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砌体结构震害

2022-08-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汶川砌体结构震害

汶川地震中砌体结构楼梯间震害分析

下主要震害有以下几个方面。

(2)梯段板在施工中往往存在施工接缝,接缝

08抗震学术交流会-专家提出的新观点-很震撼啊! 2008-12-19 14:41 okok.org/forum/viewthread.php

第九界全国抗震鉴定加固学术交流会于2008年10月24日在福建厦门顺利举行。

这次抗震会议上,来了很多国内外知名专家,如上海交大刘希拉教授,同济大学吕西林教授、顾祥林教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邸小坛总工等等,此外还有来自中国 台湾和日本、德国等的专家。不少专家系统总结了汶川大地震的经验教训,并针对建筑抗震问题提出了相当多的新观点、新认识。感觉受益非浅,只不

过工作繁忙,到现在才有空总结一番。总结的不准确,可能有些断章取义。 这里就简单介绍自己感觉比较有意思的几位专家的观点:

1、汶川地震的震害调查表明,结构的破坏特征和传统设计以及试验结果有明显不同。例如不少专家指出框架结构实际破坏状态并非“强柱弱梁”,绝大多数情况 下,节点塑性铰并不出现在梁端;相反,大多数都出现在柱端!灾区的不少结构都是按新规范设计的,但实际破坏形态仍与设计原则明显相悖!刘希拉教授指出出现 这种情况与框架柱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的弯剪扭复杂应力状态有关;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底层框架柱将承受极大的水平剪力,而剪切破坏又是一种脆性破坏,因此在柱 端的破坏更为严重;而梁则主要还是受弯状态,破坏不一定会先于柱发生。台湾新竹交大的一位教授就大胆指出,“强柱弱梁只是人们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在实际 结构中不可能实现。”这个观点可能让大多数结构设计人员无法接受,我也很难接受,但实际震害情况胜于雄辩。

2、砌体结构破坏形态与试验室构件试验的结果相差很大。哈工大的一位老师就通过震害调查发现,实际砌体结构的墙体破坏以X型裂缝为主,而试验室砖墙剪切试验的破坏形态则主要以灰缝的水平剪切裂缝为主。 实际结构的破坏形态与试验室结论相悖,再次对传统试验方法提出挑战!

3、冶金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已退休的研究员林志伸(教授级高工)提出的观点更为新颖而震撼!林教授首先指出传统的抗震设防烈度的制定存在不合理性,他从地质 学成因角度开始分析,指出从统计角度对各地区的历史地震记录进行统计而得到烈度的概率分布不合理!因为,某一地区的潜在大震可能性并不一定在历史上出现 过,而出现过大震的区域由于板块运动后能量已经释放,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再积聚能量发生大震的可能性将非常小。他指出人类有地震烈度记录的历史不过 5000多年,而一个地区地质条件的形成早已在千万年前,拿五千年的统计数据想要准确反映上千万年的地质变动,犹如沧海一粟!而地质学角度上看,烈度区划 图时用到的两个基本假定并不科学(两个基本假定:a.某一地区在历史记录上发生过n度地震,则以后还会发生n度地震;b.两个地区地质条件相似,则这两个 地区将发生相同烈度的地震。 )。这对传统的抗震设防烈度根据统计回归得到的概率模型提出了挑战!

林教授还指出结构的抗震计算中输入地震作用的方向不合理性:我们在做地震计算时总是以某一方向作为主轴输入地震作用(x向、y向),但实际地震地面振动观 察记录表明,地震作用的方向并不存在固定的方向性,也就没有所谓的x向、y向所言!这个观点我赞同。我们知道力有三个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众所周 知,地震作用具有明显的随机性,既然我们能够考虑到地震作用大小的随机性,为什么不能考虑到其作用方向也存在随机性?强烈地震下,地面的运动可能存在各个 方向的平动分量,也存在平面内的扭转分量,而这些向量严格地讲都是与时间有关的随机过程。我的理解是地震作用不仅在大小上是个随机过程,其作用方向也是随 机过程,实际上是个“随机矢量”。例如时程分析中输入地震波模拟地震作用,就要考虑其入射方向的随机性,用数学表示就是方向随机矢量 {F(x,y,t),n(x,y,t)}。

4、楼梯问题。震害表明,楼梯破坏严重,这里就不多说了。楼梯作为地震时逃生的主要手段(大震时电梯肯定是不能用的),其抗震性应该引起重视。以前我们做 设计都只考虑楼梯板、楼梯梁在竖向荷载下承载力,在结构模型中很少考虑楼梯在地震作用工况下的内力计算,其实犯了大错!在大震作用下就算结构能

够避免倒塌,但作为逃生主要通道的楼梯如果已早已严重破坏,那让人们往哪里跑?难到从十几层楼往下跳?我想08修订版抗震规范要求我们在结构计算和设计时 “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3.6.6条),用“应”而不用“宜”是有道理的!此外,楼梯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有斜撑的受力状态,对结构的刚度影响较大;可能 在结构分析中考虑了楼梯的斜撑受力作用后,结构的自振周期和振型就跟原先不考虑时会完全不同,这样所有计算结论都将改变!(刚度增大-自振周期减小-地震 作用加大)。我觉得楼梯问题值得进行立项研究!我们原先不重视这个问题的后果是可怕的。

5、出屋面结构破坏严重;这与规范底部剪力法一节中的结论一致。

还有许多新观点,这里就不一一指出了。

这次会议上很多专家都对结构抗震问题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感觉受益匪浅。感觉结构的抗震问题确实相当地艰巨和复杂啊,现行的抗震设计方法真得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这里恕我斗胆直言。

以上是我对这次抗震会议的一些理解,我尽量按照专家的意思理解,可能有些出入,望大家批评指正。

针对上述第4条,楼梯问题的计算分析——结果令我吃惊!

为了定量分析楼梯对结构的影响,我用以前做过的工程,利用Midas建了个模型,按建立楼梯和不建楼梯两种情况,分别进行了计算;另我吃惊的是,两者的结果差别惊人!这里把一些主要结果给大家,欢迎大家讨论!

工程概况:

三层框架结构教学楼,现浇楼板。用Midas建模,使用梁单元建立柱、梁模型。

考虑楼梯对上部结构的作用:楼梯梁,楼梯柱按用梁单元建立,楼梯斜板和休息平台板用板单元建立。 未考虑楼梯作用,楼梯不建入模型,只将其恒载倒算到楼梯梁上。 楼面、屋面板按刚性板假定。 荷载按规范和实际结构输入。

未考虑楼梯作用时,结构自振周期:

模态 号 频率 频率 周期

(rad/sec) (cycle/sec) (sec)

1 8.7361 1.3904 0.7192

2 9.4640 1.5062 0.6639

3 11.7178 1.8650 0.5362

考虑楼梯作用时,结构自振周期:

模态 号 频率 频率 周期

(rad/sec) (cycle/sec) (sec)

1 9.5543 1.5206 0.6576

2 11.9258 1.8981 0.5269

3 13.9830 2.2255 0.4493

分析:

考虑楼梯作用后,结构刚度增大,自振周期减小,地震作用增大。由于楼梯板的斜撑作用,使得楼梯间的局部抗侧刚度增大,形成类似于电梯间剪力墙的局部刚度突 变区;根据水平荷载按抗侧力构件间按刚度分配的特点,楼梯间水平刚度的突变,更容易在水平地震作用下更吸收更大地震作用。

振型方面:考虑楼梯影响后,结构的振型发生明显变化!第一阶振型变为扭转振型!从第二阶振型开始才出现平动振型!而原先不考虑楼梯时,第一阶振型为横向的平动振型。出现这种情况,我想与楼梯间的增加了结构的局部刚度有关!

