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感恩故事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儿童感恩故事

农村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研究

【关键词】 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研究

03—0025—01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留守儿童是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留守儿童的思想感情得不到良好的培养,在成长过程中他们就会出现情感缺失。他们的人格和思想尚不成熟,不懂得父母劳作的艰辛,两代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就会越来越困难,这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很容易让他们养成很多不良行为。因此,对农村留守儿童加强感恩教育显得非常必要和紧迫。

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现状

1.对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缺失重视

首先,是学校方面。在应试教育下,过于重视学生的书面成绩。即使是在农村小学,学生的考试成绩也成为了一切考核的标准。只要学生学习好,无论做什么都是可以的;如果学习不好,所做的一切在老师眼里都是不合适的。所以,老师和学校只注重在课堂上给学生传授知识,对于学生的感恩教育和其他方面的思想教育不予重视,这就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埋下了隐患。

其次,在家庭方面。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常年无法回家,留守儿童一般是由家里的老人看管。父母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照顾,情感投入很少,对于孩子就会心生内疚,因此,无论孩子提出什么要求,他们都会尽力满足。但是,一旦欲望的满足出现断层,他们就会滋生出不良习惯,做出各种不良行为,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格思想很容易就会生根发芽。

最后,是社会方面。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物质与文化发展出现不平衡现状,社会财富的丰富滋养了很多不良文化,如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而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被社会严重忽视。很多人只追求物质层面的生活,精神层面的生活少之又少,在这种环境下,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很容易受到消极影响。

2.感恩教育方法不适当

第一,感恩教育活动单一。在我国农村中小学,感恩教育活动缺乏创新,如写信或者大合唱,而且在活动结束之后,也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響,缺乏教育性。

第二,活动参与人身份单一,家庭和社会无法参与。现阶段,大部分的感恩教育活动都是在学校内开展,因此,主要参与人就是教师和学生,而作为另外两种至关重要的因素——社会和家庭则没有办法参与,甚至对此毫不关心。

第三,感恩教育活动的针对性不强。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较大的差异,而且不同学生之间也有着很大的性格差异:有的留守儿童坚强、有责任感,有的留守儿童自私自利。但是目前的教育活动对学生一视同仁,采取一刀切模式,这种毫无针对性的活动并不能够真正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所以,学校在举办活动时,应当注重学生的性格差异,增强活动的针对性。

二、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策略

1.从家庭感恩教育做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启蒙老师,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因此加强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需要从家庭做起。孩子的监护人应当深刻认识到孩子感恩教育的重要性,起到监护人的责任。不能过分宠溺,一切都顺从孩子的想法。应当充分利用身边的教育资源,以言传身教相结合的方式,适当地对孩子开展感恩教育。严格自己的行为,为他们做好感恩模范,引导他们的人格向积极的方向发展。例如做家务,监护人可以适当地给孩子布置家务,或者和孩子一起做家务,在共同劳动中让他们体会劳动的艰辛和不易,从而引导感恩意识发芽成长,培养他们的感恩品质和优秀人格。

2.将感恩教育融入生活中

要加强学生的感动意识,需要将感恩教育生活化,使其变成一种常态,这要比传统的模式好得多,并能够一直保持对家庭、学校、社会的感恩,这利于他们的成长。

首先,可以从节日祝福出发,如在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做一些贺卡或者给自己的父母打电话,以此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记录日常生活中的感恩事件,并表达他们的感受,并进一步将节日感恩变成日常感恩,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感恩习惯。如主动帮大人做家务,对帮助自己的人表示感激等日常小事,都是感恩的体现,从生活化入手,主动引导他们,他们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慢慢地学会感恩。

3.加强社会感恩教育

社会对于孩子的影响不亚于家庭和学校。而且,脱离了社会的留守儿童感恩教育,就会如同无本之木,很难取得真正的教育效果。所以要求社会也要加强对感恩教育的重视程度,以政府为主导,各个机构部门积极配合,净化文化市场,并且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提供一个纯净的大环境。

作者:赵丽苑

第2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策略

【摘 要】留守儿童和每一个孩子一样都是天使。但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在心理心态、价值理念等方面难免会和完整家庭结构中的儿童有所差异,这种差异在感恩意识上也会有所体现。做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以感恩之心化解留守儿童的心理负能量,这将为中国为数众多的留守儿童带来一个崭新的明天。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感恩;策略

Gratitude Education Strategy for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Primary Schools

(Central Primary School,Qingquan Town, Shandan County, Zhangye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ZHAO Lanzhen

受到經济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庞大,留守儿童群体中的问题也引起社会各界的日渐关注。留守儿童在一个并不十分完整的家庭环境中成长,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导,因此就更需要学校给予教育关怀。做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我们就要让留守儿童明白自己的成长并非不受关注,而是有太多的恩情需要感激和回馈。通过感恩教育,相信可以矫正留守儿童的认知缺陷,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一、以教师的亲切关怀激励孩子的感恩之心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孩子处于留守状况的时候,教师就自然而然地扮演起家长的角色。家长给不了孩子的陪伴和关怀,就需要教师去替代。这不仅是身为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也是作为孩子会有的一种潜意识的需要。他们在不能跟爸爸妈妈保持密切沟通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将对亲情的渴望,和对父母家长的期盼转移到了教师的身上。那如果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没能及时给孩子以关怀,这种潜在诉求的落空就会让留守儿童出现失望、悲观的情绪,甚至在心理、心态上出现转变,形成一种孤僻的个性、冷漠的心态。这显然是不利于感恩教育的开展的。教师及时转变角色,做好对留守儿童的关怀与成长呵护,这是激励学生的感恩之心的有效途径。在感恩教育中,教师需要先给孩子释放善意和爱,让学生能感受到教师带来的恩情。比如留守家庭的孩子在生活上缺乏照顾,爷爷奶奶或者姑舅之类的亲戚代为照顾,但难免会有不够周到的地方——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留守儿童的穿戴不整齐或者衣服又脏又皱,修补不及时。对此,教师就应该及时行动起来,帮孩子修补好衣服,或者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天冷时候的一条围巾,或者天热时候的一杯温水,都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关心、被呵护的。从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善意开始,感恩之情的培养才能更加深入人心。

