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老人修复失牙

2022-07-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关爱老人修复失牙

全国爱牙日:老人失牙要修复

9月20是第25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口腔,幸福家庭”,副主题是:“关爱老人,修复失牙。”随着银发时代的来临,高龄长寿老人越来越多,很多子女只想到给老人买各色好吃又健康的食物孝敬他们,却很少关注老人的牙齿。在18日上午佛山市中医院口腔医疗中心举办的大型爱牙日义诊活动上,冯远华副主任医师介绍说,我国老年人目前主要的口腔问题是失牙、咀嚼功能下降等,很多老人看着美味可口的饭菜也好想吃,但就是嚼不动咬不烂,在嘴过一下就囫囵吐枣到胃里了,甚至只有闻和看的份。“80岁以上的老人牙齿缺失严重,只剩下几颗摇摇欲坠的牙齿的老人大有人在。”他提醒市民要关注家庭的口腔健康问题,尤其是老年人要注意防治口腔疾病,及时修复失牙,在有牙状态下,老人可维持正常的口腔基本功能,不但可摄入身体所需要的食物营养,而咀嚼肌肉运动可促进脑部回流血量增多,保持脑部活化程度,减少老年痴呆的发病率。 口腔疾病可影响全身健康

有句市民非常熟悉的广告词“牙好,胃口就好;吃啥啥香,身体倍儿棒。”说的没错,老人口腔健康与否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品质。冯远华副主任医师说,老人最常见的口腔健康问题主要有牙周炎、牙龈炎、牙齿缺失等。如果经常牙痛、发炎,或是大量牙齿缺失,不但让老人痛苦烦恼,而且影响其身体所需的营养供给。此外,患牙周炎的老人口腔卫生状况往往较差,其口腔内的致病菌可诱发冠心病、中风的急性发作,大部分吸入性肺炎的来源也是口腔内的致病菌,而牙菌斑中的幽门螺旋杆菌也可导致消化道溃疡。

老一辈的人年轻时对口腔卫生重视不足够,一生坚持早晚刷牙的人很少,有的人还有嚼槟榔、吸烟的习惯,有定期洗牙意识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一些经济条件较差的老人,认为牙病是小事,为了省钱经常光顾非正规牙医诊所。冯远华副主任医师指出,常嚼槟榔可引起口腔粘膜纤维化甚至发生癌变,吸烟无论对真牙还是种植牙都会有较大损害,而1年洗1~2次牙可清除牙菌斑和牙结石,是一个很好的卫生习惯。老人大多患多种慢性基础性疾病,即便是拔牙,也要先查查心电图、血压、血糖等指标,因此老人看牙病应到有资质的正规医疗机构,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老人,最好到综合性大医院接受治疗。

牙齿缺失要及时修复

部分老人认为,老掉牙是自然规律,掉1~2颗牙没必要花钱去修复,或者等其他松动的牙齿都掉光了才一次性镶补。对此,冯远华副主任医师提醒,不管什么年龄段,每缺失一颗牙齿都应该及时到医院修复,因为牙齿缺失后,整个口腔的平衡就会被打乱,而缺牙间隙附近的余留牙会出现倾斜、移位,缺牙间隙逐渐缩小,对颌牙伸长,食物嵌塞,时间长了,还可能导致牙槽骨吸收,为日后镶牙、植牙增加了难度,且影响了治疗效果。例如,所谓牙槽骨吸收,有如植被破坏后“水土流失”,要种牙前必须先“培土”植骨,增加了费用和治疗时间。此外,老年人即使有1 ~2颗牙齿“下岗”,不但会导致咀嚼功能下降,使得某些食物进食不便,影响营养的吸收和消化,说话漏风,而且还会加剧失牙相邻牙齿的松动和脱落,从而影响整副牙齿的健康。

冯远华副主任医师说,越来越多的老人在真牙缺失后,接受镶假牙或种植义齿处理。目前,假牙主要有活动假牙、固定假牙和种植牙3种,每个人根据自己的牙齿缺失情况和经济能力,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镶牙。在这3种假牙中,就稳定性、舒适度、美观和咀嚼效能而言,种植牙无疑是最接近真牙的,它被称为人类的第3副牙齿。因此,选择种植牙装副好“牙口”的老人也越来越多。

宝宝长牙后就开始口腔清洁

如果年幼时没有保护好牙齿,使牙齿过早 “下岗”,最后要靠镶牙甚至种牙来处理,费用可能会较贵,甚至不亚于治疗其他内科病。因此,小心地呵护牙齿,做到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8020”,即到了80岁,还至少有20颗不松动的、能正常咀嚼食物的牙齿,通过延长牙齿的寿命来保证人的长寿,提高生命质量。

冯远华副主任医师指出,所谓“健康口腔,幸福家庭”,宝宝的牙齿健康也值得家长们关注,1岁内的宝宝已经长出部分牙齿,而大部分孩子要到2~3岁后才学会自己刷牙,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还经常保持着晚上喝奶补充营养又不刷牙的习惯。“宝宝只要长出了牙齿,就要注意帮助其做好口腔清洁,在晚上临睡前,宝宝进食后,家长可用棉签蘸凉开水或生理盐水为其擦拭牙齿,使其保持口腔清洁。宝宝大一点后,要尽早教其学会自己刷牙。成年人最好三餐后刷牙,养成使用牙线并定期洗牙的习惯,发现牙病后及时治疗。终生爱护牙齿,做到“8020”并非难事。(禤影妍)

上一篇:我与翡翠教育下一篇:小说简介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