休息平台和楼板在地震作用下,会发生相对错位(即水平位移不相同),从而造成楼梯板的轴向拉压受力状态(斜撑),而我们原先设计时就没有考虑楼梯板在地震 作用工况下的内力组合(甚至在计算机建模时候根本就没有建楼梯构件),这就容易造成楼梯板砼因受拉承载力不足而造成受拉破坏!这就是汶川地震中,为什么那 么多楼梯板出现水平裂缝,甚至拉断的原因之一!楼梯间构件(楼梯板、楼梯梁)的在地震作用下的受力状态远远没有我们原先想象的那么简单!

此外通过有限元分析发现,在水平地震作用下,休息平台处的水平楼梯梁,在上下楼梯板之间的连接处出现较大变形和应力集中!由于楼梯板的斜撑状态,在地震作 用下对休息平台处的水平楼梯梁产生的双向剪切,势必造成上下楼梯板交界处楼梯梁出现应力集中,从而导致此处楼梯梁发生脆性剪切破坏。此外,楼梯梁端部也是 应力集中出现的区域,容易发生破坏。这就是为什么在汶川地震中,楼梯震害严重,经常出现楼梯梁的跨中和支座处断裂的原因之一。(照片详见《2008年汶川 地震建筑震害图片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p128~130页)

主要结论:

考虑楼梯作用后:

1、结构的自振周期改变,振型改变;

2、在地震作用下楼梯间构件(楼梯板、楼梯梁)的受力状态改变,例如楼梯板由原先我们的“受弯构件”转为可能是“拉压、弯”复杂内力状态,甚至可能在受压的状态下发生平面外失稳;

3、水平地震作用在各层抗侧力构件间的分配改变。楼梯间局部刚度突变区可能将分配到更多的地震力,而楼梯间的设计又恰恰没有考虑到地震作用的工况组合!

感想:

也许我们设计时的“安全储备”能够为楼梯间出现这种复杂情况提供一定的“富裕度”,所以不是所有的楼梯间在这次震害中都遭到致命破坏;但是,又有谁能保证这个“富裕度”在大震下就一定有保证呢。我们只有去研究,去改进我们传统的观念和设计方法来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我觉得楼梯问题值得进行立项研究!许多问题和我们原先的直觉并不一致,甚至出入很大!楼梯在地震作用下的对结构的影响绝非我们原先想象的那么简单!

研究楼梯问题这不是笑话,可能在高校或者科研单位里,提出“研究楼梯问题”说出去都会被人笑掉大牙;但偏偏是这个大家都不重视问题,在地震中夺去了多少无辜的生命?!我们原先在结构设计中不重视这类问题的后果是可怕的。

第2篇:从汶川地震震害分析看概念设计在结构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性

5.12汶川大地震,最明显的灾情就是建筑倒塌、道路破坏、人员伤亡。汶川等震中烈度要超过10度。本次地震是继唐山大地震以来,我国发生的最为严重的一次。从这次地震的震害资料中不难看出,很多房屋的破坏程度跟结构体系及抗震构造措施设计的合理性是密切相关的,作为一名结构设计人员,认真总结震害经验教训、分析研究建筑结构破坏的原因、提出改进设计与施工的方法是义不容辞的职责。

概念设计就是以工程概念为依据从有利于提高结构抗震力的概念上 ,用符合工程客观规律和本质的方法 ,对所设计的对象作宏观的控制。1990年以来 ,结构工程师将概念设计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随着建筑业的发展 ,建筑的体型、功能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与要求 2002年 1月实施的GB50 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以下简称新抗震规范 )对概念设计的要求作了更全面、更符合实际的规定 ,尤其是增加了“不规则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 ,使得概念设计在工程中的应用更具体更明确地落到实处 ,切实提高了结构的抗震能力。“概念设计”愈来愈受到国内外工程界的普遍重视。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是广大科技人员通过对大量建筑地震震害实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实践经验。建筑抗震概念设计在地震区的建筑抗震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贯穿于抗震设计的各个环节,大多数结构是用抗震概念设计与抗震构造措施共回来保证抗震设防第三水准目标(即大震不倒)的。可以说,未经抗震概念设计的结构不能称其为抗震结构。

建筑抗震概念设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客:1.房屋平立面规则性要求。2.抗震结构体系要求。3.结构构件要求。4.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要求。5.非结构构件要求等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 ,为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抗震可靠性而对建筑工程结构做的概念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因素:场地条件和场地土的稳定性,建筑物的平、立面图布置及其外形尺寸、抗震结构体系的选取、抗侧力构件的布置以及结构质量的分布、非结构构件与主体结构的关系等,同时为了避免它给人类带来大的灾难 ,要求建筑师、结构工程师根据新抗震规范运用好抗震概念设计。做到:结构功能与外部条件一致;充分发展先进的设计理念;发挥结构的功能并取得与经济的协调;更好地解决构造处理;利用定量的计算进行抗震分析;用概念来判断计算的合理性。

第3篇:汶川地震砌体结构破坏状况调研

1主体结构破坏程度分析

1. 1主体结构倒塌

砌体结构具有脆性性质和整体性差的特点,与其他结构相比其抗震性能相对较差. 在历次大地震中,未经合理抗震设计的砌体房屋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例如,1906 年美国旧金山地震,砌体结构破坏非常严重,砖结构的市府大楼全部倒塌,形成一片废墟;1923 年日本关东地震,可修复使用的砌体结构房屋仅占15 %;1948 年前苏联阿什哈巴地震,砌体结构房屋的破坏率达70 %以上;1976 年我国唐山地震,位于10 度和11 度烈度区的唐山市, 砌体结构房屋的破坏率达90 %[3 ] . 这次汶川地震,很多砌体房屋的平面布置、结构形式和抗震构造措施等都很难满足目前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特别是六七十年代砌体房屋在设计时没有考虑抗震设防,在这次地震中破坏尤为严重,甚至出现大面积的倒塌. 图1 、2 分别为位于震中映秀镇(实际烈度11 度) 和彭州市白鹿镇白鹿中学的两栋砌体建筑,已经完全倒塌.1. 2 严重破坏

调查发现,地震中虽然很多砌体结构没有完全倒塌,但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主要分为如下两类:

(1) 位于震中地区的房屋,虽然许多建筑结构按照新的抗震设计规范进行了抗震设计,采取了一定的抗震构造措施,然而由于所在地的地震烈度太高,仍然产生了很大的损坏. 例如,汶川县映秀镇的设防烈度是7 度,但实际的震中烈度达到了11 度,高出设防烈度3~4 度. 因此出现大量建筑的严重破坏也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只要这些建筑能够实现坏而不倒塌,也就达到了抗震设计规范“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三水准抗震设计目标. 如图3 所示的映秀镇漩口中学的学生宿舍楼,结构出现了严重开裂,却能够保持整体性而不倒塌. 图4 为白鹿镇中心学校的初中部教学楼,建于1995 年,由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设计,结构整体破坏严重,地面隆起. 由于考虑了抗震设计,增加了构造柱等抗震构造措施,局部构造柱的钢筋甚至达到屈服,帮助结构消耗了大量的地震能量,使结构整体上保持不倒塌.