二、以生活情景的融入激发孩子的感恩之情

(一)融入困难情景的感恩教育

“患难见真情”,越是在生活遭遇困难困苦的时候,孩子们对于亲情、友情的期待越强烈。作为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地方一定会很多,得到帮助的地方也一定是有的。因此在感恩教育中,教师可以将适当的教学语言引入到人生所要遭受的磨难、苦难中来,让一些留守儿童打开心结,介绍自己曾经感到无助、苦难的时候,介绍自己当时有着怎样的心理活动,最后又是怎么摆脱困境的。据了解有一个留守儿童,因为爷爷半夜生病需要救治,他迫切地想要找人送爷爷去医院。但是晚上大门已经锁了,而他一时间找不到钥匙,家里也没有电话之类的通信工具。怎么办?爷爷几乎处于昏迷的状态,他一个小朋友完全陷入不知所措。最后,他只能跑到大门口,用尽力气拍打自己家的大门,直到把邻居们都吵醒,有人闻声赶来查看情况,这才把他的爷爷送到医院。在这件事情中,孩子的确是遭遇了困境,特别需要有人帮助。而他最后也的确是得到了邻居们的帮助。这,就是一种恩情。我们在困难情景中进行感恩教育,就是要以同学们经历过的困难来对比衬托出得到帮助的可贵,衬托出别人的恩情的伟大。

(二)融入欢乐情景的感恩教育

留守儿童的生活未必是没有欢乐的,这欢乐可能来自爸爸妈妈的一个电话,可能来自邻居婶子的一碗饺子,可能来自好朋友一次到家里做客的邀请,也可能来自爷爷奶奶省吃俭用给自己买的一份礼物,一个蛋糕。我认为,快乐的童年生活本来就是一种恩情,是学校、是邻居、是爷爷奶奶、是亲戚朋友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给予孩子的恩情与呵护。在感恩教育中,教师可以请同学们去介绍自己生活中有过哪些快乐的瞬间,有过哪些感动的时刻。在这个生活情景中,同学们本来就是充满了美好的回忆和感动的。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能提炼出感恩之情,也会有比较好的效果。我会让孩子们明白,别人对待自己的友好与关怀,是一种十分宝贵的善意,是值得我们去感动、去尊重、去珍惜的。

三、以家校共育的创新形式增强孩子的感恩意识

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条件下,留守儿童虽然没有太多的机会直接和家长见面,得不到家长的陪伴,但他们却可以通过网络、通过手机跟家长见面。因此,从帮助孩子增强感人意识,消除不良心理等角度考虑,学校可以考虑建立家校共育的模式,通过信息技术提供的便利性来消除时空隔绝给孩子带来的不利影响。教师可以建立微信群,跟学生家长沟通感恩主题教育方面的理念,并和学生家长协商出一套可行的家校共育合作方案。在合作中,家长需要做好跟孩子的沟通,最好是能定期跟孩子通话,并从教师方面了解孩子在校内的表现,配合教师的教育策略,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孩子如果没有电话,可以来找教师寻求帮助。我们要在这样亲密的电话联系中帮助孩子感知来自教师、父母的恩情和厚待,感受家长和教师对自己的关怀和帮助。

当孩子高兴的时候,当孩子不开心的时候;当学校有运动会;踏青春游活动等需要动员孩子参与的时候,教师都会跟学生家长做好沟通。也许家长很忙,也许因为这样那样的条件导致家长没办法参加一些活动,导致一些问题没办法很好的解决。但当教师尝试去解决,尝试去帮助,尝试去关怀与呵护的时候,孩子敏感的内心一定能够感觉到的。比起传统教育体制下教师和家长对孩子的不闻不问,这种家校共育下搭建起来的儿童成长教育机制会让孩子感受到更多温暖,也会使其具有感恩之心。

四、以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去除孩子的负面思想

(一)在课程教学体系中营造良好氛围

农村小学中,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为营造良好氛围,进行感恩教育而服务。例如在语文课堂或者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鼓励同学们发言讨论课程内容,鼓励同学们围绕数学概念、语文知识发表自己的看法。而在品德课上,教师更要生动地开展感恩教育,让孩子明白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如何来之不易,明白曾经的中国遭受过怎样的困境,无数革命先烈,一代代祖国建设者们付出了怎样艰辛的代价。我们要灵活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互联网+教育,进行生活化教学,组织形成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从而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好学风尚和探究学习意识。这对让孩子们接受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熏陶,形成良好的品德个性和行为习惯都有重要意义,也是让学生有感恩意识,学会感恩以及回馈他人的重要途径。

(二)在课外活动中渗透感恩教育

在课外活动中,感恩教育同样必不可少。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宣传栏、校内广播开展感恩主题教育活动,让孩子们正确看待生活,看待亲情,看待友情,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品质素养;此外,学校要积极开展感恩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文艺表演、舞蹈表演等。还可以以农村小学的现有条件,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活动,让留守儿童等学生群体都能参与进来,这对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是有帮助的。

五、以实践活动培养孩子感恩父母长辈的良好品行

感恩教育不应该只是让大家有感恩之心,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感恩行动,让感恩成为一种好的品行,好的习惯。这需要教育工作者给孩子们创造机会去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比如在暑假,教师给同学们布置一道“我为家人做顿饭”的感恩回馈活动,教师指导孩子们通过帮助家人做饭做菜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或者组织开展“我为家人过生日”活动,教师要求学生回家之后询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生日日期,并记录到作业本上。然后在家人的生日日期到来的时候由学生自行准备一份生日礼物。我们希望孩子可以自行去制作生日礼物,或者是一封信,或者是一首歌,或者是一段话,又或者是从田间地头摘的一朵花等等。礼物未必很贵重,但一定是孩子用心为家人准备的。

当孩子真的准备了这样一份礼物带给家人时,教师会围绕这一活动进行深度的教育引导。然后再请那些用行动向家人表达了感恩之情,做出了回馈举动的孩子来谈谈自己当时的心情体会,或者请孩子的家长用手机记录下那个温馨感人的时刻。在农村小学生并不十分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中,这样一个时刻注定是值得被记住的。通过频繁组织各种感恩回馈活动,孩子就会懂得要对谁感恩,要怎样感恩。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常怀感恩之心,常做感恩之事,这对孩子自身的成长发展必然会有积极的引导。

参考文献:

[1]李三花.试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的策略[J].祖國,2017(14).

