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心理调适能力

2022-11-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领导干部心理调适能力

新时代农村基层干部心理调适能力建设

摘 要: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基层领导干部责任更大,担子更重。迎面碰上的时代考题层出不穷,工作内容错综复杂,部分基层干部不堪重负,压力感较强。新时代培育基层干部心理调适能力可从三方面进行探讨:满怀热情关心关爱基层干部,建立干部心理服务体系;干部从认知、情绪、时间管理提升心理调适能力;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体制,健全完善干部激励制度。

關键词:新时代;干部;心理调适;对策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员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对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基层干部作为连接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桥梁,承担着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改善民生、精神文明建设等重要任务。当前,基层干部队伍奋发向上,满腔热情投入工作,为群众所称赞。但工作压力也会使基层干部在某个时间段心理失衡,需要心理调适。在履职尽责基础上做好心理调节是基层干部干事创业中保持饱满精气神的重要途径。

一、培育农村基层干部心理调适能力的重要性

(一)培育基层干部心理调适能力对新时代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基层干部作为农村事务的重要承担者,他们的工作状态直接决定基层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1]。”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基层领导干部责任更大,担子更重。我国第一部“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显示:“公务员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良好,但仍有5%焦虑水平比较高,5.5%抑郁水平比较高,10.2%压力水平比较高[2]。”党的干部队伍,不仅要政治过硬、本领高强,还要有心力。拥有良好的精神和工作状态,是干部担责任、重担当的前提。长期具有消极心态的干部,更容易发展为懒政心态,长此以往将会影响工作绩效和生活品质。情况严重的可能会发展为心理疾病,甚至走向腐败犯罪。因此,把提升基层干部心理调适能力纳入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对激发基层干部心理活力,增强党的凝聚力与战斗力至关重要。

(二)培育基层干部心理调适能力助力干部提高工作质量

2018年10月28日起施行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要求党支部应当注重分析党员思想状况和心理状态。2019年7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指出:“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党务干部队伍,把党务干部培养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党建工作的内行人、干部职工的贴心人[3]。”基层干部做好党务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和干部日常工作,需要和群众打交道。不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工作方式容易死板、脱离群众。很多群众带着问题来,情绪激动,如果单纯就事论事,容易激发矛盾。这时需要先缓解群众负面情绪,了解思想状态,情绪稳定后再共同分析问题、改变认知,解决问题。

(三)培育基层干部心理调适能力对提高组织效能大有裨益

多数人希望在积极的组织氛围下愉快工作。情绪感染理论指出,组织压力实际上不是一个人在面对,而是一个团队在面对。如果把坏情绪传染开,周围同事、下属也会受到影响。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心理动力场”理论指出,人是一个场,人的心理活动是在一种心理场或生活空间里发生的。生活空间包括个人及心理环境。个人的行为取决于个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4]。在单位设立完善的员工援助计划(EAP),引导干部掌握心理调适知识,有助于单位形成有正能量的氛围。

二、培育基层干部心理调适能力的对策

(一)满怀热情关怀干部,建立基层干部心理服务体系

干部心理服务体系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持之以恒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当前,要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形成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为核心,突出党建引领,以领导负责、系统培训、整合力量、平台建设为保障的“1+1+4”模式。

首先,各级领导须重视干部心理服务体系工作。建议上级部门出台干部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细则,设立专人负责,将心理服务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年终考核项目。其次,各机关单位、基层党校建立心理健康培训计划。《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明确要求抓好心理健康方面的学习培训。建立“3×3基层干部心理培训”模式,即集体教学、兴趣小组、个体咨询的实施模式,结合讲授法、现场体验式教学、个别咨询的教学方法,将课程规范化、科学化。再次,探索“党建+心理服务”“社会治理+心理服务”等模式,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党员干部价值观培养、红色基因教育、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相结合。最后,研发针对基层干部的心理服务移动平台。

(二)引导干部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认知方式

首先,学习情绪管理方法,提升干部情感能力。卡南高(1992)在研究管理人员能力时,认为管理能力由三个类型构成:情感能力,智力能力,行为能力[5]。学习情绪管理方法,引导干部认识并管理自己和基层群众的情绪,提高情感能力。掌握腹式呼吸法、身体扫描技术和冥想技术等方法,改善身体状况,提升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掌握做群众思想工作的方法,及时疏解群众的情绪,了解思想动向,提升沟通技巧和问题解决的能力,转变群众认知,将基层矛盾化解于萌芽状态,避免发生群体性事件。

其次,掌握时间管理和授权原则,制定合理工作计划。管理学家科维将工作按重要和紧急两个维度划分四个象限:既紧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既不紧急也不重要四类[6]。基层干部个人精力有限,应将时间做合理规划。对既紧急又重要的事情,要优先集中精力处理,例如突发事件的处理、紧急接待任务等。对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件,需要提前分配时间处理,尽量避免此类事件转化为重要紧急事件。组建工作团队,做好团队分工。培养有担当高素质专业化的工作团队,充分了解成员特点,对被授权工作人员给予充分信任和工作指导。

最后,建立科学合理的认知方式。非理性的认知陷阱是指过度加重压力或导致无压力痛苦状态的常见心理习惯,长期陷入其中容易产生负性情绪和行为。引导领导干部读原著、悟原理,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运用于工作生活,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压力和困境,树立压力并不是完全不好的、“危”与“机”是相互转换的观念,改变干部对于压力的一贯认知,增强干部改变现状的能力与信心。

(三)组织内部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体制,健全完善干部激励制度

其一,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以政治标准作为干部选拔的首要标准,在干部选拔考核中加入心理素质标准,选择政治过硬、心理素质强、专业水平高的干部承担基层工作。其二,避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工作,为基层干部减负。2019年是“基层减负年”,将基层干部从无谓的工作事务中解脱出来,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搞“工作留痕”“报表堆积”,把精力集中在为群众谋实事干事创业上。其三,采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保障基层干部的待遇,关爱干部生活,帮助解决干部家庭困难。树立基层干部的先进榜样,增强干部获得感和成就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傅小兰,等.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95-97.

[3]习近平.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网.2019-07-09/2019-09-03.http://www.gov.cn/xinwen/2019-07/09/content_5407704.htm.

[4]侯玉波.社会心理学(第四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81-82/48-51.

[5][6]夏洪胜、张世贤.时间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4:65-66.

基金项目:郑州市2019年度社会科学调研课题(ZSLX2019095);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2019年度调研课题(SKL-2019-688)

课题:中共郑州市委党校教学科研一体化课题“郑州市领导干部心理压力调查与调适对策研究”,序号:2019-01

(作者单位:中共郑州市委党校)

作者:林悦

第2篇:领导干部心理压力状况与调适对策

摘 要: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各级领导干部责任更大,担子更重,因此培育领导干部压力管理能力至关重要。帮助干部进行压力管理,可引导干部自身从认知、情绪、时间管理等方面提升压力管理能力,包括学习情绪管理方法、时间管理方法以及科学的认知思维方式。同时,应在单位建立良好的组织文化和健全的体制机制。

关键词:压力管理;领导干部;压力现状;调适对策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優秀人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优势之一[1]。干部能负重、敢担当,党的事业才能一往无前。多数领导干部意志顽强、满腔热情投入工作,为百姓群众所称赞。工作生活压力也会使干部出现情绪烦躁、心理失衡、心理负荷加重等现象,练就抗高压心态,主动优化压力最佳绩效区间能够提升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一、郑州市干部压力现状调查

