通信综合试验站建成。

1985年我国中央电视台,利用卫星向“老、少、边、穷”地区播放了卫星电 视节目。

1986年新疆作为我国第一个省级电视节目上星,之后历时 13年,全国 31

个省市级电视节目都送上了卫星, 从而实现了利用卫星手段传送广播电视节目的 目标。

1999年初, 为了加速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计划, 我国启动了国际上最新 的卫星电视直播技术(DTH ,目前二期工程已经启动。为实施该计划,中央电视 台还建成了“村村通”电视平台, 这标志着中国卫星电视直播技术跨入世界先进 行列。

由于我国较早的把卫星通信技术用于广播电视,并不断扩大应用领域,到目 前我国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已由 1985年开始上星时的 68. 3%和 68. 4%,分 别上升到 1998年的 88. 2%和 89%。并预测,到 2000年可分别达到 91. 5和 92. 5%。该数据表明,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大大加速了我国广播电视人口覆盖 率指标的实现。

经过十余年的建设, 我国卫星电视上行站已从最初的几座, 增加到目前的 30多座,收转台由 1986年的 53座发展到十几万座,单收站则已建有数十万台。 1986年中央卫星通信地球站在北京建成并投人使用, 接着呼和浩特、 乌鲁木 齐、 拉萨等五个卫星通信地球站相继建成并开通, 从此启动了我国卫星电话业务。 在 1993年,我国先后建设了北京。上海国际卫星通信地球站,并随之投人 运营,开始用卫星通信建立国际电信业务。

到 1998年我国相继又完成了 37座大中型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的律沿予收我国国 内卫星通信网络已趋完善。 使用卫星通信手段开通了 23, 400条国内双向公用话 路,以及 25, 000条国际通信线路。

在专用卫星通信网方面,其发展也很迅速。人民银行、煤炭。电力、石油、 人民日报、交通、海关、民航、新华社等金融、新闻、工业部门,以及各证券交 易所、 烟草公司等许多行业和大集团相继建成近百个小型卫星地球站 (话、 数据、 数话兼容的 VSAT 系统,安装双向话路终端达到 10000余台,其中单向广播数 据站有 5000~6000余部。

在卫星移动通信方面,我国已建成和开通海事卫星系统(Inmarsat 北京岸 站,可提供 Inmarsat A/B /C /M /Mini-M 以及大天线 Mini-M 经济型电话站等 各种业务。我

国使用该系统,在陆地、海洋、航空移动通信业务中,安装的通信 终端已超过 1522部。

由国外开发的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铱”和“全球星”系统均已在我国 建立信关站,并与外商合作开辟中国市场。至于“ICO”系统,中国则是其最大 股东之一,并在中国建立卫星接续枢纽站,以便参与运营。

由于我国对卫星通技术开发和应用的重视和实施, 它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 会进步带来不可低估的效益,以通信和广播电视的两个典型事例作一说明:(1 中国人民银行建成的金融信息网,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异地银行间的资金清算、 汇划和监管, 仅加快在途 500~600亿资金周转一项, 一年可为国家增加 100亿元 的流动资金。 (2 中央教育电视台利用卫星进行电视教育, 在全国已培养电大毕 业生 117. 5万人,培训教师 300万人,在职职工接受继续教育 300万人,另有 1000万农民收视了农业实用技术讲座。由上述可以看出,在我国进行卫星通信 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大有前途。

我国卫星通信地球站设备与相关产品的开发和制造,在 70~80年代有关研究所、 企业科技人员和生产部门作了极大努力,他(她们积极投人新技术、新体制、 新系统的开发、研究、设计和研制,各种不同类型的地球站设备一大型天线、速 调管及行波管微波大功率放大器、 低噪声放大器、 变频器等射频部件和不同速率 调制/解调器、话音编码、数据处理等数字处理终端设备,均由国内制造。当时 为了加速发展国产化产品升级换代, 曾从国外引进国际上先进的 SCPC 系统设备、 Inmarsat-A 型船站生产技术和装备,所生产的产品为我国第一代国内卫星通信 网提供了设备。