[2]魏菊芳.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阅读习惯的培养[J].新课程(上),2017(28).

(责任编辑 范娱艳)

作者:赵兰珍

第3篇: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策略浅析

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问题。而其中的重要表现就是留守儿童感恩思想的缺失。农村孩子的留守使其性格大致会形成“励志型、平常型、困苦型、颓废型”四种类型。而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孩子,他们的感恩意识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留守儿童感恩意识的缺失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可能是忽略了家庭感恩教育的培养,也可能是学校没能正确地进行疏导。此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即是整个社会都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对留守儿童单方面的关爱当中,却没有意识到留守儿童在得到社会的关爱后是否做出积极的表现。教师作为学生感恩教育的主要执行者,对这一方面不能忽视,必须适时、适当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感恩教育。

一、从家庭感恩教育做起

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首任启蒙教师,因此,要想做好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就必须从留守家庭开始。在留守儿童的家庭中,监护人应该承担起孩子感恩教育的责任和义务,不要因为其父母长居在外,就过分地溺爱孩子,对孩子的一切要求都报以宠爱和顺从的态度。而是要充分把握好身边的教育资源,通过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家庭感恩教育资源,建立起“家庭教育课堂”。以做家务为例,大多数家长都认为做家务是大人们自己分内的事情,孩子只需要好好读书、按时完成作业就可以了,为了孩子将来有出息,大人们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还有的家长则通过一定“酬劳”对孩子所做的家务予以“奖励”,这样做虽然为孩子灌输了有劳动就有收获的意识,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不让孩子做家务和给予报酬都使得孩子们脱离了家庭成员的角色,这样很不利于对孩子感恩基础的培养。

因此,教师要与监护人经常沟通,让监护人通过给孩子布置家务,让孩子们感受到家庭的重要性,孩子们可以在劳动的过程中加深与长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能够体会到家长工作的艰辛与不易,这样才有利于培养留守儿童的知恩、感恩品质。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事情时会帮助别人,得到帮助的时候也会懂得感恩。

二、学校重点培养感恩意识

学校作为对学生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契机,对留守儿童实施感恩教育。对于教育的形式,教师可以因时、因地制宜,可以变化多样,把抽象化的感恩思想进行具体化转化,这样的感恩教育才具有更高的实效性。

1.在承担责任时学会感恩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学内容让学生们明白:作为子女,应该孝顺父母,关心父母,听父母的话,这就是对父母的感恩;作为学生,应该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关心同学,这就是感恩教师;感恩社会,就是不要做对社会有害的事……总结起来,我们可以理解为以上这些都是我们的责任担当。在承担责任的时候,我们把感恩意识一点一点地转化为责任担当。

2.在节日里表达感恩之情

美好的情感需要生动地表达,教师要学会鼓励学生通过恰当的形式来对他人表达感恩之情,特殊的节日就是教育学生表达感恩之情的最佳时机。例如,在八一建军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为保卫祖国和人民的战士们献上一支歌,孩子们积极地推荐曲目《军港之夜》、《咱当兵的人》……教师还可以提议学生们为军人叔叔画画,提议很受学生们的欢迎,学生们纷纷把自己心目中的军人形象画出来,并且让大家比一比,看谁画得好。学生们就是通过这样的活动用自己最真诚的情感表达了对军人的感恩之情。类似的活动还有很多,母亲节、父亲节建议留守的孩子们给身在异乡的父母打个电话,问候一声,在教师节的时候自己动手为老师准备一个特别的礼物等。只要是孩子们送出一份自己的祝福,就是一个感恩的具体表现。

3.在关爱他人中升华感恩情怀

留守儿童在被人们广泛关注之后,许多社会团体和个人都为留守的孩子们献上了自己的一份爱心。虽然留守儿童们不能及时地给予他们回报,但是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将他们的爱心传递给别人。周末组织学生去敬老院陪老人聊天,为他们表演节目,用自己节省的零花钱为他们买礼物,将感恩之情传递给同样需要关心的孤寡老人。

感恩是人与人之间爱的纽带,它既是一种传统的道德思想,也是一种回馈社会的生活理念,更是人们为人处世的重要准则。感恩教育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中还涉及不多,然而却应该备受重视。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学校里,教师都应该教会学生懂得感恩,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向前迈进,让孩子们在健康成长的同时,用自己这颗知恩、感恩的心去对待他人,对他人及社会给予更多的感恩回馈,从而帮助这些远离父母的孩子们能够快乐、积极地生活,茁壮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县海头小学)

作者:李丽平

第4篇:留守儿童感恩教育

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

田阳县那坡镇百峰中心小学 黄云飞

当前,一些留守儿童感恩意识的缺失较为严重。面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孝心等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大打折扣,甚至淡漠,只知受惠,不知感恩;享受着别人带给自己的快乐,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在处理人际关系中以“我”为中心,人情味淡薄,。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孩子们道德理念严重缺失呢?我认为家庭、社会和学校责无旁贷。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多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属代管,这些人缺乏科学育子经验,留守儿童中或多或少存在家教缺位、亲情缺失、交流缺少、监护缺乏等问题,这种状况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加之小学生正是生性好动的时期,自控能力差,久而久之形成了孤僻、不合群的心理,遇事缺乏自信,不少学生责任意识淡漠,自私自利、自以为是弱点非常明显。为此作为一个班主任的我更感到了对做好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我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懂得付出,学会感谢父母、知道尊敬老师、懂得热爱社会。 为了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我探索出了以下几点教育方法:让他们在知恩中改变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发掘教科书中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通过正面引导,帮助他们理解父母外出务工的艰辛,监护人的精心呵护,以写作文和给外地父母写一封信的形式,让他们感受思念亲人之情,呼唤爱,从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等,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是重要的,使他们对家庭、学校和亲人充满归属感,依赖感;并经常结合课文内容对孩子们进行思想教育,理解父爱母爱的伟大,同学朋友间的真挚友情等。

二“感恩,做有情有意的孩子

我们向留守儿童施恩,让他们知恩,目的就在于感恩。首先要帮助孩子们在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思想,其次是让他们学会“感恩”,让他们了解到心中不仅要有自己,还要有他人,让他们心中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去善待他人,善待生活;