为了解郑州市干部压力的现状及对压力管理的需求,课题组选取郑州市150名不同职能部门干部进行问卷调查,选取20名干部进行电话或面对面访谈,取得了第一手资料。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问卷调查关注的问题集中在压力知觉、压力源分析、压力应对方法及有效性、课程偏好方面。调查问卷第一部分使用知觉压力量表(PSS)。调查问卷第二部分参考电子科技大学周洋《成都市龙泉驿区公务员工作压力调查研究》压力源和压力应对方式部分,根据郑州市干部特点进行修改完善[2]。调查问卷第三部分调查干部希望了解的心理学知识。本次问卷调查共施测问卷150份,问卷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46份,有效回收率97.3%。对收集的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统计。

干部访谈法主要采用结构式访谈,访谈问题包括压力反应、认知特点、压力应对、情绪管理,了解干部日常压力状况及处理。

(二)干部压力总体情况以及差异性分析

知觉压力量表(PSS)评分标准为:0—13分意味低压力;14—26分意味中等压力,需要关注压力可能带来的健康问题;27—40分意味高压力,需主动寻求管理压力帮助。

压力存在显著年龄差异和部门差异。压力最大的年龄段为41~50岁,压力分数均值为18.59分,压力相对较小的年龄段为50岁以上和30岁以下,分别为14.59分和14.31分。不同年龄的压力显著性差异明显,P值≤0.05。因此,在心理压力发展层面存在“中年危机的沼泽地”。41~50岁的干部面对职务升迁、完成工作、子女升学、父母照顾、夫妻关系等多重压力。50岁以上干部多处于工作平稳期,部分干部逐步退出领导职务,子女多已参加工作。个人思想更加成熟,对职务升迁、工资水平有更客观的想法,压力水平有所降低。30岁以下干部多数未担任领导职务,父母年轻,部分干部未组建家庭,压力感处于较低水平。在岗位差异上,压力分数最高的集中在基层部门,其中街镇乡级干部压力知觉分数最高,各级干部压力分数差异显著,P值≤0.01。

(三)干部压力源分析

1.压力源来自工作量与难度。部分干部感觉工作任务复杂,难度高,承担责任大。选择“有这方面压力,程度中等”占39.73%,选择“有这方面压力,程度较高”与“有这方面压力,程度极高”选项的分别有14.38%、7.53%。

2.感觉自己跟不上知识更新的步伐。高质量发展的新态势新要求对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决定干部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为是否胜任所在岗位。如果具有能胜任工作的能力素质,就会感到认同感和成就感,否则会产生压力。选择“有这方面压力,程度中等”占39.73%。选择“有这方面压力,程度较高”与“有这方面压力,程度极高”选项的分别有14.38%、7.53%。

3.感觉单位津补贴制度不合理,收获和付出不对等。选择“有这方面压力,程度较高”与“有这方面压力,程度极高”选项的分别有17.81%、14.38%。很多干部提到,自己工作年限较长,但收入比不上老同学、老战友,有时会怀疑工作价值。

4.家庭生活方面压力明显。压力分数最高的选项为“在子女教育、升学、就业等方面有压力”。很多干部提到子女入学问题,集中在考试升学、家中无人能够照顾孩子、繁重的学业与永远上不完的辅导班、难以负担私立学校学费、购买学区房等方面。此外,部分干部对子女毕业难以找到合适工作、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工作难以买房落户、适婚龄子女找不到合适对象、子女在国外工作生活有困难感到重重压力。

(四)干部压力应对方式分析

面对压力,干部应用不同的压力应对方法。干部应用压力应对方式频率最高排名前五名是:“通过体育运动释放压力,强健体魄”,占63.01%;“向亲人朋友倾诉,求得帮助和支持”,占59.59%;“制订计划,用客观理智的方法解决困难”,占58.9%;“寻求上级领导及同事帮助”,占43.84%;“借助唱歌、喝酒、蹦迪、打牌等消遣方式”与“压抑内心的苦闷”,占26.03%。部分干部采用的应对方法是积极而具有建设性的,也有干部会采用不良消遣方式和压抑情绪等消极心理防御机制。掌握心理学专业调适技术,能够采用冥想、腹式呼吸、肌肉放松训练来减压的干部仅有18.49%,引导干部采用专业技术进行压力管理有很大发展空间。

二、干部压力管理与调适对策

(一)干部自身从认知、情绪、时间管理等方面提升压力管理能力

1.学习情绪管理方法,提升干部情感能力。卡南高(1992)在研究管理人员的能力时,认为管理能力由三个基本类型构成:情感能力、智力能力、行为能力[3]。学习情绪管理方法,引导干部提高情感能力至关重要。正念呼吸法、正念身体扫描技术和冥想技术能够帮助干部提升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认识管理他人情绪,要从提高沟通技巧、共情能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入手。

2.建立科学合理的认知方式。非理性的认知陷阱是指过度加重压力或导致无压力痛苦状态的常见心理习惯,长期陷入其中容易产生负性情绪和行为。引导领导干部读原著、悟原理,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运用于工作生活,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压力和困境,树立压力并不是完全不好的,“危”与“机”是相互转换的观念,改变干部对于压力的一贯认知,增强干部改变现状的能力与信心。引导基层干部掌握意义换框法、生命线技术等NLP技术,借助语言程序转变来认识并改变认知中的固化思维模式,树立发展的、全面的、相对的理念。

(二)各单位、组织内部建立良好的组织文化和健全的体制机制

1.激励和约束并重,建立健全干部奖惩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严格管理干部和热情关心干部结合起来,推动广大干部心情舒畅,充满信心,积极作为,敢于担当。完善党员干部从严约束与关怀激励相结合的机制,是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增强对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吸引力,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基础的需要。完善激励方式,注重物质激励、精神激励与关爱激励相结合。物质激励是保障干部生活需要的基础,建立党政領导干部工资增长制度,健全干部生活保障机制,规范干部补贴发放标准,完善干部奖励政策。在党政干部中树立公平、公正的激励理念,采取以功定奖的原则,激发公务员的潜能[4]。精神激励可使党政干部保持高昂工作热情,对组织形成归属感和心理契约感。加强党政干部核心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进行干部职业道德建设,培育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公务员文化。将关爱激励常态化运用,形成积极向上、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干部心态。

2.建立容错免责机制和追究问责制度。鼓励党政干部探索改革创新,在前期充分论证和科学决策程序保证下,如果出现非因改革者自身主观判断或者随意决策而造成的工作失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可以免责。2016年2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各级党委要着力提高领导干部谋划、推动、落实改革的能力,引导干部树立与全面深化改革相适应的思想作风和担当精神,并提出“三个区分开来”论断。此外,必须完善风险管控机制与事后完善机制。在改革出现失误时能够迅速控制局面,及时进行补救。建立追究问责制度,对党政干部中不作为、乱作为现象进行整治。让担当者行为价值得到肯定,激发内生动力。对懒政干部采取批评问责、处罚、降职等必要手段,严格执纪问责,涉嫌犯罪干部要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更好发挥干部激励机制双向作用。

3.树立以人为本观念,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和心理关爱。充分合理地考虑到干部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心理需求,能够使激励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党政干部面对很多纷繁复杂的问题,如果只谈工作不考虑人的因素,将会影响党政干部的心理健康和工作状态。心理关爱要制度化、常态化,对干部的心理状况定期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及时对干部情绪进行疏导。

4.建立党政干部精神文明创建机制,丰富党政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定期组织干部观看能够增强爱国情感的电影、纪录片,增加干部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组织党政干部学习党的历史、先进干部的事迹,牢记党的优良传统和发展历程,增强工作荣誉感。在单位内部可以设立读书会、图书借阅室、报刊杂志室和小型球场等,丰富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干部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新华网,2019-10-31.

[2] 周洋.成都市龙泉驿区公务员工作压力调查研究[D].北京:电子科技大学,2016.

[3] 夏洪胜、张世贤.时间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65-66.

[4] 林悦.健全激励机制,让干部“有动力”[J].人民论坛,2018,(25):48-49.