(2) 建设年代较早,未采取抗震构造措施的砌体结构. 这类砌体结构由于未经过抗震设计、未采取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房屋的整体性较差,即使在遭遇本地区设防烈度的情况下,结构也会因为抗震防线单一,因局部的承载力不足而引起整体结构的严重破坏. 例如,德阳市第一幼儿园的教学办公楼,建于1985 年,为3 层外廊式砌体结构,2005 年经改造加固,顶层改为现浇框架结构,主体结构严重受损,承重横墙出现大量X形贯通裂缝(见图6) ,甚至一侧山墙的砖都被压断(见图7) . 另一个例子是位于德阳市的东电中学,在检查中发现,一栋1981 年建成投入使用的5 层砖混教学楼,即便2007 年经过加固处理,此次地震中也遭受了严重破坏,承重墙体大面积开裂,如图8 所示. 而它旁边的学生宿舍楼,也是采用的砖混结构,但由于是2005 年建成,按照《抗震规范》进行的抗震设计,在地震中基本未受损坏.对于以上属于严重破坏的建筑,即使整体结构没有倒塌,但是局部承重墙体出现了严重影响承载能力的损坏,已经失去了加固的价值,特别是那些设计建造年代较早,或者未按《抗震规范》进行抗震设计,未采取必要的抗震构造措施的建筑物,应该立即拆除. 因为,这类受损严重的建筑物,即使遭遇低于设防烈度的余震,也会因抗震能力不足而倒塌.

1. 3轻微到中等损坏

已有专家指出,对于此次地震,仅调查超高烈度下结构的震害是不够的,更要重视调查可能按现行规范进行抗震设防的各类构件体系的震害表现[4 ] . 这次调查中,专家组工作的一个重点就是了解那些轻微到中等损坏建筑的设计、建造情况,希望为较为科学地评价我国抗震规范设防标准的适合性及为今后抗震设计规范是否需要修改或调整,以及如何进行调整提供一定的参考.调查中发现,位于都江堰(设防烈度7 度,地震烈度8 度) 、德阳(设防烈度6 度,地震烈度7度) 、成都市区(设防烈度7 度,地震烈度7 度) 的许多建于20 世纪90 年代以后的砖混建筑,在地震中受到了轻微到中等的损坏. 比如位于德阳市的德阳中学初中部综合楼,建于199

2年,地震后基本保持完好. 位于成都市的成都市第十二中学、第十四中学的多栋教学楼,都建于1990 年之后的两三年内,基本上是在设防烈度的地震作用下,受到了轻微到中等的损坏. 值得注意的是,在最近几年按2001《抗震规范》设计建造的结构中,有很多建筑物的受损情况要比按89《抗震规范》设计的轻得多. 例如位于都江堰市的都江堰安顺小学教学楼(建于2008 年) 、都江堰中学学生公寓(建于2008 年) 即使经历了高于设防烈度的大震作用,仍能保持结构完好. 建于2006 年的都江堰市中兴学校的3 栋教学楼、4 栋学生公寓也仅受到了轻微损坏. 2结构局部破坏地震中,大量的结构不是整体上受到了严重破坏,而往往是结构的某一受力构件、受力部位由于建筑设计不规则、施工质量差、使用不合理等因素造成的局部破坏. 这些局部破坏虽然不会带来整体结构的倒塌,但给结构的继续使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有些情况下,结构的局部破坏也会造成人员伤亡.

第4篇:砌体结构总结

1、 砌体结构是指由块体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柱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是砖砌体、砌块砌体和石砌体结构的统称。

2、 砌体结构的优点:1可就地取材,造价低廉。2有很好的耐火性和较好的耐久性。,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大气稳定性,使用年限长。3保温,隔热性能好,节能效果明显。4施工设备简单,施工技术上无特殊要求。5当采用砌体和大型板材做墙体时,可以减轻结构自重,加快施工速度,进行工业化生产和施工。

缺点:1砌体结构的自重大。2砌体的抗震和抗裂性能较差。3砌筑施工劳动强度大。4粘土砖制造耗用粘土,影响农业生产不利于环保。

砌体结构的发展展望:1积极发展新材料2积极推广应用配筋砌体结构。3加强对防止和减轻墙体裂缝构造措施的研究。4加强砌体结构理论的研究5革新砌体结构的施工技术,提高劳动效率和减轻劳动强度。

3、 块体是组成砌体的主要材料。常用的砌体块体有砖、砌块、石材。砌块按尺寸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常用的是小型。烧结普通砖:240*115*53多孔砖:P型规格240、1

15、90。M型规格190、190、90.

4、 砂浆:是由胶凝材料(水泥、石灰)及细骨料(如粗砂、细砂、中砂)加水搅拌而成的黏结块体的材料。作用:是将块体黏结成受力整体,抹平块体间的接触面,使应力均匀传递。同时,砂浆填满块体间的缝隙,减少了砌体的透气性,提高了砌体的隔热、放水和抗冻性能。混合砂浆:在水泥砂浆中掺入一定的塑形掺合料(石灰浆和黏土浆)所形成的砂浆。这种砂浆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久性,而且可塑性和保水性较好。

5、 对砂浆质量的要求:1砂浆应有足够的强度,以满足砌体强度及建筑物耐久性要求2砂浆应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即和易性能良好,以便于砂浆在砌筑时能很容易且较均匀的铺开,保证砌筑质量和提高功效。3砂浆应具有适当的保水性,使其在存放、运输和砌筑过程中不出现明显的泌水、分层、离析现象,以保证砌筑质量,砂浆强度和砂浆与块体之间的黏结力。

6、 12墙的实际宽度是115MM;24墙(一砖)的实际宽度是240MM;37(一砖半)墙的实际宽度是240+10+115=365MM;50(两砖)墙的实际宽度是240+10+240=490MM