教会学生心存感激,那么孩子们就会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自律,多一份热情

二、感谢父母、感谢“监护人”和感谢同学。

让学生动手实践,亲身体会,在实践中体会,在体验中成长。如:爱心家庭作业(为父母洗脚、制作爱心卡片等)、 “算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为父母过节并建立老师与家长及代理家长定期交流制度,时时关注孩子在家的表现,查缺补漏,对症下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责任使学生感悟到:父母给予我生命,让我健康长成,让我放飞理想,我们应该感谢父母;爷爷奶奶在父母外出打工时,担起了家中的所有重担,每日为我们洗衣、做饭,教育我们好好学习,不断成长,我们应该感谢爷爷奶奶;同学和朋友给了我友爱,让我在这尘世间不再孤单,让我在孤寂无助时倾诉、依赖,看到希望和阳光让我体会到友谊的芬芳,我们应该感谢同学和朋友 。为此,每学期我都会召开“感恩的心”为主题‘家’会,并把暑假的第一天定为“南窑留守儿童之家”的感恩节,这一天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感恩,并让学

生畅所欲言,明白父母、监护人和同学,并发誓要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回报关心他们的父母和监护人!

(3)感谢生活。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很强,但是他们也经常看到丧失劳动力的,或是那些本身残疾的,还有在街上乞讨的人,在看过他们艰辛的生活以后,对自己的生活体会更深。我经常教育他们勤俭节约,不要乱花钱,珍惜老人的劳动成果,每学期孩子们都要出版一期“节约手抄报”,我适时结合语文课本来让他们感受生活,如《倔强的小红军》、《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等等,忆苦思甜,这些故事给孩子的启迪是刻骨铭心的,在孩子们晶莹的泪光中,在孩子们的叹息之中,他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知道感恩已经在他们心中扎根!

(4)感恩从一点一滴做起。我教孩子们从学会说一声“谢谢”开始。 从小事做起,小到给“监护人”端一杯水,洗一次脚,做一次家务,给别人一个微笑、随手捡起地上的一片纸屑„„ 大到学会自理,学会自强。要从诸如教学生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教师有礼貌,尊重老师;关爱理解父母,理解监护人,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吃水不忘挖井人”,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永不忘记他人的帮助之恩。

三、“感党恩”

在留守儿童中开展“唱红色歌曲谢党恩;请镇关工委的老同志做报告,忆苦思甜;组织留守儿童到沈阳九一八纪念馆参观;到抚顺雷锋纪念馆参观;请老人讲革命故事等,让留守儿童感悟革命者崇高的奉献精神,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每学期我都要领孩子们到敬老院去献爱心,并从中让他们感受现在的老人多么幸福,他们的幸福是党给予的。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更加懂得了今天美好幸福的生活源于党的正确领导,源于党和国家的富民惠民政策,让孩子们懂得感恩,激发爱党爱国热情。

四、“感政府恩”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社会关心帮助的结果,是 “爱心”工程。“金英留守儿童之家”的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关怀。省市县妇联、市人大、市县总工会、市县团委、市县教育局、市县宣传部等多家单位常来看望孩子们,并为孩子们送来了大量图书,体育用品、油、米、面等,团市委为孩子们买书包和学习用品,并为每个留守儿童每人做一套新衣服,让孩子们感觉到他们的成长时刻在有人关注,牵动着更多人的心。

五、“感师恩”

在教育留守儿童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正确引导,只有多付出一份关爱,少一份指责,留守的童年就会多一份快乐,就会心存一份感激,要让他们懂得:“老师带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带我寻找生命中最真最纯的意义,让我抛却愚昧,懂得思考,应该感谢老师,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呵护”。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我给予留守儿童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孩子们一点一点懂事了,我享受着成功的快乐,我打开了孩子们那颗陈封己久的 ‘善良的心’。

“感恩教育”活动成效明显,留守儿童成长了不少,更得到了留守儿童家长和代理家长的肯定。如‘彤彤’小朋友,父母离异,父亲远走韩国,母亲改嫁他人,由奶奶抚养,家庭非常困难,她性格腼腆,寡言少语,每次去她妈妈家回来后,就很不听奶奶的话,还顶嘴,我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后,她懂事了很多,能主动帮助奶奶做家务活,洗衣服,打扫卫生,知道孝顺了,她奶奶跟我说现在俺孙女可懂事了,得感谢你呀!。‘雯雯’的奶奶感慨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她说“没想到,我的孙子在短时间里长大了不少,以前叠被、洗衣、扫地等事都不会去做的,现在可好了,我们忙着田里的事,小孩帮我们打打下手,烧饭洗碗、打扫卫生,还帮忙除草,我们轻松了不少,这得益于“感恩教育”,让孩子们懂得了知恩、感

恩、报恩,学会了做人。”

通过“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促进了孩子知恩、感恩、报恩美好心灵的形成,帮助他们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付出、离不开老师的引导;离不开社会的帮助,培养了留守儿童感恩的心,唤醒了留守儿童的良知,锻造了留守儿童的品性,使留守儿童懂得了感恩、懂得了珍惜。使留守儿童明白了:学会感恩,就能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学会感恩,就能带着欣喜与热爱进行生命的远航;感恩,是一种力量;感恩,是一种境界;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能拥有幸福快乐,茁壮成长!