作者:林悦

第3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训练中的心理调适

摘 要:良好的口语表达是师范生的必备能力和基本素质,可是在口语表达训练中学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紧张、胆怯等不良心理素质。本文旨在分析学生常见的消极心理、形成的原因以及教师如何进行调适,以达到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师范生 口语表达能力训练 消极心理 心理调适

能够准确、清晰、生动地表达是师范生的必备能力,也是将来从业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可是在口语表达训练中我们看到,学生常常会出现面红耳赤、表情木讷、手足无措、声音发颤、词不达意、语无伦次等现象,这是学生的不良心理状态在作怪。这就提示教师在受心理机制控制的口语活动中,心理素质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口语表达的成败,所以只有帮助学生做好心理调适,才能打开口语表达成功的大门,因此教师不能忽视的一个任务就是运用各种方法帮助学生克服消极心理,使之以正常和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口语表达能力训练。

1学生常见的消极心理

1.1胆怯

这是口语表达最大的敌人,有这种消极心理的学生害怕当众说话,害怕自己表现不好、害怕别人的评价。重重的顾虑带来的后果是总希望把自己隐藏在角落里,没有表现的欲望,即使对某事有感,偶尔有想表达的冲动,也因瞻前顾后,犹犹豫豫而错过机会。胆怯的学生由于思想负担较重,反而更容易出纰漏,而一旦出了差错又会使自己的情绪一落万丈,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1.2紧张

心理学和生理学已经证明:人为的紧张也是控制人的思维活动的一种障碍。学生面对一对一的口语表达会觉得比较轻松自在,可是当听众增加到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时候,学生的紧张情绪就会随着观众数量的增加而成正比的上升。面对无数双眼睛和许多陌生的面孔时,大部分学生都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孤独感”和“危机感”,尤其是平时很少有机会上台发言的学生,这种陌生感尤为强烈。

1.3求胜心切

学生们希望把自己最优秀和靓丽的一面展现给同学,这本无可厚非,可是有一些学生过于自信,过高要求自己,总期望完美无缺,一鸣惊人,这就等于在口语表达中人为地给自己制造了压力,增加了心理负担,反而会影响能力的正常发挥。这样的学生一旦失误,又往往不能正确地看待失败,使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严重的打击。

1.4自卑

我校一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由于家庭环境、眼界见识、社会交往、普通话水平等方面处于劣势,这些学生容易出现性格内向、心理自卑等心理缺陷,他们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容易受他人评价的影响,不善于排解甚至放大消极体验,在口语表达训练中明显地缺乏勇气和积极性。

2学生消极心理形成的原因

2.1年龄因素

我校学生的入学年龄大约15——17岁之间,几乎全部为女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她们敏感、焦虑、自尊心和自我意识增强,渴望被人理解和认可,但又往往封闭自己,不愿意表现,尤其是女生还容易害羞,而学生的这些特点正与口语训练课的性质和特点背道而驰,从而增加了教师在口语课上调动学生参与口语活动的难度。

2.2教育缺陷

我校学生是初中毕业为起点的大专层次师范院校。初中的语文重“读”和“写”,轻“听”和“说”应试教学模式,很少给学生提供口头表达的机会,所以学生在口语表达训练中常常出现怕羞、胆怯、紧张,思维不活跃,语汇贫乏,反复罗嗦,词不达意,语病较多,驾驭语言的能力较差等问题,语文教育失败之一就是使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短板。

2.3性格因素

学生的性格千差万别,总体上可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二者在口语表达上差异显著。而内向型的学生不善言谈,不爱表现,一说话就面红耳赤、结结巴巴,与外向型的学生相比在口语表达上有着先天上的性格缺陷。

2.4准备不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是学生应该懂得的道理,但是由于懒惰或缺少经验等原因,学生在口语表达前往往在心理上、内容上或熟练程度等方面准备不充分,致使上场后没有成竹在胸的把握,自然而然就会胆怯和紧张,进而造成口语表达上的失误。

3对学生进行心理调适的策略和方法

3.1优化课堂氛围

在口语表达训练中,教师如果能够营造一种宽松、愉快、温馨的气氛,就有可能使学生的思维清晰和加速,从而促进学生的内部语言转化为顺畅的外部语言。

(1) 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学生虽然存在怕丢丑的心理,可是他们也想掌握一身本领和技能,也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所以我们要抓住学生的这种上进心理,强调口语表达对一名师范生的特殊意义,让学生知道这不仅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更是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一个事实:紧张是人类的通病,世界上90%以上的人害怕当众说话,连著名的演讲家林肯也承认:在最初的几次演讲中,总是会有一阵阵畏惧袭上心头。所以“要想明天说得棒,别怕今天出洋相”,让学生懂得:口语表达中关键点不是说得好不好的问题,而是敢不敢说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根本上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以积极勇敢的心态来面对口语表达中的挑战。

(2) 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与学生心灵的理解和沟通是医治学生不良心理的一剂良药。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客观地评价自我,制定切实可行的个人目标;其次引导学生拥有一份平常心,正确地看待失败,不奢求一鸣惊人,只要尽力而为,脚踏实地;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树立自信心,对学生一次次勇敢的登台,一点点灵感的闪光,一朵朵智慧的火花都给以衷心的肯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兴奋、进步的喜悦、认可的满足,让学生从教师赞许的目光、鼓舞的话语中感受到教师的情谊,以汲取投入口语表达训练的勇气。

(3) 平等民主,关系和谐

作为课堂引导者和指导者的教师,对学生及时肯定和鼓励的同时,对学生的失误也要明察秋毫。以小心呵护学生自尊心为前提,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方式;在点评时,把握好语言的分寸和尺度;在指正问题时,注意学生的可接受程度;对于学生的不足,不急于求成,不打击学生的自信,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开端,使学生不退缩、不沮丧,充满信心和勇气。总之,多表扬,少批评,建立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利于消除学生消极心理的训练环境。

(4) 教授方法,适时调节。

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简单方法,指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自我心理调控。比如在上台前做一个深呼吸,眺望一下远景,做一点运动,跟同学聊聊天等等,这是运用生理调控法来转移注意力;再如不断地告诉自己“我能行”,回忆自己的成功经历,强化自己的独特优势,运用心理暗示法:假设听众一无所知等等,这是运用心理调控法来夸大自己的优势,以减轻心理负担。教师通过培养学生控制消极情绪的自觉性,来尽可能减少不良心理对学生口语表达形成的消极影响。

3.2优化训练内容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能够对口语训练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自然生成参与口语训练的积极性,从而淡化消极心理。因此教师要在训练内容、形式、方法上下功夫,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的方法来消除学生消极心理。

(1) 训练内容多种

口语训练内容的安排力求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训练材料的选择贴近学生生活,适合从业要求;训练内容的确定由浅入深;训练目标的制定切合学生实际,让学生使使劲摸得到,跳一跳够得着。训练过程循序渐进,由最基础的发音到情境活动,由一分钟说话到几分钟发言,由座位上说话到讲台上陈词,由背稿式朗诵到即兴演讲,由单纯模仿到创造性地表演,以此来诱发学生口语表达训练的兴趣。

(2) 训练形式多样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分年级有梯度、有侧重地安排多种训练形式:一年级安排普通话、语音技巧、朗诵、态势语、讲故事训练;二年级安排儿童戏剧表演、演讲和辩论、即兴发言、教育教学性训练。同时教师要有创意地安排训练形式,力求新颖活泼,吸引学生,如训练朗诵时要帮助学生配乐,讲故事时要讲前设计体态语、儿童戏剧表演时带领学生制作背景、道具和音效等等。把竞争性和趣味性引进口语训练课堂,设计游戏性竞赛、分组赛、对抗赛、接力赛,建立师生共同参与的全方位评价体系,以调动学生参与口语训练的主动性。