进人 90年代,由于卫星通信新体制、新系统的出现,而我国企业的生产工 艺装备更新迟缓, 以及基础工业技术及产品的滞后, 难以适应市场的新要求, 结 果国内卫星通信产品逐渐萎缩, 大量卫星通信设备来自国外, 致使我国花费数十 一上百亿元购买外商产品。 只有卫星通信天线的开发、 研制、 生产在国内仍占主 导地位,特别是口径 5-25m 系列的大,中型天线,由国内提供。保守估计, 9m 以上大型天线其产量已达 100余部,其它小型天线每年产值也有 3-4亿元。 我国卫星通信的应用,其技

术基本上与国外同步,在卫星通信应用初期,使 用了频分多路频分多址(FDM /FM /FDMA 、单路单载波(SCPC 、及单路单载波 按需分配(DAMA 、时分多路时分多址(TDM /TDMA ,到 90年代兴起中速数据系 统 (IDWIB 或每载波多信道 (MCPC 系统, 以及小型卫星通信地球站系统 (VSAT 。

前者主要用于国际通信和国内干线通信, 后者则大量用于国内专用网。 在频段方 面,固定站为 C 频段(6/4GHZ ,移动通信为 L 频段(1. 6/l . 5GHz ,化肥系 统和广播电视系统,除 C 频段外有些系统转人【 U 频段。通信体制早期为模拟调 频,后逐渐转人数字调相(BPSK 、 QPSK ,信道传输速率也由低速向高速发展 (19. 2kbps -32kbps -64kbps 以至 2. 048MbpS 或更高 。所使用的设备由初期 的半导体器件,逐步过度到大规模集成电路(LSI ,专用集成电路(ASIC 。微 波功率器件由早期的速调管、 行波管转人大量使用的是固态器件。 我国的卫星通 信地球站的站型,有大型固定站(A 、 B 、 D 、 E 、 F 、小型地球站,以及可搬移车 载站、船载站、机载和便携式等种类繁多的站型。

二、国际卫星通信技术及产业发展趋势

卫星通信技术从 30年前投人商业运营以来,以其开发业务领域来看,由最 初的洲际卫星通信延伸到国内(或区域卫星通信。专用域集团卫星通信,到 世纪之交正积极筹备全球卫星移动通信和全球卫星宽带多媒体通信 (或称为空间 信息高速公路系统 。其中卫星直播到户(DTH 或 DirecTV 以及 DirecPC 、全球 卫星移动通信、 卫星大容量宽带多媒体通信以及卫星农村电话通信已经成为国际 市场上卫星通信经营商竞争的焦点。

国际电联(ITU 预测,到 2000年全球电信总产值将达到 l~l. 2万亿美元, 卫星通信占电信市场的四分之一。“美国卫星产业协会”的报告显示, 1998年 全球卫星产业收人 659亿美元, 其增长率为 15%, 其中卫星服务业总收人为 262亿美元,增长率为 23%。卫星移动通信虽然刚刚兴起,但其发展前途无量,其 用户需求量 1998年 13万户,预测 2000年 55万户, 2001年 65万户, 2002年 88万户。

(一 DTH 的应用正在全球迅猛推进

由于 DTH 具有星上功率大, 地面用户可以用很小口径天线接收, 系统上行采 用视频和语音压缩技术等优点, 转发器利用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一颗卫星可提供 100~200套电视节目,以及便于实现条件接收等特点,它把卫星广播电视技术推

向一个崭新阶段,并形成卫星通信一个新产业。据美国“卫星通信产业协 会”1999年 4月发布, DTH 业务已经成为卫星产业增长的发动机, 并正在驱动全 球卫星产业迅猛发展,全球 1998年营业收人已达到 176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全 球卫星产业收人的四分之一,其年增长率为 30%。

l 、在美国从 1998年 10月到 1999年 4月每天增加 8235个用户,截止 1999年 6月初, DTH 用户已达到 1000余万户。

2、在欧洲有 1. 2亿拥有电视机的家庭, DTH 覆盖率已突破 17%,其市场潜 力极大,多星共享轨道技术的解决,将有助于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3、 在 日 本 经 过 境 内 经 营 商 激 烈 竞 争 , 1999年 3月 组 建 了 实 力 很 强 的 Sky·PerfectTV 公司,该公司有卫视频道 170个,音乐频道 106个,其国内用 户已累计 105万户。

