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污水处理系统

2023-02-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农村污水处理系统

衢州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后续管理策略研究

摘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是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是构筑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通过对衢州地区农村污水处理及日常维护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后续管理相应的工作建议。

关键词:农村污水处理;托管运营;维护管理思考

衢州农村污水处理系统由政府投资兴建,专业公司设计、改造,现已部分投入使用。维管实体由县区一级政府招标,管理设施(视频实时监控)由维管实体投入,政府集中支付。通过对柯城、衢江二区维管实体、农户走访调查,发现在实际运作中,存在着政府投入多主体关系协调难,实体经费投入与需求不平衡,工程质量对管理维护的影响,农户理解配合等问题。

一、衢州地区农村污水处理及维护管理现状调查

调查目的:了解衢州地区农村污水处理及日常维护管理现状,研究如何改造、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的日常维护管理策略。调查方法:从衢州市范围内选取2个县区、10个乡镇、50个村,调查基层政府对污水处理系统工程管理状况及管理思考。走访农户,调查对污水处理系统使用维护和日常管理的建议。走访政府农口管理部门、农办、五水共治办、环保、住建等部门,了解其对农村地区污水处理的投入、政策扶持、运营设计、管理维护、监督治理的思考等。

1.衢州地区农村污水处理现状。近年来,省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实施了“五水共治”的重大战略举措,衢州市广大农村地区用上了洁净安全的自来水,并于2014年始,全面兴建农村地区污水处理系统。开展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既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也是着眼于构筑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城乡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的重要举措。

衢州农村村落相对比较复杂,有城郊、新农村成片区、平原、河网边沿、丘陵、山区等多种类型,或又可分为城中村、重要水源保护地、风景区、一般地带等。村落人口也不均,少的500人以下,多的两千人以上。通过对柯城区、衢江区、龙游县等部分村落污水处理系统及工程管理进行抽样调查发现,衢州农村污水处理系统由政府投资兴建,根据村落情况,由专业公司对系统进行整体设计,排水管埋设按标高设计,污水沉淀池有防渗漏、防污染等施工工艺设计,污水处理后水质由环保部门检测,处理后的水就近排入河道,沉淀池基本无生态综合利用项目。

2.衢州地区农村污水维护管理现状。目前农村污水处理系统实行由县区一级政府委托专业污水处理机构托管运营。经营实体由中标产生,管理设施(视频实时监控)由维管机构自行投入。维护管理经费以农户数为单位确定总额,根据管理服务考核实绩,由政府支付。

二、制约衢州地区农村污水维护管理的问题

根据我们走访的柯城、衢江二区维护托管单位及基层农户调研,发现存在着一些制约管理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1.严格工程验收制度。政府是衢州农村地区污水处理改造的投资主体,如何保障政府的投入资金产生社会效益是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目前污水改造工程的基础投入由政府住建部门负责。严格按照工程设计要求,组织政府层面的专业竣工验收是第一个关键。竣工验收必须在政府投资主体主导下进行,聘请专业公司专家人员,实地察看,实际操作,并必须留下全部实际施工布置图纸。对不按设计、不达要求的施工,必须严格责令限期整改,并追究经济责任,验收后必须有明确的工程维保维修约定。实际工作中已发现不同年份投入施工的不同村落污水处理系统的质量存在重大差别,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质量差别会造成相当的管理难度。

2.制定明确的工程运营管理协调制度。按目前情况看,政府住建部门负责投入基础建设,县区一级农办在主持污水处理托管运营,乡镇一级负责解决运营碰到的具体问题。住建部门只管前期建设,但其实维护管理与建设质量密不可分;农办除去确定运营机构、经费支付职能外,其他具体职责不太明确;乡镇一级只能解决具体事,不能决定政策、经费等问题;真正在负责维护管理的是第三方机构——经济实体。如果管理运营中出现问题,要求第三方机构出面协调解决,难度高,积极性也低,不可避免地对有些问题和风险视而不见,无法达到高质量的运营管理。

3.落实管网的维修改造费用和新农户入网费用的问题。由于投入与维护管理分属政府不同部门,实际运行中已发现,出现各种人为或自然的管网损坏现象,由于没有专项费用,要由第三方在维护管理费用中支出,时间长、数额大时,必然会发生困难,影响其对问题彻底和高质量解决的积极性。而农村新建户的入网费用需要农户自行承担,与原系统建设政策不一的问题,农民也有较大反应。

4.如何平衡第三方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问题。农村污水处理工程向上是一个涉及政府多部门投入的惠民工程,向下是一个涉及千家万户、天长日久的服务项目,管理人员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作为运营管理主体,要认真研究管理人员岗位设置,明确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制订服务规范和质量标准,制订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履行情况考核,服务区域内公示管理人员及联系电话,建立维护维修台账,发挥污水处理系统最大的社会效能,办农民满意的公益性服务。企业在管理经费政府保障的基础上,要按照企业制度建立和完善经费使用管理制度;加强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研究,提高政府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升企业决策的科学性,提升企业管理运营效率,保障企业经济收益。政府更要研究第三方的经济利益保障问题。

5.细化运营管理监督考核机制。政府应以投资主体的角度,保障投资社会效益,建立对运营管理企业的监督和考核。現已运用相对比较明确的工程维护与管理、运营效率、污水处理达标质量、农户满意度、社会生态效益、经费效益指标等,对运营管理企业实行法制考核、经营质量考核、社会效益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支付费用。但目前的A、B、C等级及支付百分比是否合理,缺额部分乡镇事实上不可能补足,更需要运行中再行实践检验。

三、建议及对策

为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益,更好提升农村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管理,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统筹政府投入,先重点后一般解决,推进农村污水改造。农村污水改造工程,是一个很大的系统性工程。调研发现目前政府的投入资金与实际工程改造的资金需求量之间有较大缺口。可否对现行策略进行研究微调,将资金先投入到城中村、城郊、重点水源保护地、风景区等村落,然后再向平源地、沿湖沿江沿路、山区等逐步推进,避免资金平摊使用现象,分先后解决问题。

2.集中维护费用、维修改造费用、新农户入网费用,以乡镇为单元,由第三方负责实施,提升管理工作效率。以乡镇为单元实施委托管理,将现有管理费用额定给乡镇,包括今后应该有的维修改造费用和新农户入网费用,全部划拨由乡镇代管;维护、维修、改造、新接入等工作均由第三方公司实施;由乡镇实施工作监督与考核,按考核结果支付第三方服务费用。或者第三方公司可更广泛接受农村卫生保洁、绿化维护等关联性工作,提升综合保障性。

3.提升农户积极配合工作。农村污水处理系统的投入使用,是政府的惠民工程,也是保障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社会文明建设的大工程。在工程运营管理中,要动员农户经常自行检查设备结构有无缺损,有无沉降、裂缝、渗漏等现象;检查有无对工程产生影响的搭建、占压、种植、违章施工等;鼓励结合污水处理工程,进行庭院美化和村庄绿化,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创建文明新农村。充分尊重农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权利,定期召开通报会,向农民汇报污水处理工程日常管理运营情况,倾听农民对报修接待、维护维修质量和效率、服务态度等的意见和建议,让农民抒发对环境改变和生活水平提高的感受和体会,引导农民重视科学、重视公共利益,合理参政议政,提高运营管理质量和效率。

只有建立起以政府投资为责任主体,以专业机构为管理主体,以乡镇村为监督主体,以农户为服务受益主体,明晰四者的责权利关系,充分考虑四者的利益,才能让污水处理系统发挥最大的投资效能。

作者:裴丽萍 程佳华 李胜琴 宋昌顺 饶和平

第2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智能化管理中政府监管系统功能设计

摘要:本文综述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智能化管理中政府监管系统功能的设计,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信息管理、运行监控、报警预警、监管考核、宣传管理、培训管理、规划计划、数据分析、移动应用等方面,希望对相关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智能化;监管系统;设计

Key words: Rural domestic sewage; Intelligent; Regulatory system; Design

1 基础信息管理

基础信息管理实现对区域农村生活污水设施的相关基础信息的管理。包括区县、乡镇(街道)、行政村及运维管理的基本情况、镇街信息、终端信息、人员信息、资产设备信息等信息管理。

1.1 县、镇(街道)、行政村概况基本信息

包括设区市、县(市、区)、镇(街道)、行政村地理、自然基本信息(行政编码、名称、地理坐标等)、行政管理基本信息(农户数、人口数)、社会经济基本信息(农家乐等)的维护以及各自然村的污水纳厂信息管理(是否纳厂、受益户数、受益人数等)。

1.2 治理设施基础信息

包括治理设施基本信息(设施编号、行政区域、治理设施处理工艺、水质评定依据标准、运行工况数据(建成、验收、移交、运维等)及其他数据等)和设施组成基本信息(机电、土建、管网、监测等)的管理。

1.3 运行管理人员信息

设区市、县(市、区)、镇(街道)、行政村等各级行业主管部门人员的基本信息管理,包括姓名、职务、性别、身份证号、联系电话等,同时,平台也可查询运维管理人员的各项信息。

2 运行监控

具备条件的设施应实现对设施运行情况的动态监测,包括进水监测、设施运行工况监测、出水达标监测、运维到岗监测及安全保障监测等。

运行监控功能实现对终端设施的运行状态监控与在线分析。运行监控模塊可通过地图展示,设施查询、曲线图表多种方式对设施工况、视频图像、到岗质量以及流量能耗等实时信息进行呈现展示,并提供趋势分析、指标对比等多项分析功能,同时实现对设施在线情况及各指标实时数据上传情况的统计与诊断。

2.1 GIS地图显示

平台可在地图上直观地显示各设施的地理位置和运行状态。同时可通过不同颜色显示不同类型的设施,可在地图上点击农村设施,显示设施当前的运行综合信息。

2.2 设施实时数据查询

平台支持通过不同条件查询相关设施实时信息,并全面显示设施在线情况和实时数据,可选择关注指标形成报表,可查看站点一段时间内的在线率以及站点数据的完整度。

2.3 单设施透视

通过设施选择或地图选择查询设施综合信息。信息包括:基础档案、实时数据、视频图像、趋势分析、工艺视图、告警信息、运维信息等。

3 报警预警

平台应支持对每一种告警定义级别、类别和故障代码,可灵活配置时间生成规则,并可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告警和预警。当事件发生或设施内的设备出现异常情况,平台自动产生告警或预警,并根据推送规则以短信方式发送到相关人员手机上,相关责任人员可以通过移动端软件接收服务请求和告警。平台支持对告警的处理情况和告警原因进行汇总统计,以达到优化控制,减少故障发生的效果。