(3) 训练方法多变

构建课内外结合的训练方法和体系,在学校建立推普角和推普专栏,成立广播站,组织口语第二课堂活动小组,拓展口语训练的多种渠道;在班内成立互助小组,在不同年级中建立联谊班,用优秀带到一般,用老生带动新生,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小学和幼儿园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教师的口语表达形成感性上的认识;组织全校或年级的讲故事、演讲、辩论、儿童戏剧表演等口语比赛或展示活动,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以激发学生投入口语活动的积极性。

(4) 训练手段灵活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给口语训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在普通话的发音训练时,可以利用语音教室进行听说练习;在讲故事训练时,可以使用音像设备让学生听董浩或鞠萍姐姐讲故事的录音;在演讲和辩论训练时,可以让学生观看 “狮城舌战”大学生辩论会的现场录像;在教育教学性说话训练时,利用微型课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在看图说话训练时,利用实物投影仪把实物引入课堂;在即兴发言训练时,运用多媒体再现形象、逼真的生活场景,总之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快速地进入活动情境,用激活学生热情的方式来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

我们坚信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无条件地倾注关心和爱护,努力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下功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够在教师口语训练中消除学生的消极心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使他们成为适合未来需要的小学和幼儿园教师。

参考文献

[1] 卢泽贤.中职生口语交际能力差的成因及对策[J].文学教育,2006(12).

[2] 崔红.幼师生口语交际训练策略初探[J].新课程研究,2008(8).

[3] 廖秀艳.如何培养职校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J].考试周刊,2007(29).

作者简介:白洁,女,(1968—)沈阳市艺术幼儿师范学校,高级讲师。

作者:白洁

第4篇: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能力测试卷

定远县专业技术人员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能力测试卷

单位________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写在括号内,共20分,每题2分)

1.( C )心理健康的三个等级是____ 、心理不平衡状态和心理病态。

A.-般心理问题B-严重心理问题C.心理正常状态D神经症

2.( D )“一个人在心理健康上多一分弱点,他的成长和发展就多一分限制,他的生活和事业就少一分成就和贡献。”这句名言说明了____。

A.只要身体健康,人的心理就一定健康B.心理健康对人们来说是可有可无的

C.心理健康高于一切D.心理健康对人们的成长、发展、生活和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3.( B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心理防御机制

A.投射B.创造C.转换D.升华

4.( B )心理方面的压力来源主要有两个,它们分别是

A.对立和对抗B.挫折和冲突C.情感和心境D.人际冲突和职业压力

5.( A )构成挫折是多方面的,一般有两种情形,即挫折源和

A.挫折感B.挫折数C.挫折程度D.挫折持续时间

6.( C )人格概念的内涵十分丰富,反映了人格具有多种本质特性。主要有人格的独特性、稳定性和____。

A.多样性B.易变性C.整体性 D.相同性

7.( C )在意识结构中,弗洛伊德提出了三种概念是____。

A.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B.无意识、潜意识和前意识C.意识、潜意识和无意识D.潜意识、无意识和前意识

8.( B ) EAP指的是

A.员工互助计划B员工帮助计划C.心理健康计划D.情绪自我调整计划

9.( B )心理健康的本质是____。

A.稳定性 B.适应性C.顺从性D.隐忍性

10.( C )职业倦怠症指的是____ 。

A.职业倦怠症是一种由情感引起的心理枯竭现象

B.职业倦怠症是一种由重大生活事件引起的心理枯竭现象

C.职业倦怠症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

D.职业倦怠症是一种山领导轻视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

二、判断题(对用“√”错用“X”请将判断写在括号内,共20分,每题2分)

1.人的情绪复杂多样,一般认为,喜悦、愤怒、悲哀和恐惧是最基本的原始情绪。(√ )

2.对他人期望值不要过高,以避免产生不良情绪和失望感,这是消除不良情绪的基本途径。(X)

3.《红楼梦》中宝玉的多情,黛玉的忧郁,宝钗的自制,凤姐的泼辣。这些心理特征的差异,其实都是心理学意义上人格差异的表现。(√ )

4.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是由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哈瑟和麦会利于2 0世纪3 0年代末编制的。(X)

5.造成“上班恐惧症”的原因是对工作本身的恐惧、对角色转换的恐惧和对社会交往的恐惧。(√ )

6.只有心理因素才能引发“网络综合症”。(X)

7.不能以身作则是家庭教育心理误区之一。(√)

8.人生总的价值目标决定着人生价值观。(X )

9.所谓“首因心理“就是人在相互认识的活动中,最初获得的关于对象的信息,在评价对象时起着重要的作用。(X)

10.“爱人者,人恒爱之”。马克思曾说过:“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这是人们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原则。( √ )

三、填空题(共20分,每空2分)

1.1984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在其成立宪章中开宗明义地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身体上、_心理上___和社会上的完好状念或完全安宁”。

2.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人在面临环境的变化时内心产生的一系列__潜意识__适应方式。

3.一般从情绪的状态,即发生的强度、速度和持续的时间将情绪分为激情、__心境__和应激三类。

4.与人格有关的概念有个性、气质和__性格__。

5.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认为人体内有四种体液:粘液、黄胆汁、__黑胆___和血液。

6.心理咨询主要包括三个核心过程:分析诊断、支持帮助和_巩固结束___

7.健康婚姻的发展阶段包括新婚期、保鲜期、__磨合期__、_适应期__、和成熟期。

8.国内外心理学界曾对不合理认知的基本特征问题进行过研究,总结出以下三个不合理认知的基本心理特征:绝对化、__ 过分概括化__、__糟糕至极__

四、简答题(共28分,每题7分)

1.专业技术人员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有哪些?

答:专业技术人员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社会责任问题,组织结构影响,知识能力压力的问题,激烈的群体竞争问题,人格的健全与统一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婚姻家庭问题。

2.专业技术人员压力应对策略主要有哪些?

答:

1、树立正确的事业观。

2、正确认识压力。

3、了解自己,接纳自己,改进自己。

4、发现他人的优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学会化解压力。

3.导致职业倦怠的原因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导致职业倦怠的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组织因素。

1、缺乏明确的职责划分,

2、缺乏支持,

3、缺乏奖赏,

4、缺乏控制。

二、个人原因。

1、身体素质,

2、心理素质,

3、个体成就感和生活态度。

4.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有哪些?

答:自我评估—确立职业生涯目标—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开展职业培训—定期实施评估—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整。

五,案例分析(12分)

【案例】快乐是一种能力

有一家跨国公司策划总监的招聘会。层层筛选后最后只剩下三名佼佼者,最后一次考核前,三个应聘者被分别封闭在-间设有监控的房间内。房问内各种生活用品一应俱全;但没有电话,不能上网。考核方没有告知三个人具体要做什么,只是说让几个人耐心等待考题送达。

最初的一天,三个人都在略显兴奋中度过,看看书报,看看电视,听听音乐。第二天,情况开始出现了不同。因为迟迟等不到考题,有人变得焦躁起来,有人不断地更换着电视频道,把书翻来翻去„„,只有一个人,还跟随着电视节目里的情节快乐地笑着,津津有味地看书做饭吃饭,踏踏实实地睡觉„„。四天后,报考方将三个人请出了房间,主考官说出了最终结果,那个能够坚持快乐生活的人被聘用了。主考官解释说:“快乐是一种能力,能够在任何环境中保持一颗快乐的心,可以更有把握地走近成功!”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本案例的体会。

答:快乐是一种能力,能够在任何环境中保持一颗快乐的心,可以更有把握地走近成功! 工作本身已经很是辛苦,如果保持乐观心态辛苦的事也会变的开心,这也是一种心理暗示,快乐的工作。