7、 砌体受压破坏三个阶段的特征:第一阶段:从砌体受压开始当压力增大至50%~70%的破坏荷载时,多空砖砌体当压力增大至70%~80%的破坏荷载时,砌体内某些单块砖在拉、弯、剪复合作用下出现第一条裂缝。在此阶段砖内裂缝细小,未能穿过砂浆层,如果不在增加压力,单块砖内的压力也不继续发展。

第二阶段:随着荷载的增加,当压力增大至80%~90%的破坏荷载时,单块砖内的裂缝将不断发展,并沿着竖向灰缝通向若干皮砖,并逐渐在砌体内连接成一段段教连续的裂缝。此时荷载即使不在增加,裂缝仍会继续发展,砌体已临近破坏,在工程实践中视为构件处于十分危险的状态。

第三阶段:随着荷载的继续增加,砌体中的裂缝迅速延伸、宽度扩展,并连成通缝,连续的竖向贯通裂缝把砌体分割成半砖左右的小柱体(个别砖可能被压碎)失稳,从而导致整个砌体破坏。

8、 砌体的受压应力状态特点:1单块砖在砌体内并非均匀受压2砌体横向变形时砖和砂浆存在交互作用3在竖向灰缝出现拉应力和剪应力的应力集中。

9、 影响砌体抗压强度的因素:1块体与砂浆的等级强度2块体的尺寸与形状3砂浆的流动性、保水性及弹性模量的影响4砌筑质量与灰缝的厚度。

10、 网状配筋砖砌体构件的受压性能:第一阶段:在加载的初始阶段个别砖内出现第一批裂缝,所表现的受力特点与无筋砌体相同,出现第一批裂缝时的荷载约为破坏荷载的60%~75%,较无筋砌体高。

第二阶段:随着荷载的继续增加,纵向裂缝的数量增多,但发展很缓慢。纵向裂缝收到横向钢筋网的约束,不能沿砌体高度方向想成连续裂缝,这与无筋砖砌体受压时有较大的不同。

第三阶段:荷载增至极限,砌体内部分开裂严重的砖脱落或被压碎,最后导致砌体完全被破坏。此阶段一般不会像无筋砌体那样形成1/2砖的竖向小柱体而发生失稳破坏现象,砖的强度得以比较充分的发挥。

11、 混合结构房屋的结构布置方案:

1纵墙承重方案

传递路线:板——梁(屋架)——纵墙——基础——地基。 特点:房屋空间较大,平面布置比较灵活。但是由于纵墙上有大梁或屋架,纵墙承受的荷载较大,设置在纵墙上的门窗洞口大小和位置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且由于横墙数量较少,房屋的横向刚度较差,一般适用于单层厂房、仓库、酒店、食堂等

2横墙承重方案

传递路线:楼(屋)面板——横墙——基础——地基

特点:横墙数量多,间距小,房屋的横向刚度大,整体性好;由于纵墙是非承重墙,对纵墙上设置门窗洞口的限制较少,立面处理比较灵活。横墙承重适合于房间大小较固定的宿舍、住宅、旅馆等。

3纵横墙混合承重方案

竖向荷载的主要传递路线:楼(屋)面板——{梁——纵墙}——基础——地基

{横墙或纵墙} 特点;既可保证有灵活布置的房间,又具有较大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所以适用于办公楼教学楼、医院等。

4内框架承重方案 传递路线:

楼(屋)面板——梁——(外纵墙——外纵墙基础)——地基

{柱——柱基础

}

特点:平面布置灵活,有较大的使用空间,但横墙较少,房屋的空间刚度差。另外由于竖向承重构件材料不同,基础形式亦不同,因此施工较复杂,易引起地基不均匀沉降。内框架承重方案一般适用于多层工业厂房、仓库、商店等建筑。

12 、房屋的空间工作:由于山墙或横墙的存在,改变了水平荷载的传递路线,使房屋有了空间作用。而且两端山墙的距离越近或增加越多的横墙,房屋的水平刚度越大,房屋的空间作用越大,即空间工作性能越好,则水平位移越小。

空间性能影响系数η越大,表明整房屋的水平位移与平面排架的位移越接近,即房屋的空间作用越小:反之,值越小,表明房屋的水平位移越小,即房屋的空间作用大。因此,η又称考虑空间作用后的位移这件系数。

13、

房屋静力计算方案:(两个主要因素是屋盖刚度和横墙间距)

1刚性方案:当横墙间距小、楼盖或无盖水平刚度较大时,则房屋的空间刚度也较大,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房屋的顶端水平位移很小,可以忽略不计,这类房屋称为刚性方案房屋。当房屋的空间性能影响系数η<0.33时,可以用此方法。 2 弹性方案:当房屋的横墙间距较大,楼盖或屋盖水平刚度较小,则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房屋顶端的水平位移很大,接近于平面结构体系,这类房屋称为弹性方案房屋。当

η>0.77时,可以采用此方案。 3 刚弹性方案:房屋的空间刚度介于刚性方案和弹性方案之间,其楼盖或屋盖具有一定的水平刚度,横墙间距不太大,能起一定的空间作用,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房屋顶端水平位移较弹性方案的水平位移小,但又不可忽略不计。当0.33≤ η ≤0.77时,可按刚弹性方案计算。

14、 单层 刚性方案房屋设计计算假定:1纵墙、柱下端在基础顶面处固结,上端与屋面大梁(或屋架)铰接

2屋盖结构可作为纵墙上端的不动铰支座。

15、 过梁:设置在门窗洞口顶部承受洞口上部一定范围内荷载的梁称为过梁。

16、 过梁的荷载:一种是仅承受一定高度范围的墙体荷载,另一种是除承受墙体荷载外,还承受过梁计算高度范围内梁板传来的荷载。

17、

墙体荷载:1对砖砌体,当过梁的墙体高度h小于L/3时,墙体荷载应按照墙体的均布自重采用,否则应按高度为L/3墙体的均布自重采用。2 对砌块砌体,当过梁上的墙体高度h小于 L/2 时,墙体荷载应按墙体的均布自重采用,否则应按高度为L/2墙体的均布自重采用。

18、

过梁的破坏:过梁跨中截面因受弯承载力不足而破坏;过梁支座附近截面因受剪承载力不足,沿灰缝产生45°方向的阶梯形裂缝扩展而破坏;外墙端部因端部墙体宽度不够,引起水平灰缝的受剪承载力不足而发生支座滑动破坏。

19、圈梁:在砌体结构房屋中,沿砌体墙水平方向设置封闭状的按构造配筋的混凝土梁式结构,称为圈梁。位于房屋0.000以下基础顶面处设置的圈梁,称为地圈梁或基础圈梁。位于房屋檐口处的圈梁,称为檐口圈梁。

作用:在房屋的墙体中设置圈梁,可以增强房屋的整体性和空间刚度,防止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等对房屋引起的不利影响。 20、

挑梁三种破坏形式;1抗倾覆力矩小于倾覆力矩而使挑梁绕其下表面与砌体外缘交点处稍向内移的一点转动发生倾覆破坏。2当压应力超过砌体的局部抗压强度时,挑梁下的砌体将发生局部受压破坏。3挑梁倾覆点附近由于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或斜截面受剪承载力不足引起弯曲破坏或剪切破坏。