3.1 告警规则

平台可以定义各类告警产生的规则。告警规则类型包括:水流量异常告警、水质异常告警、动力设备运行告警、水位异常告警、安防告警、断电告警、离线告警、工单处理异常告警等。同时平台可以针对告警规则配置相关的通知方式、通知模板等。

3.2 告警跟踪

对所有根据事先设置的告警规则通过产生告警预警,可在告警列表查看告警详情,可通过查询条件方式进行排序及筛选,并跟踪统计告警处理情况。

3.3 告警分析

平台应当可以用图表的形式,多维度地统计与分析告警数据,包括告警类别分析、区域告警分析、告警原因分析等。

4 监管考核

监管考核功能为监管部门提供对站点运行情况和运维状况监管功能,包括对考核自评、运维考核、监管档案等功能。平台可查询和分总各类监管考核内容,包括管理人员对设施及人员的综合打分,监督、巡查和考核内容,抽样调查等。实现对运维中心的巡查与检查情况进行记录,形成运维考核档案。

4.1 考核管理

平台应可以对运维企业和站点进行抽检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进行记录和上传。考核管理要充分考虑每年考核办法的变更从而引起的考核内容和分值的调整,建议考核细则模板化处理。平台应支持对考核结果数据的表格加图表展示。

4.2 在线监督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对区域站点运行健康情况和区域运维情况进行在线监管统计,并生成相应监管报表,直观显示区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与运维情况。

5 宣传管理

宣传管理分为两大部分,对外的新闻资讯和对内的通知通告。新闻资讯主要实现日常宣传管理(新闻发布),包括公告公示、行业动态、政策法规、标准导则以及下载中心(提供政策文件,已发布的标准导则以及其他公开的文件下载)等;内部通告主要管理平台内部的公告通知、批评奖惩等内容。

6 培训管理

包括培训活动管理和培训记录管理。

6.1 培训活动管理

包括培训计划发布(培训类别、培训内容等基本信息的管理以及报名截止、报名人数限定等)、培训报名(模板化的批量报名)、培训实施(培训资料、学员签到等记录)、培训结果以及培训记录的查询统计等。

6.2 培训记录管理

包括培训资料和人员信息管理,可统计相关培训信息。

7 规划计划

实现各級管理部门对于主要工作的发布和基本管理,包括任务细分以及时间节点和任务状态的设定和查看。各使用部门对计划进行更新与维护,系统可查询各项计划完成情况,并形成相应报表。

8 数据分析

系统应有数据分析模块,为平台的各项农村生活污水基础数据、监控数据、运维数据、监管数据提供多种形式的统计分析功能。

数据分析功能可综合反映各处理设施、各行政区域、不同工艺处理设施的运行状况和数据变化。使得主管部门更加精确掌握设施运行动态,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可以做到提前预防,并为制定政策提供数据支持,包括水质统计、流量统计、报警统计、维修统计、投诉统计等。

9 结束语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智能化管理平台中的政府监管系统,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智能化管理平台的基础部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站点的智能监控设施,形成政府监管平台化、管理集中化,为政府管理人员进行设施运行监督和运维监管提供辅助应用工具,通过实时动态掌握各站点的现状水平,不仅实现对区域内农村生活污水设施进行功能性和有效性评估,而且对设备提供单位、建设单位与运维单位等参与各方产生正面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曹群,佘佳荣.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综述[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03.

[2]梁祝,倪晋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政策选择[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3]刘兰岚,郝晓雯.日本的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J].安徽农业科学,2011,27.

[4]王筱雯,马伟芳,林海,崔永强.集成式污水处理装置的技术进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07.

[5]柳君侠.南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调查及核心处理单元强化除磷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0.

收稿日期:2019-10-10

基金项目:丰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合同书编号:CXJJ0010。

作者简介:敖旭平(1970-),男,汉族,本科,环境工程学士,研究方向为污水处理方面的研发设计。

作者:敖旭平 钟红梅 武志刚

第3篇:基于物联网的农村污水处理智能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该文从农村污水处理入手,提出利用物联网技术对设施运行情况进行远程监控的思路,实现设施远程运行维护与监管;对污水处理工艺进行仿真能够更直观发现故障,保证设备的良好稳定运行;通过对水量、水质、能源消耗的智能分析,改进原有的工艺流程,实现了农村污水处理的智能化管理。

关键词: 物联网;污水处理工艺;SOA;大数据

Key words:Internet of things;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 intelligent monitoring; SOA; Big data

1 概述

隨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的加快,农村水污染治理及水环境综合整治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部分[1]。生活污水是首要污染源,会造成江河湖泊、地下水等水体环境受到污染。有效地治理农村污水,不仅改善水体环境、又能缓解农业用水紧张形势。因此急需农村污水处理工艺的系统化研究,提出适合我国现状的农村污水处理系统解决方案。利用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结合农村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并研发一套农村污水处理智能监控系统,能够很好地解决当前农村污水处理的诸多问题 [2]。

2 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物联网的农村污水处理智能监控系统通过对具体的业务流程进行系统的分析,提出以设备的远程运维为主,数据分析、视频监控等功能加以补充和主要满足用户场景的应用、数据的时效性的设计思路。

基于物联网的农村污水处理智能监控系统的技术架构主要采用分层模块化的SOA分布式系统架构模式。系统架构图如图1所示。

农村污水处理工艺分为两大主体部分,工艺的基础设施与污水处理设备。具体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通过收集、处理、检测、排放几个流程模块组成,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2.1 远程运维

污水处理设施主要由传感器、变频器、电机、风机、电磁阀、基础设施等设备组成。安装位置大多在野外较偏远区域,区域跨度比较大,设备基本处于无人值守、自动运行的模式,污水设备的运维难度比较大,因此远程运维非常关键。

2.1.1 故障告警

设备在运行中发生故障时,通过GPRS通信网络将故障信息上传到上位机监控平台,平台进行推送消息告警。通过对告警信息的数据诊断、判定故障,及时排除设备故障恢复运行。

2.1.2 数据采集

采集设备的运行数据,如水位、水压、瞬时电流、电压、电量等数据;采集污水的处理过程的数据,如排水量、水质检测值等数据;将采集的数据通过GPRS通信装置上传到本系统平台。

2.1.3 远程控制

通过监控平台对各个污水处理装置实现远程的启动与停止、故障的监测。远程设定设备的运行模式,自动与手动模式的切换。

2.2 工艺仿真

每个处理现场污水处理工艺不同,因此通过采集的实时数据以动画形式展现,虚拟仿真污水处理工艺。如用图形显示水池水位缓慢升高,伴随着水位的升高浮球浮起,排水泵叶轮开始转动,排水口喷出水;电磁阀开启后,风机叶轮转动水中加氧气泡排除;如发生故障时,故障设备发出闪烁的红色警示标识。整个污水处理流程通过实时数据驱动工艺流程仿真,污水处理工艺仿真如图3所示。

2.3 区域点位

通过GIS进行标注点位,通过使用不同颜色表示每个处理工艺的状态,是否存在设备告警、是否停止。在区域点位上可以查看工艺仿真,进行设备的控制;自动/手动模式的切换。还可以查看每个工艺的告警列表。

2.4 视频监控

污水处理工艺基本都处于农田偏远的地方,通过视频监控查看设备的状况。如果过没有有线网络的情况下,可以采用3G模块进行按时间间隔进行抓拍。并设定视频移动告警的区域范围。

2.5 数据分析

主要针对设备的运行状态、水质、能源、故障原因等进行统计分析,瞬时电流、电压的趋势分析。通过大数据Hadoop技术对采集的海量数据进行保存、数据加工挖掘。

2.5.1 水质分析

处理过的污水要经过水质检测合格后才可以排放,因此对水质的检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本系统保留所有时间点的水质采样数据。检测水质指标主要有COD(mg/l)、SOD(mg/l)、SS(mg/l)、NH3N(mg/l)、TN(mg/l)、TP(mg/l)等。

2.5.2 能源报表

能源报表主要从设备损耗、电费、水费、运维等进行总体统计。统计的结果与最终产出的价值进行对比。不断的持续改进工艺流程,降低能源消耗,提高污水处理设备的效率,降低运维成本。

2.5.3 故障统计

对设备在运行发生的故障进行多维度的故障分析、故障推断。按照时间、区域、设备零部件的故障统计分析。创建故障检测模型,诊断故障的发生原因,方便用户恢复设备运转。也有利于设备的改进与远程的运维。

2.6 数据传输

采集装置主要分为瞬时电流、瞬时电压、水位传感器、水质检测装置、电磁阀等。各个传感器的数据通过基板收集,集中发送到上位机。

传感器与采集基板用串口通信方式传输数据;下位机与上位机传输数据采用GPRS模块通信。传感器与采集基板的通信协议采用Modbus协议。

3 实际运行效果

基于物联网的农村污水处理智能监控系统开发完成后稳定地运行于用户现场,达到预期的效果。界面展示如图4所示。

实现了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和应用层逻辑分析,实现对设备进归类建模、编号、设备识别及信息采集与反馈等功能。

能够对污水处理设备的远程运维,故障自动报警、污水处理工艺仿真、更直观发现故障,保证设备的良好稳定运行。

实现了出水量、水质、能源消耗的智能分析,改进原有的工艺流程。实现了农村污水处理的智能化管理。

4 结束语

本系统从农村污水处理入手,提出利用物联网技术对设施运行情况进行远程监视的思路,实现设施远程运行维护与监管[3];对污水处理工艺进行仿真能够更直观发现故障,保证设备的良好稳定运行;通过对水量、水质、能源消耗的智能分析,改进原有的工艺流程,实现了农村污水处理的智能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趙雪莲, 张煜, 赵旭东,等. 北京市新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J]. 北京水务, 2010(1):38-40.

[2] 包向明.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浅析[J]. 建材发展导向, 2016, 14(10):314-315.

[3] 耿嘉伟, 谭学军, 朱仕坤,等. 农村分散污水处理设施远程监控与信息管理系统设计[J].中国给水排水,2015(2):70-72.