第5篇: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调适

主讲人:胡月星

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教授、博士

随着社会转型速度的加快,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是领导干部素质健全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中组部2005年6月明确提出“要重视和关心干部的心理健康。要把对干部心理素质的考察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要把干部的心理调适能力作为衡量干部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北京市委组织部有关领导也明确提出,要把领导干部的心理建设、心理卫生引入我们的干部队伍建设。

关注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是引导社会心态朝着健康方向发展的需要。内心的和谐、良好的心态,不仅是人们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和重要特征之一。领导干部是社会管理者阶层,他们的心理和谐与广大群众的心理和谐有着密切关系。领导者如果具备阳光心态和崇高人格,在实施对社会生活的管理和影响中,就会做到亲民、爱民、为民,真正当好人民的公仆;就会事事处处作表率,对社会心态产生积极的引领、感召和凝聚作用,并进而带动起和谐向上的社会风气。如果领导者的心理不和谐、心态不健康,急功近利,颐指气使,不抚慰民情,不体察民苦,就会给群众造成心理伤害和实际利益的损失,而伤害和损失造成的挫折又会引起群众的不满意情绪和攻击行为,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本次讲座,我们邀请到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胡月星教授,为大家就“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调适”为题进行全面深入的讲解。

本次讲座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心理健康及其重要性

2. 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3. 领导干部的主要心理障碍

4.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5. 增进心理健康调适能力

第6篇: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与调适(大纲)

领导干部的心理健康与调适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许燕

教授 2007年7月15日

心理健康的意义

• 1.心理健康是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之一

• 2.心理健康是心理和谐的基本标准之一 • 3.心理健康是事业发展的基本保障之一

一、职业枯竭的界定

• 职业枯竭(job burnout)是心理枯竭现象中的一种,职业枯竭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职业人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学生由于巨大而持续的学习压力也会产生学习倦怠现象。

二、职业枯竭的六大特征

特征一:生理耗竭——枯竭的临床维度

1、身体能量的耗竭感、持续的精力不济、极度疲乏、虚弱; •

2、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

3、身心症状:失眠、头痛、背痛、肠胃不适等症状,饮食习惯或体重突然改变; •

4、滥用药物、酗酒、过度抽烟等; •

5、严重者会出现精神疾患。

特征二:才智枯竭——枯竭的认知维度

1、空虚感明显,觉得自己的知识好似被掏空了一样,无法满足工作需要;

2、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思维效率降低; •

3、健忘,做白日梦;

4、不能适应知识的更新。

特征三:情绪衰竭——枯竭的压力维度

1、工作热情完全丧失;

2、情绪烦躁、易怒、责备迁怒于他人;

3、悲观沮丧、抑郁、无助与无望;

1 •

4、冷漠麻木、无情;

5、情感资源就像干涸了一样,无法关怀他人。

特征四:价值衰落——枯竭的评价维度

1、个人成就感降低,自我效能感下降,自我评价下降;

2、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工作变得机械化且效率低下;

3、怀疑自己,时常感觉到无法胜任工作,感到无能和失败,退缩,从而减少心理上的投入,不再付出努力,消极怠工,缺勤;

4、离职倾向加剧,甚至转行。

特征五:去人性化——枯竭的人际维度

1、以一种消极的、否定的、麻木不仁的态度和冷漠的情绪去对待自己周围的人; •

2、对他人不信任,多疑,充满批判性;

3、缺乏同情心,冷嘲热讽,将人视为无生命的物体;

4、在心理和身体上疏离他人,与他人刻意保持距离; •

5、对他人的过度反应,导致人际关系恶化。

特征六:攻击行为——枯竭的行为维度

1、对他人的攻击性行为加剧,人际摩擦增多,极端情况下会出现打骂无辜的人;

2、出现自残行为,极端的枯竭状态会使人出现自伤或自杀的行为。

四、职业枯竭的四大危害

危害一:导致亚健康状态,甚至生命的早衰。 危害二: 导致人际冲突加剧,甚至家庭 关系破裂。 危害三:降低工作效能,甚至转岗、离职 危害四:降低工作士气,甚至破坏组织氛围

五、职业枯竭的两大成因

• 环境因素 • 个人因素

六、职业枯竭的理论

• Hobfoll(1989)提出资源守恒理论:

• 基本原理:人具有努力保护和获得资源的倾向,最有价值的资源损失会使人产生不安。

2 • 枯竭——工作所需的资源耗尽率大于补充率 • 心理压力产生的来源 —— 损失

• 资源寻找层次:物质资源,社会资源,心理资源

• 资源投资是长期的过程,人们常会争取发展过剩的资源以弥补将来可能的损失。

七、职业枯竭的三大防治途径

途径一:建立激励、关怀性的组织文化

途径二:保持温馨、支持性的家庭氛围

途径三:形成科学、健康的工作方式

科学、健康的工作理念

理念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

1、不要浓缩自己的生命;

2、找理由休息以放松自己,给自己健康恢复期,保重自己; •

3、制定现实可行的人生奋斗目标。 • ……

理念二:人力资源的优化的原则

1、合理、分层次地安排各级人员的工作,强调合作精神; •

2、防止过度内部归因,不过于承担责任;

3、不过于指责下属的失误,以正面激励为主; • ……

理念三:和谐自我的原则

1、不断学习,与时代步伐同步,提高工作能力; •

2、学会换位思维,保持乐观心态; •

3、不计较一时的个人得失;

4、学会松弛情绪,不要和自己较劲儿; •

5、学会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 ……

如何建构和谐心态

• 1. 如何提升工作幸福感? • 2. 如何确立积极人生态度? • 3.如何提升自我和谐度? • 4.如何提升工作胜任力? • 5.如何建构工作和谐氛围?

3 • 6. 如何规划职业生涯?

建构和谐的生活观

任何一套生活哲学,都必須有适当的方法配合,才能有更好的效果。希望大家配合着我们的哲学理念和方法,学习处理压力的方法,成为身心健康的人。

联系方式:许燕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邮编:100875 电话:58805360 手机:13901186149 E-mail:xuyan@bnu.edu.cn

第7篇: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 考试

90分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下列何种感情障碍易伴发明显心跳加速、呼吸困难、尿频等症状(c) (A) 情感淡漠

(B) 情绪低落

(C) 焦虑

(D) 情感脆弱

2. 事实表明,(b )是人格面貌的归宿 (A) 认识

(B) 意志

(C) 情感

(D) 理性

3. 心理健康的本质就是(B) (A) 顺从性

(B) 适应性

(C) 稳定性

(D) 隐忍性

4. “以德报怨”说的是人际交往中的( A) (A) 宽容原则

(B) 尊重原则

(C) 互利原则

(D) 保持原则

5. 从产生行为动机的心理需要来看,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包括(B)、合群需要和自我肯定需要。

(A) 自我实现需要

(B) 本能需要

(C) 情感需要

(D) 利益需要

[分值:1.0]

6. 关于人格的描述正确的是(B)

(A) 人格是一成不变的

(B) 人格整体的差异并不意味着组成人格整体的各个因素之间完全存在着差异

(C) 人格在其发展过程中不表现出相对稳定和不断变化的特征

(D) 人格不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分值:1.0]

7. “顺其自然”也是森田疗法的疗法原则之一,与之相对应的另一原则是(D) (A) (B) (C) (D)

随遇而安

清静无为

随心所欲

为所当为

[分值:1.0]

8. ( C)是个人行为举止的最高调节器,影响着人的整个精神面貌

(A) 信念

(B) 理想

(C) 世界观

(D) 价值观

[分值:1.0]

9. “他人高马大,我独跨驴子,回顾担柴汉,心头轻些儿。”说明要正确认识(A)心理. (A) (B) (C) (D)

[分值:1.0]

10.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医院门诊中,有( D)的病人发病原因与心理因素有关