切实开展好感恩实践活动。 由于亲情的缺失,很多留守儿童的孝敬意识越来越淡薄,感激别人的情感越来越麻木,只知索取,不愿回报。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孩子的自私和贪婪。因此,对小学生开展感恩教育刻不容缓。在感恩教育的过程中,重灌输,轻实践是行不通的,因此要开展好感恩实践活动。

1、开展“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日常爱心活动

知恩,感恩还表现在承担责任 。不自私,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会才会知恩图报。让学生明白珍惜自己的生命,就是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感恩的表现。感念父母之恩,就要孝敬父母,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过分忧心,父母茹苦含辛养育他们,就是希望他们长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对父母的最好的回报;感谢师恩就是要好好的学习文化知识,学会做人的道理,老师偱循善诱就是为让学生健康的成长,做一个思想健康的人,将来能在社会上有所作为。“万丈高楼平地起”承担责任也得从基础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因此我要求学生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爱心活动中,把爱心落到实处。每天起床要做好个人内务,棉被叠得像豆腐块,鞋子、牙膏、牙刷······统一摆放整齐,力争不被扣一分。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就是为同学,为班级争得了荣誉。做好自己的事情还要留心身边的同学,该做的事情做好了吗?没有做好的就伸出友谊之手,帮一下忙。已经做好的,对同学说一句赞美的话。同学生病了要积极主动的帮助,协助老师送去医院,为同学打饭,端水,安慰同学让同学感受到班级的温暖······

2、利用特殊日子,开展感恩活动

懂得“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种修养,也是人之常情。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在实践中让学生学会交往与合作,学会关心他人,学会珍惜生命,享受幸福生活。鼓励学生运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他人的关爱与感激,从而健康快乐地生活。

特殊的日子是感恩的最好时机,如班级纪念日、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感恩节等。可以给爷爷、奶奶盛上一晚热汤;可以给远在他乡打工的爸爸、妈妈打一个问候的电话;可以在同学、朋友生日的时候送上一张贺卡,一朵鲜花,一封感恩的信或一条信息,哪怕一句温馨又真诚的祝福也可以。只要能送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就是感恩最好的表现。

5、感恩“留守磨练”。法国历史年鉴学派学者安德烈·比尔基埃等在论及西方现代化初期西方家庭对青少年的安排时也曾认为:“强迫孩子离开家庭环境,对孩子便是适应性的考验,同时也是剥夺情感的考验,这些考验能把孩子武装起来面对人生„„”留守儿童也应该辩证地看待留守生活。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就是这个道理。也许父母外出客观上给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带来了机会,他们必须学会独立才能够更好的生活,这种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和养成对于现在的孩子而言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能在这种独立的过程体味生活的艰辛,也许他们会更好地理解父母,从父母的生活经历中体验更加宝贵的精神力量。因此,这种留守生活对于孩子自身的磨练在某种意义上是有益的。留守儿童应用开放的心态感谢这种“留守磨练”

有位学者说:“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在学习中知恩,在实践中感恩,给了学生展示爱的平台,让留守儿童在感恩的盛宴中吸取营养,让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使他们在生活的磨练中,学会适应,学会改变,学着以自己的力量振奋自己的精神,增强自己的斗志,活出一个感恩的、自豪的、快乐的自我!孩子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天使,学会感恩他们才能更茁壮的成长。

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通过感恩教育,有利于学生从小就养成一种感恩意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伴、感恩身边的人,乃至感恩自然、感恩祖国,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道德准则、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孩子们谈话中可以看出,虽然他们被父母留在了家乡,但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表现出被遗弃感,也没有表现出对父母的抱怨和不满,相反,他们对父母的留守决策持积极肯定、理解和支持态度。我们认为,这种对父母留守决策的积极认同变成了他们“孤留”家乡的精神支柱和生活、学习的巨大动力,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一定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3 感恩从一点一滴做起。我教孩子们从学会说一声“谢谢”开始。从小事做起,小到给“监护人”端一杯水,洗一次脚,做一次家务,给别人一个微笑,随手捡起地上的一片纸屑„„大到学会自理,学会自强。要从诸如教学生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教师有礼貌,尊重老师;关爱理解父母,理解监护人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吃水不忘挖井人”,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永不忘记他人的帮助之恩。

3 感恩从一点一滴做起。我教孩子们从学会说一声“谢谢”开始。从小事做起,小到给“监护人”端一杯水,洗一次脚,做一次家务,给别人一个微笑,随手捡起地上的一片纸屑„„大到学会自理,学会自强。要从诸如教学生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教师有礼貌,尊重老师;关爱理解父母,理解监护人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吃水不忘挖井人”,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永不忘记他人的帮助之恩。

尊重的魔力:把学生当作与教师平等的主体看待,与他们对话,给他们以尊重,是激发他们自我发展动力的最有效方式。理解的力量:搭建亲子沟通的温馨桥梁

陶营乡的一些老师告诉记者,给学生再多的关爱,教师还是无法替代他们的父母,只有让学生与父母更加融合,搭建起亲子沟通的桥梁, 感恩教育一直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感恩教育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学会关爱自己,关爱他人,有一颗感恩的心。 才能让留守儿童获得自我发展的动力。

第5篇:小学生感恩故事-[小学生感恩故事]小学生感恩故事全集

小学生感恩故事全集

在这个暑假里我看了一本老师推荐的书《小学生感恩故事全集》,这本书极让我感动。

其中有一篇讲一位母亲生下了一个没有耳朵,先天残缺的男孩,只有采取手术的办法来改变这种状况。母亲的头发长到披肩的时候捐献耳朵给男孩。男孩一直不明白:“是谁给了我耳朵?”直到母亲去世,他才知道是母亲给了他耳朵, 但是他已经无法给以任何的补偿。读完这个使我感受到母爱是伟大的。

《鞋》里的父亲为了送儿子到遥远

的城市上学买了一双廉价的皮鞋,那是父亲生平第一次买鞋,怕穿布鞋到学校被人瞧不起,怕儿子尴尬;儿子在城市上学念书除了兼职赚来自己的学费也赚来了送给父亲的一双真正的皮鞋,父亲接过皮鞋时哭得像个小孩,因为儿子长大了,儿子理解了父亲的苦心,那双皮鞋父亲一次也没舍得穿,“那是小五子的心。”

最让我感动的一篇故事是一位名叫苏丹的妈妈为了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付尽自己的一生。小学生感恩故事苏丹为了照顾妈妈,付出了别人想不到的艰辛,而她是这样说的:“照顾她,不是报恩,而是爱她,是她用无私的爱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更使我懂得去爱人。小学生感恩故事”看到这里的时候,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哭了。

从这几篇文章里让我感受倒了母亲的爱是伟大的,是母亲您给予了我生命,教育我成人,让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我感谢您!我下定决心要好好学

习,将来报答你们。我永远都无法忘掉对母亲的那一份情……

第6篇: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

任朝胜

针对留守儿童的情感问题,怎样对留守儿童进行了感恩教育,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及措施:营造感恩的班级文化和气氛,把感恩教育作为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来呈现,如关于“孝”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以感恩为主题的黑板报、写以感恩为主题的作文等,使学生无时不受到感恩教育。感恩教育具体做法如下:

1、感恩临时监护人。留守儿童一般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作临时监护人。这些老人辛苦一辈子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本应尽享天年。但为了孩子的长远利益,还得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教育的重任,既要照看孩子,又要种责任田,还要处理家庭琐事,可以说是身心疲惫。尽管如此,他们仍毫不保留地把爱献给了孙辈。作为留守儿童,要能感受到祖辈们对自己的爱,要感谢祖辈们为此而作出的牺牲。

2、感恩父母。调查表明:外出打工农民最大的愿望不仅是能赚更多的钱,更希望子女进城入学,受更好的教育,更有出息,而将子女留在家乡也是不得已的办法。诚然,多数在外务工的父母亲和天下父母的心是一样的,都渴望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但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不得不忍痛割受,背井离乡,外出务工。一方面他们承受着生活的艰辛;另一方面,又饱受着思念的煎熬。他们这么辛苦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改善家里的经济条件,为了赡养老人,为了养育子女。作为留守儿童,要理解父母的艰辛,感谢父母为家庭所作出的牺牲,而不要认为他们是丢下孩子不管而只顾自己在外享清福。

3、感恩学校。留守儿童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为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学校付出了很多努力。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设立了联系卡制度、开设心理教育课、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还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留守儿童与教师同学接触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教师和同学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4、感恩社会。留守儿童要感受到社会各界对自己的关爱,因为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为他们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各地政府高度重视留守孩子的问题,他们协同教育主管部门,积极探索新的办学形

式。在具备条件的地方筹建幼儿园和寄宿制学校,由学校多承担一些监管责任和义务,让留守孩子得到应有的管理、照顾和关爱。公安、司法、法院和工商、文化等有关部门协助管理,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和娱乐场所的整治,彻底根治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

5、感恩“留守磨练”。 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留守儿童也应该辩证地看待留守生活。也许父母外出客观上给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带来了机会,他们必须学会独立才能够更好的生活,这种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和养成对于现在的孩子而言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能在这种独立的过程体味生活的艰辛,也许他们会更好地理解父母,从父母的生活经历中体验更加宝贵的精神力量。因此,这种留守生活对于孩子自身的磨练在某种意义上是有益的。留守儿童应用开放的心态感谢这种“留守磨练”。 甚至有专家认为:强迫孩子离开家庭环境,对孩子便是适应性的考验,同时也是剥夺情感的考验,这些考验能把孩子武装起来面对人生。

相信通过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正确引导留守儿童的心理情感变化,树立潜意识的感恩心理,对孩子以后的发展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他们在多方面的帮助和教育启发下,迎着朝阳茁壮成长。

第7篇:让留守儿童学会感恩

一、 设计背景:

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2000万人,并呈继续增长趋势。留守儿童面临着许多的教育等问题,现在我校共有860多位少先队员,其中留守队员就有360多位,占全年级少先队员的百分之四十一点八,许多留守队员认为他们的父母不在其身边,别人对他的爱,对他的付出,他们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只知道默默的享受,不知道去感恩,不知的回报。因此让留守队员学会“感恩”是一项值得关注的问题,让留守队员学会“感恩”就是知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蕴含的处事哲学;让留守队员领悟“感恩”就是领悟“只有心怀感恩,才能滋润生命”的人生真谛;让留守队员学会“感恩”就是让他们体会到只要心中装着爱就会使这个世界充满爱,让留守队员学会“感恩”就是学会施予世界一点恩赐而感受到世界将施予他们更多的恩泽。与之相反,也应该让留守队员懂得:一个丧失“感恩”之情的人,他的人生就会一片苍白,一个丧失“感恩”的社会,世界将变得光怪陆离,一个丧失“感恩”的民族,他们的祖国必将危在旦夕!让留守队员知道感恩,学会感恩,体味到“爱”的真谛,了解身边的人,感受社会的温暖,学会把得到的爱分给他人、回报社会。感恩是一种方式,感恩是一种境界。只有学会感恩,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与关心。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感恩教育,让留守队员学会做人,学会感恩,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弘扬中华民族高尚的道德情操。

(2)通过感恩教育,教育学生遵纪守法,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

三、活动方案:

(一)宣传发动阶段

开展感恩教育的前提是让留守队员认识到其必要性。现在留守队员对父母长辈、代理家长的爱已经习惯接受,理所当然地享受他们的照顾和无私奉献,从来没有想到如何去回报父母。开展感恩教育正是为让孩子们在享受父母关爱的同时,也能学会理解别人的付出,让他们把自己得到的深切的爱延续和传递,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1、宣讲身边典型的事例

利用国旗下讲话、班队会、黑板报、校园广播、橱窗等为阵地,全方位地进行感恩教育的宣传发动。

2、发放“感恩父母校园行活动”方案

3、发放“感恩父母”倡议书

(二)全面实施阶段

利用每天的晨会和班会时间,宣讲身边典型的事例,同时重点利用节日为载体,推出主题感恩教育

1、以班级为主体,召开“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故事会和演唱会

在班中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用优雅动听的童声,丰富的肢体语言进行演讲,以此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学生们认识到“孝心、爱心”是“立人之本”,“人伦之本”,是一切德行之源,是中华伦理持续发展的内在基因,是中华文化之特色。

(1)开展“感恩”主题班会

留守队员说说对感恩的认识,讲讲身边的感恩的故事,讲讲自己是怎么样做的,怎样做是感恩,今后要怎么做等等。

(2)《感恩故事大比拼》

古代《二十四孝》有着非常感人报恩的故事,还有一些关于动物怎么样报恩的故事等等。在班会上进行《感恩故事大比拼》。让学生在收集的过程中,知道什么感恩,该怎样做。

(3)《感恩歌曲大比拼》

留守队员自觉收集了一些感恩的歌曲:《感恩的心》、《天下父母心》、《父老乡亲》《献给父亲的歌》、《想家的时候》、《烛光里的妈妈》、《父亲》、《妈妈的吻》、《父亲和我》、《妈妈》、《父亲的恩情》、《白发亲娘》、《慈祥的母亲》进行了学唱,还在班会上进行了《感恩歌曲大比拼》,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留守队员其乐融融。