作者:贺磊

第4篇:湖南省农村信用社综合业务系统大额支付业务处理办法

湖南省农村信用社综合业务系统大额支付业务处理办法 (讨论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湖南省农村信用社综合业务系统大额支付业务管理,确保大额支付业务高效、安全、稳定开展,加速资金周转,防范支付风险,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大额支付系统业务处理办法(试行)》、《大额支付系统业务处理手续(试行)》,以及《湖南省农村信用社综合业务系统操作规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湖南省农村信用社结算中心(简称省中心)是大额支付系统的直接参与者,信用社(含农村合作银行,下同)是大额支付系统的间接参与者,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大额支付系统逐笔实时处理支付业务,省中心与人民银行全额清算资金。信用社综合业务系统按清算关系日终清算各参与社的汇差资金。

第四条 农村信用社大额支付系统处理的支付业务,其信息从付款信用社发起,经省中心、城市处理中心(CCPC)、国家处理中心(NPC),接收行城市处理中心(CCPC)、接收清算行,至接收行止。

第五条 支付信息由纸凭证转换为电子信息,或电子信息转换为纸凭证,具有同等的支付效力。支付信息经过确认才产生支付效力。

支付信息由纸凭证转换为电子信息,电子信息产生支付效力,纸凭证失去支付效力;电子信息转换为纸凭证,纸凭证产生支付效力,电子信息失去支付效力。 第六条 大额支付业务信息的密押分为全国密押和地方密押,大额支付系统根据支付业务信息自动编核密押。

第七条 大额支付系统运行工作日为国家法定工作日,运行时间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根据管理需要可以调整运行工作日及运行时间。 第二章 基本规定

第八条 农村信用社大额支付系统处理下列支付业务:

(一)规定金额起点以上的跨系统贷记业务;

(二)规定金额起点以下的紧急跨系统贷记业务;

(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支付清算业务。

第九条 信用社发起支付业务,应根据客户要求确定支付业务的优先支付级次。优先级次按下式标准确定:

(一)客户要求的救灾、战略款项为特急支付;

(二)客户要求紧急款项为紧急支付;

(三)其他支付为普通支付。

第十条 信用社应及时向大额支付系统发送支付业务信息,并保证各级清算账户有足够的资金办理支付业务。

第十一条 信用社对已发送的大额支付业务需要撤销的,应通过大额支付系统发送撤销请求。国家处理中心未清算资金的,立即办理撤销;已清算资金的,不能撤销。

第十二条 信用社对已发送的大额支付业务需要退回的,应通过大额支付系统发送退回请求。

信用社收到退回请求,未贷记接收人账户的,立即办理退回。已贷记收款人账户的,不得办理退回,应当通知付款行由付款人与收款人协商解决。 信用社对收到的有差错的大额支付业务,应当主动通过大额支付系统向付款行查询后办理退回。 第十三条 信用社对有疑问或发生差错的支付业务,应当使用查询查复格式报文,在当日至迟下一个法定工作日上午发出查询。信用社收到查询,应当在收到查询信息的当日至迟下一个法定工作日上午予以查复。 第三章 资金清算

第十四条 参加大额支付系统的信用社应根据清算关系向上级存放清算资金,各级社应根据自身及所属信用社业务情况缴足清算备付资金。省中心应在人民银行清算账户存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本机构及所属间接参与者大额业务的资金清算。 第十五条 国家处理中心对清算账户资金不足清算的大额支付业务,按以下队列排队等待清算:

(一)错账冲正;

(二)特急大额支付(救灾、战备款项);

(三)日间透支利息和支付业务收费:

(四)同城票据交换轧差净额清算;

(五)紧急大额支付;

(六)普通大额支付和即时转账支付; 省中心根据需要可以对特急、紧急和普通大额支付在相应队列中的先后顺序进行调整。

各队列中的支付业务按须序清算,前一笔业务未清算的,后一笔业务不得清算。 第四章 纪律与责任

第十六条 大额支付系统各参与者应当遵守本办法以及其他相关规定,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建立健全各级应急处理机制,保证系统安全稳定和业务的正常处理。 第十七条 大额支付业务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操作。坚持岗位制约,操作权限的管理,严格印、押、证分管分用制度。 第十八条 省中心工作职责

(一)负责按时登录人民银行大额支付系统,保证支付系统前置机操作端在城市处理中心始终处于正常登陆运行状态;负责支付系统前置机操作端管理、日终数据处理与核对及系统维护。

(二)负责大额支付清算账户的管理,负责省内信用社参与者的行号申报、变更和撤销。

(三)负责办理大额支付业务不明来账的转汇、退汇和查询。

(四)负责对辖内参汇社的业务检查、指导、管理和监督。 第十九条 县、区(市)中心工作职责

(一)负责对辖内参与社的业务检查、指导、管理和监督。

(二)负责辖内参与社汇差资金清算和核对。

(三)及时反映系统和解决运行中的各种问题。 第二十条 信用社工作职责

(一)及时发起、接收大额支付业务,每天核对来往账和汇差资金。

(二)及时处理查询、查复业务。

(三)严格遵守业务操作规程。

(四)及时反映系统和解决运行中的各种问题。

第二十一条 大额支付系统参与者应遵守本办法以及相关规定,不得拖延支付,截留、挪用客户和他行资金;不得因账户头寸不足影响客户和他行资金使用;不得疏于系统管理,影响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不得有疑不查,查而不复;不得伪造、篡改大额支付业务,盗用资金。 第二十二条 信用社工作人员因工作差错延误大额支付业务处理,影响客户和他行资金使用的,视情节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档次流动资金贷款利率计付赔偿金,其经济责任和损失自行承担。

第二十三条 信用社工作人员违反规定故意拖延支付、截留挪用资金,影响客户和他行资金使用的,自行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四条 信用社工作人员在办理大额支付业务中玩忽职守,或出现重大失误,造成资金损失的,应按规定承担行政责任,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伪造篡改大额支付业务盗用资金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信用社工作人员未在规定时间内、未按规定格式提出和答复业务查询,造成资金延误的,按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六条 因清算账户资金不足,导致排队支付指令未及时清算,延误客户和他行资金使用的,按规定承担赔偿责任,并追究直接主管人员和经办人员行政责任。

第二十七条 信用社上存清算账户出现余额不足,5日内未及时补足的给予警告,出现红字的,处以红字金额部分0.6%的罚款,并通报批评,2次以上出现红字的,停止其办理支付系统业务。

第二十八条 因不可抗力造成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的,有关当事人有及时排除障碍和采取救补措施的义务,但不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通过综合业务系统系统办理大额支付业务的信用社,应按《国家计委、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制定电子汇划收费标准的通知》(计价格【2001】791号)向申请人(即客户)收取相应费用;省中心收取各参与社的汇划费用,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调整支付清算系统收费标准的通知》(银办发【2004】5号)规定执行,由省中心定期从清算账户划收。 第三十条 接收大额支付来账业务,应使用省联社统一规定格式的支付系统专用凭证,并纳入重要空白凭证管理。

第三十一条 各参与单位必须严格遵守本办法,县、区(市)级联社可参照本办法,根据辖内情况制定辖内管理办法。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信用社大额支付系统运行之日起施行。 -----------

湖南省农村信用社

综合业务系统大额支付业务处理手续 (讨论稿)

为加强湖南省农村信用社综合业务系统大额支付业务管理,规范业务操作,正确真实反映资金及变动情况,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大额支付系统业务处理办法(试行)》、《大额支付系统业务处理手续(试行)》,以及《湖南省农村信用社综合业务系统操作规程》和信用社业务的实际,制定以下业务处理手续。

一、凭证使用

(一)由客户提交经柜台记账后的支付业务凭证,作为发电信息的原始凭证。如电汇凭证、委托收款书等。

(二)大额支付来账业务使用“湖南省农村信用社支付系统专用凭证”,一式两联,电脑套打,手写无效。有关查询、查复和其他报文,使用空白纸张打印。

二、会计科目设置

(一)在“4601特约汇兑往账”科目下设置“大额支付往账过渡户”,“ 大额支付往账未清算挂账户”,“中心存放网点大额往账专户”(省中心专用)分户帐,核算大额支付往账业务。

(二)在“4602特约汇兑来账”科目下设置“大额支付来账过渡户”,“ 大额支付来账错误挂账户”,“中心存放网点大额来账专户”(省中心专用)分户帐,核算大额支付来账业务。

(三)在“4615汇兑汇差”科目下设置“大额支付汇差户”,核算大额支付往来汇差。

三、大额支付业务会计处理

(一)大额支付往账业务处理

1、往账业务流程。发起社根据客户申请及其提交的原始凭证,确定普通、紧急的优先级次,由操作员审核后录入,复核员复核,发送至省中心前置机,前置机根据业务信息加编密押后发送至城市处理中心。

注意事项:(1)退汇、超权限及要素完全相同(如发起行号、发报日期、交易种类)的业务,需经业务主管审核授权才能办理;(2)录入员录入支付往账业务后,应将系统自动生成的支付交易序号记录在原始凭证票面右下角,交由复核员复核;(3)复核员复核时,对必输项目如“支付交易序号”等应逐项输入,否则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

2、往账业务会计处理。会计分录如下: 借:存款类科目—××客户

贷:4601特约汇兑往账—大额支付往账过渡户 如交付现金时,会计分录则为: (1)借:现金

贷:应解汇款—××客户

(2)借:应解汇款—××客户

贷:4601特约汇兑往账—大额支付往账过渡户

划款凭证做存款类科目的借方传票,操作员手工自制4601科目的汇总凭证做贷方传票,发电依据做为附件。

如果在综合业务系统中大额往账已录入、复核成功,但没有发送,或者发送后没有清算成功,综合业务系统日终处理会将该笔往账自动记账“4601特约汇兑往账—大额支付往账未清算挂账户”。操作员下一工作日将该笔往账业务重新录入、复核、发送。会计分录如下:

(1)借:4601特约汇兑往账—大额支付往账过渡户

贷:4601特约汇兑往账—大额支付往账未清算挂账户 该笔会计分录系统自动处理,操作员手工自制传票。

(2)借:4601特约汇兑往账—大额支付往账未清算挂账户

贷:4601特约汇兑往账—大额支付往账过渡户

同大额往账处理一致。

(二)大额支付来账业务处理

1、来账业务流程。信用社在综合业务系统中打印来账凭证,并做来账入账。对于来账为本机构的,且收款人账号、户名无误时,系统自动入收款人账户,否则,系统将来账转入“4602特约汇兑来账—大额支付来账错误挂账户”。对于不能自动入收款人账户的来账,操作员应根据会计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做相应的账务处理。

