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拼组教学设计

2023-04-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图形的拼组教学设计

《图形的拼组》课时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折一折,摆一摆.(教材第27页,练习六第

1、2题)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教学难点:

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用具: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纸若干张、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老师出示一个风车,问:这是什么? 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像这样的风车? 做过的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做风车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吗? 2.做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是上学期我们就认识过的老朋友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老朋友进行图形的拼组.(板书课题:平面图形的拼组)

二、探究新知

1.想一想,上学期我们还认识了哪些图形? 学生回答时,老师就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贴在黑板上. 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 学生回答时要求说一说理由.

2.长方形、正方形都有4条边,4个角,我们先来看长方形.先指一指长方形的4条边.

在小组内研究一下,长方形的4条边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知道的,演示给小组内的同学看一下.

[学法尝试:我觉得长方形的两条长边一样长,两条短边也一样长.我有好几种方法可以知道.第一种方法是将长方形的纸对折,一起了,说明它们是一样长的;第二种方法我用尺量出来的.] 指名口答,并上来演示.

,两条边合在长方形的两条长边是相对着的,我们给像这样相对着的边取个名字叫:对边(板书:对边)

长方形的两条短边呢?也叫做“对边”.

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折,量,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所说老师板书:对边相等.

3.正方形的4条边又有什么特点呢?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你的发现呢?和同位先在下边讨论一下.

指名汇报,老师根据学生所说板书:四条边都相等. 老师问:正方形的对边相等吗? 4.现在我们手上只有这张长方形的纸,你能用这张纸做个风车吗?首先要做什么呢? 全班同学动手做风车,老师给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展示学生做的风车.

说一说,在做风车的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图形? 5.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拼出更多的图形吗?试试看吧.

(1)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2)能不能用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 (3)你还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让学生带着上面几个问题在小组内进行拼摆. 学生作品展示.在展示时要求学生说一说用了几个怎样的图形拼成了什么图形? 6.换成小棒拼一拼.

拼完后作品展示,给有创意的同学以鼓励.

三、巩固提高

1.完成第28页的“做—做”.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在做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2.练习六第1题.

在小组内用红、绿两种颜色三角形卡片来拼一拼,看能拼成怎样的图案.比一比哪个小组拼出的图案最漂亮.

[学法反思:今天这节课我知道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我还会用长方形拼正方形,还会拼出别的图形.这节课真有意思.]

四、延伸发展

1.小朋友通过小组合作拼出了很多美丽的图案,一个个都是很了不起的图案设计师.现在请你们帮小丽家一个忙.她家买了许多地板砖,一般4个地板砖就能拼出一个图案,现在请你们发挥想象,为小丽家设计地板图案吧.

学生动手拼摆,摆好后作品展示.

2.回家后观察一下生活中这些图形的应用.

教练创新

课后练习指导

练习六的第1题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拼出图形,拼好后进行交流、欣赏,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第2题也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拼组.

补充习题及解答

1.折一折,画一画.

(1)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把它折成两个三角形,在下面的图①中画出折痕. (2)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把它折成一个正方形,在下面的图②中画出折痕. (3)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成两个长方形,在下面的图③中画出折痕. (4)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成四个三角形,在下面的图④中画出折痕.

2.动手试一试

(1)剪一剪,画一画

将一张正方形纸剪成4个一样大小的三角形,拼一拼,将你拼出的图形画出来.

(2)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

你还可以拼出什么图形?画一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拼组图形.(教材第28页,练习六第3~7题) 教学要求:

1.通过拼摆,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善于与人合作,从多角度去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

教学重点:

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用具:

长方体、正方体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纸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游戏:摸一摸,说一说.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袋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呢?愿意上来摸一摸的同学举手. 老师还有个要求:拿出来之前,得跟同学说一说自己摸到的是什么?再拿出来让大家检验一下.

学生拿出一个后老师问:你怎么知道是长方体? 2.这几个是我们原来认识过的立体图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用这些立体图形进行拼组.比一比,看谁摆得好,拼得棒.(板书课题:立体图形的拼组)

二、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手里拿的积木是什么形状的?(长方体)请大家看一看,这个长方体的正面是什么形状?它的左面和右面是什么形状?上面呢? 现在请每个小组的组长拿起一块积木,其他同学说一说你所看到的那一面是什么形状? 2.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现在我们一起去超市看一看吧. 这是一个大型的购物商场,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个柜台上摆放了哪些东西?它们摆放得整齐吗?再仔细观察一下,牙膏摆成了一个什么形状的图形?它是由多少支牙膏组成的?摆放整齐的货物除了能给顾客一种舒心、美的感觉外,还有利于顾客购物,售货员每天清点货物.你们愿意像这样来摆一摆吗?那我们就赶快动手吧.