2、感恩社会的关爱

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活动,引导队员们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演讲比赛形式,使学生体会到社会对他们的至关至爱。以“学雷锋活动”为载体定期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激发和增强学生“报答社会、感恩社会、报效祖国”的深刻情感。此活动由政教处组织各班级负责开展。

3、回报父母养育之恩

通过倡导留守队员为父母多做事,对父母多说知心话,为父母过生日,给父母送礼物,为父母揉揉腰、捶捶背、洗洗脚,帮父母做饭洗衣等活动,体会和感激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培养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每人写一篇“感恩父母“的作文,每人给父母写一封信。优秀文章将挑选至上级参加比赛或报刊上发表。

(1)“孝心大比拼”

为长辈洗一次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随时让家长知道自己的活动内容等

(2)算算亲情帐,体会父母心

将课本费、生活费、交通费、零花钱等支出加起来,算出家长为自己的投资;假定自己毕业后收入(如:每月1500元),计算自己大致需要多少年才能回报父母。

(3)“真情告白”(长辈生日、重要节日送上祝福或自己制作的小礼物)

(4)做到“六个一”。

A. 写一封信,有征文演讲赛

B. 谈一次心,

C. 做一张贺卡,

D. 献一束鲜花,

E. 提一个建议,

F. 表一个决心

4、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

开展申报“尊师重教”示范班的活动。要求各班级所有队员讲十句文明用语,遇到老师自觉向老师点头问好,标准语言是“老师早”、“老师好”,声音宏亮。遇见年长者(不管是校内工友、教师家属,还是校外来校办事人员)自觉点头问好,标准语言是“您早”、“您好”,声音宏亮。任何学生不得与教职工顶嘴,不准讲老师的坏话,不准对老师评头品足,要尊重老师的辛勤劳动。

5、感激同学间的爱心相助

开展以“同学如手足”、“牵手同学、共同进步”为主题的班会演讲、以及给同学做一件有益的事,给班级做一件有益的事等活动,掀起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的热潮,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不忘同窗之情。

6、感谢他人的帮助之恩的活动,有“我为同学做一件好事”;走进社区“为社区献一策”;会写感谢信„„

7、美术课进行一次讴歌大自然的主题绘画,使学生能够形成感激自然给予的情感,使“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成为同学们的自觉行为。

8、利用学校广播系统站定时播放歌曲《感恩的心》,同时利用音乐课学习这首歌曲并学会做这首歌曲的手语操。

第8篇:儿童诗歌《感恩的心》

有关于儿童诗歌《感恩的心》的范文小编已为大家整理收集,欢迎阅读下方文章,希望能帮到大家。

诗歌朗诵:《感恩的心》

甲:小时侯,妈妈一天一天的给我洗脚,一天一天的洗去我的天真和顽皮

乙:长大了,我也给妈妈洗脚,却怎么也洗不掉,妈妈一天一天的牵挂和辛劳

甲:妈妈是一盏油灯,燃烧了自己毕生的心血,陪伴我慢慢成长。

乙:妈妈是颗太阳,奉献了浑身的热量,把严寒的季节变成一个个暖炉挂在我的心房

甲:妈妈啊,您喋喋的唠叨是我催眠的歌谣

乙:妈妈啊,您狠狠的训斥是我成长的阶梯。

甲:好想永永远远偎在您的身旁

乙:好想永远永远跪在您的膝前

合:默默的为您洗脚

甲:爸爸妈妈曾这样对我说,孩子,你们都是幸运的一代,天天生活在暖和的阳光里

乙:我想对爸爸妈妈说;,是呀,这得感谢您,为我们创造了一切,而您的额头,却布满了皱纹

甲:老师也曾这样对我说,同学们,你们都是快乐的一代,天天无忧无虑,安闲自在,展开理想的翅膀,翱翔在知识的海洋里

乙:我想对老师说:,是呀,这得感谢您,为我们付出了多少的心血,而您年轻的身影,却刻在了那黑板上,作业里,书本中.甲:此时此刻,我多想化作一缕不倦的清风,给爸爸妈妈带去清凉,不再让汗水挥洒

乙:此时此刻,我多想化做一杯清茶,让老师的声音永远圆润,不再嘶哑

合:此时此刻,我多想紧紧依在您的怀抱里

深深地说一声:谢谢你们!

谢谢我们的爸爸妈妈!

谢谢我们的老师!

谢谢所有关心爱护我们的人!

请接受我们最诚挚的敬礼!

诗朗诵《感恩的心》

我们沐浴着爱的阳光长大

我们滋润着人间的真情成长

多少次带着幸福的感觉进入梦乡多少回含着感动的泪花畅想未来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是最幸福的常怀感激之情的生活是最甜美的学会感激——感激我的父母。

因为他们给了我宝贵的生命

学会感激——感激我的老师。

因为他们给了我无穷的知识

学会感激——感激我的朋友。

因为他们给了我克服困难的力量学会感激——感激我周围的一切。因为他们给了我和谐健康的成长空间

有一个词语最亲切,

有一声呼唤最动听

有一个人最要感谢

有一个人最应感恩

它就是——“妈妈”

妈妈的皱纹深了,她把美丽的青春给了我妈妈的手粗了,她把温暖的阳光给了我

妈妈的腰弯了,她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妈妈的眼花了,她把明亮的双

眸给了我

面对妈妈深沉的感情

聆听妈妈殷切的心愿

我们更应该学会感恩!

感恩的心

落叶在空中盘旋飘荡,描绘着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大树感恩大地对它的滋养;浪花在大海中翻腾歌唱,谱写着一曲曲感恩的乐章,那是浪花对哺育它的大海的颂扬,

不要抱怨上苍给予你太多的坎坷与沧桑,也不要悲叹命运中有太多的曲折与跌宕,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我们体验生活的快乐,沐浴着爱的阳光成长。

有人说善人的本质就是拥有一颗感人的心,也有人说感恩是人世间的美德,它至高无上!

感恩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给予我宝贵的生命,哺育我们健康的成长;感恩我的老师,因为他们带我品尝知识的琼浆,教我放飞青春的梦想;感恩亲爱的党,因为他为我们创造和平安定的环境,播散阳光,让新苗茁壮!