2、来账业务会计处理。信用社会计分录如下:

(1)借:4602特约汇兑来账—大额支付来账过渡户 贷:存款类科目—××客户

或贷:4602特约汇兑来账—大额支付来账错误挂账户

该会计分录系统自动记账。

(2)借:4602特约汇兑来账—大额支付来账错误挂账户

贷:2431应解汇款

或贷:存款类科目—××客户

打印的大额来账凭证做存款类科目的贷方传票,操作员自制4602科目汇总凭证做“4602特约汇兑来账—大额支付来账过渡户”借方传票,“4602特约汇兑来账—大额支付来账错误挂账户”借、贷方传票。

(三)大额支付业务汇差清算会计处理

省中心在每个工作日人民银行大额支付系统日终处理后,与人民银行核对汇差及人行清算账户余额。综合业务系统日终处理各参与社汇差,并自动记账各参与社的清算账户。当日“4601特约汇兑往账—大额支付往账过渡户”,“4602特约汇兑来账—大额支付来账过渡户”,“4615汇兑汇差—大额支付汇差户”余额结平。

1、信用社会计处理

应收汇差时,信用社会计分录为:

(1)借:4601特约汇兑往账—大额支付往账过渡户

贷:4615汇兑汇差—大额支付汇差户 (2)借:4615汇兑汇差—大额支付汇差户 贷:4602特约汇兑来账—大额支付来账过渡户 (3)借:1124存放联社款项—县、区(市)中心

贷:4615汇兑汇差—大额支付汇差户

应付汇差时,会计分录(3)反之。已上会计分录系统自动记账。

操作员在工前准备的大额支付清算资料中打印“4615汇兑汇差—大额支付汇差户”借、贷方传票,“1124存放联社款项—县、区(市)中心”的传票。操作员手工自制“4601特约汇兑往账—大额支付往账过渡户”和“4602特约汇兑来账—大额支付来账过渡户”传票。

2、县、区(市)中心会计处理

县、区(市)中心清算所辖参与社应收汇差时,会计分录为: 借:1124存放联社款项—省中心

贷:2323信用社上存联社款项—各信用社 清算应付汇差时,会计分录相反。

操作员在工前准备的大额支付清算资料中打印“1124存放联社款项—省中心”和“2323信用社上存联社款项—各信用社”的借、贷方传票。

3、省中心会计处理 省中心与人行的清算:

(1)借:4601特约汇兑往账—中心存放网点大额往账专户

贷:4615汇兑汇差—大额支付汇差户 (2)借:4615汇兑汇差—大额支付汇差户 贷:4602特约汇兑来账—中心存放网点大额来账专户 (3)借:1112准备金存款

贷:4615汇兑汇差—大额支付汇差户 清算应付汇差时,会计分录(3)反之。 中心存放网点大额往账、来账专户是综合业务系统中所有办理的大额业务往、来账发生额合计。以上3笔分录需操作员自制手工传票,手工记账。 综合业务系统日终按来账、往账分别自动清算各参与社汇差并记账,应收汇差会计分录如下:

(1)借:4615汇兑汇差—大额支付汇差户

贷:4601特约汇兑往账—中心存放网点大额往账专户

(2)借:4602特约汇兑来账—中心存放网点大额来账专户

贷:4615汇兑汇差—大额支付汇差户 (3)借:4615汇兑汇差—大额支付汇差户

贷:2323信用社上存联社款项——县、区(市)中心 清算应付汇差时,会计分录(3)反之。

操作员在工前准备的大额支付清算资料中打印“4615汇兑汇差—大额支付汇差户”,“2323信用社上存联社款项——县、区(市)中心”借、贷方传票和“4601特约汇兑往账—中心存放网点大额往账专户”和“4602特约汇兑来账—中心存放网点大额来账专户”传票。

四、支付业务的撤销和退回

(一)撤销的处理

对于已清算资金的业务,系统回应拒绝撤销报文。未清算资金而保留在大额排队队列的业务,系统从大额排队队列中撤销原支付信息。

(二)退回的处理

信用社申请退回的支付业务,按规定格式向发报中心发送退回申请报文,并自动登记“退回申请及应答登记簿”。 信用社收到退回申请信息后,自动登记“退回申请及应答登记簿”,同时检查原支付信息是否已贷记接收人账户。分别情况处理: 未贷记收款人账户的,经授权,根据原支付信息按正常程序用退汇报文办理退汇,并向发起行发送同意退回的应答信息。 已贷记收款人账户的,信用社向发起行发送拒绝退回的应答信息。对拒绝退回的业务,由发起行或汇款人与收款人协商解决。 信用社发现收到账号户名不符等错误的支付业务,可向付款行查询后,发起主动退回业务。信用社根据原支付业务发送退汇业务报文。退回的会计分录: 借:4602特约汇兑来账—大额支付来账错误挂账户 或借2431应解汇款

贷:4601特约汇兑往账—大额支付往账过渡户 操作员手工自制借、贷方传票。

五、支付业务差错及异常情况处理

(一)差错的处理

1、录入错误的处理:录入操作员发现录入要素错误的,应根据凭证记载要素进行修改,再复核后发送。

2、复核员发现错误的处理:由录入操作员修改此笔业务,重新复核后发送。

3、修改往账不允许修改扣款账号和金额。

(二)行号错误的处理 行号错误是指行名、行号不符或发起行行号与发起清算行行号、接收行行号与接收清算行行号不匹配的错误。收款人差错的处理:

信用社收到收款人为非本社开户单位,或收款人户名有误无法入账的支付业务,如能够确定收款人为非本社开户单位,比照退回规定处理。收款人户名有误的业务,按查询查复的处理手续发起查询,收到发起行查复后,分别情况处理。 (1)经查复收款人账号户名一致的,按规定进行账务处理。 (2)经查复收款人确非本社开户单位,比照退回处理。

(三)信用社网络故障要及时与当地电信联系解决,系统故障科技部门应及时排除,凡因各种故障影响停办半天以上业务的,应报告省中心。

六、查询、查复处理

办理大额支付业务的查询、查复,必须做到“有疑必查,有查必复,复必详尽,切实处理”。

(一)信用社对本社接收或发出的支付业务有疑,以及受理客户的查询事项,需要对业务要素进行查询的,应按查询查复规定的格式、标准,经收(发)报中心向查复行发送查询信息,并打印查询书。

(二)信用社收到查询信息,打印查询书,提交业务人员确认。业务人员依照查询书内容,认真查阅有关账册、凭证和资料,查明情况和原因,报经业务主管审核同意,在当日营业时间内至迟下一法定工作日上午,按规定格式向查询行发出查复信息,并打印查复书。

(三)对更正大额支付业务要素的查询,必须严格以客户提交的原始凭证的记载内容为依据查复。严禁信用社和个人擅自更改凭证内容,发出查复信息。

(四)信用社到查复信息后,打印查复书,对所查询问题已得到明确答复的,经会计主管人员审核后,立即按照有关规定处理或通知客户。

(五)查复书要附在原查询书后面保存。如必须以查复书做凭证附件的,则应在原查询书上注明查复情况和本社处理结果以及该笔大额支付业务的日期、科目、编号等。

七、密押的使用和管理

(一)密押的使用

省中心向CCPC进行大额支付系统登录时,由系统自动检查密押设备是否已正确登录;没有登录的由密押员根据系统提示插入密押操作员卡登录密押设备,登录成功后,开始向CCPC发出登录申请。大额支付系统自动对业务进行编核地方押。

(二)密押的管理

省中心分别设置密押主管和密押员。密押主管是密押设备的安全管理人员,运行密押配置管理软件,保管密匙卡,负责生成操作员卡、更新密钥操作等;密押员保管密押操作员卡,负责系统向密押设备登录启动密押设备操作,由系统的业务主管兼任。

八、授权处理

信用社发起大额支付业务实行金额权限管理制,往账金额20万元以上(含20万元)在综合业务系统中由业务主管权限后发送。同时往账金额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还需由县级联社或市(州)办事处在前置机的客户端授权发送。

退汇,业务要素相同的大额业务,重新打印来账凭证,查询查复、自由格式信息业务需经业务主管授权。

九、业务收费的处理

(一)收费范围及标准

综合业务系统对信用社办理大额支付业务和信息类业务进行计费。

信用社对办理大额支付业务的开户单位和个人收取汇划费和手续费。

(二)账务处理

1、信用社收取汇划费和手续费

会计分录 借:存款类科目或现金—××客户

贷:5111手续费收入—结算手续费收入

2、信用社支付汇划费和手续费

会计分录 借:5311手续费支出—结算手续费支出

贷:1124存放联社款项

十、 资料的打印和保管

(一)资料的打印

大额支付业务需打印的资料如下:

1、大额支付业务凭证,包括汇兑凭证,委托收款(划回)凭证,托收承付(划回)凭证,国库资金汇划(贷记)凭证,大额支付业务计费凭证。

2、大额支付业务类清单,包括大额支付交易流水,大额支付业务计费清单(省中心)。

3、大额支付业务登记簿,包括大额支付系统查询查复登记簿,

4、大额支付业务其他类,包括查询书,查复书,退回申请,退回应答,自由格式报文,支付业务汇总表,清算账户日报表(省中心),业务统计表。

(二)资料的保管

大额支付业务所有打印的资料、客户提交的原始凭证及清单、磁介质为信用社会计档案。信用社需按《湖南省农村信用社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进行归档和保管。

第5篇:污水处理系统

一、概述

污水处理厂的自控系统由PLC与计算机控制管理系统、仪表监测系统两部分组成。整体性能满足如下要求:

1)可靠性—整个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分层分布式结构,控制、保护、测量之间既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

2)先进性—系统的设计以实现“现场无人职守,总站少人值班”为目的。设备装置的启、停及联动运转均可由中央控制室远程操纵与调度。

整个系统分为三级管理,包括中控室、控制站及就地控制。现场各种数据通过PLC采集,并通过通讯网络传送到中控室操作站集中监控和管理。同样,中控室主机的控制命令也通过上述通道传送到PLC的测控终端,实施各单元的分散控制。现场与中央控制室通过高速通信网络连接,高速通信网络采用环网结构,以便于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二、系统组成及服务项目