21、

挑梁的计算:抗倾覆验算、挑梁下砌体的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和挑梁本身的承载力验算。

第5篇:砌体结构课程设计

砌体设计

楼梯间采用现浇混凝土楼盖,纵横向承重墙厚度均为190mm,采用单排孔混凝土小型砌块、双面粉刷,一层采用MU20砌块和Mb15砂浆,二至三层采用MU15砌块和Mb砂浆,层高3.3m一层墙从楼板顶面到基础顶面的距离为4.1m,窗洞均为1800mm×1500mm,门洞宽均为1000mm,在在纵横相交处和屋面或楼面大梁支撑处,均设有截面为190mm×250mm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构造柱沿墙长方向的宽度为250mm),图中虚线梁L1截面为250mm×600mm,两端伸入墙内190mm,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

纵墙计算单元横墙计算单元

三毡四油铺小石子10.809009.90+油膏嵌实15mm厚水泥砂浆40mm厚水泥石灰焦渣砂浆3‰找坡 +100mm厚沥青膨胀珍珠岩120mm厚现浇混凝土板33006.60+3.3010mm厚水磨石地面面层 20mm厚水泥打底 120mm钢筋混凝土板33003300

1、 荷载计算:

(1)屋面荷载:

防水层:三毡四油铺小石子 0.4kN/㎡ 找平层:15mm水泥砂浆 0.3kN/㎡

800++-0.00

找坡层:40mm厚水泥焦渣砂浆3‰找坡 0.56kN/㎡ 保温层:100mm厚沥青膨胀珍珠岩 0.8kN/㎡ 结构层:120mm厚现浇混凝土板 3.0kN/㎡ 抹灰层:10mm厚混合砂浆 0.17kN/㎡ 钢筋混凝土进深梁250mm×600mm 1.18 kN/㎡ 屋盖永久荷载标准值: ∑6.41kN/㎡ 屋盖可变荷载标准值 0.5kN/㎡ 由屋盖大梁给计算墙垛计算:

标准值:N1k =Gk+Qk=(6.41 kN/㎡+0.5 kN/㎡)×1/2×6.3m×3.6m=78.36 kN 设计值:

由可变荷载控制组合:N1=1.2Gk+1.4Qk=(1.2×6.41 kN/㎡+1.4×0.5 kN/㎡)×1/2×6.3m×3.6m=95.17 kN 由永久荷载控制组合:N1=1.35Gk+1.0Qk=(1.35×6.41 kN/㎡+1.0×0.5 kN/㎡)×1/2×6.3m×3.6m=103.80 kN (2)楼面荷载:

10mm厚水磨石地面面层 0.25 kN/㎡ 20mm厚水泥打底 0.40 kN/㎡ 结构层120mm钢筋混凝土板 3.0 kN/㎡ 抹灰层10mm厚 0.17 kN/㎡ 钢筋混凝土进深梁250mm×600mm 1.18 kN/㎡ 楼面永久荷载标准值: ∑5.0kN/㎡

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 1.95kN/㎡ 由楼面大梁传给计算墙垛的荷载:

标准值:N2k =Gk+Qk=(5.0 kN/㎡+1.95 kN/㎡) ×1/2×6.3m×3.6m=78.81 kN 设计值:

由可变荷载控制组合:N2=1.2Gk+1.4Qk=(1.2×5.0kN/㎡+1.4×1.95 kN/㎡)×1/2×6.3m×3.6m=99.0 kN 由永久荷载控制组合:N2=1.35Gk+1.0Qk=(1.35×5.0 kN/㎡+1.0×1.95 kN/㎡)×1/2×6.3m×3.6m=98.66 kN (3)墙体自重:

女儿墙重(厚190mm,高900mm)计入两面抹灰40mm其标准值为:N3k =2.96 kN/㎡×3.6m×0.9m=9.59 kN 设计值:

由可变荷载控制组合:N3=9.59 kN×1.2=11.51 kN 由永久荷载控制组合:N3=9.59 kN×1.35=12.95 kN 女儿墙根部至计算截面高度范围内墙体厚190mm其自重标准为:2.96 kN/㎡×3.6m×0.6m=6.39 kN 设计值:

由可变荷载控制组合:N3=6.39 kN×1.2=7.67 kN 由永久荷载控制组合:N3=6.39 kN×1.35=8.63 kN 计算每层墙体自重,应扣除窗面积,对于

2、3层墙体厚190mm,高3.3m自重为: (3.3m×3.6m-1.8m×1.5m)×2.96 kN/㎡+

1.8m×1.5×0.25 kN/㎡=27.85 kN 设计值:

由可变荷载控制组合:27.85 kN×1.2=33.42 kN 由永久荷载控制组合:27.85 kN×1.35=37.60 kN 对于1层墙体厚190mm计算高度4.1m其自重为:(3.5m×3.6m-1.8m×1.5m)×2.96 kN/㎡+1.8m×1.5×0.25 kN/㎡=29.98 kN 设计值:

由可变荷载控制组合:29.98 kN×1.2=35.97 kN 由永久荷载控制组合:29.98 kN×1.35=40.47 kN

2、 内力计算:

楼盖、屋盖大梁截面b×h=250mm×600mm,梁端在外墙的支撑长度为190mm,下设由bb×ab×ta=190mm×500mm×180mm的刚

a01hf性垫块,则梁端上表面有效支撑长度采用墙偏心距e=h/2-0.4a0。h为支撑墙厚。

,对于外由可变荷载控制下的梁端有效支撑长度计算表:

楼层 h/mm f /N/㎡

N /kN

3 600 4.02 11.51

2 600 4.02 140.1 0.41

1 600 5.68 272.52 0.80 0/N/mm2 0.034

1

0/mm

5.41 66.10

5.55 67.80

5.63 57.90 由永久荷载控制下的梁端有效支撑长度计算表:

楼层 h/mm f /N/㎡

N /kN

3 600 4.02 12.95

2 600 4.02 154.35 0.45 5.57 68.05

1 600 5.68 290.61 0.85 5.62 57.76 0/N/mm2 0.038

1

0/mm

5.41 66.10 外重墙的计算面积为窗间墙垛的面积A=1800mm×190mm墙体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计算模型与计算简图如下

纵向墙体的计算简图

各层I-I、IV-IV截面内力按可变荷载控制和永久变荷载控制组

合分别列于下表

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纵向墙体内力计算表

截面上层传荷

楼层

Nu 3 2 1 /kN 11.51(7.67) 147.77 280.19

本层楼盖荷载 Nl

/kN 95.17 99.0 99.0

截面I-I

IV-IV NⅥ

/kN 147.77 280.19 412.61

e2

/mm 0 0 0

e1

M NⅠ

/mm /(kN/m) /kN 68.56 6.52 114.35 67.88 6.72 246.77 71.84 7.11 379.19 表

NⅠ= Nu+ Nl M= Nu·e2+ Nl·e1 NⅥ=NⅠ+NW(墙重) 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纵向墙体内力计算表