感恩伟大的祖国,因为它赋予我们中国人的尊严,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多少次带着幸福的感觉进入梦乡,多少次满怀着感动的泪花,把未来畅想。

学会感恩,就会前程的面对生活的挑战;

学会感恩,带着欣喜与热爱去进行生命的远航。

感恩是一种力量,感恩是一种境界,拥有一种感恩的心我们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第9篇:留守儿童感恩教育活动小议

感恩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本性,是深藏于我们内心的优秀品质。生命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的,每一样事物都依赖其他事物而存在:无论是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还是朋友的关爱……我们无时无刻不沉浸在恩惠的海洋中!在本次留守儿童感恩教育活动课题研讨中,更让我们深刻体会到:

一、发掘教科书中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通过正面引导,帮助他们理解父母外出务工的艰辛,监护人的精心呵护,以写作文和给外地父母写一封信的形式,让他们感受思念亲人之情,呼唤爱,从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等,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是重要的,使他们对家庭、学校和亲人充满归属感,依赖感;并经常结合课文内容对孩子们进行思想教育,理解父爱母爱的伟大,同学朋友间的真挚友情等。我们向留守儿童施恩,让他们知恩,目的就在于感恩。首先要帮助孩子们在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思想,其次是让他们学会“感恩”,让他们了解到心中不仅要有自己,还要有他人,让他们心中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去善待他人,善待生活;

教会学生心存感激,那么孩子们就会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自律,多一份热情

二、感谢父母、感谢“监护人”和感谢同学。

让学生动手实践,亲身体会,在实践中体会,在体验中成长。如:爱心家庭作业(为父母洗脚、制作爱心卡片等)、“算算亲情账,感知

父母恩”、为父母过节并建立老师与家长及代理家长定期交流制度,时时关注孩子在家的表现,查缺补漏,对症下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使学生感悟到:父母给予我生命,让我健康长成,让我放飞理想,我们应该感谢父母;爷爷奶奶在父母外出打工时,担起了家中的所有重担,每日为我们洗衣、做饭,教育我们好好学习,不断成长,我们应该感谢爷爷奶奶;同学和朋友给了我友爱,让我在这尘世间不再孤单,让我在孤寂无助时倾诉、依赖,看到希望和阳光让我体会到友谊的芬芳,我们应该感谢同学和朋友。为此,每学期我们都会召开“感恩的心”为主题‘家’会,并把暑假的第一天定为“运漕留守儿童之家”的感恩节,这一天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感恩,并让学生畅所欲言,明白父母、监护人和同学,并发誓要好好学习,将来回报社会,回报关心他们的父母和监护人!

四、感谢生活。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很强,但是他们也经常看到丧失劳动力的,或是那些本身残疾的,还有在街上乞讨的人,在看过他们艰辛的生活以后,对自己的生活体会更深。要经常教育他们勤俭节约,不要乱花钱,珍惜老人的劳动成果,每学期孩子们都要出版一期“节约手抄报”,并让教师适时结合语文课本来让他们感受生活,如《倔强的小红军》、《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等等,忆苦思甜,这些故事给孩子的启迪是刻骨铭心的,在孩子们晶莹的泪光中,在孩子们的叹息之中,他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知道感恩已经在他们心中扎根!

感恩从一点一滴做起。要教孩子们从学会说一声“谢谢”开始。 从小事做起,小到给“监护人”端一杯水,洗一次脚,做一次家务,给别人一个微笑、随手捡起地上的一片纸屑„„ 大到学会自理,学会自强。要从诸如教学生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教师有礼貌,尊重老师;关爱理解父母,理解监护人,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吃水不忘挖井人”,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永不忘记他人的帮助之恩。

五、“感党恩”

在留守儿童中开展“唱红色歌曲谢党恩”;请镇关工委的老同志做报告,忆苦思甜;组织留守儿童去祭扫英烈;请老人讲革命故事等,让留守儿童感悟革命者崇高的奉献精神,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每学期我们都要组织孩子们到敬老院去献爱心,并从中让他们感受现在的老人多么幸福,他们的幸福是党给予的。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孩子们更加懂得了今天美好幸福的生活源于党的正确领导,源于党和国家的富民惠民政策,让孩子们懂得感恩,激发爱党爱国热情。

六、“感师恩”

在教育留守儿童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正确引导,只有多付出一份关爱,少一份指责,留守的童年就会多一份快乐,就会心存一份感激,要让他们懂得:“老师带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带我寻找生命中最真最纯的意义,让我抛却愚昧,懂得思考,应该感谢老师,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教师的精心呵护”。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老师们给予留守儿童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孩子们一点一点懂事了,我

们享受着成功的快乐。

“感恩教育”活动成效明显,留守儿童成长了不少,更得到了留守儿童家长和代理家长的肯定。如‘彤彤’小朋友,父母离异,父亲远走韩国,母亲改嫁他人,由奶奶抚养,家庭非常困难,她性格腼腆,寡言少语,每次去她妈妈家回来后,就很不听奶奶的话,还顶嘴,我们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后,她懂事了很多,能主动帮助奶奶做家务活,洗衣服,打扫卫生,知道孝顺了,她奶奶跟我说现在俺孙女可懂事了,得感谢你呀!。‘雯雯’的奶奶感慨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她说“没想到,我的孙子在短时间里长大了不少,以前叠被、洗衣、扫地等事都不会去做的,现在可好了,我们忙着田里的事,小孩帮我们打打下手,烧饭洗碗、打扫卫生,还帮忙除草,我们轻松了不少,这得益于“感恩教育”,让孩子们懂得了知恩、感恩、报恩,学会了做人。”

通过“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促进了孩子知恩、感恩、报恩美好心灵的形成,帮助他们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付出、离不开老师的引导;离不开社会的帮助,培养了留守儿童感恩的心,唤醒了留守儿童的良知,锻造了留守儿童的品性,使留守儿童懂得了感恩、懂得了珍惜。使留守儿童明白了:学会感恩,就能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学会感恩,就能带着欣喜与热爱进行生命的远航;感恩,是一种力量;感恩,是一种境界;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能拥有幸福快乐,茁壮成长!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