4、很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全球最大的国际卫星通信机构(Intelsat ,在商 业化改革中,把经营重点竟放到卫星直播业务,以及交互式多媒体卫星服务上, 并且瞄准具有 5亿电视家庭的亚太地区。

从以上情况说明, DTH 将在全球形成包括设备制造业和运营业在内的大规模 产业。有人曾预测,再经 4-5年的发展,全球 14亿电视用户的 30%将接收卫 星直播电视。

(二 运筹多年的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进入商业运营指日 可待

近十年来国际上利用 LEO 、 MEO 轨道技术开发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GMPCS , 已形成卫星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热点,举世闻名的。进展迅速的有三大系统,即 “铱”、“全球星”和“ICO”。它们在技术上有其共同特点:

1、运行在中、低轨道,可实现全球漫游,并与地面蜂窝系统 GSM 、 CDMA 等 兼容,并可以解决地面系统在陆地、海上和空中无法覆盖的地区。

2、业务种类完善一电话、传真、短信息、电于邮件、卫星定位等,其手机均 具有多模式功能。

3。这些系统的经营范围都跨越国界、地区界限,与许多国家电信经营商建 立了全面合作和分散经营的运转体系。

4、各系统都对未来市场作了充分分析,前景乐观。

不可否认,三个系统的开发,把全球个人通信技术推向一个新阶段,同时把 卫星制造、发射、地面设备建设、大量终端(手机的生产。销售,以及系统商 业运营等一个庞大的卫星通信产业带动起来。全球还有 30~35亿人没有电话使 用,还有近 5000万人急待装机,甚至到 2000年仍有 60%的人口不在地面蜂窝 区内。 这就是为什么全球卫星通信经营商不惜巨资投人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开发的 原因。

(三全球卫星宽带多媒体通信系统的突起

国际社会信息化需求的高涨, 全球信息高速公路雏形因特网的飞速蔓延, 交 互式多媒体业务量需求的急剧增加, 面临如此形势, 国际上有实力、 有远见的大 公司, 都争先恐后地参与开发卫星宽带多媒体通信系统。 到目前国际上公布的大 系统有星链(Astrolink 、网星(Ceberstar 、通用之星(GEStar 、太空之路 (SpaceWap 、泰里戴斯克(Teledesic 等 20多个系统。各系统运营的业务目 标大体相似, 旨在扩展现有的地面宽带通信领域, 建造空中电信基础设施, 或称 之为空中光纤网,解决发展中国家、地区因特网接人、乡村电话、电话会议。远 程教育和其它交互式数据、 图象以及各种视频业务。 其中有些系统则更偏重于那 些地处难于接人宽带通信的, 大量小型商业机构, 以及那些要求服务费用比地面 接人网低得多的在家办公人员的需求。

该系统在技术上比较复杂:(l 其卫星星座轨道多数选定 GEO ,但也有不少 系统选在 LEO 或 MEO ,还有高低中轨道混合星座。 (2系统将使用或正在开发更 高的新

频段一 Ku (l0/18GHz 、 Ka (30/20GHz ,其星间链路使用 60GHz 或称 为 V 频段(50-70GHz 。 (3系统容量均较大,有数十到数百 Gb /s 。 (4系统 传输速率很高,从 16kb/s-l . 544Mb /s 以至 155. 5Mb /s 到 l . 24416Gb /s 。 (5系统的地面终端体积小,使用的天线口径从 0. 16~1. 0~1. 8~3. 5rnm 。 该系统投资计划规模惊人,天星(Celestri 为 129亿美元,泰里戴斯克为 90~100亿美元, 20多个系统总计其投资额高达 600-700亿美元, 其计划运行时 间大都安排在 2000~2002年, 然而实施情况并不理想, 看来比较冒进。 但不论如 何, 卫星宽带多媒体通信技术和产业的开发, 将是卫星通信在世纪之交的新产物。

