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2023-01-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金融发展的影响

互联网为农村金融市场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传统农村金融机构应该主动适应农村金融发展的新形势, 从自身存在问题出发, 对价值观念、内部组织、产品业务和服务平台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改革。结合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激发农村金融市场活力, 使之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

2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2.1 体制和机制不健全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村金融机构已经开始运用互联网技术, 开展各种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机制创新, 但仍然面临以下问题。 (1) 互联网金融缺乏服务意识。农业产业化成本回收期长, 回报率偏低,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互联网金融服务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2) 互联网金融缺乏有效的立法监管体系。我国现行的金融法规主要基于传统金融业务, 对于互联网金融缺乏监督, 互联网金融监管还不够到位。 (3) 农村互联网金融市场的信用体系不健全。农民信用意识薄弱, 征信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

2.2 金融抑制阻碍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金融抑制现象对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需求产生了一定影响,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金融需求的快速增长与金融供给不足的矛盾较为突出。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渗透率、覆盖率还比较低, 导致农村金融存在较大的供需缺口。 (2) 农村资金流失, 致使农业产业化资金供给缺口较大。农业产业化资金支持仍然较低, 农业金融机构、营业网点和员工的数量严重不足。 (3) 金融服务水平总体偏低。农村金融服务不包括技术改革信贷等业务, 农业产业化经营融资困难。

2.3 互联网金融服务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

互联网金融服务农业产业化进程相对缓慢。“互联网+农业”的发展路径分为3个阶段: (1) 基于互联网收集并发布农业基础信息的阶段; (2) 通过搭建互联网平台, 进行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的阶段; (3) 互联网金融服务的阶段。

目前, 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 金融服务不足, 尚处于前两个阶段。涉农互联网金融服务缺乏法律保护与监督机制, 偿还利率较高, 增加了农户的金融风险, 严重影响了金融市场的稳定。

3 完善农村金融生态体系的政策建议

3.1 加快机构、产品和服务创新

加快创新农村金融产品, 促进金融产品的差异化。通过农业产业链的资金流和信息流, 开创具有差异化特征的金融产品。加快金融服务方式的创新。传统金融机构应该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技术投入。利用互联网信息平台, 进行自助服务方式的个性化创新, 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

3.2 创建以客户为中心的农村互联网金融业务系统

随着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 农村金融机构可以通过积极满足客户的需求, 不断扩大农村金融市场, 从而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依托互联网, 利用大数据分析潜在客户的财务需求, 提供个性化的金融产品。提供优良的资产业务。金融机构应利用高效便捷的互联网技术整合配置客户资源, 实时掌握农业产业链中的资金、物流和交易等信息。最大限度地拓展资产业务, 促进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与农业产业链发展的进一步融合。

3.3 利用互联网金融提高农村金融的普惠性

支持农村传统金融机构的改革, 积极引入互联网金融, 改善农村金融供给方, 提高农村金融的普惠性。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提供便捷高效服务并降低成本, 同时积极寻求政府的政策支持。以互联互通、开放共享的互联网思维, 推进农村金融实现互联互通, 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

3.4 健全农业产业化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

建立卓有成效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 必须注重防范系统性风险。加强市场自律, 切实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与司法部门协调配合, 为农村金融构建起线上线下的安全防线, 形成外部监管、法律法规强制约束和市场自律等方面的多方合力。

摘要: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 成为农村传统金融的有益补充。研究了互联网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互联网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互联网金融,对策建议

上一篇:浅谈供热系统的节能改造下一篇:论裂缝修复技术在房建工程中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