(A) 10%

(B) 20%

(C) 30%

(D) 50%

[分值:1.0]

11. 心理问题成因中不包括(C )

(A) 生活环境

(B) 经济环境

(C) 饮食

攀比

虚荣

嫉妒

自卑

(D) 竞争程度

[分值:1.0]

12. (A)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

(A) 激情

(B) 应激

(C) 心境

(D) 意识

[分值:1.0]

13. 小张由于工作拖拉迟交了单位的设计方案,领导问责,他撒谎家里出了点事情耽误了,这属于典型的(B )

(A) 恐惧心理

(B) 逃避心理

(C) 虚荣心理

(D) 浮躁心理

[分值:1.0]

14.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形象地说明了(B )

(A) 人格的他控性

(B) 人格的稳定性

(C) 人格的可变性

(D) 人格的自控性

[分值:1.0]

15. 心理防御机制的理论是(A)于19世纪末提出来的

(A) 弗洛伊德

(B) 罗素

(C) 马克思

(D) 赫尔巴特

[分值:1.0]

16. (B)是由于受到干扰而使人不能达到目标时所产生的体验

(A) 快乐

(B) 愤怒

(C) 恐惧

(D) 悲哀

17. “双重人格”、“人格分裂”是指一个人失去了他人格的(D )。 (A) 稳定性

(B) 可塑性

(C) 社会性

(D) 整体性

18. “悲喜交加”,“百感交集”是人的情绪和情感的(A)的表现 (A) 复杂性和矛盾性

(B) 稳定性

(C) 可变性

(D) 生理性

19. 在行为上,交往面窄,追求少数朋友间的“哥们义气”,只同与自己想法一致或不超过自己的人交往,容不下那些与自己意见有分歧或比自己强的人属于什么性格的人(A) (A) 狭隘性格

(B) 急躁性格

(C) 火暴脾气

(D) 脾气好

20. 与人交流的误区是(A)

(A) 人们在耐心地倾听了别人的话语之后,常常不注意给予对方充分的回应

(B) 以沟通双方的内心世界为目的,尊重对方

(C) 在交流中保持敏感与自省,言语恰当

(D) 听比说更重要

21. (C)疗法将正常属于无意识的生理活动置于意识控制之下,通过生物反馈训练建立新的行为模式,实现有意识地控制内脏活动和腺体的分泌。 (A) 行为疗法

(B) 支持性心理治疗

(C) 生物反馈疗法

(D) 家庭治疗

22. “走极端、以偏概全、消极思维、敏感多疑、自卑心理、自罪自责、自我评价过低”主要描述是(C) (A) 强迫症

(B) 自负

(C) 抑郁症

(D) 躁狂症

23. 人格的特征不包括(A) (A) 人格的不可塑性

(B) 人格的社会性

(C) 人格的整体性

(D) 人格的稳定性

24. 你认为“大一综合征”(即大一学生产生的空虚,焦虑,失眠等症状)下列不是产生诱因的是(D)

(A) 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B) 对新环境的适应力弱

(C) 优势地位的丧失

(D) 生活过度挥霍而产生罪恶感

25. 改弦易辙不变初衷,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在心理学上称为(A)作用。 (A) 补偿

(B) 求实

(C) 转视

(D) 变通

26. 没有强调休闲与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的是( C)

(A) 闲能生慧

(B) 心宽体健

(C) 心无旁骛

(D) 心宽体胖

27. “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是(A )的表现 (A) 心境

(B) 激情

(C) 应激

(D) 美感

28. 精神分析疗法不适用的症状是(B ) (A) 焦虑症

(B) 行为障碍

(C) 抑郁性神经症

(D) 心理创伤

29. 下列有关心理健康标准的论述,正确的是(B )

(A) 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康的心理与行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B) 心理健康与不健康并不是一个泾渭分明的对立面,而是一种连续状态

(C)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尺度

(D)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永恒不变的

30. 关于情绪的叙述,正确的是(D) (A) 人类的情绪都可后天习得

(B) 具有两极性

(C) 体验是情绪的基本特点

(D) 以上都正确

(二) 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 通常所说的“心理障碍”有一个比较一般的定义,指没有能力按社会认为适宜的方式行动,以致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应的。这种“没有能力”可能是(ABCD)的结果。 (A) 器质性损害

(B) 功能性损害

(C) 心理损害

(D) 器官损害

2. 人际关系和谐的表现是(ABC) (A) 乐于助人

(B) 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

(C) 乐于与人交往

(D) 交往中积极态度少于消极态度

3. 忧郁症患者可出现(ABCD) (A) 言语减少?

(B) 思维贫乏?

(C) 抑郁性思维?

(D) 情感淡漠

4. 与人交流的误区有(AC)

(A) 把交流看成与人竞争的方面

(B) 自己讲的太多

(C) 调动自己的感情交流

(D) 本着尊重他人、真诚沟通的态度

[分值:2.0]

5. 心理咨询的方法主要有(ABCD)

(A) 个别晤谈

(B) 角色转换

(C) 行为矫正

(D) 心理测量

[分值:2.0]

6. 下列哪些是健康咨询所涉及的内容 (AD )

(A) 情绪障碍

(B) 人际关系不和

(C) 中年及更年期人际冲突、情绪失调,工作及家庭负荷的适应

(D) 各类心身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等,以及性功能障碍

[分值:2.0]

7. 一个人对挫折的心理感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AC)。 (A) 心理素质

(B) 处事能力

(C) 心理健康水平

(D) 魅力

[分值:2.0]

8. 哪些构成完整人格的一部分(ABCD)

(A) 心理素质

(B) 道德素质

(C) 知识

(D) 能力

[分值:2.0]

9. 交流沟通的目的是(ABCD)

(A) 与人竞争的一个方面

(B) 沟通双方的内心

(C) 更好地协调双方的关系

(D) 促进双方成长

[分值:2.0]

10. 自我调节是个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过程,它包括(BCD)

(A) 主体与客体的调节

(B) 同化与顺应的调节

(C) 主体结构中各种系统的调节

(D) 部分经验与总体经验的调节

[分值:2.0]

11. 塑造专业技术人才的健康人格包括:( ABCD)

(A) 现代科学意识的陶冶

(B) 超前创新意识的激发

(C) 全面开放意识的加强

(D) 民主法制观念的强化

[分值:2.0]

12. 下列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中,哪些是属于人本主义的方法?(BCD)

(A) 放松疗法

(B) 交朋友小组

(C) 来访者中心疗法

(D) 支持疗法

[分值:2.0]

13. 缓解焦虑的放松方法有(ABC)

(A) 调息放松法

(B) 纵情想象放松法

(C) 肌肉放松法

(D) 摔物品放松法

[分值:2.0]

14. 情绪的调节方法有(BCD)

(A) 逃避现实

(B) 经常运动

(C) 自我调节

(D) 情绪日记

[分值:2.0]

15. 人的情绪丰富多样,最基本的有(ABCD)

(A) 快乐

(B) 愤怒

(C) 恐惧

(D) 悲哀

[分值:2.0] 16. 有关挫折的内郁的压抑反应主要表现为(ABC)

(A) 冷漠

(B) 焦虑

(C) 逃避

(D) 幻想

[分值:2.0]

17. “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意义(ABD)

(A) 读书时要做笔记

(B) 因为脑子再好,也有忘记的时候

(C) 伟人都有这些习惯

(D) 笔记可使你加深理解

[分值:2.0]

18. 中国专业技术人群的心理压力,具体到各个职业,其心理压力主要来自(ABCD )

(A) 工作内容

(B) 人际关系

(C) 薪金待遇

(D) 工作环境

[分值:2.0]

19. 对于不怕吃亏,甚至甘愿吃亏的人,下列哪些说法是恰当的?(BC)