它必将开发出卫星通信产业新市场。 人们预计到 200年, 全球将有 4亿用户要求 宽带卫星通信业务,并预计其营业额将达到 1000亿美元。

(四卫星通信是农村电话的重要解决方案

由于不发达或发展中国家的农村,人口分布离散,地理环境复杂,远离经 济中心, 经济落后, 特别缺乏甚至没有基本的电信设施。 因而国际上不少大公司 投人很大力量参与开发这一市场。 在我国有着同样情况, 有人计算过, 我国还有 30万个村庄还没有通电话。如果采用传统的架线杆方式人村,那就需要不可能 等待的 209年的建设周期,况且还有一半农村不可能使用有线。

国际上的 Intelsat 、 Inmarsat 与拉丁美洲缔约国合作,正谋划为其边远地 区乡村 1200万户提供卫星通信服务, 特别是 Inmarsat 早就看准了拉美市场, 准 备把它的 Inmarsat -M 型站推广到拉美乡村, 并专门配备了太阳能供电装置, 以 适应缺电乡村。美国 GVF 。休斯网络。阿特兰大、 GE 、法国阿尔卡特、日本 NEC 以及以色列吉来特等厂商, 纷纷研究和提出解决方案。 有些方案和产品已在其它 国家得到应用。 卫星农村电话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设备价格, 以及服务费用。 比如“鹰”系统,一个终端为 500-1000美元,通信费为 10美分/分钟。最近 Irunarsat 提出其经济型电话装置,即 Inmarsat 大天线 Mini -M 地球站,用来 解决农村通信,一套设备需要 4. 3-4. 8万人民币,其中包括 6000元人网费, 电话费为每分钟 0.8美元。 因此用卫星通信方案来解决农村电话, 这已不是一个 奢侈的想法,应该说已进人实用阶段。

国际上卫星通信的新发展和卫星通信产业的发展趋势,远不限于以上所述, 尽管如此, 但也充分说明,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深人发展, 卫星通信产业和市场已 成为国外通信系统开发商、 产品制造商、 和业务经营商抢占的滩头。 发展中国家 仍然是其潜在的大市场。

三、 我国卫星通信技术发展及产品市场需求 预测

新世纪的到来,我国将进人国民经济稳定、持久、快速发展的新阶段,高技 术和信息化将进一步渗透到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各个领域, 对卫星通信技术和设 备将提出更高更多的需求。

(一 世纪之初我国卫星通信领域的主流技术及产品 l、开发新频段及相关微波设备

(l 突破单一的 C 频段,要向 Ku 频段发展,其中含 14/12GHz 到 1GHz 的 室外单元(ODU ,从 1GHz 到 70MHz /140MHz 的室内单元(IDU 。

(2开发 Ka 新频段,研制 Ka 频段的 LNA 、频率综合器、上/下变频单元 和固态功率放大器。

2、开发公用干线网技术产品,在现有的 IDR 、 DCME 基础上向高速、宽带、 数字化发展

(1 2Mb /S -8Mb /S -44. 376Mb /S 的 IDR 调制/解调器,并采用 TDM / DSI /QPSK , R1/

2、 R3/4卷积编码和 Viterbi译码技术。

(2 150Mb /S 、 300Mh /S 、 625Mb /S 到 1Gh /S 的高速调制/解调和编码设 备。

(3 研究 ATM 接人技术, 研制 155. 2Mb /s -625Mb /S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配套设备。

3、发展简易化。智能化、小型化 VSAT 网络技术及产品 (1“村村通”电话用经济型 VSAT 地球站

(2用于数据型、数话兼容型 VSAT 网络所需要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ASIC 以及 DSP 电路。

(3用于卫星多媒体 VSAT 技术及相关产品。

4、发展卫星移动通信技术及相关设备

(l 研究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包括 GEO 、 LEO 、 MEO 及混合星座的可行性。 (2卫星移动通信星上有效载荷实用技术,包括伸展型大尺寸天线、多波 束天线、赋型天线及其它电子装备。