3.正方体的拼组.

(1)请每个人拿出2个正方体的积木.拼一拼,看你能拼出什么图形?拼成后的图形又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拼好后进行展示. 老师简要小结,不管你们是横着拼还是竖着拼,两个正方体都可以拼成一个长方体.

(2)现在请你们小组合们,用2个,3个,4个,„„正方体来拼一拼,看看可以拼成哪些不同形状的图形?

[学法尝法:我用4个正方体来试着摆,可以摆出好多种不同的形状,4个竖着摆成一条就是一个长方体,4个正方体摆成2排,每排2个,又是另外一种形状的长方体,我还可以摆成一具“品”字,下面一排摆3个正方体,第二排中间摆1个正方体,还可以摆一个“L”形状的,第一排摆2个,第二排摆1个,第三排也摆1个.真有意思.] 小组汇报.汇报时要求说用了几个正方体摆成了一个什么形状的立体图形. 对摆的方式多,有创造性的小组进行表扬. 4.长方体的拼组.

刚才我们用正方体拼成了许多不同的形状的图形,你们想用长方体来试试吗?

请同学们用2个、3个、4个,„„长方体进行拼组,看看可以拼成哪些不同的形状的图形.

全班交流展示.

5.长方体、正方体的拼组.

刚才我们分别用长方体,正方体拼组了一些图形,大家拼得不错,现在请小组合作,把长方体和正方体放在一起,看看又能拼成哪些图形呢?试试看.

小组合作进行拼组. 谁愿意向大家汇报你们小组拼摆的结果.

三、巩固提高

1、刚才同学们用长方体和正方体拼组了很多不同的形状的图形,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形状都是由长方体和正方体拼组而成的,你能举出几个生活实例吗?

2、大家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了它们都有一个平平的面,现在请同学们任意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借助剪刀,胶水,做出一个我们学过的方体图形,试试看.

全班展示.

[学法反思:长方体、正方体可以拼摆出这么多不同形状的图形,长方体可以能拼出正方体,正方体可以拼出长方体、长方体,真有意思]

3、老师也用长方体和正方体拼组了一些图形,请大家来看一看,数一数,每个图形都用了几个长方体和几个正方体.

先和同位小声地说一说,再指名汇报.

四、延伸发展.

1、独立完成练习六的第2题和第4题,做完后集体核对.

2、想一想,用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最少要几个小正方体.

教练创新

课后练习指导

练习六第3题老师可以用立体图形摆一摆,让学生看一看,帮助学生建立表象,第4题如果学生有困难,也可以拿一个长方体先看一看,再连一连,第5题可以先让学生画一画,再数.

第3题:20个5个15个第5题:10块第7题:3 补充习题及解答 1.数一数,填一填

2.把正确的花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3.你认为左图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组成的.()个,也可能是()个,还可能是()个,为什么?和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解答:1.4个6个或7个4个6个2.略3.20个或21个或22个]

第2篇:图形拼组教学反思

篇一:图形拼组>教学反思

图形的拼组是在认识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之后教学的,在教学设计时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特点,整堂课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游戏为主,我设计了折一折、剪一剪、摆一摆、拼一拼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在充分的参与中去感悟,去体验。

一、创设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新课伊始,我出示做好的风车让学生观察,给学生创设发现问题的机会“风车是怎么做的?”使学生敢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去学习,从而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出来了。

二、“做数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折中求知

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要求沿着长边对折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再沿着短边对折又有什么发现?学生动手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得出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我又鼓励学生以同样的方法折一折正方形,看看有什么新发现?学生马上得出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然后我提出你能不能把长方形变成正方形?学生跃跃欲试,动起手来。有的在长方形纸上先画一个正方形,再剪下来,有的用长方形纸折出一个正方形。我问学生哪种方法会使大家得到的正方形一样大呢?学生展示了用长方形折出正方形的方法。这时我让学生继续折正方形,看有什么发现?大家发现一张同样的纸有的折出了四个长方形;有的折出了四个正方形;有的折出了四个三角形。由于对折的方法不同,竟然折出了那么多形状,他们兴奋地起名叫多功能的纸。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自然、顺利地掌握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之间的转换,他们不再为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犯愁。做风车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这一环节我认为是本节课中的亮点之一。

