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科普信息传播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疫情中农村基层组织的风险沟通与社区凝聚 ——基于山东省Q村的民族志阐释

摘要: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当人们习惯性地把焦点放在城市,放眼城市居民和医护人员如何在前线抗击疫情时,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在抗击疫情的大后方,中国的农村与农民也在用他们特有的方式参与到我国的全民战“疫”中。不同于大众传播的传播范围广、受众多,农村进行疫情防控主要是本着“守土有责”的目的,针对本辖区村民进行的管控与服务。组织传播是农村信息传播的重要形式,农村基层组织在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以及风险沟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以山东省Q村为研究对象,采用民族志的研究方法,以风险沟通理论为依据,通过描述Q村疫情防控工作的实践过程,探究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情境中,农村基层组织在风险沟通与社区凝聚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文章从Q村的基本情况及其防疫部署入手,围绕疫情中的风险传递、社会动员、社区凝聚三个方面,描述了农村基层组织是如何通过风险信息的传递来影响村民的风险感知;村民在感知到疫情风险后,农村基层组织又是如何引导村民行为模式的改变,从而实现社会动员的目的;在传播和动员过程中,农村基层组织通过怎样的方式促成了本社区的凝聚。文章第二章主要呈现了Q村基层组织传递疫情风险的方式。Q村基层组织通过张贴标语、大喇叭循环播报、封村管控等措施,为本村村民打造了一个防疫空间,强化了疫情风险的在场感,从而引起他们对疫情的重视。此外,Q村基层组织通过本村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的建立及使用,搭建起了一个风险信息交换的平台,让村民们可以通过实时在线的方式互通有无,通过陡增的信息量增加对疫情风险的认识,减少因隔离而造成的不安感。第三章关注Q村基层组织实现村民行为模式改变的话语策略。人们对于疫情信息的感知、理解、情绪刺激都会影响人们行为的改变。援引高权威和专业权威往往能够强化村民对于风险的感知和理解,增加对于防疫工作的信任,减少村民与农村基层组织的摩擦,从而使村民更加“服从安排”。此外,使用“责任”话语,可以借助情感认同,将个人的疫情防控与社会责任关联起来,建构“如果不听指挥配合本村防疫工作,一定会危害自己的家人、亲友、村民和防疫志愿者”的话语逻辑,来激发村民的责任感;通过战争隐喻的使用,让村民们快速地感知疫情的危险性、致命性、战略性以及全民性等特点,从而建立起对于疫情“防御——抵抗”的认知和行为模式。第四章聚焦农村基层组织对于社区凝聚的实现途径。村社共同体成员的线上情绪表达和实践参与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认同与归属作为一种能有效促生人际互动与集体运动的微观力量,在农村地区的风险防控中发挥了重要的凝聚作用。Q村基层组织通过线上通道的搭建实现了村社成员的共同在场,加强了成员对自身身份的认同,同时将疫情设置为共同关注的焦点,引发了村民们有效的情感互动,并通过开展统一有序的集体行动,在建构集体记忆的同时,让村民们能够通过共同的参与与切身的体验,深刻感受个体力量的联结实现的强大效果,从而强化对于共同体的认同和归属。第五章则梳理总结了农村基层组织在此次疫情风险防控中呈现出来的特点,认为农村基层组织的疫情防控动机更倾向于是要完成一项政治任务,面临的是制度体系和权力结构下疫情和政治的双重风险;农村基层组织习惯于进行指令式的表达,缺乏对于病毒、疫情的专业科普宣传;农村基层组织在疫情防控中遵循着“差别对待”的逻辑,既要按照上级政府的要求采取各种硬核的措施与规则,又要对内维系好本村传统的人情与面子。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在疫情风险到来之际,农村基层组织因为更加了解本地的风土人情,因而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帮助村民更好地感知风险。农村基层组织一方面作为农村信息传播枢纽进行信息的“上传下达”,为村民提供信息服务与把关;另一方面,努力维系村民之间的亲密感和归属感,实现村民之间的认同,建构起农村共同体在特定时空的传播场域,在避免冲突、凝聚共识的基础上发展认识,并进行有效地组织动员。在体制性问责和社会性问责双重压力下,Q村基层组织开展了在农村地区的一系列防控部署。尽管有效动员了公众参与,营造了良好的抗疫氛围,农村基层组织对于公共卫生知识的科普与专业的医疗帮扶依旧存在着不足。虽然不能简单评判农村基层组织的风险沟通是否使村民的防疫意识得到了提高,但却增加了村民对于村共同体的认同与归属,形成了人人参与抗疫的良好样态。

关键词:农村;基层组织;疫情防控;风险沟通;社区凝聚

学科专业: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一) 研究农村传播的原因

(二) 研究要回答的问题

二、文献综述

(一) 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研究视野

(二) 关于我国农村组织传播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与理论框架

(一) 民族志

(二) 风险沟通与社区参与

第一章 一个农村地区的防疫样本

一、Q村的概况

(一) 地理环境

(二) 人口与分布

(三) 经济

(四) 基层组织

二、Q村的防疫部署

(一) 由会议拉开的战“疫”序幕

(二) 防控小组的成立与分工

第二章 疫情中的风险传递:防疫空间的打造与信息量的陡增

一、村居空间的改变

(一) 张贴标语强化风险的在场感

(二) 对村子的封闭式管控

二、农村大喇叭的循环播报

(一) 常规生活中的Q村大喇叭

(二) 疫情风险下的Q村大喇叭

三、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号的建立

(一) 建立的缘起

(二) 搭建风险信息交换的平台

第三章 疫情中的社会动员:实现行为模式改变的话语策略

一、权威的引用

(一) 村支书的权威发挥

(二) 高权威的援引

二、“责任”话语的使用

三、战争隐喻的使用

第四章 疫情中的社区凝聚:抱团取暖的村社共同体

一、在场与设限:离散村民的网络再聚

二、共享与互动:在线情感表达强化集体认同

三、引领与自觉:线下活动联结个体力量

(一) 典型群体的引领

(二) 统一采买与村民集体自觉式募捐

第五章 农村基层组织疫情风险防控呈现的特点

一、偏重政治任务的防疫动机

二、防疫内容的偏向

三、弹性的防控管理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新农村建设传统文化论文提纲下一篇:社会公德管理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