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式运用课堂教学语言增强德育吸引力和感染力

2022-11-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以下简称为《纲要》) 指出:“坚持德育为先。……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 德育工作在我国当前和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十分重要, 因此肩负着德育工作重任的学校任重而道远。《纲要》还针对高等教育指出:“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由此可见, 高校着力培养的人才应当首先拥有执着的信念和优良的品德, 这实际上对高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要求。高校德育工作涵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学生工作、党团工作等多个方面, 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在高校工作中充分发挥着德育主渠道和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重要作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名教师, 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一直坚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思想政治教育并将德育渗透于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语言等方面, 同时对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语言等不断创新。下面, 我从课堂教学语言创新方面详细谈谈自己如何将德育渗透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

在教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以下简称为“思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以下简称为“毛中特”) 这两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长期实践中, 我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自己的思想情感体验创作出一些教学教育、爱国主义题材的自由体诗歌, 并将这些诗歌以课堂教学语言的形式运用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灵活地将德育渗透于这些诗歌式的课堂教学语言中, 引导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学校等, 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1 在新学年新学期“思法”课程的第一次课上运用诗歌式课堂教学语言引导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学校、热爱学习

“思法”课程是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面对大一新生开设, 因此每学年每学期“思法”课程于我而言都是新学年新学期的课程, 听课学生于我而言都是新生。在新学年新学期“思法”课程第一次课的末尾时间, 我向学生概括讲述“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是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是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善于创新;德才皆备、全面发展;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理论知识点, 之后我将提前准备好的包含自己写作的几首诗歌文字的图文并茂的幻灯片一边演示给学生观看, 一边自己充满感情地朗诵诗歌, 内容为:《校园·学子》:翠绿缙云似屏障, 远看成岭近成峰。机电校园依山建, 美不胜收自然景。山青草绿鸟雀闹, 天宽地阔人面笑。金秋时节硕果累, 机电喜迎学子来。人生新程从今始, 他日祖国栋梁材。《军训·学子》:热血儿女聚机电, 英姿飒爽扬军威。强身健体护和平, 国防观念铸心间。顽强拼搏刻苦学, 吃苦耐劳懂奉献。天之骄子千锤炼, 誓为祖国争荣光!《金秋机电》:凉风习习别酷暑, 丹桂飘香迎金秋。缙云山畔彩旗舞, 莘莘学子八方来。校园再添生力军, 青春活力亮机电。师生携手一家亲, 金秋机电皆笑颜。学习之机牢把握, 知识殿堂沐书香。勇于实践练技能, 艰苦奋斗终无悔。自古英才多磨砺, 梅花香自苦寒来。德智体美俱发展, 他日祖国栋梁才。

以上几首诗歌的文字凝练概括, 内容显性易懂, 不仅表达了作为教师的我对学生的关爱、希望和祝愿的思想感情, 而且其中的“人生新程从今始, 他日祖国栋梁材”“机电校园依山建, 美不胜收自然景”“学习之机牢把握, 知识殿堂沐书香”等诗句以及教师有感情的朗诵能够让学生从内心感觉到他们作为大学生应该热爱祖国, 热爱学校、热爱学习。在我朗诵了以上诗歌之后, 大多数学生会报以热烈的掌声, 掌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们已经感受到了任课教师对他们的关爱、祝福等美好情感, 反映出他们对热爱祖国、热爱学校、热爱学习的思想感情的认同, 这就使德育巧妙地渗透于这些诗歌式的课堂教学语言中。