(3星上交换、星上处理屋间链路和越区切换等技术。

(4研制相关设备,重点放到 S /L 频段,小型化、集成化、功率在 0、 2W -0. 5W 的多模(GSM 、 CDMA 卫星通信手机

(5卫星通信网与地面网连接技术及配套设备。 (6信关站系统及配套 设备。

5、卫星电视直播技术及产品

工作在 Ku 频段 12. 5-12. 75GHZ 、 11. 7-12. 2GH 的小型大线、高频头、 带智能卡的卫星专用数字压缩接收机(IRD 等系列产品。

6、 DirecPC 卫星高速 Internet 接人系统,包括网关和用户终端技术及设备。 (二世纪之初卫星通信市场规模及产业规模预测

1、市场预测

按照我国卫星通信现状和发展趋势,欧洲咨询公司对国际卫星通信预测 15 -17%(1991-2002 增长率的数据, 及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 并考虑到 2010年我国国

民经济在 2000年基础上再翻一番的计划,我国卫星通信产品需求的增 长率可定为 10-15%。

(1我国公用卫星通信网到目前已趋完善,新建、扩建、增容可按 10%增 长,估计新建网络可达十几个,大中型地球站将有 30座左右,中、小型地球站 可达 120-180座左右,各种配套电路单元将达数万部。

(2专用卫星通信网 VSAT 产品,按每年 15%的速率增长,可能发展到 2-3万座,如果把卫星通信作为解决“村村通”电话方案,将需要十多万座经济型 地球站和终端。

以卫星移动通信产品的开发,仅终端一项将不少于几十万部,并应考虑相关 配套设备。

(4 卫星直播到户以及数字卫星电视接收设备, 在继续扩大广播电视“村村 通”计划后,能够在全国普及,其产品量将达到数十万台到数百万台。

(5 DirecPC 网络的应用, 目前在我国刚刚起步, 预计其发展势头将会如同 因特网一样,不容低估,所需支持设备及用户终端将是大旱的。

(6卫星通信建设情况

三金”工程中的“金桥”作为全国经济信息网,已确定选用卫星技术。利用 卫星沟通 12000个大中型企业、 30多个省会、自治区首府及直辖市,并逐步与 200多个中等城市相联,与国家重点工程、国家综合管理部门、国家党政首脑机 关、国际通信网相联,其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人民银行负责组织建设的国家金融网(CNFN 采用了 VSAT 卫星通信技术和 计算机网络技术, 现已建成 1个主站和 400多个通信小站。 此金融通信网成为国 内目前最大的卫星数据网。该网的规模还要不断扩大,最终将建成 3000个站, 具有数、话、图像兼容功能的金融信息传输网络。

目前,有关部门筹建卫星通信系统和建站数量如下:

1、公安部门以话为主的通信站 500个;

2、武警部队 200-300个站;

3、核工业总公司 200-300个站;

4、高检院 200-300个站;

5、上海、深圳等证券交易中心将建成具有 1000-2000座 小型站的网络;

6、总参通信部 300个站;

7、国防科工委要新建 500个数据站;

8、煤炭部 20-50个站;

9、铁道部 40-60 个站;

10、地震局 32 个站;

11、新华社及解放军报社扩建 40 多个小站;

12、海关总署将建成 57 个站规模的通信网;

13、气象局规划建 311 个站,而全国共有 2000 多个气象观 测站,共建站数量也是很大的;

14、水利部计划 2-3 年内再建小型站 300 个,20 世纪末要 上 2000 座站;

15、烟草总公司到 20 世纪末要建 1000 多个站。 □

2、产业规模预测 卫星通信产业特别是其制造业, 在国外商品严重冲击的恶劣环境下, 信息产业部、 航天科技、 中科院、 船舶工业以及其它信息经营上司所属的研有所大专院推#未 停 l 卜 f 卫展通信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和研制, 但主要工作放到大、 中型系统工程 设计、系统集成、网络建造等任务,对卫星通信设备和产品的批量和大规模生产 已鲜为人见。 公众电信网卫星通信系统的运营,以及行业专业网、纯商业性冈的运营,如 上所述已达到一定规模,并仍在继续扩展。 我国建造的卫星通信系统工程中,绝大多数的天线产品为国内提供,国内天 线产品已有一定规模,不仅满足国内需求,同时有少量出口,供应国外市场。 在世纪之初 3-5 年内,若措施得力,对卫星通信产业加大投人、合理调整 机构、选准重点产品项目,争取占有国内市场的 30-40%并非不可能。