(A) 他们一定是人际交往中的弱者

(B) 他们往往有较好的自我评价

(C) 他们往往更自信

(D) 他们一般都很自卑

[分值:2.0]

20. 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还明确提出了心理健康的标志:( ABCD)

(A) 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和谐

(B) 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C) 有幸福感

(D) 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高效率的生活

[分值:2.0]

(三) 判断题:每题1分,共30题,如发现选项为A和B,则正确选A,错误选B

1. 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是) 2. 动机水平越高,工作效率就越高。(否)

3. 后天环境是造成狭隘性格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的原因。(否)

4. 合理变通的方式中的升华是指让积极的心理认知固着,把挫折变成财富。 (是)

5. 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不会影响着国民整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否)

6. 嫉妒是痛苦的制造者,在各种心理问题中是对人的伤害最严重的

(是)

7. 一般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心理状态,个体在这种状态下能有良好的适应能力,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具有生命的活力。(是)

8. 激情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否)

9. 心理健康就是一个人能够充分协调自己的知、情、行,使之达到良好的社会适应,并能够充分发掘自身的潜能。(是)

10. 情绪是人对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体验。 (是)

11. 对人的性格形成起重要作用的最初环境因素是学校。 (是)

12. 幻想常常使人想入非非,所以应杜绝幻想。

(否)

13.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可分为建设性防御、替代性防御、掩饰性防御、逃避性防御、攻击性防御五大类。

(是)

14. 认知理论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 (是)

15. 咨询师发现求助者之所以会陷入困扰,是他的价值观与大多数人不同,那么,咨询师有责任改变他的价值观。 (否)

16. 猜疑者常常嫉妒心重,比较狭隘自私 (是)

17. 人际交往对人类的健康发展不仅具有深刻的生物学意义,而且还具有心理学意义。 (是)

18. 扩大交往是矫治狭隘性格的有效方法。 (是)

19. 人能够容忍别人对他们的索取甚至一定程度的侵犯是有修养、脾气好的表现,值得称道。 (否)

20. 心理咨询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坚持“助人自助”。 (是)

21. 心理学对人格的定义是:在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下,个体的各种心理品质逐渐发展并在与外界事物发生联系时表现出的一系列有异于病人的心理特征。

(是)

22. 经常地使用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可以使个体形成自卑、退缩的性格。 (是)

23. 心理和思想两者含义不同,但内在的联系,它们同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是)

24. 长期处于心理应激状态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否)

25. 具有虚荣心理的人,多存在自卑与心虚等深层心理的缺陷 (是)

26. 功名心是一种竞争意识与行为,是通过扎实的工作与劳动取得功名的心向,是现代社会提倡的健康的意识与行为

(是)

27. 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在于咨询员对来访者要给予信任、给予理解、给予换位。 (是)

28. 体验是情绪的基本特点。 (是)

29. 人的面部表情是个体通过后天模仿、学习而获得的,与先天遗传关系不大。 (否)

30. 心理学在对人格的界定中,区别性定义认为人格是个人所区别于他人的行为。 (是)

第8篇: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课件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 第一节 什么是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都臻于完美完满的状态,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脱离虚弱的状态”。因此,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心理问题”,也应包含心理上的“完满状态”。

二、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关系

两者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心理健康时刻影响人的生理健康。一个原本身体健康的人,如果老是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疾病,就会整天郁郁寡欢,最后导致真的一病不起。

三、 心理健康的评价体系

心理健康评价标准众多,归纳起来是“众数标准”(或适应性标准)和“精英标准”(或发展性标准)两大取向。

国内外对心理健康标准的阐述不胜枚举,但共同之处多于分歧。结合各种观点,学者提出心理健康的八个标准是:

1、有一个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对自我有恰当的认识

3、享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4、有一个乐观的情绪状态

5、有健全的人格

6、道德心态的健康

7、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8、智力活动正常

四、 心理健康自测

1、症状自评量表(SCL--90)

《症状自测量表(SCL---90)》是进行心理健康状况鉴别及团体心理卫生普查时实用、简便而有价值的量表。包括90个项目,包括感觉、思维、情感、行为、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内容,可以评定一个特定的时间,通常评定一周以来 1 的心理情况。分为五级评分,包括躯体性、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症状因子。

2、总体幸福感量表(GWB)

总体幸福感量表是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的一种定式型测量工具,用来评价受试者对幸福的陈述,共有33项,全国常模得分男性为75分,女性为71分。得分越高,幸福度越高。

第二节 专业技术人员的常见心理问题

一、心理问题的等级划分

心理问题等级划分从健康状态到心理疾病状态一般可分为4个等级: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1、心理健康状态

2、不良状态

3、心理障碍

4、心理疾病

二、专业技术人员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处理

1、周末(或假期)综合征

2、职业倦怠症

3、慢性疲劳症

4、网络依赖症

5、抑郁症 6.焦虑症

7、强迫症

第三节 专业技术人员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生理因素的影响

生理因素对心理和行为有直接影响。首先,生物条件是心理活动不可缺少的自然前提,是心理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其次,生物因素提供心理发展的可能性。

生理因素影响主要有遗传因素和内分泌系统。

二、 环境因素的影响

包括自然环境、家庭环境、工作学习环境、社区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社区环境和社会文化因素

社区对个体心理健康影响的主要是通过社区文化、社区环境产生的。 不同文化对人的心理健康有不同的影响,社会意识形态对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社会信息作为媒介实现的。

四、 心理因素的影响

人的心理是一个有机整体,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部分。心理活动因素主要包括认知因素、情绪因素和情感因素、意志和人格因素。

第四节 塑造良好人格

一、什么是人格

“人格”使用范围广泛,可以在生理、心理、宗教、社会、伦理、法律和美学等不同领域赋予它不同的意义。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活动的总和。人格的心理结构包括动机系统和心理特征系统两大部分。

1、气质是人格的生物基础

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与指向性。人的情绪体验的强弱、意志努力的大小、知觉与思维的快慢,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长短、注意力转移的难易以及心理活动是倾向于外部事物还是倾向于自身内部等都是气质的表现。气质有多种分类法。气质分为4种类型:胆汁质、黏液质、多血质、抑郁质。古代这种关于气质的四分法并没有多少科学依据,但这种提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2、性格是人格的核心特征

性格是稳定的,但又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性格类型:按知情意在性格中的表现程度,可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受情绪和意志型。

按个体的心理倾向,可分为外向型、内向型。 按个体独立性程度,可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二、人格与人的身心发展

3 心身医学的研究表明,许多生理疾病都有相应的人格特征模式,这种人格特征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生成、促进、催化的作用。如具有矛盾强迫性、吝啬抑郁等特征的人容易得结肠炎、胃溃疡等疾病。

研究表明,适应不良,往往与人格素质相关,在工作中,具有乐群性、有恒性、独立性、世故性、自律性等性格特质的员工更受欢迎和更容易获得提拔。

三、 健全人格与心理健康

人格只有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才有表现的机会和显示其意义的场合。人格是否良好主要表现于社会适应的过程中。一个人的社会成就、社会地位、社会评价一方面与个人能力直接相关,另一方面也与个人的人格直接相关。人格的评价也以社会适应的水平作为重要的指标。

四、人格障碍的类型

依据国际(心理)疾病标准——WHO,ICD-10,典型的人格障碍有以下一些类型,中国的分类标准与国际标准基本一致。

1、偏执型:

2、分裂型:

3、自恋型:

4、冲动型:

5、回避(焦虑)型:

6、依赖型:

7、强迫型:

8、被动攻击型:

9、反社会型:

五、健全人格的塑造

1、自我认识,优化人格整合

认识自我是改变自我的开始。

人格塑造也就是为了实现优化人格整合,以达到人格的健全。

人格整合的基本含义:随着个体心理的成熟,人格的各个方面逐渐由最初的互不相关发展到和谐一致状况的过程。优化人格整合,一要择优二要淘汰。

择优即选择某些优良的人格特征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淘汰即针对自己人格上的缺点、弱点予以纠正。择优与淘汰往往同步进行。

2、不断更新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长智慧的过程也是优化人格整合的过程。不少人格发展缺陷源于无知,无知容易使人自卑、粗鲁,而丰富的知识则使人自信、坚强、理智。

第五节

与压力同行

一、 压力来自何方

科学研究表明,心理压力往往是自己造成的。40%来自对未发生事情的忧心忡忡,30%来自对已发生事情的耿耿于怀,12%来自对别人的评价过于在乎,10%来自对自己身体过于在乎,只有8%来自生活必须面对承受的压力,这8%是比较合理的。

二、 我的压力是不是太大——注意自己的压力信号

一旦压力产生消极作用,各种需求就会变成负担,而身体和意识就会发出警告信号,当然这些信号并不一定是有害或危险的。你可看成是一种征兆,表明你没有发挥或已经超越自己能力的极限。如这些信号不断出现那就不是好兆头了。这时需要认真对待这些信号。

压力信号分两种:预警信号和警报信号。预警信号可看成是一种征兆,预示自己没有发挥或已经超出自己的能力极限了,警报信号表明经历人必须认真对待这些信号,并注意调节自己的生活状态。

三、 压力应对与管理

1、日常工作和生活如何应对压力

1、要有积极的心态 对生活要有感恩之心。

2、要学会积极思维

3、在工作中巧妙应对他人的请求

4、善于利用时间

通过改变作息时间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办法——“神奇三小时”. 早睡3小时,早起3小时,生活和身体会发生神奇的变化。“时间管理大师”哈林·史密斯曾极力提倡“神奇三小时”的概念,鼓励人们自觉早起早睡。比别人早起,没有人或电话的骚扰,清晨做事精神集中,思路清晰,工作效率高,早起更能增强信心。

5、善于处理冲突,并采取建设性的批评方式。

6、低调处理尴尬场面和你的情绪

7、现实一点,认识自己的极限

8、不要为了暂时的解压而求助“错误的朋友”

9、提高你的抗压迫的能力

2、运动养生,调解压力

运动之所以能缓解压力,让人保持平和的心态,与腓肽效应有关。腓肽是身体的一种激素,被称为“快乐因子”。当运动达到一定量时,身体产生的腓肽效应能愉悦神经,甚至可把压力和不愉快带走。

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可尝试做以下事情:

1、每天要设法出一次汗

2、学会使用深呼吸

3、肌肉放松法

4、泡脚

5、静坐休息

3、营养饮食,调节压力

1、均衡的饮食

2、少吃刺激性的食物

3、多吃维生素B和C

4、多吃钙质

5、少吃盐

6、少吃糖

7、控制体重

8、注意饮食节奏和气氛

第六节

学会管理情绪

一、情绪的定义

普通心理学认为:情绪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是对客观事物和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情绪的成分包括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因素。

情绪具有的功能,一是动机功能。情绪可激发行为的动机,情绪是行动的原始动力。然而,情绪与绩效的关系并非是一一对应的线性关系。二是社会适应功能。情绪的种类有:

1、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2、正常情绪和不良情绪

二、 专业技术人员的情绪调节

1、什么是情绪调节

情绪调节是我们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使情绪在主观体验、生理活动、外部表现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情绪调节可发展为一种能力,即情商。

2、情绪调节ABC理论

ABC理论由心理学家亚伯·艾利斯提出,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核心。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或行为;B是指我们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产生的信念,即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在特定情境下,我们的行为所导致的情绪性结果。通常人们会认为诱发事件直接引起了情绪反应,即A引起了C,忽略了中间的B的作用。

ABC理论的提出者亚伯·艾利斯认为,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总会不可避免地内化和产生一些不合理信念,这些不合理信念主要包括: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

1、绝对化要求

2、过分概括化

3、糟糕至极

3、情绪的识别

情绪的复杂性、主观体验的内隐性以及人们个性的多样性,使情绪的识别变成一件不太容易的事。当我们识别他人情绪时,通常是以外部表现为媒介,笑意味着高兴,眉头紧锁意味着发愁。可是有时这种一一对应关系并不成立。

4、情绪的合理宣泄

当情绪发作时,人体内潜藏着一股能量,须借由情绪的发泄来加以释放。如心中堆积了太多的负面情绪未能表达和宣泄,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功能而导致身心疾病,身体上常见的有胃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心理上常见的心里紧张、神经症等。

三、 专业技术人员可能出现的消极情绪及应对方法

1、焦虑

7 心理体验有:担忧害怕、焦灼不安;生理体验:心跳加快、血压增高、呼吸急促、出汗等与植物神经有关的活动异常。如果焦虑情绪长期得不到解决,可能引发焦虑症。

3、应对方法: (1)认知调节法 (2)放松训练法

2、抑郁

专业技术人员应警惕抑郁情绪,如有抑郁的倾向,可及时做出调整或进行求助,以免形成抑郁症。

3、挫折

第9篇:教师心理调适培训体会

肥城市查庄矿学校王丽霞

2018年3月4日,在矿区教办的组织下,我们倾听了陶阳矿学校孟昭敏老师的《如何有效沟通,构建和谐人际关系》讲座,给我们教师进行了心理健康的培训。学习时间虽短,但收获颇丰。此次培训学习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及它的重要性,明白了教师不仅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要育人。

孟老师的讲解声情并茂,诙谐幽默,时而举例做游戏,时而和老师们互动。老师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了高深的心理健康的抽象知识。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教师本人首先要学会正确认识和驾驭压力,化压力为动力。要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看作生活之必然存在,把出现的各种问题作为自己能力锻炼的绝佳机会。我们日常工作要做到有松有驰,不能凭一时的工作热情,面对某一项工作就耗尽心理、生理上的能量,以致对以后的工作产生倦怠,丧失激情。教师应先学会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关心自己,珍惜自己,然后才能教书育人,身正为范,教育和影响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教师要审时度势,自觉加强心理调适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可能导致学生的性格不完整,就不能正确的处理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家庭之间的问题,这些问题一旦爆发,就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其次教师要做到语言规范。学生认知水平比较低,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发展。另外,作为教师就要“学高为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二、教师要加强修养,坚决抵制各种诱惑

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给人们带来种种诱惑,因此,尤其需要教师树立起自尊、自强与自律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反之则使学生惶惑不安。所以,教师自身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三、教师要发掘潜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通过对个别典型的案例的分析学习,对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有了认识,而且有了一定的辅导思路。教学活动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满足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在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培养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四、教师要面向学生,争做一名阳光教师

作为教师,要以当人民教师为荣,提升人生信念,面向学生,担负起教育的责任,坚守岗位。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看不起教师职业的教师,决不会成为好教师,更不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教师要力争做一个阳光教师,具有健康、平和、宽容、大度、崇高、自信、积极的心态,有化尴尬为融洽,化压力为动力,化痛苦为愉悦,化阴霾为阳光,化腐朽为神奇的魅力。面对孩子,要有阳光般灿烂的笑脸;面对同事,要有阳光般温暖的态度;面对家长,要能阳光般真诚的交流;面对教育,要有阳光般平和的心态;面对教研,要有阳光般积极的热情;面对发展,要有阳光般不息的能量。给自己阳光,就会给学生撒播阳光,给大家带来阳光。让我们永远记住:“给你点阳光就灿烂。”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热情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幸福地工作。 现今,教师难做,学生难教,教师只有健康良好的心态,才能给孩子们创设一个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环境,一个自由的天空和殿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让学生们能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上一篇:幼儿园传染病防控预案下一篇:形式主义批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