整个系统包括的污水处理厂工程自控系统内所有硬件、软件的提供、安装、调试、开车及培训。

1)中控室(包括硬件与软件)的提供、安装及调试; 2)PLC控制站(包括硬件及软件)的提供、安装及调试; 3)全厂自控系统的调试、投运和培训以及图纸资料的提供。

三、系统技术要求

Ⅰ.防护等级

在室内地面上的设备用IP54,在户外的设备用IP65;安装在水中或在井内的设备用IP68。 Ⅱ.信号电平

所有控制及监控设备能在下列信号电平工作:

1)工业以太网数字通讯信号,环形拓扑结构,通讯波特率≥100Mbps,系统自适应恢复时间<300ms,通讯距离(无中继器)≥1Km,网络介质为直埋的光缆,在出现故障时,可在线增加或删除任意一个节点,都不会影响到其他设备的运行和通讯。本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即系统采用全开放式、关系型、面向对象系统结构,能够支持不同厂家的硬件在同一网络中进行,并支持实时多任务,多用户系统的操作系统。; 2)控制系统具有一套完整的自诊断功能,可以在运行中自动地诊断出系统的任何一个部件是否出现故障,并且在监控软件中及时、准确地反映出故障状态、故障时间、故障地点及相关信息。在系统发生故障后,I/O的状态应返回到系统根据工艺要求预设置的状态上。

3)状态及报警指示的数字信号:24VDC或220VAC电压信号; 4)控制的数字信号:24VDC或220VAC;

5)非现场总线型检测、控制仪表或设备应能在下列信号电平工作: ① 控制及监视的模拟信号:4~20mADC电流信号; ② 状态及报警指示的数字信号:0~24VDC电压信号; ③控制的数字信号:0~220VAC。

6)为了保证在工厂扩建或改造时满足工厂的控制要求,控制系统应具有较强的扩展能力。操作系统监控软件具有冗余和容错及灾难性恢复等功能。

四、实现功能

本系统所配置的硬件和软件应可实现如下功能: 中控室功能:

1)实时采集各个终端传送的各类数据和信号。

2)在彩色监视器(TFT)动态、形象的显示总工艺流程图,分段 工艺流程图,供电系统图、工艺参数,电气设备运行状态等。 3)操作站以“人— 机”对话方式指导操作,自动状态下,可用 键盘或鼠标器设定工艺参数、控制电气设备。

4)根据采集到的信息,自动建立数据库,保存工艺参数,电气设备运行状态、报警数据、故障数据,并自动生成工艺参数的趋势曲线。管理人员通过对工艺曲线进行分析、研究,进一步改进工艺运行方案,提高生产效率。

5)按生产管理要求打印年、月、日、班运行报表,报警报表、故障报表及工艺流程图(彩色硬拷贝)。实时报警打印和故障打印。

6)通过通信总线与分控制室的现场控制站进行通信。计算机系统可在线诊断各类故障。 7)设不间断电源,保证在发生停电故障时该系统仍能安全可靠地运行。 8)设置大型显示装置,用于显示全厂工艺流程。 分控站功能:

1)按控制程序对所辖工段内的工艺过程、电气设备进行自动控制,同时采集工艺参数,电气设备运行状态。

2)通过通信总线与中央控制室的监控管理系统进行通信,向监控管理系统传送数据,并接受监控管理系统发出的开停机命令。

3)在操作屏上显示所辖工段的工艺流程图,工艺参数,电气设备运行状态。通过功能键盘设定工艺参数,控制电气设备。

4)采集的主要工艺参数有:水位差、水位、流量、压力、氧化还原电位、温度。 5)设不间断电源,保证在停电故障时系统仍能安全可靠地运行。

五、控制模式

1)现场手动模式:设备的现场控制箱或MCC控制柜的“就地/远程”开关选择“就地”方式时,通过现场控制箱或MCC控制柜上的按钮,实现对设备的启/停、开/关操作。

2)遥控模式:即远程手动控制方式。现场控制箱或MCC控制柜上的“就地/远程”开关选择“远程”方式时,操作人员通过操作面板或中控系统操作站的监控画面用鼠标器或键盘选择“遥控”方式并对设备进行启/停、开/关操作。 3)自动模式:现场控制箱或MCC控制柜上的“就地/远程”开关选择“远程”方式,且现场控制站的“自控/遥控”设定为“自动”方式时,设备的运行完全由各PLC根据污水处理厂的工况及生产要求来完成对设备的运行或开/关控制,而不需要人工干预。

4)控制级别由高到低为:现场手动控制、就地检修控制、遥控控制、自动控制。 5)离工艺过程越近的控制层具有更高的优先权。

六、工控设备硬件要求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

PLC采用世界知名公司---西门子公司的先进产品S7系列。

PLC设备作为一套整体供货,设备主要包括:控制柜、PLC、通讯端口、I/O单元、触摸屏、UPS不间断电源等。

PLC的输入输出控制点留有15%~20%以上的余量。

网络配置方便灵活,除了产品本身的总线形式之外,还应支持包括Profibus-DP、CANopen、DeviceNet、Ethernet、ARCNET、Modbus在内的多种通讯协议,并可以通过多种网络形式和其它系统连接。

CPU 可以支持从64KB到256KB 的内存容量,并可以通过外插SD存储卡等形式扩展存储空间。 机柜

柜内设有电源工作指示灯、PLC运行指示灯、数字式电压表、门控照明灯、门控排风扇、门锁(用同一把钥匙)等。柜子整洁布局合理,防护等级为IP4×。 网络交换机

采用具有网管功能的符合IEEE802.3标准的模块化交换机,存储转发交换模式。交换机具有SNMP/WEB网络管理功能,支持SNMP TRAP自动故障报警,允许采用OPC方式将网络设备的状态信息传递到HMI/SCADA软件中。 交换机应具有高度的实时性,最大收发延迟不超过15μs,支持基于端口的VLAN设置、IGMP Snooping组播管理、IEEE802.3×流控制和SNTP协议(简单网络时间协议)。采用轨道方式装置,无风扇散热方式,工作温度范围为0~60℃。

1)防护等级IP30。

2)冗余24VDC直流电源输入。

3)故障异常时,自动发出Email报警;电源故障时,继电器报警输出。 4)控制站级交换机:3电口,RJ45口,2光口,多模光纤,SC连接头。 5)中控室交换机:6电口,RJ45口,2关口,多模光纤,SC连接头。

电源

供电方式:220VAC采用在线式、全隔离型、连续双转换、自动旁路切换的UPS不间断供电电源,蓄电池续流能力为一小时以上;24VDC配置直流稳压电源。

在断电故障情况下,或在主电源不符合规定要求的时候,为了避免设备的破坏或扰动,保证控制系统能够不中断监控任务,在分控室和中控室设置了不间断电源UPS。UPS为在线式)静态整流器/逆变器型)、全隔离型、连续双转换,蓄电池能够提供30分钟供电。

不间断电源UPS可安装在控制柜内,为控制柜内设备和现场自控和仪表设备供电。 各个UPS电源必须对本区域全部用电设备进行供电。根据实际要求配置合适容量的UPS电源。UPS电源应有不小于20%的余量。

中央控制室—2kVA 0.5小时 在线式 现场控制站—2kVA 0.5小时 在线式 化验室、细格栅—1kVA 0.5小时 在线式

工业监控管理计算机

1)主要配置:不低于 P4 2.4G/1G DDR内存/160G硬盘/3PCI/3ISA/AT×800主板/10-100M以太网接口/128M显存/DVD-RW/1.44M软驱/标准光电鼠标&键盘

2)通讯:10M/100M以太网)RJ-45),RS232,不少于2个USB口 3)机箱标准:DCS400F 4U标准19”机箱 4)机箱颜色:黑色 5)机箱材质:重型冷轧钢 6)机箱内部工艺:高级镀锌防腐 7)电源:400W AT×高性能电源

8)冷却系统:可拆卸防尘罩,2×80mm球轴承风扇,铜质散热器

9)过滤防尘系统:采用可拆卸,可清洗前面板纤维过滤网,加盖空槽防尘盖

10)开关指示灯:系统重启开关、电源开/关、系统电源LED显示、硬盘工作 LED显示 11)底板:有源AT×主板 12)工作温度:0℃到50℃ 13)存储温度:-20℃-60℃ 14)相对湿度:5%到95%(无凝结) 15)冲 击:10G,峰值加速度 16)振 动:不小于1.5G 17)符合标准:FCC,EMC,CE,UL,DiggCom 18)安全认证:UL-50

8、CSA、CE 19)21”TFT液晶显示器

或选用设备采购时的最新型号和最佳配置。 与它PLC或上位机通讯内置CPU的网卡。 HMI人机界面

1)10.4英寸;TFT真彩LCD;256色无闪烁/64色3速闪烁 2)分辨率:640×480;显示区域:213.2)W)×160.4)H)mm 3)文字设定:中文简体)GB2312-80);亮度控制:4级可调 4)画面存储器:4MB FLASH EPROM;数据存储器:512KB SRAM 5)接口:有串行接口COM1/COM

2、以太网接口、CF卡接口音频接口等 6)工作电压:24VDC;功耗:<30W 7)运行温度:0~50℃ 8)防护等级:IP65

七、工控软件配置 操作软件

全部软件均为中文版Microsoft Windows 2000运行环境,软件的可选组件也适用于二期工程。应用软件的编制范围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本期工程的全部内容,另一部分为二期工程扩容部分的软件接口。

管理控制系统的每台主机的软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1)全套计算机运行软件系统;

2)全套的管理接口和管理控制软件系统; 3)全套数据处理和记录软件系统;

4)全套系统再生、修复、数据备份的软件系统; 5)运行计算机网络的全套软件;

6)标准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接口软件、数据处理软件如文字处理、数据库、电子制表、图象处理软件等。 监控组态软件

SCADA系统组态软件是一个精心设计开发的实时系统工作平台。它在UNI×和WINDOWS2000系统下运行。应用软件的编制范围为两部分,一部分室本期工程的全部内容,另一部分为远期工程扩容部分的软件接口。

系统需具有一下特点:

1)可兼容性:监控软件可以在不同的计算几何操作上运行。 2)可联接性:可以容易地与不同的软件和硬件系统进行联接。

3)内部可操作性:可以混合网络上工作,并可与其它信息系统在数据层和用户层进行数据交换。

4)高可靠性:2台监控主机互为热备份,操作系统和监控软件具有冗余和容错功能。 5)提供SQL,ODBC进行数据交换。 6)提供多种编程开发环境,包括C,C-Smalltalk,Fortran等。 7)系统需支持远程登录访问功能和具有安全授权功能。

8)支持开放系统的国际标准的通讯协议和界面,在网络通信协议中,应需支持TCP/IP和DNP3.0协议。

通讯方式采用轮询和事件自报方式(即:逢变则报的方式)。尤其适用于关键性的操作、控制和辅助决策系统。用户系统可以基于标准模块程序来集成建立,也可根据特殊要求专门组态。

另外,企业各类人员所用的上网媒介和方式也不尽相同。系统可以提供给各类用户以满意的上网媒介及方式。其图像用户界面可在微机、工作站、×终端机等不同的机器平台上工作。这些机器可通过局域网(LAN),广域网(WAN),ISDN网,租的专用线,电话线或无线网互连。

当系统的软件和硬件发生故障时,系统可自我恢复并继续工作。系统可以通过不断地监测网络上所有单元的工作状态来保证系统高可靠运行。当故障发生时,相应的备份单元瞬间即可完成自动切换。被监测的单元包括有:工作站和终端;通讯线路网点(路由,网桥)等。在系统里,备份的层数可以是多级的。

该数据库系统应为面向对象的,实时式,关系型数据库。SCADA系统对数据变化响应可达到1毫秒。

第6篇: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第一章总则

第1

医院污水处理工程必须按国家计委、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

会 颁发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等有关标准、规 范进行设计和施工。

第2

凡现有、新建、改建的各类医院以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被

病菌、病毒所污染的污水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 第3

含放射性物质、重金属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水,不

符合排放标准时,须进行单独处理后,方可排入医院污 处理站或城市下水道。

第4

凡新建、改建、扩建的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必须与主体

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5

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应具有处理效果好,管理方便,占地

面积小,造价低廉等优点,并应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染。 第6

经处理后的医院污水,其出水质必须符合《医院污水排

放标准》等国家规定的要求;排入地面水域的医院污水, 还必须符合《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 准》等国家现行的有关规定的要求。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1

医院的分项给水量应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J15-88确定。

第2

医院的综合排水量、小时变化系数,与医院性质、规模、

设备完善程度等有关,亦可按照下列数据计算:

一、

设备比较齐全的大型医院:平均日污水量为400—6

00L/床·d,k=2.0~2.2。

二、

一般设备的中型医院:平均日污水量为300—400

L/床d·,K=2.2~2.5。

三、

小型医院:平均日污水量为250~300L/床·d,

k=2.5。

第3

在无实测资料时,医院每张病床每日污染物的排出量可 按下列数值选用:

BOD5:60g/床·d,COD:100~150g 床·d。悬浮物:50~100g/床·d。

第4

医院污水处理流程及构筑物应尽量利用地形,采用重力

排放。

第5

采用一级处理流程时,医院污水应与生活区污水、雨水

分流;在采用二级处理流程时,部分生活区污水与医院 污水合流进行处理。

第6

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应有防腐蚀、防渗漏及防冻等措施。

各种构筑物均应加盖,密闭时应有透气装置。

第三章处理流程及构筑物

第1

设计处理流程应根据医院类型、污水排向、排放标准

等因素确定。

一、

当医院污水排放到有集中污水处理厂的城市下水道时以

解决生物性污染为主,采用一级处理。

二、

当医院污水排放到地面水域时,应根据水体的用途和环

境保护部门的法规与规定,对污水的生物性污染、理化 性污染及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全面处理,应采用二级处理。 第2

医院污水处理流程可按下列确定:

一、

一级处理工艺流程:

二、

二级处理工艺流程:

三、

在设计管道时,应设置事故超越管或采取相应措施。

四、

在一级或二级工艺流程中,视需要条件确定水泵位置。 第3

调节池、初次沉淀池、生化处理构筑物、二次沉淀池、

接触池等应分二组,每组按50%的负荷计算。 第4

化粪池的沉淀部分和腐化部分的计算容积,应按《建筑

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污水在化粪池中停留时间不宜小于36h。

第5

医院污水处理应设调节池,其有效容积应按工作班次或

消毒次数计算确定。连续式消毒时,其有效容积宜为 3~5h的污水平均流量。间歇式消毒时,其有效容积 为日污水量的1/2~1/4。

注:重力式流程时,调节池容积可减少。

第6

计量池有效容积,宜按最大时污水量的1/4计算。

第7

医院污水处理流程中,当为重力式流程时,宜采用平

流式沉淀池。

第8

当调节池与初次沉淀池合并设计时,均应满足调节与沉

淀的要求。

第9

初次沉淀池设计参数为:

一、沉淀时间按1.5~2.0h设计;

二、沉淀效率:BOD5为10~15%;SS为20~

30%;

三、 沉淀池每人每日污泥量(干物质)按14~27g/床·d

计;污泥含水率按95~97%计算;

四、

污泥区容积,按2日污泥量计算。 第10

一次沉淀池设计参数为:

一、 当用于生物膜法处理后,沉淀时间按1.5~2.5h设

计;表面水力负荷按1.0~2.0m3燉m2·h设计;

二、 每人每日污泥量7~19g;污泥含水率为96~98%;

三、污泥区容积,宜按4h的污泥量计算。

注:污泥量系指在100℃下烘干恒重的污泥干重。 第11 连续式消毒时,接触池容积应按下列参数确定:

一、 污水在接触池中的接触时间应按表3.0.11确定。

二、 当流量为重力式时,污水量按最大小时污水量计算。

当流程中采用污水泵提升时,污水量应按水泵每小时实际出水量计算。

第1 2

间歇式消毒时,接触池的总有效容积应根据工作班次、

消毒周期确定,宜为调节池容积的1/2。

第13

连续式接触池构造应根据下列要求设计:

一、接触池应加设导流板,避免短流。

二、接触池的水流槽长度和宽度比不宜小于20∶1。

三、出口处应设取样口。

第14

生物转盘的设计应按下列要求确定:

一、生物转盘所需面积,宜按BOD5面积负荷计算。在

无试验资料时,按下述参数计算:BOD5 面积负荷:12g/m2·d; 水力负荷:0.2m3/m2·d。

二、 生物转盘的设计能力,按平均日污水量计算。

三、 进入转盘时污水的BOD5浓度,应按经调节沉 淀后的数值计算。

第15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设计应按下列要求确定:

一、设计负荷应由试验或参照相似污水的实际运行资料确定。

二、应用轻质、高强、比表面积大和空隙率高的组合体或小卵

石、中波石棉瓦等做为填料。

三、填料厚度不宜低于1.5m。

四、曝气强度应按供氧量、混合和养护的要求确定。 第16

当采用其他生化法时,应按照有关规范设计。

第四章消毒剂及投加设备

第1.

消毒剂的选择应根据污水量、污水的水质、受纳水体

对出水的水质要求、投资和运行费用、药剂的供应情况、 处理站与病房和居民区的距离,以及操作管理水平等因 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一般宜采用液氯、次氯酸钠、 漂白粉精或漂白粉作为消毒剂。

第2

当污水采用氯化法消毒时,其设计加氯量可按下列数

据确定:

一、

一级处理出水的设计加氯量一般为30~50mg/L。

二、

二级处理出水的设计加氯量一般为15~25mg/L。 第3

当用液氯消毒时,必须采用真空加氯机,并应将投氯

管出口淹没在污水中。严禁无加氯机直接向污水中投加氯气。 第4

加氯机宜设置两套,其中一套备用。

第5

一般情况下,宜采用小容量的氯瓶。氯瓶一次使用周

期应不大于3个月。

第6 单位时间内每个氯瓶的氯气最大排出量应符合下述规定:

一、容积为40L的氯瓶:750g/h。

二、500kg的氯瓶:3000g/h。 第7

加氯系统的管道材料应按下列规定选择:

一、输送氯气的管通应使用紫铜管,严禁使用聚氯乙烯等不

耐氯气腐蚀的管道。

二、 输送氯溶液的管道宜采用硬聚氯乙烯管,严禁使用铜、铁

等不耐氯溶液腐蚀的金属管。

第8

加氯系统的管道应明装,埋地管道应设在管沟内。管道

应有良好的支撑和足够的坡度。

第9

加氯系统的管路应设耐腐蚀的压力表,水射器的给水管

上应设普通压力表。

第10 氯溶液管路上的阀门应采用塑料隔膜阀。

第11

当采用现场制造的次氯酸钠消毒时,应选用电流效率

高、盐耗与电耗低、运行寿命长、操作方便和安全可靠 的次氯酸钠发生器。

第12

盐溶液进入次氯酸钠发生器前,应经沉淀、过滤处理。 第13 接触次氯酸钠溶液的容器、管道、设备和配件都应使用

耐腐蚀的材料。

第五章放射性污水处理

第1

医院中产生的低放射性污水。如排入医院内的排水管

道,且其放射性浓度超过露天水源中限制浓度的100 倍,或医院总排出口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含量高于露天水 源中的限制浓度时,必须进行处理。

第2 当医院中的低放射性污水排入江河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排出的放射性污水浓度不得超过露天水源中限制浓度的

100倍;

二、 应在设计和控制排放量时,取10倍的安全系数;

三、 应避开经济鱼类产卵区和水生生物养殖场;

四、 经处理后的污水不得排入生活饮用水集中取水点上游

1000m和下游100m的水体内,且取水区中的放 射性物质含量必须低于露天水源中的限制浓度。

第3

低放射性污水宜设衰变池处理,衰变池必须设计成推

流式的,以保证足够的停留时间,避免短流。

第4 当污水中含有几种不同的放射性物质时,污水在衰变池

中的停留时间应根据各种物质分别计算确定,取其中最 大值,并考虑一定的安全系数。

第六章污泥处理

第1

污泥必须经过有效的消毒处理。

第2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方法,应根据投资与运行费用、操作

管理和综合利用的可能性等因素综合考虑。

第3

当污泥由槽车运至集中的处理设施进行处理时,有关污

泥处理系统能设计标准可遵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 BJ14—87中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4