2、拼拼摆摆去创造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造性拼图。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利用自己的求异思维,拼出图形。这一过程更多地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学习活动的发展与升华。学生按上次折的折痕剪下小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后,我鼓励他们再拼拼摆摆,当个小小设计师,比一比看谁能拼出好看的图案。学生纷纷动手拼起来。在创作活动中许多学生热情很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特别是在图形拼组中,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想到电脑上操作,他们拼出了许多图案并为这些图案起了好听的名字,有的孩子拼了一棵大树、鸟巢、还有的拼出了“喜洋洋”中的“狼堡”、房子。也有的用4个小正方形拼出了大正方形、长方形等。这是我为意料到的,使我很受启发。这也许就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体现。同时,让学生参观、点评作品,使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促进了语言与思维的融合,同时也体现了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虽然>收获不少,但感触也颇深:学生的创新意识来源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源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老师的思考有多深,学生的思路就能走多远。这也是本节课中还不够完善之处。

篇二:图形拼组教学反思

《平面图形的拼组》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拼组,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及图形之间的一些关系。这是一节操作性很强的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参加活动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

课的设计着重体现平面图形的这样一些特征及图形之间的一些关系:(1)长方形和正方形对边的关系;(2)几个相同的图形可以拼组成一些图形;(3)通过学生自己动脑拼组图形,能很好的了解图形之间的变化,并能从图案中得到美的感受。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的导入时,我选择了学生很感兴趣的画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找一找画面里有哪些我们学过的图形,让学生把从画的注意力当中转移到平面图形的知识点上。既复习了一年级学习的旧知,又过渡到正方形、长方形边的特点的认识。

通过课堂实践,我觉得课的设计要有些改动:

1、“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把卡车拆出各种平面图形”,不应该拆掉卡车,因为这可以启示学生:不一定要拼出有规则的图形。

2、“动手操作,感知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这部分可以删除不上,一方面可减少教学量,缩短教学时间,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动手实践;另一方面,这部分与教学重点“图形间是可以互相转换的”没有太大的联系。

3、整节课的重点应改成研究图形之间的转换。

4、在剪圆的活动中,应该为学生准备两个圆,第一个圆是在没有提示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探索尝试,第二个圆是在大家交流得到方法后再实践证实一下,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要先尝试,再得结论,不要把结论硬塞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些地方要注意和改进:

1、小组合作时,小组长和小组成员之间要分配好工作,要确立小组长的权力。并培养学生学会动静结合。

2、对学生的作品要有个明确的评价标准,可从“多、好、新”三方面评价学生“创作的速度、作品的美观、作品的与众不同”,并且在黑板上开辟一块展示区,写上小组号。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荣誉感。

3、在学生汇报时,要求学生语言表达完整,如:“我用4个小正方形拼出„”应该说成“我用完全一样的4个小正方形拼出„„”。类似于“同样大的、一样的”等关键词不能漏掉。

4、是否要限制学生用基本图形的个数还值得探讨。

5、要将“图形”和“图案”的概念分清楚。学生在拼图形的时候,一部分学生拼出的是图案,一部分学生是用小图形拼出了大的图形。如果在这个时候,我适当的加以引导,可能学生能很快的被引导过来。

一节课上下来,我感觉一年级的学生还有待于课堂常规的训练,这将是我在近段时间内要好好思考和有效改进的地方。

直到今日,我仍旧耿耿于怀,如果可以再来一遍的话,会是怎样一翻情景呢?在个假设重来一次的同时,我也深刻地反思自己:

一、课堂上的随机应变能力不强,

二、备课时还考虑不周。引用办公室小妹妹们的一句话“从今天开始,我得重新做人了!”

篇三:图形拼组教学反思

本节>数学教学我体会到::教为了不教,学为了会学。会学习是学生进一步发展的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其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学习的方法,并在应用方法中感悟学习方法的优越性,进而使学生心里产生“我会学”的成就感,激励学生进一步主动学习。让学生在40分钟里得到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更主要的是数学学习的方法。通过这节课的教学 ,我感悟到:

一、结合现实生活 进行教学,选取学生身边的教学素材。

学生学习数学有两种体验:成功体验和生活体验。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见的情景在教学中以不同形式再现时,学生就会有兴趣,有冲动感。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做 “风车”,让学生拼摆各种图形、设计地板砖的花样等,这些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二、让学生亲身经历过程,感受数学的严谨性。

关注学习过程,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尊重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点时,教师采用先猜测再证明的方法,先用眼看边有什么特点,再用自己已有经验想办法证明自己说的没错。从而是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严谨性。

三、重视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新课程倡导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在教学中教师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提出具体合作要求,使合作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同时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了合作的技巧。

上一篇:试教工作总结实习语文下一篇:女孩用竹字起名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