截面上层传荷

楼层

Nu 3 2 1 /kN 12.95(8.63) 162.98 299.24

本层楼盖荷载 Nl

/kN 103.80 98.66 98.66

截面I-I

IV-IV NⅥ

/kN 162.98 299.24 435.5

e2

/mm 0 0 0

e1

M NⅠ

/mm /(kN/m) /kN 68.56 7.12 125.38 67.78 6.30 261.64 71.94 7.10 397.9

3、 墙体承载力计算:

本建筑墙体的最大高厚

H04100mm21.58c20.81.0692624.46h190mm满足要求

承载力计算一般对I-I截面进行,但多层砖房的底部可能IV-IV截面更不利计算结果如下表

纵向墙体由可变荷载控制时的承载力计算表

计算项目

M/(kN·m) N/kN e/mm h/mm e/h

第2层

截面第3层

截面I-I 6.52 114.35 57.02 190 0.3 17.37 0.26 342000 15 10 4.02 357.46 >1

6.72 246.77 27.23 190 0.14 17.37 0.44 342000 15 10 4.02 604.93 >1

IV-IV

第1层

截面

截面I-I 7.11 379.19 18.75 190 0.099 18.42 0.45 342000 20 15 5.68 875.15 >1

IV-IV

0 280.19 0 190 0 17.37 0.69 342000 15 10 4.02 948.64 >1

0 412.61 0 190 0 18.42 0.63 342000 20 15 5.68 1223.81 >1 H0h

A/m㎡ 砌块MU 砂浆M f/(N/mm2)

Af/kN Af/N

纵向墙体由永久荷载控制时的承载力计算表 计算项目

M/(kN·m) N/kN e/mm h/mm e/h

第2层

截面第3层

截面I-I 7.12 125.38 56.78 190 0.30 17.37 0.26 342000 15 10 4.02 357.46 >1

6.30 255.98 24.61 190 0.14 17.37 0.44 342000 15 10 4.02 604.93 >1

第1层

截面

截面I-I 7.10 397.9 17.84 190 0.099 18.42 0.45 342000 20 15 5.68 875.15 >1

IV-IV IV-IV

0 435.5 0 190 0 18.42

0 293.58 0 190 0 17.37 0.69 342000 15 10 4.02 948.64 >1 H0h

A/m㎡ 砌块MU 砂浆M

0.63 342000 20 15 5.68 1223.81 >1 f/(N/mm2)

Af/kN Af/N

由上表可知砌体墙均能满足要求。

4、 气体局部受压计算:

以上述窗间墙第一层为例,墙垛截面为190mm×1800mm,混凝土梁截面为250mm×600mm,支承长度a=190mm,根据规范要求在梁下设190mm×600mm×180mm(宽×长×厚)的混凝土垫块。根据内里计算,当由可变荷载控制时,本层梁的支座反力为Nl=99.0kN墙体的上部荷载Nu=280.19KN,当由永久荷载控制时,本层梁的支座反力为Nl=98.66kN,墙体的上部荷载Nu=299.24KN。墙体采用MU20空心砌体砖,M10混合砂浆砌筑。 由a0=57.76mm A0=(b+2h)h=(600mm+2×190mm)×190mm=186200

190mm=324000mm2mm2<1800mm×

故取

A0=186200mm2

2垫块面积:Ab=bb×ab=190mm×600mm=114000mm

计算垫块上纵向的偏心距,取Nl作用点位于墙距内表面0.4 a0处,由可变荷载荷载控制组合下:

280190N11400093.40kN1800mm190mm 190mm99.0kN(0.457.76mm)2e37.0mm99.0kN93.40kN NU0Abe37.0mm0.195h190mm查表得=0.69 A0186200mm2r10.35110.3511.292rl0.8r0.81.291.032 Ab114000mm垫块下局压承载力按下列公式计算:

N0NL99.0kN93.40kN192.4kN

rlAbf0.691.032114000mm25.68kN/mm2461.09kN

N0NLrlAbf

由永久荷载控制组合下

299240N11400099.75kN1800mm190mm 190mm98.66kN(0.457.76mm)2e35.75mm98.66kN99.75kN NU0Abe35.75mm0.188h190mm查表得=0.704 垫块下局压承载力按下列公式计算:

N0NL98.66kN99.75kN192.4kN

rlAbf0.7041.032114000mm25.68kN/mm2470.44kN

N0NLrlAbf

由此可见,在永久荷载控制下,局压承载能力能满足要求。

5、 横墙荷载

(1)屋面荷载:

防水层:三毡四油铺小石子 0.4kN/㎡ 找平层:15mm水泥砂浆 0.3kN/㎡ 找坡层:40mm厚水泥焦渣砂浆3‰找坡 0.56kN/㎡ 保温层:100mm厚沥青膨胀珍珠岩 0.8kN/㎡ 结构层:120mm厚现浇混凝土板 3.0kN/㎡ 抹灰层:10mm厚混合砂浆 0.17kN/㎡ 屋盖永久荷载标准值: ∑5.23kN/㎡ 屋盖可变荷载标准值 0.5kN/㎡

标准值:N1k =Gk+Qk=(5.23 kN/㎡+0.5 kN/㎡)×1/2×1.0m×3.6m=10.31 kN 设计值:

由可变荷载控制组合:N1=1.2Gk+1.4Qk=(1.2×5.23 kN/㎡+1.4×0.5 kN/㎡)×1/2×1.0m×3.6m=12.56kN 由永久荷载控制组合:N1=1.35Gk+1.0Qk=(1.35×5.23 kN/㎡+1.0×0.5 kN/㎡)×1/2×1.0m×3.6m=13.61 kN (2)楼面荷载:

10mm厚水磨石地面面层 0.25 kN/㎡ 20mm厚水泥打底 0.40 kN/㎡ 结构层120mm钢筋混凝土板 3.0 kN/㎡ 抹灰层10mm厚 0.17 kN/㎡ 楼面永久荷载标准值: ∑3.82kN/㎡ 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 1.95kN/㎡ 由楼面大梁传给计算墙垛的荷载:

标准值:N2k =Gk+Qk=(3.82 kN/㎡+1.95 kN/㎡) ×1/2×1.0m×3.6m=10.39 kN 设计值:

由可变荷载控制组合:N2=1.2Gk+1.4Qk=(1.2×5.0kN/㎡+1.4×1.95 kN/㎡)×1/2×1.0m×3.6m=13.17 kN 由永久荷载控制组合:N2=1.35Gk+1.0Qk=(1.35×5.0 kN/㎡+1.0×1.95 kN/㎡)×1/2×1.0m×3.6m=12.79 kN

横向墙体计算简图

(2)横墙自重承载力计算

对于

2、3层墙体厚190mm,高3.3m自重为2.96 kN/㎡×3.3m×1.0m=9.768kN 设计值:

由可变荷载控制组合:9.768 kN×1.2=11.72 kN 由永久荷载控制组合:9.768 kN×1.35=13.19kN 对于1层墙体厚190mm计算高度4.1m其自重为: 2.96 kN/㎡×3.3m×1.0m=12.14kN 设计值:

由可变荷载控制组合:12.14kN×1.2=14.57kN 由永久荷载控制组合:12.14 kN×1.35=16.39 kN 本建筑墙体高厚比

H04100mm21.5826h190mm满足要求。

横向墙体由可变荷载控制组合表 计算项目 第3层

N/kN h/mm H0/m

24.28 190 3.3 17.37 0.69 190000 15 10 4.02 527.02 >1

第2层 49.17 190 3.3 17.37 0.69 190000 15 10 4.02 527.02 >1

第1层 76.91 190 4.1 21.58 0.59 190000 20 15 5.68 636.73 >1 H0h

A/m㎡ 砖MU 砂浆M f/(N/mm2)

Af/kN Af/N

横向墙体由永久荷载控制组合表 计算项目 第3层

N/kN h/mm H0/m

26.8 190 3.3 17.37 0.69 190000 15 10 4.02 527.02 >1

第2层 52.78 190 3.3 17.37 0.69 190000 15 10 4.02 527.02 >1

第1层 81.96 190 4.1 21.58 0.59 190000 20 15 5.68 636.73 >1 H0h

A/m㎡ 砖MU 砂浆M f/(N/mm2)

Af/kN Af/N

由上表可知砌体墙均能满足要求

第6篇:砌体结构施工方案

宿迁泽达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系

砌体结构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工程的建筑物层数为四层,总高度为13.5m,层高3.6m;体形简单,图纸设计采用砖混结构

二、编制依据

1、设计图纸;

2、《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3-98);

3、《关于在地震区使用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作填充隔断墙设计与施工的暂行规定》;

4、《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标准图集》(DBJT16-92-01);

5、《现行建筑施工手册》

三、施工准备

1.施工用具:皮锤、手提锯、线锤、检查尺,灰槽,油桶;

2.施工用料:砌块砖、配块砖、中粗钞、石灰王(砂浆外加剂);

3.施工工人:熟练工人不少于60%,其技术等级不低于中级,

并有一专职质量、安全负责人,专人现场生产协调协;

四、砌体工程施工要求

1、加气混凝土块要求至少提前28天进场,进场时要有产品合格证和检验报告。

2、加气混凝土块在使用前必须湿水,要求湿水深度不小于5㎝。

3、砌筑前应按照设计要求,做好砂浆配合比,施工中严格按照配合比集中拌制砂浆,并做砂浆试块强度试验。

4、砌筑前,先画好排砖图,必须根据砌块尺寸和垂直灰缝的宽度和水平灰缝的厚度计算砌块砌筑皮数和排数,以保证砌体的尺寸;砌块排列应按设计要求,从各结构层面开始排列。洞口部位尽量用整砖。

5、砌筑前必须先放出轴线和边线,对基层清理干净,构造柱钢筋绑扎完毕,拉结筋安装完毕。甲方,监理检查合格后,方可砌筑。

6、墙体分三个步骤砌筑,底层2~3皮灰砂砖,中间加气混凝土块一次砌筑,顶层灰砂砖斜砌顶砖。

1 宿迁泽达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系

7、中间加气混凝土块分2次砌筑,间隔时间不小于3天。斜砌顶砖应在加气混凝土块完成不小于7天后开始砌筑。内,外墙面随砌随勾缝。

8、对于门的预埋木砖,要求先将木砖埋至预制混凝土块,再将混凝土块砌筑于墙体中。

五、质量要求

(一)保证项目

1、砖的品种、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砂浆品种和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同品种、同强度等级砂浆各组试块的平均强度不小于fm,k(fm,k试块标准养护抗压强度,下同);任意一组试块的强度不小于0.75fm,ko。

3、砌体砂浆必须密实饱满,实心砖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不小于80%。

4、垂直度≤3mm,平整度≤5mm,灰缝平直度≤8mm;

5、轴线偏移≤5mm,外墙窗洞口偏差≤10mm,砌体标高≤+20 mm

6、外墙灰缝饱满度≥95%,内墙90%;

7、砌块砖运输过程中,严禁乱堆乱倒,落地灰及砖头及时处理利用,确保工完场地清;

8、外墙转角处严禁留直槎,其他临时间断处留槎做法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规定。

(二)基本项目

1、 砌体上下错缝;窗间墙及墙面无通缝。

2、预埋拉结筋的数量、长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留置间距偏差不超过一皮砖。

3、构造柱留置位置正确,大马牙槎先退后进;上下顺直;残留砂浆应清理干净。

4、墙组砌正确,竖缝通顺,刮缝深度适宜、一致,楞角整齐,墙面清洁美观。

2 宿迁泽达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系

六、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

砌体基础处理

砌筑导墙壁

第一步砌体及勾缝

第二步砌体及勾缝

斜砌及勾缝

现场清扫

七、施工操作工艺

1、砌块排列时,必须根据砌块尺寸和垂直灰缝的宽度和水平缝的厚度计算砌块砌筑皮数和排数,以保证砌体的尺寸;砌块排列应按实际要求,从各结构层面开始排列。

2、必须做好砌筑前的湿水工作。砌块应提前一天浇水,直到砌块表面充分湿润,呈现水影为止,以避免砂浆中水分在砂浆硬化前被砌体吸收,砂浆缺水将影响强度和粘度。雨季则应适当控制浇水量,必要时采取防雨,排水措施,以免砌体吸水饱和过湿,砌筑后砂浆中的水分增加,降低砂浆强度。

3、砌体要防止通缝现象,上下皮砌体要错缝砌筑,搭接长度按规范执行;砂浆饱和度要达到规范要求。水平灰缝不大于15㎜垂直缝不大于20㎜。

4、砌块所采用的砂浆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应具有较好的和易性和保水性。

5、砌筑一定面积的砌体后,应随时进行砌体勾缝工作。

6、严格控制墙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

7、对设计规定或施工所需要的孔口,管道,沟槽和预埋件等,应在砌筑时预留或预埋,留孔洞和穿墙等均应按设计要求砌筑,不得事后凿墙。墙体抗震拉结筋的位置,钢筋规格、数量、间距,均应按设计要求留置,不应错放、漏放。

8、分别在建筑物室外大角矩形柱上弹出固定轴线,用红油漆作好标准,用经纬仪逐层上引,每层放完线后,必须检查轴线是否闭合,闭合后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9、每层墙高均以±0.000为固定标准点,用钢尺上引,在每层混凝土柱上测出地面以上+0.5标高,并弹出墨线作为门窗安装、地面和室内装饰的依据。