当污泥采用氯化法消毒时,加氯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当

无资料时,可按单位体积污泥中有效氯投加量为2.5 g/L设计。消毒时应充分搅拌混合。

第5

当采用高温堆肥法处理污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

合理配料,就地取材;

二、堆温保持在60℃以上不少于1d;

三、保证堆肥的各部分都能达到有效消毒;

四、采取防止污染人群的措施。

第6

当采用石灰消毒污泥时,必须使污泥的PH值提高到1

2以上,并存放7d以上。设计石灰投加量可采用15 g/L(以Ca(OH)2计)。

第7

在有废热可以利用的场合可采用加热法消毒,但应采取

防止臭气扩散污染环境的措施。

第七章处理站

第1

处理站位置的选择应根据医院总体规划、排出口位置、

环境卫生要求、风向、工程地质及维护管理和运输等因 素来确定。

第2

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应与病房、居民区等建筑物保持一定

的距离,并应设置隔离带。

第3 在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应根据总体规划适当预留余地。 第4

处理站内应有必要的计量、安全及报警等装置。 第5

根据医院的规模和具体条件,处理站宜设加氯、化验、

值班、修理、储藏、厕所及淋浴等房间。

第6

加氯间和液氯贮藏室应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

14—87中有关章节设计。

第7

采用发生器制备的次氯酸钠做为消毒剂时,发生器必须

设置排氢管。为了保证安全,还必须在发生器间屋顶设

置排气管。排气管底与天花板相平,其直径根据发生器 的规格确定。一般为300~500mm。

附录一本规范用词说明

一、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对于要求严格程度的用词说明如下,以便执行中区别对待。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作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或“可”; 反面词采用“不宜”。

二、条文中指明必须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要求或规定”。非必须按所指定的标准和规范执行的写法为“可参照…”。

第7篇:污水处理系统应急预案大全

大连赵屯成达食品有限公司 污水处理系统应急预案

一、 指导思想: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确保预防环保事故发生,并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控制处理,根据本厂污水处理工艺特点,制定《污水处理系统应急预案》。

二、 编制说明:

该预案由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宣布启动,但发生以下情况,该预案自然启动:

1. 发现出水水质超标时。

2. 污水水量超过设计标准时。

3. 大面积、长时间停电时。

三、 事故应急指挥机构:

总指挥:

副指挥:

员:

四、 应急处理原则:

1、及时控制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染物总量。

2、加强运行控制,保证运行正常。

3、加强设备运行维护。

五、 事故预防措施:

1、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防止因检查不周或失误造成事故。

2、及时合理的调节运行工况,严禁超负荷运行。

3、加强设备管理,真做好设备,管道,阀门的检查工作,对存在的安全隐患的设备、管道、阀门及时进行修理或更换。

六、 事故应急措施及注意事项:

1、发现事故后当班人员立即向领导小组组长汇报,并在事故处理过程中随时保持与领导小组的联系。

2、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向单位领导和当地环保部门汇报,并在事故处理过程中随时保持与单位领导和当地环保部门的联系。

3、当班人员排查造成事故的原因

(1)发现进水超出设计标准。

A、立即向领导汇报,减少进水量。

B、立即对进水水质,工艺运行参数,,出水水质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化验数据对相关工艺流程进行及时调整。

(2)水量超过生化系统设计处理能力

及时与领导联系,并取水样化验理化指标。马上向单位领导请示,减少进水量,或投加适量氧化剂后与正常流程的出水混合排放,或按单位领导的指示处理。

(3)突然停电

A、将现场设备退出运行状态。

B、如长时间停电超过6小时,则通知上级主管部门及时送电。

C、来电后,按操作规程及时开启设备,恢复运行。

七、 预案的实施细则:

1、预防和预警

厂区平面布置,工艺流程及排污管线(要求标明产污环节、排污口位置)。产品在从原料→产品存储的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潜在环境污染事故源基本情况,包括事故源的名称、数量、位置,可能发生事故的时空特点。

2、预防工作

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事故源进行调查,针对污染物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应急措施。建立污染物的快速监测方法,购置污染物的快速监测设备。

3、预警及措施

按照事故严重性、紧急程度和可能波及的范围,对环境污染事故的预警进行分级。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和采取措施的效果,预警可以升级、降级或解除。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证明环境污染事故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按照相关应急预案执行。

进入预警状态后,应当采取的措施:

(1)立即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2)发布预警公告。

(3)企业环境监测部门立即开展应急监测,随时掌握并报告事态进展情况。

(4)针对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做好处置工作的安排。

(5)调集环境应急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

4 应急响应:

(1)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报告时限和程序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以及负有监管责任的部门发现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后,应立即在1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一级相关专业主管部门报告,并立即组织进行现场调查。紧急情况下,可以越级上报。 (2)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报告方式与内容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三类。初报从发现事件后立即上报;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处理结果报告在事件处理完毕后立即上报。

初报可用电话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事故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受害情况、事件潜在的危害程度、转化方式趋向等初步情况。

续报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有关确切数据,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及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基本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处理结果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

5、指挥和协调:

根据需要,企业成立环境应急指挥部,负责指导、协调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对工作。环境应急指挥部根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情况通知有关部门及其应急机构。各应急机构接到事故信息通报后,应立即派出有关人员和队伍赶赴事发现场,按照各自的预案和处置规程,相互协同,密切配合,共同实施环境应急和紧急处置行动。发生环境事故的有关部门要及时、主动向环境应急指挥部提供有关的基础资料

6、应急监测:

企业环境监测部门第一时间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进行环境应急监测,掌握第一手监测资料,并配合地方环境监测机构进行应急监测工作。根据监测结果,综合分析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污染变化趋势,并通过专家咨询和讨论的方式,预测并报告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展情况和污染物的变化情况,作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决策的依据。

7、信息发布: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要及时发布准确、权威的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8、安全防护:

现场处置人员应根据环境事故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人员出入事发现场程序。

9、应急终止:

(1)事件现场得到控制,事件条件已经消除。

(2)污染源的泄漏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3)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已经被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4)事件现场的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5)采取了必要的防护措施以保护公众免受再次危害,并使事件可能引起的中长期影响趋于合理且尽量低的水平。

八、奖励与责任追究

1、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工作中,应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2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工作中,按照有关法律和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危害后果,追究相应的责任。

九、组织实施环境恢复计划:

根据国家环境指标,当地环保部门的指示,专家组的综合意见,对污染区域内进行综合治理。做好周边环境的恢复工作。

十、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公司

2011年8月8日

第8篇:污水处理系统维修技巧总结

一丶污水处理基本方法

水处理的目的就是利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学的一种或几种方法结合去除 水中杂质。物理化学方法主要去除粗大颗粒物、悬浮物和部分胶体物质以及溶解性物质。生物化学方法主要去除胶体物质和溶解性物质以及降低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的量。

(1)物理方法

主要采用物理原理和方法,去除污水中污染物。主要方法有筛除(如格栅、 过滤、离心)、沉淀、上浮。

(2)化学方法

主要是通过向水中投加某种化学物质,利用化学反应来分离、回收水中某些 污染物质。主要方法有化学混凝发,中和法,化学沉淀法和氧化还原法。

(3)生物方法

1)好氧生物法

好氧生物处理法主要是利用好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降解代谢处理废水。主要方法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是水体自净的人工化,是微生物群体在反应器(曝气池)内呈悬浮状,并与废水接触而使之净化的方法。主要有 SBR、CASS 等工艺。生物膜法是使微生物群体附着在其它物体表面上形成生物膜,并让它和废水接触而使之净化的方法。主要有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 触氧化法、MBR 工艺等。

2)厌氧生物法 厌氧生物处理法是在无氧条件下,利用兼性菌和厌氧菌降解有机物的一种方法。主要方法有水解酸化法,UASB工艺等。主要应用于剩余污泥及某些较高浓度食品废水的处理。

二丶水监测常用指标

水中杂质按颗粒大小分为粗大颗粒物、悬浮物和胶体物质以及溶解物质。水质常用指标可以分为物理指标,化学指标,生物指标。

1)物理性指标

有感官性状指标如色度、嗅和味、浊度等以及悬浮固体、溶 解固体。

2)化学性指标

有一般性指标如 pH、各种阴、阳离子、一般有机物和有毒化 学性指标以及氧平衡指标如 COD、BOD。

3)生物学指标

一般包括细菌总数、中大肠菌群数、各种病原体细菌、病毒 等。

4)水质监测常用指标:化学需氧量(COD) 、生化需氧量(BOD)、氨氮、pH、 固体悬浮物(SS)。

5)化学需氧量(COD):水中有机物质与外加强氧化剂作用是所消耗的氧化剂量,用氧的 mg/l 数表示。

6)生化需氧量(BOD):在有氧的条件下,水中可分解有机物由于好氧微生物的作用被氧化分解成无机物所需的氧量。

7)氨氮:指水中以游离态氨和铵离子形式存在的氮。

8)pH:氢离子浓度指数。pH值越大,碱性越强,pH越小,酸性越强。pH 值等于7为中性。

9)悬浮物(SS):指水样通过孔径为0.45um的滤膜截留在滤膜上并于103-105℃烘干至恒重的固体物质。

三丶常见环保专用名词解释

1)三同时:指污水站建设必需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2)活性污泥:由大量繁殖的微生物构成的絮凝体,影响活性污泥增长的因 素有溶解氧、营养物、pH和温度等。

3)污泥沉降比(SV30):曝气池混合液在 1000ml量筒中静止30min后,沉淀污泥占混合液体积百分比。它可以反映曝气池正常运行时的污泥量,用以控制剩余污泥排放。

4)污泥龄:指曝气池中工作的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的比值。它表示新增污泥在曝气池中的平均停留时间。

5)污泥负荷:指单位质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去除的污染物的量。

6)污泥老化:指污泥龄过长,污泥处理效果降低的现象。

7)污泥解体:指曝气池营养过低,细菌消耗污泥自身营养物质,造成污泥 解絮,污泥上浮。

8)污泥膨胀:指污泥结构极度松散,体积增大、上浮,难于沉降分离影响出水水质的现象。

9)回流污泥:二沉池分离出来,回流到生物段的活性污泥。

10)污泥回流比:曝气池中回流污泥的流量与进水流量的比值。

11)水力停留时间:污水在曝气池中的平均停留时间。

12)剩余污泥:活性污泥系统中从二沉池排出系统外的活性污泥。

13)硝化液回流:将部分硝化池(曝气池)水回流至反硝化池(缺氧池),提高总氮去除率。

14)中水回用:中水回用指将生活废水和生产废水集中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标准回用于绿化浇灌、道路冲洗等,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四丶用图表形式解释各类设备的维修技巧