卫星通信地面分系统(包括广播电视设备)的产品制造产值可达上百亿元, 用以建造大中小型地球站数百座,VSAT 地球站以及“村村通”电话站 5-10 万 座以上,卫星移动通信手机 10 多万部,“星网通”网络卡数万张。特别是如果 卫星电视直播在国内的普及,将会造就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 社会信息化这是全球发展趋势,国家对信息产业的发展极为重视,是我国发 展卫星通信产业的有利条件,相信规模化的卫星通信产业将会在我国兴起。

四、关于发展我国卫星通信技术、建设卫星 通信产业的建议

(一) 国家行业主管部门组织有关科研、 企业或有信誉和实力的商业性调查、 咨询机构, 认真调研国内卫星通信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现状, 确切统计国外卫星 通信产品进口中国市场的数据, 并对其进行认真研究分析, 向国家提出我国卫星 通信产业发展规划意见。 奋力发展卫星通信产业, 夺回国内市场, 开辟亚洲市场, 立志进人国际市场。

(二)卫星通信产业是电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样包括制造业、系统运营 业和服务业,要想在国内或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要机构集团化,经营规模 化。要星一地联合,运营与制造联合,科研(院校)单位与制造厂家联合,或者 说官、产、研、用联合起来,建立全国性或跨国性中国卫星通信集团,以其先进 的技术,雄厚的财力,强大的实力,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把程控交换 机发展的“大中华”精神作为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榜样。

(三)众所周知,全球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产品更新换代迅速,产业 规模越来越大,产值越来越高,它推动了世界文明,造福了人类,但也应该毫不 掩饰的说, 它也是国际经济竞争的一个手段。许多国际上的大厂商在追求利润的 动力下,拼命开发新技术创造新市场。我们对此不能无动于衷,我们不仅要紧紧 跟踪国际先进技术,更要创造适应我国市场,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具有中国知 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在国内要大力引导、推广应用新技术,用新技术创造新产 业, 把建立卫星通信产业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的增长点,作为拉动内需的 重大举措。 建议尽快推动卫星电视直播和 DirecPC 技术的应用,加快研究卫星移

动通信技术、卫星宽带多媒体通信技术、农村经济型电话技术的步伐,并有计划 的建立相应的产业,特别是制造业。这是新世纪初一次新的挑战,我们的行动关 系到我国卫星通信技术发展和产业发展的前途, 关系到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防实

力 增强的大问题。

五、卫星通信系统近期产业化重点 卫星通信系统日前被国家计委和科技部列入了《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 业化重点领域指南》。 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 卫星通信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通信手段之 一。 我国卫星通信在地面卫星接收设备的生产方面已初具规模,并取得一系列的 成果,为我国卫星通信的产业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近期产业化的重点是:规模化生产卫星数字电视接收设备(IRD),低成 本的频段甚小口径卫星通信站 (VSAT)系统设备及各种微波信道模块和数字 终端模块,卫星通信网管软件,稀路由VSAT卫星通信系统,卫星导航定位系 统,移动目标的监控、调度、指挥管理及安全监控系统等产品。

六、我国卫星通信工业存在的问题 据电子部经运司专家分析, 目前我国卫星通信工业存在4方面问题,制约这 一行业迅速发展: 1、国内元器件工业的落后,严重制约了卫星通信整机性能的提高:国内元 器件工业的落后造成了我国整个电子工业的发展缓慢。目前,国外卫星通信设备

中普遍采用微波集成块、通信专用集成电路等新型器件,使整机设备体积小、功 耗低、可靠性高。 2、国内设备生产工艺水平低,大规模生产技术与管理经验不足:国产设备 的生产过程及工艺水平低,人工作坊式装备、结构加工粗糙,交换性、一致性差 ,设备生产成本高,质量与可靠性低。 3、国家对卫星通信制造业的投资力度不够。 4、进口产品对民族工业冲击很大:从目前来看,我国卫星通信市场的绝大 部分由外国产品占据,而休斯公司又是持牛耳者。国内从事卫星通信的研究、生 产单位(如电子部五十四所、十四所等)正尽力争取自己的市场份额。□

上一篇:体育实习生工作计划下一篇:贴春联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