2 在对“思法”课程的理论知识点进行讲授过程中运用诗歌式课堂教学语言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我在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向学生讲授“思法”课程的“肩负历史新使命”这一理论知识点时, 请学生思考“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是什么?”这一问题, 学生回答后我作出总结: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是全民抗日, 抵抗侵略, 保家卫国。之后, 我告知学生: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我国在2015年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 目的就是让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我国社会各界人士在2015年以开展主题征文和演讲比赛、创作诗歌、绘画作品等方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喜欢写作的我也写下了主题诗歌。接着, 我充满感情地朗诵自己在2015年写作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题材的四首诗歌, 同时将包含诗歌文字的图文并茂的幻灯片演示给学生观看, 内容为:《民族复兴篇》:抗战胜利七十载, 华夏大地万象新。国富民强护和平, 民族复兴世界惊。《英雄儿女篇》:今朝中国盛世景, 昔日华夏战鼓惊。英雄儿女抗倭寇, 热血生命铸和平。《铭记历史篇》:和平年代享安定, 勿忘昔日强盗侵。铭记历史固国防, 国强民安世界惊。《缅怀先烈篇》:忆往昔硝烟弥漫, 望今日华夏平安。幸福生活来不易, 无数英烈洒热血。缅怀先烈爱和平, 振兴中华创未来。在讲授“思法”课程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部分内容时, 我除了进行理论讲授之外, 还将大型文献纪录片《国庆纪事》播放给学生观看, 使学生从直观生动的音像中目睹和感受了伟大祖国从建国至今不断发展进步的历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之后, 我请学生就观看纪录片的感受进行即兴发言, 学生发言之后我进行了总结。在总结过程中我将包含两首诗歌文字的图文并茂的幻灯片播放给学生观看, 同时自己充满感情地朗诵诗歌, 内容为:《祖国颂》:六十余载风雨程, 伟大祖国更富强。艰难险阻何所惧, 振兴中华创辉煌。《民族颂》:黄河奔腾水滔滔, 民族团结志气高。同舟共济创辉煌, 五星红旗闪金光。

在以上课堂教学中, 当我朗诵了诗歌之后, 大多数学生都用叫好声和热烈的掌声进行了回应。学生的掌声和叫好声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们已经领会到了并且十分赞同我在以上诗歌中表达的爱国情感和思想, 他们受到了强烈的感染, 和教师产生了强烈的爱国思想共鸣, 这就使爱国主义教育灵活地渗透于诗歌式的课堂教学语言中。

3 在每学期“毛中特”课程的最后一节课上运用诗歌式课堂教学语言引导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

在多年来教授“毛中特”课程的实践中, 我对本门课程拥有了自己的感悟并将感悟写成诗歌文字。在每学期“毛中特”课程的最后一节课上, 我将包含“毛中特”课程感悟的诗歌文字的图文并茂的幻灯片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观看, 同时自己充满感情地朗诵诗歌, 内容为:《“毛中特”课程感悟》:伟大祖国日益强, 试问原因在何方?社会主义大道上, 党的领导坚如刚。勇求真理不照搬, 创新之花喜盛开。科学理论闪光芒, 指导实践亮前程。改革开放强国力, 科学发展奏凯歌。全民共筑中国梦, 振兴中华创辉煌。世界当惊中国殊, 中国特色闪金光!

以上诗歌文字表达了作为教师的我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学生观看并聆听了以上诗歌文字内容之后, 用他们的掌声和叫好声给予了热烈的回应,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生已经领会到了教师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且对这种思想感情的赞同, 学生和老师之间产生了思想情感的共鸣。

综上所述, 我在多年来教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中, 将德育巧妙灵活地渗透在诗歌式的课堂教学语言中, 不仅展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文艺色彩, 而且增强了课程教学中德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我将继续保持和发扬这种教学风格, 争取打造出集思想情感、理论知识、德育渗透、文学艺术于一体的独具魅力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在高校工作中充分发挥着德育主渠道和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重要作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名教师, 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将德育渗透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诗歌式课堂教学语言中, 引导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学校等, 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增强了德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详细谈了自己如何将德育渗透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诗歌式课堂教学语言中。

关键词:高校,政治课程,德育

上一篇:强化实验教学,建立新型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下一篇:关于增值税转型改革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影响分析