2)膜分离种类

(2)离心泵故障解析

(3)气浮系统常见故障解析

(3)生化系统常见故障解析

大量气泡

(4)污泥系统故障解析离心脱水机

带式压滤机

板框压滤机

5)设备故障全解潜水搅拌机

离心泵

板框压滤机

带式压滤机

离心脱水机

第9篇:农村污水处理

1、 农村污水中氮磷的主要来源

农村污水的概念及其特点:农村污水是指农村地区居民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污水。具体范围包括生产污水和生活污水两个方面。农村生活污水是指居民生活过程中厕所排放的污水、洗浴、洗衣服和厨房污水等。农村生产污水是指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等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农村污水的主要特点包括:(1)农村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污水的混合体,基本上不含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含有一定量的氮和磷,可生化性好,但水质水量变化较大;(2)农村地区人口居住分散,大部分没有排水管网,污水集中收集处理难度较大。

2、乡村常住人口61866万人

3、农村污水处理法律方面

水安全的主要立法依据来自《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水法》,各个法律之间互为补充。随着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农村水污染防治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首次将农业和农村水污染防治纳入管理范围,因此对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和必要性。本文通过采用比较分析、系统分析、实证分析、文献梳理的研究方法,对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基础理论、国外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启示、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以及如何完善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如下:1.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基础理论。认为应当以公共物品理论、外部性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环境权和环境公平理论这五个理论依据为切入点,对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概念、特征、目的和意义进行界定,分析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认为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体系应包括以下制度: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政府环境责任制度、区域环境限批制度、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同时认为公共物品理论、外部性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环境权和环境公平理论应当作为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分析和完善的基础。2.国外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启示。分析荷兰、瑞典、美国、日本四个国家先进的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现状和特点,主要涉及排污许可证制度,地表水污染税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等,认为对我国的启示主要有:提高农村居民环保意识,建立农村水污染防治规划制度、农业生产的环境监管制度,完善农村工业的环境监管制度,鼓励农民群众参与水污染防治等。3.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分析。认为应当认识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从不同层次的相关法律法规分析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现状,从立法、执法、司法三个角度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立法指导思想错位;立法技术不完善;农村水污染防治制度不全面;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缺乏系统性和体系化是农村水污染防治执法的主要障碍;从执行方面来看,农村水污染防治以政策意见为主,缺乏长效机制;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对违反农村水污染防治的法律责任规定不明确,导致责任人难以确认;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权利义务的规定不对等,使得相关法律条文缺乏可操作性。同时认为传统观念的制约和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基础理论研究滞后是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源。4.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完善。认为应当从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具体防治制度三方面进行完善:在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指导思想中引入“保障水源安全”作为立法目的,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应包括环境公平原则、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激励约束并重原则和分类治理原则。农村水污染防治制度方面应建立农村水污染防治规划制度,建立农业生产的环境监管制度,建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制度,加强我国农村工业的环境监管制度,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和排污费使用管理制度。通过对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的创新与完善,使得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从法律制度层面加以规划,为解决农村水污染问题提供有力法律保障

4、国内农村污水处理技术

中国在农村污水处理方面开展研究较晚,但近年来,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尤其是发达省份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逐步认识到农村污水处理问题的重要性,并开始采用一些实用、合理、低能耗和低运行费用的技术来处理污水。主要有以下一些处理技术。

4.1 厌氧沼气池处理技术

在中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实践中,最通用、节俭、能够体现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结合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是厌氧沼气池。它将污水处理与其合理利用有机结合,实现了污水的资源化。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经厌氧发酵后产生沼气,发酵后的污水被去除了大部分有机物,达到净化目的;产生的沼气可作为浴室和家庭用炊能源;厌氧发酵处理后的污水可用作浇灌用水和观赏用水。在农村有大量可以成为沼气利用的原材料:农作物秸秆和人畜粪便等。

研究表明,农作物秸秆通过沼气发酵可以使其能量利用效率比直接燃烧提高4~ 5倍;沼液、沼渣作饲料可以使其营养物质和能量的利用率增加20%;通过厌氧发酵过的粪便(沼液、沼渣),碳、磷、钾的营养成分没有损失,且转化为可直接利用的活性态养分———农田施用沼肥,可替代部分化肥。沼气池工艺简单,成本低(一户约需费用一千元左右),运行费用基本为零,适合于农民家庭采用。而且,结合农村改厨、改厕和改圈,可将猪舍污水和生活污水在沼气池中进行厌氧发酵后作为农田肥料,沼液经管网收集后,集中净化,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标准后排放。 4.2 稳定塘处理技术

传统稳定塘处理技术优点是:运行维护费低,系统基本不耗能;可充分利用地形,节省投资;无需污泥处理;可实现污水资源化。但也存在诸多缺点,比如:处理效果受气候条件影响大;有机负荷低,占地面积大等。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发展了很多新型塘和组合塘工艺,进一步强化了稳定塘的优势。如高效藻类塘、水生植物塘、多级串联塘和高级综合塘系统。在中国,特别是在缺水干旱地区,稳定塘是实施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方法,近年来成为中国着力推广的一项技术。 4.3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湿地是指每年在足够长的时间内均具有浅的表面水层,能维持大型水生植物生长的生态系统。人工湿地是根据自然湿地模拟的人工生态系统,是一种由人工制造和监督控制的、类似沼泽地的地面,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按水流方式可分为地表流湿地、潜流湿地和垂直流湿地。人工制造的湿地系统,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多种多样,并处于人为控制之下,综合处理污水的能力受到人为设计控制,处理能力较强[8]。资料表明,在进水浓度较低的条件下,人工湿地对BOD的去除率可达85%~95%,对COD的去除率可达80%以上,处理出水的BOD浓度在10mg/L左右,SS小于20mg/L。对N、P的去除效果也很明显,潜流湿地中脱氮效率在30%~ 40%间,对磷的去除率变化较大,从40%~90%;表面流系统脱氮效率大于50%,对磷的去除效果要好于潜流式,出水中的总P含量一般小于1mg/L。 4.4 土壤渗滤处理系统

土壤渗滤处理系统是利用自然系统的净化功能,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层中,通过土壤-植物系统的生物、化学、物理的吸附、固定,对污水资源及N、P等营养元素再利用,对污水中可降解的污染物进行净化,将复杂的有机污染物变成可利用的简单有机物,从有害到无害,防止了食物链和地下水的污染。同时将污水净化,可以再利用。地下渗滤处理系统具有不影响地面景观、基建及运行管理费用低、氮磷去除能力强、处理出水水质好、可用于污水回用等特点[9]。包括慢速渗滤处理系统和快速渗滤处理系统。 4.5 蚯蚓生态滤池污水处理技术

这项技术是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环境工程系苏东辉等人提出的[10],适用于50户~ 300户的集中型农户的污水处理系统,现已经在太湖流域农村建立了示范工程。该示范工程将农户现有的化粪池改造后,或直接加以利用,用强化沟替代农户的沟渠或排污管,出水进蚯蚓生态滤池。该技术运用到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中,已经取得很好的效果。滤池主要由布水装置、生态滤床和排水装置三部分组成。生态滤床从下层依次往上是:大石头(鹅卵石,直径4cm ~ 7cm),小石头(直径1cm~ 3cm),沙子和土壤层,此层也可以是蚓粪层,是蚯蚓活动的主要场所,土壤上面可以种植一些植物。现已进行蚯蚓生态滤池的中试研究,根据运行试验的情况来看,此系统很适合于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4.6 “生物+生态”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

东南大学李先宁等人,针对低处理成本、高氮磷去除要求,在江苏省宜兴市大浦镇沿太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区14个村,具有明显的冬冷夏热气候特征等条件下,采用“生物”和“生态”相结合的处理方式,以开发和研究“厌氧水解、跌水充氧接触氧化、折流人工湿地组合技术”、“塔式蚯蚓生态滤池组合技术”及“厌氧发酵、生态土壤及蔬菜种植组合技术”3项污水处理核心技术为中心,结合7项辅助技术,把污水处理与农村村落微环境生态修复、生态堤岸净化、农田灌溉回用和景观用水需求等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把在示范区复杂条件下研发的针对性较强的各单项技术,根据不同实际条件进行优化组合与系统化,形成适合河网区农村生活污水和初期地表径流的“生物+生态”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的集成系统。 4.7 农田退水减排技术

湖南农业大学杨仁斌等人,针对农田污水,研究了在不影响农作物(水稻)生长的情况下,采用水田调水减排、固源免排、浅水控排、节水缓排等农田水控制技术,将农业污染物滞留消解在农田生态循环之中,从而降低水体中污染负荷达到大量减排农田排(退)水实现减排污染物的目的。通过研究水田调水减排、固源免排、浅水控排、节水缓排等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对N、P、农药和有机物等污染物排放的定性定量减排效能,可确定实现在该区域农田排(退)水污染物负荷最小的适用性减排技术。

5、一点建议

(1)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专业的人才建设。农村环境保护专业的人才建设,一是 “引”, 就是引进一批愿意在基层从事环境保护工作的专业人才, 使其为农村的环境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二是要 “培”, 就是要对干部开展环境教育培训, 加强村领导的环境意识。 新农村建设不仅要有环境专业人才, 同时还要有环境意识强的领导, 要使领导知道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道理, 只有这样才能将农村环境建设好。

(2) 因地制宜 , 选取合理方法 。 村镇污水解决应该遵循因村制宜、 因势利导的原则。 农村污水建设不能只求数量不求质量, 贪图速度。 一次性建设数量要少, 设计工作要做细致, 要有针对性, 前期调查工作要做好。 不可以为了省事而采取短期应付的工艺或手段, 而造成资金的浪费。

(3) 落实污水站运行费用。 不管是政府还是村里 ,应较好地落实污水站的后期维护管理的费用问题。 并相应的对村中的上水问题先行予以解决。 还要对从上到下一直到村的各级干部进行素质教育, 让大家都理解污水治理的重要性, 以保证污水治理的效果, 做到治理一个用好一个。

上一篇:银行案件防控知识竞赛下一篇:我们都是中国人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