10、砌筑门窗口时,若先立门窗框,则砌砖应离开门窗框边3mm左右。若后塞门窗框,则应按弹好的位置砌筑(一般线宽比门窗实际尺寸大10-20mm)。

11、在砖墙中设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时,在砌筑前应先将构造柱的位置弹出,并把构造柱插筋处理顺直。砌砖墙时与构造柱联结处,砌成马牙槎,每一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宜超过30cm,砖墙与构造柱之间应沿墙高每50cm设置2Ф

3 宿迁泽达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系

6mm水平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少于1.0m。

12、预留施工洞口两侧砌成马牙槎并安放水平拉结筋,上口设置过粱,高度不大于1.4M。

八、施工注意事项

1、在砌筑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校核墙体的轴线和边线,当挂线过长,应检查是否达到平直通光一致的要求,以防轴线产生位移。

2、砌筑排砖时,必须将立缝排匀,砌完一步高架子,每隔2m间距,应在墙棱角处用托线板吊直划线,二步架往上继续吊直弹粉线,由底线往上所有2/3砖的长度应使一致;上层分窗口位置时必须同下层窗口保持垂直,以免墙面出现游丁走缝。

3、立皮数杆要保持标高一致,盘角时要均匀掌握灰缝,砌筑时小线要拉紧,不得一层线松,一层线紧,以防水平灰缝出现大小不匀。

4、构造柱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要分层进行,振动棒不得直接碰冲墙体,以免造成砖墙鼓胀。如在振捣时发现砖墙已经鼓胀变形,应随时拆除重砌。

5、砌筑墙时,应注意溢出墙面的灰渍(舌头灰)应随时刮尽,刮平顺;半头砖应分散使用。

6、构造柱处砌筑应注意使构造柱砖墙砌成马牙槎,设置好拉结筋,应从柱脚开始先退后进;当齿深120mm时,上口一皮应按先进60mm后,再上一皮进120mm,以保证混凝土浇灌时上角密实;构造柱内的落地灰、砖渣杂物应清理干净,防止夹渣,以免影响构造柱的整体性。

7、砌块砖上楼前必须专人湿隔夜水,施工现场配备油桶随时对砌块进行补充湿水。

8、根据墙体长度、高度及门窗洞口尺寸及破花的要求进行预排,独缝按不小于1/3砖进行错缝排列,小于1/2砖,特别是外墙及其门窗洞口处非整砖一定用配块砌筑;预留孔洞槽沟,过梁等处一律用标准砖(配块砖)做,斜砌部分起止处用预制异形块砌筑。

9、施工前楼面的混凝土灰巴必须铲除,并用水冲洗干净;砌块上墙前浇水充分,特别是迎灰面;砌筑灰浆倒于灰槽中,灰槽装灰前用水湿润,用完后冲洗干净;严格按配比调配砂浆,砂浆陈放时间不得大于4小时。

10、为了保证导墙的质量及施工工效,导墙提前一天砌墙施工,其砂浆标高宜提高一级,导墙的平整度不低于10,导墙下找平层大于20的用C10细石混凝土铺

4 宿迁泽达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系

垫。

11、施工时必须挂线砌筑,水平灰缝铺灰长度不宜大于三块砖,独缝用灌浆法施工,斜砖部分必须顶紧砌严,每层层砖砌完后用?15的塑料管勾缝。

12、每步脚手砌体高度不宜超过1.8m,24h后砌筑第二步脚手,并按要求设置木砖,每步脚手完工检查合格后,进行勾缝及墙面清扫。

13、施工脚手架由专人搭设,上脚手架前必须检查脚手架的安全性能和工作性能,对有安全隐患或操作不便的及时通知人进行整改,脚手板上堆放砌块砖不得超过二层。

14、门洞尺寸宽按图上尺寸+20㎜,高按图上尺寸+10㎜;门洞处第一块木砖安在第二块砌块上,第二块木砖安在第五块砌块上,东立面曲线阳台栏杆对应部位,每三块砌块用配块砌筑(栏杆预埋件处)。

15、构造柱等二次浇灌构件必须振捣密实,特别是外墙上的构件。

九、成品保护

1、施工中,应采取措施防止砂浆污染墙、柱表面;在临时出入洞或料架周围,应用草垫、木板或塑料薄膜覆盖。

2、墙体拉结钢筋、抗震组合柱钢筋、各种预埋件、暖卫管线、电气管线,均应注意防护,不得随意碰撞、拆改或损坏。安装暖卫、电气设备和管线时,也不得随意拆打,剔凿墙体。

3、搭拆脚手架时不要碰坏已砌墙体和门窗口角。

4、落地砂浆及时清除,以免与地面粘接,影响下道工序施工。

5、过梁底部的模板,应在砌筑砂浆强度达到50%以上时,方可拆除。

十、施工注意事项

(一)、

弹线和挂线:先在结构面上弹好墙中、墙边线,弹边线时尺寸按轴线量出来95mm,可使190宽墙体位居轴中梁中,再在大于200的柱面上弹出墙边垂线。大于2米墙砌筑时应挂线,且每皮拉线。

(二)、

排脚:即板(梁面)砌第一皮砖或一共二皮实砌砖,排脚的进出线要按墨线实排,不必留有空隙,挂线时才有空隙(一般取1.5mm)。遇丢搓处均须事先排好,遇构柱时应先退后进,大砖三进三出。

5 宿迁泽达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系

(三)、

砌筑:任何墙体不得当天砌到顶,拉结筋都得拉直摆平,沙浆铺敷长度不得大于0.75m,外墙实行原浆勾缝,构造柱与墙体连接时同样每隔500放拉结筋,入墙强度大于1000,预制过梁梁底同样得铺设沙浆,不得清摆。临时间断处得加放拉结筋外露500以上,间距根数按常规。

(四)、

材料:按常规送检各种材料,按试验室级配比配制各种设计要求的各级沙浆,砖块提前浇水湿润,断砖分散使用且用在受力较小处,用在门窗头角上的细石砼砼木落砖标号必须大于100#,二次结构的构造柱等均得做级配(C20)并按实配制及做好混凝土试块。

十一、安全措施

1、脚手架应经检查后方能使用。砌筑时不准随意拆改和移动脚手架,安全防护栏杆不得随意挪动拆除。

2、在砌砖时,操作人员应面向里把碎砖打在室内,严禁把砖头,砖渣抛向室外。挂线用的坠砖,应绑扎牢固,以免坠落伤人。

3、操作人员应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时应挂好安全网

十二、冬期施工

在预计连续5天内日平均气温低于+5℃或当日最低温度低-3℃时,即进入冬期施工,冬施期间严格按照宿迁市建委建设工程冬期施工十项禁令施工。冬期使用的砌块要求在砌筑前清除冰霜,水泥采用硅酸盐水泥,灰膏要掺防冻剂并苫盖保温,如已受冻要作报废处理,不得再用于工程中。砂中不得含有冻块,材料加热时,砂加热温度不超过40℃,水加热不超过80℃。砌块正温时适当浇水,负温时应停止,可适当增大砂浆稠度。

上一篇:农业信息化与农村经济下一篇:失信惩戒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